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

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

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
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

【本课知识链接】

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

这里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使自己学做自己的医生,随时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把脉,做掌握自我健康的主人。

第一认知正常。

富于理想,面对现实,不仅知人,而且知己。

正视现实、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和控制自我,对自己的角色认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认识,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迷于过多的幻想,能够脚踏实地,一步步缩短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合理主义,也就是在理想和实际中找到适度平衡。

——好奇怀疑。健康的人对遇到的每一个机会,都不失时机地寻找原因和答案。他能抓住机会但不强求机会。在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断言之前要求得到证明,得不到证明的就有理由怀疑。

——虚怀若谷。健康的人能兼容多种事实,寻求并尊重其他观点和看法。

时刻准备在有力的推理和事实面前改变自己的观点。他承认完全的确实性属于幻想。

——扬长避短。以植物为例:树以长得比别的树高而得到更多阳光;藤就不比高度,攀爬而上,也能得到阳光;耐阴植物既不高也不爬,而是尽可能减少对阳光的需求。在生物界,物种具有多样性;在经济学中表现为分工;

故健康人明智的策略就是扬长避短。

——科学判据。健康的人重理性,讲究逻辑完备性;重实践,讲究可重复性;重简明,讲究逐步形式化。人的人格力量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识: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

第二情绪适度。

该喜则喜,该悲则悲,不焦不躁,善于调节。

情绪和情感是人类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情绪是人的反映客观事物和主体需要的关系。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情感伴随需要和认识而产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例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都属

于高级的情感。我们要积极培养自己健康的情绪情感。

人有六种基本情绪:快乐、惊讶、生气、恐惧、厌恶和悲伤。每一种情绪都是有用的:快乐使我们放心做事情;惊讶使我们好奇而增进学习能力,恐惧告诉我们避开危险;生气使我们威慑来犯者;悲伤警告我们节省能量;厌恶促使我们远离有害的对象。六种情绪中,只有第一种情绪是积极的,后四种为消极情绪,而惊讶是中性的情绪。虽然每一种都有用,也没有一种能够始终都有用。

人在和周围事物,或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中,难免有情绪的变化。一个人遇到表扬会高兴,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抑郁。如果这些情绪变化在正常范围以内,对人体的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疾病。要是一下子受到刺激太大,超过了正常限度,或者长期经受持续的刺激,就容易引起疾病。

情绪适度,均属正常。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紧张、冲突及困惑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往往无法顺利、正确地找到自行调节的方法,产生冲动性。有的人由于敏感性较高,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或一句话而心灵上受到伤害。一些人的情感易受刺激且敏感性强而导致情感的紧张性,学习、工作或生活压力大,会使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也会产生不安和自卑等情绪。情绪适度是说:过犹不及,有时候,太放松了不行;太紧张反而达不到目的。

一个人生涯中总会有成功和失败,生活中充满了酸甜苦辣。我们不是要逃避困难,而是要尽量想法增加愉快的体验。如果一个人经常无所事事,不爱学习,生活单调,没有追求,就容易产生情绪困扰。

情绪冲动不仅无助于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而且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情绪冲动有碍健康,是心理失控的表现,是可以自我克制的。

第三行为协调。

意志坚强,行为适当,严于律己,适应社会。

知使人聪明;情使人快乐;行使人成功。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在人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挫折情境很难避免,有的人能正确对待挫折,坚忍不拔;有的人稍遇挫折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耐挫能力经常与以下因素有关:生理因素、生活经历、思想基础、个性特征、挫折准备、期望

水平、防御机制。

我们求生存,需要一种精神,一股朝气,不屈不挠的奋斗勇气。这就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是健康的人充满活力的原因。养尊处优的猫狗终日徜徉于门廊食盆之间,不会有山间猛虎雄视万里的气概。庭院岂出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挫折是人生之旅必不可少的。有了挫折,人才有了丰富的感情世界;有了挫折,人才变得深沉而智慧。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农村青少年,要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必须具备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要有明确的生活目的性和力求达到这个目的的坚定志向。

——遇到困难,态度要坚定,行动要果断,不为暂时的失败灰心丧气。

——要有沉着、自制、耐心和贯彻始终的坚持性。

第四沟通和谐。

善于交往,沟通良好,学会合作,公平竞争。

华罗庚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话都表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一个人在人际交往方面如果有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绝不能是美的。在这方面可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学会尊重。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一种基本的需要。生活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愿望。“敬人者,人恒敬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的。你不尊重别人,别人就难以成为你的朋友。

——乐于助人。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如果我们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战胜困难,这样就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虚心好学。我们可以把与人交往看作是学习的好机会。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别人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向他人学习,既提高了自己,又交了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宽容大度。在交往中应能宽容别人的缺点和过错,不为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正确的态度是:对己严,对人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论人非。我们要坚决避免背后议论他人,对别人的秘密和个人隐

私,知道的不传播,不知道的不要问。当别人知道你在背后议论他时,你们的友谊就到头了。

——战胜自卑。自卑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消极属性,它会使人感到孤独、压抑、无助,不但学习和工作效率不高,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它抑制自信心,产生退缩、逃避行为,从而难以取得成功。一个人要自信地与人交往,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求同存异。我们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家庭、专业、经历、兴趣、爱好、性格、能力都有差异。要求别人都和自己一样是不实际的,何必事事以“我”为参照物呢?我们要承认差异,并正确对待差异,要采取自我约束、积极适应的态度,求同存异,磨合关系,使之尽快趋于完美和谐。

第五个性健全。

气质优雅,性格开朗,襟怀坦白,言行一致。

有健全个性的人懂得另一种享受。世界上可以享受的东西多得很:冲上一杯茶,提提精神,是享受;打开电视机,看看有趣的节目,也是享受。当然,这些享受都是一般的享受。作为健康的人,光有这些享受是不够的,还需要另一种享受。

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是享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别人没在意,我在意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别人没发现,我发现了。可见这种享受,是在司空见惯的生活里发现不平凡,是在坎坎坷坷的人生中,发现美丽。

一个作曲家,听到自己创作的乐曲到处传唱,是享受;一个工程师,看到自己设计的路灯屹立在广场,是享受;一个农妇,见全家在品尝自己收获的蔬果,是享受;一个教师,数年后接到过去学生的电话,“我考上了北京大学”,是享受。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见人所未见”呢?

首先,要善于观察。古人观察到:“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水不可以无藻,石不可以无苔,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他是个善于观察的人,知道了“花爱蝶,蝶恋花,花更娇媚;树护藤,藤缠树,树更雄健”。他发现了大自然生命法则之美妙。

其次,要多思。人只有多思,才能把享受从感性上升至理性。只有多思,

才能从平凡工作中看出不平凡之处。教师可能更多的是去研究该如何做,如何才能运用而忽略科学理论本身的研究和理解。而没有对科学理论真正的理解,我们所做的很多尝试可能是错的。

最后,要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张健奋力游过123公里的大海,享受到发掘自身潜力的乐趣。社会的竞争这样激烈,人的毅力,吃苦精神,是成功的基础。

这另一种享受是忘情之乐。冯友兰说:“忘情则无哀乐。无哀乐则另有一种乐。此乐不是与哀相对的,而是超乎哀乐的乐。”一般受表扬、得肯定、晋级别、获奖励而乐,是有原因的,而另一种享受的忘情之乐常是一种无所原由的乐。教师由于世事烦扰,由于欲望不能满足滋生了许多烦恼。当我们将各种功利欲望存而不论,本然之乐就会呈现出来。

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只有那些心理比较健康,总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困难的人才能最终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所以我们说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的特征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的特征 一、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 人们在不断正确认识环境的同时,正确地认识和估价自己,既是一个人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能正确地对待自己。既要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等各方面的情况,还要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情绪和动机等方面的特点。既不因取得一点点成绩而目空一切,忘乎所以,也不会因暂时的失利而自卑、绝望、丧失信心。即使自身有先天性的无法补救的生理缺陷,也能泰然处之,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在学习成绩下降或犯有某种过错时,能以正确的态度接受他人的批评,并做出中肯的自我批评。而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往往妄自尊大或者过分自卑,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或埋怨别人,或嫉妒、嘲讽、怨恨甚至攻击他人。如当考试失利时,他们往往归咎于老师教学水平差或出题太难;比赛输了,则抱怨裁判不公正等等。 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人生在世,首先要适应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显示环境、尊重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要求我们能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客观全面、公正而灵活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并根据客观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才能合理地处理和解决面临的问题。以学生考试为例,学生对考试的最有效的适应是平时的努力学习,充分准备好所学的功课,做到“有备无患”;即使在考试时间紧迫来不及全面复习的情况下,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做主要和自己学习中的最薄弱的部分进行复习,以达到考试的基本要求。相反,如果企图投机取巧碰运气,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以装病来逃避考试等,就是从根本上违背现实的要求。 三、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取得成就。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因而,他们是否乐于学习,是否将自己的精力倾注于学习活动之中,能否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也是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人的智力有高低之分,但在通常情况下,并不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将自己的才能和旺盛的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并从中能带来满足和愉悦的情绪。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智力正常,但上课却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是做小动作,就是扰乱他人;放学后,只是毫无目的的游玩,不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低下,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再如,有的学生原来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的都很好,但从某一时期开始,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经常考试不及格,在行为上有许多异常的表现,那么,就有理由怀疑他的心理可能发生了某些障碍。 四、乐于交往,人际关系融洽,并有关系密切的朋友。 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希望自己能与他人交往,能得到别人的赞同。所以,他们总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心理健康的人,喜欢与别人交往,并在这种交往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获得友谊。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只想离群独处,终日沉默寡言,或者对他人不能宽容,斤斤计较,经常以刻薄、挑剔、怀疑、仇视的态度对待同学与他人,认为世界上没有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主要知识点及重点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4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心理的概念、特点 2、心理发展的概念、规律。 3、心理咨询的特点及求助策略 二、重点: 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别(含正常范围的心理困扰--------心理问题 与异常心理的识别,采用郭念峰三点区分标准。) 附: ?区分正常、异常的三条标准:(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60页)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原则。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二章自我意识(4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自我、自我意识的含义。 2、自我意识的形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自我意识的内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4、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作用。 5、自我意识的形成。 6、增强正性自我体验,克服自卑,形成自我悦纳 二、重点: 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和自我意识的调整(含克服习得性无助、增强自我效能感)。 第三章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2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生涯规划概念 2、能力概念及多元智能 3、技能概念 二、重点: 大学期间的技能发展规划(能结合一种生涯规划方法进行大学期间自己的技能发展规划) 第四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指导(2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 2、学习动机的概念。 3、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4、大学生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 二、重点: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整及培养。(能结合大学的学习特点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第五章大学生的人际适应(4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人际交往的定义。 2、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心理问题。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性格障碍对大 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3、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二、重点: 人际关系调适技巧的应用。 第六章大学生情绪管理(3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情绪的内涵(三个成分); 2、情绪的功能(意义); 3、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二、重点: 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 第七章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3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爱情的要素与形式; 2、爱情的产生与维持; 二、重点: 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行为(含健康性心理、性行为)。 第八章网络成瘾心理与行为(2学时) 一、基本知识点: 1、网络成瘾概念IAD及诊断标准(即美国心理学会的网瘾诊断标准) 2、Young的ACE模型 3、网络成瘾影响因素、避免网络成瘾。 二、重点: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网络成瘾以及如何避免网络成瘾。

关于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关于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 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 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 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 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 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 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 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 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 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 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 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 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 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 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

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七大体现

青春期心理健康的七大体现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与别人相似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与年龄相符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善于与人相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乐观进取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适度的反应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面对现实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思维合乎逻辑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专心致志,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头无尾。他们的思维合乎逻辑,说话条理分明,而不是东拉西扯,随说随忘。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 本文是关于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1 在接触心理学以前,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为它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所折服。心理学是十分客观的一种存在,但同样不乏应用性。也许心理学理论有些枯燥,但辅以实例,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深入体悟生活的感觉,所以说心理学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 在科技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进入了“情绪负重”的时代。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身也就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对专业的选择和态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等等。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避免出现或有效应对由上述种种问题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现象,以积极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心理学教会我的是,正确地认识自己。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我的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心理年龄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现实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 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一定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偶尔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我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偏强,但已经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

分析社会现象,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从情绪特点考虑,我的情绪体验较为丰富,并且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十分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 从性格特点考虑,我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受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较为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 这就是我对自身的认识。虽然可能会有些偏颇,但这也是调整自己以适应不断前进的生活的基点。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就是我的最大收获。 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范文2 3月14日下午,我参加了实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认真听了姜英杰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身为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普通心理学方面 1、心理学是( D )。 A 自然科学 B 社会科学 C 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2、心理学研究除了运用一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外,还要运用(A)。 A 个案法 B 模仿法 C 无条件反射法 D 拟人法 3、感觉是指(A)。 A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B 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C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D 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4、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B)。 A 感觉 B 感受性 C 感觉阈限 D 最小可觉差 5、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A)。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后像 C 感觉对比 D 联觉 6、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D)。 A 完全色弱和部分色弱 B 红黄色弱和蓝绿色弱 C 红绿色盲和黄蓝色盲 D 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7、痛觉的生物意义在于(D)。 A 它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意志力 B 它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真实 C 它是我们更快的适应环境 D 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8、(B)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A 识记 B 记忆 C 再认 D 回忆 9、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C)。 A 注意的分散 B 注意的动摇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分配 心理咨询方面 10. 心理异常按程度由轻到重排列,应为 (D)。 A.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问题 B.心理疾病,心理问题,心理障碍C.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心理问题 D.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1. 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主要取决于什么?( D ) A.年龄 B.性别 C.意志 D.受暗示性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教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针对在校中学生大多独生子女或留守学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坚强意志品质,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缺乏承受挫折能力的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主要任务 1.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自我调控能力。 2.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心理辅导,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转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治疗。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未能从小学的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中转换出来,压力不断的开始增多,来到新学校遇到新同学新老师,一切都是相对陌生的环境,适应成了最大的挑战。 怎么才能迅速的适应到初中的学习生活,课程增多,作业量增大;陌生的环境中认识结交新朋友,让自己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前行,不在孤独;还未能摆脱小学的宽松的学习习惯,现在如何养成,学习的重担时时在他们心头;课业压力增大的同时,如何兼顾他们的娱乐休闲等等共同形成了适应问题。适应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而难题。前者在学校中一般较少见,后者的主要表现为适应不良或者不适应。七年级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七年级入学适应不良 刚进入初中,学习生活和小学时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新环境新同学老师,一切都是很陌生的,在承受着课业压力增大的同时,人际相处 从零开始,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不与人相处,或者孤傲的情绪。长期这 样的话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2.朦胧的自我认识萌芽 七年级阶段,有部分学生发展的较早些已经进入青春期了,青春期的特征开始明显起来,幼稚的成人感突出,对于我的思考开始出现," 我是谁"、"我是怎么了"开始在他们内心掀起波澜,困惑不已。 3.学习适应不良产生苦恼 学习课业好多,怎么学,方法好像总是不对路;别人怎么就成绩那 么好,我这么差,有压力,出现自卑了;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么多,这么烦,没有目标和动力了;怎么天天都有考试啊,这无穷无尽的考试什么 时候是个头,讨厌考试……这些都是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学生为此苦 恼不已。 4.和家长或老师间的沟通不良而苦恼 家长们怎么这么唠叨,不断的碎碎念,动不动的私自翻我的东西, 我的空间,我的秘密,什么时候能还给我;老师为什么都看不到我的存 在啊?偏心还是对我有意见,还是我不行…… 5.不能恰当的控制休闲时间,自制力较弱,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 四、工作安排 1、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安排好本学期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每节课充分了 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感受,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 各种游戏、测试、问卷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

心理健康讲座稿

心理健康讲座稿(一) 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是否了解自己?你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情绪和情感?你的心理 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你的心理健康吗?要解决这么多的疑问,我们就要了解我们的心理状况,了解心理学。心理学源自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都离不开心理学的影响,了解心理学,就是了解人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是 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 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一、身体健康;二、心理 健康;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 康。 一、心理健康概念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是这样被定义:(看一看大家能不能理解)“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非常难理解,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就好理解多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这个人与其他人 相比较,发现符合你们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你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 是不健康。” 举个例子:两、三周岁的小孩子,喜欢哭闹,这非常正常,但到了十一、二岁还哭闹,那这 个学生一定有心理问题。因为哭闹不是十一、二岁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再举个例子:到了十一、二的孩子至少会交些好朋友,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那这个学生心 理一定有问题!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 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预防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面面观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已,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的权威定义说明,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含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生理健康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往往出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而且,近几年又有上升的趋势。由于社会健康问题最终都要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本文主要讨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和行为稳定。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但不是它的必然保证。除身体条件之外,心理健康还包括认知、感情、人格、人际关系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因素。 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其影响机理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一个人身体上的任何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其心理情绪的变化,就连女孩子初潮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都会引起她们心理上的恐慌,更不用说严重的生理病变了。相反,一个人任何心理情绪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其生理上的

变化。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这些就是心理情绪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例子。中医更有“怒伤肝,忧伤脾”之说,说明正常的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认知正常认知正常是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青少年时代,孩子的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认识发展水平的程度。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年龄作为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依据来分析儿童的道德社会化,他以7-8岁为界,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界定为截然不同的前后两个阶段,从前一个阶段到后一个阶段呈显出如下变化:道德约束从“他律”到“自律”,道德判断从看“效果”到看“动机”,道德惩罚从笼统性的千篇一律的惩罚到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式的惩罚。他还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把青少年的社会化划分为感觉运动阶段(诞生-2岁)、前操作阶段(2-7岁)、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和正式操作阶段(11-12岁及以后)。而且,许多精神健康问题,如情绪混乱和精神分裂,都有其认知的根源。所以,正常的认知发展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 感情成熟感情成熟是青少年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它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感情自治,即作为一个人自己情感力量源泉的能力,而不是依*双亲来提供舒服、安心和情感保障;二是行为自治,即一个人做出自己的决定、管理自己的事务和照顾个人的能力。这两项自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即完成心理上的断乳过程。随着感情的成熟,青少年逐渐摆脱“本我”的控制,知道并掌握由一定社会的文化所决定的感情表现规则,学会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表达,让理性原则而不是快乐原理左右自己的行为。感情成熟既是社会化的目的又是社会化的手段。感情成熟,特别是儿童和双亲之间的情感依恋具有重要的社会化功能。

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这个定义正确的文献出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宪章之序言。该宪章1946年6月19—22 日在纽约由国际卫生会议通过,1946年7月22日由61个成员国的代表签署(世界卫生组 织的官方记录,第2号,第100页),并自1948年4月7日起施行。从1948年至今,该定义未曾作过修改。1986年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提出,健康还要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细则: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后六条则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 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1、行为与生活方式(吸烟、酗酒);2、环境因素(内环境--免疫力、营养状况;理化环境一气候、空气、水源污染、住房、工作环境;生物环境一病毒、细菌、

动物、植物;社会环境一家庭、社会、学校、工作场所);3、生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4、预防性卫生服务,包括医疗条件、预防接种、健康知识普及等。 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 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心理健康是建立在生理健康的基础上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应将心理健康纳入到总体健康的定义中去。心理障碍在我国疾病的发病率第一。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1、经验标准;一是个体的主观体验,即自我评价,二是观察者根据 自己的经验对被观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处于正常或异常状态的判断。2、统计学标准;统计 学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对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常呈常 态分布,位居中间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3、医学标准;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用判断躯体疾病的方法来判断心理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具体而言就是依照是否存在症状和病因作为判断心理是否异常的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这是以 社会常模为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常模是指正常人符合社会准则的心理与行为。如果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与社会不相适应,就被认为有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存在。以上每种判断标准,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需要综合分析利用。 异常心理的后果: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冲动伤人或自杀、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引起或加重躯体疾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神经性呕吐、偏头痛等)

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正确地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我们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中的自信心。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 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条件;其次,是用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处,确定奋斗的目标。 进行间接的自我评价法,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些人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原因之一。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魅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试,将为你作出科学的自我评价提供有益的帮助。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2我爱我,给心灵一片晴空! 3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快乐健康的人 4敞开心扉,你会拥有美丽人生: 5打开心灵的门窗,让阳光进来! 6健康的心理,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7用"新"呵护的健康! 8"心"会跟你一起走,说好不分手! 9心理健康,爱你等于爱自己! 10关注自我,让我们从"心"做起! 11心理健康关注你我他! 12架起心桥,共赴成功! 13健康的人需要健康的心! 14心心相融,欣欣向荣! 15我接纳自己包括优点、缺点、梦想、秘密与过去: 16超越平凡,欣喜生活! 17困忧之源,不在问题的本质,而在面对问题的态度! 18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快乐健康的人! 放飞心灵,拥抱阳光 生命,如此壮观美丽,让我们敞开胸怀,放飞心灵的翅膀,让它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放射出耀眼而明亮的光芒,演绎出生命的升华,拥抱灿烂的阳光。 心理健康是指正常发展的智力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自我潜能最大发挥的心里特质结构。 挑战竞争,超越自我 首先,要热爱生活。其次,要扬长避短。第三,要有竞争意识。第四,要学会在竞争中和别人合作,合作中竞争。总之,要不断超越自我。 学会感恩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让感恩之心永驻心间,学会感恩,畅想未来,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给学生一个空间 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认为“时间加汗水等于成绩”,于是在假期送孩子进补习班,假期是学生短暂的休整时间,许多学生早已有自己的安排,但在家长的高压下,不得不听从摆布,这无疑有碍学生的特长发挥,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希望家长端正育人观念,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把假期还给他们。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与归宿,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意义重大。下面是精心为你准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希望对你有帮助! 1、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3、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4、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

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5、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6、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工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7、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1、适应问题

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1] 健康与亚健康 虽然人们生活的水平是在逐步的提高,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健康的问题。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亚健康不是健康的状态,而是非常危险的非健康状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表面上看是健康的状态,但是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就相当于保险丝断开之前的状态,而心理的健康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非常有必要针对心理的状态进行分析和解决。 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标准。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条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会人学业成功、事业有成的心理基础。用IQ值来表示。智商≥90为正常,上不封顶,<70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证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灾乐祸。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不论男女都有一个青春期,对每个人来讲,一个人成长的基础与青春期是否受到良好教育有重要关系,因为青春期对一个人理想、道德、品格、文化、素质等都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要重视青春期教育。 一、青春期的特点 每个同学大概都还记得,童年时候,男孩女孩一块做游戏,手拉手一起上学,两小无猜,不分彼此。然而,不知何时开始,男女同学会忽然感到陌生起来,原来你们体内已经开始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从你们大脑底部的下丘脑垂体开始分泌促进性激素开始,在促进性激素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从而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上有许多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身体的急速增长、第二性征的成熟,女性一般从10岁到18岁,男性比女性一般晚两年,大约从12岁到20岁。正因为身体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青春期,人的心理也有了许多变化,如自我意识增强、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性意识也从无到有,由朦胧到明晰,这是人的正常的发育过程。由于青春期求知欲强,好奇心胜,青少年朋友渴望了解性知识的心情是无可非议的、也是自然的,但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这些知识。 两性性别的区别是男女身体正常发育的组成部分,没有什么奥秘,科学地了解性生理知识则是非常需要的,所以同学们要认真学习生理卫生知识和健康读本,而要抵制社会上流行的淫秽录像、黄色书刊。 青少年性意识产生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异性的倾慕和追求。女生向往异性的心理是,认为男生刚强、可信赖,能帮助人;男生则认为女生美丽、纯洁、亲切、可爱。 许多人认为,和异性在一起学习、工作、活动,就劲头十足、心情愉快。因而,便设法追求和创造这种环境。那么,接下来要给大家谈谈青春期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的问题。 二、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益处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七个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七个方面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是由于人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也由于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的遗传素质是多样的。另外,衡量人的心理状态,还应考虑到社会背景和个体差异等方面。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情绪、智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等。总结以上的论述,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标准包含如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 智力以思维为核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认识力等。它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智力水准虽然有所不同,但智力应是正常的。正常的智力是人们从事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情绪乐观并能自控 心理健康的人心胸开朗,情绪稳定和乐观,常向光明看,不往“黑暗处”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遇到麻烦能自行解脱。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控能力很强。心理健康的人在通常情况下,其内部心理结构总是趋于平衡和协调的。既有适度的情绪表现,又不为情绪所左右而言行失调。人具有自控情绪能力,即表明其中枢神经系统运行正常,身心各方面处于协调状态,不论遇到什么事总能适度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既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悲极轻生。有人认为,用情绪来表示心理健康就像用体温来表示身体健康一样准确。3、意志健全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自己克服困难去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的主要标志是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和意志的顽强性。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的,能坚定地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优柔寡断,裹足不前,也不轻举妄动,草率行事。意志顽强的人,能较长时间保持专注和控制行动去实现某一既定目标,不屈不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4、反应适度 人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敏捷迅速,有的人反应模糊迟缓,但这种差异是有一定限度的。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反应适度,而不是反应的异常兴奋或异常淡漠。 5、自我意识明确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它反映了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个人是在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来认识自我、确立自我形象的。心理健康的人,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有自知之明;能把“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机地统一起来,“理想的我”总能在“现实的我”中得到体现,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来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体和环境保持平衡。 6、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理健康的人,在社会和集体中总是善于和他人交往,并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与外界正常交往的结果,是个体对自己和对他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的结果。心理健康的人,在和他人交往中,能接纳自我,并接纳他人,对集体具有一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情感,在与人相处时,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大全(最新整理)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大全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下面xx给大家带来,欢迎大家阅读。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

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基本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讲座 一、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什么是健康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十个方面 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2.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 青少年在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由不成熟向成熟性过渡的时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出现许多不适应性以及矛盾和冲突性,具体表现为: 1.青少年的认识和学习能力迅速发展,但在学习中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中易产生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比如,一次学习失利就可能全盘否认自己的学习能力;一次学习上获得成功就可能沾沾自喜,认为学习是件无所谓之事,耍个小聪明是可以过关的。他们的情感自控性、个性及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不稳定的。所以对青少年在过渡期的教育和引导十分重要,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走向成熟。 2.矛盾动荡性。①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青少年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觉醒。表现为:性心理开始发展,对异性产生好感、爱慕之心,追求异性,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