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文论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文论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文论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文论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文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材料一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正确性在于: (1)它表明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的。 (2)既然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社会关系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就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一般的人的本质。恰恰相反,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改变而变化的,例如不能说你认为的好人就是好人。 (3)由于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就不同。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思想家所宣扬的一般的共同的人性或人的本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破除了以往思想家关于先天的、永恒不变的、普遍共同的人的本质的观点,从劳动、从人的社会关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老师观点:我们的理解是,不能简单地讲什么是人性或什么是人的本质,也不能简单地讲人性和人的本质是什么关系,因为人性和人的本质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人性包括人的一般本性和历史的、现实的人的本性,人的本质又可区分为类本质和个体本质。人性概念是相对于个体存在而言的,人的本质概念是相对于个性存在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人性和人的本质都是一种抽象。然而历史的现实的人的本性相对于人的一般本性,人的个体本质相对于类本质又是具体的。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的类本质作为人性和人的本质的最高抽象是不变的,而历史的、现实的人的本性和人的个体本质则是可变的。要理解这一点,关键在于破除本质等于一般的观念。/在理论上,不能把一般和本质等同起来。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以为本质的即是一般的,事实上一般并不等于本质。

类本质首先是相对于动物而言的,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质、特点。相对于动物而言,人类有很多特点,都能将人和动物区别开来。马克思认识到把握人的类本质不是要简单地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而是要把握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质、特点,人的类本质是人的一般类特性产生的根源和基础,这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即人的劳动实践。

我们认为,和类本质相对的不是个体本质,而是人的个体存在,它们之间才构成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和人的个体本质相对的是人的个性存在,区分每一个个人的是人的个性存在,而不是人的个体本质。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的个性存在是独一无二的,但具有同一本质的人却可能不只一个,有可能是几个乃至一群。

材料二人和动物的区别:动物仅仅具有一种尺度,人却能掌握无数种尺度,所以,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固定的、有限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开放的、无限的。

所谓“种的尺度”,指的就是与人相对的各种自然物的存在本性所决定的尺度,既包括各种动物的尺度,也包括各种植物的尺度,还包括各种无机物的尺度。说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是为了突出人与动物的区别,是就人的生产可能性而言的。马克思强调的重点是人的生产劳动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这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以,马克思紧接着又写道:“并且懂得怎样处处...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所谓的“内在的尺度”指的就是人的生命需要所决定的尺度。”教材:马克思所论述的“两个尺度”,不管是“种的尺度”,还是“内在的尺度”都不是单指物的尺度或人的尺度,而是既包括对象的尺度,也包括主体的尺度。马克思在提出“人也按照...”之前,用了“因此”一词,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说明美的规律确实与两个尺度有关,但有关并不等于说就是这两个尺度的结合或统一。诚然,在某些情况下,人按照某个种的尺度来生产,同时也是根据自己内在的尺度来生产,二者可以达到高度的统一。

美的规律马克思没有正面回答何为美的规律问题,但通过原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美的规律是属于人的规律;二、美的规律与人的自由自觉的生产活动有着内在的因果性联系;

三、人的生产的全面性、自觉性、有目的性是美的规律得以成立的最深刻的基础。理解“美的规律”必须从马克思的原文出发,只有这样,我们才可望对“美的规律”达成相一致的理解。

首先,文中前后出现了两个“物种”概念。这里“任何物种”也包括人的话,那么这两句话就可以理解为人不仅能够按照人自身的尺度和需要去生产,而且还能够按照人以外的其他动物的尺度和需要去生产;如果不包括人在内,那么以上的理解仍然成立。原文意在强调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的区别。即人的劳动是自觉地有意义的,而动物的活动是本能支配的。动物的肉体需要一种强制的行为,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

其次,“内在的尺度”指的是人的尺度,即人的本质力量包括人的感觉、意志、愿望、情感和一切创造精神的总和。它是与动物的尺度和需要有本质区别的高级的需要和目的,是具有规范性的主体性的东西。

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生产最为典型地体现了人的生产与动物生产的本质区别。这就是自由自觉性、全面性、无限可能性。在这里,马克思显然把美的规律当作已知的东西来说明人的生产的特点。马克思对美学基本问题有着清楚的自我意识,只是他本人并没有直接阐发美的规律问题。

“内在的固有的尺度”就是真的尺度、善的尺度和美的尺度,其中美的尺度最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按照美的尺度进行的生产也最能体现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的本质区别。因而,“美的规律”和“美的尺度”可以说是同样的概念,内容基本一致,美的规律就是“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的统一。但马克思的原文并没有对“尺度”概念的解释,因而认为“美的规律”就是“美的尺度”的观点不免具有主观随意性。朱立元先生则试图从劳动的本质特征来理解“美的规律”,他认为美的规律与人的自由自觉的生产活动有着内在的因果性联系,人的生产的全面性、自觉性、有目的性是“美的规律”得以成立的最深刻的基础。但仅仅指出这些还是不够的,要全面把握“美的规律”的丰富内涵,还必须把马克思的有关论述与马克思哲学本身以及整个美学发展史联系起来。

“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材料三四个规律 A异化劳动意味着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

他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手稿)B人同劳动过程本身的异化,“劳动对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动不幸,不是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折磨,精神受到摧残,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的强制一停止,人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手稿)C人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工人“只有在动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在自由活动,而是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成为动物的东西。”(手稿)D人同人的异化,“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手稿)

异化劳动创造美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过: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对劳动者是外在的即不属于他的本质”,“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在异化劳动下,工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直接关系的颠倒。因此,这里说:劳动创造了美,说明了在美的创造中的有关的两个问题:即: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第二自然产品,而且可以

创造产品美;另一个就是说明在异化劳动条件下,也可能进行美的创造,但这种美的创造的成果却与劳动者完全脱节。劳动者虽然创造了美,但所获得的却是美的反面,即丑。马克思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劳动被异化,这种极不公平的社会现实,进一步阐明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人性被严重异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书中,曾提出“劳动创造美”这一观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美与人有关;一是美与人的关系建立在人的感性活动——劳动的基础上。)

几乎在每个文明国家的文化史上,都记载有这样一些画家飞雕塑家飞音乐家飞舞蹈家或诗人的名字,他们是从学徒、工匠飞流浪汉以至奴隶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大师。这说明,在异化条件下,劳动者不仅有美感,而且还通过曲折的渠道,按照美的规律在造物。因为,美感本来就不是人们头脑中天生赋有的东西,手的灵巧,脑的聪敏,美的感受力,凡此种种,是应该而且可以在劳动实践中生长出来,提高起来的。因此,任何社会形态里的劳动,都将自觉不自觉地遵行着美的规律。如果不是从个人的偶然性上看问题,而是从总体上看,人类始终在探索和应用“美的规律”来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如果不是如此,怎么理解审美意识的不断丰富的历史过程,怎么说明人类艺术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的演变趋势,又怎么解释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进程?在数千年私有制社会里,劳动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不是异化劳动创造美的最雄辩的证明吗?

材料四(马克思说:“劳动产生了美。”这是一个正确的科学判断。我们只能从人化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寻求美。美和美感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使自然具有属人的性质,同时在人同自然界发生的广泛深刻的联系中,丰富、深化了人的感觉能力,使人的感觉逐渐地成为“理论家”。)作为哲学性质的美学,其基本职能就是探求美的本质。美的本质就是使美的事物成为美的事物以及如何使其成为美的事物的那东西,即柏拉图所说的“美本身”。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书中,曾提出“劳动创造美”这一观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美与人有关;一是美与人的关系建立在人的感性活动——劳动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与历史的结合中探讨美的本质,并从而阐述了“美的规律”等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层次。由此审视美,美的本质也有不同层次。从本质上讲美是主观的,即美是人的社会意;从根源上讲美是客观的,即美源于一种客观存在审美价值,即客体与主体的统一。

由于哲学观点的不同,对美的研究的途径和对美的根源的说明也不同。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美的事物引起人们的喜悦虽然离不开一定的情感形式,但是这种喜悦的根源并不在于情感形式的本身,研究美的本质,就是要探索是什么因素决定这些感性形式成为美的。

·我们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喜悦,就是由于里面包含了人类的一种珍贵的特性——实践中的自由创造。

·所谓自由,并非毫无必然性,不受必然性的约束;也不是任何随便的意思。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与把握,自由创造即按照人类认识到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物质活动。自由创造势和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二者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在继承以往发展全部丰富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即使在“劳动异化”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受到压抑与损害,但创造也没有停息,只是由于条件不同,创造的特点不同罢了。

·在实践中的自由创造是人类最珍贵的特性。这一最珍贵的特性的形象表现就是美。(三) 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

·生产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

·在生产物上必然打上人的意志的烙印;||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美就是人的自由创造和形象的生动表现。||在生产劳动中的产品并不是一切都是美的,并不是所有劳动中的产品都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产品要达到美,除了自由创造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个自然形式问题。人类生产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能满足各种精神生活的需要。人的自由创造就是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目的需要,对对象进行能动的自由的加工的结果。||美都是有形式和内容的。它的内容是自由创造活动,它的形式是感性的形象。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同样也适用于美。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正是由于美表现者人的自由创造活动的内容(人的目的、力量、智慧与才能等珍贵的特性),所以它才能普遍地引起人的喜悦的情感,也就是美感。

马克思主义的美的本质论,坚持实践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去探寻美的本质,因而能够对“美是什么”、“美的本质”做出科学的解释。

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使用的术语,表示一种过程,即客观的自然界不断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过程,或者说,由于人的对象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天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人化自然”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即人工自然。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是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界,人类创造的自然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本质力量越来越表现了自然界的对象化,自然界在越来越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人化自然,成为人工生态系统。

材料五艺术生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就提出的概念,认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他把艺术生产归结为“精神生产”指意识形态性质的生产;马克思所讲的意识形态也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物质生产相联系的处于生产过程中或被生产出来的“精神生活”包括审美活动的高级形态——艺术。

不平衡的体现表现:笔记

原因: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形成的原因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以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形成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物质生产同艺术生产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中间需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文艺反映经济基础,却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二是经济基础是文艺发展的决定因素,决不是唯一的因素,文艺发展的直接因素是上层建筑的各因素,特别是阶级斗争的因素,阶级斗争是文艺发展的直接动力;三是文艺的历史继续性也是文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法律、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艺思潮对文艺的发展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形成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不平衡的这种多因素的观点为很多人所赞同,但人们对这些因素的概括有所不同,夸大的重点也有区别,如有人以为,除生产关系、阶级斗争和社会意识的原因之外,还应充分估计到艺术内部特征和艺术家个人因素的作用。也有人提出,文艺自身的矛盾是产生不平衡现象的主观方面的重要原因。还有人以为,在影响文艺发展的诸原因中,政治是最主要的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比其它意识形态与政治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研究不平衡的原因时必须着眼于政治。

如何理解不平衡现象:首先,应当指出的是,这种不平衡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说到底,仍然是所属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即便是希腊神话的出现也植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土壤。

其次,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飘浮于上层建筑的顶端,距经济基础有所疏隔,被

一系列中间环节所阻滞而变得模糊,它只能通过诸多中介因素,间接地反映社会的经济基础。

再次,一定的政治氛围、文化心理、社会精神意向对引发和推动文艺的发展往往起到重大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后,我们还应看到,文艺自身的传统、态度和趋向,也会在相对独立的意义上对文艺自身的发展起到特殊的作用。

材料六由于艺术形式分类的原则和角度不同,大致可以分为:第一种:以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舞蹈。第二种: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书法;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第三种: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书法;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第四种: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作品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所谓八大艺术形式就是:绘画,雕塑,建筑,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电影。

艺术创作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审美意象的孕育;(二)审美意象的形成;(三)审美意象的物态化。审美意象从孕育、形成到物态化,经历了审美感受、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环节。对生活的审美感受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是积累生活素材、萌发创作冲动的必要环节,是使创作得以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基础;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是将生活素材转化为审美意象,并将审美意象凝聚力完整、独特的艺术形象,这是决定艺术创作成败的最关键的阶段;艺术传达则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将经过艺术构思的艺术家思维中形成的审美意象转化为艺术形象。它们之间紧密衔接,彼此关联,互相渗透。

大家知道,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是希腊艺术的素材。

希腊神话魅力:1 再现了童年时代的“真实”(笔记) 2取代的认识功能。希腊神话具有不可取代的认识功能。它用想象和幻想的形式,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表现了当时希腊人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的英勇的进取精神和风貌。他们认为,神是另一种形式的人,有婚姻,有爱情,有英勇,有正义,有嫉妒,也有邪恶等等人类所具有的感情和性质,而那些掌控宇宙自然地能力便是他们美好的愿望和对神秘事物的自我解释。3希腊神话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从艺术内容到艺术形式,从题材的宏阔到人物形象的深刻和生动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希腊艺术如俄狄浦斯、卡桑德拉、安提戈涅、丹纳士的女儿们、伊菲姬妮亚等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再现了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而且表现了人类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人类丰富的创造潜能在悲剧性毁灭中的升华,蕴含着人类自由生活的内在要求。最后,在我看来,虽然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民在人类发展的幼年时期创作的,但是它的思维方式却是符合现代的马克思所认为正确的艺术思维方式的。马克思阐述了正常的思维的行程总是从具体上升为抽象,再由抽象转化为具体,“其实,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说,希腊神话的原型其实只是普通的具体的人们,但是它综合了大部分人的情感,特征以及人特有的感情,如爱,恨等,再根据这些情感抽象地塑造出有着鲜明特征的神的形象,只是他们身上的特征集中而且强烈。这样的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是人类艺术发展和产生的一个

必然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这也是希腊艺术永恒魅力的原因之一。

材料七首先必须看到,恩格斯这里所认定的不是用人的、道德的、政治的和党派的观点,应当理解为不能用抽象的“人”的观点和狭隘的偏私的道德的、政治的和党派的观点。*恩格斯所倡导的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来评论对象包括并理应体现着作家作品是进行人学的、道德的和政治的评价。实际上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思想内涵必然蕴含着人学的、伦理道德的和政治的内容。因此,完全脱离人学的、伦理道德和政治的内容的文学评论是不存在的。文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同人学观点、伦理道德观点和政治观点总是这样那样地、程度不同地交融和联系在一起。蒋笔记

怎样理解恩格斯所倡导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用美学观点来要求、衡量和评价作家作品,应当自觉地注重和强调文艺的特殊规律和审美属性。作家从事审美创造活动,对自身的发现和创造精神,对审美心理结构和功能,对选择和驾驭形式语言符号的才能和娴熟的技巧,都必须达到较高的境界和水准,应遵从艺术把握生活的特殊规律,探寻审美创造的独有的方法、途径和目的,肯定作品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用历史观点来要求、衡量和评价作家作品,应当考察艺术的社会位置和艺术的历史根源,对艺术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内容应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剖析。作家的创作要顺应和表现进步的历史潮流,使作品蕴含着巨大的生活容量、丰富的思想内涵、深邃的历史深度、浓郁的时代氛围,勾勒出可以观照一定的地域和民族的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画。

综合恩格斯对文艺的观念模式和文艺的批评模式的完整的系统的理论,可以概括为美学观点、人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完美融合,可以表述为由这三大观点所体现和昭示出来的艺术精神、人文精神和历史精神的有机统一。

老师: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只有少数论者持不同意见。我们认为恩格斯提出的是文学评价的标准,而不是一般文学批评的标准。恩格斯所批判的“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恰恰是一般文学批评的标准。

一般文学批评有的从特定的道德观念和政治立场来看待文学,有的从抽象的“人的”尺度来批评文学。这对于一般文学批评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现实,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文学评价而言则是错误的,文学评价必须超越“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以达到对作家作品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评价。

我们认为,相对于一般文学批评标准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文学评价的标准是有限的和相对确定的,否则的话文学史的写作将不再可能,文学的经典也难以确定。

材料八:这段话出自恩格斯《致毓娜。考茨基》的信。这句话的逻辑关系是第一句话讲典型人物应有代表性、普遍性,第二句话讲的是典型人物应有鲜明的个性、特殊性,第三句话讲的是前两句话的综合,就是说,人物所具有的代表性、普遍性与个性、特殊性,这两者互相融合渗透、统一,方才构成典型人物,即黑格尔所说的”这个”

“这个”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初见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这个”不仅是指事物和现象的“绝对个别的存在”,同时也指“普遍的东西或共相”它指的是任何一个具有“情感确定性”的存在物。它包含着辩证法的两个方面:第一,具有感性确定性、个别性,个别性又是与“共相”即普遍性相连接的。第二,具有感性确定性的“这个”是诸多特质的集合体,

恩格斯关于每个人都是“典型”,同时,又是“单个人”的典型塑造思想,显然吸取了黑格尔“这个”理论的合理内核,并对它作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可以根据恩格斯的典型人物的理论,把典型定义为“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单个人”。

教材:恩格斯关于艺术典型塑造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塑造典型必须从生活出发。一个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应该严格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决不允许有丝毫的主观随意性。恩格斯批评毓娜。考茨基说:“如果作者过分欣赏自己的主人公,那总是不好的。”强调不应对笔下的人物过分偏爱,使其失去独立性。

2 要用鲜明的个性描写手法塑造艺术典型。黑格尔认为,在艺术表现里,“如果没有形象化为独立自主的个别人物,它们就还只是一般思想或抽象观念,不是属于艺术领域的”。他还反对把人物性格抽象化为诸如愤怒、妒忌、信仰、忠良、德行,罪行之类寓言式的性格类型。黑格尔在艺术典型的个性描写方面,主张必须有三个特征:1 丰富性,即一个艺术典型应该是许多性格特征的充满生气的总和。2 明确性,即在诸多性格特征中,必须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

3 坚定性,即始终一贯地“忠实于它自己得情致”,“根据自己得意志发出行动”,而不是“让外人插进来替他作决定”。

3 艺术典型应是“有代表性的性格”。恩格斯在这封信中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这里说典型有个别性,特殊性,同时又有代表性、普遍性。“有代表性的性格”,代表一定的阶级和倾向,代表特定时间。典型人物应该具有阶级和时代的特征,应该通过艺术描写揭示人物所属阶级的某些本质方面。

4要描写好典型人物生活的环境。恩格斯明确提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理论主张。蒋笔记典型环境决定了典型人物,而典型人物又反映了典型环境。

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首先,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这是因为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和针对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典型环境实际上主要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如果失去了典型人物,这个系统便失去了中心,失去了联系的纽带,环境便成了一盘散沙,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因此,恩格斯关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是一个整体性命题,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其次,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互动性关系。一方面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让它的人物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就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对环境的反作用。这种现象特别在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通过人物的努力可以把法庭变成讲台(如高尔基《母亲》),把监狱变成战场(如《红岩》),可以改变穷山恶水,可以带来周围人物思想和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甚至推动历史的前进

材料十结合美学教材和蒋笔记拉萨尔说,他写《济金根》这个悲剧,除了借以表达他对现实问题的观点之外,同时也是为了体现他的悲剧观念。拉萨尔的悲剧观念是用黑格尔的哲学术语来表述的。其实,拉萨尔的悲剧观念,不过是黑格尔悲剧观念的翻版。

马克思、恩格斯不赞同拉萨尔的悲剧观念。他们认为,悲剧冲突的根源不是观念,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念同拉萨尔的悲剧观念的根本区别。艺术中的悲剧是现实中的悲剧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念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悲剧是历史地具体地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的。悲剧的事件和人物不是什么“普遍精神”、“永恒正义”这类观念的化身,而是一定历史的现实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第二,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事件和人物都能成为美学上和艺术上的悲剧的对象,能成为悲剧对象的,只是符合“历史的必然要求”,在历史上具有合理性或至少还没有完全丧失合理性的人物和事件。

信息管理系统资料

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我想让大家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我还给 大家找了两个比较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一会儿我们装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近年来随着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联系,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而言,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该学科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已成为管理领域内一门极其重要的使用性科学。 如果大家把这门课程学好的话,就可以通过一个软考.获得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这个证书.因为大家已经是毕业班的同学了,下半年可能就要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努力,具体如何努力,当然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就要多考一些资格认证,给自己添加一些砝码.所以我想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权威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认证,希望对于大家的学习和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两个管理信息系统,让大家对这门科目有一个直观地认识. 先看一个比较简单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看完这两个例子后,大家能不能想到在自己身边有什么样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在?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考虑一下,有没有同学想到的,跟大家说一下,没关系,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在这里我给大家列出了在我们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家看一看,是不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在大家能不能很清楚的区分信息和数据这两个概念.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家看到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里程表显示80km/h,大家会有什么想法?这只是一个数据对不对?我们能根据它来判断是不是要加速还是要减速?如果这个速度,放在高速上的话,是不是司机要加速?但如果在市区内,是不是就要减速?所以,只有当司机看了里程表做出了加速还是减速的决策时,那个数据才是信息。 我叫两个同学来回答一下,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也就是说,信息是我们对数据的解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香农:信息论及数字通信之父 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2001年2月24日,香农在马萨诸塞州Medford辞世,享年85岁。贝尔实验室和MIT发表的讣告都尊崇香农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之父。 在20世纪中叶,人类终于对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质量、能量、信息量都有了定量的计量办法。我们应该牢记,为阐明质量概念做出伟大贡献的是发现物体力学定律的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2-1727),为阐明能量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者们:迈耳(Julius Robert von Mayer,1814-1878)、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99)、赫尔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开尔文(Lord Kelvin,,而为阐明信息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就是香农。1824-1907). 按照参加考试的人数、考试合格证书的效力以及社会对考试的认同程度,由国家组织的计算机认证考试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以下四种: 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又称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

秋《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2018秋《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及答案 备注:(答案我是根据你们上传的网上资料,如有错误,请马上修改,重发。班主任) 一、试卷类型: 1、填空题(共20空,20%) 2、名词解释(共4个,20%) 3、判断题(共10题,10%)选择题(10%) 4、问答题(共5题,50%) 二、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以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2、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分别是 ( 图书馆领域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 和 ( 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另一方面是( 管理理念)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系统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0、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际知识)。 11、物质、能量、( 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科学,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12、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13、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的诞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为标志。 14、大众信息交流的媒体主要有( 印刷媒介 )和( 电子媒介 )两大类。 15、对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宣传活动是其向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方法手段,宣传活动可分为三类:(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标识系统宣传。 16、一般说来,组织信息交流分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两种形式。 17、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期末重点知识复习资料【最新整理】

六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Unit1 How can I get there? 一、重点单词: 地点:science museum科学博物馆, post office 邮局, bookstore 书店, cinema 电影院, hospital 医院 动作:go straight 直走, turn left/right 左转、右转 方位:in front of :在···前面, behind 在···后面, near在…旁边, next to 紧挨着,beside 在旁边 over 在…上方, on the left 在左边, on the right 在右边 二、重点句型: (1)Is / Are there…?某处有某物吗? 肯定回答:Yes, there is/are. 否定回答:No, there isn’t/aren’t. (2)Where is the + 地点?... ... 在哪里? It’s + 表示地点的名词. 它... ... 例句:Where is the cinema? 电影院在哪? It’s next to the bookstore. 在书店的旁边。 (3)How can + 主语+get(to)+ 地点? ... ...怎么到... ...? (如果get后面接的词为副词,则要省略介词to.) 例句:How can we get there? 我们怎么到那儿? 同义句型: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地点?-----Which is the way to + 地点? ( 4 )Where is + 地点? ( 5 )Turn left/ right at+ 某地. Turn left at the bookstore. 书店左转。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一、重点单词/短语: 交通方式:by bike /bus /plane /subway /train /ship /taxi /ferry 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飞机/地铁/火车/船/出租汽车/轮渡 take the No.57 bus 乘57路公共汽车 on foot =walk步行 其他:slow down慢下来, pay attention to 注意, traffic lights 交通信号灯, look right 向右看,

化工单元操作--总复习

总复习 流体流动 重点:柏努利方程 ∑+++=+++f e E P u gz W P u gz ρρ22 22121122 Kg J / ∑+++=+++f e h g P g u z h g P g u z ρρ22 2212 1122 m N J =/ 压强降)(2222 2212 11f f e p E P u gz W P u gz ?+++ =+++ ∑ρρρρρρ Pa m J =3 / 一、位能z/gz/ρgz z 是相对值,是相对于所取水平面的垂直高度。 二、动能(两个知识点:连续性方程,流量计) 1、连续性方程 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 定态流动时对所有流体有:常数====n n n A u A u A u ρρρ 322111 对不可压缩流体有:常数====n n A u A u A u 2211 对圆管有:2 12 2212 21 22 14 4d d d d A A u u == =ππ 2、流量计 孔板、文丘里、转子三种,利用V=uA 来测量。 孔板、文丘里:A 一定,Δu 与ΔP 根据柏努利方程成一定关系,而ΔP 由压差计测得。故该两种流量计由孔板或文氏管与压差计相连组成。 V S 增大,Δu 增大,ΔP 增大,A 不变。 转子:f f f f A gV gV P ρρ-= ? V S 增大,转子上移,A 增大,Δu 不变,ΔP 不变。 三、静压能(两个知识点:静力学基本方程,密度ρ) 1、静力学基本方程 ①压强单位及换算: O mH mmHg at Pa atm 2533.10760033.110013.11===?= ②压强表示法 表压强=绝对压强-大气压强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 真空度= -表压强 ③表达式:gh P P ρ+=0或)(2112z z g P P -+=ρ ④等压面:等高、静止、连通、同一流体(分液器)

资料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摘要 (1) 引言 (4) 第一章系统分析 (5) 1.1系统的初步调查 (5) 1.2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7) 1.3系统的详细调查 (8) 1.4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9) 1.5项目开发计划 (9) 第二章需求分析 (10) 2.1业务流程图 (10) 2.2数据流程图 (13) 2.3数据字典 (24)

2.4代码设计 (31) 第三章概要设计 (34) 3.1系统模块结构图设计(HIPO图) (34) 3.2数据库概念设计 (40) 3.2.1实体关系图(E-R图) (40) 3.2.2实体和联系 (43) 第四章详细设计 (44) 4.1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44) 4.2数据库的实现 (45) 4.3程序流程图 (46) 4.4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49) 4.5历史信息管理 (49) 4.6人机界面设计 (49) 4.6.1输入设计 (50) 4.6.2输出设计 (52) 第五章系统实施 (54) 5.1编程过程与特点 (54) 5.2系统测试 (55) 5.2.1系统测试的原则 (55) 5.2.2系统测试的方法 (55) 5.3系统运行维护 (58) 第六章论文小结 (60)

6.1系统的功能 (60) 6.2系统的特点 (60) 6.3系统评估与改进方向 (61) 6.4开发体会与收获 (61) 参考文献 (62) 附录1 系统使用说明书 (63) 附录2 部分程序代码 (67) 引言 宝冶机动公司是宝冶总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它有四十年的历史。其主要是机械动力安装及运输、机械设备租赁。其主要技术成分较 简单。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政建设项目的增多,机动 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增了设备、技术人员、以及一些辅助的资料、图书。由于图书资料、读者增多,造成资料管理的工作量大, 重复量大,费时费力。资料文档管理易出现遗漏及错误。公司也认 识到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决定在硬件方面给每位资料员配置一台 电脑,并组建全公司的局域网;在软件方面由于考虑到市场上出售 的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并不能十分适当地 符合我公司管理工作的需要。经研究,公司决定自行开发一套适应 我公司信息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侧重点先放在图书、资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的英文缩写是(C)。 A.SA B.OOD C.OOP D.OOA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D)D.瀑布模型 3.结构化开发方法系统分析阶段的正式文档是(B)B.系统分析报告 4.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D)。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5.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C)C.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6.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C)。C.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8.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决策)。 8.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C)。C.基层管理 9.战略级管理属于(B)。B、高层管理 10.C/S 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A.客户/服务器模式 11.人们通常用下面的英文缩写表示会计信息系统 C. AIS 12.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 B. 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13.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C. 可行性报告 14.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B)。B.非结构化决策 18.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8.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B)。B.战略计划子系统 19.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顺序是(B)。 B.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1. 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A. 总体规划阶段 13.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是按(B)划分的。B.管理职能 14.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可分为多个子系统,其结构为(C)。C.层次结构 15.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A)。A.管理职能结构 16.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C. 系统是什么 1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1.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A)。A.数据流图 2.下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B)。B.数据耦合 3.总体规划的目的包括D.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4.系统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A)。A.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 5.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 B)。B.强 6.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是(B)。B.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7.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 C )。C.耦合 8.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C )。C.可行性报告 9.下列比较适合较大系统的切换方式是( C )。C.分段切换 1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以便说明C.系统怎 么干 11.系统测试的对象是(D)。D.整个系统 12.系统测试的正确定义是(A)。A.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13.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总体规划阶段 14.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C )。C.系统设计说明书

六年级上册英语复习资料-期末整理-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英语上期末复习整理 一、(一)26个字母 (二)三个单元动词过去式集锦 原形过去式原形过去式am/ is 是was watch看watched are 是were clean洗cleaned have/has有had visit 拜访visited eat 吃ate want想wanted do做did help帮助helped see看saw wash洗washed go 走went paint绘画painted give给gave jump跳jumped run跑ran decide决定decided come来came play玩played

take拿took win赢won 二、Unit1 (一)重要词组 1.在宇宙飞船里in a spaceship 2. 一位宇航员an astronaut 3.在月球上on the moon 4.在太空里in space 5.做梦have a dream 6.上英语课have an English class 7.玩的愉快have a great time (二)重要句子 1. 你昨天在哪里?我在宇宙飞船里。 Where were you yesterday? I was in a spaceship. 2.他昨天在哪里?他在月球之上。 Where was he yesterday? He was on the moon. 3.那儿没有树。 There were no trees. 4.那儿没有水。 There was no water. 三、Unit2 An Accident (一)重要词组 1.看电视watch TV 2.看电影watch a film 3.打扫房间clean the room 4.拜访朋友 visit a friend 5.帮助妈妈 help Mom 6.游泳 go swimming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填空题 1.(3分)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_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24/ Rep_. 2.在静止的、连续的同种流体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力均相等。 3.水在内径为φ105mmX2.5mm的只管内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005mPa*s,密度为1000kg*m3,流速为1m/s,则Re=99502,流动类型为湍流。 4.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2 倍;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而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1/4 倍. 5.求取对流传热系数常采用因次分析法,将众多影响因素组合成若干无因次数群,再通过实验确定各特征数数之间的关系,即得到各种条件下的关联式。 6.化工生产中加热和冷却的换热方法有_直接换热_, 间壁换热和蓄热换热. 7.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气加热空气,此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饱和蒸汽侧流体的温度,总传热系数K 接近空气侧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 8.气液两相平衡关系将取决于以下两种情况: (1) 若pe〉p 或C 〉Ce则属于解吸过程 (2) 若p 〉pe 或Ce〉C 则属于吸收过程 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平衡关系_,_物料衡算,_传质速率._. 10.在一定空气状态下干燥某物料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为_自由水分首先除去的水分为_非结合水分不能用干燥方法除的水分为_平衡水分。 11.,当20℃的水(ρ=998.2kg/m3,μ=1.005厘泊)在内径为100mm的光滑管内

22.对于间壁式换热器:m1Cp1 (T1-T2 ) =m2Cp2 (t2-t1)=K.A.△tm 等式成立的条件是_稳定传热、_无热变化、_无相变化。 选择题 1.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了解到U型管压力计测量其压强差是( A ) A.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有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B.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有关 C.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2.为使U形压差计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指示液时,应使指示液和被测流体的密度 差(ρ指-ρ)的值(B )。 A. 偏大 B. 偏小 C. 越大越好 3. 若将20℃硫酸用φ48×3.5mm的无缝钢管输送,则硫酸达到湍流的最低流速 为(D )。已知20℃时,硫酸的密度为1831 kg/m3粘度为25.4cP。 A. 0.135m/s B. 1.5m/s C. 0.15m/s D. 1.35m/s 4.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D )。 A. 湍流流速>层流流速; B. 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C. 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 D. 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5.离心泵的性能曲线中的H--Q线是在( C )情况下测定的。 A. 效率一定; B. 功率一定; C. 转速一定; D. 管路(l+∑l)一定。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2 一、单选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 A.自然系统 B.人工系统 C.信息处理系统 D.抽象系统 2.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向系统提出服务请求,系统完成服务后通过终端即时回答用户,这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属于()。 A.计算机系统 B.批处理系统 C.实时处理系统 D.分布处理系统 3.关系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模型。 A.层次 B.网状 C.一维表 D.二维表 4.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 D.A和B 5.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6.系统调试完成后,在实施系统转换.投入试运行之前,必须做好编写()和人员培训工作。 A.系统说明书 B.系统实施方案 C.系统使用说明书 D.系统测试报告 7.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系统数据的完整拷贝,而且所有节点上的数据更新是同步的,这样的数据分布形式是()数据分布形式。 A.集中式 B.分片式 C.重复式 D.混合式 8.系统对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带来的收益属于()。 A.直接经济效益 B.间接经济效益 C.系统收益 D.投资回收效益 9.在系统转换中,中间没有过渡阶段,用新系统立即替换旧的系统,这种转换方式称为()。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试运行转换 D.分阶段转换 10.层次码是一种()。 A. 顺序码 B.区间码 C.助记码 D.缩写码 二、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及以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系统。 2.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 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和()。 4.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系统开发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和

2018年人文英语1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部分样题一 一、交际用语(共计10 分,每小题2 分) 1~5 题:选择正确的语句完成下面的对话。 1.— Hi, Wang Xin, nice to meet you! — Hi, Liu Hui. A. Nice to meet you too. B. How do you do ? C. I'm fine, thank you.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互相问候”的交际用语。第一说话人以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问候对方时,答语 应用 nice to meet you too 来回应,所以答案是A。 2.— How about going to the class together ? — A. Of course not. B. That sounds great. C. I don't like it.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交际用语。第一说话人提出一起去上课的建议,如果赞同,根据给出答案,答 语应该是这听起来不错;如果不赞同,则应委婉礼貌地拒绝, C 答案语气太强硬,不太礼貌,所以答案是B。3.—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is with me. — A. Nothing. B. You can share, too. C. My pleasure!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回复致谢”的交际用语。My pleasure 是 It's my pleasure 的缩写,意为“不客气、很荣幸”。 常见的表达“不客气”的短语还有:You are welcome/don't mention it/Sure thing 等,所以答案是C。 4.— What will you buy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 — A. I will buy gifts for my family. B. Clothes are on sale. C. I want to go shopping.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购物”的交际用语。“新年到了,你想买点儿什么呢”,应作出针对性的回答,即为 A 项:“我 想买些礼物送给家人” ;其余两项回答不够清晰,所以答案是A。 5.— — It's dark brown. A. How about his weight ? B. Is he a tall guy? C. What color is his hair ?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表示询问”的交际用语。第二说话人回答的“dark brown 深褐色”是颜色,因此推断出第一说话人应该是询问跟颜色有关的问题,所以答案是C。 二、词汇与结构(共计30 分,每小题2 分)

化工原理上册期末复习题

(一)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100℃的水不需要再加热就可以变成100℃的水蒸气。(×) 3、流体动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4、泵的效率随流量增加而增加。(×) 5、蒸发与蒸馏是同一种概念。(×) 6、用泵将液体从低处送往高处的高度差称为扬程。(×) 7、粘度愈大的流体其流动阻力愈大。(√) 8、气体的密度随温度与压力而变化,因此气体是可压缩流体。(√ ) 9、流体的粘度越大,表示流体在相同流动情况下内摩擦阻力越大,流体的流动性能越差。 (√ ) 10、热量衡算式适用于整个过程,也适用于某一部分或某一设备的热量衡算。(√ ) 11、物质发生相变时温度不变,所以潜热与温度无关。(×) 12、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热量多。(×) 13、流体的静压头就是指流体的静压强。(×) 14、液体的质量受压强影响较小,所以可将液体称为不可压缩性流体。(×) 15、在稳定流动过程中,流体流经各截面处的体积流量相等。(×) 二选择题 1、夏天电风扇之所以能解热是因为(B )。 A、它降低了环境温度; B、产生强制对流带走了人体表面的热量; C、增强了自然对流; D、产生了导热。 2、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应安装在( A )。 A、α小的一侧; B、α大的一侧; C、管内; D、管外 3、对流给热热阻主要集中在( D )。 A、虚拟膜层; B、缓冲层; C、湍流主体; D、层流内层 4、对于间壁式换热器,流体的流动速度增加,其热交换能力将( C ) A、减小; B、不变; C、增加; D、不能确定 5、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目的是(D )。 A、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 B、节约钢材; C、增强美观; D、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果。 6、管壳式换热器启动时,首先通入的流体是(C )。 A、热流体; B、冷流体; C、最接近环境温度的流体; D、任意 7、换热器中冷物料出口温度升高,可能引起的有原因多个,除了( B )。 A、冷物料流量下降; B、热物料流量下降; C、热物料进口温度升高; D、冷物料进口温度升高 8、空气、水、金属固体的导热系数分别为λ1、λ2、λ3,其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B )。 A、λ1>λ2>λ3 ; B、λ1<λ2<λ3; C、λ2>λ3>λ1 ; D、λ2<λ3<λ1 (二)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英语期末复习(整理)

1.It is impossible that old prejudices and hostilities should longer exist, while such an instrument has been created for the exchange of thought between all the nations of the earth. im possible … longer/while/such an instrument 译文:在1858年第一根横穿大西洋的通讯电缆铺设成功时,维多利亚时代的积极分子们曾欢呼说:“像电报这种为世界各国交流思想的工具诞生之后,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与敌意不可能再长时间存在了。” 2.However, although the Internet is still young enough to inspire idealism, it has also been around long enough to test whether the prophets can be right. young enough to …long enough to…/be around: be existing 译文:然而,尽管因特网出现的时间不长,依旧足以激起理想主义的灵感,但它存在的时间也已长得足以判断预言家的预言正确与否了。 3.The idea is that improved communications will reduce misunderstandings and avert conflict. 译文:他的理念是改进了的通信手段将减少误解;避免冲突。 4.Home computers are becoming part of the fabric of everyday life, and are increasingly left switched on all the time. 译文:家用电脑正在成为日常生活结构中的一部分,而且其中越来越多的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5.The construction of vast ”server farms”----warehouses full of computers and their attendant cooling systems----has contributed to the overloading of the electrical power network that has caused brown-outs in Silicon Valley. “server farms”: metaphor→ an implied/implicit comparison contributed to: increase, improve 译文:建设好的一些规模宏大的“服务器场区”--- 摆满计算机及其辅助冷却设备的库房--- 已经导致电力网络的超负荷运转,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硅谷地区的用电紧张。 6.What about the belief that the Internet will reduce inequality? According to a study carried out by America’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households with annual incomes above $75,000 are more than 20 times as likely to have Internet access as the poorest households. according to/carried out/more than 20 times as likely to have Internet /access as…: … 20 times more likely to have … than… 译文:美国商业部的一项研究表明:年收入在7.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与最贫困的家庭相比,前者上网率是后者的20倍还多。 7.The poor are not shunning the Internet because they cannot afford it: the

化工原理期末复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2学习要求 第7章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1、掌握平衡分离与速率分离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各自有哪些主要类型。 平衡分离:借助分离媒介(热能、溶解、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变为两相,两相中,各组分达到某种平衡,以各组分在处于平衡的两相中分配关系的差异为依据实现分离。 主要类型:(1)气液传质过程(2)汽液传质过程(3)液液传质过程(4)液固传质过程(5)气固传质过程 速率分离:借助推动力(压力、温度、点位差)的作用,利用各组扩散速度的差异,实现分离。 主要类型:(1)膜分离:超滤、反渗透、渗析、电渗析(2)场分离:电泳、热扩散、高梯度磁场分离 2、掌握质量传递的两者方式(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 分子扩散: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现象——分子传质。 对流扩散:运动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或两个有限互溶的运动流体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对流传质 3、理解双膜理论(双膜模型)的论点(原理)。 (1) 相互接触的两流体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存在着一个很薄(等效厚度分别为z G和z L)的流体膜层(气膜和液膜)。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两膜层。 (2) 溶质在相界面处的浓度处于相平衡状态。无传质阻力。 (3) 在膜层以外的两相主流区由于流体湍动剧烈,传质速率高,传质

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相际的传质阻力集中在两个膜层内。 4、理解对传质设备的性能要求、掌握典型传质设备类型及各自的主要特点。 性能要求: 单位体积中,两相的接触面积应尽可能大 两相分布均匀,避免或抑制沟流、短路及返混等现象发生 流体的通量大,单位设备体积的处理量大 流动阻力小,运转时动力消耗低 操作弹性大,对物料的适应性强 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调节方便,运行安全可靠 第8章吸收 1、掌握吸收的概念、基本原理、推动力,了解吸收的用途。 吸收概念:使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液体内而形成溶液,于是原混合气体的组分得以分离。这种利用各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吸收的基本原理:当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高于与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便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即吸收。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差异,使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不溶或难溶组分仍留在气相,从而实现混合气体的分离。 吸收的推动力:气体吸收是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在气液相界面上溶解、在气相和液相内由浓度差推动的传质过程。 2、掌握吸收剂、吸收液、解吸(脱吸)、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的概念。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信息的一般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 ?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 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 ?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 (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 (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 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有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的创建(生产/发布):机构、网络、规范性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序化、有效的系统 信息存储:共享、保护、备份、恢复 信息利用:价值实现 信息清理(销毁/回收) 第2章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分类 a)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非生物与其他生物) b)人与人的信息交流 c)人与人信息交流的社会性特征 信息交流的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认知主体之间借助符号系统所进行的数据、知识和事实等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信息交流:横向(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 历时信息交流:纵向(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 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型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5 一、填空题 1.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三部分。 2.数据字典包括()、()和()三种表。 3.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的方法有:工具集成法、()和()。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 5.系统分析工作的关键点或称工作要点在于()和()。 6的中文含义是()。 7. ()和物理模型的主要差别就是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差别。 8. ()特指系统的保密功能和防病毒功能,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 9. ()是代码设计的首要任务。 10.模块的耦合方式主要有()、()、()三种。 二、单项单选题 1.系统与环境由系统的()所划分,在它之内称为系统,

在它之外称为环境。 A.边界 B.输入 C.处理 D.输出 2.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和B 3.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4.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的决策。 A.结构化 B.管理 C.半结构化 D.经济 5.数据库结构的三个模式中,()是数据库结构的核心。 A.模式 B.存储模式 C.子模式 D.模式与子模式 6.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7.从程序的逻辑结构入手进行测试的方法是()。 A.白盒测试 B.黑盒测试 C.全面测试 D.部分测试 8. 对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提高管理效率属于的()。 A.间接效益 B.直接效益 C.管理效益 D.开发效益 9.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是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组织内部所需的()。 A.技术性条件 B.非技术性条件 C.管理基础条件 D.人才基础条件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大全【最新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 Starter unit1-3 一、文化常识 1、英语文化区域,熟人之间见面,常要互相问好。早上用语Good morning ! 下午用语Good afternoon ! 晚上用语Good evening ! 2、在轻松场合中,人们常用Hello 或者Hi 打招呼,但是两人用语要一致, 不能一个人用Hello,另一个人用Hi 。例如: (1)Helen : Hi , Bob ! Bob : Hi , Helen ! (2)Helen : Hello , Bob ! Bob : Hello , Helen ! 二、几个功能句型 1、问答“身体健康”用语 Bob : Hi , Helen ! How are you ? 喂,海伦!你好吗? Helen : Hi , Bob ! I’m fine , thanks . How are you ? = I’m OK 2、问一个东西“英语名字”的常用句型 Helen :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这个用英语怎么说? ↘(答句中,一定用it 代替this / that) Bob : It’s a / an + 英语名称。( key jacket quilt orange ruler pen ) Helen : Spell it , please . ( = How do you spell it ? ) 请拼写它。(= 你怎样拼写它?)Bob : K- E-Y . (拼写单词,用大写字母,并且字母与字母之间用连字符连接)3、问一个东西颜色的常用句型: Helen : What color is it ? Bob : It is + 颜色。 三、1、不定冠词a 与an 的区别 a用在辅音开头的单词前,an用在元音开头的单词前。例如 a pen 一支钢笔;an apple 一个苹果 a book 一本书an hour 一小时 a “u”一个字母“u”an orange一个橙子;; 2、指示代词this 与that 的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