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菇种植项目规划书

香菇种植项目规划书

香菇种植项目规划书
香菇种植项目规划书

北三家高效香菇种植项目

项目计划书

项目名称:清原县北三家高效香菇种植项目

项目负责:王天明

所任职务:沈阳天台商会副会长

电话:

电子邮件: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地点;

3、项目类型;

4、项目设计原则;

5、项目简介。

二、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项目建设内容。

1、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2、项目建设地点及条件评估;

3、项目建设主要工程设计。

四、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项目建设总投资;

2、项目资金筹措;

3、项目财务分析。

五、项目管理及发展规划

1、专业合作社管理;

2、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3、项目发展规划。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北三家香菇种植合作社。

2、项目建设地点:

一期项目位于下烟沟村北上线北侧,毗邻202国道和沈吉高速北三家出口。

3、项目类型:该项目为高效特色农业。

4、项目设计原则:低成本、高效益、普及性广。

5、项目简介:

该项目拟投资600万元,占地100亩,工期预计2016年底全面完成,建成后预计年产香菇1500吨,实现销售利润500多万元,力争三年时间带领群众将北上线沿线建成富有特色的香菇长廊。

二、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

背景1:中央重视农业发展,各级政府的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结合农村村实际,多方考察,了解到香菇在东北一带市场占有量少,在清原没有形成产业化,远远满足不了出口和内销市场的需求,价格相对稳定,用途较广,经济回报率高,利于普遍种植。

背景2:由于工业园区的落户,征地致使群众闲散资金较多;加之征地过程中大多涉及果园,废木料较多,为香菇种植提供了充足而又低廉的原料。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必要性1:本地区土地为砾石土,土地肥效低产出少,种植玉米一年收益每亩不超过500元。为了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收入,最大限度发挥剩余土地的价值,走高效农业之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必要性2:香菇是着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7种为人体所必需。香菇便于农户普遍种植,每户投资4万元,种植1万菌棒,当年实现纯利润3万余元。

三、项目建设内容

1、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该项目拟投资600万元,占地100余亩,建设智能化标准棚100个,年产鲜香菇1500吨。一期项目建设智能化标准棚30个,育种保温得大棚10个,配套用房230平方米,在10月份全部投入生产使用。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步建设二期项目,二期项目建设标准棚60个,工期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2、项目建设地点及条件评估:

交通优势:该项目生产场地毗邻202国道,一小时车程可到达沈阳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有利条件:该项目生产场地,温度适宜,气候条件极佳,利于香菇种植。

3、项目建设主要工程设计:

该项目一期香菇生产均为架子菇,菌棒培育在大棚内,育种时间为,10月份至明年2月份,根据当地平均温度测试,菌种均为高温菌,培育温度18℃左右为宜。

二期香菇生产在大棚内,大棚结构为砖混钢架结构,棚两侧长度50米,砖混结构高度1米,下地50公分,地平以上50公分,大棚两头高度为3.5米,跨度8米。出菇时间为5月份至11月份。

四、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项目建设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2、项目资金筹措:自筹300万,贷款180万元,剩余一期利润投资二期项目。

3、项目财务分析:

* 项目产值

该项目一期建设30个标准棚,种植菌棒30万余支,预计产香菇450吨,实现销售225万元。二期拟建设规模扩大一倍,建60个标准棚,种植菌棒60万余支,预计产香菇1050吨,实现销售450万元,年总产出为675万元。

?*?项目总投资费用:见下表

利润:

该项目

建成

后,首

年总经

济总产

值675

万元,

除去所

有投资

600万

元,实

现年纯

利润75

万元。

五、项

目管

理及

发展

规划

1、专业

化生产管理:

目前,我们准备成立北三家香菇种植技术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完成后,我们准备成立北三家香菇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对入社户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从原材料引进到香菇深加工技术,全程统一服务。

2、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①、农业项目存在投入大,收效慢的实际情况,只有成规模长远发展才会有好的收益。争取得到清原县政

府的大力支持,首要解决电力供应,土地平整,以及对基础建设方面的支持

②、香菇生产技术问题。香菇生产技术难度大、要求高,为了确保各个生产环节不出现任何问题,专程到大连香菇生产基地邀请到一名技术员,负责香菇生产全程指导。

③、香菇生产原料问题。香菇生产的原料主要为碎木屑,必须将硬木粉碎才能使用,我县有大量木材企业,木屑供应是我县的优势。或者直接进行粉碎、配方,直接装成菌棒,高温灭菌。

④、市场风险应对。由于市场具有波动性,为了确保经济效益,在销售环节,我们狠下功夫。面对销售淡季,采取了两套解决办法:一是冷藏保鲜处理。可以暂时保鲜一个月,随时等待市场价格调整;二是高温烘干处理。可以长期保存或者直接供应店铺销售。

3、项目发展规划:

①、建立香菇示范基地,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完善示范基地的各类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作用,最大努力的为农户服务。

②、带领群众共同创业致富。利用三年时间带领100余户群众沿北上线建立香菇长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共同致富目标。届时将实现人均纯收入年增长3000余元。

③、树立品牌,提升价值。在确保生产的同时,逐步做好香菇深加工产业,注册品牌,拓宽市场,建立健全“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发挥产业价值,形成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低投资、高利润的经济回报。

后记:

近日,对太仆寺旗幸福乡香菇生产基地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对该项目调研情况看,希望很大、前景广阔。

一、香菇栽培项目前景广阔,太旗幸福乡具有香菇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是草原品牌天然无污染绿色蔬菜(香菇)的理想产地。产品物美价廉,市场前景看好。

二、是香菇栽培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实施,退耕还林草进程的不断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产业化高效农业的发展道路,是农村农民迈向农业现代化,致富达小康的根本出路。太旗幸福乡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在有限的土地上栽培高科技、高产值的珍稀食用菌,引导农民致富达小康,切合旗委政府提出的“蔬菜兴旗”战略实际,符合国家提出的走高效农业产业化道路的政策。食用菌项目的试种成功和继续扩大再生产,必将成为幸福乡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幸福乡的一个新优势产业。

三、是香菇产品,属“天然、营养、绿色、保健”食品。据有关资料介绍项目产品香菇,为珍贵的食用菌品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具有抗癌、美容功效,长期食用,可收到延年益寿效果。由于其丰富、独特的营养价值为人们所喜爱,是人们餐桌上的高级菜肴。

四、是幸福乡香菇栽培项目产品具有低投入,高产出,回报率高,竞争力强的优势。香菇的培育生长、性喜温暖、不适应炎热。幸福乡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平坦低温的土地环境,十分有利于香菇的培育与生长,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不仅不需要任何机械制冷降温,而且完全能够保证产品所需的湿润度。幸福乡香菇种植区的生产培育期,正好是南方炎热高温而无法进行培育的断档期,属反季节产品。产品在全国整个市场销售链中处于填补断档期的缺货时期。市场需求量大,售价高。从幸福乡已成功试种栽培情况看:食用菌栽培项目不仅建设周期短、投产快、风险小,适合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而且食用菌栽培技术简单,宜于操作(主要是掌握好,菌棒生产,棚内温度、湿润度、适度采光即可),低投入、高产出、投资回报率高。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幸福乡栽培120座。

五、是市场前景良好,销售网络畅通。从幸福乡试种产品销售情况看:由于是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无污染的真正绿色食用菌,空气无工业污染,水源无无机物污染、土壤无无机肥污染,产品体形美,个头大,大小均匀。全部产品都销售北京地区收购,用于各大饭店。深

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产品供不应求。由于产品产量有限,还不能向更多大中城市开拓市场,市场开发前景潜力巨大。同时还可以广泛联系客户,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知名度,拓宽营销渠道,采取规模销售等多种营销方式,以吸引更多的经销商直接前来购买经销。

六、香菇栽培项目的前景:太旗幸福乡根据试种珍稀食用菌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适宜大规模栽培的气候与地理优势,本着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原则,积极争取项目投资,继续扩大再生产,力争使地房子珍稀食用菌生产上规模、上档次,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的发展思路,符合旗委政府提出的“蔬菜兴旗”实际。尽管当地村民认识到位,幸福乡政府积极性高,但由于太旗是国家级贫困旗县,地方财政极为困难,地方财政只是免强保证吃饭的财政,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扶持该项目的建设和实施。目前,该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困难,基础设施薄弱(水、电短缺,)。

对此建议:

1、幸福乡政府要把该项目作为一项脱贫致富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对该项目的投资。特别是争取利用国债资金、高科技农业开发资金和国贫旗县以工代赈等资金,进行集中联片开发,重点投入,加快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2、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增加产品产量,力争把项目做大做强,使项目上规模、上档次,迅速抢占反季节食用菌市场的销售份额。在依托公司现有销售网络和渠道的同时,应积极开拓自己的市场,拓展新的销路。

3、针对目前资金不足的困难,也可适度吸纳社会资金,引导村民参股,扩大规模,分步实施,逐步建成辐射全乡的绿色珍稀食用菌栽培与深加工一体的产业园区。

食用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食用菌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xxx实业发展公司

摘要 食用菌指可供人们食用的大型真菌,一般是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 实体或菌核并能供食用的种类。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木耳、蘑菇、 金针菇、草菇、杏鲍菇、真姬菇、银耳、猴头、竹荪、红菇、松口蘑(松茸)、口蘑、灵芝、松露、虫草、白灵菇和牛肝菌等。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食用菌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食用菌产量 占到全球产量的70%以上。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菌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增长迅速。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 据显示,2018年全国食用菌鲜品总产量3842万吨,比2017年3712万吨增长了3.5%。 从全国食用菌产量分布情况来看,总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有12 个省,按产量排名分别是河南省、福建省、山东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苏省、四川省、广西自治区、湖北省、江西省、陕西省、辽宁省。产量50万吨以上、100万吨以下的有:广东、湖南、贵州、浙江、内蒙古、安徽、云南等7个省(区)。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广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措 施通过采取调研督查、培训指导、示范推广和项目推动等一系列措施,

在各地培育的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广西食用菌从2017年的84.2万 吨鲜品食用菌产量,增长到2018年的140.06万吨,同比增长66.26%。其中秀珍菇、黑木耳竹荪、茯苓等品种产量增长较快。 按食用菌品种来看,香菇是我国第一大食用菌品种,2018年香菇 产量达1043.12万吨,其次是黑木耳产量674.03万吨。平菇产量 642.82万吨、双孢蘑菇产量307.49万吨、金针菇产量257.56万吨、 杏鲍菇产量195.64万吨和毛木耳产量189.85万吨,位居3-7位。前7大食用菌品种是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常规主品种。茶薪菇、滑菇、银耳、真姬菇、秀珍菇、草菇等6个品种产量仅次于前7大食用菌品种。 我国食用菌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外加小部分出口。据中国海关总 署数据,2018年中国共进口各类食(药)用菌产品0.18万吨,出口各类食(药)用菌产品63.87万吨。 在国家产业调整和惠农政策带动下,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得到 快速发展,到2012年企业数量达到历史峰值788家,但是受生产成本 不断上涨、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同比下滑等因素影响,我国食用菌工 厂化企业数量从2013年连续呈现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788家下降 到2019的417家。2019年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数量相比2018年498家

全南县果蔬食品加工制造项目建议书

全南县果蔬食品加工 制造项目 建 议 书 全南县统计局 目录 一、总论 二、项目建设背景 三、市场分析与产品定位 (一)市场分析 (二)产品定位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 五、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六、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二)主要设备方案 (三)工程方案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全南县果蔬食品加工制造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1、项目名称:全南县果蔬食品加工制造 2、拟建地点:全南县第三工业园 3、建设内容与规模:新建年产果蔬制品2800吨生产线。 4、建设年限:1年 5、投资: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项目设计建设期1年,建设期内投资分配比例为:上半年为700万元,下半年为500万元,流动资金随生产负荷变化逐年投入使用。 7、效益分析:项目年产值1580万元,年利润630万元,投资回收期2年。 二、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普遍增强,绿色食品市场需求旺盛。据市场调查,目前,国内外市场对水果浓缩汁及其附产品需求量大,市场活跃,价格昂贵,赣州市全南县年产大量的优质脐橙,还有

各种优质蔬菜、瓜果,其品质优良,无污染,属天然绿色食品,是生产高档果蔬汁的优质原料。 三、市场分析与产品定位 (一)市场分析 首先,我县及周边县市拥有大量的优质果蔬,原材料供应充足,可降低原料采购成本。其次,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普遍增强,绿色食品市场需求旺盛。据市场调查,目前,国内外市场对水果浓缩汁及其附产品需求量大,市场活跃。另一方面,我县地处湘、粤、闽三省交汇处,与广东翁源、连平、始兴、南雄4县(市)交界,处于珠三角资本扩散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带,产品辐射地区人口密集,拥有广阔的销售市场。再次,近几年,我县及周边县市的经济发展很快,各种经济方式发展活跃,有诸多的大型综合超市、零售商店、餐饮店为企业产品提供了多种销售渠道。最后,我县处于105国道与106国道、赣粤高速与京珠高速的公路连接线上,交通便利。 (二)产品定位 本项目的产品主要定位在果汁系列、蔬菜汁系列及水果罐头系列,目标市场定位在江西省、珠江三角洲以及周边省市。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 1.区位独特优越,发展前景广阔。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地处湘、粤、赣三省交汇处。与广东翁源、连平、始兴、南雄4县(市)交界,60%的边界与广东接壤,是江西

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现代农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现代农业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建设 二、项目单位概况: 万全县位于八滩盆地西南部,二龙山脉北段南麓,东经104o26'36″-105o10'17″,北纬30o31'57″-31o17'05″,东邻三台,南连大英、乐至,西靠金堂、广汉,北接旌阳、罗江和绵阳。全县东西宽约50公里,南北长约140公里,幅员面积2063平方公里。罗(江)桂(花)公路纵贯南北,成(都)德(阳)南(部)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成(都)达(川)铁路,成(都)南(充)高速公路横穿中江南面乡镇,乡镇公路四通八达,其中大部分乡镇已建成二级水泥路。万全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的涪江与沱江水系的分水岭,绝大部份为丘陵,一般海拔500-600m。县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7℃、总降雨量880毫米、多年平均日照1310小时。境内有凯江、郪江等主要河流穿境而过,40%以上耕地由都江堰人民渠引水灌溉。 万全县中药材种植传统悠久,长达200余年,人工栽种药材品种20余个,尤以丹参、白芍闻名遐尔。县内宜种药

材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宜种地20万亩。中江是“全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县”,“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八滩)丹参规范化种植中江科技示范区”、八滩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丹参基地”。 三、项目拟建地点 石泉、集凤、合兴、古店、兴隆、辑庆、南山、南华、等10余个乡镇。 四、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2009年全县中药材播种面积6.8532万亩,药业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1-10月完成3.12亿元,实现利税0.31亿元,药业规模企业总产值达6.0亿元,实现利税0.4亿元。 1、建设规范化种植核心示范区 按照国家医药管理局GAP认证要求,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区200亩,根据生产情况、技术要求,分期分批对示范村社进行集中培训、做现场、分发书面技术资料等,使生产技术统一,药材质量稳定可靠。 2、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在产业发展核心区建设有与生产规模配套的良种繁育基地100亩,满足基地生产需要。 3、建立生产基地 按照现代农业生产要求,建立1000亩的生产基地,做到路网、田网、水网、电网配套,建成后基地灌溉保证率达7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100%,绿色防控面积50%以上。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精神,按照《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依据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汉中市“十三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全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按照“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市场运作、项目支撑、突出优势、循环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和推进两大体系建设,我市中药产业总体实现增规模、调结构,促进中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的规划目标。 .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结构稳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药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链逐步壮大,调结构成效显著。我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和标准化工程建设居全省首位,汉中天麻、汉中猪苓规范化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天麻、元胡、附子个单品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以上,“强力定眩片”实现单品药品销售过亿元。年,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我市中药产业优势与特色更加凸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 中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推动农业倍增贡献明显

“十二五”末,我市中药产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较“十一五”增加个百分点;中药材种植业收入亿元,较年增长;中药材种植户超过万户,药农户均收入万元,比“十一五”增加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约万亩,其中天麻、附子、元胡、猪苓等草本菌类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山茱萸、杜仲、银杏、厚朴等木本品种种植面积约万亩,采收面积万亩。建成山茱萸、天麻、西洋参、杜仲、猪苓、元胡、附子等优势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个,规范化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企业达家。中药种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增收途径之一。 . 中药加工工业进一步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年,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个,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其中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家,个剂型、条生产线通过认证;国药准字批准文号个,中药保护品种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家。“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医药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约亿元,已有汉王药业等余户制药企业进驻医药园区,生产药品剂型种、品种个。年实现销售额约亿元,利税亿元。中药加工工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汉王药业生产的“天麻片”获全国银奖,“强力定眩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汉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汉江药业合作研发二类新药“肾炎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丙酰奋”通过了认证。城固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开发皂素中间体产品种,成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甾体激素医药中间体生产和供货商,

饲草饲料种植及深加工项目建议书

紫花苜蓿种植及饲草饲料深加工项目 建议书 内蒙古化德县音利特饲草料中心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名称、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紫花苜蓿种植及饲草饲料深加工 2、项目承办单位:内蒙古化德县音利特饲草料中心 3、项目负责人:蔚鹏 4、项目主管单位:化德县人民政府 5、项目协作单位:内蒙古瑞丹生态研究中心 6、项目依托单位:化德县财政局、乡镇企业局、畜牧局 二、项目内容与规模 主要发展紫花苜蓿种植和饲草饲料深加工,计划分两步进行,即第一步在现有4.5万亩紫花苜蓿的基础上,3—5 年内发展到10 万亩,并在此基础上新上年产2 万吨技术含量较高的绿色环保型饲草饲料加工生产线,加工的主要原料为现有的4.5 万亩紫花苜蓿、5 万亩沙打旺、10万亩草木樨和30万亩覆膜高产玉米秸杆;第二步为5 到10 年,使优质牧草紫花苜蓿面积发展到20 万亩,全县覆膜高产玉米的种植面积发展到50 万亩,让草业种植与加工真正成为一项推动全县猪、牛、羊、鱼业富县的大的主导产业。 项目总投资3813.914 万元,其中第一阶段投资3238.914 万元,主要是用于购置新型种植机械和粉碎设备,新打和配套机电井50 眼,种植紫花苜蓿5.5万亩,同时新上年产2 万吨各类绿色环保型

饲草饲料加工生产线;第二阶段投资575 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各类新型种植机械,新打和配套机井,种植紫花苜蓿10 万亩,覆膜 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0 万亩。 三、项目地点 紫花苜蓿种植区计划首先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海滩区,然后在全县适宜种植区推广,覆膜玉米在全县18 个乡2 个镇普遍推广。 饲草饲料加工生产线项目安排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城关镇。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一)、自然条件 化德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乌兰察布市东部,东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接壤,南与河北省康保县毗邻,西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相连,北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交界。处于阴山北麓东端,属于剥蚀低山丘陵区,境内平均海拔1500 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30 毫米左右,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平均气温 2.8 C,无霜期102天。全年日照总时数3076.7 小时, 日照百分率69%,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7.38 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总量为48千卡/平方厘米,属光资源丰富区。年平均风速4.4 米/秒,最大风速为29 米/ 秒,平均大风(风速》17米/秒)日数70

香菇小镇项目建议书

创建秦岭“香菇小镇”的建议书 县委、县政府: 在“经济新常态”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为响应国家、省、市支持发展特色小镇的政策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建议在我县开展“香菇小镇”项目建设,以此为创新发展平台帮助我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使我县的经济更发展、社会更繁荣、生态更和谐、人民更幸福。项目建议详细如下: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特色小镇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在欧美国家,一些特色小镇世界知名。随着我国深化改革与城乡统筹发展,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推手。 2015年4月,浙江省公布《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特色小镇是指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要求省级部门组织推荐特色小镇,并负责制定本地区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县级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制定支持政策,落实资金,组织推进实施。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工作落实。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明确西部地区将培育发展百座特色小城镇,陕西10个入选。 2016年6月,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的通知》,提出3年时间打造100个特色小镇,省级重点示范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2016年1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秦岭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拟用四年时间创建20个左右宜居、宜业、宜游、宜创新的秦岭特色小镇,并且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前三名进行以奖代补。 2017年2月,中新网报道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以农业种植、农业观光、生态文化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综合项目为一体的联盟有机蔬菜特色小镇发展如火如荼,产品远销上海、港澳地区,总产值超亿元,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强力引擎,非常值得其它地方借鉴。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秦岭最美是商洛,秦岭“封面”是商南,只有把商南这个秦岭的“封面”“绘制”好,人们才愿意走进秦岭,领略秦岭,而秦岭特色小镇正是“绘制”大秦岭“封面”的最好油彩。 2、秦岭不仅仅是一座山脉,更是独特的中国文化符号,她代表了创新、开拓、进取、大气、“无中生有”、“石中生树”的“秦人精神”。创建秦岭特色小镇,正是继承和发扬以“商鞅精神”、“商南精神”、“金丝峡精神”为代表的“秦人精神”的

南丰县食品加工业发展机遇、存在问题及建议(确定版)

南丰县食品加工业发展机遇、存在问题及建议食品加工业是人类生命与健康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关联农业、工业、流通、服务等领域的大产业。食品加工业作为我县当前最有基础、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工业主导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江西省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县”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突出特色,注重绿色,不断做大总量,努力提升水平。 一、发展机遇 据有关部门预测,随着消费结构升级的加快,全国食品消费需求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以上,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我县现有条件具备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发展我县食品加工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1、原料供给优势。原料供给集中在以南丰蜜桔为主,水稻、腌菜、食用菌、莲子等经济作物为辅。2009年,全县南丰蜜桔种植面积达70万亩,总产达80万吨,产值20.8亿元;水稻种植面积36万亩,总产达20.6万吨;腌菜栽种面积3000亩,总产达9000吨,产值450万元;栽种高温香菇600万筒,年产鲜菇达200万公斤,产值1000余万元;太空白莲种植面积8070亩,总产达1230吨,产值4920万元;甲鱼养殖面积2800亩,年产甲鱼蛋达2000万枚,产值3200万元;山茶油种植面积6100亩。同时,我县还有黄花梨种植、李子系列种植、家禽养殖、特种乌龟养殖等。 2、饮食传统优势。我县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 底蕴丰厚, 特色小吃风味多样,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是在2000年江西省食品展销洽谈会上,南丰水粉、南丰清汤等特色小吃被命名为“江西名小吃”,并荣获“江西省首届美食节”优秀奖,南丰腌菜、肉丸、鱼丸、蛋箍、纸包、网油卷等特色菜肴也颇受好评,其中油炸

纸包、金丝肉丸、南丰腌菜也获得“江西省首届美食节”优秀奖。以上这些菜肴、小吃,大部分可以加工成速食或速冻食品。 3、交通区位优势。目前,昌厦一级公路、南建公路、丰杉公路在我县县城交汇;向莆铁路、鹰瑞高速即将建成通车;即将动工兴建的鹰汕铁路也将途经我县,届时我县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齐全。 4、企业支撑优势。目前,我县有大小食品加工企业33家,2009年全县食品加工业主营收入达11.63亿元,既有江西汇源食品有限公司、江西泰纳南丰蜜桔有限公司、蓝欣啤酒等一批有一定实力的知名企业,也有华夏五千年生态酒庄、桔王红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型企业,还有广益食品、江丰蔬菜厂等一批传统企业,涉及蜜桔加工、蔬菜加工、酒类生产、豆制品加工等众多领域。同时,汇源果汁即将投入第二期3万吨榨汁生产线,而投资1.5亿元的安发达酒业(国园天然乳品,香港上市的新西兰公司)即将建成投产。 5、产业政策优势。今年4月,县委、县政府为加快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制定出台了《南丰县食品饮料产业发展10年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从强化产业招商、开发相关产品、落实扶持政策、设立发展基金、实施品牌战略、保障用地需求、鼓励全民创业、强化人才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扶持技术研发、加大宣传力度、组织领导机构、优化服务环境等13个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同时,我县既可享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海西经济区优惠政策,还可享受中西部优惠政策。 二、存在问题 南丰食品加工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其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存在“四少四弱”的问题。 1、贡献少、总量弱。一方面,企业规模小。从总量看,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4.5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

种鹅现代养殖示范项目建议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七团种鹅现代养殖示范工程 农二师二十七团 二00九年十二月

农二师二十七团种鹅养殖示范工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七团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部,位于焉耆盆地中心,开都河下游,横跨焉耆、博湖两县。314国道、乌库高速公路和南疆铁路纵穿团场腹地。团部开南镇距乌鲁木齐市420公里,距库尔勒市40公里,距焉耆县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经过50年的开发和建设,昔日的荒碱滩现已成为农、林、牧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的现代化国营农场。 二十七团现有总人口1.5万人,职工2453人,离退休人员2987人,干部342人。学生1800人。农区土地面积15.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4亩,山区草场28万亩,林地面积1.2万亩,林果面积0.23万亩,湖区水面1.6万亩。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水稻、甜菜、番茄、辣椒、啤酒花、籽瓜等。团辖农林牧副、工交建商、科教文卫等企事业单位20个,是兵团级扶贫团场。 一、鹅产业发展成就与特色 鹅是一种陆养草食水禽,今年来,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高不饱和脂肪含量、无污染,具有药用、食疗的功效,被人们称之为绿色、安全食品,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国际,国内市场鹅产品的需求量缺口较大,市场前景广阔。 因鹅销售市场严重不饱和,使项目区散养鹅的职工收入十分

可观,200

6年农二师天湖鹅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成立更是带动了二师商品鹅养殖业,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使团场增效,职工增收,在充分调查市场、认真考证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2006年,农二师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发展300万只鹅的产业规划,使农二师的鹅产业发展步入正式轨道。 据统计,2007年,焉耆垦区8个农牧团场鹅养殖大户达到532户,养殖数量达到30万只。其中有22万只由27团天湖鹅业加工成分割产品销往全疆。产品主要有鹅掌、鹅翅、鹅头、鹅内脏、白条鹅、鹅毛、鹅绒等。随着团场不断的招商引资,我团又开发出风干鹅、卤鹅等产品、鹅绒加工厂也已开始建设。 2008年,27团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鹅养殖大户发展养鹅,目前团场已有10000只左右的鹅养殖大户10家。为满足项目区鹅产业发展,今年,27团新建一加工能力100万只鹅的鹅肉分割厂,一储藏能力1200吨的鹅产品冷库,使项目区鹅产业发展在加工企业龙头的带动下得到蓬勃发展。 项目区从05年开始进行团场自身繁育体系的建设,经过三年来的实践,选育出适合本地繁育的父母代种鹅,现有四川白鹅、天府肉鹅、霍尔多巴吉鹅三个主要品种,05年团场从四川引进天府肉鹅父母代种鹅2000只,08年团场从内蒙通辽引进霍尔多巴吉种蛋3万枚,孵化出种鹅1.6万只。09年种鹅养殖规模达到25000只。

黑木耳种植可行性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 1.3综合评价 (3)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5) 2.1项目建设背景 (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第三章建设条件 (10) 3.1项目区概况 (10)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2) 第四章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7) 4.1基本情况 (17) 4.2研发能力 (17) 4.3法人代表及总经理 (18) 4.4食用菌产业化开发 (19) 4.5项目技术支撑单位 (19) 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20) 5.1市场分析 (20) 5.2销售方案 (22) 5.3市场风险分析 (23)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24) 6.1建设规模 (24) 6.2建设内容 (24) 6.3技术标准 (25) 6.4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26) 6.5设备方案 (29) 6.6工程方案 (33) 6.7实施进度安排 (36)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7) 7.1投资估算 (37) 7.2资金筹措及资金使用计划 (40) 第八章财务评价 (42)

8.1评价范围 (42) 8.2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42) 8.3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43) 8.4评价指标 (45) 8.5不确定性分析 (46) 8.6评价结论 (47)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48) 9.1环境现状调查 (48) 9.2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 (48) 9.3环境保护措施 (49) 9.4环境影响评价 (50) 第十章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 (51) 10.1农业产业化经营 (51) 10.2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52) 10.3其它影响评价 (53) 第十一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54) 11.1项目机构与职能划分 (54) 11.2经营管理模式 (56) 11.3经营管理措施 (56) 11.4技术培训 (57) 11.5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57) 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60) 12.1可行性研究结论 (60) 12.2问题与建议 (61) 第十三章附录 (62) 13.1附表 (62) 13.2附件 (62) 13.3附图 (63)

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建议书

东寨镇上三坝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 东寨镇上三坝村党支部 圣基中药材种植合作社 二O 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东寨镇上三坝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永昌县东寨镇上三坝村。东寨镇上三坝村位于312国道南8.5公里处,因地处三干渠上游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庙儿庄,全村辖6个村名小组,335户,1383人。全村总耕地面积9000亩,人均可耕地面积6.5亩。全村以优质啤酒大麦、小麦种植为支柱产业,以发展舍饲养殖和劳务输转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21元。 (2)建设内容、规模 1)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0亩(其中:甘草4000亩;黄芪6000亩),年产甘草*吨,黄芪*吨。 2)建设中药材初级加工厂1个,产品为:黄芪、甘草等饮片。 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3)建设期限: 建设期2年(2012年5月—2014年5月)。 3、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 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东寨镇上三坝村。 (2)项目带动能力 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全村335户农民直接受益。 二、中药材试种植基本情况 (一)种植情况 2011年,在圣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本村种 植甘草2000亩,黄芪2000亩,总计种植4000亩,总产值20万元。按照本村中药材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完成种植 中药材1万亩,通过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与专业院校、 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集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为产业 链的全新中药经营模式,实现中药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进而 使中药材生产成为本村继洋葱、洋芋之后又一农业支柱产业。 (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种植中药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一是增加了本 村农民的收入。种植中药材每亩平均收入达7000元,种植一般农作物收入不足3000元,每亩新增收入800元以上,概算2011 年全村新增收入300多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按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在土地种

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旺苍县双鼓核桃专业合作社 示范基地建设 项 目 建 议 书 旺苍县正源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三年七月一日

旺苍县正源乡双鼓核桃专业合作社 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1、项目背景 1.1 产业的生产现状 核桃是我国具有几千年栽培历史的传统经济作物,近几年来在种植、生产、加工、出口等方面,具有稳定发展的趋势。核桃乳饮料的开发与生产,为饮料市场增加了新的产品,解决核桃深加工的问题,市场前景好,所以建立该项目很有必要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饮料的需求由低档向中、高档、营养型发展,人们对追求回归自然的向往,特别是对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人体营养素的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核桃乳饮料系列的开发与生产,既符合我国广大人民的饮食口味习惯,也满足了人民大众对于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的需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喜爱,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核桃栽培在我区具有悠久的历史,现有资源较为丰富,我地区核桃生产发展过程中,在面积、规模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较普遍,科技与生产资料投入滞后,生产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导致产量低而不稳,大小年严重,形成质量差,病虫害严重、座果率低,效益低的局面,未能充分发挥

核桃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对现有资源放任自流,甚至出现毁林现象。为改变现状,充分发挥核桃这一生态、经济兼用树种的优势,从栽植规模,生产产量上有大的飞跃,其生产发展要逐步由粗放、半放任状态向集约经营、基地化、规模化方向迈进,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提出实施该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能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我区核桃产业发展。 1.3 项目区概要 1.3.1 项目区分布状况 项目实施区位于旺苍县正源乡。 1.3.2 地形地貌 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靠巴中南江县,西连广元朝天区、利州区、昭化区,北接陕西汉中宁强县、南郑县,南邻广元苍溪县。地貌以中低山为主,海拔一般在600—1500米。 1.3.3 河流水系 项目区以旺苍县东河为主线,沿两侧延伸。 1.3.4 气候 项目区属处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日照总数1367小时,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无霜期280天,年均气温16.2℃。项目区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长秋短,无霜期长。

香菇种植示范基地规划项目可行性策划方案计划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广德绿园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 2、项目规模:总投资500万元 3、项目建设单位:广德绿园香菇专业合作社 4、项目法人代表: 5、项目选址:广德县杨滩乡独树街道 6、项目建成时间:8个月 7、建设性质:新建 8、项目主要经营范围:生态型食用菌培植生产、销售服务、出口创汇等经营业务。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为农村改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了许许多多实惠。独树农村社员为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纷纷选择生态、高效香菇栽培产业,并成立了自己的香菇专业合作社组织。目前独树已发展菇农数百户,香菇栽培种植已初具规模,年产鲜菇超过500万斤,全部销售往上海、杭州、南京、无锡等大中城市市场,市场行情十分看好。但由于科技支撑力不够,致使产前、产中、产后的管理、

服务工作跟不上,菇农受损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上一个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为菇农做好香菇种植、加工、销售提供技术、信息、市场服务,加强技术支撑力度,已迫在眉睫。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⑴香菇发展前景广阔。 香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生产周期较短,投入较少,售价较高,栽培香菇可获取较高的效益。它既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食物,又是传统名贵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无论是鲜菇、干菇或香菇罐头,均享有较高的声誉。我国已成为香菇生产和出口大国,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发展了传统的栽培技术,造就了一支科技队伍和栽培大军,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国内外市场对中国香菇的需求量很大。因此,香菇生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⑵香菇是独树农村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当地代料香菇产业有良好的资源条件,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香菇产业,对于调整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⑶发展代料香菇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采取小径段木和木屑生产香菇,比老法条木生产,是一大进步,节约了木材,但还是要消耗不少森林资源,对森林复盖面,保持生态平衡有一定影响,势必制约香菇生产的发展。现在代料资源丰富,利用稻草、小麦秸秆、野草生产香菇,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节约了林业资源,利用资源节约型发展经济是两全其美的事。 ⑷代料香菇是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业收入的有效手段。

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实施建议书

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市场分析:蘑菇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天然食品,富含无机盐类、可食性纤维素、氨基酸、真菌多糖等营养成分。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十大健康食品”之一,深受国际国人民所青睐,近年来,市场需求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且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国外市场需求十分巨大,价格也逐年攀升,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

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菇厂。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年来,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2005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调查统计,2010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2000万吨,占世界70%。近年来由全禾菌业、九发集团等单位开发了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大大提升了中国食用菌生产水平。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中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公斤,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据海关提供的数据,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

新建花卉种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一平浪概况 1、优越的地理位置 一平浪地处滇中,位于禄丰县西部,距省城昆明126公里,距州府楚雄53公里,距县城22公里,距安楚高速公路30公里,320国道、张一线、成昆铁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东邻金山镇,西壤旧庄镇,南接罗川镇,北连舍资镇。辖区国土面积129.8平方公里,海拔在1350—2190米之间,境内最高点为福台山,最低点为星宿江。 2、丰厚的自然条件 镇境内青山叠翠,河流纵横,森林覆盖率68%,有耕地面积4373亩,年平均气温16℃,常年盛行南风和西南风,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如春。水资源十分丰富,近五年平均降雨量971.71毫米,旧庄河、舍资河交汇于一平浪注入星宿江,星宿江流经一平浪镇40.7公里。到2004年,全镇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2座,小坝塘49座,总蓄水量358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水利化程度高。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砂、石矿等。 3、社会经济 全镇辖3个村委会33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总人口26707人,其中农业人口5585人,非农业人口21122人。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12992万元,财税总收入达26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48元。 4、便捷的区位交通 一平浪工业园区位于一平浪镇的中部,距县城30公里,距省会昆明136公里,距一平浪火车站6公里,距320国道5公里,距安楚

高速公路25公里,张(张家营)一(一平浪)线横贯园区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5、丰富的水资源 一平浪降雨量970毫米—1120毫米之间,旧庄河、舍资河交汇于一平浪注入星宿江,星宿江流经一平浪镇40.7公里。全镇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2座,小坝塘49座,总蓄水量358万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水利化程度高。 6、发达的通讯设施 辖区内3个村委会均通固定电话,电讯、移动、联通、铁通等多个通讯公司在一平浪设有服务点,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 7、方便的融资渠道 境内设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等多家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宽广,方便快捷。 8、宽松的投资环境 为吸引和鼓励县内外各类客商到一平浪投资和参与开发建设,加快一平浪的经济发展,一平浪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大招商大发展、小招商小发展、不招商不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老板是第一资源”和“投资环境也是生产力”的道理,在全镇形成了尊重纳税人,帮助纳税人的良好风尚,投资环境十分宽松。 9、丰富的人才资源 一平浪盐矿、一平浪煤矿、张武庄煤矿、一平浪林场等省、州、县属企业近几十年的发展,以及一平浪大青绿色实业有限公司近几年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蔬菜种植项目建议书

篇一:蔬菜种植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2)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4)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 8 建设条件 ..................................................................... 10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 12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4 项目效益评价 ............................................................. 16 番茄栽培技术............................................................. 19 番茄简介..................................................................... 35 附件 .............................................................................. 38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南龙优质高产番茄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承担单位:黔西南州华曦生态牧业有限公司 4、建设地点:兴义市巴结镇南龙村 5、建设规模:种植优质番茄300亩 6、建设期限: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 7、投资规模:252.70万元。其中:农田基础设施建设85.20万元;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16.00万元;技术培训3万元;市场网络建设17万元;首期生产费用131.5.00万元。 8、资金筹措:资金全部由公司自筹,尽量争取国家扶持资金。 9、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种植优质番茄示范基地300亩,带动当地农户236户1325人脱贫致富,解决20余人就业。 二、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黔西南州华曦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由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黔西南州大自然园林绿化有限公司2个法人股东投资创建。公司以“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为发展理念,利用自身技术和管理、品牌、市场优势及其生产基地白龙山的土地、自然、环境等优势发展有机茶、生态养殖及生态旅游业。 公司白龙山生产基地自2007年开工建设白龙山以来,完成了土地使用规划设计、土壤有机检测、土地平整、土地改造;基本完成水、电、路及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已经开挖茶叶种植地4000亩,种植有机茶2200余亩,建设育苗苗圃50亩。扶持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茶叶1000余亩,公司目前完成投资1500万元。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调整的主要作物为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及饲草作物,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性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了粮食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5.5亿吨,连续三年超过6亿吨,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5亿吨。同时,果菜茶等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棉油糖等工业原料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已建成一批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米袋子”“菜篮子”的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86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新建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有所改善。科技支撑水平显著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生产集约程度不断提高。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建议书

东寨镇上三坝村中药材规X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 东寨镇上三坝村党支部 圣基中药材种植合作社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东寨镇上三坝村中药材规X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永昌县东寨镇上三坝村。东寨镇上三坝村位于312国道南8.5公里处,因地处三干渠上游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庙儿庄,全村辖6个村名小组,335户,1383人。全村总耕地面积9000亩,人均可耕地面积6.5亩。全村以优质啤酒大麦、小麦种植为支柱产业,以发展舍饲养殖和劳务输转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21元。 (2)建设内容、规模 1)建设中药材规X化种植基地10000亩(其中:甘草4000亩;黄芪6000亩),年产甘草*吨,黄芪*吨。 2)建设中药材初级加工厂1个,产品为:黄芪、甘草等饮片。 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3)建设期限: 建设期2年(2012年5月—2014年5月)。 3、项目辐射X围及带动能力 (1)项目辐射X围

本项目建设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东寨镇上三坝村。 (2)项目带动能力 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全村335户农民直接受益。 二、中药材试种植基本情况 (一)种植情况 2011年,在圣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本村种植甘草2000亩,黄芪2000亩,总计种植4000亩,总产值20万元。按照本村中药材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完成种植中药材1万亩,通过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与专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集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为产业链的全新中药经营模式,实现中药产业的规X化、集约化。进而使中药材生产成为本村继洋葱、洋芋之后又一农业支柱产业。 (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种植中药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一是增加了本村农民的收入。种植中药材每亩平均收入达7000元,种植一般农作物收入不足3000元,每亩新增收入800元以上,概算2011年全村新增收入300多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按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在土地种植无风险且产出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之下自发将零碎的土地交由基地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