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简答题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民族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⑴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经济上,战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战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了半封建化。

⑵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主要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增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且成为主要矛盾。

⑶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革命发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3.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的两大历史任务及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完成了第一个任务,才能为完成第二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和条件。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4.《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让香港

②五口通商

③巨额赔款

④协定关税

⑤废除公行制度

5.近代史上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

在中国近代史上,二者是同时存在的。当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是次要矛盾;当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结成联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当封建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为次要矛盾。但是在整个近代史中,大多数时候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6.简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⑴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使之成为经济侵略的基地。

⑵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即所谓的“协定关税”

⑶对中国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京津命脉

⑷对中国开展以商品输出为中心的经济侵略,把中国变成他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原材料的供应地。

7.简述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⑴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只清政府的腐败,他们没有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反而还压制和破坏人民群众与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

⑵经济技术的落后。战争是双方实力尤其是经济技术和军事作战能力的较量,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军事作战能力的落后。清军武器低劣、素质差、战斗力弱,加上又抽大麻,身体素质自然不高。

8.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1.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战争。

2.她促进了民族的觉醒,使中国的仁人志士历尽千辛万苦去探索挽救中华

民族危机的道路。

3.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爱国人士在反侵略战争中变现出来的

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9.帝国主义在华范围

东北—沙俄

辽东—日本

山东—德国

长江流域—英国

广东、广西、云南—法国

10.与战争有关的:

镇南关大捷的领导者:冯子材

在黄海大战中,率领致远号军舰冲向日本军舰,最后牺牲的是:邓世昌

率黑旗军与台湾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是:刘永福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以身殉国的有:邓世昌、林永升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革命高潮是: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三次革命高潮是:辛亥革命

维新派在湖南的代表是:谭嗣同

辛亥革命广义上指的是: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11.与著作有关的人物: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魏源

《海国图志》作者:魏源

首先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孙中山

翻译《天演论》的是:严复

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是:严复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作者:章炳麟

《革命书》的作者:邹容

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是:邹容

创办早期妇女杂志《中国女报》的是:秋瑾

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历史意义:1.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崩溃

2.打击了外来侵略者,减缓了中国殖民化的速度

3.它反帝反封建的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成为中国资阶民主革命胜利的坚定基石。

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具有皇

权主义思想,领带集团腐化,争权夺利,还有对内对外政策的

失策。

经验教训:在双半社会的中国,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1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封建性。洋务派不敢、不愿不愿对清政府的政治制度作出真正的改革。

2.依赖性。所办的学校、企业、海陆军都要依赖外国人。

3.腐朽性。是由它的封建性决定的。洋务派以不改变落后和腐朽的经济、政

治制度为前提进行改革,这是行不通的。

14.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反映了民族资阶的利益和要求

2.不赞成推翻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清政府,要求在保留清王朝的前提

下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变法内容也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

3.“改良”是相对于“革命”而言的,维新派不赞成以暴力形式推翻清政府。

15.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历史意义:1.是一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改良运动。

2.是一场为了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的爱国救亡运动。

3.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

4.表明中国资阶已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后来辛亥革命准备条件。

失败原因:1.阶级局限性:软弱性和妥协性。---失败的根本原因

2.严重脱离人民群众

3.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经验教训:资阶政治改良道路是绝对行不通的,要救中国就必须进行一场社会大革命,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同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6.《天朝田亩制度》

时间:1853年冬

内容:1.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内容,平均分配土地。

2.建立基层政权组织:两司马

3.设立“圣库”制度

17.“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驱除鞑奴,恢复中华”—“民族”: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创立民国”—“民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

“平均地权”—“民生”:进行社会革命,解决好土地问题

总的来说,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阶民主革命纲领。

评价:1.本质上是进步的、革命的

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阶民主革命纲领,它集中反映了资阶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所以得到了资阶和广大人民在内的一切民主派的支持。

2.也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民族:没有从正面鲜明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民权:虽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故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的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的武器。

18.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历史意义:1.是中国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阶民主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打击了封建势力、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促进了亚洲和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

失败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主观:资阶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封反帝的革命纲领;没有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没有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没有一个坚强统一的领导核心。

经验教训:在双半的中国,由于资阶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行不通,中国民主革命需要更加先进的力量来领导,走新的道路。

19.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是由资阶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领导的。

2.是以资阶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指导的

3.结果---建立了资阶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了具有资阶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0.资阶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1.帝国主义不允许

2.封建主义不允许

3.中国的资阶在经济和政治上都身份软弱,没有勇气和能力在中国建立一个

独立的资本主义共和国

4.缺乏广大的民众的支持和革命军事力量的依靠

2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1.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任和依赖的组织者

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有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是中国革命有课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共以马义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的实

际情况,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物产阶级革命之

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支援和避免走向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22.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那些新面貌?

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目标。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而且,

中共也开始发动群众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3.实现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

军阀的统治。

23.中共和国民党第合作的原因?

1.工人阶级的力量弱小

2.中共的力量弱

3.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要求

4.国民党是当时的执政党

2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1.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2.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

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重心的思想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5.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25.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共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1.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质不高,实践经验缺乏,

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规律不了解。即:不善于吧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2.共产国际对中共内部事务的瞎指挥

3.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

清理。

4.双半社会的阶级状况,就定了中共党员中农民和小资阶出身的占多数,使

党处在小资阶思想的包围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主义而轻视理论经验的经验主义。影响着党的思想。

路线和政策。

26.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是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

战争。洗血了鸦片战争以来的耻辱,收回了一部分主权,和除了港澳以外的大部分失地,台湾、澎湖列岛也回到祖国怀抱。

2.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成为26国宣言的四大领衔签字国之一,联合国

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3.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

和平都有重大影响。

4.极大地推动力民族解放战争的发展,是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

27.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和武装群众,

将希望单纯的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这种抗战路线是不可能取得抗战胜利的。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的防御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

2.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

有效地遏制了日本的嚣张气焰,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中共开辟敌后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3.但是在抗战后期,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致使

大片国土沦丧。

4.总体说来,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28.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共实行的是全民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开辟了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

产力,积极进行全面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

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6.将马义融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

党人,使他们极大地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29.民主党派主张的第三条路线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中国民主党派所依靠的社会基础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

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异常软弱,并不具备实现第三条路的勇气和能力。

2.根本原因:作为中国命运的两大决定力量的国共两党,不允许中间派政治

路线的存在。

3.社会原因:建立资阶共和国的主张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4.直接原因: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让民主党派看到了中共的理论和政策的说

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中间势力转向新民主主义立场。

5.外部原因:美苏作为国际上的两大对立阵营,基于各自对华的战略,不支

持民主派执政。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共在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结束了双半社会。

2.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3.改变了世界格局。

4.证明了马义真理。

31.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

1.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已经巩固。

2.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3.马列毛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4.中共领导不断加强

5.在国际形势方面,有利于中国革命转变的因素也在不断增长。

32.内战爆发前,中共为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做了哪些努力?

1.提出“民主、和平、团结”的口号。

2.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3.让出八个解放区。

4.站在自卫的立场粉碎国民党的局部军事挑衅。

5.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团结民主党派,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五项决议。

33.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1.三大压迫的历史结束,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翻身做主

人。

2.结束了国家战乱的历史,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

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3.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4.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4.如何理解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的大中国中,能够比较顺利的实现消

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在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了人民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了剥削制度基本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他和1954年一届人大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共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丰富了马义。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化的探索(1)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化的探索(1) 第六课洋务运动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 2、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主张师夷长技。初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后期以求富的口号,创为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派运动产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1、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1300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维新变法从此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失败后在北京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创办机关报《中外纪闻》。 3、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4、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育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戊戍变法失败原因:1.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切身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2.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大学近代史期末考试说明及知识点汇总

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起止时间:1840--1949 2.现代中国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四个重要选择。①选择了马克思主义②选择了中国共产党③选择 了社会主义④选择了改革开放 3.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贫困:(一)资本-帝国主义的本性 使然(二)资本-帝国主义建立殖民体系的需要(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与衰落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供了机遇 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鸦片和大炮打开了,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鸦片战争前的发展道路与鸦片战争后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 4.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帝国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5.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注意区别两大历史任务和民主革命 的任务(反帝反封建):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只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想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了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6.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中心内容:《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 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中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7.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1、打击清王朝统治。2、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 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3.对国家出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4.打击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想的萌发) 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新思想的萌发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原因: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2)清朝统治下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白银。 (4)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5)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2、鸦片战争经过 3、《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属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2、经过(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焚毁圆明园) 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4、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伸入内地,整个沿海 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上海海关,赫德) 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走私,1865逆差,洋商收购原料) 3、贩卖华工 4、早期资本输出(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原因: 斗争目标:推翻清政府 拜上帝教 洪秀全思想:儒家大同、农民平均主义,基督教教义――平等 1851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平均分配土地、财产――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 曾国藩,石达开 开京变乱 防御战:陈玉成――安庆,李秀成江浙、上海,洋枪队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1864)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 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 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 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 (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必修+选修1) 表2: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时段划分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 晚清(1840——1912)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1840 —1864 年)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 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 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 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 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 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 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经济 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 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 习的新思潮萌发。 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 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 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 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 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 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 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收 到西方的影响。“洋布”“洋装” 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 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 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 人的一种时尚。一些官员和商 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 璧的豪宅。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 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 律例》等资料。《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 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人。 1842年,魏源编撰《海 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 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 想。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来源:摄图网

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前夕。 (2)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 题。 (4)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 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家和广大华侨的支持。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第二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自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节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第二章 第一节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二节 1.洋务派部分成员: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恭亲王奕訢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2.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3.洋务事业: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备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黄金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选择题: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 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 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 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 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 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 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 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 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 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 极端贫困化。 4、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 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5、简述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理(重要考点)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上编综述 1、通过对比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不同发展轨迹,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①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②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和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第一个矛盾的体现,义和团运动就是第二个矛盾的体现。(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导读: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清政府先后于1684年和1885年在台湾设立府、省管辖机构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海,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中国社会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实际开始于:戊戌变法,▲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八国联军未能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限制▲促成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决定因素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侵略权益的矛盾 ▲清政府先后于1684年和1885年在台湾设立府、省管辖机构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海防以维护国家统一▲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制度 ▲19世纪上半期,在对亚洲的殖民侵略扩张中,英法是以通商为主,沙俄则以强占领土为主,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差异 ▲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主要追随英国,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落后 ▲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于:公车上书 ▲维新派同顽固派论战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中最主要的是:君主立宪思想。 ▲戊戌变法是对洋务新政的调整和深化,它把对制度的变革摆上了议事日程,主张全面变革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深层次领域。 ▲中国社会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实际开始于: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戊戌变法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舞台上唱主角,其根本原因在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康有为在儒家经学和孔子的旗号下宣传维新变法,说明了:维新派利用孔子权威减少变革阻力 ▲康有为把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中,最根本的是:实行君主立宪 ▲ ▲ ▲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戊戌变法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1901年,刚刚镇压了戊戌变法的慈禧统治集团双手尚沾满了维新志士鲜血,却又无奈地接过了维新改革的旗帜。其根本目的是:挽救封建统治 ▲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山东 ▲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 ▲八国联军未能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其主要依据是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中国近代史纲要 大学复习考点梳理第七章

1. 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 1. 美国支持国民党政府的反攻方针,其在中国追求的长期的基本目标在于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亲美政府。()标准答案:错 2. 从1949年9月到1941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渡江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主力决战。()标准答案:错 3. 国民党当局虽然极度仇视中国共产党,但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非常友好,承认他们的合法地位,并允许开展一切政治活动。()标准答案:错 4. 1945年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谈判,双方签署了《和平建国纲领》,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标准答案:错 5. 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大进军,迅速解决国民党残余军队。()标准答案:对 二. 单选题注:每题2分。(得分:0.0) 6.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标准答案:A A.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 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 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7.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标准答案:D A. 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 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 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 D. 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8. 中共参加重庆谈判和北平和谈都是为了()()标准答案:A A. 实现和平,减轻人民苦难 B. 停止内战,和平建国 C.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D. 争取战略主动地位 9.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收复延安是在()()标准答案:B A.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期间 B. 进行战略反攻期间 C. 三大战役期间 D. 渡江战役期间 10.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是()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标准答案:C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1)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1)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近代文化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前夕。 (2)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 题。 (4)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 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家和广大华侨的支持。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3)意义:①国内: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 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 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②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提高了国际地位。 (4)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西安事变 1.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②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近代文化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前夕。 (2)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 题。 (4)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 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家和广大华侨的支持。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3)意义:①国内: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 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 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②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提高了国际地位。 (4)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西安事变 1.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②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和平解决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