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15-416)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小儿胷背手足病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15-416)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小儿胷背手足病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15-416)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小儿胷背手足病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15-416)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小儿胷背手足病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15-416)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小儿胷背手足病门

小兒脣口齒舌喉病門小兒胷背手足病門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十五

☆小兒脣口齒舌喉病門

●千金方【唐˙孫思邈】

○鵝口

凡小兒初出腹有鵝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劇者,鼻中亦有之。此由兒在胞胎中受穀氣盛故也,或姙娠時嗜糯米使之然。治之之法,以髮纏著頭,沾井花水撩拭之,三日如此,便脫去;如不脫,可煮栗荴汁令濃,以綿纏著頭拭之。若春夏無栗荴,可煮栗木皮,如用井花水法。

○重舌

小兒初出腹有連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連其舌下後,令兒言語不發不轉也。可以爪摘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血出不止,可燒髮作灰末敷之,血便止也。

○重齶重齗

小兒出腹六七日後,其血氣收斂成肉,則口舌喉頰裏清淨也。若喉裏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狀者,若懸癰有脹起者,可以綿纏長針,留刃處如粟米許大,以針刺決之,令氣泄,去青黃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來日又刺之,不過三刺自消盡。餘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著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著頰裏及上齶如此者名重齶,有著齒齗上者名重齗,皆刺去血汁也。刺後用鹽洗拭,急用如聖散,或一字散摻刷。

○齒病論

凡齒齗宣露,多是疳(上匿下虫)及月蝕,以角蒿灰夜敷齗間使滿,勿食油,不過二三日瘥。食油及乾棗即發。所以患齒者,忌油乾棗及桂心。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溫水含,揩齒及叩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口齒印牢密。凡人齒齗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齒根露也。為此鹽湯揩齒叩齒法,無不愈也,神良。凡人好患齒病,多由月蝕夜食飲之所致也,識者深宜慎之。所以日月蝕未平時,特忌飲食。小兒亦然。

●小兒直訣【宋˙錢乙】

○弄舌

弄舌者,脾臟微熱,令舌絡牽緊,時時舒熱,當少用瀉黃散。或飲水者脾胃虛而津液少也,兼面黃肌瘦五心煩熱者疳瘦也,用胡黃連丸。大病未已而弄舌者,凶。

【註按小兒舌微露而即收,名弄舌,屬心脾虧損,用溫脾散補之。舌舒長而收緩舌吐舌,乃心脾積熱,少用瀉黃散主之。兼口舌生瘡,作渴飲冷,屬胃經實熱,用瀉黃散。作渴畏冷,屬胃經虛熱,用四君子湯。食少作渴,或大便不實,脾胃虛弱也,用七味白朮散。口角流涎,或腮頰患腫,胃虛風熱也,先用人參安胃散,後用七味白朮散。若午後甚者,脾血虛也,四物湯多加參、朮、茯苓:未應用補中益氣湯,及審相勝。其疳瘦證,當參諸疳門。】

○舌厚脣燥

急欲乳不能食者,此風邪由臍而蘊熱心脾,至舌厚脣燥,不能吮乳也。

【註按前證果因外邪而脣口撮緊者,是名為臍風,多不能救。若心脾有熱,舌尖痛不能吮乳,舌本痛不能送乳者,以柳花散敷之。若舌下腫如小舌者,或舌絡牽痛,或齒齦患白星,俱用綫針刺出毒血,亦敷前散。若脣腫痛,或裂紋作痛,以當歸膏調前散敷之。若暴病發熱,作渴飲冷,大便秘結,用瀉黃散疏導其熱。若病後發熱,口渴飲湯,大便不實,用異功散調補胃氣。若服攻伐之劑,兼嘔吐或腹痛,脾胃復傷也,用四君子湯。或口角流涎,或痰氣壅盛,脾不能攝也,用六君子湯。若兒自食甘肥,或母食酒麪,致兒口舌生瘡,用清胃散以清熱。若作嘔,少食泄瀉,用白朮散以補脾。若手足并冷,或腹痛惡寒,用六君、炮薑以溫中。若因乳母飲食勞役失宜,發熱致兒,用補中益氣湯。因乳母肝膽二經血虛,內熱傳兒,用加味逍遙散、八珍湯。因乳母肝脾鬱怒,血傷內熱,致兒為患,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俱加漏蘆,子亦服數滴。仍須參前弄舌類詳看。】

●儒門事親【元˙張從政】

○口瘡脣緊

凡小兒口瘡脣緊,用酸漿水洗去白痂,臨困點綠袍散;如或不愈,貼赴筵散;又不愈,貼鉛白霜散則愈。

○牙疳

牙疳者,齒齲也;齒齲者,牙齗腐爛也。下牙屬手陽明大腸之經,燥金為主;上牙屬足陽明胃經,濕土為主。上下是腸胃二經也。或積熱於內,或因服銀粉、巴豆大毒之藥,入於腸胃,乳食不能勝其毒,毒氣循經而至於齒齗牙縫嫩薄之分、反為害也。可以腐香玉綫子治之。乳母臨臥,當服黃連解毒湯一服,牙疳病則愈矣。

●平治會萃【元˙朱震亨】

○木舌

戴云:木舌者,舌腫硬不和軟也。又言重舌者,亦是此類。二者蓋是熱病,用百草霜、滑石、芒硝為末,酒調敷。

○口糜

戴云:謂滿口生瘡者便是。江茶、粉草敷之;或用苦參、黃丹、五倍子、青黛各等分敷

之。

●世醫得效方【元˙危亦林】

○齒不生

齒不生者,由齒者骨之所絡,髓之所養;稟氣不足則髓不能充於骨,故齒久不生。宜服芎黃散。

●奇效良方【明˙方賢】

○弄舌

夫弄舌者,脾臟微熱,令舌絡微緊,時時舒舌。治之切不可用涼藥下之,少與龍腦飲子,地黃膏治之。若大病未已弄舌者凶,學者慎之。

●片玉心書【明˙萬全】

○脣瘡

兒疳(上匿下虫),昏睡煩躁,鼻爛汁臭,齒齗七瘡,下利黑血。蟲食下部為狐,下脣有瘡;蟲食其臟為惑,上脣有瘡。

●嬰童百問【明˙魯伯嗣】

○鵝口口瘡

巢氏曰:鵝口候者,小兒初生,口裏白屑,滿口上古,如鵝之口,故曰鵝口也。此乃胎熱而心脾最盛,熏發於口也。葛氏用髮纏指頭,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時以黃丹煅出火氣,摻於舌上。小兒初出腹有連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連其舌下,後令兒言語不發不轉也。可以爪甲摘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血出不止,可燒髮作灰末傅之,血便止也。用保命散,枯白礬一錢,馬牙硝半錢,朱砂一分,同研細,取白鵝糞以水攪取汁,調塗舌上頷頰內。先用髮纏指揩拭舌上垢了,然後用藥敷之。口瘡候乃小兒血氣盛,兼將養過溫,心臟積熱,薰蒸於上焦,故成口瘡也。宜用南星末,淡酢調貼兩腳心;乳母宜服洗心散,卻用瀉心湯。敷口之法,用黃連末以蜜水調抹口中。黃蘗、青黛、冰片皆可。又以牛黃少許末之,竹瀝調塗口內,治鵝口。以馬牙硝如豆許塗亦好。或口如魚口不能合,或作鴉聲者,難治。

○重舌木舌弄舌

巢氏曰:小兒重舌者,心脾俱有熱也。心候於舌而主血,脾之絡脈出於舌下。若心脾有熱,則血氣俱盛,附於舌根,重生壅出如舌而短小是也。有著頰裏及上齶者,名曰重齶;著齒齦者,曰重齦。皆當刺去其血,用真蒲黃敷之;或髮灰、或馬牙硝、或硼砂、或焰硝敷之;或竹瀝浸黃蘗點之,亦好。

又木舌證,舌者心之候,脾之脈絡於舌也。臟腑壅滯,心脾積熱,熱氣上衝,故令舌腫,

漸漸脹大,塞滿口中,是為木舌。若不急療,必致害人。用(石卜)硝二分,紫霜一分,白鹽半分,同研,每半錢竹瀝井花水調敷。不用(石卜)硝及鹽亦可。又方,用黃葵花研細,竟丹半之,同研點七次。又舌脹滿口,單用冰片點之亦妙。

又弄舌者,脾臟微熱,令舌絡微緊,時時舒舌。治之勿用冷藥下之,當少與瀉黃散漸服之。亦或飲水,醫疑為熱,必以冷藥下之,非也。飲水者,脾胃虛,津液少也。又加面黃肌瘦,五心煩熱,即為疳瘦,宜胡黃連丸輩。大病未愈,用藥後弄舌者,凶。又有舌上白胎并黑色者,用硼砂為末摻之;熱甚者加冰片,或單用黃丹如豆許,以按舌下尤妙。

○齒遲

聶氏云:稟受腎氣不足者,即髓不彊。蓋骨之所絡而為髓,髓不足故不能充於齒,所以齒生遲也。宜用芎藭、乾地黃、山藥、當歸、芍藥、甘草各等分研末,用熟水調服,或時以藥末擦牙齦,齒即生也。

○喉痹腮腫

巢氏云:此二證乃風毒之氣客於咽喉,與血氣相搏而結腫成毒,熱入於心,即煩亂不食而死。此候急用金星丸下之。治小兒咽喉腮腫疼痛,當用升麻、馬牙硝、硼砂、牛黃等劑,連翹湯不可缺也,連翹漏蘆湯亦可服。

○滯頤

巢氏云:小兒滯頤者,涎流出而漬於頤間也。此由脾冷涎多故也。脾之液為涎,脾胃虛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流出漬於頤也。張氏溫脾丹主之。一法百藥煎含嚥,其涎自不出,亦截法也。益黃散亦治此證,溫脾散亦可服。

●醫學正傳【明˙虞摶】

○重舌重齦

兒有重舌、重齦者,宜用三稜針刺去血,內服東垣涼膈散。凡口內諸病,惟針最捷。

●身經通考方【明˙吳崑】

○舌腫

小兒噤風,凡舌腫下必有噤蟲,狀如螻蛄,有頭毛,其頭小白,可燒鐵烙頭上即消;不急治能殺人。世傳走馬喉痹,滿口白瘡如雪,脾虛所致。若帶風邪,當先瀉其邪,進補脾氣生脾血之劑。蓋龍火不宜涼物,宜以甘溫從治也。

●保嬰撮要【明˙薛鎧】

○滯頤

小兒滯頤者,涎流出而漬於頤間也。脾之液為涎,由脾胃虛寒不能收攝耳。治用六君子湯加木香。凡作渴飲冷者,屬實熱,宜瀉胃火;作渴飲湯者,屬虛熱,宜補中益氣。若脾經實熱,而廉泉不能約制者,用牛黃清心丸;脾經虛熱而廉泉不能統攝者,用六君子加木香。胃經實熱而蟲動,津液流出者,用瀉黃散;處熱,用五味異功散。大便秘結,用清涼飲;中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食積內熱,用大安丸。仍參口瘡腮腫條互覽之。

○喉痹

小兒喉痹,因膏梁積熱,或稟賦有熱,或乳母七情之火,飲食之毒,當分其邪蓄表裏,與證之輕重,經之所主而治之。若左腮色青赤者,肝膽經風熱也,用柴胡梔子散。右腮色赤者,肺經有熱也,用瀉白散。額間色赤者,心與小腸經熱也,用導赤散;若兼青色,風熱相搏也,用加味逍遙散。鼻間色黃,脾胃經有執也,用瀉黃散;若兼青色,木乘土位也,用加味逍遙散;兼赤色,心傳土位也,用柴胡梔子散。頦間色赤,腎經有熱也,用地黃丸。凡此積熱內蘊,二便不通者,當疏利之;風邪外客而發寒熱者,當發散之;外感風邪,大便閉結,煩渴痰盛者,當內疏外解。若因乳母膏梁積熱者,母服東垣清胃散;若因乳母恚怒肝火者,母服加味逍遙散。稟賦陰虛者,兒服地黃丸。大概當用輕和之劑以治其本,切不可用峻利之藥以傷真氣也。

○吐舌弄舌

舌屬心脾二經。小兒舌微露而即收者,名弄舌,此屬心脾虧損,用溫脾散補之。舌舒長而良久不收者,名吐舌,乃心脾積熱,用瀉黃散主之。或兼口舌生瘡,作渴飲冷,屬胃經實熱,亦用前散。作渴飲熱,屬胃經虛熱,用四君子湯。食少作渴,或大便不實,脾胃虛弱也,用七味白朮散。口角流涎,或腮頰患腫,胃虛風熱也,先用人參安胃散,次用七味白朮散。若午後甚者,脾血虛也,四物多加參、朮、茯苓;未應,用補中益氣湯,及審五臟相勝。若因疳瘦所致,當參諸疳門。

●古今醫統【明˙徐春甫】

○口瘡

口瘡者,乃脾氣凝滯,風熱加之,則發口瘡。小兒將養太過溫煖,心臟客熱,其口亦瘡。傷寒狐惑之證,上脣生瘡,蟲食其臟;下脣生瘡,蟲食其肛。此口瘡內應臟腑之邪熱然也。

●證治準繩【明˙王肯堂】

○口

嬰兒新產出胎,急以綿裹指,揩拭兒口中舌上惡血穢露,謂之玉銜。若啼聲一發,即入腹成百病。

○舌

又看舌下,若連舌有膜如石榴子。若啼不出、聲不轉,連以指爪摘斷之,或用葦刀子割

之。微有血出即活。若舌下血出多者,以燒亂髮灰同猪脂少許和塗之。

○齒脣

《聖惠》云:看齒根有黃筋兩條,以葦刀割斷,點猪乳佳。如兒目難開,先點猪乳。

兒上脣與齒齦連處,皆有一筋牽引。若上脣筋緊,即生上煉;下脣筋緊,即生下煉。上煉生瘡,滿頭或眉間,如癬狀。瘙癢不已,復流黃汁,至處生瘡。下煉起腰背,漸至四肢,患亦如上。或疾甚不治,或頭面上下相通,累年不愈,遂致夭折,或成大病。惟每日早晨拭口佳。

○口舌瘡

諸疳口瘡,因乳哺失節,或母食膏梁積熱,或乳母七情鬱火所致。其證口舌齒齦,如生瘡狀。若發熱作渴飲冷,額間色赤,左寸脈洪數者,此屬心經,先用導赤散清心火,次用地黃丸滋腎水。若寒熱作渴,左頰青赤,左關脈弦洪者,屬肝經,先用柴胡梔子散清肝火,次用六味地黃丸生肝血。若兩腮黃赤,牙齦腐攔,大便酸臭,右關脈洪數,按之則緩者,屬脾經,用四味肥兒丸治脾火,以五味異功散補脾氣。若發熱欬嗽,右腮色赤,右寸脈洪數,按之濇者,屬肺經,先用清肺飲治肺火,用五味異功散補脾胃。若發熱作渴,兩頰黧色,左尺脈數者,屬腎經不足,先用六味地黃丸以生腎水,次用補中益氣湯以生肺氣。又有走馬疳者,因病後脾胃氣血傷損,虛火上炎,或痘疹餘毒上攻,其患甚速,急用銅綠散、大蕪荑湯。輕則牙齦腐爛,脣吻腮腫;重則牙齦蝕露,頰腮透爛。若飲食不入,喘促痰甚,此脾胃虛而肺氣敗也;頓腮赤腐不知痛者,此胃氣虛甚而肉死也,并不治。

經云:手少陰之經通於舌,足太陰之經通於口。因心脾二經有熱,則口舌生瘡也。當察面圖部位,分經絡虛實而藥之。若元氣無虧,暴病口生白屑,或重舌者,用亂髮纏指,蘸井花水揩之;或刺出毒血,以柳花散敷之。或上齶腫脹,或有泡者,并令刺破,敷前散,或以青黛搽之;刺後又生,又刺。若脣吻坼裂者,用當歸膏調柳花散敷之。若元氣虧損或服寒涼之藥,或兼作嘔少食者,此虛熱也,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若泄瀉作渴者,脾胃虛弱也,用七味白朮散;若腹痛惡寒者,脾胃虛寒也,用六君、薑、桂;若因母食酒麵煎煿者,用清胃散;若因母飲食勞役者,用補中益氣湯;肝脾血虛者,用加味逍遙散;鬱怒內熱者,用加味歸脾湯,母子并服。若泥用降火,必變慢脾風矣。仍參吐舌弄舌治之。凡針重舌以綫針直刺,不可橫挑,恐傷舌絡,致言語不清也。

○舌

舌者心之候,脾之脈絡於舌也。二經存熱無所泄而發於舌,如舌絡微緊,時時舒舌,謂之弄舌;附舌下近舌根,生形如舌而小,謂之重舌;舌慚漸腫大,塞滿口中,謂之木舌。

曾氏云:凡患此證,是脾與心肝屢受極熱,所謂重舌木舌,又謂之舌黃鵝口,名雖異,皆熱也。大抵重舌生於舌下,挺露如舌,故曰重舌。然脾之絡脈繫舌傍,肝之絡脈繫舌本,心之絡脈繫舌根。凡此三經或為濕熱風寒所中,則舌卷縮、或舒長、或腫滿,宜消黃散、綠袍散主之,及當歸散、羌活散與服。

○弄舌

弄舌者,脾臟微熱。田氏云:若肥實者,用牛黃散治之。

○重舌

田氏云:重舌治法,用苦竹瀝漬黃蘗末,點舌上;如不愈,後用真蒲黃敷之,不過三次愈。用真蒲黃微炒,紙鋪地上,出火氣,研細,每挑些摻舌下,更以溫水蘸熟帛,裹指輕按之,按罷摻藥。

○木舌

曾氏云:木舌者,舌腫硬而妨乳食,此為風熱盛也。以當歸散、瀉黃散、玉露飲皆可服之,次消黃散點擦舌上。蓋舌者心之官,心熱則生瘡破裂,肝壅則血出如涌,脾閉則自胎如雪,熱則腫滿,風則強木,口合不開,四肢壯熱,氣喘語塞,即其候也。治法涼解上焦及心肝脾三經邪熱,疏風化痰。初用百解散加五和湯,水薑燈心煎;次投以牛蒡湯同當歸散,入生地黃,水薑煎服。

○咽喉

《心鑑》云:咽喉為一身之總要,與胃氣相接,呼吸之所從出。若胷膈之間,蘊積熱毒,致生風痰,壅滯不散,發而為咽喉之病,喉內生瘡,或狀如肉腐,為腫為痛,窒塞不通,吐嚥不下,甚則生出重舌。治之尤重先去風痰,以通咽膈,然後解其熱毒,遲則有不救之患。又有熱毒冲於上齶而生瘡,謂之懸癰及腑寒,亦能令人咽閉,吞吐不利。臨病詳審治之!

咽喉之疾,本傷熱毒上攻也。四時受熱,藏心腑之間,一日所觸上攻咽喉,所謂腎傷寒也。然其證有單肉蛾、雙肉蛾,有重舌、木舌、痄腮,有懸癱腫脹,有裏外皆腫,甚者上攻頭面皆腫。大法先洗去口中舌上白胎,其次掃去風涎。如是單雙肉蛾,可針則針;有不可針者,則用熏摻藥退後,方依次用服藥。如是木舌,服藥之外,仍用摻藥。痄腮則用塗藥,輕者但服藥而自退,不須用針及藥點,其瘡自消也。

●外科正宗【明˙陳實功】

○鵝口瘡

鵝口瘡皆心脾二經胎熱上攻,致滿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則咽間疊疊腫起,致難乳哺,多生啼叫。以青紗一條,裹著頭上,蘸新汲水揩去白胎,以淨為度,重手出血不妨,隨以冰硼散搽之,內服涼膈之藥。

○重舌

小兒重舌,乃心火妄動發之。當以綫針點刺患上,令出惡血,內服解毒瀉心湯,外以冰硼散搽之。又有紫舌、木舌,亦由心火而發。用飛鹽加冰片少許搽,出涎自愈。又有痰氣結於舌上,成核作痛硬強者,用綫針點破出血,用冰硼散搽之,服黃連瀉心湯。

○走馬疳

走馬疳,言患迅速不可遲延故也。其患多由痧痘餘毒所中,又有雜病熱甚而成者。其患

牙根作爛,隨便黑腐作臭,甚者牙齦脫落,根柯黑朽,不數日間,以致穿腮破脣,誠為不治。初起宜用蘆薈消疳飲,外用人中白散,或冰硼散二藥搽之,取去黑腐肉,見紅肉血流者為吉。如取時頑肉不脫,腐爛漸開,焮腫外散,臭味不止,更兼身熱不退者,俱為不治。

○牙疳五不治

口臭涎穢者,一不治,黑腐不脫者,二不治;牙落無血者,三不治;穿腮破脣者,四不治;用藥不效者,五不治。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宋,撰人未詳】

○脣口病論

風毒濕熱,隨其虛處所著,搏於血氣,則坐瘡瘍。若發於脣上生瘡,乍瘥乍發,謂之緊脣,又曰沉脣。其發頻者,脣常腫大粗厚,或上有瘡不效,甚者以至脣腆。若發於脣裏,連兩頰生瘡者,名曰口瘡。若發於口吻兩角生瘡者,名曰燕口。俗云因乳食看視燕子,則生燕口瘡也。

○弄舌論

小兒弄舌者,其證有二:一者心熱。心繫舌本,熱則舌本乾濇而緊,故時時吐弄舒緩之。二者脾熱。脾絡連舌,熱則舌亦乾濇而緊,故時時吐弄舒緩之。皆欲飲水。心熱則發渴,脾熱則津液耗,皆引飲。二證相似,宜加審別。心熱者面赤,睡即口中氣熱,時時煩躁,喜就其冷,咬牙上竄,治宜退熱。脾熱者大便稠硬,赤黃色,面黃身亦微黃,治宜微導之,不可用冷藥,又不可轉下;若悞下之,則脾胃虛,津液耗,又加五心煩熱,面黃肌瘦,變為疳也。若大病未已,用藥後弄舌者,大凶也。以人參知母散、瀉黃散治之。

○舌病論

小兒舌上偶生瘡腫者,由風毒邪熱搏於血氣,隨其虛處著而生病也。發於舌上紫腫者,名曰紫舌脹。若腫粗大,木悶而硬者,名曰木舌脹。若風濕相搏而生瘡者,名曰舌瘡。若風多而舌腫如吹胞者,名曰鼓舌。其紫舌木舌鼓舌腫甚者,則滿口溢出,塞閉氣門,皆能殺人。

○咽喉病論

小兒咽喉生病者,由風毒濕熱搏於氣血,隨其經絡虛處所著,則生其病。若發於咽喉者,或為喉痹,或為纏喉風,或為乳鵝;重者或為馬喉痹,又或懸癰腫,或腮頷腫,或喉中生瘡。

○諸物梗喉論

小兒有悞吞諸物在喉中,不能下,不能出,妨礙飲食,氣出不快;甚者塞刺疼痛,霎時不佳,便致危殆。

●方

升麻湯【《千金方》,下同】治小兒喉痛,若毒氣盛便咽塞。

升麻生薑射干各二兩橘皮一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又治小兒卒毒腫著喉頸,壯熱妨乳。

升麻射干大黃各一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一升五合,煮取八合,一歲兒分三服,以滓敷腫上;大兒以意加之。

辰砂膏【《身經通考》,下同】治小兒虛熱,舌腫噤風。

辰砂三錢硼砂牙硝各一錢半明粉二錢全蠍真珠末各一錢麝香一字

右為末,好油紙包裹,自然成膏,每用菉豆許,乳汁調敷乳頭上,吮下;金銀薄荷湯下亦可。有潮熱,甘草湯下。此藥雖涼,有全蠍熱品監制,無過涼之患。或用牛黃細研一錢,以竹瀝調一字灌之,更以猪乳點於口中,此先治其標。

蟾酥丸治小兒牙疳。

蟾蜍一枚,酥油炙去骨胡連宣連草龍膽川楝木香使君肉蕪荑各一兩末之,猪膽汁糊丸麻子大,入青黛、茴香、陳皮,麝少許,各研細,旋滾為衣,常服紫蘇湯下,量兒大小與之。

保命散【《嬰童百問》,下同】治小兒口內白屑滿舌上,如鵝口。

枯礬一錢牙硝半兩,細研朱砂二錢半

右同研細,每服一字,取白鵝屎以水攪取汁,調塗舌上,含頰內。未用時,先以手指纏亂髮拭舌上垢,然後使藥敷之。

吳茱萸散治初生兒喫乳後,口內即生白屑煩躁。

吳茱萸不拘多少

右用酢調敷腳心內,退即去之。心有客熱口生瘡,以南星末酢調敷腳心。茱萸散亦治口瘡,退即洗去之。

洗心散治風壅壯熱,頭目昏痛,痰涎壅滯,涕唾稠粘,心神不寧,眼濇睛疼,及鼻塞聲重,咽乾多渴,五心煩熱,小便黃赤,大便秘濇,并宜服之。

白朮一錢半甘草炙當歸荊芥穗麻黃芍藥大黃麵裹煨去麵切焙,各六錢

右剉散,每服四錢,生薑薄荷湯,去滓,乳母服或兒服。

辰砂七寶散治小兒口瘡壯熱,傷風壅熱,治夾驚傷寒,解諸般熱;亦治疹痘熱;治驚風定搐搦。

麻黃去節白朮當歸大黃赤芍荊芥前胡生地甘草各半兩

右為末。傷風發散,用生薑薄荷煎;急驚,加辰砂、薄荷調下。

瀉心散治心經實熱咬牙,及痰氣實則氣行濇,合臥則氣不通,故喜仰臥,則上下通也。

黃連一兩,去鬚

右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臨臥時溫水服。

牛黃散治小兒重舌,木舌,重齶,重齦,腫痛,口中涎出。

牛黃龍腦丹砂各二錢半鉛霜半兩太陰元精石一兩

右為末,每服半錢。先於腫處針破出血,鹽湯拭口,摻藥在內。

一捻金散治小兒鵝口,口瘡,重舌,木舌。

雄黃三錢硼砂一錢甘草半錢片腦少許

右為細末,乾摻患處,或用蜜調塗。

葛氏方治小兒鵝口。

黃丹

右炒黑水飛研細,摻舌上即愈,仍服消毒飲。

犀角消毒飲治嬰孩風毒,赤紫丹瘤,壯熱狂躁,睡臥不安,胷膈滿悶,咽喉腫痛,九道有血妄行,遍身丹毒。

牛旁子炒,一兩半荊芥穗五錢生甘草防風各二錢半犀角一錢半

右剉散,用水煎,不拘時服。

瀉黃散治小兒胃經實熱,致生喉痹,咬牙,心脾積熱吐舌。

藿香葉七錢山梔一兩石膏甘草各五錢防風四兩

右剉散,同蜜酒微炒香,每服二錢,水煎服。

胡黃連丸治小兒五心煩熱,面黃弄舌。

川黃連胡黃連各半兩朱砂一分,另研將二連為細末,入朱砂末,填入猪膽內,用淡水煮,以杖安銚子上,用綿釣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食後米飲下。一作食前,治疳證有熱者。一方加蝦(虫麻)半兩,不燒。

青液散治嬰孩鵝口,重舌,口瘡。

青黛一錢(石卜)硝一錢冰片少許

右為細末,蜜調,以鵝翎少許敷上。一方去(石卜)硝。

一字散

朱砂冰片各少許蜜調,鵝翎刷口內,嚥下無妨。

芎黃散治齒生遲,或嚼物少力,此方主之。

川芎五錢山藥當歸酒炒白芍藥炒甘草灸,各二錢半

右為細末,用白湯調化,食後服;或將乾藥末摻齒斷。一方加生地半兩,去芍藥。

金星丸治小兒風熱壅盛,喉中痰鳴,嗽喘氣粗,面頰紅,腮赤腫痛,咽喉壅塞,目閉不開,多眠發熱,狂言煩躁多渴則生驚風,大便不通,小便如血,諸般熱壅,瘡痍煩躁,并宜服之。

真鬱金雄黃飛,各二錢半膩粉煅,半錢巴豆七粒,去油

右為末,調勻,酢糊為丸麻子大,薄荷湯下。

連翹漏蘆湯治小兒癰瘡,丹毒,瘡癤,咽喉腫痛,腮腫。

漏蘆麻黃去根節連翹升麻黃芩白蘞各一錢甘草枳殼各半錢

右為粗末,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拘時溫服。熱甚加大黃、(石卜)硝。

連翹湯治瘡疹壯熱,小便不通,諸般瘡癤,丹毒,臍風。

連翹瞿麥荊芥木通當歸防風赤芍藥柴胡滑石蟬蛻甘草炙各一錢山梔黃芩各五分

右剉細,每服二錢,加紫草,煎溫服。熱甚加大黃,更詳證加減。

清涼飲子治小兒百病,變蒸客忤,驚癎壯熱,痰涎壅盛,煩悶頰赤,口乾煩渴,項頸結熱,頭面瘡癤,肚中熱痛。

大黃連翹芍藥羌活當歸防風甘草山梔仁各等分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半盞,煎三分,去滓,不拘時服。

益黃散治小兒吐瀉,脾虛不食,米穀不化,困倦力少,滑腸夜起;并疳虛,盜汗,滯頤。

陳皮去白,一兩丁香二錢訶子炮去核青皮去穰甘草炙,各五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煎三分,食前服。一方,去丁香,加木香。

溫脾丹張渙方治滯頤。

半夏麯丁香木香各一兩乾薑白朮青皮陳皮各半兩

右為末,糊丸如黍米大,一歲十丸,二歲二十丸,大小加減,米湯下。

冰硼散【《外科正宗》】治咽喉口齒,新久腫痛,及久嗽痰火,咽啞作痛。

冰片五分飛過朱砂六分煉過元明粉硼砂各五分共研極細末,吹搽患上,甚者日搽五六次,最效。

赴筵散【《證治準繩》,下同】治小兒口瘡脣緊。

薄荷黃蘗

右等分為末,入青黛少許搽之。

鉛霜散治證同上。

鉛霜研菉豆粉各半兩

右用芸薹菜自然汁調塗。

甘露飲【《醫統》】治小兒胃中客熱,牙宣牙齦,腫爛,時出膿血,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枳殼麩炒石斛枇杷葉拭去毛熟地黃生黃芩山茵陳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天門冬去心,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七分,食後服。《本事方》無麥冬、茵陳,加山豆根、犀角屑,大有神效。

如聖散【《證治準繩》,下同】治小兒口瘡,不能吮乳。

江子一粒朱砂黃丹各少許

右將江子去皮研爛,不去油,入後二味敷紙絹上,剃開小兒顖門,貼在顖上。如四邊起粟米泡,便用溫水洗去藥,恐成瘡,用菖蒲水洗,其效如神。一方無朱砂。

地骨皮丸【《入門》】治小兒肺熱,口中如膠,舌乾發渴,小便多。

地骨皮黃芪桑白皮山梔馬兜鈴各等分

右為細末,甘草膏和丸如芡實大,每一丸食後噙化。

冰蘗丸【《良方》】治小兒口瘡。

龍腦少許黃蘗硼砂研薄荷葉各等分

右為細末,研勻,生蜜和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津液化下。瘡甚者,加腦子研。

加減瀉白散【《直指方》】治胃中客熱,口臭生瘡。

桑白皮地骨皮炙草知母黃芩各一錢五味子麥門冬桔梗各七分

右(口父)咀,水煎,去滓,食遠溫服。忌辛熱。

生香膏【《類要》】

黃蘗半錢螺青二錢

右同研細,每服一字或半錢,摻患處。

檳榔散【《大全》】治諸口瘡。

檳榔銅綠貝母各等分

右為細末。如患乾瘡,生蜜調掃之:若口瘡濕,則乾摻之。

溫胃散【《薛氏醫案》,下同】治脾冷涎多,流滯於頤。

丁香一兩人參半夏肉荳蔻白朮乾薑甘草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薑水煎。薛己曰:按此方治脾胃虛寒,涎流不止,或嘔吐腹痛之良劑也。脾氣稍溫,但服五味異功散。

麝香散庄氏治小兒脣口臭爛,齒齗宣露。

麝雄黃蘆薈龍骨各一錢密陀僧二錢石膽半兩,生乾蟾一枚,重半兩者,入瓶燒存性

右合研令極勻細,用綿子纏箸頭上,以鹽礬漿水輕輕洗過,然後上藥。

葵根散【《保幼大全》,下同】治小兒緊脣。

葵根一兩,燒灰烏蛇燒灰黃蘗為細末鼈甲燒灰,各半兩

右用半錢,猪脂少許和塗脣上,時時用。

髮灰散治小兒口傍瘡,久不軟。

亂髮燒灰故絮灰黃連去鬚土乾薑各等分

右為末,每少許傅上,不過三次愈。

七味白朮散治小兒吐舌、弄舌,飲食所傷,脾胃虛弱,致生馬牙。

人參白茯苓白朮藿香葉木香甘草乾葛

右水煎,量兒大小與之。

五倍子散【《證治準繩》】治牙齒搖及外物所傷,諸藥不效欲落者。

川五倍子乾地龍去土微炒,各半兩

右為細末,先用生薑揩牙根,後以藥末敷之,五日內不得咬硬物。如齒初折落時,熱貼齒槽中,貼藥齒上,即牢如故。

導赤散【《薛氏醫案》,下同】治小兒虛熱咬牙,及小腸經熱,咽喉作患。

生地黃木通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入淡竹葉水煎。

柴胡清肝散治小兒肝經實熱咬牙,及風熱致生喉痹。

柴胡黃芩炒人參川芎山梔炒,各一錢連翹甘草桔梗各五分

右,水煎服。

瀉白散治小兒肺經實熱咬牙,致生喉痹。

桑白皮炒黃地骨皮甘草炒,各等分

右為末,入粳米百粒,水煎。

異功散錢氏治小兒胃經虛熱咬牙。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炒陳皮各等分

右為末,水煎服。

加味逍遙散薛氏治小兒夜間咬牙,風熱相搏,致生喉痹。

當歸甘草炙芍藥酒炒茯苓白朮炒柴胡各一錢山梔炒牡丹皮各七分

右,水煎服。

桃紅散【《保幼大全》】治小兒牙癰,腫爛膿血。

朱砂一錢,研水飛菉豆粉一兩硼砂半錢片腦麝香各一字

右為末,每用一字敷患處,或揩貼之。

立效飲【《證治準繩》,下同】治小兒牙根舌上發瘡作痛,致言語飲食不便。

淨黃連一兩北細辛去葉,二錢半元明粉二錢

右細剉,或晒或焙為末,仍同元明粉乳鉢內杵勻,每用一字,乾點患處,或以一錢新汲井水調塗瘡上。兒小者畏苦不肯點嚥,用蜜水調敷患處,令其自化。咽痛茶清調下。

黃金散解口內舌上瘡毒,及治痘瘡后目生瞖膜。

黃蘗用生蜜潤透,烈日晒乾,再塗蜜晒,凡十數次粉草各一兩

右剉研為細末。治口瘡用藥末乾點患處;或用麥門冬熟水調點舌上,令其自化。若痘瘡後目生瞖膜,湯泡澄清,無時頻洗,仍投糖煎散、柿煎散二藥。

天竺黃散治上焦風熱,口鼻生瘡,兩目赤腫,咽膈不利,痰涎壅滯,氣不通暢,驚搐煩悶,神思昏迷。

天竺黃鬱金無,山梔仁代茯神去皮根甘草各半兩硼砂牙硝白芷川芎殭

蠶枳殼麩炒微黃,各二錢半朱砂飛,二錢麝香一字蟬殼十五枚,洗去泥土嘴足右除硼砂、牙硝、朱砂、麝香四味,乳鉢細杵,餘九味焙乾為末,同入乳鉢內,再杵勻,每服半錢或一錢,溫薄荷湯無時調服,或麥門冬湯。

香附散張渙方治齒不生。

香附揀淨刮去皮沉香各一兩雄鼠糞燒灰乾蟾燒灰檳榔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用羊髓四兩煮爛,和成膏,如黍米大,每服十粒,麝香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清胃散薛氏治胃火牙痛,或連頭面,膏粱積熱,致生喉痹。

升麻五分生地黃牡丹皮川黃連炒當歸各三分

右水煎服。加柴胡、山梔,即加味清胃散。薛己曰:愚按前方治脾胃實火作渴,口舌生瘡,或脣口腫痛,齒齦潰爛,焮連頭面,或惡寒發熱,或重舌馬牙,吐舌流涎等證,子母并宜服之。若因脾胃氣虛,寒涼剋伐,或虛熱上行,口舌生瘡,弄舌發熱,飲食少思;或嘔吐困睡,大便不實,流涎齦爛者,用五味異功散。

藁本散【《證治準繩》,下同】治卒齒痛,及小兒風蚛牙痛。

藁本白附子川芎莽草各半兩,并末,次用青黛蘆薈麝香各一錢,研細

右件都再研勻,每用一字,塗揩患處。

雄黃丸治小兒牙齒黑蛀,氣息疼痛。

雄黃二錢麝香半錢

右為細末,軟飯和為梃子,安在牙內。

齒齗腫痛方【《千金翼》】

生地黃獨活各三兩

右二味切,以酒漬一宿含之。

又方【《證治準繩》,下同】治齒根腫。

松葉一握鹽一合好酒三升

右三味,煮取一升含之。

又方治齒根空腫痛,困弊無聊賴。

獨活四兩酒三升

右二味,於器中漬之,煻火煨之,令煖,稍稍沸得半,去滓熱含之,不過四五度。

又方治齒齗疼痛。

杏仁一百枚,去皮尖及雙仁者鹽末方寸匕

右二味,以水一升煮令沫出,含之,味盡,吐卻更含,不過再三瘥。

聖惠蝦(虫麻)散治小兒齒痛,風齲,連腮微腫。

乾蝦(虫麻)一枚青黛柑子皮細辛白鷄糞薰黃各一分麝香細研乾薑炮製剉,各半分

右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以薄綿裹少許,內齲齒孔中,日一易之。

又方

白附子藁本細辛芎藭莽草各一兩

右件藥搗,細羅為散,以薄綿裹少許,著齲齒上。

又方治小兒齲齒風疼,及蟲蝕疼痛。

乾蝦(虫麻)一枚,燒灰青黛一分蘆薈半分

右件藥,同研令細,以生地黃熬成膏,塗於齒上。

又方治小兒風齲齒痛,及蟲蝕疼痛黑爛。

青黛細研鷄糞白燒灰藁本北細辛雄黃細研,各一分麝香少許細研

右件藥,搗羅令細,同研令勻,旋取少許,敷於齒上。

聚寶黃龍散【《要訣》】治齒齗疳蝕,有竅子不合者。

龍實龍骨中有之深黃或淡黃色,緊掬人舌者是白礬灰蝸牛殼南粉牛黃各一錢右五味為末,每用少許,貼竅子內,時時用之。

黃連石膏湯【《明醫雜著》】治小兒齒腫流涎,腮腫馬牙,主陽明之熱。

升麻川芎白芍藥半夏炒,各七分乾葛生甘草防風黃連酒炒,各五分石膏煅白朮各一錢白芷三分

右水煎,每服二錢。若能漱藥者,則含藥漱而吐之。漱藥不用白朮、半夏。

苦參散【《證治準繩》】治小兒牙宣,齒縫出血。

苦參末一兩白礬灰一錢

右為末,一日三次,揩牙上,立驗也。

牛蒡散【《養生必用》】治小兒牙病。

牛蒡子炒香,一分乳香一錢

右為末,入白麪少許,溫水調塗。

龍腦飲子【《良方》,下同】治小兒脾熱弄舌。

甘草炙大梔子炒藿香葉石膏縮砂仁瓜蔞各等分

右為末,蜜水調服,不拘時。

地黃膏治同上。

鬱金皂角水煮切焙豆粉各半兩炙草一分馬牙硝研,一錢

右用生地黃汁、蜂蜜對合熬成膏和藥,每服兩皂子大。并治重舌。用熟水含化,或鵝翎掃口內。

溫脾散【《薛氏醫案》,下同】治小兒心脾虧損弄舌。

訶梨勒皮人參去蘆頭白朮木香各一錢黃芪剉白茯苓藿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桔梗去蘆頭,各二錢

右件搗,粗羅為散,水煎不計時候,量兒大小溫服。

四君子湯治小兒吐舌,胃經虛熱作渴飲湯。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各五分

右,水煎服。

人參安胃散治小兒胃虛風熱,口角流涎,或腮頰患腫,吐舌弄舌。

黃芪二錢人參一錢陳皮去白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藥七分白茯苓四分

黃連二分

右為粗末,每服二三錢,水煎五沸,去滓溫服。

人參知母散【《大全》】治大病未已,用藥後弄舌。

知母一兩藍葉半兩人參去蘆半兩釣藤川升麻乾葛黃芩各一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竹瀝三兩滴,煎至五分,去滓,無時溫服。

硝黃散【《證治準繩》,下同】治風熱上攻,舌硬腫大不消。

風化(石卜)硝真蒲黃各半兩

右,蒲黃晒乾為末,用(石卜)硝乳鉢內細研勻,每用一字,或半錢,揩舌上下。

綠袍散治重舌及滿口內外瘡毒,咽膈不利。

薄荷葉荊芥穗各五錢青黛元明粉硼砂各二錢半百藥煎甘草各三錢

右剉焙為末,除元明粉、硼砂在乳鉢內細杵,同前藥未再杵勻,用一字至半錢,乾點舌上,令其自化;或新汲水入蜜,調點舌上亦好。

聖濟當歸散治小兒脾肝心經為濕熱風寒所中,致重舌木舌,或舌卷縮舒長,或腫滿。

當歸去蘆白芍藥人參甘草炙桔梗陳皮各一錢

右(口父)咀,煎五分,時時少服。

羌活散治重舌,木舌,及舌上生瘡。

人參羌活赤茯苓柴胡前胡川芎獨活桔梗枳殼蒼朮甘草各一兩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薄荷三葉,煎七分,無時服。

牛黃散治脾臟積熱,令舌絡微緊,時時弄舌。

牛黃研朱砂研飛麝香天竺黃并細研蠍梢釣藤俱研末,各一分

右件一處研勻,每服一字,新汲水調下。

天竺黃散治小兒上焦極熱,致生重舌、木舌、鵝口、重齶,并舌口上生瘡。

天竺黃研鬱金山梔白殭蠶炒去絲嘴蟬殼去土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一歲半錢,熟水、薄荷湯皆可服,不拘時。

朱砂膏治同上。

朱砂飛五錢牙硝硼砂元明粉各二錢半麝香一字金箔銀箔各十五片白附子枳殼麩炒微黃,各三錢川芎粉草各四錢人參去蘆黃苓薄荷葉各二錢右剉為末,摻口內。

玉露飲治小兒木舌腫硬,不能乳食。

寒水石中有細紋,手可碎者石膏各一兩甘草晒乾,天陰火焙,三錢

右為細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溫湯無時調服。

百解散治小兒木舌。

乾葛升麻赤芍黃芩麻黃製薄桂甘草各等分

右碎,水煎,無時溫服。風熱甚,加薄荷同煎。

五和湯治木舌。

當歸酒洗赤茯苓去皮,各半兩炙草大黃枳殼水浸潤去穰剉片,麥麩炒微黃,各七錢半

右水煎,無時溫服。

金朱飲治驚壯熱,傷寒伏熱,上焦虛熱,重舌口鼻生瘡,赤眼等證。

川鬱金剉皂莢水煮焙乾佳天竺黃炙甘草馬牙硝各半兩朱砂一分研蟬殼十四個麝香少許

右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蜜湯調下。

(石卜)硝散【《聖惠》】治小兒木舌。

(石卜)硝一兩真紫雪五錢食鹽二錢半

右為細末,每服五分,入竹瀝三兩點,用白湯調塗舌上,嚥津無妨。

烏魚散張渙治小兒重舌。

烏魚骨一兩蜣螂燒灰蒲黃炒,各五錢枯白礬二錢五分

右為極細末,用鷄子黃調塗舌下,嚥津無妨。

當歸連翹湯【《準繩》】治小兒心脾有熱,致生重舌。

當歸尾連翹川白芷各三錢大黃煨甘草各一錢

右(口父)咀,用水一盞煎,食前服。

加減三黃丸【《千金翼》】治舌上黑,有數孔,出血如涌泉。

戎鹽黃芩黃蘗大黃各五兩人參桂心各二兩甘草一兩,炙

右七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每服十丸,日三服;仍燒鐵而烙之。

鐵粉散【《保幼大全》,下同】治小兒喉痹腫悶。

鐵葉粉一分硼砂一分生白礬半兩

右為末,每服半錢,冷水調下,連二三服。

蛇蛻散治喉痹腫悶。

蛇蛻一分白梅肉炒,一分牛蒡子炒,半兩生甘草一分

右為散,每服一錢匕,綿裹湯浸少時,含咽津汁,小兒吮之。

定命散治小兒纏喉,乳鵝等病。

川大黃炒黃連去鬚直白殭蠶炒去絲嘴生甘草各半兩五倍子一分膩粉五筒子右為細末,每用一字,竹葦筒子吹入喉中。如毒氣攻心,肺喉中生病,嚥飲不得者,以乳汁調藥一字,鷄羽蘸之,深探入喉中,得吐者活,不吐者死。

犀角散治小兒馬喉痹,其候如喉痹,更加連咽項頷頰腫甚,咽喉閉塞,但數數噴氣,此證極惡。

射干桔梗各三分馬蘭根一錢甘草炙川升麻犀角屑各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錢半,水一盞,入竹葉五片,煎至六分,去滓入馬牙硝半錢,攪勻,細

細含嚥。

綠雲散治小兒口瘡,喉痹,馬喉,鵝乳,重舌,木舌,一切咽喉之疾。

螺青盆硝生蒲黃生甘草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生薑自然汁調,細細含嚥。若已閉塞不通者,用葦筒入藥吹入喉中。

如聖湯治咽喉一切諸疾。

甘草二兩桔梗去蘆,一兩

右為粗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煎去滓,放溫,時時呷,煎六分。

龍石散治同上。

寒水石煅通赤,一分朱砂研水飛,二分半腦子研,半分

右為細末,每用少許摻患處。病在咽喉者,吹入喉內,細細嚥津,日五七次,臨臥一兩次用妙。

如聖圓治同上。

川大黃末一分白礬末一分馬屁勃末一分蝸牛十四個陳白梅肉十分

右於五月五日午時取蝸牛,以白梅肉同研爛,入藥和九如楝子大,每用一丸,綿裹含化嚥津。若病重不能開口,即研藥作末,葦筒吹入喉中,滴水三兩點送之;或以淨水磨藥,灌之立瘥。

通關散治同上。

枯白礬雄黃水飛藜蘆微炒殭蠶去絲嘴猪牙皂角去皮弦

右各等分為細末,每用一字,鼻內搐之。甚者葦筒吹入喉中,涎出或血出,立愈。

金露膏治同上。

寒水石煅通赤,四兩研雄黃一兩,研水飛硼砂二錢,研甘草末四錢腦子一字,研

右拌勻,煉蜜和丸桐子大,食後含化一圓。

射干湯治同上。

射干川升麻各一兩馬牙硝馬屁勃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荊芥桔梗湯治喉中生瘡。

荊芥穗枯梗去蘆生甘草牛蒡子炒,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用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之。

又方治同上。

桔梗去蘆生甘草牛蒡子炒,各一兩

右為粗末,每用一錢,水一小盞,入青鹽少許,煎至六分,去滓放溫,時時呷。

又方治纏喉風束氣不通。

蛇蛻炙令焦黃當歸去蘆焙,各等分

右為末,溫酒調下。

又方治同上。

萆麻子去皮,二個(石卜)硝二錢

右為末,新水調服;未效再服。

又方治同上。

生天南星生白殭蠶去絲嘴,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生薑自然汁調下。

又方治咽喉腮頰悶。

黃蘗寒水石各等分

右為末,量腫處以薄荷水調藥,用鷄翎掃上;乾即再掃。

又方治小兒喉痹。

桂心杏仁各半兩

右二味為末,以綿裹如棗大,含咽汁。

張銳鷄峯方治齒間出血。

苦竹葉不拘多少水濃煎取汁,入鹽少許,寒溫得所含之,冷即吐之。

通氣散治小兒誤吞金銀銅鐵錢物,在喉中不下。

鵝毛一錢,燒灰磁石皂子大一塊,煅酢淬研飛象牙一分,燒存性

右為細末,每服半錢,新水調下。

大聖玉屑無憂散治諸物梗喉,及一切咽喉諸病,解毒,治百疾,立見效驗。

元參貫眾白茯苓炒黃縮砂仁滑石荊芥川黃連去鬚山豆根甘草炙硼砂寒水石水煅埋土中,出火毒,各三兩

右同為末,每用半錢,抄口中,新汲水一口嚥之。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十六

☆小兒脣口齒舌喉病門

●單方

小兒緊脣:頭垢塗之。【《肘後方》】

小兒脣緊:蠐螬研末,猪脂和敷之。【《千金方》】

又:松脂炙化貼之。【《聖惠方》,下同】

又:赤莧擣汁洗之,良。

小兒緊脣,脾熱脣瘡:并用烏蛇皮燒灰,酥和敷之。

小兒腫脣:桑木汁塗之,即愈。

小兒緊脣:葵根燒灰,酥調塗之。

又:鷄矢白研末敷之,有涎易去。

又:用馬芥子搗汁曝濃,揩破頻塗之。【《崔氏纂要方》】

又:人屎灰敷之。【顧知悌方】

又:用頭垢枯礬研勻,猪膽調敷。【《壽域》】

小兒口瘡:黃葵花燒末敷之。【《肘後方》】

治小兒口瘡不得吮乳:用大青十八銖,黃連十二銖(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夜一。【《千金方》,下同】

又:以蜜二升,甘草如指大三寸,臘月猪脂一斤,合煎相得,含如棗大,稍稍咽之,日三。

又:以礬石如鷄子大置酢中,塗兒足下二七遍愈。

治小兒燕口,兩吻生瘡:燒髮灰和猪脂敷之。

治小兒口下黃肌瘡:取羖羊髭燒作灰,和臘月猪脂敷之;角亦可用。

治口傍惡瘡:亂髮灰、胡絮灰、黃連、乾薑四味等分為散,以粉瘡上,不過三遍。

治小兒口中涎出:以白羊屎頻內口中。

又:以東行牛口中沫,塗口中及頤上;又桑白汁塗之瘥。

小兒口緊,不能開口飲食,不語即死:蛇蛻燒灰,拭淨敷之。

治小兒鵝口,不能飲乳:用鵝屎汁瀝兒口中。

又:用黍米汁塗之。

又:取小兒父母亂髮淨洗,纏桃枝,沾取井花水,東向向日中,以髮拭口,得口中白乳,以置水中,七過瀝洗,三朝作之。

治小兒心熱,口內生瘡,重舌鵝口:用柘根剉五升,無根弓材亦佳,以水五升煎取二升,去滓煎取五合,細細服之,數次,良。

治口瘡白漫漫:先以父淨髮拭口,次取桑汁塗之。

小兒流涎,胷膈有痰:新桑根白皮,搗自然汁,塗之甚效,乾者煎水。【《聖惠方》,下同】

小兒鵝口,滿口白爛:貝母去心為末半錢,水五分,蜜少許,煎三沸,繳淨抹之,日四五度。

小兒吻瘡,經年欲腐:葵根燒研敷之。

小兒口噤,病在咽中,如麻豆許,令兒吐沫,不能乳食:葛蔓燒灰一字,和乳汁點之,即瘥。

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1.资料取自《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书籍。 2.全表摘选十三个朝代199名主要医家的402部现存著作,非主要的或著作已遗佚者均未列入本表范畴。 3.根据医家的出生年代而排列其先后次序,如出生年代无从考者,则参考其著作的成书时间作适当调整。 4.有的著作撰写人未详者,则以"无名氏"代之。 5.有的著作为后人伪托前贤之名而撰者,则此著作均列于前贤名下。 6.关于朝代的起迄年份,均参考山西大学历史系所编《中国历史大系表》。 7.著作者一般用其"名",个别的用其"字"。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49年)(著作2部) 1.无名氏:《黄帝内经》 2.秦越人:《黄帝八十一难经》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著作3部) 1.无名氏:《神农本草经》 2.张机:《伤寒杂病论》 3.华佗:《中藏经》 晋(公元265-420年)(著作3部) 1.王叔和:《脉经》 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3.葛洪:《肘后备急方》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著作3部) 1.雷敩:《雷公炮灸论》 2.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3.陶景弘:《本草经集注》 隋(公元581--618年)(著作2部) 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2.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唐(公元618--907年)(著作12部) 1.苏静:《新修本草》 2.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银海精微》 3.孟诜:《食疗本草》 4.陈藏器:《本草拾遗》 5.王焘:《外台秘要》 6.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玄珠密语》

7.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8.昝殷:《经效产宝》 9.无名氏:《颅囟经》 五代(公元907-960年)(著作1部)1.和凝:《疑狱集》 宋(公元960-1279年)(著作34部)1.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2.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4.韩祗和:《伤寒微旨》 5.董汲:《小儿痘疹备急方论》 《脚气治法总要》 《旅舍备要方》 6.刘温舒:《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运气论奥疏钞》7.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8.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 10.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11.太医院:《圣济总录》 12.寇宗奭:《本草衍义》 13.许叔微:《伤寒发微论》 《伤寒百证歌》 《伤寒九十论》 《普济本事方》 14.刘昉:《幼幼新书》 15.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6.郭雍:《伤寒补亡论》 17.张杲:《医说》 18.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9.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20.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外科精要》 21.施发:《察病指南》 22.宋慈:《洗冤录》 23.严用和:《济生方》 24.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 25.宋异僧:《咽喉脉证通论》 26.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 金(公元1115-1234年)(著作18部)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2.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

老中医秘方验方

(2014-10-25 21:04:25) 转载▼ 分类:医药秘方 标签: 健康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行医30多年,今年过年(2014年)的时候做出一个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公布我的秘方。整理了两个礼拜,先发布我的59个药方,这些药方更多的是孙大夫的家传药方,个别的药方在日常应用中添加了少许现代药,使药方更精炼,效果更突出,换句话说,我的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真正是属于孙大夫的个人祖辈留下来的药方,这个也是无形资产。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沂蒙山区的一位干了30多年的中医,从太爷爷那辈开始我家就几辈从医,抛去所谓的“祖传”秘方咱不谈,单就本人的在基层30多年的临床治病经验而言,这些经过本人长期验证的特效药方贡献给大家,希望同仁们有需要的可以借鉴交流引用,有些药方虽然只有一句话,但那都是真言,都是称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对于有用的药方希望大家珍惜收藏并保留和宣扬。大家知道,中医靠的是悟性,希望我的药方能给大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些时候有些疾病是必须辩证的,最起码可以作为一个基础方来用,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对更深奥的知识还请各位老师引导指正,谢谢大家。来路不明的未经验证的药方不值得一看,就像夜市上小贩卖的8元钱一本的里面有上千条所谓的秘方的药书。而得到一方显效的药方,当如获至宝、兴奋至极。“德不近佛不为医”是从医座右铭。真心希望您能够把我的这些药方收藏转载,告诉您开诊所的朋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1、手脱皮一抹灵好多朋友都知道,手掌蜕皮导致的出血和疼痛令人苦恼,有的时候拿钢笔都疼,不仅影响美观更影响工作,特别是春天树发芽和秋天树落叶的时候,一年两次蜕皮,每次时间都长达一个多月,手蜕皮非常痛苦。

民间中医手抄秘方验方

1.寒痰丸方:专治常时咳吐白痰用。桂心一钱二分陈皮二钱半川贝三钱半夏三钱木香二钱橘红三钱胶珠一钱半共为细末。用蛤蚧子八九十只去净肠脏。用麻油五两煮滚讲蚧蛤入油煮酥捞起用纸印净油。用白米八合炒黄色仝蛤蚧子研末同药粉炼老蜜为小丸。朱砂为衣。每日早晚服三钱。黄酒送下或姜汤或肉汤亦可用。 2.脚气疼以手按之凹一刻复原妙方:丝衣布三钱净水煮服。 3.寒咳验方:川贝粉一钱姜汁一酒杯蜜糖半酒杯鸡蛋一只共药调匀蒸鸡蛋食三四次愈。 4.缠喉风症危险症可也。用鸭毛点桐油少许入喉一卷痰随油吐出。后姜桂汤愈之。炮姜玉桂便是。 5.喉风舌大如脬即不救立急用此方:冰片一分火硝三分胆矾二分蜈蚣煅三分(无此物用青黛二分)僵蚕五分硼砂三分共研末吹入喉愈。 6.治赤鼻方:枇杷叶一两栀子五钱共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早服去右边赤。晚服去左边赤。再用后忌食胡椒生姜辛辣之品。敷药方:木鳖子去壳大枫子轻粉硫黄共为末唾调搽。亦治疮风刻。 7.制取牙方:雄活鲫鱼一尾四五两可也白砒六钱将砒末入鱼腹待其肉烂去。砒不可只用净鱼骨晒干为末。每大少许放患牙根上自落。 8.治鼻渊方:用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冲服三钱。重者不过三服愈。 9治鼻渊脑漏方:用羊卵子一对去膜切片顶大者尤妙。陈酒拌之放磁碗内隔汤煮熟。以陈酒送下饮微醉三五次即愈。 10.治心头痛欲死不可痛也:良姜三钱川朴三钱五灵脂三钱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用醋汤送下即止。 11.治鼻渊方:辛夷花三钱当归三两柴胡一钱元参一两川贝母一钱栀子三钱水煎服。 12.治痄腮交牙风方:吴茱萸青黛同糯米饭搥敷患处再敷脚底心涌泉穴立效。 13.治骨槽风痄腮:术虫浆调搽极好。如有买便用罐装住愈久更好。加的冰片青黛痛开搽。如术虫浆干用圣水调搽亦用。 14.治痄腮及生疖疮仔肿至头方:用五月五日采取菖蒲头磨醋调涂后洗米水温热刷之即消。 15.治头项痛痰凝瘰疬消痰散:毒无不神效不论男女皆合用。海藻三两牡蛎四两元参二两甘草一两红娘子二十八只糯米三两先将红娘子去净头足翅同糯米炒至黄色不要米用红娘子同上药研末。每服一钱用温酒开服至愈乃止。看人壮弱酌用。16.乌龟散治鼠瘘瘰疬:何首乌三两夏枯草二两乌药一两香附一两用米泔水炙香附七次共为末每服半钱以酒温热调服。 17.枯痔散方:用红信石一块放瓦上用炭火煅至白烟起取起待冷研末水银一钱白矾二钱乌梅肉三钱煅存性朱砂三分用时以口水湿手指点药末搽于疮头痔身上饈繎一日二次初敷不肿。五六日臭水尽其疮痔干枯不用上药。轻者七八日痊愈。重者半个月收功。诸痔皆效有此药世上断无不愈之痔。人多言砒霜毒者药不敢敷不知此药有断根之功也。 18.二十种内外穿肠流血痔疮:海洋即蝠牛悬丝虫草乌二钱姜汁炙干海洋十一个焙干丁香二钱乳香三钱没药三钱朱砂六分雄黄五分蟾酥三分共为末用早术饭为小丸。每朝一分米汤送下。如毒痔疮虫。海洋加入蜈蚣去头足为小丸。土茯苓汤送下。 19.治痔疮痛如神方:秦艽一两桃仁一两皂角一两寸术七钱防风二钱黄柏五钱。

黄帝内经 繁体版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一黃帝素問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迺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耶?將天數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力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氣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四完整版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 锦四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四) 25、盛国荣(1913年11月25日生,福建省南安县诗山村人,出身中医世 家,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名誉校长、兼职教授)25-1〔资肾益气汤〕〔组成〕:(1)生晒参10克(药汤炖)(2)黄耆30克(3)车前子20克(4)茯苓皮30克(5)杜仲20克(6)地骨皮15克(7)泽泻15克。〔主治〕:慢性肾炎,神疲倦怠、腰酸腿软、四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便时溏时秘、口干而喜饮、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等。〔用法〕:日一剂,文火久煎,分温服。〔加减〕:(1)脾虚气滞、全身浮肿明显者,加川花椒10克、生姜皮3片、另以玉米须60克、水3大碗先煎,去渣将汤分2次煎上药。(2)肾虚水泛、面浮身肿,按之没指,乃肾阳不化,加肉桂3克、漂川附子10克、破故纸8克、桑螵蛸8克。(3)瘀血阻络、水肿久留、面色暗滞、舌质紫暗者,加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红花5克、益母草10克。(4)脾虚失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腻者,加白术15克、砂仁10克、陈皮10 克。(5)肾衰水泛、头目眩晕、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8克、半夏8克、陈皮 8克、代赭石20克。(6)若出现尿毒症者,可配合〔宁元散〕。(7)如血压升高、头晕脑胀、手指蠕动、面色潮红、舌干咽噪、烦燥不眠,属于阴虚阳亢者,加夏枯草15克、炒枣仁30克、龟板20克、地龙干20克、天麻10克。(8)如邪毒内闭,用〔安宫牛黄丸〕,每日服一粒,日服2次,羚羊角尖磨温开水,每日服2克,日服2-3次。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因症状不同治法亦异,主要以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因势利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善后可用〔安肾汤〕以资巩固。26、姚子扬(生于1916年,山东省临沂市人。系中医世家的五世中医,山东临沂地区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26-1〔安神达郁汤〕〔组成〕:(1)炒枣仁30克(2)合欢花15克(3)龙牡各20克(4)炒栀子15克(5)郁金12克(6)夏枯草10克(7)柴胡10克(8)佛手柑10克(9)炒白芍12克(10)川芎10克(11)甘草6克。〔主治〕:郁证(胃肠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精神抑郁症)久治不愈者。〔用法〕:水煎300毫升,早晚分服,每日一剂。患者就诊时,先作思想安慰工作,服上药1-2剂有效时,停药2-3日。再服2剂。再停,再服。不要连服。1个月为一疗程。〔加减〕:(1)舌尖红、心烦重者,加黄连10克。(2)胃气上逆、有痰者,加半夏10克。26-2〔瓜萎泻心汤〕〔组成〕:(1)瓜萎30~60克(2)制南星10克(3)姜半夏10克(4)黄连6~10克(5)栀子15克(6)枳实15克(7)竹沥10毫升(兑入)(8)橘红10克(9)柴胡10克(10)大黄10克(11)菖蒲10克(12)郁金12克(13)白芍15克(14)甘草3克。〔主治〕:精神分裂症、烦燥不安、多语善疑、或哭笑无常、夜不安寐、或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用法〕:日一剂,水煎,分2次温服。〔加减〕:(1)躁狂不安、便秘者,加礞石10~15克。(2)失眠重者,加朱砂研细冲服1克(3)口渴喜饮者,加知母15克。 27、查玉明(回族,1918年2月10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大民屯镇,辽宁省中医研究院主任中医师) 27-1〔宣导通闭汤〕 〔组成〕:(1)黄耆15克(2)车前子30克(3)甘草20克(4)升麻7.5克(5)怀牛膝25克(6)淫羊藿15克(7)滑石25克。 〔主治〕:老年前列腺肥大。 〔用法〕:每剂药煎4次,头煎药用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首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每次煎成100毫升。两次混合一起,分两次,早晚餐后1小时服用。

中国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xx历代主要医家现存著作大系 1.资料取自《中国医学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籍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书籍。 2.全表摘选十三个朝代199名主要医家的402部现存著作,非主要的或著作已遗佚者均未列入本表范畴。 3.根据医家的出生年代而排列其先后次序,如出生年代无从考者,则参考其著作的成书时间作适当调整。 4.有的著作撰写人未详者,则以"无名氏"代之。 5.有的著作为后人伪托前贤之名而撰者,则此著作均列于前贤名下。 6.关于朝代的起迄年份,均参考山西大学历史系所编《中国历史大系表》。 7.著作者一般用其"名",个别的用其"字"。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49年)(著作2部) 1.xx: 《黄帝内经》 2.xx人: 《xx八十一难经》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著作3部) 1.xx: 《神农本草经》 2.xx: 《伤寒杂病论》 3.xx:

《中藏经》 xx(公元265-420年)(著作3部)1.xx: 《脉经》 2.xx: 《针灸甲乙经》 3.xx: 《肘后备急方》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著作3部)1.雷敩: 《xx炮灸论》 2.xx: 《xx鬼遗方》 3.xx: 《本草经集注》 隋(公元581--618年)(著作2部)1.xx: 《诸病源候论》 2.xx上善: 《黄帝内经太素》 唐(公元618--907年)(著作12部)

1.xx: 《新修本草》 2.xx: 《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xx精微》 3.孟诜: 《食疗本草》 4.xx藏器: 《本草拾遗》 5.xx: 《外台秘要》 6.xx: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xx密语》 7.xx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8.xxxx: 《经效产宝》 9.xx: 《颅囟经》

一位老中医归纳的秘方验方(下)Word版

一位老中医归纳的秘方·验方(下) 1.狗咬伤: 取鲜桃叶适量备用。用时先将伤口用淡盐水或老艾叶煎水洗净;桃叶用口嚼烂并捏成饼状,敷于伤口即可。未化脓者一般一剂既愈。化脓者切不可将伤口覆盖,只宜敷于伤口周围。每天换药一次,直至痊愈。此方为一老草医秘授,经临床屡用,疗效很好。 2.癫狂: 生莱菔子、生大黄各30g,芒硝24g(冲),白芥子9g。将上药加水1000ml,煎至200ml后再加水500ml煎去100ml,两煎合并冲芒硝顿服。治7例均获卓效。本方药少力专,量大力峻,对癫狂病人,只要痰浊盛而正气不伤,尽管顿服。服药后一般吐泻或只泻大量痰浊样物,病已去七八分,既饮食调养可不再服其他药物;否则可续服蒙石磙痰丸以除未尽之痰浊。吐后形神具乏,有时入睡10余小时不醒,只要呼吸平稳,面无苍白或紫绀,脉无微细欲绝,不必惧怕及唤醒,也不要急于进食。药后忌食辛辣厚味,以米粥调养半月即可。生莱菔子30-50g,捣为细末,制成莱菔子散空心取吐,治癫狂、痰饮、眩晕、噎嗝等痰涎壅盛之症多有良效。 3.丹毒:

活地龙5份,食糖1份,加适量凉水同拌,使地龙自溶成糊状,涂敷患处,每天2~3次。均在2~3天内痊愈。也可用于感染性褥疮。 4.慢性前列腺炎: 地龙30g,虎杖、穿山甲、升麻各20g,木通、泽泻、路路通、黄芪各20g,甘草6g。水煎服,每天一剂,分两次服。效果显著。 又:生大黄50g,加税400ml,煎至200ml左右,取汁薰洗会阴部,等药液不烫手时,再用毛巾浸液搽洗会阴部。同时用手指在局部作顺时针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薰洗完毕后,取中极、会阴二穴,外敷以生姜汁调制的熟大黄细末20g,胶布固定。此外,若体质强壮或有热象的,每天可用3~6g生大黄泡茶饮。年高体弱无明显热象的,每天可用3~6g制大黄水煎20分钟后饮服。15天为一个疗程。65例患者,愈56例,显效3例,无效1例。 又:蛇床子50g,肉桂50g,大黄30g。研末,每次口服5g,每天2次。连服30天。有效。 又:蒲公英50g,煎汤代茶,频服,可治急、慢性前列腺炎。 5.尿路结石: 槐角(碾碎)70g,白帆末1g,阿司匹林粉剂1.5g。取沸水1500ml,浸泡槐角10分钟后,过滤,将白矾、阿司匹林加入滤液中混匀,再加入适量的白糖调味,待药液稍温后内服。

中国医学史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医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及与疾病斗争的实践 2.传说中中国医药最早创始者不是下列哪一位:雷公 3.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意义:D. 避免近亲婚配,利于优生 4.“六气致病说”载于:《左传》 5.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 6.中医外伤科始于何时代独立设科:周代 7.五行的记载始于:《尚书》 8.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甲骨文 9.“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疾医 10.相传创制汤液的是:伊尹 11.下面的中药理论哪项不是在《神农本草经》上首先提出:引经报使 1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13.最早的医史专篇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4.《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说明脏腑联系 15.我国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是:汉代的上、中、下“三品”分类 16.医学上创制“五禽之戏”,开创我国保健体操先河的医生是:华佗 17.“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一语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8.最早记载水银治疗皮肤病的文献是:《五十二病方》 19.《内经》最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的什么特点:整体观念 20.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建在:秦代 21.后世医家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发挥各家学说的基础是:《黄帝内经》 22.我国现存最早医案“诊籍”的作者是:淳于意 23.古代中药著作皆称“本草”的原因是:因古代以植物药为主 24.《难经》候脉之三部是指:寸部、关部、尺部 25.属于《神农本草经》在药物学上的重大发现是:海藻疗瘿 26.我国现存最早的临证医方专书是:《五十二病方》 27.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说的著作是:《金匮要略》 28.药物炮制方法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 29.医学上首先使用麻沸散进行手术的医生是:华佗 30.《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不是一时一人之手笔,而是经历秦汉时期,最后加工而成。 31.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 32.我国第一部药典是唐代的:《新修本草》 33.我国现存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卫生与食物疗法的专书是:《饮膳正要》 34.药物炮制方法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 35.《雷公炮炙论》的成书时间是:南北朝 36.我国医学教育最早兴起于:南北朝 37.中医临证医学在什么时代出现了专科化发展特点:由晋至唐 38.“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的论点出自:孙思邈 39.下列哪部著作记载了肠吻合手术:《诸病源候论》 40.对《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流传做出重要贡献者是:王叔和 41.《素问》最早的注释本是:《素问训解》 42.现存最早的以原本形成传世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是:《针灸甲乙经》 43.中国医药输入朝鲜大约在:南北朝 44.针灸史上第一位女灸家是:鲍姑 45.下列哪些不属于《脉经》中所描述的24脉:长脉 46.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颅囟经》 47.下列哪部本草著作最早采用了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本草经集注》 48.《脉经》的作者是:王叔和 49.《千金方》的作者是:孙思邈 50.中医史上在什么时代记载了最早的免疫实践:晋代 51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声音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声音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二十四 声音门 黄帝素问 脉要精微论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 【注搏坚而长者,搏击应手有力而长,此为太过之脉。心火太过,故当舌卷。心主言,故不能言也。】 宣明五气篇 五邪所乱,搏阴则为喑。 【注足少阴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邪搏于阴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喑。】 奇病论 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 【注十月胎出,则胞络通而音声复矣。】

大奇论 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注脉络阻则音不出,脉络疏通,其音自复。故脉不至而喑者,不须治之,其病自已。此系经脉所阻之病,与邪搏于阴而为喑之不同也。】胃脉沉鼓濇,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注阳明气血皆多,其脉当浮大,今脉沉而鼓动带濇,是血气虚于内矣。大则为虚,是血气虚于外矣。盖荣卫血气,皆从内鬲而外达于形身,荣卫不足则鬲气虚,是以胸胁脊背之间而成麻痹不仁矣。鬲,偏枯也。夫荣卫气血虽生于阳明,主于心脏,然始于先天之肾中,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不喑舌转,是先天之根气不伤,故为可治。如男子发左,女子发右,阴阳血气虽顺而喑者,当至三岁之久而后能复也。若年不满二十者,脏腑正盛,血气方殷,而反有此败证,比及三年,五脏六腑之气渐至消灭而死矣。】 腹中论 帝曰: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则喑,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喑;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 【注诸阳之气上升,而腹气又厥逆于上,是有余于上,反灸之,则阳热之气,乃入于阴而为喑矣。砭之则阳气外泄而虚,虚则狂矣。须厥逆之气与血相并,而后治之。】 脉解篇

老中医秘方验方

老中医秘方验方公布!行医30年国家级名方五十九个! (2014-10-25 21:04:25) 转载▼ 分类:医药秘方 标签: 健康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行医30多年,今年过年(2014年)的时候做出一个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公布我的秘方。整理了两个礼拜,先发布我的59个药方,这些药方更多的是孙大夫的家传药方,个别的药方在日常应用中添加了少许现代药,使药方更精炼,效果更突出,换句话说,我的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真正是属于孙大夫的个人祖辈留下来的药方,这个也是无形资产。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沂蒙山区的一位干了30多年的中医,从太爷爷那辈开始我家就几辈从医,抛去所谓的“祖传”秘方咱不谈,单就本人的在基层30多年的临床治病经验而言,这些经过本人长期验证的特效药方贡献给大家,希望同仁们有需要的可以借鉴交流引用,有些药方虽然只有一句话,但那都是真言,都是称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对于有用的药方希望大家珍惜收藏并保留和宣扬。大家知道,中医靠的是悟性,希望我的药方能给大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些时候有些疾病是必须辩证的,最起码可以作为一个基础方来用,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对更深奥的知识还请各位老师引导指正,谢谢大家。来路不明的未经验证的药方不值得一看,就像夜市上小贩卖的8元钱一本

的里面有上千条所谓的秘方的药书。而得到一方显效的药方,当如获至宝、兴奋至极。“德不近佛不为医”是从医座右铭。真心希望您能够把我的这些药方收藏转载,告诉您开诊所的朋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1、手脱皮一抹灵好多朋友都知道,手掌蜕皮导致的出血和疼痛令人苦恼,有的时候拿钢笔都疼,不仅影响美观更影响工作,特别是春天树发芽和秋天树落叶的时候,一年两次蜕皮,每次时间都长达一个多月,手蜕皮非常痛苦。 临沂孙大夫有一个专门治疗手蜕皮的中药秘方,该秘方用中药公丁香、红花、黄精、黄柏、花椒、藿香叶、大黄、白矾、狗脊、苍耳子、金钱草、白芷、五倍子、苦参、当归、白矾、冰片各200克,甘草500克,维生素C100片装的100瓶,将上述药品粉碎加75度医用酒精12公斤浸泡半月沉淀滤渣而成。我一般装50毫升小瓶备用。用时滴上几滴搓手,刚开始一天搓手若干遍,3天以后改为1天搓手3-5遍,一周即愈。提醒大家:治疗期间忌用肥皂和碱性洗手液洗手。 2、哮喘断根方冬天是各种哮喘病和痨病的多发季节,各地医生用我的这个秘方治疗此病的较多,都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好多大夫打电话感谢我,感谢我的这个药方忒好用,现在再次公开发表该秘方,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该方余已用30余年,方宏力效,每每无不得心应手,绝对给广大哮喘痨病患者带来福音。哮喘断根方:苏叶、五味子、麻黄、平贝、槟榔、乌梅肉、前胡各15克,法半夏、松花粉、橘红、苦杏仁、知母、海石、米壳、生石膏、柯子肉、薤白、竹茹各20克,黑豆、枸杞、枳壳、麦冬、瓜蒌各30克,白果仁50克,上述药材共粉碎成细末,早上和中午饭前半小时每次用温开水冲服10克中药粉 该方治疗成人各种哮喘、喘卧不宁、老人久咳、痰中带血、肺痨肺瘘,忌辛辣烟酒,百用百验,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一个秘方。好多同行都在用我的药方,效果很好,也给朋友们带来了

中医药文献检索工具

药学文献检索工具 《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收载医史人物、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穴位、临床各科词条38505条。 ?例:鬼目、鸣天鼓、本草、本经等。 ?鬼目:药名。 ?本草:中国古代记载药物的著作。 ?本经:《神农本草经》。 ?鸣天鼓:自我按摩的方法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八版)《中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 ?第一部:中药 ?第二部:西药 ?第三部:生物制品 ?例:冬虫夏草的性状、牛黄的含量测定、 青蒿素的含量测定、青霉素钠含量测定 破伤风抗病素保存、运输及有效期 中药检索《中药大辞典》、《中药辞海》、《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 上下两册、附编一册 广泛征集古今中外有关中药文献,每药注有顺序号、异名、成分、药理、炮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临床报道等19项,是一部实用的专业工具书。 《中药大辞典》附编 ?中文名称索引 ?药用植、动、矿物学名索引 ?化学成分中英文名称对照 ?化学成分索引 ?药理作用索引 ?疾病防治索引 ?成分药理临床报道参考文献 ?古今度量衡对照 《中药大辞典》举例 利用《中药大辞典》检索中药“大黄素”的英文名称,;“大黄”《药录》称为、《千金方》称为;现代临床报道,该药可用于治疗口腔炎,口唇溃疡及毛嚢炎等,资料来源是。 方剂与中成药检索《简明方剂辞典》、《中医方剂大辞典》、《新编中成药手册》 《中医方剂大辞典》 ?是一部集古今方剂之大成的大型方剂工具书。 ?该辞典共分为11册出版,前10册为正编,每册均有本册的“方名目录”,按笔画编 排,并有序号,第11册为附编。

中医经典著作语句检索《黄帝内经词典》、《中医经典索引》 《中医经典索引》 ?《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5部中医典籍的综合索引。 ?著录格式:书名、篇序、页码/行(条号) ?素四十223/5 ?表示该文句出自《素问》第四十篇“腹中论”,底本第223页第5行。 古汉语字词和百科词语检索《辞源》、《辞海》 《辞源》与《辞海》的区别 类书的检索 ?1检索课题 ?定义 ?常用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本草纲目》、《普济方》、《名医类案》等 ?小结 课题检索 ?查找历代医著对“咳嗽”的论述及有效方药、针灸疗法、导引(气功)疗法、各家医 案等内容。 ?查找历代医著对“中医脏腑学说的论述和临床应用”资料。 ?查找“蒲公英”明代以前的有关资料 ?查找明代以前治疗“脚气病”的验方及有关论述 ?查找历代名医治疗“月经病”的医案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清.陈梦雷等编,八个部分,12分册。本书是《古今图书集成》的抽印本,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 主要内容 1.医经注释:对《素问》、《灵枢》、《难经》3部医经的注释。 2.脉法、外诊法:汇集有关望、闻、问、切等中医的诊断方法。 3.脏腑身形:系统论述了中医脏腑、经络、运气及身形学说。 4.诸疾:内科疾病。 5.外科:外科疾病。 6.妇科:妇科疾病。 7.儿科:小儿疾病。 8.总论、医术名流列传、艺文、纪事、杂录、外编1册 查找历代医著对“咳嗽”的论述及有效方药、针灸疗法、导引(气功)疗法、各家医案 ?分析:查历代医著对某种疾病的资料,可利用类书检索,《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是

(卷212-213)肉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十二 肉门 黄帝素问 六节脏象论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注足太阴独受水谷之浊,为转输之官,肠胃主受传水谷,三焦主决渎水道,膀胱为水精之腑,故皆为仓廪之本。脾藏荣,故为荣之居。器者生化之宇,具升降出入之气。脾能运化糟粕,转味而入养五脏,输出腐秽于二阴,故名之曰器也。四白,唇之四际白肉也。口为脾窍而主肌,故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甘者土之味,黄者土之色也。脾为阴中之至阴,通于土气。此节指脾而言,以肠、胃、三焦、膀胱、并受传水谷之精粗,故总为仓廪之本。受浊者为阴,故曰至阴之类。】 五脏生成篇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注脾主中央土,乃仓廪之官,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合肉。脾开窍于口,故荣在唇。脾主土而受制于肝木,是肝乃脾脏生成之主也。】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此五味之所伤也。 【注多食酸,是木味太过而伤脾,则肉胝(月刍)而唇掀揭矣。五味所以养五脏者也,脏有偏胜,则所不胜之脏受伤,此又承制之不可太过也。】 平人气象论

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注土脏之元真,濡于脾而主藏肌肉之气。】 脏气法时论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 【注脾主肌肉,主通会元真之气,脾气伤,故身重而肌肉善痿。痿者,肌肉委弃不仁也。足太阴经脉,循胫膝,邪在经络,故足不收。气伤,故善瘈而痛。此言经病而及于气也。】 宣明五气篇 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 【注脾主肌肉,甘为土味,脾病而多食之,则反伤脾气也。】 阴病发于肉。 【注脾为阴中之至阴,在体为肉,是以太阴之病而发于所主之肌肉。】脾主肉,久坐伤肉。 【注五脏元真之气,通会于肌肉腠理,脾气通于五脏,故所主在肉。脾喜运动,故久坐伤肉。】 血气形志篇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 【注过于安乐,则神机不转,气血羁留,故病生于肉,宜治以针石,引而通之。】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注惊则气乱,恐则气下,盖血随气行,气数乱逆,则经络不通,荣卫不行,是以病生于不仁。宜按摩醪药,以行其荣卫血气焉。】

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全)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1年首度评定当代『国家级名中医师』,共五百名,概略统计,大陆中医师、中医士,至少二、三十万人,故获选者,必须名镇杏林、医技超群,疗效显著。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虽曰开卷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乃披露当今大师秘方公诸同道,以共勉之。 1、刘渡舟 刘渡舟,辽宁营口人,1917年9月20日出生,1932年拜当地名医王志远为师学医,后转从谢泗泉学习,前后七年。195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先后任古典医籍教研室主任、伤寒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主编,【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中医组成员。 刘渡舟教授著述颇丰,主要著述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诠解》《伤寒挈要》等书。 刘教授在【北京中医学院】从教36年,为中医人才培养做出了具大贡献。自1978年以来,他指导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多名。主持了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1项获1992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柴胡解毒汤〕 〔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 6.草河车6克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 会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钱=3.75g 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2、俞慎初 俞慎初教授(图中者),男,1915年10月出生,福建福清人。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 俞老出生于中医世家,曾主编《现代医药》月刊。任上海《复兴中医》杂志编辑,【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并任【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中华国医专科学校】教师。先后担任【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华医史学会】委员,【中国药学史学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专题研究咨询专家,【福建省医史学会】主委、名誉主委,【陈修园学说研究会】主委、名誉主委,《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卫生部《中国医学通史》编委会委员,【福建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台北中医药研究会】顾问。1989-1992年又先后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国际传记学院】编入《世界名人录》《澳大利亚及远东名人录》,被聘为国际传记协会顾问。 俞慎初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近60载,学宗古代医学经典《内》《难》及仲景学说,其临证重视医理,深究病机,辨证精详,制方药多崇古人之法,灵活运用前贤名方,且有变化创新。擅治内妇儿各科,尤长于治肝胆疾病。临床喜用虫类药物,善于从肝论治内妇科疾患,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中风偏瘫、鼻炎、咳喘及神志病证,每有独到之处。 〔加味五金汤〕 〔组成〕1.金钱草30克 2.海金砂15克 3.鸡内金10克 4.金铃子10克5.川郁金10克 6.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 3.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 4.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2012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病理产物之水湿痰饮

水湿痰饮主要是指机体水液代谢障碍,也包括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继发性病因之一。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水湿痰饮虽然都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产物,但四者同源异流,在性状、致病特点、临床表现等方面又有所区别。一般认为,湿聚为水,水停成饮,饮凝成痰。就其形质而言,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清澈澄明者为水,而湿乃是水气弥散于人体组织中的一种状态,其形质不如痰、饮、水明显。就其停留的部位而言,湿多呈弥散状态布散全身,易困阻脾土,一般无明显的异形异物;水多溢于肌表,以头面、四肢或全身水肿为特点;痰则外而皮肉筋骨,内而经络脏腑,无处不到,致病范围广泛;饮多停留于肠胃、胸胁、胸膈、肌肤等脏腑组织的间隙或疏松部位,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故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不同病名。 另外,痰又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别。所谓有形之痰,系指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可及,有形质的痰液而言,如咳出可见之痰液,喉间可闻之痰鸣,体表可触之瘰疬、痰核等。所谓无形之痰,系指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直接视之不可见,但却有征可察,如梅核气、眩晕、癫狂、呕吐、肿块、腻苔等,临床上主要通过分析其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运用辨证求因的方法加以确定。无形之痰饮的概念,拓展了痰饮作为继发性病因的致病范围,进一步丰富了痰饮学说的内容。水湿痰饮皆为阴邪,异名而同类,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间或同时并存,或相互转化。因此许多情况下难以截然分开,故在临床上“水湿”、“水饮”、“痰湿”、“痰饮”等常相提并论。 (二)水湿痰饮的形成 水湿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因此,凡对津液代谢有影响的致病因素及与津液代谢密切相关的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水湿痰饮的形成。外感六淫、疫疠之气,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瘀血、结石等致病因素是形成水湿痰饮的初始病因。上述因素或直接影响津液代谢,或使相关脏腑的功能失常,导致津液代谢障碍而水湿痰饮内生。例如外感六淫,或火热煎熬,或寒邪凝滞,如《医碥》所说:“痰本吾身之津液,……苟失其清肃而过热,则津液受火煎熬,转为稠浊;或失于温而过于寒,则津液因寒积滞,渐致凝结,斯痰成矣。”或湿浊留聚,如《症因脉治》所说:“坐卧卑湿,或冲风冒雨,则湿气袭人,内与身中之水液,交凝积聚。”或燥伤津液,如《症因脉治》说:“燥热之气干于肺家,为喘为咳,伤于肠胃,为痰为嗽,此外感燥邪作矣。”或因气滞、气虚,气不行津而津液不布,如朱丹溪所谓:“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一失其宜,则气道闭塞,停饮聚于膈上,结而成痰。”或诸种因素综合作用,而致水湿痰饮内生,如《医学入门》所说:“痰饮,……皆因饮水及茶酒停蓄不散耳,加外邪、生冷、七情相搏成痰。” 肺、脾、肾、三焦等脏腑对水液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失常是水湿痰饮形成的中心环节。肺为水之上源,主宣降,通调水道,敷布津液。若外邪犯肺,气失宣降,津液不布,凝聚而生外感之痰饮;肺气不足,治节无权,水湿津液失于宣化,则痰饮恋肺;或肺阴不足,虚火煎熬津液,可发为内伤燥痰,故中医有“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脾为水之中州,主运化水湿。若外感湿邪,饮食失宜,致脾气阻滞不运;或内伤思虑,劳倦太过耗伤脾气,使脾虚不运,津液停聚或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转化,均可聚湿生痰。如《景岳全书》所说:“脾家之痰,则有虚有实,如湿滞太过者,脾之实也;土衰不能制水者,脾之虚也。”中医亦称“脾为生痰之源”。肾为主水之脏,主管水液代谢的全过程。若肾开阖不利,水液排泄失司,停聚而为水湿痰饮;或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温运而湿聚痰生;或肾阴不足,虚火灼津,煎熬津液而成痰。《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239卷曰:“肾生痰多虚痰,久病多痰,……非肾水上泛为痰,即肾火沸腾为痰,此久病之痰也。”三焦为“决渎之官”,三焦气化失司,则水道不利而为痰。《圣济总录》说:“三焦调适,气脉平匀,则能宣通水液,行入于经,化而为血,灌溉周身;若三焦气涩,脉道闭塞,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聚成痰饮。”此外,肝气郁

中国古代医书

中国古代医书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皇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北宋:宋慈《洗冤集录》 回回药方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 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针灸学: 1、《黄帝八十一难经》(据说上古神医扁鹊著,至今医学的飞速发展也没有超越它。) 2、《阴阳十一脉灸经》(马王堆出土帛书,春秋?) 《足臂十一脉灸经》(马王堆出土帛书,春秋?) 《黄帝针经》(战国?) 3、《黄帝明堂灸经》(唐?) 4、《灸膏肓俞穴法》(北宋医学家庄绰。) 《针灸资生经》(南宋针灸学家王执中) 《备急灸法》(南宋针灸学家闻人耆年) 《子午流注针经》(金代针灸学家何若愚) 《针经指南》(金元时期针灸家窦默) 《针灸四书》(元代针灸家窦桂芳) 《针经摘英集》(元代医家杜思敬)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元·王国瑞) 《金兰循经取穴图解》(元·忽公泰) 5、《针灸大全》(明代针灸学家徐凤) 《奇经八脉考》(明·李时珍) 《针灸聚英》(明代针灸医家高武)

老中医秘方验方

老中医秘方验方公布!行医30年国家级名方五十九个!(2014-10-25 21:04:25) 转载▼ 分类:医药秘方 标签: 健康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行医30多年,今年过年(2014年)的时候做出一个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公布我的秘方。整理了两个礼拜,先发布我的59个药方,这些药方更多的是孙大夫的家传药方,个别的药方在日常应用中添加了少许现代药,使药方更精炼,效果更突出,换句话说,我的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真正是属于孙大夫的个人祖辈留下来的药方,这个也是无形资产。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沂蒙山区的一位干了30多年的中医,从太爷爷那辈开始我家就几辈从医,抛去所谓的“祖传”秘方咱不谈,单就本人的在基层30多年的临床治病经验而言,这些经过本人长期验证的特效药方贡献给大家,希望同仁们有需要的可以借鉴交流引用,有些药方虽然只有一句话,但那都是真言,都是称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对于有用的药方希望大家珍惜收藏并保留和宣扬。大家知道,中医靠的是悟性,希望我的药方能给大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些时候有些疾病是必须辩证的,最起码可以作为一个基础方来用,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对更深奥的知识还请各位老师引导指正,谢谢大家。来路不明的未经验证的药方不值得一看,就像夜市上小贩卖的8元钱一本的里面有上千条所谓的秘方的药书。而得到一方显效的药方,当如获至宝、兴奋至极。“德不近佛不为医”是从医座右铭。真心希望您能够把我的这些药方收藏转载,告诉您开诊所的朋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1、手脱皮一抹灵好多朋友都知道,手掌蜕皮导致的出血和疼痛令人苦恼,有的时候拿钢笔都疼,不仅影响美观更影响工作,特别是春天树发芽和秋天树落叶的时候,一年两次蜕皮,每次时间都长达一个多月,手蜕皮非常痛苦。 临沂孙大夫有一个专门治疗手蜕皮的中药秘方,该秘方用中药公丁香、红花、黄精、黄柏、花椒、藿香叶、大黄、白矾、狗脊、苍耳子、金钱草、白芷、五倍子、苦参、当归、白矾、冰片各200克,甘草500克,维生素C100片装的100瓶,将上述药品粉碎加75度医用酒精12公斤浸泡半月沉淀滤渣而成。我一般装50毫升小瓶备用。用时滴上几滴搓手,刚开始一天搓手若干遍,3天以后改为1天搓手3-5遍,一周即愈。提醒大家:治疗期间忌用肥皂和碱性洗手液洗手。 2、哮喘断根方冬天是各种哮喘病和痨病的多发季节,各地医生用我的这个秘方治疗此病的较多,都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好多大夫打电话感谢我,感谢我的这个药方忒好用,现在再次公开发表该秘方,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该方余已用30余年,方宏力效,每每无不得心应手,绝对给广大哮喘痨病患者带来福音。哮喘断根方:苏叶、五味子、麻黄、平贝、槟榔、乌梅肉、前胡各15克,法半夏、松花粉、橘红、苦杏仁、知母、海石、米壳、生石膏、柯子肉、薤白、竹茹各20克,黑豆、枸杞、枳壳、麦冬、瓜蒌各30克,白果仁50克,上述药材共粉碎成细末,早上和中午饭前半小时每次用温开水冲服10克中药粉 该方治疗成人各种哮喘、喘卧不宁、老人久咳、痰中带血、肺痨肺瘘,忌辛辣烟酒,百用百验,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一个秘方。好多同行都在用我的药方,效果很好,也给朋友们带来了很好的效益,更是给很多的病人带来康复。 3、便秘这个方子非常好用,就是赚不到钱,为人民服务也是应该的:生姜切碎取少许放在肚脐上,然后,滴上2滴白酒,再用伤湿止痛膏贴上,一般12小时揭下。一天一次。提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