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SAE赛车双横臂式前悬架设计-开题报告

FSAE赛车双横臂式前悬架设计-开题报告

FSAE赛车双横臂式前悬架设计-开题报告
FSAE赛车双横臂式前悬架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系统设计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系统设计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在XX年开始举办,至XX 年已举办三届,大赛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汽车设计与团队协作等能力,而华南农业大学XX年才组队设计赛车,现在还没有派队参加比赛,本文初步探讨SAE赛车悬架设计的方案,为日后华南农业大学参赛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1、根据整车的布置对FSAE赛车悬架的结构形式进行的选择。 2、对前后悬架的主要参数和导向机构进行初步的设计。 3、用Catia或Proe建立悬架三维实体模型。 4、在Adams/car中建立该悬架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运动学性能。 5、悬架设计方案确定后的优化改良。优化的方案一:用ADAMS/Insight进行优化,以车轮的定位参数优化目标,以上下横臂与车架的铰接点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优化的方案二:轻量化,使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悬架工作状况,进行受力分析,强度校核,优化个部件结构,受力情况。 1、查阅FSAE悬架的设计。 2、运用Pro/E或者Catia进行零件设计和仿真建模,设计出悬架的雏形。 3、在Adams/car中建立该悬架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运动学性能。 4、用ADAMS/Insight进行优化,改善操纵稳定性。

5、使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悬架工作状况,进行受力分析,优化个部件结构及轻量化。 悬架设计流程如下: 首先要确定赛车主要框架参数,包括:外形尺寸、重量、发动机马力等等。 确定悬架系统类型,一般都会选用双横臂式,主要是决定选用拉杆还是推杆。 确定赛车的偏频和赛车前后偏频比。 估计簧上质量和簧下质量的四个车轮独立负重。 根据上面几个参数推算出赛车的悬架刚度和弹簧的弹性系数。 推算出赛车在没有安装防侧倾杆之前的悬架刚度初值,并计算车轮在最大负重情况下的轮胎变形。 计算没安装防侧倾杆时赛车的横向负载转移分布。 根据上面计算数值,选择防侧倾杆以获得预想的侧倾刚度和 LLTD。最后确定减振器阻尼率。 上面计算和选型完成后,再重新对初值进行校核。 运用Pro/E或者Catia进行零件设计和仿真建模,设计出悬架的雏形。在Adams/car中建立该悬架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运动学性能,并用ADAMS/Insight进行优化分析。 使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悬架工作状况,进行受力分析,

悬架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手册 (理工科类专业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__工程自卸车底盘悬架系统设计_____专题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论文)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__学院__专业__年级__班 学生姓名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 教研室(系)主任____________ 教学院长____________ 年月日____2012.2.26 ___

须知 一、本手册第1页是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第2页是开题报告;第3页是答辩申请事项。答辩时学生须向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提交本手册,作为答辩评分的参考材料,没有本手册不得参加答辩。本手册可以使用电子版打印,但签署姓名和日期处必须手工填写。本手册最后装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 二、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要求学生每天出勤不少于6小时,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或实习(调研)者,应遵守有关单位的作息时间,学生如事假(病假)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请假手续,凡未获准请假擅自停止工作者,按旷课论处。 三、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要严格遵守纪律、服从领导、爱护仪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保持工作场所的肃静和清洁,不做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无关的事情。 四、学生要尊敬指导教师、虚心请教,并主动接受老师的随时检查。 五、学生要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朴实的工作作风,严禁抄袭和弄虚作假。 六、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按五级: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中等(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

CATIA DMU分析双横臂悬架模型

1 CATIA dmu模块分析双横臂独立前悬架基础知识 使用dmu模块,对初学者而言,关键问题是熟悉dmu模块的各种操作;对于高级使用者而言,其关键在于分析机构是如何运动的。 这里简介CA TIA dmu模块中所需要的基本操作。 表1-1 运动副类型图标操作是否加驱动 旋转副 1.先点击图标 2.先后点击两个零件选择的旋转轴线,如果是回转体零件, 则catia可自动生成轴线;否则需要自己手动画一条直线 3.先后点击分属两个零件参考平面 可加角度驱动 球铰 1.先点击图标 2.先后点击两个零件球铰铰接点 万向节 1.先点击图标 2.先后点击两条轴线,如果是回转体零件,则catia可自动生 成轴线;否则需要自己手动画一条直线 3.选择旋转形式,如绕第二根轴线转动 移动副 1.先点击图标 2.先后点击分属两个零件的两条直线,作为运动方向 3.先后点击分属两个零件的两个平面,作为运动平面 可加直线驱动 点面副 1.先点击图标 2.先后选择分属不同零件的面和点,要求点在面上,有的书 中现在assemble design中装配,其实不必要,只要点的空间 位置在面上即可。 可加 固定 1.先点击图片 2.选择你要固定的零件 个人感觉,catia dmu建立运动副,易于理解的想法就是,用几何元素固定这个运动形式,使两个相互运动的零件具有固定的运动形式,例如创建简单的移动副,要确定两个零件之间有个平移运动,那么需要知道两个零件的运动方向,而分属两个零件的两条直线(其实就是向量)就可以确定两个零件的运动方向了;然后,还需要知道零件在哪个平面内运动,

这就需要分属两个零件的不同的参考面,这个面决定了零件的运动平面。 2 双横臂独立前悬架参数化建模 CA TIA是著名的三维实体造型软件,其模块多是基于实体模型的。但是线框模型也可在CA TIA的一些模块中进行分析仿真,比如运动分析模块dmu,显而易见的是,线框模块相对于实体模型所占的资源要小很多。本次仿真,采用线框模型+实体模型的造型方案,即除轮胎外全部使用线框模型,但因要分析轮胎实际占用空间,故轮胎采用实体模型。模型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双横臂独立前悬架结构 将图2.1左图的实物结构部分线框后如图2.1右图所示。模型由6个零件(对应于catia 的part design模块)组成,主要2.1左图只是标出其中的5个,基座6(实际结构是副车架)并没有标出。零件1为下横臂,零件2为上横臂,零件3为转向节+轮胎,零件4为横向拉杆,零件5为测试平台,其作用为轮胎可在测试平台内自由运动,并且测试平台上下运动模拟路面颠簸情况。 注意三点: 1.在catia中,一个part design中所画出的零件,即使在空间结构上不相连,catia依然将其作为一个零件进行分析。 2.线框模型中两个点可以创建一条直线,三个点或者两条直线决定一个平面,这是基本的几何知识。 3.一般而言,catia采用的是由下到上的设计思路,即,在part design模块中设计零件,然后导入到assemble design中进行装配(如果你不知道part design和assemble design,那么好,那么请随便找一本catia入门的书,先看看....囧...)。其实,在本次仿真中,我们也可以使用这个思路,但是不同的part design中设计的零件,都有其各自的坐标原点,大家懂得,

磁流变式汽车减振器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系部汽车与交通工程学 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副教授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是否外聘□是√否 题目名称磁流变式汽车减振器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1)课题研究现状 磁流变阻尼器因其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响应速度快、消耗功率小、抗污染能力强和输出力大、阻尼力连续可调等优点,它利用了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能在毫秒级的时间内从牛顿流体转变成具有一定屈服强度的黏塑性体的智能特性,仅需要很小的能量输入就能产生较大的阻尼力,尤其适合在土木结构的抗风抗震中应用。在汽车、机械、土木建筑等的振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现有的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模式有阀式、剪切式、挤压式、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已成为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的研究热点。 近几年,对于磁流变阻尼器研究主要关于两个方面,对磁流变阻尼器优化方面的研究和对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对于磁流变阻尼器研究关于优化方面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结构参数的优化以及磁路优化等方面。现在就这两方面内容对其进行介绍。 1)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参数优化 为了提高磁流变阻尼器的可调范围和可控力值,需要对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以使其阻尼性能达到最佳。在早期的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中,主要对单一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以得到最佳的结构关键尺寸,如间隙大小,有效长度及线圈匝数等。 西北工业大学的邓长华等人对双出杆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其仅选择可调范围作为目标函数,利用MA TLAB优化出线圈匝数、阻尼通道厚度以及阻尼通道长度。 西安交通大学的吴龙等人从磁流变阻尼器设计原理入手,采用Bingham轴对称理论模型对小型单出杆式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结构参数的优化研究。其选取推导出的有效长度公式为目标函数,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进行优化,确定相关参数值代回原阻尼力及可调范围公式反复比对,已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阻尼力或可调范围的这种单目标优化,涉及到的设计参数比较少,在计算过程上仅从磁学角度考虑结构参数对阻尼力的影响,优化的效果上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的结果优化中出现了一些针对阻尼力和可调范围等从力学和磁学双重角度考虑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比较早的是烟台大学的陈义宝等人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计算方法,对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其选定阻尼力可调范围、粘性阻尼力和可调阻尼力作为优化目标,利用优化软件库OPB2对设计主要参数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关新春等人以阻尼力和可调信数为优化目标,以磁流变阻尼器关键结构参数为变量,;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在优化软件modeFRONTIER中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优化设计和分析。以及南京理工大学的张莉等人,安徽科技学院的易勇等人运用相应的软件工具和方法,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相应的多目标优化方面的研究。 2)磁流变阻尼器磁路优化 磁流变阻尼器设计磁路的目的是将磁通量引导并集中到环形间隙中的活性磁流变液区,最大限度地降低磁芯材料及非工作磁流变液区中的能量损失,保证足够的横截面积降低磁芯材料中的磁阻。在磁路的设计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构参数结果是多样化的,而且每种结果使磁流变减振器发挥的效能

悬架系统设计步骤分解

悬架系统设计步骤 在此主要是分析竞争车型的底盘布置。底盘布置首先要确定出轮胎、悬架形式、转向系统、发动机、传动轴、油箱、地板、前纵梁结构(满足碰撞)等,因为这些重要的参数,如轮胎型号、悬架尺寸、发动机布置、驱动形式、燃油种类等在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早地确定下来。在此基础上,线束、管路、减振器、发动机悬置等才能继续下去 悬架选择 对各种后悬架结构型式进行优缺点比较,包括对后部轮罩间空间尺寸的分析比较,进行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常见的后悬架结构型式有:扭转梁式、拖曳臂式、多连杆式。 扭转梁式悬架 优点: 1.与车身连接简单,易于装配。 2.结构简单,部件少,易分装。 3.垂直方向尺寸紧凑。 4.底板平整,有利于油箱和后备胎的布置。 5.汽车侧倾时,除扭转梁外,有的纵臂也会产生扭转变形,起到横向稳定作用, 若还需更大的悬架侧倾角刚度,还可布置横向稳定杆。 6.两侧车轮运转不均衡时外倾具有良好的回复作用。 7.在车身摇摆时具有较好的前束控制能力。 8.车轮运动特性比较好,操纵稳定性很好,尤其是在平整的道路情况下。 9.通过障碍的轴距具有相当好的加大能力,通过性好。 10.如果采用连续焊接的话,强度较好。 缺点: 1.对横向扭转梁和纵向拖臂的连续焊接质量要求较高。 2.不能很好地协调轮迹。 3.整车动态性能对轴荷从空载到满载的变化比较敏感。 4.但这种悬架在侧向力作用时,呈过度转向趋势。另外,扭转梁因强度关系,允 许承受的载荷受到限制。 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简单、成本低,在一些前置前驱汽车的后悬架上应用较多。 拖曳臂式悬架 优点: 1.Y轴和X轴方向尺寸紧凑,非常有利于后乘舱(尤其是轮罩间宽度尺寸较大) 和下底板备胎及油箱的布置。 2.与车身的连接简单,易于装配。 3.结构简单,零件少且易于分装; 4.由于没有衬套,滞后作用小。 5.可考虑后驱。 缺点: 1.由于沿着控制臂相对车身转轴方向控制臂较大的长宽比,侧向力对前束将产生 不利的影响。 2.车身摇摆(body roll)对外倾产生不利影响;(适当的控制臂转轴有可能改善外 倾的回复能力,但这导致轮罩间宽度尺寸的减小。)

麦弗逊,多连杆和双叉横臂悬挂各有什么优缺点!

麦弗逊,多连杆和双叉横臂悬挂各有什么优缺点! 一、 从性能上简单来说是多连杆(3跟连杆以上)优于双叉横臂,双叉横臂优于麦弗逊。他们都是独立悬架。麦弗逊结构简单体积小,尝用于前驱小型车。首先小型车比较小,悬架过大会影响乘坐空间;其次前驱的汽车要在前桥集成动力输出,本来就比较复杂,如果选用结构简单的麦弗逊,设计生产都会比较便捷,自然成本也下降不少。但是由于结构简单使得悬挂刚度较弱,稳定性差,转弯侧倾明显。双叉臂悬挂拥有上下两个摇臂,起横向力由两个摇臂同时吸收,支柱只承载车身重量。因此横向刚度大。由于上下使用不等长摇臂(上长下短),让车轮在上下运动时能自动改变外倾角并且减小轮距变化减小轮胎磨损。并且也能自适应路面,轮胎接地面积大,贴地性好。但是由于多了一个上摇臂,所以需要站用较大的空间,因此小型车的前桥一般布置不下此种悬挂,有的车型在后桥采用。多连杆悬挂,通过各种连杆配置(通常有三连杆,四连杆,五连杆),首先能实现双叉臂悬挂的所有性能,然后在双叉臂的基础上通过连杆连接轴的约束作用使得轮胎在上下运动时前束角也能相应改变,这就意味着弯道适应性更好,如果用在前驱车的前悬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转向不足,给人带来精确转向的感觉;如果用在后悬挂上,能在转向侧倾的作用下改变后轮的前束角,这就意味着后轮可以一定程度的随前轮一同转向,达到舒适操控两不误的目的。跟双叉臂一样,多连杆悬挂同样需要占用较多的空间,而且多连杆悬挂无论是制造成本还是研发成本都是最高的,所以常用在中高级车的后桥上。但多连杆结构复杂,重量较重,现在很多运用多连杆的高级轿车都采用铝合金来制造悬架。 虽然麦弗逊式悬架并不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悬架结构,但它仍是一种经久耐用的独立悬架,具有很强的道路适应能力。 缺点: 行驶在不平路面时,车轮容易自动转向,故驾驶者必须用力保持方向盘的方向,当受到剧烈冲击时,滑柱易造成弯曲,因而影响转向性能。 二、 独立悬架对比:双横臂PK麦弗逊 虽然悬架结构林林总总,但是中级轿车前悬架结构却主要集中在麦弗逊悬架和双横臂独立悬架,不少厂家纷纷采用成本更低并且可以和紧凑级车共用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然而仍有不少厂家依然坚持双横臂独立悬架。 从结构上来看,双横臂式悬架和麦弗逊式悬架有着紧密的关系。它们的

FSAE赛车悬架设计(清华)

FSAE赛车悬架设计 袁振(1),尹伟奇(2),刘爽(1) 1.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2.清华大学物理系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完成对清华大学FSAE车队2010年赛车的悬架设计,为车队以后的工作留下一份设计和分析思路。首先结合规则要求,确定赛车的偏频,进而计算出包括悬架刚度在内的有关参数,为更进一步的计算打下基础。之后分析了车轮定位参数对赛车性能的影响,明确了赛车悬架设计的有关基 本原则。通过ADAMS软件完成了前悬架的参数模型,并结合整车设计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利用ADAMS 软件的优化功能,对悬架参数进行优化。 【关键词】FSAE,悬架设计,CATIA,ADAMS Suspension Design for FASE Racecar Yuan Zhen(1), Yin Weiqi(2), Liu Shuang(1) 1.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2.Department of Physics,Tsinghua University Abstract:Tsinghua University FSAE program currently has no rigorous method for designing and analyzing the student-made racecars. This paper is to complete the suspension and to leave them not only a design but an idea of how to design. In suspension design process, I referred the general process. For the first, I combine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nd determined the free frequency of the car. And then, I calculated a number of parameter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calculation. For the next, I made it out how wheel alignment parameters will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r, and figured out some basic principles. I completed the parameter model of the front suspension with ADAMS. After that, I started to simulations. But results were not so satisfied. By using ADAMS Insight.,I got a set of ideal results with which the changes of wheel alignment parameters was within the range of experience. Key words: FSAE, Suspension design, CATIA, ADAMS 1悬架设计的要求 一般汽车悬架设计要求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故悬架的固有频率应较低,普通乘用车偏频为0.5-1.5Hz。对于赛车而言,舒适性则显得不是那重要,所以赛车悬架的偏频要高一些,具有适中负升力的赛车偏频为1.5-2Hz,具有高负升力的赛车,悬架的偏频为3-5Hz[1]。 悬架应该具有合适的减震性能,能快速衰减震动。 悬架应该能够保证赛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转向时,赛车具有中性的转向特性;车轮跳动时,应不使车轮的定位参数变化过大,转向杆系与悬架导向机构的运动相协调。 赛车制动和加速时保证车身稳定,减小车身俯仰。 赛车在转弯时,侧倾幅度不能太大[2]。 能可靠地传递车身与车轮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在满足零部件轻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寿命。当然对于赛车,寿命往往只有几个小时近百公里,但是我们制造的FSAE赛车同时需要让车手平时练习,所以寿命还是需要有保障的。 2悬架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载重车悬架设计开题报告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学院 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载重车悬架系统设计 信息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唐云飞
11090111 11901122
赵骆伟

.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1 课题的设计意义:
随着汽车在生活中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已经不再只是人们代步的工具, 它在社会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人们的生产效率带来了提高。特别 是在公路运输中。
作为载人的工具之一,舒适性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条件。悬架也就应允而生。 现在的小轿车的悬架系统已经发展到非常成熟了,并可以使长途的驾驶者带来更 多的舒适性,减轻了驾驶者和乘客的疲劳程度。但是,载货货车却远远达不到这 样的效果。同时货车却常常在长途的路途上行走,为驾驶者带大的疲劳程度,也 不利于在行车安全。因此货车的悬架系统尽可能地设计到更好的舒适性,减轻架 驶者的行车过程中的疲劳程度。
悬架是保证车轮或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之间具有弹性 联系并能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行驶中的车身位置等有关 装置的总称。并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悬架的性能还影响着整车的很多 性能,包括行驶平顺性,行驶车速,燃油经济性和运营经济性等。特别是在工业 中应用较多的运输车辆的悬架系统的设计,对于用车单位十分重要。悬架系统的 制造成本要低,要便于维护、保养,并且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1]。
1.2 悬架国内外研究动态:
半主动悬架的研究工作开始于 1973 年,由 D.A.Crosby 和 D.C.Karnopp 首先提出。半主动悬架以改变悬架的阻尼为主,一般较少考虑改变悬架的刚度。 工作原理是:根据簧上质量相对车轮的速度响应、加速度响应等反馈信号, 按 照一定的控制规律调节弹簧的阻尼力或者刚度。半主动悬架产生力的方式与被动 悬架相似,但其阻尼或刚度系数可根据运行状态调整,这和主动悬架极为相似。 有级式半主动悬架是将阻尼分成几级,阻尼级由驾驶员根据 “路感”选择或由 传感器信号自动选择; 无级式半主动悬架根据汽车行驶的路面条件和行驶状态,

越野车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是常见的悬架形式之一,在汽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要求具有稳定的可靠性。其突出优点是在于设计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合理选择空间导向杆系的接触点的位置及控制臂的长度,使得悬架具有合理的运动特性。本设计2.0L越野车车型进行双横臂式悬架的设计,利用平面作图法和平面解析法对悬架的上、下横臂的尺寸和空间布局进行设计,计算选用双同时减震器和螺旋弹簧匹配悬架系统,保证轮胎的几何定位参数在各种悬架的摆动情况下都符合汽车行驶的要求,反复核算以保证在各种形式条件下获得最佳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 关键字: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越野车;螺旋弹簧;双筒式减震器 -I-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Double wishbone independent suspension is a common form of suspension in the automotive sector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requires a stable reliability. Advantage lies in its outstanding design flexibility, a reasonable choice by the Department of guide bar contact point location and the length of the control arm, making the suspension has a reasonable flow conditions. 2.0L SUV models the design of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design, mapping method and the plane using the plane analytical method the suspens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arm of the size and spatial layout design, calculations also use double-shock matching device and the coil spring suspension system, Geometric alignment parameters to ensure that the tire swing in a variety of suspension cases ar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automobile driving, repeated in various forms of accounting to ensure the bes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moothness and operational stability. Keywords: Double wishbone independent suspension;off-road vehicles;coil spring;double-barrel shock absorber -II-

FSAE赛车悬架设计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赵大谦学号:11010141X51 学院、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车辆工程 论文题目:FSC赛车悬架设计及优化 指导教师:杨世文 2015年3月22日

1.结合毕业论文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悬架通过吸收车辆振动来改善乘坐舒适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悬架运动学特性是一些悬架结构参数随车轮跳动的变化规律, 与悬架的导向机构有关.。这些参数的变化会使车轮的地面附着情况及滚动趋向发生变化, 进而影响车辆的动力性、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等性能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双横臂悬架系统常用在后轮驱动的汽车中,双横臂独立悬架是现代汽车常用的结构形式,特别是在赛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设计好坏对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操纵稳定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便程度, 而且也是决定汽车高速安全行驶的一个主要性能。 FSE赛车悬架系统进行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探讨悬架运动学参数的变化规律,为赛车调试提供理论依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确保赛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确保所设计悬架在车队赛车上运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二、本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从80年代开始逐步开展对汽车悬架运动学的研究,研究成果则多见于90年代。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所著的《汽车操纵稳定性》对悬架运动学作了最为系统的分析,并且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从侧向力、纵向力转向的角度研究悬架运动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吉林大学的林逸教授等人在90 年代也先后在各报刊发表文章阐述了橡胶元件的基本性能,着重分析了独立悬架中橡胶元件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和平顺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处理运动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清华大学张越今博士著的《汽车多体动力学及计算机仿真》一书,重点介绍了整车多体系统弹性模型的建立方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虽然国内对悬架动力学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由于悬架结构的复杂性对于对于悬架的有限元研究还是并不是很多。华南理工大学的黄向东教授在1994年发表的文章中介绍了分析汽车悬架系统的新方法有限元新分析,对于几种常见的悬架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讨论了悬架的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提出了建模时的难点和技术关键,为以后的悬架有限元分析奠定了基础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吉林工业大学的初亮对滑

双横臂独立悬架-转向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目录 1.课题描述 (2) 1.1.问题描述 (2) 1.2.本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3) 2.设计过程 (5) 2.1.总体尺寸确定和优化 (5) 2.1.1.总体几何尺寸及基本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5) 2.1.2.导向机构和转向梯形机构的运动学设计 (5) 2.1.3.转向机构几何参数的确定及优化 (5) 2.1.4.用ADAMS软件对导向机构和转向机构进行优化 (7) 2.2.悬架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结构选型和参数计算 (14) 2.3.悬架导向机构的受力分析和主要承载构件的设计选型与强度核算 (15) 2.3.1.导向机构各杆件进行受力分析 (15) 2.3.2.驱动半轴、轮毂、转向节结构尺寸计算及选型 (17) 2.3.3.悬架球铰、橡胶弹性铰及弹性缓冲快的结构类型 (20) 2.3.4.双横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结构装配图的绘制 (21) 3.设计心得 (22) 4.参考文献 (23)

双横臂独立悬架-转向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课题描述 一、 问题描述 图1所示为汽车前轮采用的一种双横臂悬架-转向系统机构示意图(简化),导向机构ABCD 由上横臂AB 、转向主销BC 和下横臂CD 及车架AD 构成。其中,A 、D 分别为上、下横臂与车架联接的铰销中心(假定两铰销轴线均平行于车辆纵向),B 、C 分别为转向主销BC 与上、下横臂联接的球铰中心。在车辆横向垂直平面内,上、下横臂相对水平面的摆角分别用?、ψ表示,转向主销内倾角用β0表示。 转向传动机构采用由齿轮-齿条转向器驱动的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GFE E 'F 'G '(F '与F ,G '与G 对称,未画出)。其中,左轮转向梯形机构EFG 由齿轮-齿条转向器输出齿条EE '、左轮转向横拉杆EF 、左轮转向节臂FG 及车架构成。E 、E '分别为转向器齿条上与左右转向横拉杆铰接的球铰中心, F 为左轮转向横拉杆EF 与左轮转向节臂FG 铰接的球铰中心,G 为左轮转向节臂FG 与左轮转向主销BC 连线的交点,且FG ⊥BC 。另外,车轮轴线KH 与转向主销BC 交于H ,与车轮中心面交于J 。 描述悬架ABCD 导向机构运动学的机构几何参数主要有:上横臂杆长AB=h 1,转向主 (后视图) (地面) ' 前 后

悬架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悬架设计毕业设计开题 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SUV汽车的设计---悬架部分 课题类别: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殷燕峰 学号: 200320050130 班级:交运03-01班 专业(全称):交通运输(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指导教师:徐桥生 2007年4月01日

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汽车悬架现状 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并能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震振动以及调节汽车行驶中的称车身位置等,都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尽管一百多年来汽车悬架从结构型式到作用原理一直不断的演进,但从结构功能上、它都是有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到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 (一)汽车悬架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 1.非独立悬架 结构特点:两侧车轮安装在一根车轴的两端,车轴通过弹性元件与车架或车身相连,当一侧车轮因道路不平而跳动时,将影响另一侧车轮的工作。 适用于:负荷大的客车和货车 种类:(1)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 (2)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1]如图1 图1.非独立悬架 优点: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修方便、工作可靠。. 缺点:汽车平顺性较差、高速行驶时操稳性差、轿车不利于发动机、行李舱的布置。 应用:货车、大客车的前、后悬架以及某些轿车的后悬架。 2.非独立悬架型式 1.钢板弹簧式非独立悬架 板簧式非独立悬架主要由钢板弹簧和减振器组成[6]。如图2 :

2.螺旋弹簧式非独立悬架 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由螺旋弹簧、减振器、纵向推力杆和横向推力杆组成。常用于轿车的后悬架[6]。如图3 : 图2 钢板弹簧式非独立悬架示意图 图3 螺旋弹簧式非独立悬架 3.空气弹簧式非独立悬架 空气弹簧非独立悬架主要由囊式空气弹簧、压气机、车身高度调节控制阀、控制杆等组成。采用空气弹簧悬架容易实现车身高度的自动调节[5] [7]。如图4: 图4 空气弹簧非独立悬架示意图

解析双叉臂悬架(珍藏版)

在常见的集中独立悬挂结构中,双叉臂式悬架被公认是操控性最出色一种,绝大多数的性能跑车乃至于F1赛车使用的都是双叉臂的悬架结构。那么下面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种最具有运动基因的悬挂形式。 历史及概述: 由于叉臂长的很像许愿骨,所以得名(双愿骨式悬架) 双叉臂悬挂也叫做双A臂悬挂或者双摇臂悬挂,属于双横臂悬架中的一种,英文名为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双愿骨式悬架),这个名字据说来源于西方圣诞节上一种吃火鸡的习俗,当人们开始吃的时候,首先要对火鸡身上一根V字形的骨头许愿,而这根骨头就叫许愿骨(Wish bone)。而因为在双叉臂悬架结构中的A臂或者是V臂和许愿骨的形状非常相似,故得名双愿骨(double wishbone)式悬架。 packard 120是首款使用了双叉臂悬挂的量产车 双叉臂悬架最早出现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方程式赛车已经开始使用类似双叉臂的悬挂结构,而1935年,来自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packard在旗下车型packard 120上首次使用了双叉臂悬挂,作为当时豪华汽车的代表,pachard创造性的在量产车上首次使用了这种结构复杂的悬架,从而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时至今日,双叉臂悬挂仍旧在除了各种性能跑车、豪华轿车和大型SUV上广泛使用。 关于双叉臂悬架起源的误区

相似的结构让不少人误以为双叉臂悬挂来源于麦弗逊悬挂 此前,在网络上流传着一种错误的说法,认为双叉臂悬挂的灵感来自于麦弗逊悬挂,是由麦弗逊悬挂改进得来的。这个说法的根据就是双叉臂悬挂和麦弗逊悬挂都拥有相似的A 字形下摆臂和支柱式减震器的结构,所不同的是双叉臂结构在减震器上方还增加了连接车轮的A臂。不过在事实上,双叉臂悬挂和麦弗逊悬挂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为何这么说呢?前面我们说过,早在上世纪30年代,双叉臂悬挂就已经开始在赛车运动上大量使用,而1935年则首次被使用在了量产的商品车上,而麦弗逊悬挂开始研发的时间为上世纪30年代中期,其设计灵感则是来源于飞机的起落架,而首次出现在商品车上则是在1949年的福特Vedette上。因为从诞生的时间上看,双叉臂悬挂是早于麦弗逊悬挂的,这就足以说明双叉臂悬挂并不是麦弗逊悬挂的改良品,这也说明麦弗逊悬挂和双叉臂悬挂是两个相对独立个体,它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 结构分析: 如下图所示,双叉臂悬挂是由两根长短不等的A字臂和充当支柱的减震器所组成的。上下两根A字臂分别通过球铰与车轮上的转向节上下节臂相连,而串连的减震器和螺旋弹簧则充当了支柱和转向主销的角色,它的上端与副车架相连,下端则和下摆臂相连。上下A臂负责吸收转向时的横向力,而支柱减震器只负责支撑车身重量和控制车轮上下跳动。而一般来说,双叉臂悬挂的上下A字臂的长度是不相等的(上短下长),这样就让车轮在上下运动时能自动改变外倾角并且减小轮距变化减小轮胎磨损。 鸥翼跑车奔驰SLS AMG的双叉臂悬挂结构 途锐的前后双叉臂悬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极限越野也不在话下 从结构学上讲,双叉臂悬挂可以说是最坚固的独立悬架。我们都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固几何形状,双叉臂悬挂的上下两根A字臂拥有类似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不仅拥有足够的抗扭强度,而且上下两根A臂对横向力都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当双叉臂悬挂使用在性能跑车上时,它可以很好的抑制车辆在过弯时的侧倾,同时,如果使用在SUV上时,它也能够应付极限越野的路况下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方程式赛车悬架系统设计分析中期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方程式赛车悬架系统设计分析 专业:车辆工程 学生信息:学号:082886;姓名:樊广阔;班级:车辆083 指导教师信息:教师号:86024;姓名:武一民;职称:教授 报告提交日期: 一、前期具体工作及取得进展 1.查阅FSAE赛车及相似汽车悬架结构,确定所设计赛车悬架结构。 根据文献及FSAE赛车实车相关图片初步确定采用不等长双横臂拉杆弹簧独立悬架,制动器形式采用盘式制动。上下两横臂采用A型结构,且由杆件代替,上下A臂不平行且不等长,为了保证运动时轮距变化不大采用上横臂短、下横臂长的结构形式。 悬架杆件采用SAE4130钢管,尺寸为12x1.5以及,并采用SA型外螺纹杆端关节轴承,型号为:SA8E。横臂与转向节的链接采用GE型向心关节轴承,型号为:GE8C。减震器及弹簧选取螺旋弹簧套在减震器外侧的结构,减震器的一端通过摇臂与拉杆连接,另一端连接在车架上。横向稳定杆与摇臂的连接同样采用外螺纹杆端关节轴承,型号为:SA6E。摇臂的旋转中心采用的是自润滑轴承,型号为10x14x20。整体结构的布置形式大概如下图所示: 2.初步确定悬架相关参数。 根据赛事规定6.3.1 赛车轮辋直径必须至少为203.2mm(8.0 英寸),因此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及简单计算轮辋采用13X8尺寸,即轮辋直径为330mm。轮胎选取Continental轮胎,型号为195/45R13,轮胎外径为510mm。 根据赛事规定6.2 离地间隙:在比赛中,在有车手乘坐时,赛车的静态离地间隙必需至少25.4mm(1 英寸),因此,初步设计赛车最小离地间隙为30mm。 根据赛事规定2.3 轴距赛车的轴距必须至少为1525mm(60 英寸)。轴距是指在车轮指向正前方时同侧两车轮的接地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因此,初步设计赛车轴距为1535mm。 根据赛事规定2.4 轮距赛车较小的轮距(前轮或后轮)必须不小于较大轮距的75%。 此次设计初步设计前轮距为1200mm,后轮距为1180mm。 根据赛事规定 6.1.1 赛车所有车轮必须安装有功能完善的、带有减震器的悬架。 在有车手乘坐的情况下,轮胎的跳动行程至少为50.8mm(2 英寸),其中向上25.4mm

基于单片机的悬挂运动控制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所学专业:电气信息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悬挂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日期:2015.3.30

说明 1、开题报告由毕业生本人在完成文献阅读、科研调查的基础上,并通过开题报 告评议后填写。 2、本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学院作为论文检查的依据;一份答辩后作为档案材 料归入学位档案。 3、开题报告用A4纸打印,不需标注页码。报告内容字体一律使用宋体小四, 行间距为1.25倍。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来源:生产 研究的目的: 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方便于生活的自动控制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悬挂运动自动控制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在现代的工业控制、车辆运动和医疗设备等系统中,悬挂运动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这些系统中悬运动部件通常是具体的执行机构,因而悬挂部件的运动精确性是整个系统工作效能的决定因素,而在实际中实现悬挂运动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是非常困难的。靠改变悬挂被控对象的绳索长短来控制被控对象运动轨迹的悬挂运动控制系统,在生产控制等领域有很广的应用范围,但受技术上的制约,使用也有一定限制。采用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器。单片机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逻辑功能,规模大,集成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并且可利用单片机软件进行仿真和调试。单片机采用并行工作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处理速度,常用于大规模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 研究的意义: 运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器人等高技术领域的技术基础,已取得了广泛的工程应用。运动控制集成了电子技术、电机拖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内容。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运动控制器已经开始在国外多个行业应用,尤其是在微电子行业的应用更加广泛。而当时运动控制器在我国的应用规模和行业面很小,国内也没有厂商开发出通用的运动控制器产品。在现代的工业控制、车辆运动和医疗设备等系统中,悬挂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这些系统中悬挂运动部件通常是具体的执行机构,因此悬挂部件的运动精确性是整个系统工作效能的决定因素。靠改变悬挂被控对象的绳索长短来控制被控对象运动轨迹的悬挂运动控制系统,在生产控制等领域有很广的应用范围。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设计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设计 加布里埃尔·德·波拉爱德华多 圣保罗大学摘要 独立完成一次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悬架设计。首先分析赛规,通常,赛规会对悬架的最小行程和轴距作出限制,并且给出本次设计所要达成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还会评判出得分最高的一个团队。本文会讨论到轮胎的运动,并详细分析前后悬架的拉杆不等长的摆臂。维度论是基于CAD的尺寸限制发展出来的。在总的力与时间的图上分析了暂态稳定、控制和操纵性能。在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时创建了多体模型。该模型能模仿侧翻,驾驶和操纵并且能进行几何调整,使得弹簧和阻尼器实现其性能。 前言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举办的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激励学生 们去设计、制作一个小的方程式风格的赛车,并参加比赛。竞争的基础是假设一个公司集合了一个工程师团队来制造一个小的方程式赛车。第一步是分析赛事规则,赛规限制悬架系统的最小轮距为50mm,轴距大于1524mm。FSAE悬架工作在一个狭窄的车辆动力学范围,这是由于赛道尺寸决定的有限过弯速度,140公里每小时为最高速度和60公里每小时为转弯最高速度。比赛的动态部分包括15.25m的直径防滑垫,91.44m的加速项目,0.8km的越野赛,44km耐力赛。 设计目标已经给定并且会评判出得分最高的十个团队。悬架系统的几何部分集中在一些悬架设计理念和亮点的基本领域。因此,

FSAE悬架设计应该集中在竞赛的限制因素方面。例如,车辆轮距宽度和轴距是决定汽车操纵性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这两个尺寸不仅影响重量传递还影响转弯半径。设计目标是首先满足赛则,其次降低系统重量,创造最大的机械抓地力,提供快速响应,准确的传输驱动程序的反馈,并能调节平衡。 轮胎和车轮 悬架设计过程中采用了“由外而内”的方法,先选择满足赛车要求的轮胎,然后设计悬架以适应轮胎参数。短的比赛时间和低速的比赛项目都要求轮胎快速达到其工作温度。轮胎对于车辆操纵性很重要,设计团队应当充分地调查轮胎尺寸及可用的化合物材料。轮胎的尺寸在这一阶段的设计中很重要,因为在确定悬架的几何结构之前,轮胎的尺寸必须已知。例如,一个给定了车轮直径的轮胎高度决定,如果轮胎内部被组装起来了,下球接头应当离地面多近。 设计者应当意识到提供对于给定车轮直径的轮胎尺寸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考虑到轮胎对于汽车操纵性的重要性,选择轮胎的过程应当有条不紊。由于轮胎在地面上的部分对抓地力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希望使用宽的轮胎,增加牵引力。然而,切记宽的轮胎使回转质量增加,而这又使FSAE发动机的加速受到限制。 相比较使用宽轮胎而引起的牵引力的增加,这些增加的回转质量也许会对整车的性能产生更大的损害。宽轮胎不仅增大质量,而且使受热的橡胶数量增加。因此比赛用的轮胎必须设计成在某一特定的

悬架设计流程

赛车悬架设计流程简介 发布: 2009-9-21 22:46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17次一般说来,当工程师在设计一辆F1赛车时,通常需要考虑赛车在飞驰过程中的4个动模态特征(赛车的头部和尾部连线为X轴,赛车左侧与右侧连线为Y轴,垂直于地面为Z轴): 1)俯仰:赛车有绕着Y轴旋转的趋势。 2)侧倾:赛车有绕着X轴旋转的趋势。 3)弹跳:轮胎与地面接触面沿Z轴做上下直线运动。 4)翘曲:轮胎与地面接触面沿Z轴做上下非匀速直线运动。 上述动模态特征主要由赛车前、后两轴的悬挂刚度和侧倾刚度决定。赛车行驶过程中,当簧下质量与赛道路面间相对运动为零时,可以获得理想化最大的赛车抓地力;换句话说,赛车簧下质量的几何重心的运动轨迹与赛道表面轮廓形状完全平行。很明显,在现实世界的工程应用中,这是无法达成的理想目标,那么尽可能地减小簧下质量与地面间的相对运动就是悬挂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通常设计工程师会在满足所有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小的弹簧刚度。但同时,设计者为了控制制簧上质量与赛道表面间的相对运动需要选择较大的弹簧以及减震器刚度。所以,为了分别控制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关于弹簧和减震器性能选择存在一对无法避免的矛盾,无论是悬挂设计工

程师还是赛场调教工程师都需要靠车队多年积累的数据和经验来对两个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并根据现场赛道和气候条件做出最终抉择。讲解到此处,还需要引出一个参数名词——弹跳频率(bounce frequency),随着赛车质量而发生变化,从公路民用车到赛车,弹跳频率约为0.8到1.5Hz之间,然而F1赛车的弹跳频率大约为2.0Hz。在设计F1赛车悬挂时,后轮轴的设计弹跳频率都会比前轮轴高一些,这主要是为了在起伏赛道上消除赛车的俯仰趋势。 悬挂设计的第二个考虑因素就是赛车的重量转移,这由赛车的质量、加(减)速度、重心高度、赛道宽度或轴距长度等参数多方面联动决定的。重量转移与侧倾趋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尽管消除赛车侧倾的最好方法就是穿过赛车重心点增加一根防侧倾杆,但这样做也有很大的副作用——带来瞬时重量转移。赛车设计工程发展到如今,通过多年的实验与数据积累,与其采取上述方法完全消除侧倾,还不如保留一定数值的可控侧倾趋势,但同时可以最大化地减小赛车的重量转移。其实,也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F1赛车工程师才开始逐渐考虑降低车体的侧倾趋势以提高赛车的平衡性和操控性,较软的悬挂侧倾刚度会降低赛车的抓地力水平。 翘曲主要用来描述悬挂抗路面畸变性的能力。选择较硬的悬挂可以有效地降低赛车的俯仰、侧倾和震荡趋势,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小悬挂上、下叉形架上拱或下凹变形,但这样的设置却牺牲了悬挂的抗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