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

第七章环境风险评价

7.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90)环管字057号《关于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价的通知》和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7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的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要求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为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点是事故对厂(场)界外环境的影响。

7.2风险识别

7.2.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本项目主要环境风险来自原辅材料的运输、储存、使用过程发生意外泄漏,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及次生危害带来的环境影响。本次评价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的要求,对本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风险识别,同时针对最大可信风险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及评价,以此提出事故应急处理计划和应急预案,以减少或控制本项目的事故发生频率,减轻事故风险对环境的危害。

7.2.2 风险识别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的要求,应从环境风险源、扩散途径、保护目标三方面识别环境风险。环境风险识别应包括生产设施和危险物质的识别,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途径的识别(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等)以及可能受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的识别。

7.2.2.1根据环境风险源识别

凡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性物质,且危险性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本项目可能的重大危险源有原料仓库,橡胶密封生产线,主要危险物质为橡胶、炭黑、氧化锌、硬脂酸、防老剂、促进剂等。本项目所存在的物质的理化性质、毒理性质见本报告书工程分析部分。通过对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化学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根据《重大危险源辨别》(GB18218-2009)进行物质危险性判定,具体判定依据详见下表。

表7-1物质危险性标准

物质。

(2)凡符合表中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标准的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

本项目所用的各类危险原辅材料均为低毒物质,天然橡胶、再生胶为可燃类固体,炭黑为易燃固体,防老剂、促进剂为低毒化学品。

结合《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对本项目所有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根据分析,本项目主要危

险源及危险物质估算见下表。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GB18218-2009)的相关规定,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可以划分为一个功能单元,本建设项目边缘距离小于500m,因此为一个功能单元。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指标有两种情况:

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②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q2,……,q n为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 n为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经计算,本项目原料仓库、橡胶密封件生产线的危险品储存量远远低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GB18218-2009)中相关临界量,∑qn/Qn值远小于1,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7.2.2.2根据扩散途径识别

本项目设计的危险物质主要为生产过程所使用的天然橡胶、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有机废气,进入大气环境;如管理不慎危险物质橡胶、炭黑发生会造成火灾事故,硬脂酸、防老剂和促进剂发生泄漏事故,引起土壤、地下水污染。

空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要素是危险物质想环境扩散的基本途径,同时这三要素之间有随时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空气和水体环境发生推流迁、分散稀释和降解转化运动,渗漏土壤和地下水源形成难以降解物质,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而且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

7.2.2.3根据保护目标识别

根据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状况及本项目特点,本项目对保护目标的影响主要为危险品泄漏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危险品泄漏以及发生火灾爆炸时候颗粒物、VOC S以及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对保护目标大气环境的影响。

7.3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范围及保护目标

根据重大危险源判别结果,以及涉及的主要危险品的危险性、贮存量分析,结合《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7-2004)所提供的方法,确定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

二级评价主要工作内容为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二级评价的评价范围为:以建设项目为中心半径3km的范围。对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点进行现场调查,识别的敏感点情况见下表。

7.4源项分析

因为导致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因素很多,事故发生后排放强度有多种可能,导致环境风险事故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就导致对风险事故的预测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风险可以表述为:

风险值(后果/时间)=概率(事故数/单位时间)×危害程度(后果/每次事故)风险的单位多采用“死亡/年”,由此可以看出安全和风险是相伴而生的,风险事故的发生频率不可能为零。通常事故危害所导致的风险水平可分为最大可接受水平和可忽略水平。下表列出了一些机构和研究者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水平。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最大可接受风险不应高于常见的风险值。在工业及其它活动中,各种风险水平及其可接受程度参见下表。一般而言,环境风险值的可接受程度,对有毒有害工业以自然灾害风险值,即10-6/a为背景值;人类遭受火灾、淹死、中毒的风险值为10-5/a,社会对此没有安全投资,仅告诫人们小心,是一

种可接受风险值;当风险值达10-4/a,则必须投资采取防范措施;10-3/a风险值属不可接受值,必须立即采取改进措施,否则就放弃该项活动。

根据对项目生产过程及其装备系统的主要危险作业点分布情况分析,主要潜在的危险性事故有:橡胶、炭黑等在贮运过程中发生泄漏以及后继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硬脂酸、防老剂和促进剂发生泄漏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污染。

本项目所用的原辅料等均由供货厂家负责运送到厂,到厂后存于有原料仓库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在加强厂区防火管理、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事故发生概率很低,事故一旦发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可以使事故造成的后果影响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类比同类企业,本项目的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7.5风险评价

7.5.1 原辅材料储存风险分析

储存的原辅材料,会因保存条件的变化(如保存温度变化、包装密封性变化、易发生反应的不同化学品混存等)或保存期增加而出现各种泄漏的隐患。仓储仓库的安全,亦可能在外界因素的冲击下减弱(如面临恶劣天气、电气故障、失火和爆炸等),进而引发出化学品泄漏事故。

盛装原辅材料的容器规格与其运输时盛装的规格一致。根据资料调研,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原料容器因搬运碰撞发生破损或倾倒而泄漏的事故机率为每年10-3,而发生火灾爆炸引起整个仓库原料泄漏的事故机率为每年10-7。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液态化学品会漫流与车间地面,如果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将导致地面、原料、设备等的污染,因此必须加强事故风险的防范措施。

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可以把风险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项目原料的运输、储存过程中可能存在这泄漏,虽然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但由于贮存、使用量少,并且不存在剧毒成分,事故源均较小。发生原料泄漏事故时,因泄漏原料量少,且有害成分比重不大,加强车间通风可降低车间内有害物质的浓度,对周围影响不大。此外,在废气处理设施发生失效时,根据工程分析部门,非正常工况排放的影响预测,项目评价区域和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质量均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只要采取有效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启动应急预案,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及延续排放时间,污染持续时间均较短,周围大气环境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综上所述,项目的污染事故环境风险是可接受的。

7.5.2 原辅材料泄漏火灾爆炸风险分析

本项目原辅材料中存在大量易燃、可燃品。易燃、可燃物品发生泄漏,导致火灾爆炸的事故原因有:

(1)第三方破坏、外部破坏、地面运动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易燃、可燃物品泄漏、聚集,在遇到明火时又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危及设备及人数安全;

(2)在生产和维修期间可能产生的一些事故性危害,例如施工不当、选材不当、材料缺陷等。操作因素:热开口失误、触电、有害或有刺激性气体导致的窒息危害等;

(3)地面运动等自然灾害造成事故;

(4)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事故;

(5)其它不明原因。

炭黑属于爆炸性粉尘,高温表面堆积粉尘层(5mm)的引燃温度为535°C,粉尘云的引燃温度>600°C,爆炸下线浓度为36~45g/m3,粉尘平均粒径10~20um。项目使用的炭黑为袋装,粒径小于10um,生产操作在常温下进行,即使在混炼机内与橡胶混合时也没有达到引燃温度的要求,因此项目生产中使用炭黑不会发生爆炸的危险。

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易燃、可燃物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火灾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散发出的热辐射,如果热辐射

非常高,会引起周围其他易燃物质的燃烧。

在发生火灾时,火场的温度很高,热辐射强烈,火灾蔓延速度很快。如果抢救不及时,累及其他物质燃烧、爆炸,极易造成大面积火灾,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烟雾及有害气体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根据估算,一般距离爆炸源80m范围内,火灾的热辐射较大,在此范围内有机物极易被点燃;在距离爆炸源150m范围内,木质结构会引燃;150m以外木质结构不会燃烧;200m以外为安全范围。但发生火灾后对周围的影响相对较大。

综上所述,本项目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且本项目制定了风险防范措施以及应急预案,可及时处理事故,减轻对环境危害。

7.6风险管理

为避免因事故性排放而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厂方应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77号文件的要求,通过本报告中有关污染事故的影响分析,提高环境污染的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定重大环境事故发生的应急计划以消除事故隐患,提出解决突出性事故的应急办法。

7.6.1 风险防范措施

1、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本项目周边为规划的工业用地,不属于环境敏感区。项目所在的区域内无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从选址上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项目在总图设计时须设置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应有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及避难场所,符合防范事故要去。厂区主干道、支干道路面宽度能保证消防、急救车辆通畅道达各个区域。为防止火灾发生事故的影响,在平面布置时,散发烟尘、水雾和噪声的生产装置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率的上风向。

项目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厂房(库房)类别等因素,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物间距。对生产车间和仓库还应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66-88)》设置消防系统,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2、危险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

项目所用炭黑、硬脂酸、橡胶等原料均采用桶装或瓶装,属易燃品,运输过

程中应避免受到碰撞、震动、摩擦和挤压,以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事故。运输过程应执行《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5-90)和《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相应要求。

企业对危险物料的储存应单独、分区存放,并有明显的界限,严禁将危险物料混合储存。库房明显处应悬挂防火、禁火的标牌。

在原料仓库地面设置收集池,可以将渗滤液收集排入收集池,再委托相关单位处置。

3、物料泄漏事故的防范措施

泄漏事故的预防是生产和储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经验表明:设备失灵和人为的操作失误是引发泄漏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次评价要求项目单位在生产设备的选用上应选择较好的设备、精心设计,同时认真的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

桶体泄漏时及时用木楔或较快堵漏。车辆运输途中发生泄漏时少量泄漏可采用木楔、胶块堵漏;大量泄漏时,要立即向“119”报警,划定警戒区,控制火种和无关人员进入,用泥土或塑料等物将流出的柴油围住,防止流散。

4、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防范措施

本项目原料中炭黑、天然橡胶等都属于易燃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防止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1)必须严格按照相关防火、防爆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并配备相应的保护工程;

(2)加强工艺系统的自动控制的应用,同时,应加强对系统设备的维护保养;

(3)应设立专人进行天然气管道的巡视、检查、维护工作;

(4)严格岗位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实施规范核查;

(5)加强对全长员工教育,使员工了解安全用气及防火、防爆知识;

(6)多种途径宣传消防安全;培训一批有较好素质和经验的巡查人员,及时发现火灾隐患;管理到位,正确使用消防设施、设备。

(7)化学品仓库做好标志,严禁不相关人员进入;配备足够的救灾防毒器

具、消防器及防护用品。

(8)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生产时严禁动火、吸烟,并杜绝其他点火源的存在。

5、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

①项目生产车间及附属设施用电装置均须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②电力电缆不与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管沟内,配电线路敷设在有可燃物的闷顶内时,采用穿金属管等防火保护措施。

③化学品仓库内使用低温照明灯具,对灯具的发热部件采取隔热等防火保护措施,配电箱及开关设置在仓库外。

④供电变压器、配电箱开关等设施外壳,除接零外还应设置可靠的触电保护接地装置及安全围栏,并在现场挂警示标志。配电室必须设置挡鼠板及金属网,以防飞行物、小动物进入室内。地下电缆沟应设支撑架,用沙填埋;电缆使用带钢甲电缆。沿地面或低支架敷设的管道,不应环绕工艺装置或罐组四周布置。

6、消防及火灾报警

项目建设时,应在生产车间及库区外部配备室外消防装置,在内部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栓和自动消防碰头等装置。同时,厂区内部应设置事故废水池,便于火灾发生时暂存消防事故水,事故池位于第一车间西侧。

本项目事故池容积参照《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和《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09)中的相关规定设置。事故池主要用于区内发生事故或火灾时,控制、收集和存放污染事故水(包括污染雨水)及污染消防水。污染事故水及污染消防水通过雨水的管道收集。

7、安全管理

项目在管理上应设置专业安全监督机构,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措施,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培训上岗,绝不容许引入不安全因素到生产作业中去。加强监测,杜绝以外泄漏事故造成的危害。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阀门、泵等设备和配件。生产区、库房区均设禁止吸烟标志,防治人为吸烟引起明火火灾等事故。

7.6.2 事故应急措施

1、原辅材料储存事故应急措施

项目多数原辅材料为粉末状,一旦发生粉末状化学品泄漏,应立即收集清理

泄漏粉末,更换化学品包装容器。泄漏的化学品经收集后妥善保管,交由相关危废单位处理。

2、原辅材料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措施

项目主要易燃品为炭黑。

(1)当发生原辅材料火灾事故,应控制火势,禁止外来火种进入现场。安排专门人员保持好事故现场。

(2)用事故现场的泥土(最好是黄砂)迅速覆盖已着火的包装物,待火势见小后配合灭火器灭活。火苗扑灭后,要用木塞、湿布或粘土等临时封口。

(3)发生爆炸事故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对事故现场及附近工段立即断电,确保水源供给及消防补水。根据现场生产人员人数及门岗、上岗人员进行人员清点,撤离现场人员,通知过往车辆在事故发生地绕行,通知附近居民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抢救过程中,抢救人员一律着装消防服,危险救援人员用灭火器及消防栓控制火情,掩护抢救人员进行救援工作,一旦发生事故,马上与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请求医院保证伤员能及时入院治疗。

3、消防事故水处置措施

事故情况下一旦消防水外泄,将很容易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体污染,进而也可能对地表水水质产生影响;因此应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地面进行硬化,并对其设置导流系统等措施,以防止事故情况下排污、排水造成的泄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建设单位应建设事故水池,以接纳事故情况下排放的污水,保证事故情况下不向外环境排放污水。

7.6.3 事故应急预案

企业应根据国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要求,编制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重、特大风险事故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应急计划区

根据分析,项目的危险目标有:原料仓库、成品仓库以及各生产车间、废气处理装置。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企业自身生活区和厂周界500m范围内的企业。

(2)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企业内部应成立厂内应急指挥部,指定1~2名厂领导,按照厂内不同生产安排一定数量的职工,组织起企业内部的灾害性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对其组

织培训、演习,使之了解发生风险事故后的危害、各种物料的理化性质和毒理毒性,熟悉在事故中的各种自救措施和她救方式,掌握对事故发生后善后处理的措施。

建立与区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专业救援队伍的关系,保证企业与地方应急预案的衔接与联动有效。指挥部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企业附近地区的全面指挥、救援,以及交通管制、疏散人群;专业救援队伍主要负责对企业内部救援队伍的支援。

(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根据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严重性作出分级预案:日常应急救援预案、严重事故应急预案、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对日常操作事故,现场人员应当机立断,迅速的在车间内直接处理或由日常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并向总指挥部汇报;对于厂内严重事故,应向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及时汇报,由总指挥部协调处理,严防事故扩大,迅速遏制泄漏源扩散、流失;在发生特大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准确的报警、报告地方人民政府和环保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周边500m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并根据实际情况,请求应急救援,统一现场指挥和疏散人群。

(4)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

根据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在厂内配备各种生产性卫生设施、个人防护用品。项目厂内的原辅料仓库多配备干粉灭火器;另外应配备防毒面具、防酸碱工作服、氧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预备沙土、生石灰等抢险物质,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物质条件。

(5)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

厂内配备对讲机,公布负责人的紧急通讯号码,确保事故讯息的快速上报。调度或总机在接到报警后按预案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通知各专业队各司其责,火速赶赴现场。指挥部成员根据事故类别迅速向总公司主管部门、公安、劳动等上级领导机关报告。

为了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指挥人员疏散和灭火,设置事故应急广播系统兼作公共广播使用,增加背景音乐播放能力并能在自动启动火灾紧急广播时,自动播出预先录制的指挥录音,或及时录下事故时指挥情况。在走道及主要房间设置扬

声器。广播站设于门卫消防值班室内。

成立交通警戒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配备传呼系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通知警戒组负责部门。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负责厂区内交通管制;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挥;负责指引社会援助消防车辆。

(6)应急环境监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预置应急监测体系,跟踪事故监测。根据风险事故发生的起因,迅速的安排区域监测机构对厂区周围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确定事故的性质、危害、后果,为指挥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原辅材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VOCs、烟尘、SO2和NO2。所以本项目发生风险事故时进行应急监测的因子如下:应急监测因子为VOCs、烟尘、SO2和NO2。

迅速撤离污染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进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耐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质,尽可能切断泄露源。

(7)防护措施、清除措施和器材

轮胎燃烧时,应立即报警,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灭火设备控制火势,组织救援人员建立隔离带,将火源与剩余成品分开,以达到切断火源的效果,救援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穿防耐高温工作服。明火扑灭后,应检查燃烧物是否还存在阴燃现象,防止二次起火燃烧。

(8)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计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

项目发生爆炸火灾等事故时,应及时通知并组织事故影响范围内的人群进行有序、安全的撤离、疏散。

(9)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

事故发生后,经采取各项减缓措施处理,当专业监测机构监测的区域污染物浓度达标,即可按规定宣布应急状态终止。同时组织厂内及区域救援人员继续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设备及生产。

(10)应急培训计划

企业除对职工进行一般的上岗操作培训外,还应定期进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演习,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演习主要应注意以下事项:在演练过程中,企业应

让熟悉危险设施的工人、有关的安全管理人员一起参与;一旦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编制完成以后,企业应向所有职工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公布;与危险设施无关的人,如高级应急官员、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每一次演练后,企业应核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规定的内容是否都被检查,找出不足和缺点。检查内容主要有: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运作;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应急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11)公众教育和信息

根据预案内容,对工厂临近区域开展卫生宣教,普及防毒知识,使人人懂得预防方法,对预防中毒有良好的效果。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显示和可能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7.7结论

(1)本项目应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料,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其使用风险。

(2)本项目未构成重大危险源,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设定为原辅料引发的燃烧爆炸事故。企业应加强管理,尤其是原料仓库的管理,降低上述事故发生概率。

(3)需进一步加大风险管理措施,对易燃、易爆物质、毒害品分别制定相应的贮运及使用管理措施。

(4)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公司制定应急计划,使各部门在事故发生后能有步骤、有秩序地采取各项应急措施,并与当地安全防火部门和紧急救援中心的应急预案衔接,统一采取救援行动。加强对全体员工防范事故风险能力的培训,建立应急计划和事故应急预案。

上述评价只是在特定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评价,实际上,事故的大小、性质很难预料。为使环境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建设单位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完备、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的损失和危害,事故一旦发生,应及时抢救处理,不能拖延事故延续时间。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的风险可接受。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 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 1/Q 1 +q 2 /Q 2 +…+q n /Q n (1) 式中: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 别以Q 1、Q 2 和Q 3 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 Q=50+45/50+5/50+5000+200= 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级分别见表2-11与表2-12。 表2-11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审计第七章 风险评估 课后作业

第七章风险评估(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风险评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能够为注册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但并非必要程序 B.风险评估为确定重要性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程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否仍然适当 C.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关键是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否足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D.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程度,要低于管理层为经营管理企业而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需要了解的程度 2.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通常采用的审计程序是()。 A.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核对 B.实施分析程序以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 C.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 D.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3.注册会计师可以向相关人员询问获得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下列与询问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询问治理层,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环境 B.询问内部审计人员,有助于了解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询问普通员工,有助于评估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适当的措施 D.询问法律顾问,有助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项目组内部讨论的内容的是()。 A.项目组成员是否保持了独立性 B.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 C.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 D.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5.注册会计师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项因素中,既涉及内部因素也涉及外部因素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B.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C.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D.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 6.下列关于了解被审计单位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的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关联方关系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决策过程 B.了解被审计单位组织结构的目的是考虑复杂组织结构可能导致的

环境风险评价专篇

环境风险评价专篇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1、项目概况 1.1拟建工程的具体内容 莱芜市九羊福利铁厂能源综合利用配套80万t/a焦化煤气工程属高炉项目的配套工程,公司现有128m3高炉一座和350m3高炉一座,年需焦炭60万吨。公司拟建焦炉建设项目完成后可新增优质机焦80万吨/年,一是解决高炉原料供应问题,二是利用焦炉煤气发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总体生产规模确定为年产80万吨焦炭,一期工程年焦炭生产能力40万吨。配煤炼焦,回收化学产品,焦炉煤气净化,配套建设有完善的环保、劳安、卫生、消防等设施,剩余煤气供公司电厂使用。本次评价内容为一期工程。 1.2 拟建项目建设位置 莱芜市九羊福利铁厂能源综合利用配套80万t/a焦化煤气工程拟建于莱芜市菜城区羊里镇九羊总公司南侧,厂址地势平坦,交通万便,一期工程预计占地面积17.55公顷。拟建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见

图1。 1.3 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焦炉年产焦炭:40万吨 焦炉煤气:19892万m3/a年产焦油:17297t/a 生产的焦炭全部用于炼铁,焦炉煤气作为焦炉、锅炉等生产用气。 1.4工艺流程简述 焦炉采用双联下喷单热式捣固机焦炉。焦炉炭化室高 4.3m,炭化室平均宽460mm。该焦炉是在我国大中型焦炉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复热式改为单热式,加宽了炭化室,该焦炉具有炉体严密、加热均匀、机械化程度高、环保设施完善、焦炭质量高等优点。 炼焦工艺流程:由备煤车间送来的配合好的装炉煤经皮带机送入焦炉煤塔,装煤车按作业计划从煤塔取煤,经计量捣固后,精煤在装煤车内形成煤饼,再由装煤车将煤饼装入各炭化室内,精煤在炭化室内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由炭化室两侧的燃烧室燃烧回炉煤气加热,煤在100O℃左右的高温下干馏,经软化、收缩、半焦、最后生成焦炭。煤料在炭化室内经过一个结焦周期的高温干馏,炼制成焦炭和煤气。 炭炭化室内的焦炭成熟后,用推焦车推出,经拦焦机导入熄焦车内,熄焦车由电机车牵引至熄焦塔内喷水熄焦。熄焦后的焦炭卸至凉焦台上,经补充熄焦、凉放、蒸发焦炭申水分后,焦炭即可通过皮带机输送到露天储焦场供高炉使用。 煤在炭化室内干馏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汇集到炭化室内的顶部空间,进入机侧上升管,经桥管进入集气管。高温的荒煤气在桥管内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 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照分级矩阵法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6.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有:氧化镉,硫酸镉,盐酸。根据企业化学品

种类与数量(折纯),与临界量分别进行比对,计算比值(Q ):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 。 (2) 当企业存在多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 1 (22) 11≥+++= n n Q q Q q Q q Q (1) 式中:q 1, q 2, ..., q n ——每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储存量或使用量,且数量超过对应临界量的5%,t ; Q 1, Q 2, ..., Q n ——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计算得到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后,将Q 值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1) 1≤ Q <10;(2) 10≤ Q <100;(3) Q≥100。 本项目Q 值见表6-2 表6-2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 因此,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Q )为18。 6.2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 )评估 6.2.1评估指标及赋值 评估指标及赋值见表6-3

第7章-风险评估-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风险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内部控制的相关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认可的是()。 A、内部控制中人工成分和自动化成分的组合,因被审计单位使用信息技术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而异 B、人工系统的控制可能包括对交易的批准和复核,编制调节表并对调节项目进行跟进 C、被审计单位可能采用自动化程序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以电子文档取代纸质文件 D、信息系统中的控制全部是自动化控制 2、下列有关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表述中,注册会计师不认可的是()。 A、询问本身并不足以评价控制的设计以及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询问与其他风险评估程序结合使用 B、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得控制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否则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了解并不足以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获取某一人工控制在某一时点得到执行的审计证据,并不能证明该控制在所审计期间内的其他时点也有效运行 D、任何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均不能替代控制测试 3、注册会计师在了解的以下事项中,属于行业状况的是()。 A、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B、国家的特殊监管要求 C、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税务法规是否发生变化 D、是否存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 4、下列有关了解内部控制的相关说法中,注册会计师认可的是()。 A、注册会计师应该了解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B、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如果被审计单位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风险评估过程及其结果 C、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控制环境、风险应对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D、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控制活动时,注册会计师无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导致的风险 5、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 A、薄弱的控制环境 B、控制活动执行不力 C、对控制的监督无效 D、风险评估过程有缺陷 6、以下有关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公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五年五月

目录 1公司基本信息 (1) 2现有应急资源情况 (1) 3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2) 3.1国内外同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2) 3.2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3) 3.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6) 3.4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0) 3.4.1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安全事故 (10) 3.4.2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失灵或非正常操作事故 (11) 3.4.3非正常工况事故 (11) 3.4.4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行事故 (12) 3.4.5违法排污事故 (12) 3.4.6停电、断水、停气事故 (13) 3.4.7通讯或运输系统故障事故 (13) 3.4.8各种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或不利气象条件事故 (14) 3.4.9其他可能的事故 (14)

3.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分析 (15) 4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6) 4.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16) 4.1.1 专项检查 (16) 4.1.2 日常防范 (16) 4.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17) 4.2.1 报警系统 (17) 4.2.2 有效通讯 (17) 4.2.3 日常巡视 (17) 4.3环境应急资源 (18) 4.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18) 4.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18) 5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18) 6划定公司环境风险等级 (19) 6.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19) 6.1.1危险化学品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19) 6.1.2危险废物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19) 6.1.3废气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20)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专项评价 1 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1.1评价等级 依据HJ/T169-2004,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以及环境敏感程度,项目子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定为一级。母站以及输配管线为二级。 1.2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子站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半径5km范围内。母站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半径3km范围内。根据国内天然气输配管线的风险距离预测计算类比分析,中压管线的风险距离在管线两侧40m范围内。 2 风险识别 2.1 物质危险性识别 (1)CNG的理化性质 压缩天然气是天然气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它与管道天然气的组分相同,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和,此外一般还含有、、和,以及微量的,如和等。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以上为。CNG的压力范围一般在20-25Mpa、温度-5-50℃、密度0.76kg/m3、低热值36.19MJ/m3、爆炸极限5.0%-5.1%。 (2)CNG的危险性 天然气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天然气公司均要遵照有关

规定添加臭剂(),以资用户嗅辨。若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为5%~15%的范围内,遇明火即可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即为天然气的。爆炸在瞬间产生高压、高温,其破坏力和危险性都是很大的。由于天然气中90%以上的都是甲烷,对于处于高,无论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都要对其性质、技术参数和特殊要压状态下的CH 4 主要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列求作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查阅研究测试及查验的CH 4 于表2.1-1: 表2.1-1 CH4主要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 生产储存场所火灾除以上重要参数外,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CH 4 爆炸危险度为H=(R-L)/L=(15-5)/5=2。火灾危险性确定为甲类,一级易燃气体。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平均热值为33440kJ/m3),对空气的比重为0.55,极易燃烧、爆炸,并且扩散能力强,火势蔓延迅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 2.2 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将项目功能系统分为管线输送、子站或母站、槽车运输三类主要功能单元。这三类功能单元均属于潜在的危险单元。 2.2.1 管线输送 管道输送的是管道天然气,且管道输送压力较高,管道运行期间因为各种事故因素导致管道破裂发生气体泄漏,遇明火将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环境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作者:黄剑学号:摘要: 环境风险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基本趋于完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环境风险的重视与基础研究,世界各大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随着环境问题对人们的影响愈来愈严重,环境风险分析成为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并提供有效应急措施的必要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环境风险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环境风险分析的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健康、生态前言: 由于以前以经济发展为主,为了大力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上的发展。在外国,比如美国和英国日本这些比我们发达的国家,就是在以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取得了经济的发展,虽然经济取得了进步,但是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最后,他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环保事业正式的发展起来,但是,其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远远超出其所获取的利益,这也叫用钱来买教训。就以现在我国的情况来讲,虽然强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为了追求经济的进步仍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的道路。这种理念给我们的环境和我们自己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果,近些年来污染事件频繁发生,20世纪以来,在世界环境史上发生了几起震惊世界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影响较大的有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异氰酸酯毒气泄漏,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发生了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1986年前苏联贝利核漏事件,核事故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深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最近我国渤海湾康菲漏油事故造成环境生态破坏,养殖户损失严重;还有很多事例就不一一列举,所以环境风险评价虽然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只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环境风险评价不仅是环境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亦是当前社会安全保障的迫切需要。正文: 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的定义众多,从众多关于风险的定义中可以看出,风险的最大特征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结果的可预知性和损失程度的模糊性。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其公式如下所示: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危害/事故]。

华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2 总则 (1) 编制原则 (1) 编制依据 (1)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 相关技术文件 (2) 3 企业基本信息与环境风险识别 (2) 企业基本信息 (2)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4) 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5)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工艺 (6) 安全生产管理 (9)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0)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10)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0) 4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14) 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14) 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15) 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18)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8) 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衍生后果分析 (19)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0) 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0) 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0)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1)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21) 环境事件风险级别确定 (23)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3) 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 (23) 环境风险受体类型(E) (27)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29) 8 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地理位置图 (30) 企业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31) 企业平面布置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雨水、污水等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31)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1195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

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种类内容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运动件外露、密封不良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或距离不够等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静电、雷电、电火花 噪声危害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振动危害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 辐射核放射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液体飞溅、坠落物等 明火

第七章 风险评估

第七章风险评估 第一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 注师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目的、方法、内容 目的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必要程序) 方法1、询问; 2、分析程序;(比较) 3、观察(活动或程序)和检查(文件记录,实物),(看);穿行测试 项目组内部讨论。 内容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及其它; 2、被审性质(内)包括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3、被审对会计政策选择和运用。 4、被审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内部控制。(内) 第二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 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理解本概念包括: 1、内部控制: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制度) 2、责任主体: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被审计单位) 3、实现手段:设计和执行 4、内部控制的目标:(合理不是绝对保证) ①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一目标与管理层履行财务报告编制责任密切相关; ②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③在所有经营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 二、内部控制的一般考虑 (一)注册会计师需要关注的内部控制只是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非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 (只是合理保证,不是绝对) 1、设计 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针对常规业务设计(成本﹥效益时可能会放弃) 2、执行 由于执行人员素质不高、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无意) 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有意)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生态风险评价及研究进展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生态风险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阐述了有关生态风险评价的有关概念,探讨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概述了国内外在生态风险评价领域的研 究成果。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评价方法 Review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bstract: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R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it is in beginning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basic concept of ERA, talked about the methods used in studies and review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home and abroad. Keyword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of assessing ecological risk 引言 自工业革命之后, 随着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各种矿物质资源大量开采以及化学工业的繁荣,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人类活动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的损失、酸雨、栖息地破坏、土壤侵蚀、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等,致使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抑制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世界各国已开展了大量有关生态环境的研究,在环境评价方面也不断深化。风险评价开始于1980年代,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评价内容、评价范围、评价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环 境生态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1 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1.1 基本概念 风险通常指事故(或不利事件)的可能性及其损失或损伤的度量。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Environmental Protect Agency)认为风险是由于物质暴露或环境胁迫所引起的人类健康或生态系统受到危害的可能性。生态风险具体指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至于整个景观层次、地球生态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小该系统健康、生产力、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凤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识别各种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工具、机器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坠落?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亍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 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 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 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 2、 LSR评价法:﹙风险等级评价﹚ LSR评价法: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L——可能性; S——后果严重性; R——风险度。 风险值R=可能性L ×后果严重性S

不可承受风险的确定 “不可承受的风险”的确定要依据定义,即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其指定的安全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就是从评价结果中找出这样一些风险;这些风险的受控将保证组织不违反使用的安全法律的要求和其他安全的要求,并保证组织自己制定的安全方针得到实现。 其确定的方法可采用“三方把关”法。 评价结果把关。风险级别达到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均为不可承受风险。 事故把关。以前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或轻伤、一般财产损失3次及以上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无论风险级别为几级,一律为不可承受风险。如果曾经发生过某种事故,但条件已发生变化,不会再有此种事故发生,这种情况不必考虑。 法规把关。对于违反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强制性规定的,列为不可承受的风险。如果不是强制性规定,则根据可能的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列为不可承受风险。 4.注意 在完成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开展风险评价工作,在风险评价期间,还应将危害辨识中漏掉的危害补充完整。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附件三: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编 制 说 明 (征求意见稿)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组 二○○九年十一月

目 录 1 项目背景 (3) 1.1任务来源 (3) 1.2工作过程 (3)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3) 3 标准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4) 4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4) 4.1标准适用范围 (4) 4.2标准结构框架 (4) 4.3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问题 (5) 4.4物质危险性识别 (5) 4.5风险识别对象和风险类型 (5) 4.6生产过程危险性识别 (5) 4.7重大危险源辨识 (5) 4.8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原则 (6) 4.9关于建设项目周界问题 (6) 4.10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6) 4.11风险管理 (6) 4.12附录D的使用 (6) 5 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6) 5.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不确定性问题 (6) 5.2安全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关系问题 (6) 5.3环境评价的研究 (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1)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落实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办[2006]4号)和《关于开展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排查的通知》(环办函[2006]69号)要求,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关于开展200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8〕44号)文下达了标准修订任务,项目统一编号:663.4; (2)标准承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1.2工作过程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在未正式下达编制任务前,就启动了修订工作。2006年1月进行了修订工作的讨论,并征求了使用单位的意见形成标准初稿。 (2)2006年1月11日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召开了标准修订讨论会,明确了标准修订方向。在广泛征求修订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了2次统稿和讨论。 (3)2008年环境保护部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正式列入2008年年度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计划。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承担标准修订任务。2008年10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修订)开题讨论会,进一步明确了标准修订的方向。 (4)经调研、内部研论,召开座谈会征求部分环评单位意见,编制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2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提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质量,2004年12月11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发〔2004〕174号文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指导和规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影响评价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标准仍然不尽完善,尚存在不足之处。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应成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评价的指导性、纲领性的文件,评价单位应能基本上按标准规定的程序完成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另一方面标准应该是评价结果检验的尺度,以标准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去评估评价工作成果。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提高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使之能更有效地防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原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评价单位的使用情况调查说明,原标准可操作性相对差一些,对标准的可操作性应该予以加强。 2005年11月13日吉化双苯厂爆炸引发的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一方面暴露出企业和政府在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方面存在严重疏漏,另一方面也引起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能否满足当前环境保护需要的反思。 原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包括: (1)原标准的评价等级仅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等级,不够细化,且缺乏判断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数据,如恶臭物质等;缺少事故的伴生/次生有毒有害物判据;环境敏感判据未量化等。 (2)原标准的评价范围仅确定了大气、地表水和海洋评价范围,不够细化和全面,未按环境要素列表细化事故影响评价范围。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风险评价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风险评价 摘要:环境风险评价在当今环境影响评价中逐渐引起重视。它对人类生存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有重大作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初步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风险评价。 关键词:环境风险风险评价应用 1、环境风险评价的必要性 近年来,各类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泄漏等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从历史性事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项目建设以前,进行突发性事故可能发生的原因及其概率分析、事故发生后果危害的预测,以及采取何种对策以便减少危害影响分析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环境风险评价是对事故出现的概率及其后果进行预测及评价,它不同于常规的环境影响评价,它主要分析环境评价中不确定性的问题,即探讨环境潜在危险及防范措施。因此,将环境风险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其意义在于通过风险识别找出事故隐患,通过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确定出事故产生的后果及发生的概率,为环境风险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在事故发生时,采取必要的防范与应急措施,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2、环境风险评价的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中考虑的影响是指由系统引起的,其影响后果是相对确定的,影响程度也相对较易度量,而对影响的条件性、不确定性或概率性方面一般是不考虑的。可以这样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影响”可以被认为是具有很高发生概率且明显地需要采取缓解措施的“风险”。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风险评价不是为了增加另外一个评价体系,而是为了提高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 环境风险评价需要从工程分析开始,找出可能产生事故的风险隐患,同时也要对项目周围原有的风险隐患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生产工艺、包装运输、原料燃料的使用量以及产品贮存等。风险源确定后,按选用模式对其进行风险度评价,确定项目本身的风险级别,并进一步预测一旦发生事故时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包括危害扩散范围、危害人数、持续时间等。预测模式在风险评价导则中已给出。另外,在污染防治措施中要增加事故危害防范与应急措施。防范措施一般从安全管理、事故预防措施等方面考虑制定,应急措施则需要考虑事故发生时通讯、技术、急救、抢修、监测、后勤供应等方面。 3、实例分析 3.1氯气理化性质和毒理性质。 氯气为黄绿色,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2.49。

风险评价报告样板

风险评价报告样板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Q J B40-024-2006上海高桥分公司炼油事业部 HSE风险评价报告 编写人:汤国莲 审核人:陈闵 批准人:陶旭海 日期:2006年9月 一、评估目的 对炼油事业部作业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前两年风险识别中遗漏的作业及设备设施、对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生产操作方式、对重点控制点、受控设备及对各种变更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并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有效控制各种风险,提升炼油事业部的HSE绩效。 二、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的部门包括作业一区、作业二区、作业三区、作业四区、作业五区、给排水、储运部、油三车间、油四车间、分析中心、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生产运行部、设备动力部、技术与开发部、市场部、核算部等。 三、评估依据 ——国家有关HSE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中石化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其它相关要求; 四、评估时间和人员 1.评估时间:2006年2月20日——5月31日 2.评估人员: 事业部HSE管理办公室、各部门领导、管理(工艺、设备)人员、班组长及班组成员。 五、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价遵照公司2006年HSE管理体系推行计划的要求,各部门(车间)运用JHA或SCL表对作业活动中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前两年风险识别中遗漏的作业及设施、对各种变更、对新工艺、新设备、新生产操作方式、对重点控制点及受控设备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运用HAZOP(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对装置/作业区进行分析;采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等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以确定重大危害和重要环境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改进措施。 六、评估实施 1、2月20日——4月30日,事业部对各部门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进行布置,各部门成立风险评价工作小组,制定本部门的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采用JHA、SCL及HAZOP分析方法对上述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风险评价;采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ISO14001体系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2、4月30日——5月10日,各部门汇总上述风险评价表,形成部门重大危害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部门风险评价报告;将作业

浅论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

浅论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 如今地球变暖,水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雾霾天,这些都是环境的大量污染所导致的严重问题。这些众多的自然灾害不光影响了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也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社会经济,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做好预先环境风险的评价与环境风险的管理是对人类活动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负责。 标签:环境风险;评价管理;建议预案 引言 人大会议多次提及坚持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丰富多样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持续发展。人类要继续生存繁衍后代,不光要重视发展,更要重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只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才能谈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认识并重视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是对人类在开发活动或面临危害(包括自然灾害等)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可能引起的风险时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由此进行管理的重要过程。 1 环境风险评价 1.1 环境风险的评价按事件分类 环境风险评价按照環境风险事件分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突发性环境事故风险评价,另一种是非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价;从环境风险评价的范围又可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微观风险评价;第二级:系统风险评价;第三级:全国(或宏观)风险评价。按照环境风险评价的应用领域也可分为三种:第一种:自然灾害的危险评价,这是自发的自然原因引起的;第二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这是人类活动对自然引起的;第三种:建设项目的化解风险评价,这是人类活动对社会引起的。 1.2 环境风险评价的具体内容及步骤 1.2.1 环境风险的识别 环境风险识别是在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识风险影响因素。它包括两个层次:项目筛选和风险因子识别。项目筛选法一是利用核查表筛选,二是应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筛选,如德尔斐法等,对一些新的、复杂的、蕴含风险因素的项目进行筛选。经筛选后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进行影响识别,确定有哪些是可能引发重大后果的风险因子以及引发的原因。识别项目风险影响是在该项目的一般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识别出来的影响因子进一步筛选。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 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1) 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洪洞县澳利煤化有限公司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1.环境风险单元辨识 1.1环境风单元识别范围 环境风险源辨识包括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资风险辨识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及生产工艺过程风险识别等。 物质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等。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装置、贮运系统、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生产工艺过程风险识别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 1.2环境风险物质识别 (1)柴油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性见表1-1 1-1 柴油的理化性质和危险性 (2)废机油

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清洁、冷却、密封、减磨等作用。本公司机油主要用于润滑系统和机器维修中,使用量极少。机油的着火点比较高,化学成分稳定,一般不容易被点燃,所以本公司机油风险事件可能性很小,构不成环境风险物质。 (3)煤泥水 煤泥水悬浮物浓度较大,且呈黑色,细微煤粒含量较高。其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煤泥和泥沙,未经处理的煤泥水其悬浮物浓度可以达到5000mg/L 以上。由于煤炭本身具有疏水性,煤泥水中的一些微小煤粉在水中特别稳定,一些超细煤粉悬浮于水中,静置几个月也不会自然沉降。煤泥水是呈弱碱性的胶体体系,主要特点是颗粒表面带有较强的负电荷,细小颗粒含量高;粘度大;污泥比阻大,过滤性能差。 (4)消防废水 消防废水含有大量的SS,另外根据火灾现场具体情况,还可能含有其它成份。如直接排放会对区内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1.3环境风险单元识别 环境风险单元识别见表1-2。 表1-2 环境风险单元识别一览表

1.4环境风险单元识别结果 环境风险单元识别结果见表1-3。 表1-3 环境风险单元一览表 2.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应急措施 2.1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见表2-1。 表2-1 突发环境事件一览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