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要如何区别

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要如何区别

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要如何区别
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要如何区别

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要如何区别

肾的疾病类型是多种的,由于发病部位是肾,因此很多肾部有相似的症状,身体的症状及检查肾功能的症状也有相似。在诊断时会发现很多异常,患者要明确告之医生自己的病史与症状,再根据检查结果、诊断依据等综合性判断,就可以避免误诊,那么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要如何区别呢?区别主要在于:

肾是机体排除水、钠的主要器官,当肾患病时,水、钠排出减少,乃致水、钠潴留而形成水肿,称为肾性水肿。引起肾性水肿的原因有: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 ②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使体液进入组织间隙;③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④有效血容量减少,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

临床上根据发病机理的不同将肾性水肿分:(1)肾炎性水肿: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或部分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以及其他肾小球疾病。水肿主要由于: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脏排除水、钠减少而发生水肿;②球-管失衡:肾小球发生急性炎症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但肾小管重吸收则相对良好,使球-管之间失去平衡,钠、水在肾小管重吸收相对增多而致水肿;③毛

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使毛细血管内液过多地移向组织间隙而致水肿;④急性肾炎时,部分患者由于血容量增加、高血压等原因

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水、钠潴留。

(2)肾病性水肿:通常发生在原发性肾小球肾

病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综合症。其水肿发生的机理主要是: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病时大量尿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毛细血管内体液滤过增加,从组织间回收的体液显著减少,最终形成水肿。②有效血容量减少:血浆

的外渗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刺激血管内容量感受器,激活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利钠激素分泌

减少,肾小管重吸收钠增多,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致水肿加重。

肾性水肿的临床特点是首先发生在组织松弛部位,如眼睑或颜面的水肿,晨起明显,然后发展至足踝、下肢,严重时波及全身,其发展较为迅速。水肿性质软而易移动。常伴有其他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以及管型尿等。

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的区别并不明显,患者要结合多方面的结果进行诊断判断。确诊了疾病后进行医治,两种疾病都会

出现水肿,患者必须做出相应的症状医治,消除水肿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时所使用的药物也是极相似的,建议患者治疗期间多观察身体的症状,消肿消失后再观察一段时间,防止病情复发变严重。

肾病综合征水肿治疗方法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肾病综合征水肿治疗方法是什么 导语:肾病综合征会引起身体很多危害症状,比如水肿、血尿等,身体出现的症状不同其治疗也是不同的,但是都要针对肾功能进行保养医治,对于肾病综 肾病综合征会引起身体很多危害症状,比如水肿、血尿等,身体出现的症状不同其治疗也是不同的,但是都要针对肾功能进行保养医治,对于肾病综合征水肿治疗重在消肿,水肿会引起很多身体症状,面部、下肢、肾的水肿等,患者在治疗时要谨慎选择药物,那么肾病综合征水肿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水肿的治疗有: (1)限钠饮食:水肿本身提示体内钠过多,所以肾病综合征患者限制食盐摄入有重要意义。正常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为10g(含3.9g钠),但由于限钠后病人常因饮食无味而食欲不振,影响了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因此,限钠饮食应以病人能耐受,不影响其食欲为度,低盐饮食的食盐含量为3~5g/d。慢性患者,由于长期限钠饮食,可导致细胞内缺钠,应引起注意。 (2)利尿剂的应用:按不同的作用部位,利尿剂可分为:①袢利尿剂: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髓袢升支对氯和钠的重吸收,如映塞米(速尿)和布美他尼(丁脲胺)为最强有力的利尿剂。剂量为速尿20~120mg/d,丁脲胺1~5mg/d。②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厚壁段(皮质部)及远曲小管前段,通过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钾的排泄而达到利尿效果。双氢氯塞嗪的常用剂量为75~100mg/d。③排钠潴钾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为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常用剂量为60~120mg/d,单独使用此类药物效果较差,故常与排钾利尿剂合用。④渗透性利尿剂: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

肾病综合征水肿原因

肾病综合征水肿原因 肾病综合征最严重的症状就是会引起水肿,肾病综合征也是很多小儿时期很容易患上的一种疾病,孩子患了疾病之后下肢,手臂甚至是全身等都会出现水肿的现象,如果孩子因为肾病综合征而引起水肿的话原因是很多的,不过很多人不了解的话对疾病治疗效果也会不明确,那么肾病综合征水肿原因到底有哪些? 肾小球肾小管失衡、低蛋白血症、激素,内分泌原因都是导致肾病综合症水肿的主要原因,建议及时采用先进的治疗。专业性的治疗机构和先进的治疗方法最佳。 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所以制定方案也不一样,肾病综合征为肾内科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西医激素、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治疗肾病综合征可快速缓解病症,但病情容易复发。建议您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加上多元化免疫平衡疗法和肾囊注射疗法等,有很好的效果,西医,这种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对于症状的改善效果比较明显,而中医诊治此疾病则是从引起症状的根本入手对症状进行消除,中西医结合医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仅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也提高了医治效果,标本兼治,此疾病一旦修复到位,就不易复发。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凡有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水肿消失、一般情况好转后,可起床活动。 给予正常量0.8~1.0g/(kg·d)的优质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饮食。热量要保证充分,每日每公斤体重不应少于30~35kcal。尽管患者丢失大量尿蛋白,但由于高蛋白饮食增加肾小球高滤过,可加重蛋白尿并促进肾脏病变进展,故目前一般不再主张应用。 水肿时应低盐(<3g/d)饮食。为减轻高脂血症,应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的饮食,而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如豆类)的饮食。 (二)对症治疗 1.利尿消肿

肾源性水肿原因有哪些

肾源性水肿原因有哪些 肾源性水肿的现象是属于肾病导致的,在生活中有很多肾病会出现这种水肿现象,如果局部水肿了,那么患者就觉得比较惊慌,有的人出现了眼睑水肿,还有的人会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肾脏腹部也会水肿,这样的水肿称之为腹水,引起肾源性水肿原因很多,那么肾源性水肿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 ②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液体容易由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 ③血浆蛋白水平降低,特别是白蛋白水平降低,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容易移向组织间隙。 ④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加重了水钠潴留。 肾炎性水肿发生机制,主要是球-管失衡导致

钠水滞留所致。其实质是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而不伴有肾小管重吸收的相应减少。由于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发生肿胀和增生。炎性细胞渗出和纤维蛋白的堆积和充塞囊腔,使后者变得狭窄,以致通过肾小球的血流大为减少,肾小球的有效滤过面积又明显下降,其结果是肾小球钠水滤过显著下降。但此时完整的肾小管仍以正常速度重吸收钠和水,故产生高渗性少尿甚至无尿。大量钠水滞积于体内,引起血浆容量和血管外细胞外液量的明显增多,组织间液因而增多而不能被淋巴回流所代偿,于是出现全身水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因炎症而通透性增高,故可出现蛋白尿,但低蛋白血症不明显。当然钠水滞留可稀释血浆蛋白,但此因素引起次要作用。 慢性肾小球炎有时也可伴有水肿,但不及急性肾小球肾炎明显。因残存肾单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如出现水肿,其发生机制与下述因素有关;①正常肾单位明显减少使滤过总面积明显下降;②持续的肾性高血压加重左心负担,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 ③长期蛋白尿所致的低蛋白血症。 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颜面部、足踝部,以晨起为明显,严重时可以涉及到下肢及全身。肾源性水肿的性质是软而易移动,临床上呈现凹陷性浮肿,即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

肾病综合征治疗--水肿的治疗

肾病综合征治疗--水肿的治疗 (1)限钠饮食:水肿本身提示体内钠过多,所以肾病综合征患者限制食盐摄入有重要意义。正常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为10g(含3.9g钠),但由于限钠后病人常因饮食无味而食欲不振,影响了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因此,限钠饮食应以病人能耐受,不影响其食欲为度,低盐饮食的食盐含量为3~5g/d.慢性患者,由于长期限钠饮食,可导致细胞内缺钠,应引起注意。 (2)利尿剂的应用:按不同的作用部位,利尿剂可分为: ①袢利尿剂: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髓袢升支对氯和钠的重吸收,如映塞米(速尿)和布美他尼(丁脲胺)为有力的利尿剂。剂量为速尿20~120mg/d,丁脲胺1~5mg/d. ②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厚壁段(皮质部)及远曲小管前段,通过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钾的排泄而达到利尿效果。双氢氯塞嗪的常用剂量为75~100mg/d. ③排钠潴钾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为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常用剂量为60~120mg/d,单独使用此类药物效果较差,故常与排钾利尿剂合用。 ④渗透性利尿剂: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从而增加肾小管的渗透浓度,阻止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以达到利尿效果。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常用剂量500Ml/2~3d,甘露醇250Ml/d,注意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利尿药物首选速尿,但剂量个体差异很大;静脉用药效果较好,方法:将100mg速尿加入100Ml葡萄糖溶液或100ml甘露醇中,缓慢静滴1小时;速尿为排钾利尿剂,故常与安体舒通合用。速尿长期应用(7~10天)后,利尿作用减弱,有时需加剂量,改为间隙用药,即停药3天后再用。建议对严重水肿者选择不同作用部位的利尿剂联合交替使用。

肾病性浮肿面容诊断详述

肾病性浮肿面容诊断详述 *导读:肾病性浮肿面容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在肾病早期,仅表现为晨起后眼睑肿胀;随着肾功能的损害,可出现面色苍白、浮肿及皮肤紧张、干燥。 肾病性浮肿面容的鉴别诊断: 1、贫血面容:面容枯槁,皮肤及粘膜苍白无血色,是多种疾病所致贫血的面部表现。据报道,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出现蓝色巩膜,发生率高达97.6%,是缺铁性贫血的重要体征。 2、甲亢面容:患者面容消瘦,眼裂增宽,眼球突出,上眼睑挛缩,两眼看近物向内侧聚合不良,有目光惊恐、兴奋不安之表现。 3、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白而蜡黄,眼睑和颊部浮肿,表情淡漠、呆板且眉发稀疏,这是成人患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而引起的。 4、二尖瓣狭窄面容:颧部红润,口唇紫绀,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常见面容。 5、面神经麻痹面容:中风引起的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可出现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下垂,示齿动作时中角歪向健侧。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病情重,且常常从面容改变开始,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若是周围性神经麻痹,还可出现该侧额纹消失、上眼睑下垂、不能皱眉等面部特征。 6、满月面容:脸如满月,侧面不见鼻尖,颊部脂肪堆积,口裂

变小,口角与颊部间出现深沟,皮肤发红,常伴有痤疮和粗黑的毛须等,是柯兴氏综合征的典型面容。临床上也可见于长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7、痴呆面容:呆小病患者出生9周内即可出现口唇厚,舌大且常外伸,口常张开,多流涎,容貌丑陋,面色苍白或黄,鼻短且上翘,鼻梁塌陷,前额多皱纹,呈特殊面容。 8、伤寒面容:表性淡漠,反应迟钝,少气懒言,称为“无欲貌“。常见于肠伤寒、脑炎、脑脊髓膜炎等高热衰弱病人。 一是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饮食的酸碱平衡对于肾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 个环节。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恰玛古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体内酸毒,澄清尿液酸毒,从而真正的保护肾脏。 二是,参加有氧运动,适当锻炼身体,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从而预防肾病的发生。 第三,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肾病的发生。 第四,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糖尿病。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肾病远离自己。

中医治疗慢性肾病所致水肿20例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慢性肾病所致水肿2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1-24T17:19:44.61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10期作者:刘晓兰[导读] 慢性肾病所致水肿是指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以及其它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以眼睑、头面、四肢,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症。 刘晓兰(湖南有色金属有限集团公司水口山职工医院中医科 421513)慢性肾病所致水肿是指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以及其它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以眼睑、头面、四肢,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症。水肿又名浮肿、水气,是气化不利,津液输化失常导致水液潴留、泛滥肌肤。本文以补虚行气,以土制水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表现 诊断为慢性肾病患者,眼脸、头面、双下肢或全身浮肿,实验室资料有蛋白尿、潜血、白蛋白降低,肾功能肌酐133~442 mm/L之间。 1.2 治疗方法 补虚行气,以土制水,中医组方:黄芪40 g,党参20 g,陈皮20 g,白术10 g,山药10 g,枸杞10 g,茯苓10 g,泽泻10 g,牛膝15 g。 2 观察结果 20 例中18 例水肿基本消退,消退时间6~32 天,平均18 天。20 例中白蛋白、血细胞、肌酐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尿素氮指标无明显改善,其中5 例蛋白尿完全消失,1 例伴高血压患者经降血压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服用本方后5 天血压基本正常。 3 讨论 本方以久病必虚、以土制水组方,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山药、枸杞、茯苓、泽泻、牛膝,味甘属土,能制水。中医认为:水不自行,赖气以行,气滞化为水,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为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故以黄芪、党参、白术、山药、枸杞补脾肺肾;气行则水行,以陈皮理气化湿;水湿内停,必以茯苓、泽泻利水消肿;久病必瘀,以牛膝活血,利尿消肿。西医认为须利尿消肿,减少蛋白尿。纠正白蛋白、贫血。改善肾功能。黄芪、白术、牛膝有促进白蛋白合成,黄芪更有消除蛋白尿作用;党参、枸杞、黄芪有促进造血作用;陈皮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微血管出血,有减少白蛋白、血细胞丢失作用;泽泻、茯苓、牛膝、黄芪有利尿作用。 本方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准绳,以中西医结合治病理论为选药指导,疗效满意!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及规划教材中药学.

-经方治疗肾病综合症(尿潜血水肿蛋白尿) 作者:如实

经方治疗肾病综合症(尿潜血水肿蛋白尿)作者:如实 肾病综合症 ●初诊日期:98/11/09,星期一。于小妹,13岁。 来诊原因:尿中潜血。 (于小妹本住校,因班上有人罹患H1N1故停课在家,其母说这位小妹之前在校体检,验出有尿中潜血、尿中RBC5-6。今校方通知其家长,需安排至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但因H1N1停课没法返校,电话联络后由一位中医前辈建议先来我诊所就诊,然后再至医院检查。) 望诊:脸稍微肿肿的,舌稍胖,苔薄白。 问诊:小便不太顺畅、小便热热的;大便一日一行,量较少、有些硬;LMP(最近一次月经)11/4。 触诊:摸额头稍热、手心热。 脉诊:在右尺浮部靠内侧有一细线(是输尿管位置有发炎)。诊断:下焦湿热。 处方:猪苓汤8克、凤尾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琥珀1克、桃仁0.5克、红花0.5克。4X6。 ●二诊日期:98/11/11,星期三。于小妹,13岁。 来诊原因:感冒。 望诊:脸更肿,眼胞浮肿,舌稍胖,苔白。 问诊: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有痰、痰少、痰白;觉身体热,

小便不太顺畅,不易流汗。 触诊:摸其前额稍热、上背热、手心热,量体温37.℃。 脉诊:右寸关有一浮细脉,按时脉体稍大带滑并不数。 诊断:风寒束表,内有郁热。 处方:大青龙汤12克、天花粉1克、鱼腥草1克。3X3。 ●三诊日期:98/11/12,星期四。于小妹,13岁。 来诊原因:水肿。 (于妈妈今晨打电话告知,虽然已没有感冒症状,但因其女自觉身肿、连蹲下去亦觉大腿紧紧的、蹲不太下去。到西医院泌尿科检查尿液:蛋白尿(+++)、WBC(白血球)0-2、RBC(红血球)1-3、OB(潜血)2+,初部判定肾病综合症,建议至肾脏科做进一步检查。当时我请其带女儿再来一趟,并告知不要服西药,因为肾病综合症是要服用类固醇;所幸西医并没开药物要她服用,可能觉得需至肾脏科做确诊的关系。上午来诊时于妈妈告知有详问,之前在学校时RBC(红血球)6、蛋白尿(++)) 望诊:脸更肿,眼胞亦更浮肿。 问诊:自觉腹部肿大、腿部肿大,蹲不太下去;小便不顺畅,不易流汗;大便一日一行,量少。 触诊:按腿部时皮肤没有凹陷。 脉诊:右脉缓滑,左尺沉小。 诊断:寒凝下焦,水湿停留。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

肾性水肿的中医治疗与优势 丁伟伟费德升李玉卿张雪峰张忠贤王彩萍 平湖市中医院肾内科 摘要:肾性水肿是由肾脏疾病而引起头面部、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隶属祖国医学“水肿”范畴,传统辨证论治以及不少特色疗法尽现中医中药作用及优势。 关键词:肾性水肿中药治疗中医优势 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病而引起头面部、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例如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等。其当属祖国医学“水肿”的范畴,中医药的历史传统而灿烂,依据中医理论治疗肾性水肿的疗效也颇具特色。 Ⅰ肾性水肿的发病机制及西医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肾性水肿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尿蛋白丢失,血清白蛋白降低后引起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从血管内向组织间质渗漏而致水肿。②肾小球滤过系数下降,肾小管回吸收钠增加(球-管失衡)而导致水肿。③肾脏疾病引起RAAS系统的激活,水钠潴留导致水肿。④肾内前列腺素(PGI2、PGE2等)产生减少,致使肾排钠减少引起水肿[1]。 西医目前对于肾性水肿的治疗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主要采取一般饮食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包括补充蛋白,限盐,限水等,以及抬高肢体末端等体位改变。药物主要依赖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氢氯噻嗪等)。它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大等优点,但因为利尿剂本身的治疗副作用常常影响其临床应用,例如肾功不全患者往往伴随着嘌呤代谢障碍,尿酸增高,利尿剂使用会加重这一病情,从而加快肾功进展。利尿剂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容量和血钾下降,严重者可引起肾脏供血不足,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且还有代谢并发症如氮质血症,酸碱中毒,电解质紊乱;变态反应如皮疹,血红蛋白异常,胰腺炎, 间质性肾炎并引起急性肾衰;其他还有严重者甚至出现耳聋[2]等。长期使用更容易导致肾小管内结晶形成和梗阻性肾病,除此之外,噻嗪类利尿剂及贮钾利尿剂对CRF患者(Scr>166.67umol/L)不宜使用。因此时疗效甚差[3]。 Ⅱ中医对肾性水肿的认识及治疗优势 中医古籍文献对肾性水肿曾有过不少描述,如:“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早则面甚,晚则脚甚”。从病因来说外因多为外邪,邪毒,内因责之于肺、脾、肾及三焦气化不利,饮食及过劳乃发病诱因。从病机而言,肾性水肿多系本虚标实的虚实夹杂之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肾为关键。主要导致气、血、水三者代谢,运输环节异常而成。气、血、水三者相辅相成,在病理状态下肺不布津,脾不运水,肾失开阖,水液代谢异常可致气滞,血瘀;气机失常也可致血瘀水停;气机阻滞,水道不畅可致气滞水肿。张介宾云:“凡水肿之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

肾性水肿的原因是什么

肾性水肿的原因是什么 肾性引发的水肿是很严重的表现症状,因为肾性所引起的水肿很容易出现尿毒症,尿毒症的发生对疾病来说危害是很严重的,而肾性水肿的原因相信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肾性水肿的原因关系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因为我们必须要根据原因来改善疾病的症状,这样疾病的治疗效果才是最好的,那么肾性水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肾性水肿 由于肾脏的功能障碍造成的机体水肿称为肾性水肿。 肾性水肿原因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肾小球滤过下降,而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尚好,从而导致水钠潴留,此时常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组织间隙中水份潴留,此种情况多见于肾炎。另一种原因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过低所致。 肾性水肿的特点 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颜面部、足踝部,以晨起为明显,严重时可以涉及到下肢及全身。肾性水肿的性质

是软而易移动,临床上呈现凹陷性浮肿,即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 全身性水肿的原因 按照其病因可分为以下类别: 1、心源性水肿:风湿病高血压病梅毒等各种病因及瓣膜心肌等各种病变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 2、肾源性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盂肾炎肾衰竭期肾动脉硬化症肾小管病变等 3、肝源性水肿:肝硬化肝坏死肝癌急性肝炎等 4、营养不良性水肿:①原发性食物摄人不足见于战争或其他原因(如严重灾荒)所致的饥饿;②继发性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多种病理情况如继发性摄食不足(经性厌食严重疾病时的食欲缺乏胃肠疾患妊娠呕吐精神神经疾患口腔疾患等)消化吸收障碍(消化液不足肠道蠕动亢进吸收面积减少等)排泄或丢失过多(大面积烧伤和渗出急性或慢性失血蛋白尿等)以及蛋白质合成功能受损严重弥漫性肝疾患等

治疗水肿病的经典方剂

治疗水肿病的经典方剂 [转载]治疗水肿病的经典方剂(2013-12-13 18:30:36)转载▼标签:转载分类:经方/医案 原文地址:治疗水肿病的经典方剂作者:魏绍金命理医理求治疗水肿病的经典方剂 1.五皮饮 组成:桑白皮15g 陈皮10g 生姜皮10g 大腹皮15g 茯苓皮15-30g 功效:化湿健脾,理气消肿。 临床应用:本方为治疗水肿的通用方。以一身悉肿,腹胀气急,小便不利为应用指征。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水肿及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辨证属气滞水停者,可用本方加减治之。如腰以上肿甚,兼挟风邪者,可加防风、荆芥、苏叶等以散风除湿;腰以下肿甚,加防己、苡仁、车前子,泽泻以利水消肿;全身悉肿者合五苓散可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 实验研究:桑白皮煎剂给家兔口服,利尿作用显著,并有降压效果。茯苓皮亦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大腹皮虽属消胀化湿药,但尚未见药理实验证明是否有利尿作用。陈皮及生姜皮均无直接的利尿作用,但陈皮所含挥发油及生姜所含姜辣素,均对胃肠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改善食欲,加强消化机能,有助营养物质的吸收,故能促进营

养不良性水肿之消退。生姜有促进发汗的作用,通过发汗,可排除少量水分,有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消除血循环障碍所致水肿有一定帮助。综观全方,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能增强消化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轻度的降压作用。 用法:研末冲服,每次l0g,1日3次,或水煎服。 2.五苓散 组成:猪苓9g 茯苓9g 泽泻12g 白术9g 桂枝6g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临床应用:本方为化气行水之代表方剂。主治主要有二:一是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泄泻。如急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二是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太阳蓄水证,其辨证要点:小便不利,烦渴欲饮,水人则吐,苔白腻,脉浮等症。时振声氏用本方治疗血液透析并发的失衡综合征,症见头痛头晕、恶心,即嘱患者口服五苓散,可减轻症状。提早服用可减少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本方加人参名春泽汤,适宜于慢性肾炎及慢性肾衰患者,水肿而兼气虚者。 实验研究:复方实验证明:本方煎剂给正常大鼠灌胃有利尿作用,对大白鼠给予本方后,第一小时排尿率与给药前对比显著增加,健康人和家兔口服本方煎剂,均有利尿效果。用法:作散剂,每服6—9g,每日2~3次,空腹以温水或米

肾性水肿的特征是什么

肾性水肿的特征是什么 肾性水肿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水肿,水肿有很多部位,每个部位都有可能会发生水肿,最突出的就是眼睑周围,而很多患者都是在早餐起床的时候表现得特别的突出,这样带有水肿的症状也是很多人都困扰,感觉这样的症状出现之后整个人一个虚浮的现象,这些都是肾性水肿的特征,当然肾性水肿还有很多特征,下面我们来看看。 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颜面部、足踝部,以晨起为明显,严重时可以涉及到下肢及全身。肾性水肿的性质是软而易移动,临床上呈现凹陷性浮肿,即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 肾性水肿的症状 1)肾炎性水肿: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基本正常,引起“球一管失衡”。病因:多见于急、慢性肾炎。 2)肾病性水肿:原因:长期、大量蛋白尿造成低蛋白血症,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产生水肿。 病因:常见于肾病综合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共同特性:肾性水肿一般先发生在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及面部,严重者下肢或全身性水肿,凹陷性,甚至有胸、腹腔积液,外阴等部位的严重水肿。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按发病原因可以将水肿分为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心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淋巴性水肿等。 由于肾脏的功能障碍造成的机体水肿称为肾性水肿。 肾性水肿原因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肾小球滤过下降,而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尚好,从而导致水钠滞留,此时常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组织间隙中水份滞留,此种情况多见于肾炎。另一种原因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过低所致。 治疗 病因治疗是根本,但奏效缓慢,必须针对发病机制及时治疗。原则如下:

①限制钠盐摄入:肾炎或肾病性水肿都有钠水滞留,都必须限制钠盐摄入,但要适当,长期禁钠可致低钠血症; ②利尿:必要时在限钠同时投以利尿药,可促进钠水排出而缓解水肿,并可缓解高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 ③控制蛋白尿:对肾病性水肿必须控制蛋白尿,可用免疫抑制药(地塞米松、泼尼松等)以恢复肾小球的正常通透性; ④补充血浆蛋白。 治疗这个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按照这些原则来给自己 改善,让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时控制不反弹也不复发,也不恶化才是治疗疾病的真理,因为肾性水肿不是一种轻微疾病,相反的,这个疾病很严重,后果也很大,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引发尿毒症,所以说自己治疗的原则一定要遵守。

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要如何区别

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要如何区别 肾的疾病类型是多种的,由于发病部位是肾,因此很多肾部有相似的症状,身体的症状及检查肾功能的症状也有相似。在诊断时会发现很多异常,患者要明确告之医生自己的病史与症状,再根据检查结果、诊断依据等综合性判断,就可以避免误诊,那么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要如何区别呢?区别主要在于: 肾是机体排除水、钠的主要器官,当肾患病时,水、钠排出减少,乃致水、钠潴留而形成水肿,称为肾性水肿。引起肾性水肿的原因有: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 ②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使体液进入组织间隙;③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④有效血容量减少,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 临床上根据发病机理的不同将肾性水肿分:(1)肾炎性水肿:主要见于急性肾炎,或部分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以及其他肾小球疾病。水肿主要由于: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脏排除水、钠减少而发生水肿;②球-管失衡:肾小球发生急性炎症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但肾小管重吸收则相对良好,使球-管之间失去平衡,钠、水在肾小管重吸收相对增多而致水肿;③毛

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使毛细血管内液过多地移向组织间隙而致水肿;④急性肾炎时,部分患者由于血容量增加、高血压等原因 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水、钠潴留。 (2)肾病性水肿:通常发生在原发性肾小球肾 病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综合症。其水肿发生的机理主要是: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病时大量尿蛋白引起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毛细血管内体液滤过增加,从组织间回收的体液显著减少,最终形成水肿。②有效血容量减少:血浆 的外渗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刺激血管内容量感受器,激活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利钠激素分泌 减少,肾小管重吸收钠增多,进一步加重水、钠潴留,致水肿加重。 肾性水肿的临床特点是首先发生在组织松弛部位,如眼睑或颜面的水肿,晨起明显,然后发展至足踝、下肢,严重时波及全身,其发展较为迅速。水肿性质软而易移动。常伴有其他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以及管型尿等。 肾病性水肿与肾炎性水肿的区别并不明显,患者要结合多方面的结果进行诊断判断。确诊了疾病后进行医治,两种疾病都会

(整理)肾病试题.doc

一、选择题: 1.引起急性肾炎最常见病因是:D A.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B.肺炎双球菌感染 C.葡萄球菌感染 D.溶血性链球菌 E.草绿色链球菌 2.急性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C A. 浮肿、蛋白尿、高血压、高血脂 B.血尿、蛋白尿、高血压、高血脂 C.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 D.浮肿、少尿、血尿、高血脂 E.浮肿、血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3.急进性肾炎的病理特点:B A.肾小球弥漫增生 B.肾小球有大量新月体形成 C.局灶性增生和局灶性硬化 D.基底膜增厚伴细胞增生 E.动脉内膜增厚和入球小动脉纤维蛋白样坏死 4.隐匿性肾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应除外:A A.一过性蛋白尿、一般不超过(+) B.单纯性蛋白尿、一般不超过(+)

C.反复发作性血尿 D.持续性蛋白尿伴发作性血尿 E病情轻、病程长、可自行缓解 5.大量的蛋白尿说明是B A 肾小管对蛋白的回吸收障碍 B 肾小球滤过膜改变 C 组织性蛋白尿 D 溢出性蛋白尿 E 功能性蛋白尿 6.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主要特征是A A 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 B 主要以急性起病、重症血尿为特征 C 以进行性贫血为特征 D 以高度水肿为特征 E 以高血压脑病为特征 7.慢性肾炎水肿产生的主要因素是C A 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B 肾内分泌前列腺素减少 C 肾小球超滤及滤过率下降 D 继发醛固酮分泌增多 E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8.成年人引起肾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疾病是E

A 肾动脉狭窄 B 慢性肾盂肾炎 C 肾动脉硬化 D 急性肾小球肾炎 E 慢性肾小球肾炎 9.慢性肾炎临床表现错误的是D A 中等程度蛋白尿 B 轻、中度水肿 C 高血压 D 不导致肾功不全 E 贫血 10.慢性肾炎治疗的主要目的E A 消除蛋白尿 B 消除血尿 C 控制感染 D 应用血小板解聚药 E 防止或延缓肾功衰竭 11.慢性肾炎高血压的治疗哪项是错误的E A 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尿蛋白≥1g/d血压控制在125/75mmHg 以下;尿蛋白<1g/d,血压可放宽到130/80mmHg以下 B 选择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肾保护作用的降压药; C 限盐<3g/d,有钠水潴留可选用噻嗪类利尿药

肾源性水肿

水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也是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水肿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不同的水肿有不同的特征。由心脏病引起的水肿叫心源性水肿或心性水肿;由肝脏病引起的水肿叫肝源性水肿或肝性水肿;同样,由肾脏疾病引起水肿就称为肾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是全身性水肿的一种,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症状,是由于肾脏疾病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引起组织疏松部分不同程度的水肿。 病因 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 ②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液体容易由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 ③血浆蛋白水平降低,特别是白蛋白水平降低,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容易移向组织间隙。 ④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加重了水钠潴留。 分类 肾源性水肿可分两类,即以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为主的肾病性水肿,和以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为主的肾炎性水肿。

肾病性水肿 肾病性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征之一。后者除全身水肿外,还有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凡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包括脂性肾病、膜性肾小球肾病、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淀粉样变性病、肾小球硬化等,都能引起肾病性水肿。肾炎性水肿 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本病多由循环血中的免疫复合物所引起。临床表现尿的变化(血尿、蛋白尿、红细胞管型、少尿等、高血压和水肿。急性期过后水肿可消退。 病理 肾病性水肿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是低蛋白血症及因而起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它是造成组织间液积聚的原发因素。低蛋白血症的原因是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大量随尿丢失,白蛋白的丢失量每天可达10~20g,大大超过蛋白合成的能力。继发钠水滞留也是重要因素,它是球-管失衡的结果。由于低蛋白血症的胶体渗透压下降,全身毛细血管的滤出增加,在引起组织间液增多的同时,也造成血浆容量的减少和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后者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同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又激活下丘脑-神经垂体引起ADH释放增多;血管紧张素Ⅱ也引起ADH 分泌增多。这些因素导致钠水滞留,本是对血浆容量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代偿反应,但水肿活动期由于低蛋白血症未消除,钠水滞留又稀释了血浆蛋白,因而补充到血管内的液体,又成为水肿液的来源。

治疗肾脏病的经典方剂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肾内科常用方剂

治疗肾脏病的经典方剂 肾脏疾病既有内伤杂病的属性,又与外感热病密切相关;其病位不仅在肾,而且涉及五脏六腑,全身内外表里;其病性则有虚、实、寒、热之不同。因此,肾脏疾病的治疗,不论其方、其药都有十分复杂而多变的。因此,临床上经常出现法中有法,方中寓方,全在医者明察病机,圆机而活法。为更好的指导临床和符合我科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以常见治法为线索,以法统方,以方统药制定治疗肾脏病的经典方剂。 1.五皮饮 组成:桑白皮15g 陈皮10g 生姜皮10g 大腹皮 15g 茯苓皮15-30g 功效:化湿健脾,理气消肿。 临床应用:本方为治疗水肿的通用方。以一身悉肿,腹胀气急,小便不利为应用指征。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水肿及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辨证属气滞水停者,可用本方加减治之。如腰以上肿甚,兼挟风邪者,可加防风、荆芥、苏叶等以散风除湿;腰以下肿甚,加防己、苡仁、车前子,泽泻以利水消肿;全身悉肿者合五苓散可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 实验研究:桑白皮煎剂给家兔口服,利尿作用显著,并有降压效果。茯苓皮亦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大腹皮虽属消胀化湿药,但尚未见药理实验证明是否有利尿作用。陈皮及生姜皮均无直接的利尿作用,但陈皮所含挥发油及生姜所含姜辣素,均对胃肠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改善食欲,加强消化机能,有助营养物质的吸收,故能促进营养不良性水肿之消退。生姜有促进发汗的作用,通过发汗,可排除少量水分,有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消除血循环障碍所致水肿有一定帮助。综观全方,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能增强消化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轻度的降压作用。 用法:研末冲服,每次l0g,1日3次,或水煎服。 来源:《中藏经》 2.五苓散 组成:猪苓9g 茯苓9g 泽泻12g 白术9g 桂枝6g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临床应用:本方为化气行水之代表方剂。主治主要有二:一是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利、泄泻。如急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二是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太阳蓄水证,其辨证要点:小便不利,烦渴欲饮,水人则吐,苔白腻,脉浮等症。时振声氏用本方治疗血液透析并发的失衡综合征,症见头痛头晕、恶心,即嘱患者口服五苓散,可减轻症状。提早服用可减少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本方加人参名春泽汤,适宜于慢性肾炎及慢性肾衰患者,水肿而兼气虚者。 实验研究:复方实验证明:本方煎剂给正常大鼠灌胃有利尿作用,对大白鼠给予本方后,第一小时排尿率与给药前对比显著增加,健康人和家兔口服本方煎剂,均有利尿效果。 用法:作散剂,每服6—9g,每日2~3次,空腹以温水或米汤送服。或作汤剂,水煎服。来源:《伤寒论》

肾性水肿首先出现的部位是什么地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肾性水肿首先出现的部位是什么地方 导语:我们所知道的肾性水肿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个肾性水肿的发生到底会出现在什么部位,如果是肾性水肿的话,那么首先会出现在哪个部位我们是必 我们所知道的肾性水肿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个肾性水肿的发生到底会出现在什么部位,如果是肾性水肿的话,那么首先会出现在哪个部位我们是必须要先了解清楚的,因为这样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了水肿,到底是什么部位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疾病,这样我们才能够及时的得到治疗,那么这个肾性水肿首先出现的部位是什么地方呢? 肾性水肿的原因很多,肾性浮肿又分为肾综性水肿(是指凹性水肿)和肾炎性水肿(非指凹性水肿).肾病引起的浮肿主要的原因是 1.肾脏固有细胞受损,滤过屏障被破坏,不能阻挡蛋白的漏出而导致大量的蛋白从尿中丢失引起身体的低蛋白血症的表现.2.固有细胞受损,调节水电解质的功能紊乱,同时激活RAAS系统,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而出现水肿.所以肾性水肿治疗的关键是要修复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这是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的一个系统规范的治疗后过程,不是简单的用药就可以的. 肾性水肿一般先发生部位是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颜面部、足踝部以晨起为明显严重时可以涉及到下肢及全身肾性水肿的性质是软而易移动临床上呈现凹陷性浮肿即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可出现凹陷病因治疗是根本但奏效缓慢必须针对发病机制及时治疗原则如下:①限制钠盐摄入:肾炎或肾病性水肿都有钠水滞留都必须限制钠盐摄入但要适当长期禁钠可致低钠血症;②利尿:必要时在限钠同时投以利尿药可促进钠水排出而缓解水肿并可缓解高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③控制蛋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