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

一、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一贯都是以初一《中国地理》、初二《世界地理》的呆板滞后的教材体系结构。新教材改为初一在学习了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之后,先学世界地理,初二再学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这种安排,体现了地理学由整体到局部,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便于知识前后联系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加强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世界区域地理更加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了层次。以《东亚》一章为例,新教材改变过去没有“概述”,分国地理平铺直叙、没有突出重点的缺点。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概述”,以归纳共同性,突出东亚区域地理特征,并侧重讲述其东西部差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改变了过去面面俱到的传统体系。并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分析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以利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在国家地理方面,新教材选择了东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内容上比旧教材具有份量适当,头绪简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等优点。《概述》一节,自然地理多于人文地理。《日本》一节人文地理为主,并体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的精神,在自然地理内容上也作了较大改变,突出了重点。

2.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

新教材课文中的小标题设计能紧扣教材,醒目突出,既抓住了重点,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重视。内容体系突出了人地关系,加强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以《巴西》一节为例,该节小标题可连结成: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人口分布在东部沿海——壮阔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危机——迅速发展的经济——新建设的首都巴西利亚。这些简短的小标题既高度概括了巴西国家地理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又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地关系。

3.图象丰富多彩,更贴近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

新教材大量增加了图表、漫画等,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每幅图都能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识图技能和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新教材对图象也进行了创新,每幅图的信息量有所减少,使图象表达的内容重点更加突出,便于学生掌握。

4.练习编写有新意,富有启发性。

新教材注意地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基本训练。在增加图幅的同时,还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练习的题型多种多样,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图文并茂,目的性明确。新教材中设“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三个小栏目,以丰富学习内容和启发学生思考,促进讲练结合。练习内容有一定弹性、具有可选择性特点,减少了记忆量,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1、人教版《地理》教科书的内容特征

人教版初一年级的地理实验教科书以世界地理为主体的知识结构,先讲述地球和地图基础知识,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从而为学习和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打下基础;目的之二是获得有关地图的一些基础知识,初步学会阅读和运用政区图和地形图。在世界地理概况中,以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类及其活动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世界的气候和陆地自然带等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各种自然资源、居民和国家等概况,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现状,从而初步认识人类、资源、

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地理的分区,是按地理位置及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来划分各地区的,每一地区只重点讲述一二个有代表性或有特点的国家,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地区和国家,及其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初步熟悉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具有根据一定的地理事实材料,运用所学过的地理基本知识分析认识一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初步能力。

初二年级的地理实验教科书,采用中国地理总论——中国区域地理——中国在世界中,即“总一分一总”的知识结构。中国地理总论,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概况;自然环境、人口和自然资源的基础情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树立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观点;我国主要工业、农产品、重要交通线、商业中心、著名旅游地等的分布概况;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农业、交通、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中国区域地理,首先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区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共同发展的观念;其次,了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概况,再进一步学习乡土地理。“中国在世界中”,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但在经济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要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肩负着的重要责任。

特点及运用

1.建立新的教材体系

(1)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要克服过去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基本上按地方志方式编写,罗列地理事实材料,以记忆为主的缺陷,必须首先改变建立教材体系的指导思想,即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建立教材的新体系,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

(2)按照地球、地图、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的顺序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中外地理教材都用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绍,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新教材中仍要保留这一部分知识,需要改进的是这部分知识的表述方法,使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区域地理部分,我们采取先外后中的顺序和“详中略外”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这样由整体到部分、由系统到区域、由宏观到微观,与小学社会由近及远、由个人-家庭-社区-中国-世界的体系相呼应,以加强初中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能在打好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宏观地认识世界,然后比较深入地学习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

1.建立新的教材体系

(1)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要克服过去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基本上按地方志方式编写,罗列地理事实材料,以记忆为主的缺陷,必须首先改变建立教材体系的指导思想,即以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建立教材的新体系,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

(2)按照地球、地图、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的顺序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中外地理教材都用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绍,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新教材中仍要保留这一部分知识,需要改进的是这部分知识的表述方法,使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区域地理部分,我们采取先外后中的顺序和“详中略外”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这样由整体到部分、由系统到区域、由宏观到微观,与小学社会由近及远、由个人-家庭-社区-中国-世界的体系相呼应,以加强初中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能在打好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宏观地认识世界,然后比较深入地学习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

新的初中地理教材加强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通论的基础知识,以及中国地理总论的内容,提高对地理科学规律性和我国地理国情的认识。对世界区域地理和国家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力求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层次,减少所学国家和区域的数目和次要地名。新教材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结构如下表所示。

以往的初中地理教材主要为陈述式,以解释概念、记叙地理事物、描述地理现象为主,格局比较刻板、单调,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人教版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一改这一弊端,从形式到内容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新教材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更加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点,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更加得心应手。其主要表现为:

一、加强了教材的直观性,便于教师运用图象教学

新教材把地理图象变成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图象的数量还是类型都比以往增加了许多,而且形式多样。如第一册的地理图象总共有234幅,比原来的《世界地理》上册的

地理图像(94幅)增加了一倍多。这样就加强了教材的直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确切掌握教材中的每一幅图象所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采的图象进行教学,可使知识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掌握。

二、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教材在确保科学性和思想性正确的前提下,注意了可读性和趣味性。首先,不同的章节用了不同的引入法,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在讲天气和气候这一部分时,以询问的形式:“同学们注意收听当地的天气预报了吗?当地今天是晴天、阴天、还是雨雪天气?”在“地球在宇宙中”这一节,从两个同学争论的:“我们生活在地上还是生活在天上?”的问题开始,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另外,新教材还编排了“读一读”、“想一想”和“做一做”的小栏目。如在“读一读”的栏目中,还编了“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喜玛拉雅山概况”,以及“长江三峡”等生动形象的描述。在“想一想”的栏目中提出了“两个板块碰撞时,岩层会发生什么变化?”“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人布?”等思考性的问题。在“做一做”栏目中,还安排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内容,如:“用一根竹竿,在它顶端用细线系一条较长的纸条,拿在院中,根据它的飘动,辨别风的方向”等等。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小栏目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同时,可以深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调整了知识体系和结构,减少了层次,降低了难度

新教材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加强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及中国地理总论的内容,提高对地理科学规律性和我国国情的认识。对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力求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层次,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难度也降低了。如世界地理中原来的教材讲了40多个国家,现在减为10余个。像东亚,着重介绍经济发达的日本,南亚只讲印度。再如,旧教材中讲了“地理上的气压带、风带及季节移动”等,内容难度较大。许多学生难以接受。而新教材对此作了较大的改动。这样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也省劲不少,只需突出重点,用启分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就会抓住重点,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新知识。

四、突出了时代特点,加强了有关环境、资源、人口方面的内容

目前,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与计划生育的推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污染的治理等等,均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它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命运。而这些内容都是地理学科所涉及的范畴。因此新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了人地关系,加强了有关环境、资源、人口方面的内容。例如:教材中,植树造林和滥伐森林两种不同的人类活动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为例,说明了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既符合现代地理学所研究的方向,也较好地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时代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这一特点,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五、增强了基本技能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新教材充实了“地球仪”和“地图”等基本知识的内容,在各章节都加强了读图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还编制了与课本配套的地图册、填充图册、教师要运用这些工具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读图、用图的基本技能训练,以便使学生的知识更加充实和提高。总之,新教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探索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能从感性──理性──实践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做为地理教师在运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必须钻研教材、熟悉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编排思路,转变思想,钻研教法,把书教活,为学生创造一个生

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发挥地理教材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作用。

北京版初中地理教材简介

北京版初中地理教材简介 北京版初中地理教材简介: 为了进一步提高首都基础教育的质量,以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和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北京市教育局决定编写适合北京市中小学使用的九年义务教材,其中也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以下简称“北京版教材”)。这套教材从1995年秋季起在北京市16个区县的所有初级中学进行试用。 一、北京版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 北京版教材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化代建设服务,必须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体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的精神,力求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北京版教材注意克服当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力求从教学内容、教材体系和体制、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从而体现教材的改革性。 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注意突出现代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围绕主线讲述我国与世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重视地理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懂得协

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在教材体系和体例方面,教材注意博采众家之长,根据地理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材,设计栏目。 北京版教材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大纲的内容体系,而是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来重新安排教材体系,设置“地理图像知识”,进一步加强以地图及其他地理图像为中心的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使教材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趋于协调统一。 北京版教材从北京市的教师与学生实际出发,以中等和中等偏上的学校为主要对象,兼顾重点中学和偏远农村中学,力求教材适应北京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和北京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体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材特别重视加强学法指导,注意提出明晰的教学线索,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学,也利于教师领会教材的编排思路,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北京版教材的实用性。 二、北京版教材的知识体系安排 北京版教材的内容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组成。 文字系统分为大字和小字,大字是正式课文;小字包括“读图”、“地理图像知识”和“阅读”课文,它们起着补充正式课文、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指导学习地理图像的方法和技能等作用。 图像系统包括课本图像(不另编地图册)、练习册图像、音像教材图像三部分,它们同文字系统密切配合,起着丰富感性知识,建立正确地理概念,明确地理原理和规律的作用。作业系统由课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页码)

七年级上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4 3.纬线和纬度P6 4.经线和经度P7 5.利用经纬网定位P9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11 2.地球的公转P13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学会阅读地图P16 2.选择适用的地图P19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P24 2.分层设色地形图P26 3.地形剖面图P28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P30 1.沧海桑田P37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P38 3.板块的运动P41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P46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P48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P51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的变化P53 2.气温的分布P55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的变化P58 2.降水的分布P60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P62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P64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66 4.气候与人类活动P67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P70 2.世界人口的分布P72 3.人口问题P73 4.不同的人种P74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P77 2.世界三大宗教P79 第三节人类的聚住地──聚落 1.聚落与环境P81 2.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P84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地域发展差异P88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P90 3.国际经济合作P91 七年级下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1.雄踞东方的大洲P2 2.世界第一大洲P4 第二节自然环境 1.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P6 2.复杂的气候P10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 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P14 2.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P17 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P19 第二节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P22 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P23 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P26 4.热带旅游胜地P28 第三节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P30 2.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P33 3.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P35 第四节俄罗斯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二节人文环境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第二节东南亚 第三节印度 第四节俄罗斯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 第二节欧洲西部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四节澳大利亚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第二节巴西 第十章极地地区 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第三节多民族的家庭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5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课文知识点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赤道 4、利用经纬网定位 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本初 子 午线 ( 北 纬 ) (南 纬 )

初中地理教材湘教版与人教版比较.docx

初中地理教材湘教版与人教版比较 “一本好书就相当于一位名师,一套好教材就相当于茫茫大海上的一座航标,受惠者众,它给人的益处是无穷的。”十余年来,通过义务教育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教学理念变革,同时也受困于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以及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存在的许多不妥之处。下面就湘教版和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优劣谈谈自己的认识 和看法。 (一)湘教版的优点与不足 一、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 二、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一贯都是以初一《中国地理》、初二《世界地理》的呆板滞后 的教材体系结构。新教材改为初一在学习了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之后,先学世界地理,初 二再学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这种安排,体现了地理学由整体到局部,由部门到区域的知识 结构,有利于学生认识、又便于知识前后联系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加强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世界区域地理更加突出重点和特点, 减少了层次。以《南亚》一节为例,以归纳共同性,突出南亚区域地理特征,并侧重讲述地 形、气候,从而认识南亚的农业、宗教与社会,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分析自然地理与人文

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在国家地理方面,新教材选择了东亚经 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内容上比旧教材具有份量适当,头绪简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等优点。《日本》体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的精神,在自然地理内容上也作了较大改 变,突出了重点。有助于学生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工业 分布(布局)。 2.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 新教材课文中的小标题设计能紧扣教材,醒目突出,既抓住了重点,又容易引起学生 学习的兴趣和重视,内容体系突出了人地关系,加强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 大问题,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以《澳大利亚》一节为例,该节小标题可连结 成:拥有一个大陆——低平的地形——古老的动物——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这些简短的 小标题既高度概括了澳大利亚国家地理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又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地关系。 3.图象丰富多彩,更贴近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 新教材大量增加了图表、景观图等,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每幅图都能 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识图技能和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等 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地图表现力强,内容丰富,色彩鲜明,清晰易读,既可巩固正文地理 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信息面,适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 教材对图象也进行了创新,每幅图的信息主体明确,使图象表达的内容重点更加突出, 便于学生掌握。 4.练习编写有新意,富有启发性 新教材注意地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基本训练。在增加图幅的同时,还安排一定数 量的练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练习的题型多种多样,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图文并茂,目的性明确。 新教材中设“阅读” 、“活动”两个小栏目,以丰富学习内容和启发学生思考,促进讲 练结合。练习内容有一定弹性,具有可选择性特点,减少了记忆量,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活动” 中的“读图” 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和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概念。思考题题目设计富有思考性、趣味性,答案也具有辩证性。目的是促使学生课堂消化所 学的内容,同时寓思考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特点。 三、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存在的问题 虽然此教材有不少创新,但是问题和缺陷也很多,主要体现在: 1、相关材料更新速度慢,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特别是人口数据、国家人均GDP收入

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二、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三、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

初中地理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中学地理教学教法 一、填充题 1、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学科,从教材内容看具有(地理学)的内容。从教学方法看又具有(教育学)的内容,因此,他的学科层次是介于(地理学)和(教育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初中地理教材以(地理科学)知识为主,学习的内容是三大部分,即(人文地理)、(社会实践)、(德育)。 3、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素养,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等方面。 4、地名具有空间性,反映在地图上往往有(点)、(线)、(面)三种表现形式。 5、中学地理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三方面的基本任务。 6、地理教育可归纳为三大类,它们是(基础地理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地理教育)。 7、智育的侧重点应从(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和发展智力)为主上来,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8、由于(地理事物及其认识方法的多样性)是地理知识的根本特性,能以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就成为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 9、地理教材包括(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三个有机系统。 10、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具有“二重性”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又有(人文教育)方面的内容,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性很强的学科 11、地理教学中有(直观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两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系列。 12、发现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一种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 13、地理教学法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学过程实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解决地理这个学科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14、地理基本技能主要是培养(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设计教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和(观察、研究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其中以(观察、研究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最为重要。 15、地理讲授法主要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引导方法也叫(启发)方法,主要有(问答式引导)法(研讨式引导)法,(辅导式引导)法,(读讲练式引导法),(例证式引导法)。 16、地理逻辑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 17、逻辑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是(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比较法)法是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 18、地理智能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 19、地理比较法的类型有7种它们是(同类同型事物的比较),(同类异型事物的比较),(异类共性事物的比较),(横比法),(纵比法),(中心内容比较法),(综合比较法)。 20、课堂教学设计的三要素是(设计内容)(设计学生)和(设计言辞)。 21、当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地理(课外教学)和(课外活动)(课外选修课)等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22、地理数据可归纳为三大类,它们是(空间位置)(属性特征)(时态特征)。 23、地理感性知识可分为地理演变、地理景观、地理分布、地理名称和地理数据等。 24、(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又是(能力)的核心,(智力)的开发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25、地理统计图表主要有折线、曲线、柱状、圆形或扇状等各种形式。 26、准备教学主要是指(准备教学目标、准备学生情况、准备教学材料、准备教学心理、准备教学过程、

初一地理课本概念

初一地理课本概念

第一章 1、中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易经·系词》,西方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地理学》。 2、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等条件。 3、在解决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因纽特人在冰天雪地中捕鱼、南美的足球比赛和狂欢节,欧洲意大利威尼斯的“水城”、荷兰的风车,非洲传统舞蹈。 5、我们当地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有:春节贴春联,蒸年馍;正月十五闹元宵;清明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全家团圆,吃月饼; 6、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分为普通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三种。现在保存下来的世界最古老的地图刻制者是苏美尔人。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的方向一般为北方。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图上距离比例尺主要有数字式、文字式、比例尺= 实地距离

线段式三种表示形式。分母大,比例尺小,尺小范围大,内容少(即表示的内容不详细)。 8、在野外辨认方向的方法有: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等。 9、阅读地理图书是获取地理信息,丰富地理知识的基本途径;访问互联网站是收集地理信息的便捷途径。 第二章 1、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现代探测技术。证明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轴、经线、纬线都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虚拟的,不是真实存在的。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形状是圆圈,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赤道的纬度是ο0,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北极是北纬ο90,南极是南纬ο90(即南北纬最大度数为ο90)。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4、ο0-ο30为低纬度地区,ο30-ο60为中纬度地区,ο 60-ο90为高纬度地区。 5、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的形状为半弧形,每条经线长度相等,经线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

一、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一贯都是以初一《中国地理》、初二《世界地理》的呆板滞后的教材体系结构。新教材改为初一在学习了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之后,先学世界地理,初二再学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这种安排,体现了地理学由整体到局部,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便于知识前后联系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加强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世界区域地理更加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了层次。以《东亚》一章为例,新教材改变过去没有“概述”,分国地理平铺直叙、没有突出重点的缺点。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概述”,以归纳共同性,突出东亚区域地理特征,并侧重讲述其东西部差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改变了过去面面俱到的传统体系。并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分析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以利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在国家地理方面,新教材选择了东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内容上比旧教材具有份量适当,头绪简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等优点。《概述》一节,自然地理多于人文地理。《日本》一节人文地理为主,并体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的精神,在自然地理内容上也作了较大改变,突出了重点。 2.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 新教材课文中的小标题设计能紧扣教材,醒目突出,既抓住了重点,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重视。内容体系突出了人地关系,加强

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以《巴西》一节为例,该节小标题可连结成: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人口分布在东部沿海——壮阔的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危机——迅速发展的经济——新建设的首都巴西利亚。这些简短的小标题既高度概括了巴西国家地理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又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地关系。 3.图象丰富多彩,更贴近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 新教材大量增加了图表、漫画等,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每幅图都能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识图技能和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新教材对图象也进行了创新,每幅图的信息量有所减少,使图象表达的内容重点更加突出,便于学生掌握。 4.练习编写有新意,富有启发性。 新教材注意地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基本训练。在增加图幅的同时,还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练习的题型多种多样,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图文并茂,目的性明确。 新教材中设“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三个小栏目,以丰富学习内容和启发学生思考,促进讲练结合。练习内容有一定弹性、具有可选择性特点,减少了记忆量,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研究与实验_地理论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一、研究目的二、研究的背景和基础三、研究过程四、研究成果五、教材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一、研究目的研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的编辑指导思想、编辑原则和教材结构、体系等,在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编写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符合我国国情的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二、研究的背景和基础(一)背景 1. 《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制定和颁布 1986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988年1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年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这些文件的制定和颁布,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依据。(1)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己任,而不是单纯的升学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观念,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2)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对地理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以及教学要求等方面做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使教材的编写有所遵循。 2. 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本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理学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即人类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正在受到挑战:人口膨胀、资源贫乏、环境恶化,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这些问题传统上属于地理学领域。因此,地理学重新强调整体研究的原则,注重研究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为代表的一类综合问题。与此同时,地理学的分支依然得到发展,力图从各个侧面来分析总体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综合研究和系统分析成为现代地理学的标志。 3. 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8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劳动市场要求的变化,都要求学生打好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增强适应性。许多国家为适应这种变化,纷纷掀起了教育改革和革新的浪潮。提倡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和动手能力,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地理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也必然受到教育改革大潮的冲击。(二)基础我们对现行的全日制初中地理教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过去编写教材的经验和不足;又对香港地区、台湾省,以及美国、英国、德国等同类地理教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吸取国内外同类地理教材好的经验,为我们编写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 对全日制初中地理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哪些是新教材应该继承的;哪些是新教材应该改进的。 1978年编写后经过不断修改的地理教材,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知识的基础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较强,思想性也较强,这在编写新教材中应该继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材的知识量较大,有些知识偏难偏深;对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反映当代社会面临的地理问题不够;教材的表述方式不够生动活泼。 2. 对港台地区和外国同类教材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哪些内容和编写方式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在编写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之前,我们参阅了美国、日本、德国、香港地区和台湾省的地理教科书。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教材有优点,也有缺点。取各家所长,主要优点是:课文结构丰富多采,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文字表述、教学指导语、教学辅助材料的文字表述配合使用,使教材生动活泼,教学性较强;教材有比较完备的图像系统,在图像的种类、信息量、印制等方面质量较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意教材的版式和美术设计。三、研究过程本项目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调研:我们组织人力进行了教材编写前的调研工作。这项工作分两个方面同时开展。一是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课等活动,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知识的难点所在;二是对我国历史上编写的各套地理教材,以及港台地区和国外的地理教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如前所述,我们重点研究了我社1978年编写的地理教科书和美国等国家的地理教科书,找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我们编写新教材提供借鉴。(二)实施:本项目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编写教材来实现的。我们编写教材大体分三步走。第一,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获得的各种意见、建议以及学习国内外地理教材的心得进行了整理,并结合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的学习,对新教材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地理教科书的总体框架。第二,对教科

初中地理之最

初中地理课本中的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 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 面积最大的洲:亚洲。 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 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最大的洋:太平洋。 最小的洋:印度洋。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面积最大的湖泊:黑海。 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1、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2、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亚欧大陆 3、世界海拔最低的一洲是:欧洲,300米左右 4、南极洲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平均海拔超过了23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 一个洲。 5、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6、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日本 7、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8、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9、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最多的国家。 10、死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 11、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12、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13、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埃及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1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 15、非洲黄金和金刚石的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 17、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18、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19、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20、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最深处达16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21、北美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22、世界上出产农产品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初一地理课本概念

第一章 1、中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易经·系词》,西方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地理学》。 2、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等条件。 3、在解决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因纽特人在冰天雪地中捕鱼、南美的足球比赛和狂欢节,欧洲意大利威尼斯的“水城”、荷兰的风车,非洲传统舞蹈。 5、我们当地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有:春节贴春联,蒸年馍;正月十五闹元宵;清明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全家团圆,吃月饼; 6、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分为普通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三种。现在保存下来的世界最古老的地图刻制者是苏美尔人。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的方向一般为北方。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主要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表示形式。分母大,比例尺小,尺小范围大,内容少(即表示的内容不详细)。 8、在野外辨认方向的方法有: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等。 9、阅读地理图书是获取地理信息,丰富地理知识的基本途径;访问互联网站是收集地理信息的便捷途径。 第二章 1、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现代探测技术。证明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轴、经线、纬线都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虚拟的,不是真实存在的。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形状是圆圈,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赤道的纬度是 0,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北极是北纬 90,南极是南纬 90(即南北纬最大度数为 90)。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4、 0- 30为低纬度地区, 30- 60为中纬度地区, 60- 90为高纬度地区。 5、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的形状为半弧形,每条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是 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东西经的最大度数为 180,东经 180和西经 180实际上重合为一条经线。组成经线圈的条件:一个是东经,一个是西经,且两个度数相加为 180(如W 30与E 150组成一个经线圈)。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 20( 20W),东经 160( 160E)。 6、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络叫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方便的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7、地球有两种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其中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绕着地轴转,周期为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最新整理)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4 3.纬线和纬度P6 4.经线和经度P7 5.利用经纬网定位P9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11 2.地球的公转P13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1.学会阅读地图P16 2.选择适用的地图P19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P24 2.分层设色地形图P26 3.地形剖面图P28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P30 2.七大洲和四大洋P32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P37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P38 3.板块的运动P41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P46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P48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P51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的变化P53 2.气温的分布P55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的变化P58 2.降水的分布P60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P62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P64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66 4.气候与人类活动P67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P70 2.世界人口的分布P72 3.人口问题P73 4.不同的人种P74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P77 2.世界三大宗教P79 第三节 人类的聚住地──聚落 1.聚落与环境P81 2.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P84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地域发展差异P88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P90 3.国际经济合作P91 七年级下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三节“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 25中姚丽娟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典型的区域地理课,是教材第七章南方地区中的第三节,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三个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行政区域之一,是34个行政区中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域,无论是在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因此本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以“特”字为主线来突出它与其它地区的差异,我采用阅读、对比、分析等方法来体现区域的两个联系。由于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初期,课程标准和教材变化较大,我们应该站在新课标、新理念、新要求的高度和角度,依据新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全新的观念来审视教材,设计教学,力争、努力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主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区域地理课的要求:筛选出来与本课相关的 欢港澳的要求全搬 主要参考教参上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叙述,但教参叙述得比较具体、细致,文字也多,目标要适当地具体和概括,因为教学目标是比较宏观的,不能过多过细。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当然教学目标的设定还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等实际情况。因此我设计的本节目标有: 1、通过阅书读图,明确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范围、人口面积等概况; 2、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认识、理解我国实施的“一国两制”政策; 3、通过学习阅读、分析相关资料,能概括出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从而提升环保意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4、举例说明港澳与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分析、理解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港澳经济等发展的相互促进 作用。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重点、难点的设定 重点:(设两个)“一国两制”和地理位置 因为教材的第一个框题由原来的“人多地狭”改成了“特别行政区”框题就是重点,而这个特别之处就是“一国两制”,因此就设为第一个重点。地理位置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而且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区域地理中自然要素之间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两个联系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点,因此我没有把课程标准上其它要求如人口、面积等设为重点,取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取在“点”上,重点重点在于“点”而非“面”。取多了就是“面”,重点就不存在了,再说重点多了,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都突出。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在设定重点的同时,就会自然地考虑到教学中的详略的问题----(也可以展开) 难点:港澳与祖国内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原标准的要求“祖国对港澳的促进作用”删除了。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好理解,“相互促进作用”教材上只有抽象的叙述-----(也可以列举出来),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那么具有说服力的具体的事例和数据,需要教师收集。(你收集的可以列举出来)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初中地理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4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四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四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三、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应对策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摘自:《教育部2009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教师培训网》地球 一、标准要求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 1.地球与地球仪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因此在让学生认识地球是个球体时,没有必要转弯抹角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对“标准”把握的重点是放在“提出证据说明”上,并进一步对此标准附加说明,目的是“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从本条“标准”及其“说明”来看,它有两个要求,一是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二是学生能自己提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学生在小学也已经学过。因此,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大小。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培养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是主要的。 从“标准”的表达看,不要求学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字,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 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必要象以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赤道略鼓,两极略扁,南北两极不对称”。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把握三点:一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等被看作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二是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用“地理现象”代替了“地理意义”;三是不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地理现象)说明。 对本条“标准”,应理解为,只要学生能用事实(哪怕是一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或者说学生能分别说明哪些现象(哪怕是一种)是由自转或公转产生的,就可以说达到了“标准”的要求。 一般来说,学生较易理解的现象有:用昼夜交替现象来说明地球的自转,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来说明地球的公转。 (4)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对于地球仪,传统教材在处理上偏难,本条“标准”只是抓住了最主要的内容,实实在在地把地球仪当作学习的工具来看待,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看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一切都是借助于地球仪来进行的,不要盲目加深内容。至于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在观察地球仪的过程中,可顺带完成。 (5)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