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特点

吉林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特点

吉林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特点
吉林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特点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论文

《介绍我家乡吉林的文化特征

及文化性格》

论文目录

(一)家乡简介

---------------------------------------------------

---- 页

(二)闲适自足的吉林人

------------------------------------------- 页

(三)豪爽热情的东北味

------------------------------------------- 页

(四)多民族相融合

--------------------------------------------------

(五)民风淳朴,团结一心

----------------------------------------- 页

(六)参考文献

---------------------------------------------------

------- 页

介绍我家乡吉林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性格

我的家乡是吉林省吉林市,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吉林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女孩儿。因为对北国江城深深的热爱,所以很高兴能写这样一篇介绍吉林文化特征的文章。

(一)家乡简介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境内居住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吉林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原名“吉林乌拉”,古代满人居住地。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康熙皇帝东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墙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称。

吉林是中国北方著名山水城市。城东“左青龙”,城西“右白虎”,城南“前朱雀”,城北“后玄武”,松花江似玉带,松花湖若明珠,正如清朝皇帝所咏“城临镜水沧烟上,地接屏山绿树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吉林市具备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吉林的冬季天下独秀,神奇造化的冰雪景观更令人心驰神往,吉林雾淞与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和桂林山水并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14至19世纪,吉林是东北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清末、民国及解放初期,吉林是吉林省省会城市。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现有满族人口26万多人,约占全市人口的6%,至今在吉林市仍有许多建筑带有满清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传统民族色彩。

(二)闲适自足的吉林人

吉林市资源丰富,物产丰饶,更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的城市之一。所以衣食不愁的吉林人生活自在随性,注重精神享受,自娱自乐也乐在其中。在吉林,不管遇到多大节日,男女老少都喜欢自发地组织到街上扭秧歌。今天的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吉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那红红火火的场面也正是吉林人们欢颂对生活的热爱。

再说起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比起其他大城市,吉林的年味儿可以说是浓多了。古老的过年传统习俗被一辈一辈的老人完完整整的保留了下来,节前大家忙着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旗、窗花和福字;除夕夜全家换上新装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接祖宗”回来后,由长及幼依次向老祖宗叩首,求个来年平安。吃年夜饭时,长辈们坐上桌,晚辈坐一桌,不能乱了次序,家家桌上都少不了排骨、鸡、鱼这几个东北菜,一年难得团聚一家人喝酒谈天,然后一起看春晚。跨年的这一天里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谓之“守岁”,大人围成一桌打打麻将,孩子们自寻欢乐。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压兜钱”。最后,全家吃一顿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据说吃到这个饺子的人来年事事顺利。

(三)豪爽热情的东北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家乡人注定是粗放豪爽大气的。吉林东有莽莽林海,西有辽阔草原,冬有狂风暴雪,地有高山大河,又加之开发较晚,空间广阔,养成了吉林人豪爽耿直,仗义直性的性格。吉林人吃的是大饼子,大葱蘸大酱,过的是大山大河,说话大嗓门,睡的是大炕,做起事来大手大脚。鬼子来了,吉林人不低头,杨靖宇战死不投降,魏拯民饿死不下山。老蒋来了,吉林人不后退,就是不让敌人过松花江。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四战四平,一直把红旗插到五指山天涯海角。抗美援朝,吉林省出的志愿军烈士,在全国各省排第三,仅次于山东、四川,而吉林省人口仅居全国第21位!不肯低头的英雄主义,是吉林文化的骄傲。出生和成长在东北大地上的关东儿女,对东北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无比深厚的地域情结,吉林人们豁达豪放,刚毅勇敢,嫉恶如仇,喜欢打抱不平,不怕死,情义看得比命重,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优秀儿女中的一支。

(四)多民族相融合

在漫长的历史中,各民族在吉林这片富饶美丽的黑土地上共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成就了吉林文化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形成了吉林具有魅力的地域特色。吉林民族文化特色的鲜明性,主要表现在各地域、各种民族文化都以自己突出的特色形成代表性文化。吉林有35个民族,5个代表性民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锡伯族和回族文化得到了充分挖掘和展示,朝鲜族农乐舞和长白山满族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发展。至今在吉林市仍有许多建筑带有满清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传统满族色彩。因为靠近延边,所以吉林也有着明显的朝鲜族风情,许多朝族人世世代代在吉林生活着,所以朝族风味的小吃一点也不少见,种种的这些都增加了吉林的民族特色。

吉林大地多民族交汇,多样式文明合流,作为主要居民的汉族又来自祖国各地。吉林人口的绝大多数来自移民人口。大量外来人口的移入使得人们不得不习惯于同各种不同的人群交往,大批离乡背井的人涌入陌生的土地,使人们无法原封不动地移植故里的文化,不得不接受、学习各种不同的文化。大量的人口要向满族学习渔猎,向蒙古族学习放牧,向朝鲜族学习种植水稻,向汉族农民学习种玉米,向城市里的工人学做工。久而久之,养成了吉林文化的不排外,不欺生,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善于交往的传统。

(五)民风淳朴,团结一心

吉林的经济水平并不算发达,而且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城市。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家乡有着宽厚质朴的民风。在吉林,民间文化土壤深厚,特色鲜明。由于长期处于生产方式不够先进的状况,人与人之间只有靠互助才能更好地谋生;待到抛家闯关的汉族人涌入,一方面,得到原居民热情接纳很快消除了孤单感,旧的家族观念淡化,新结下的乡情日浓;另一方面,带来了儒家“仁义”、“忠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吉林地域文化形成的这一历史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特点就是宽厚质朴、团结互助。

总听老一辈人讲过去的时候,采参、伐木的人在山里搭建小木屋或窝棚,离开时不仅不拆除,还要把粮米油盐留下来,以便后来人进屋就可以做饭、住宿;猎人、渔人有所捕获时,要是路人遇到也要分给一些“战利品”;路上遇到有人车翻了,要竭尽全力相帮,否则会被人耻笑。这些规俗的共同特点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相依相济,宽厚待人,并成为他们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浓厚的乡土文化深入人心,植根于吉林这片沃土。而这样淳朴的民风也是自古形成的,“前行柳条边外者,率不裹粮。遇人居,直入其室。主者则尽其所有享。或日暮,让南炕宿

客,而自卧西北炕。马则煮豆麦莝草饲之,客去,不受一钱。乡民平素往来均系口头契约,恒数世不爽,贫民到处游食无拒者

,盖是时俗固厚”。谦厚待人,勤俭守信,义重宗法,即已形成民风,它便成为民间的普遍价值观念和传之久远的习俗,潜移默化地养成了吉林宽宏大度、厚重质朴、扶危济困、知恩图报、豪爽仗义的品格。

当我去回顾自己家乡吉林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性格时更深刻的感觉到,比起物质层面的追求,更值得我去珍视的是吉林文化所蕴涵的精神财富。吉林各民族人民以其自己的生存方式、风俗习惯、情感样式、信念理想所创造的文化,反映了世代先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既有刻骨地悲怆,也有铭心地壮丽,凝结在其中的自强不息、坚韧刚健、宽厚质朴的人文精神沉浸在民族的血脉中,传承在吉林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习惯中,成为一种传统融入现代生活,是吉林文化持久的魅力所在。作为一个吉林人,我会加倍珍惜。

(六)参考文献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

《吉林市旅游攻略》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加快推进吉林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加快推进吉林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摘要:本文从各级党政领导重视、拥有一批重要自然景观、一批重要历史遗存和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方面论述了吉林省发展文化旅游业巨大潜力,剖析了文化旅游业在资金投入低、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进度缓慢、文化与旅游融合不够、文化旅游专题规划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经济区、突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理念、推进体制创新、千方百计扩大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资金投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这对准确认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吉林省应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机遇,推进旅游与文化相融合,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为旅游产业注入文化灵魂,建设富有文化魅力的旅游强省。 一、吉林省文化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明显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吉林省各级政府对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高度重视,一些地区已经把二者的融合发展思路列入到地方发展规划中。比如白城市提出,要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业向更高、更精、更深层次发展。可以说,吉林省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二者融合正当其时。 二是拥有一批重要自然景观。以吉林省长白山、向海、三角龙湾、净月潭为首的自然景观,都渗透着东北黑土地文化和关东风情文化。吉林省最有文化内涵的当属长白山,长白山不仅拥有雄浑壮美的自然景观,也是代表吉林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传奇文化等人文资源十分丰富,长白山古民族和清皇室历史上对长白山的崇拜与祭祀文化是长白山文化的重要特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三是拥有一批重要历史遗存。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境内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9017处。目前吉林省共有272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集安高句丽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吉林省拥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 5.7%,是东北三省拥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最多的省份。 四是拥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和作为“中国剪纸”重要组成部分的“长白山满族剪纸”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朝鲜族农乐舞”项目也是我国唯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舞蹈类项目。吉林省优秀的非遗项目还参与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展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也为国家和吉林省赢得

草原文化的英雄乐观精神

草原文化的英雄乐观精神 扎格尔(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 摘要:草原严峻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环境,造就了草原文化“自信自强、不怕困难、不畏强暴、知难而进”的英雄乐观精神。游牧民族的这种精神大致经历了“力量-智慧-智勇双全”崇拜的三个阶段。同时通过对史诗中“蟒古斯”形象的分析,认为英雄也是“顾及群体利益,与群体休戚与共”的人。 关键词:英雄乐观精神英雄崇拜群体意识 英雄乐观精神是对人的力量与智慧本性的赞美,自信自强、知难而进品格的诠释,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解释。 “英雄乐观精神,崇尚英雄,倡导英雄乐观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价值取向之一。这一点,在草原民族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在草原民族中,人们普遍崇尚英雄,奉行英雄乐观精神,把效法英雄当作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很多史书描写草原民族“贵壮尚勇”、“重兵死、耻病终”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写照。因此不难看出,草原文化是孕育英雄的文化,也是英雄辈出的文化;英雄乐观精神是草原文化最具意义的精神品格”(1)。 在草原民族心目中的英雄形象,首先是大力士,他们具有超出常人的巨大力量。但是,草原民族对英雄的理解,并没有单纯停留在对“力量”的崇拜上,而是对人的智慧也同样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因此,草原民族不仅有尚武精神,而且具有崇尚智慧的传统和习惯。圣主成吉思汗箴言“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是草原民族崇尚智慧的高度概括和具体体现。 草原游牧生活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产劳动造就了草原民族崇尚英雄的乐观精神品格。他们勇敢地同严酷的自然灾害和凶猛的野兽作斗争,同侵犯故土的强大势力作斗争,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及不可预期的种种困难和各种挫折,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草原文化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5-2016学年度 第一学期《草原文化》期末试题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 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 2005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第一次响起,马头琴大师齐·宝力 高谢幕时说: ------------------和草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 内蒙古大批文化精品脱颖而出。《----------------》、《-----------------》等草原歌曲 唱响海内外。电影《----------------》、电视剧《东归英雄》、民族舞剧《草原记忆》等一大批优秀民族歌舞和影视作品享誉海内外。 3. 2004年,宣布了新的史学观: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 4. 蒙古草原是马的故乡。--------------是与野马血缘最近的品种。 5. 《--------------------》“是一部浸透着叙事诗风格,充满着…草原气息?的编年史”。 6. 《--------------》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流传至今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全诗 共8部 7. 《-----------------》产生于蒙古族卫拉特部,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 同文化特点的各部落蒙古人的传唱,形成了具有157部长诗及异文,约19万行的鸿篇巨制,成为蒙古民族数百部英雄史诗中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部长篇英雄史 8. ---------------是草原建筑艺术的结晶。 得分 评卷人 二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草原文化的生活特点 2 简述阴山文化圈的特点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写 参 考 内 容 学 号 姓 名 分校(工作站)

吉林市石头楼旅游文化价值

Tourism 旅游经济 https://www.doczj.com/doc/d4841788.html, 2012年12月 121 吉林市石头楼旅游文化价值研究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 朱少华 摘 要:吉林市石头楼是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的第一个建筑作品,它不但折射出20世纪初期整个中国的建筑创作思想状态,也是近现代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它具有较高的建筑文化性和艺术性,以其独特建筑工艺的审美特征和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加深了吉林的历史文化深度,增强了吉林的旅游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扩大吉林文化旅游的层次和范围。关键词:石头楼 旅游 文化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c)-121-02石头楼,是吉林省重点保护文物,并在2011年报请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现坐落于吉林市长春路169号东北电力大学校园内。该建筑群建于1929年,包括吉林大学礼堂、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现在只有教学楼完整保存,其余都已经损毁。其三栋教学楼分别是正楼(原为礼堂和图书馆)、东楼和西楼(均为教学楼)是大块的花岗岩石材砌筑,故称其为“石头楼”。正楼平面“T ”字形,门厅部分朝前突出,象征飞机的首部,两侧办公用房象征机翼,中间礼堂和图书馆则垂直向后延伸,模仿机身,在飞机的尾翼部分,梁思成只在图纸上画出了轮廓,并注明作为图书馆藏书库的扩建部分留归后期建设。东楼、西楼的样式与正楼相同, 楼中部是4层,两端3层。东石头楼在一楼的东西侧各有一门外,在楼外的南北侧也各开了一个门,象征通往军舰前后甲板的通路,而且在楼的东北角矗立着一根高达36米的烟筒,象征军舰的烟筒,并且除在二、三楼的走廊的两端 为了照顾走廊的采光照明,设有较小的采光窗外,南北山墙的其余部分全部封闭,不再开窗。西侧石头楼则仅在东西两侧开门,南北两侧不设门,并在南北山墙上按全楼统一标准设置大型采光窗,同时在一、二、三楼走廊的南北两端也按同一标准开设明窗,象征堡垒。顶部是人字形屋脊。 它的设计者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教育家,现代中国建筑思想的启蒙者、开创者,是国旗、国徽和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中国建筑学界的一代宗师。对于石头楼在学术界已经达成公识,即:该建筑群是梁思成完成的平生中的第一个大型的建筑作品,是他建筑设计思想首次赋予实现。石头楼是迄今保留较为完整的建筑遗迹。它鲜明的建筑风格和特征,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也是时下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为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吉林市把石头楼等一批具有文化特征的建筑作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吉林旅游文化发展的物质资源。 1 石头楼文化旅游价值的意义 作为中国早期的建筑思想家和设计师的梁思成 ,吉林石头楼是他主持的其平生中的第一个大型的建筑作品,该建筑是他建筑设计思想的第一次赋予实现。石头楼完整的形态和风格,鲜明的建筑特征和建造历史背景,是研究梁思成建筑思想和建筑创作的重要实证性资料,是建筑学术界的一件幸事,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石头楼的建筑思想价值确立了它在中国建筑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吉林石头楼成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的一个代表和象征,折射了20世纪初期整个中国的建筑创作思想状态,确立了吉林市是较早诞生中国近代早期建筑思想的地方。依托建筑在历史上的文化价值和建筑创作者的突出意义,石头楼也成为吉林改善建筑环境质量,提高旅游文化层次和内涵的资源。其独特的建筑工艺审美特征和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加深了吉林的历史文化深度,增强了吉林的旅游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扩大了吉林文化旅游的层次和范围,为吉林市的文物保护和城市景观的整合性提出新的思路。 2 石头楼的建筑文化价值特点 2.1 石头楼建筑的思想价值 根据梁思成设计思想的逻辑发展考证可以把他在建筑创作的历程中的建筑创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20年代。梁思成探索把国传统建筑形式融合进西方古典主义中。这一时期的建筑形式讲求均衡和严谨的平面和立面构图,同时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的装饰纹样,属于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第二个阶段是30到40年代“为中国创造新建筑”思想的建立时期:第三个阶段是50年代的新建筑形式的探索时期。 梁思成早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而这一时期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正是古典主义兴盛的时期。所以梁思成早期建筑设计作品自然就带有古典主义的风格特征,即:讲究构图的均衡与比例协调,立面的装饰性,带有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特点。回国后很多梁思成的早期建筑作品即属于这种折衷主义风格的。石头楼应该是建筑思想脉络很清楚的延续和进行,从完全的折中主义风格再到在西方古典的形式下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融合。这个建筑应该是建筑思想不断民族、民主化的产物是他最早期建筑思想的表达了。石头楼形态典雅,构图稳重、比例均衡,色彩古朴自然。在当时国难当头的名族存亡时刻,设计师也把自己的爱国情结通过设计表达出来,所以俯瞰这三座建筑,主楼中矗,东西配楼对称,三座石楼按海、陆、空三军的含意,象形飞机、军舰、堡垒。兼艺术感性、技术理性和思想表达为一体,无论从建筑设计,美学角度,还是从功能使用,抒志表意角度,石头楼都堪为一个杰出的作品,一个有着学术研究价值、观赏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优秀建筑。2.2 石头楼建筑装饰艺术价值 石头楼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进行局部装饰,不像大屋顶那 作者简介:朱少华(1975-),男,河北邯郸人,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 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研究。

草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草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先民创造的草原文化,以其久远的历史、独特的内涵、广泛的影响力,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研究表明,草原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草原文化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相辉映、汇聚融合,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 在北方草原上发现的人类早期文化,同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发现的人类早期文化一样,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位于呼和浩特东郊的大窑石器制造场,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万年。在鄂尔多斯市萨拉乌苏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化石,属于距今约5万年之前的晚期智人阶段。在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发现的人类化石属于旧石器晚期时代,与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一样都是形成中的蒙古人种。这些说明,北方草原地区确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在北方草原上更为丰富。

对这些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这里的早期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走在中华文明进程的前列。在距今约8000年的赤峰市兴隆洼聚落遗址中,发现有大型石锄、陶罐以及成排的房屋遗址,它说明兴隆洼先民们已经开始栽培农作物,这比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开始栽培农作物早了近千年。这里出土的我国最古老的石雕人像被考古界称作“中华老祖母”。在赤峰市发现的距今5000年的石围墙聚落和距今4800年的老虎山,石城址聚落群,与郑州西山夯筑土城址为同一时代的遗址,都是迄今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城址。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门槛的重要一步。在距今5000—4000年前,北方草原上的先民已经在创制人类最早的文字。赤峰市小河沿文化的先民就已经把原始的象形文字刻画在陶罐上。经学者对20世纪80年代初出土于翁牛特旗石棚山一件大口深腹陶罐上所刻象形文字的释读,认为这是对远古时代一次流星或陨石雨的纪录。可见,这里的原始文字较之与它同期或稍晚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中的原始文字符号更加进步。考古工作者在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发现的祭坛、女神庙、大型方台、金字塔式巨型建筑、特点鲜明的积石冢群以及成组的玉质礼器,则反映了早期人类祖先崇拜、等级社会的状况。它表明早在5000年前,红山文化就已率先由氏族社会跨入“古国”阶段,早期城邦制国家诞生了。而在1000年后,中原地区才相继跨入“古国”

草原文化 作业答案

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A 3.C 4.A 5.B 6.C 7.A 8.B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 2.BCD 3.ABC 4.AB 5. ABCDE 6.ABCD 7.ABCD 8.ABCDE 9.ABD 10.ABCD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 答:所谓草原文化,就是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 2.草原文化的环境特征是什么? 答:(1)生存于北方草原的先民适应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选择其适宜的生活方式。(2)合理利用地理环境的游牧文化。(3)以游牧畜牧业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4) 孕育了草原民族独有的精神气质。 3.新石器时代草原文化的遗迹主要有哪些? 答:(1)兴隆洼文化(2)赵宝沟文化(3)红山文化 (4)阿善文化(5) 海生不浪文化(6) 老虎山文化 4.简述草原民族的居住类型。 答:(1)洞穴居所。(2)半地穴式建筑。(3)窝棚式建筑。 (4)穹庐式建筑。(5)宫殿式蒙古包。(6)草原城市。 四、论述题 1.试述草原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 答: (1)自然地理环境是草原文化产生的先决条件。草原文化发祥于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发展和繁荣于以蒙古高原为核心的广袤草原,草原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草原文化形成的客观因素。 (2)草原游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和游牧生产方式是草原文化形成的经济基础。(3)草

吉林市市情

吉林市市情 一、吉林市的基本情况 吉林市坐落在长白山麓、松花江畔,是我国唯一省市同名城市。全市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城区人口200万,辖4区5县(市)、2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开发区。 (一)吉林市是一座适宜人居的城市 自然条件优越。吉林市原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之城”。松花江呈反“S”型穿城而过,俨然一幅天然的太极图形;城外四面环山,“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犹如四神拱卫。回转的江水和环绕的群山,赋予吉林市“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 生态环境优良。吉林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城区大气质量良好,全年好于二级以上空气环境质量达到320天以上;水质优良,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松花江两岸百里“清水绿带”精品工程,构筑了著名的城市生态走廊和天然氧吧。良好的城乡生态体系,为这座城市赢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文化底蕴深厚。吉林市是我国史前文化发源地和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有高句丽古城遗址、乌拉古城、吉林文庙、北山古庙群等文物古迹。吉林市巨商牛子厚创办的喜(富)连城社,培养了梅兰芳、周信芳等京剧名家,享有“中国京

剧第二故乡”的美誉。吉林市歌舞团从1997年起连年荣登央视春晚舞台、“吉林市电视剧现象”、松花湖浪木根雕等文化品牌,成为吉林市流动的城市名片,展示着充满生机的现代文明。 旅游资源丰富。吉林市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赏红叶、冬戏冰雪,具有独特的北方山水城市特色。与黄山云海、泰山日出、钱塘潮涌并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吉林雾凇,世界石陨石之王的吉林陨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松花湖,曾举办过亚冬会的北大湖滑雪场,使吉林市成为夏季避暑度假的胜地、冬季冰雪旅游的乐园。 城市功能完善。市区道路经纬分明,中心成网、周围成环、内外通畅。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电、气、热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齐备,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以及15个省级开发区实现了“七通一平”,城市集聚和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二)吉林市是一座适宜创业的城市 区位优势明显。吉林市位于东北亚几何中心,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重要腹地城市、第三条欧亚大陆桥的节点城市。与国内23个城市及日本、韩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的龙嘉国际机场,长吉、沈哈高速公路,长吉、吉珲城际快速铁路,沈哈复线铁路,功能完善的内陆港,连接所辖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构成了

吉林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吉林美食之锅包肉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 班级:会计1403 姓名:刘俊江 学号:1410665306

吉林饮食文化 1.名称由来 锅包肉是著名的东北菜,一般菜肴都讲究色、香、味、型,惟此菜还要加个“声”,即咀嚼时,应发出类似吃苞米花时的那种声音。这是哈尔滨道台府菜创始人、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当年为适应外国来宾的口味,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出现首创的菜肴。郑兴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称它为“锅爆肉”,到如今就被叫成“锅包肉”了。锅包肉流传至今已经是四代传人了。 吉菜历史悠久,自古还有汉、朝、蒙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各民族文化和饮食习惯不同,如满族人喜食炖菜和面点、朝鲜族酷爱冷面和狗肉、蒙古族爱吃烤肉,这些特有的饮食习惯,形成了独特的多元化饮食文化。 吉林冬天气候寒冷,人体需要热量多,加上吉林人热情好客、讲究丰满实惠,所以菜肴肉多,尤其是山珍野味多,并且重调味,无论哪个民族,每当客人来到,便拿出酒肉盛情款待,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而且菜肴品种多、菜量大,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饮食习俗。 锅包肉是一道东北风味菜,即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成菜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酸甜可口,加上吃多不油腻的特点,很适合夏天食用以达到开胃增食欲的目的。 锅包肉,原名“锅爆肉”,出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专用厨师,“滨江膳祖”——郑兴文之手。由于用急火快炒,把铁锅烧热,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所以起名叫“锅爆肉”。俄罗斯人发“爆”这个音为包,时间一长,“锅爆肉”就变成了“锅包肉”。在西安事变以前,由于东三省归属张氏家族管辖,所以道台府的很多菜,都属于禁菜、私菜。1911年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郑兴文以高超的厨艺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誉,获得大会颁发的荣誉牌匾《滨江膳祖》。日本占领黑龙江以后,张学良对东北部部分地区控制渐松,一些民间工艺、美食菜谱逐渐外流,锅包肉也开始在哈尔滨以及外部流传。后来到了辽宁,辽宁人对其加入了自己的改造,最后一步改用番茄酱或者番茄沙司,外观像极了哈尔滨的“樱桃肉”,减少了锅包肉(锅爆肉)原有的香酥金黄。龙泉山庄的厨师曾在全国电视厨艺大赛上,展现过沈阳版本的“锅包肉”。“滨江膳祖”的曾孙在哈尔滨花园街43号开办了美食店。 2.历史沿革 据道台菜的第四代名厨郑树国介绍,郑家是旗人,郑兴文的父亲郑明泉家住辽宁,在北京做茶叶生意,由于应酬和交际,经常品尝到各种美食,口味很刁,被朋友戏称为“美食家”。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渐渐对厨艺产生了兴趣,14岁时已对美食和烹调极为偏爱。后拜淮阳菜传人-陈才保(音)门下。

概述 草原文化相关文献

概述草原文化相关文献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是文化内容的承载体。任何一种文化和文明,都要通过文献传承和记录,都必然植根于一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受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影响。中国草原文化是以中国北方游牧业为经济基础的地域性文化,受北方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民族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承载在文献上,其文献也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在不同时期,由于草原文化研究的侧重点和范围有所不同,因而承载的文献在内容上又具有很强的阶段性。本文仅就与草原文化有关的文献进行概述。 研究草原文化的文献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0世纪八十年代前,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建国前,主要是外国学者对辽西地区的考古发掘和研究。1921年安特生的《奉天锦西沙锅屯洞)},其后法国传教士宣化对辽西地区遗址进行发掘和研究,并在《通报》上介绍了考查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再后

日本人又对其进行了发掘和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极有价值的发现。比较有名的文献有鸟居龙藏的《考古学上所见辽文化》、田村实造、小林行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庆陵》报告和岛田正朗《祖州城》报告。第二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北方考古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考古技术非常落后,考古资料也非常少,在北方史前史研究上,可利用的文献也就很有限,因而,北方史前史研究基本上没有开展。说到中华文明时,一般只从传统观念出发,认为中华文明是从黄河、长江孕育出来,而后传播到华夏各地;而许多学者都认为北方文化是外来文化,在研究北方文化时,只是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层而上进行研究,当时,无论从研究内容或研究深度上讲,都是非常有限。因而,这一时期从文献内容来看,主要是反映民族文化起源和地域文化起源的。 乏映民族文化起源和地域文化起源文献的概述文章非常之多,这里略去20世纪八十年代至21世纪初,在草原文化没有确定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源头之一之前,中国文明起源经历了西来说—东西对立说—一元说—多元说这一演进过程。随着考古技术的提高和北方考古挖掘工作全而铺开,大量古文化遗址、岩画被发现和考古资料出土,特别是红山文化的

吉林市城市宣传片《魅力城市 人文江城》拍摄方案

吉林市城市宣传片《魅力城市人文江城》拍摄方案 为发展吉林市文化旅游产业,发掘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吉林市文化、旅游产品,让家乡人热爱江城,让外地人了解江城,大家一起共同建设江城,市委、市政府拟拍摄、制作吉林市城市形象宣传片《魅力城市人文江城》。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受市委、市政府委派,吉林市电视台将抽调专业技术骨干力量具体实施。尽管最后成片在十分钟左右,控制在十五分钟以里,但由于标准较高,所反映的内容较多,因此素材积累量较大,拍摄制作周期较长,为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前期工作 从现在起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立项及资金审批; 2、研讨、确定片子风格,完成创意; 3、约定音乐制作人开始音乐创作; 4、进行资料、素材的搜集、整理;

5、确定拍摄范围及分镜头本。 二、拍摄计划 由于宣传片涵盖了吉林市自然风光、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发展、科研、教育、历史、人文、民俗、文化、旅游、节庆、娱乐等方方面面,而且吉林市四季分明,景色各异,拍摄量极大。 1、现在——2月冬景拍摄 2、4月——5月初春景拍摄 3、7月夏景拍摄 4、9月——10月秋景拍摄 三、后期制作 1、使用原创音乐为片子配乐; 2、片子完成初剪、三维后,最后的生成、校色需要 到北京制作; 3、外文版配音及字幕可在本市完成。 以上各环节根据拍摄进展情况展开,预计2012年11月完工进入审核。 四、设备保障 1、前期拍摄使用的设备包括:广播级数字高清MSW-

970P、配套三角架、高清镜头、广角镜头、辅助 摄像机HVR-Z7C、摇臂(11米)、轨道车、摄影 灯、反光板、背景布、吊杆话筒、电池、录像 带; 2、滑翔伞(运五)、游艇租用; 3、其它设备如钢索等视需要现购; 4、后期制作使用与MSW-970P相配套的非线编辑系 统; 五、人员分工 1、宣传片专家组 (市委宣传部、相关部门领导和文史专家)2、宣传片摄制领导小组 组长:赵宝君李新华 副组长:唐延利 3、宣传片摄制小组 组长:徐峰 副组长:张敬涛佡慧 成员:于巾程王振羽王鹏王海波刘明 星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篇一: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

草原文化的概念

一、草原文化的概念 (一)草原文化内涵的界定 文化,国家的根脉,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流,三种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吸收、融合共同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载体的草原文化即使中华文化的主要源流之一,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内在动力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专家学者关于“草原文化”内涵的理解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根据学术界对草原文化的普遍理解,草原文化可以界定为: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载体,内蒙古族为主要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与草原生态环境和谐依存,通过草原生态系统与其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信仰、心理特征的融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和发展的,并不断以异质文化的精粹为养料的动态文化。 (二)草原文化的主体及区域分布 构成中华文明的草原文化,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包括亚洲杯芳草苑、西域地区、青藏高原三大板块。从狭义的角度分析,则专指亚洲北方草原。就关于草原文化的区域分布,草原文化研究员吴团英在《略论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草原文化分部的地域范围,主要是在中国的北方草原地区,历史上包括整个蒙古高原。”具体地区,有匈奴、丁零、突厥、回纥、东胡、鲜卑、乌桓、柔然、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历史上这些游牧民族共同构成草原文化的主体。 (三) 草原文化的特征 1崇尚自然的生态特征 草原文化是古老的生态文化,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让人类妥协于自然力量,顺应自然选择。蒙古民族作为北方草原文化的承诺,在其身上凝聚着古代游牧民族生态观。游牧生产方式将自然当做敬奉的对象,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崇尚自然。牧人们不会因为个人利益或生活方便而破坏自然,从生态角度看,蒙古包是人类长久性居住建筑中用材最少,建筑方式对自然破坏最小的建筑;牧人取暖用的材料,是牛羊粪和枯树枝,禁止砍伐树林;严禁在河水、湖水中洗涤污物。讴歌自然是蒙古族民歌的主题之一,充分表明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围绕着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存与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资源利用手段和方式、资源的分配方式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出,就是为了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科学利用资源的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讲,北方草原文化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选择。 2开放进取的文化特征 草原文化是开放型文化,主要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方面。凡是与北方草原民族有联系的封建朝代,往往是思想最活跃的朝代大多数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都采取了兼容并蓄的突破。成吉思汗提出的所有宗教信仰平等的法律,作为一种政策,在十三世纪的亚欧大陆上是绝无仅有的文化政策。时至今日,开放的思想依旧在蒙古民族中得到传承和发扬。草原文化也是拥有活力的文化,随着时代发展,一些文化被淘汰,而新的文化不断诞生。 3讲究诚信、崇拜英雄的伦理特征 诚信是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核,游牧经济的分散性决定游牧人必须以诚信为最

吉林市工业百强企业名单

吉林市工业百强企业名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吉林市工业百强企业名单 序号法人单位名称 1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 2 吉化集团公司 3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5 吉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6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吉林轻型车厂 7 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 8 吉林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 吉林龙华热电股份有限公司龙潭热电厂 10 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 11 通化钢铁集团磐石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12 吉林市经纬钢铁制造有限公司 13 吉林市九鑫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14 白山发电厂 15 吉林华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16 吉林江北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17 吉林华岐制管有限公司 18 丰满发电厂 19 吉化集团锦江油化厂 20 吉林新力热电有限公司 21 吉林热电厂 22 吉林亚泰明城水泥有限公司 23 华润雪花啤酒(吉林)有限公司 24 吉林省昊宇石化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5 冀东水泥吉林有限责任公司26 吉林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红石林业分公司 27 吉林绰丰柳机内燃机有限公司 28 桦甸市建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9 吉林永大集团有限公司 30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5704厂 31 吉林市原进筑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32 吉林镍业集团大黑山钼业有限公司 33 冀东水泥磐石有限责任公司 34 吉林市富康木业有限公司 35 吉林市东关热电厂 36 吉林远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7 吉林省龙达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38 巴斯夫吉化新戊二醇有限公司 39 吉化集团公司水泥厂 40 桦甸市黄金有限责任公司 41 吉林省白石山林业局42 舒兰矿务局 43 吉林龙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44 吉化集团吉林市星工贸有限公司 45 吉林龙山有机硅有限公司 46 吉林科龙电器有限公司 47 吉林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48 吉林市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 49 吉林省夹皮沟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50 吉林省舒兰合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1 吉林市松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52 吉林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53 吉化集团吉林市龙山化工厂 54 吉林市伊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55 吉林娃哈哈莲花山食品有限公司 56 吉林市锦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57 舒兰市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58 正大永吉实业有限公司 59 吉林中信化工有限公司 60 吉林沱牌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61 吉林北方铁合金联营公司 62 吉林大龙饲料有限公司 63 桦甸市隆兴铁矿 64 吉林济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吉林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特点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论文 之 《介绍我家乡吉林的文化特征 及文化性格》 论文目录 (一)家乡简介------------------------------------------------------- 页 (二)闲适自足的吉林人------------------------------------------- 页 (三)豪爽热情的东北味------------------------------------------- 页 (四)多民族相融合-------------------------------------------------- 页 (五)民风淳朴,团结一心----------------------------------------- 页 (六)参考文献---------------------------------------------------------- 页 介绍我家乡吉林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性格 我的家乡是吉林省吉林市,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吉林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女孩儿。因为对北国江城深深的热爱,所以很高兴能写这样一篇介绍吉林文化特征的文章。 (一)家乡简介 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境内居住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吉林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原名“吉林乌拉”,古代满人居住地。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康熙皇帝东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墙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称。 吉林是中国北方著名山水城市。城东“左青龙”,城西“右白虎”,城南“前朱雀”,城北“后玄武”,松花江似玉带,松花湖若明珠,正如清朝皇帝所咏“城临镜水沧烟上,地接屏山绿树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吉林市具备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吉林的冬季天下独秀,神奇造化的冰雪景观更令人心驰神往,吉林雾淞与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和桂林山水并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14至19世纪,吉林是东北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清末、民国及

吉林省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吉林省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高智勇1,章晓松2 (1.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2.长春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130033) [摘 要] 通过对吉林省主要旅游资源进行研究,客观评价现有旅游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对出现的问题综合分析,找出制约吉林省旅游发展的原因所在,并对未来的吉林省旅游规划建设推出可行的建议。[关键词]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规划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高智勇(197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 一、文化旅游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由于对文化旅游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各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表现出重自然景观资源、轻文化旅游资源的倾向。大多数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的重心都锁定在当地的山水、森林、冰雪、生物等景观的开发利用上,而较少考虑如何把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同时也缺少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的有效对策和措施。目前已建或正建的重点旅游项目主要集中在风景区、森林公园、滑雪场、度假区等方面,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一方面导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未能真正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未能充分发挥旅游价值和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又使得已开发的自然景观缺少文化元素和文化包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未能有机融合。 (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水平不高 一是多数文化旅游景点布局分散、规模小。文化旅游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较强观赏性的历史文化遗址,较强教育性的红色文化遗址,以及观赏性和参与性强的民俗文化等等,但是,由于这些文化旅游景点比较分散,再加上各地开发层次浅,开发范围小,开发力度和深度不够,各行政部门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未形成跨区域的整体开发,致使三地景点分散、单体规模小,难以形成整体规模。 二是文化旅游景点特色不鲜明。目前,景点没能与地方特色文化相融合,形成品牌效应。而且,无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办法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使得各地都缺乏特色文化旅游宣传和推广活动,导致各地文化旅游品牌竞争力整体不强。 三是文化创意旅游缺乏。目前,三地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缓慢,影视传媒、文艺演出、文化娱乐以及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没有充分融合到旅游业中,致使部分主题公园规划仅仅是游乐园,主题不鲜明,缺少文化内涵的支撑与主题特色的宣扬,没有动漫、玩具、影视等相关产业的扶持与互动。 四是旅游景点配套条件较差。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差,景区的可进入性较差,各景区与主干道间缺乏联系,景区道路断头路较多,不利于市域和区域间旅游线路的 建设。而且,旅游景区与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其它要素结合度不高,旅游产业与其它的相关产业之间也缺乏互动。特色餐饮、主题酒店和旅游商品等城市旅游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缺乏。 (三)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一是文化旅游产业链未能很好延伸。传统的旅游产业价值链结构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食、住、行、游、购、娱。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全面介入,信息环节正在逐渐成为传统六大要素外的又一重要要素。信息环节包括预订系统和分销系统,它降低了产业交易成本。目前,旅游景点的交通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演艺、休闲、信息技术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还很不健全,文化旅游产业价值链条还很不完善,并不能保证区域内旅游产业集群的正常发展。 二是文化旅游购物成价值链中薄弱环节。旅游业依然处于大众化旅游发展的初期,发展方式比较单一,对于门票经济的依赖性比较大,而旅游购物是旅游产业链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目前,三地文化旅游商品存在:产品开发缺乏专业性和创新性,缺乏地方特色,文化特色体现不足,缺乏统一品牌,且产品质量普遍不高等问题。 (四)文化旅游产品市场推广乏力 一是文化旅游营销手段落后。由于缺乏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和吸引物,很难对旅游形象进行清晰定位。而且,目前三地缺乏系统化、常规化的旅游宣传和促销措施,投入资金力度小,营销手段传统、单一,也尚未有大型旅游促销节庆活动。同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重要媒体、景区景点之间缺乏联动营销机制,旅游营销活动基本限于针对单体景区的常规促销,缺乏系统性的整体促销。 二是文化旅游网络营销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基于百度指数的网络关注度分析,“吉林旅游”关键词的百度指数显示:2011年其用户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在2000以下。可见,吉林省还没有有效结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网络营销仍在较低的水平上发展。 (五)文化旅游产业经费投入不足 一是政府资金投入不够。文化旅游开发是一个长期的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第26卷第1期2013年1月 Vol.26No.1Jan.2013 - ---92

2021年吉林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特点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论文 欧阳光明(2021.03.07) 之 《介绍我家乡吉林的文化特征 及文化性格》 论文目录 (一)家乡简介页 (二)闲适自足的吉林人页 (三)豪爽热情的西南味页 (四)多民族相融合页 (五)民风憨厚,团结一心页 (六)参考文献页 介绍我家乡吉林的文化特征及文化性格 我的家乡是吉林市,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吉林人,一个地隧道道的西南女孩儿。因为对南国江城深深的热爱,所以很高兴能写这样一篇介绍吉林文化特征的文章。 (一)家乡简介 吉林市是第二年夜城市,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境内居住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吉林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原名“吉林乌拉”,古代满人居住地。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

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康熙皇帝东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墙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称。 吉林是中国南方著名山水城市。城东“左青龙”,城西“右白虎”,城南“前朱雀”,城北“后玄武”,松花江似玉带,松花湖若明珠,正如清朝皇帝所咏“城临镜水沧烟上,地接屏山绿树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吉林市具备了共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吉林的夏季天下独秀,神奇造化的冰雪景观更令人心驰神往,吉林雾淞与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和桂林山水并称中国四年夜自然奇观。吉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14至19世纪,吉林是西南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在清末、民国及解放早期,吉林是省会城市。吉林市是满族的起源地之一,现有满族人口26万多人,约占全市人口的6%,至今在吉林市仍有许多建筑带有满清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传统民族色彩。 (二)闲适自足的吉林人 吉林市资源丰富,物产丰饶,更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的城市之一。所以衣食不愁的吉林人生活自在随性,注重精神享受,自娱自乐也乐在其中。在吉林,不管遇到多年夜节日,男女老少都喜欢自发地组织到街上扭秧歌。今天的西南秧歌形式诙谐,气概共同,广袤的黑土地付与它质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吉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那红红火火的局面也正是吉林人们欢颂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