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

位置规范

篇一:施工缝留置位置

施工缝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1m),留置在底板面以下20-30㎜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双向受力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2;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篇二: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

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

1、什么叫施工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

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 mm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浅谈施工缝能否留置

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

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应规定为: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注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3、混凝土条行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注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如设计没有规定,而

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浇注混凝土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5、基础的薄壁或悬壁部位以及被孔洞削弱部位不应留置施工缝。

6、施工规范规定:“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端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注,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注并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7、对简支梁作受力分析,在荷载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8、浇注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丁字、转角墙垛、门窗

洞、预留洞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接处如带有雨蓬、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薄弱环节或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注混凝土,除此之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9、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10、雨蓬由于浇注量少且属于悬臂构件,应一次浇注混凝土完毕,不能留施工缝。

11、有分阶的独立柱基础各阶应连续施工、各阶之间禁止留水平施工缝。 a。在独立基础(假设分3阶,从底往上分别是1、2、3阶,其厚度分别是h1、h2、h3)设计计算时,依据有关计算理论确定每阶的计算高度时是这样考虑的:第3阶厚度=h3、第2阶厚度=h3+h2、第1阶厚度=h1+h2+h3。 b。设计受力计算、冲切验算、独立基础底板的配钢筋计算都是按这个方法确定的厚度(高度)去设计。如果施工时,每阶之间留水平施工缝,他们互相之间就不是一个相对匀质的结构体、够不成一个整体,结构抵御荷载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由于各阶互相分离,很早就被破坏退出工作,受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最终形成结构安全事故。你说各阶分开施工(留施工缝)的危害有多大!

c.因此,在独立柱基础施工时三阶要连续施工,安装柱基模板时第1阶模板直接放置在砼垫层上、其他两阶(第2、3

阶)采用吊模,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同时三阶一次性连续施工、保证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并振动完毕、禁止各阶之间留水平施工缝。

4、常出现问题的现象

5、提出几点具体处理措施

(1)、立缝表面凿毛法

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

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

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浆法

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4)、二次开发振捣法

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5)、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②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③浇筑前, 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④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⑤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 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 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⑥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 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 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 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 宜留在拱( 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 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 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 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⑦地下室大承台由于施工难度原因先于底板和其他承台浇筑,由于基础竖直方向存在着极大的剪应力,跟据剪应力互等定理可知,在其水平方向也存在着同样大小的剪应力。要想设置水平施工缝,就必须在施工缝上设置抗剪凹槽和抗剪筋,因在定量分析上还存在一定困难,故对此未作出明确规定。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方法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好是连续浇灌混凝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施工缝若处理不好,往往会形成弱点,对结构受力、整体性及防水都不利,还对楼板的耐久性、抗渗漏能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民市“富康”住宅楼及林业局办公楼实际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缝位置的留置及处理方法谈谈我们的看法。

1、工程实例现举两个工程实例说明梁、板、柱上施工缝位置不当形成的质量问题。

(1)新民市富康小区6号楼,一层为框架结构,二至六屋为砖昆结构,施工时在楼板中部留有一条施工缝,贯通房屋

全宽。施工缝接头未作应有的处理,一些松散的混凝土仍留在施工缝的一边。房屋使用后不久,施工缝处就因混凝土缩而形成了贯通板的裂缝。该裂缝在楼板附近较宽,上下两头较细。这些裂缝对房屋的使用及耐久性影响较大。

(2)林业局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浇筑二层?昆凝土时施工缝未留在梁柱连接处,而是错误地留在一定梁高位置。在浇筑梁的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则产生了竖向裂缝,该裂缝处于柱两侧附近,由上向下发展。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浇筑梁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尚未达到足够强度,它既承受上层混凝土重量又受浇筑上层混凝土时的振动,这样在梁高范围内受拉区内留施工缝是不允许的,因为其对梁的受力不利,甚至会危及安全。

2、施工缝位置的留置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位置,必须在浇筑混凝土时事先考虑好。各种结构有不同的留法,但总的来说,施工缝应留在结构比较不重要的地方,或受力(主要指剪力)较小而施工又方便的地方。施工缝形成的截面应与结构产生的轴向压力相垂直,以便能直接发挥混凝土的特长——传递压力。例如:梁、柱的施工缝,应与构件的轴线相垂直;板、墙的施工缝,应与板面相垂直,具体说明如下:

(1)水平施工缝:①基础与基础梁间、基础梁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梁的下面和上面的水平面上。②柱与基础

问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上面的水平面上。③梁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梁底与柱的交接水平面上。④无梁楼板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柱帽下面的水平面上。⑤板与梁应一起浇灌。当梁的截面尺寸很大时,施工缝可留在板底面以下2— 3 cm处在水平面上,不得留在梁截面受拉区内。⑥烟囱、水池、水塔的施工缝,可每隔1.5—2.0 m留一道,但水塔中水箱的施工缝,应避免留在支托斜底部分。⑦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以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2)竖向施工缝:①浇灌单向板混凝土时,施工缝可留在与板跨平行的任何位置。②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③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及其复杂结构的工程,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④对于带有斜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应连续浇灌,若必须分开浇灌,施工缝则应在斜梁加腋的上部。⑤现浇楼梯的施工缝,一般应按楼层设置。

3 施工缝的处理办法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作如下处理:

篇三: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

1、什么叫施工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处理方案精修订

施工缝处理方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目录 编制依据 1、建北高层住宅小区3#楼施工图 2、建北高层住宅小区3#楼施工组织设计 3、GB50204-2002(2011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3#楼地下二层,地上三十三层为住宅,地下二层为人防,地下一层为设备层。标准层层高米。 3号楼住宅总建筑面积㎡,地下室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建筑耐久年限为三类(合理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地下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上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人防工程为核6常6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 本工程±相对与绝对标高3号楼为米。 二、施工缝的重要性

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水平施工缝。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浇筑整体砼中,需设置水平施工缝,施工人员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认真了解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认识留置施工缝处理不当对工程质量的危害: 1、施工缝的危害,施工缝处理不当对结构的整体性带来一定的危害,这是由于上一层砼表面已终凝,下一层浇筑时在原截面上存在冷缝, 2、柱、墙水平施工缝处理不当的危害柱、墙底面和顶部的水平表面上,极容易积存垃圾、杂物、泥沙等,再加上该处钢筋密集,如果模板上留置的清扫口位置不当,或未留置清扫口,则二次浇灌前施工缝表面的赃物和冲洗水无出处使缝处本应结合密实处则形成严重夹渣分层,成了更薄弱处,新旧截面粘结力受到削弱,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这种危害将成为隐蔽的潜在危险。 三、施工准备 1、道路坚实、畅通,用水、照明等设施必须齐全。 2、模板及其支架结构的材料、质量等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且表面平整,接缝严密。 3、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和几何尺寸,砼供应和泵送能力及管理能力,以及周围场地大小等条件,预先清理浇筑区域,夏季施工时模板浇水湿润。 4、劳动力安排:一般一台泵送设备,需配置15~20人。 5、主要工具:一台泵送设备需配置插入式振捣器一般3~4台,铁锹3~4把,不宜采用齿形钉钯。 四、施工缝的设置原则 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原则是: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核心提示:摘要:混凝土施工缝是保证结构构件质量,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根据构件类型及受力的不同状况(弯距、剪力)对混凝土施工缝的位置有不同要求,不能随意设置,其位 摘要:商品混凝土施工缝是保证结构构件质量,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根据构件类型及受力的不同状况(弯距、剪力)对商品混凝土施工缝的位置有不同要求,不能随意设置,其位置应在商品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严格按规范施工。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处理 商品混凝土结构多要求整体浇筑,但往往由于构件形式的多样性及受劳力、时间、设备和工种配合等因素的限制不能连续浇筑。当停顿时间超过商品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前后浇筑的商品混凝土之间的接槎处便形成商品混凝土施工缝,使该处成为结构上的薄弱环节,在外力的作用下,破坏常常在该处首先发生。因此,商品混凝土施工缝是保证结构构件质量,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因素。根据构件类型及受力的不同状况(弯距、剪力)对商品混凝土施工缝的位置有不同要求,不能随意设置,其位置应在商品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严格按规范施工。 一、商品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形式 商品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形式有两种:水平施工缝和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应在留置的位置弹线,将商品混凝土振实振平。一般适用于柱、墙。留垂直施工缝时,较薄的楼板深度不大的次梁可用木板支模;较厚的基层底板应绑扎铅丝网;深度大的梁、板、墙等可用粗钢筋加固绑扎。一般适

用于梁、板等构件。 二、商品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原则 施工缝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从施工组织角度考虑的同时,还要从构件受力角度考虑。商品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比其抗压强度低得多,为1/9~1/18;而且抗剪取决于抗压强度。显然,施工缝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部位最佳。施工缝位置的留置应本着以下原则:(1)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部位;(2)便于继续施工的部位;(3)在规定的时间内预期可完成的范围内。 三、商品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1.柱子应留施工缝的部位是: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下面,无梁柱帽下面。 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留在板底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施工缝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肋形楼盖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跨度范围内。5.楼梯应留在楼梯长度中间1/3范围内。 6.墙可留在门洞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7.双向受力的楼板,大体积商品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框架等及其它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如设计图中未明确要求,则应根据内力大小且方便施工的原则,在商品混凝土浇筑前与设计人员商定。 8.设备基础在地脚螺栓范围内的水平施工缝,必须低于地脚螺栓底端,与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共17页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 位置规范 篇一:施工缝留置位置 施工缝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1m),留置在底板面以下20-30㎜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双向受力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2;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

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篇二: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 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 1、什么叫施工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 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

应该在什么位置设置施工缝

一、施工缝的重要性 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水平施工缝。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浇筑整体混凝土中,需设置水平施工缝,施工人员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认真了解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认识留置施工缝处理不当对工程质量的危害: 1、施工缝的危害,施工缝处理不当对结构的整体性带来一定的危害,这是由于上一层混凝土表面已终凝,下一层浇筑时在原截面上存在冷缝, 2、柱、墙水平施工缝处理不当的危害柱、墙底面和顶部的水平表面上,极容易积存垃圾、杂物、泥沙等,再加上该处钢筋密集,如果模板上留置的清扫口位置不当,或未留置清扫口,则二次浇灌前施工缝表面的赃物和冲洗水无出处使缝处本应结合密实处则形成严重夹渣分层,成了更薄弱处,新旧截面粘结力受到削弱,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这种危害将成为隐蔽的潜在危险。 二、施工准备 1、道路坚实、畅通,用水、照明等设施必须齐全。 2、模板及其支架结构的材料、质量等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且表面平整,接缝严密。 3、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和几何尺寸,混凝土供应和泵送能力及管理能力,以及周围场地大小等条件,预先清理浇筑区域,夏季施工时模板浇水湿润。 4、劳动力安排:一般一台泵送设备,需配置15~20人。 5、主要工具:一台泵送设备需配置插入式振捣器一般3~4台,铁锹3~4把,不宜采用齿形钉钯。 三、施工缝的设置原则

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原则是: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 具体位置是:梁、板等受弯构件的一般留在距支座距离为三分之一跨度的位置处,因此处的弯矩与剪力均较小。其它构件可根据受力情况确定。 梁、板的施工缝宜留成垂直的茬,不宜留成斜茬。水池等有防水要求的结构,在施工缝处应设置止水板(带),避免造成渗漏。 施工缝处应有可靠的措施,保证先后浇筑的混凝土间良好结合。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凿毛和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但不得积水; 2.在浇筑前,施工缝处应先铺一层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其厚度宜为15~30mm; 3.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四、混凝土浇筑质量要求 1、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缩短浇筑时间,本工程基础和主体结构混凝土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2、在浇捣之前充分洒水湿润木模,并对基础进行彻底的清理,不允许有浮泥和垃圾的存在。 3、混凝土采用分段分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完成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较好地适应了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泵送管道经常拆卸、接长,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4、振动棒振点间距控制在20CM的距离,振捣棒进入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15CM以内,快插慢拔、斜进斜出,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 5、人工修面,要求第一次基本修理完毕,平整度在第一次必须要找平准确,然后经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后,进行第二次修平,要求混凝土表面基本光滑,平整度良好。 6、及时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表面覆盖塑料薄瞙,并浇水养护7天以上。

施工缝留置的形式和位置

在现浇砼结构中,砼无论竖向浇筑还是水平浇筑都要分段进行,每一段之间必然不可避免的需要间隔一段时间,从而形成由于施工手段而引起的砼的间断面,这个间断面被称为施工缝。盲目的无序的留置施工缝,会给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规范规定了两个原则。第一是施工缝应留置在结构受剪较小的部位,第二是施工缝应留置在便于施工的部位。将这两条原则展开后,形成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结构类型的具体施工缝留置的形式和位置,需要遵循以下具体要求: 1、柱子应留置水平缝,梁或板应留置垂直缝。 2、柱子:在基础施工时,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在梁、柱相交处,施工缝应留在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或吊车梁的上面,对于无梁楼板,施工缝应留在柱帽的下面。 3、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毫米处。当板下有梁托时,应留置在梁托的下部。 4、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方向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为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5、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6、墙体:可以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7、对于双向受力的楼板、大体积砼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框架梁施工缝留置在梁的1/3跨位置最好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07 20:39 因为1/3位置的受力是最小的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07 20:40 而且是必须留在跨度的1/3位置 提问人的追问 2009-10-08 11:35

不是跨中的1/3吧?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08 11:51

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分析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 及处理方法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好是连续浇灌混凝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施工缝若处理不好,往往会形成弱点,对结构受力、整体性及防水都不利,还对楼板的耐久性、抗渗漏能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施工缝位置的留置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位置,必须在浇筑混凝土时事先考虑好。各种结构有不同的留法,但总的来说,施工缝应留在结构比较不重要的地方,或受力(主要指剪力)较小而施工又方便的地方。施工缝形成的截面应与结构产生的轴向压力相垂直,以便能直接发挥混凝土的特长——传递压力。例如:梁、柱的施工缝,应与构件的轴线相垂直;板、墙的施工缝,应与板面相垂直,具体说明如下: 1.1、水平施工缝: ①基础与基础梁间、基础梁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梁的下面和上面的水平面上。 ②柱与基础问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上面的水平面上。 ③梁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梁底与柱的交接水平面上。 ④无梁楼板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柱帽下面的水平面上。 ⑤板与梁应一起浇灌。当梁的截面尺寸很大时,施工缝可留在板底面以下2— 3 cm处在水平面上,不得留在梁截面受拉区内。 ⑥烟囱、水池、水塔的施工缝,可每隔1.5—2.0 m留一道,但水塔中水箱的施工缝,应避免留在支托斜底部分。 ⑦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以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1.2、竖向施工缝: ①浇灌单向板混凝土时,施工缝可留在与板跨平行的任何位置。

②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③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及其复杂结构的工程,施工缝位 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④对于带有斜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应连续浇灌,若必须 分开浇灌,施工缝则应在斜梁加腋的上部。 ⑤现浇楼梯的施工缝,一般应按楼层设置在踏步板的1/3处。 二、施工缝位置的留置分析 2.1钢筋混凝土梁分析 1)、混凝土施工缝对剪力影响较大,对弯矩影响不大。在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中,梁的抵抗弯矩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受压和钢筋的拉力形成的,而混凝土施工缝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所以混凝土施工 缝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弯矩承载力影响不大;由于施工缝两侧的混 凝土为两次浇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对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 施工缝留置时,不需要考虑弯矩,只需考虑剪力即可。 2)、规范规定了确定施工缝位置的两原则: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4.5条规定:“混 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 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 应便于施工。” 对于承受荷载的梁构件来说,什么地方剪力较小呢?显然是跨中,跨 中的剪力为最小。所以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最合适的位置。旧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规定了梁的施工缝 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请注意是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不是 跨中三分之一“处”。从这个规定看出,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跨中是最合适的部位,而跨中的三分之一“处”,是这个合适范围的边界点,也就是这个范围的最不利点。(大多数工程师通常将梁板构 件的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在跨中的三分之一“处”,即距离支座位置三分之一跨的位置。而且,大多数工程师认为把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不允许的。现场易混淆) 规范规定了“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的原则。在混凝土浇注前,梁的施工缝写需要用模板封堵,在跨中截面操作最方便,而在跨中三分之一处,往往有负弯矩钢筋,封堵模板不方便,清理施工缝混凝土界面也不方

施工缝设置要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7.4.5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条文说明: 7.4.5 混凝土施工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 施工缝留设位置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大多数工程师通常将梁板构件的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在跨中的三分之一“处”,即距离支座位置三分之一跨的位置。主张把施工缝留置在这个位置的人,提出的理论依据是:在均布荷载的梁构件中,跨中三分之一处的剪力不大,弯矩为零,其综合受力较小,所以把混凝土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处。而且,大多数工程师认为把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不允许的这种留置方法合适吗?下面以钢筋混凝土梁为例进行分析。 1、混凝土施工缝对剪力影响较大,对弯矩影响不大。在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中,梁的抵抗弯矩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受压和钢筋的拉力形成的,而混凝土施工缝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所以混凝土施工缝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弯矩承载力影响不大;由于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为两次浇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对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施工缝留置时,不需要考虑弯矩,只需考虑剪力即可。 2、规范规定了确定施工缝位置的两原则: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4.5条规定:“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 对于承受荷载的梁构件来说,什么地方剪力较小呢?显然是跨中,跨中的剪力为最小。所以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最合适的位置。旧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规定了梁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请注意是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不是跨中三分之一“处”。从这个规定看出,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跨中是最合适的部位,而跨中的三分之一“处”,是这个合适范围的边界点,也就是这个范围的最不利点。 规范规定了“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的原则。在混凝土浇注前,梁的施工缝写需要用模板封堵,在跨中截面操作最方便,而在跨中三分之一处,往往有负弯矩钢筋,封堵模板不方便,清理施工缝混凝土界面也不方便,而且操作稍有偏差,就可能偏出了跨中三分之一范围。所以,从方便施工的角度来讲,跨中三分之一“处”,并不是合适的位置。 3、综上所述,梁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处”是不合适的。跨中三分之一“处”,既不是剪力最小的位置,也不是最方便施工的位置,这与施工规范的原则是不相符的。甚至有人认为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位置是不允许的,这与规范的原则更是矛盾了,恰恰相反,跨中才是施工缝留置的最合适位置。

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方法

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现浇板施工缝留置不当会有一定的结构危害性,因此,提出设计一种施工缝:首先,保证通过施工能达到现浇板结构计算力学假定,确保结构安全;其次,方便施工。现浇楼板施工缝的设置,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处理。如果其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就会改变原设计的受力假设,从而引起质量事故,轻则开裂渗漏,影响建筑物的寿命;重则存在结构隐患,危及结构安全,直接影响使用。因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一、施工缝设置的时间界定 大面积的楼层现浇板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施工技术和劳动力组织上的原因,或者是分段考虑流水施工,不能连续地将每层楼上的现浇板整体浇筑完成,当间歇时间预计超过规定的时间时,应预先选定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 二、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探讨 砖混结构的住宅楼、办公楼等楼房的楼层现浇板大多数是双向板,而施工缝的留置位置从调查情况来看,在设计的施工图纸中,大多数图纸并没有单独注明现浇板施工缝的设计要求。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留置方法: 1.第一种留置方法:现浇板施工缝沿着横向设置在现浇板跨中1/3范围内,虽然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但是很难保证结构计算时的力学假定(即不能完全保证楼板的整体性),由于混凝土楼板的收缩或者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在这种施工缝处产生裂缝,甚至会出现贯通缝,将地板砖拉裂,既影响美观,又会渗水,引起钢筋锈蚀。重者影响结构安全,影响楼房使用寿命。 这种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砖混结构楼房的砖墙刚度太大,限制着现浇板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实质上是因为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相差太大引起的)。当收缩达到一定程度时,首先在现浇板的施工缝处产生裂缝,因为这个截面上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差,结合不牢固。这种非自由收缩不象框架结构楼房楼层现浇板那样自由,因为框架柱相对于砖墙来说柔性较大,刚度较小。由同一种材料(钢筋混凝土)的柱、梁、板构成的框架结构。楼房整体基本上是各向同性的。因此,框架结构基本楼房现浇板的施工缝即使留设在跨中1/3范围内,只要按规范规定处理。一般情况不会出现裂缝。 这种留置现浇板施工缝的方法,比较难施工。施工缝的处理需按规范要求,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达到不小于1.2MPa 而且需要剔凿掉松动的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然后用压力水冲洗干净,而且要求充分湿润保潮,不小于24h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一层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2.第二种留置方法:现浇板施工缝留置在承重横墙上中线处,这种留置施工缝的方法符合规范规定在剪力较小处,能消除因施工缝在跨中1/3范围内处理不好引起的裂缝。具体做法是: ①先在承重横墙上中线设置通常垫木或钢管,一是作为现浇板负筋的临时支撑,二是可以作为浇筑现浇板混凝土的临时支撑,二是可以作为浇筑现浇板混凝土的临时侧面模板。 ②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待混凝土达到1.2MP时。将中心线处多余浇筑的混凝土剔凿掉。 砖混结构现浇楼板施工缝的设置与处理来自: 免费论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d41745727.html, ③剔凿至中心线处的密实混凝土时,需要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并且要求

混凝土施工缝到底应该留置在哪里

混凝土施工缝到底应该留置在哪里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大多数工程师通常将梁板构件的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在跨中的三分之一“处”,即距离支座位置三分之一跨的位置。主张把施工缝留置在这个位置的人,提出的理论依据是:在均布荷载的梁构件中,跨中三分之一处的剪力不大,弯矩为零,其综合受力较小,所以把混凝土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处。而且,大多数工程师认为把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不允许的。 这种留置方法合适吗?下面以钢筋混凝土梁为例进行分析。 1、混凝土施工缝对剪力影响较大,对弯矩影响不大。在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中,梁的抵抗弯矩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受压和钢筋的拉力形成的,而混凝土施工缝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所以混凝土施工缝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弯矩承载力影响不大;由于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为两次浇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对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施工缝留置时,不需要考虑弯矩,只需考虑剪力即可。 2、规范规定了确定施工缝位置的两原则: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4.5条规定:“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 对于承受荷载的梁构件来说,什么地方剪力较小呢?显然是跨中,跨中的剪力为零。所以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最合适的位置。旧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规定了梁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请注意是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不是跨中三分之一“处”。从这个规定看出,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跨中是最合适的部位,而跨中的三分之一“处”,是这个合适范围的边界点,也就是这个范围的最不利点。 规范规定了“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的原则。在混凝土浇注前,梁的施工缝写需要用模板封堵,在跨中截面操作最方便,而在跨中三分之一处,往往有负弯矩钢筋,封堵模板不方便,清理施工缝混凝土界面也不方便,而且操作稍有偏差,就可能偏出了跨中三分之一范围。所以,从方便施工的角度来讲,跨中三分之一“处”,并不是合适的位置。 3、综上所述,梁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处”是不合适的。跨中三分之一“处”,既不是剪力最小的位置,也不是最方便施工的位置,这与施工规范的原则是不相符的。甚至有人认为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位置是不允许的,这与规范的原则更是矛盾了,恰恰相反,跨中才是施工缝留置的最合适位置。 4、其它构件的施工缝留置位置: 单向板:与梁的情况相同,单向板的施工缝也应该是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在跨中是最合适的位置。

施工缝留设位置

施工缝留设位置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大多数工程师通常将梁板构件的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在跨中的三分之一“处”,即距离支座位置三分之一跨的位置。主张把施工缝留置在这个位置的人,提出的理论依据是:在均布荷载的梁构件中,跨中三分之一处的剪力不大,弯矩为零,其综合受力较小,所以把混凝土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处。而且,大多数工程师认为把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不允许的 这种留置方法合适吗?下面以钢筋混凝土梁为例进行分析。 1、混凝土施工缝对剪力影响较大,对弯矩影响不大。在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中,梁的抵抗弯矩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受压和钢筋的拉力形成的,而混凝土施工缝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所以混凝土施工缝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弯矩承载力影响不大;由于施工缝两侧的混凝土为两次浇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对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施工缝留置时,不需要考虑弯矩,只需考虑剪力即可。 2、规范规定了确定施工缝位置的两原则: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4.5条规定:“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 对于承受荷载的梁构件来说,什么地方剪力较小呢?显然是跨中,跨中的剪力为最小。所以施工缝留置在跨中是最合适的位置。旧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规定了梁的施工缝留置 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请注意是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不是跨中

三分之一“处”。从这个规定看出,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跨中是最合适的部位,而跨中的三分之一“处”,是这个合适范围的边界点,也就是这个范围的最不利点。 规范规定了“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的原则。在混凝土浇注前,梁的施工缝写需要用模板封堵,在跨中截面操作最方便,而在跨中三分之一处,往往有负弯矩钢筋,封堵模板不方便,清理施工缝混凝土界面也不方便,而且操作稍有偏差,就可能偏出了跨中三分之一范围。所以,从方便施工的角度来讲,跨中三分之一“处”,并不是合适的位置。 3、综上所述,梁的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处”是不合适的。跨中三分之一“处”,既不是剪力最小的位置,也不是最方便施工的位置,这与施工规范的原则是不相符的。甚至有人认为施工缝留置在跨中位置是不允许的,这与规范的原则更是矛盾了,恰恰相反,跨中才是施工缝留置的最合适位置。 4、其它构件的施工缝留置位置: 单向板:与梁的情况相同,单向板的施工缝也应该是留置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在跨中是最合适的位置。 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混凝土浇注施工时,应沿着次梁的方向浇注,这样混凝土的浇注面与主梁平行,能够避免施工缝留置在主梁上。 柱:其剪力最小的位置一般位于柱子的二分之一高度处,但是如留置在此处,极为不便于施工,故只能按照便于施工的原则,将施工缝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无梁楼板的柱帽下面。 墙:留置在门洞口连梁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也可留置在纵横墙的交界处,这也是综合考虑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原则。

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

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 1、什么叫施工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 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 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施工中存在争执 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 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 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 制。)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 mm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浅谈施工缝能否留置 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应规定为: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注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3、混凝土条行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注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如设计没有规定,而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浇注混凝土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与处理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与处理 目前, 大多数的建筑可以说都离不开混凝土。而现浇混凝土在施工浇筑过程中施工缝几乎可以说是每个混凝土工程都要遇到的问题。施工缝的留设方式、施工缝的质量、位置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缝的质量。结合现行施工规范及笔者平时设计和现场服务的一些经验, 就施工缝的问题作些探讨。 由于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 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 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 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就称为施工缝。 1.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 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1.1 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 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 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 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1.2 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2)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3)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 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4) 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5) 下料方法不当, 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6) 混凝土墙体单薄, 钢筋过密, 振捣困难, 混凝土不密实。 (7) 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8)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2.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 认真对待, 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 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9) 后浇带的位置按规范要求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留设, 这里不再赘述。

施工缝的处理方案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方案 在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环境、作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其整体性良好,每个结构构件最好一次浇筑完毕,中间不停歇。如果因构件混凝土量大,中间需要停歇,则停歇的时间应尽量缩短,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捣完毕。规范规定一般停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当待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12千克每平方厘米时,才能继续浇捣。因为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和水泥经拌和后2小时开始初凝,但还不具备强度,如继续浇捣会使已浇捣好的混凝土因受震动而破坏凝结作用,所以必须待混凝土能够抵抗外来震动时,允许继续浇捣,这时两层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施工缝。建筑物的构件混凝土工作量都比较大,一次浇筑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基础与上部结构一般都分两次浇筑,即先浇筑基础混凝土,然后在基础上支模再浇筑上部结构混凝土。因模板工作量大,支模时间较长,有的长达2天。这样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施工缝,如不加处理,势必影响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渗性。因此,施工规范规定:对施工缝应认真处理。 过去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采取人工凿毛、刷毛、冲毛、高压水枪冲刷等办法。这些办法都行之有效,但是冲毛的时间随气温而异,春秋季节,在浇筑完毕后10~16小时开始;夏季掌握在6~10小时;冬季则在18~24小时后进行。如果时间掌握得不好,过早会使混凝土表面松散或冲击表层混凝土;过迟则混凝土已硬化,不仅增加工作难度,而且不能保证质量,也加大了凿毛、排清和清洗的工作量,影响施工进度。 1、规范对施工缝留置及处理要求 为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混凝土的浇注应连续进行。若因时间或人工、环境等的原因不能连续进行浇注,且中间的停歇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则应在混凝土浇注前确定在适当位置留设施工缝。施工缝就是指先浇混凝土已凝结硬化,再继续浇注混凝土的新旧混凝土间的结合面,它是结构的薄弱部位,因而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本工程根据设计要求留置在7轴向西1/3跨处。 当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混凝土时,须待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千克每平方厘米后才能进行,而且需对施工缝作一些处理,以增强新旧混凝土的连接,尽量降低施工缝对结构整体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处理过程是:先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冲洗干净,且不得留有积水;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混凝土时,需仔细振捣密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2、根据科研成果结合实际施工提出改进施工缝处理方法及理论依据 (1)在浇注下层柱子时,待混凝土初凝后用人工方法使柱子上表面呈现锯齿状,根据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大小(一般为2~4cm ),锯齿深度为粘结面老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1/4~1/2;切槽的平均宽度为粘结面老混

施工缝留置专项施工方案(优.选)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宁晋县谷家庄城中村改造工程,位于宁晋县西城区谷家庄,由宁晋岳峰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宁晋建工集团建筑有限公司承建。工期为天,要求2012年月日开工,2012年12月31日竣工交付使用。该工程石家庄新世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地下两层,地上26层,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为M2(其中地下室面积M2)。其中一,二层为商业,框架结构,建筑面积M2

二:编制依据及原则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要依据规范有关规定和施工实际需要在预先设定位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是结构构件中的一个薄弱点,如果施工缝位置留置不正确,就可能对整体结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施工缝的留置一定要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留置施工缝的有关规定和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所确定的位置正确留置。 三:留置方案 施工缝一般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梁板垂直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应以跨中1/3范围为宜。本工程考虑流水施工,施工缝留置在14轴-18轴之间。因为结构以16轴为对称,为预防留置整个楼层贯通施工缝对结构造成的不利的影响,故两侧以16轴为中心按楼层交错留置施工缝。具体位置如附图(详见另页)

四:施工缝的处理 1,加筋: (1)梁:在施工缝部位的梁两侧加两根14的三级钢做补强钢筋,每端伸入砼500mm. (2)板:在施工缝部位按图纸底板钢筋隔一布一设置。每端伸入砼500mm. 2砼交接处的处理 (1)立缝表面凿毛法砼终凝后,在允许拆模时轻轻将缝面的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2)增加粗骨料法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浆法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问题及处理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问题及处理方法 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留置不当会造成质量问题,对施工缝留置的正确位置以及施工缝的处理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供大家参考。 标签:施工缝工程质量控制 0 引言 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留置不当会造成质量问题 某砖混结构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横墙承重。施工时在楼板中部留了一条施工缝,贯通房屋全宽,将该层楼板一分为二,施工缝接头未作应有的处理,一些松散的混凝土仍留在缝的一边。房屋使用后不久,施工缝处就因混凝土干缩而裂开,裂缝波及外纵墙,室外纵墙中部宜产生竖向裂缝,该裂缝在楼板附近较宽,上下两头较细。这些裂缝对房屋的使用及耐久性影响较大。 某框架结构房屋,施工缝未留在梁柱连接处,而是错误地留在一定梁果位置(即错误地将梁高按上、下两层分期浇筑)。在浇筑梁的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则产生了竖向裂缝,该裂缝处于柱两侧附近,由上向下发展。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浇筑梁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尚未达到足够强度,他既承受上层混凝土重量又受浇筑上层混凝土时的震动。这样在梁高范围受拉区内留施工缝是不允许的,因为其对梁的受力不利,甚至会危及安全。 2 施工缝设置的原则 2.1 施工缝设置原则:现行《馄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50204—92)》中规定“施工缝应留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且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施工缝的设置提出具体要求,故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柱、梁、板的内力作简要分析,进而说明施工缝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性。 2.2 柱、梁、墙、板内力简析:对于混凝土柱,最大弯矩往往位于两端,剪力和轴力沿柱高变化很小或无变化,由此看来,施工规范对于施工缝的设置在柱两端的提法主要是基于施工便利,而目前施工中由于种种原因使施工缝设置在柱中段就不应视为质量问题。 混凝土梁、板两端常常是最大剪力处或最大负弯矩处,但装配式框架梁两端靠柱一侧均设有施工缝,多年来,此类结构在柱、梁相交处并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施工缝留置专项施工设计方案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LONGXIN CONSTRUCTION SDN.BHD. IMPERIO 施工缝留置施工案 编制: 审核: 二O一五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及原则 (3) 三:留置案 (4) 四:施工缝的处理 (4) 五: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5)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马来西亚马六甲惠胜集团开发的工程,位于马六甲LOT 455,TAMAN MELAKA RAYA,KAWASAN BANDAR.XL(40),DAERAH MELAKA TENGAH,MELAKA BANDAR RAYA BERSEJARAH由LONGXIN CONSTRUCTION SDN.BHD.承建。该工程由CHY ARCHITECTS SDN.BHD.设计,共 30层,框架结构,其中G层~五层为商业用房,六层~13层为停车场,其中`G层~13层中间为无梁预应力楼板,14层以上为公寓。 二:编制依据及原则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要依据规有关规定和施工实际需要在预先设定位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是结构构件中的一个薄弱点,如果施工缝位置留置不正确,就可能对整体结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施工缝的留置一定要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留置施工缝的有关规定及混凝土施工技术案和预应力钢绞

线受力较小位置部位正确留置。 三:留置案 施工缝一般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应以跨中1/3围为宜。本工程考虑流水施工,一层缝留置具体位置如附图(详见另页) 四:施工缝的处理 1,加筋: (1)板:在施工缝部位按图纸底板钢筋隔一布一设置。每端伸入砼500mm. 2砼交接处的处理 (1)立缝表面凿毛法砼终凝后,在允拆模时轻轻将缝面的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

施工缝留置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缝留置专项施工方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LONGXIN CONSTRUCTION SDN.BHD. IMPERIO 施工缝留置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二O一五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马来西亚马六甲惠胜集团开发的工程,位于马六甲LOT 455,TAMAN MELAKA RAYA,KAWASAN BANDAR.XL(40),DAERAH MELAKA TENGAH,MELAKA BANDAR RAYA BERSEJARAH由LONGXIN CONSTRUCTION SDN.BHD.承建。该工程由CHY ARCHITECTS SDN.BHD.设计,共30层,框架结构,其中G层~五层为商业用房,六层~13层为停车场,其中`G层~13层中间为无梁预应力楼板,14层以上为公寓。 二:编制依据及原则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要依据规范有关规定和施工实际需要在预先设定位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是结构构件中的一个薄弱点,如果施工缝位置留置不正确,就可能对整体结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所

以施工缝的留置一定要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留置施工缝的有关规定及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和预应力钢绞线受力较小位置部位正确留置。 三:留置方案 施工缝一般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应以跨中1/3范围为宜。本工程考虑流水施工,一层缝留置具体位置如附图(详见另页) 四:施工缝的处理 1,加筋: (1)板:在施工缝部位按图纸底板钢筋隔一布一设置。每端伸入砼500mm. 2砼交接处的处理 (1)立缝表面凿毛法砼终凝后,在允许拆模时轻轻将缝面的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