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络总论

经络总论

针灸 经络总论

《针灸学》教案次页? 讲次:第2周/ 第2次 内容: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 学时:3学时 章节:第一章经络总论 教具:Powerpoint、照片、挂图、动画等 掌握内容: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熟悉内容: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掌握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了解内容: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 了解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 重点: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展现经络理论及其临床应用。使学生掌握十二经脉的基本概念、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 难点:十二经脉的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 拓展:经络理论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激趣:经络研究现状即进展。 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教学采用多媒体及照片、挂图、幻灯等教学方法,展示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通过多媒体手段的理论教学,展现经络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历代医家临床运用针灸的典型案例,进一步激发学生针灸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对针灸临床运用的认识。 一、经络的概念:5min 二、什么是经络学说?5min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十二经脉20min ?注:教案次页按每一讲次准备

二、奇经八脉10min 三、十五络脉5min 四、十二经别5min 五、十二经筋5min 六、十二皮部5min 第二节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一、标本10min 二、根结10min 三、气街10min 四、四海10min 第三节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作用5min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0min 总结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布置作业:5 min 1.经络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什么是经络学说?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经络学说如何在临床上应用? 5. 预习下次课内容:上篇针灸理论第二章腧穴总论。 :

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经络总论)模拟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经络总论)模拟试卷2 (总分:7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经外奇穴是指 A.经脉以外的穴位 B.经穴以外的穴位 C.经穴以外有定名、有定位的穴位√ D.十二经脉以外有定名、有定位的穴位 奇穴,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这些腧穴主治范围单纯局限,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奇穴与经络系统有一定联系,有一部分也列入了经穴。故选C。 2.任督二脉腧穴都可以治疗 A.热病 B.头面病 C.前阴病 D.妇科病√ 任脉能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督脉主治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同时任督二脉都能治疗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3.腋前纹头至肘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9寸√ B.12寸 C.8寸 D.16寸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寸,用于确定上臂部的纵向距离。 4.骨度分寸为6寸的是 A.两乳之间 B.两肩胛内缘之间√ C.两肩胛冈之间 D.两肩胛下角之间 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3寸,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所以两侧肩胛骨内缘的距离就是6寸。 5.臀横纹至胭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19寸 B.12寸 C.14寸√ D.16寸 臀沟至胭横纹14寸。 6.全身经穴数目是 A.359 B.365 C.349 D.362 √ 十四经穴是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该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而归纳于十四经系统中,简称“经穴”。它们是腧穴的主要部分,现共有361个。 7.手三阴经腧穴主治病症相同的是 A.腹部病 B.胸部病√

第一章经络总论

第一章经络总论 一、选择题(略) 二、填空题 1.腧穴经络 2.循行分布病理变化 3.体表络脉 4.筋肉关节外周连属 5.肺经肝经 6.胞中一源三歧 7.大包胸胁 8.隐白大包 9.睛明跗阳 10.腋内动脉寸口之中 三、简答题 1,针灸学中所提及的“标本”主要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标”如树梢,有上的含义,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应;“本”犹如树根,有下的含义,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十二经脉均有“标”部与“本”部。 2.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四、论述题 1.十二经脉的别络(络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本经的络穴分出后,均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十二经别络加强了阴阳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 任脉的别络,从鸠尾穴分出后,散布于腹部。其作用主要是沟通了腹部经气。 督脉的别络,从长强穴分出后,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其作用主要是沟通了背部经气。 脾之大络,从大包穴分出,散布于胸胁,其作用主要是沟通了躯干侧部的经气。 2.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 第二章腧穴总论 一、选择题(略) 二、填空题 1. 脏腑经络之气经络功能 2.经穴任 3.经外奇穴十四经 4.自然标志定位法固定标志 5.两经头面躯干部

6.腹部尾骶部 7.井穴经穴 8.16 3 9.固定名称固定位置 10. 近治作用特殊作用 三、简答题 1.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名称的一类腧穴,由于主治功能不同,各有其特定的名称和含义。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和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2.“原”,即本源、原气之意。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四、论述题 1.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反映经气功能变化的部位。腧穴一般都归属于某一条经脉,而某一条经脉又都隶属于某一脏腑,这样脏腑、经络、腧穴三者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脏腑的功能发生异常时,可通过经络在有关腧穴发生一些异常现象(反应点),在治疗上又可将其作为针刺的治疗点。 2.固定标志法是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五官、毛发、爪甲、乳头及骨节突起和凹陷等。由于这种解剖标志固定不移,故有利于腧穴的定位。例如,鼻尖处取素髎,两眉头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头前下方1寸取阳陵泉等,这些都是在静态情况下作为取穴标志而且不受活动影响,故称固定标志。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 一、选择题(略) 二、填空题 1.足太阴脾 3.5 2.下上 3.手阳明大肠7 4.食指肺脏 5.络八脉交会 6.心脏小肠 7.大杼胃俞 8.胭窝横纹的中点胭窝横纹的内侧 9.睛明至阴 10.肾脏膀胱 三、简答题 1.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病证有:①脾胃病,如肠鸣腹胀、泄泻;②妇科病,如月经不调、带下、不孕、滞产;⑧前阴病,如遗精、遗尿、阳痿;④经络病,如下肢痿瘴等。 2.极泉穴主治病证有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极泉穴针刺方法应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o.5~1寸。

5第一章经络总论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和临床运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联络脏腑、沟通内外 纵横交错,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能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吱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2.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而儒养周身,从而完成和调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经络系统中的络脉为卫气所充,散布全身,密布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有着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说明病理变化 即根据经络有反映病候的特点。 1.传注病邪 根据经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的生理特点,当机体处在正虚邪实的情况下,经络则是传注病邪的途径。 2.反映病侯 因为经络在人体有内外相连的特点,故又是病理变化的反映系统。如内脏病变可以主里达表,从而在体表相应部位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可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与按压等观察相应部位的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变化,来推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经络实证 经络虚证 (二)指导辨位归经 1.根据体表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推断疾病所在的经脉。 2.根据病变中出现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推断其所受累的脏腑与相关的经脉。(三)指导临床治疗 1.根据经脉循行与主治特点——“经脉所过;、主治所在”进行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内脏病变可通过刺其皮部的方法进行治疗。如皮内埋针或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来进行治疗 3.经络瘀滞、气血痹阻可刺络放血予以治疗。如目赤肿痛太阳穴放血;扭、挫伤局部刺络拔罐 4.经筋疾患可以“以痛为腧”的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

《针灸推拿学》习题集

第一章经络总论 一、选择题 A1型 1、针灸学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脏象学说 D、经络学说 E、子午流注学说 *2、十二经循行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A胸部B、腹部C、头面部D、四肢末端E、颈项部 *3、十二经脉中,在头面部交接的是:() A、阳经 B、同名阳经 C、阴经 D、同名阴经 E、手三阳经 *4、称为“阳脉之海”的经脉是:() A、督脉 B、阳维脉 C、阳跷脉 D、足太阳经E手太阳经 5、主一身之表的经脉是:() A、阳维脉 B、阳跷脉 C、督脉 D、足太阳经E手太阳经 6、脾之大络散布于:() A、胁部 B、胸部 C、颈部 D、胸胁部 E、腹部 A2型 7、根据三阴三阳、经脉循行于上下肢和经脉连属于不同脏腑等三个方面,来确定十二经脉的:() A、命名 B、表里关系 C、交接规律 D、流注顺序 E、分布规律 **8、与脏腑无连属关系,与足少阴肾经并而上行,称“十二经之海”的经脉的是:()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阴跷脉 E、阴维脉 B型 A、上肢外侧前缘 B、上肢外侧后缘 C、下肢外侧前缘 D、下肢外侧后缘 E、上肢内侧中间 9、足阳明胃经:() 10、手厥阴心包经:() 11、手阳明大肠经:() X型 12、奇经中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的经脉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阴跷脉 13、经络的作用是:() A、联络脏腑,沟通肢窍 B、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C、抗御病邪,反映病侯 D、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E、传注外邪,影响脏腑 二、名词解释 14、经络 15、十二经脉 **16、十二经别 **17、十五络脉 18、奇经八脉 19、一源三岐 20、阳脉之海 21、阴脉之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