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题类型及解答

遗传题类型及解答

遗传题类型及解答
遗传题类型及解答

**遗传题解题方法归纳**

一、一般方法:

1、审题。根据题意初步确定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

2、构建模型。将题中的杂交过程写“遗传图解”的模型。

3

二、“9:3:3:1”的变式:题中子代出现“9:3:4”、“12:3:1”、“15:1”、“9:6:1”、“9:7”的性状分离比。

1、“基因互作”的结果: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种类型的相对性状)

2、F1YyRr (自交)→F2:9(Y_R_):3(yyR_):3(Y_rr):1(yyrr)

虽然子代表现型比例不是“9:3:3:1”,但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不变。

三、纯合致死、配子不育。

如,某基因型个体致死、某基因型的花粉不育。。。等,从而影响子代表现型的比例。可以通过遗传图解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进行分析。

四、“家族遗传系谱”试题的解答技巧

1.遗传系谱题的解题步骤

(1)定性: 若为两种病,用“拆分发”,应先逐一分析,再综合。判断显隐性;“无中生有—有为隐”,“有中生无—有为显”。

(2)定位: 判断基因的位置;“隐性遗传找女病,女病父(子)正非伴性”,“显性遗传找男病,男病母(女)正非伴性”。判定顺序一般是: ①伴Y ②伴X ③伴常

(3)定型: 依题意写出相关基因型。

①隐性个体基因型确定,显性个体则待定;②从隐性个体切入突破。

(4)定量:计算子代个体发病率。

计算时注意“整体”的变换,如“患病女孩”和“女孩患病”的区别。

五、设计杂交实验,判定基因在细胞中存在的位置

(一) 基因在细胞中存在的位置

(二) 判定依据

1、细胞质中基因遗传具有_母系_遗传的特点,子代性状总是和母本的性状保持一致。

2、常染色体上基因遗传,子代性状与__性别__无关。

3、性染色体上基因遗传,子代性状与__性别__有关。

(三) 基因在染色体中存在位置的判定方法

1、判定基因在细胞核(染色体上) 还是在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中):

设计实验: 第一步: P进行正交和反交第二步: 观察子代F1的性状和性别

预期结果:①若正交与反交得到子代的性状都和母本一致,则是细胞质遗传。

②若正交与反交得到子代的性状不表现出和母本一致,则是细胞核遗传。

2、判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设计实验: 第一步: P进行正交和反交第二步: 观察子代F1的性状和性别

预期结果: ①若正交与反交的F1中,雌性与雄性的性状和比例相同,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交与反交的F1中,雌性与雄性的性状和比例不相同,则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3、判定两对基因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两对染色体)上,还是连锁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设计实验: 1、P___ ×___ →F1YyRr(自交)→F2 。

2、观察统计F2的性状及比例。

预期结果:

①若F2的性状及比例为9:3:3:1,则两对基因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两对染色体)上。

②若F2的性状及比例不是9:3:3:1,则两对基因基因连锁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训练题】

1、.在普通的棉花中导入能抗虫的B、D基因(B、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抗虫)。已知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B、

D基因不影响减数分裂,无交叉互换和致死现象)自交子代出现短纤

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导入的B、D基因

位于

A.均在1号染色体上B.均在2号染色体上

C.均在3号染色体上D.B在2号染色体上,D在1号染色体上

2、某转基因植物的体细胞内含有两个抗病基因,具体位置不明。如果该植物自交,子一代

中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5/16,则两个抗病基因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

3、.有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得F2,表

现型如右图。若将F2中的红色植株花粉授给蓝色植株,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A.蓝色:紫色:红色=4:4:1

B.蓝色:紫色:红色=1:2:1

C.蓝色:紫色:红色=2:2:1

D.蓝色:紫色:红色=9:6:1

4、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均为黄色短尾B.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 C.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D.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5、下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II2的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II3和II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II2不含II3的致病基因,II3不含II2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I3和II6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II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3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

C.若II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2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1/4

D.若II2与II3生育了 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

6、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A、a)和乙病(设基因为B、b)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任何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

的遗传方式是.

(2)Ⅲ﹣6的基因型为,如果

Ⅲ﹣1与Ⅲ﹣5婚配,生出只患一种病的孩子

的概率为.

(3)若Ⅲ﹣4含有乙病致病基因,请判断该致病基因来自Ⅱ﹣4还是Ⅱ﹣5,用遗传图解表示(表现型不作要求).

7、某种动物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毛色、眼色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如图是研究该种动物毛色、眼色性状遗传的杂交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眼色基因(B/b)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

(2),F2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_种,基因型共有种。

(3)若让F2中灰毛红眼雌性个体与灰毛白眼雄性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杂合雌性个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8.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

(其中A、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

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

况为白眼。现选择两只红眼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

如图所示,请回答:

(1)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2)F1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雄果蝇能产生种基因型的配子。(3)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已知这对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为了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让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不含T基因的纯合白眼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观察F2代性别比例。

①若,则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则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9、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 ▲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

(2)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 ,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

(3)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③请写出由于染色体缺失所引起的亲本产生F1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用E-或e-表示缺失相关的基因)。

10、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

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

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

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

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则该推测成立。并用遗传图解表示该杂交过程。

11、藏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b)共同控制,生化机制如下图甲所示。为探究藏报春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3︰3

(1) 根据 F2中表现型及比例判断,藏报春花色遗传遵循定律。亲本中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2)图乙中 F2白花藏报春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 F2 代白花藏报春中的比例为;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3)在上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白花植株子代中,偶然发现了一株黄花植株,欲知道此黄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缺失所致,可以用观察,可以选取该黄花植株的细胞观察。

12、芦笋(2n=20)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芦笋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株芦笋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分析芦笋的核基因组,需要至少研究条染色体;若一株芦笋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Y,可能是亲代中(填“雌”或“雄”)性植株的减数分裂发生异常所致。(2)亲代母本基因型为,父本表现型为。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科学家发现芦笋雌雄个体中既有矮茎植株,也有高茎植株,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确定高茎基因的遗传方式。

实验材料:多对植株。

实验方案:_。

实验结果:若子一代均为矮茎,则高茎基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6.(1)常染色体显性伴X染色体隐性

(2)aaX B Y 1/2

(3)

7、

8、(1)AaX B X b、AaX B Y (2)3/4 6

(3)①雌︰雄=1︰1(答“红眼白眼比例”不给分)

②雌︰雄= 3:5(答“红眼白眼比例”不给分)

9、(1)EeBb;eeBb(注:两空可颠倒);eeBb

(2)48%;60%

(3)②I. 灰体:黑檀体=3:1

II. 灰体:黑檀体=4:1

③遗传图解4分,配子1分,

亲本基因型和表现型全对1分,子代基因型

和表现型全对1分,比例1分。

10、(1)黄体(或黄色)aaBB

(2)红颜黑体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遗传图解评分细则:

亲本基因型、表现型1分,配子1分,后代基因型、表现型1分,符号1分。11、(1) 基因自由组合 aaBB (2)7/13 AaBb、AABb (3) 显微镜根尖分生区

12、(1)11;雄性;(2)AaX B X b;不抗病阔叶;1∶5;

(3)纯合高茎植株和纯合矮茎植株;纯和高茎植株和矮茎植株进行正交和反交。

小家鼠毛色的黄与灰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 b控制;尾形的弯曲与正常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T、t控制。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让毛色、尾形相同的多对小家鼠交配,其中雌鼠的基因型相同,雄鼠的基因型相同,所得子一代类型及其在子一代总数中的比例如下表。请回答:

(1)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定律。基因B和d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2)小家鼠尾形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______染色体上。

(3)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是______。

(4)选取F1中黄毛、尾弯曲的雌鼠与黄毛、尾正常的雄鼠交配,F2的表现型有___

种,其中黄毛尾弯曲雌鼠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故答案为:

高三生物遗传计算习题带答案解析

1、某植物的花色有蓝花和白花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下表是两组纯合植株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 由组合定律 B.第①组F2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 种 C.第②组蓝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D.白花植株与第②组Fl蓝花植株杂交,后代开 蓝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 分析:白花是aabb,其余都是蓝花,第一组亲本AABB和aabb,F1是AaBb,F2中aabb占1/16,百花,其它基因型占15/16,蓝花.第二组亲本aaBB或AAbb,F1是aaBb或Aabb,F2是aaBb和aabb各占1/2,或Aabb和aabb各占1/2. 2、下列关于人体内等位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精原细胞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存在着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 B.有丝分裂过程中因为无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等位基因 C.性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引起人体产生等位基因 分析: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有丝分裂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一直有等位基因;性染色体上有同源区段,有等位基因;外界条件引起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3、两对基因自由组合,F 1自交,如果F 2 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 那么F 1 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A.1:4,1:2:1和3;1 B.1:3,1:2:1和3:1 C.1:3,4:1和1:3 D.3:1,1:2:1和1:4 分析:第一个是A_B_占9,其它占7;AaBb测交,AaBb占1,其它占3; 第二个是正常分离比,AaBb测交,AaBb占1,aabb占1,其它占2 第三个是aabb占1,其它占15,AaBb测交,aaabb占1,其它占3 4、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A.白:粉:红,3:10:3 B.白:粉:红,3:12:1 C.白:粉:红,4:9:3 D.白:粉:红,6:9:1 分析:F1的基因型为AaBb, 自交后代中aa___白,占4/16,AAB_红,占3/16,其它粉色。因此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4:9:3,故C正确。 5、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1,(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5/8 B3/5 C1/4 D3/4 分析:只有AA能稳定遗传,A的基因频率是3/4,所以AA的频率是9/16,aa致死,所以有15/16存活,(9/16)/(15/16)=3/5 6、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种,9∶3∶3∶1 B.2种,13∶3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果蝇遗传性状的观察 背景知识 果蝇是在世界各地常见的昆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Drosophila)。果蝇属有3000多种,我国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通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果蝇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它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约12天即可繁殖一带);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十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果蝇的遗传学研究广泛而深入,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互换等方面十分突出,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果蝇仍然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果蝇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熟悉常见突变型。 2.了解果蝇生活周期特征及各阶段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 野生型和几种常见的突变型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三、仪器设备 双筒立体解剖镜,培养瓶(粗平底试管或牛奶瓶)及麻醉瓶(与培养瓶一致的空瓶),白瓷板,毛笔。 四、药品试剂 乙醚,玉米粉,酵母粉,蔗糖,丙酸。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生活周期的观察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其完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图1-1)用放大镜从培养瓶外即可观察到这4个时期,也可取出用立体解剖镜仔细观察。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低温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减低,高于30℃使果蝇不育甚至死亡。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25℃培养条件下果蝇从受精卵到成虫约10天,其中卵和幼虫期5天,蛹4天。成虫果蝇在25℃时约成活15天。 卵:受精卵白色,椭圆型,腹面稍扁平,长约0.5mm,在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他能使卵附着在事物上。 幼虫:受精卵经24h就可孵化成幼虫,幼虫经2次蜕皮到第3龄期体长可达4~5mm。肉眼观察可见幼虫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沟状口器。 蛹:幼虫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化蛹前3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渐次形成一个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 成虫: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肥大,翅还未展开,体表也未完全几丁质化,所以成半透明的乳白色。透过腹部体壁还可以观察到消化道和性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经典题型分类汇总(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类基本题型总结 一、表格形式的试题 1.(2005年)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2.石刁柏(俗称芦笋,2n=20)号称“蔬菜之王”,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石刁柏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 、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运用的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基因A 、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 (2)亲代基因型为♀,♂。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10福建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11年福建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 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高三生物遗传计算习题带答案解析

1、某植物的花色有蓝花和白花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 A 和 a 、B 和 b )控制 .下表是 两组纯合植株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 由组合定律 B.第①组 F2 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3 种 C.第②组蓝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 AAbb D.白花植株与第②组Fl 蓝花植株杂交 ,后代开 蓝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 1 AaBb,F2 中分析:白花是aabb,其余都是蓝花,第一组亲本AABB和 aabb, F1 是 aabb 占 1/16,百花,其它基因型占15/16,蓝花 .第二组亲本aaBB或 AAbb,F1 是 aaBb 或Aabb, F2 是 aaBb 和 aabb 各占 1/2,或 Aabb 和 aabb 各占 1/2. 2、下列关于人体内等位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精原细胞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存在着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 B.有丝分裂过程中因为无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等位基因 C.性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引起人体产生等位基因 分析: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有丝分裂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所以一直有等位基因;性染色体上有同源区段,有等位基因;外界条件引起基因 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3、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F1自交,如果 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 和 15:1,那么 F 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1 A.1:4,1:2:1和 3;1 B.1:3,1:2:1和 3:1 C.1:3,4:1和 1:3 D.3:1,1:2:1和 1:4 分析:第一个是 A_B_占 9,其它占 7;AaBb测交, AaBb占 1,其它占 3; 第二个是正常分离比, AaBb测交, AaBb占 1,aabb 占 1,其它占 2 第三 个是 aabb 占 1,其它占 15,AaBb测交, aaabb 占 1,其它占 3 4、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 A/a、B/ b 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 如图所示,此外, a 基因对于 B 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现将基因型为 AABB 的个 体与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杂交得到 Fl ,则 F1 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 及比例是() A.白:粉:红, 3:10:3B.白:粉:红,3:12:1 C.白:粉:红, 4:9:3D.白:粉:红,6:9:1 分析: F1 的基因型为 AaBb, 自交后代中 aa___白,占 4/16,AAB_红,占 3/16, 其 它粉色。因此 F1 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 4:9:3,故C 正确。 5、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 和 AAbb 两种类型个体 ,Aabb:AAbb=1:1,( aa 的 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 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5/8B3/5C1/4D3/4

遗传学实验常考题

遗传学实验考题 1、固定植物材料的卡诺氏(Carnoy)固定液配方是什么? 配方: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或无水乙醇6份,氯仿3份,冰醋酸1份 2、固定动物材料的卡诺氏(Carnoy)固定液配方是什么? 3、有丝分裂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常见方式,存在于所有的细胞当中。这一过程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一次,结果形成两个核,分裂为两个细胞,每个核中含有二倍体的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不减半。 4、有丝分裂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目的:①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 ②掌握植物有丝分裂样品的制备方法,学会观察各 种有丝分裂的细胞 5、制作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自来水浸泡蚕豆(1 至2天)——萌发3~4天——取根尖

(1~1.5cm)秋水仙素处理——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4小时,70%的酒精保存(4°C)(水洗)——0.1mol/L HCl 水解(60。C8至10分钟)——洗后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20分钟)——压片法制片,观察(低倍到高倍) 6、制作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时需用哪些工具、器皿?用具:镊子,培养皿,温度计,温浴锅,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等。 7、制作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时需用哪些药品和染液?盐酸,碱性品红,改良苯酚品红染色酒精,秋水仙素,卡诺氏固定液 8、减数分裂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原理:在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一个二倍体到单倍体的减数分裂过程:动物的精巢分化出精母细胞,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单倍染色体的精子。对精母细胞分裂过程的观察,可用来了解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遗传大题题型归纳

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及染色体变异 1、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3、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A、测交后代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玉米的有色,无色籽粒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玉米的有色,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 4.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 9 2 C.5/9 5、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 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 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6、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A.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C.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 D.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中占的比例为1/16 7、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组合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基因组合BB和Bb控制红色,基因组合bb控制白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6种表现型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3/16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稳定遗传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D.大花瓣与无花瓣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小花瓣的概率为100%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③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④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⑤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长

(完整版)大学遗传学试卷—计算题

第二章遗传学的细胞学基础 1.小鼠在下述几种情况下分别能产生多少配子?(1)5个初级精母细胞; (2)5个次级精母细胞;(3)5个初级卵母细胞;(4)5个次级卵母细胞。 答:(1)20 (2)10 (3)5 (4)5 [解析](1)每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次级精母细胞,继续分裂产生4个精子即雄配子,所以5个产生5×4=20; (2)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雄配子,所以5个产生5×2=10; (3)每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产生1个卵细胞即雌配子,所以5个产生5×1=5; (4)每个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1个卵细胞即雌配子,所以5个产生5×1=5. 2.果蝇的基因组总共约有1.6×108个碱基对。DNA合成的数率为每秒30个碱基对。在早期的胚胎中,全部基因组在5min内复制完成。如果要完成这个复制过程需要多少个复制起点? 答:需要约1.77×105起始点。 [解析]在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的情况下,果蝇基因组复制一次需要的时间为: 1.6×108个碱基对/(30个碱基对/s)=5.3×107s; 如果该基因组在5min内复制完成,则需要的复制起始点为: 5.3×107/5×60≈1.77×105(个起始点) 3.如果某个生物的二倍体个体染色体数目为16,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可以看到多少个染色体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有多少染色体被拉向细胞的每一极? 答:32条染色体单体16条染色体被拉向每一极 [解析]从细胞周期来讲,一个细胞周期包括物质合成的细胞间期和染色体形态发生快速变化的分裂期,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所以,在细胞分裂前期,每一条染色体都包括两条单体。因为该二倍体生物2n=16,所以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可以见到16×2=32条单体。 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复制完成,此时,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单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即每一极都有16条染色体分布,且每条染色体都只包含一条单体。

遗传题练习(系图谱和概率题)汇总

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方法及练习 高中生物学会考要求学生对遗传系谱图应达到综合分析水平。遗传系谱题多涉及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如①判别遗传类型、②写出指定个体的基因型、③计算患病机率。而教材中有关内容又较少,因而准确分析遗传系谱即成为一个难点。对学生来说经常出现听得懂,看得明白,就是不会做题。学生普遍认为解题过程中思路不清晰,书写紊乱。因此我认为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帮学生理顺解题思路,排除干扰解题的非智力因素;其次,加强变式训练。 遗传病特点病例 常染色体显性①代代相传②发病率高 ③男女发病率相等 多指(趾)、并指、软骨发育不良 常染色体隐性①可隔代遗传②发病率在近亲结婚时较 高③男女发病率相等白化、苯丙酮尿症 双眼皮 X染色体显性①连续遗传②发病率高③女性患者多 于男性患者④男性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X染色体隐性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②男性患者多于 女性患者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 患者色盲、血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Y染色体遗传①患者都为男性②父传子、子传孙(患 者的儿子都是患者) 外耳廓多毛症 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紫茉莉质体的遗传 二、解题思路 (一)遗传系谱图的判定 第一步:根据题干。如果题干中已告之是“色盲”,则马上可判定此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如告之是“白化病”,则可判定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题干没告之具体的病例,则往下看第二步。 第二步: 1、先确定是否为细胞质遗传 (1)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母系遗传)则为细胞质遗传 (2)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细胞质遗传 2、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 (1)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而且男性全为患者,女性都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则为伴Y遗传。 (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 3、确定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 (1)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即“无中生有”,或患者隔代才有,即“隔代遗传,则为隐性遗传。 (2)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出现无病的,即“有中生无”,或连续几代有患者,即“连续遗传”,则为显性遗传。 4、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 (1)若已确定是显性遗传 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为患者,即“子病母不病,父病女不病”,正常女性的父子均正常,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 ②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者,或正常女性的父子有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若已确定是隐性遗传 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即“母病子不病,女病父不病”,正常男子的母女均正常,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甚无女患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女患者的父亲或儿子中有正常者,或正常男性的母女有患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例题1: [解析] 据图母亲有病,子女均有病,子女有病,母亲必有

遗传学计算题

1、在番茄中,圆形(O )对长形(o )是显性,单一花序(S )对复状 花序(s )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现有一杂交得到下面4种植株: 1圆形、单一花序(OS )232长形、单一花序(oS )83 3圆形、复状花序(Os )854长形、复状花序(os )19问O —s 间的交换值是多少 解:在这一杂交中,圆形、单一花序(OS )和长形、复状花序(os ) 为重组型,故 O —s 间的交换值为: % 201985832319 23=++++=r 2、根据上一题求得的O —S 间的交换值,你预期 杂交结果,下一代4种表型的比例如何 解: ' OS Os oS os 》 OS OOSS OOSs OoSS OoSs Os OOSs OOss OoSs 【 Ooss oS OoSS OoSs ooSS ooSs os OoSs ~ Ooss ooSs ooss

O_S_ :O_ss :ooS_ :ooss = 51% :24% :24% :1%, 即4种表型的比例为:圆形、单一花序(51%),圆形、复状花序(24%), 长形、单一花序(24%),长形、复状花序(1%)。 4、双杂合体产生的配子比例可以用测交来估算。现有一交配如下: 问:(1)独立分配时,P=(2)完全连锁时,P= (3)有一定程度连锁时,p= 解:题目有误,改为:(1)独立分配时,P = 1/2;(2)完全连锁时,P = 0; … (3)有一定程度连锁时,p = r/2,其中r 为重组值。 6、因为px是致死的,所以这基因只能通过公鸡传递。上题的雄性小 鸡既不显示px,也不显示al,因为它们从正常母鸡得到Px、 Al基因。问多少雄性小鸡带有px多少雄性小鸡带有al 解:根据上题的图示可知,有45%的雄性小鸡带有px,45% 的雄性小鸡带有al,5%的雄性小鸡同时带有px和al。 12、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两次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减数发生在第一次 减数分裂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既然染色体在

常见的遗传试题类型

遗传设计题列举 一、判断基因的位置: 1、判断基因在细胞质还是在细胞核: 对真核生物来说,既有细胞质基因,又有细胞核基因,而细胞核基因又有两个位置,分别在性(X和Y)染色体上和常染色体上,确定基因的位置是判断遗传方式的一个环节,是解答遗传题的基础。 解题方法:采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 2、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 解题方法:一般采用隐性雌性和显性雄性杂交的方法。结果预期和结论是三种情况: ①如果杂交后代雌雄表现相同,均表现显性性状,则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如果杂交后代雌雄均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也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如果杂交后代雌性表现显性性状,雄性表现隐性性状,则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对于有性别区分的生物,它的结果预期和结论是三种情况: ①如果正交和反交的子代表现为一种性状,则为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 ②如果正交和反交的子代表现不同,但都为母本性状,则为细胞质遗传; ③如果正交和反交的子代表现不同,但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雌雄个体表现相同性状,另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雌雄个体性状表现不同,雌性表现一个性状(为显性性状),雄性表现为另一个性状(为隐性性状),则为细胞核遗传中的伴X染色体遗传。 3、判断多对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解题方法:先杂交再自交或测交,看自交或测交后代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符合,则说明多对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如果不符合,则说明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二、判断显隐性关系: 解题方法: (1)杂交: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 ①在子代多数的情况下,如果子代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一性状即为显性性状,另一性状隐性性状。 ②如果子代同时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则根据现有条件无法直接判断,可用假设法 ...予以判断。 (2)自交:让相同表现型的多对 ..亲本交配(即:①性状A♀×性状A♂→子代(多组);②性状a♀×性状a♂→子代(多组),性状A和性状a 为一对相对性状),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如果有的交配组合的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即为显性性状,另一性状为隐性性状。

遗传定律与遗传概率计算题

遗传定律与遗传概率相关计算题 一、分离定律 1.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 的数量之比为( ) A.3∶2∶1 B.7∶6∶3 C.5∶2∶1 D.1∶2∶1 2.某种植物的某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取AA与aa的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取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显性和隐性个体的比值为( ) A.8∶1 B.3∶1 C.9∶1 D.16∶1 3.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 D.1/8 二、自由组合定律 4.下表列出了纯合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F2的部分基因型(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表中Y与y、R与r的分离以及Y与R或r、y与R或r的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①②③④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之间的关系为③∶②=④∶① C.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几率是3/8或5/8 D.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5.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6.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F1肤色为中间色;若F1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F2出现的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的比例为( ) A.3,3∶1 B.3,1∶2∶1 C.9,9∶3∶3∶1 D.9,1∶4∶6∶4∶1 三、自由组合定律异常情况 7.某种鼠群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纯合导致胚胎死亡,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 A.2∶1 B.9∶3∶3∶1 C.4∶2∶2∶1 D.1∶1∶1∶1 四、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8.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理论上为( ) A.12种表现型 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15∶1 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3∶1∶3∶1 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27∶1 9.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普通遗传学实验期末模拟试题

普通遗传学实验期末模拟试题 化生系 09级生物技术一班陈以相学号:20091052108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巨大染色体(giant chromosome):某些生物的细胞中, 特别是在发育的某些阶段, 可以观察到一些特殊的染色体, 它们的特点是体积巨大, 细胞核和整个细胞体积也大, 所以称为巨大染色体, 包括多线染色体和灯刷染色体。多线染色体是一种缆的巨大染色体,常见于某些生物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里德某些细胞中。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多股染色体单体平行排列而成。灯刷染色体是形如灯刷状,是一类处于伸展状态具有正在转录的环状突起的巨大染色体。常见于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 因此它常是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含有4条染色单体的二价体。卵母细胞发育中所需的mRNA和其他物质都是从灯刷染色体转录下来合成的。 2、遗传病(genetic disease):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 控制的疾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基因突变,所以根据遗传病所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程序,可将遗传病分为三大类: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 3、果蝇杂交技术:是指通过选择不同表型的果蝇按杂交组合类型(例如长翅和残翅个体交 配)进行交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验证控制不同表型的遗传物质(基因)在世代间的传递规律的杂交技术。 4、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从性遗传又称性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 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体(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无角,这说明在杂合体中,有角基因H的表现是受性别影响的。 5、突变体(mutant):是指携带突变基因的细胞或个体。突变体往往具有与野生型不 同的表型,例如果蝇野生型是灰体长翅红眼,则突变体可能是灰体残翅白眼等类型的果蝇。 6、Barr body :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 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又称X小体,通常位于间期核膜边缘。 7、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 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此时,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叫做模式生物。 8、聚丙烯凝胶电泳:聚丙烯凝胶电泳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单体和少量交联剂甲叉双 丙烯酰胺(简称Bis)通过化学催化剂(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TEMED)作为加速剂或光催化聚合作用形成的三维空间的高聚物。聚合后聚丙烯酰胺形成网状结构,具有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适用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分离,且分离效果好。

遗传与优生试题

1. 研究人类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发生频率以及疾病关系的学科是() A.细胞遗传学 B. 生化遗传学 C.分子遗传学 D. 肿瘤遗传学 2. 遗传病通常不具有的特征是() A.家族性 B. 先天性 C.同卵双生的发病一致率低于异卵双生的 D. 垂直传递 3. 最早被研究的人类遗传病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 白化病 C.镰形细胞贫血症 D.尿黑酸尿症 4. 发病率最高的遗传病是() A.单基因遗传病 B. 多基因遗传病 C.染色体病 D.体细胞遗传病 5. 有些遗传病不是先天性疾病,这是因为() A.该遗传病的发病年龄没到 B. 该遗传病是染色体病 C.该遗传病是线粒体遗传病 D.该遗传病是隐形遗传病 6. 关于营养性疾病说法正确的是() A.仅受遗传基因控制 B. 基本上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但需环境因素诱发 C.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起作用 D. 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的疾病 7. 多数肿瘤是() A.单基因遗传病 B. 多基因遗传病

C.体细胞遗传病 D. 染色体病 8. 下列有关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 B. 遗传病的症状出生时一定表现出来 C. 家族性疾病一定都是遗传病 D. 遗传病一定都表现为家族性 9. 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常见于Rh 血型阳性者,而且控制这两个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非常近,由此判断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得此结论是基于医学遗传学研究方法中的() A.疾病组分分析法 B. 群体筛查法 C.伴随性状研究法 D. 系谱分析法 10. 关于中国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是1990 年9 月获准加入该项目研究工作,承担人类基因组1% 的测序任务 B. 中国是1999 年9 月获准加入该项目研究工作,承担人类基因组1% 的测序任务 C. 中国是1999 年9 月获准加入该项目研究工作,承担人类基因组10% 的测序任务 D. 中国是1990 年9 月获准加入该项目研究工作,承担人类基因组10% 的测序任务

遗传计算几种常见题型

几种常见题型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③在未知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任何亲子代表现型相同的杂交都无法判断显/隐性。 1.回答下面的(1)~(2)题。 (1)下表是豌豆五种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表现型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 甲高茎红花×矮茎红花627 203 617 212 乙高茎红花×高茎白花724 750 243 262 丙高茎红花×矮茎红花953 317 0 0 丁高茎红花×矮茎白花1251 0 1303 0 戊高茎白花×矮茎红花517 523 499 507 据上表回答: ①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②写出每一杂交组合中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以A和a分别表示株高的显、隐性基 因,B和b分别表示花色的戏那、隐性基因。 甲组合为×。乙组合为×。 丙组合为×。丁组合为×。 戊组合为×。 ③为最容易获得双隐性个体,应采取的杂交组合是。 (2)假设某一种酶是合成豌豆红花色素的关键酶,则在基因工程中,获得编码这种酶的基因的两条途径是和人工合成基因。 如果已经得到能翻译成该酶的信使RNA,则利用该信使RNA获得基因的步骤是,然后。 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A.甜是显性性状B.非甜是显性性状C.相互混杂D.相互选择 3.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抗病 红种皮 抗病 白种皮 感病 红种皮 感病 白种皮 一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416 138 410 135 二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180 184 178 182 三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140 136 420 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4.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一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遗传学实验题(自制)

遗传学实验题 常见题型:①验证突变类型(显性突变、隐性突变)或基因型(DD、Dd) ②验证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③判断基因所在位置(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伴性遗传、XY同源区遗传) ④设计育种方案 典例1:体色是划分鲤鱼品种和检验其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是由于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数量分布差异所致。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进行杂交实验。 a:黑鲤和红鲤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皆表现为黑鲤 b: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既有黑鲤也有红鲤,且黑鲤:红鲤约为15:1。 (1)鲤鱼体色中的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分析实验结果推测:鲤鱼的体色是由_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 _________定律。 (3)为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科研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纯合黑鲤和纯合红鲤做亲本杂交获得F1; ② ③ 预期结果 _。 (4)一条雌性鲤鱼的眼型表现为异型眼,该异型个体与双亲及其他个体的眼型均不同,假如已知该眼型由核内显性基因E控制,则该变异来源最可能是。 典例2:请根据下列不同遗传问题情形,回答有关问题。 (1)若果蝇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体色,B-b控制翅的刚毛,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两种果蝇先后进行如图杂交: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正常刚毛和截刚毛的基 因位于染色体上。 (2)写出F1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刚毛基因(B)和截毛基因(b)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表示为X B Y B、X B Y b、X b Y 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表示为X B Y。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只,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遗传图解,并用文字简要说明你的实验方案。 遗传图解: 说明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两对独立 (1)根据组杂交试验的结果,可判定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2)第2组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个染色体组。 (3)第3组杂交试验后代比例为2:l,请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根据这种判断,若第二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第2组杂交试验:

高中生物遗传计算题讲课教案

1、拉布拉多犬(二倍体)的毛色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不存在显性基因F则为黄色,其余情况为黑色或棕色。一对亲本生下四只基因型分别为EEFF、Eeff、EEff和eeFF的小犬,则这对亲本的基因型是;这对亲本若再生下两只小犬,其毛色都为黄色的概率是。若基因型为Eeff的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Eff的子细胞,则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子细胞基因型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2、图10是人类某一类型高胆固醇血症的分子基础示意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以D和d表示).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LDL受体合成的是__________性基因,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人。 (2)由图可知携带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这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1是对该高胆固醇血症和白化病患者家庭的调查情况,Ⅱ7与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

3、(16分)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克氏综合征并伴有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请回答: (1)画出该家庭的系谱图并注明每个成员的基因型(色盲等位基因以B 和b 表示)。 (2)导致上述男孩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他的(填“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不分离。 (3)假设上述夫妇的染色体不分离只是发生在体细胞中,①他们的孩子中是否会出现克氏综合征患者? ②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的可能性是多大? (4)基因组信息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至少应测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4、(16分)图16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 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丙病的遗传方式是,Ⅱ6的基因型是。 ⑵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⑶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患病的概率,是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遗传学实验设计题目

遗传学中实验题归类解题及训练 例1 : 3支试管分别装有红眼雄果蝇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果蝇,还有1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已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 解析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自交法与测交法。采用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采用测交法,如果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如果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一般来说,动物常用测交法,而植物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自交法。果蝇的红眼与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X B Y(红眼)、X b 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3种:X B X B(红眼)、X B X b(白眼);雌雄果蝇可以通过观察成体的第二性征的差别来直接鉴定。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唯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 B X B和X B X b两种基因型)需要鉴别。采用测交法,可选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直接交配,若后代有白眼果蝇,说明该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 B X b;若后代全为红眼果蝇,说明该红眼果蝇是纯合子,基因型为X B X B。 答案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3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若某试管内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 B Y;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支试管内的红眼雌性果蝇交配。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 一、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实验设计 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关系确定的实验设计 例2 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 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解析判断显、隐性状的方法: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为显性;若子代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可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某一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隐性),按照假设的条件去推算,若与假设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可判断出亲本的显隐性;若与事实相符,应再假设另一亲本的性状推算是否与事实相符,如果也与事实相符,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可再设计实验予以确认,设计的原则一般是选用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后代一旦出现不同性状(除了基因突变),则这一不同性状一定是隐性。 本题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作为知识载体,一方面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另一方面考查根据表现型来分析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牛的有角和无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的相对性状,但不知哪个性状为显性,哪个性状为隐性;要鉴定牛的有角与无角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可通过具有相对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只出现其中的一个性状,则出现的这个性状为显性性状;或通过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公牛与母牛交配,如果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两种性状(即性状分离),与两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要确定牛的有角和无角的显隐性关系,若选两种不同性状的育龄异性牛交配繁殖,因为显性性状有两种基因型,会出现其后代中两种性状的牛的个体数目差不多,那就不太好判断其显隐性了;如果当两个具有相同性状的育龄公牛、母牛(或具有很多对相同性状的育龄异性牛)交配,产生的多个后代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性状(即发生了性状分离),这样就能分辨出显隐性了,即与两亲本性状不同的性状为隐性(也就是相当于“无中生有”),与两亲本相同的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