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SS虚拟交换系统

VSS虚拟交换系统

VSS虚拟交换系统
VSS虚拟交换系统

VSS虚拟交换系统—技术积累

姜立群

应用背景:

网络管理员在考虑网络可靠性的时候,通常采用图1所示的的冗余链路来配置连接交换机。冗余的网络链路增加了网络的设计性和可操作性。但是这样的拓扑结构必须使用环网协议STP或者其他私有环网协议控制广播风暴,而且组网和布线都非常复杂。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配置的复杂度。

图1 冗余网络拓扑结构

VSS概念

为了减少网络设备的数量和简化管理冗余设备与链路,并使网络简单化。思科引入了虚拟交换系统(VSS)的概念。VSS就是将两台交换机组合为单一虚拟交换机,对外来看,只有一台交换机,管理冗余链路如同管理自己的一个单一接口。

图2 VSS原理示意图

组成VSS系统的交换机间连接方式:

这两个交换机通过虚拟交换链路(VLS)连接起来。VSL是一条特殊的链路,他用来在一个VSS系统中的两台设备间传输控制信息和数据。VSL最多能把8条10GE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VSL既传送数据流量又要传输控制流量,所有经过VSL的流量都将封装一个32字节的头,该头信息包括输入输出的交换机端口索引、VLAN号、COS值等其它信息。

VSL上支持的二层协议有:STP,VTP,Etherchannel控制协议(LACP,PAGP);VSL上支持所有三层路由协议和组播,VSL支持所有的SPAN协议,支持所有非VSL接口的SPAN。在VSL中,控制信息比普通数据拥有更高的优先级,这样保证了控制信息优先传输和完整性。VSL上流量的负载方式,是根据Etherchannel负载方式计算的,默认为源-目的-IP。

下联交换机与VSS系统间的连接方式:

当下联的普通交换机连接到组成VSS的交换机时,并不是普通的物理端口连接,而是通过以太网通道(EtherChannel链路捆绑)技术分别连接到VSS系统两台交换机上实现的。而VSS则利用MEC(多机箱EtherChannel)技术在这个捆绑的逻辑端口上实现冗余和负载均衡。这种捆绑技术使VSS和下联交换机之间形成了一个无环的二层网络结构,

从而避免了环路风暴,所以不再需要生成树协议。

图3 VSS系统原理图

MEC技术解释:

MEC其实就是把同一设备的多个物理链路以EtherChannel方式连接到VSS系统中的两个不同设备上的EtherChannel技术。VSS下联设备看待MEC如同一个标准的Etherchannel链路。

图4 MEC原理图

VSS运行状态:

当建立和开启一个VSS的时候,两台VSS成员设备通过相互协商,一个将变成Active状态,一个将变成standby状态。Active状态的设备将控制VSS,为两台设备所有模块运行2层和3层控制协议,也就是只有主设备的控制平面起作用,standby设备的控制平面失效,standby的设备将控制数据通过VSL交由active状态的设备统一处理;而两个设备的数据平面都起作用。

组建VSS的两个设备分别用各自的接口转发进入的流量。并根据数据源与目的的实际情况尽量进行本地转发而不通过VSL进行转发。在VSS 系统中,由于standby设备使用VSL监视active设备。一旦检测到active出现故障。standby设备将把自己转换成active状态。

图 5 Vss转发过程

VSS系统冗余切换事件:

1. VLS链路故障

VSL链路只要没有全部断开,就不会影响主备机间的信息交互与数

据传输,也不会影响主备机间的角色稳定,如果整个VSL链路都断开,则会导致两个VSS成员出现双活的情况,这时会出现通信中断。可以通过双活检测机制来避免双活问题的出现,确保主备角色的稳定

2. 主交换机引擎故障

备机箱引擎将通过VSLP检测到主引擎的故障而将自己使用SSO方式自动切换为主用状态,切换时间在50ms-200ms之间,通过MEC与VSS系统互联的设备,其通信将依赖于与备机箱互连的另外一条CHANNEL成员线路,源与目的只在主机箱上的单线路与单设备,其通信将中断,原来通过备机箱的通信将不受影响;主机箱引擎恢复后如果没有配置抢占将变为备的状态。

3. 备交换机引擎故障

主机箱引擎将通过VSLP检测到备引擎的故障而会出现类似于所有在备机箱上的所有模块被拔出的事件,通过MEC与VSS系统互联的设备,其通信将依赖于与主机箱互连的一条CHANNEL成员线路,源与目的只在备机箱上的单线路与单设备,其通信将中断;原来通过主机箱的通信将不受影响,备机箱引擎恢复后仍将变为备的状态

4. MEC中某条链路故障

当MEC中某条链路失败后,VSS系统会自动重新分配决定通道负载均衡的哈希值与通道物理接口间的对应关系;与VSS系统互连的设备同样会自动重新分配决定通道负载均衡的哈希值与通道物理接口间的对应关系;通信会产生短时中断,这种情况与单台设备上通道接口中某一物理接口连接中断情况一致

当MEC到Active设备的全部链路坏掉后,MEC将变成普通的Etherchannel和Standby设备相连,而发往Active设备的数据将通过VSL 到达active设备,控制信息还处于active设备上;当MEC到standby设备的全部链路坏掉后,MEC将变成普通的Etherchannel和active设备相连,而发往standby设备的数据将通过VSL到达standby设备,控制信息还处于active设备上。

Vss最好的教程:Visual SourceSafe 入门教学(蔡焕麟)

Vss最好的教程:Visual SourceSafe 入门教学 作者:蔡焕麟日期:Sep-4-2003 简介: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软件版本管理,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很好的理解其工作原理,并且给出了其他类似软件,作者真的很用心。 在软件工程的领域里,有一块叫做SCM(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有人管它叫「软件建构管理」。SCM 的传统定义是原始码的版本管理,后来则逐渐演进扩大,还包含了软件开发的一些标准和程序的制定与应用[Summerville 2000]。版本管理工具对目前的软件开发开环境来说相当重要,因为不管是软硬件环境的改变、需求改变、软件本身的bug...等等,都会令软件不断地演进,我们必须记录各个版本,以便随时比对版本之间的差异,或者回到(rollback to)过去的某个版本;此外,当项目小组成员众多时,工作交接、多人修改同一个档案等情况,都有可能造成档案的版本混乱。例如一支程序本来由张三撰写,可是因为某些原因(请假、临时支持其它项目、请别人debug....)暂时由李四修改,后来又交回给张三。如果用传统的档案共享机制,每次有这种情形就要互相通知:我改好啰,请把档案从档案服务器搬回你家,万一有人忘了,可能就会造成档案版本错乱,而东西交到客户手上才发现bug 依然存在。 因此,如果你曾碰过下列情形,而且深感困扰,你可能就需要版本管理工具的协助: ?档案不见了(用鼠标拖放档案时误动作,不知道拖去哪儿放了); ?档案被别人覆盖; ?想要比对各版本之间有何差异; ?想要回到之前修改的版本(客户反复无常,设计改来改去....); ?多人同时修改造成的版本混乱; ?想要知道谁动过的我的程序代码; ?跨项目共享组件或模块散落在各处。 目前市场上的版本管理工具已经有很多,环肥燕瘦任君挑选,以下几个可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Rational Clear Case ?Borland StarTeam ?Merant PVCS Version Manager ?Microsoft Visual SourceSafe(VSS) ?Concurrent Versions System(CVS) CVS 虽然免费,也有窗口接口,但是入门门坎还是偏高,不易入手,以unix/linux 社群用得较多;StarTeam 和ClearCase 功能较强大,价格当然也较贵;PVCS 个人也没使用过,无法提供意见;而Visual SourceSafe(VSS)功能虽然比较阳春,但是笔者试用之后,觉得如果只需要管理多人开发时的文件和原始码版本,其实还挺好用

H3C交换机实验相关配置说明

H3C交换机实验相关配置说明 实验一、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 一、交换机常用命令配置模式 Quidway交换机S3026主要有5种视图,每个视图下都有专属该视图的命令,在其他视图下不能使用,有些视图则可以在任何视图下使用。视图之间的关系如下: 注意事项: 1. disp是display的缩写,在没有歧义时LANSWITCH会自动识别不完整词 2. disp cur显示LAN交换机当前生效的配置参数

3. disp和ping 命令在任何视图下都可执行,不必切换到系统视图 4. 删除某条命令,一般的命令是undo xxx,另一种情况是用其他的参数代替现在的参数,如有时虽然xxx abc 无法使用undo删除,但是可以修改为xxx def 2 配置参考 (1)命令行在线帮助 在任一命令视图下,键入“?”获取该命令视图下所有的命令及其简单描述。 ? 键入一命令,后接以空格分隔的“?”,如果该位置为关键字,则列出全部关键字及其简单描述。 display ? 键入一命令,后接以空格分隔的“?”,如果该位置为参数,则列出有关的参数描述。(2)命令行错误信息 用户键入的所有命令,如果通过语法检查,则执行,否则向用户报告错误信息: (3)历史命令 (

二、通过telnet方式配置交换机的相关配置命令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和PC的ip地址 [Quidway]vlan 10 [Quidway-vlan10]port access ethernet 0/1 to ethernet 0/5 [Quidway-vlan10]quit [Quidway]interface vlan 10 [Quidway-vlan10-interface]ip address 1.1.1.4 255.0.0.0 配置完交换机的ip地址,你还需要配置PC的ip地址(比如1.1.1.2/8),PC机与交换机VLAN接口IP所属端口在同一个VLAN内。 配置Telnet方式登录时的密码: [Quidway] User-interface vty 0 4 (表示最多有5个telnet用户同时登录,用0-4表示)[Quidway-ui-vty0] 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Quidway-ui-vty0]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Huawei [Quidway-ui-vty0] user privilege level 3 (注:设置Telnet登录后具有最高3级权限)检测PC与交换机的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检测,能否ping通交换机 三、设置telnet访问交换机后缺省具有的权限 1 配置参考 (1)配置权限 可以通过super password [ level user-level ] { simple | cipher } password 来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密码: [Quidway]super password level 1 cipher jack [Quidway]super password level 2 cipher black [Quidway]super password level 3 cipher brown 在上面telnet方式登陆路由器时,我们使用命令 [Quidway]user-interface vty 0 4 [Quidway-ui-vty0] user privilege level 0 (设置用户的默认访问级别为0) 当telnet到路由器的时候,可以使用命令:super [ level ] 来切换不同访问级别,不同的等级密码可以不同,可以实现对访问用户的权限管理。 (2)清除配置 [Quidway]undo super password [Quidway]undo super password level 1 [Quidway] user-interface vty 0 4 [Quidway-ui-vty0-4]undo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Quidway-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none [Quidway]undo local-user test

银行卡系统方案分享:金融信息交换系统

[银行卡系统] 方案分享:金融信息交换系统 一、系统综合概述 金融信息交换系统是由自主研发的信息交换和清算应用软件系统,参数化程度高、易于客户化,基于开放操作系统平台,支持多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多种通信协议。金融信息交换系统负责在受理方和开户方之间转接金融交易信息(如:活期存折、银行卡等交易),从而实现一定范围内的通存通兑,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融信息交换系统能与不同厂商的帐务主机联网,实现跨系统、跨地区的异地业务处理;能与专用网(如:绿卡、银行卡信息交换网、VISA、MASTER国际信用卡网)、互联网连接,实现跨行、跨网、跨国银行卡交易的通兑;能与不同厂商的ATM、POS连接,受理、转接信用卡、IC卡交易信息;在受理中心和开户中心之间转接交易信息,如:取款、存款、查询、冲正、挂失等;应用层数据支持国际标准ISO 8583报文格式,便于和国内、国际其他网络接轨;能实现自动化差错处理。 二、系统应用架构

三、金融信息交换系统 (1) 高效的进程间通信 BCSS在共享内存、消息队列、信号量的相互合作下为进程间通信提供了一条方便高效的途径。将需要传送的消息存放在共享内存中,由消息队列传送该消息的存储地址,用信号灯对共享内存临界区的操作进行封锁控制。 (2)异步计时 考虑到应用处理效率,PLATON提供异步记时的功能。我们将需要计时的请求定义为超时事件。应用利用API申请创建一个超时事件,并提供其超时时间、相关数据及超时后的处理动作。当PLATON发现超时后,按约定唤醒应用进行超时处理。 (3)信息格式转换 BCSAP核心处理的消息格式是以ISO8583消息域为雏形设计的,符合国际金融标

synopsys简易教程

以.cshrc 及用户根目录下的.synopsys_vss.setup .synopsys_dc.setup 已经配置为前提)1.创建工作目录; 2.编写vhdl源程序; 3.编写.synopsys_vss.setup 和.synopsys_dc.setup文件; 4.编译vhdl源程序; 5.运行vhdldbx 仿真器; 6.运行synopsys的综合器; 7.完成综合后的门级仿真; 以一个一位加法器为例,进行具体说明(用户界面为CDE): 1)创建adder 目录: 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完成,也可以在unix环境下完成:mkdir adder; 2)在adder目录下创建work目录; 3)编写.synopsys_vss.setup文件并存入adder目录;.synopsys_vss.setup的内容如下:WORK >DEFAULT DEFAULT:work TIMEBASE = NS 4)编写一位加法器的源程序(adder1.vhd)并存入adder目录下: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adder1 is port(din1 : in std_logic; din2 : in std_logic; cin : in std_logic; dout: out std_logic; cout: out std_logic); end adder1; architecture rtl of adder1 is begin dout <= din1 xor din2 xor cin; cout <= (din1 and din2) or (cin and (din1 xor din2)); end rtl; 5)编写一位加法器的测试基准(即test_bench)并存入adder目录下:(tb_adder1.vhd)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tb_adder1 is end tb_adder1; architecture rtl of tb_adder1 is component adder1 is port(din1 : in std_logic; din2 : in std_logic; cin : in std_logic;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解决方案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CSS) 解决方案 陕西西华科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4月1

目录 一、概述 (3)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3) 三、虚拟化的优点 (4) 四、组建方式 (5) 三、集群卡方式集群线缆的连接 (5) 四、业务口方式的线缆连接 (6) 五、集群建立 (7) 1. 集群的管理和维护 (8) 2. 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 (8) 3. 单框配置继承的说明 (8) 4. 集群分裂 (8) 5. 双主检测 (9) 六、产品介绍 (10) 1.产品型号和外观: (14) 2.解决方案应用 (20)

一、概述 介绍 虚拟化技术是当前企业IT技术领域的关注焦点,采用虚拟化来优化IT架构,提升IT 系统运行效率是当前技术发展的方向。 对于服务器或应用的虚拟化架构,IT行业相对比较熟悉:在服务器上采用虚拟化软件运行多台虚拟机(VM---Virtual Machine),以提升物理资源利用效率,可视为1:N的虚拟化;另一方面,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起来,对外提供更为强大的处理性能(如负载均衡集群),可视为N:1的虚拟化。 对于基础网络来说,虚拟化技术也有相同的体现:在一套物理网络上采用VPN或VRF 技术划分出多个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是1:N的虚拟化;将多个物理网络设备整合成一台逻辑设备,简化网络架构,是N:1虚拟化。华为虚拟化技术CSS属于N:1整合型虚拟化技术范畴。CSS是Cluster Switch System的简称,又被称为集群交换机系统(简称为CSS),是将2台交换机通过特定的集群线缆链接起来,对外呈现为一台逻辑交换机,用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及转发能力。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网络是支撑企业IT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基础动脉,因此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企业提供上层业务持续性访问至关重要。在传统网络规划与设计中,为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故障自愈性,均需要考虑各种冗余设计,如网络冗余节点、冗余链路等。 图1 传统冗余网络架构 为解决冗余网络设计中的环路问题,在网络规划与部署中需提供复杂的协议组合设计,如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与第一跳冗余网关协议(FHGR: First Hop Redundant Gateway ,VRRP)的配合,图1所示。 此种网络方案基于标准化技术实现,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网络发生故障时环路状态难以控制和定位,同时如果配置不当易引起广播风暴影响整个网络业务。而且,随着IT规模扩展,网络架构越来越复杂,不仅难于支撑上层应用的长远发展,同时带来网络运维过程中更多的问题,导致基础网络难以持续升级的尴尬局面。

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二期工程方案v0.4

哈尔滨市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 二期工程方案 黑龙江国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3) 第二章总体规划 (3) 第三章制约条件 (4) 第四章一期工程建设情况 (4) §4.1 基本目标 (4) §4.2 业务规划 (5) §4.3 建设过程 (5) 第五章二期工程建设目标 (6) 第六章二期工程建设原则 (7) 第七章二期工程需求 (7) §7.1 信息内容 (7) §7.2 功能需求 (8) §7.3 非功能性需求 (8) 第八章二期工程技术方案 (9) §8.1 总体框架和开发方法 (9) §8.2 信息总线产品TIBCO (9) §8.3 数据库 (10) §8.4 安全需求及目标 (11) §8.5 安全策略及安全技术 (13) 第九章系统平台的应用架构 (16) §9.1 网络结构 (16) § 9.2 逻辑结构 (17) 第十章二期工程预算 (21) §10.1 硬件设备预算 (21) §10.2 软件采购 (22) §10.3 软件开发预算 (22) §10.4 工程总预算 (22)

哈尔滨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 第一章基本情况 二○○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国信办[2002] 62号文件,决定在北京市、杭州市、青岛市、深圳市四城市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国税、地税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之间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试点,并提出了《关于开展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试点方案》。二○○三年七月三十日,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质监局联合发布[2003]号文件,决定借鉴试点城市的建设经验,开展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的建设工作。二○○三年九月二十四日,经过投标,黑龙江国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承揽了哈尔滨市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的软件开发项目。二○○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国信办[2003] 47号文件,决定深化扩大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和应用试点。目前,哈尔滨市正在积极争取进入试点城市行列。预计二○○四年一月十日,哈尔滨市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将正式开通,标志着一期工程的顺利竣工。 第二章总体规划 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的直接目标是:通过历史数据比对,发现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各部门的数据差异,减少漏管户,防止偷逃税,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在采用统一组织机构代码前提下,实现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四个部门有关企业基础信息的交换与传递,逐步建设完整的市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使政府各相关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我市经济运行状态,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服务,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政府管理部门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基础信息,依法对企业实施监管,依法征税;通过工商、国税、地税、质监4个部门有关企业基础信息的交换试点,为全市更广范围、更多单位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积累经验。 从长远目标来讲,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及信息开放与共享,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强和完善企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工程的整体效能,进黑龙江国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3

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虚拟交换系统(VSS)1440

一、虚拟交换系统(VSS)概念 VSS 是一种网络系统虚拟化技术,将两台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或者7600系列路由器组合为单一虚拟交换机/路由器,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不间断通信,并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在初始阶段,VSS将使两台物理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作为单一逻辑虚拟交换机运行,称为虚拟交换系统1440(VSS1440)。(参见图1) 图1虚拟交换系统1440与传统网络设计的比较 VSS1440:VSS1440指由两台采用Virtual Switching Supervisor 720-10GE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构成的VSS。在一个VSS中,同时激活这两个机箱的数据平面和交换阵列,各支持720Gbps管理引擎,每VSS共1400- Gbps交换容量。只有其中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有激活的控制平面。这两个机箱通过机箱间状态切换(SSO)机制和不间断转发(NSF)保持同步,即使某个管理引擎或机箱发生了故障,也能提供不间断通信。 VSS支持所有采用集中或分布式(利用DFC3C或DFC3CXL)转发模式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6700系列模块 二、VSS的优势 1. VSS通过简化网络提高了运营效率,将交换机管理开销降低至少50%。 * 为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提供单管理点、IP地址和路由实例 - 管理单一配置文件和节点。无需用相同策略配置冗余交换机两次。

- 每VLA N只需一个网关IP地址,而不必像现在这样每VLA N使用三个IP地址。 - 无需再使用HSRP、VRRP和GLBP。 - 能使用CiscoWorks LAN Management System (LMS) 3.0来将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作为单一实体加以集中管理。 * 多机箱EtherChannel∕EC)是一种L2多路径技术,创建了简化的无环路技术,不再采用生成树协议,同时仍能激活以严格防御用户误配置。 * 灵活的部署选项。底层物理交换机不必共置。这两个物理交换机通过标准万兆以太网接口相连,因此能位于任何位置,其相隔的距离仅受限于所选的万兆以太网光纤长度。例如,如采用 X2-10GB-ER万兆以太网光纤,这两个交换机可相距40公里。 2. VSS能够优化不间断通信。 * 机箱间状态化故障切换不会干扰需要使用网络状态信息(例如转发表信息、NetFlow、网络地址转换[NAT]、验证和授权等)的应用。凭借VSS,在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发生故障时,不再需要进行L2/L3协议重收敛,能在一秒内实现确定性虚拟交换机恢复。 * 使用EtherChannel(802.3ad或PAgP)能在一秒内完成确定性L2链路恢复,无需再使用生成树协议来进行链路恢复。 3. VSS能够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 Tbps。 * 在冗余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上激活所有可用的L2带宽,提供自动、精确的负载均衡。其链路负载均衡进行了优化,因为它以L2/L3/L4参数等更精确的信息为基础,与生成树协议配置中基于虚拟局域网(VLA N)的负载均衡不同。 * 为冗余数据中心交换机上的服务器网络接口卡(NIC)提供基于标准的链路汇聚,实现最高服务器带宽吞吐率,并在需要配置专用NIC厂商机制时,增加数据中心中基于标准的组件数目(即服务器NIC)。 * 最大限度地利用Cisco Catalyst 6500虚拟交换机中所有(132个)万兆以太网端口。 * 通过以下措施节约带宽: - 消除传统园区网设计中非对称路由引起的单播泛洪。 - 使用多机箱EtherChannel增强,来减少园区内流量传输所需的跳数。 4. VSS使用现有多层交换架构。 * VSS 使用简化的架构增强了现有多层交换架构,不必从根本上对架构进行改动,从而能方便地采用技术。 * 使用现有Cisco Catalyst 6500投资,简化了VSS的部署。非E系列和E系列Catalyst 6500系

CopGap科博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技术白皮书解读

科博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CopGap200) 技术白皮书 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2011年4月

目录 1.产品研制背景 (4) 2.产品介绍 (5) 2.1.概述 (5) 2.2.体系结构 (5) 2.3.功能性能指标 (6) 2.3.1.功能指标 (6) 2.3.2.性能指标 (7) 3.产品功能描述 (9) 3.1.信息交换功能 (9) 3.1.1.文件交换功能 (9) 3.1.2.Web交换功能 (9) 3.1.3.数据库交换功能 (10) 3.1.4.邮件交换功能 (10) 3.1.5.定制应用数据交换 (11) 3.2.安全控制功能 (11) 3.2.1.访问控制功能 (11) 3.2.2.数据内容审查功能 (12) 3.2.3.病毒防护功能 (12) 3.2.4.文件深度检查功能 (12) 3.2.5.入侵检测与防御功能 (13) 3.2.6.身份认证功能 (13) 3.2.7.虚拟专网(VPN)功能 (13) 3.2.8.流量控制功能 (14) 3.3.系统监控与审计功能 (14) 3.3.1.系统监控功能 (14)

3.3.2.日志审计功能 (14) 3.3.3.报表管理功能 (15) 3.4.高可用性功能 (15) 3.4.1.双机热备功能 (15) 3.4.2.负载均衡功能 (16) 4.产品使用方式 (16) 4.1.部署方式 (16) 4.2.管理方式 (17) 5.产品应用范围 (18) 5.1.核心数据库的访问 (18) 5.2.核心服务器保护 (19) 5.3.内外网络之间的数据同步 (20)

FusionSphere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Sphere 6.5.0 虚拟化套件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技术白皮书

目录 1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概述 (1) 1.1 产生背景 (1) 1.2 虚拟交换现状 (2) 1.2.1 基于服务器CPU实现虚拟交换 (2) 1.2.2 物理网卡实现虚拟交换 (2) 1.2.3 交换机实现虚拟交换 (3) 2 华为方案简介 (5) 2.1 方案是什么 (5) 2.2 方案架构 (7) 2.3 方案特点 (7) 3 虚拟交换管理 (8) 3.1 主机 (8) 3.2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8) 3.3 端口组 (8) 4 虚拟交换特性 (9) 4.1 物理端口/聚合 (9) 4.2 虚拟交换 (9) 4.2.1 普通交换 (9) 4.2.2 SR-IOV直通 (10) 4.2.3 用户态交换 (10) 4.3 流量整形 (11) 4.3.1 基于端口组的流量整形 (11) 4.4 安全 (11) 4.4.1 二层网络安全策略 (11) 4.4.2 广播报文抑制 (12) 4.4.3 安全组 (12) 4.5 Trunk端口 (12) 4.6 端口管理 (13) 4.7 存储面三层互通 (13) 4.8 配置管理VLAN (13)

4.9 业务管理平面 (13) 5 虚拟交换应用场景 (14) 5.1 集中虚拟网络管理 (14) 5.2 虚拟网络流量统计功能 (14) 5.3 分布式虚拟端口组 (14) 5.4 分布式虚拟上行链路 (14) 5.5 网络隔离 (14) 5.6 网络迁移 (15) 5.7网络安全 (15) 5.8 配置管理VLAN (15) 5.9 业务管理平面 (15) 6 缩略语 (16)

VSS客户端使用方法

VSS软件使用手册 一、VSS概述 1、VSS与版本控制 Visual SourceSafe 是一种源代码控制系统,它提供了完善的版本和配置管理功能,以及安全保护和跟踪检查功能。 版本控制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组内合作——在缺省的情况下,一般一个文件在某一时间只允许一个用户对其进行修改,这样可以防止文件意外地被其他用户改动或者覆盖。但管理员可以改动这种缺省的设置,允许文件多层签出。这种设置也能防止过多的、不必要的改动。 版本追踪——VSS能够对源代码和其他文件进行存储和早期版本的追踪,从而实现重建文件早期版本等有关功能。 跨平台开发——在多平台开发的情况下,版本追踪用于维护核心代码。 代码的再使用——追踪程序基准使得代码可重用。 2、VSS中的文件 当您要修改某个文档时,需要先从数据库中将它签出(check out),或者告诉VSS您要编辑该文档。VSS会将该文档的副本从数据库中拿到您的工作文件夹(working folder)中,您就可以修改您的文档了。如果其他用户再想对同一文档进行修改,VSS会产生一个信息,告诉他,该文档已被签出(check out),从而避免多人同时修改文档,以保证文档的安全性。 当您完成修改之后,需要将文档签入(check in)VSS。这个操作从您的工作文件夹(working folder)中复制被您修改的文档,并将它放回VSS数据库,以便其他用户能够及时看到文档的改动。VSS能够保存文档的所有改动,并显示最新版本,同时早期版本也会被跟踪记录下来。VSS对反增量技术的运用,仅需要用很少的磁盘空间就能使得用户获取文档的所有版本。 如果您没有修改文档,您可以执行撤消签出(undo check out)命令,文档将被保存为被签出(check out)之前的状态。 如果您只需读取某一文档而并不需要编辑它,您可以执行取出(get)命令,将文档放入您的工作文件夹,再选择查看文档(view),来查看您的文档的最新版本。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它可以实现将多台思科交换机虚拟成单台交换机,使设备可用的端口数量、转发能力、性能规格都倍增。例如,它可将两台物理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整合成为一台单一逻辑上的虚拟交换机,从而可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 虚拟交换系统vss 而想要启用VSS技术,还需要通过一条特殊的链路来绑定两个机架成为一个虚拟的交换系统,这个特殊的链路称之为虚拟交换机链路(Virtual Switch Link,即VSL)。VSL承载特殊的控制信息并使用一个头部封装每个数据帧穿过这条链路。 在VSS之中,其中一个机箱指定为活跃交换机,另一台被指定为备份交换机。而所有的控制层面的功能,包括管理(SNMP,Telnet,SSH等),二层协议(BPDU,PDUs,LACP等),三层协议(路由协议等),以及软件数据等,都是由活跃交换 机的引擎进行管理。 此外,VSS技术还使用机箱间NSF/SSO作为两台机箱间的主要高可用性机制,当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发生故障时,网络中无需进行协议重收敛,接入层或核心

层交换机将继续转发流量,因为它们只会检测出EtherChannel捆绑中有一个链路故障。而在传统模式中,一台交换机发生故障就会导致STP/HSRP和路由协议等多个控制协议进行收敛,相比之下,VSS将多台设备虚拟化成一台设备,协议需 要计算量则大为减少。 凭借VSS技术,不仅实现了交换机的简易管理,同时提高了运营效率。网络管理员仅需登录虚拟化设备,即可直接管理虚拟化为一体的所有设备,真正简化了网络管理。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VSS技术仅适用于Cisco 6500系列、Cisco 7600系列和Nexus 7000系列等高端机型上。 配置示例 1.具体配置:

VSS2005配置局域网以及使用方法

VSS2005配置局域网以及使用方法 一、安装Vss2005: 安装Microsoft Visual SourceSafe 2005(VSS2005)软件中的Setup.exe安装程序,Produck Key 在上级目录sn.txt中,即:KYTYH-TQKW6-VWPBQ-DKC8F-HWC4J,如图: 点击“Next”,选择完全安装,如图: 点击“Install”开始安装,安装过程中需要重启PC机,安装完毕弹出提示窗,如图:

点击“Finish”,完成Vss安装。 二、Vss2005局域网配置: 2.1服务器配置: 1、首先打开服务器端(Microsoft Visual SourceSafe Administration),会自动登录admin账户,此账户默认没有密码,建议登录进去以后先添加admin账户密码User》change password修改密码,oldpassword 不用填,但以后修改密码就要填写了。登陆后可能没有任何User,这时选择File-》Open SouceSafe Database按步骤创建Vss数据库后,就可出现用户了,具体步骤如下: 选择File-》Open SouceSafe Database,如图:

点击“下一步”,为你的数据库选择一个本地路径,如图: 数据库的名称可以随便取,点击“下一步” 单击“下一步”,选择VSS工作方式,第一项模式为同一个文件只能有一个人签出编辑,第二项模式为同一个文件可以有多人签出同时编辑,签入时合并,如图:

点击“下一步”完成数据库创建如图: 2.1.1设置数据库所在文件夹共享 在资源管理器中选中Vss Admin中设置的数据库E:\Test,右击-》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夹-》允许网络用户更改我的文件,如图:

VSS的基本设置使用方法

VSS的配置和使用 〇、摘要 在企业开发环境中,源代码管理占据着重要的一环。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创建一个源代码管理的项目SourceManager,来讲述如何使用Visual https://www.doczj.com/doc/d47211949.html,开发环境,配合Visual Source Safe 6c和IIS,创建企业团队开发环境。 一、开发前的准备 1、在装有Windows 2000或者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机器上安装.Net Framework SDK、Visual https://www.doczj.com/doc/d47211949.html,、Visual Source Safe 6C。(如果用户操作系统是Windows .Net Server,则无须安装.Net Framework SDK,.Net Server自带的IIS 6已经完全包含了对.Net 的支持)这些工具在Visual https://www.doczj.com/doc/d47211949.html,的安装盘上都可以找到。 2、一台专门用于存放版本控制中心数据库的服务器。该服务器不需要安装.NET Framework SDK和https://www.doczj.com/doc/d47211949.html,,但是必须安装VSS 6C。我们称这台服务器为开发服务器DataCenter。 3、一个主域控制器,将DataCenter服务器加入这个域,为每一个开发用户分配域帐号。这样所有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登录到Window NT域来访问版本控制信息。 注意:Visual Studio 6所带的Visual Source Safe 6不支持.Net的一些文件格式。如果你安装了VSS 6,也需要再安装一次VSS 6C,否则在https://www.doczj.com/doc/d47211949.html,环境中将源代码加入到VSS数据库中将会出现错误。 二、创建空的SourceSafe数据库 在开始工作之前,需要建立一个空的SourceSafe数据库,来存放源代码控制数据,并为小组开发人员分配访问帐号。在DataCenter服务器上新建Source Safe数据库。步骤如下: 1、启动"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SourceSafe"菜单下的SourceSafe 6.0 Admin。如果你是第一次安装VSS 6C,Common数据库的Admin帐号为空。如图一所示: 图一VSS登录窗口 2、在Visual SourceSafe Administrator窗口中,你可以看到Source Safe默认的两个用户Admin和Guest。如果你不打算使用默认的Common数据库,而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项目数据库。选择菜单"Tools"——"Create Database",如图二所示:

交换系统简介

太极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系统 总体介绍 一、产品概述 根据NW 交换系统技术规范,太极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系统(以下简称:交换系统)由交换服务管理中心系统、交换站系统、交换箱系统、交换客户端系交换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交换管理域的管理,负责对本交换管理域的体系结构、交换策略进行配置管理和监控管理,负责交换管理域之间的互联管理,允许对本交换管理域进行跨域互联策略设置,使得本交换管理域和其他交换管理域相互连接,共同组成NW 全网的交换服务体系。交换中心管理系统包括交换体系管理子系统和交换策略管理子系统。 交换站是交换系统提供交换服务的基础系统,由管理子系统、传输子系统、交换路由子系统、交换安全子系统构成。交换站支持分层汇聚,通过上下级联的交换站可以实现全网范围内端到端的交换传输,支持跨域交换、域内交换。交换站可以根据交换业务负荷的大小进行动态扩展,满足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要求。 交换箱是交换系统对外提供服务的末端系统。交换箱在发送端负责对交换客户端或业务应用系统发送的交换件进行封包、分包、生成交换标识形成交换数据包,然后将交换数据包提交到交换传输通道,进行交换传输。交换箱在接收端负 交换中心 交换中心交换站交换站 交换箱1 交换箱n 交换箱1 交换箱n 交换站 交换箱 1 交换箱n 交换客户端 1...n 交换客户端 1...n ...... ... ...

责将交换件从交换传输通道接收下来,自动恢复收件封包,然后将收件自动推送到交换客户端或业务应用系统,由应用系统进行收件处理,并进行自动状态反馈、收件回执发送。 交换客户端是交换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了对离线电子文件进入交换体系的入口作用,用户使用交换客户端能够将桌面电子文件(扫描)上传、下载且自动进行加密和完整性约束,组成业务报文进行发送,并提供重发机制。交换客户端能够自动识别来自第三方应用系统的发件登记请求,也能够接收交换箱转发过来的业务数据,自动校验保密性和完整性,并生成业务数据并自动发送业务数据的状态信息。 交换控制单元是交换服务的控制点,对跨域、跨区的文件和信息交换进行控制。基于分级保护的安全保密要求、以及对交换系统可控交换的要求,交换体系需要能够对每个交换件跨部门安全域、内部安全区的传递行为进行控制,确保信息和文件交换符合安全保密和交换控制要求。交换控制单元可以设置在各级网络平台的部门接入区,对进出部门的交换件进行控制;也可以部署在内部重点安全区的边界,对进出安全区的交换件进行控制。交换控制单元通过对网络流量中的交换数据包进行断路式侦测,根据交换源地址、目的地址、交换件的密级、知悉范围属性,结合交换管理域的交换控制策略,对交换数据包是否放行做出判断,对不符合控制要求的交换行为进行阻断并告警。交换控制单元为NW边界安全和访问控制提供了更可靠的手段,是NW分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品结构

VSS 安装教程和使用教程

VSS配置安装教程 一、Vss安装 第一步:将Visual SourceSafe2005安装包解压。 第二步:找到setup.exe双击运行。 第三步:在弹出的界面复选框中选中I accept the terms of the License Agreement,表示同意VSS的用户协议。

此处序列号已经默认填写好,直接点击Next即可。 第四步:选择安装特征,其中分为Default(默认)、Full(完整)和Custom(自定义)安装,一般我们选择Default默认安装即可。在窗口右边点击Browse选择安装路径,然后点击Install。 第五步:这一步程序会自动运行安装,只需要等待。 第六步:然后出现下图所示,安装成功,选Finish完成安装。

二、服务器端配置(Vss2005) VSS administrator是一个服务器端的工具,用于管理VSS数据库、用户、组织属性、权限等。 1、创建DataBase步骤 第一步:在Visual SourceSafe安装目录下,选择ssadmin运行服务器端并登陆,如下图。 第二步:在创建路径前,先你的电脑的盘下新建一个文件夹(database),并把文件夹设置为共享,而且必须将权限设成允许更改和读取,共享时设置为“everyone”并“添加”。

可以设置为“完全控制”看看。 第三步:选择File→New Databae,创建VSS数据库database,直接点击“下一步”。 第四步:点击Browse找到刚刚新建的文件夹database,点击“下一步”,如下图。

第五步:这一步是更改数据连接名,一般保持默认的文件夹名就好,直接点击“下一步”。 第六步:点击完成OK。

电信运营商云平台试点虚拟交换机项目

电信运营商云平台试点虚拟交换机

目录 1. 建设背景 (3) 2. 建设需求 (3) 2.1 业务需求 (3) 2.2 建设目标 (4) 3. 总体建设方案 (4) 4. 本期工程需求 (5) 5. 总体网络整合实施方案建议 (5) 5.1 第一阶段 (5) 5.2 第二阶段 (5) 5.3 第三阶段 (5) 5.4 第四阶段 (5) 6. 思科数据中心部署和关键技术 (6) 6.1 数据中心前端虚拟化 (10) 6.2 数据中心后端虚拟化 (20)

1.建设背景 目前数据中心正在经历云计算、服务器虚拟化、光纤存储与IP交换设备整合的变革。为此数据中心交换设备也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传统的交换设备正在被速度更快、更灵活的数据中心交换机所取代。以往的变革只是单一地依靠提高接口的吞吐能力,但现在我们还需要通过创造更低的延时、取消生成树以及支持新的存储协议这些改革构造更加灵活、更低成本的数据中心。未来,网络将融合为统一的交换结构,数据、计算及存储“三网合一”将是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运营商全业务运营,各类业务快速发展,业务产品不断丰富,系统数量迅速增长,已经形成了基于业务平台的自用数据中心。对于业务平台数据中心而言,平台数量众多、IT及IP设备规模庞大、网络组织复杂,迫切需要在网络层面实施改造,规范业务系统互联,优化组网结构,提升网络安全性,全网集中管理,统一策略QoS调度,提升设备投资经济效益。 在2010年现场试验基础上,集团公司启动2011年云计算技术综合现场试验,根据中国运营商自身业务特点,技术成熟度和可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云计算技术,为今后在集团内积极稳妥地引入云计算业务,规模建设云计算平台提供参考依据。 浙江公司为了承接集团公司关于云计算规模运营的试点要求,并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启动了云计算的研究与规划工作。前期通过对云计算测试环境的搭建、运行、测试,基本摸索了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虚拟化技术、资源统一管理、资源调度、业务在线迁移等),逐步探索确定了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云计算发展道路。同时,为加快云计算技术的落地运营,围绕集团公司规模运营、系统推进的要求,结合集团公司整体试点要求,浙江公司考虑市场和用户调研、产品和服务规划、IT支撑系统配套等因素,启动了浙江公司现场试验试点工程,通过试点工程,结合试点内容要求,完成浙江公司云计算技术在网内的布局,为今后云计算发展奠定基础。 2.建设需求 2.1业务需求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中,往往存在着两张网络:一张数据网,还有一张是存储网络(SAN)。目前数据中心正在经历云计算、服务器虚拟化、光纤存储与IP交换设备整合的变革。未来网络将融合为统一的交换结构,数据、计算及存储“三网合一”将是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IP与存储整合的的直接结果就是就是要求交换机低延时而且不丢包,要

路由器 、交换机用户登陆与管理配置

路由器、交换机用户登陆与管理配置 路由器部分: 一、路由器的用户登陆与管理配置 1、搭建配置环境 第一次安装使用MSR系列路由器时,只能通过配置口(Console)进行配置。 2、配置电缆连接 第一步:将配置电缆的DB-9(或DB-25)孔式插头接到要对路由器进行配置的微机或终端的串口上。 第二步:将配置电缆的RJ-45一端连到路由器的配置口(Console)上。 3、打开配置程序“超级终端” 第一步:单击“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打开“超级终端” 配置程序。 第二步:在弹出的“连接描述”对话框的“名称”栏中输入任意名称,在“连接到” 对话框的“连接时使用”选项框中选择相应的COM口(如COM1),在“COM1属性” 对话框的“端口属性”选项卡中单击“还原默认值”即可。 4、路由器上电 确认路由器与配置终端的连接正确,确认已经完成配置终端参数的设置后,即可对路由器上电。随后路由器上出现自检内容。启动完毕,回车,超级终端里显示字样。 即可进行下一步的配置。 二、配置路由器登陆管理用户 1、使用本地用户进行console登录 要求用户从console登录时输入已配置的用户名huawei和对应的口令huawei,用户名和口令正确才能登录成功。 配置命令: 【验证】 用户从console登录时输入用户名huawei和对应的口令huawei,能够成功登录路由器。

2、本地用户进行telnet登录 用户要求通过telnet 192.168.1.1登录路由器时输入已配置的用户名huawei和对应的口令huawei,用户名和口令正确才能登录成功。 配置命令: 【验证】 用户电脑配置IP地址为192.168.1.2,使用交叉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的E0/0口,通过telnet 路由器的E0/0的地址192.168.1.1能够成功登录路由器。 交换机部分 一、交换机的用户登陆与管理配置 1、交换机的配置环境的搭建,所使用的管理配置程序,操作顺序等都基本与路由器相 同,请参考路由器部分。 二、配置交换机登陆管理用户 1、使用本地用户进行console登录 要求用户从console登录时输入已配置的用户名huawei和对应的口令huawei,用户名和口令正确才能登录成功。 配置命令:

虚拟交换技术白皮书--系统架构设计一

https://www.doczj.com/doc/d47211949.html, 虚拟交换技术白皮书系统架构设计一

目录 1概述 (2) 1.1产生背景 (2) 1.2技术特点 (3) 2系统架构 (4) 2.1概述 (4) 2.1.1VST硬件 (5) 2.1.2VST软件 (5) 2.2基本概念 (6) 2.2.1虚拟交换域 (6) 2.2.2成员编号 (6) 2.2.3虚拟交换链路 (7) 2.2.4VSL物理端口 (7) 2.2.5设备角色 (7) 2.2.6成员优先级 (8) 2.2.7工作模式 (8) 2.2.8VST分裂 (8) 2.2.9VST合并 (9) 2.3VST的形成 (9) 2.3.1VSL物理连接 (9) 2.3.2配置基本参数 (10)

2.3.3模式切换 (14) 2.3.4VST初始化 (14) 2.3.5VSL链路管理 (15) 2.3.6拓扑发现 (16) 2.3.7角色选举 (16) 2.4VST数据转发 (17)

虚拟交换技术白皮书 摘要:虚拟交换技术是将多台交换机设备虚拟成一台交换设备来使用,从而增强设备可靠性、简化网络结构、提供网络稳定性。本技术白皮书将介绍迈普虚拟交换技术的技术背景、技术架构、技术特点和典型应用。 关键词:虚拟交换技术、堆叠技术、虚拟交换机、虚拟交换链路、跨设备链路聚合、高可靠性、网络稳定性 缩略语

1 概述 1.1 产生背景 长期以来,交换机在组网应用中多采用层次化的网络结构,网络一般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为了增强网络的可靠性,通常在核心层部署两台核心交换机,然后所有的汇聚层交换机都通过两条链路分别“双归”到两台核心交换机,如图1所示。 图1-1 传统网络组网结构 当这种网络结构采用二层技术实现,由于冗余链路的存在,导致网络出现环路问题,不得不配臵STP/RSTP/MSTP协议来消除环路。而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设备故障或链路中断等原因,可能导致STP/RSTP/MSTP拓扑振荡,而STP/RSTP/MSTP的收敛时间又比较长,从而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同时,生成树协议为了消除环路,需要把一些链路阻塞,没有利用这些链路的带宽,造成带宽资源浪费。 而在三层组网中,为了实现冗余备份,通常采用VRRP协议,状态为master 的交换机发生故障,处于backup状态的交换机至少要等3秒钟才会切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