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简单机械 (基础训练)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简单机械 (基础训练)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简单机械 (基础训练)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简单机械 (基础训练)

简单机械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共20题;共30分)

1.下列工具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铁皮剪刀

B. 理发剪刀

C. 树枝剪刀

D. 钢丝钳

2.如图所示,健身员向下摆动脚踝使细绳拉着物体缓慢提升时,图中的滑轮是()

A. 定滑轮,可省力

B. 动滑轮,可省力

C. 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 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3.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做法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 钓鱼竿很长,是为了更省力

B. 菜刀的刀刃很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

C. 轮胎上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D. 茶壶盖上有个小孔,是为了让壶内的液面总是低于壶嘴处的液面

4.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B. 动力、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

C. 支点可以在杠杆的端点,也可以在力的作用线之间

D. 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

5. 使用下列简单机械,为了省力的是()

A. 龙舟比赛用的船桨

B. 拔钉子的羊角锤

C. 理发用的剪刀

D. 旗杆顶的定滑轮

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将重6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升了2m,已知动滑轮重为1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A. 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大小为300N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C. 提升物体的过程中,额外功为200J

D. 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功率为150W

7.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在粗糙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B. 拉力F1做的功是额外功

C.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

D. 该滑轮的机械效率可能等于100%

8.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提升速度,可以增大有用功

B. 增大提升高度,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C. 增大定滑轮的重力,可以增大额外

D. 增大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9.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装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及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较省力,机械效率较低

B. 乙较省力,机械效率较低

C. 甲较省力,机械效率较高

D. 乙较省力,机械效率较高

10.如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A. B. C. D.

11.如图所示,两端分别站着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杠杆水平平衡。如果他们同时都以相同的速度向支点缓慢走去,杠杆将()

A. 小孩那端下沉

B. 大人那端下沉

C. 仍保持平衡

D. 无法确定

12.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机械自重及绳的重量,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A. B. C. D.

13.小金设利用如图装置移动质量为5kg 的物体A,小金在绳子自由端以5N 的拉力使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拉了10s 共移动了30m,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该装置中用的滑轮一定是轻质滑轮

B. 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为36W

C. 物体移动速度是2m/s

D. 这个装置所作有用功为150J

14.如图所示为质量不计的杠杆,在左边用细线挂一个小球,为使杠杆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F1~F6为作用

于不同位置时的拉力是()

A. 拉力为F1时属于省力杠杆,F2时为等臂杠杆

B. 若使小球升高相同的距离,则F5比F2会向下移动更少距离

C. 最大拉力为F3,最小拉力为F5,而F2=F4=F6

D. 若从F4缓慢转至F5再转至F6(不改变力的作用点),则力F先变大后变小

15. 如图所示,两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A,B通过细绳系于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MON的两端,其中物体A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B悬于空中,两物体均保持静止,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已知两细绳均沿竖直方向,OM:ON=3:2,物体A,B都是高为10cm的长方体,其密度为0.9×103 kg/m3,取g=10N/kg,则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A. 0

B. 300Pa

C. 600Pa

D. 900Pa

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17题图第18题图第20题图

16.如图,小明用动滑轮在10s内将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高了5m ,若这一过程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8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小明的拉力为200N

B. 小明做的额外功为500J

C. 动滑轮重为100N

D. 小明做功的功率为200W

17.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600N的物体在10秒内匀速提升了5 m,如拉力为400N,则下列各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拉力所做的功为6000J

B. 机械所做的有用功为2000J

C. 拉力的功率为600w

D.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18.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货物,动滑轮重为20牛顿,绳与动滑轮间的摩擦及绳子重不计.第一次把重为100牛顿的货物匀速提升,这个过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1;第二次把重为200牛顿的货物匀速提升,这个过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2.则()

A. η1<η2

B. η1>η2

C. η1=η2

D. η1和η2的关系无法确定

19.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如:

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在杆的平衡条件”时,要多次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

③“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P与O2反应,NaOH溶液与CuS04,溶液反应等多次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每一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各自总质量的大小

④“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⑤“探究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关系”时,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多次测量

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20.如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砝码a、b后恰好平衡,若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在a、b下面再加挂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出现()

A. a下降

B. a上升

C. 仍保持平衡

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二、填空题(共6题;共11分)

21.哑铃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运动器材,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实用而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如图是我们在使用哑铃时,上臂完成托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若把上臂举哑铃时看作一个杠杆,则此杠杆是__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2)在上举的过程中,阻力臂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第21题图第22题图

22.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

比较(b)、(c)、(d)三图可知:________。

23. 某次跳伞时,一运动员重为600N,接近地面时,可认为是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运动员离地面12m时速度为3m/s,则运动员从此处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__s,这12m内重力对运动员做的功是 ________J

24.如图所示是安置在公路收费站的栏杆的示意图,当在A处施加一个动力时,可使栏杆逆时针转动起来(以O点为轴转动),从图中可以看出,它是一根________杠杆;若已知整根杆子的长度为12米,重力为100牛顿,重心(即重力的作用点)在杆的中点,AO的长度为1.0米,则为使栏杆逆时针转起来,在A点的作用力至少为________牛。

第24题图第26题图第27题图

25. 某个热气球充气后体积为3000m3,则该热气球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 N.(g取10N/kg,空气密度取1.29kg/m3)

26.如图,圆柱形物体重力为G、横截面积是半径为R的圆,要从高度为0.5R的台面上滚过去,请画出最省力的作用点和力方向________;此时力F和G的关系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8分)

27.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 大小,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_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

(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 点处挂上2个钩码,做为动力F 1,B 点处挂上l 个钩码,做为阻力F 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 1和L 2,计算后发现:F 1L 1=F 2L 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 1L 1=F 2L 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________

(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 点处挂上2 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 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________ N .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 1′,钩码重力为阻力F 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 1′L 1′总是大于F 2′L 2′,其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 作用的影响.

(5)小明将图丙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C 点移到E 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丁所示,请推算: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________N .

27(4)题图 27(5)题图

28.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个数越多,________ ;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________ ;比较第1、4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__ .

(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________ 有关.

(3)有两个组所用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滑轮或滑轮轴之间的________不同,影响了测量结果.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________ 它的机械效率.

29.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明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 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使用定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总是小于物体的重力, 这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相矛盾,请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图, 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在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测力计的示数也不等于物重的一半。小明猜想是由于动滑轮本身也有重力且绳子与滑轮之间有摩擦的缘故,你同意小明的猜想吗?________。如果不考虑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利用小明测得的数据可求出动滑轮的重力为________ N 。

四、解答题(共6题;共41分)

30.如图所示裝置中,轻质杠杆支点为O ,物块A 、B 通过轻质细线悬于Q 点,当柱形薄壁容器中没有液体时,物体C 悬挂于E 点。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往容器中加入质量为m 1的水时,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物块C 应悬于F 点。A 、B 为均匀实心正方体,A 、B 的边长均为a 。连接A 、B 的细线长为b ,B 的

下表面到容器底的距离也为b ,柱形容器底面积为S 。已知:a =b =2cm ,S =16cm 2

, O 、Q 两点间的距离为L OQ =4cm ;三个物块的重为G A =0.016N ,G B =0.128N ,G C =0.04N ,m 1=44g ;ρ水=1.0×103kg/m 3

杠杆重力对平衡的影响忽略不计,细线重力忽略不计,物块不吸水。 (1)O 、E 两点间的距离L OE 为多少? (2)L EF 为多少?

(3)如果剪断物块A 上方的细线,往容器中加水,直到容器中水的质量为m 2=120g ,则物块处于平衡位置后,水对物块B 上表面的压力F b 为多少?

31. 如图所示,现将重为5N的物体A沿长1.2m,高0.6m的斜面匀速从底端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F的大小恒为3N,所有时间是12s,求:

(1)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的平均速度

(2)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

(3)求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

32.如图所示,将质量为6kg,边长为0.1m的正方体合金央,用细线挂在轻质杠杆A点处,在B点施加与杠杆垂直的力石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中OB=3OA,求:

(1)合金块的重力;

(2)拉力F

的大小;

(3)把合金块静止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33.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斜面上的物体其重力作用效果可等效为如图所示的两个分力F1和F2,已知

F1=400N,F2=300N,物体与斜面的接触面积为0.1m2,现让物体以2m/s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2m,绳端的作用力是F=250N,则:

(1)物体对斜面的压强为多少?

(2)利用动滑轮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

34.为了模拟水中物体被打捞的情境,同学们课外作如下探究:如图,用滑轮组将重200N的物体从底面积为4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提起,容器中水面由90cm降到70cm.已知每个滑轮重均为20N(不计绳重、水的阻力及滑轮与中心轴间的摩擦).求:

(1)所提起物体的密度

(2)物体完全出水后继续上升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5.如图甲是建造大桥时所用的起吊装置示意图,使用电动机和滑轮组(图中未画出)将实心长方体A从江底沿竖直方向匀速吊起,图乙是钢缆绳对A的拉力F1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A完全离开水面后,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大小为6.25×103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A上升的速度始终为0.1m/s。(不计钢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绳重,不考虑风浪、水流灯因素的影响),求:

(1)长方体A的重力;

(2)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

(3)长方体A静止在江底时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4)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A、剪铁皮的剪刀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理发剪刀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C、树枝剪刀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D、钢丝钳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2.【答案】C

【解析】由于图中的滑轮轴是固定不变的,故为定滑轮,提升物体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实际拉动的拉力方向为水平向右,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答案】C

【解析】A、钓鱼竿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B、菜刀的刀刃很薄,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是增大压力.故B错误;

C、轮胎上凹凸的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

D、壶盖上留有一个小孔,作用是使壶内与壶外的大气相通,为了让壶内的液面总与壶嘴处的液面相平.故D错误.

4.【答案】D

【解析】A、杠杆是硬棒,形状可以是直棒,也可以是弯曲的,故A正确;

B、动力、阻力是一个使杠杆转动、一个是阻碍杠杆转动;故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他们的方向不一定是相反的,故B正确;

C、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上的任何位置,故C正确;

D、力臂是从支点到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不是到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所以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不一定等于杠杆的长度,故D错误。

5.【答案】B

【解析】A、划龙舟用的船桨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羊角锤有较长的用力柄,动力臂长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B符合题意;

C、理发剪刀一般刀口部分长于刀柄,阻力臂长于动力臂,属费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旗杆顶的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D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1)由题知,n=2,不计绳重和摩擦,

拉力:F=(G轮+G物)=(600N+100N)=350N,故A错误;

(2)滑轮组对重物做的功:

W有=Gh=600N×2m=1200J,拉力移动的距离:s=2h=2×2m=4m,

拉力做功:W总=Fs=350N×4m=1400J,

由W总=W有+W额得,

所做额外功:W额=W﹣W有=1400J﹣1200J=200J;故C正确;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85.7%,故B错误;

(4)拉力做功功率:

P===140W,故D错误.

7.【答案】C

【解析】A、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即重力的方向没有发生位移,所以重力不做功;故A错误;

B、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所以拉力F1等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拉力F1做的功是有用功;故B错误;

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故C正确;

D、此过程中,要克服绳子与动滑轮之间的摩擦力、绳子重力、动滑轮的重力做功,故该滑轮的机械效率可能小于100%;故D错误。

8.【答案】D

【解析】A、由公式W=Gh可知,有用功只与物体的重力和提升高度有关,与提升速度无关,故A错误;

B、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有

总= ?= ?

?

= ,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的

高度无关,故B错误;

C、定滑轮的重力不会影响额外功,而动滑轮的重会影响额外功,故C错误;

D、由公式η= 有

总= 有

有额

可知,同一滑轮组的额外功基本不变,所以增大物体的重力,可以增大有用

功,可以提高机械效率,故D正确.

9.【答案】B

【解析】由图甲中使用的是定滑轮,图乙中使用的是动滑轮.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甲不省力,乙可以省力;

匀速提升的是质量相等的物体,若提升高度相同时,所做的有用功相同.由η=可知,不计摩

擦,使用甲图的定滑轮不用对滑轮做额外功,故机械效率高;

使用乙图的动滑轮要对滑轮做额外功,故机械效率低.由上分析知,ACD错误,B正确.

10.【答案】D

【解析】A、不计机械重和摩擦,由图可知:

F1×4m=G×2m,所以F1= ;

B、滑轮组由三段绳子承担,所以F2= ;

C、由图3知,使用的是定滑轮,所以F3=G;

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4×(L+3L)=G×L,所以F4= .

由以上分析得F3>F1>F2>F4.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杠杠初始平衡时G1G2,当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同时都以相同的速度向支点缓慢走时,两力臂的减少量相同,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G1L1的减少量大于G2L2的减少量,即G1L1的剩余量小于G2L2的剩余量;故小孩那端下沉。

12.【答案】C

【解析】A、;

B、;

C、;

D、。

13.【答案】B

【解析】A、该装置中用的滑轮不一定是轻质滑轮;故A错误;

B、由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根据W有用=fh可知,f=有用

,再根据P=fv物=12N3=36W;故B正确;

C、物体移动速度v物=?,故C错误;

D、根据η=有用

,求出W有用=ηW总=80%5N30m100%=120J,所以有用功为120J;

故D错误。

14.【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小球和小球到支点的距离构成了阻力和阻力臂,G2;而F1到支点的距离只有1格<2格,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B、由杠杆原理可知,F2是费力杠杆,F5是省力杠杆,省力机械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故F5向下移动的距离更多;故B错误;

C、经计算可知F1的力臂是1格,F2的力臂是2格,F3的力臂是0.5格,F4的力臂是2格,F5的力臂是4格,F6的力臂是2格;力臂越大力越小;故F3拉力最大,F5拉力最小,F2=F4=F6;故C正确;

D、F4缓慢转至F5再转至F6的过程中,力臂先变大后变小,故力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15.【答案】B

【解析】设长方体的底面积为S,则长方体的体积V=Sh,

由ρ=和G=mg可得,长方体的重力:

G=mg=ρVg=ρShg,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F M?OM=

G B?ON,

则M点受到绳子的拉力:

F M=

G B=G,

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F M=G﹣G=G,

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ρhg=×0.9×103kg/m3×0.1m×10N/kg=300Pa.

16.【答案】B

【解析】由,故A错误;

W总=FS=250N×10m=2500J;

W有用=Gh=400N×5m=2000J,W额外= W总-W有用=2500J-2000J=500J,所以B正确;

如果不计摩擦和绳重,则G动=100N,而本题要考虑摩擦和绳重,所以C错;

小明做功的功率是总功率,,所以D错误。

17.【答案】D

【解析】由图知,s=2h=2×5m=10m,拉力做功:W总=Fs=400N×10m=4000J,故A选项错误;

拉力做功功率:,故C错;

机械所做的有用功:W有=Gh=600N×5m=3000J,故B错;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D正确。

18.【答案】A

【解析】两次拉升重物,都是用同一个滑轮组,故额外功是相同的;但第一次是提升100N的重物,第二次是提升200N的重物,故第二次的有用功更多.所以第二次的机械效率比第一次机械效率大.

19.【答案】C

【解析】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②“研究在杆的平衡条件”时,要多次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是为了探究杠杆平衡的一般规律;

③“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P与O2反应,NaOH溶液与CuS04,溶液反应等多次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每一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各自总质量的大小,目的是发现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④“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发现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⑤“探究凸透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关系”时,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多次测量,的是发现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0.【答案】B

【解析】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

那么绳子的自由端产生的拉力为:;

因为F

所以自由端的钩码下降,a钩码上升。

二、填空题

21.【答案】(1)费力

(2)减小

【解析】(1)若把上臂举哑铃时看作一个杠杆,其支点在肘关节处,哑铃的压力是阻力,肱二头肌对前臂施加的力是动力,托举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此杠杆是费力杠杆;

(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为阻力臂,在上举的过程中,阻力臂逐渐减小。

22.【答案】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沿不同方向的拉力大小都相等。

【解析】由图可知,几个滑轮都是定滑轮,弹簧秤的拉力方向不同;

结合(a)、(b)两图可知:使用定滑轮和不使用定滑轮时,拉力的大小相同,即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由(b)、(c)、(d)三图可知,当使用定滑轮时,虽然拉力的方向不同,但拉力的大小都相同,所以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23.【答案】4;7200

【解析】由v=得,动员从此处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t===4s;

重力对运动员做的功:

W=Gh=600N×12m=7200J.

24.【答案】费力;500

【解析】(1)由图可知杠杆绕A点右侧的轴转动,则A点的动力臂远小于杠杆重力的阻力臂,所以杠杆是一个费力杠杆;

(2)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重力与杠杆垂直,可知:阻力臂=-L2=L﹣1m=×12m﹣1m=5m,动力臂L1=1m,阻力F2=G=100N,

由F1L1=F2L2得,动力。

25.【答案】3.87×104

【解析】热气球受到的浮力为F浮=ρ空气gV排=1.29kg/m3×10N/kg×3000m3=3.87×104N.

26.【答案】;F<G

【解析】在圆周上,两点之间最长的就是直径。从支点做通过支点的直径,与圆周的交点就是力的作用点,然后通过它做这条直径的垂线即可。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元的直径作为最长力臂,由图知,动力的方向应该向上,作用点在圆的切线位置,如图,比较可知,L1>L2,所以F <G

三、实验探究题

27.【答案】(1)平衡

(2)力臂;右

(3)没有经过多次测量就得出结论,实验没有普遍性.

(4)3.3;杠杆自重

(5)1.1

【解析】(1)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杠杆静止,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右端偏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3)小明仅凭一测量就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因为实验次数过少,会导致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该改变动力或阻力的方向进行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以避免偶然性.

(4)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值为0.1N,指针在3N以下三格处,示数为3.3N.

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5)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3.3N×4L=G×6L,

解得G=2.2N,

将图丙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点从C点移到E点,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12L=G×6L,即

F×12L=2.2N×6L,

解得F=1.1N.

28.【答案】(1)机械效率越低;机械效率越高;无关

(2)偏小;偏高;运动状态

(3)摩擦;提高

【解析】(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其机械效率越低;

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它的机械效率越高;

比较第1、4次实验数据可知,两次实验时的效率相同,因此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

无关;

(2)要正确测量拉力,所以弹簧测力计需要做匀速运动.而当弹簧测力计静止读数时,便不会存在摩擦力对拉力的影响,所以所测拉力偏小,机械效率偏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3)两个小组所用的动滑轮重量相同,提升的物体也相同,测得的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可能是绳子与滑轮或滑轮轴之间的摩擦同,影响了测量结果;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提高机械效率.

29.【答案】(1)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

(2)同意;0.3

【解析】(1)观察实验装置图可知,定滑轮左边绳子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右边绳子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和人的拉力之和;而两个绳子上的拉力相等,所以测力计的示数会小于物体的重力,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

(2)动滑轮的重力赫尔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都会影响测力计的示数,所以我同意小明的猜想;

根据实验(1)得到,

那么动滑轮的重力:动。

四、解答题

30.【答案】(1)当柱形薄壁容器中没有液体时,物体C悬挂于E点,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由图知,O为支点,Q为阻力作用点,F2=G A+G B=0.016N+0.128N=0.144N,

QO为阻力臂,动力F1=G C=0.04N,OE为动力臂;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2L QO=F1L OE,

所以,

答:O、E两点间的距离L OE=14.4cm

(2)当往容器中加入质量为m1的水时,由可知加入的水的体积为:V水==,

由于B物体下面的空余体积为V空余=Sb=16cm2×2cm=32cm3,

A、B物体的底面积S A=S B=(2cm)2=4cm2=4×10-4m2,

则B物体进入水的深度为h B==;

则B物体受到的浮力F B浮=ρ水gV B排=ρ水gS B h B=1×103kg/m3×10N/kg×4×10-4m2×0.01m=0.04N;

所以此时对杠杆的拉力为F2′=G A+G B-F B浮=0.016N+0.128N-0.04N=0.104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2′L QO=F1L OF,

所以L OF=′;

则L EF=L OE-L OF=14.4cm-10.4cm=4cm

答:E、F两点间的距离L Ef=4cm

(3)剪断物块A上方的细线,往容器中加水,直到容器中水的质量为m2=120g时,假设AB物体都浸没,则F浮A=F浮B=ρ水gV B=1×103kg/m3×10N/kg×(0.02m)3=0.08N,

则F浮A+F浮B=0.08N+0.08N=0.16N>G A+G B=0.144N;

所以A、B物体是整体,处于漂浮状态,由于F浮B=0.08N<G A+G B=0.144N,

所以最后的状态是A部分体积漏出水面,且A、B处于漂浮;

则F浮总=G A+G B=0.016N+0.128N=0.144N,

由F浮=ρ水gV排可得:V排总==,

所以,V A浸=V排总-V B=1.44×10-5m3-(0.02m)3=6.4×10-6m3,

则物体A浸入水的深度h A==,

由图可知此时物块B上表面所处的深度h′=h A+b=1.6cm+2cm=3.6cm=0.036m,

p′═ρ水gh′=1×103kg/m3×10N/kg×0.036m=360Pa,

F′=p′S B=360Pa×4×10-4m2=0.144N

答:水对物块B上表面的压力F b=0.144N。

【解析】(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即可求出力臂L OE;

(2)根据加入的水的体积与B物体下面的空余体积的大小关系,求出B物体进入水的深度,继而求出B 物体受到的浮力,根据受力平衡求出对杠杆的作用力,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动力臂OF的长度,与OE 的长度相比较即可求出L EF;

(3)首先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出物体A、B最后所处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求出物体A浸没的深度

h A,即可根据图示求出物块B上表面所处的深度,最后利用p=ρgh和F=pS求出压力F b

31.【答案】(1)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的平均速度:

v===0.1m/s.

(2)拉力做的总功W总=Fs=3N×1.2m=3.6J,

则拉力的功率P===0.3W.

(3)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Gh=5N×0.6m=3J,

则此斜面的机械效率η=×100%=×100%≈83.3%.

【解析】(1)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

(2)根据W=Fs求出拉力做的总功,利用P=求出功率;

(3)根据W=Gh求出有用功,利用η=×100%求出机械效率

32.【答案】(1)合金块的重力为:G=mg=6kg×10N/kg=60N;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F1×OB=G×OA

F1×3=60N×1;

解得:F1=20N;

答:拉力F1的大小为20N

(3)合金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答:把合金块静止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6000Pa

【解析】(1)已知合金块的质量根据公式G=mg计算它的重力;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列式计算即可;

(3)静止时,合金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根据公式计算压强即可。

33.【答案】(1)解:物体对斜面的压强p= =3000Pa;

(2)解:利用动滑轮所做的有用功W有=F1s1=400N×2m=800J;利用动滑轮所做的总功W总=F2s1=250 N×(2×2)m=1000J,故机械效率η= 有

×100%= ×100%=80%。

【解析】(1)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根据公式计算物体对斜面的压强;

(2)滑轮组做的有用功就是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根据W1=F1S1计算;由于动滑轮有2段绳子,所以拉

计算机械效率即可。

力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根据W总=FS'计算总功,最后根据有

34.【答案】(1)解:物体的质量:m===20kg=2×104g

物体的体积:V=Sh=400cm2×(90cm﹣70cm)=8000cm3

物体的密度:ρ===2.5g/cm3=2.5×103 kg/m3

答:所提升物体的密度为2.5×103 kg/m3;

(2)解:?=×100%=×100%=×100%=×100%≈90.9%

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9%.

【解析】(1)利用m=求出物体的质量,利用水位的变化计算物体的体积,利用ρ=计算密度;

(2)已知动滑轮的重力,利用η=计算物体被拉出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5.【答案】(1)解:由图乙可知,A露出水面后所受的拉力F2=2×104N,

长方体A的重力G A=F2=2×104N

答:长方体A的重力为2×104N

(2)解:由图乙可知,A未露出水面所受的拉力F1=1×104N,

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

F浮=G A﹣F1=2×104N﹣1×104N=1×104N

答: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1×104N

(3)解:长方体A静止在江底时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p=ρ水gh上=1×103kg/m3×10N/kg×8m=8×104Pa

答:长方体A静止在江底时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为8×104Pa

(4)解:A完全离开水面后,电动机对绳的拉力F=6.25×103N,此时滑轮组对A的拉力F2=2×104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80%,

由η= 有用

总= ?= ?

?

= 得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 = =4,

拉力F= (F2+G轮),则动滑轮重力:

G轮=4F﹣F2=4×6.25×103N﹣2×104N=5000N,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2= 有用

总= ?

?

=

= ×100%≈66.7%

答: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6.7%

【解析】(1)当长方体A完全露出水面时,它只受重力和拉力,即G=F,根据乙图确定重力大小;(2)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受到向上的浮力和拉力,向下的重力,即G=F+F浮;从乙图中找到长方体A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然后完成计算即可;

(3)根据乙图可知,当钢缆的拉力开始增大时,浮力开始减小,此时A的上表面开始离开水面,那么A 从开始运动到这个时刻上升的高度就是它上表面的深度;从乙图找到物体A上升的时间,根据s=vt计算出上表面静止在江底时的深度,最后根据p=ρ水gh上计算压强;

(4)A完全离开水面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再根据G轮=nF﹣F2计

算出动滑轮的重力;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长方体A未露出水面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九年级上科学(浙教版)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九上科学期中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Na:23 Fe:56 Ag:108 N:14 S:32 Cu:64 Mg:24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都要用水,纯净的水是一种( A ) A 、氧化物B、非金属C、元素D、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D ) A.水银Ag B.纯碱NaHCO3C.胆矾 CuSO4D.烧碱NaOH 3、下列生活用品中,哪个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 A、铁锅 B、塑料盆 C、玻璃杯 D、砖块 4、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反应领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下面是他们研究烯烃 反应的示意图: 该反应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 D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市面上出售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扇的帽子(如图所示)。在阳光的照射下,小电扇快速转动,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 丝凉意。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A ) A.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C.电能→太阳能→机械能 D.机械能→太阳能→电能 6、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和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 的活动性顺序为( C ) A.x>z>y B.y>x>z C.z>y>x D.y>z>x 7、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增加的是(B) 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 锌和硫酸铜溶液 C.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D. 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8、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小 C、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9、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铁粉,放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铁剩余,过滤,滤液中含有溶质的是 ( B ) A、只有FeSO4 B、有CuSO4和FeSO4 C、有H2SO4和FeSO4 D、有H2SO4 10、在下图所示的实例中,其中没有做功的是() 11、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为:①NaOH、②CuSO4、③MgCl2、④Na2SO4,不用其他任何试剂而要将它们一一检验出 来的正确顺序是(C )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2、下列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B ) A、施加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溶液清除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活性炭可除去冰箱异味 D、被雨淋湿的自行车应立即擦干以防生锈 13、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Ba2+ 、Cl-、SO42- 、CO32-。现取200ml溶液 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得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对混合物的水溶液说法正确的是(B ), A、一定含SO42-和Na+,一定不含Ba2+和CO32-,可能含Cl- B、一定含CO32-和SO42-,一定不含Ba2+和Na+,可能含Cl- C、一定含CO32- 、SO42-和Na+,一定不含Ba2+,可能含Cl-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学习资料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 4·5H 2 O====== CuSO 4 +5H 2 O ;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 (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第2节酸 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 H 2SO 4 ====2 H++ SO 4 2— HNO 3 ===== H++ NO 3 — 3、常见的酸: 盐酸 HCI 硫酸H 2SO 4 硝酸HNO 3 碳酸H 2 CO 3 磷酸H 3 PO 4 醋酸CH 3 COOH 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一)酸的通性 1、酸使指示剂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HCl+ Al(OH) 3 ==== AlCl 3 +3H 2 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H 2SO 4 +2 NaOH==== Na 2 SO 4 + H 2 O 3、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 3====CaCl 2 + H 2 O + CO 2 ↑(实验室制取CO 2 )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用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 2HCl (用BaCI 2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 4、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HCl+ Fe 2O 3 ====2 FeCl 3 +3 H 2 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H 2SO 4 + CuO ==== CuSO 4 + H 2 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5、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 Fe + 2HCl ==== FeCl 2 + H 2 ↑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实验室用于制H 2 ) (二)酸的个性 1、盐酸HCl: 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减轻,浓度变小。工业盐酸因常含Fe3+而显黄色。 2、硫酸H 2SO 4 : (1)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2)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漫漫流进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纸上字迹变黑。(4)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敞口放置使质量增加,浓度变小。 第2节碱 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NaOH ==== Na++OH— Ca(OH) 2 ====Ca2++2OH— 2、四种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 2 Ba(OH) 2 (一)碱的通性 1、碱使指示剂变色; 2、碱 + 酸 ===== 盐 + 水 Ca(OH) 2 +2 HCl ===== CaCl 2 + 2H 2 O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验时用酸碱指示剂指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3、碱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Ca(OH) 2 + CO 2 ==== CaCO 3 ↓+ H 2 O (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 2 ) 2NaOH + SO 2 ==== Na 2 SO 3 + H 2 O (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 2 等有害气体) 4、碱 + 某些盐 ===== 新碱 + 新盐 3NaOH + FeCl 3 ==== Fe(OH) 3 ↓ + 3NaCl (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OH + CuSO 4 ====Cu(OH) 2 ↓+ Na 2 SO 4 (生成蓝色沉淀)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 (二)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NaOH : (1)俗称:烧碱、苛性钠。 (2)易潮解,易和空气中CO 2 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3)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Ca(OH) 2 : (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区分NaOH和Ca(OH) 2 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别通入CO 2 ,变浑浊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CO 2 ==== CaCO 3 ↓ + H 2 O 方法二:分别加入Na 2 C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2NaOH 第4节盐 1、盐:由金属离子(或NH 4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盐酸盐(氯化物) NaCI 、 CaCl 2 等 硫酸盐 Na 2 SO 4 、 CuSO 4 等碳酸盐 Na 2 CO 3 、 CaCO 3 、BaCO 3 等 硝酸盐 KNO 3 、 Ba(NO 3 ) 2 等铵盐 NH 4 Cl 、(NH 4 ) 2 SO 4 等 3、盐的溶解性: 钾、钠、硝、铵均可溶;盐酸只有Ag不溶; 硫酸只有Ba不溶;碳酸只溶钾、钠、铵可溶。 (一)几种重要的盐 1、碳酸钠Na 2 CO 3 :俗称纯碱。晶体化学式为Na 2 CO 3 ·10H 2 O ,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 结晶水变成粉末。Na 2 CO 3 虽然是盐,但水溶液却显碱性,因而俗称纯碱。 2、碳酸钙CaCO 3 :俗称大理石或石灰石。做建筑材料。 3、氯化钠NaCI :俗称食盐。 (二)盐的通性 1、某些盐和酸的反应; Na 2 CO 3 +2 HCI==== 2NaCI + H 2 O + CO 2 ↑ 2、某些盐和碱的反应;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物理化学 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新物质的产生 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 沸点;晶体的熔点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碱性;可燃性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 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红色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3 3 4 3 4 4 结论:①pH 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四、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 盐+水 ⑤酸+盐 =新盐+新酸 五、CO 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 2 = CaCO 3 ↓ + H 2O 六、SO 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 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 -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 AgNO 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 AgCl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 Cl -和 SO 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 CO 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 2—与 AgNO 3 或 BaCl 2 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 Ag 2CO 3、BaCO 3 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 Cl -和 SO 2-时,应该先检验 SO 2-,而且用 Ba (NO 3)2 溶液和 稀硝酸代替 BaCl 2 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将 BaSO 4 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 Cl -。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 SO 42-浓度较大, 先检验 Cl -,加入 AgNO 3 溶液时,会生成 Ag 2SO 4(微溶)沉淀,而干扰 Cl -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 纯净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 Fe 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 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 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 H 2SO 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 H 2SO 4 有类似稀 HCl 的化学性质。 ③浓 H 2SO 4 的特性 a . 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 CO 2 等 b . 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 2:1 的比例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 . 氧化性:浓 H 2SO 4 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 . 浓 H 2SO 4 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 H 2SO 4 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 H 2SO 4 里(危险!)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6页,有4大题,39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0-16 CI-35.5 N-14 Ca-40 H-1 Zn-65 Mg-24 Na-23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1-10每小题3分,11-20每小题4分,共7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 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采集野果 B 、钻木取火C、狩猎捕鱼D、缝制衣服 2、下表列出了部分食物的pH,其中显碱性的是▲ A、古代湿法炼铜:Fe+CuSO== FeSO4+Cu B 金属去锈:Fe2Q+6HCI== 2FeCl 3+3H2O C用氢氧化钠除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硫:2NaOH+SO=NaSQ+HO D 实验室制取氢气:Zn+ H2SQ== ZnS04+ H 2 f 5、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如下:Cl 2+H>0=HCI+HCI0 , 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你能用来鉴别 纯净水真伪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氯化钡溶液 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共存的是▲ A、盐酸和硝酸银 B、硫酸和硝酸钡 C、盐酸和氯化钡 D、铁和稀盐酸 7、下列气体在收集时不能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的是▲ 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8、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B、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I C 烧碱、碳酸钠、Na2CO D 、食盐、氯化钠、NaCI 9、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且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晶体 10、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 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第1、2两章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它们与八年级下教科书中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 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7教案

(一)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电饭煲、电热壶等),生活中的部分家电在使用中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新课教学 1、电流的热效应 提问:电热器的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你还能再举其它利用电流热效应的电器吗?电热水器、电热毯、电烘箱、热的快、电取暖器等等… 电热器:用来加热的设备。主要元件是发热体,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体上制成的。、 2、电流热效应的利与弊 学生讨论:热效应的利与弊。 优点:无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缺点:①在家庭电路中,由于长期的电流热效应,导线外的绝缘层会加速老化,甚至会烧毁绝缘层而引发火灾; ②同时,由于电流热效应,会影响家电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防止措施:加装散热系统(如散热电扇)或为了更好散热而特别设计的结构(散热窗)。(学生讨论举例) 3、电热的计算 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学生猜想:可结合生活经验,并说明简单的理由 (3)设计实验:出示实验装置,思考采用什么方法和如何利用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①控制t、I相同,研究电阻与热效应的关系 ②控制t、R相同,研究电流与热效应的关系 ③控制I、R相同,研究时间与热效应的关系 (4)进行实验:略 (5)获得结论:当电流相等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当电阻相等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通电的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109第一、二题。 2、作业本第7节第一部分。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39 个

第周第课时上课时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教案 40 个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末试卷答案

九年级(上)科学试卷 满分:200分时间:12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一1 C一12 O一16 Ca—40 Na一23 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以下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C.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的影响 D.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 2.下列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3. 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 A.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机械能→核能→内能→电能 D.核能→电能→内能→机械能 4. 科学课本上“食物与能量”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比较体内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 的能量多少,通过分别燃烧等量的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加热试管中的水,并比较水的温度 变化的实验来推测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高低。下列选项与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方法无直接关 ....系.的( ▲) A.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B.变量控制C.氧化反应程度D.同化作用 5. 食盐、食醋、纯碱、鸡蛋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小明同学欲利用这些物质进行下列实 验,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制取少量二氧化碳④制取少量氢气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6. 为了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中设计了“小钢球撞木块”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让静止的小钢球从斜面滚下,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 A.该实验的没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 B.该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小球的质量等 C.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斜面的光滑程度,被撞术块的质量和软硬等因素 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目的是为了让小球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 7.下列各组气体中均混有水蒸气,其中可以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 、H2、HCl 、CO2、HCl 、O2、N2、H2、CO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就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就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与无色酚酞试液、 3)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结论: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就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四、酸的共性(通性)、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 ⑤酸+盐=新盐+新酸 五、CO3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CO2=CaCO3↓+H2O 六、SO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AgCl,再滴入稀 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Cl-与SO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就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32—与AgNO3或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这 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与SO42-时,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 与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与盐酸作试剂。且需将BaSO4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 AgNO3溶液与稀硝酸检验Cl-。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O42-浓度较大, 先检验Cl-,加入AgNO3溶液时,会生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纯净盐酸就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Fe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就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H2SO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H2SO4有类似稀HCl的化学性质。 ③浓H2SO4的特性 a、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CO2等 b、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2:1的比例 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氧化性:浓H2SO4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浓H2SO4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H2SO4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H2SO4里(危险!) 十、硝酸HNO3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挥发;能在空气中形成硝酸小液滴而成 白雾。 ②硝酸也有类似盐酸的化学性质。 ③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H2,而就是水,能强烈腐蚀衣服与皮肤,使用时小心。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1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 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___蓝色固体 2、 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 +CuSO 4= Na 2SO 4 +Cu(OH)2↓ 4、 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写出 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 4·5H 2O = CuSO 4 + 5H 2O 5、 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 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CuSO 4 + 5H 2O = CuSO 4·5H 2O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3、 4 、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是3,原因是发生化学变化; 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2、3、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物质的溶解性 液体的沸点 晶体的熔点 酸碱性可燃性 化学性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3、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4、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5、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 碱-----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 水 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Na2CO3+ H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2NaOH + SO2== Na2SO3+ H2O 4、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OH)2+ CuSO4==== Cu(OH)2↓+ CaSO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 + FeCl3==== Fe(OH)3↓+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 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1.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1.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3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4盐:由金属(或铵根)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九年级 上册 练习

九年级(上)科学课堂练习二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 题卷的表格内) 出卷人:朱孝明 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功率越大,效率越大 B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C .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D .功率越大越省力 2、下列单位中是功率单位的有 A 、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⑤ D 、①③④( ) ①米/秒 ②瓦特 ③焦耳 ④牛顿?米 ⑤千瓦 ⑥焦耳/秒 3、我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燃料是液氢,这是因为液氢具有 ( ) A .较高的熔点 B .较大的热值 C .较小的体积 D .较大的比热 4、2012年5月,全国蹦床锦标赛在平湖举行。比赛中,当运动员从蹦床上起跳后,在空中 上升的过程中 ( ) A .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B .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 C .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大 D .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 5、下列用电器属于电热器的是: ( ) A. 电风扇 B. 电烙铁 C. 电冰箱 D. 空调器 6、如图为切纸刀正在切纸的示意图,F 1为动力,F 2 ) 7、今年入春以来,某市部分松林发生虫灾。为了灭虫,市政府多次调动直升机在重灾区上 空喷洒生物农药。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飞机的 A. 动 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大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 )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少 8、如图,杠杆刚好平衡,若要使A 端下降,B 端上升,可采用的 办法是(每个钩码质量都相同) ( ) A .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 B .两边各减少一个钩码 C .两边都向内侧移动相同距离 D .两边都向左移动相同距离 9、下列四种现象中,只发生能的转移而不发生能的转化的过程是 ( ) A .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 B .给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充电 C. 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 D. 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 10、相同体重的甲、乙两人都从一楼上四楼,甲慢慢走上去,乙很快地跑上去,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 、甲做功多功率小 B 、乙做功多功率小 C 、甲、乙做功一样多乙功率大 D 、无法比 11、《深圳商报》2012年12月17日报道:近日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落户北京东郊 民巷。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 电池里。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 ) A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B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C 、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 D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12、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从同一高度沿光滑的斜面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铜块相比铁块在顶端势能少,到底端动能也少 ( ) D F 1 F 1F 1 F 1 F 2 F 2 F F B C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兰色晶体。 CuSO 4·5H 2O====== CuSO 4+5H 2O ;42425(1) 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 4 +42—3++ NO 3— 3、常见的酸: 盐酸 HCI 硫酸H 2SO 4 硝酸HNO 3 碳酸H 2CO 3 磷酸H 3PO 4 醋酸CH 3COOH (1) 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 (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 试纸。 (一)酸的通性 1、 酸使指示剂变色; 2、 酸 + 碱 ===== 盐 + 水 3HCl+ Al (OH )3 ==== AlCl 3+3H 2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H 2SO 4 +2 NaOH==== Na 2SO 4 + H 2O 3、 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 3====CaCl 2 + H 2O + CO 2↑ (实验室制取CO 2 )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用AgNO 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 2HCl (用BaCI 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 4、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HCl+ Fe 2O 3 ====2 FeCl 3 +3 H 2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H 2SO 4 + CuO ==== CuSO 4 + H 2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5、 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

2016年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总复习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得变化 1、物质就是在不断变化着得 2、探究物质变化得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得证据。 物质变化得证据: 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得应用 ――根据物质得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得性质与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二、酸及酸得性质 1、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得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得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产生得阴离子叫这种酸得酸根离子。 2、酸:酸就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得阳离子都就是(H+)这一种粒子得一类物质 酸得共同特点——电离产生得阳离子都只有H+ 3、酸碱指示剂 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得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常见得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与无色酚酞试液、 3)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得酸碱性、 4)常见得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4、酸得共性(通性)、①酸能使紫色得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④酸+碱=盐+水⑤酸+盐=新盐+新酸 5、CO32-得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2= CaCO3↓+ H2O 6、SO42-得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得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AgCl,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Cl-与SO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得就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得干扰。因为CO32—与AgNO3或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7、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与SO42-时,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与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与盐酸作试剂。且需将BaSO4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与稀硝酸检验Cl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SO 42-浓度较大, 先检验Cl-,加入AgNO 3溶液时,会生 成Ag2SO4(微溶)沉淀,而干扰Cl-得检验。 8、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得物理性质:a、纯净盐酸就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Fe3+而呈黄色),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就是:浓盐酸挥发出得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得盐酸得小液滴)。 9、硫酸H2SO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②稀H2SO4有类似稀HCl得化学性质。 ③浓H2SO4得特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