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法基本知识点

教育法基本知识点

教育法基本知识点
教育法基本知识点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生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

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

师队伍。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

步提高。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城镇

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职经历。

到2020年,幼儿园教师基本具备专科以上的学历,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基本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大幅度

提高,高校教师基本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

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

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

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我国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法律管理手段,是人

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教育法规的特点:

(1)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基础和灵魂。教育法

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实施教育政策的有力保证。教育法规能保证教育政

策的相对稳定性和有效性。)(2)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3)教育法

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6. 教育法规的规范作用:(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教育法规的指引作用体现

了国家教育发展的目的、政策,指引人们按照国家的目的和要求开展教育活动)

(2)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教育法规作为国家的一种普遍的强制的教育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人们教育行为的作用,教育法规具有突出的客观性和普遍的有效

性。)(3)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4)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我国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宪法(《宪法》中有关教育事业的规定无疑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

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2)教育法律(教育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教育基本法律主要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的教育方面的母法。)

(3)教育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

性文件,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法规,一般有三种名称:条例、规定、办法。)

(4)教育行政规章A. 部门教育规章(部门教育规章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

定) B. 地方政府教育规章

(5)地方性教育法规

职业教育实在基础教育之上的。

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颁布了《中华共和国

教师法》,并于次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1975年,1978年,1982年,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又做出了七次修改。

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指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它是通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体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

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准”“不得”等

字样。授权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不受……干涉”“有……的自由”等术语。

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是指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下或情况出现时,必须做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为的规范。奖励性规范现范不多,以后的立法中应加以关注。

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

个要素组成。

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

(1)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2)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

型教育法律关系(3)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法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

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教育权利主要包括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家长的教育权利、国家教育权利、学校教

育权利和教师的教育权利

教师的教育权利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学生权;获取工资报酬权;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权

教育法律事实表现为行为和事件两种形式:所谓教育法律行为,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能

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人们意志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行为会导致一系列教育法律

关系的产生消灭变更。所谓教育事件是海水在教育活动中能导致一定法律后果的,但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的发生。也会导致一系列的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

教育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行政准则。

教育政策的主要特点:(1)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与可行性(2)教育政策的稳定性与

可变性(3)教育政策的权威性与实用性(4)教育政策的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教育政策的功能:(1)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推出一整套旨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保障措施)(2)教育政策的协调能(多维性、动态性、适度性)(3)教育政策的控制功能——两个明显特点:a强制性b惩

罚性(控制功能发挥的条件:教育政策的标准必须明确、合理;控制手段必须严格封闭)

教育政策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制度联系最紧密的政策。

党的基层组织负责旋床和执行上级组织的政策,无权制定政策。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联系

(1)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2)教育政策是

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3)教育

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4)教育政策是实施教育

法规的指导,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政策的保证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区别:

(1)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不同(2)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不同(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式贯彻落实,其强制力是有限的)(3)规范效力不同(4)调整和

适用的范围不同(5)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

教育立法是指由特定的立法主体按照一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所从事的制定教育法的活动。

立法的程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法律议案的提出(2)法律草案的审

议(3)法律的表决和通过(4)法律的公布

教育立法的原则:

(1)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2)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

(3)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4)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5)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 教育法规的溯及力是指对生效日之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现在法律不溯既往已成为公认的法律原则,教育法规仅适用于公布以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对

法规公布以前的发生的事实不能适用。

教育法规的执行原则:(1)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2)总的教

育法规优先于单项教育法规的原则(3)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的原

则(4)特别教育法规优先于一般教育法规的原则

教育守法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

(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所有政党、所有社会团体、所有企业事业组

织(2)所有公民,即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

教育守法这里的法是泛指宪法、各部门法和组成各部门发的法律、条例、规定。实施

细则等,而不是狭义的法律。

教育法实施的监督:(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

督(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4)社会力量的监督——主要是指非国家机关的监督,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各民主党派、人民政协(批评建议;组织会议;政

协委员视察访问调查)、社会舆论(主要指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对教育法规实施的

监督(提出批评建议;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的特征:1.办学自主性 2.财产独立性()学校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相分离;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学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3.机构

公益性

学校对其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的管理,根据性质的不同实行登记注册制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和审批制度(各级各类正规学校,独立设置的职业培训机构)。登记注册更为严格。

教育机构具备条件:组织机构和章程;教师;教学场所及设备、设施

《教育法》第28条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行使的权利(即办学自主权)做了就各

方面的规定: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教育是学校及其教育机构的一项基本活动)(3)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做了六方面的规定:

(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

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

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我国法律保护受

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的知情权)(5)遵照国家有

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我国学校内部实行的管理体制:校长责任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领导

下的校长负责制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1999年实行的《高等教育法》第39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共中央高

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

民办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校长责任制、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

校长的的选拔条件:1.必须具备我国国籍并在我国境内定居 2.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高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的任期一

般为4年,学制为5年以上的学校,任期可以为5年。

学校规章制度的意义:

1.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学校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

2.学校规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

3.学校规定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基础工程

4.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保持发展特色,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1)明确与规范作用(2)约束与激励作用(3)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

学校规章制度的体系结构:(1)制度系统(2)制度观念系统(3)制度执行系

统(4)制度教育系统

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1.整体性原则 2.重点突出原则 3.适度适量原则(繁简适度、详略适度、宽严适度)

教代会是在学校组织领导下,广大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制度,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代会依法行使四项职权:(1)审议建议权(2)审议通过权(3)审议决定

权(4)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校务公开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吧本校的工作重点、难点、教职工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随着《教师法》的颁布实施,“教师”被赋予了特定的法律意义。《教育法》第3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是专业人员。三方面要求:1.达到符合规定学历;2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3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相关规定。

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学校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未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行政管理

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教学辅导人员等,就不能被认为是教师。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

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等多种因素构成的。

教师和学校的关系表现为任命制、聘任制等形式。

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育教学权(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权利)(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包括三个内容A.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权 B. 学生品行评定权 C.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权(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管理,将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4)获取报酬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的福

利待遇权,寒暑假戴鑫休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必须保证完成本职工作,有组织有安排的进行,不得影响学校的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原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1997年

发布重新修订了《中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教委《中学教师职业规范》)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

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

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

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

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执业许可制度,《教师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作为一种国家资格,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适用。

教师资格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外国公民需经过一定的审批手

续)(2)必须热爱教育事业(3)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4)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室资格考试合格(5)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法》第11条规定:“不具备本法规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取得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活得教师资格,被撤销教师资格,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证书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收缴,考试作

弊行为,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考试。

(教师聘任制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1)招

聘(2)续聘(3)辞聘(4)解聘

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教师所工作服务的学校,教师考核的内容:(1)政治思

想(2)业务水平(3)工作态度(4)工作成绩(考核应秉承客观、公正、准确)

教育部与2012年2月10日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它明确了一名合格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标准,知识坐标与能力

坐标,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旨归;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能力包括三个层次: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工作能力

教师专业标准框架由基本理念,基恩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基本理念是提出

教师要以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又维度,领域和基本

要求组成。

教师发展途径:1.专家引领2.校本教研 3.科研沙龙4.专业进修(一是“三个为主,即

在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二分类要求的原则;三学用结合的原则”)5.教师

职业生涯规划6.科学管理

学生的基本权利: 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2. 享有国家给予的物

质帮助的权利3. 享有公共评价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的权利 4.享有申诉权 5.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高校学生:结社和文体活动权;社会实践权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入学权;就近入学权;不交学费权

职业教育的学业证书,既包括学历证书,又包括培训证书。

《教育法》规定的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

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85. 受教育者权利的保护:

(1)家庭保护——专门对“家庭保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A.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B.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让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

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C.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D. 要正确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预防和禁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2)学校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A.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

B. 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

C. 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D. 工读学校作为教育挽救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的学校,应当把转变学生的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对其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

(3)社会保护

(4)司法保护——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感化教育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教育法律救济的特点:(1)以纠纷存在为基础(2)以受损为前提(3)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3)教室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作为一种权利救济,其应具有如下特征:

A. 法定性

B. 行政性

C. 准司法性

D. 准独立性

E. 非诉性

学生申诉的程序:(1)申诉的提出(2)受理(3)处理

教育行政复议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2)教育行政复议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3)教育行政复议的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是抽象行政行为(4)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被申请人是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教育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5)教育行政复议执行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

教育行政诉讼作为教育行政法律救济手段,具有如下特点:(1)主管恒定(2)诉讼专属(3)被告举证(4)不得调整

教育行政赔偿有如下特征:(1)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2)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3)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

政(4)教育行政赔偿主题是国家(5)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教育行政赔偿的义务机关 A. 实施侵害的行政机关 B. 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

织 C. 委托的行政机关 D. 行政复议机关 E. 上述赔偿义务机关被撤消后的赔偿义务机关

最新河南特岗招教考试大题知识点总结

河南特岗招教考试大题知识点总结 一、教师任务: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a.依法执教,严谨治教;b.爱岗敬业,廉洁从教);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a.相互支持、相互配合;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c.弘扬正气,摒弃陋习);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a.高度自觉,自我监控;b.身教重于言教);(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教育教学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机关系;4.健康的人格。 三、学生的特点: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四、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学生是责权主体)。 五、师生关系类型:1.专制型师生关系;2.放任型师生关系;3.民主型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六、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七、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一)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5.发扬教育民主;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8.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二)学生应作的努力:1.正确认识自己,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2.正确认识老师,积极与老师沟通;(三)最后还应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学风教育等方面努力。 八、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热点;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3.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九、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 十.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 3.实习作业法; 4.实践活动法;(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发现法;(五)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编制指南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编制指南 0 指南说明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是一个图书馆以书面形式系统地确定本馆文献资源的长期发展策略以及具体实施规范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文献资源的类型和信息传播途径发展迅速,编制系统全面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对于在新形势下做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在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编制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组组织编写本指南,供各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编制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学校其他相关人员使用,为编制科学的、规范的和实用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提供指导。 制订本指南的目标是:⑴确定编制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指导原则和程序;⑵确定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文件的基本内容;⑶规范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文件使用的标准术语和代码。 鉴于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涉及图书馆工作的多个方面,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组同时组织制订了《文献经费预算与分配方案编制指南》、《文献采选原则与标准编制指南》、《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电子文献发展政策编制指南》、《文献资源发展协作指南》、《馆藏复选指南》和《馆藏评价指南》,与本指南共同构成完整的文献资源发展指南系列,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编制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提供更为详细的操作性指导。各馆在编制时,可根据本校本馆的实际情况,从中选取所需要的指南内容,制订详细的或简约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 本指南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其他高校图书馆可参照使用。 1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编制目的 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是图书馆规划文献资源发展,合理安排购书经费的基本依据。编制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目的是: ⑴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和管理人员界定馆藏的性质、范围、发展目标和任务; ⑵明确参与文献资源发展各方的责任与分工; ⑶明确文献选择的标准与优先顺序,保证文献资源发展的一致性与平衡性; ⑷为文献经费预算和分配提供基本依据; ⑸为文献资源发展方面的馆际合作提供一个参照、交流的框架; ⑹作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工具与培训手册。 2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编制原则 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指导,以所在高等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和学生培养目标为依据,了解学校的教学科研计划和教师、学生的文献需求,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适合学校发展的需要; ⑵评估现有馆藏,了解馆藏的基础与不足; ⑶明确学校领导、职能部门、院系和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的责任,有利于各方之间的交流与配合; ⑷有利于与其他图书馆的交流与协作,促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内容 一、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给出理由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材料分析题 二、答题注意事项 1、名词解释:概念解释,考的是概念的理解是不是规范?概念比较长,按照主 谓宾模式背诵记忆;可能四分一题,可以多答一两句,则更加长度,保证空间的合理利用; 2、辨析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联系实际就要举例说明,要说专业术语不要 说别的;字迹整洁; 三、名词解释(精简版) 1、大众教育 西方学者马丁·特罗认为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公民,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通过率

极低。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大众受教育者分布广泛,而且高等教育种类、层次、形式出现多样化。 或: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成员,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学,目的除了培养未来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国家政府虽然提供一部分高等教育经费,但高等教育的主要支撑者已是老百姓。学校数量多,与各种职业相对应的技术逐渐成为专门的学科,并作为知识进行传授。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等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3、高等教育结构 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包含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4、高等教育目的p48 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资料整理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育是 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 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四部 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②《论 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 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 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授课 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

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P153、 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者; 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 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10.特拉普(德,教育家)——最早的教育学教授。1779年,哈勒大学。P22 11.裴斯泰洛奇(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林哈德与葛笃德》 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P22 ②要素教育论是他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

教学活动简讯

教学简讯 第6期 浙江万里学院教务部编2006年10月 目录 教学工作大会 △学校举行“2006-2007学年教学工作大会”第二场专家报告会 △基础学院召开教学工作大会开幕式暨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动员会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会 △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外语学院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会 △基础学院召开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建设改革研讨会 教学动态 △我校接受2006年度省财政厅专项检查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教务部走访各二级学院 △学校再次组织对省重点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学校组织对2003-2005年度立项的省级精品课程进行检查

△我校一行12人前往南京部分高校学习考察 学院信息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电信学院召开本科专业建设情况汇报会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公司化”素质拓展阵地正式开班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及就业工作早计划、早安排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基础学院召开了06级学生教学信息员大会 △加强课外辅导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系列讲座初见成效 △文传学院建立巡查机制力促内涵建设 △展一技之长显教师风采 ——商学院举办第四届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人人参与逐一点评文传学院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办成教学技能交流盛会△法学院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预选赛 △生物与环境学院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初赛

教学工作大会 学校举行“2006-2007学年教学工作大会”第二场专家报告会 10月13日下午,学校举行“2006-2007学年教学工作大会”第二场专家报告会,由浙江师范大学蔡铁权教授作了题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评价”的主题报告。 蔡教授从社会、文化、经济多方面阐述了现代高等教育的育人职能和存在问题,他指出,教学质量的最终落实场所是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能力;要关注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培养,关注点在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钻研精神、质疑态度、问题意识和否定的勇气。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教”走向“学”、从“传授”到“体验”、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规训”到“自主”。他强调,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要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人文理念和人文态度,着重在于挖掘专业课内在的人文内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

教师法、教育法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主要内容 1、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有哪些? (l)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现化代建设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4)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5)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6)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7)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2、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是什么? (1)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2)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3)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6)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7)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3、设立学校应具备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程序: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备案手续。 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 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或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5、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l)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6、受教育者享有平等权体现在哪些方面?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女子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7、《教育法》对特殊情况学生的教育是如何规定的? (l)国家、社会对贫困生提供各种形式资助;(2)国家社会对残疾人的教育,提供便利;(3)国家、社会、家庭、学校为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8、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 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开评价,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9、受教育者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 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育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选择题(10题,每题2分,20分) 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15分) 简答(5题,每题7分,35分) 论述(1分,15分) 案例分析(1题,15分,问两小题,可能是材料分析或写法律文书) 第一次课 第一题:教育法治化要求做到(重点看看,概念和四个方面的要求,第11-12页) 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失误,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 1.主体合法2.内容合法3.程序合法4.救济有道(此四点知道即可) 第二题:教育法(概念,第18页) 广义的教育法:指所有有关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性规范、法律、法规、规定和其他教育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教育法:指教育法律,既教育基本法和教育单行法律。 第三题:我国教育法的渊源(7点,知道即可第28-30) 概念:教育法得渊源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 法的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与国际公约和条约 第四题: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答题要点:定义,构成,知道5各方面即可,第31-32,或答书上10点也行) 教育法律体系的概念: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它是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邮寄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构成(5类):教育根本法、教育基本法、教育主体法、教育活动(行为)法、教育行政法 第五题: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重点看看,第35-36) 1.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3.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4.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题:教育法与政策的关系(重点看看,第36) 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2.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次课 《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第39)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一、高等教育发展史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 殷商时期“右学”--我国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某些属性的机构 战国中后期《大学》《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汉代“太学”--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从萌芽时期跨入雏形阶段 “鸿都门学”--世界第一所文学、艺术类专科学校 唐代“六学”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经学教学,律学、书学、算学属于专业教育--确立专业教育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1895年创办于天津的西学学堂--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我国第一所近代分科大学 1898年京师大学堂--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2年《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912年《大学令》、1913《私立大学规程》、1917《修正大学令》--废除“忠君”,标志近代高等教育制度逐步定型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 蔡元培--开启我国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 195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规定基本任务、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雏形 1961年9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六十条”)--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初步确立 1998年8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5年11月18日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建设内容:①学校整体条件;②重点学科;③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宣告、1999年国务院决定“985工程”--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任务:①机制创新;②队伍建设; ③平台和基地建设;④条件支持;⑤国际交流与合作。 外国古代高等教育 公元前200年,雅典大学--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大学 中世纪大学--由学生和教授仿照手工业行会形式组织起来,打破教会对大学的垄断,获得较大自治权,并从普通教育体系中脱离,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本属性的独立教育层次,成为欧美近代大学的渊源,包括; ①意大利-波隆亚大学、萨莱诺大学 ②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③法国-巴黎大学 ④捷克-布拉格大学 ⑤德国-维也纳大学 外国近代高等教育 巴黎工业专科学校--欧洲工业大学最早的模范 1810年威廉·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洪堡大学)--提倡“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开启近代大

招教考试案例知识点总结

第一板块:新课改 (一)新的教育观----素质教育 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二)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大类,10小条)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要求学生十全十美、陵节而施,一刀切、说学生没有出息(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不关注其他方面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育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一套方法培养全部学生、学生是学习机器、你已经是大人了,怎么能犯错呢!万能段:作为老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完整性格的人。) 3、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能动性)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案例中老师可能出现以下行为:教师不允许学生发问质疑、不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就是被管理者、我让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 万能段:作为老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三)教师观 (1)教师角色变化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核心特征) (①教师是学生学 习能力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②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变化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1.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智力发展,发育缓慢,成绩不良有过错,被孤立的,有严 重缺点,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2.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辱骂,训斥嘲笑羞辱,随意当众批评,冷落学生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总结

复习时要侧重时间、部门、法律责任和具体数字。 第一章教育法律基础 教育法规概述 一、内涵:教育法规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 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具有共同目的,都决定与上层建筑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不同点:两者主体不一样,执行 方式不相同;法规效力比较强,政策适用比较广;法规 政策有区别,解决问题不一样 二、类型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 2、根本法和普通法(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 a、《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 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是根本法也叫基本法 b、《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 的根本法、基本法 3、实体法和程序法(法规的内容) 4、一般法和特殊法(适用范围) 三、体系结构(纵向结构) 宪法(根本大法、母法);教育基本法(教育宪法、教 育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教育单 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2006 年修订;教育行政法规(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 《教师资格条例》《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地方性教 育法规(条例、办法、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河 南省义务教育实施办法》 教育法规的层级

1、教育法规的纵向层级: a、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b、《教育法》:1995年由全国人大制定, 又称“教育母法”或“教育宪法” c、部门教育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单 行法律 主要法律及时间: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全国人大通过的,2006年人大常委 会修订,地位稍高)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教 育法实际操作的主体,内容多;有细则、 条例、规定等 e、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 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省、直辖市、省 会、较大的市),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 备案 f、教育行政规章:最低级别的法规 教育法规体系结构:“一最高,二基本, 三单项,四行政”(《宪法》是教育法 律法规的最高层次,教育基本法是《教 育法》人大常委会指定的单行法律。国 务院制定的是行政法规) 2、横向结构: a、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 b、基础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1986年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高频考点

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有哪些?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P27 答:1.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容和手段。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容。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①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②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③学校文化。Ⅰ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Ⅱ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Ⅲ学校制度文化(规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 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P89 答:①顺序性,遵循有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有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分阶段教学。③不平衡性,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④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⑤个别差异性,要注意对个体实施因材施教。 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方面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素质教育的基本涵: 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社会政治制度。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3、人口发展状况。4、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5、本国学制发展历史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纲要及工作方针: 教师的职业素养。1、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精神。④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①政治理论素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能力素养。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育教学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

2018年电大《教育法学》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名词: 1、义务教育: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一定年龄范围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和一定程度的强迫 教育。 2、义务教育的世俗性:是指用法律的手段保证教育与宗教的分离以及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干 预和控制。 3、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是指国家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强制法律规定应受教育者履行 上学的义务,否则就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4、教育法:是为调整国家行使教育行政权利和公民行使受教育权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 关系的一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4、法律关系:就是由法律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5、依法治教:就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各方主体都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依法 享有教育方面的权利,同时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6 《教育法学》习题集 填空题 1、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1006年,学部颁布了《强迫教育章程》,这是中国政府有关强迫义务教育的第一道正式法令。1922年颁布的《学制系统改革令》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学制法令,至此,中国的现代学制及其立法可以说是基本定型了。 2、1995年《教育法》的颁布为标志,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已经步入了正轨,一个依法治教的新局面 正在逐步形成。依法治教的工作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3、教育行政关系和教育民事关系是 两类基本的关系。4、我学校与社会各种组织和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调整,最突出地反映在 所有权关系、邻里关系和合同关系上。5、要国家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中,国家是 学校财产的惟一的和统一的所有人。6、法律的实施可以有两种方式,即法律的适用和法律 的遵守。7、划分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办学的标准,主要不在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是否有收 入,也不在于是否高收费,而在于将办学和其他经营性活动获得的收入用于何处。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主体资格。可以有两种主体资格,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9、我国现行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管理,根据机构性质不同,分 别实行审批制度和登记注册制度。10、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包括日常行为规范和操行评价。11、残疾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有接受适当教育的权利。12、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答: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 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13、“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单选试题库-A

《高等教育学》单选试题库-A 01 单选题 C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对把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社会发展规律 高等教育方针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高校培养目标 02 单选题 A高等教育从性质来看是一种()。 专业教育 通才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03 单选题 C西欧最早的学术研究机构是()。 吕克昂 君士坦丁堡大学 学园 哈佛学院 04 单选题 A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学校是()。 学园 吕克昂 君士坦丁堡大学 哈佛学院 05 单选题 B学园的创办者是()。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06 单选题 B世界第一所大学是()。 中世纪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萨莱诺大学 巴黎大学

07 单选题 D博洛尼亚大学创办于()。 法国 英国 美国 意大利 08 单选题 C欧洲最早医科大学是()。 中世纪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萨莱诺大学 巴黎大学 09 单选题 D以研究神学著称的大学是()。 中世纪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萨莱诺大学 巴黎大学 10 单选题 B美国最早的大学是()。 康奈尔大学 哈佛学院 威斯康星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11 单选题 C美国哈佛学院创建于()年。1618 1626 1636 1646 12 单选题 C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是()。牛津大学 哈佛学院大学 萨莱诺大学 柏林大学 13 单选题

A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基础学科是()。 文科 法科 神科 医科 14 单选题 B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 美洲 欧洲 非洲 亚洲 15 单选题 A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 柏林大学 巴黎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剑桥大学 16 单选题 C柏林大学的创办于()年。 1610 1710 1810 1910 17 单选题 A柏林大学的创办者是()。 威廉?冯?洪堡 马丁?路德 格雷夫桑德 冯?闵希豪森 18 单选题 B柏林大学的办学方针是学术自由和()。 文化创新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培养专门人才 服务社会 19 单选题 D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是()。右学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考点梳理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考点梳理 一、考试题型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 (三)简答题5题,每题7分。 (四)论述题2题选1题,15分。 (五)案例分析1题,15分。 二、重点梳理 绪论 1.教育法治化的内容及特征P2-P3 (1)内容 1)教育立法; 2)教育执法; 3)教育守法。 (2)特征: 1)教育法治的权威化; 2)教育治理的法律化; 3)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4)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 2.为什么教师要具备法治素养?P9 (1)教书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2)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3.如何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P10 (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 (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 (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 第一章:高等教育政策总论 1.双一流建设的总体建设目标P31 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 (1)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2)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3)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2.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P36-P38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4)提升科研研究水平; (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6)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7)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8)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第二章:高等教育基本政策 1.高校专业设置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P57 (1)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 (2)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 (3)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 (4)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 (6)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2.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条件P65-P66 (1)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2)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3)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4)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 (5)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申请学位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东师《教育政策与法律专题》19春在线作业1

(单选题)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于()年发布的。 A: 1998 B: 1999 C: 2000 D: 2001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开始施行。 A: 1993年 B: 1994年 C: 1995年 D: 1996年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的颁布,是人类道德进步的一个标志,使世界上近4亿未成年人进入国家专门法律的保护之中。 A: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B: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C: 《义务教育法》 D: 《未成年人保护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的对民办学校的社会扶持方式包括:()。 A: 信贷支持和合理回报 B: 社会捐赠和合理回报 C: 社会捐赠和税收优惠 D: 社会捐赠和信贷支持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据法定权限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A: 部门规章 B: 政府规章 C: 行政法规 D: 地方性法规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教育法律事件是指()而发生的事件,由于它的发生而导致一定的后果。A: 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B: 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C: 因违法 D: 因偶然事件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为了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自()起开始施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A: 2002 B: 2003 C: 2004 D: 2005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正式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A: 1992年 B: 1993年 C: 1994年 D: 1995年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宪法中规定了哪些与教育有关的内容?() A: 教育的性质 B: 国家管理教育的原则 C: 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和保护 D: 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司法机关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的原则是()。 A: 惩罚为主 B: 教育为主 C: 惩罚为辅 D: 教育为辅 正确答案: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核心知识点

教育法规核心知识要点第一章 △1教育法规的特点:1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2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3其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2教育法规的作用: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教育作用4保障作用。 √3教育法规的渊源:由不同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法规的表现形式,惯称“法律渊源”或教育法规“形式渊源”。形式渊源有:1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2教育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3教育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4教育行政规章。 △5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渊源。1995.3.18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教育行政规章可分为:部门教育规章、地方政府教育规章、地方性教育规章。部门教育规章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其效力低于宪法、教育法律和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政府教育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7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

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颁布实施。 ☆8教育法律规范由三个要素组成:法定条件、行为准则、法律后果。行为准则是教育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 ☆9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1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2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3按法律后果:制裁性规范、奖励性规范。 √10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法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1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