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病理学思考题(汇总全版)

高级病理学思考题(汇总全版)

高级病理学思考题(汇总全版)
高级病理学思考题(汇总全版)

1各举一例说明脂肪变、玻璃样变、病理性钙化的形态学特点。

1)脂肪变:实质细胞内脂肪的异常蓄积称为脂肪变,脂滴的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

肝脂肪变:肉眼:肝脏体积增大,表面光滑,边缘钝,色淡黄,质软,切面有油腻感。

镜下:肝细胞核周可见多量小空泡,可融合成大空泡,而将核挤至细胞一侧,酷似脂肪细

胞,并可彼此融合成大小不一的脂囊。

2)玻璃样变:指在常规 HE 切片中细胞内或细胞外组织变成均质、红染、毛玻璃样,

又称为透明变。细胞内蛋白积聚、Russell 小体、酒精性肝炎时的 Mallory小体均为细

胞内透明变。

陈旧瘢痕中的胶原性纤维组织

肉眼:灰白透明,质地致密坚韧,弹性消失。

镜下:结缔组织中的纤维细胞核血管均减少,胶原纤维变粗,彼此融合而失去纤维性状,形成均质红染的梁状或片状结构。

3)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有固体的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可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

转移性钙化。营养不良性钙化:继发于局部坏死和异物的异常钙盐沉积。转移性钙化:指全

身性钙、磷代谢障碍、血钙和血磷增高所引起的某些组织的钙盐沉积。

肺结核病灶钙化:

肉眼:可见灰白色颗粒状或团块状的坚硬物质,触之有石砾感。

镜下:上皮样细胞消失,其周围见纤维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包裹干酪样坏死物质,其中可见散在嗜碱性蓝色钙盐颗粒。

2何谓细胞凋亡其形态学有何特征检测细胞凋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1)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指生物体内细胞在特定的内源和外源信号诱导下,死亡信号被激活而发生的受调节的细胞死亡过程, 其为细胞生理性死亡的普遍形式。

2)形态学改变:凋亡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小、变形,染色质凝聚和外周化、核片段化,细胞质减少、致密化,内质网与细胞膜融合,细胞皱缩分解成凋亡小体,被邻近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不发生炎症。

3)检测方法(引自北京大学人类基因研究中心):

①形态学检测:光镜、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②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

③线粒体膜势能的检测

④DNA 片断化检测

⑤TUNEL 法

⑥Caspase-3 活性的检测

⑦凋亡相关蛋白 TFAR19 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定位分析

3基因结构的分子病理改变有哪些主要类型

1)点突变:单个碱基被另一碱基取代

①碱基替换致氨基酸改变

②终止密码突变,合成比正常长的肽链

③突变形成终止密码,肽链变短

④密码子改变,氨基酸无改变

2)基因编码区缺失或插入若干碱基

①缺失或插入3n个碱基,引起n个氨基酸缺失或插入

②插入处往后的氨基酸序列完全改变

③插入后产生终止密码,肽链变短

④插入后终止密码改变,肽链变长

3)基因序列大片段缺失和插入:使功能蛋白缺失或产生异常蛋白(视网膜母细胞瘤-Rb 基

因大片段缺失,甲型血友病-Exon14插入 2-4kb 片段)

4)染色体易位重排

5)基因扩增:基因拷贝数增多,最终合成蛋白增多

6)转录调控异常引起mRNA合成异常:促进子、增强子或其他基因调控椅子异常,引起转

录增多,蛋白质翻译增多。

7)转录后及翻译调控异常引起蛋白质异常:转录后及翻译调控异常,蛋白质修饰改变,导

致蛋白质量和质的异常,功能蛋白或酶的异常可致细胞转化。

4肿瘤的分子病理诊断有何意义

原癌基因、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可对细胞生长、分化起正向或反向调节作用,若其发生异常,可致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细胞中多种基因突变的结果。基于此分子生物学基础,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肿瘤进行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①肿瘤易感基因病变的诊断:与遗传相关的肿瘤易感基因检测,筛检肿瘤高危人群。已明确的肿瘤易感

基因及相关肿瘤:Rb-视母,WT1-肾母,

②肿瘤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子病理改变早于细胞形态学改变,可能检出浸润前的肿瘤,如 K-ras

基因突变同胰腺癌、结肠癌等癌症相关。通过检测具有特异性的基因可鉴别肿瘤起源,如上皮源性肿瘤高表达 erbB、粒细胞性白血病高表达 Fms 等。

③疑难肿瘤的诊断及分类:可判断淋巴细胞增生与淋巴细胞性肿瘤及其克隆起源。

④肿瘤病情监测:通过检测相应基因表达情况,监测肿瘤发展,判断预后,如H-ras 高表达提示胃癌

已转移等。

⑤肿瘤的个体化和预见性治疗:反义治疗、抑癌基因治疗等。

⑥肿瘤的预后判断:通过检测相关基因表达,判断肿瘤预后,如P53同乳腺癌预后相关。

6

1)侵袭途径:

直接蔓延:肿瘤组织可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侵袭,破坏邻近正常组织,并继续生长。

2)转移途径:

①淋巴道转移:是上皮性恶性肿瘤-癌的首要转移方式,肉瘤也可通过淋巴道转移。恶性肿瘤随淋巴液

首先引流至局部引流淋巴结,继而转移至下一站其他淋巴结,最后经胸导管进入血流继发

血道转移。有的肿瘤可出现逆行转移或跳跃式转移。如肺和胃肠道恶性肿瘤转移至左锁骨

上淋巴结。

②血道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可随血流到达远处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多经毛细血管或

小静脉入血,常转移到肺、肝和骨。

③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蔓延至浆膜表面时,瘤细胞可脱落,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内个器官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瘤。如胃癌细胞突破浆膜可转移至双侧卵巢。

7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可能机制

1)侵袭:指肿瘤细胞借助于自身的运动能力,穿破原有组织,到达周围甚至远处浸润性生长,其可能机制可分为四步:

①肿瘤细胞彼此分离:当细胞癌变后,其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减少,细胞间相互粘附作用减弱,

肿瘤细胞易彼此分离。

②与基质成分的粘连:细胞癌变后,其细胞表面的层粘连蛋白受体表达增加,使癌细胞与

基底膜的粘附作用增强。

③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肿瘤细胞同基底膜或间质性结缔组织紧密联合后可分泌多种蛋白酶,如 MMP等,

其导致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降解,为肿瘤迁出提供通道。

④肿瘤细胞的移动:肿瘤细胞通过阿米巴运动通过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的缺损处游出。

2)转移: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不连续地迁徙至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灶同样类型的肿瘤。

转移方式包括: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其中,血道转移的主要机制过程为:肿瘤细胞通过上述侵袭机制进去血管后,与宿主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形成肿瘤细胞栓子,进而同转移灶处毛细血管基底膜粘附,侵出血管形成转移灶,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继续生长。

8血栓形成机制

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内皮细胞的损伤,暴露了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Ⅻ,启动了内源性凝血系统。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Ⅶ,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在触发凝血过程中重要作用的是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在vWF的介导下粘附于内皮损伤处的胶原纤维;粘附后不久,血小板释放出ADP、血栓素A2、5-HT等,促进血小板粘集;血小板还可与纤维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粘附,促使血小板彼此粘集成堆,称为血小板粘集堆。

2、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有利于血栓形成。正常血流时,血浆将血液的有形成分与血管壁隔开,阻止血小板与内膜接触和激活。当血流减慢或产生漩涡时血小板可进入边流,增加了血小板与内膜的接触机会和粘附于内膜的可能性。同时,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在局部易达到凝血所需的浓度。此外,血流缓慢导致缺氧,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其下的胶原,从而触发内、外源性的凝血过程。血流缓慢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血液涡流形成是动脉和心脏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

3、血液凝固性增加

血液凝固性增加时,血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其它凝血因子(Ⅻ、Ⅶ)的含量增多,以及血中补充大量幼稚的血小板,其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必须强调的是上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并常以某一条件为主。

9如何理解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

1)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

2)血管反应为当组织受到致炎因子刺激时,通过神经反射,迅速出现短暂性细动脉收缩,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接着细动脉和毛细血管转为扩张,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多,形成动脉性充血(炎性充血),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随着炎症的继续发展,血流由快变慢导致静脉性充血(淤血),甚至发生血流停滞。血管反应可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血流变缓,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渗出,引起血液浓缩、粘稠度增加。

3)炎症的典型症状为红、肿、热、痛,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在血管反应中,血管扩张和液体成分的渗出可导致炎症局部出现潮红、肿涨,而相应炎症介质如缓激肽、5-HT 等可导致灼热、疼痛的主观感觉。同时,血液循环障碍及炎症因子的产生、渗出可导致炎症局部组织变性、坏死,使局部出现变质的病理改变;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可致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渗出血管,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引起渗出;长时间的渗出液、炎症因子、生长因子刺激可刺激炎症局部实质细胞和(或)间质细胞的生长,导致增生的病理改变。

故综上述,炎症的典型症状及基本病理改变均以血管反应为基础,通过血管反应所引发的一系列后续病理生理变化而引起了整个炎症反应过程。

10何谓自身免疫性疾病并简述其基本特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指机体对自身组织或组织中的某些成分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此类免疫损伤常由自身抗体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引起。

基本特征

①患者血液中可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

②含自身抗原的组织器官有损伤和功能障碍表现

③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强度相关

④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

⑤有遗传倾向

⑥在动物实验可复制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似的动物模型

⑦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发于女性

⑧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11.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

(受体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溶解破坏移植物)

供体的致敏原→激活→

(受体的CD4+T细胞)→→(启动迟发超敏反应)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移植前受体循环中存在HLA抗体→→移植后循环抗体固定血管内皮,激活补体→→血管炎症,血栓形成,组织坏死

12肝脏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可逆性损伤(变性)和细胞内物质积聚

①水样变:为胞质内水分增多所致,细胞肿胀,胞质疏松呈网状。

②脂肪变: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积聚。

③嗜酸性变:仅累及单个或数个肝细胞,肝细胞胞浆内水分脱失、浓缩,胞质嗜酸性增强,红染。2)坏死与凋亡

①溶解性坏死:严重细胞水肿发展而来,镜下可见细胞肿胀破裂、溶解消失,仅留下细胞碎屑。根据

坏死范围可分为: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性坏死、亚大块坏死、大块坏死。

②凋亡:表现为单个肝细胞胞质、核进一步浓缩,消失,最终形成深红浓染的圆形小体。

3)炎症(病毒感染、中毒及酒精摄入)

主要病理学表现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呈散在性或灶状浸润于肝小叶或汇管区。

4)再生及增生:再生的肝细胞体积较大,胞质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大而深染,有时可见双核。其可沿原有的网状支架排列,但如坏死严重,网状支架塌陷,再生肝细胞则团块状排列,称结节状再生。5)纤维化:早期纤维化可沿汇管区周围或中心静脉周围分布或胶原直接沉淀在 Disse 腔内;随着纤维化不断进展,肝脏逐渐被分割成由纤维包绕的结节,最终形成肝硬化。

13原发性肝癌的组织类型及免疫组化指标

组织类型 1.肝细胞肝癌由肝细胞起源,最为多见。分化较好者癌细胞类似肝细胞,异型性小,可分泌胆汁;分化差者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瘤巨细胞或大小较一致的小癌细胞。

2.胆管上皮癌由肝内胆管上皮起源,较为少见。癌细胞与胆管上皮相似,常呈腺管状排列,

间质较多。

3.混合性肝癌具有肝细胞性肝癌和胆管上皮癌两种成分。

免疫组化

14酒精性肝病的病理改变

1)脂肪肝(最常见):指肝细胞内脂质沉积而致。

肉眼:肝脏肿大,质软,色黄,包膜滑腻。

镜下:脂肪变主要累及小叶中央区,严重累及全小叶。胞质内出现脂滴,早期为微小脂肪空泡(小泡性脂肪变),随病变进展,脂滴增多并将胞核、胞质推向一侧,呈半月形(大泡性脂肪变)。此时肝脏无明显纤维化。

2)酒精性肝炎

肉眼:肝脏红色和胆绿色相间,常可见结节。

镜下:①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单个散在肝细胞坏死。

②Mallory小体形成:变性肝细胞质内的嗜酸性包涵体(角蛋白中间丝)。

③中性粒细胞为主的小叶内炎症,主要位于变性肝细胞及含 Mallory小体的肝细

胞周围。

④纤维化,主要见于肝窦和小静脉周围。

3)肝硬化:相邻肝小叶纤维化条索相互连接,导致肝小叶正常结构被分割破坏形成假小叶。

15 早期肝癌及小肝癌的特点

小肝癌一般指肝细胞癌中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厘米的肝癌称为小肝癌。患者常无临床症状。瘤结节多呈球形,边界清楚,切面均匀一致,无出血

及坏死

①小肝癌的分化多与癌灶大小有关。甚小的癌灶75%左右以I级为主,II级少见,组织结构以分化

好的梁状型为主。流式细胞技术示%小肝癌细胞主要为二倍体,随肿瘤增大,多倍体和异倍体增多。

②小肝癌具有膨胀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的特点。膨胀性生长为主的癌灶呈球形,边界清楚,约60%

有包膜;浸润性生长为主的癌灶边界常不规则,无包膜形成,癌周有炎性浸润。③小肝癌极少伴有卫星结节(3%)。

④约30%的小肝癌镜下见血管内癌栓。个别小肝癌伴远处转移。

⑤小肝癌癌周多有肝病背影,其中80%合并肝硬变,75%有慢性肝炎。

16.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肉眼及镜下改变、并发症、临床病理联系

17 Barrett Esophagus 的病变特点。

肉眼:在灰白色正常食管粘膜背景上可见橘红色、天鹅绒样不规则病变。

光镜:BE粘膜由类似胃粘膜或小肠粘膜的上皮细胞和腺体构成

①其柱状上皮细胞兼有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

②腺体排列紊乱,常有腺体扩张、萎缩和程度不同的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局部粘膜基层常

增厚。

③组织学上,柱状上皮兼有肠杯状上皮细胞即可诊断。

18.早期食管癌的概念,中晚期食管癌的肉眼特点

19.胃癌:早期胃癌概念,胃癌好发部位、形态改变、

20.胃良恶性溃疡鉴别

21心肌梗死分型

22不稳定斑块定义

不稳定斑块:指某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狭窄并不十分严重(一般 II级),但容易发生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痉挛等。

对机体的影响:

①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新生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可致斑块突然增大而动脉管腔完全闭塞。

②斑块破裂:粥样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糜粥样物自破裂口溢入血流,可致胆固醇性栓塞。

③血栓形成:动脉壁内的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在局部聚集形成血栓,加重血管腔阻塞。

④钙化:钙盐沉着于纤维帽及粥瘤灶内,可导致动脉壁变硬变脆,易于破裂。

⑤动脉瘤形成:局部动脉中膜的萎缩和弹性下降,可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可致大出血。

23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是在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

典型病变:

1.脂纹: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

2.肉眼观:于动脉内膜面,见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条纹宽约1-2mm,平坦或微隆

起。

3.光镜下:病灶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细胞积聚。泡沫细胞圆形,体积较大,在石蜡切片上呈胞质

内大量小空泡状,此时大多数泡沫细胞为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另外,可见较多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聚糖),数量不等的合成型平滑肌细胞,少量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

4.纤维斑块:肉眼观:内膜表面散在不规则隆起的斑块,初为淡黄或灰黄色,后因斑块表层胶原纤维

5.的增多及玻璃样变而呈瓷白色,状如凝固的蜡烛油。斑块大小不等并可相互融合。

6.光镜下:病灶表层为大量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

7.粥样斑块: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变。

8.肉眼观:动脉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切面见纤维帽的下方,

有多量黄色粥糜样物质。|

9.光镜下:在玻璃样变的纤维帽的深部,有大量无定形物质,为细胞外脂质及坏死物,其中可见胆固

10.醇结晶,有时可见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11.粥瘤处中膜平滑肌细胞受压而萎缩,弹性纤维破坏,该处中膜变薄,外膜可见毛细细胞新

12.生、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3.继发性改变:(1)斑块内出血;(2)斑块破裂;(3)血栓形成;(4)钙化;(5)动脉瘤形成。

24高血压的病理变化;

(一)良性高血压:

1.第一期功能紊乱期:基本变化是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的痉挛,并可伴高级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等,但无血管器质性病变。

2.第二期动脉病变期: 1)细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病最主要的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细动脉壁玻璃样

变,肉眼观: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光镜下:细动脉壁增厚,内皮下间隙以至管壁全层呈无结构的均质状伊红染色,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2)小动脉硬化:主要累及肌型小动脉。光镜下:肌型小动脉内膜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增生、内弹力膜分裂,中膜平滑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和肥大,并伴有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3)大动脉:弹力肌型及弹力型大动脉无明显病变或伴发动脉粥样硬化。

3.第三期内脏病变期:

(1)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大,心脏重量增加可达400g以上,有的可达800g,左心室壁增厚,可达-2.0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脏呈向心性肥大。

光镜下:心肌细胞增粗、变长、有较多分支;细胞核增大、深染蓝色、形状不整,病变继续发展,心脏可呈离心性肥大。

(2)肾脏病变:表现为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或细动脉性肾硬化。肉眼观:双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呈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被膜不易剥离。切面,肾皮质变薄,肾盂相对扩张,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填充性增生;光镜下:肾入球动脉管壁增厚,呈无结构均质红染的玻璃样变,管腔狭窄或闭塞,小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内膜胶原纤维增多,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3)脑病变:脑的细小动脉痉挛和硬化:1)脑水肿;2)脑软化:多为多发而较小的梗死灶;3)脑出血:出血区脑组织完全被破坏,形成囊腔状,其内充满坏死脑组织和血凝块,出血范围较大时,可破入侧脑室。

(4)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动脉因硬化而出现变细、迂曲、反光增强,动脉交叉压迫症;晚期视网膜渗出、出血和视乳头水肿等,视力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恶性高血压:特征性病变是坏死性细动脉炎和增生性小动脉硬化,主要累及肾。肉眼观:肾表面光滑,可见多数斑点状出血和微梗死灶。增生性小动脉硬化主要改变是内膜显著增厚,内弹力膜分裂,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胶原等基质增多,使血管壁呈同心圆状增厚,如洋葱皮样,血管腔狭窄。

25风湿病中心脏的变化;

(一)风湿性心内膜炎:主要累及心瓣膜,引起瓣膜炎,也可累及心内膜和腱索,引起瓣膜变形和功能

障碍。急性期,瓣膜肿胀,间质有粘液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偶见风湿小体。

病变后期,赘生物发生机化,瓣膜本身发生纤维化及瘢痕形成。

(二)风湿性心肌炎:发生于成人者,常表现为灶性间质性心肌炎,以心肌间质内小血管附近出现风湿小体为特征,此外可见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当累及神经传导系统及冠状动

脉时,可引起相似的肉芽肿性病变,反复发作者,可导致心肌间质小瘢痕形成。

发生于儿童,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患儿心脏扩大,呈球形。

(三)风湿性心包炎:浆液和(或)纤维素渗出,有时可见风湿小体形成。当渗出以纤维蛋白为主时,覆盖于心包表面的纤维蛋白可因心脏搏动牵拉而呈绒毛状称绒毛心;当以浆液渗出为

主时,形成心包积液。活动期后,各种渗出成分均可被溶解吸收,少数患者的心包表

面纤维蛋白渗出未被完全溶解吸收而发生机化粘连,甚至形成缩窄性心包炎。

26心肌病的分型和病理变化

1、扩张性心肌病

以进行性心脏增大、心腔扩张和收缩能力下降为特征,又称充血性心肌病。

大体:①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各心腔明显扩张。

②心室壁正常或可略增厚

③心尖部肌壁变薄呈钝圆形,常见附壁性血栓形成。

④心脏苍白色,可伴有钙化、心内膜增厚及纤维化。

镜下:①心肌细胞不均匀性肥大、伸长

②核大而深染,核形不整,出现沟裂、迂曲或皱褶。

③胞质发生空泡变性、嗜碱性变及小灶状液化性肌溶解。

④内膜下及心肌间质纤维化,可见多数小瘢痕。

⑤肉柱间隐窝内常可见小的附壁血栓。

2、肥厚性心肌病

以心肌肥大、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充盈异常及左心室流出道受阻为特征,并以流出道梗阻与否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

大体:①心脏增大、重量增加,两侧心室肌肥厚,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尤为突出,超②过左心室游离壁,并明显突向左心室,心室腔及左室流出道狭窄。

③二尖瓣瓣膜及主动脉瓣下方的心内膜增厚。

④还可见室间隔对称性肥厚及心尖部肥厚。

镜下:①心肌细胞普遍性高度肥大,单个细胞横切面直径大于40um,

②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尤以室间隔部部及左室游离壁明显,紊乱面积约占心室肌的30%-50%.

③心肌间质见多少不等的纤维化或大小不等的瘢痕。

3、限制性心肌病

以一侧或双侧心室充盈受限和舒张期容量降低为特点。典型病变为心室内膜和内膜下心肌进行性纤维化,导致心室壁顺应性降低,心腔狭窄,舒张期心室充盈受限。

大体:①心腔狭窄、心室内膜增厚,灰白色,质地较硬。

②常以心尖部为重,向上蔓延,累及三尖瓣或二尖瓣,心室容积及顺应性因而下降。

镜下:①心内膜纤维化、玻璃样变,可见钙化及附壁血栓。

②内膜下心肌常见萎缩、变性改变。

4、致心律性右室心肌病

以右心室心肌被纤维脂肪组织进行性替代为特征,家族性发病多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心律失常和猝死多见,尤其是年轻患者。

病变特点:①右室局部或全部心肌为纤维或脂肪组织替代,肌小梁变平。

②偶有少量单核细胞或其他炎症细胞浸润,

③心内膜可贴近心外膜。

④病变区心室壁变薄可伴瘤样扩张,部分病例亦可累及心房和左心室。

27伴有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肾炎有哪些各有何病理变化以及预后

28.常用的肾小球肾炎病理诊断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肾脏疾病的病理学研究方法

经皮肾穿刺活检以便于以下检查

光学显微镜HE染色及特殊染色(PAS,PASM、Masson)显示肾小球结构、GBM及免疫复合物

免疫病理学显示免疫复合物的种类(IgG、 IgM、IgA、C3、C1q)和沉积部位,包括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

电子显微镜组织的超微结构和电子致密物沉积部位

影响肾活检病理诊断的因素

1肾穿刺活检取材不满意。获取肾组织后,应即刻进行分切穿出的肾小球数量至少>5个

2理检查方法不完备光镜、免疫病理学和电镜检查缺一不可

3活检病理检查标本的制作质量欠佳

4临床和病理不能密切配合不了解临床的病理医生和不规范填写申请单的临床医生,均可导致误诊5肾脏专科病理医生应具备较全面的病理学知识

29.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有几种病理类型各有何特点

①尿路上皮乳头状瘤:呈乳头状,细胞分化好。

②低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组织学特征与乳头状瘤相似,区别是上皮增厚,乳头粗大或细胞核普遍增大。

③低级别尿路上皮乳头状癌:细胞和组织结构较规则,细胞排列紧密,维持正常极性,但有明显的小灶状核异型性改变,表现为核浓染、少量核分裂象和轻度核多形性。术后可复发,少数可发生浸润。

④高级别尿路上皮乳头状癌细胞:核浓染,部分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较多,可有病理性核分裂象。细胞排列紊乱,极性消失。多为浸润性,并容易发生转移。

30.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分子检测的进展与预后。

1 。UroVysionTM(UV)检测:多色、多靶点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方法。

主要检测染色体3、7和17非整倍体以及p16基因缺失。是尿路上皮癌的常见特征性改变。

2. NMP-22检测:膀胱癌尿液中NMP-22含量明显提高,能很好地预测尿路上皮癌复发和进展。

3. FGFR3突变与低复发率正相关;

4. TP53突变与高复发风险正相关;

5. DNA微阵列表达谱分析(MMP,EGFR);

6. 其它:尿液中SNP,DNA甲基化检测 ;

预后

①多灶性肿瘤、直径>3cm认为是肿瘤复发和进展的危险因素。

②肿瘤浸润超过浆膜面、浸润输尿道口、淋巴结转移、系统性扩散均提示肿瘤预后不佳。与肿瘤分级关系密切。

③分子生物学指标:p16、p53突变,钙粘蛋白缺失、p27和cyclinD1缺失、染色体畸变。

④EGFR、Her2扩增—预后不良,可进行相关靶向治疗。

31.如何从形态学和免疫学技术鉴别小细胞癌、鳞癌和腺癌

组织学类型①鳞癌:最常见的肺癌类型,患者常为有吸烟史的老年男性。

肉眼:多为中央型,常由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恶变而来。肿瘤生长缓慢,转移较晚。

镜下:分为高、中、低分化三型,高分化者鳞癌癌巢中多有角化珠形成,中分化者

鳞癌有角化现象但无角化珠,低分化鳞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无明显角化现象,

多无细胞间桥。

②小细胞癌。多属中央型。肿瘤生长迅速并易早期转移。

癌细胞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有的一端稍尖,形如燕麦,称为燕麦细胞

癌。癌细胞呈巢状、条索状或编织状排列,有时排列成菊形团状或腺管状。

③腺癌。高分化腺癌癌细胞排列成腺管样结构,可增生形成乳头

状结构,亦可伴有粘液分泌;中分化腺癌癌细胞紧密排列成腺腔状或实体状癌巢;

低分化腺癌癌细胞排列成实体状或筛状,细胞异型性高。腺癌亚型有:腺泡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长生粘液的实体腺癌等。

免疫学组化鳞癌: CK5/6,p63

腺癌: TTF1,napsin A,CK-L, 黏液染色

?小细胞癌:CD56,, Nse阳性,电镜下可有神经内分泌颗粒,RB失活、

? C-MYC扩增。

32.肺腺癌的新分类、分子病理检测和个体化治疗。

肺腺癌的分子分类

10种不清楚HER2 BRAF MEK1 EGFR ROS fusion ALK fusion KRAS PIK3CA PDGFR amp

分子病理检测1基因测序 2实时荧光定量PCR 3荧光原位杂交(FISH)

肺腺癌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

突变预测

HER2 Sens to HER2 TKI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BRAF Sens to BRAF inhibitors(抑制剂)

MEK1 Sens to MEK inhibitors

MET amplification Sens to MET TKIs

EGFR exon 19 del/L858R Sens to EGFR TKIs

EGFR T790M/D761Y/T854A Res to EGFR TKIs; sens to new TKIs

ROS fusion Sens to ROS inhibitors

ALK fusions Sens to ALK inhibitors

KRAS Res to EGFR TKIs

PIK3CA PIK3CA inhibitors

PDGFRa amplification Sens to PDGFR inhibitors

的病原体结构,病理变化。

一般特性:包膜表面有约20nm长的棒状或花瓣状纤突,整个病毒颗粒外形呈日冕状或王冠状。

单股正链RNA病毒, 29727个核苷酸组成。

电镜--病毒颗粒直径100nm,衣壳呈20面立体对称。

结构蛋白

刺突蛋白呈棒球形,它在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及介导膜融合进入细胞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膜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在病毒的包膜形成与出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核衣壳蛋白与病毒RNA上的包装信号序列结合,导致螺旋形核衣壳形成。

小包膜蛋白

病理改变主要在肺,以漫性肺泡损伤的改变为主。

大体上可见肺明显膨隆、肿大,重量增加。切面以均匀实变居多,可累及全肺各叶,似大叶性肺炎的

肝样变期,色红褐或暗紫。

光镜下早期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的改变,如肺水肿、纤维素渗出、透明膜形成、肺泡腔内可见巨噬细胞积聚和脱落增生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部分增生的肺泡上皮相互融合,呈合体状多核巨细胞。在增生的肺泡上皮及渗出的单核细胞胞质内可见病毒包涵体。

随着病变的进展,病程长的病例则以机化性弥漫性肺泡损伤的病变为主,如肺泡内渗出物的机化、透明膜的机化和肺泡间隔的纤维母细胞增生。二者不断融合,最终形成肺泡的闭塞和萎缩,导致全肺实变。仅部分病例出现明显的纤维增生,导致肺纤维化。

34. 试述军团菌肺炎的病因和病理特点,并叙述如何有效预防该疾病。

1)病因:嗜肺军团杆菌感染引起的非典型支气管肺炎。

2)病理改变:①多表现小叶性或融合性小叶性肺炎,常见散在小脓肿,可伴有肺小血管炎和血栓形成。

②受累肺泡内可见大量纤维素、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③巨噬细胞质内见大量致病菌。

④细、小支气管腔内有中性粒细胞及纤维素渗出,呈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改变;

严重者病变波及整个大叶,呈大叶性肺炎外观。

?3)预防:1预后差,死亡率达25~30%

? 2控制传染源定期检查供水系统并消毒,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 3切断医院内传染

? 4加强自身的锻炼和预防

34 CIN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统称为CIN。

根据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和范围, CIN 分为Ⅰ、Ⅱ、Ⅲ级。

CIN Ⅰ级(轻度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区。

CIN Ⅱ级 (中度非典型增生) :异型细胞占上皮层的下1/3~2/3。

CIN Ⅲ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异型细胞超过上皮层的 2/3 者为重度非典型增生;

达全层,未突破基底膜者为原位癌。

35子宫颈癌子宫颈浸润癌

36好发部位: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

37肉眼:

38 1糜烂型:病变处粘膜潮红、呈颗粒状,质脆,触之易出血。组织学上多属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39 2外生菜花型:癌组织主要向子宫颈表面生长,形成乳头状或菜花状突起,

40表面常有坏死和浅表溃疡形成。

41 3内生浸润型:癌组织向子宫颈深部浸润生长,使宫颈前后唇增厚变硬,表面常较光滑。

42 4溃疡型:癌组织除向深部浸润外,表面同时有大块坏死脱落,形成溃疡,似火山口状。

43

44组织学类型:

45一、子宫颈鳞状细胞癌(80%):由CIN发展而来:CIN→原位癌→浸润癌。CIN和鳞癌大多累及子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即移行带),或宫颈内膜化生的鳞状上皮。

46 1.早期浸润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间质内浸润,形成一些不规则癌细胞巢或条索,但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47 2.浸润癌:癌组织向间质内浸润性生长,深度超过5mm者,

48按分化程度分:角化型、非角化型大细胞和非角化型小细胞鳞癌。

49

50二、子宫颈腺癌(15%):肉眼观与鳞癌无明显区别。

51①高分化腺癌组织结构与正常子宫颈管腺体相似,细胞多呈高柱状,胞质富于黏液,胞核位于基底;

52②中分化腺癌在子宫颈腺癌中最常见,癌组织呈明显的腺管样结构,腺体在间质中散在分布,管腔

53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细胞层次不等,胞质内含多少不等黏液;

54③低分化腺癌常无腺体结构或仅有极少数腺体形成,常排列成实体癌巢,癌细胞明显异型,

55可见黏液湖形成。对放、化疗均不敏感,预后较差。

56

57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

肉眼:色灰白,质硬,切面有沙粒感,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差。

常可见癌组织呈树根状侵入邻近组织内。(乳头下陷、桔皮样外观、卫星结节、溃疡)

镜下:组织学形态多种多样,癌细胞排列成巢状、团索状,癌细胞大小形态各异,多形性常较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肿瘤间质有致密的纤维组织增生,癌细胞在纤维间质内浸润生长。

58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59 1.增生期,又称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

60肉眼观:甲状腺中度弥漫性对称性增大,重量增加,表面光滑.

61镜下:①滤泡上皮增生呈立方或低柱状,伴有小滤泡和小假乳头形成;

62②胶质较少;

63③间质充血。

64 2.胶质贮积期,又称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

65肉眼观: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显著增大,表面光滑,切面呈棕褐色,半透明胶胨状。

66镜下:①部分滤泡上皮增生,伴有小滤泡和小假乳头形成;大部分滤泡上皮复旧变扁平。

67②滤泡腔高度扩大,腔内大量胶质贮积。

68 3.结节期,又称结节性甲状腺肿。

69肉眼观:甲状腺呈不对称多结节状增大;结节大小不一,有的结节境界清楚(但无完整包膜);

70切面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和疤痕形成。

71镜下观:①部分滤泡上皮呈柱状或乳头状增生,小滤泡形成;

72②部分上皮复旧或萎缩,胶质贮积;

73③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间隔包绕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

74毒性甲状腺肿病理变化

75肉眼观: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增大,约为正常的2~4倍(60~100g),表面光滑,血管充血,质教软,切面灰红呈分叶状,胶质少,棕红色,质如肌肉。

76光镜下:①滤泡上皮增生呈高柱状,有的呈乳头状增生,并有小滤泡形成;

77②滤泡腔内胶质稀薄,周边出现大小不一的吸收空泡;

78③间质血管丰富、充血,淋巴组织增生。

79电镜下:滤泡上皮细胞质内:内质网丰富、扩张,高尔基体肥大、核糖体增多,分泌活跃。

80免疫荧光:滤泡基底膜上有IgG沉着。

81经碘治疗后,甲状腺病变有所减轻,体积缩小、质地变实。

82镜下观:(1)上皮细胞变矮、增生减轻;

83 (2)胶质增多变浓,吸收空泡减少;

84 (3)间质血管减少、充血减轻;淋巴细胞也减少.

85乳头状甲状腺癌

肉眼:肿瘤一般呈圆形,直径约 2-3cm,无包膜,质地坚硬,切面灰白,常伴有出血、坏死、纤维化和钙化。

镜下:乳头分支多,乳头中心有纤维血管间质(真乳头),间质内常见呈同心圆状的钙化小体,即砂粒体。乳头上皮可成单层或多层,核染色质少,常呈透明或毛玻璃状,无核仁。

预后:有的早期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但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

86冷脓肿概念;原发综合征;

87冷脓肿干酪样坏死组织溶解液化形成局部肿胀、波动感的病变区,但无红、热、痛.”

88原发综合征由肺的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构成

89结核病原发与继发比较;

90

91麻风结核型与瘤型比较

92

93

94霍奇金淋巴瘤分类及相应的基因改变

病理学选择题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题目: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C1. 下列哪种病变不属于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化? A. 萎缩 B. 肥大 C. 发育不全 D. 增生 E. 化生 2. A. B. C. D. E. 3. A. B. C. D. E. 4. A. B. C. D. E. 5. A. B. C. D. E.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 6. 下列器官体积增大仅由于肥大引起的是 A. 哺乳期乳腺 B. 功能亢进的甲状腺 C. 运动员与运动有关的骨骼肌 D. 妊娠期子宫 E. 垂体 ACTH 细胞腺瘤病人的肾上腺 7.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 A. 生理性增生 B. 内分泌性增生 C. 代偿性增生 D. 不典型增生 E. 肿瘤性增生 8.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化生? A. 柱状上皮改变为移行上皮 B. 移行上皮改变为鳞状上皮 C. 胃黏膜上皮改变为肠上皮 D. 成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改变为骨母细胞 E. 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 9. 鳞状上皮化生不发生于 A. 支气管黏膜上皮 B. 胆囊黏膜上皮 C. 细胞功能 D. 细胞器形态 E. 细胞核形态 14. 细胞水肿,电镜下的形态改变是 A. 溶酶体增大,增多 B. 线粒体嵴增多 C. 微绒毛增多 D. 高尔基器多 E. 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 15. 气球样变的细胞最常见于 A. 心

B. 肝 C. 肾 D. 脑 E. 脾 16. 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17. “虎斑心”是指心肌细胞已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肉眼形态改变? A. B. C. D. E. 18. A. B. C. E. 19. A. B. C. D. E. 20. A. B. C. D. E. 21. 肝细胞内透明变性,可见 A. Russell body B. Negri body C. Verocaybody D. Aschoffbody E. Mallorybody 22. 动脉细胞壁的透明变性又称 A. 微小动动脉瘤形成 B. 细动脉栓塞 C. 细动脉透明血栓形成 D. 细动脉硬化 E. 细动脉破裂 23. 下列疾病均可发生纤维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除外 A. 纤维蛋白(纤维素)性胸膜炎 B. 硅沉着病 C. 慢性胃炎 D.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E. 心肌梗死 24. 下列病变均可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除外 A. 胰腺炎时的脂肪坏死 B. 结核病时的干酪样坏死 C. 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 D. 间质胶原纤维崩解 E. 基质解聚 29. 干酪样坏死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征性病变? A. 病毒 B. 麻风 C. 结核 D. 风湿病 E. 阿米巴病 30. 干酪样坏死的本质是 A. 纤维蛋白样坏死 B. 脂肪坏死

艺术学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建筑拥有不同寻常的艺术表现力,它的()性和()性使它可以超脱于具体的束缚而拥有巨大的涵括力量。 2、紫禁城沿中轴线可分为三大段,其()是宫殿区乃至整个北京城的核心和高潮。 3、罗丹说:“假如在傍晚,把你的雕塑放在窗台上,你从窗台看出去,你见到一个立体的大体的轮廓,这就是‘()’”。 4、如果在云岗石窟我们看到了()和中国的交融,那么通过麦积山的造像,我们可以发现另一种融合——就是()的交融。 5、工艺美术可以分为()和实用美术两大类。 6、商代()的凹凸纹线“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给人以一种刚柔相济的力感。 7、用蚌壳作为镶嵌装饰,是周代()工艺的一种非常流行的手法。 8、舞台表演性舞蹈可分为()与()两大类别。 9、《残春》是()族舞蹈家孙龙奎创作、于小雪表演的()。 10、作为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动作的内涵不仅限于形体动作,还应包括()、()等。 11、戏剧结构的总体特点是()和()。 12、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和()。 13、视觉残留的影象的色彩,往往不是原来的色彩,这种色彩的变化叫()。 14、意大利著名摄影艺术家()指出:“拍一部电影要按照最适合这部特定的影片,和它所包含的思想方式去用光。”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8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该小题的括号里,每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称建筑艺术的杰出作品为() 窗体顶端 A、“石头的史书” B、“凝固的音乐” C、“颠峰性的艺术成就” D、“其有双重性的造型艺术” 窗体底端 2、“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是人们对我国()的赞誉。 窗体顶端

病理学选择题91548

1、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变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的过程称为() A 增生 B 再生 C 化生 D 修复 2、更年期后妇女子宫和卵巢的萎缩属于() A 生理性萎缩 B 营养不良性萎缩 C 失用性萎缩 D 内分泌性萎缩 3、尿液潴留引起肾盂积水造成的萎缩属于() A 压迫性萎缩 B 营养不良性萎缩 C 内分泌性萎缩 D 失用性萎缩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病理性萎缩() A 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萎缩 B 脊髓灰质炎患者的下肢肌肉萎缩 C 女性更年期后卵巢的萎缩 D 垂体功能严重受损引起的甲状腺萎缩 5、骨折后肢体长期不活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属于() A 失用性萎缩 B 神经性萎缩 C 压迫性萎缩 D 营养不良性萎缩 6、下列属于生理性萎缩的是 A 脑动脉硬化患者的脑 B 更年期后的性腺 C 发育不全的大脑 D 脊髓灰质炎患者的下肢 7、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的是() A 骨骼肌 B 脂肪组织 C 肝脏 D 心脏 8、不属于萎缩的是() A 青春期后的胸腺 B 脑动脉硬化后变窄的脑回 C 呆小症患病未发育的性腺 D 久病卧床者的下肢

9 老年妇女卵巢的萎缩属于() A 内分泌性萎缩 B 营养不良性萎缩 C 失用性萎缩 D 生理性萎缩 10、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理性萎缩() A 停经后的子宫 B 老年人的脑 C 青春期后的胸腺 D 切除卵巢好的子宫 11、运动员四肢的肥大是属于() A 再生性肥大 B 内分泌性肥大 C 生理性肥大 D 病理性肥大 12、高血压病早期的左心室的肥大属于() A 代偿性肥大 B 内分泌性肥大 C 生理性肥大 D 反应性肥大 13、女性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增生属于() A 生理性增生 B 代偿性增生 C 再生性增生 D 病理性增生 14、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肢端肥大属于() A 代偿性肥大 B 内分泌性肥大 C 生理性肥大 D 再生性肥大 第二章 1、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称为() A 细胞水肿 B 变质 C 变性 D 坏死 2、机体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 A 坏死 B 梗死 C 坏疽 D 萎缩 3、判断细胞坏的形态学标志是() A 细胞膜的变化 B 细胞质的变化 C 细胞核的变化 D 细胞间质的变化 4、细胞水肿发生的机制是()

艺术学概论理论基础自测练习

开始时间2017年12月25日星期一10:59 状态完成 完成于2017年12月28日星期四10:39 耗时 2 天23 小时 成绩仍未评分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一、选择题(选择惟一的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题目1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当代画家()的《》画出了我国农村千万个父亲的典型形象。 选择一项: A. 李可染 B. 罗中立 C. 范曾 D. 齐白石 反馈 正确答案:罗中立 正确答案是:罗中立 题目2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清初画家_________的《荷花水鸟图》创造出了物我合一、悲凉惨淡的意境。选择一项: A. 郑板桥

C. 朱耷 D. 任伯年 反馈 正确答案:朱耷 正确答案是:朱耷 题目3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中国古代文论《诗品二十四则》中把艺术风格概括为24种类型。 选择一项: A. 司空图 B. 曹丕 C. 钟嵘 D. 刘勰 反馈 正确答案:司空图 正确答案是:司空图 题目4 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扬州八怪之一的()早年画竹、中年画马,且绘画风格因生活境况的变迁与人生体验的变化而几度发生较大改变。 选择一项: A. 郑板桥 B. 金农

D. 朱耷 反馈正确答案:金农 正确答案是:金农 题目5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 选择一项: A. 田汉 B. 聂耳 C. 光未然 D. 冼星海 反馈正确答案:光未然 正确答案是:光未然 题目6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聊斋志异》是我国()朝的小说作品。选择一项: A. 明 B. 宋 C. 元 D. 清

(完整版)病理学试题库带答案1

病理学(临)名词、判断 一、名词解释: 1、适应:适应是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 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并得以存活 的过程,形态学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 萎缩-萎缩是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萎缩的细胞细胞器减少,功能减弱。 3- 肥大-肥大是组织的实质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引起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4- 增生-增生是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引起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5- 脂肪变-脂肪变是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甘油三酯蓄积,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主要见于肝、心、肾等实质 器官。 6- 虎斑心-虎斑心是心肌脂肪变性时,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处心肌呈黄色条纹,与正常的暗红色心肌相间,状似虎皮斑纹。 7- 玻璃样变-玻璃样变是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内或细动脉壁有蛋白质沉着和蛋白变性等,HE染色呈均质、红染、半透明状,是一组物理性状相同、发生组织、原因、发生机制、化学成分各异的病变统称。 8- 坏死-坏死是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所出现的细胞崩解、结构自容、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形态学变化,并出现局部急性炎症反应。 9- 液化性坏死-液化性坏死是坏死组织呈液态,并可形成坏死囊

腔的一类坏死,见于坏死组织中蛋白质较少、脂质多或 水解酶多的组织坏死。 10- 脂褐素-脂褐素是细胞自噬溶酶体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的残体,位于细胞质内,HE染色呈黄褐色颗粒状,主要见于萎缩的细胞。 11- 机化-肉芽组织长入坏死组织、纤维素性渗出物、浓缩的脓液、组织内的血肿、血栓和异物等无生命物质并将其取代,这个过程称为机化,最后形成瘢痕组织。 12- 痿-坏死组织分离、排出,形成缺损。两端开口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为痿管,即痿。 13- 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化生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可能与干细胞调控分化的基因重新编程有关,属细胞的转型性分化。 14- 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较多的各种炎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肉眼观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似新鲜肉芽状。肉芽组织内胶原纤维少,无神经纤维,故无痛觉。 15- 纤维性修复-是指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伤局部坏死组织及异物,并填补组织缺损,最后转化为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瘢痕组织的这一修复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它属—种不完全性再生。 16- 瘢痕组织-瘢痕组织是由肉芽组织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上呈收缩状态,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镜下为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 17- 永久性细胞-永久性细胞又称非分裂细胞。此种细胞出生后都无分裂、增生能力,破坏后则由纤维性修复完成。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18、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病理学选择题与答案

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单选题 1.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D A.肺B.阑尾C.膀胱D.四肢E.子宫 2.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E A.肺、脾、肾B.心、脾、肺C.心、肝、肠D.肝、肾、脾E.心、肝、肾 3.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A: A.腺体B.骨骼肌C.神经细胞D.软骨E.平滑肌4.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属于A: A.过再生性增生B.再生性增生C.甲状腺肥大D.内分泌障碍性增生E.甲状腺增生合并肥大 5.“肥大”是指:D 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E.间质增生 6.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时.说明:D A.细胞正开始死亡B.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C.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困难 D.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E.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 7.肉芽组织是由……组成:B A.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C.新生毛细血管和

单核细胞 D.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E.以上都不是 8.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D A.机化B.钙化C.分化D.化生E.适应 9.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B A.神经性萎缩B.废用性萎缩C.压迫性萎缩D.营养不良性萎缩E.生理性萎缩 10.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C A.肺B.肾C.脑D.心E.肝 11.细胞水肿发生的机理是:B A.内质网受损B.线粒体受损C.高尔基氏器受损D.核糖体受损E.中心体受损 12.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来比较.下列各组的排列哪个是正确的C A.结缔组织>神经细胞>肝细胞B.软骨>腱>肾小球C.骨>平滑肌>神经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周围神经纤维E.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 13.细胞萎缩在电镜下最显著的特点是:E A.肌丝增多B.线粒体增多C.滑面内质网增多D.粗面内质网增多E.自噬泡增多 14.组织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增生来修补的过程称:E

《艺术学概论》试题

《艺术理论》试题 A卷 评分标准 一、解词:(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线条与组合; (2 ) 具象与抽象; (3 ) 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病理思考题答案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 变性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1)细胞水肿 (2) 脂肪变性 A、肝脂肪变性 B、心肌脂肪变性 (3 )玻璃样变性 A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B、血管壁玻璃样变 C.、细胞内玻璃样变 (4) 粘液样变性 (5) 病理性钙化 A、局部性(营养不良性钙化) B、全身性(转移性钙化) 2. 坏死的类型及病理特征。 (1). 凝固性坏死 (2). 液化性坏死 (3). 特殊类型的坏死 A. 干酪样坏死 B. 坏疽 C. 脂肪坏死 D. 纤维素样坏死 3. 肉芽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炎细胞构成; 功能:①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②填充伤口,修复缺损; ③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异物 4. 坏死与凋亡的区别。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简述静脉淤血的后果。 –(1)淤血性水肿(2)淤血性出血 –(3)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4)淤血性硬化 – – 2. 简述慢性肺、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1)肉眼观:肺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开时可见有淡红或暗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 –光镜下:肺泡壁Cap和小静脉扩张、淤血,肺泡腔内水肿液,RBC,并有巨噬C吞噬RBC在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即心衰C。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的褐色硬变” –(2)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质地较实、表面及切面可见红黄相间的条纹,形似槟榔。(槟榔肝)。 –光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四周肝窦淤血,肝C萎缩消失或坏死,小叶 –周边肝C脂肪变性。长期慢性肝淤血可导致淤血性肝硬化。 – – 3.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2)血流缓慢或涡流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高 – – 4.简述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 –(2).机化与再通 –(3).钙化 6. 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一般与血流的方向一致 –左心和体循环动脉内的栓子------ 体循环器官动脉分支 –右心和体循环静脉内的栓子------ 肺循环动脉分支 –肠系膜静脉或脾静脉的栓子------ 肝门静脉分支 –房室间隔缺损------- 交叉性栓塞 –较大静脉栓子向小静脉运行-------- 逆行性栓塞

病理学题库(100道题)

组织损伤、局循 1.因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或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萎缩属于A.营养不良性萎缩 B.压迫性萎缩 C.失用性萎缩 D.去神经性萎缩 E.内分泌性萎缩 2.脑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腔变窄,引起脑组织缺乏血液供应而发生萎缩属于A.去神经性萎缩 B.压迫性萎缩 C.失用性萎缩 D.营养不良性萎缩 E.内分泌性萎缩 3.四肢骨折久卧不动后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属于 A.营养不良性萎缩 B.压迫性萎缩 C.失用性萎缩 D.去神经性萎缩 E.内分泌性萎缩 4.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现象称为A.增生 B.化生 C.修复 D.代偿 E.损伤

5.细胞水样变性时胞至内红染细颗粒状物是A.溶酶体 B.凋亡小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E.粗面内质网 6.下列器官(组织)常发生湿性坏疽,除了A.小肠 B.肺 C.子宫 D.阑尾 E.足 7.不属于凋亡特征的是 A.程序性 B.散在、单个细胞发生 C.凋亡小体形成 D.DNA电泳呈梯带状 E.易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 8.下列属于稳定细胞的是 A.气管披覆上皮 B.消化道黏膜上皮 C.表皮细胞 D.淋巴造血细胞 E.肝细胞 9.新鲜肉芽组织的主要成份不包括

A.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B.新生的毛细血管 C.血浆渗出液 D.胶原纤维 E.炎症细胞 10.某心衰患者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栓脱落后最有可能引起以下哪种病变? A.脑梗死 B.心肌梗死 C.肺梗死 D.肾梗死 E.肠梗死 11.以下哪项不是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A.血管内血栓形成阻塞管腔 B.血管受压闭塞 C.动脉痉挛 D.无有效的侧枝循环 E.毒物的毒性作用 12.以下哪种类型的梗死一般不是贫血性梗死? A.肾梗死 B.脾梗死 C.脑梗死 D.肠梗死 E.心肌梗死 13.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性充血? A.炎性充血 B.减压后充血

最新病理学典型试题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 1、营养不良萎缩多累及全身多器官,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 A. 肌肉组织 B.脂肪组织 C. 肝、肾 D. 脑 E. 心肌 答案B 分析:在营养不良时,相对次要的器官先行萎缩,然后才累及重要的器官,具有一定代偿适应的意义。如饥饿时首先利用身体脂肪组织提供能量,因此最早发生萎缩,然后再累及其他重要脏器。 2、属于病理性增生和肥大的是: A. 妊娠期子宫肥大 B. 哺乳期乳腺肥大 C. 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 D. 运动员肌肉肥大 E 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 答案C . 分析:妊娠期子宫肥大、哺乳期乳腺肥大是正常内分泌引起的生理性肥大,运动员肌肉肥大、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是由相应器官功能负荷加重引起的,是正常生理范围内的代偿性肥大。 3、心肌细胞不会发生: A.萎缩B. 变性 C. 坏死 D. 增生 E. 肥大 答案D 分析:心肌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出生后不能再生增生,遭受破坏后即成永久性缺失。至于萎缩、变性、坏死和肥大与其他类型细胞一样都可以发生,不是心肌细胞的特点。 4、支气管上皮鳞化属于哪种改变? A. 分化不良 B. 异型增生 C. 不完全再生 D. 癌前病变 E. 适应性改变 答案E 分析: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支气管和气管黏膜上皮。这是一种适应性表现,一般具可复性,但若刺激因素持续存在,鳞化则成为支气管、气管鳞癌发生的基础。 5、肠上皮化生的概念是: A. 原来无上皮的部位出现肠上皮 B. 肠上皮转变为其它上皮

C. 肠上皮转变为胃粘膜上皮 D. 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上皮 E. 呼吸道上皮转变为肠上皮 答案D 分析:肠上皮化生常见于胃,此时胃体或胃窦部的黏膜腺体消失,表面上皮的增生带由胃小凹移位于黏膜基底部,并出现小肠型或大肠型黏膜上皮。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黏膜腺体消失或胃溃疡及胃糜烂后黏膜再生时,这种肠上皮化生可成为肠型胃癌的基础 6、对各种损伤最敏感的是: A. 粗面内质网 B. 光面内质网 C. 线粒体 D.中间丝 E. 溶酶体 答案C 分析:线粒体是细胞能量来源和呼吸的主要场所,是各种细胞器中最为敏感的。 7、缺氧时最易受损伤的细胞器是: A. 内质网 B. 高尔基体 C. 线粒体 D. 溶酶体 E. 核糖体 答案C 分析:缺氧时首先引起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障碍,其他细胞器也相继发生改变。 8、脂肪心和虎斑心的区别在于: A. 脂肪的质不同 B. 脂肪的量不同 C. 脂肪存在的部位不同 D. 脂肪的质和量均不同 E. 以上皆不是 答案C 分析:脂肪心的脂肪存在于心肌间质,虎斑心的脂肪存在于心肌细胞内。 9、“虎斑心”是指: A. 心肌发生水样变性 B. 心肌脂肪浸润 C. 心肌细胞脂肪滴明显增多 D. 心肌脂褐素沉着 E. 心肌含铁血黄素沉着 答案C 分析:心肌细胞正常情况下可含有少量脂滴,脂滴明显增多时则发生脂肪变性。“虎斑心”是对心肌脂肪变性的大体描述。 10、细胞水肿好发生于肝、心、肾,这是由于这些脏器: A. 容易发生缺氧 B. 容易发生中毒 C. 容易发生感染 D. 实质细胞富于溶酶体 E. 实质细胞富于线粒体,代谢旺盛 答案E

艺术学概论判断题汇总

三、判断题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技术。(×) .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美国电影《浮华世界》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 .1936年美国广播公司正式播出电视节目,人们普遍把这一天作为世界电视业的开端。(×)B.报告文学的重要特征是应当具有充分的真实性。(√) B.悲剧被思想家狄德罗和作家博马舍称为“严肃剧”。(×) B.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首次公演就受到听众追捧而大获成功。(×) B.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黄金分割”理论,并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 B.表情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门类。(√) B.比起审美直觉阶段,审美体验阶段更能体现审美再创造的特点。(√) C.《茶馆》、《龙须沟》都是老舍的剧作。(√) C.草书始于汉代。(√) C.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C.从印刷到电影和广播出现,人类用了400年。(√) C.从整体风格和艺术水平看,魏晋隋唐时期的石窟雕刻艺术成就最为显着。(√) D.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旧约全书》中犹大出卖耶稣的宗教故事。(×)D.达·芬奇既是大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力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 D.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倡导一种“间离效果”的演剧方法,主张演员要设身处地体验角色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并体现于表演之中。(×) D.德莫克利特认为,人的“游戏”本能或冲动,是艺术创作的动机。(×) D.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 D.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 D.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故事情节。(×) D.雕塑与绘画、摄影、书法最大的区别,在于雕塑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形象,而后三者创造出的都是平面形象。(√) D.雕塑属于实用艺术。(×) D.东方美学比西方美学更重视道德与艺术的联系。(√) D.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对华山的敬仰热爱之情。(×)D.对艺术构思来讲,多种审美心理因素都在发挥积极作用,在这些心理因素中,“想象”和“灵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F.丰子恺强调,鉴赏绘画应特别注重第一印象,鉴赏建筑则需要伴以运动感觉。(√) G.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G.更多的理论认为,原始舞蹈主要是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再现劳动生产的过程。(×)G.古希腊思想家非常重视音乐理论和音乐的娱乐功能。(×) G.关于艺术起源的问题,曾被人们称为发生学的哲学。(×) G.广义上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H.“和”体现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之中。(√) H.“荒诞派戏剧”这一流派是由评论家马丁·埃斯林命名的,代表人物是尤内斯库。(√)H.《红楼梦》写了500多个人物,其中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有几十个。(×) H.韩干、赵孟頫都是画马的名家。(√)

浙大临床病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2014年临床病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一、分子临床病理 1.请结合自己的专业,简单设计一个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方案来研究一个课题(一抗和二抗的名称和来源,一抗的定位预测;实验方案,生物学意义和临床意义,实验设计(每个对照组的意义)。结果判断。一抗: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二抗:羊抗小鼠Biotin标记抗体;一抗的定位预测:表达在肺组织的细胞浆中;实验方案:选择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三组石蜡标本切片。通过抗体标记 VEGF,经过免疫组化染色后判定相关蛋白表达与肺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物学意义:VEGF 是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其相关的特异性受体选择性作用于内皮细胞发挥作用。临床意义:通过了解非小细胞肺癌VEGF的表达,可能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预后,从而指导抗肿瘤治疗。实验设计:通过设立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对照组,对比所研究蛋白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进而得出实验结论。结果判断:免疫组化染色后,利用电脑的病理图文报告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判读,对染色结果定量分析。掌握以下原则:阳性细胞定位是否明确,是胞膜、胞浆还是胞核阳性间质清晰,无背景着色;阳性细胞要在5%以上,才能定为阳性;参考评价:<5% -, 5%-25%+, 25%-50%++,>50%+++。 2.免疫组化的应用范围。 1)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2)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的意义;3)癌基因蛋白的应用;4)对肿瘤增生程度的评价;4)微小病灶的发现;5)在肿瘤分期上的意义;6)指导肿瘤的治疗;7)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8)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3.何谓“套餐式”免疫标记?举两例说明 每一种组织的标记物必须用2种以上的抗体,除了能够阳性正面证实的抗体,还要有能阴性反面证实的抗体。例如: a.Keratin,Vimentin,LCA,S100四种抗体组合。Keratin角蛋白,存在于上皮细胞,Keratin阳性且其它阴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癌或生殖细胞瘤;Vimentin波纹蛋白,存在于间质细,LCA存在于血细胞,Vimentin和LCA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淋巴瘤;S-100 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Vimentin和S100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神经内分泌肿瘤;Vimentin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肉瘤。 b.胃肠道间质瘤GIST检测CD117,DOG-1,CD34;鉴别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 4. 何谓靶向治疗?举两例说明。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的一个蛋白质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后会特异地作用于致癌位点,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举例:乳腺癌:曲妥珠单抗用于治疗Her-2 FISH阳性乳腺癌。 5 靶向治疗应用现状: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热点,已经在肺癌、胃肠间质瘤、淋巴瘤、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治疗中显示了一定的疗效。肺癌:部分非小细胞肺癌EGFR过表达/突变,采用EGFR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药物有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等;胃肠间质瘤:发病机制关键在于C-kit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以及由此导致的Kit蛋白异常活化,治疗药物有伊马替尼、苏尼替尼。乳腺癌:Her-2过表达,治疗药物赫赛汀,是靶向Her-2胞外区的人单克隆抗体。 存在的问题:一些癌症的分子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使得靶向药物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存在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性。靶向治疗药物耐药。

病理学题库是非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 1.湿性坏疽属液化性坏死,而干性坏疽属凝固性坏死。( × ) 2.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 √ ) 3.不完全再生早期常以肉芽组织代替坏死组织。 (√ ) 4.纤维素样变性实质上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 ) 5 ( √ ) 6.脂肪变性有时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7(× ) 8.脑组织坏死多属凝固性坏死。(× ) 9(√ ) 10.干酪样坏死的镜下特征是组织轮廓保持一段时间。(× 11.骨再生能力弱,因此骨折后须固定。(× ) 12.坏疽是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形态。(√) 13.萎缩的器官其体积均缩小。 (× ) 14 (× ) 15.凡是组织器官的体积变小都称为萎缩。 (× ) 16.气球样变,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均属可复性的病变。(×) 17.结缔组织玻变在镜下可见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 ) 18.生理性再生属完全再生,而病理性再生属于不完全再生。(× 19(√ ) 20.骨和软骨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 ) 21.机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是一种不可逆性的损伤。 (× ) 22.干酪样坏死及脂肪坏死均属凝固性坏死。 (× ) 23.骨折后骨组织可通过完全再生而修复。 (√ ) 24 (√ ) 25 (√ ) 26.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属于适应性改变。 (√ ) 1.肾贫血性梗死晚期仍可见其组织粗略轮廓。( × ) 2.DIC是指微血管内有广泛的纤维素性血栓形成。( √ ) 3.含铁血黄素是在巨细胞内形成的。(× ) 4.含铁血黄素是血红蛋白衍生物,它都在吞噬细胞内形成。(√ ) 5.脑缺血性梗死属凝固性坏死。 (× ) 6.痰液中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均称为心衰细胞。 (× ) 7.肾贫血性梗死一段时间内镜下仍可保存其组织轮廓。( √ ) 8.肺褐色硬化是由于慢性右心衰所致。(× ) 9.肺与肠多发生出血性梗死。(√ ) 10.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 栓。(√ ) 11.透明血栓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 ) 12.肺褐色硬化是由慢性左心衰所致。( √ ) 13.左心衰时.肺组织内出现的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叫尘细胞。(× ) 14.贫血性梗死是凝固性坏死.而出血性梗死多是液化性坏死。(× ) 15.主要由白细胞构成的血栓称白色血栓。(× ) 16.血栓形成的前提是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

艺术学概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四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泰姬陵是伊斯兰世界最美的建筑艺术作品之一,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说,朗香教堂像耳朵的平面是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丹说:“假如在傍晚,把你的雕塑放在窗台上,你从窗台看出去,你见到一个立体的大体的轮廓,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殷商“____________________”本身就是“纪念碑”,成为一种有关民族兴衰的象征。 5、宋代瓷器出现百花齐争艳的局面,而影响最大的是“五大名窑”的产品。“五大名窑”指的是汝窑、_____________、钧窑和_________、__________。 6、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情感、意蕴的艺术。 7、从晋人王羲之最具代表性的行书来看,从他与前人的关系来看, “____________________”应是《兰亭集序》的主要艺术风格。 8、欣赏人像摄影应重视神情、手势、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与 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9、工艺美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10、如刺绣以产地命名,我国最著名的有苏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粤绣等。 11、《海燕》是作曲家_______________ “读高尔基同名散文诗有感”而写的声乐协奏曲。 12、交响音乐中在真正的再现陪出现之前,要再现的音乐主题先在其他调性上出现,叫做_______________。 13、舞剧《丝路花雨》的艺术特色,可以用题材新、立意新、_______________和舞蹈新来概括。 14、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特征,可用“内在激情有形可见的动作流”来概括。 15、在戏剧艺术中,“动作”具有双重本性;对人的动作的——性和对行动主体的心理活动内容的_______________性。 16、据不完全统计,布及全国的戏曲剧种有_______________多个。 17、_______________有指画面上有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https://www.doczj.com/doc/d35722827.html, 18、_______________照片具有写意的特征,它不注重笔墨的工细,而追求神韵的表达。 19、一部戏剧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8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该小题的括号里)

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病理学(专科) 一、名词解释: 1.肉芽组织 2.机化 3.干酪样坏死 4.肉芽肿 5.原位癌 6.交界性肿瘤 7.肠上皮化生 8.冠心病 9.结核结节 10.梗死 11.肾病综合症 12.凝固性坏死 13.假膜性炎 14.血栓形成 15.风湿小体 16.伤寒小结 17.癌肉瘤 18.凋亡 19.萎缩 20.槟榔肝 21.脓毒败血症 22.非典型增生

2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4.早期胃癌 25.原发性肝癌 26.新月体 27.葡萄胎 28.甲状腺髓样癌 29.伤寒肉芽肿 30.嗜酸性脓肿 31.化生 二、是非题: 1.萎缩的器官其体积均缩小。 2.白色血栓是因白细胞较多而得名。 3.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4.肠腺癌转移到肺称肺转移性肠腺癌。 5.病毒性脑炎为变质性炎。 6.大叶性肺炎是以中性白细胞渗出为主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7.硅肺的基本病变是硅结节形成和肺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 8.玻变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9.二尖瓣狭窄可引起左室扩张、肥大。 10.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多为恶性肿瘤。 11.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2.血栓形成对机体有害无利。 13.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变质、渗出、增生。 14.肿瘤的异型性小,其恶性程度高。

15.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 16.良性肿瘤可有转移。 17.风湿病是链球菌直接引起的化脓性炎。 18.鼻咽癌中低分化鳞癌最常见。 19.由动脉发生的肿瘤称动脉瘤。 20.高血压病主要累及全身细、小动脉。 21.纤维素样变性实质上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22.骨和软骨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23.肺褐色硬化是由于慢性右心衰所致。 24.阿米巴肝脓肿是一种以变质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 25.癌症是癌与肉瘤的统称。 26.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27.高血压脑溢血常发生于内囊部。 28.中央型肺癌组织学类型镜下通常是鳞状细胞癌。 29.慢性支管炎长期反复发作可致肺气肿、肺心病。 30.有门静脉高压症的肝硬化,称为门脉性肝硬化。 31.慢性浅表性胃炎不累及固有腺体。 32.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不是免疫复合物引起。 33.绒毛膜上皮癌内无绒毛。 34.纤维囊性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癌癌前病变。 35.后天性梅毒第一期的病变称硬性下疳。 36.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属急性增生性炎症.主要是淋巴细胞的增生。 37.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是由虫卵引起。 38.毒性甲状腺肿常常由于缺碘所引起。

病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 一、名词解释 1.脂肪变性:细胞浆内甘油三脂(中性脂肪)的蓄积。 2.营养不良性钙化:继发与局部变性,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内的钙化。 3.包裹:坏死灶如较大、或坏死物质难干溶解吸收,或不完全机化,最初是由肉芽组织包裹,以后则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 4.萎缩:是指已经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5.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见于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呈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似虎皮斑纹。 二、选择题 1 老年人产生萎缩的器官主要有(B) A 心、肾 B 脑、心 C 肝、肺 D 心、肺 E 肾、脑 2 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时,其脂滴的主要成分是(D) A 磷脂 B 胆固醇 C 脂褐素 D 中性脂肪 E 蛋白质 3 发生液化坏死基本条件(D) A 含较多的可凝固蛋白 B 组织凝血较严重 С 有腐败菌感染 D 产生蛋白酶较多 E 组织较松软 4 下列哪项不属于萎缩:(E) A 老年男性的睾丸 B 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心脏 C 脊髓灰质炎患儿的下肢肌肉 D 成年女性的子宫 E 心肌梗死后心室壁变薄 5 实质器官中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A 心脏 B 肝脏 C 脾脏 D 肺脏 E 肾脏 三、是非判断题 1 心衰细胞中出现色素颗粒是脂褐素。(╳) 2 心肌脂肪性引起“虎斑心”时,最易出现变化的部位是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 3 血管壁玻璃样变时,形成病变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 4 胃粘膜上皮可发生肠上皮化生,但绝不可能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5 萎缩是适应性变化,去除原因后,都可恢复正常。(╳) 四、简答题

病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十)

病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D A.肺B.阑尾C.膀胱 D.四肢E.子宫 2.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E A.肺、脾、肾B.心、脾、肺 C.心、肝、肠D.肝、肾、脾 E.心、肝、肾 3.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A A.腺体B.骨骼肌C.神经细胞 D.软骨E.平滑肌 4.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属于:A A.过再生性增生B.再生性增生 C.甲状腺肥大D.内分泌障碍性增生 E.甲状腺增生合并肥大 5.“肥大”是指:D 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E.间质增生 6.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时.说明:D A.细胞正开始死亡B.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 C.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困难 D.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 E.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 7.肉芽组织是由……组成:B A.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 D.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 E.以上都不是 9.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B: A.神经性萎缩B.废用性萎缩C.压迫性萎缩 D.营养不良性萎缩E.生理性萎缩 10.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C A.肺B.肾C.脑D.心E.肝 12.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来比较.下列各组的排列哪个是正确的?C A.结缔组织>神经细胞>肝细胞 B.软骨>腱>肾小球C.骨>平滑肌>神经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周围神经纤维 E.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 13.细胞萎缩在电镜下最显著的特点是:E A.肌丝增多B.线粒体增多 C.滑面内质网增多D.粗面内质网增多 E.自噬泡增多 14.组织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增生来修补的过程称E: A.再生B.增生C.化生 D.机化E.不完全再生 15.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B A.骨骼肌B.脂肪组织C.肝 D.脑E.心肌 16.虎斑心见于:B A.白喉B.中毒C.严重贫血D.肥胖E.高脂血症 17.下列各种组织哪一种再生能力最强?D A.骨骼肌B.神经节细胞C.心肌 D.神经胶质细胞E.软骨

[知识]艺术学概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知识]艺术学概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艺术学概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四.问答题 1.简述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 答:,1,、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2,、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2.简述艺术的主要特征。 答: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形象性。文学、艺术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而~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3.如何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 答: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是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三方面。 审美认知~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审美教育~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特点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 审美娱乐作用。审美娱乐~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4.简述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 答:(1)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美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促进人格的完善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2)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与美育的任务和目标根本上是一致的~主要包括 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完美的人格 5.简述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答: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