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1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1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④有关θG ?的计算 .......................................................................................... 12 三、化学热力学的应用 ................................................................................... 12 一、化学平衡 ................................................................................................. 13 二、化学平衡常数 (13)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L ·mol 1-·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1、液体

①蒸发气体与蒸发气压

A 、饱和蒸汽压:与液相处于动态平衡的气体叫饱和气,其气压叫做饱和蒸汽压

简称饱和气;

B 、特点:a 、温度恒定时为定值;

b 、气液共存时不受量的变化而变化;

c 、物质不同,数值不同

②沸腾与沸点

A 、沸腾:当温度升高到蒸汽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体就沸腾,液体沸腾

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B 、特点:a 、沸点的大小与外界压力有关;外界压力等于101kPa 时的沸点

为正常沸点;b 、沸腾是液体表面和部同时气化的现象

2、溶液

①溶液与蒸汽压

a 、任何物质都存在饱和蒸汽压;

b 、纯物质的饱和蒸汽压只与物质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c 、一定温度下饱和蒸汽压为常数;

d 、溶液蒸汽压的下降:△p=p 纯液体-p 溶液=K ·m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a 、定量描述:沸点升高 △T

b =K b ·m 凝固点下降 △T f =K f ·m 仅适用于非电解质溶液

b 、注 意:①T b 、T f 的下降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②K b 、K f 的物理意义:1kg 溶剂中加入1mol 难挥发的非电解

质溶质时,沸点的升高或凝固点下降的度数

c 、应用计算:i 、已知稀溶液的浓度,求△T b 、△T f

ii 、已知溶液的△T b 、△T f 求溶液的浓度、溶质的分子量 d 、实际应用:i 、制冷剂:电解质如NaCl 、CaCl 2

ii 、实验室常用冰盐浴:NaCl+H 2O →22°C CaCl 2+H 2O →-55°C

iii 、防冻剂:非电解质溶液如乙二醇、甘油等 ③渗透压

a 、渗透现象及解释:

渗透现象的原因: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同; 渗透压:为了阻止渗透作用所需给溶液的额外压力 b 、定量描述:Vant'Hoff 公式:

∏V=nRT ∏=V

nRT

即∏=cRT

∏为溶液的渗透压,c 为溶液的浓度,R 为气体常量,T 为温度。当浓度c 较小时,可近似为c ≈m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a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凝固点下降、沸点上升和渗透压变化都与溶液中所含的种类和性质无关,只与溶液的浓度有关,总称溶液的依数性,也叫非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

b 、注意:上述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有关计算公式用于电介质稀溶液时要乘以

相应电解质中溶液中的质点数;但浓溶液不能用上述公式计算。

三、胶体

1、胶体的组成:分散相+分散介质+稳定剂

2、胶体的性质:

①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胶团对光的散射现象; ②动力性质:布朗运动—————胶团粒子的不规则运动; ③电学性质:电泳现象—————胶粒在电场下的不规则运动 3、溶胶的稳定性

①动力学稳定性:胶团运动

②聚集稳定性:胶粒的带电性使同种电荷有排斥作用;

③热力学稳定性:胶体粒子因很大的比表面积而能聚集成大颗粒 4、胶体的聚沉———关键:稳定性的去除 ①加电解质,如明矾使水净化(吸附电荷); ②与相反电性的溶胶混合; ③加热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

一、化学反应速率

①表达: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来表示。 ②数学表达式:对于反应A →B :v A =

t c A ?-或t

c

v B B ?= 注:以反应物浓度减少和生成物浓度增大和生成物浓度增大表示是符号不同;用

不同物质浓度来表示反应速率不同。 2、反应进度

①定义:对于化学计量方程式,若定义d B B dn v ?=-1

ξ,称ξ为反应进度。ξ表示

物质变化量除以相应的计量系数。

②表达式:B

B B

B

n n n ννξ0

-=

?=

,B ν表示化学计量系数。

③表式意义:表示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其纲量为摩尔;mol 1=ξ指按化学计量

方程式进行一个单位的反应

④注 意:反应进度ξ的表示与计量方程式的写法有关。 3、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

①速率方程:把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率联系起来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反应:aA+Bb →gG+hH

反应速率v=k ·c m (A )·c n (B ),即为速率方程式,式中的常数k 即为反应速率常数。 ②反应速率常数:

a 、物理意义:k 只取决于反应的本性(E a ,活化能)和温度;

b 、注意事项:k 是温度的函数,与浓度的大小无关; k 的单位即量纲,随速率方程变化而变化;

k 一般由实验测得,只有基元反应可以直接写出。 ③速率方程的实验测定

作图法:由浓度—时间动力学曲线可得到斜率k 及速率常数; 初速法:可得到个反应的反应级数 4、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①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有效碰撞过程中经过一次化学变化就能转化为产物的

反应;

注 意:由一个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又称简单反应;

只有基元反应才能根据质量作用定律直接写出速率方程 ②非基元反应:反应分子需经过几步反应才能转化为反应产物的反应。 注 意: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不能根据反应式写出速率方程,必须根据

实验测定的结果有反应历程推出,并验证;

复杂的非基元反应→分成若干个基元反应→最慢一步发宁作为空

反应步骤

5、反应级数

①定义:速率方程中各反应物浓度的指数;

m 则反应物A的反应级数为m,反应物B的反应级

②说明:如v=k·c)

A n

c

(

(B

)

数为n;总反应级数为m+n

③注意:a、反应级数表示了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大小关系;反应级数

只能由实验测定;

b、反应级数可以是整数、分数、零或负数;

c、零级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④反应级数的确定

基本方法

a、测定反应物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

b、作c-t图像,求个时刻的速度v;

c、分析v与浓度c的变化关系,确定m、n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1、碰撞理论

①主要容: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反应物分子碰撞频

率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并非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发生,能发

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②有效碰撞发生的条件:

a、相互碰撞的分子应有适合的碰撞取向;

b、相互碰撞的分子必须具有足够的能量。把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称为活化分子

③根据碰撞理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a、增大单位时间分子碰撞的总数————增大浓度;

b、增大碰撞总数中有效碰撞的百分数———升高温度

④活化能:碰撞理论认为,活化能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

量之差

2、过渡态理论

①主要容: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

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的过渡态,处于过渡态的分子叫做活化络合物。

活化络合物是一种是一种高能量的不稳定的反应物原子组合体,它能

较快的分解为新的能量较低的生成物。

②活化能E

:过渡态理论认为,活化能是反应物分子能量与处于过渡态的活化

a

络合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3、活化能:决定反应速率的在因素

①活化能在一定温度围可认为是常数;

②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大;E

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a

③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故可以降低化学反应速率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浓度:由速率方程v=k ·c )()(B c A n m 知,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与的影响是通过浓度来实现的。

2、温度

①特霍夫规则: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温度每升高10K ,反应速率增加2-4倍 ②阿伦尼乌斯公式: a 、表达式:RT

E a Ae

k -=,其中,A 为特征常数,既指前因子;E a 为经验常数即活

化能,k 为反应速率常数,R 为摩尔气体常数8.3141-??K mol J ,e 为自然对数底,该公式的对数形式为RT

E A k a

303.2lg lg -

=

b 、应用:(1)求某一温度下某反应的k :

作图法:lgk 对

T

1

作图可得一直线关系;斜率:R E a 303.2-;截距lg

斜率大的活化能E a 大,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增加较快

二点法: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k 的计算

(2)由lgk-T

1

的图像得出的结论:

i 、同一反应,低温低和高温时变化同样的温度,低温时反应速率变

化大;即一个反映在低温时速率随温度变化比高温区更显著 ii 、不同反应,变化相同的温度时,E a 大的反应k 变化大。升高温

度有利于a E 大的反应

3、催化剂及基本特征

a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正催化剂;负催化剂(阻化剂)

b 、催化剂的特征:i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方向;

ii 、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同时提高正

逆化学反应速率;

iii 、催化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iv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但在反应过程中会变化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1、基本概念 ①环境与体系 a 、体系

i 、定义:人为划出的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分空间。 ii 、分类:敞开体系(与外界可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只有能量交换)

孤立体系(物质、能量均不与外界交换) b 、环境:出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与体系存在能量交换 ②功和热: a 、热(Q ):i 、系统与环境由于温差而传递的能量

Q ﹥0,体系从环境中吸热;Q ﹤0,体系从环境中放热; 物体之间可通过功、热、辐射三种形式交换能量 ii 、热容、比热容、摩尔热容

b 、功:i 、热力学中除热外,其它各种被传递的能量统称为功 气体膨胀做功:W=-p ΔV

环境对体系做功,W ﹥0;体系对环境做功,W ﹤0 ③状态及状态函数

a 、 状态:体系的某种存在状况。它由一系列的物理量决定,如气体的p 、V 、T 等,一旦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体系的所有其它性质都有确定值

b 、 状态函数:在特定状态下,某一性质具有唯一值,则称该状态为状态函数。

c 、 结论:状态一定值一定,殊途同归变化同,周而复始变化零。 ④过程与途径

a 、过程:体系变化状态变化的经过

b 、途径:变成一个过程所经历的具体步骤

c 、注意:体系状态函数的变化只取决于体系始终变化的过程,而与变化的路径无关

⑤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

a 、广度性质:及容量性质,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成正比的量,具有加和性

b 、强度性质:数值上不随体系中物质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不具加和性 ⑥热力学标准态:

当系统中各种气态物质的气压均为标准压力θp ,固态和液态物质表面承受的压力等于压力θp ,溶液中各物质的浓度均为11-?L mol 时,我们就说物质处于热力学标准态。

注:热力学标准态并未对温度有限制,热和温度都有热力学标准态。 2、热力学定律: ①热力学第一定律

a 、实质: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b 、数学表达式:W Q U +=?

c 、注意:i 、Q 与W 的符号;ii 、功和热不是状态函数,但两者之和是状态函数

②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宏观过程的方向与限度

熵增加原理:孤立体系有自发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变化的趋势 ③热力学第三定律:任何纯物质的完整晶体在T=0K 时的熵值为零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1、热力学能(能)

①符号U ,是系统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 ②能的变化△U

a 、对于孤立体系,环境改变,能不变;对于非体系,0U U U t -=?

b 、标准摩尔反应热力学能变化(反应能变化):符号△θ

m r U ,表示反应是在热力学标准态下进行的,其值的大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一一对应。 2、焓 ①焓

a 、定义:H ≡U=pV

b 、焓变:V U H H H p +?=-=?终态始态

c 、符号规定:放热反应,△H ﹤0;吸热反应,△H ﹤0

d 、单位:kJ ·mol 1-

e 、表式意义:化学反应在等温等压下发生,不做其它功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系统状态函数的变化量

f 、注意:△H 表示每摩尔反应即mol 1=ξ时,而不是每摩尔反应物 ②热化学方程式

a 、表式意义:表示化学反应与其热效应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b 、标准写法(以下列为例):

)(2)(2222g O H O g H =+ 1)(6.483-?-=?mol kJ H T m r θ

c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i 、需注明反应条件;

ii 、需注明各物质的存在状态; iii 、正确表达反应的热效应 d 、标准反应焓θ

m r H ?

定义:当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处于标准态时的反应焓变,用θ

m r H ?来表示 非标准态(压力不为θp )时,则表示为m r H ?

单位:1-?mol kJ ,标准状态下,反应进度为mol 1=ξ时的焓变 3、熵

①混乱度和熵

混乱度:即无序度,其大小与体系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数目有关 熵:体系混乱度的热力学度量

表示符号:S ;单位:1-?K J ;熵是状态函数,具有广度性质 ②绝对熵:任何温度下的熵值,及温度为T 时,)(0T S S S S T θ=-=? 注:绝对熵为相对值

③反应熵:发生1mol 时熵变化的简称,

化学反应的上增大还是减小,有时很容易判断:

凡气体分子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反应;反之是熵减小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难以熵增还是熵减 ④标准熵

a 、定义:在标准状态下,1mol 纯净物质的绝对熵叫标准熵

b 、符号:)(T S m θ

;单位:11--??K mol J ;注:应指定温度T c 、熵的可比性

i 、在相同条件下,气S ﹥液S ﹥固S ;

ii 、结构相似,相对分子量不同的物质,m S 随相对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 iii 、相对分子量接近,分子结构越复杂的,m S 也越大 ⑤标准摩尔反应熵变

a 、热力学标准态下,反应终始态物质的熵值之差

b 、标准摩尔反应熵变(标准反应熵):)([B S S m B m r θ

θν∑=?

c 、意义:i 、正值(熵增加)倾向自发过程; ii 、负值倾向非自发过程 4、自由能

①吉布斯自由能

a 、定义:封闭系统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向环境可能做的最大有用功对应的状态函数,符号为G ?;

b 、计算公式:S T H G ?-?=?

在等温条件下可以理解为,焓变(△H )=自由能变化(△G )+热力学温度(T )×熵变(△S ) c 、意义:当△G ﹤0时,'m ax W ﹥0,表明自由能被用来做最大有用功,是自发过

程;

当△G ﹥0时,'m ax W ﹤0,表明过程非自发进行,必需由环境对体系做功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定温定压下,任何自发变化总是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函数减少 ?G ﹤0,自发过程,正向反应自发;

?G ﹥,非自发过程,其逆反应为自发过程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定义:在热力学标准态下你,稳定单质的生成自由能为零。由稳定单质生

成1mol 纯物质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 符号:θ

m f G ? 单位:1-?mol kJ

标准状态下,稳定单质的θ

m f G ?=0 ④有关θG ?的计算

方法一:S T H G ?-?=?

已知标态下的θm r H ?,θ

m r S ?,求θG r ?

当温度变化不大时,可近似认为是常数,为298K 时的值

方法二:由θ

m f G ?求θG r ? θ

θθννm f j m f j m r G G G ?∑-?∑=?产物)((生

成物)

方法三:根据盖斯定律求θ

m r G ? 方法四:对θ

m r G ?的修正公式 J R T G T G m r m r ln )()(-?=?θ

i

i p p c c J i i νθ

νθπ)()(

??= 三、化学热力学的应用

1、盖斯定律 ①容: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总反应的焓变等于各分步反应焓变之和,

前提是保持反应条件(温度、压力)不变。

②应用:用于进行太慢或反应速率不易控制而无法直接测得反应热的化学反应。 ③应用条件:a 、某化学反应是在等压(或等容)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分步完成

时各分步反应也要在等压(等容)条件下进行

b 、要消去某一物质时,不仅要求物质的种类相同,其物质的聚集状态

也要相同。

第四章 化学反应的热平衡

一、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的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逆化学反应的正负反应速率相等时的

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点: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②在平衡状态下,0=?G r ;③化学平衡的组成与到达平衡的途径无关。

3、注意: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动态平衡;

从热力学(宏观)上讲,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系统的吉布斯

自由能达到最低时的状态,0=?G r ,在宏观上表现为静止;

从动力学(微观)上分析,处于平衡的反应不过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

的状态,是整个反应保持平衡,实际上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二、化学平衡常数 1、标准平衡常数

①定义:在一定的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以产物计量系数为幂的平衡浓

度的乘积与以反映计量系数为幂的平衡浓度的乘积的比值为常数,即化

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用符号θK 表示。

②表达式:对于反应dD cC bB aA +=+, d c b

a c D c C c B c A K }][{}][{}][{}][{θθθθθ??=,量纲为1

③平衡常数的意义:化学平衡常数是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θK 值越大,反应进

行程度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彻底。

④影响因素:θK 的大小与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和反应的温度有关,而与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分压无关

⑤书写标准平衡表达式的注意事项

a 、式中各组分浓度或分压为反应平衡时的浓度或分压;

b 、反应中有固体和纯液体物质时,其浓度视为常数,不写在表达式中;对于非水溶液,当水作为溶质时,其浓度应视为常数,写在表达式中;

c 、θK 的表达式与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d 、多重平衡原则:总反应的θK 等于各相加分反应的θK 之积;正逆反应

的标准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e 、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有关,除298K 温度外,在其它状态下,书写

时标明温度 ⑥有关计算:已知反应的a K 求平衡转化率 2、实验平衡常数

①定义:实验得到的平衡常数叫做实验平衡常数或经验平衡常数。 ②分类:浓度平衡常数;分压平衡常数

③表达式: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 i v

i a c K ∑= 压强平衡常数表达式 i v

i p p K ∑=

二者关系:v c p RT K K ∑?=)(

④与标准平衡常数的比较

a 、标准煤平衡常数的量纲统一为1;

b 、实验平衡常数有

c p K K 、之分,且量纲不统一,特殊情况下才为1; 3、反应熵J (分压熵P Q 或浓度熵c Q ) ①表达式:对于反应dD cC bB aA +=+

浓度商b a c c c

B c c A c c

D c c C c Q })({})({})({})({

θθθ

θθ=

压强商b a d

c p p

B p p A p p

D p p C p Q })({})({})({})({

θθθθ=

②与平衡常数的比较

J ﹥K 时,m r G ?﹥0,反应逆向进行; J=K 时,m r G ?=0,反应达到平衡; J ﹤K 时,m r G ?﹤0,反应正向进行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1、平衡移动:从旧的平衡状态转移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勒沙特列原理:一旦改变维持化学平衡的条件,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个改变

的方向移动。

注意:①该原理不能实际判定某一系统是否达到平衡,只是预言了平衡打破后,体系的新的平衡移动的方向;

②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建立了新的平衡体系; ③利用勒沙特列原理不能进行定量计算

第五章 酸碱平衡

一、酸碱理论介绍

①酸碱的概念:凡是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物质叫做酸;凡

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物质叫做碱;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除+H 外尚有其它离子或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除-OH 外尚有其它离子的物质的物质叫做盐。

②中和反应的实质:O H OH H 2=+-+

③局限性:a 、该理论的立论基础是水溶液中电解质的电离,不能脱离水溶液的

畴,非水体系不适用;

b 、只适用于含+H 、-OH 的物质,无法解释3NH 、32CO Na 呈碱性的

事实;

2、布伦斯惕——劳伦酸碱质子理论

①酸碱的概念:凡是能给出+H 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接受+H 的物质都是碱 ②共轭酸碱对:质子酸碱不是孤立的,它们通过质子相互联系,质子酸释放质子转化为它的共轭碱,质子碱得到质子转化为它的共轭酸。这种关系称为酸碱共轭关系,其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③酸碱反应

实质:质子转移的过程;

中和反应的实质:质子的传递;

电离作用的实质:水与分子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中盐类水解的实质:水与离子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

④注意:a 、在质子酸碱理论中,酸和碱可以是分子,可以是离子;

b 、同一物质有时可以做酸,有时可以做碱;

c 、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也无水解反应;

d 、单独一对共轭酸碱对本身是不能发生酸碱反应的

3、路易斯酸碱理论 二、水的电离和pH 标度 1、水的离子自递

①水即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水分子之间可以进行质子传递: -++=+OH O H O H o H 322 简写为-++?OH H O H 2,即为水的电离

②水的离子积

纯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称为质子自递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 298K 时,纯水的1410-=w K ,1710][][---+==mol OH H

水的质子自递是吸热反应,故W K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水溶液的pH 值

①溶液的pH 值 θ

c H c pH ]

[lg +-=

方便起见,当+H 的浓度小于11-?L mol 时,用pH 表示溶液的酸度;当溶液的浓度大于11-?L mol 时,用+H 的浓度,表示溶液的酸度。

pOH 也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θ

c OH c pOH )

(lg --= W pK pOH pH =+ 298K 时,14=+pOH pH

另外,水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H 与-OH 的浓度的相对大小

[+H ]﹥[-OH ]时,溶液呈酸性;[+H ]﹤[-OH ]时,溶液呈碱性;[+H ]=[-OH ]时,溶液呈中性 ②酸碱测定计 ③生物学意义 ④酸碱指示剂

假设In 表示石蕊,HIn (红)?蓝)(-++In H 当c(HIn)﹥﹥c(In -)时,溶液呈红色,是酸性; 当c(HIn)﹤﹤c(In -)时,溶液呈蓝色,是碱性

甲基橙变色围:---红---3.1---橙---4.4---黄--- 酚酞变色围:---无色---8.0---粉红---9.8---红--- 三、水溶液中的酸碱电离平衡 1、电离度与稀释定律: ①电离度(α):已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数和溶液中弱电解质分子初始分子数的百分比:%100%1000

0?-=?=

c c c eq 初始浓度已电离的浓度

α

②稀释定律:在一定温度下,(θ

a K 为定值),某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随溶液浓度的减小而增加

2、酸碱的强弱 ①电离平衡常数

对于任意酸,达到电离平衡时,-

+

+?A H HA ]

[]][[HA A H K a

-+=θ

θa K 为弱酸电离平衡常数,用来衡量酸的强弱,θ

a K 值越大,酸性越强 θa K ﹥1时,为强酸;θ

a K ﹤1时为弱酸

多元弱酸对应多级电离平衡常数

同理,对于弱碱来讲,θ

b K 越大,碱性越强

注意:酸碱的电离平衡常数表征了酸碱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能力 ②共轭酸碱θa K 与θb K 的联系:θa K θ

b K =W K

③区分效应与拉平效应

a 、区分效应:溶剂使酸的强度得以显出差别的效应称为区分效应,该溶剂被称为区分溶剂。

b 、拉平效应:溶剂将酸的强度拉平的效应称为拉平效应,该溶剂称为拉平溶剂。 ④、酸碱强度大小与:a 、酸碱本身:b 、溶剂有关 3、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①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体系中,加入和弱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会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减小的现象。

②盐效应: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强电解质会使弱电解质电离度增大的现象。 ③注意:同离子效应一定会产生盐效应,盐效应不一定会产生同离子效应 4、相关计算

①一元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平衡; ②多元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平衡 5、盐类水解

①盐类水解与水溶液的相互作用: 强酸强碱盐——无水解作用;

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有水解作用 ②水解反应

a 、定义:指盐的组分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 或-OH 结合生成电解质的过程

b 、实质: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③类型

A 、强酸弱碱盐电离的实质——弱酸的电离 以Cl NH 4为例:-+

+?Cl NH Cl NH 44

-++?OH H O H 2 θ

1K O H NH OH NH 234??+-+ θ

2K

总:HCl O H NH O H Cl NH +??+2324 θ

h K

)()

(3321NH K NH K K K K K a b W

h θ

θ

θ

θ

θθ==

=

溶液水解后产生+H ,因此溶液呈酸性,溶液pH 可按一元弱酸处理

B 、弱酸强碱盐电离实质——弱碱的电离 以NaAc 为例:-++=Ac Na NaAc

-++?OH H O H 2 θ

1K HAc H Ac =++- θ

2K

总:NaOH HAc O H NaAc +?+2 θ

h K

)()

(21HAc K HAc K K K K K b a W

h θ

θ

θ

θ

θ==

=

溶液中水解后产生-OH ,因此溶液呈碱性,溶液pH 可按一元弱碱处理 C 、弱酸弱碱盐电离的实质——两性物质电离 以Ac NH 4为例 -+

+=Ac NH Ac NH 44

-++?OH H O H 2 θ

1K O H NH OH NH 234??+-+ θ

2K

HAc H Ac ?++- θ

3K

总:HAc O H NH O H Ac NH +?+2324 θ

h K

θ

θ

θ

θθb

a W h K K K K K K K =

=321

水解后产生+H 和-OH ,溶液的酸碱性由θ

a K 、θ

b K 的相对大小决定 ④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a 、盐的浓度:同一温度下,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b 、温度: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

c 、溶液的酸碱性及同离子效应。 ⑤注意 :有些盐类,如32S Al 、S NH 24)(可以完全水解

四、缓冲溶液

1、缓冲溶液的定义、组成、原理

①缓冲溶液的定义:缓冲溶液是外加酸碱pH 变化很小的溶液

②缓冲溶液的组成:弱酸及其盐组成的溶液,弱碱及其共轭酸组成的溶液,多元弱酸弱碱的共轭酸碱对组成的溶液。

③缓冲溶液的原理:同离子效应,电离平衡的移动 2、缓冲容量和缓冲围

①缓冲容量:缓冲能力大小的衡量,指单位体积缓冲溶液的pH 值改变极小值所需的酸或碱的物质的量。

②有效缓冲围:缓冲溶液具有稳定溶液pH 值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即有效缓冲围。

如果外加酸碱过多,超过缓冲围,缓冲溶液会失去缓冲能力。

3、影响缓冲溶液的因素

①缓冲溶液的pH 主要由a pK 或14-a pK 决定

②缓冲对的浓度:缓冲容量与体系共轭缓冲对的总浓度有关。总浓度越大,缓冲容量越大。

③缓冲对的浓度之比:当c (酸)/c (碱)=1时,缓冲容量最大。 ④有效缓冲围:缓冲对浓度之比在10-1/10围,有较好的缓冲能力。 即最有效的缓冲围一般在1±=a pK pH 或1±=b pK pOH 4、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①选择:

a 、所选择的溶液除了参与+H 、-OH 的有关反应外,不能与反应系统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副反应 ;

b 、所选的弱酸的θ

a K 或弱碱的θ

b K 尽可能的接近缓冲溶液的pH ;

c 、一般要求缓冲溶液的组分浓度为0.051-?L mol --0.51-?L mol ,缓冲溶液有足够的缓冲能力;

d 、缓冲溶液廉价易得,避免污染。 ②配制

a 、根据要求选择缓冲对;

b 、计算缓冲物质的浓度之比,使所配溶液的pH 为所需值:

共轭碱)

酸)

((lg

c c pK pH a -= (共轭酸)碱)c c pK pOH b (lg -=

c 、根据计算结果配制缓冲溶液,并使酸碱浓度均在0.11-?L mol --11-?L mol 之间;

d 、用酸度计或试纸测定所配溶液的pH 5、缓冲现象的应用 ①自然界与生物界

②用标准缓冲溶液标定其他物质的酸度 ③许多反应要求反应在一定围进行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一、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沉淀溶解平衡: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变成水合离子的(即溶解)的速率与溶液中水合离子回到晶体表面(即沉淀)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2、溶度积

①定义: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系数方次的乘积,记为sp K 。

②表达式:对于反应)()()(aq nB aq mA S B A m n n m -++?,

n m m n sp

c

B c c A c K ])([])([θ

θ++= ③注意:a 、溶度积sp K 是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的特性常数; b 、sp K 属于化学平衡常数,其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的自身性

质和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c 、适用围:难溶强电解质及难容弱电解质 3、溶度积sp K 与溶解度S

①相同点:都可以反应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②不同点:a 、溶解度sp K 是平衡常数的一种,表示一定温度下难溶电

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b 、溶解度S 是浓度的一种表达形式,表示一定温度下1L

难溶电解质中溶质的量;

③注意:比较不同电解质溶解度时,若电解质属于相同类型,则可直

接比较,sp K 大的,S 也大;比较不同类型的电解质溶液时应

考研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存在的状态………………………………………………………………2 一、气体 .......................................................................................................... 2 二、液体 .......................................................................................................... 3 ①溶液与蒸汽压 ................................................................................................ 3 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 ................................................................... 3 ③渗透压 .......................................................................................................... 4 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 4 三、胶体 .......................................................................................................... 4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5 一、化学反应速率 ............................................................................................ 5 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 6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6 2、温度 ............................................................................................................ 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8 一、热力学定律及基本定律 .............................................................................. 8 二、化学热力学四个重要的状态函数 ................................................................ 9 4、自由能 ....................................................................................................... 10 ①吉布斯自由能 .............................................................................................. 10 ②自由能G ——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11 ③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θ m f G ? (11)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 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注:加黑字体为知识点,加下划线为补充内容。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2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 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4 第五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4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4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 4 第二节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4 第三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 第四节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 第五节盐类的水解 5 第六节沉淀-溶解平衡 6 第七节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6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 6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7 第三节电极电势7 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7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7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8 第一节共价健理论 8 第三节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8 第四节离子键与离子晶体8 第五节离子极化8 第六节其他类型晶体9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9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9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结构9 第三节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况9 第四节熬合物10 第八章主族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0 第一节化学元素的自然资源10 第二节碱金属11 第三节碱土金属1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8.314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5、流体 6、固体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系统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定范围的目的是便于研究。 2、环境是系统边界之外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

审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00930100756)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1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或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管活动 (1)审计主体:审计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2)审计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领导和相关领导的授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3)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4)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主要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内部的预算计划、经济合同等 (5)审计目的:社会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6)审计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管、评价、鉴证活动 2审计的特征: (1)独立性: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2)权威性:权威性是审计机构正常发挥作用的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其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萌芽的思想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上计”制度日趋完善 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82 年12月4日五届人大通过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1983 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988 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 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审计学知识点整理

审计方法演进: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要素: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2.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3.完整性: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管理层的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明确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隐含的认定: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索有关.如经济萧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无机化学_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上)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 一、气体 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 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 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 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 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2L 2mol 1-2K 1- 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 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 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 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 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 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 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 c 、体积分数:φ= 2 1 v v d 、摩尔分数:xi= 总 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 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 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 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 4、气体扩散定律 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 1 u u =21p p =2 1 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 二、液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请各位同学按照下列知识点仔细阅读教材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法约尔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关系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亚当·斯密管理思想 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马萨诸塞车祸 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欧文的人事管理 ?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功利主义道德观 基本观点: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社会契约道德观 基本观点: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合乎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以社会利益为中心 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自律 超越法律 视人为目的 重视利益相关者利益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个人特性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 ?自信心 ?自控力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组织结构 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社区福利投资 社会慈善事业 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具体表现 ?跨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国外直接投资(FDI)发展迅猛 ?同国旅游人数快速增加 ?跨国并购进程加快 全球化下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政治与法律环境 ?经济和技术环境 ?文化环境 全球化的任务环境 ?供应商 ?销售商 ?顾客 ?竞争对手 ?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全球化组织模式考虑的因素 “全球一体化压力”和“本地化反应压力”

心理测量学重点知识整理

1、著名美国学者波林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 2、比奈与其助手西蒙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介绍的就是第一个智力量表——比西量表。 3、心理测量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4、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能力测验 2.学绩测验 3.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分类 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 2.诊断性测验 3.预示性测验(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1.速度测验2.难度测验(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2.典型作为测验 (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构造性测 2.投射性测验(八)按测验的应用分类1.教育测验 2.职业测验 3.临床测验 5、下面是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 1.并列直进式 2.混合螺旋式 6、对测验项目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7、误差的种类:一种是随机误差,又叫可变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此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另一种是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测值虽然一致,但不正确。8、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做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即:X=T+E (这里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是假设的真分数,E是测量误差) 9、估计信度的方法:①再测信度②复本信度③分半信度④同质性信度⑤评分者信度 10、信度系数有两个实际用处:一是用来评价测验,二是用来对分数作解释。 11、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校标效度。 12、测验间法:①相容效度②区分效度③因素效度 13、分数的合成类型:①项目的组合②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③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14、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形式的测量可分为:物理测量、胜利测量、社会测量(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心理测量。 15、测量的参照点:a)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b)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16、Stevens将量表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a)命名量表: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b)顺序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c)等距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差不仅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所测量心理特性上的排序,而且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该特性上的差异程度d)比率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对应个体在测量心理特性上比率 17、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是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1、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种科学手段 2、难度: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3、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4、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5、真分数:就是在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 6、信度:人们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称之为信度。 7、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8、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共10页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1、知道典型的溶解性特征 ①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AgCl,原来溶液是Ag(NH3)2Cl;后者是硅酸沉淀,原来的溶液 是可溶解的硅酸盐溶液。生成淡黄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者是S2O32- ②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由于转化成为BaSO4而不能观察到沉淀的溶 解。AgBr,AgI,也不溶解,但是沉淀的颜色是黄色。 ③能够和盐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和铅、银、铜、汞的盐溶液反应。: ④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CO2和Ca(OH)2;Al3+和氢氧化钠;AlO2-和盐酸;,氨水和硝酸银。 2、操作不同现象不同的反应: Na2CO3和盐酸;AlCl3和NaOH,NaAlO2和盐酸;AgNO3和氨水;FeCl3和Na2S;H3PO4 和Ca(OH)2反应。 3、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 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沉淀后澄清: 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也是先沉淀后澄清: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KAl(SO4)2与NaOH溶液:; 4、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最终能生成沉淀的物质:苯酚钠溶液、硅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这三种都可以与 少量硝酸反应产生沉淀)、饱和碳酸钠溶液。 苯酚钠溶液:; 硅酸钠溶液:; 饱和碳酸钠溶液:; 偏铝酸钠溶液:; 5、能生成两种气体的反应: HNO3的分解:; Mg与NH4Cl溶液的反应:; 电解饱和食盐水:; C与浓HNO3加热时反应:;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审计知识点总结

审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起源的根本点在于两权的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几个词语:宰夫,御史大夫,上计律。 2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意大利的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是提供给企业股东),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提供给债权人)。 3法律规章制度分三个层次 (1)法律法规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法》 (2) 准则会计准则审计准则 (3)规章制度(略) 4审计的特点 (1)独立性审计最本质的特征。表现在·经济独立·组织独立·工作独立 (2) 公正性(3)权威性 5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重点在于鉴证 6审计的对象(略) 7审计的总目标(1)合法性即会计报表的编制要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2)公允性即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3)管理当局的认定(5个) ·存在或发生的认定·完整性的认定·权利和义务的认定·估价和分摊的认定·表达与批露的认定 8,具体目标 (1)存在性(2)完整性(3)金额(4)所有权(5)披露 (审计的目标具体在课本第9到12页) 第二章 1我国审计是行政性的须向国务院负责我国最高审计机关是审计署 2审计分三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 3审计的法定业务四个 (1)(1)审计会计表报,出具审计报告(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表报(3)办理企业的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 关报告(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 告 第三章 1重要性水平(p38) 指允许错报的最大差额重要性水平越高,意味着他允许错报的金额就越大,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少。即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可能有道小计算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 药物分析是一门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质量控制的科学。 药品质量应从药品的性状、真伪、有效性、均一性、安全性、纯度和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节药品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常见的国家标准: 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 其他药品标准; 常见国外药品标准: 美国药典(USP)、美国国家处方集(NF)、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P)、欧洲药典(Ph.Eur)和国际药典(Ph.Int)。 一、《中国药典》 1.历史沿革: 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版。

2.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凡例:为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验提供的指导原则。 正文包括所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 通则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1)检验方法和限度 ◆检验方法:《中国药典》规定的按药典,采用其他方法的要与药典方法对比。仲裁以《中国药典》方法为准。 ◆限度: (2)标准品和对照品 相同点: 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或效价测定测定的标准物质。 不同点: 标准品 用于生物检定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其特性量值一般按效价单位(或μg)计。 对照品 指采用理化方法进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其特性量值一般按纯度(%)计。 (3)精确度 药典规定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 ◆“精密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取用量为“约”若干时,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 ◆“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 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第三节:气体分子动理论 1、气体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⑴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小的微粒,彼此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许多,分子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⑵气体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方向上处于永恒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⑶除了在相互碰撞时,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很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⑷气体分子相互碰撞和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⑸分子平均动能与气体的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在一定温度下,每种气体分子速度的分布是一定的。除少数分子的速度很大或很小外,多数分 子的速度都接近于方均根速度rms V 。当温度升高时,速度分布曲线变宽,方均根速度增大。 M RT V rms 3= 。 3、分子量越大扩散越慢。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系统 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定范围的目的是便于研究。 2、环境是系统边界之外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 3、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4、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变 化量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5、当系统的某些性质发生变化时,这种改变称为过程。系统由始态到终态所经历的过程总和被称 为途径。 6、⑴定温过程:始态和终态温度相等且变化程中始终保持这个温度。 定温变化:始态和终态温度相等但对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不作要求。 ⑵定压过程:始态和终态压力相等且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压力。 定压变化:始态和终态压力相等但对变化过程中的压力不作要求。 ⑶定容过程:始态和终态体积相等且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个体积。 ⑷循环过程:系统由始态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有回到原来的状态。 7、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 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8、只含有一个相的系统叫做均相系统或单相系统。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系统叫做非均相系统或 多相系统。 9、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0、反应进度ν ξ0n n t -=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1、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2、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W>O ;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3、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4、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和称为 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