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Word

心理学Word

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

创始人:弗洛伊德(S.Frue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

2.1 简介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一个犹太籍的商人家庭。

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882-1885年从事脑解剖学研究。

1886-1938年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与精神病学家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

1885——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当时著名精神病专家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法的局限性。

1892年创造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

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

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先用催眠术,后改用宣泄法治疗病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

《梦的解析》等著作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文明及其缺憾》等。弗洛伊德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析》,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该书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2.2、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

基础:从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

对象:主要研究失常的和变态行为的病人

内容:主要研究潜意识、动机、情欲、人格等深深一层次的内容,故称深层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

方法:主要采用临床研

精神分析学说的五个主要观点

2.3精神分析学说的五个主要观点

一、关于心理结构(意识层次结构):

人类的心理分为潜意识(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

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变成意识的心理过程,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使症状消失。

二、关于人格结构

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关系形成人格动力结构,三种力量维持平衡则心理正常,否则失常。

三、关于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人的本能。包括:性本能、营养本能。两者的复合体。

在人的性后面有一种潜力、动力,驱使人去寻求快感,这种力被称为“利比多”,是一种驱使人寻求各种感官快乐的心理能量。

另一种说法:人有保存自己、种系延续的“生本能”;有攻击、侵略等行为的“死本能”。

四、关于心理发展

发展观点——心理性欲发展学说:人生性欲发展分不同阶段,这一过程,如果不能顺利进行,在某阶段受挫或从高阶段倒退回低级阶段则会造成心理异常,并成为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根源。

口欲期(0-1岁):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

肛欲期(2-3岁):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

恋母期及生殖器期(4-5岁):快乐来自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潜伏期(6-11岁):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生殖期(12岁以后):兴趣逐渐转向异性,通过正常的两性交往和通过正常的性行为获得快感。

五、关于适应问题

1.变相宣泄

“自我”、“本我”、“超我”相互之间总是会有距离的,

“本我”要练就一套应对功夫,甚至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以求得到满足,现实不行就通过梦。如不行,则会产生焦虑。

2.自我防御

外界发生危险信号-----形成真实焦虑(应对开始)----“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形成防御----调整得当,解决问题------如调整不得当,形成障碍。

对焦虑的防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

压抑(repression)指自我把意识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情感和记忆抑制到潜意识中。

投射(projection)指自我把不能接受的或不好的欲望、冲动和意念归咎于别人。

内向投射(introjection)指将本来指向外界的敌视、攻击、伤害等冲动和情感,转而指向自己。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指把某种不容许的冲动、欲念潜意识地转化成强烈的相反形式。

升华(sublimation):将本能的欲望冲动转化到被社会所赞许的目标和对象上去。

认同(identification)指自我与某一对象潜意识地视为等同,以解脱自我焦虑。

合理化或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的、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解脱(undoing)指用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或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固着(fixation)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

退行(regression)指心理发展因受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为原始的水平。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疾病成因分析

2.4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疾病成因分析:

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所有心理异常和精神疾病的形成不外乎两大原因:其一是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彼此不和造成心理冲突,由于冲突不能缓解被压抑在潜意识中、长期累积形成问题;其二是因幼年时性心理发展不顺利所形成的痛苦经验。幼年的痛苦经验虽然在成年后不复记忆,但却存留在潜意识中。当意识影响变小时,就会改头换面以别的形式出现,如做梦。精神分析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经由对当事人的心理分析,将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冲突和痛苦释放出来,使当事人领悟自己行为不同于他人的原因。

简述心理咨询的分类

第二单元心理咨询的形式分类和一般程序

3.2.1简述心理咨询的分类:

一、按性质分类:

1、发展心理咨询。在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上,都有可能产生困惑和障碍。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为选择适合的职业,为个人事业的成功突破个人弱点,等等,所要进行的就是发展心理咨询。

2、健康心理咨询。当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因各类刺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或者因各种挫折引起的行为问题时,也就是说,发现自己的心理健康遭到破坏时,这时进行的心理咨询就是健康心理咨询。

二、按咨询的规模,有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

1、个体咨询。个体咨询的形式,是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一对一的咨询关系。咨询活动与求助者所处的那个社会、集体及家庭无直接关系。在内容上,着重帮助求助者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

2、团体咨询。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向求助者们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交往、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模式,以促进个人的、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三、按咨询时程

1、短程咨询。在相对短的时间内(1-3周以内),完成咨询。资料收集和分析集中在心理问题的关键点上,就事论事地解决求助者的一般心理问题。追求近期疗效、对中、远期疗效不做严格规定。做好这类咨询,要求咨询师的思维要敏捷、果断,语言要准确、明快、有较长期的临床经验。

2、中程心理咨询。在1-3个月内完成咨询。可涉及到严重的心理问题,要求有完整的咨询计划,咨询预后,追求中期以上疗效。

3、长期心理咨询。在遇到严重心理问题或者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时,可采用长期心理咨询,一般用时在3个月以上,应使用标准化咨询方法――心理治疗,要求制定详

细咨询计划,追求中期以上疗效,并要求疗效巩固措施。对资历较浅的心理咨询师,除要求有详细咨询计划外,还要求写除案例分析报告。

四、按咨询形式

1、门诊心理咨询

2、电话心理咨询

3、互联网心理咨询

3.2.2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一)资料的收集

(二)分析

综合评估

(三)综合评估

(四)诊断

(五)鉴别诊断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七)咨询方案的实施

3..2.3简述咨询方案的制定应包括的内容。

咨询方案是心理咨询实施的完整计划,它是心理咨询进入实施阶段必备的文件。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求助者的概况(人口学资料、主诉、亲属介绍、临床观察等);

2、诊断和鉴别诊断;

3、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协议;

4、确定使用的咨询、治疗方法;

5、确定咨询的步骤和阶段;

6、确定阶段性咨询预期目标及评估方法;

7、确定最终预期目标及评估方法;

8、确定预后;

9、确定咨询意外和失败的对策及措施;

10、确定本方案允许意外修改的可能范围。

幼儿期、童年期的心理咨询

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第一单元幼儿期、童年、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一、幼儿期、童年期的心理咨询

对3岁以前的婴幼儿来说,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是由于安全感得不到满足。在这个年龄段,由于孩子的大脑皮层功能尚未完善,内抑制力较差,大脑的分化能力不足,所以,儿童遭受惊吓后,情绪很容易冷化,这个时期复杂的人际关系倒不一定对儿童构成直接威胁。由于儿童表达情感不能像成人那样通过丰富的语言宣泄内心压抑,所以心理障碍更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等等。4---6岁的儿童,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系统开始萌芽,开始关注与自尊、自信相关的信息,但由于沿未掌握准确的标准,这个时期唯大人的意见是从,成人对他的评价,可以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如果成人在这一阶段上由于语言不慎而伤害了孩子,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

二、少年期的心理咨询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人,特别是成人对他们的态度,对其心理与个性顺利发展至关重要。为此,他们产生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原因,除学前期不良教养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入学以后成人的错误对待。家长、老师认为孩子“一不好(学习不好)百不好”,只要孩子成绩较差,他们便一无是处。成年人的这种对待,对于自我认知能力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童来说,是一种可怕的打压。他们可以因成人的这种态度而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焦虑情绪。甚至彻底丧失学习兴趣,最后破罐破摔、厌学、弃学、上网成瘾、与学校老师、家长对抗等等

在这个时期,接受咨询的不光是孩子,还应该包括教育者,老师和家

长。

青年期的心理咨询

第二单元青年期的心理咨询

青年人所面临的升学、就业、恋爱、社会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如果早年养成的个性和锻练出的能力能对付眼下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那么青年期就可以顺利度

过,如若不然,由适应不良和超负荷的压力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就会接踵而来。青年期个性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往往是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内在根源。

中年人的心理咨询

第三单元中年人的心理咨询

中年人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各种知识,成熟的个性和顽强的毅力,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大厦,他们承受着社会、家庭的重负和压力,面对社会、家庭和自我的种种压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有些是因为青年时期个性发展不甚完整,或是因为能为青年时期个性发展不甚完整,或是因为能力不足,抑或是认知水平上的局限等等。各种需求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超负荷压力,在社会,家庭和自我的需求的重压下产生心理问题,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到了中年后期,常常在认知方面表现出对身体健康的自信心不足,因此而造成焦虑或抑郁情绪。

老年人的心理咨询

第四单元老年人的心理咨询

老年是人生全方位的失落阶段。所以,老年人的心理习惯之一是回忆往事,不愿展望未来。为此,曾经幸福的老年人,情绪方面多数较平稳;曾经坎坷的老年人,常被郁闷、惆怅、追悔和叹息所环绕。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多数比较现实,要求眼下有事可做,有人与他们交往,特别是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的离退休人员,由于社会交往减少,易产生孤独感,这是造成老年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第五节婚恋、家庭心理咨询

5.1简述婚恋问题咨询的一般原则

1、必须遵守与婚恋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但是,与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应当是法学、伦理学之外的心理学知识。

2、在心理咨询中,对恋爱问题,必须依据爱情的定义去判断爱情的质量,而后才能进行疏导。

3、如果求助者处在非理性的恋爱生活中,应当理性来警示他们,不要在“爱”的漩涡中沉入海底。

4、恋爱是利人利己的事情,是否利人同时利己,是鉴别真假爱情的试金石。

5、人类两性间的爱情行为,其背后是“复合动机”。同时追求性、情、道德的满足的“复合动机”是正确的。

家庭心理咨询

5.2简述家庭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则。

第一、面对夫妻关系造成的家庭问题,判断“破裂家庭”或“死亡婚姻”,必须小心!

最好按照家庭的心理学定义,按实际情况,从夫妻双方满足基本需要的程度,合乎逻辑地进行分析,从而做出科学的判断。如果尚未达到“破裂家庭”或“死亡婚姻”的程度,就应按照如何满足三种基本需要的原则去引导求助者。

第二、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

解决求助者家庭问题的困惑,不能把求助者叙述的一般性和模糊性的时间作为出发点,如“家庭关系复杂”,“夫妻感情不和”之类的判断,必须将它们具体化以后,才能作为咨询的话题;另外,要客观化。不能只听求助者一面之词,必须把求助者说的事件,认真地全面核实,咨询工作才能开始。咨询中,对家庭事件,只作心理学分析,不牵扯到心理学以外的领域。“清官难断家务事”,难就难在将问题具体化和客观化。

第三、咨询师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来揣摩求助者的看法,必须以求助者的看法为核心展开讨论。

第四、只向求助者摆出几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替求助者进行选择。

第五、必须为求助者绝对保密。因为婚姻家庭问题中,很多是求助者的隐私。咨询师为此保守秘密,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第六、无论属于婚姻中的哪类问题,必须尽量坚持夫妻双方同时参加咨询,特别对性生活有关的问题更要如此。对这类问题进行单方面咨询不但效果不好,有时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

(一)亲子关系的概念

就亲子关系的本质来看,其内涵有三:

1.自然的血缘关系;

2.人论道德关系;

3.法定的养育,监护关系和法定的赡养关系;

(二)亲子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

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经常地被自觉意识到。大多数父母养育子女,以及大多数子女赡养老人,基本上是凭借情感,良心以及传统道德。这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亲子关系,也是中国的“人之常情”。

亲子关系的实际性质,乃是亲情,道德和法力浑然一体关系,再亲子关系互动的过程中,情,德,法再亲子关系中所占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孩子处在婴、幼时期,便会以亲情为主;在孩提时,便会训导德行;再往后来,便会教以法理。

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亲、子双方对亲子关系有全面、正确理解;

2.对人论道德有端正态度;

3.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对方;对亲子关系的年龄阶段有正确认识。

以上所述,对心理咨询工作来说,非常重要。作为心理咨询师,没有以上基本知识,面对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问题时,很难理出头绪。

也有人喜欢从形式上判断与处理亲子关系上的问题。比如,有人把亲子关系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放任型”等等。

人类性科学概述

第六节性心理咨询

第一单元人类性科学概述

6.1简述人类性科学的五个内容。

人类性科学的五个内容:性道德、性法律、性生理、性医学、性心理学。

6.2 人类“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性的普遍性

1、性与人类共同存在,在世界上没以以个人与性无关,性作为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是每个人的正常都有的

2、人类的性行为中,只有性交能导致怀孕,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世界上每一个人,毫无例外,都是性交的产物。(人工授精的“试管婴儿”只是人类繁衍的特例)

二、功能多样性

1、它是满足人的生殖需要,是生儿育女的手段;

2、它维系夫妻关系上起纽带作用;

3、它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维持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4、最后,在某些人群中,它是为了达到性以外某种目的的手段。

三、选择性、排他性

四、责任性

五、文化――社会制约性

6.3 简述人类性道德的主要特点。

性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性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对性行为的规范。

1、性道德具有控制功能和调节功能

2、性道德的特点。

多样性、一致性、继承性、双重性

3、现代性道德的特点

(1)严肃性

A、性行为应在婚姻内进行。

B、性行为应是双方爱情的表达。

(2)平等

A、性交过程双方自愿

B、性交中双方享有脱的同等权利和义务。

(3)科学

A、遵守性医学原则,不得将疾病传染给对方;

B、遵守性生理学原则,在对方生理条件不许可时,不应要求对方性交;

C、遵守性心理学原则,性交时不得带有性心理虐待倾向。

6.4简述性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性心理咨询中坚持性道德、性法律、性心理、性生理、性医学五位一体的结合。

性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二单元性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

一、性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儿童期的性心理咨询

儿童期的性心理咨询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1性别认同

2认识性器官及其功能

3回答有关性的以下各种问题:

1、性道德问题

2、性科学问题

3、性生理、医学问题

4、性心理问题

5、性法律问题

(1)关于恋爱

(2)关于婚姻

(3)关于性生活的知识

(4)更年期

(5)中、老年性行为

(6)影响老年性行为的心理因素

(7)促进中、老年健康性行为的基本策略。

三、青年期、成年期、更年期和老年期性心理咨询

第三单元性行为问题

6.5简述性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生理因素,如先天、遗传缺陷或后天疾病等等;

二、心理因素,如对性的错误认识或不良性经验;

三、社会环境因素,如人际关系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风俗习惯的制约等等

6.6简述主要的性心理问题。

1、性角色问题;

2、性欲望问题;

3、性动机问题

4、性对象选择问题

5、性能力问题

6、性交操作问题

7、性交体验问题

8、性后果的责任问题

6.7以严重程度划分的三类性行为问题

一、性行为失调: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偶然发生的性行为紊乱与偏离。性行为失调不严重破坏正常性行为,

二、性行为紊乱:因长期不能自行缓解而使患者处于焦虑状态之中,从而影响夫妻感情及日常工作和生活。这类性行为紊乱称为性行为障碍。

三、性行为变态:性行为过程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严重、持续失常,致使整个性活动偏离正常而改变性活动的性质。失常的环节往往代替了整个性行为过程,患者虽有自知力,但因人格缺陷和意志力薄弱而无法自拔。

几种常见的性问题

6.8几种常见的性问题

1、性角色问题

2、性动机的偏离

3、性对象的偏离

4、性能力问题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心理学资料Word版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是心理学之父。 3、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完形心理学、神经分析学派、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 第二章 1、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2、脑的组成、脑干的组成:脑由脑干、小脑、大脑两半球组成。脑干由延、桥、中组成。 3、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 4、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实际是通过生物电脉冲和化学递质进行的。神经冲动在两个以上的神经元之间传递需借助电与化学递质双重信号来实现。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5、经典性和操作性反射实验:巴甫洛夫所创造的条件反射学说及其实验,称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的斯金纳箱条件反射实验,称为操作性反射实验。经典性试验适用于被动的应答性行为,操作条件反射适用于操作行为。操作行为较为主动和自然,是活的刺激的手段。 6、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是在社会活动实践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事实的主管能动的表现。人心里反映的能动特点:(1)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2)人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3)人的心理也正是在变革现实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 1、感觉阈限:是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绝对感觉阈限测量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2、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颜色后像: 3、明适应与暗适应:我们的眼睛逐渐适应黑暗的现象,叫作“暗适应”。它受视网膜内视紫质功能的影响。视杆细胞需要通过视紫质的积累来获得感光度,但视紫质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的眼睛逐渐适应明亮的现象,叫作“明适应”。在黑暗的地方,我们积累了很多视紫质以适应黑暗环境,但突然进入明亮的地方

(完整word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笔记(精心整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的本质: 1.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 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4. 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的纷争 1.构造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 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 3.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海墨等 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詹姆士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辨证发展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 3.个案法 4.实验法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 联络神经元)三种。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 和轴突 神经元功能是接受刺激、 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 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 和大脑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 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又是植物 神经系统工程;一般不受 意识的支配包括交感神经 和副支交感神经;与情绪 反应有密切的关系。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 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 机构,它包括由脑神经和 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 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 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 枕叶;颞叶 大脑包括脑干、间脑和端 脑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 脑 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 和神经结构 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 觉中枢 下丘脑是皮层下调节自主 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 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视 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 感觉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 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 于中央前回 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 称,但功能不对称,表现 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割裂脑”实验(罗杰。 斯佩里)证明,对右利手 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 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 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单侧化:大脑两半球的解 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 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 这种不对称性。大脑两半 球的分工和生活中用手的 习惯有关,惯用右手的人, 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右半球空间知觉占优势。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 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 的过程,可以分为无意想 象和有意想象 幻想是指和一个人的愿望 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 象。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 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 抑制 巴甫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 活动的基本规律有:1条件 反射的抑制规律,2神经过 程的扩散和集中规律;3 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 律;4动力定型。 反射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 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 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条件反射的抑制包括:外 抑制、超限抑制;消退抑 制;分化抑制;条件反射 的泛化现象。 神经细胞长时间工作,或 在强烈刺激作用下出现的 条件反射的抑制现象是: 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 相互诱导是一种神经过程 进行而引起另一种神经过 程出现的现象。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作用所 发生的相互诱导包括:正 诱导和负诱导;同时性诱 导和相继性诱导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 状腺、胸腺、胰腺、肾上 腺、生殖腺组成。它受自 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 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 系。 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 的概念 1.兴奋和抑制 兴奋:指神经活动由静息 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 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 动状态。 抑制:指神经活动由活动 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 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 活动状态。 2.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 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 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 神经通路,它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 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组成。 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 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 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 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 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 程。 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生 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例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 使瞳孔收缩等。 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 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 础上形成的反射。谈虎色 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 井绳;望梅止渴属于等 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 号系统 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 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 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如 灯光、铃声所引起的条件 反射都属于第一信号系 统。朝被蛇咬,十年怕井 绳: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 活动 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 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 信号信统,它是人所独有 的。 5.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 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 反应定型系统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 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种类 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 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 觉。 1.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 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 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 冷觉和痛觉); 2.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 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 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 觉,它包括饿、胀、渴、 窒息、恶心、便意、性和 疼痛等感觉)。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 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 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 系: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 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 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

(完整word)【心理学】姚本先版重点总结-精心整理,推荐文档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包括:①心理状态:注意,意识,灵感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③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点。 3、心理学基本观点:①心里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②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记过。 ③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人的心理活动的主体性表现在:a.心里是人脑的主观映像b.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c.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d.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 4、心理学的理论取向:①心理生物学理论取向②行为主义理论取向③任职理论取向④人本主义理论取向⑤现象学理论取向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岗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开设实验心理学。标志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6、心理学的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 7、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理论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得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遗传和环境的关系: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②心理成熟影响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③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章认知理论 1、意识是心理反应的高级形式,是人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个体所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个体的意识有三个特点:概括性,自觉性,能动性。 2、无意识也称为潜意识,就是不能为人所觉察到的个体心理活动的总和。做梦,口误,笔误。 3、睡眠的5阶段:①睡眠开始,昏昏欲睡②浅睡阶段,开始正式睡眠③④阶段为深睡阶段,不易叫醒,脑电波形有变化所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⑤快速眼动阶段,睡眠者的眼球呈现快速跳动的现象。 4、注意是指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从众多的事物中选择出要反映的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选择对象的同时,对别的事物的影响加以抑制不予理会,以保证对所选对象做出清晰的反映。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6、注意的种类:①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引起人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特点:刺激的强度,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刺激的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②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并在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对活动任务的认识;对活动的间接兴趣;个体的意志努力;对活动的精心组织)③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形成的条件:对活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 7、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②注意的稳定性,也成注意的持久性,是个体将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时间的久暂性。③注意的分配指个体的额心理活动同事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一心二用。 ④注意的转移。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

(完整word版)心理学考试题库

心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它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2、心理过程就是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它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认识过程:也叫认知过程,简称为“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4、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条件反射系统。 5、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中的词汇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6、观察法:通过对人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而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7、实验法:是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8、心理测验法:是指:用经过标准化程序编制的心理量表测量某些心理品质的方法。 9、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有意后注意: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与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而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5、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对信息进行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输出的过程。 16、再现:又称回忆,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但能把它从头脑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17、再认:当过去识记过的事物重现时感到熟悉,确认是以前识记过的,称为再现。 1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19、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 20、想象: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形象思维形式,通过想象把概念和形象、具体和抽象、现在和未来、科学和幻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2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2、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3、双趋冲突:当一个人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目标,它们具有两样的吸引为,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4、双避冲突:当一个人遇到两个威胁而都想避开,但又不能全避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5、趋避冲突:当一个人对同一个目标产生两种相反的动机进所产生的冲突。 26、多重趋避冲突:当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时,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由此而引起的动机冲突。 27、性格:是指人对现实具有评价意义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 28、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它使人的活动具有显著的个人色彩。 29、能力:是指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决定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30、心理现象:心理各种表现形式 31、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32、无条件反射:是指遗传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33、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规律性的应答。 34、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完整word版)实用心理学知识200条

實用心理學知識200條(一) 《實用心理學知識200條,讀完你會更強大!》 1、【一見鍾情,靠的也是出色的外貌】。但凡一個人說“我不喜歡一見鍾情式的故事”,多半代表一一 這位,對自己的外貌不自信。 2、【想知道一個人的內心缺少什麼】,不看別的,就看其炫耀什麼;想知道一個人自卑什麼,不看 別的,就看其掩飾什麼。 3、【從網路聊天習慣讀懂一個人】原來喜歡用“……”和“。。。”的人心底大多比較柔軟,沒有 壞心眼,同時也會反映出他她對待事情的優柔寡斷,大部分會有選擇恐懼症。。。 4、【人脈交際8大心理定律】1首因效應:首次見面給人好感覺;2誠信定律:熱情是焦點,真誠是 最高點;3讚美定律:善讚美能博得人心;4面子定律:給人面子才善交際;5謊言定律:善意謊言助交往;6忍讓定律:忍讓能創和諧;7異性效應:男女具互相吸引力作用;8互惠定律:讓對方產生“負債感”。 5、【可以增進感情的地方】1.酒吧。光線昏暗和私人距離可以增強親密感。酒後彼此增加了更多的 幻想,感覺男的更帥,女性更靚。2.可以看煙花或夜景的地方。黑暗會使人沒有安全感,如果有強光出現會使彼此感到溫暖浪漫。3.恐怖電影和過山車。心跳加速的感覺會被誤認為愛情。 4. 火鍋派對或者海島露營。 6【7個生活細節年輕大腦】1.3件事情輪換著做:可以刺激大腦不同區域減少大腦退化速度; 2.每天大笑1次:具有緩解壓力抗擊心理衰老功效;3.睡夠7小時:充足睡眠有助大腦強化記憶;4. 每天看電視不超過2小時:每天看電視過久,會增加患老年癡呆症的危險; 5.學1門外語;6. 每天清潔3次牙齒;7.堅持健身4個月:鍛煉有助於加強記憶。 7、真正的朋友,節日裡不發短信,平時也無電話寒暄,一旦有事,拿起話筒,連一句“不好意思” 的客套都不用,可以直奔主題…… 8、【如何提升生活品質】①每天和伴侶做快樂的事,如一起看電視或讀增加生活情趣的書;②不要 犧牲健康,像通宵趕工、睡眠不足、不運動、吃垃圾食物應避免;③對身邊的人有求必應,要急家人、朋友之所急;④量入為出,財務壓力使人快速衰老;⑤不要把“辦不到”當口頭禪; ⑥輕鬆面對雜務;⑦言出必行。 9、【請在夜晚說愛我】在白天,人們要扮演社會角色,進行的思想活動都是有意識。到了夜晚,人 們從社會角色轉換到個體角色,成為完全從屬於家庭、屬於自己的人,能夠較多地按個人意志來支配自己的活動。因此人在夜晚感情最豐富,如果在晚上求愛,人的心理防禦會降低,感情更充沛,成功率也比白天要高很多。 10、【這樣的女孩最動人】1?懂事知道啥時候該撒嬌,啥時候疼惜你;2?不放過任何與你有關的資訊,融入 你生活圈;3?她絕不在你同事家人朋友面前提你的缺點; 4.她需要你的肩膀,但絕不會凡事都依賴你;5.她不會總要求你先讓步;6.她和你一起聚會時會打扮得漂亮但不妖豔;7.看到女人圍著你轉,會吃醋,但不會無理取鬧,興師問罪。 11、1.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就是再喜歡也不行,要懂得放棄;2.過去的事情可以不忘卻,但一定要放下;3. 別人說的記在腦袋裡,而自己的則放在心裡;4.你永遠沒有你本身想像中那麼重要;5. 錢能解決的問題統統不叫問題;6.找點時間,單獨呆會兒;7.不要感到是生活虧欠了你,其實是時機未到或你還努力不夠。

完整word版,100个心理学常识

100个心理学知识 1、【心理技巧:恢复生活动力的 8 个小习惯】 1. 看两小时让你畅 怀的漫画或小说 ;2. 放弃周末夜晚去酒吧, 7 点起床,去没有人的街上逛逛 ;3. 找一条你从没去过的街道 ;4. 旅行,去一个你好奇的地方 ;5. 学一 项新的技艺 ;6. 去交际 ;7. 做点困难的事,假如你是精神超级紧张的人 ;8. 学会享受你的无聊。 2、【成功语录】 1. 不要怕被他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 用2. 吃是实功,赌是对冲,嫖是落空3. 花一文钱要收到十文钱的成效,这才是花费好手4. 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5. 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人情。 6 优等人,有本领没性情 ; 二等人,有本领有性情 ; 末等人,没本领大性情。 3、【自我成长的 6 个反省】 1. 察看走在你前方的人,看看他为 何当先,学习他。 2. 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 3. 相信你做获取,你必定做到。4. 不停告诉自己某件事,即便不是真的,最后也会让自己相信。 5. 假如你想要更上一层楼,就为他人供给高出预期 更多更好的服务。 6. 勇气不过多跨一步超越惧怕。 4、【心理知识:喜悦的时候瞳孔会变大】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 的情绪变化第一会反应在不自觉的瞳孔改变上:当情绪从中性变得喜悦、快乐,瞳孔会不自觉变大。男子看到迷人的女子或女性看到潇洒 男子,都会有瞳孔放大的反响。打扑克时若果抓到了希望的好牌,情

绪喜悦性会蓦然上涨,瞳孔放大。 5、【生活是不公正的,要去适应它】1、这世界其实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世界盼望你在自我感觉优秀以前先要有所成就。 2、假如你堕入窘境,那不是你父亲母亲的过失,所以不要尖声诉苦我们的错误,要从中汲取教训。 3、假如你认为你的教师严苛,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老板但是没有任限期制的。 6、【哭泣的女人不可以爱】一般认为,女性的“潸然泪下”会让男性顿生怜香惜玉之心。但是最新科研成就却显示,不单呜咽造成的红鼻头会令人变丑,女性流下的眼泪还会发出化学信号,让男性对哭泣者热忱骤减。当男性嗅闻真切的眼泪时,他们会感觉该名女子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不会增添男性怜香惜玉的感觉。 7、【恋爱赔偿】在心理学里有一种叫做“恋爱赔偿效应”的说法。指的是大家简单喜爱上喜爱自己的人。所以,那些不主动的大家,在感觉自己喜爱上对方的时候,仍是认真审察下,能否是因为得悉对方喜爱自己,所以才喜爱对方的呢 ? 8、【唱歌跑调也是一种病】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唱歌找不到掉可能患上“失歌症”。失歌症患者可能还存在交流阻碍,如鉴别不出对方语言中传达的表示生气、惧怕或嘲讽等情绪。他们常常会遗漏对方经过语调表达的“意在言外”。但他们仍能够感觉到发言者大喜大悲等显然感情。 9、【“我爱”仍是“我要” ? 】当我们说“我爱你”的时候,往常真切的意思是“我需要你”。当我们说“你不再爱我了”,其潜

心理学Word

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 创始人:弗洛伊德(S.Frue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 2.1 简介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一个犹太籍的商人家庭。 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882-1885年从事脑解剖学研究。 1886-1938年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与精神病学家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 1885——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当时著名精神病专家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法的局限性。 1892年创造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 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 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先用催眠术,后改用宣泄法治疗病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 《梦的解析》等著作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文明及其缺憾》等。弗洛伊德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析》,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该书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2.2、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 基础:从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 对象:主要研究失常的和变态行为的病人 内容:主要研究潜意识、动机、情欲、人格等深深一层次的内容,故称深层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 方法:主要采用临床研 精神分析学说的五个主要观点

2.3精神分析学说的五个主要观点 一、关于心理结构(意识层次结构): 人类的心理分为潜意识(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 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变成意识的心理过程,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使症状消失。 二、关于人格结构 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关系形成人格动力结构,三种力量维持平衡则心理正常,否则失常。 三、关于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人的本能。包括:性本能、营养本能。两者的复合体。 在人的性后面有一种潜力、动力,驱使人去寻求快感,这种力被称为“利比多”,是一种驱使人寻求各种感官快乐的心理能量。 另一种说法:人有保存自己、种系延续的“生本能”;有攻击、侵略等行为的“死本能”。 四、关于心理发展 发展观点——心理性欲发展学说:人生性欲发展分不同阶段,这一过程,如果不能顺利进行,在某阶段受挫或从高阶段倒退回低级阶段则会造成心理异常,并成为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根源。 口欲期(0-1岁):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 肛欲期(2-3岁):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 恋母期及生殖器期(4-5岁):快乐来自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潜伏期(6-11岁):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生殖期(12岁以后):兴趣逐渐转向异性,通过正常的两性交往和通过正常的性行为获得快感。 五、关于适应问题 1.变相宣泄 “自我”、“本我”、“超我”相互之间总是会有距离的, “本我”要练就一套应对功夫,甚至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以求得到满足,现实不行就通过梦。如不行,则会产生焦虑。

(完整word版)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自心理学独立以来,一直在探索,一直在争论,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以下介绍主要的几个学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是自心理学独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但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J.B.Watson,1878—1958)。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

应”(S—R)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 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尔曼(E.C.Tolman)、赫尔(C.L.Hull)、斯金纳(B.F.Skinner)。新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反应,它的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一个目标。在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的认知。也就是说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加进一个中介变量(O),使行为主义的模式成为“S—O—R”。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新行为主义强调客观的实验操作,冲击了内省心理学,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 (三)格式塔学派或称完形学派 该学派1912年创建于德国,创始人韦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Koffka,1886—1941)、苛勒(W.Kohler,1887—1967),后期代表有勒温(K.Lewin,1890—1947)。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此派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完形或整体结构,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的元素的总和,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该学派否认过去经验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境地。

(完整word版)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的统一体。 3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 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 、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 性格等。 5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 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 、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 1 )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 ①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 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 2 )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① 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 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 3 )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① 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 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7 、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 1879 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 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 、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 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 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完整word版)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⑴正确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的本质; ⑵哲学与其它学科的理论意义; 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意义; ⑷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 在当代科学发展中,人类的认知问题更是最重要的前沿课题。 2.实践意义: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描述心理现象、解释与揭示其规律、预测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趋势、有效地控制与调控人的心理与行为。从而为不同的实践领域服务。下面几个方面: 1、心理学有助于教育与教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材的设计、教学方法选择; 2、心理学有助于领导和管理工作:管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学、选拔人才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3、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心理问题的诊断、咨询与治疗:如抑郁症、焦虑症的治疗。 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对于这一命题,我们可从心理是脑的机能与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870年弗里奇和希齐格发现大脑皮层运动中枢; 1874年,俄国生理学家贝兹在大脑皮层第五层发现了锥体细胞; 1900年,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所有这些,说明脑才是心理活动的载体,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等于说脑本身就可以产生心理。人的心理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国产 生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根据感知规律,怎样使用直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几种基本的直观形式来提高感性的认识,包括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 2、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3、遵循感知规律:(强度律、对比与差别律、活动律、组合律、变式规律等)提高直观效果。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二者的联系: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先有感觉,然后 知觉;感觉与知觉常常交织在一起,统称感知现象。 二者的区别:知觉比感觉要复杂. 首先,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其次,知觉中带有相当的主观成分(经验在其中起的作用不同)。 再有,知觉的分析器结构比感觉复杂,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分析器的综合应用。 什么是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直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的目的、有计划的主动地知觉过程。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观察动 机; 2、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与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 3、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4、引导学生记录并整理、分析观察结果。 什么是遗忘,规律,怎样复习来恢复遗忘 1、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2、遗忘有以下规律和特点: (1)不重要的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2)抽象的内容要比形象的内容、无意义材料要比有意义材料容易遗忘。 (3)遗忘的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的特点。 (4)前摄抑制(即先学习的内容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倒摄抑制(即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 的妨碍)对遗忘有重要影响;清醒和睡眠状态对遗忘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3、1.组织有效的复习:

发展心理学Word 文档

发展心理学 目录 1发展历程 2简史 3心理学家 3.1 简介 3.2 儿童心理学 3.3 儿童心理学发展 4发展研究 4.1 主要内容 4.2 功能特殊性 4.3 研究方法 4.4 方法新趋势 5性质 5.1 简介 5.2 整体性 5.3 活动性 5.4 规律性 6研究方法 6.1 观察法 6.2 访谈法 6.3 测验法 6.4 实验法 7理论 7.1 精神分析 7.2 行为主义 7.3 维果斯基 7.4 皮亚杰 8新趋势 8.1 简介 8.2 研究思路 8.3 多元统计 8.4 计算机运用 1发展历程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或称做比较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包括民族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而言: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2简史 1、德国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标志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20世纪初美国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青少年时期; 3、20世纪3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荣格提出了40岁的“中年危机”理论; 4、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第一次使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代替了以前的儿童心理学; 5、1980年德国贝尔特斯提出“毕生发展观”理论,标志着发展心理学的完善。[1]

3心理学家 简介 智力理论·让·皮亚杰 ·哈沃德·加德纳 ·奥利佛·萨克斯 情绪智商·彼德·萨洛维(Peter Salovey) ·约翰·梅尔(John A. Mayer) ·丹尼尔·高尔曼(Daniel Goleman) 最近发展区(ZPD)·利维·维果斯基(Lev Vygotsky) 资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西摩尔·派普特(Seymour Papert) (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 发展心理学的前身是儿童心理学,至今已有一百三十余年的历史。 儿童心理学诞生之前经历了理论和研究实践的准备阶段: 1.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思想基础 2.儿童心理学诞生的研究基础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思想基础: 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本观念 强调儿童的天性在其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提出“心理化的教育” 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 1876)是儿童心理学早期的专题研究成果之一。 儿童心理学 于19世纪的后半期,德国的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定者。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标志: 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 发展心理学界把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公认为儿童心理学的早期经典著作。 儿童心理学发展 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主要特点有:开创了新的研究途径,涌现出一批先驱人物,出现了重要的理论派别和学派的革新。 1.涌现出一批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先驱者 霍尔、杜威、比内、施太伦、格赛尔等,都为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不同学派对心理发展的沦述与纷争 20世纪中叶是儿童心理学分化和发展的时期,各种心理学理论流派纷纷出现,如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性心理发展等。 3.学派的演变与增新 20世纪中期以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演变和增新的时期。其主要表现是新兴学派超越并修正已有的研究理论: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心理发展机制、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以认为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从此更为明确起来。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

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以美国的Allport为主,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思想、情感、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强调的是个体层面的心理学研究,只是考虑到个体心理的大的社会背景。其理论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论、场论、精神分析论等。 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强调社会交往,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等;主张采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理论有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社会角色理论等. 3.自我意识 也称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所认识到的关于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特征、与他人的关系等。 4.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的主观构成与客观构成[I和me的区别,前者是“自己认识到的自我”,是自我反省时对自己特征的意识;客观的我是一个能称之为人的一切总和。] 2)客观的我之构成: ①物质客我:自己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自己的物质条件、家庭等; ②社会的客我:自己受到朋友们的认可,给周围的人留下的印象、个人名誉、地位,自己在群体中所起的作用等; ③精神的客我:自己的智慧、能力、人格倾向等的综合。 5。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1)主我与客我之间的矛盾: 主我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客我是以被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前者往往塑造了“理想的自我”,后者往往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两者之间有矛盾。 2)青年期自我意识的矛盾: 自我肯定型、自我矛盾型、自我否定型、自我扩张型(虚假统一型)、自我萎缩型 6.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 1)通过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

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尤其是重要的他人[“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 2)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消极的自我防卫性的比较标准的选择] 3)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评价自己[自我调节作用,导致自我评价并非全是他人评价的反映] 7.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1)婴儿期(0-18M): 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减少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安全、可靠性;环境无常、缺乏关爱→怀疑、害怕、不信任] 2)童年期(18M-4Y):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本阶段开始自主探索周围的世界,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一种自主感,发现可以自己控制一些事物包括自己。所以适度放任是不错的选择] 3)学前期(4-6Y): 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决定是进取还是退缩人格[此阶段好奇心最强烈,进而会主动去探索,对此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培育积极性与进取心;而消极甚至否定的态度会使儿童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 4)学龄期(6-12Y):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此阶段探索的范围超过家庭,同伴、邻居、教师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人的帮助与赞扬可以加强勤奋感,反之形成自卑感.] 5)青春期(12-18Y): 获得认同感而克服认同混乱的阶段,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统一,使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形成连续感,对自己及其周围各种人、事、物的关系形成统一的认识.] 6)成年早期(18—30): 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阶段[在共同完成某些任务的过程中,发展出可以分享成败、相互关怀、承担义务的感情,形成友谊与爱情;反之,不能分享苦乐,不能做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无相互的关心与帮助,则陷入孤独寂寞之中.] 7)壮年期: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认知心理学复习指导 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 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 2、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 3、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反应时方法的运用 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就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 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由纽维尔和西蒙提出的,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都是操纵符号的。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以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因此将信息加工系统也叫不好操作系统。 平行分布处理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使用数量众多且独立的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众多的信息处理。,它要求更多的考虑认知系统的神经基础,希望能在跟接近大脑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来建构人知的理论与计算模型。研究范式的这种转变称为大脑比喻。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 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人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加以处理——系列加工。同时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平行加工。 3.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控制性加工。它是由主意来发动,并由注意来维持的。在没有注意的条件下,人也能进行信息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而且往往是不自觉的。 4、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记录、计算机模拟 1.反应是记录法。(相减法、因素相加法)反应时记录法:是指从刺激到反应之间的时间,即反应的潜伏时间。它不仅能推测人的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过程,而且能推测认知的内部结构,即知识的表征。 (1)相减法——唐德斯基本方法:计算复杂反应时间与简单反应时间的差别,或者说,用复杂时间减去简单反应时间。相减法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的一种基本方法。当一种作业由一系列加工阶段组成时,应用这种方法是较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某一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可以用完成作业第一段所需时间与完成作业第二段所需时间相比较来量度,或者说,完成两段作业的时间差就是这一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2)因素相加法——斯滕伯格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时间的总和。斯滕伯格还假定,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对作业完成的时间具有独立的或相加

(完整word版)心理学术语对照表

术语对照表 360—degree feedback 360度反馈:由同事、下属、上级和自身等多方面提供反馈的一种绩效评估技术。 Ability test 能力测验:用于评估个体能力或才能的测验。 Achievement test 成就测验:评估个体知识或技能水平的一种心理测验;也称为知识与技能测验。 Action process 行动过程:来自于行动理论,是指个体将需求转化为某种行为的一系列步骤。 Action theory 行动理论:将人的目标与其行为之间建立联系的动机/激励理论。 Action/state orientation 行动/状态定向:个体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达到目标的能力,是一个人格变量。行动定向的个体能够通过自我调节行为来达成目标,而状态定向的个体很难做到。 Affective commitment 情感承诺:个体对组织的情感依恋,是组织承诺感的一种类型。 Apprenticeship 学徒制:一种在职培训方法。受训者通过协助经验丰富的雇员来学习,最常用于技术性行业,例如木工或装置水管.

评价中心:用于评估个体工作潜能的一系列评价活动,如工作情景模拟.最常用于决定雇员晋升到管理岗位的适宜性。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视听教学:图音并茂地展示材料的一种培训方法。 Autoinstruction 自主教学:自我教导的培训方式 Automaticity 自动化:面对某项技能或任务,个体几乎不需要意识监控或思考就能自动做出反应。专业运动员通常能在执行任务时达到这一层面。 Autonomy 自主性:雇员能够自己决定如何工作的程度。 Behavior criteria 行为标准:通过评价受训者在工作中的行为变化来评估培训效果。 Behavior Observation Scale (BOS) 行为观察量表:是一种基于行为的工作绩效评估工具.要求评估者根据给出的一系列行为,指出被评估者做出每项行为的频次。 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 (BARS) 行为锚定等级评定量表:是一种基于行为的工作绩效评估工具.要求评估者从已被评分度量的多项行为中指出最符合被评估者绩效的一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