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讲课教学视频全册播放世界现代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经济大危机(=大萧条)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希特勒组织了纳粹党。

(2)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我的奋斗》)

(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希特勒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出任国家元首。

(4)内外政策:

①建立法西斯恐怖专政:

A、1933年制造国会纵火案,逮捕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B、解散一切工会,取缔其他一切政党,镇压反法西斯战士;

C、焚毁大量进步书籍,残酷迫害犹太人(水晶之夜);

②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疯狂扩军备战: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2、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强化

(1)背景:一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2)标志:墨索里尼组织了法西斯党,1922年进军罗马,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3)强化:1929—1933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意大利,为转移国内人民的注意力,墨索里尼加紧武力扩张。

3、日本军部法西斯化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日本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过程: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霸占中国东北。

②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19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4、法西斯国家结盟:

(1)1936年三个国家结成军事同盟——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2)性质: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3)影响:轴心国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和平面临严重威胁。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3、后果:使德国野心进一步膨胀,不但吞并苏台德,不久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又把矛头指向波兰。

4、评价:这是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企图(1)牺牲小国利益,换来欧洲的和平,(2)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以达到“祸水东引”目的的一次大阴谋,史称“慕尼黑阴谋。”这是法国、英国纵容德国侵略到高峰的表现(绥靖政策)。它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5、启示:对侵略要进行有效抵制或不要让侵略者得寸进尺或不能助长侵略者. (弱国无外交)

6、二战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7、扩大:①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扩大。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扩大到最大规模。

3、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

中途岛战役(太平战场的转折美对日);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美英对德)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这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联合国家宣言》)

2、雅尔塔会议:1945年初,苏、美、英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达成重大协议:

A、三国将派军队分区占领战败的德国;

B、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C、成立联合国。(这次会议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最有影响)(1945年成立,总部在美国纽约,中、苏、美、英、法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是联合国51个创始会员国之一)

3、了解:“二战”中的四次重大会议及主要内容:

①1943年11月美、苏、英三国伊朗首都举行的德黑兰会议――准备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②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在埃及举行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这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而且也在国际上肯定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③1945年初,美苏英三国在苏联举行的雅尔塔会议——成立联合国;

④1945年七、八月,苏、美、英三国在柏林召开波茨坦会议,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4、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德军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

略防御,它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5、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以美、英军队为主的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一个战场是苏德战场)。

6、柏林战役:1945年,苏联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杀。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二战在欧洲战争结束。

7、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猛攻;美军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雅尔塔会议规定)。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在日本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二战结束。

8、二战的根源: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9、二战的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0、二战时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1.五六十年代,持续繁荣:①二战后,美国是最富强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的生产技术,发展工业和军事工业,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70年代,危机与调整:①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②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通货膨胀。③80年代中期以来,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最大的负债国。

3、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①美国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②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原因:

①美国的经济援助(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

②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

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共同体:1967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组成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意义: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共同体的国际地位和作用。1993年发展为欧洲联盟。现有成员国27个。

3、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原因:

①美国的援助,朝鲜战争中日本为美军提供大量军需物资和后勤服务,刺激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利用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③战后日本在美军的占领下实行非军事化,军费负担小;

④日本政局稳定;

⑤重视培养人才,劳动者素质高;

4、概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到70年代初,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实力最强的是——美国;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日本。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1953-1964;全盘否定斯大林,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1964-1982;重点发展重工业,使斯大林模式更加僵化;

3、戈尔巴乔夫:1985-1991;首先经济改革,没成效;然后政治改革,由一党制转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4、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8名苏联高官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三天失败。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

5、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匈牙利事件:1956年,匈牙利人民要求克服个人崇拜,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政治经济改革,游行继而冲突。卡达尔领导的社会主义工人党请求苏联平息暴乱,造成严重损失。

2、匈牙利改革:①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②经济上,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3、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的改革(布拉格之春),被镇压。

4、东欧剧变: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1.亚洲:印度(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

1947年,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据宗教信仰的不同划分),实行印巴分治(蒙巴顿法案)。遗留问题: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矛盾冲突不断。

2.非洲:埃及(1952年,纳赛尔,埃及独立。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60年,非洲独立年;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3.拉丁美洲:古巴:1959,卡斯特罗,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99年,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收回。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1.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量犹太人迁回。

2、二战后,联合国决定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3、中东战争:①1948年,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建国发动,以色列获胜;

②1956年,英法支持以色列入侵埃及,在联合国干预下,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③1967年,以色列突然袭击阿拉伯国家。

④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发动。

4、矛盾:①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②石油资源丰富;③历史、宗教、种族等;④领土、水资源问题;⑤耶路撒冷问题;

5、拉宾(以色列总理)和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达成和解,两人和佩雷斯(以色列)共获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1、“冷战”政策的含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要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进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侵略以外的一切手段(非战争)的敌对行动。其最根本目的是称霸世界;直接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2、“冷战”政策的原因:

(1)二战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被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称霸野心膨胀;

(2)苏联力量日益壮大,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激化。

3、“冷战”政策的表现:

A、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和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B、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通过对欧洲提供经济援助,以达到逐步控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目的;

C、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并对欧洲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包围。

4、两大对抗军事集团:

①1949年,以美国为主的国家成立了针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②1955年,苏联和欧洲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与“北约”相抗衡。形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两极(美苏)格局的局面。(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5、美苏争霸: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肯尼迪;苏:赫鲁晓夫;(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修建。优势在美国)(2)70年代,美:尼克松;苏:勃列日涅夫;(苏占优,1979年,出兵阿富汗。)

(3)80年代,美:里根;苏:戈尔巴乔夫;有限的缓和。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现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旧的终结→新的尚未形成→现在“一超多强”→将来:向多极化发展。)

2、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3、科索沃战争: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第一次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侵略一个主权国家。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过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原因: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2、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性的经济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一个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4、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APEC);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2、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

4、生物工程:克隆技术;

5、特点:①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遇渗透;

③新技术称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6、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7、文学:德莱赛:美国,《美国的悲剧》;

罗曼·罗兰;法国,《约翰·克里斯朵夫》;

贝克特:法国,《等待戈多》;

肖洛霍夫:苏联,《静静的顿河》;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美术:毕加索:西班牙,《格尔尼卡》(为抗议1937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所作)达利:西班牙,《记忆的永恒》;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讲课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1.背景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1)19 世纪中期 ,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治压迫。 1.时间 :19 世纪初(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背景 2.时间 : 1857 年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 3.组成 : 治之下。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杰出代表 :章西女王 3.目的 :反抗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 5.过程 :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4.地区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英军虽然武器先进 ,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5.领导人 6.结果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1)北部地区 :玻利瓦尔 ;7.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2)南部地区 :圣马丁。民族意识的觉醒。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次起义也是 19 世纪中期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6.结果成部分。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 ,成立了“大第 2 课俄国的改革 哥伦比亚共和国” ,当选总统。一、彼得一世改革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1、背景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 ,俄国盛行农奴制 ,封闭落后。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 ,协同作战 ,南北夹击 ,为民族独立英(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 ,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勇斗争。2、时间 : 18 世纪初 ②有统一的指挥。3、领导 :彼得一世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4、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5、内容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世界历史 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 战灾难→ 二 月 革 命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执行反人民政策) <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十 月 革 命 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党) <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练习巩固 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 ) A.2月 B. 3月 C. 10月 D. 11月 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的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1、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1、公元前3500年以后,

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 2、印度的等级制度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二、雅典城邦的繁荣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会不会制造工具,就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就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与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就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妇女在采集与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与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与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与国家的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就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1、公元前3500年以后,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就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她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与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二、雅典城邦的繁荣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1、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2、

最新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 下册 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 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 “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 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 了印度人的反抗。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4.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时间:18世纪初。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 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 报纸; 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 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1.背景(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2.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3.时间:1861年。 4.目的:巩固沙皇的统治。 5.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 钱赎买。 6.意义: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③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7.局限性: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年)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 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为总统。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 金属 合金 金属资源 课题一 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二、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注: 混合物)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 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Mg +O 2 点燃 2MgO 2Mg +O 2 2MgO 注:MgO :白色固体 4Al +3O 2 点燃 2Al 2O 3 4Al +3O 2 2Al 2O 3 注:Al 2O 3:白色固体 3Fe +2 O 2 点燃 Fe 3O 4 2Cu + O 2 △ 2CuO 注:CuO :黑色固体 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 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材料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资料讲解

九年级(下册)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 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原因(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时间:1917年3月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⑤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2、时间:1917年11月7日, 3、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4、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5、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6、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7、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8、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9、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总结: 三、苏俄 三年国内战争(理解) 时间:1918—1920年 措施:①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P5小字(现象:无余粮、无私企、无市场)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经济: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 1、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2、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政治:1922年,苏联成立(最早4个加盟: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俄罗斯) 俄国名称:沙俄(1917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

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 【篇一: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 大河名称尼罗河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黄河 长江 建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500年以后公元前2070年 主要成就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长城 四大发明 甲骨文 二、《汉谟拉比法典》: ⑴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⑵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⑶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 ⑴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⑵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篇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大化改新: (1)时间:七世纪中期 (2)人物:孝德天皇 (3)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宗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2)622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 (3)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4)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篇三: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起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时间:8世纪前期) ①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②影响: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各级封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导读:本文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特征: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E、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测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范围:世界历史下册) 1. 1917年7月,俄国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带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2. 20世纪20年代,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 A.邓小平B.毛泽东C.马克思D.列宁3.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4.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B.兴办公共工程C.调整劳资关系D.缩减农业产量 5.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宗教纷争B.美苏争霸C.法西斯势力的侵略D.地区冲突 6.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主义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C.绥靖政策D.“冷战”政策 7.下列哪些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①德国进攻波兰②德国入侵苏联③日本偷袭珍珠港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河。”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最直接的结果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B.法国光复C.意大利投降D.攻克柏林 9 A.经济持续高速发展B.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C.成为第二经济大国D.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10.如今许多欧洲人正逐渐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意大利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三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1、两个政权并存 A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B、原因: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2、十月革命 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1917年至1920年,苏俄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爆发,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

生。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的几个特点: ①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单独取得革命的 胜利; 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 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 性质阶段的革命 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 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原因: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 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 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 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公司。 结果: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 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 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 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 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 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 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 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 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 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 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 2 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 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 3500 年,尼罗河沿岸出 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 3500 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 立起来;③公元前 6 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 3500 年以后,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
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 2500 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
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
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
武士、官吏;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 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 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 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 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 业的发展。
第 3 课西方文明之源一、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 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二、雅典城邦的繁荣 1、经济雅典近海, 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 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 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主要史实: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基本事实。了解主要历史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教材有关插图和历史材料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和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民族独立的合理性;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及其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难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和影响。 一、新课导入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

民统治之下。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原因: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活动的概况,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300年间,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按血统划分阶层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殖民者役使的主要对象。 2.思考:殖民者到拉丁美洲后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什么?(生:掠夺财富并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 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学生阅读第3页的“人物扫描”,了解玻利瓦尔。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讲授南美独立战争的概况,引导学生分析南美独立战争的突出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美国家联合作战等)。指导学生概括玻利瓦尔在南美独立战争中的主要贡献。 4.师简单介绍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分析,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①赶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③鼓舞了殖民地人民。 目标导学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知识拓展部分,了解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个殖民据点。要求学生读资料要迅速,并善于归纳,读图要注意从细节中捕获有效信息。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对印度进行了更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奴役,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人民和英国的民族矛盾尖锐,这是印度民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标要求】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把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 2.能力: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2.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学习过程设计】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 二月革命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