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地理同步教程人教选修三讲义+测试:第三章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2020地理同步教程人教选修三讲义+测试:第三章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2020地理同步教程人教选修三讲义+测试:第三章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2020地理同步教程人教选修三讲义+测试:第三章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学习目标]了解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并能举例说明;结合实例,说明在旅游景观的欣赏过程中怎样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情景交融等要求;通过旅游景观的欣赏,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正确审美观。

一、选择观赏位置

选择观赏位置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距离、角度、动态。

1.距离

2.角度

3.动态: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宜□08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二、把握观赏时机

三、抓住景观特色

1.全面了解景观特点:景点及其分布、□01旅游路线、景观形成的原理、景观的□02美学价值或□03历史文化价值。

2.抓住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节奏韵律:序幕→发展→□04高潮→结束。

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的建设:融为一体。

(1)类型:寺、□01庙、亭、阁、□02塔、□03摩崖石刻等。

(2)布局:□04因势、□05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此外还常常通过□06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

2.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如我国古代园林要求□07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风俗民情: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如傣族泼水节与西双版纳的热带气候有关;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与该地的

高原地形、干旱半干旱气候、辽阔的草原有关。

五、以情观景

以情观景首先要□01综合感受;其次要□02发挥想象;第三要□0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最后要□04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1.西湖美景名扬天下,观赏西湖的最佳位置是()

A.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B.低临水面

C.远距离仰视D.适当距离远眺

答案 B

解析西湖较小,观水景不宜太高太远,只有在低临水面的廊、榭、亭等观赏,才能观水中倒影,体会天地之美妙。

2.壶口瀑布观赏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B

解析壶口瀑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多,瀑布水量大最为壮观,故B 项正确。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的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据此回答3~4题。

3.对望夫石的观赏应注意()

A.置身其中B.特定位置观赏

C.制高点俯瞰D.适当距离仰观

答案 B

解析“望夫石”属地貌酷似造型,应在特定位置观赏。

4.诗人在游览景观时,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篇,说明他在旅游景观欣赏时()

A.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

B.达到了以情观景的境界

C.体验景观的意境

D.充分了解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答案 B

解析诗人写出美妙诗篇,体现了诗人在游览时达到了以情观景、情景交融

的境界。

探究点选择恰当的观赏位置和时机

旅游景观是美的,但是有些旅游景观只有在特定的位置和时间才能观看到真正的美景。如长江三峡的神女峰只有在某一特定位置才能看出美女造型来,吉林市的雾凇只有到了隆冬季节才可见其壮观。《题西林壁》是苏轼著名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据图文资料,探究下列问题:

(1)你是如何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的?

(2)济南红叶谷、泰山日出、青海湖鸟岛应在何时观赏最佳?

(3)指出图三景观观赏的最佳季节。

(4)说明图四景观最佳观赏方法。

[答案](1)对于同一景观,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2)济南红叶谷每逢深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观赏红叶的最佳季节;泰山日出宜在夏季雨过天晴的早晨观赏;每年4月,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鸟岛,5月产卵孵化,6月下旬开始飞走,因此5月是观鸟的最佳时间。

(3)夏季。

(4)乘船游览,体会“人在画中游”。

1.选择观赏的位置

2.把握观赏的时机

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的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当然,观赏人文景观同样也要把握时机。

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随季节而

变化的自

然景观

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腊梅;杭州西湖—春季最好(那

时桃花盛开,嫩柳披金,苏堤白堤,桃柳间杂,美不胜收);北京香

山观红叶—金秋时节最佳;“冰城”哈尔滨—冬季;松花江太阳岛

—夏季;海南岛—每年的11月前后;黄山、庐山—宜夏季观赏(因为

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致富于变化,且兼收避暑之利)

随气象和

时间而变

化的自然

景观

日出、落霞之美,溪泉的水汽蒸腾,林间的浓绿欲滴,山石的云雾

缭绕,奇峰的霞光照耀—朝暮观赏;浙江的钱塘江大潮—每年的农

历八月十八;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四川峨眉山的佛光—特定的气

象条件下出现

人文景观

赛龙舟—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

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行

1.以下景点和观赏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三清山的“仙人指路”—远眺

B.洞庭湖—登岳阳楼

C.神女峰—置身其中

D.杭州一线天—俯瞰

答案 B

解析“仙人指路”这种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地点才会觉得天工之巧妙;远眺可得神女峰峰峦之雄伟峻秀;置身其中近观才知一线天的妙处;观赏洞庭湖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远望,才能视野开阔,产生美感。

2.北京香山游主要是观赏“香山红叶”,为此旅游者应()

A.选择春光明媚的季节去观赏

B.选择雨后天晴去观赏

C.近观才能看出红叶满山、宛若彩霞的效果

D.远望和俯视方能体会“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佳境

答案 D

解析旅游景观欣赏有基本的要求:一是要选择观赏的位置,不同的距离、角度、俯视和仰视产生的美感不一样。二是要把握恰当的观赏时机,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能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三是要抓住景观特色。北京“香山红叶”的“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佳境只在秋高气爽的时节达到极致,霜打枫叶满山红,并且宜远望和俯视欣赏,才会视野开阔,产生美感。

3.下面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的景象有()

①钱塘江大潮②青海湖的候鸟③桂林山水④武陵源群峰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钱塘江大潮以每年中秋节前后最为壮观,青海湖的候鸟以5月最为壮观。

4.桂林山水的观赏应()

A.乘船游览B.适当距离仰观

C.登高远望D.置身其中仰观

答案 A

解析桂林山水属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游览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探究点全面观赏旅游景观

材料一《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描写:……开门进去。只见一道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紫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材料二杜甫名篇《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但很多人游览时却感受不到其魅力,如何欣赏才能获得良好的审美效果?

(2)说明大观园入园设计所采用的园林构景手法及其用意。

(3)读杜甫名篇《望岳》,谈谈该诗对观赏泰山美景所提供的审美启示。

[答案](1)欣赏前应了解当地有关的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和园林的构景手法,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审美感受和欣赏水平,获得良好的审美效果。

(2)障景一般出现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常利用假山、屏风、竹林等来实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入园设计采用的就是障景法,以假山为障景。障景的目的就是避免一入园便对整个园景一览无遗,因而采用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3)①观赏山体自然景观要抓住其美的本质特征,如泰山的雄伟壮丽。②不同视角,仰视或俯视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如只有在制高点俯视,才有“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之感。③观赏山体自然景观要以情观景。首先要综合感受,如本诗提及的“青未了”“阴阳”“层云”“归鸟”“众山”;其次要发挥想象;第三要移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本诗的“荡胸”“决眦”;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如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抓住景观特色

不同景观有不同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感观也不同,所以观赏时应抓住景观特色。

(1)景观观赏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及其意义

(2)抓住建筑、园林等景区的节奏韵律和构景手法

要求具体内容

抓住建筑、园林等景区的节奏韵律景区结构布局:序幕、发展、高潮、结束确定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

抓住园林的构景手法主配:园林有主景和配景

层次:主要有障景法和隔景法

框景:用门框、窗框和洞框作为取景画框借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

2.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是为了突出自然美,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与自然协调。以寺、庙、塔、亭、阁为例说明如下:

寺庙塔亭、阁

举例五台山寺庙、泰

山普照寺

大理三塔

湖南岳阳楼、武汉

黄鹤楼、昆明大观

楼、南昌滕王阁

所处的自然风景区

海拔较高

的风景名山

湖光山色的

低山丘陵地区

回环曲折的江河以

及开阔舒展的湖泊

人文景观的位置山麓、山谷、山间小盆

地的茂林之中

小山冈的脊线上或山

麓湖边

江河湖泊边缘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与佛

教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

外的思想相一致

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

破地貌平缓的曲线

江河回折,湖泊水

域广大,视野开阔,

登高楼方知其胜景

3.以情观景

以情观景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我国人民有寄情于山水的传统,用丰富的内心情感去“人化自然”或“自然人化”。以情观景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欣赏旅游景观追求的境界是()

A.把握观赏时机B.抓住景观的特点

C.以情观景D.选择观赏位置

答案 C

解析前者常表达悲凉的心情或气氛,后者常用来表达悠闲自得的心境,反映了古代文人以情观景的境界。

2.清朝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主要反映了旅游资源欣赏的要求是()

A.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B.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把握观赏时机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答案 D

解析由描述可知,人欣赏山时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神思游于自然之间。

“和谐生美”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诗句做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答案 B

解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欣赏时应把握观赏时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应选择观赏位置(角度);“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应把握观赏时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眼前的景观之中,达到了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观赏效果。

4.在观赏苏州园林的过程中,能满足观赏者感官和心理需要最重要的条件是()

A.掌握丰富的知识B.把握适当的时机

C.保持一定的节奏D.站在一定的高度

答案 C

解析苏州园林具有层次感,在观赏园林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节奏,这样既能满足感官要求,又能适应心理需要。

一、选择题

读甲、乙两景观图,完成1~2题。

1.欲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①甲宜在适当的距离仰视②乙应在视野开阔的制高点俯瞰③甲、乙均宜在适当的距离内平视④乙应选择特定位置观赏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感知其形象。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反映了此类景观欣赏时()

①宜动态欣赏②要把握好观赏时机③可以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④要抓住景观特点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美丽的景观。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3~4题。

3.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

C.以情观景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答案 B

解析“断桥残雪”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否则就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么“断”的。

4.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A.平视B.俯视

C.远眺D.仰视

答案 D

解析欣赏“平湖秋月”中的月应仰视。

一对来自欧洲某国的老夫妇,在中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旅游,当他们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老妇人感慨地说:“中国的面积好辽阔啊!在没有登高情况下,短短的十几天,让我们感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这对老夫妇是什么季节来我国旅游的()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在没有登高情况下,说明在平原地区,短短的十几天,感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差异明显,犹如四季变化,D项正确。其他季节南北差异不明显,A、B、C三项错误。

6.如果这对老夫妇有幸观赏到松花江雾凇奇妙景观,这说明在旅游景观欣赏时要()

A.选择好观赏位置B.把握好观赏时机

C.抓住景观特点D.以情观景

答案 B

解析雾凇景观出现在冬季,如果这对老夫妇有幸观赏到松花江雾凇奇妙景观,这说明在旅游景观欣赏时要把握好观赏时机,B项正确。雾凇景观出现与选择好观赏位置、抓住景观特点、以情观景关系不大,A、C、D三项错误。

二、综合题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外,黄山旅游景观还有“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之变化。

材料二下图为黄山冬雪雾凇图。

(1)说明欣赏黄山春夏秋冬不同自然景色需要掌握的要领。

(2)简述黄山雾凇的成因。

(3)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4)黄山迎客松常年站在黄山上,迎接远方到来的游客,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你去观看黄山松,可能不像人们所宣传的那种神态。这是否会影响你的欣赏?

答案(1)把握观赏时机。

(2)黄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空气湿度大,冬季强冷空气南下,气温急剧下降,水汽凝结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景观。

(3)选择好观赏位置,充分发挥想象。

(4)不会的。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是通过想象才感知的,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或情景合二为一,才会顿觉天工之巧和美妙绝伦。所以黄山松像不像迎客姿态并不重要,关键要发挥想象,它像什么就是什么,并与自然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意外的收获和感觉。

解析第(1)题,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观赏时要把握观赏时机。第(2)题,黄山雾凇的形成与其气候特征及天气条件有关。第(3)题,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位置观赏。第(4)题,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是通过想象来感知的。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二节人文环境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第二节东南亚 第三节印度 第四节俄罗斯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 第二节欧洲西部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四节澳大利亚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第二节巴西 第十章极地地区 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第三节多民族的家庭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5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页码)

七年级上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4 3.纬线和纬度P6 4.经线和经度P7 5.利用经纬网定位P9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11 2.地球的公转P13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学会阅读地图P16 2.选择适用的地图P19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P24 2.分层设色地形图P26 3.地形剖面图P28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P30 1.沧海桑田P37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P38 3.板块的运动P41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P46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P48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P51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的变化P53 2.气温的分布P55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的变化P58 2.降水的分布P60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P62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P64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66 4.气候与人类活动P67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P70 2.世界人口的分布P72 3.人口问题P73 4.不同的人种P74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P77 2.世界三大宗教P79 第三节人类的聚住地──聚落 1.聚落与环境P81 2.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P84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地域发展差异P88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P90 3.国际经济合作P91 七年级下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1.雄踞东方的大洲P2 2.世界第一大洲P4 第二节自然环境 1.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P6 2.复杂的气候P10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 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P14 2.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P17 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P19 第二节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P22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P23 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P26 4.热带旅游胜地P28 第三节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P30 2.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P33 3.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P35 第四节俄罗斯

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初中地理教材湘教版与人教版比较.docx

初中地理教材湘教版与人教版比较 “一本好书就相当于一位名师,一套好教材就相当于茫茫大海上的一座航标,受惠者众,它给人的益处是无穷的。”十余年来,通过义务教育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教学理念变革,同时也受困于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以及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存在的许多不妥之处。下面就湘教版和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优劣谈谈自己的认识 和看法。 (一)湘教版的优点与不足 一、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 二、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一贯都是以初一《中国地理》、初二《世界地理》的呆板滞后 的教材体系结构。新教材改为初一在学习了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之后,先学世界地理,初 二再学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这种安排,体现了地理学由整体到局部,由部门到区域的知识 结构,有利于学生认识、又便于知识前后联系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加强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世界区域地理更加突出重点和特点, 减少了层次。以《南亚》一节为例,以归纳共同性,突出南亚区域地理特征,并侧重讲述地 形、气候,从而认识南亚的农业、宗教与社会,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分析自然地理与人文

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在国家地理方面,新教材选择了东亚经 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内容上比旧教材具有份量适当,头绪简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等优点。《日本》体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的精神,在自然地理内容上也作了较大改 变,突出了重点。有助于学生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工业 分布(布局)。 2.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 新教材课文中的小标题设计能紧扣教材,醒目突出,既抓住了重点,又容易引起学生 学习的兴趣和重视,内容体系突出了人地关系,加强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 大问题,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以《澳大利亚》一节为例,该节小标题可连结 成:拥有一个大陆——低平的地形——古老的动物——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这些简短的 小标题既高度概括了澳大利亚国家地理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又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地关系。 3.图象丰富多彩,更贴近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 新教材大量增加了图表、景观图等,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每幅图都能 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识图技能和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等 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地图表现力强,内容丰富,色彩鲜明,清晰易读,既可巩固正文地理 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信息面,适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 教材对图象也进行了创新,每幅图的信息主体明确,使图象表达的内容重点更加突出, 便于学生掌握。 4.练习编写有新意,富有启发性 新教材注意地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基本训练。在增加图幅的同时,还安排一定数 量的练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练习的题型多种多样,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图文并茂,目的性明确。 新教材中设“阅读” 、“活动”两个小栏目,以丰富学习内容和启发学生思考,促进讲 练结合。练习内容有一定弹性,具有可选择性特点,减少了记忆量,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活动” 中的“读图” 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和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概念。思考题题目设计富有思考性、趣味性,答案也具有辩证性。目的是促使学生课堂消化所 学的内容,同时寓思考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特点。 三、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存在的问题 虽然此教材有不少创新,但是问题和缺陷也很多,主要体现在: 1、相关材料更新速度慢,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特别是人口数据、国家人均GDP收入

人教版高中地理电子教材.doc

编写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并使用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我们编写了这套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共分两册,分别与教科书上、下册配合使用。 本书各单元的结构分为教材分析、练习篇参考答案、参考资料三个部分。在教材分析中,对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编排作了总的说明,对每一课的具体内容作了分析说明,同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教师参考。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的反馈信息,编写时间又很仓促,因此这套教师教学用书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广大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的编写者:第五单元:高俊昌;第六单元:刘健;第七单元:韦志榕;第八单元:覃燕飞、丁尧清。责任编辑:刘健;审定:吴履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 2003年9月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教材分析 在前四单元学习了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从本单元开始,将要学习人文地理。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生产活动。因而教材将人类的生产活动安排成人文地理的开篇。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教材按照大纲的要求,只讲述了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 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目前以至今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建设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为此,教材对本单元内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材无论讲述农业生产活动,还是讲述工业生产活动,侧重点都不在生产活动的本身,而是在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教材在本单元的引言中概要地阐述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全单元教材就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将在第8单元作单独讲述,本单元教材只是在自学园地中,安排了“持续农业”的内容,供学生自学。 第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典型案例论证基本原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从分析实例入手,阐述基本原理(如农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区位选择),并用大量事实材料进行说明。(2)从教材结构看,本单元分别用2课时讲述农业地域类型,用2课时讲述工业区域,目的是通过诸多不同类型的具体地域的分析,来论证基本原理。这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所具有的地域性特点。(3)讲述每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或工业区域,都是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来说明普遍规律的。典型案例的选取,除考虑到其代表性外,还照顾到世界各地,以使学生从小见大,了解世界各地人类生产活动的一般情况。(4)讲述基本原理或进行地域分析,都尽可能举中国的实例,或联系中国以及学生家乡的实际。 第三,体现发展的观念。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例如,教材分析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讲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别关注各地域类型的形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下册说教材 说课人刘新孔 一、说课程目标 八年级下册地理 ,讲述中国的区域地理部分。就是本册教科书的主体。对于这一部 分内容,《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变革。与以往同类地理教学大纲的省区 罗列或地区分列方式不同,《地理课程标准》只就是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与学习 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个别特殊的除外)。这就为教科书的编写留有较大的空间。在编写本册教科 书时,有以下考虑。 第一,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时的限制,本册教科书不可能全面系统地讲述中国区域地理,而就是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某些区域作为案例讲述。因此,教科书的重点不就是使学生了解系统的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而就是教会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分析与认识区域地理特点的方法。 第二,所选区域,除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4个区域(北京、港、澳、台湾)以外,以典型、有特色为原则,又选择了其她5个区域,这样本册教材共选择讲述9个区域,符合课程标准中“至少学习5个区域”的要求。 这9个地理区域分别就是: 特别行政区──香港与澳门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南方地区──长株潭城市群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南地区--------贵州省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从区域选择的情况瞧,首先就是适当照顾到覆盖面,上述区域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的 北方、南方、西北、西南以及几个特殊地区;其次,就是突出区域的典型性。除标准规 定的必选区域外,上述几个区域都就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区,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再次,展示区域的多样性。既有特色多样的区域(包括行政区、地形区、旅游区、综合区等多种区域),也有尺度不同的区域(小到省区内部的二级行政区,大到地跨数省的流域区)。我们希望学生在通过这些案例学习后,能够形成对中国区域地理初步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二、说课程内容 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就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 分”“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等内容。希望起到两方面的作 用,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就是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具体介绍。所选区域按照省级 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方式组合。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建制历史悠久的一级行 政区划,既就是行政区,又就是经济区、文化区,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选择了较多的省区案例(5个)。其次,一些各省区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我们选择了珠江三角洲与西双版纳作为 省内区域的案例;此外,由于自然或人文等方面的联系,我国还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我们选择了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三部分就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由于就是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因此,先从中国出发,介绍我国在综合国力上的整体提高,再从世界着眼,分析当今世界就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当代世界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这样设计,一方面与七年级世界地理部分相呼应,另一方面始终把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使教科书有比较高的立意。 三、课程结构 (一)、教科书章节与课标内容的对照 章节内容课程标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不同的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二节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南北方的自然差异 南北方生产与生活的差异 第三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干旱的西北地区 高寒的青藏地区 以牧业为主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 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 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说出各地例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 产、生活的影响 第八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政治文化中心 历史悠久的古城 1.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 历史文化传统与城市职能。 2.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 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二、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三、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

一、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一贯都是以初一《中国地理》、初二《世界地理》的呆板滞后的教材体系结构。新教材改为初一在学习了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之后,先学世界地理,初二再学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这种安排,体现了地理学由整体到局部,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便于知识前后联系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加强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世界区域地理更加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了层次。以《东亚》一章为例,新教材改变过去没有“概述”,分国地理平铺直叙、没有突出重点的缺点。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概述”,以归纳共同性,突出东亚区域地理特征,并侧重讲述其东西部差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改变了过去面面俱到的传统体系。并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分析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以利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在国家地理方面,新教材选择了东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内容上比旧教材具有份量适当,头绪简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等优点。《概述》一节,自然地理多于人文地理。《日本》一节人文地理为主,并体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的精神,在自然地理内容上也作了较大改变,突出了重点。 2.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 新教材课文中的小标题设计能紧扣教材,醒目突出,既抓住了重点,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重视。内容体系突出了人地关系,加强

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以《巴西》一节为例,该节小标题可连结成: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人口分布在东部沿海——壮阔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危机——迅速发展的经济——新建设的首都巴西利亚。这些简短的小标题既高度概括了巴西国家地理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又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地关系。 3.图象丰富多彩,更贴近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 新教材大量增加了图表、漫画等,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每幅图都能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识图技能和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新教材对图象也进行了创新,每幅图的信息量有所减少,使图象表达的内容重点更加突出,便于学生掌握。 4.练习编写有新意,富有启发性。 新教材注意地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基本训练。在增加图幅的同时,还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练习的题型多种多样,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图文并茂,目的性明确。 新教材中设“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三个小栏目,以丰富学习内容和启发学生思考,促进讲练结合。练习内容有一定弹性、具有可选择性特点,减少了记忆量,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教材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地理下册说教材 说课人刘新孔 一、说课程目标 八年级下册地理,讲述中国的区域地理部分。是本册教科书的主体。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具有开创性的变革。与以往同类地理教学大纲的省区罗列或地区分列方式不同,《地理课程标准》只是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个别特殊的除外)。这就为教科书的编写留有较大的空间。在编写本册教科书时,有以下考虑。 第一,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时的限制,本册教科书不可能全面系统地讲述中国区域地理,而是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某些区域作为案例讲述。因此,教科书的重点不是使学生了解系统的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分析和认识区域地理特点的方法。 第二,所选区域,除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4个区域(北京、港、澳、台湾)以外,以典型、有特色为原则,又选择了其他5个区域,这样本册教材共选择讲述9个区域,符合课程标准中“至少学习5个区域”的要求。 这9个地理区域分别是: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南方地区──长株潭城市群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南地区--------贵州省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从区域选择的情况看,首先是适当照顾到覆盖面,上述区域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的北方、南方、西北、西南以及几个特殊地区;其次,是突出区域的典型性。除标准规定的必选区域外,上述几个区域都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区,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再次,展示区域的多样性。既有特色多样的区域(包括行政区、地形区、旅游区、综合区等多种区域),也有尺度不同的区域(小到省区内部的二级行政区,大到地跨数省的流域区)。我们希望学生在通过这些案例学习后,能够形成对中国区域地理初步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二、说课程内容 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内容。希望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是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具体介绍。所选区域按照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方式组合。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建制历史悠久的一级行政区划,既是行政区,又是经济区、文化区,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选择了较多的省区案例(5个)。其次,一些各省区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我们选择了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作为省内区域的案例;此外,由于自然或人文等方面的联系,我国还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我们选择了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三部分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由于是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因此,先从中国出发,介绍我国在综合国力上的整体提高,再从世界着眼,分析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当代世界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设计,一方面与七年级世界地理部分相呼应,另一方面始终把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使教科书有比较高的立意。 三、课程结构 (一).教科书章节与课标内容的对照 2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最新整理)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4 3.纬线和纬度P6 4.经线和经度P7 5.利用经纬网定位P9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11 2.地球的公转P13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1.学会阅读地图P16 2.选择适用的地图P19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P24 2.分层设色地形图P26 3.地形剖面图P28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P30 2.七大洲和四大洋P32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P37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P38 3.板块的运动P41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P46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P48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P51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的变化P53 2.气温的分布P55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的变化P58 2.降水的分布P60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P62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P64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66 4.气候与人类活动P67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P70 2.世界人口的分布P72 3.人口问题P73 4.不同的人种P74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P77 2.世界三大宗教P79 第三节 人类的聚住地──聚落 1.聚落与环境P81 2.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P84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地域发展差异P88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P90 3.国际经济合作P91 七年级下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三节“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25中姚丽娟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典型的区域地理课,是教材第七章南方地区中的第三节,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三个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行政区域之一,是34个行政区中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域,无论是在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因此本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以“特”字为主线来突出它与其它地区的差异,我采用阅读、对比、分析等方法来体现区域的两个联系。由于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初期,课程标准和教材变化较大,我们应该站在新课标、新理念、新要求的高度和角度,依据新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全新的观念来审视教材,设计教学,力争、努力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主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区域地理课的要求:筛选出来与本课相关的 欢港澳的要求全搬 主要参考教参上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叙述,但教参叙述得比较具体、细致,文字也多,目标要适当地具体和概括,因为教学目标是比较宏观的,不能过多过细。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当然教学目标的设定还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等实际情况。因此我设计的本节目标有: 1、通过阅书读图,明确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范围、人口面积等概况; 2、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认识、理解我国实施的“一国两制”政策; 3、通过学习阅读、分析相关资料,能概括出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从而提升环保意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4、举例说明港澳与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分析、理解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港澳经济等发展的相互促进 作用。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重点、难点的设定 重点:(设两个)“一国两制”和地理位置 因为教材的第一个框题由原来的“人多地狭”改成了“特别行政区”框题就是重点,而这个特别之处就是“一国两制”,因此就设为第一个重点。地理位置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而且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区域地理中自然要素之间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两个联系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点,因此我没有把课程标准上其它要求如人口、面积等设为重点,取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取在“点”上,重点重点在于“点”而非“面”。取多了就是“面”,重点就不存在了,再说重点多了,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都突出。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在设定重点的同时,就会自然地考虑到教学中的详略的问题----(也可以展开) 难点:港澳与祖国内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原标准的要求“祖国对港澳的促进作用”删除了。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好理解,“相互促进作用”教材上只有抽象的叙述-----(也可以列举出来),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那么具有说服力的具体的事例和数据,需要教师收集。(你收集的可以列举出来)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

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 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 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 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 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 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 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 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一、做自我介绍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三、新课学 习阶段: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 录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二节人文环境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节东南亚第三节印度第四节俄罗斯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二节巴西第十章极地地区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家庭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

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5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2019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本卫片目视判读语文

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本卫片目视判读初中地理课本第一册封面卫片: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区 这是一幅真彩色合成图像。由自然色合成,即由一种以上的多波段光谱合成的信息,这样使得图像的色彩与区域的实际颜色相近。色彩的变化是不同的地质、植被、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等的结果。在这种图像上,植物为绿色和黄色,水体为黑色和蓝色,云和雪为白色,城市和居民地为红色、褐色或暗灰色。山地地面起伏不平,形成山岭脊为界的阴阳坡,在影像上,阳坡为浅色调,阴坡为深色调。山体愈高,切割愈深,其色调差异越大。 卫片的方位与地图一样,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因为太阳从南方上空照来,所以判读时,请将卫片倒置(注,本图判读内容均以南方为图像上部),这样,就将阴影对着自己,可比较容易地分辨出山脉的岭和谷。相对于山岭而言,其左(上侧,即阳面)侧山体呈嫩绿色,右(下)侧为阴影部分,为黑色。在图像中部偏上的位置,可分辨出数条南北方向的纵向延伸的山岭和山谷。岭谷配置关系也可以从河流位置辅助读出,河流一般在山谷间流淌。图像上部发育有东南-西北向河流,呈淡蓝色。 图像中部偏下区域可见数条现代山岳冰川,因反射强烈,呈白色,色调较深,其阴影部分呈浅蓝色。这样,根据冰川

不同分布部位的色调差异,可以判读出下覆的山岭位置及其走向。冰川一般位于高山地区,根据相关位置特征,冰川沿地势较高的山脊分布,可以得出,图像中部偏下区域的山脉海拔较高。 图像下部的山地区域植被覆盖较少,地表裸露,呈浅灰色。左下侧可见较为宽阔的冰川流动通道,呈均匀的浅色调。图像上部的山脉顶部分布有零星的积雪,左上部较为集中,呈灰白色。 课本第一册封底图像:地球卫星照片 这是一幅高空卫星照片。首先,它揭示了地球的球体形状;其次,从卫片的影像特征上,可明显地分辨出地球的海陆分布轮廓。图像上的棕红色主体区域是欧亚陆地,浅蓝色区域为环绕陆地的海洋,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水体基本上是贯通的。白色区域为高空云层的投影。从图像的右上角到左下角,陆地部分分别是北美洲、西伯利亚(俄罗斯东部)、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台湾岛、海南岛、中南半岛、加里曼丹岛和菲律宾群岛。图像左部边缘是呈三角形状凸向下方的印度半岛,在其上部区域可依稀分辨出喜马拉雅山脉。左下部的狭长岛弧从左到右分别是马来群岛和新几内亚岛。图像底部是澳大利亚,顶部为北冰洋区域。 由于星下点(图像中心区域)在日本列岛附近,因此,只有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知识点人教版-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知识点人教版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 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学习七年级地理课本知识的 大忌.查字典地理网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知识点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知识点人教版(一) 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① 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 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 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原因是 : 1) 面积最大 2) 跨纬度最广 3) 东西距离最长 )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 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国家 东亚中国、蒙占、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 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 北亚俄罗斯的一部分 4. 东亚的国家有: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6. 亚洲地形的特点:1)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3) 地面起伏大 7.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 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8. 亚洲气候的特点1) 复杂多样2) 季风气候显著3)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知识点人教版(二) 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其次是伊泰普水 电站)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 3)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

初中地理教材目录人教版.doc

七年级上: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3.纬线和经线 4.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地形图的判读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3.板块的运动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我们 2.气温的变化 3.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我们 2.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2.世界人口的分布 3.人口问题 4.不同的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乡村和城市 2.聚落与环境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国家和地区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国际合作 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七年级下: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1.世界第一大洲 2.地形和河流 3.复杂的气候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 2.多样的地域文化 3.经济发展差异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 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第二节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4.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第三节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水旱灾害频繁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 全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二节人文环境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节东南亚第三节印度第四节俄罗斯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二节巴西第十章极地地区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家庭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

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5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