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
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二部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4.代表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大教学伦》

D.《论演说家的教育》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52.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表现新式是()。

A.教育的生产性

B.教育的民族性

C.教育的历史性

D.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70.“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

71.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

A.社会化过程

B.学习与发展过程

C.个体化过程

D.认知与发展过程

72.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浓厚的宗教性。具有这一教育特征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2.教育学的价值是在对教育习俗性认识与教育科学性认识的认识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主要体现在()上。

A.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B.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C.提高教育者的教育学修养

D.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E.促进教育发展

3.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社会性

B.生产性

C.实践性

D.意识性

E.科学性

5.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E.社区教育

6.()提出的教育理论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赞科夫

D.瓦·根舍因

E.苏霍姆林斯基

8.广义的教育包括()。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全民教育

E.素质教育

12.下列属于人文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维多利诺

B.凯洛夫

C.蒙田

D.伊拉斯谟

E.布尔迪尔

14.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主要是需要()。

A.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

B.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C.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D.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促进

E.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携手并进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8.从小学到大学,德国至今仍把宗教课列为选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制约的标志。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10.下列不属于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传递

B.保存

C.活化

D.改造

13.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

A.最佳途径

B.根本途径

C.主要途径

D.基本途径

16.下列不属于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是()。

A.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B.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C.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成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D.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人体价值的实现

19.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A.顺序性与可逆性

B.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实践性

C.连续性与阶段性

D.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24.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人所掌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的功能是()。

A.再生产劳动力

B.再生产科学知识

C.科学研究

D.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29.“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这说明了()对人的影响。

A.父母

B.环境

C.主观能动性

D.遗传素质

31.下列选项中,制约着学校专业设置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技文化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教育目的

35.从影响形式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

A.间接性

B.直接性

C.公开性

D.开放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外教育史上,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流派有()。

A.教育独立论

B. 教育万能论

C.人力资本论

D.筛选假设理论

E.环境决定论

2.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4.学校教育(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A.个体个性化

B.社会教育化

C.个体终身化

D.个体社会化

E.教育社会化

7.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作用。

A.普遍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先导性

E.全局性

11.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才能实现。

A.个体的主观能力

B.教育

C.遗传

D.社会实践活动

E.个体发展

12.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教育的价值取向

B.教育的内容

C.学校课程的结构

D.教育的方法

E.教育目的 13.下列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表现的是()。

A.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B.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

C.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D.群体间的差异

E.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1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A.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B.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

C.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D.教育传递文化

E.教育对生产力有推动作用

15.学校教育的专门性主要表现在()。

A.专门的职能

B.专门课程

C.专门教师

D.专门场所

E.专门时间

16.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有()。

A.洛克

B.华生

C.格赛尔

D.康德

E.爱尔维修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8.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教育方针颁布于()。

A.1949年

B.1957年

C.1985年

D.1986年

26.“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教育萌发阶段

33.下列属于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A.赫尔巴特

B.巴格莱

C.斯宾塞

D.卢梭

36.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培养学习兴趣

B.形成良好习惯

C.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D.打好基础

40.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23.3%。根据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D.全民化阶段

47.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的方针政策颁布于()。

A.1957年

B.1986年

C.1985年

D.1993年

50.教育家()曾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这是教育史上较为典型的社会本位目的论思想。

A.涂而干

B.柏拉图

C.凯尔斯泰勒

D.卡美纽斯

52.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位用”思想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学制

53.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从教育目的的存在方式上来看,可以分为()。

A.外在的教育目的

B.内在的教育目的

C.实然的教育目的

D.应然的教育目的

E.终极性的教育目的

2.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概括为哪几方面()。

A.完整发展

B.和谐发展

C.多方面发展

D.自由发展

E.个性发展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学制改革的内容有()。

A.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教育

B.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C.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D.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E.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要结合起来

6.下列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A.学校

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

D.教材

E.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7.衡量教育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

A.教师的年龄

B.教师的本质

C.教师的素质

D.教师的能力

11.教育教学过程四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个体性

B.间接性

C.广延性

D.主体性

12.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助人,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对每一个学生都

倾注热情和希望。这体现了一个优秀教师所必备的()。

A.高尚的师德

B.教学能力

C.健康的人格

D.完美性格

17.“鸡不吃米强按头,到头来它也是不吃的”这句话反映了()。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D.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26.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要求

B.途径

C.条件

D.结果

30.“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这体现了什么样的学生观()。

A.学生是责权主体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D.学生是完整的人

34.教师的最基本形象是()。

A.文化形象

B.道德形象

C.人格形象

D.为人师表

35.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是()。

A.教师的道德素养

B.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

C.教师的能力素养

D.教师的专业知识 39.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

A.明末

B.清初

C.清末

D.建国初期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增强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性的措施的是()。

A.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B.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C.遵循教育规律,多采取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

D.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

E.虚心向学生学习

7.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包括()。

A.知识的量的拓展

B.知识的质的深化

C.知识结构的优化

D.知识的不断更新

E.知识的运用

10.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掌握的教育理论基本课程包括()。

A.教育学

B.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教育法

E.思想政治

12.教师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教育目标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13.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观是()。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

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E.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第五章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3.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是()。

A.1918年出版的《课程》

B.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1918年出版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2.不属于在学科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综合的课程形式是()。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活动课程

1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6.提出课程研究的“活动分析法”的是()。

A.布卢姆

B.泰勒

C.斯宾塞

D.博比特

19.辛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问题的研究受到了课程专家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

A.协作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B.忠实取向、协作取向、创生取向

C.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协作取向

D.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21.()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5.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中,()是“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最大分歧所在。

A.直线式与螺旋式

B.连续性和继续性

C.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

D.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

27.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的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29.《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是()。

A.生成性目标

B.表现性目标

C.行为性目标

D.普遍性目标

42.课程资源按其形式过程区分,可以分为()。

A.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B.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C.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和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

D.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二、多项选择题

4.课程目标建立的依据有()。 A.社会 B.知识 C.儿童 D.学校 E.教育目的

1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

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B.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D.农村中学课程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服务、

E.采取多元的课程标准

15.国家对课程的管理主要体现在()。

A.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

B.制定课程管理的各项政策

C.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7.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主要有()。

A.教育目的

B.社会

C.教师

D.知识

E.儿童

第六章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6.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杜威

D.洛克

26.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A.管理

B.交往

C.引导

D.控制

37.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布鲁纳

B.巴班斯基

C.斯金纳

D.瓦·根舍因

42.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洛克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65.遵循“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是()。

A.探究式教学模式

B.抛锚式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范例教学模式

69.教学过程的结构即教学过程的()。

A.基本内容

B.基本阶段

C.基本环节

D.基本原则

77.分层次考试体现的是()的多元化。

A.评价主体

B.评价方式

C.评价标准

D.评价原则

7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86.我国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六步教学法”、“学导式”教学等,都是()。

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B.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C.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D.集体教学模式

88.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

A.讲解操作的要领

B.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

C.指导学生观察

D.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的作用体现在()。

A.传承文化

B.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C.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主要地位

D.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E.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4.关于现代教学评价理念,以下论断正确的有()。

A.全面进行评价,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更优秀

B.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C.质性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D.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E.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7.平时考查的方式包括()。

A.口头提问

B.单元测试

C.考试

D.检查书面作业

E.课外作业

8.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演示法

C.谈话法

D.读书指导法

E.讨论法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11)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 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 教育者——教师的主体 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 四、教育的起源(12)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

(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 (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 (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 特征: (1)阶级性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 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 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其他国家 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巴斯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中世纪西欧: (1)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2)骑士教育——培养骑士,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中国 1.五帝时期——“成均”“庠”教育场所,萌芽状态的学校 2.夏——“序”和“校”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考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4、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的影响。 5、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6、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 近代教育特点:教育的国家化、初等教育的义务化、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 (2)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 (3)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 (4)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 (5)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现存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礼记》中的一篇),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和个体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1)教育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和制约。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决定和制约教育的目的以及学校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还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2)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的的重要手段。(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与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以及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 (2)教育可以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在关键时候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有制约作用,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人的教育观念以及各种非正式形式的社会文化对人的态度、观念、行为、道德品质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2)教育具有传承文化、传播文化、选择文化以及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3)学校文化:包含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等,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的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等,校风则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4、教育与社会人口 (1)人口对教育有着制约的作用,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人口的质量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4、教育起源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

1、教育得起源: 神话起源说:教育目得就是体现神或天得意志,另外朱熹支持这观点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她教育就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教育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得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学说,起源于人类特有得生产劳动。 2、教育得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得总与。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原因: 教师承担人类文明与促进社会发展重任;教师受过专门训练;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4、教育得功能 作用对象:个体发展(本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方向:正向与负向功能;呈现方式:显性与阴性功能 5、教育得历史发展:①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初期有了学校;夏代,我国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印度:婆罗门,佛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欧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②现代教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③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有阶级性与等级性;内容重人文知识 ④现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无阶级性与等级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提高 6、二十世纪以后得教育(现代教育发展得特点): (1)教育得终身化(2)教育得全民化:人人都有接受教育得权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得教育。 (3)教育得民主化(平等、公平)非专制(4)教育得多元化(5)教育技术得现代化 7、孔子得教育思想:①教育目得:培养贤人与君子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③教学内容:仁礼为中心④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⑤重视学习与思考得结合 8、西方萌芽阶段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得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得《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得《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与谐教育主张;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得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得教育,”模仿,理论,练习“得学习过程理论 9、教育学得独立形态阶段,产生与发展 ①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发展道路标志。1、教育适应自然2、泛智思想3、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4、学年制思想,论证班级授课制 ②赫尔巴特:1、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2、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4、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得奠基人 ③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得改造与改组。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中学特色教学思想4、活动课程论 ④卢梭:《爱弥尔》,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人性本善另外还有孟子;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得第一人 ⑤布鲁纳结构课程,早期学习,发现学习;赞可夫实验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全面与谐教育,活得教育学;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马克思思想: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

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复习资料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知识汇总

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各种层次、形式的专业教育的总称。 2、教育平等要求每个人不受外部条件限制,平等地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及其所带来的理想的结果)。 3、教育效率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用有限的投入产出最好、最有用的教育产品。 4、学术权力指大学里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其行使权力的主体是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学术人员。 5、行政权力指大学中的党政权力,即大学的党政机构为实现组织目标依照一定的规章对大学自身进行管理的权力。 6、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与要求。 7、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形式。 8、高等教育功能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客观能力和功效。 9、高等学校学制是指中等教育基础上各类别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形式、科类等几个方面。 10、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包括学校种类、学校办学与管理、学校性质与任务以及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关系等。

11、学位制度是国家和高校为保障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度,而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12、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在管理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 13、狭义的教师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14、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15、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6、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而进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17、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18、课程建设的目标:1)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2)建设高水平的师资团队;3)创造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4)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 19、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高等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要点归纳(一)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要点归纳(一)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2017年教师招聘山香教育综合知识汇总(内部资料)

2016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考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 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代表人物:(意)维多利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概念界说? (1)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联系在一起是孟子; 《孟子.尽心上》对教育的理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才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 2、教育定义? 广义: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包括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 (2)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 (3)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教育影响的过程。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8、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基本类型)? (1)双轨制学制(19世纪欧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汇编)

教育学 知识点汇编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考点·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经典例题】 “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是()。 A.教会学生知识 B.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C.有目的地培养人 D.教会学生交往 【答案】C。解析:教育的根本属性或者说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 考点·教育的社会属性 考点·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经典例题】 思想品德教师在讲授《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战胜挫折的信心,要求他们课后搜集有关这方面的诗句并进行赏析,这一作业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学生复习了语文课的部分内容。这体现了教育的()。 A.显性负向功能 B.显性正向功能 C.隐性负向功能 D.隐性正向功能 【答案】D。解析: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

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在题干中,思想品德课的老师为了增强学生的信心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诗句赏析,但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学习了语文课的内容,这是非预期的功能,是隐性功能,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正向功能,因此体现了教育的隐性正向功能。故本题选D。 考点·教育的起源 【经典例题】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这一观点符合教育起源学说中的()。 A.神话起源学说 B.生物起源学说 C.心理起源学说 D.劳动起源学说 【答案】B。解析:教育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主张生物起源的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等。故本题选B。 考点·古代社会的教育 1.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朝。 2.中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特点是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3.春秋时期,私学兴起;战国时期,私学呈现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 4.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5.古希腊的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的教育,具有尚武的特征;而雅典则具有崇文的特征。 【经典例题】 下列关于古代社会教育,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 A.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B.奴隶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教育与生产劳动从结合走向分离 D.采用集体个别施教的组织形式 【答案】B。解析:封建社会的教育与奴隶社会的教育不同的是在强调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还强调教育的等级性或宗教性。教育的等级性就是指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官职出身的人的子弟接受不同等级的教育。因此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是在封建社会。故答案选B。 考点·近现代教育 1.近代教育的特征 (1)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5)出现了双轨制

教师招聘教育学知识点速记口诀

《教育学》速记口诀 科举制度始隋唐,科举考试依四书。 生物起源利托尔,心理起源有孟禄。精神分析弗洛伊,还有动机压抑论。 埃拉斯首用班级,斯宾课程倡导者。绅士教育白板说,教育漫话属洛克。 教育心理教育学,教育心理桑代克,杜威专长教育学,赫尔巴特教心学。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共同要素迁移论,痕迹衰退遗忘论,现代教心奠基人。 实用主义属杜威,儿童中心主义论,教育无目的杜威,现代教育代言人。 泛智教育源夸美,首用班级授课制,首先提普及教育,强调教育自然性。 大教学论夸美钮,标志教育学独立。 赫尔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学具有教育性,教育学教授纲要。 认知结构学习论,发现教学和学习,课程改革大运动,课程结构布鲁纳。 身心发展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论,基因复制威尔逊,成熟机制格塞阿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福禄卢梭泰洛奇。教学目标分类法,掌握学习布卢姆。操作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斯金纳。 发生认知皮亚杰,最近发展维果斯,人格发展埃里克,人力资本舒尔茨。 幼禽随母劳伦兹,家庭三教鲍姆宁,完形顿悟说苛勒,耶克多德倒U 社会知觉布鲁纳,实验教育梅伊曼,范例教学根舍因,教师反思源科顿,量杯实验陆钦斯,标准参照戈莱塞。 比率智商斯比纳,离差智商韦克斯。他律自律皮亚杰,皮翁效应罗森尔。 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的理想国。阿里士多政治学,法国卢梭爱弥尔。 教学机器发明人,程序教学创始人,个别教学普莱西。 学习条件有分类,学习层次与结果,联结学习的理论,信息加工论加涅。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的教育学家: 阿里士多德---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 夸美纽斯---《大教学楼》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_教育学全书重点知识汇总【八】

2014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_教育学全书重点知识汇总【八】 (博恩教育内部整理) 第八章德育 1、德育的概念: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施加影响,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2、德育是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构成。这五个方面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一方面、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内容和任务;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作用。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心理教育是关键。 德育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5.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答: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就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品德的发展。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首先,要注意全面性。其次,要注意多端性。再次,要注意长期性和反复性。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教育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 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4、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答: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学生接受影响的过程是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2、德育过程要善于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首先要组织各种活动和交往。其次,要加强指导和引导。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书笔记以及重点精华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一一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一一裴斯泰洛齐 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3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 .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 塾痒序校 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一一商代 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 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 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测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D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C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C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测试 B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B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A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D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C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一 B.二 C.三 D.四 C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B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A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D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C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