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习题(自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习题(自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习题(自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习题(自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题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题

1. 《诗经》

2. “六义”

3. 《春秋》

4. “春秋三传”

5.《论语》

6.楚辞

7.散体大赋

8.抒情小赋

9.汉乐府

10.《史记》

11.《古诗十九首》

12.《孔雀东南飞》

13.建安风骨

14.新体诗

15.骈文

16.志怪小说

17.游仙诗

18.玄言诗

19.吴歌

20.西曲

21.宫体诗

22.初唐四杰

23.上宫体

24.王孟

25.高岑

26.新乐府运动

27.唐传奇

28.花间派

29.温韦

30.西昆体

31.诗文革新运动

32.江西诗派

33.诚斋体

34.苏辛词派

35.稼轩体

36.辛派词人

37.永嘉四灵

38.江湖派

39.诸宫调

40.元杂剧

41.散曲

42.元曲四大家

43.元诗四家

44.铁崖体

45.话本

46.南戏

47.平话

48.荆、刘、拜、杀

49.台阁体

50.前七子

51.后七子

52.唐宋派

53.公安三衰

54.竟陵派

55.明代传奇

56.吴江派

57.玉茗堂四梦

58.小品

59.四大奇书

60.章回小说

61.神韵说

62.格调说

63.肌理说

64.性灵说

65.浙西词派

66.常州词派

67.桐城派

68.阳湖派

69.南洪北孔

70.诗界革命

71.南社

72.谴责小说

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1. 《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它在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2. “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3.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它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

年(前481)。

4. 指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又称为《公羊传》)和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

5. 中国古代“四书”之一,是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弟子及门人编订而成的,是专门记录孔子与时人言行的一部书,为语录体著作。全书凡20篇,为我们今天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6. 战国中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到了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订成一部书,也称楚辞。楚辞的代表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7. 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这类作品是一般所说的“大赋”或“汉赋”的典型。

8. 东汉中后期,汉赋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铺叙摹绘的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增加的赋作,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等,这类作品一般称为“抒情小赋”,是汉赋发展的新趋向。

9. 汉代一种音乐机构的名称。它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民歌、制曲、演唱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汉乐府机关所保存的诗歌也称"乐府”,所以乐府就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10. 作者是西汉人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记人为中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记录了中国古代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评之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出现不仅开创了中国正史的写史体例,同时对后代传记文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11.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人萧统的《文选》之中,这十九首古诗都是汉末文人作品,非一人一时所作,它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钟嵘评之曰:“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评之为“五言之冠冕”。

12.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卷一,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来被《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孔雀东南飞》有353句,1765字,是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它叙写一对恩爱夫妇受到礼教的逼迫而分离,终于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

13. 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形成了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14. 南朝齐、梁年间,以理论为指导,讲求声律的新体诗。因形成于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谢眺等人。它的出现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创作的基础。

15.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16. 魏晋南北朝时代小说的一种类型,专记幽冥怪异、神灵报应、人间奇异,深受佛教故事、巫士和方士影响。代表作品是干宝的《搜神记》。

17. 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游仙诗内容向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

18. 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

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19. 吴歌主要产生于当时首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是南朝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吴声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以后,下及梁陈,成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晋书·乐志》)

20. 西曲采自长江中游及汉水两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荆郢樊邓(今湖北江陵、襄樊、河南邓县)一带。“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依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古今乐录》)

21. 出现在齐梁之际、盛行于梁陈时代的一种诗歌。在形式上讲求声律、对偶、辞采,风格轻艳丽靡;在内容上,以写闺阁情怀和描写女性为主。

22. 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23. 唐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其特色为“绮错婉媚”。上官仪还总结了前人对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从而芊富了诗歌创作的技巧。上官体在唐诗发展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4. 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二人都善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诗歌艺术风格也相似。

25. 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二人都长于写边塞诗,风格相似。

26. 中唐以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以白居易、元稹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有感于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要求改革政治,用诗歌宣传自己的主张。大量创作“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诗,以反映民瘼,讽谕时事,于是新乐府运动应运而生。最早创作新乐府诗的是李绅。他曾作《新题乐府》二十篇。元稹见后,和作十二篇,即《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白居易在元稹的基础上扩充为五十首,名日《新乐府》。较早创作新乐府诗的诗人有张籍、王建,后人称之为“张王乐府”。

27. 唐代文言小说的名称。这种小说的内容、情节往往离奇曲折,故称之为传奇。最早把这种文言小说称之为“传奇”的是唐末裴硎,他把自己的传奇作品集命名为《传奇》。后来就把这种用文言文写成的小说称为”传奇”。唐传奇是文人有意识创作小说的开始。它虽是在六朝志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标志着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8. 后蜀赵崇祚编辑了一个词集,名为《花间集》,其中收录了十八位词人的五百余首词作。词风多为浓艳香软,内容多为离别相思和男欢女爱。后人称集中的作家为“花间派”。该派继承了温庭筠的词风,重要词人有韦庄、欧阳炯等,对后世词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9. 花间词人温庭筠和韦庄。二人都是花间派的代表词人,故并称为“温韦”。其实二人词风不尽相同。温词浓艳,韦词清丽;温词缜密,韦词疏淡;温词含蓄,韦词直率。

30. 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诗集称《西昆酬唱集》。《穆天子传》云:“天子升于昆仑之丘,至于群玉之山,先王之所谓册府。”据此,后人称帝王藏书的秘阁为玉山、册府,西昆指玉山。《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多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

魁首。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31. 北宋中叶,欧阳修登上文坛,学作古文,倡导古文运动,并很快成为文坛领袖。他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形成了浩大的声势,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领域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气格”,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开创了一代诗风。人们把这场有力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32. 江西诗派因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此图是吕本中早年一时兴到之作。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列入图中的人物,主要是黄庭坚的追随者和与吕本中有较密切关系的人,主观色彩较浓。《宗派图》显示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江西诗派的发展可分为发展期、全盛期与衰落期。

33. 杨万里,号诚斋,他所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诚斋体”中以绝句最为出色。

34. 北宋的苏轼,首开宋词中的豪放词派。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干、张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35. 辛弃疾号稼轩。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色罗万象”。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36. 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既包括早于辛弃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张元干、张孝祥等,也包括和辛弃疾同时或后于辛弃疾、在作词方面追步辛弃疾的作家陈亮、刘过等人。他们都以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词风,共同促成了苏、辛词派的形成,成为词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37. “永嘉四灵”是指南宋后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玑,号灵渊;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由于他们四人的字号中均有一“灵”字,故谓之“四灵”。他们又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似,且都由叶适鼓吹而闻名于世,故谓之“永嘉四灵”。“四灵”以宗唐为号召,实则学习晚唐贾岛、姚合的晚唐体,诗风清苦冷僻。刻画太甚而流于纤巧,但以白描作诗,清新流丽,矫宋人长篇论理之陋习,在文学史上可谓功过参半。

38.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江湖本是隐士布衣的栖游之地,江湖诗人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官宦,登显禄者极少。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迸退失据,他们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持生活,或游

走干谒卿相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结诗社,推盟首,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无形中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刻《江湖诗集》、《续集》、《后集》等书。后人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皆相似,故称之日江湖派。

39. 指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缀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唱歌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

40.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在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有宾白,这是从诸宫调里由女演员或男演员一作独唱的形式转化来的。

41. 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联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恃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42.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马、郑、白。在《中原音韵》里,周德清将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并列,称为"关、郑、白、马",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元曲四大家”。此四人在元曲创作上,都有颇为突出的成就。

43. 元大德、延祐年间,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四人因有文才人选翰林院,在京师成为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称誉诗坛,史称元诗四家。其中,虞集在元代中期文坛名声最著,他不仅能诗文,且为当时服膺程、朱理学的道学家,是官方认可的正统儒家文学思想的鼓吹者,并以其较为出色的诗文创作成为执文坛牛耳的领袖人物。,

44. 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由于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很多,故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45. 所谓“话本”,即“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并非让人看的书面著述。它原为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且口气是针对听众的;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小说话本,多已经过下层文人加工润色,已是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46. 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元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时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并未使南戏消亡,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步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南戏在体制上较为自由,曲牌运用比较随便,剧本常以人物上场、下场分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即为一场。表演不拘一恪,各类角色均可歌唱。戏剧结构的时空辕换相当灵活。

47. 平话,即讲史话本。元代的讲史话本多标名为“平话”,大约取其主要用平常口语讲述,一般不加以弹唱的缘故。“平”还有评论之意,说话人讲述历史故事时往往加以评说,所以后人又把“平话”称为“评话”。平话大多根据各种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浅显的文言和白话两种语言并用,穿插诗词,把

庞大复杂的历史事件编成情节联贯的长篇故事。只交待大概情节,不做过细的描写,具有提纲性质。这便于说话人登台献艺时,根据各自的演说才能去发挥或增减。

48. 荆、刘、拜、杀,即元代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元代南戏多以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为故事内容,有宣扬道德教化的创作倾向,四剧中即可看出。“四大传奇”的曲文都写得比较通俗易懂,以民间口语为主,很少雕琢和文饰,指事道情,与人说话相似,朴素自然,具生活气息,这也是元代南戏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

49. 明代永乐至天顺的半个多世纪,文坛上是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的天下。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他们的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由于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使得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许多文人得官后以这种文风来证明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以致沿为流派。

50. “前七子”是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他们的文学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门径。但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51. “后七子”是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从总体上看,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52. “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与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

53. 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是李贽的文学革新思想在诗文领域的突出表现。“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因为他们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又称“公安三袁”。兄弟三人中以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即是由他提出来的。“公安派”反对道统对文学的控制,强调文学自身的价值,要求诗歌创作脱离“理”的束缚而自由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

54. 竟陵派以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而得名。竟陵派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而是古人的篇什。他们主张“张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由于这种孤僻情怀不是诗人自己的冲动,而是古人的牙慧,所以显得十分枯涩。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派浅易的风格,认为这是“俚俗”,而大力提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为此他们不惜在诗中用怪字、押险韵,把不同的句式凑在一起,故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所以他们的作品显得佶屈聱牙,令人费解,给人以刁钻古怪的感觉。其作品往往刻意追求新奇,结果反而似通非通,幽塞寒酸。

55. 明代传奇是指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它将南戏这种质朴的

民间戏剧形式进行了雅化,体制上更加宏伟,艺术上也趋于精美,不但兼用南曲和北曲,而且用宫调来区分曲牌。由于它在体制上吸收而又超越了南戏和杂剧,使其规模宏大,形式上更加活泼,更适合文人施展才华、抒写情志,也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故其发展流行很快,成为明代戏曲舞台上占主导地位的形式。56. 吴江派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他的曲论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沈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如沈自晋、沈自征)、门生(如吕天成、卜世臣、叶宪祖及其第子袁于令)及追随者王骥德、范文若等。故这个明末著名的传奇派别称为吴江派。

57. 汤显祖所作传奇《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他戏剧创作的全貌,并且这四部传奇又均与梦相关,而汤显祖是临川人,故而合称为“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的书斋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58. “小品”一词为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明人提出这一要令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特指某种专门文体,那些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

59. 从清代开始,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实际上,它们又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主要四家的延续和发展:《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发展,《水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展,《西游记》是说经小说的发展,《金瓶梅》则是小说家小说的发展。

60.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由于所讲历史事件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需要分若干次才能讲完,因此,每讲一次便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这种分卷分目的形式在章回小说发展初起期的范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作品中已大体形成,如全书分若干卷,卷中分若干节,节前有简单目录。

61. 清代前期,诗坛权威人物王士祯重视文学独立的艺术价值,从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和宋代严羽的“妙悟”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中寻找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影响一代诗人的“神韵说”。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更多地关注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意境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为此,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但缺乏真情实感是其主要毛病。

62. 清中叶的沈德潜不满于王士祯“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了“格调说”对其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观念。他力主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口与,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

63. 翁方纲既不满于王士祯“神韵说”之空泛,又不满于沈德潜“格调说”的食

古不化,提出“肌理说”对二者加以匡正。所渭“肌理说”,包括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实际上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据来充实诗歌内容,达到义理与文理的统一。这是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再版,是以学术代替诗歌创作的一条岐路。

64. 清代中叶,真正与宗唐、宗宋的道统文学观相对、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的,是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衰枚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从强调个人性情出发,在文学史观上,他主张文学进化论,认为每个时代都应当有自己的文学。基于此,他对清代以来的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等予以全面的批判和排斥,表现了反传统、破偶像、反摹拟、求创新的特点。性灵派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与袁枚主张和诗风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

65. 清初朱彝尊推崇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66. 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英弟张琦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托。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和浙西派的轻弱,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达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张琦、周济、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67. 桐城派是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68. 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又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今江苏武迸)人,故被称为“阳湖派”。他们在散文理论方面有两点不同:一是在取法六经、语、孟和唐宋八大家之外,兼取子史百家;二是把骈文笔法引入古文,使散文具有博雅工丽之特点。

69. “南洪北孔”是对清初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称。洪昇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著名历史剧《长生殿》传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著名历史剧《桃花扇》传世。这两部著作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并代表了清初感伤审美思潮的重要实绩。

70. 戊戌维新失败之后,梁启超亡命海外,以“新民”即启发展众觉悟为宗旨,提倡和发动文学界的全面革命,而最先提出的是“诗界革命”。在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梁启超首次标示诗界革命,批评了千年的古典诗歌传统,第一个尖锐指出传统诗的终结性命运。在对黄遵宪等人的新学之诗的经验教训作了检讨之后,提出诗界革命应以“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者具备”为衡量标准。1902年,在其《饮冰室诗话》中,将诗界革命的标准修订为“以

旧风格含新意境”,或“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成为诗界革命的纲领。诗界革命除黄遵宪这位代表作家之外,梁启超是发难者,康有为为巨擘,其余则有丘逢甲、蒋智由等。“诗界革命”对此后的旧体诗创作有深远影响,并在观念上为“五四”的新诗运动作了准备。

71. 南社与清末民初革命诗潮密不可分:革命诗潮之兴催动南社诞生,南社之立又为革命诗潮推波助澜。经过数年酝酿,1909年11月13日南社正式成立于苏州之虎丘。以高旭、陈去病、柳亚子为主要创造人和领导核心。其寓意为“操南音不忘本”,实寓反抗北庭(清廷)之意,其宗旨即“反抗满清”。其虽为文人结社,却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一时间,南北爱国诗人、进步文士纷纷加盟,1916年时竟达千余人之众。这个具有明显近代性质的文学社团,成员广泛,辛亥革命前后主要革命报刊和文学刊物的主持人均在其中。1917年,因对同光体的态度不满,柳亚子与他人争执,南社几乎分裂。此后每况愈下,至“五四”后解体。关于南社的意义和历史,鲁迅所论甚是:“清末的南社,便是鼓吹革命的文学团体。他们叹汉族的被压制,愤满人之凶横,渴望着‘光复旧物’。但民国成立以后,倒寂然无声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72. “谴责小说”的概念不见于“小说界革命”中,而是鲁迅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鲁迅认为:嘉庆之后,内乱外患不断,有识之士呼吁维新与爱国。戊戍变法失败后,又有庚子赔款和义和团之变,人们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其代表作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完整版)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及全部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简述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其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2、试分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各国都重视学校体育,“新体育”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但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3、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受儒家思想影响,重文轻武,科举考试文举盛而武举衰,很多体育项目难以普及和推广。统治者不重视,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喜欢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不愿意人民拥有太多的武艺。 4、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5、二战后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1、教学内容更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军国民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军国民教育的定义: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特征: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评价1)赋予进步的内容,反映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2)唤醒国民重视体育3)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4)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7、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1.在时空观念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增强未来意识,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2.重视学生的“主体观” 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把学校体育作为一种传递各种文化的方式和纽带。 1、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哪些要求? 答:特征:良好的健康素质、终身学习的意识、高超的智力、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1、学校体育要坚定的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导终身体育思想,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标2、重视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竞争拼搏和

税法习题

税法习题

增值税法 一、名词解释 1.增值税纳税义务人: 2.一般纳税人: 3.销项税额: 4.销售额:

5.进项税额: 二、简答 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2.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有哪些 3.视同销售的组成计税价格公式 4.增值税含税销售额与不含税销售额的换算公式 5.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有哪些

6.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有哪些 7.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8.进口货物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三、计算 1.某商店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4年1月取得零售收入总额1 2.36万元。计算该商店1月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2.某汽车配件商店(小规模纳税人)2014年8月购进零配件15000元,支付电费500元,当月销售汽车配件取得零售收入18000元,收取包装费2000元,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新电器取得实收零售价格20000元,旧电器折价3400元,因顾客退货支付货款1000元。计算该商店当月应纳增值税额。 3.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率17%,2014年9月的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 (1)销售甲商品给某大商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含税销售额80万元;另外,取得甲产品的送货运输费收入5.85万元(含增值税价格,与销售货物不能分别核算)。 (2)销售乙产品,开具普通发票,取得含税销售额29.25万元。(3)将试制的一批应税新产品用于本企业基建工程,成本价为20万元,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成本利润率为10%,该新产品无同类产品市场销售价格。

(4)销售2013年10月购进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过的进口摩托车5辆,开具普通发票,每辆销售额1.03万元。 (5)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的货款60万元、进项税额10.2万元;另外支付购货的运输费用6万元(不含税价),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6)向农业生产者购进免税农产品一批,支付收购价30万元,支付给运输单位的运费5万元(不含税价),取得相关的合法票据。本月下旬将购进的农产品的20%用于本企业职工福利。 计算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4.某商场10月进口一批货物。该批货物在国外的买价40万元,另该批货物运抵我国海关前发生的包装费、运输费、保险费等共计20万元。货物报关后,商场按规定缴纳了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并取得了海关开具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假定该批进口货物在国内全部销售,取得不含税销售额80万元。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题-护理名词解释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题 (1)非无菌区: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2)弛热:体温在39℃以上,24h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3)新鲜血:在4℃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的血液,它基本上保留了血液的各种原有成分。 (4)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5)咽拭子标本:从咽部和扁桃体取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 (6)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全过程的客观记录。 (7)库存血:指在4℃环境下保存2~3周的血液。 (8)临终:临终又称濒死,一般指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走向完结,死亡不可避免地将要发生的时候,可称为临终。 (9)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本人及其亲属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停止救治或用人为方式使其无痛苦的快速死亡。我国尚未通过实行安乐死的立法。 (10)灌肠法: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患者排出粪便、积存的气体或输入药物,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11)环境: 是指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12)留置导尿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持续引流尿液的方法。 (13)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所制定的不同护理措施。 (14)传播途径: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排出后侵入易感宿主的途径。 (15)脉搏短绌:在同一单位时间,脉率少于心率,又称绌脉。 (16)手术清点记录:是指巡回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17)肠胀气:指胃肠道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18)睡眠剥夺:指睡眠时间减少、质量降低及睡眠被频繁地打断。 (19)无尿:又称尿闭,24h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

税法平时作业(一)

税法平时作业(一) (学生应在学习第四章内容后及时完成本次作业上交,由辅导教师进行批阅讲评。)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在权利义务关系上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税法对社会生产活动的调控,主要是从调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3、税法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流转税是以________为征税对象,选择其在流转过程中的特定环节加以征收的税。 5、我国现行的财产税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凡是________和________归中央一级政府的税种,成为中央税,为中央财政收入。 7、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8、累进税率是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所负担的税率也随之增加的一种税率。 9、按照增值税的征管方式,可将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我国《消费税条例》规定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是在中国境内生产、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种消费品。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在我国现行的税率中一般不采用的有()。 a.比例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2、将购买的货物用于下列项目,其进项税额不抵扣的是()。 a.用于产品的生产 b.用于机器设备的维修 c.用于职工集体福利 d.用于修建展览厅 3、下列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中,不能按次计算征税的是()。 a.工薪所得 b.股息红利所得 c.财产转让所得 d.稿酬所得 4、税法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 a.纳税主体、征税客体、税率 b.纳税主体、征税客体、税目 c.纳税期限、征税客体、税率

名词解释

教学法 名词解释: 1、教学方法:在教 学过程中,师生 为实现教学目 的完成教学任 务而采取的各 种手段,方法和 程序的总称。2、教学模式:开展 教学活动的一 整套方法论体 系,是在一定的 教育思想观念 或教学理论指 导下建立起来 的较为稳定的 教学活动的结 构框架和活动 程序。 3、教学氛围:是对 教学活动产生 直接影响的课 堂内外部气氛、 场景等。 4、启发式教学:是 以学生的全面 发展和主动发 展为目标,通过 教师的启发诱 导与学生的主 动探究,知情意 和谐发展的过 程 5、演示法:教师在 课堂上通过展 示实物,直观道 具,或进行示范 实验,让学生通 过观察获得感 性认识,掌握知 识的一种教学 方法。 6、读书指导法:在 教师指导下学 生阅读课本或 课外读物,以获 取知识,巩固知 识,运用知识, 形成技能的一 种教学方法。 7、研究性学习:是 学生基于自身 兴趣,在教师指 导下,从自然、 社会和学生自 身生活中选择 和确定研究专 题,主动地获取 知识、应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 学习活动。 8、教学技能:是教 师在教学过程 中,运用与教学 有关的知识与 经验,促进学生 学习,达成教学 目标的能力和 技巧 10调研学习法:学 习者亲自去熟悉和 了解学习的一种对 象的一种学习方 法。 11评价方法:收集 教学的信息,对评 价对象进行价值判 断时所采用工具和 手段的总称。 12合作评价:多个 评价主体从多角 度,多渠道获取关 于学生的多方面信 息以判断学生发展 情况的评价活动方 式。 13成长记忆袋:显 示学生学习成就信 息的一连串表现、 作品、评价结果以 及相关其他相关记 录和资料的汇集。 14教学媒体: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与 学生之间传递以教 学为目的的信息所 使用的媒介工具 15网络教学:是基 于信息技术支持的 采用新型教学模式 和教学方法的教学 形式。 教育学 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教育 者根据一定的 社会或阶级的 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身 心施加影响,把 他们培养成为 一定社会或阶 级所需要的人 的活动。 2、教育学: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现 象,揭示教育规 律的一门学科。 3、遗传(遗传素 质):是人的先 天的解剖生理 特征,主要表现 在人的机体构 造、形态、感觉 器官以及神经 系统的特征等。 4、主观能动性:指 人的主观意识 对客观世界的 反映和能动作 用,它是人的主 观意识方面的 特性 5、教育目的:国家 把受教育者培 养成为什么样 的人,是培养人 的质量规格标 准,是对教育者 的总的要求。 6、教育方针:是指 一个国家或政 党发展教育事 业,开展教育工 作的根本指导 思想。 7、培养目标:是教 育目的在各级 各类教育机构 的具体化,也就 是不同类型、不 同层次的学校 培养人的具体 质量规格标准 8、教师资格制度: 是国家对教师 实行的一种特 定的职业许可 制度,是国家对 专门从事教育 工作人员的最 基本要求。 9、教师聘任制:是 指聘任双方在 平等自愿的前 提下,由学校或 教育行政部门 根据教学岗位 设置,聘请有教 师资格的公民 担任相应的教 师职务的一项 教师任用制度。 10、教师:是

税法 名词解释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基于政治权利和法律规定,由国家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法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由国家认可、制定和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税收关系的规范系统,它是国家政治权利参与税收分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以确认和保护国家税收权益和纳税人权益为基本任务的法律形式,简而言之,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 税法解释是指由一定主体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对税收法律文本的意思所进行的解释和说明。 税法渊源是指税法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即税法的效力渊源,也就是说,税法由什么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因而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的各种法律类别。 实体税法即税收实体法,是指以规定和和确认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责为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程序税法即税收程序法,是指以保证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得以实施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的法律,主要规定征税机关的征管程序和纳税人的纳税程序等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税法确认和保护的在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基于税收法律事实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税收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规定,税法构成要素也必须且只能由法律明确规定,征税主体的权利义务只能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无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 税权也称征税权、课税权,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赋予政府开征、停征、减征、免税、补税、退税,管理税收事物的权力的总称。 税收征管体制是指确认和保护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税权关系的法律制度,核心是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权限。 分税制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事权范围划分税种和管理权限,实行收支挂钩的分级管理财政体制。 增值税是以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法定增值额是指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政策需要,在其增值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增值额。 理论增值额是指个人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包括工资、奖金、利息、利润和其他增值性费用。 增值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业务,进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人。 消费税是对税法规定的特定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或称销售税,是以纳税人生产销售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业税的纳税范围是指在中国境内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行为。 分类所得税制是指将纳税人的各类所得或各部分所得,每一类都按照单独的税率纳税。 企业所得税是以取得所得的主体缴纳的,以其存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的一种税,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税。 居民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成立(中国企业),或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预约定价安排是指企业就其未来年度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与税务机关按照独立交易原则协商,确认后达成的协议。 关税是以进出关境或国境的货物或物品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某些财产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行为税亦称特定行为税,是以某些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变动转移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是买方税。 印花税是国家对纳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行为征收的一种税。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按房产的计税余值或房产租金为计税依据,向房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征收的一种税。 车船税是在中国境内的车船所有人或管理人按照《车船税暂行条列》应缴纳的一种税。 土地增值税是指对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的单位或个人,就其所取得的收入的增值

名词解释题

第1章名词解释 1、软件开发工具: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为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从规划、分析、设计、测试、成文和管理各阶段,对软件开发者提供各种不同程度帮助(支持)的一类广泛的软件。 2、第一代语言:即机器语言,是用0、1组成的二进制字符串书写的程序,用纸带等光电设备或通过控制台上的扳键送入机器,得以存储和执行。 3、第四代语言(4GL):第四代语言的原意是非过程化的程序设计语言。针对以处理过程为中心的第三代语言,它希望通过某些标准处理过程的自动生成,使用户可以只要求做什么,而把具体的执行步骤的安排交给软件自动处理。 4、CASE工具:CASE工具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或“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思想与软件开发工具完全一致,即应用计算机自身处理信息的巨大能力,帮助人们开发复杂的软件或应用系统。 5、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得”原则力图实现编程工作的可视化,即随时可以看到结果,程序的调整与后果的调整同步进行。 6、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初始要求出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抽象出应用领域中实际的信息需求,设计出在计算机系统内外的、合理的信息流程,并规定软件的功能与性能要求,最后形成严格的、明确的、可供实际开发使用的“软件功能说明书”,这个阶段称为需求分析。 7、总体设计:根据软件功能说明书的要求,完成软件的总体设计,包括整个软件的结构设计、公用数据库文件或数据库的设计、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及信息交换的标准等。 8、结构设计:所谓结构设计是把软件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指定每个模块的功能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模块测试:根据整体设计时制定的各个模块的设计任务书,对程序员完成的模块进行验收,看它们是否实现了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10、总体测试:每个模块都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后,还要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另外还要检查完成的软件与编写的文档是否一致,这个工作成为总体测试。 11、设计工具:设计工具是最具体的,它是指在实现阶段对人们提供帮助的工具,是最直接帮助人们编写与调试软件的工具。 12、分析工具:分析工具主要指用于支持需求分析的工具。它帮助人们认识与表述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从逻辑上明确软件功能与要求。 13、计划工具:计划工具从宏观角度看待软件开发,它不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帮助人们组织与实施项目,而且把有关进度、资源、质量、验收情况等信息管理起来,同时考虑到了项目的反复循环、版本更新,实现了“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共享,为信息和软件重用创造了条件。 14、工具的可靠程度:软件开发工具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即在各种各样的干扰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而不致丢失或弄错信息。 第2章名词解释 1、软件危机:指随着软件功能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引出一系列问题:软件产品交付拖延、错误多、不可靠、费用增大、不能适应应用变化等,因此怀疑大型软件的复杂性是否超越了人的处理能力。 2、水波效应:因修改程序带来的连带影响。当人们修改程序的某一处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修改对相关部分带来的影响,结果出现了新的错误。 3、黑箱检验:输入一些信息,通过观察是否能得出预期输出来判断软件是否正确的一种软件测试方法。黑箱检验只能证明程序有错,而不能证明程序没错。 4、模块的凝聚性:模块的功能在逻辑上尽可能的单一化、明确化,最好做到模块与任务的一一对应,即每个模块完成一个任务,反之每一项任务仅由一个模块来完成。这也称为模块的凝聚性。 5、模块间的耦合(耦合性):模块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称为耦合。 6、模块间逻辑耦合:如果模块间传递的是控制信号,则称模块间具有逻辑耦合。 7、(对象的)封装性:把对象的静态属性和相关操作作为一个整体,对外不必公开这些属性与操作。 8、(对象的)遗传性: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操作,自然地成为其子类的性质,不必加以重复说明或规定。 9、即插即用程序设计:即插即用程序设计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制造硬件的思路来生产软件。一部分人专门生产软件组件,一部分人设计整个软件结构,并且把软件组件插入这个结构,以便迅速完成大型软件的研制

国家税收课后名词解释

一、税收的演化、特点及其与经济的关系 1、税收(P2)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根据其社会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 2、税收的强制性(p6) 税收的强制性指税收国家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性分配 3、税收的无偿性(P6) 税收的无偿性主要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成为财政收入,不再归还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无偿性是税收的关键特征 4、税收的固定性(p6) 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征税前,税法就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分类 1、税收制度是指国家设置某一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P11) 2、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税收优惠、违章处理等。(P11) 3、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P12) 4、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人。(P12) 5、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也称课税客体,它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体现着不同税种的基本界限。(P13) 6、税源也称经济税源,是税收课征的源泉。(P13) 7、税本是指产生税源的要素。(P14) 8、计税依据是指直接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P13) 9、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规定同一比例的税率。(P14) 10、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数额从小到大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P14) 11、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某些税种。(P15) 12、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或非商品营业(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体系,通常也称作商品税。(P18) 13、所得税也称收益税,是以所得额或收益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体系。(P18) 14、财产税是以各种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体系。(P18) 15、行为税对特定经济行为征收的各种税收。(P18) 16、直接税:凡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称为直接税,如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P20) 17、间接税:凡纳税人可以将税负转嫁他人,发生转嫁关系,由他人负担的税收称为间接税,如我国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P20) 三、税收原则、税收职能与税收效应 1、税收原则是制定、评价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标准,是支配税收制度废立和影响税收制度运行的深层次观念体系。(P21) 2、税收法治原则是指一切税收活动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人民不负有纳税义务,任何机关也无权向人们征税。(P25) 3、税收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应使每个纳税人的税负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P25)

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首次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

税法名词解释

税法名词解释 1.超额累进税率 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种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于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个人所得税采用这种税率。 2.起征点和免征额 ①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②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3.从价税和从量税 ①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或金额,按一定税率计征的税种。 ②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税收。 4.价内税和价外税 ①价内税:税金包含在商品价值或价格之内的税。 ②价外税: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 5.资源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从事应税矿产品开采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课征的一种税。 6.土地增值税 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取得增值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7.房产税 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8.车船税 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应缴纳的一种税。 9.印花税 是以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10.契税 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西方经济学课后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汇总精讲

习题一 1.简释下列概念: 稀缺: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足的。 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 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又叫生产可能性曲线。 自给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特点是每个家庭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扩大一点说,是每个村落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是与外界交换来的。 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经济效率低下。 计划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经济的管理实际上像一个单一的大公司。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计划来解决。 市场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这种经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 混合经济: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结合,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因此也是垄断和竞争相混合的制度。在这种体制下,凭借市场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依靠国家干预来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实证经济学: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的评价。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符合这样的标准。 内生变量:是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而是由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 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局部均衡: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一般均衡:在分析某种商品价格决定时,是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 2.你认为研究人们的消费问题是属于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的对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不是仅从概念上就可简单加以区分的。消费这个概念和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都有,但含义和研究的角度不一样。在微观经济学中,研究消费主要是研究消费者行为(选择),即根据预算约束,消费者如何按自己的偏好选购消费品以实现效用极大化;而在宏观经济学中,研究消费主要是研究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如何决定,及如何影响总需求水平

税收基础习题

《税收基础》(第二章)单元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关于纳税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纳税人是税法直接规定的 B.当存在税负转嫁时,纳税人和负税人就不一致 C.扣缴义务人是纳税人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D.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2.不同税种分配对象和范围的差异是由()决定的。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率 D.税源 3.体现征税广度的是()。 A.纳税人 B.税率 C.计税依据 D.税目 4.比较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不同点有()。 A.划分级距标准的性质不同 B.累进方式不同 C.划分级距标准的性质和累进方式都不同 D.累进方式相同 5.税收收入不受价格水平影响,只于征税对象的实物量有关的税率形式是()。 A.定额税率 B.累进税率 C.名义税率 D.比例税率 6.按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税收可分为()。 A.从价税和价外税 B.从价税和从量税 C.价内税和价外税 D.从价税和价内税 7.税收分类的基本方法是()。

A.按征税对象性质分 B.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分 C.按会计核算中使用会计科目分 D.按税收与价格关系分 8.()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A.计税依据 B.税源 C.税目 D.税率 9.税率这一要素是以()为基础确定的。 A.课税对象 B.纳税主体 C.计税依据 D.纳税人 10.税收按()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行为税和财产税。 A.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 B.按征税对象的性质 C.按计税标准为依据 D.按税负是否转稼为标准 11.()是价外税。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资源税 12.属于行为税的有()。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印花税 13.我国现行税制中,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中央税种的是()。 A.消费税 B.增值税 C.企业所得税 D.个人所得税 14.税法规定起征点为200元,税率为10%,甲.乙纳税人取得应税收入分别为200元和400元,则甲.乙纳税人分别纳税()。 A.0元和20元 B.0元和40元 C.20元和40元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5.某纳税人某月取得收入250元,税率为10%,假定起征点和免征额均为240元,则按起征点和免征额办法计算,分别应纳税()。

名词解释题库

河海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名词解释题库 第一部分——说明 河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专业课参考书是何似龙的《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和周三多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从98年考研真题开始分析,可以发现周三多那本书考得越来越少,到2008年基本考的都是何似龙老师的那本书了。这就是考试的趋势,各位考生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转型》这本书。如果一不小心真的遇到周三多教授那本书上的题,也不要着急,可以尝试着按自己的理解去答,河海的专业课改的很松,只要意思上基本符合都给分。所以建议各位考生把何似龙的《转型》读通读透,狠抓概念性的考点。看过《转型》的考生应该可以感觉到这本书是有点艰涩难懂的,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篇章里。所以要首先把各个概念弄清楚,才能把握书的意思,大家看真题,2000、2001、2002、2003、2004、2006、2007和2008年都有类似名词解释的题,这是一定要拿下的,这些是死的东西,能不能答上来就看平时有没用功背书,现在我把各个可能考的名词解释列出来,供考生背诵。 另外,我要强调一下,不要忽略考过的题目,通过分析真题,你会发现,很多知识点是前几年考过的,甚至一模一样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前几年考过的今年就不会考了,有些重点知识点,比如泰罗的管理技术定义就反复的考。以下列 出的带号的名词解释是要重点掌握的,括号里Y指的是考点来自周三多的书后面跟的是页码,P指的是考点来自何似龙的书。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题库 1.沟通(Y541) 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2.社会人(P125) 对社会和个人来讲,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人们在无组织的人群中相互竞争;所有的个人主要是为保护自己在集团中的地位而不是为自我利益而行动的。 3.统一命令原则(P77 所谓统一命令原则,就是指对一件具体的工作或事件而言,一个下属人员只应

教学名词解释

一、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内容: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 二、讲义:对文章(课本)其内容所撰写的总体概要含义,通称为讲课的要义。称其为讲义。 三、备课笔记:又称讲稿,是丰富和细化教案中的具体要求并实现教学设想的实质内容和书面台词,是教案的具体化。 四、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规定,“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即:这些人员一是要具有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书,二是要在统计的时段承担教学工作。具体包括: 1.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且在统计时段承担教学任务的专职任课教师。 2.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且在统计时段承担教学任务的“双肩挑”(行政、教学)人员; 3.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且在统计时段承担教学任务的非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人员; 4.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且在统计时段承担教学任务的分管学生工作的正副书记、学生辅导员;

税法概论习题及答案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税法概论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税法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来调整征纳税主体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制定税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C.税法的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D.税法是国家凭借其权利,利用税收工具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下列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 A.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当事人主要是国家税务机关 B.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不平等 C.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是权利和义务当事人的确定 D.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税法的灵魂 3.我国确定纳税人采用的原则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D.属地兼属人原则 4.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性的要素是( )。 A.税收负担 B.征税对象 C.权利与义务 D.税收法律事实 5.下列项目中,属于税务机关义务的是( )。 A.依法征管 B.进行税务检查 C.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D.依法受理税务复议申请 6.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税收法律法规 B.宪法 C.税收法律事实 D.税收基本法 7.下列税种中,适用超率累进税率的是( )。 A.企业所得税 B.个人所得税 C.城建税 D.土地增值税 8.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可以将税法分成( )。 A.税收基本法与税收普通法 B.税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 C.国际税法与国内税法 D.中央税法与地方税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在税法不同类型中属于( )。 A.既是实体法,又是普通法 B.既是实体法,又是程序法 C.既是实体法,又是基本法 D.既是程序法,又是普通法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 B.个人所得税法属于税收实体法

名词解释基础题

一、名词解释基础题(每题5分,共15分) 1、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危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风险评价:指评价危险程度并确认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4、属地管理:就是要落实每一位领导对分管领域、业务、系统的安全环保负责,落实每一名员工对自己工作岗位区域内的安全环保负责,做到谁的领域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 5、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6、风险: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7、隐患:是指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 8、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污染、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9、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10、未遂事件:是指已经发生但没有造成人员伤害或直接经济损失的情况。 11、常见的六种违章心理是(侥幸心理)、(冒险心理)、(经验心理)、表现心理、反常心理、盲目心理。 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3、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14.、事故处理“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

和领导责任未追究不放过;职工未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15、安全生产三不原则:不安全不生产、不消除隐患不生产、不落实安全措施不生产。 16、安全色:分四种,红色-传递禁止、停止、危险或提示消防设备、设施的信息。蓝色-传递必须遵守规定的指令性信息。黄色-传递注意、警告的信息。绿色-传递安全的提示性信息。 17、安全目视化:指通过安全色、标签、标牌等方式明确工器具、工艺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及生产作业场所的危险状态等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18、噪声:凡属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或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杂乱无章的声音称之为噪声。 19、违章操作: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盲目蛮干,冒险作业的行为。 20、“安全经验分享”是指:员工将本人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的有关安全、环境和健康方面的经验做法或事故、事件、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等总结出来,通过介绍和讲解在一定范围内使事故教训得到分享、典型经验得到推广的一项活动。 二、填空题基础题(每空1分,共20分) 1、HSE管理体系是近几年出现的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管理规范,其中:H代表健康、S代表(安全)、E代表环境。 2、辽河油田公司、曙工处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是:以人为本、

税收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直接税:纳税人不能把税负转嫁给他人的税种。 2.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3.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收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 4.税率:是税额和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5.定额税率:是对课税对象按固定税额计征的税。 6.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时开始征税,未达到的不征税。 7.税收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归国家所有,即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8.中央税:又称国税,是由国家政府或国家一级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9.地方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10.税收原则:国家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11.税负转嫁: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 12.税负归宿:是税负运动的终点或最终的归着点。 13.扣缴义务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 14.税收中性:不仅包括税收不应使消费者遭受额外效率损失,还包括不应对一切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如对劳动、储蓄、资本形成的影响。 15.税收负担:即“税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负担。 16.宏观税收负担: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的比重,是税收负担最重要的分类之一。 17.税收超额负担:政府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 18.税收成本:在实施税收分配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耗费。 19.税制结构:是国家根据集中收入和调节经济的要求,设置各个税种从而形成的相互协调和补充的税收体系。 20.税收效应: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反应,即税收的调节作用。 21.增值税:是以商品或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2.营业税: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和单位或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 23.消费税: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在特定的环节征收的一种税。 24.销项税额: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或应税劳务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25.小规模纳税人: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 26.混合销售: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27.纳税申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税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28.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