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文言实词推断(教师版)

最新文言实词推断(教师版)

最新文言实词推断(教师版)
最新文言实词推断(教师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推断

一、学习推断实词的几种方法和了解考查实词常用的六种设题方法

(一)自学《创新设计》P66“实词推断方法”,完成下列各题。

1、翻译加点词

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四川)

翻译:桃树李树沿着大堤,莲藕长满池塘,没有什么时候不开花,这是我行走(散步)喝酒吟咏诗歌的地方。

2、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

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

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赐与。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熟习。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直:报酬。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爨:做饭。【答案】A 【解析】主谓结构,禀做主语,应是名词“秉性”“天性”,做动词是错的;“闲”做谓语,

做动词,通“娴”,熟习;“受直”是动宾结构,“受”通“授”,接受,“值”解释为名词“报酬”正

确;d句省略主语,“买籴”和“举爨”是顺序的两件事,“爨”是“做饭”正确。

3、解释加点词意思

(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下)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被任用)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反义对文,“终日”意为“整天、时间长”——“须臾”意思为“时间短”)

(4)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同义复词,年幼)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拔:“其后伐赵,拔石城”(攻取、攻下)

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退的人)

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登上)

附:“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归附)

答案 C

(二)补充课外实词推方法

1、字形分析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从“刂(刀)、弓、矛、

戈、斤(斧)”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用“糸”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等。

试解释加点词

(1)彀gòu士十万人(弓箭手)(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打)

(3)抚军亦厚赉成名。(赏)(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绳索)

2、通假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

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通“促”,催促)

3、语境分析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答案:句中“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

和着”。

自我总结:我归纳出推断实词的方法有1、双音词推断法、2、词性推断法、3、结构推断法、4联想推断法、5字形分析法6、通假推断7、语境分析法

(二)请完成下列各题,并归纳考查实词常用的六种设题方法

1、(群丐随来懋斋先生)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

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

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2014年重庆高考卷)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除:台阶B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但:只要

C.群丐请从之任所之:前往D.对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间:间或

【解决方案】

此题答案为D:D项的错误属“不合情理”一类解释成“问或”,就此句话来讲无疑是通顺的,但联系

下文的“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的情节来看,这里“间’’就不是“间或”了,“间或”做侦探.官

府怎能“屡屡’’破案?而“间’’还有“暗地里’’的意思,联系所学《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

所旁丛祠中",可断定此处“间”应做“暗地里”讲,是副词。

2、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二。或窜名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

人皆遥避之;怒则吸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

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

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

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日: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2007年辽宁高考)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其职之不举举:举起,这是“担当’’的意思B.再四皆不然然:这样

C.烛之则狗也烛:名词活用为动词,“照"的意思、D.庸可留乎庸:怎么,哪里

【解决方案】

此题答案为B。这是典型的不辨通假。“然,,在古汉语中“多当“这样"讲,但在此处却不通。联系上文“发火器,,三字,可以这样理解“(市井无赖之徒)点燃火器,但点了多次都未点着".,这样这里的“然”应通“燃”。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很少有对通假字的考查,但考生仍要有区分通假字的意识。

3、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

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日:¨有牛家送

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2014年湖北高考)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若:你们B.脱道中牛死脱: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事:供奉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多:称赞

【解决方案】

此题答案为B。项犯了以今释古的错误。“脱,在现代汉语中多为“解脱删逃离"之意,但古代汉语中“脱”还有“假如”之意。如果将“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一句中的“脱’,解释为“逃脱”·这句话就

只能译成“逃离的路上牛死了,谁来赔偿呢?’’但联系上文,并无“逃离’’之事,而是当地接到命令要

求“役千人部送邻县牛"。

4、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日:“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瑾于道路,

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2014天津高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科兄弟科:分摊B.全活甚众全:全部

C.其女字君从子字:许嫁D.纠里中壮士为守御纠:聚集

【解决方案】

此题答案为B。B项犯的是不顾词性的错误。将“全"解释为“全部",语义是对的,但忽略了这是使动

用法,应解释为“使,,全部",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不出词语的特殊

用法是考题中常见的错误;此外,对实词的解释有没有体现出词性的变化也是常考的地方,如没有将形容

词译为名词、动词译为形容词等。

5、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

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有居郎署者居:任职B.以母忧去职忧:忧虑,

C.老而弥笃笃:执着D.身为四代之史身:亲自

【解决方案】

此题答案为B。B项系缺少文化知识而致错误释义。这里的“忧’’是“丁忧’’之意,古时官员的父

母去世后,官员要暂时离职回家为父母守孝,是为“丁忧’’。如果知道这一知识,解此题就事半功倍。

此题实际考查了考生是否具有文化史知识:近年来高考试题和模拟题中考查实词时多次涉及文化史知识.当引起考生注意。

6、杜慧度.交陛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耻: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

交肚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

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遂:于是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累:屡次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旷:空缺

【解决方案】

此题答案为B。“遏’’的意思应释为“阻止,阻拦¨。¨阻止"和“禁绝’’有语义上的差别,“禁绝’’程度过重,“阻止”强调不让通过,“禁绝’’意为不许有水陆交通。“不求甚解’’类错误是最

难判别的,考生一定要多方比照,如仍无头绪.可考虑参用排除法。

我归纳考查实词常用的六种设题方法:

①不合情理。即题中选项昕给解释与文章情理不符,只要放回文章语境中就能发现这样的解释讲不通。

②不辨通假。即文题中有通假现象,但答案用基本字释义.

③不别古今。即题中所给选项采用今人常用义来替代文言文中词语的古义。

④不顾词性。即题中所给选项未区别词的词性变化或其他活用现象。

⑤不具常识。即由于文化知识的欠缺,不能合理理解文言文中的常用词。

⑥不求甚解。即题中所给的词语解释似是而非,看着好像对,带人语境检测也说得通’但与词语在文中的

实际表义有程度上的差别。

二、落实基础,完成《创新设计》P71考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训练

三、实词综合提升

(一)完成《创新设计》P66—67所有习题

(二)拓展训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鸟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文长自负才略,好奇

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竞不偶。,,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

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A.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籍:狼籍 B 然数奇,屡试辄蹶数:命运

C 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当:合乎

D 韩、曾之流亚也亚:比不上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日:‘‘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

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蕞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昊疃明日

及齐、楚矣。,,”

,,有闯,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一日:-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日:“此孽也。’’王日:“先生何以知之?"对日:“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呜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

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裂而陨也.”

A.不如听之,以却秦兵听:探听B.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蔽:屏障

C.更赢日:“此孽也,,”孽:经受过灾难D.故疮裂而陨也陨:坠落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诉驰,不问

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

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

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

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又

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无聊:精神无所寄托B、益跞弛,不问生产。生产:生活与财产

C.殆不自觉也自觉:自己意识到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生平:有生以来

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

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日:“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

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日:“,,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

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取材于《季布栾布列传》)

A.高祖购求布千金B.乃髡钳季布,衣褐衣

C.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D.夫忌壮士以资敌国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

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日:“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

饥氓里有数家,,而君无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梁肉。狗马

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内。

公下车从晏子日:“,,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取材于《晏子春秋》)

A致能歌者致:使,,到来B徒行见公日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逮:赶上D.委之百姓委:任命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刘)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余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

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

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①无功,又仕偃蹇②,乃

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萧至忠得书,怅

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日:“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

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日文。(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论次:编写口②偃蹇:困顿,艰难。

A宜课功段,明赏罚课:考核B擢太子率更令擢:提拔

C楚客等恶其言切切:恳切D.朝有论著辄豫豫:通“与",参与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雄,十五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

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呜,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

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或告日:“截冠雄鸡,客鸡也,勇

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

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必长呜命侣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日:‘‘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于群,

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阃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取材于《截冠雄鸡志》)

A.貌若营群营:管理B.必长鸣命侣命:呼叫

C.义而介焉者介:独特D.尚不与俦焉俦:伴侣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河内人李好德得心疾,妄为妖言,诏按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好德被疾有征,法不当坐。’’治

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蕴古贯在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按事不实。”上怒,命斩蕴

古于市,既而悔之,因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

上谓侍臣日:“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

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但未有著令。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

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取材于《资治通鉴》) A.诏按其事按:按照B百司断狱狱:监狱

C.虽情在可矜矜:哀怜,同情D.据法当死当:应当,应该

实词拓展训练答案

1.A。”籍”字容易让人联想到“狼藉",徐渭可以名声狼藉,但是从下文薛蕙和胡宗宪对他的赏识以及他“谈兵多中”来看,此处的“籍”应非贬义。B项“数",如果能很快联想到《六国论》中“则胜负之数,存亡之

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句,则很容易判断出其正确。C项“当"为“适合",D项“亚”为¨比不上",均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相同。.

文段翻译: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的秀才,名声很大。薛蕙主持越地的考试时,惊异于他的才能,把他看作国士。

然而徐渭命数不好。之后屡次应试总是失败。总督胡宗宪知道这件事后,延请他为幕府宾客。文长每次出

现,都只是穿葛衣戴乌巾,放言畅谈天下大事,胡宗宪非常高兴。,,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

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策略大多得其要领。当时整个社会的读书人没有一个能够合乎他的要求的,然

而到最后也没有碰到与他同类的人。,,(他的)文章有卓越的见解,气势雄浑而又文法严谨,不因模仿他人

而折损才气,不因议论他人而挫伤品格,像韩愈、曾巩一类的杰出文豪也比不上他。

2.A。“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中里的“听"是“听从"的意思,所以下文的苏秦劝秦王“不如听

之”的“听"也应是“听从”之意。C项的“孽"有一定难度,考生会联想起“冤孽”之意,但从更赢描述大

雁的话可看出这里的“孽"应为“经受过灾难’’的意思。

文段翻译:

赵国没有粮食吃了,向齐国借粮食,但是齐国不借。苏秦对齐王说:“不如借给它以便打退秦兵,不

借给赵国粮食,秦兵就不能被打退,这就证明秦国的计谋是正确的,而齐、燕的计谋错了。况且赵国对于

燕、齐来说,是一道屏障,就如同牙齿有嘴唇那样,嘴唇如果失掉了,那么牙齿也就寒冷了。(秦国)今天把赵国灭亡,那么明天它就要灭掉齐、楚了。" ,,时候不长,有一只雁从东方飞过来,更赢用拉了一下空

弦的方法,就让雁从高空中掉了下来。魏王说:“这么说来您射箭的技术已经达到这样高的地步了?’’更赢说:“这是一只受过灾难的鸟。"魏王说:“先生怎么知道的?"更赢回答说:“这只鸟飞得慢,鸣声又悲。

飞得慢,是因为往日的疮口还在疼痛;呜声悲凄,是因为长久失群无依无靠。旧疮口未好,加上惊恐之心

也没有去掉,这时它听到弓弦之声就要抽身高飞,旧疮口就要裂开,因而落了下来。"

3.B。本题实际考了词的古今义。“生产"不是“生活和财产",而是“治理产业,经营产业"的意思。

文段翻译:

周丰字维城,他的祖先是绍兴人,家里有较多的资产。父亲叫周重章,火灾烧得他倾家荡产,流亡寄

寓在富阳,精神郁闷无所寄托,越发消沉灰心,不再置办产业谋生。(周丰)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周丰还是小孩时,有一天很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回来,他就把父亲的脚放到自己怀中来睡觉。十多岁,父

亲就死了,他去学习经商。早晨有位老人路过集市,和他谈话后,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

他。周丰侍奉母亲,,如果母亲有时候不顺心,端坐着不说话,周丰显得非常害怕。看母亲的脸色高兴了,

才快乐起来,又过了好久放心后才退下。后来遇到他的子孙,说周丰每次就寝将睡前,必定呼唤他的母亲;

将要睡醒时,也是如此。他自己一点也没意识到,,周丰又曾经说:“我有生以来,感激我的岳父了解我" 4.D。本题考查的是词的古今义。A项中的“购’’在文中有“悬赏,捉拿"的意思;今意“购”就是“买"。B项中的“衣”在古汉语中可做动词,当“穿"讲;今意是名词,“衣服”。C项“走”的古意是“跑”

的意思,今意是“步行”。D项“资",古今同,如“资助"“资敌"。

文段翻译: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籍派他统率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

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被消灭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

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氏说:“汉王悬赏捉拿您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如果您

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您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氏便把季布的头

发剃光,用铁链束住他的脖子,给他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

同送到鲁地朱家卖掉。,,朱

家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

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了18分(加断句题是21分),分值之多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教给个大家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讨论交流】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用5分钟分组讨论一下课前预习的六组练习,看看你们对加点实词的推断是否一致,并注意归纳每一组的推断方法。 (特别说明:以下“想一想”的内容作为“课前预习”提前印发给学生,上课时直接讨论;“试一试”内容展示在课件上) 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 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2、掌握正确的推断方法。 【因例说法】 一、字形推断法 1、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③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④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2、方法阐释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 “贝”与钱财有关;“田”与田地或耕作有关; “石”与石头或坚硬有关;“”与竹子有关; “忄”与内心活动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常考50个

常见文言实词 1.爱 (1)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 (1)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2)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4.本 (1)草木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2)根本,基础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 (3)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5.鄙 (1)边界,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2)以……为边界(边邑)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推断六方法教学设计 合江中学吴贵芳 【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有三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考查: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二、选择题最后一道文意把握题,个别选项文意的正确与否宜接与个别实词词义正确与否有关。 三、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査实词的含义。 【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阅读文言文无从下手或想当然翻译的情况,确左引导学生掌握联想、组词、字形、对称结构、语法、语境推断法等六种方法,能有的放矢,较为准确地把握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实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组词推断法、语法推断法 【学习难点】语法推断法 【教学过程】 [方法_] _____________ 推断法 联想该词在课文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师傅领进门】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牛刀小试】 1、进之布指算,不爽。 ? ■ 2、铃简秀士。 3、令甲卒皆伏,使老女子乘城。 4、公败退,引次江北。 [方法二] ____________ 推断法 ?组成一个或几个双音节词进行推断。 ?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 【师傅领进门】 1. 故议者方晋二陆。 2. 然疾悄正,弗甚用。 3. 除著作郎,不就。 4.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牛刀小试】 1、北邀当国者相见。 ■ 2、于是夜纽兵出,薄其营。 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方法三] ____________ 推断法 汉字本就是形音义结合的文字,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以及形声字的形旁从字形角度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臵某于安闲之地。(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失街亭》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 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臵、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7衣食所安(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被 1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7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 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倍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

16.从 吾从而师之。 译: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我对她已经失恩断义,当然不能答应你。 弟走从军阿姨死。 译:小弟参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樊哙从良坐。 译:樊哙就挨着良坐下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译: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 译:在这时候,合纵解散,盟约失效,争着割地去贿赂国。 17.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懂得自己又懂得对方,打一百次仗都不会失败。 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译: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计遭受四次水灾,竟能没被烧毁,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且燕,处革灭殆尽之际。 译:况且燕国和国是处在国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候。 18.当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译:在阁子前面又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周围砌上一道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译:估计大王的军队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项王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人也不能把它攻开。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不惜肝脑涂地,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人的君主手握国家重权,统治着广大的天地。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译:我知道欺骗大王应得死罪。 当时是,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译: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不久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接你回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译:那么谁胜谁负,谁存谁亡,倘若和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译: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担忧恐怕不合心意。 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地,臣请往如楚。” 译:仪知道后,就说:“用我一个仪就能抵一带地方,还是请让我到楚国去吧。” 19.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译:长安西面的太白山阻绝了入蜀的道路,仅有一条鸟飞的路线。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 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接着他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烧毁了各学派的书籍,以便使百姓变得愚蠢。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议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实词的把握对文言文阅读至关重要,如果能把一篇文言文中的实词全部疏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百分之七八十。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做积累,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库。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有一些能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探究方法 1. 安排学生分组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一) 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以勇力事鲁庄公事:侍奉 B. 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和:和平 C. 北面就群臣之位就:靠近,引申为“回到” D. 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亡:丢失 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沫执匕首劫齐桓公胁迫君其图之考虑 沫投其匕首丢下桓公怒,欲倍其约通“背”,背叛 (二)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节选自宋光宪《北梦琐言》,有删改。 3.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冠世,不跻大位跻:晋升 B.累有相示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我” C.既启之而复卷之启:启发 D.其见抑也如此见:表被动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别令收贮,然未一披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箱子;尘埃 有学士才,非宰臣器才能为时所排排斥 (三)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选自后汉书《仲长统传》 5.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考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 1、爱 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 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2、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 读音一:bai 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秦王》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④加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⑤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 作者:周向阳收集来源: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8-10-7 23:21:00 点击数:1040 【字体:】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高三复习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精选

高三复习文言实词推断练习题 一、根据成语推断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严惩不贷()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短兵相接() 3.善才绳之. 绳之以法() 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敝帚自珍( ) 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望而却步( ) 6.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前倨后恭( ) 7.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望风披靡( ) 8.举类迩而见义远闻名遐迩( ) 二、根据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推断加点字的含义.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抚军亦厚赉成名.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4.刑天舞干戚 5.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6.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7.径造庐访成 8.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9.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三、根据句子结构,推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3.攘除奸凶 4.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5.变姓名,诡踪迹

6.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8.无父何怙(hù),无母何恃“怙”对“恃”,词义为 9.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对“愈”词义为 10.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对“择”词义为 1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五、请根据旧知识的联想推断翻译加点字词.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联想《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鄙: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善: 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 4.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 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适: 5.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联系《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6.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高考辽宁卷) 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喻: 7.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薄: 8.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2004辽宁卷) 联想成语“投笔从戎”.投: 9.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高考湖北卷)

文言实词推断法教案

高考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学案) 考纲精研: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是做好此类题的关键;但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可以做到由已知推断未知,由课内推断课外。 技法精点: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六法 1、本义引申法 2、字形猜想法 3、结构互训法 4、语法定性法 5、联想推断法 6、语境分析法 一、本义引申法 本义------指词的本来的意义(即这个词最初的那个意义)。 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词义。它们和本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二、字形猜想法 1、想一想: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2、冀得一归觐.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2、常见偏旁部首类推规律: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王”与玉石有关;“目”与眼有关;“页”与人头有关。 3、试一试: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2)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彀士十万人 (4)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 (5)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三、结构互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1、想一想: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4)通五经,贯六艺 (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8)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9)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1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11)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2、试一试:(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徒高谈虚论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任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纠正 D、本为羁旅羁旅:寄居 (2)解释加点的词: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 ....累世不见也 四、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充当 定语是由充当

2015高考考纲:文言文120实词及例句翻译(101-120)

高考考纲: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再,à ()数词 ①两次 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译文:后来秦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两次打败了他们。 ②第二次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没了。 ()副词,与现代汉语"再"相同 例: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译文:用完了再拿火烤使松香等熔化,用手一摸,那字模就掉下来了。 .造,à ()动词 ①往,到 例: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译文:径直到成名家去拜访,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 ②制作 例: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译文:公输般给楚国制造了云梯这样的攻城器械。 ③修建,建造

例: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雁荡山》)译文:祥符年间,因为建造玉清宫,到山里伐木取材。 ④制定 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译文: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国家法令。 .知,读音一:ī ()名词 ①知觉 例:而死后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祭妹文》)译文:而且人死后有没有知觉,和死后能不能见面,也终究难以明白了。 ②知识 例: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译文:两个小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有很多知识呢?" ③交情,来往 例: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报任安书》)译文:所以断绝了宾客之间的往来,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动词 ①知道,知晓 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译文: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又比这蛇更厉害呢? ②主持,管理 例: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译文:我和他共同掌管越国的政事。 ③了解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之联想法教案 (1)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之联想法》教案 乐昌市第一中学张俊醒 【教学目标】 1、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积累实词。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议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请你猜测一下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划横线的词的含义。 “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 答案:绳,制裁。通过成语“绳之于法”可以得知。 高考对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合到翻译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基础地位。因此,我们在备考时要着重将文言基础打牢。 一、成语联想法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可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成语联想法示例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课堂训练 ①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尽 ②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欲盖弥彰清楚 ③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若即若离接近 ④轲自知事不就一蹴而就完成 ⑤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类 二、词语联想法 古代的词大多是单音词,在译成现代汉语时,古代的单音词就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合成词。例如信:1.相信2.信任3.信用4.诚信

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7.兵,bīng (1)名词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 ②士兵 未几,敌兵.果舁炮至。(《冯婉贞》) ◆不久,敌兵果真抬着炮来了。 ③军队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不给,又担心秦国军队来攻打。 ④战争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兵灾旱灾一个接一个到来,天下的财富极度匮乏。 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谋。(《谋攻》) ◆所以最好的用兵策略是攻破对方的计谋。 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拜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每当上朝时,常常假托有病(请假)。 (2)名词①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拜见威王。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辅助两代君主,足见老臣心意。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有的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 16.从,读音一:c?ng (1)动词 ①跟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随在后面。 ②依顺,听从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听从了他的计策,幸好您也赦免了我。③参与,参加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 ④追赶 佯北勿从.。(《孙子·军争》) ◆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追赶。 ⑤依傍,紧挨着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樊哙紧挨着张良坐下。 (2)介词,由,自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由小山包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读音二:z?ng 名词 ①指堂房亲属。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毕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们得到。 ②通“纵”,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纵的盟约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于是合纵的盟约被破坏了,(六国)又争着割地贿赂秦国。 20.得,d? (1)名词①收获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不如自己前去寻找,希望能有万一的收获。 ②心得,体会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 (2)动词①取得,获得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②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积累善行,成为美德,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③能够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和项羽相见。 ④完成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 ◆医治完了眼前的创伤,却挖掉了心上的肉。 ⑤通“德”,感恩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是为了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爱,ài 动词 ①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④吝惜,舍不得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珍惜,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⑥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奉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1、2课时 一、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2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及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禾”及五谷有关;“贝”及金钱有关;“皿”及器具有关;“宀”及房舍有关;“阝”及地名有关;“求”及毛皮有关;“言”及说话有关;“隹(zhuī) ”及鸟雀有关;“尸”及身体关;“冖”及笼罩有关;“系”及捆绑有关;“纟”及丝织品有关;“歹”及死亡有关;“月”及肉有关;“页”及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 ”及敲击有关; 【推断练习】 (1)刑天舞干戚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 (4)径造庐访成形旁为走意思为到会意字也可用此方法推断词义。(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上入下米,意思为买入粮食 (6)家人瞷见者,悉骇愕左目右間,意思为从门缝中看,“窥视” (7)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

把握规律巧解实词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教学目标】 1、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了15分,分值之多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教给个大家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讨论交流】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用5分钟分组讨论一下课前预习的六组练习,看看你们对加点实词的推断是否一致,并注意归纳每一组的推断方法。 (特别说明:以下“想一想”的内容作为“课前预习”提前印发给学生,上课时直接讨论;“试一试”内容展示在课件上) 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 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2、掌握正确的推断方法。 【因例说法】 一、字形推断法 1、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见幻灯片第一组 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③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④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你能推断出加点字的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2、方法阐释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 “贝”与钱财有关;“田”与田地或耕作有关; “石”与石头或坚硬有关;“ ”与竹子有关; “忄”与内心活动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饣”与食物或吃有关;“辶”与行走、行动有关; “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王”与玉有关 3、课堂练习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译:然而庭前台阶总是静悄悄的,小鸟时常飞下来啄食,即使人来了它也不飞走。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译:项羽军队驻扎在鸿门下,刘邦军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译:刘母对儿女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译: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长安,贬官养病在这浔阳城。 62.劝 果行,国人皆劝。 译:伐吴行动坚决地这样做了,国内的人民都相互勉励。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而且宋荣子即使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更加受到鼓励;全世界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会感到更加沮丧。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译: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 63.却

却坐促弦弦转急。 译:然后回到座位上,将弦调得更紧弹得更急。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秦始皇于是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人七百多里。 64.如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译: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回忆旧日的这些事情,觉得它们好像发生在昨天,让人忍不住要长声号哭。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译:沛公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是抵挡不住的,怎么办才好呢”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而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65.若

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译: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四方的百姓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徐公不如您漂亮啊!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译:你进去上前给他们敬酒祝寿,敬酒祝寿之后,就请求舞剑助兴,趁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译: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样。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译:国家危急啦!如果派烛之武去会见秦穆公,秦军一定能撤退。 66.善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自然会获得,圣人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楚左伊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译:楚国的左伊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侯张良友好。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教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公开课教学案 学习目标:1. 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议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文言实词的把握对文言文阅读至关重要,如果能把一篇文言文中的实词全部疏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百分之七八十。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做积累,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库。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有一些能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 (一)完成练习,探究方法 1. 安排学生分组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一)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其勇敢和智谋效力于鲁庄公。庄公十分喜好打仗。曹沫为 鲁国的大将,和齐国作战,三次都输掉了。鲁庄害怕了,想要把遂邑这个地方送给齐国 来求和,但仍然以曹沫为大将。 齐桓公与鲁庄公相约在柯这个地方盟誓。庄公与桓公已经在祭祀的天坛开始盟誓, 曹沫手拿匕首劫持了齐桓公,桓公的身边的人不敢有任何行动,只是问他:“你想要干 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而强国侵占鲁国已经够多了,现在鲁国的京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 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