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信息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信息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信息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信息的含义

1.本体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特定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因而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得产生信息,而且是不同的信息。

2.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3.数据、知识、信息的关系:

1)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是数据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数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

4)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信息是知识的原材料

5)信息+经验=知识

二.信息的特征

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7.信息的不可交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三.信息管理的定义

一种认为,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另一种认为,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料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四.信息沿革及其发展

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它文献资料管理

2.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3资源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管理这一概念的提出基于两个背景:第一方便,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是对信息管理单纯依赖技术的否定;另一方面,是当资源警信号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4.知识管理阶段:1)隐性知识的管理,大大限制了其管理范围和信息管理效能的发挥;2)记录型信息,对获得这一成果的学习与创新的过程视而不见;3)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利用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重视不够,致使它难以将信息升华为知识,从而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4)仅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免费流动,未能将信息看作一种资产,以资产管理的方式来管理运作信息,从而忽视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

第二章信息交流

一.信息交流

1.含义: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与人相互作用与联系的一种方式

1)共时信息交流:在同一时间平面上实现的,是一种横向交流或者共时交流,亦即此时此地或此时彼地的交流。如:图书馆、互联网、传真、电话、电报、广播、电视、邮政、身势、旗语、钟、鼓、灯、烽火、实物等

2)历时信息交流:在不同时间平面上,从纵向去考察人类社会的信息联系。如:刻制光盘、拷贝磁盘、录音、录像、照相、绘画、文献、档案、古迹、文物等。

3)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信息传递者,他是信息的初始来源,实际上是信息生产者;信息接收者,他实际上是信息的最终利用者;交流的对象都是认知主体所拥有的信息

2.信息交流传播的一般模式

1)信息栈:(零栈交流—直接交流,栈交流—间接交流)

2)信息交流的模式

多向主动传递:S或A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实现未确定的接收者R

单向主动传递:S或A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R

多向被动传递:事先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A面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

单向被动传递:由S或A展开的信息咨询服务

第三章信息分布

一.信息产生与分布中的马太效应:在社会信息流的产生、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信息及相关因素常常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

马太效应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帮助我们突出重点、摒弃平均,为信息的选择、获取、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为降低信息挂你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益提供指导和方法

劣势:马太效应描述信息对象的优势劣势过渡积累,容易使信息工作者按简单的优劣进行信息的选择、评价、传播和利用,走入极端,是信息工作者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求变革创新,按经验和简单的规则从事复杂多变的信息管理工作

二.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

1)洛特卡定律:以论文数x和作者数y的对数为横纵座标作图,两组数据都是直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拟合直线的斜率,据洛特卡分析,在论文数x和作者数y之间,存在着下列一种关系:

2)普莱斯定律:核心生产者分布的“平方根定律”即在某一特定的领域内,全部论文的半数系由该领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撰写的。该定律表示为:

式中,n(x)为撰写x篇论文的作者书;I=nmax为该学科规定时期内最高产的作总数。Nwei 该学科领域全部作者总数。

3.信息分布中的规律

1)布拉德福定律:揭示论文在科学期刊中的分布,实质上简化了信息离散分布着一过于宽泛而十分复杂的课题的研究,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看在某个学科主体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a:a方的关系

A:期刊数量B:论文数量C:A项积累和D:AB E:log任意底C

一.信息检索的沿革与方法

1.信息检索的定义:可以把信息检索看作是“一种实践性的通讯形式”,即通过信息检索得到了一些文献资料,从而使得著者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通讯。信息检索是从信息集合中查找出含有用户所需信息的过程。信息检索是根据特定的要求,运用某种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从大量的文献中查出所需的资料和信息的过程

2.信息检索的基本要素:人、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料

3.信息检索的类型和特征

1)类型:按存贮和检索的内容划分: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实事检索、全文检索;按检索系统中信息的组织方式划分:全文检索、多媒体检索、超媒体检索

2)特征:相关性、不确定性、逻辑性

4.模型:布尔逻辑检索模型、概率检索模型、向量空间检索模型、模糊检索模型

二.信息检索的职能与程序

1.信息检索的策略:针对检索提问、运用方法和技术而设计的信息检索反感,其目的是要达到一定的检准率和检全率。常用的检索策略包括:分块概念组配检索策略、逐步组配检索策略、对偶组配检索策略、增长组配检索策略等

2.信息检索效率的评价:检索效率是指全、准、快、便、省(检全率、检准率、检索速度、检索方便性、检索成本与效益),最主要的是全和准。所以,在评价信息检索效率过程中,主要通过检全率、检准率、漏检率、和误检率四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其中重点是检全率和较准率。

三.技术与方法

1.搜索引擎:是提供给用户关键词、词组和自然语言检索的工具,简言之,搜索引擎就是一种在互联网上查找信息的工具。其工作原理是:用户提出检索要求,搜索引擎代替用户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结果反馈给用户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绪论(基本概念)1、信息定义(判断) 是用于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层次 3、信息的性质(选择,判断,案例分析,会用来分析问题) 1)普遍性2)客观性3)动态性4)可识别性5)可传递性6)可处理性(变换性) 7)可度量性8)可共享性9)依附性10)时效性11)转化性12)可伪性 13)无限性14)层次性15)相对性16)知识性17)转移性 4、知识定义:P287 知识是经过人得思维整理过程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5、知识的基本特征P287(7+3增值性、非遗传性、依附性) 1)隐含性2)实体性3)共享性4)主观性5)价值性 6)复杂性7)变化性8)增值性9)非遗传性10)依附性 6、知识的分类(按载体):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7、资源定义: 窄派定义:自然资源,即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资源。 宽派定义: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8、资源的分类(分类准则很多) 从资源在人类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划分 (1)物质资源:向人类提供材料(类比人的体质) (2)能量资源:向人类提供动力(类比人的体力) (3)信息资源: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类比人的智力) 9、信息资源(广义,简答) 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市场信息等。 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的集合、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信息技术的集合。 10、信息资源的特征(3+6个)(简答、选择)P7-11 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稀缺性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4)共享性5)时效性6)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7)不同一性8)驾驭型 9)累积性与再生性 11、简述信息资源管理产生背景 (1)信息经济的崛起(2)信息观念的转变(3)信息技术的发展(4)企业的根本转变 12、信息资源管理(概念P15) 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分、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3、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和方法 1)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2)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3)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手段 4)信息资源管理的行政手段 14、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 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管理的开发利用协调一致、有条不紊

信息管理学重点

结合实际的应用领域。认识和理解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信息管理研究及实践的多重视角,及不同视角的特点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及方法 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及阶段划分 本章的重点包括: 1、信息交流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要素; 2、信息栈的含义及功能; 3、有信息栈参与的社会代理交流的特点,及其与直接交流(无信息栈参与)的比较; 4、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及其与传统信息交流的比较。 本章的重点包括: 1、掌握信息产生和分布中的马太效应; 2、掌握反映信息内容分布规律的两大定律:布拉德福定律和齐夫定律; 3、掌握反映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的两大定律:洛特卡定律和普赖斯定律; 4、掌握信息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包括指数增长率和逐渐过时率(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 5、了解网络信息分布出现的新特征和新规律,并思考传统的信息分布规律在网络环境下的适用性。 本章的重点包括: 1、信息源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定的信息检索任务,

对各类可利用的信息源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信息获取策略优化提供依据; 2、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主要有哪些;结合这些指标怎样评价和选择有价值的信息; 3、信息获取的效率指标主要有哪些;分析采全率和采准率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4、网络信息源及其特点,了解网络信息评价的主要指标; 5、掌握网络信息的主要获取方法。 本章的重点包括: 1、掌握信息组织的概念,理解什么是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以及信息组织的目的; 2、信息组织的两种基本思想方法(分类法和主题法)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和发展; 3、了解信息描述和揭示的一些主要标准,如MARC、元数据、通用标记语言; 4、掌握知识组织的含义和特征,了解知识组织的技术与方法。 本章的重点包括: 1、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分析信息检索流程与信息组织流程之间的关系; 2、了解信息检索的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特征; 3、什么是检索策略,如何根据检索命题制定优化的检索策略;

(完整word版)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版)张凯 主编 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信息资源管理 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分值15 20 30 24 11 100 得分 得分评阅人一、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 错选均无分。) 1.信息采集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A.需求分析B.确定采集途径和策略 C.采集实施D.结果评价 E.整理数据和编写报告 2.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可将信息划分为:()A.资料B.知识 C.语法信息D.语义信息 E.语用信息 3.信息职业包括以下哪些类型:( ) A.知识生产与发明者B.知识分配与传播者 C.市场调查、管理及咨询人员D.信息处理与传输人员 E.信息设备劳动者 4.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作用包括:( ) A.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B.鼓励开发 C.扩大计算机销售D.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 E.调整开发者、销售者、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5.下面正确的描述是:( ) A.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T”。 B.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C.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D.只有国有企业才有权利和义务按照《标准化法》的规定制定企业标准。 E.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6.制定项目计划常用的方法有:( )

A.工作分析结构表(WBS) B.甘特图 C.ER图D.PERT图 E.CPM图 7.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隐患具体可分为数据和信息安全隐患、软件系统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隐患和设备安全隐患。产生这些隐患的原因中,哪些属于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 A.系统开发过程中,程序调试和检验不严格,很多错误没有被发现,造成了系统运行时遇到特定情况造成系统混乱; B.设备的故障(如机器发生故障,网络发生故障,电源发生故障等等)对系统所产生的危害; C.系统设计没有考虑防止误操作和严格的输入校验措施,以至某些随机的误操作或关键性输入错误发生时,弄乱了整个系统内部的数据; D.突发性灾难(如火灾、水灾、地震、雷电等)对系统设备和数据产生的危害; E.系统开发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系统保护、系统备份等安全性措施,当外界环境或技术故障发生时,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8.以下哪些属于知识产权:( ) A.商标权B.名称标记权 C.著作权D.版权 E.专利权 9.维护即对系统进行修改,由此可能对系统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主要因为:( ) A.对数据结构的修改B.源代码修改可能产生新的错误 C.系统中文档删除D.数据维护 E.源代码修改,而不对相应文档更新造成源代码与文档不一致 10.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编制的主要技术文档包括:( )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总体设计说明书 C.测试计划 D.操作手册 E.项目开发总结 得分评阅人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1.信息资源管理---- 12.知识产权---- 13.标准化---- 14.项目管理---- 15.政府信息化----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社会33(8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2.试述信息的功能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6.社会信息化指数法的优劣是什么 7.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内容与特点是什么 8.世界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主要有哪些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本体论层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 认识论层次: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极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特征:(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可转换性 2.试述信息的功能 信息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信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媒介 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信息是重要的人类资源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定性标准 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指标应包括: (1)以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系统为基础设施; (2)提供通信服务,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产业向多方面发展; (3)信息通信系统的多样化和使用范围的广泛化。 定量标准 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 信息系数:以表示与信息有关消费占每个家庭全部开支的比例。 信息系数主要表明家庭消费信息物品和服务的倾向,而不能准确地显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 西方学者比较公认的信息社会的主要数量指标是信息产业和信息人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一是信息产业的产值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二是信息部门的从业人员超过全部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及信息设备、信息应用系统等来装备整个社会各个领域,使信息

(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 第1章绪论 小题 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 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 (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 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 3. 经济信息源; 4. 科技信息源; 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 向的可选择性 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 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 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 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 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 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1信息与信息资源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同时考虑语法,语义,语用的全信息 1.1.2信息资源的内涵 狭义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集合 广义 人类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1.1.3信息资源的特征 作为经济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是经济资源最基本特征)、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比较: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驾驭性(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意义最为重要)、累积性和再生性

1.1.4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 信息成为资源,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意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 1.2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不仅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指导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所以首先确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十分重要 总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 系统和被管理的客观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 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 致,有条不絮得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 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 有的作用 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 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任务 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精品课程) 可以有很多方式的,没有固定答案,但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实际来选择。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如OA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ERP 系统等;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如局域网、门户网站、VPN网络;三是使用沟通交流平台,如BBS、电子邮件、新闻组等方式、企业qq、飞信、rss订阅等;四是将其编纂成内部刊物、出版物;五是其他方式,如利用宣传栏、宣传板宣传,甚至有的更强的在公司厕所也宣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三个层次,四个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数据+背景=信息 数据是载荷或记录物理信息的物质符号。 信息+经验=知识 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取决于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普遍性和客观性、广延性和无限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传递性 分类:按性质划分: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源的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以文献为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标 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技术因素占主导因素 资源管理阶段 知识管理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本体论、认识论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对象:广义: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内容:实质就是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控制目标:生产和开发、利用、管理机制 任务宏观: 微观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

工商管理专业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632725 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对信息及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的人才却仍然比较匮乏。基于此,我们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了《信息资源管理》这门课程。 信息资源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资源管理(IRM)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够根据组织的特征确定信息资源,分析组织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对组织的信息流程进行优化,实现组织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组织与管理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信息、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信息资源过程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和网站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管理在各领域的应用等。 3.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学会综合应用。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的重点是对信息、信息管理等内容的概括了解,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用事实说话将案例教学贯穿始终。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案例分析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的先修课为管理学。本课程将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等)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信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等信息资源管理基

信息管理学基础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信息资源管理考试内容

第一章: 信息的表现形式: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狭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内容本事所构成的信息有序化集合,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广义的信息资源:既包括信息内容本身,又包括有关提供信息的设施、设备、组织、人员和资金等,即信息资源及它有关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信息及其载体。 2.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的各类硬件设备和软件。 3.制造上述硬件和软件的关键设施。 4.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利用的各种方法、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政策、法规。 5.从事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存储、利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手工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信息资源管理: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信息成为重要的社会发展资源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信息化建设内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系统;发展信息产业;信息环境建设。 第二章: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数据仓库的四个特征:面向主题、集成的,相对稳定、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数据仓库三层结构:数据源层;数据仓库管理系统层;前端工具层。 数据挖掘过程:问题定义;数据准备和预处理;数据挖掘;评估与表示模式。 商务智能的作用: 1.整合数据,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2.处理数据,充分发挥数据价值。 3.决策支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商务智能的过程:数据获取;数据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应用。 商务智能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呈现;知识发现;业务优化;决策支持。 第三章: 文献资源分类:传统文献信息源,电子文献信息源,网络文献信息源。 文献信息采集途径:采购;交换;征集和接收;索取或申请;调查;检索;开放存取;其他。 文献信息检索(文献检索):是指根据特定用户在特定时间和条件下的需求,运用某种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过程、方法和技术,从各种各样的文献信息资源中查出所需的信息,以形成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过程。 计算机检索系统通常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 文献检索方法:根据现有的检索工具,能够省时、省力获取最佳检索效果而采用的检索顺序和途径。对传统文献检索时,一般来说有直接法,引文法,综合法。 检索效率评价: 1.系统的收录范围; 2.时滞; 3.输出形式; 4.用户参与程度; 5.系统检全率; 6.系统检准率。 共词分析:当两个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一般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时,表明这两个词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并且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它们的关系越密切、距离越近。 共词分析原理:对某一组词分别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统计技术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进一步按这种“距离”将一个学科内的重要主题词或关键词加以分类,从而归纳出该学科的研究热点、结构与范式。 共引分析原理: 共引(同引):是指两篇文献同时被后来的其他文献所引用,其基本原理主要是以具有一定学科代表性的一批文献为分析对象,利用聚类分析,多维尺度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借助计算机,把众多的分析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共引网状关系简化为数目相对较少的若干类群之间的关系并直观地表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分析对象所代表的学科及文献的结构和特点。

信息管理重点

信息的定义 (1) 信息是用来消除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论创始人香农的观点 (2)信息是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观点 (3)信息是事物变化或差异的表现于光远的观点 (4)信息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方式和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反映和表述钟义信的观点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在信息管理界,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存在的依附性、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信息产生的主观性、加工性与可开发性 ③信息运动的储存性、传递性与共享性 ④信息利用的价值性、时效性与整体性 信息的分类 (1)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 语法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是什么形式) 语义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内在含义(是什么意思) 语用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效用价值(有什么用处)信息管理关注的主要是语用层次上的信息现象。 (2)按信息载体和存储方式划分 文献型信息:它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和各种现代介质(磁盘、光盘、胶卷等)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 实物型信息资源: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样品、样机,本身代表一种技术信息。 (3)加工程度: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一次信息(原始信息)、二次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三次信息(管理决策信息)。 零次信息:是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未经过人脑进行加工和组织的信息资源。即口头传播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通过谈话、咨询、旁听、聚会、讲演、会议、教学、电话交流等。 一次信息:是以零次信息资源为基础,对自然状态和社会表象的信息以及大脑存储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经过文字、图像等各种方式表达的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末经过系统化的组织。通常表现:讲演、手稿、日记、录音、录像、广告等,具有原创性、表达性等特点。 二次信息:是指在一次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加工整理所得到的信息资源。如专著、论文、报告、剧本等。 三次信息:是对大量的二次信息资源进行浓缩、编排、综合而产生的系统化成果。如:科学评论、书评、各种资料汇编、信息检索工具(书目、文摘、索引)、综述、述评等。具有工具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 信息资源的内涵及功能 内涵: 狭义的理解: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

(精选)卫生信息管理学重点总结

一.卫生信息管理概述 1.信息的内涵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和认识后的再现。 2.信息的特征: 客观性与普遍性 价值性与共享性 可存储性与可传输性 依附性与独立性 时效性与动态性 可加工性和再生性 3.信息的类型 (1)按照信息产生的领域划分: 生命信息、非生命信息 (2)按照知识学科门类划分: 哲学信息、自然科学信息、社会科学信息、综合性信息 (3)按照信息的传递范围划分: 公开信息、内部信息、机密信息 (4)按照信息的存在形式划分: 记录信息与非记录信息 (5)按照信息的加工深度划分: 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1)零次信息:指信息被编码化之前的存在状态,包括思维信息、体态信息、口头信息等; 2)一次信息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研制成果为依据撰写、制作、发布的信息

3)二次信息:指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大量分散无序的一次信息,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后,按照一定的方法编辑、出版或累积起来的信息; 4)三次信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有关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关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信息。 (6)按照信息的逻辑层面划分: 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语法信息:是信息的第一个层次,仅客观的反映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而不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涵和意义; 2)语义信息:是信息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指认知主体感知或表达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含义,不仅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还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意义; 3)语用信息:是信息的第三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它是指认知主体感知或表达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相对于某种目的所具有的效用。 (7)按照信息的格式划分: 结构化信息、半结构化信息、非结构化信息。 1)结构化信息:指信息可分解成多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间有明确的层次结构,其使用和维护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并有一定的操作规范; 2)非结构化信息:是指信息的形式相对不固定,常常是各种格式的文件,如电子文档、电子邮件、网页、视频文件、多媒体等; 3)半结构化信息:是指此信息中既包含结构化的信息也包含非结构化的信息。 4.信息管理的原则 服务原则,时效原则,准确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系统原则,激活原则,搜索原则。整序原则,共享原则 5.信息管理学(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ience):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其以信息资源与信息活动为研究对象,面向人类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主要研究人类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用技术方法 6.卫生信息管理的概念 广义:指对涉及卫生行业领域的信息活动和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技术与设备等)进行

信息资源管理总结

1.知识的分类:按领域分为哲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按用途分 为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按状态分为存量知识和流量知识;按水平分为低、中、高级知识;按性质分为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按载体分为隐性和显性知识。 ODCE的知识分类方法分为:知事类知识、知因类知识、知能类知识、知能类知识。(重点) 2.西方对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管理哲学说(马钱德)、系统方法说、管理 过程说、管理活动说。 3. 4. 5.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管理之间的关系:等同关系、从属关系、发展关系。 6.CIO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具有MBA专业知识;执行企业战略;科学的规划和 实施;锐意变革进取;善于沟通交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信息人力资源的规划、信息人力资源的选聘、信息 人力资源的评估、信息人力资源的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8.在信息技术领域,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以及国 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学会(IEEE)制定的标准,可视为国际标准。 9.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包括四个模块:信息资源分析(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源分 析)、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存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传递反馈(信息资源传递——信息资源反馈)。 10.组织信息需求分析:组织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业 技术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及操作层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需求(这类人员的特点:专业技术人员通常需要未经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需求取决于其工作性质);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计划、管理控制、关键问题分析、领导和礼仪活动、直接监督、业务控制、人事管理)。 11.信息源的分布:信息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 心);信息源的机构分布不均匀(各类决策机构、教育与科研部门、学会与协会、广播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信息交流:又称信息传播,是指通过特定的符号系统,利用一定的信息通道,使信息跨越空间和时间实现的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传输和交换行为。也是一个双向、非对称循环的过程。 2人机共生律:用机器广泛的适应范围弥补人的不足,用人的智慧来补偿机器智能的缺陷。3信息资源:广义上,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狭义上,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用用信息的集合。 4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信息资源涵盖了软件、数据和信息、用户、演示程序以及相关硬件设备,环境,人员,资金等要素,而狭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则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再现出来的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5网络信息安全是指组成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妥善保护,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因自然和人为因素遭到破坏、更改或泄漏,网络信息系统能连续正常运行。 6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由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捉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改变。 7准时生产系统JIT(Just In Time)是由日本制造商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生产出由恰当的零部件、产成品,把生产中出现的存储和等待时间及残次品等均祝为一种浪费。8知识产权是公民或法人对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积累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也可称为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存在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知识产权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理解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狭义的知识产权指的是文学产权和工业产权。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期刊、绘画、雕塑、摄影、电影、唱片、电视广播等。 9工业产权是指人们在工业领域通过脑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主要包括:1.创造成果权:如专利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2.识别性标记权,如商品权、产地标记权等。 10数据挖掘也是一种常用于知识获取的工具。数据挖掘:也是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可信、新颖、有效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 11辅人律:在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技术能够帮助人类克服困难,不断地获取更多的自由和解放。 12拟人律: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技术能够帮助人类克服困难,不断地获得更多的自由与解放。 13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利用最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控制实现自动化。 14产业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改造原产业,使其成为生产自动化、机器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的信息产业,以及构造以信息带动其他因素流动的产业关系。 15社会信息化:就是通过早国民经济和社会体系内,系统全面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推动经济运行规则、社会组织形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转折的过程。 二、选择填空 1、通信系统有六部分组成:信源、编码器、信道、噪声源、译码器、信宿 2、与四种信息器官对应,信息技术包括分别用于辅助这四类信息器官的“信息技术四基元”即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对应感觉器官、思维器官、神经器

信息管理学重点

信息管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MIS(管理信息系统):所谓MIS,主要指的是进行日常事务操作的系统。这种系统主要用于管理需要的记录,并对记录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将处理的信息及时反映给管理者的一套网络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IS)由于过分依赖于电子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手段而忽视人的作用未能在管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IRM) 现代意义上的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信息资源管理是整个信息管理工作的根本性的、中心性的工作。(IRM强调以信息为中心来组织各管理要素,主将信息管理中的技术、人文、经济手段相结合,实现高层次、战略型的管理。) BPR(企业过程再工程):BPR以企业过程为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再思考和彻 底性的再设计。(它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人员组织的调整为手段,以求达到企业关键性能指标和业绩的巨大提高和改善,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ERP(企业资源计划):它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论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供的企业整体经营解决方案。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填空: 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从科学管理的思想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的演变过程,是管 理重心从物的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变化过程。 3.BPR实现的手段是两个使能器:一个是信息技术,一个是组织。 论述: 1论述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在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管理,就是在认识客观对象的基础上,合理地组织、使用已有的资源以实现某种目标的活动。一般认为,管理活动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沟通、指挥、协调和控制,而这些管理职能的实现都以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再生为基础。不难想象,离开了信息,制定计划就失去了应有的依据,组织管理就会变得混乱无序,沟通交流将成为无稽之谈,调度指挥只能是瞎说一气,协调不知该从何做起,控制会缺乏必要的前提。 总之,离开了信息,任何管理活动都无常进行。 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之所以这么重要,不仅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而且还因为其它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管理都需要借助信息才能实现。从这种意义上说,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全

1、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 对象是:人类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具有客观性和独特性) 依据:(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职业化和产业化又是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时我们认识和研究的客体。 (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使信息资源管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其他学科没有将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如何理解:(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首先是一个过程。作为过程,它是由若干相关而有序的环节组成的。(2)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是一种网络活动。作为网络活动,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3)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还是一种宏观调控行为。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无论是协调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还是对所有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实施集中统一的管理,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落实。 2、信息资源配置(布局)的含义、特征及影响因素 含义:是指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三个方面的有效配置。 特征:(1)层次性:信息资源本身的层次性和用户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性。(2)动态性:信息资源的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他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变化的、发展的。(3)渐进性:信息资源的配置有一个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的过程。 影响因素:(1)市场竞争和价格体系: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2)信息资源管理立法:信息资源税是一种经济财产,是一个组织或机构得以有效运行所不可或缺的资产、运行媒介和支持工具。(3)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是进行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不可缺少的手段。(4)信息资源使用者情况:信息资源使用者的偏好倾向、接受教育的程度、职业状况和工资水平以及国民文化的传统都会影响信息资源的配置。(5)技术条件:信息资源越丰富,信息技术越发达,信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也越趋于合理和有效。 3、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四种模式 外在化:通过隐性知识的编码使之成为显性知识,使组织成员可以识别、共享和利用; 结合化: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把相关的外显知识按一定方式联系、组合起来,从中开发或推导新知识;通过结合化,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从而能更方便地为更多人共享; 隐化:意味着显性的组织知识转化为组织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组织中成员接收了结合化知识后,可以通过团体工作、干中学和工作中培训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以实现人力资源的质量改进; 社会化: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过程,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把个人拥有的隐性知识转化为集体共有的隐性知识。 4、大数据的特点、技术 特点:(1)大量化(2)多样化(3)快速化(4)价值密度低 技术:(1)与传统相关技术的比较:它是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但有两个主要的不同点,一是结构化程度不同:传统数据库保存的是结构化或者半结构化的数据,而大数据面向的是一切计算机可以存储的数据格式。二是对异常数据的处理理念不同:传统数据库通常把异常数据先剔除,应用在需要高精确度的领域,而大数据则允许异常数据存在,更多应用在预测方面,找出大量数据中隐藏的关联关系,少量异常数据不会对总体结果产生影响。(2)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如果数据是财富,那么大数据就是宝藏,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

第一单元 1.1GB=2的20次方KB=2的30次方B 2.在信息资源丰裕度公式中,R1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R2表示其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 3.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三个核心因素是技术、人、和组织管理。 4.信息对应的英文单词是information,在中国港台地区该单词常被译为资讯。 5.如果按用途划分,可将知识分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 6.如果按状态划分,可将知识划分为存量知识、流量知识。 7.如果按载体划分,可将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8.如果从经济学角度划分,可将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9.信息化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国民经济信息化,二是社会经济。 10.中国有关部门以美国学者马克尤里波拉特的体系为基础,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将信息产业分为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第二单元 1.1997年,霍国庆博士发表论文《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文中详细的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并将其归纳成:管理哲学说、系统方法说、管理过程说、资源活动说四个类型。 2.1993年,卢泰宏教授在《国家信息政策》一书中强调信息资源管理是管理对象,管理手段以及信息管理方式的集约化。 3.如果按实践领域划分,则信息资源管理主要起源于政府文书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以及民间信息服务等领域。 4.目前,学术界对于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等同关系、从属关系和发展关系。 5.从适用域来看,信息资源管理包括宏观信息资源管理和微观信息资源管理两个层次。 6.如果按技术手段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领域包括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处理管理。 7.1988年,在荷兰召开了国际第一届国际信息资源管理学术会议,有14个国家约100名代表参加。 8.霍顿被称作是“IRM理论的奠基人”,她的理论著作很多,被引用率也很高。 9.ISO的中文全称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EC的中文全称是国际电工委员会。 10.一定范围的标准化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称为标准化体系表,后者的组成单元是标准。 第三单元 1.信息资源分析包括两个过程,信息源分析和信息需求分析。 2.根据信息用户的类型,可将信息需求分为个人信息需求和组织信息需求。 3.按组织边界划分,可将信息源细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4.按采集渠道划分,可将信息源采集细分为单向采集法和多向采集法。 5.信息资源的采集途径可以细分为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 6.声像存储技术是指将信息通过录音或者录像记录存储的一种信息存储方式,它包括录音存储技术、录像存储技术和电影存储技术。 7.磁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硬盘和软盘两种类型。 8.母亲市面上的光盘大体上可分为只读光盘、一写多读光盘、可擦重写光盘三种类型。 9.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包括信息资源检索、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三个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