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腔积液(肺底三角形积液)的测量方法。

胸腔积液(肺底三角形积液)的测量方法。

胸腔积液(肺底三角形积液)的测量方法。 [复制链接]


漠北孤烟 漠北孤烟 当前离线
日志7帖子595相册1分享0精华0好友70记录33UID15380 学分411 分 贡献7811 枚 声币0 个 宣传86 分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779 小时注册时间2010-12-30最后登录2013-1-6
56

主题 70

好友 864

积分

版主

超声百科总编



签到天数: 405 天

学分411 分 贡献7811 枚 声币0 个

发消息 电梯直达 1楼
发表于 2011-3-6 22:54: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漠北孤烟 于 2011-6-4 00:41 编辑


胸腔积液的测量:
看似胸腔积液很简单,同一切面的无回声区的胸腔积液,但是每个医生的测量方法迥然不同。这样就造成了,超声定位胸腔积液多少的量不同,无法准确找到临床医生抽取胸腔积液。
以下是同一切面图像,却不同测量方法。那一个更加准确,指导临床为准的方法,请猫猫学友讨论。


注:此图为网上下载图片。
图1:A线为肋膈角处肺底到膈肌脚最长测值。B线为体表处无回声区最深测值。
图2:形象的把类三角形无回声区看成脾脏,D线为无回声区最“长经”,则C线为最“宽经”。
图3:E线为无回声区中点最宽径,既肺底到膈肌的中点最宽经。
图4:H线为G线(肋膈角处肺底到膈肌脚无回声区中点与膈肌的交点)的斜率线,F线为此交点处与G线夹角45°的直线。
A、B、C、E、F、G,6条测值线那个更准?
胸腔积液程度还是依据诊断学的定义为准:
少量300ml左右或以下,易于膈下积液混淆,有体征,呼吸音下降,但小于200~250ml可无体征。
中量500ml以上,阳性体征较明显,Damoisean曲线和Darland三角较明显。
大量积液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还是认为800以上,积液体征和压迫体征明显,Damoisean曲线和Darland三角消失,健侧肺底近脊柱处出现Grocco三角区,对侧肩胛下区压迫性肺不张体征。
在量化上CT三维计算最准确,但现实是不可能的,根据肋间隙来定位不太科学,因为肋间隙因疾病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认为还是以膈肌的水平线来判断的(膈肌受疾病的影响比肋间隙少),我们超声是结合X平片的原理来判断的:坐位
少量-液平面低于膈肌水平
中量-液平面高于膈肌水平两个肋间之内
大量-液平面高于膈肌水平两个肋间之上。
报告单书写:
具体测量少量不测,中量以上我们测量膈肌水平以上距离肺组织的上下径,同时记录在第几肋间的腋中线还是腋后线还是肩胛线。
首先解剖定位,包括线(肩胛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等),第几肋间至第几肋间。
其次测量液性暗区最大深度(前后径),距皮肤深度,安全垂直进针深度。

最后胸水性质(是否有分隔、是否有絮状沉积物,以便临床选用合适引流工具)
胸腔探查:患者以坐式于左/右侧(肩胛线/腋后/腋中/腋后)线,第 肋间水平至第 肋间水平可探及液性暗区,内透声可/内透声差,内可见细小光点漂浮/细长光带分隔/压缩肺组织,胸膜有无肥厚。液暗区最大前后径约 cm,其中点距体表约 cm,穿剌定位见体表“X”标记处。
我们一般给出定点处垂直进针液性暗区距皮肤距离,后测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B线范围大,上下径小,液体不多,给临床有空间感,不用数肋间数
首先要明确超声胸腔积液的测量是为了临床定位,进行穿刺治疗。所以应以B线为准,注明积液深度,距离体表的距离,然后在体表做标记,如果条件允许,请临床医生现场看一下我们的探头扫查方向,就更准确了。其它的测量线都不是临床的进针部位。
当然,将其它的测量线进行测量,通过计算估计积液量,也是不错的。不过我没有计算公式,请高手指点
临床抽取胸腔积液的要求1、抽液治疗2、不要伤及内脏(肺),所以临床穿刺永远是沿着我们的超声切面线进行,其他测量线都不是进针部位,难道从脾脏或肝脏进针吗
三角形液体时,不测量最深部(不同医院测量不一样),因有时候测最深部有6-7cm,却是少量积液,不易穿刺,易引起临床误解及抱怨。超声医师不光要指导临产医师穿刺定位,还要胸水定量。要是我们用B线测的胸水最深,而实际临床医师并不了解,误认为胸水很多,而对患者进行穿刺,却抽不出液体来,那易引起医疗纠纷。所以超声医师对肺底积液、包裹性积液、类三角形积液、肋膈角积液怎样描述、定位、测量存在太多差异。所以有必要进行统一的、准确的、安全的指导临床医师是有必要的。
与大家一块学习下: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指的是心内膜弥漫性增厚。大致涉及到两种病理过程,一是心内膜间叶细胞的增生和胶原、弹力纤维的大量增生,二是心内膜表面纤维蛋白的沉积和机化。多发生于婴儿,为婴儿期心衰的常见原因之一。通常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类型,继发性者系指伴发于心脏的某些结构畸形,如伴发于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等,原发性者则不与其它心脏先天性异常伴随。原发性者按左室大小分为两型,绝大多数左室腔扩大,称之为扩张型,声像图类似扩张型心肌病,左房、左室明显扩大,左室壁心内膜呈弥漫性或不规则增厚,回声致密增强,左室壁运动普遍下降。少数病例左室腔缩小,称为缩窄型,与左室发育不全者很难区别。表现为左室腔缩小或正常,心内膜增厚,瓣口变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