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高考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高考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高考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1复习要点: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2、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3.例题精讲

[例1].四氯化锡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熔点-36℃,沸点114℃,金属锡的熔点为231℃,拟利用图中的仪器,设计组装一套实验装置,用熔融的金属锡跟干燥的氯气直接作用制取无水四氯化锡(此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下列各问题。

(1)用玻管(未画出)连接上述装置,正确的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装置Ⅵ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冷凝管理冷却水的流向是从__________进入,从__________流出。

(4)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_______处酒精灯,加热温度应大于______________℃,待__________即可停止加热。(5)已知四氯化锡遇水强烈水解,产物之一是固态二氧化锡,那么四氯化锡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6)如果将制取的四氯化锡少许暴露于空气中,预期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7)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在装置的最后应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个制备实验。

实验目的是:制备无水SnCl4

实验原理是:Sn+2Cl2SnCl4

先制备Cl2:2H2SO4(浓)+2NaCl+MnO2Na2SO4+MnSO4+Cl2↑+2H2O

实验的干扰因素是:SnCl4遇水强烈水解,因此,除去实验中水蒸气的干扰,是实验成败的关键。这里要分析水蒸气的来源以及除去水蒸气的措施。水蒸气的来自于制Cl2和空气中的水蒸气。

题目中提供的信息:SnCl4的性质在设计方案时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

以上问题清楚了,实验方案就基本确定了。

答案:(1)B 接J ,I 接K ,A 接C ,D 接G ,H 接E (或F )

(2)除去Cl 2中混有的HCl 和水蒸气,在制Cl 2时发生的副反应2NaCl+H 2SO 4

2HCl ↑+Na 2SO 4,

产生了HCl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锥形瓶中使SnCl 4发生水解。

(3)a 、p (4)I 231℃ Sn 粒熔化

(5)SnCl 4+2H 2O=SnO 2+4HCl (6)出现白色烟雾

(7)通入NaOH 溶液中,吸收多余Cl 2

[例2].为了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纯碱中常含少量NaCl ),某学生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

(1)准确称取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设为W 1)

(2)准确称取一定量纯碱样品(设为W 0),并放入烧瓶中。从分液漏斗缓

缓滴入稀硫酸,待不再发生气体后。称干燥管的总质量(设为W 2)。设学生导出

的计算公式为:

Na 2CO 3的质量分数= 210=

100%22

w ??(w -w )53 试回答: ①W 2-W 1表示什么?

②如果不计称量误差,该生的实验结果有无明显误差?如有,是偏大还是偏小?请简要说明根据并提出补救措施。

[解析]:这是一道定量实验题

实验目的是:测定纯碱中 Na 2CO 3的质量分析

实验原理:稀H 2SO 4与Na 2CO 3反应生成CO 2,测出CO 2的质量即可求出Na 2CO 3的质量,继而求出Na 2CO 3的质量分数。

CO 2的质量为(W 2-W 1)g ,样品质量为W 0g

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CO 2↑

106 44

x W 2-W 1

x= =

Na 2CO 3%= ×100%

产生误差的原因(即干扰因素)有:(1)烧瓶的CO 2不能都被碱石灰吸收,实验值偏低。(2)CO 2气体混有的水蒸气和空气中的水蒸气被碱石灰吸收,使实验值偏高,两个因素综合考虑,CO 2的影响是主要的,所以 实验值偏低。 106(W 2-W 1) 44 53(W 2-W 1) 22 53(W 2-W 1) 22 W 0

补救的办法:如图

①将蒸馏烧瓶改为集气瓶,利于排出CO2。

②向集气瓶中通入(已除去CO2)空气,用空气将烧瓶中CO2尽量排出去。

③在干燥管前连接盛有浓H2SO4的试管,以除去水蒸气;

④在U型管中装有碱石灰,以吸收空气中的CO2气体和水蒸汽,经过这些补救措施,实验误差可以降低。

[例3].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制Cl2,再用Cl2和Ca(OH)2反应制少量漂白粉,已知Cl2和Ca(OH)2制漂白粉是放热反应,温度稍高即发生副反应: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现有三位同学设计的三套装置如图(U形管中放有玻璃纤维,可使气体顺利通过):

(1)请从以下六方面对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将适当的选项序号填于下表内(错选、漏选、多选均倒扣分)

a.不易控制反应速率b.容易控制反应速率

c.有副反应发生d.可防止副反应发生

e.容易污染环境f.可防止污染环境

(2)请从甲、乙、丙三装置中,选取合理的组成部分(A、B、C、D、E、F、G),组装一套你认为更完善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按气流左到右方向)为_____________,在此装置及甲、乙、丙三装置中,你认为是否还缺少必要的装置,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评价实验方案的题。该题从是否有副反应发生,是否易控制反应速率,是否防止污染,是否干扰反应产物等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

(1)优点缺点

甲装置d a、e

乙装置f a、c

丙装置b e、c

(2)F~B~E

在Cl2中混有HCl,应在烧瓶和U型管之间连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试管,以除去HCl气体。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填编号;一起可重复使用)是。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②列出计算Cu的原子量的表达式:。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a)CuO未全部还原为Cu;(b)CuO受潮;(c)CuO中混有Cu。

(2)如果仍采用上图所示的仪器装置,涉及其他方案,还可测定的物理量有。

(a)m(Cu)和m(CuO);(b)m(N2)和m(H2O);

(c)m(Cu)和m(H2O);(d)m(NH3)和m(H2O)

[例4]实验室里临时需要用NaOH溶液和CO2来制取纯Na2CO3溶液。已知CO2气体在通入NaOH溶液过程中极易过量生成NaHCO3,且无明显现象。

实验室有下列试剂:①未知浓度的NaOH、②37%的盐酸、③37%的硫酸、④14%的盐酸、⑤大理石、⑥K2CO3固体⑦Cu2(OH)2CO3。

实验室有下列仪器:铁架台、启普发生器、量筒、烧杯、橡皮管、玻璃导管、分液漏斗。

已知下表中各物质在常温时的溶解度(g/100gH2O)。

(1)本实验应选用的仪器除启普发生器、橡皮管、玻璃导管外,还需要.

(2)为保证制得的Na2CO3溶液尽量纯,应选用的药品(填编号)除①外,还需要。(3)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直到制得纯Na2CO3溶液(仪器安装可省略)。

(4)根据给出的溶解度表,求出当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多少时,在配置过程中会有晶体析出(写出计算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解析] 本题的难点在第(3)问。设计依据是依下列反应原理:

CO2+NaOH=NaHCO3

NaOH+NaHCO3=Na2CO3+H2O

利用定量关系及化学反应制得溶液,因题型新颖,思路新巧,故难度较大。

答:(1)烧杯、量筒。(2)④、⑤。(3)①量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分成两等分;制取CO2,向其中一份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③;将两份溶液混匀,摇匀。(4)从表中可知,NaHCO3常温下溶解度为8.4g。

设常温下100g水中溶解的NaOH质量为ⅹ时,达到饱和。

NaOH+CO2=NaHCO3

4084

x 8.4gⅹ=4g。

故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偌大于×100%=3.85%时,在步骤②中会有NaHCO3晶体析出。

[例6]某学生根据高中课本中硝酸钾受热分解的实验操作来判断硝酸铅的分解产物之一是氧气;将试管中的硝酸铅加热到熔融,把带有火星的细木条伸进试管口,检验放出的气体,当发现木条复燃时该学生即断言,硝酸铅受热分解有氧气放出。请你对上述实验及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如有必要,可提出改进的实验方案。

[解析]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①2KNO 3═2KN02+O 2↑ ②2Pb(NO 3)2═2PbO+4NO 2+02↑

比较反应式①和②,其不同之处是②中除生成02外,还生成了NO 2.这一不同又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方面NO 2稀释了O 2,O 2仅占混合气体的20%,而这与空气中O 2的含量相近,因而此处O 2不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另一方

面NO 2本身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为NO 2受热能放出02:2NO 2═2NO+O 2。分析到此,问题便一清二楚。

[答案]上述实验及结论在科学上是错误的。由于NO 2干扰了O 2的检验,因此应选用NaOH 溶液除掉NO 2后再检验之。

[例7]研究某一化学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A-F 属于下列物质中的六种物质: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稀硫酸、稀盐酸、稀氮水、水、锌粒、铜片、食盐、高锰酸钾、氯化钙、氧化钙、四氧化三铁、氧化铜、氢气、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氯气、氯气、氯化氢、氨气、氮气、氧气。

实验现象:

(1)D 物质由黑色变为红色

(2)无水硫酸铜粉末放入无色透明的E 中得到蓝色溶液

(3)点燃的镁条伸入无色无味的F 中。镁条表面生成一种灰黄色因体物质。将该灰黄色物质放入水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通过分析回答:

1、写出A-F 的物质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A 与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与D___________________;

E 与无水硫酸铜_________________;

F 与Mg____________________;

F 与Mg 的反应产物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解析]“该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是解答此题的突破口,此气体只能是NH 3,结合题意,F 就是N 2。因此,从限定的反应物中,只能设法从氨水中获取,然后结合发生装置特点(固、液、不加热)及其他实验现象,便可推断其他的物质。

[解答]1、A 浓氨水; B 、氧化钙; C 、氨气; D 、氧化铜; E 、水; F 、氨气。2、略。

[例8]Cu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 2+

和Cu 。现有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 3稀溶液及pH 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 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 2O.

[解析] Cu 2O 是碱性氧化物,一定可以跟稀硫酸反应,Cu +进入溶液后又可自发生成Cu 2+和Cu +,Cu 2+在水溶液中呈蓝色,而Cu 不跟稀硫酸反应。因此可以设想,若CuO 被H2还原的产物全部是Cu ,将其放入稀H 2SO 4中,无变化;若红色产物中含有Cu 2O ,将其放入稀H 2SO 4中,溶液会变成蓝色。

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其它试剂是否可用,如浓H 2SO 4、浓HNO 3、稀HNO 3,因为它们都有较强的氧化性,不论红色产物是Cu 还是Cu 和Cu 2O 的混合物,将其分别放入这3种酸中均被氧化为Cu 2+,也无法检验。而pH 试纸则不能用。所以检验方法是取少量该红色物质放入稀H 2SO 4中,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 2O ;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 2O 。

4.实战演练

1.用pH 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 时,规范的操作是( )

A.将pH 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的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 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 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 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2.实验室保存下列药品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氢氟酸贮存在特制的塑料瓶里

B.盛放浓硫酸的广口瓶应当用磨口玻璃塞,不能用橡皮塞

C.盛溴的试剂瓶里加一些水来防止溴挥发

D.在同一层药品橱里存放浓氨水和浓盐酸

3.今有下列实验:①为加快细铜丝和硫蒸气的反应,先将铜丝进行灼烧;②将0.01 mol/L -1KI 溶液8~10滴,

滴入10 mL 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中,可制取碘化银胶体;③2%氢氧化钠溶液4~6滴,滴入10%CuSO 4溶液2 mL 中制取Cu(OH)2悬浊液,可直接用于检验醛基;④将等体积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共热制乙烯。上述实验方法中( )

A.①②正确

B.②③正确

C.都正确

D.都不正确

4.关于某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 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一定有Cl -存在

B.加入NaOH 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NaOH 过量时沉淀又消失,则原溶液一定有Al 3+

C.加入NaOH 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一定有+4NH

D.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一定有大量-23CO

5.按下列过程,最终目的能实现的是( )

A.

晶体溶液蒸发至恒定盐酸3322FeCl FeCl FeCl Fe Cl ???→??→???→? B.胆矾溶液冷却水加热至饱和再蒸发部分△????????→???→??→?,4422CuSO CuO Cu SO H O

C.镀锌铁皮刻痕上??????→?滴

各、滴1KSCN NaCl 几秒后刻痕处显红色 D.醋酸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至pH =7??→?蒸发

醋酸钠晶体

6.①加热时试管中盛液量不超过1/3容积;②制溴苯时圆底烧瓶上方要安装一根长玻璃导管;③加热时烧杯内盛液量不超过2

1容积;④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中靠近试管口处要塞一团棉花;⑤制乙烯时要在烧瓶里放些碎瓷片.在这五种实验操作中,主要是为了保证不使液体喷出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7.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时,需在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块质量相等的滤纸.

B .用25 mL 滴定管量取25 mL 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需将调好零点的滴定管内所有液体放出.

C .用10 mL 移液管量取10 mL 氢氧化钠溶液时,不必把残留尖嘴部分的液体用吸球吹出.

D .用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用将量筒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移入容量瓶.

8.酒精灯不易点燃或燃烧不好,可能的原因有:①酒精灯不用时没盖上灯帽.②灯芯外露部分已烧焦炭化.③灯内的酒精只占灯容积的1/2.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只有①

C .①②

D .只有②

9.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A .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D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10.下列各组溶液,只用组内溶液互相混合的方法就可鉴别的是( )

A .NaOH 、32CO Na 、3FeCl 、2MgCl

B .42SO Na 、2BaCl 、3KNO 、NaCl

C .NaCl 、3AgNO 、3NaNO 、HCl

D .42SO Na 、32CO Na 、2BaCl 、HCl

11.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 .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 .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 g ;

E .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12.有些固体药品长期存放时,若因密封不严,则瓶内会逐渐积聚一定量液体,以下各组中的每种药品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一组是( )

A .无水硫酸铜,生石灰,烧碱

B .红磷,烧碱,无水氯化钙

C .纯碱,芒硝,熟石灰

D .氯化镁,明矾,氯化钠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①中和滴定时,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移液管和锥形瓶,并在锥形瓶内滴入l mL 指示剂

②配制物质的量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溶质溶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待溶解后立即倾入容量瓶中,继续进行洗涤和定容

③用NaOH 溶液和可溶性铝盐溶液大量制取3)Al(OH

④制取2)Fe(OH 时,吸取NaOH 溶液的胶头滴管的末端应插入4FeSO 溶液中,再逐渐注入NaOH 溶液

⑤蔗糖加稀硫酸水解后,将水解液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即可见银镜

A .①②③

B .②⑤

C .④

D .以上都不正确

14.为了区别五瓶无色溶液:HCl 、3AlCl 、23)Ba(NO 、NaCl 、32CO Na ,四位学生都没有用酒精灯,三位学生另用了试剂,一位学生没有另用任何试剂.其中操作步骤一定最少的是( )

A .甲另用了酚酞试剂

B .乙另用了NaOH 溶液

C .丙另用了石蕊试液

D .丁不另用任何试剂

15.将22O Na g 7.8溶到100mL 水中,要求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O 、Na 的原子量已知)( )

A .以上所给条件已经足够

B .还必须再给出放出气体的体积

C .还必须再给出生成溶液的体积

D .还必须已知22O Na 的密度

16.在实验室欲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的质量,称量前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侧(托盘内无任何其他物质),这时可考虑进行的操作有:①使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处;②旋转螺母,调节天平至平衡;③将左右托盘对调;其正确的是( )

A .①或②

B .①

C .③①②

D .①或③

17.现有磷酸钠、盐酸、碳酸钾和氯化钡4种溶液,分别盛于1~4号的4个试剂瓶中,但不知道哪一个试剂瓶盛何种溶液.若取2号和3号的溶液混合时,则有气体产生;将1号和3号的溶液混合时,则有沉淀产生.由此可知盛磷酸钠溶液的试剂瓶的编号是( )

A .1号

B .2号

C .3号

D .4号

18.下列物质的制备过程中,要经过5个步骤的是( )

A .以黄铁矿、空气、水、磷灰石为原料,制取过磷酸钙

B .以海水、盐酸、石灰石为原料,提炼金属镁

C .以电石、食盐、水为原料制聚氯乙烯

D .以氨、空气、水为原料制硝铵

19.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

(1)配制100 g 10%的4CuSO 溶液,称取4CuSO g 10晶体溶于90 g 水中

(2)测定4CuSO 晶体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时,所用的晶体已经受潮.

(3)配制一定摩尔浓度的42SO H 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4)用98%的浓42SO H 配制1∶5稀42SO H 时,把14 g98%的浓42SO H 溶于54 g 水中

A .只有(1)

B .只有(2)

C .(2)(3)(4)

D .(1)(3)(4)

20.根据以下叙述制备氯化铜

先将浓盐酸用蒸气加热至80℃左右,慢慢加入含有FeO 杂质的CuO 粉,充分反应,使其溶解,发生以下反应 O H C u C l 2H C l C u O 22++ O H F e C l 2H C l F e O 22+

+ 已知pH ≥9.6时,+2Fe 可析出↓2)Fe(OH pH ≥6.4时,+2Cu 可析出↓2)Cu(OH

pH =3~4时,+3Fe 可析出↓3)Fe(OH 在除去溶液中的+2Fe 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可直接加碱,调整溶液的pH ≥9.6

B .加入纯铜粉,将+2Fe 还原为Fe

C .先将+2Fe 氧化成+3Fe ,再调整溶液pH 至3~4

D .通入S H 2使+

2Fe 直接沉淀 21.在一定条件下,萘可以被硝硫混酸硝化生成二硝基物,它是1,5二硝基萘和1,8-二硝基萘的混合物,后者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硫酸,而前者不能.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这两种异构体分离.

将上述硝化产物加入适量的98%硫酸,充分搅拌,用耐酸漏斗过滤,欲从滤液中得到固体1,8-二硝基萘,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蒸发浓缩结晶

B .向滤液中加水后过滤

C .用32CO Na 溶液处理滤液

D .将滤液缓缓加入水中

22.某溶液含有较多的42SO Na 和少量的342)(SO Fe ,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有

①加适量42SO H 溶液,②加金属钠,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 ,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 .②⑥③

B .④⑥①③

C .④⑥③⑤

D .②⑥①③⑤

23.(6分)设计最佳方案,用24 g KCl 和一定量的3NaNO 制取3KNO (不同温度下KCl 、NaCl 、3NaNO 、3KNO 在水中的溶解度请查溶解度表).

24.(6分)实验室制备少量碘乙烷:将红磷粉末放入乙醇里,在不断振荡下逐次加入细粒的2I ,则有反应: 322P I I 3 2P →+

)(Q PO H I H 3C OH H 3C 2PI 3352523主++→+

)(3H I P )O H (C OH H 3C 2PI 352523副

+→+ 待反应缓和后用下图装置进行水浴加热约半小时,反应可基本完成,这时反应液中已无固体颗粒2I 和红磷,然后要加入一些物质X ,并拔出直立冷凝管,装上附有60°弯玻璃管的瓶塞;将导管接于横放的冷凝管上,水浴加热蒸馏出粗制的碘乙烷,此粗产品中混有乙醇并溶有2I (纯碘乙烷为无色难溶于水的液体,沸点72.3℃)

(1)P )O H (C 352应是哪一类有机物?写出其结构简式.

(2)物质X 可能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它?

(3)装置中竖直冷凝管有何作用?冷凝水从________口进,________口出.

(4)怎样除去粗制品中的乙醇和碘?(指出加入的试剂和操作名称)

25.(9分)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4CCl 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如下几步:

A .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 .把50 mL 碘水和4CCl m L 15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 .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 .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施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 .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 .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 .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G________→E →F

(2)上述E 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上述G 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能选用4CCl 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不能作为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溶剂的是________.

A .热裂汽油

B .苯

C .酒精

D .正庚烷

26.(9分)有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下列六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

(1)能用做干燥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填代号,下同)

(2)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

(3)在氯气和铁反应实验中,能添加在制气和化合反应装置之间以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等杂质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

(4)在乙烯与溴水反应制二溴乙烷的实验中,能添加在制乙烯装置和加成反应装置之间,达到控制气流使其平衡目的的是________

(5)若用C 装置做二氧化硫与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则其中广口瓶的作用是________.

27.(7分)有机物的C 、H 含量常用燃烧和与CuO 灼烧等方法使之生成2CO 和水,测它们的质量求得有机物中碳和氢的百分含量,现有某固态有机物在加热情况下鼓入足量的氧气使其完全燃烧,今有如下仪器.

(1)为确定某固体有机物的最简式(实验式)下述仪器中最少需要的种类有________种,它们是________,其中要一前一后用两次的是________,(填仪器编号)其作用前者为________;后者为________.但为完成测定还缺少的一种重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为确定固体有机物是烃还是其含氧衍生物,实验依据是________.

(3)为确定其分子式还需知道下述中的

A .熔、沸点

B .定温、定压下蒸气密度

C .固定有机物的体积

D .重要的化学性质

28.(10分)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气体性质实验.图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A 表示一种纯净、干燥的气体,B 是另一种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乙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干燥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32CO Na 、3NaHCO 、2MnO 、22O Na 、NaCl 、无水2CaCl 、34HCO NH 、碱石灰等固体和O H 2、蒸馏水.

根据图中装置和反应现象请回答:

(1)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丁中的干燥剂应选 ________,不选另一种干燥剂的理由是________.

(3)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戊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是(吸热、放热)________反应,可能发生的什么现象可以证明你的判断________.

(5)当乙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停止给丙加热,并关闭a 、b 两个活塞,若将已浸入冰水中,则乙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简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9.(8分)实验室常用燃烧分析法来测定有机物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这种方法是用氧化铜作催化剂,在750℃时,用氧气流将样品氧化成2CO 和O H 2,再根据2CO 和O H 2的质量求出有机物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现用下列各仪器装置来确定乙炔分子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产生的气体由左向右流向,各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装置Ⅰ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Ⅲ的作用是________.

(3)装置Ⅳ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Ⅴ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前称得Ⅰ、Ⅱ两装置的质量分别变为g 2m 和g 2n ,实验完毕,称得Ⅰ、Ⅱ两装置的质量分别变为g 2m 和g 2n ,则乙炔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列出算式).

30.(12分)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少量的+2Zn 、+Ag 、+Na 、-

24SO 及一些悬浮的泥沙等不溶物.请你设计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Ag 和O 7H ZnSO 24?(晶体),要求按先后次序写出实验步骤,并说明每一个步骤的实验目的(不必写化学方程式,也不必对回收的Ag 和O 7H ZnSO 24?进行洗涤、干燥).

参考答案

1.C

2.A 、C

3.D

4.C

5.B 、D 7.AB 8.C 9.A 10.AD 11.CD

12.B 13.C 14.C 15.C 16.C 17.D 18.C 19.D 20.C 21.D 22.B

23.本题考查学生称量、加热、溶解、结晶等基本操作,同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确定有关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溶解度.

通过计算知:用50 mL 70℃热水与24 gKCl 制几乎饱和的溶液,再用25 mL 70℃热水与3gNaNO 28配制成饱和溶液,将此两种溶液混合、搅匀、静止、冷却,将陆续析出3KNO 晶体,至20℃时,减压过滤使3KNO 分离出来.

24.(1)无机酸酯

(2)X 可能是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3)回流冷凝易挥发的反应物:a ;b

(4)用足量水洗涤,分液除去乙醇,加稀NaOH 溶液,分液除去碘.

25.(1)C →B →D →A →G →H →E →F

(2)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G )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够流出.

(3)4CCl 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4CCl 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很多.

(4)A 、C

提示:(4)热裂汽油中含有不饱和气态烃如丙烯、丁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26.(1)AEF (2)AB (3)AF (或AEF ) (4)D (5)安全瓶防止碱液倒吸

27.(1)4 a 、d 、f 、h h 吸收O H 2 吸收2CO 天平

(2)试样质量=碳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为烃

试样质量>碳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为烃的含氧衍生物

(3)B

28.(1)↑+↑+↑=O H CO NH HCO NH 22334

(2)碱石灰;无水2CaCl 只能吸水,不能吸收2CO .

(3)↑+↑+=22222O O O 2H O 2H 2MnO (或↑+=+2222O 4NaOH O 2H O 2Na )

(4)O 6H 4NO Δ5O 4NH 223Pt ++;放热;反应开始后断开电键K ,铂丝能继续保持红热.

(5)气体颜色变浅;

2NO 发生反应:22NO Q O N 42+,属于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2NO 浓度减少,42O N 浓度增大,而42O N 无色,所以气体颜色变浅.

29.本题考查学生乙炔的制取方法、干燥、氧化原理及产物的吸收测定顺序.由于制得的乙炔气含水对燃烧及产物测定有影响,故制得的乙炔气体必须先干燥,然后再进行题中的催化氧化,乃至测定产物的质量.所以(1)G 、E 、F 、H 、I 、C 、D 、A

(2)吸收燃烧产生的2CO 气体;吸收产生的水蒸气;吸收乙炔中的水蒸气.

(3)↑+→+22222H C )Ca(OH O 2H CaC

O 2H CO 45O H 2C 222

22C 750CuO +↑+ (4)218

441212:?--n n m m 30.解析:过程如下:

答案:①将废水过滤,目的是除去其中的悬浮泥沙等不溶物;

②往①的滤液中加入足量锌粉,将其中的+Ag 置换出来;

③过滤②中的不溶物,滤出Ag 和过量的锌粉;

④往③的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使其中的锌粉转化为4ZnSO 而进入溶液;

⑤过滤,将④中没溶解的Ag 滤出回收;

⑥将③、⑤得到的滤液合并,蒸发浓缩,使O H 7ZnSO 24?析出后回收.

补充:实验设计及评价

高三化学复习——实验设计及评价 必修一:7个 p13 探究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H2的体积相同; p26 探究Fe(OH)3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p48探究Al的热熔现象;p50 设计实验探究Fe与水的反应; p56 探究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点;p61 探究Fe3+和Fe2+的转化; p92 探究NO2被水吸收的效率; 必修二:7个 p5 探究碱金属Na与K的性质;p14 探究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 p15 探究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p41 探究原电池原理; p61 探究CH4与Cl2的光取代反应;p67 探究石蜡油的催化裂化的产物; p75 探究醋酸和碳酸酸性的强弱; 选修四:6个 p21 探究温度对I-被O2氧化的影响;p23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p54 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p57 探究影响Fe3+水解的条件; p82 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p87 探究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必修一 1.【P88 课后习题13】请设计尽可能多的方法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碳酸钠? 1、答案:方法一:分别取2种白色粉末于2支试管中,各加入1mL白醋,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 方法二:分别取2种白色粉末于2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水,用温度计测量粉末温度的变化,若温度升高的为碳酸钠,变化不明显的是食盐; 方法四:分别取2种白色粉末于2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水(不要使固体溶解),若粉末变成块状的是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原理:Na2CO3+10H2O= Na2CO3·10H2O) 方法五:分别取少量2种白色粉末于2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溶解,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若溶液呈碱性的是碳酸钠,呈中性的是食盐。 2. 3.【P104 课后习题9】在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稀硫酸、稀硝酸、稀盐酸,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鉴别。

优化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辑考点14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含解析

考点14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聚焦与凝萃 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解读与打通 常规考点 基本概念: (一)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反应类型 (1)氧化反应: ①从得、失氧观点认识:物质得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如:CuO+H 2 △ Cu+H 2O ,氢气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②从元素化合价升降观点认识: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如:2 2-+O Cu +0 2 H △ 2 120-++O H Cu ,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成了+1,化合价升高,氢气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③从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 ①从得、失氧观点认识:物质失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如:CuO+H 2 △ Cu+H 2O,氧化铜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②从元素化合价升降观点认识: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如:2 2-+O Cu +0 2 H △ 2 120-++O H Cu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成了0,化合价降低,氧化 铜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③从电子得失的观点认识: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2.反应物 (1)氧化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物。 (2)还原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 3.生成物 (1)氧化产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所得生成物称为氧化产物。 例如: Fe是还原剂,FeSO4是氧化产物。 (2)还原产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所得生成物称为还原产物。 例如: CuSO4是氧化剂,Cu是还原产物。 4.物质性质 (1)氧化性: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性质→结果使其他物质得以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发生氧化反应。 (2)还原性: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性质→结果使其他物质能够获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发生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隐性考点

高考化学小题快练 (10)

小题快练(十一) (教师素材) 本试卷为选择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20分钟。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陕西汉中中学高三月考)春秋时期齐国的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 A.氢氧化钾 B.碳酸钠 C.氧化钙 D.次氯酸钠 解析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煅烧时分解生成CaO,CaO溶于水后生成Ca(OH)2,草木灰中含K2CO3,草木灰和贝壳灰混合加水后发生反应CaCO3沉淀和KOH,KOH是一种强碱,能使油脂发生水解从而能去油污,达到洗涤丝帛的目的。 答案 A 2.(2019·北京牛栏山一中模拟)下列依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操 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氨气 B.制取 NaHCO3 C.分离 NaHCO3 D.干燥 NaHCO3 解析 A.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为反应物,混合加热制备氨气,A正确;B.二氧化碳从长导管进入,出尾气是短导管,B正确;C.从溶液中分离碳酸氢钠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C正确;D.碳酸氢钠不稳定,不能直接加热干燥,D错误。 答案 D 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M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周期数的二倍,Y、Z、M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M、N、X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Y、Z、X、M、N C.电解熔融的N和Z形成的化合物可得到对应的N和Z的单质 D.单质Y的熔点高于单质Z的熔点 解析由题意可知X、Y、Z、M、N分别为C、Na、Al、S、Cl。A项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X、M、N,A错;B项正确;C项AlCl3属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C错;D项单质Y的熔点低于单质Z的熔点,D错。 答案 B 4.(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3416S B.NH4Br的电子式: C.CO2分子的比例模型: D.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解析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则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的质量数为16+18=34,可表示为3416S,A正确;NH4Br是离子化合物,由NH+4和Br-构成,其电子式为 ,B错误;C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半径,故CO2分子的比例模型为,C错误;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D 错误。 答案 A 5.某学习小组拟探究CO2和锌粒反应是否生成CO,已知CO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黑色固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心得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心得体会 刚开始选这门课的时候,我觉得这门课应该就是很难懂的课程,首先我们做过不少的实验了,当然任何自然科学都离不开实验,大多数学科(化工、化学、轻工、材料、环境、医药等)中的概念、原理与规律大多由实验推导与论证的,但我觉得每次到处理数据的时候都很困难,所以我觉得这就是门难懂的课程,却也就是很有必要去学的一门课程,它对于我们工科生来说也就是很有用途的,在以后我们实验的数据处理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如何科学的设计实验,对实验所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获得研究观测对象的变化规律,就是每个需要进行实验的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就就是就是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基础,经济、科学地安排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最终达到减少试验次数、缩短试验周期、迅速找到优化方案的一种科学计算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试验,就是产品设计、质量管理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与方法,也就是一门关于科学实验中实验前的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以及实验后获得了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并能针对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为将来从事专业科学的研究打下基础。这门课的安排很合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思维发展规律,先讲单因素试验、双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均匀试验设计等常用试验设计

方法及其常规数据处理方法、再讲误差理论、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数据处理的理论知识,最后将得出的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结论与处理方法直接应用到试验设计方法。 比如我对误差理论与误差分析的学习:在实验中,每次针对实验数据总会有误差分析,误差就是进行实验设计与数据评价最关键的一个概念,就是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任何物理量不可能测量的绝对准确,必然存在着测定误差。通过学习,我知道误差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并理解了她们的定义。另外还有对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学习,了解了她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准确度的方法等。对误差的学习更有意义的应该就是如何消除误差,首先消除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准仪器以及对分析结果的校正等方法来消除;其次要减小随机误差,就就是要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提高平均值的精密度。 比如我对方差分析的理解:方差分析就是实验设计中的重要分析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它就是将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组合下试验数据作为不同总体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对实验指标影响大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于单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主要步骤如下:建立线性统计模型,提出需要检验的假设;总离差平方与的分析与计算;统计分析,列出方差分析表。对于双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无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另一种就是有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对于这两种类型分别有各自的设计方法,但就是总体步骤都与单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一样。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化学人教课时规范练37 晶体结构与性质(附答案)

课时规范练37晶体结构与性质 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100分) 1.(2017山东泰安高三二模)(15分)铜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CuSO4和Cu(NO3)2中阳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 为,S、O、N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2)Cu(NO3)2溶液中通入足量NH3能生成配合物[Cu(NH3)4](NO3)2。其中NH3中心原子的杂 化轨道类型为,[Cu(NH3)4](NO3)2中存在的化学键除了极性共价键外,还 有。 (3)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KCN能生成配离子[Cu(CN)4]2-,1 mol CN-中含有的π键数目 为。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有(写出一种即可)。 (4)CuSO4的熔点为560 ℃,Cu(NO3)2的熔点为115 ℃,CuSO4熔点更高的原因可能 是。 (5)已知Cu2O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0,0);C为(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它代表原子(填元 素符号)。 (6)金属铜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方式,则晶体中铜原子的配位数是,该晶胞中Cu原子 的空间利用率是。?导学号39240589?2.(2017河北三市联考)(14分)在一定条件下,金属相互化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金属互化物,如 Cu9Al4、Cu5Zn8等。 (1)某金属互化物具有自范性,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该金属互化物属 (填“晶体”或“非晶体”)。 (2)基态铜原子有个未成对电子;Cu2+的电子排布式 为;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 乙醇,析出一种深蓝色晶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其所含化学键 有,乙醇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3)铜能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1 mol (SCN)2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 为。(SCN)2对应的酸有硫氰酸(HSCN)、异硫氰酸(HNCS)两种。理论上前者 沸点低于后者,其原因 是。

2021高考化学小题训练 (4)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每天练习20分钟——无机框图推断题常见突破口(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1.(2020·黄冈调研)已知A~I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D为金属单质,反应过程中需要或生成的水及其他部分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B和F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与B在高温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在空气中转化为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离子方程式表示G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常温下,H的溶度积常数K sp=8.0×10-16)。 2.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其中,氧化物Ⅰ是红棕色固体,氧化物Ⅱ、Ⅲ、Ⅳ在反应条件下都是气体。 (1)氧化物Ⅰ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氧化物Ⅱ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单质。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化合物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图中部分产物未列出):

2021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 化学(二轮) 选择题专项练(一)

选择题专项练(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黑影……”这段美文中包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 A.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气 B.薄雾中的微粒直径大约是2.5 pm C.月光通过薄雾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D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这种薄雾的成分相同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球棍模型: B.HClO 的电子式:H ··O ······Cl ······ C.Cl -的结构示意图: D.乙醇的结构式:CH 3CH 2OH 3.新冠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下是人们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符合科学的是( ) A.选用95%酒精溶液消毒的效果最好 B.外出归来,应立即向外套喷洒高浓度的“84”消毒液 C.为使消毒效果更好,可以将酒精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 D.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是医用酒精可以使病毒和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变性 4.一些高档茶叶、点心等食品的包装盒中都有一个小袋,将小袋打开,可以看到黑色粉末,部分已变成棕褐色。将上述粉末溶于稀盐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加KSCN 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小袋中原来装有氧化铁 B.小袋中原来装有铁粉 C.该黑色粉末不可食用 D.该黑色粉末作抗氧化剂 5.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精品高考化学一轮选编小练选择题周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化学2019高考一轮选编小练:选择题题(周测) 李仕才 1.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说明不含Fe2+ 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答案 C 解析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含Fe3+,无法判断是否含Fe2+,A项错误;先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变血红色,说明含Fe3+,但Cl2有氧化性,无法判断原来是含Fe2+还是Fe3+,B项错误;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C项正确;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2+,但由于红褐色的掩盖,无法说明是否含有Mg2+,D项错误。 2.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断裂 1 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 A.194 B.391 C.516 D.658 答案 B 解析由图知N2H4(g)+O2(g)===N2(g)+2H2O(g),ΔH1=-534 kJ·mol-1,可设断裂1 mol N—H键所需能量为x kJ,由图得出:ΔH1=ΔH3+ΔH2=154 kJ·mol-1+4x kJ·mol-1+500 kJ·mol-1-2 752 kJ·mol-1=-534 kJ·mol-1,可求得x=391,B项正确。 3.(2017·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c(N2)∶c(H2)∶c(NH3)=1∶3∶2 B.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2倍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热点大题专攻练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NCl 3既可用于漂白,又可用于柠檬等水果的熏蒸处理。已知:NCl 3熔点为-40 ℃,沸点为70 ℃,95 ℃以上易爆炸,有刺激性气味,在热水中易水解。实验室可用Cl 2和NH 4Cl 溶液反应制取NCl 3。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NCl 3,并探究NCl 3的漂白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M 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 (2)各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用小写字母表示)。 (3)当装置B 的蒸馏烧瓶中出现较多油状液体后,关闭b 处的活塞,应控制水浴加热的温度为________,装置C 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装置D 的锥形瓶内有较多黄色油状液体出现时,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液体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不褪色;若取该液体滴入50~60 ℃的热水中,片刻后取该热水再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则试纸先变蓝后褪色。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pH =4时电解NH 4Cl 溶液也可以制得NCl 3,然后利用空气流将产物带出电解槽。电解池中产生NCl 3的电极为________(填“阴极”或“阳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Cl 3可与NaClO 2溶液反应制取ClO 2气体,同时产生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 装置制备氯气,因此仪器M 中盛放的试剂为浓盐酸。(2)B 装置中Cl 2与NH 4Cl 水溶液在低温下反应得到NCl 3,加热蒸馏,再冷凝收集NCl 3,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故仪器接口连接的顺序为a 、b 、c 、e 、f 、d 。(3)由于NCl 3熔点为-40 ℃,沸点为70 ℃,95 ℃以上易爆炸,有刺激性气味,在热水中易水解,所以应控制水浴加热的温度为70~95 ℃,氯气、氯化氢都能引起空气污染,不能直接排放,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装置C 的作用为吸收尾气并防止倒吸。(4)NCl 3本身无漂白性,与水反应生成 次氯酸和氨气,化学方程式:NCl 3+3H 2O=====△3HClO +NH 3↑,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 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生成的HClO 又使其漂白褪色。(5)在pH =4时电解NH 4Cl 溶液也可以制得NCl 3,氮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3价,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则电解池中产生NCl 3的电极为阳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Cl -+NH +4-6e -===NCl 3+4H + 。(6)NCl 3可与NaClO 2溶液反应制取ClO 2气体,同时产生一种无污染的气体,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气体是氮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Cl 3+6NaClO 2===6ClO 2

高考化学小题快练 (3)

小题快练(二) 本试卷为选择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有关文献的理解错误的是() A.“所在山洋,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过程包括了溶解、蒸发、结晶等操作 B.《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没”,气凝即得矾油。青矾厂气是NO和NO2 C.《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中药材铁华粉是醋酸亚铁 D.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药制作过程 解析A项,文中描述了提纯固体的方法:将固体溶解,通过煎炼蒸发水分,进一步析出晶体,涉及溶解、蒸发、结晶等操作,A正确;B项,青矾为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厂气熏人”中的“气”应为硫的氧化物,气凝即得“矾油”中的“矾油”应为硫酸,B错误;C项,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与铁反应生成醋酸亚铁和氢气,因此铁华粉是醋酸亚铁,C正确;D项,黑火药是由木炭粉(C)、硫磺(S)和硝石(KNO3)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文中描述的应为制备黑火药的过程,D正确。 答案 B 2.(2019·河北武邑一中高三模拟)I2Cl6晶体在常温下就会“升华”,蒸气冷却可得到晶体ICl3。ICl3遇水会产生大量的腐蚀性白色烟雾,有强烈的催泪性。若生成物之一是HCl,则另一种是() A.HIO3 B.HIO2 C.HIO D.ICl 解析ICl3中I为+3价,Cl为-1价,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IO2和HCl。

最新论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论实验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的重要性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科学地设计实验,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达到减少实验次数缩短实验周期迅速找到优化实验方案。 它又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普遍使用的科学计算方法,是产品设计质量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到目前为止,该学科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实验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工类专业是需要实验与观测的学科专业,经常需要通过实验来优化工艺条件寻找变化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研究达到产品质量好高效高产节能降耗等目的,尤其是优化工艺条件研究新品种解决新问题的实验过程中,未知的工艺因素操作因素甚至人为因素特别多,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探索工艺条件。 1实验设计 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使实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严密准确的数据处理则可以帮助研究者从纷乱的数据中寻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 一项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应做到:试验次数尽可能少;便于分析和处理试验数据;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实验设计包括单因素试验的设计和多因素实验设计。 试验中只有一个影响因素,或虽有多个影响因素,在安排试验时,只考虑一个对指标影响最大的因素,其它因素尽量保持不变的试验,即为单因素试验。常用的单因素试验设计:黄金分割法(0.618法)、分数法、平行线法、交替法和调优法等。 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S/N比试验设计、产品三次设计、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和正交拉丁方试验设计等。

实验室常用正交实验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是依据数据的正交性(即均匀搭配)来进行试验方案设计。目前已经构造出了一套现成规格化的正交表。根据正交表的表头和其中的数字结构就可以科学地挑选试验条件(因素水平)合理地安排试验。 正交实验设计具有以下优点:能在众多的试验条件中选出代表性强的少数试验条件;根据代表性强的少数试验条件结果数据可推断出最佳的试验条件或生产工艺;通过试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处理,可以提供比实验结果本身多得多的对个因子的分析;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不仅可以作方差分析,还能使回归分析等数据处理的计算变得十分简单;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可确定出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得知哪些因素的影响是主要的、哪些因素的影响是次要的、哪些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选出各因素的一个水平组合来确定最佳生产条件。 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正交表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试验研究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实验室、中试和工业装置。不同层面由于风险大小不同而造成的损失大不一样。实验室最小、中试次之、工业装置最大。工业装置上的优化试验研究一般在开工初期进行,一旦生产稳定后,不会轻易更改。这部分工作主要借助于统计过程控制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实验室和中试层面上的试验研究可以经常改变,可在很宽的范围内调整参数进行优化。因此,试验设计主要在这两个阶段发挥作用。 2 数据处理

2019届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训练: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2深度探究(含解析)

【典例】 - 2 - 5 (2019 全·国卷Ⅰ )草酸(乙二酸 )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 K 1=5.4×10-2 ,K 2=5.4×10- 5 。 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 而其钙盐难溶于水。 草酸晶体 (H 2C 2O 4·2H 2O)无色,熔点为 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 170 ℃以上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 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 现象是 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_______ 。装置 B 的主要作用是 (2) 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 CO ,为进 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 A 、 B 和 图所示的部分装置 (可以重复选用 )进行实验。 C 中可观察到的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 、B 、 装置H 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 。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 的现象是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__ 。②草酸为二元酸 ________ 。 【名师在线】 (1)如何证明CO2 气体中混有CO ?请证明思路。 【提示】首先检验CO2存在→除去CO2→用CuO 和澄清石灰水检验CO。 (2)如何证明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提示】向NaHCO 3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 【答案】(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 C 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 的检验 (2)①F、D、G、H、D、I CuO ②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向盛有少量NaHCO 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②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 倍 【解析】(1)结合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组成可知,澄清石灰水应是用来检验其分解产物CO2 的存在。因草酸晶体易升华,且草酸钙难溶于水,若草酸进入C 装置,会干扰CO2 的检验,故装置B 中冰水的主要作用是冷凝挥发出来的草酸。 (2)①要验证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只能通过检验CO 与CuO 反应的产物CO2 的存在 来达到这一目的。因为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本身含有CO2,会对CO 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在 检验CO 前应将分解产物中的CO2除尽,可选用F 装置来除去CO2,D 装置用来检验CO2 是否除尽。将除去CO2的气体通过盛有无水氯化钙的装置G干燥,然后通过盛有CuO 的装置H,CuO 将CO 氧化为CO2,再将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 D 装置,用来检验CO2 的存在。因 CO 有毒,最后可将尾气通过排水法收集。 ②若前一个装置D 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CO2 已除尽;H 中黑色CuO 变红,同时其后的装置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含有CO。

2021高考化学小题训练 (17)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每天练习20分钟——有关速率平衡的常规图像(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天津质检)向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0.3mol Z和一定量的Y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5mol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Y(g)3Z(g)ΔH<0 C.若t0=0,t1=10s,则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0.03mol·L-1·s-1 D.反应物X的转化率t6点比t3点高 2.可逆反应m X(g)+n Y(g)x Z(g)在不同温度及压强(p1和p2)条件下反应物X的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正反应吸热,m+nx C.正反应放热,m+nx 3.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反应X+Y2Z影响的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Z均为气态

B.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可作为此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C.升高温度时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右移动 D.使用催化剂Z的产率提高 4.(2019·武汉模拟)有一化学平衡m A(g)+n B(g)p C(g)+q D(g),如图所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5.(2019·新余质检)可逆反应m A(g)n B(g)+p C(s)ΔH=Q,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下图中的两个图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m>n,Q>0B.m>n+p,Q>0 C.m>n,Q<0D.m

【同步测控 优化设计】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练习:4.2化学电源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第二节化学电源 A组 1.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反应均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B.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正极被氧化 C.氢氧燃料电池是将热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D.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解析:原电池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C项错误;氢氧燃料电池中,H2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被氧化,B项错误;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总反应为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生成物PbSO4附着在两电极上使正、负极质量增加,D项错误。 答案:A 2.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为了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解析:废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能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答案:B 3.下列有关锌锰干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外壳是负极,石墨棒是正极材料 B.在外电路中电子从石墨棒流向锌外壳 C.电流从锌流到石墨棒上 D.在电池内部阳离子从石墨棒向锌片移动 解析:在锌锰干电池中,锌外壳是负极,石墨棒是正极,在外电路中电子从锌外壳流向石墨棒,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流向相反,电池内部,阳离子向正极石墨棒移动,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4.锂电池是一种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 B.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 C.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 D.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Li2+ 解析:由总反应O2O2可知,锂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升高(0→+1),锰元素在反应后化合 价降低(+4→+3)。Li被氧化,在电池中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MnO2在正极上反应,电极反应为MnO2+e-Mn。 答案:B 5.在碱性锌锰干电池中,已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下列该电池的电极反应,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Zn-2e-Zn2+

高考化学小题快练 (5)

小题快练(六) 本试卷为选择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B.氮的固定只有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C.喝补铁剂时,加服维生素C效果更好,原因是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D. “雾霾天气”、“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无关 解析 A.活性炭脱色是利用其吸附性,次氯酸盐漂白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故A错误;B.氮的固定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如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为自然固氮,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的固氮为人工固氮,故B错误;C.能被人体吸收的铁元素是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很容易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亚铁离子,故C正确;D.光化学烟雾与氮氧化物有关,故D错误。故选C。 答案 C 2.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为实验对象,可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实验 试剂 现象 检验 结果滴管试管 2 mL 0.2 mol·L-1 Na2SO3溶液 饱和 Ag2SO4溶液 Ⅰ.产生白色沉淀 产物为 Ag2SO3 0.2 mol·L-1 CuSO4 Ⅱ.溶液变绿,继续滴 加产生棕黄色沉淀 产物含Cu+、 Cu2+和SO2-3

0.1 mol·L-1 Al2(SO4)3溶液Ⅲ.开始无明显变化, 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 淀 产物为 Al(OH)SO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象Ⅰ对应的离子方程式:Ag2SO4(s)+SO2-3(aq)===Ag2SO3(s)+SO2-4(aq) B.用稀硫酸证实现象Ⅱ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析出红色固体 C.现象Ⅲ中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上述实验现象涉及了亚硫酸盐的溶解性、氧化还原性及其水溶液的酸碱性 解析 A.实验Ⅰ中0.2 mol/L Na2SO3溶液滴入饱和Ag2SO4溶液,相当于稀释了饱和Ag2SO4溶液,因此不可能是Ag2SO4,考虑SO2-3的浓度较大,因此推断白色沉淀为Ag2SO3,但并不是沉淀的转化,而是2Ag++SO2-3===Ag2SO3↓,A错误; B.若沉淀中含有Cu+,则加入稀硫酸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铜单质与铜离子,则实验现象会析出红色固体,故B正确; C.白色沉淀Al(OH)SO3中所含离子为铝离子、氢氧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其中铝离子与强碱反应,氢氧根与强酸反应,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C正确; D.实验Ⅰ说明Ag2SO3不溶于水,涉及了亚硫酸盐的溶解性;实验ⅡCu2+生成了Cu+,可知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实验Ⅲ中Na2SO3盐溶液显碱性,与Al2(SO4)3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Al(OH)SO3,涉及了水溶液的酸碱性,D正确。 答案 A 3.(2019·四川德阳五中月考)某烷烃相对分子质量为86,如果分子中含有3个 —CH3、2个—CH2—和1个,则该结构的烃的一氯取代物最多可能有几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A.9种 B.6种 C.5种 D.4种 解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6,则烷烃的分子式是C6H14,如果分子中含有3个—CH3,则有一个甲基为取代基;2个—CH2—和1个,则主链有5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大作业 班级:环境17研 : 学号: 1、 用Excel (或Origin )做出下表数据带数据点的折线散点图 余浊(N T U ) 加量药(mL) 总氮T N (m g /L ) 加量药(mL ) 图1 加药量与剩余浊度变化关系图 图2 加药量与总氮TN 变化关系图 总磷T P (m g /L ) 加量药(mL) C O D C r (m g /L ) 加量药(mL) 图3 加药量与总磷TN 变化关系图 图4 加药量与COD Cr 变化关系图 去除率(%) 加药量(mL) 图5 加药量与各指标去除率变化关系图

2、对离心泵性能进行测试的实验中,得到流量Q v 、压头H 和效率η的数据如表所示,绘制离心泵特性曲线。将扬程曲线和效率曲线均拟合成多项式(要求作双Y 轴图)。 η H (m ) Q v (m 3 /h) 图6 离心泵特性曲线 扬程曲线方程为:H=-0.14041Q v 2-0.36394Q v +14.97212 R 2=0.99719 效率曲线方程为:η=-0.02878Q v 2+0.23118Q v -0.00692 R 2=0.99454 3、列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求出相关系数,并绘制出工作曲线图。 (1) 表1 相关系数的计算 Y 吸光度(A ) X X-3B 浓度(mg/L ) i x x - i y y - l xy l xx l yy R 0.175 10 -0.51286 -30 47.99 0.82268 5 2800 0.99989 6 0.349 20 -0.33886 -20 0.517 30 -0.17086 -10 0.683 40 -0.00486 0 0.854 50 0.166143 10 1.026 60 0.338143 20 1.211 70 0.52314 30 ()() x x y y R --= =

高考化学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第33讲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基础题组 1.(2017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说明试样已变质B.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钙杂质: 粗盐精盐 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试样溶液颜色无变化溶液变为血红色溶液中含有Fe2+ D.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的氧化性比I2强: NaI溶液溶液变蓝色氧化性:H2O2>I2 2.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3.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4.(2017安徽江南十校3月联考)根据下列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5.(2017湖南郴州第三次质检)下列装置和试剂(尾气处理装置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提升题组 6.(2017安徽马鞍山质检)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制取氨气 B.用乙装置测定醋酸溶液浓度 C.用丙装置采集到的压强数据判断铁钉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 D.用丁装置验证酸性:硝酸>碳酸>苯酚 7.(2017江西南昌一模)二氯二氢硅(SiH2Cl2)常用于外延法工艺中重要的硅源。易燃、有毒,与水接触易水解,沸点为8.2 ℃。在铜催化作用下,HCl与硅在 250~260 ℃反应可以制得SiH2Cl2。 (1)以浓硫酸、浓盐酸为原料,选用A装置制取HCl,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 (2)D装置中生成二氯二氢硅的化学方程式 为。 (3)按照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制取SiH2Cl2的装置(h 处用止水夹夹好)连接次序为a→()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其中装置C用到2次)。

2019届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题—有机选择专题练习(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基础(选择题)专题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酸的分子模型可表示为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新制的氢氧化铜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和乙醇 D.丁酸和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2.指甲花中存在的β-紫罗蓝酮属于一种萜类化合物,可作为合成维生素A 的原料。下列有关β-紫罗蓝 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紫罗蓝酮的分子式为C10H14O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与足量的H2反应后,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一种 D.和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分子式为C14H15O6NBr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mol 该有机物最多消耗4 mol NaOH 4.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 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 D.1mol 该中间体,最多可以与9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Cl2的有机物有4 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B.和互为同系物 C.乙炔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6.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 3 种 B .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C .饱和(NH 4)2SO 4 溶液和福尔马林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其原理相同 D .聚合物(—[ C H 2—CH 2—CH —CH 2—]n )可由单体 CH 3CH =CH 2 和 CH 2=CH 2 加聚制得 C |H 3 7. 已知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盆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B .苯与棱晶烷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一种 C .上述三种物质中,与甲苯互为同系物的只有苯 D .上述三种物质中,只有棱晶烷的所有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8. 增塑剂 DCHP 可由环己醇制得。环已醇和 DCHP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CHP 的分子式为 C 20H 14O 4 B 环已醇和 DCHP 的二氯代物均有 4 种 C.1molDCHP 水解时消耗 2mol NaOH D.环已醇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9、某抗癌药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祛正确的是 A.能发生取代、氧化、加聚反应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与苯甲酸苯甲酯属同系物 D.水解生成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3 种 10. 化合物 X 是一种药物合成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 X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 X 的分子式为 C 16H 16O 6 HO HO B. 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O C. 1mol 化合物 X 最多可与 5molNaOH 、7mol H 2、4molBr 2 发生反应 D. 可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H 3C O O OH CH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