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阅读资料:信息素养

0阅读资料:信息素养

0阅读资料:信息素养
0阅读资料: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课程学习资料

单迎杰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literacy”的英文本义为”识字”、”有文化”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个提法是与传统的以能量和物质为基础的工业社会的印刷技术与文字媒体的文化相联系的。而随着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资源的信息社会,出现了多媒体文化和网络文化,“literacy”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由于人们目前对信息素养还没有形成公认的看法,所以不少学者十分重视对信息素养人的特征的描述,为我们理解信息素养的性质及其构成提供了广阔视角。

Culture:社会群体的氛围与环境。

Literacy:个人的修养与所受到的教育,是一种素养。

一、国外定义

“信息素养”定义的是不断发展着的。

信息素养是基于信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而言的,具有整体性;信息素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具有发展性;信息素养表现在人的不同方面,具有层次性。对信息素养的任何单一角度的描述都会带上人与时空交汇的烙印,也都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1974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

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 最早是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1983霍顿(HORTON)

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政、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

1987帕特丽夏·布伦特(PATRIEIA BREIVIK)

1987年,信息学专家帕特丽夏·布伦特(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1989美国图书馆协会(ALA )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 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的,也是经常为人引用、较为经典的定义。

1990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

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在1990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出信息素养人是:

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问题;具有识别潜在信息源的能力,能制定成功的检索策略;能检索信息源,包括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能为实际应用而对信息进行组织;具有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能采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

1992克瑞斯提娜·多尔(CHRISTINA DOYLE)

1992年,克瑞斯提娜·多尔(Christina Doyle)进一步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评估及使用信息”,并细分为以下10种能力:

(1)能辨识自己的信息需求;

(2)能了解完整的信息和智慧决策之间的关系;

(3)能有效地陈述信息问题,表达信息需求;

(4)知道有哪些可能有用的信息资源;

(5)能制订妥善的信息检索策略;

(6)能使用印刷方式及高科技方式存储的信息资源;

(7)能评估信息的相关及有用程度;

(8)组织信息使其有实用性;

(9)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

(10)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

1994布鲁斯

1994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信息服务处的布鲁斯总结出了信息素养人的七个关键特征:

(1)具有独立学习能力;(2)具有完成信息过程的能力;(3)能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4)具有促进信息利用的内在化价值;(5)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

(6)能批判性地处理信息;(7)具有个人信息风格。

1998九条标准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九条信息素养标准:

(1)信息素养。

标准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批判性地、胜任地评价信息;

标准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准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2)独立学习。

标准四:独立的学习者要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标准五:独立的学习者要有信息素养,并能评价文献和其他对信息的创造性的表达;标准六:独立的学习者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的产生中做得最好;

(3)社会责任。

标准七: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八: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践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合乎道德的行为;

标准九:对学习团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产生信息。

BIG6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迈克·艾森堡(Mike Eisenberg)}II鲍勃·伯克维茨(BobBerkowitz)两位学者认为,信息素养绝不仅仅是以往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而是综合运用以上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1988年,他们共同创立了一个基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解决信息问题的系统方案,简称(B-I-G-S-I-X )Big6。

1.B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problem. Task Definition

确切地了解探究的问题—任务定义

2.Identify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eeking

确认信息资源—信息搜索策略

3.Ga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Location& Access

获取相关信息—定位和搜索

4.Select a solution. Use of Information

选择一个答案—运用信息

5.Integrate the ideas into a product. Synthesis 把观点整合到作品中—整合信息

6.eXamine the result. Evaluation

检查结果—评价

以上每个步骤又包括两个阶段:

1.任务定义

(1)定义信息问题的任务;

(2)确认完成这项任务所需的信息。

2.信息搜索策略

(1)讨论研究可能的资源的范围;

(2)列出资源的优先顺序。

3.定位和搜索

(1)查找资源;

(2)从资源里发现信息。

4.运用信息

(1)阅读信息;

(2)摘录信息。

5.整合信息

(1)从多个资源中组织信息;

(2)表达信息。

6.评价

(1)评价问题解决的过程;

(2)评价问题解决的结果。

2000五大标准

2000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发布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e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包括五大标准二十二项执行指标和若干个子项。【具体子项见附件】

五大标准为:

(1)能决定所需要信息的种类和程度。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定义和描述信息需求。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可以找到多种类型和格式的信息来源。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权衡获取信息的成本和收益。

四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重新评估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2)能有效而且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来查找需要的信息。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构思和实现有效的搜索策略。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从网上或亲自获取信息。

四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改进现有的搜索策略。

五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摘录,记录和管理信息和它的出处。

(3)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结合起来。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总结要点。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清晰表达并运用初步的标准来评估信息和它的出处。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综合主要思想来构建新概念。

四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通过对比新旧知识来判断信息是否增值,或是否前后矛盾,是否独具特色。

五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决定新的知识对个人的价值体系是否有影响,并采取措施消除分歧。

六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通过与其他人、学科专家和\或行家的讨论来验证对信息的诠释和理解。

七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决定是否应该修改现有的查询。

(4)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一员,都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目的。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把新旧信息应用到策划和创造某种产品或功能中。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修改产品或功能的开发步骤。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与别人就产品或功能进行交流。

(5)能懂得有关信息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过程中遵守社会和法律约束。

表现指标:

一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了解与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

二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遵守与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相关的法律、规定、机构性政策和礼节。

三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在宣传产品或性能时声明引用信息的出处。

2003联合国信息素养专家会议

2003年9月,在美国图书情报学委员会和国家信息论坛组织召开的布拉格会议上,联合国信息素养专家会议发表了《布拉格宣言:走向信息素养社会》。

宣言认为,如何使人们从Internet时代的信息和通信资源及技术中受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

会议宣布,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

会议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来解决一个问题。

会议指出,信息素养正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重要因素,是人们投身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没有信息素养,信息社会将永远不能发挥其全部潜能。

二、国内定义

王吉庆

王吉庆于1999年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信息素养理论,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信息素养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首先,信息素养作为一种素养,它是社会共同的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不是他自称的,而是要得到大家的公认。同时,随着社会上人们信息素养的共同提高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所公认的信息素养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原来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可能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都不再有用了,这个时候,人们也可能就不再说你的信息素养高了。

其次,信息素养是以社会实践效果来衡量的,在信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人们培育自己的信息素养是为了通过建立与利用”人机联系”来加强自己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中有所作为的一分子,使得信息社会这个系统正常运作,并且得到比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信息素养的高低要看它对于社会的影响大小与所起作用的好坏而言。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不仅仅是看他能够不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系统,而且要看他能不能发挥信息系统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

最后,信息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培育而成的,正像读写算等文化修养需要通过教育才能获得一样,信息素养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而且要注意经常地修习涵养。它可能通过学校教育有意识、有目标地培育;也可以通过自学与尝试——错误——成功掌握而获得。

【《信息素养论》王吉庆】

李艺

认为信息素养由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个部分组成。并认为,知识为其他五个部分提供基础准备,而评价调控则为其他各个部分(包括知识部分)提供必要和重要的形成保证,因此,知识和评价调控两部分共同组成其他四个部分的共同承载;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三部分有机相联并呈现一定的层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精神的领航,渗透于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之中,并相互影响。由此,六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信息素养详解,李艺,钟柏昌,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10期】

从横向上来看,信息素养可以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几方面。

信息意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这要求个体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够意识到信息的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

信息知识是个体具有信息素养的基础,指的是对信息学的了解和对信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

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新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从广义上来讲,除了上述能力以外,还应该包涵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间接能力。

信息道德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指的是个体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无论个体的信息意识如何强烈,信息知识如何丰富,信息能力如何强,如果他将其才能用在违法犯罪上,那么他的信息素养是非常低下的。

从纵向上,把信息素养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

基础性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所有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它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因此是三个层次中最浅的一个层次,也是对其信息能力要求最低的一个层次,但它却是培养另两个层次信息素养的基础;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则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从事一定职业、承担一定工作或者陶冶自己的情操所应具有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素养。在三个层次当中,它的要求处于中间水平,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教学、工作的人如教师、会计等必须具有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

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开发或设计新的信息系统供他人利用,以服务大众和社会为目的的高层次素养。所以是要求最高、培养难度最大的层次,如计算机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等必须具有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陈维维,李艺,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

张义兵

张义兵、李艺在《信息素养新界说》中对信息素养作了比较透彻的分析:

(1)从技术学视野看,将信息素养定位为信息处理能力。

(2)从心理学视野看,把信息素养定位为信息问题解决能力。

(3)从社会学视野看,把信息素养定位为信息交流能力。

(4)从文化学视野看,把信息素养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上。

【“信息素养”新界说,张义兵,李艺,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祝智庭

从理性上说,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三方面。

信息意识是指个人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

信息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操纵信息工具的能力,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交流传播信息的能力等。

信息伦理是指个人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

桑新民

用三个层次六个方面确立培养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

(一)驾驭信息的能力:

(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

(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4)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能力。

(三)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

(6)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情感,以及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这六个方面描述了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同时也使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的基础。

【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0(11):23-24.】

新课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信息评价能力】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文化】

三、信息素养与相邻概念的关系

1.信息素养与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

由于信息素养与计算机素养部分重叠,人们常常把两者混淆起来。实际上,信息素养比计算机素养更宽泛一些。计算机素养包括PC机操作、文字处理、E-mail 等,所有这些集中于如何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工具。人们往往把计算机素养误认为是,了解多少计算机知识或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操作或会使用某种软件,也就是软、硬件的机械式学习。其实,计算机素养是指一个人是否具有能从计算机获益的能力,是否能熟练地、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及其软件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而信息素养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TECHNOLOGY LITERACY)

技术素养是指对科学和技术进行评价和做出相应决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它是一种对科学方法评价的强有力的认知方式,是区分科学和技术并觉察它们之间联系的能力。

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共同的部分是与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讯)有关的知识、技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熟练。信息技术的熟练着眼于对技术基本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分阶段逐渐熟练地使用技术,将问题解决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用于技术的使用中。

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是两个部分重叠的概念,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技能不断地交织在一起。信息技术技能是个体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数据库和其他技术去获得广泛的学术信息,达到与工作相关的个人目的。有信息素养的个体有必要发展某些技术技能。信息素养着眼于对信息的理解、分析、查找、评价和使用,对这些智力活动的完成一部分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熟练,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批判性的洞察力和推理力完成。信息素养通过各种能力激发、维持和扩展终身学习,而这些能力虽然可能会使用技术,但最终会独立于技术。信息素养对个体、对教育体制、对社会来说,其含义更广。信息技术技能与信息素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对信息素养起支持的作用。

3.信息素养与科学素养(SCIENCE LITERACY)

科学素养是指对科学技术的最基本的理解水平。科学素养包括对科学知识、科学本质的理解,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等。它是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4.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能力是指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但并不是信息素养的全部内容。

信息能力是个多元化的概念,它包括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软件的应用、评价、开发的能力,对信息和信息资源的搜集、开发、评价、利用、表达、创造的能力。

5.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

媒体素养是指通过各种大众媒体进行分析、评价、存取以及制作信息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判断信息的能力,还包括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6.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

终身学习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是密切联系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个关键成分,它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基础,它对所有学科、各种学习环境、各层次的教育来说都是共同的。

信息素养使学习者掌握学习经验,成为自我激励的、自我指导的、自我控制的学习者,会利用合适的信息资源解决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生活、工作的质量。

有信息素养的人最终是指那些懂得如何学习的人,能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的人。而信息素养要通过终身学习才能获得和不断发展。

【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综合国内外信息素质内涵的研究,可以得出:信息素养的内涵是基于时代特征对人的基本要求而言的,并随着社会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变化、创新行为的变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等因素,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要求。信息素养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附件】

2000 年1月18 日,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在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召开了美国图书协会仲冬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11 位理事为分别来自全美高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图书协会的理事长等。会上审议并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该标准分为三个板块:标准、执行指标和学习效果。有5 大标准22 项执行指标和87个表现效果。

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

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选定并连通所需要的信息。

效果包括:

(1)与教师交流,参与课堂讨论、同行讨论和电子讨论,确认研究课题和其它信息需要。

(2)展开论点,根据信息需要,系统阐述问题。

(3)从探索一般信息源到提高对课题熟悉程度。

(4)确定或者调整信息需要,到达易控制的中心点。

(5)识别能描述信息需要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6)确认现有的信息是否能与已有观念、实验或分析结合起来,并能产生新的信息。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确认各种不同类型和格式的潜在的信息源。

效果包括:

(1)知道信息是怎样正式与非正式地产生、组织和传播的。

(2)确认能把知识条理化,这种条理化影响获取信息的方法。

(3)识别各种类型的潜在资源的价值和不同(如多媒体、数据库、网站、数据系统、声像、纸质文本)。

(4)识别潜在资源的目的和使用对象(如大众化或是学术化;时尚或是历史)。

(5)区别初级和中级来源,确认这些来源的使用及重要性如何随学科而发生改变。

(6)懂得在初级来源的原始数据中可能需要重新建构。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考虑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和利益。

效果包括:

(1)确定所需要信息的可用性,决定扩大超越本区域资源的信息搜索的方法(如馆际互借、易地使用资源、获取镜像、声像、文本和声音)。

(2)为了获得所需信息明白其来龙去脉,考虑获得一种新的语言或技能的可行性(如外语或者基于条理化的信息)。

(3)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获取所需信息。

4.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重新评价信息需要的特点和信息需要的扩充。

效果包括:

(1)进一步审视原始信息需要,阐明、修改、优化问题。

(2)描述判断和和选择信息所采用的标准。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有效而又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选用最适当的调研方法或检索系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效果包括:

(1)确认正确的调研方法(如实验方法、模拟、野外作业)。

(2)考查各种不同类型调研方法的优越性和适用性。

(3)考查信息检索系统的范围、内容和组织结构形式。

(4)从调研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中,选择有效又高效的获取所需要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建构和完善有效的搜索策略

效果包括:

(1)根据调研方法制订研究计划。

(2)识别关键词、同义词和所需信息的相关术语。

(3)根据条理化和信息检索来源,选择控制词义的具体内容。

(4)运用选择信息检索系统的正确命令,建构检索策略(例如:布尔逻辑运算符、截词和搜索引擎代理、网际组织,如书目检索)。

(5)运用不同界面、搜索引擎、不同的命令语言、协议和搜索参数,完善

在各种不同类型信息检索系统中的搜索策略。

(6)运用正确的条理化的研究协议,完善搜索。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运用各种方法检索在线信息或个人信息。

效果包括:

(1)运用各种的搜索系统,检索不同格式的信息。

(2)运用各种不同的分类组合和其它的系统(数字呼叫系统或目录检索系统)找出本区域图书馆的信息来源或确认有形探究开发的具体特征。

(3)运用某一机构的专业在线或个人可获得的服务系统,检索所需要的信息(例如馆际互借,文件传输,专业协会、团体研究办公室、社区资源、专家和使用者)。

(4)利用调查、书信、面谈或其他形式的调查方法,检索初级信息。

4.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必要时能优化搜索策略。

效果包括:

(1)评价搜索结果的数量、质量和相关性,确定两种方法的选择:用信息检索系统还是探究方法。

(2)识别在信息检索中的差别,必要时,决定是否修改搜索策略。

(3)必要时,重新采用修改策略再检索。

5.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写出摘要、记录和管理信息及其来源。

效果包括:

(1)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中选择最适当的一种,完成所需信息的摘要的任务(例如拷贝、粘贴软件功能,像片复制、扫描、声像设备、探测仪器)。

(2)能创造一个信息组织的系统。

(3)区别来源引用的类型,懂得广大信息范畴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和正确引用资源的句法语言。

(4)记录所有的相关信息,以便将来参考。

(5)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管理所选用和形成的信息。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评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遴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结合起来。

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从所收集的信息中,概括出中心思想。

效果包括:

(1)理解文本并遴选出中心思想。

(2)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观点并能准确地选用数据。

(3)确认将可能适当引用的完全照抄的材料。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连通并运用原始的标准来评价信息及其来源。

效果包括:

(1)为了评价可靠性、有效性、准确性、权威性、时间界限性、观点角度或带有的偏见性,检查并比较各种来源不同的信息。

(2)分析辩论或方法的结构和逻辑性。

(3)确认偏见性、欺骗性或操纵性。

(4)确认在其信息创建中文化的、物质的或其它环境,懂得这种环境对理解信息的影响。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综合中心思想,以形成新的理念。

效果包括:

(1)确认概念中的相互关系,把这些概念结合到论据中潜在有用而又重要的原始的观点。

(2)扩充原始的综述,可能的话,写出更高水平的摘要以构建新的假设所需要补充的信息。

(3)利用计算机或其他技术(例如电子表格、数据库、多媒体、声像设备)研究理念和其他现象的相互作用。

4.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确认所增加的价值、矛盾性或其他别具一格的信息特点。

效果包括:

(1)确定信息是否满足研究或其它信息需要。

(2)有意地利用所选择的标准判断信息是否具有矛盾性或者验证来源于其他资源的被利用的信息。

(3)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做出结论。

(4)利用正确的条理化技巧,对理论进行验证(例如模拟,实验)。

(5)对数据来源、信息收集工具和搜索策略的局限性、或缺乏理性的结论产生疑问,进而确定可能的准确性。

(6)对新旧信息和知识进行整合。

(7)遴选能给主题提供证据的信息。

5.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判断新的知识是否对个人价值观体系产生影响,并采取措施使二者融合。

效果包括:

(1)考察所收集到的不同观点。

(2)确定对所收集到的观点是整合还是排斥。

6.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或者某一领域的专家、实践者对话,验证对信息的理解和解读。

效果包括:

(1)参与课堂讨论或其他形式的讨论。

(2)参与班级举办的目的在于对主题鼓励对话的电子通讯论坛(例如电子信箱、电子公告板、聊天室)

(3)通过不同的机制征求专家的意见(例如面谈、电子信箱、文件清单管理系统)。

7.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确定原始的咨询应该如何修改。

效果包括:

(1)确定原始的信息需要是否已经满足或者需要补充。

(2)重新审视搜索策略并把其它的理念作必要的整合。

(3)重新考察所采用的信息检索系统,必要时扩大采用其它的信息检索系统。

标准四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

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用新旧知识创造新的计划、新的作品和表现形式。

效果包括:

如何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人的文化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孩子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孩子了解信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主体意识、形成顺应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社会。现结合具体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应重视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不但要从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的层次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要从孩子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培养其信息素养。这就为孩子营造了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同时也创造了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小学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孩子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孩子信息素养技能。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协同学习,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共事的能力;学生使用电子邮件、新闻组、聊天室、虚拟环境等Internet上的工具与教师进行自信的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辅导和网上答疑。 小学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校园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在信息化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法研究的基础上收集现有的教学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学校有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有利于培育孩子敏感的主动的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增强孩子信息意识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小学阶段“要侧重对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教育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信息化,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主动地吸收信息营养,树立全新的时空观念,强化未来意识,使自身达到某种意义上的信息化。信息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手段。比如,信息技术课程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的能力,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库进行学习的能力等。再如,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一系列数的概念和提高计算能力,更要学习建模及推理的方法,熟悉程序设计的思想和解题策略的设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这种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信息意识,也大大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提高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 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能根据受者的情况,发布信息、传递信息。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活用的实践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各种信息机器、信息设备,例如,计算机、因特网的操作,对这些机器、设备的操作能力及培养,应纳入到信息的收集、处理的高度来认识,来理解,不能将信息技术教育变成具体信息机器及其相应软件操作方法的培训,否则会背离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教育目标的要求。为了求解某一问题,进行某种决策,需要大量地收集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送入计算机,以一定的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响应的决策,这是一种以信息技术求解问题的结果。 实践能力是素质高低的直接体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我们要抓住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辅导学生上机时发现,有的学生拿着上机手册不知从何处入手,操作时屏幕上显示了出错信息,他们还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学习体会

2018年12月20日,来自郑州市第十一中学的高级教师谷占峰为我们进行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分享。 谷老师先分析了中高考的大趋势,指出未来中考单选题可能会取消,变为短文填空题的形式,另外还会增加人机对话的口语考查。这其实也给作为英语老师的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余,我要挤时间练习听力和口语了。 在2017年《中国考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中提到: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那什么是素养呢?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素养是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它涉及在一个具体情境中,如何运用和调动所有的认知和社会资源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有一句我认为很经典的话:Read the world through the words.素养包括人文素养、文学素养、艺术素养、媒体素养,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即本色,养指培养,素养是指“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而形成的一些特点和素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主要涵盖两大方面: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怎样做到这点呢?谷老师指出可以通过整合式英语学习活动设计评价来实现。那么仍需注意:活动目标要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活动主题要引领语篇、语言、文化、技能和策略,围绕一个主线,形成一个活动整体;活动任务要体现认知维度、形成关联性,具有可操作性、可达成性;活动内容要体现学生实际;活动方式要为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条件。这给我上阅读课给予了启发,也就是说阅读课的活动设计要有整体的眼光,放眼全局,贯穿主线,而不能碎片化。 因此,我以后在上阅读课时要牢记整合式英语学习活动设计评价的要求。北京语言大学的谢小庆教授曾提出审辩式思维的3个核心要素: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英语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它理所当然地具有包容性,因为它涉及跨文化方面的内容,我们英语老师更应该具有审辩式思维,有意识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使它发挥更好的作用。有了理论的支撑和引领,更重要的是落实,这是任重道远的一件事,需要我们为之努力!

浅议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浅议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夯实学生的基础,接受另一种语言的熏陶。因此我们所提倡的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方面。为了使小学生从小就能够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英语启蒙阶段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不仅要让学生能读英语,还应让学生会说英语、会用英语。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核心素养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呢? 一、进行多彩阅读小活动 小活动虽然不能给学生大量的物质奖励,但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多彩、有效的英语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彰显小学生英语阅读的核心素养,还能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的综合能力。 在玩中学习一直是当今许多家长呼吁的教学方式,而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正适用于这种在玩中学习的教学方式。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进行一些有趣的英语阅读活动,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彰显出小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核心素养。如:教师可以举办英语阅读竞赛,让学生课后阅读有利于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读物,然后让学生通过英语阅读竞赛这一平台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表达自己对于书籍的理解。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阅读材料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说英语的能力。通过一些多彩的英语阅读活动促使小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一步步表达出来,将英语阅读学习的读逐步转化为说,甚至转化为写,逐步提升小学生英语水平。 二、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保证英语核心素养教育的效果。当学生掌握了丰富的阅读方法之后,可以在面临阅读障碍时轻松解决,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区分、对比和转化,得到个性化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不具备丰富的学习经验,还没有在英语学习当中积累丰富的学习策略,所以需要得到教师在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让他们的课外阅读更加顺利,进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时必须要考虑到年级学段,结合不同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的层次差异,选用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方法,实现因材施教。例如,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因为课外阅读材料主要是英语绘本,所以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要尽可能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消除学生阅读和理解的难度,也让他们可以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而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因为阅读材料难度有所增加,主要是故事和短文,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语篇意识,让学生通过精读、速读、略读、反复朗读等方法来理解全文含义以及重点语句。 三、合理安排阅读任务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应该关注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也就是当学生获得了大量语言材料的输入之后,还要将这些材料进行整合应用,促进课外阅读能力的升华与提升。为了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合理安排课外阅读任务,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检验和巩固学生能力的作用。教师安排的课外阅读任务不能够千篇一律,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获

big6-信息素养模式

信息素养培养模式——Big6 信息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信息素养概念由国外引入,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国内学者结合自己的见解对这一概念作出了各式各样的解释,但大多仅限于理论层面,对于具体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没有深入探究。国外对信息素养的实验研究,最有影响、最著名的当数“Big6技能”。全球数以千计的教师正在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为自己的学生建立Big6方案,国内对于Big6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下面笔者对两个Big6方案《阿拉斯加研究计划》与《“投资沈阳”报道》以Big6的6个步骤进行对比评述。《阿拉斯加研究计划》是由Big6的创始人迈克·艾森堡(Eisenberg)和鲍勃·伯克维茨(Berkowitz)于1990年设计的,是一个完整实施且较为成功的课例。《“投资沈阳”报道》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类Big6方案,受到了国内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较优秀的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方案。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来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下,两课例有异曲同工之处,各有千秋。 #1任务定义 任务定义是完成作业的关键环节,但常常被忽略。教师不会故意给一些模糊的表述,但学生经常存在着理解作业意图的困难。 国外课例任务的给定比较简略含糊,学生不清楚到底要做什么,只是谈论阿拉斯加的人、动物和植物、工业、游览区。在后面的信息整合过程中,对作业也没有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很典型的美国式教育方式,在大而宽泛的主题之下任由学生探究,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笔者认为,强调研究性学习,主题要明确,范围大小要适中,符合教学目标,在国内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不建议开展这种“太自由”的探究。 国内课例任务定义以活动要求的形式出现,详细明了,学生知道要干什么,能做到心中有数。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有些繁琐,不易接受,建议任务给定要更简洁些,2~4的活动要求可贯穿在后续的环节中。 两课例在引入任务时都设置了一定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值得提倡,国内课例更为清晰。(注:国外课例原无情境导入环节,由译者添加)。 #2确定信息搜索策略 搜寻信息资源是完成任务的关键,由于资源的多样性,筛选及对资源排序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学生可以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国内课例几乎很少涉及培养学生信息搜索策略,大部分是教师代替学生完成这一工作,直接给定资源范围,如书目、网址和参考文献等等。 Big6模式在这一阶段很强调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搜索策略,国外课例要求通过讨论和学生调查确定需要的信息种类和与之相配合的适当资源。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比内容本身更为重要,这一环节国外倡导利用头脑风暴(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情境就叫做头脑风暴。详见:https://www.doczj.com/doc/d51074799.html,/webquest/brainstorming01.htm)来确定信息搜索策略。信息搜索策略因人、因实际问题而异,形成有个性的搜索策略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教学内容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在倡导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英语阅读所占比重逐渐加大,阅读能力与素养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是一种终身学习的需要。学生阅读能力的积累和阅读量的拓展是培养阅读素养的重点,从而凸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研究英语阅读教学是有必要的。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课时受限 国内中小学受课时的限制,阅读课程设置较少,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面临中考和高考,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更趋向设置应试类课程。 2. 教学材料单一 国内中小学教材的容量有限,阅读材料不足,这些问题也使阅读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上很难真正展开。 3. 教学理念不够与时俱进 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很多教师仍然认为词汇和语法知识才是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词汇文化意义、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以及更好地把握语言学习、写作规律及主旨思想三者之间关系的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呈“碎片化”状态。 4. 如何有效引导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上缺乏专业指导,这是造成阅读教学局限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所要遵循的原则

1. 足够量的、适当的、多种文体的阅读素材 阅读本身应该是能让读者走出自己的人生去体验别人的人生、反过来又逐渐充实自我的一种形式。正是通过阅读,文本内容给读者呈现出的文化意义能够帮助其进行新知识的自我建构,这要求读者去接触大量不同主题及文体的英语阅读材料,拓宽思路,提高思想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应尤其强调解决问题式的阅读,即每一篇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阅读,形成一种结果导向的观念和多元的思维。 2. 创设积极的阅读动机和环境,提供积极的阅读体验 教师首先要自己热爱英语阅读,养成阅读习惯,然后再带动学生进行阅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促使其主动进行更多的英语阅读。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展开中,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创设班内英语图书角、开展读书会,以及组织阅读表演等活动,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 3. 力求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师不应停留在教材的教和学上,还要选择适宜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的课外阅读书籍供学生阅读,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渗透与课内阅读相关的篇章与段落,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开展读后感作文比赛等,采取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4. “为理解而培养”策略 在课程改革当中,教学目标已经从纯知识的教学转向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策略备受关注;但教师为不能为策略而策略,为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当今时代,已跨入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化时代。作为一位教师,单凭过去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已经不适宜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的发展中展示了其魅力无限的前景,既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又使教育的时空得到了近乎无限的扩展。 一、培训内容 1、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信息,若不能拨冗见简,我们会感到无从下手。而当我们掌握了便捷得当的检索方法,选择了正确的检索工具之后,获取信息资源将会得心应手。另外,检索到的信息资源有时并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及整合之后,才能变成真正可用的信息。所以,我校教师还应具备对信息加工处理及整合的能力。比如,如果要对图形图像信息进行处理,通常可采用MATLABPhotoshop等软件来进行;如果要处理动画信息,通常可用Flash等软件来进行,等等。为此,计算机教师还应熟练掌握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 2、网络交流协作能力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频繁。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如何与人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是新时代新环境下产生的新课题。作为教师,应从两方面来提高网络交流与协作能力:一方面从教学的角度考虑,教师应学

会借助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基于可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课外答疑辅导等多个层面与学生、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另一方面从融洽师生关系角度考虑,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网络教学的情感基础,为此,高校师生可以尝试采用新型的现代化的通信和交流方式,来弥补当今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普遍存在的缺乏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的不足。如,我班就设了qq群,这样老师和家长就能很好的进行沟通交流了。 3、网络课程设计能力 进行网络课程设计,寓教于形象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主要应把握如下四点原则:第一,交互性原则。要有良好的交互性,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并能将评价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第二,界面直观友好原则。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第三,个性化原则。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设计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示个性和特色的空间。第四,创新能力培养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网络学习能力 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诞生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工作和学习等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互联网就好比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在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信息,只要你想得到的,就可以在互联网上

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的七个关键特征

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的七个关键特征:独立学习能力;完成信息过程能力;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能力;促进信息利用内在化价值;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具有个人信息风格 信息素养首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传统个体基本素养的延续和拓展,它要求个体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能够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并以此做出决策。 信息素养的培育有何重要意义? A.促进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生产和积累了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料,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充分检索和利用这些文献资料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是开发人类智力资源的重要而有效手段。 信息检索就像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掌握并有效利用它,便能获得和利用人类的精神财富,并使其转化为社会物质财富,并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B.继承和借鉴前人/他人的成果,避名重复研究 科研人员在开始着手研究一项课题前,必须利用信息检索的方法来了解这个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前人或他人在此方面已经做什么工作,是如何做的,有何成果和经验、教训,还存在什么问题,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制订研究方案,防止重复研究,提高研究起点,降低研究过程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成本。 C.节省科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科研人员如果掌信息检索的方法,能熟练地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无疑将大大缩短查询信息资料的时间,这等于增加或延长了科研人员的寿命,这是发展科学技术的一个巨大潜力。同时,提高科研工作效率、缩短科研周期,达到多出成果、早出成果的目的。 D.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劳动者不仅要有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有善于收集、加工、处理和应用知识与信息的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是当代大学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的信息素养之一,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可以说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在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掌握了索取知识的门径,使自己在接受新教育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更加顺利。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就是要求学生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新时空去探寻知识信息产生,传播和利用的规律,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利用和创造知识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的内容 a)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如何自觉培育信息素养? 1.坚定树立现代信息观 逐步自觉形成时代的信息观,坚定决心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 2.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 编辑技术:Word 网络知识:网络资源利用电子商务 数据表格:Excel 数据库知识:Access VFP 多媒体技术:Powerpoint Flash 3.以数字化图书馆为家,置身于知识的海洋

2017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教育类专业课) 试题和答案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教育类专业课) 一、单选题 1. 【单选题】本课程提到,截止2014年3月底,全球域名总量排在首位的是(B)。【3 分】 A. 亚洲 B. 北美洲 C. 非洲 D. 欧洲 2. 【单选题】遇到火灾不该做的事(D)。【3 分】 A. 弯腰 B. 捂嘴 C. 往下逃 D. 往上逃 3. 【单选题】被动反应的预案不包括(D)。【3 分】 A. 快速到达现场 B. 救人 C. 疏散 D. 演习 4. 【单选题】本课程提到,西部贫困山区的学生与人大附中学生一同听课的过程中,西部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这种方式被称为(C)。【3 分】 A. 间接式培训 B. 直接式培训 C. 伴随式培训 D. 翻转式培训 6.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英国妈妈的特点是(C)。【3 分】 A. 不报喜不报忧 B. 不报喜报忧 C. 报喜也报忧 D. 报喜不报忧 7. 【单选题】制定安全预案的误区不包括(B)。【3 分】 A. 事后反应 B. 事前防范 C. 预案不用记住 D. 预案仅是一个文件 9. 【单选题】本课程提到的慕课革命的创新特点之一(B),是指学生在网上听老师讲课,到学校与同学共同探讨并且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作业的模式。【3 分】 A. 直接课堂 B. 翻转式课堂 C. 伴随式培训 D. 间接课堂 11. 【单选题】下列属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工作方针的是(B)。【3 分】 A.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B. 育人为本 C. 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 D. 统筹规划,分类推进 12. 【单选题】本课程提到,对人类文明进步起根本作用的是(C)。【3 分】 A. 朝代的更迭 B. 政权的替换 C. 技术发展 D. 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素养如何提升毕业论文指导

信息化素养如何提升毕业论文指导 信息化素养如何提升毕业论文指导关键词:素养,毕业论文,信息化,提升,指导 信息化素养如何提升毕业论文指导简介: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考核,也是一个阶段性的、学生必须相对独立从事的工作。这种阶段性的、封闭性的、有考核标准的工作是提高和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该文在对信息化素养的基本概念、构成以及作用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素养训练 信息化素养如何提升毕业论文指导内容: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考核,也是一个阶段性的、学生必须相对独立从事的工作。这种阶段性的、封闭性的、有考核标准的工作是提高和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该文在对信息化素养的基本概念、构成以及作用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素养训练的方法,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素养;毕业论文;能力培养 本科毕业论文的功能,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解释、解决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有关问题的综合性训练,是遵照学术规范进行的初级学术活动”[1]。即本科毕业论文的主要功能应该是检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再学习的能力。在知识更新加速、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快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是每个人必备的态度和能力。而信息化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体现[2]。 1信息化素养的概念

信息化素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拓展。信息化素养是指合理、合法的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工具,查找、评估、确定、整合、应用和创建信息的能力[3]。信息化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三要素构成。这三要素构成了信息化素养的整体,其中信息意识实现到、信息能力是基础和核心,信息伦理是保障[2]。信息化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它既涉及技术、操作等层面的能力,也包括逻辑判断、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素养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获得和利用,而是能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新出现技术工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并能够快速掌握并利用其快速获得有效、高质量的信息,并对其加工处理和决策,最后形成学习力和创造力。为适应这种变化,各高校也在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比如慕课、反转课堂、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等等。但在实施这些教学改革时,由于学生个人因素以及教师的精力有限,往往与学生互动性不强,要求也不高,所以效果往往是两极分化。而有具体实现目标、有指导和监督、有阶段性可评价成果的特定项目的训练,是提升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有效方法[4]。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几乎涉及信息化素养结构中的所有层面。因此,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2毕业论文流程对应的信息化素养训练 对大部分本科阶段学生来说,其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相对有限,实践经验较缺乏,其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很有限。因此指导本科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实际上是对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训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的过程。为有针对性的讨论,笔者对所在学校的2020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其在完成论文的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和感受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94份,收回80份。 2.1通过确定选题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九大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设计和组织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和分享等已成为当今教师常常采用,这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九大信息素养。 一、信息获取能力 在网络尚未到来之前,教学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学参考书、报刊、杂志等常规途径获取的。而在网络时代,除了常规途径,还可以大量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庞大、超文本连接、格式多样、良莠并存等特点,因而从互联网获取教学信息对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是要具有信息检索能力。互联网为知识爆炸提供了最好的释放空间,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庞大得难以统计,并且每时、每刻都在高速增加,在如此庞大和快速变化的信息网里,尽管有简单、快捷的搜索工具,要精确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也并不是一件易事,确定关键词、二次检索以及搜索式阅读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 其次是要具有超文本阅读能力。网络信息的交互性连接一方面使得所需要寻找的相关信息大量呈现,为获取目标信息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却使得网络阅读比较困难,次要的或具有诱惑力的信息常令人偏离目标,造成网络迷失。所以网络阅读不仅要具有本文阅读中所要求的理解能力,还需要时时把握阅读目标、保持清醒的头脑。 再次是信息鉴别能力。报刊、杂志等传统媒质所发布的信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错误率小、可信度高。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发布者多元并存,官方的、民间团体的和个人的等都可以随时将自己的信息发布出去,因而信息的质量是良莠并存,这对读者的鉴别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读者需要具有判断信息的善与恶、真与伪、优与劣的能力。 二、资源整合能力 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能否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资源的筛选、组合和应用三个方面: 资源筛选能力。即能够从大量的资源中剔除无关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如资源的优劣、真假、善恶等,最后挑选出教学所需要的资源。 资源组合能力。即能够将他人的资源进行修改、加工、合并,构建一个为自身个性化教学所需要的新资源。一个资源整合能力强的教师能够在分析、鉴别他人资源的基础上,吸收优点,将其融入到自己资源构建框架和体系之中,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资源应用能力。即能够将资源作为创设教学情境、解决教学难点、搭建演练平台、检测教学效果等的教学手段、工具和环境的能力。整合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既是资源价值的实现途径,也是资源整合的航标。 三、网络工具应用能力 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应用一些基本的工具,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些工具主要有:

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

众所周知,即将推出的修订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它由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生必备品格两个方面构成。在新的学科目标要求下,英语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这几个方面将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有些中小学开展的阅读课并不能称为真正的阅读教学,因为这些阅读课程的教学内容仍局限于语言、词汇、语法知识等,并没有很好地依托学科内容,教授语篇背后所要传达给学生的寓意,这使许多“育人”的想法只停留在口号层面。所以说,这种阅读教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时层面 国内中小学受课时的限制,阅读课程设置较少,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面临中考和高考,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更趋向设置应试类课程。2.教学材料层面 国内中小学教材的容量有限和阅读材料不足的问题也使阅读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上很难真正展开。 3.教学理念层面 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很多教师仍然认为词汇和语法知识才是教学的重点,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词汇文化意义、理解文本背后的

意义、以及更好地把握语言学习、写作规律及主旨思想三者之间关系的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呈“碎片化”状态。4.阅读引导层面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上缺乏专业指导,这是造成阅读教学局限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所要遵循的原则 1. 足够量的、适当的、多种文体的阅读素材 阅读本身应该是能让读者走出自己的人生去体验别人的人生、反过来又逐渐充实自我的一种形式。正是通过阅读,文本内容给读者呈现出的文化意义能够帮助其进行新知识的自我建构,这要求读者去接触大量不同主题及文体的英语阅读材料,拓宽思路,提高思想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应尤其强调解决问题式的阅读,即每一篇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阅读,形成一种结果导向的观念和多元的思维。 2.创设积极的阅读动机和环境提供积极的阅读体验 教师首先要自己热爱英语阅读,首先养成阅读习惯,然后再带动学生进行阅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促使其主动进行更多的英语阅读。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展开中,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创设班内英语图书角,开展读书会,在以及组织阅读表演等活动,以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当今时代,已跨入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化时代。作为一位教师,单凭过去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已经不适宜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的发展中展示了其魅力无限的前景,既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又使教育的时空得到了近乎无限 的扩展。 一、培训内容 1、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信息,若不能拨冗见简,我们会感到无从下手。而当 我们掌握了便捷得当的检索方法,选择了正确的检索工具之后,获取信息资源将会得心应手。另外,检索到的信息资源有时并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及整合之后,才能变成真正可用的信息。所以,我校教师还应具备对信息加工处理及整合的能力。比如,如果要对图形图像信息进行处理,通常可采用MATLABPhotoshop 等软件来进行;如果要处理动画信息,通常可用Flash等软件来进行,等等。为此,计算机教师还应熟练掌握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 2、网络交流协作能力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频繁。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如何与人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是新时代新环境下产生的新课题。作为教师,应从两方面来提高网络交流与协作能力:一方面从教学的角度考虑,教师应 学会借助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现代教 育技术,充分利用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基于可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课外答疑辅导等多个层面与学生、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另

一方面从融洽师生关系角度考虑,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网络教学的情感基础,为此,高校师生可以尝试采用新型的现代化的通信和交流方式,来弥补当今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普遍存在的缺乏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的不足。如,我班就设了qq群,这样老师和家长就能很好的进行沟通交流了。 3、网络课程设计能力 进行网络课程设计,寓教于形象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主要应把握如下四点原则:第一,交互性原则。要有良好的交互性,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并能将评价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第二,界面直观友好原则。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第三,个性化原则。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设计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示个性和特色的空间。第四,创新能力培养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网络学习能力 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诞生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工作和学习等都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互联网就好比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在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信息,只要你想得到的,就可以在互联网上 找到,可谓“一网打尽”。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网络信息时代,如果仅仅依靠阅 读书刊来获取知识信息,那么,我们获取的知识是相当有限的,而且这种方式是不快捷的、低效的。作为一位教师,应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网络学习的平台和途径有很多,例如,教师想设计一节课,有关机构网站上都设有不同类别的精品课程展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认真学习别人是怎样进行课程建设、课程设计及组织课程教学的,这对培养和提升我们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信息素养第一阶段导学资料201809

信息素养 第一章概述 1、了解信息素养概念提出的背景。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工作中通过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指出,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懂得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如何将获取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管理,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利用。信息素养的概念又可解释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个人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的信息。中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脱胎与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信息素养教育也是从文献信息检索教育发展而来。信息素养的核心能力包括信息选择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 2、理解“资源型学习”的内涵。所谓的“资源型学习”即基于资源的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中特定主题信息的查找、开发和整合利用来完成既定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知识的自我更新和自我拓展。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以利用网上资源为代表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的资源型学习模式,学习者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按照人们设想的

条件,只要具备一定的上网条件,学习者就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知识信息。互联网在促进网民获取信息、拓展人际交往、鼓励社会参与、提供实际生活便利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尤为突出。一个好的学习者,不仅应该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应该掌握或拥有获取知识、处理知识的能力,包括对知识信息需求的阐明能力,对各种类型知识信息的查找能力,对所获取知识信息的组织、选择能力,评估、批判能力和吸收、利用能力,以及对知识信息进行交流的能力等。3、理解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第二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第三次信息革命是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信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4、理解互联网发展历史。互联网是继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脑之后的伟大发明。1991年8月6日,伯纳斯·李在alt.hyper text新组贴出一份关于World Wide Web(万维网)的摘要,标志着Web页面在互联网上首次出现。互联网出现至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化应用前的实验阶段(1969-1994年),在这一阶段,互联网由政府出资建设,用户免费使用,网络规模小、速率低,主要应用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操作比较复杂,用户只局限在科研工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培养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培养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指出:"课程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真实问题和情境,在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具体的生活和学习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术,使用与创新技术,形成运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由此有学者们可以认为,信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所形成的从信息技术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观点,也可以理解为学生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基本概念、技术能力和观点意识。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实例,为学生创设貞?实的情境,不断以问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充分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和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软件设计思想,发现软件使用的一般规律和普遍方法,从而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激发创新意识。因此,“问题导学” 课堂模式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本文以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中“flash补间动画”的教学为例,谈谈运用“问题导学”课堂模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过程设计 一、促使学生观察、比较细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1、补间动画是讣算机动画区别于传统动画最重要的一个特色技术,也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在引入课题阶段,有学者们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5单跳的小球” 情景。通过对已完成的逐帧动画作品和将要使用补间动画制作的“弹跳小球”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补间动画所代表的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势。 问题设讣:“(1)两个作品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2)用逐帧动画技术来做弹跳的小球怎么做?(3)只做起点和终点行吗?(4)如果不行,中间的移动过程怎么做?(5)你觉得逐帧动画技术能胜任今天的任务吗?”

英语阅读核心素养举例

仅以起步三段为例,谈谈这一阶段分级阅读标准的具体要求。 10-12岁的小学生处于起步阶段 首先标准给出的读者能力概况是:10-12岁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初步的辩证思维,但还未形成系统的辩证思维结构;对童话故事的喜爱程度降低,代之以更富现实性的文艺作品。 10-12岁小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应该发展到何种水平呢? 首先来谈谈他们的阅读能力: (1)解码能力:学生在文本概念方面应该做到了解多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在音素意识上能熟练完成音素的识别、分割、替换、合成、删除的练习,能够分辨押韵的音素;能够拼读三音节及三音节以上的单词;能够根据文本内容,以适当的语速、声调和表情,流利地朗读;能够根据句子的含义进行恰当的重读和断句;能够自主默读。 (2)语言知识: 能够利用工具书、网络等途径理解单词的意思; 能够根据主体部分推断带有简单后缀单词的含义; 能够辨别和理解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能够结合语境理解描述性词汇和表达抽象意义的词汇; 能够理解简单的并列句和简单的复合句,如由so、but引导的简单并列句和由when引导的简单复合句; 能够区分基本文体。 (3)阅读理解 能够借助文本中的定义或者语境,解释单词在文本中的特定含义; 能够理解读物中描述性和比喻性的语言; 能够了解故事的背景及其与情节之间的关系; 对于情节中出现的悬念,能够带着悬念继续阅读解开疑惑; 能够识别作者明确表达的意图; 能够通过人物言行推断其性格特点; 能够推断读物中的因果关系; 能够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对比; 能够概括主要信息并了解信息之间是如何关联的; 能够针对读物中的插图或事实进行简单的评论; 能够接受对读物的多种理解,并能展开讨论。 (4)文化意识 能够通过接触一些简单的英文诗歌,感受英文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能够通过阅读科幻类读物,拓展想象空间,发展创造力,理解多元文化; 能够通过阅读与英语国家日常生活相关的读物,感知不同的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 该阶段的学生在阅读品格上的应达标准: (1)阅读习惯: 养成摘录句子的习惯; 初步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能够每周阅读至少1—2次,鼓励3—4次,每次坚持15—20分钟; 累计阅读量达到35000—40000词。 (2)阅读体验:

信息化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化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校: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中心小学 姓名:刘宗礼 电话: 地址: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中心小学 邮编:441131

信息化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信息对教育而言,直接引起了教育的信息化,影响到了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教师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分子,也受到信息化这一大环境的冲击.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存在信息素养低下的问题,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关键词】: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参考文献】 1、信息教育展望. 2、我国中小学电化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3、对上海高校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调查与思考. 4、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面临巨大挑战,信息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其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成为转换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使之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 一、信息化教学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含义

(完整word版)大学生信息素养

大学生信息素养 一、引言 当前,信息爆炸对人的综合素质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国民是否具有足够的信息素养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其信息素养是国民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1.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HA)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工具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的技术和技能”。 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够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进一步制定了学生学习的9大素养标准,这一标准从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进行表述,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2.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从信息素养基本概念和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应包括:信息素养是指把被动信息获取式教育观念转变为主动信息探究式教育观念

的一种个人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整合教育方式,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受教育者能力的发展;信息素养既是个体查找、检索、分析信息的信息认识能力,也是个体整合、利用、处理、创造信息的信息使用能力;信息认识能力体现为信息意识,信息使用能力体现为信息能力。所以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两个方面。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示意图信息意识是在信息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性技能,属于底层技能;信息能力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高层技能。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又会对信息使用与信息处理过程具有反馈作用。信息使用和信息处理依赖于信息源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在社会能够提供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个体在对信息的使用与处理过程中形成了信息素养。 三、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 1.信息意识浅薄 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刚入校的新生、农村里来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大学图书馆,普遍不会利用图书馆,对读者目录、工具书、计算机等使用方法不太熟悉, 大部分学生仍然倾向于从课堂和教科书上获得简单化的信息,许多学生通常没有目的和计划地阅读各类信息。学生的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很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一般不会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 2.信息能力有待加强 (1)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差。 大学生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往往局限于一种工具的使用,而且完整的文献检索概念应包括文献信息的组织和文献的查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忽视前者,对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