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辐射防护习题答案解析

辐射防护习题答案解析

辐射防护习题答案解析
辐射防护习题答案解析

11.一个动能E=10Mev 的正电子进入体积V ,通过碰撞损失掉1Mev 的能量之后发生湮没,产生能量相等的两个光子,其中的一个逸出体积V ,另一个在V 内产生动能相等的正负电子对。正负电子在V 内通过碰撞各自消耗掉其一半动能后负电子逸出V ,正电子发生飞行中湮没,湮没光子从V 逸出。求上述过程的转移动能tr ε、碰撞转移能τ

εtr 和授与能ε。

第一章

3、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和照射量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者联系:

带电粒子平衡:不带电粒子在某一体积元的物质中,转移给带电粒子的平均能量,等于该体积元物质所吸收的平均能量。发生在物质层的厚度大于次级带电粒子在其中的最大射程深度处。D=K (1-g )

g 是次级电子在慢化过程中,能量损失于轫致辐射的能量份额。

对低能X 或γ射线,可忽略轫致辐射能量损失,此时D =K

带电粒子平衡条件下,空气中照射量(X )和同一点处空气吸收剂量(Da)的关系为:X e

W D a a = 吸收剂量与物质的质量吸收系数ρμ/en 成正比,即 )/()/(a

en m en a m u u D D ρρ=

故空气中同一点处物质的吸收剂量Dm 为:

X f X X e W D m a

en m en a a en m en m ?=?=??=)/()/(85.33)/()/(ρμρμρμρμ 三者区别见P18页表1.4。

辐射量 吸收剂量 D 比释动能K 照射量X

适用 适用于任何带电粒子及 适用于不带电粒子如X 、 仅适用于于X 或γ射 范围 不带电粒子和任何物质 γ光子、中子等和任何物质 线,并仅限于空气 介质

剂量学 表征辐射在所关心的 表征不带电粒子在所关心的 表征X 或γ射线 含意 体积V 沉积的能量;这些 体积V 内交给带电粒子的能 在所关心的空 能量可来自V 内或V 外 量,不必注意这些能量在何处, 气体积V 内

以何种方式损失的 交给次级电子 用于电离、激

发的那部分能量

4、在γ辐射场中,某点处放置一个圆柱形电离室,其直径为0.03m 长为0.1m 。在γ射线照射下产生10-6C 的电离电荷。试求在该考察点处的照射量和同一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各为多少?

) mg/cm 29.1( C/kg 10097.1103a 226

=?=?==--ρπρh

r dm dQ X a Gy 371.085.33===X X e

W D a a 5、通过测量,已知空气中某点处的照射量为6.45×10-3C.kg -1,求该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

Gy 218.085.33===X X e

W D a a 设在3min 内测得能量为14.5 MeV 的中子注量为1.5×1011m -2。求在这一点处的

能量注量、能量注量率和空气的比释动能各为多少?

能量注量:

211619/3480.0105.110106.15.14m J E E E =?????=?=ψ-φ

能量注量率:

/s J/m 10933.123-?=ψ=dt

d E ψ 空气的比释动能:p215

Gy f K k n 0358.010105.110239.04118=????==--φ

第三章

何谓吸收剂量D 、当量剂量H 与有效剂量E ?它们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适用条件及相互联系。

吸收剂量(D ):同授与能(ε)相联系,单位质量受照物质中所吸收的平均辐射能量。

dm d D /ε=

单位Gy 。

当量剂量(H ):与辐射生物效应相联系,用同一尺度描述不同类型和能量的辐射对人体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发生几率的大小。

∑?=R

R T R T D W H ,

W R 辐射权重因子——与辐射种类和能量有关;

D T ,R 按组织或器官T 平均计算的来自辐射R 的吸收剂量;;

H T 单位Sv 。

有效剂量(E ):与人体各器官对辐射的敏感度相联系。描述辐射照射人体,给受到照射的有关器官和组织带来的总的危险。在非均匀照射下随机效应发生率与均匀照射下发生率相同时所对应的全身均匀照射的当量剂量。

∑?=T

T T H W E

W T ——组织权重因子,在全身均匀受照射下各器官对总危害的相对贡献。 有效剂量单位Sv 。

∑∑??=T R

R T R T D W W E ,

当量剂量、有效剂量,只能在远低于确定性效应阈值的吸收剂量下提供随机性效应概率的依据。

待积当量剂量H 50,T 、待积有效剂量H 50,E 、集体剂量S H 与集体有效剂量S ,这些概念的引入是为了什么目的?

待积当量剂量H 50,T 、待积有效剂量H 50,E 描述内照射情况下,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对某一器官或个人在一段时间内(50y )产生的危害。也可用来估计摄入放射性核素后将发生随机性概效应的平均几率。

集体剂量S H 与集体有效剂量S 为了定量描述一次放射性实践对社会总的危害。 7成天然本底照射的主要来源?正常地区天然本底的水平是多少?日常生活中人工辐射源的主项是什么?平均每年对每个人造成多大照射?

天然本底辐射的主要来源:宇宙射线、宇生核素、原生核素(三个天然放射系和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如40K )。

正常地区天然本底水平为2.4mSv/a ,具体参见P64表3.7。

日常生活中人工辐射源的包括医疗照射、核动力生产和核爆炸。其中医疗照射占重要地位,平均每年对每个人造成0.4mSv 的照射。

10、判断如下几种说法是否全面,并加以解释:

①“辐射对人体有害,所以不应该进行任何与辐射有关的工作”。

②“在从事放射性工作时,应该使剂量愈低愈好”。

③ “我们要采取适当措施,把剂量水平降低到使工作人员所受剂量当量低于限值,就能保证绝对安全”。

① 不全面。辐射本身就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违反辐射实践正当化原则,即当

辐射实践所带来的利益大于其付出时,可以进行辐射实践活动;

② 不全面。违反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原则,即防护应兼顾安全与代价,不能一味追求防护最好而忽视付出的代价。

③ 不全面。辐射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剂量降到限值以下可以

确保确定性效应不发生,但随机性效应是不存在阈值的,降低剂量只能确保发生概率的减小,而不能保证绝对安全。

11辐射工作人员在非均匀照射条件下工作,肺部受到50mSv/a 的照射,乳腺也受到50 mSv/a 的照射,问这一年中,她所受的有效剂量是多少?

P 66 表3.6 组织权重因子 肺部 0.12 乳腺 0.05

∑=?=T

T T mSv H W E 5.8

第四章

5、计算距离活度为3.7×108Bq 的点状198Au 源0.8m 处的照射量率和空气比释动能率各为多少?

查P89页表4.4一些放射性核素的照射率常数和空气比释动能常数可得

11217-1

-1-1219m Gy 1051.1s Bq kg cm C 10488.4----????=Γ?????=Γs Bq k

1110219

8210595.28

.010488.4107.3----???=???=Γ=s kg C r A X 192178210730.88.01051.1107.3---??=???=Γ=s Gy r A K k a

10、设计为存放活度为3.7×1012Bq 的32P 点状源的溶器。选定用有机玻璃作内层屏蔽层,铅作外屏蔽层。计算所需的有机玻璃和铅各为多厚?假设离辐射源1m 的当量剂量率控制水平为7.5μSvh -1。若内外层材料颠倒过来,则又将怎么样? 由P113、p119页表4.9某些放射性核素β射线的最大能量和平均能量可知,32P 的β射线最大电子能量为1.711(100%)

2)ln 0954.0265.1( 7907.0412.0--?==cm g E R E

由P117页表4.10查得有机玻璃的密度为1.18g.cm -3,由此得有机玻璃厚度

mm cm R d 767.0/≈==ρ

由P206/p119页可查得,与轫致辐射光子平均能量Eb 为0.695MeV 相应的空气质量能量吸收系数ρμ/en 为 2.918×10-3m 2kg -1。用(4.66)式可算得空气中的吸收剂量率为:

133********-10397.1 10918.2)1

695.0(85.5107.31058.4)/()(AZ 1058.4----?=???????=?=Gyh

r E D en b e ρμ β射线的辐射权重因子为1,故

1310397.1--?==Svh D W H I

336

214-2,10369.510

397.1105.7)/(AZ 1058.4---?=??=??≤q E r H en b e h

L ρμη 相应的减弱倍数为:

186/1==ηK 查P226页附表,可得铅的屏蔽厚度为5.05cm

11、设计一个操作32P 的手套箱。箱体用有机玻璃制作。考虑手套箱中有各种玻璃器皿,而轫致辐射主要是由这些玻璃器皿产生的,其有效原子序数平均取13。若操作距离为25cm ,要求在该位置上H L,h ≤7.5μSvh -1。若手套箱不附加高Z 材料屏蔽层,则操作32P 的最大活度为多少?若操作量增大1000倍,则应附加多厚的铅屏蔽层?

由P206/p119页可查得,与轫致辐射光子平均能量Eb 为0.695MeV 相应的空气质量能量吸收系数ρμ/en 为2.918×10-3m 2kg -1。

① 32P 的最大活度:

Bq E Z r A H r

E D H en b e h L en b e I 832142

62142h L,,214-10586.510

918.2695.0131058.425.0105.7)/(1058.4H )/()(AZ 1058.4?=???????=???≤≤?==----ρμρμ ②应附加多厚铅屏蔽层

操作量增大1000倍,即该位置的当量剂量增大1000倍,因而应用铅屏蔽使其减弱1000倍。

1000=K

查P226页附表,可得铅的屏蔽厚度为6.48cm 。

19、239Pu-Be 中子源的中子发射率为3.2×105s -1,使用12cm 石蜡屏蔽后,问距源多远时,其中子当量剂量就可降低250倍。

不考虑中子辐射场的变化,使中子当量剂量降低250倍,即使中子的注量率下降250倍,p130 ∑n =0.118cm -1

δ?πδ??250

14)(20=≤∑=∑=--L d n d n n n n R qe B r qe B d

cm e qe B r n

d n 915.4415250425012118.0=???=∑?≥?--π

π 该题有问题,4.915cm 小于12cm 石蜡屏蔽厚度。

20、241Am-Be 中子源装于水桶内。中子发射率为3.2×107s -1,要求距源0.5m 的P 点处,当量剂量率为1×10-2mSvh -1,问水屏蔽需多厚?

由P126页表 4.15可知,H L 当量剂量率为1×10-2mSvh -1对应的中子注量为7.04cm -2s -1;

由p130表4.18查得,水的宏观分出截面为0.103cm -1;

取Bn=5,q=1,根据(4.88)式,可得:

cm 93.63]04.750415102.3ln[103.01]4ln[1

272=?????=???=∑π?πδL

n r q B d 23、226Ra-Be 中子源的活度为3.7×1010Bq 。设计一个内层用铅,外层用石蜡的容器。要求在离源1m 处的总当量剂量率为1×10-3mSvh -1,求需多厚的铅与石蜡。 查P121页表4.12可知,226Ra-Be 中子源的中子产额为405×10-6Bq -1s -1,因而其中子源的中子发射率为:

1761010499.110405107.3--?=???==s Ay δ

查表 4.18和表 4.19得铅和石蜡的中子宏观截面分别为:∑-=111176.0R cm ,

∑-=2

1118.0R cm 。 取铅和石蜡的积累因子分别为:Bn 1=3.5;Bn 2=5。

由重轻材料组成的双层屏蔽(重材料靠近源)的积累因子,一般来说,与入射到第一层重材料的中子谱的重、轻材料的核物理特性有关。为简化计算并取偏安全的结果,以二者各自的积累因子作为双层屏蔽的总积累因子。

经中子和石蜡屏蔽后的中子当量剂量率为:

1

)2118.01117.0(31

)2118.01117.0(7118.01176.0152721,210594.2 10206.7 )5()5.3(105.341410499.1 )()(4212211-+--+-------???=???=????????=∑?∑=h Sv e s Sv e e e e B e B f r

H d d d d d d d n d n n HI n R R μππδ

经中子和石蜡屏蔽后226Ra 的γ当量剂量率为:

1132181052510106.9110758.1107.3104.1104.1---?=??????=Γ?=Svh K K

K r A H μγ 110106.9102.59413)2118.01117.0(3≤?+??=+=-+-K e H H H d d n γ

001.0106.9594.2)2118.01117.0(≤+?+-K

e d d 001.0)

2()1(106.9594.2)2118.01117.0(≤++?+-d f d f e d d 仅考虑屏蔽中子,且铅与石蜡的分出截面相近,故有

001.0594.2117.0≤?-d e

cm d 2.67≥

即要求铅与石蜡的总厚度大于68cm 。

仅考虑屏蔽γ,且用铅来屏蔽γ,则有

001.0)

2()1(106.9≤+d f d f 9160≥K

查P202附表9,可知铅的厚度要求大于18cm ;

根据以上两者,可知内层铅的厚度取18cm ,外层石蜡的厚度取50cm 即可满足题目要求的条件。

波谱分析教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 一、选择 1. 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1)670.7nm (2)670.7μ(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 (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σ→σ*(2)π→π*(3)n→σ*(4)n→π* 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 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 (1)(2)(3)(4) 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 (1)(2)(3)(4) 二、解答及解析题 1.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2.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 3.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 4.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 5.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6.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8.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9.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 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

波谱分析习题库答案

波谱分析复习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距离,称之为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核外电子在与外加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同时将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相对抗的第二磁场,对于氢核来讲,等于增加了一个免受外磁场影响的防御措施,这种作用叫做电子的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首先选择一个强度最大的离子峰,把它的强度作为100%,并把这个峰作为基峰。将其它离子峰的强度与基峰作比较,求出它们的相对强度,称为相对丰度。 4、氮律:分子中含偶数个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则它的分子量就一定是偶数。如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分子量就一定是奇数。 5、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带正电荷的自由基为分子离子。 6、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与生色团相连时,可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7、特征峰:红外光谱中4000-1333cm-1区域为特征谱带区,该区的吸收峰为特征峰。 8、质荷比:质量与电荷的比值为质荷比。 9、磁等同氢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对组外氢核表现相同偶合作用强度的氢核。 10、发色团: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11、磁等同H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且对组外氢核表现出相同耦合作用强度,想互之间虽有自旋耦合却不裂分的氢核。 12、质谱:就是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3、i-裂解:正电荷引发的裂解过程,涉及两个电子的转移,从而导致正电荷位置的迁移。 14、α-裂解:自由基引发的裂解过程,由自由基重新组成新键而在α位断裂,正电荷保持在原位。 15、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16. 能级跃迁分子由较低的能级状态(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状态(激发态)称为能级跃迁。 17. 摩尔吸光系数浓度为1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光度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C )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方法例题习题答案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例题,习题与答案) 在中学数学教学和高考数学考试中,求动点轨迹的方程和曲线的方程是一个难 点和重点内容(求轨迹方程和求曲线方程的区别主要在于:求轨迹方程时,题目中 没有直接告知轨迹的形状类型;而求曲线的方程时,题目中明确告知动点轨迹的形 状类型)。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与 交轨法等;求曲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 求动点轨迹的常用方法 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指点P 的坐标(x, y )满足的关系式。 1. 直接法 (1)依题意,列出动点满足的几何等量关系; (2)将几何等量关系转化为点的坐标满足的代数方程。 例题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等与MQ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解:设动点M(x,y),直线MN 切圆C 于N 。 依题意:MN MQ =,即22MN MQ = 而222NO MO MN -=,所以 (x-2)2+y 2=x 2+y 2-1 化简得:x=45 。动点M 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2. 定义法 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得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由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可以判断出动点 的轨迹满足圆(或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依题意求出曲线的相关参数,进一步写出 轨迹方程。 例题:动圆M 过定点P (-4,0),且与圆C :082 2=-+x y x 相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 方程。 解:设M(x,y),动圆M的半径为r 。 若圆M 与圆C 相外切,则有 ∣M C ∣=r +4 若圆M 与圆C 相内切,则有 ∣M C ∣=r-4 而∣M P ∣=r, 所以 ∣M C ∣-∣M P ∣=±4 动点M 到两定点P(-4,0),C(4,0)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4,所以动点M 的轨迹为双曲线。其中a=2, c=4。 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3. 相关点法 若动点P(x ,y)随已知曲线上的点Q(x 0,y 0)的变动而变动,且x 0、y 0可用x 、y 表示,则 将Q 点坐标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得点P 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为相关点法。

辐射防护 习题答案

11.一个动能E=10Mev 的正电子进入体积V ,通过碰撞损失掉1Mev 的能量之后发生湮没,产生能量相等的两个光子,其中的一个逸出体积V ,另一个在V 内产生动能相等的正负电子对。正负电子在V 内通过碰撞各自消耗掉其一半动能后负电子逸出V ,正电子发生飞行中湮没,湮没光子从V 逸出。求上述过程的转移动能tr ε、碰撞转移能τ εtr 和授与能ε。 第一章 3、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和照射量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者联系: 带电粒子平衡:不带电粒子在某一体积元的物质中,转移给带电粒子的平均能量,等于该体积元物质所吸收的平均能量。发生在物质层的厚度大于次级带电粒子在其中的最大射程深度处。D=K (1-g ) g 是次级电子在慢化过程中,能量损失于轫致辐射的能量份额。 对低能X 或γ射线,可忽略轫致辐射能量损失,此时D =K 带电粒子平衡条件下,空气中照射量(X )和同一点处空气吸收剂量(Da)的关系为:X e W D a a = 吸收剂量与物质的质量吸收系数ρμ/en 成正比,即 )/()/(a en m en a m u u D D ρρ=

故空气中同一点处物质的吸收剂量Dm 为: X f X X e W D m a en m en a a en m en m ?=?=??=)/()/(85.33)/()/(ρμρμρμρμ 三者区别见P18页表1.4。 辐射量 吸收剂量 D 比释动能K 照射量X 适用 适用于任何带电粒子及 适用于不带电粒子如X 、 仅适用于于X 或γ射 范围 不带电粒子和任何物质 γ光子、中子等和任何物质 线,并仅限于空气 介质 剂量学 表征辐射在所关心的 表征不带电粒子在所关心的 表征X 或γ射线 含意 体积V 沉积的能量;这些 体积V 内交给带电粒子的能 在所关心的空 能量可来自V 内或V 外 量,不必注意这些能量在何处, 气体积V 内 以何种方式损失的 交给次级电子 用于电离、激 发的那部分能量 4、在γ辐射场中,某点处放置一个圆柱形电离室,其直径为0.03m 长为0.1m 。在γ射线照射下产生10-6C 的电离电荷。试求在该考察点处的照射量和同一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各为多少? ) mg/cm 29.1( C/kg 10097.1103a 226 =?=?==--ρπρh r dm dQ X a Gy 371.085.33===X X e W D a a 5、通过测量,已知空气中某点处的照射量为6.45×10-3C.kg -1,求该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 Gy 218.085.33===X X e W D a a 设在3min 内测得能量为14.5 MeV 的中子注量为1.5×1011m -2。求在这一点处的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篇一:波谱分析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判断题(1*10=10 分) 1、分子离子可以是奇电子离子,也可以是偶电子离子。 ?????????() 2、在紫外光谱分析谱图中,溶剂效应会影响谱带位置,增加溶剂极性将导致k 带紫移,r 带红 移。... ??. ???????????????????????() 4、指纹区吸收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峰,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这一区域吸 收峰的变化。........................................... . ?(.. ) 5、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或不成对电子是它发生碎裂的原因和动力之 一。....... () 7、当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要释放能量,从 原来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 ??????????.?() 8、红外吸收光谱的条件之一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即分子振动时,其偶极 矩必须发生变 化。??????????????.. ??????????.() 9、在核磁共振中,凡是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原子核都没有核磁共振现象。() 10、核的旋磁比越大,核的磁性越强,在核磁共振中越容易被发现。???() 二、选择题(2*14=28 分) 2.a.小 b. 大c.100nm 左右 d. 300nm 左右 2、在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偶数的是 ??????????() a.c9h12n2 b.c9h12no c.c9h10o2 d.c10h12o

3 、质谱中分子离子能被进一步裂解成多种碎片离子,其原因是????????.. () a. 加速电场的作用。 b. 电子流的能量大。 c. 分子之间相互碰撞。 d.碎片离子均比分子离子稳定。 a .苯环上有助色团 b. 苯环上有生色团 c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芳环相连 d.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烯相连 5、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可用来测定化合物构型,在几何构型中, 顺式异构体的波长一般都比反式的对应值短,并且强度也较小,造成此现象最 主要的原因是... ? ....... (.). a.溶剂效应 b. 立体障碍c.共轭效应 d. 都不对 6 ????????.(. ) a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 在高场出现; b.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c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d.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现; 7 、下面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最大的 是??????... ??????????. ?.(. )a.ch3cl b. 乙烯c.苯 d. ch3br 8、某化合物在220 —400nm 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哪一 类????????????????????????????? ??.. () a.芳香族类化合物 b. 含双键化合物c.醛类 d.醇类 9、核磁共振在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 是..... a .化学位移 b. 质荷比 ..).. c.保留值 d. 波数 10、红外光谱给出的分子结构信息 是?????????????????.. () a.骨架结构 b.连接方式 c .官能团 d.相对分子质量 11、在红外吸收光谱图中,2000-1650cm-1 和900-650 cm-1 两谱带是什么化合物的特征谱 带...... ???????????????????????

动点例题解析及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二)线动问题。(三)面动问题。 二、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1、特殊探路,一般推证。 2、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3、建立联系,计算说明。

辐射防护概论课后题及其答案(参考)

思考题与习题(第一章p21) 1. 为什么定义粒子注量时,要用一个小球体? 答:粒子注量da dN /=Φ表示的是非单向平行辐射场的情况。之所以采用小球体,是为了保证从各个方向入射的粒子有相同的截面积,从而保证达到“Φ是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粒子数”的目的。 2. 质量减弱系数、质量能量转移系数和质量能量吸收系数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区别: 质量减弱系数ρμ/: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因相互作用,粒子数减少的份额。 质量能量转移系数ρμ/tr :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因相互作用,其能量转移给带电粒子的份额。 质量能量吸收系数ρμ/en :不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其能量被物质吸收的份额。 联系: 由p tr μμμ+=知,质量能量转移系数ρμ/tr 是质量减弱系数ρμ/的一部分; 由()()g tr en -1//ρμρμ=知,某物质对不带电粒子的质量能量吸收系数ρμ/en ,是质量能量转移系数ρμ/tr 和()g -1的乘积。 3. 吸收剂量、比释动能和照射量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D E 1=K 1g g μφρ --tr = [][]a /;/en a m a m en a w w D D e e μρμρ=?X =?X 4. 在γ辐射场中,某点处放置一个圆柱形电离室,其直径为0.03m ,长为0.1m 。在γ射线照射下产生10-6C 的电离电荷。试求在该考察点处的照射量和同一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各为多少? 解:() () Gy D kg C l d dm dQ a 372.0011.085.33X 85.33011.01.003.014.34 1 29.11041101 26 26=?==?=????=??= X ---πρ= 答:该考察点处的照射量为()1011.0-?kg C ,该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为()Gy 372.0。 5. 通过测量,已知空气中某点处照射量为 6.45×10-3C ·kg -1,求该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 解:()Gy D a 218.01045.685.33X 85.333=??==- 答:该点处空气的吸收剂量为()Gy 218.0。 6. 在60Co γ射线照射下,测得水体模某点的照射量为5.18×10-2C ·kg -1,试计算同一点处水的吸收剂量。(60Co γ射线能量1.25MeV ) 解:取γ射线能量为1.25 MeV ,查表1.3得f m =37.64 J ·C -1,于是, ()Gy X f D m m 949.11018.564.372=??=?=- 答:同一点处水的吸收剂量为()Gy 949.1。 7. 用一个小型探头的照射量仪器,在实质骨的一个小腔测得照射量为7.74×10-3 C ·kg -1。设辐射源的光子平均能量为80 KeV ,试计算在此照射条件下实质骨的吸收剂量。 解:查表1.3得f m =75.19J ·C -1,所以 ()Gy X f D m m 582.01074.719.753=??=?=-

辐射防护试题A

一.填空 1.辐射防护学中使用的吸收剂量用( Gy )单位表示。 2.内照射与外照射的人体吸收剂量均采用( sv )单位制表示。 3.当量剂量用于(人体器官吸收剂量)的测量。 4.当量剂量的国际计算单位是( sv )。 5.ICRP代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6.ALARA代表(合理使用低剂量) 7.辐射防护的三原则分别是(实践正当化)(放射防护最 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8. 针对外照射的防护三原则分别是(时间)(距离) (屏蔽)。 9. 主射线朝向墙壁的防护标准是( 2mm ) 。 10. 职业照射的规定是,在任意单个年份内有效剂量不得超过 ( 50)mSv。 11. 公众年安全接受的辐射剂量允许值是( 1msv )。 12. 激光照射对人体所产生的有害作用属(非电离)辐射。 13.铅防护服与铅手套主要防护的是辐射中的(散射线)与 (泄漏射线)而不是(原发射线)。 14.组织权重因子用于测量人体的(当量吸收剂量)剂量。 15.X线照射剂量单位是( R )。 16.本底照射剂量值一般在( 1.0---7.0 )之间。 17.人体受照敏感度最高的三种组织依次分别是 1...血液.....

2...淋巴... 3.....骨髓.....。 18.内照射人体辐射吸收的主要途径是分别通过1..口...... 2...呼吸..... 3......皮肤伤口.....。 19.辐射防护的目标主要针对的是(随机)效应。 20.人类接受来至本底照射的最大剂量部分主要是自然界的(氡)。 21.X线照射强度与(照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2.波长单位用()符号代表。 23.散射线与原发射线相比更易被人体吸收是(散射线)。 24.防护围脖主要用于人体(甲状腺)的防护。 25.透视累计时间设定和报警装置的两个主要使用目的分别是 (曝光时间)(曝光计量)。 26.女性放射线从业者怀孕期间的安全允许剂量为( 1mGy )。 27.胚胎的致畸敏感期是受精后的( 3---8周)。 28.孕妇的高剂量医疗辐射主要指1....DSA.... 2........ 介入 3...放疗........。 29.诱发胚胎畸形的辐射阈值为( 100msv-----200msv )。 30.铝制滤过板在辐射防护中的主要作用是(去除软射 线)。 31.淘汰胸部常规透视的三个主要原因分别是1...辐射剂量大... 2...影像质量差..... 3.......无影像记录.... 32.在X线设备防护设计中需考虑设置天棚防护层的设备主要有

波谱分析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单项选择题 1. 比较下列类型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 A) Aσ→σ* > n→σ* > π→π* > n →π* Bπ→π* > n →π* >σ→σ* > n→σ* Cσ→σ* > n→σ* > > n →π*> π→π* Dπ→π* > n→π* > > n→σ*σ→σ* 2、共轭体系对λmax的影响( A) A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红移B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蓝移C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红移D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蓝移 3、溶剂对λmax的影响(B) A溶剂的极性增大,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B溶剂的极性增大,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C溶剂的极性减小,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D溶剂的极性减小,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红移 4、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光谱有:(B) A二个吸收带 B三个吸收带 C一个吸收带 D没有吸收带 5. 苯环引入甲氧基后,使λmax(C) A没有影响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向长波方向移动 D引起精细结构的变化 6、以下化合物可以通过紫外光谱鉴别的是:(C) OCH 3 与 与 与 与 A B C D 二、简答题 1)发色团 答: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结构 2)助色团 本身不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但是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以使发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答: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加。 3)红移 答:向长波方向移动 4)蓝移 答:向短波方向移动 5)举例说明苯环取代基对λmax的影响 答:烷基(甲基、乙基)对λmax影响较小,约5-10nm;带有孤对电子基团(烷氧基、烷氨基)为助色基,使λmax红移;与苯环共轭的不饱和基团,如CH=CH,C=O等,由于共轭产生新的分子轨道,使λmax显著红移。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解析版)

专题01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 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阶段的难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自数轴起始,至几何图形的存在性、几何 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函数的综合类题目,无不包含其中. 其中尤以几何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最为繁琐且灵活多变,而其中又有一些 技巧性很强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本专题以几个基本的知识点为经,以历年来中考真题为纬,由浅入深探讨此类题目的求解技巧及方法. 一、基础知识点综述 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垂线段最短; 3. 若A 、B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定点,P 是某直线上一动点,当P 、A 、B 在一条直线上时,PA PB 最大,最大值为线段AB 的长(如下图所示); (1)单动点模型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连接成线段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点的位 置. 如下图所示,P 是x 轴上一动点,求PA +PB 的最小值的作图.

(2)双动点模型 P 是∠AOB 内一点,M 、N 分别是边OA 、OB 上动点,求作△PMN 周长最小值.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P 关于动点所在直线OA 、OB 的对称点P ’、P ’’,连接P ’P ’’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 M 、N 即为所求. O B P P' P''M N 5. 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 ()2 y a x h k =-+,当a >0时,y 有最小值k ;当a <0时,y 有最大值k . 二、主要思想方法 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相似性质等转化为以上基本图形解答. (详见精品例题解析) 三、精品例题解析 例1. (2019·凉山州)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12,AE =3,点P 在BC 上运动(不与B 、C 重合),过点P 作PQ ⊥EP ,交CD 于点Q ,则CQ 的最大值为 例2. (2019·凉山州)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8). 点C 、F 分别是直线x =-5 和x 轴上的动点,CF =10,点D 是线段CF 的中点,连接AD 交y 轴于点E ,当△ABE 面积取最小值时,tan ∠BAD =( )

最新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有机波谱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目录 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 法 ..................................................................... ........................................................ ,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 , 第四章 NMR习 题 ..................................................................... ........................................................ ,, 第五章质 谱 ..................................................................... ................................................................. ,, 波谱分析试卷 A ...................................................................... ................................................................. ,, 波谱分析试卷 B ...................................................................... ................................................................. ,, 波谱分析试卷 C ...................................................................... ................................................................. ,, 二 ..................................................................... ........................................................................

圆的动点问题--经典习题及答案

圆的动点问题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5分) 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BC =6,AC =8,过点A 作直线MN ⊥AC ,点E 是直线 MN 上的一个动点, (1)如图1,如果点E 是射线AM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重合),联结CE 交AB 于点P .若 AE 为x ,AP 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 在射线AM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以点E 、A 、P 组成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 A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过点B 作BD ⊥MN ,垂足为D ,以点C 为圆心,若以AC 为半径的⊙C 与以ED 为半径的⊙E 相切,求⊙E 的半径. A B C P E M 第25题图1 D A B C M 第25题图2 N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6分,第(2)小题2分,第(3)小题6分) 在半径为4的⊙O 中,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的中点,OD ⊥AC ,垂足为D ,点E 是射线AB 上的任意一点,DF //AB ,DF 与CE 相交于点F ,设EF =x ,DF =y . (1) 如图1,当点E 在射线OB 上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2) 如图2,当点F 在⊙O 上时,求线段DF 的长; (3) 如果以点E 为圆心、EF 为半径的圆与⊙O 相切,求线段DF 的长. A B E F C D O A B E F C D O

25.如图,在半径为5的⊙O中,点A、B在⊙O上,∠AOB=90°,点C是弧AB上的一个动点,AC与O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设AC=x,BD=y.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如果⊙O1与⊙O相交于点A、C,且⊙O1与⊙O的圆心距为2,当BD=OB时,求⊙O1 的半径; (3)是否存在点C,使得△DCB∽△DOC?如果存在,请证明;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试题

科目: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考试用时:本次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错选不得分) 1. 以下哪个标记是为“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的标识:( ) A. B. C. D. 2. 原子核半径尺度为:( ) A. 10-15 m B. 10-12 m C. 10-10 m D. 10-6 m 3. β衰变一共有多少种模式:( )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4. 在下列给出的屏蔽材料中,屏蔽γ射线宜选用以下哪种:( ) A. 聚乙烯塑料 B. 混凝土 C. 有机玻璃 D. 铝合金 5. 原子核所带电性为:( ) A. 电中性 B. 负电 C. 不带电 D. 正电 6. 以下不属于γ射线与物质作用机制的有:( ) 姓名:_ _ _______ 单位/部门:_ __________ 岗位:___ __ ___ - -- - - -- - - - -密 - - - - - - - - 封 - - -- - -- - 线 - - - - - - - - 内 - - - - - - - - 不 - - - - - - - - 得 ____ 岗位:___ __ ___ -- - 内 - -- - - -- - 不 - - - - - - - -得

A. 光电效应 B. 碰撞散射 C. 康普顿散射 D. 电子对效应 7. 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是:( ) A. 居里 B. 毫克镭当量 C. 贝克勒尔 D. 伦琴 8. 下列数字中,有可能是组织权重因子W T 的是:( ) A. B. C. 20 D. 9. 有效剂量的单位是:( ) A. 戈瑞 B. 伦琴 C. 希伏 D. 拉德 10. 以下哪一个是放射性货包的标识:( ) 下列属于职业照射的情况是:( ) A. 客机飞行员所受的来自宇宙射线的照射 B. 乘坐头等舱的商务精英所受的来自宇宙射线的照射 C. 核电厂职员工体检时所受的照射 D. 普通公众所受的来自土壤、建筑物的放射性照射 12.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 姓名:_ _ _______ 单位/部门:_ _ _________ 岗位:___ __ ___ -- - - - - - -- - -密 - - - - - - - - 封- - - - - - - - 线 - - - - - - - - 内 - - - -- - - - 不- - - - - - - - 得

波谱分析-习题集参考答案-1002

波谱分析-习题集参考答案-1002

第一章紫外光谱 一、单项选择题 1. 比较下列类型电子跃迁的能量大小( A) Aσ→σ* > n→σ* > π→π* > n →π* Bπ→π* > n →π* >σ→σ* > n→σ* Cσ→σ* > n→σ* > > n →π*> π→π* Dπ→π* > n→π* > > n→σ*σ→σ* 2、共轭体系对λmax的影响( A) A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红移B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小,吸收峰蓝移C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红移D共轭多烯的双键数目越多,HOMO与LUMO之间能量差越大,吸收峰蓝移 3、溶剂对λmax的影响(B) A溶剂的极性增大,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B溶剂的极性增大,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C溶剂的极性减小,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紫移 D溶剂的极性减小,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红移 4、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光谱有:(B) A二个吸收带 B三个吸收带 C一个吸收带 D没有吸收带 5. 苯环引入甲氧基后,使λmax(C) A没有影响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向长波方向移动 D引起精细结构的变化 6、以下化合物可以通过紫外光谱鉴别的是:(C) OCH3与 与与与 A B C D 二、简答题 1)发色团 答: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结构 2)助色团 本身不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但是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以使发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答: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加。 3)红移 答:向长波方向移动 4)蓝移 答:向短波方向移动 5)举例说明苯环取代基对λmax的影响 答:烷基(甲基、乙基)对λmax影响较小,约5-10nm;带有孤对电子基团(烷氧基、烷氨基)为助色基,使λmax红移;与苯环共轭的不饱和基团,如CH=CH,C=O 等,由于共轭产生新的分子轨道,使λmax显著红移。

中考动点问题专题 教师讲义带答案

中考动点型问题专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例1 (2015?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

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 思路分析: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结论. 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 (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 (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 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 这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结合题中各选项,只有B 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动点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解题过程中求出了函数关系式,这是定量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本题,如果仅仅用定性分析方法则难以作出正确选择. 对应训练 1.(2015?白银)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

放射防护学试题和答案及解析

放射防护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正当化原则 正当化原则是指在进行任何放射性工作时都应当进行代价和利益的分析,只要达到某项目标所获得的效益明显的大于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就是正当的。 2、时间防护 时间防护就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在辐射场中逗留的时间,使其所受的剂量当量在限值以下或减少所受剂量,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3、距离防护 距离防护是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人体与辐射源的距离,减少受照剂量。 4、激发能 激发能:处于基态或低激发态的氢原子与具有一定动能的外来电子碰撞,使氢原子发生跃迁,那么外来电子传递给氢电子的能量称为激发能。 5、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又称康普顿散射,是射线光子能量被部分吸收而产生散射线的过程。 6、肯定效应 肯定效应以前叫非随机效应,也称确定效应,也就是射线对人体的

损害不存在几率性,只要达到一定量的照射,就可以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射线会杀死细胞,如果剂量足够大,损失的细胞过多,就会影响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肯定效应就发生了。剂量越大损害越严重,担当剂量降到一定水平是,这种损害就不会发生,所以肯定效应是有阈值的 二、填空 1、在辐射剂量与防护工作中,涉及个人的量有:(放射性活度)、(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和(有效剂量当量)等。 2、x射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于(1895年11月08日)发现的,第一张x线片摄于(1895年12月22日),是伦琴夫人手的照片。 3、x线是电磁波,具有电磁波的共性:(波动性)、(粒子性)。 4、(电离作用)或(激发作用)可以造成人体的细胞、分子发生结构性变化,引起细胞染色体的畸变和基因的突变。 5、辐射的遗传效应属于(随机效应),受照剂量越大发生几率(越大)。 6、皮肤Ⅱ度损伤症状为(红斑)、(毛囊疹)、(水泡), 受照剂量在(10Gy)左右。 7、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x 射线影像诊断)。 三、选择题 1、根据在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不同的比例,可把原子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BCD)。

最新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课程名称: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学号_____ 一、选择题库(1×17=17分) 1.在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对成年人造成的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 B 。 A)20mSv B)2.4mSv

C)5mSv 2.在人工辐射源中,对人类照射剂量贡献最大的是 B 。 A)核电厂 B)医疗照射 C)氡子体 3.在核电厂放射性热点设备上布置铅皮,目的是为了屏蔽 B 。 A)β射线 B)γ射线 C)n射线 4.在内照射情况下,α、β、γ放射性物质的危害程度依次为: A 。 A)α>β>γ B)γ>β>α C)γ>α>β

5.固定的表面污染对人具有 A 风险。 A)外照射 B)内照射 C)A+B 6.工作人员控制区,个人剂量计应佩戴在工作人员的B 部位。 A)右胸 B)左胸 C)头部 7.控制区内产生的湿废物应作为 B 进行收集和处理色收集袋。 A)可压缩 B)不可压缩 C)待去污物品 8.人体皮肤的β放射性表面污染限值为 B 。 A)4Bq/cm2

B)0.4Bq/cm2 C)40Bq/cm2 9.个人剂量限值限制的是 C 。 A)外照射剂量 B)内照射剂量 C)内照射剂量+外照射剂量 10.在 B 工况下进入反应堆厂房,必须办理《红区进入许可证》。 A)任何 B)反应堆运行 C)停堆 11.气衣主要用于 B 。 A)高外照射区域作业 B)严重空气污染+表面污染区域作业 C)放射性积水区域作业

12.在控制区内,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包括: B 。 A)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B)外照射防护、内污染防护、体表污染防护 C)外照射防护、空气污染防护、表面污染防护 13.下列不宜采用直接法测量表面污染的是 A : A)环境γ本底高 B)固定表面污染 C)松散表面污染 14.下列不宜采用擦拭法测量表面污染的是 B : A)环境γ本底高 B)固定表面污染 C)松散表面污染 15-16可能为多项选择题库 15、下列哪些机体变化属于确定性效应:( a b c e )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大全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σ→σ﹡ B、π→π﹡ C、n→σ﹡ D、n→π﹡ 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 的() A、νC-C B、νC-H C、δas CH D、δs 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结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 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11、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12、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值最大() A、–CH2CH3 B、–OCH3 C、–CH=CH2 D、 -CHO 1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 乙烷(0.80),其原因为:() A、诱导效应所致 B、杂化效应所致 C、各向异性效应所致 D、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