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史八年级下册

中国现代史八年级下册

中国现代史八年级下册
中国现代史八年级下册

【中国现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

主要内容:(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2)、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4)采用公元纪年。(5)国旗为五星红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6)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这是新中国正式诞生的筹备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国际意义: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51年5月)

经过: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谈判。5月,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意义: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同时也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1、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原因:(1)、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入侵中国领空,侵犯中国主权;还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2)、应朝鲜的请求。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经过及结果:(1)、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与朝鲜人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2)、1953年7月,美国被迫同中朝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意义:(1)、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2)、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2、土地改革(1950年6月至1953年春)

原因:(1)、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生产关系的调整: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概况:(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运动。(2)、到1953年春,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村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

考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至1957年)

背景: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成果:(1)工业方面:1953年12月鞍钢建成、东北工业基地形成;1954年南昌飞机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并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等。(2)交通运输: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宝成铁路、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等相继建成。

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考点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

会议上通过。★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考点三:三大改造(1953至1956年底)

形式与政策:农业:农业合作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手工业:手工业合作化,(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

★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时期结束)。

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

考点四:“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路线: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但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和我国基本国情,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

★1、“大跃进”运动(1958年):

表现:农业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和工业大跃进中的全民大办钢铁。

结果: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2、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概况: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全国迅速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了超越了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后果:造成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从1961年开始,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2)、1965年,我国完成了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启示:制定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文革时期(1966—1976)(略)

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1)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2)政治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纠正了过去对老一辈革命家作出的错误结论。

意义: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对内改革(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1978年开始)

★内容: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典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成为全国农村率先搞“包干到户”的一个典型。★目的: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完成:到1984年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已占全国总农户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特点: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之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开始:1984年10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内容:(1)改变所有制形式: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2)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及利改税等政策。(3)改革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政策。(4)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行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1、对外开放的开始----1980年,在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

省1988

意义: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成功推动对外开放走向扩大和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起了示范和导向作用。

★2、对外开放的扩大----①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开放广州、大连、上海

等14珠江三角洲等7②20世纪90年代,开放上海浦东,设置上海浦东新区。③1992年,开放重庆等5

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④2013年9月29日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浦东开发区。★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对外开放意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还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不断发展与完善;基层民主得到发展完善。

2、社会主义法制得到加强:

(1)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2)大力推进依法治国。(3)建立了法律援助机构。

附:1979年7月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为调整民事关系、保障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等。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定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部署。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至2月):强调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发展才是硬道理”,明确提出判断是非的标准,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五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推行:199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区行政区域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四。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按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因地制宜、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一国两制:

目的: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港澳台的经济

繁荣和社会稳定。

★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尊重历史和现实出发,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实践:(1997年7月1日香港、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意义: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结束了海峡两岸多年来紧张的军事对峙局面。

两岸关系的发展:(1)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在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和经济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人员往来频繁。这不仅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情感,加深了台湾人民对日新月异的祖国大陆的了解,还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2)2008年12月15日,两岸大三通实现。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1954年,中印、中缅政府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2、万隆会议:(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万隆)

与会国家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倡议,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表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精神。中国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

概况: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冲破了美国设置的重重障碍,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中美建交:

正常化: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建交:1978年12月,中美两国政府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中美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中日建交:

★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4、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及其它组织的活动: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2001年,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中国的加入不仅

使其成为真正的全球性组织,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我国在世界的地位。

第六、七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及社会生活。

1、“两弹一星”:【原子弹(原子弹和氢弹合称)、导弹、人造卫星】

“两弹”的成功研制: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66年10月,我国在本土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

1980年5月,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2、航天技术:

(1)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一举成为世界上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个国家。(2)2011年9月29日,我国第一个飞行目标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3)2013年6月,“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完成交汇对接任务。

3、“863”计划:

提出: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学家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

研究领域:生物工程,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

中国现代史习题

中国现代史习题 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2.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 3.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这里所说的“没有取得胜利”的战争发生在() a.朝鲜战场上 b.越南战场上 c.科索沃战场上 d.伊拉克战场上 4.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其意义有() ①废除的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他所说的这几个“第一”出现在() a.一战时期 b.一五期间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6.某历史展览厅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里所说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实现是通过下列哪一运动完成的() a.五四运动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改革开放 7.“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幅对联说的是() a.邓稼先 b.黄继光 c.王进喜 d.焦裕禄 8.2004年,人民网评选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下列口号反应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特征的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以阶级斗争为纲” 9.邓小平评价某会议说:“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该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0.“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所述中国农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1.“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的这一席话主要强调了()

扬州大学中国现代史试卷

扬州大学试题纸 (2004-2005年第二学期) 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03班(年)级课程中国现代史(上)(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新潮》 2、三二O事件 3、济南惨案 4、“工农武装割据” 5、“四行二局”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原大战的影响。 2、简述人权派的政治主张。 3、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国民革命失败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如何?请谈谈你的观点。 2、试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 参考答案(A卷) 一、名词解释: 1、1919年1月,(1分)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得到胡适、李大钊、陈独秀支持。(2分)高举“伦理革命”、“文学革命”旗帜,提倡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响应白话文运动。(2分)五四后,积极作用日益减弱。(1分) 2、蒋介石制造的旨在打击共产党、扩大反动势力、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事件。(2分)1926年3月20日,蒋以中山舰出行为借口,诬蔑共产党阴谋暴动,占领海军局,逮捕共产党员,包围苏联顾问住宅,(3分)实现了部分篡权阴谋。(1分) 3、1928年5月3日,北伐奉张的蒋军在济南遭到日军之阻挠。(2分)日军奸淫掳掠,屠杀中国军民5000余人,南京政府外交人员也遭杀害。(2分)由于中国人民强烈反对,日军始于次年撤出济南。(2分) 4、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概括。(1分)其基本内容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2分)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1分)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础,(1分)根据地是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1分) 5、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建立的金融机构。(1分)即中、中、交、农“四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从事垄断信托、保险等金融业务)。(4分)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100题 1.“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这首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早出现于() A.清朝前期B.晚清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民国时期 2.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十余个通商口岸,放弃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一部。该时期英国侵华的本质意图应是() A.掠夺中华无所不有的财富,积累原始资本B.打开中国大门,使其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把中国变成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D.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并使之合法化 3.1840—1860年英国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制度B.资本主义本质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4.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两次鸦片战争对英国而言都是侵略战争,对中国而言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结局是非正义的一方战胜了正义的一方,这说明() 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④战争结局与指挥者的素质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6.明治天皇即位之初,就在《御笔信》中扬言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他的这种野心产生的根源是() A.日本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B.长期闭关锁国使日本对世界缺乏正确了解,盲目自大 C.中国、印度等亚洲传统强国正在迅速陨落D.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7.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一百多年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丘逢甲这首诗应创作于1896年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起义 D、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C )。 A.维护封建经济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 ABCDE )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课中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主要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知识巩固题。答:第4页两段(分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 第二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第8页课中题。答:1.对中国来说,唇亡齿寒,侵略者的战火蔓延到中国大地上,新生的人民政权将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民有可能重新回到屈辱和痛苦的昨天。2.对国际社会主义力量来说,朝鲜如果被颠覆,社会主义力量将受到严重损伤。 二.第10页课中题。答:1.过去清政府等反动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不敢面对强敌;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政权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毫不妥协,敢于斗争。2.旧中国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弱,而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精神。 ●三.畅想天地题。答:1.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2.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不畏艰苦、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4.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敢于胜利的精神。 第三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一.第13页课中题。答:1.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土地改革中,依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可减少阻力,从而确保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2.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封建剥削状况都不一样,因而土地改革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3.新解放区各地的农民对土地改革的认识、态度、要求等也不一样,这同样要求在土地改革时,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4.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情况不一样。 ▲二.温故知新题。答:1. 第13页第二段。2.顺利完成原因:①国家政权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②党中央好人民政府在土地改革中正确决策。③《土改法》提出的目标明确,政策科学,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④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工作深入细致,方法得当。⑤土改符合广大农民的要求,得到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 ●三.畅想天地题。答:第1问答案略。●2.重要性:①土地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源。 ②对土地的占有、开发,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③国家和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是否得当,既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社会的安定、国家和政权的巩固。④土地问题的解决,事关国家工业的发展(因为农民的解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市场。 第五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一.第21页课中题。答:1.优先发展重工业,力求农、轻、重、商协调发展。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第23页课中题。答:1.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史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后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几部宪法。2.世界:《汉谟拉比法典》、《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法国《1791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等等。 ▲三.畅想天地题。答:1.中共的正确领导,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决策。2.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和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三大改造的完成,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4.工人阶级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5.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的努力。6.各行各业大力支持工业建设。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8.广大群众立志快速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的热情和创造力。9.苏联的大力援助。 第六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第28页课中题。答:1.看法: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而发动的。它试图迅速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赶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它不顾国情国力,违背经济规律,造成了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极大破坏和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同时,引起了浮夸风和生产的瞎指挥风,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2.教训: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 ★二.畅想天地题。答:1.不能。2.因为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破坏。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2.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改革开放 (一)经济体制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农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

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国有企业改革--城市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典型。 (二)对外开放 1.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意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起,相继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题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练习题 姓名: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地点)举行,会议通过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领导的的国家,具有的作用。 2.规定新中国的名称始于《》。 3.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标志是,开始于年。 4.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5.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是年。 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的措施有: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 2.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跨过鸭绿江的这支部队是,总司令是,中国参战的目的是。 4.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于年,结束于年,结束的标志是签订《》,结果是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代表人物,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用胸膛堵塞敌人机枪,壮烈牺牲的是,宁肯让烈火烧死也始终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的是。 5.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于年,于年基本完成,颁布的文件是 《》,主要适用于(地区)。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我国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完成时期。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和的社会主义改造。 2.我国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开始于年。党和政府为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以发展为主,这期间为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体系,为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年制定,它的制定取代了《》,是我国第一部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5.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包括、和。开始于年,于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些进行了。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于年建立。 4-6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1.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两次失误分别是和。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 3.“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农业中的和工业中的。 4.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如,“铁人”,“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热 1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练中国现代史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练《中国现代史》 班级:姓名: 1.在开国大典上,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展开联想,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两个历史事件()A.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B.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D.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2.图2和图3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的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 件,这两件历史事件之间历经了() A.20年 B.28年 C.38年 D.60年 3.在中国人民革命过程中,以和平方式解放的地方有() ①南京②北平③西藏④上海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4.右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 ①黄继光②焦裕禄③邱少云④杨靖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下面的表格反映了建国以后农村的变化历程,其中所有制仍然是私有制的是() 7.温家宝总理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哪两个事件有关()A.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二大 B.54年宪法的颁布中共十四大 C.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三大 D.54年宪法的颁布中共十五大

8.“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D.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9.随着港台歌曲传入的逐渐增多,大陆与港澳台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根据下列有关港澳台的三幅图片,为它们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A.统一大业最终完成 B.百年耻辱最终洗刷 C.一国两制全部实现 D.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10.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 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 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回眸中共走过的90年足迹,有一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选择南昌、遵义、深圳的理由分别是() ①中共成立之地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④指明长征的正确航向,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①③②B.②③④ C.③④② D.①②④ 12.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成长的足迹……下面两幅照片,成功记录了共和国成长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是()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承办亚太 经合组织会议 13.右图是根据苏州市某县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 形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年份。对此,你 的正确判断是() A.水稻生产实现大丰收

2013初中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一)同步训练

2013初中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一)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 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2.下列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共同纲领》B.《人权宣言》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 3.图2和图3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的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两件历史事件之间历经了() A.20年B.28年 C. 38年D.60年 4.我国正在进行“十二五计划”建设,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吗?() A.实行土地改革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D.进行三大改造 5.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右表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7.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8.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与时俱进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9.右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逐步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兴起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实行10.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 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1.“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近代史纲要课后题总结 综述 ....... ..风云变幻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是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基本特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③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_12165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一:古代经济和政治 一、选择题(每题3分,46小题,共138分) 1、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是( c ) A、周王室为了巩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位 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 D、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 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b)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3、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d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 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 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5、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B、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领域的反映 6、下列关于3世纪到6世纪晚期我国历史发展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士族势力成为特权阶层 C、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 D、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7、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 c ) A、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商品经济发展 D、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 8、下列城市属于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 c ) A、长安 B、宣州 C、扬州 D、益州 9、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d ) A、内阁和军机处职权渐重 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任人唯亲 D、专制皇权加强 10、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c )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 C、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 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中国现代史部分练习题(材料题)

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1.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2.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近年来,中国几乎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专家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的意见。有的法案还由立法机构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对于调整重要社会关系的立法项目, 地方人大常委会还经常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材料反映了( ) A.我国立法民主不断向前推进B.全国人大加强了全面立法工作 C.人民代表具有立法监督权D.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4.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5.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详细版有答案)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 1.(自创题)“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这首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早出现于() A.清朝前期 B.晚清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民国时期 2.(自创题)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十余个通商口岸,放弃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一部。该时期英国侵华的本质意图应是() A.掠夺中华无所不有的财富,积累原始资本 B.打开中国大门,使其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把中国变成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 D.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并使之合法化 3.1840—1860年英国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制度 B.资本主义本质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4.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两次鸦片战争对英国而言都是侵略战争,对中国而言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结局是非正义的一方战胜了正义的一方,这说明() 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④战争结局与指挥者的素质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6.(自创题)明治天皇即位之初,就在《御笔信》中扬言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他的这种野心产生的根源是() A.日本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B.长期闭关锁国使日本对世界缺乏正确了解,盲目自大 C.中国、印度等亚洲传统强国正在迅速陨落 D.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7.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一百多年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丘逢甲这首诗应创作于1896年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④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领教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精神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已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下列主张中突出体现了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是() A. 扶清灭洋 B.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C.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D.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11. (自创题)1896—1901年,义和拳(义和团前身)、义和团和义和团残部的口号分别是“反清复明”、“扶清灭洋”和“扫清灭洋”,这表明() ①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②农民阶级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③中外民族矛盾逐渐激化,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④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⑤旧式的农民战争逐渐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中国现代史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现代史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任务和战略方针。 任务: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的好转。 战略方针:三个条件、八项任务 三个条件: (1)土地改革的完成;(2)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3)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八项任务: (1)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土地改革工作。 (2)在巩固财政经济工作的统一、财政收支平衡和物价稳定的方针下,调整税收,酌量减轻民负。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3)在保障有足够力量用于解放台湾、西藏,巩固国防和镇压反革命,提高国家机构行政效率的条件下,复员一部分军队,精简行政机构。 (4)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工作,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 (5)认真地进行对于失业工人、失业知识分子和灾民的救济工作,有步骤地帮助失业者就业。 (6)认真地团结各界民主人士,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坚决地肃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特务、恶霸及其他反革命分子。 (8)坚决地执行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的指示,谨慎地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组织的工人成分,在全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2.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A、抗美援朝的意义 (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2)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3)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4)直接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

B、土地改革的意义 第一,它彻底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打倒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势力,摧毁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第二,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它有力地促进了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各项政治运动的开展,这些运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从而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并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扫清障碍。 第四,它大大地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打破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村文化教育的垄断局面,科学的,进步的、人民大众的文化开始在农村建立起自己的阵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在土改后的广大农村蓬勃兴起。 C、镇压反革命的意义 第一,打击了敌人,教育了人民,纯洁了组织,使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第二,粉碎了国内外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和复辟阴谋,扫除了国民党反动势力,使其在大陆无藏身之地。 第三,荡涤了旧中国历代政府未能肃清的湘西、广西土匪以及许多城市的黑社会势力,使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 第四,粉碎了国内外阶级敌人复辟的阴谋,使新生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得以充分展示。 第五,社会环境得以安定,促进了生产、恢复了经济,有力地支援和保证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顺利进行。 E、三反五反运动的意义 第一,在经济方面,克服了经济困难,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打开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政治方面,打退了资产阶级向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进攻,回答了“我们国家走向社会主义还是走向资本主义这样的根本性质的问题”。 第三,在党的建设方面,“三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本色的一次成功的整风运动,这次运动净化了党的机体,使党的威信更高,领导地位更高。 3.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政经济方面相继取得了哪些成绩?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成绩:1、金银外币投机基本上被制止,市场初步稳定。2、加强了国家对市场的领导和控

中国现代史国情知识竞赛题库

国情知识竞赛中国现代史题库 1、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是在哪次会议上( C. ) A.中共八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是谁写的(D.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 朱德 D.毛泽东 3、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B. ) 年年 C. 1950年年 4、2010年是纪念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多少周年(C. ) 周年周年周年周年 5、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哪一年开始实施(D. ) 年年年年 6、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请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7、他是人民的公仆,他曾经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他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B.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史来贺 D.邓稼先 8、香港曾经沦为英国殖民地,请问香港何时回归祖国(A.) 年7月1日年1月1日 年12月20日年1月1日 9、在哪次会议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B.) A.第27届联合国大会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亚非会议 D.第25届联合国大会 10、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哪一年(C.) 年年年年 11、他曾经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D.) A.邓稼先 B.王选 C.杨利伟 D.袁隆平 12、在哪一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男子自选手枪比赛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A.) A.第23届奥运会 B.第29届奥运会 C.第24届奥运会 D.第25届奥运会 1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请列举三大改造名称?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4、请列举出我国建立的五个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15、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6、请列举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哪些? 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7、请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8、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请回答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来源:摄图网

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前夕。 (2)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 题。 (4)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 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家和广大华侨的支持。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