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同步练习(含答案)

3.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一、选择题

1.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

信的()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

个告示

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

A. 皇权专制

B. 任免官吏

C. 思想控制

D. 言即法律

3.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属于否定西周分封制度的是()

①推行郡县制②大修驰道③统一文字④由皇帝任免主要官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4.下图是秦朝的铜权。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诏文。

下列有关铜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铜权上刻的文字是小篆②铜权可作为秦朝统一度量衡的物证

③铜权表明秦朝商品经济繁荣④铜权印证了秦朝刑法严酷、徭役繁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史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电

视剧情节符合秦朝统一后的史实是()

A. 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

B. 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列国史记

C. 各地官员均用大篆写告示

D. 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6.不能从下图中获取的信息是( )

A. 中央对地方实行郡县制管理

B. 修建的长城西端点是临洮

C. 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

D. 王朝都城咸阳位于黄河流域

7.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李白描绘秦王()

A. 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B. 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C. 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 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8.《史记》中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的文字描述。下列说法符

合文字所描述的时代的有()

①开创大一统基业

②出现了大泽乡起义

③建立县制

④开放革新的时代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9.某校八年级学生正在编排一部关于秦朝时期的历史话剧,剧中人物台词设计不妥的

是()

人物言论

甲听说由陛下亲自任命的新县令将在近日到任。

乙恩,我看到了官府用小篆书写的告示。

丙我明天去寺庙烧香还愿,要不要一起去?

丁朋友送了我一本《伤寒杂病论》,明日得抽空研读一番。

A. 甲乙

B. 乙丙

C. 甲丁

D. 丙丁

10.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以隶书刻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

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下列对“革命”的理解不正确是的( )

A.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 力行法制,“焚书坑儒”

C.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D.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12.如果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去参观,请你

告诉他应该去的城市是()

A. 西安

B. 南京

C. 咸阳

D. 洛阳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认识历史人物】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群、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

(1)阅读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14.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何民族不断进步的有力保障。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历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政,自秦始皇。”就是说,秦始皇创立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哪一重大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2)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立的哪项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秦始皇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是什么?这一创新与材料一反映的重大制度相比有什么好处?

答案

1.A

2.A

3.B

4.A

5.D

6.A

7.B

8.A

9.D 10.A 11.B 12.C

13.(1)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

(3)对秦朝:巩固政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了后世王朝的总趋势。

14.(1)分封制;作用: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的控制的区域。

(2)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统一采用了郡县制。好处:县制削弱了地方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阶级 4.《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5.印度种姓制度 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列举四大文明古国中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的成就 (1)古埃及的太阳历; (2)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3)古印度人发明的通用计数法 (4)古埃及的几何学、解剖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5)古印度的佛教 (6)古代中国的文字 8.古代印度的佛教 1)佛教产生的时间:前6世纪 2)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佛陀,佛,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传播: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盛一时,向外传播。 5)北传经中亚到中国内地,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传佛教(印度——中亚——东亚) 南传到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南传佛教(印度——东南亚) 6)宗教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①宗教倡导的宽容、慈善、诚信、尊重生命等观念对于社会道德改善和提高,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②宗教的负面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过度的信仰可能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的产生,有害于社会等。 7)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西周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2.分封制和宗法制 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规范贵族的身份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6) 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4------8 1从社区看我家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9------15 1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 3往来在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2带着地图去旅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与大洋 24------29 1人类的栖息地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课自然环境 30------41 1地形多样 2气象万千 3众多的河湖 4风光迥异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42------52 1人口与人种 2语言与宗教 3国家和地区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53------56 1观察地球仪 2使用地球仪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58------63 1稻作文化的印记 2用机械种庄稼 第二课与山为邻 64------69

1垂直的生计 2山地之间 第三课傍水而居 70------75 1耕海牧鱼 2水上都市 第四课草原人家 76------81 1逐水草而居 2现代化的牧场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82------87 1石油宝库 2沙漠绿洲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88------92 1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2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3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4感受区域的发展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 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94------96 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97------100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101------103 第四课汽车城:蔚山 104------106 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107------109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110------113 1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 2归纳城市的特色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学期期末试卷(九)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九) 一、选择题 1.我们能准确了解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主要依据的是() A.史书B.文物C.口头传说D.图片、音像 2.关于陶器与瓷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彩陶 B.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黑陶 C.陶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的专门发明,其它地方不可能制作 D.瓷器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唐三彩显示了高超的制瓷艺术 3.对本学期所学的基本概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史前时代”一般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B.“中世纪”一般指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6世纪的欧洲社会 C.“宗法制”是根据血缘远近亲疏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 D.“世俗生活”就是宋朝文人所过的高雅生活 4.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均为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国家,它们的共同点有() ①地处大河流域②以农业经济为主③地处亚非洲④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5.“尊王攘夷”是齐桓公为争霸而实施的政治谋略。这里的“夷”是指() A. 地处东南的吴、越二国 B. 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 C. 南方强国楚国 D. 比较弱的诸侯小国 6.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 B.儒家学派战国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C.秦始皇对儒家思想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D.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 7.将钱戏称为“孔方兄”,是因为古代铜钱是“圆形方孔钱”。历史上下令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8.古代雅典经济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

201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01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个单 元)全部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 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 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 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 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卷 (人教版 ) 试 题 卷 一、选择题(请认真思考,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 2 分,共 40分) 1.我们家乡嘉兴的地形类型是 A .平原 B 盆地 C .丘陵 D .山地 2.某公司为职员统一提供午餐,可萧强的饭菜很特别,在他的饭盒上总标着“清真”两字, 他吃的荤菜主要是羊肉、牛肉等,从来不吃猪肉。你认为萧强是哪个民族的人 3.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高粱 D .大豆 4.我国四个直辖市中,位于西部地区的是 A .天津 B .北京 C .重庆 5.请查阅地图,下列四个平原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 ?东欧平原 B ?东北平原 C .亚马孙平原 6.下列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 .美国 B .蒙古 C .日本 D .法国 7.一艘油轮正航行在这样一个地方: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 是东半球,该油轮所在的位置是 C . 180° E , 90° N D .经度 0°, 90° S 8.请查阅地图,北回归线由东往西经过我国的省区依次是 A .云南、广东、广西、台湾 B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C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9 .我国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 10.下列河流中的下游被称为“地上河”的是 A .长江 B .珠江 11 .下列不属于文献资料的是 A .满族 B .藏族 C .回族 D .汉 族 D .上海 D .西西伯利亚平原 A . 20° W , 纬度 0 B . 160° E ,纬度 0 D .台湾、广西、广东、云南 A .长江 B .珠江 C .京杭运河 D .淮河 C .黄河 D .淮河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曾出现在尼罗河流域的古老文字是() A . B . C . D . 2. 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斯曾说:“它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这句评价适合用于() A . 希腊城邦 B . 古代埃及 C . 古代印度 D . 罗马帝国 3. 历史学家将中世纪基督教会控制下的欧洲称为“思想上的黑暗时代”,这是因为() A . 教会控制了文化实行神学教育 B . 教会权利凌驾于国家权利之上 C . 教会控制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 D . 教会征收高额赋税包括十一税 4. 《史记》作为一部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它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下列不属于史记内容的是()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孝文帝改革 C . 张骞出使西域 D . 大禹治水 5. 古代印度产生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种姓制度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哪一等级() A . 婆罗门 B . 刹帝利 C . 吠舍 D . 首陀罗 6. 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德名列百位人物之一。这本书刚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在这本书中有关穆罕默德的记述,你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 A . 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 B . 完成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历史使命 C . 建立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D . 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 7. 下图是某校为应邀来访的学者设计的讲座海报,符合该主题内容的有() ①华佗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②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③祖冲之编写《九章算术》,为我国数学领域取得成就 ④张仲景编定《黄帝内经》,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8.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 北方战乱频繁 C . 北方统治者残暴 D . 南方经济发达 9.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战国时期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 荀子、董仲舒 B . 荀子、孟子 C . 商鞅、孟子 D . 韩非子、董仲舒 10. 春秋战国时期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 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4、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P12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5、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完整版)

差 七上第一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一课时) 从社区看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升入了初中学习,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 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 境。那么怎么让朋友们了解自已家的位置和环境呢?(一个好办法是画一幅社区平面图)新课教学: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 出示图1-1和图1-2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仔细观察、讨论“这两幅图画得是同一地方吗?”找出它们的差异,并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 差异找得最多。(两图方向、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异、图幅有大有小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同学扮演杜鹃,一组同学扮演王朋,分别向同学描述图中景物的相对位置,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 这时教师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渡到第三小题,怎样修改一下,使这两幅图趋于一致, 别人容易读懂?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两图方向不同-------→要有统一的方向(方向)图幅有大有小-------→要有统一的大小(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 符号有异-------→要有统一的符号(图例和注记) 展示图1-3②,让学生仔细读图,并比较图1-3对图1-1和图1-3对图1-2,分别作了哪些改进?师生共同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地图三要素的含义的注释,加深对地图三要素 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地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③、经纬网④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⑤”,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让学生记住比例尺⑥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 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⑦,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利用图册,反复 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活动:假如你是杜鹃或王朋,利用1-3图,向别人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小结: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一个最佳小组合作奖。 尝试应用:1、画一幅自己学校或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教后反思 设计教学情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归纳地图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的概念,然后引导 学生练习使用地图语言去描述某地的位置,并进行比例尺的量算。最后鼓励学生尝试绘制自 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第二课时) 在社区中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2.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 生认同感、自豪感。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Array 右图是人类早期区域文明分布示意图,回答1-3小题。 1.下列关于人类早期区域文明说法有误的是() A.从文明类型来看,AB属于海洋文明,CDEF属于大河文明 B.B地区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民主制度达到全盛 C.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是C地区典型的文明成就 D.D地区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 E地区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下列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A.甲:“我是一名祭司,整个国家唯我独尊” B.乙:“本国王把持国家军政大权,但与武士同属第二等级” C.丙:“我是一个家缠万贯的大商人,金钱就是我身份的象征” D.丁:“我很苦恼,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 3.E区曾诞生了世界性宗教,下列关于该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宗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古兰经》是其根本经典 B.该宗教宣扬“众生平等”,把希望寄托于“救世主”耶稣 C.阿育王派僧侣大力弘扬该宗教,形成东传、西传两条传播路线 D.西汉末年,该宗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对日后我国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一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三国两晋南北朝 5.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6. 右图是我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形势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了西周时期形势图,实行分封制,巩固周天子的统治 B. 反映了春秋时期形势图,其中②为“五霸”齐桓公封地 C.反映了战国时期形势图,其中③为“七雄”的秦国 D.反映了东汉末年形势图,地方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军阀割据 7.郭沫若:“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这春秋战国 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 A.“富国强兵”的改革风潮 B.“一统天下”的兼并浪潮 C.“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典 D. “休养生息”的治世局面 8.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 A.“兼爱”和“非攻” B.“无为”和“自然”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 会上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课标要求: 1. 图文结合,了解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产生的自然环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在古代西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1)古代埃及: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统一、强盛、衰亡、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贡献、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古代西亚: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古代西亚文明、西亚地区的早期居民。(3)古代印度: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佛教。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1.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2.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掌握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理解变革与争霸的关系,理解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变革中的作用。3.认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力的发展产生的作用。4.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有一个初步认识,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知识要点:(1)早期国家的建立、夏朝后期的都城、商的建立、甲骨文、中国青铜文化、西周的建立、夏商周军队和刑法、分封制、礼乐制度、疆域、西周灭亡。(2)东周、春秋时期、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齐桓公称霸的实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3)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主张、孔子的生平、孔子学说的影响、老子的贡献、百家争鸣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 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希腊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2.认识雅典民主制的双重性,知道斯巴达崇尚武力。直到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3.了解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衰,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4.认识古代罗马人的民族特性,即尚武精神,知道帝国发展的基本脉络。5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后世欧洲文化的联系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 知识要点:(1)希腊的地理概况、城邦文明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政治特征、希腊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影响。(2)古代罗马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的贸易、基督教产生、罗马帝国的衰落。(3)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文化成就、古代罗马文化的成就。 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课标要求:1.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2.理解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期末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期末试卷(附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1>如果地图上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那么通常右边表示的方向是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2、在140000000的地图上,一厘米表示实地距离是 A、4千米 B、400千米 C、4000千米 D、40千米 3、某城市东门是店铺林立、商品丰富、人流繁多的地区,这里是 A、文教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 4、一般地图上表示河流、湖泊的颜色是 A、黑色 B、蓝色 C、白色 D、红色 5、中国位于 A、亚洲东部 B、太平洋东岸 C、南半球 D、西半球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政府已在那里设立了 A、直辖市 B、省 C、自治区 D、特别行政区 7、有关东西两半球界线的划分,正确的是 A. 0°和180 °经线圈 B. 20 W和160°E经线圈 C. 20°E和160 W经线圈 D.赤道 &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A、阳光灿烂 B、雨过天晴 C、风和日丽 D、四季如春 9、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 A.海湾 B.海峡 C.内海 D.海洋 10、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A、巴西高原 B、德干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11>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气候 D、季风气候 12、有关我国地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山区面积广大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著名的三峡水利工程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14、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分布的连线,正确的是 A、壮族——广东 B、维吾尔族——内蒙古 C、藏族——新疆 D、回族——宁夏 15、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界线是 A、秦岭一淮河一线 B、黑河一腾冲一线 C、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 D、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 16、那达慕”盛会反映了哪个少数民族的风情 A、回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傣族 17、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哪个少数民族的俗语 A、傣族 B、哈尼族 C、土家族 D、苗族 18、在新疆的绿洲上居住的人们利用的一种灌溉设施是 A、坎儿井 B、建造大型水塔 C、开凿运河 D、都江堰水利工程 19、J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主要反映了气候的 A、复杂性 B、多样性 C、突变性 D、垂直差异性 20、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要素有…… A、风力和降水 B、气温和气压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和气压 21、下列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意大利 D、中国 22、美国纽约地理坐标是40 °N、75 W,关于纽约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3、.................................................. 下列省级行政 区,属于西部地区的是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江西省 D、重庆市 24、........................................................ 关于哈 萨克牧民科学利用天山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分布在山谷间的牧场 B、春秋时节生活在高海拔地区 C、冬季主要在山麓地带 D、天山牧场可四季放牧” 25>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 ............... A、阿根廷 B、蒙古 C、澳大利亚 D、中国 26、下列平原中,有稻作文化印记的是 ....................... 1 /3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精华_

1.社区是指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有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2.社区的类型有:①功能社区:(围绕人的不同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等。) ②自然社区: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如:村落、城镇等。③行政社区: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如:街道、乡、县、市、省、大洲3、北京的中关村是高科技园区;上海的南京路、深圳的华强北都属于商业区;明阳小区属于生活小区;王村属于农村社区。 4、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功能:(选举、投票人大代表);经济功能:(开办商店、工厂、超市等);文化功能:(开办老年大学,开展文艺活动,兴建图书馆,兴建体育设施。)管理功能:(组织保安巡逻,调节邻居的纠纷,开展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管理等。) 5、社区交流:主要有物产(山东苹果买到广州)交流,还包括经济、文化(深圳少儿艺术团到香港表演)、信息(上网查阅信息)、技术(从德国引进冰箱生产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6、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的缩小程度)、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注记(地图上地理事物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7、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8、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29%。 9、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10、世界上的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州。 11、洲界分界线:①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③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④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⑤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⑥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12、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等四个洲,其中非洲被赤道横穿大陆中部。 13、地球表面分为四个大洋,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轮廓呈“S”型的是大西洋;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广,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14、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连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白令海峡在亚洲和北美洲之间,连接了太平洋和北冰洋;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与阿拉伯海之间,被称为“世界油阀”。 15、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亚洲的喜玛拉雅山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试卷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人类诞生的标志是() A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B 直立行走 C 采摘果实 D 攀拉树枝 2、恩格斯说:“磨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下列已会人工取火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3、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从下列选项中,挑出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①自然条件的作用②劳动的作用③直立行走④饮食习惯的变化⑤古猿特有的体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A 东亚地区 B 南亚地区 C 北非地区 D 西亚地区 5、华夏族的人文始祖是() A 嫘祖 B 皇帝 C 炎帝和黄帝 D 蚩尤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A 商纣 B 禹 C 启 D 周文王 7、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大盂鼎 B 带枷铜俑 C 司母戊大方鼎 D 四羊方尊 8、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来源于下列哪一国的太阳历() A 古埃及 B 古印度 C 古罗马 D 古希腊 9、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 A 古代美洲人 B 古代印度人 C 古代埃及人 D 古代阿拉伯人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开始于() A 战国 B 商朝 C 夏朝 D 春秋 11、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①村落的产生②火的利用③文字的发明④国家的产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2、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是() A 爱琴文明 B 雅典文明 C 斯巴达文明 D 罗马文明 13、下列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 A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B 在中世纪,欧洲的思想和文化教育基本上为基督教及其教会所垄断 C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指封臣和封君之间没有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 D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成为西方近代科学的源头 14、《诗经》中所唱的诗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A 宗法制 B 礼乐制度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15、“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A 宋襄公 B 晋文公 C 秦穆公 D 齐桓公 16、下列哪一派的思想从西汉时期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17、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国是指() A 魏吴汉 B 魏蜀吴 C 曹孙刘 D 魏晋吴 18、“贞观遗风”指的是哪位皇帝在位统治的历史时期是()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唐玄宗 D 唐中宗 19、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司马迁的《史记》 B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C 班昭的《后汉书》 D 班固的《汉书》 20、沟通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是() A 陶瓷之路 B 丝绸之路 C 新海上丝绸之路 D 新丝绸之路 21、两宋时期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区域是() A 黄河流域 B 长江上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长江中下游流域 22、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中国古代戏剧家是() A 曹雪芹 B 关汉卿 C 罗贯中 D 施耐庵 23、《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社会状况?() A 秦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 24、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 地方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民族政权并立 D 战乱长期不息 25、自东汉三国以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至两宋时期完成。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很多,下列最恰当的选项是() ①北方频繁战乱破坏经济,南方相对和平促进经济发展;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③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⑤南方政权的建立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⑥三国前南方的经济实力吸引了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 A 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②③ 26、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A 春节 B 中秋节 C 清明节 D 儿童节 27、南宋的都城临安指的是现在的() A 大都 B 泉州 C 广州 D 杭州 28、你对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的发掘证实之间的联系的理解是() ①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②传说故事浓缩地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和无数先民们的创造和发明;③传说故事中的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④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1.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 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 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 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 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 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古代印度 1.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土壤肥沃,河水丰沛,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 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种姓制度: 地位等级等级名称代表的社会阶层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一婆罗门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 二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被 统治阶级三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 第一第二等级 四首陀罗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 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剥削奴 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职业

(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一、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5000000 (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平移指向标) 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 (一)乡村聚落: 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 (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市井----集市----城市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