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英国浪漫主义

解读英国浪漫主义

解读英国浪漫主义
解读英国浪漫主义

解读英国浪漫主义

———从一个结构性的意象“花园”开始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从“诗歌中的花园”这个角度,以文本细读与语境映照的方式来研究浪漫主义的一个核心理念“自然崇拜”如何转化为英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视觉意象。通过解读华兹华斯、拜伦和济慈三位诗人的花园意象的风格类型,描述存在于想象空间的花园和存在于现实空间的花园之间的互相仿写的关系,笔者论述了浪漫派诗人如何将自然情感化,把情

感(花园)意象化。

[关键词]浪漫主义风景花园自然

花园和文学,分属于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但两者的关系,如18世纪英国作家华尔蒲尔(Horace Walpole,1717-1797)界定的那样:“诗、画和花园艺术……可看作三姊妹,或者如同新的美姿三女神(graces),她们装扮并彩饰自然。”①历史地来看,花园的构思主要来自文学的启迪,每一个园林杰作都是将文字的想象变成真正的景物,同时又重返文字世界,将自己的形象寄存在诗歌之中,放大和净化。园艺家罗塞尔?百吉(Russel Page)曾说过:花园只有在它是信仰的表现,或实践一个愿望、一个意象的条件下才存在。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从花园的形态和风格中观察到纵横交错的人文关系。

本文试图从“文学中的花园”这个角度,以文本细读与语境映照的方式来研究浪漫主义的一个核心理念如何转化为英国文学中的一个视觉意象以及这个视觉意象背后的造园传统、实践和见识;并拟从这个角度切入一些更广泛的相关论题。限于篇幅,本文陈述的某些看法留到以后再作详尽的论证。

作为欧洲历史上一场普遍性的思想和艺术运动,浪漫主义发生在19世纪,但浪漫主义精神却是西方文化与生俱来的源流。英国的浪漫主义精神可以上溯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经过乔叟、莎士比亚、斯宾塞,延绵不绝到18世纪文学的奥古斯都时期。这期间,虽然有许多作家追随法国古典主义,强调理性、规范、巧智和技艺的重要,但依然有墓园派诗人坚守想象和情感的权利,并凭借暗示、联想、象征和模糊的诗歌语言来营造理性和逻辑无法抵达的幽暗的情感世界。不过,“英国直到18世纪中叶,…浪漫主义?这个词才具有了某种形容野蛮、陌生或

诗情画意的意义,并且,它应用到绘画和自然风景中的时候比应用到诗歌中还多”。②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于英国浪漫主义的印象和认识不仅来源于文字的文本,同时来自于视觉艺术的

文本。一场美学运动会在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领域的各个层面留下痕迹。广泛阅读英国浪漫主义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花园几乎是英国浪漫派作家的一个结构性的意象。每一个浪漫主义作家笔下都写过花园,或做叙事的实际背景,或是抒情的触媒,抑或是诗人幻梦的栖居之地。在花园这个结构性的意象里,浪漫主义美学的一个核心理念“自然之崇拜”被视觉化了和原型化了。

“自然之崇拜”部分地缘起于人类天性中对于自然的依赖和迷恋,部分地由于工业社会发展的压力。与18世纪启蒙运动同步,从“污秽的排水沟里流出了人类工业的最大巨

流”(T ocqeville语)。英国最早进入工业化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原本是自然之子的人,把自己异化为自然的主人,成为卢梭鄙夷的“最堕落的动物”,而自然本身,被科学和技术粗鲁地撕破原先罩在她身上的诗意和神圣的面纱,向贪婪的人裸露出她的财富,唤起他们征服和劫夺

的欲望。卢梭目睹这样的情景:“他们挖掘大地的深处,冒着牺牲健康和生命的危险,到它的中心去探求虚幻的财富,却把当他们懂得享受时大地向他们提供的真正财富撇在一边;……火焰代替了田间劳作的甘美形象。在矿井有毒气体包围中受尽熬煎的可怜的人,浑身漆黑的熔铁匠,人人面孔瘦削、苍白———这就是采矿设备在地底造成的景象,它代替了地面上青翠的田野、盛开的鲜花、蔚蓝的天空、相恋的牧羊人、健壮有力的农人。”③为此,卢梭意欲建立一种崭新的自然福音,呼吁“返回自然”。在他的语境里,自然被提升为一种对抗性的力量,来逃避或救赎文明社会的罪恶。

卢梭的自然福音得到广泛的呼应和强化。卢梭之后,自然覆盖了宗教而成为一种普遍的信仰。在英国,华兹华斯成为新信仰的布道者和实践者。他视自然是“心灵的保姆、向导和护卫”,是“整个精神世界的核心”。他在河流、草场、掩映在果树丛中的茅舍院落和荒凉僻静的景物中,发现了一种“满怀喜悦的信仰”。在堪称浪漫主义圣歌的《丁登寺》(1798)中,他赞美自然,感谢自然:我知道大自然从来没有叫这颗爱她的心失望。

花园是人和自然关系的重要标识,也是人类返回纯真状态和黄金时代的必由之路。人类历史开始于创造一个美好世界的冲动:《圣经》中对于伊甸园的追忆,希腊人对于田园仙境(Arcadia)的向往,中国人对于悬圃的构想,波斯人对于帕哈地(Paradis)的想象……“从最早建立的几个亚述(As syrie)王国以降,人们锲而不舍地创造这个神话的天堂。”④人以花园彰显他的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则以其构园方式验证本土的文化特质。

所有的西方花园源自上帝最伟大的一个创意。正如英国作家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在其《伊璧鸠鲁的花园》(Upon the gardens of Epicurus,1692)一文中所说:“如果我们

相信《圣经》,我们就该肯定:万能的上帝把人在花园中的生活视为他所能给予人的最快乐的生活,否则,他就不会把亚当安置在伊甸园里了。伊甸园是天真和欢乐之地。当人堕落之后,就开始了耕种和城市生活,而罪恶和辛劳也接踵而来。”⑤在他们失去了上帝赠予的花园之后,他们调动所有的艺术想象和技术手段,甚至宗教热诚来建造一个花园。无论是罗马帝国后期的苦修者还是中世纪的僧侣,他们可以弃绝一切俗念,却绝不放弃园艺之乐。对于他们,花园是已经堕落的世界中最后的一片希望之地,是天堂在尘世间的折光。

基于这样的传统和时代背景,浪漫主义的“返回自然”也可以转述为“返回大地”,并进而提炼

为“返回人的本源”。卢梭构拟的“人的自然状态”展开为一个令人神往的景象:“在这平静的地方,大自然动人的景物,未经污染的清新的空气,居民淳朴的习俗和他们平和而可靠的智慧,姑娘们可爱、腼腆和天真的优雅……”⑥

历史地看,园林领域的美学转向甚或早于文学领域。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得到理论性的确认是在1800年,在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的《抒情歌谣集》发表之后。但园林艺术的浪漫主义在18世纪初期就已蔚然成风。1761年,卢梭在其《新爱洛漪丝》中,赞美女主人公于丽自然朴素的花园:“这里的一切都碧绿、清新,一切都茁壮成长,而园丁的手却看不见;一切都证明是个荒芜人烟的岛屿……大自然的种植绝不拉直线。”⑦然而,早在他之前,英国作家已经在倡导和实践他的理想。他们中的一些人具有非常古典主义的文学倾向,但涉及到花园的趣味,他们爱“自然的”甚于“人工的”。例如蒲柏(1688-1744)在论及诗歌时,他主张:“把自己的辛苦之作放在严格的规则之下。”但论及园林,他则建议造园者要以大自然为师,充分地发挥“场地的精神”,引发出一种“自然流溢的美丽”和“未经雕琢的朴素”。再例如爱迪生(1672-1719),他的散文或随笔不越雷池,以其温和的观点、雅致而克制的笔触著称英伦,但他的花园却背离他的文风,呈现出卢梭激赏的“荒野的”风貌。在一篇发表在《旁观者》的随笔里,他写道:“在大自然里……含有比艺术品精美的笔触与修饰更壮观的东西。”

较之于其它国家的作家,英国作家对于自然风格的花园更加钟情———这种热情部分地根源于他们的民族性。花园史学家加布里埃尔?范?祖伦(Gabriell Evan Zuylen)认为:“在造园实践上,英国人对自然的爱恋是决定性的因素。”⑧这部分地解释了:源自法国的古典主义在英国从来没有取得它在本土所有的绝对优势;也部分地解释了浪漫主义运动为什么会在英国最先得到迅速推展。有一种看法被普遍接受:是英国的散文家和诗人催生了风景花园。与迷恋都市生活的法国作家相比,英国作家显然更偏爱乡居生活———这个倾向从文艺复兴时代就开始了。他们往往亲自设计和经营自己的花园,一些作家还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素养,他们与职业造园师和园丁合作,创造或改建了不少风景花园的杰作。更重要的是,他们以自己的品味左右了园林时尚。哥特式小说家华尔蒲尔以其随笔《花园现代趣味的历史》(History of the

modern taste in gardening)⑨和他本人的造园实践推动了英国花园趣味的转向,将其从古典主义的规则花园、几何花园和雕塑花园的繁复、谨严和奢靡中解放出来。

与其呼应的是英国造园师布里奇曼(Charles Bridgeman,?-1738)、威廉?肯特(William Kent,1686-1748)和“无所不能”的布朗(“capacity”Brown,1715-1783),他们拆除传统园林的围墙,引入园外的风光,和园内的建筑、植被、水景等呼应,成为园主情感的对应物、自我的镜像、心灵世界的庇护处。特别是后两人合作改造的风景园林杰作斯陀园(Stowe),完美地诠释了华尔蒲尔的理想:“整个大自然成为一个花园”。如果说,浪漫主义是对古典主义的反叛,那么,这个反叛首先发生在花园,由此推进到文学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作家和造园师交互影响,逐步地发展出作为“一系列密切关联的思想和情感的整体”(韦勒克语)的浪漫主义美学。

在浪漫主义的文本里,花园作为一个结构性的意象,具有不同的形态和风格,但总体而言,存在于想象空间的花园和存在于现实空间的花园有一个互相仿写的关系。如果说在《抒情歌谣》前,是文人和批评家为浪漫主义的风景花园奠定了理论基础,造园师则把诗人的想象和虚构

加诸于现实,进而“改动了整个英国国土面貌”⑩;那么,这一现实又再现在后来的浪漫派作品里。从华兹华斯等人有关花园的描写里,我们可以辨认出各种类型的风景花园:村舍花园、哥特式花园、田园诗花园等等。它们得之于现实,更得之于现实之后的那个影影绰绰的“理念”。由此,作家和艺术家联手,奇妙地弥合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关于再现和模仿的分歧:“不仅

是想象依附于现实,现实也依从想象,二者的本质就是相互依赖。”11

村舍花园(cottage garden)———以华兹华斯为例

风景花园替代古典主义花园,从表面上看,不啻是文人、批评家和造园师合谋的一次美学哗变。但是,其中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实际上,能够把整个大自然变成园林的人,几乎都是广有地产的贵族或大地主。18世纪的风景花园杰作,基本上都是大庄园花园,它们散发出骄傲、恢弘的贵族气息。当然,也只有在巨大尺寸的画幅上,造园师才能种植出自然从容的画境,“收纳下发明、想象和无穷形式的新奇美,……大地所能给予的无边的优越和辉煌”(爱伦?坡语)。

华兹华斯修正了我们对于风景花园的概念,他把以前只是作为大庄园点缀的村舍花园变成了诗人歌咏的一个主题。诗人的平民精神,对于质朴生活的向往之情,在村舍花园这个意象里找

到情感的对应物。在《抒情歌谣集?序言》里,他声称:“选取普通生活中的事件和情景并且尽量利用经过选择的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加以讲述或描绘,与此同时,给它们以一种想象的光华,使平凡的事物在心灵中呈现出不平凡的一面。”12

而茅舍花园也是这种“简朴”、“平凡”的事物。茅舍的住户一般是农民或是庄园的工人。花园就紧挨着茅舍,主要种植日常生活所需的蔬菜、水果、草药和染料,因此,茅舍花园有时被称为“厨房花园”。因为园地狭小,园主就充分利用屋顶、墙面、窗框、棚架和围篱,种植攀缘性的玫瑰、长春藤、忍冬等观赏性强、易于护理的植物。按照园艺师的说法,茅舍花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使用每一寸土地,布置层次有致的植物群落。这样的设计赋予茅舍花园一种简朴的诗意。

也许是因为“期望自己的情感贴近自己所描绘的人物的情感”,华兹华斯一生就(租)住在这种茅舍花园里,其中最著名的一处叫鸽巢茅舍。花园仅为一长溜坡地,但是各种卑微的野花,如百里香,耧斗菜等都在“自然妙手”的照料下生机勃勃。攀枝玫瑰、紫红豌豆花和忍冬犹如华盖遮蔽着诗人的家园。就在这里,诗人完成并发表了第二版《抒情歌谣集》(1800)和长诗《序曲》(The Prelude,1805)。

茅舍花园是诗人的一个经典意象,在华兹华斯眼里,茅舍花园象征着乡村人“道德解读英国浪漫主义的优越”和“最美好的东西”。他的杰作之一《毁了的茅舍》(The Ruined Cottage,1798),就是以茅舍花园为中心意象组织的一首叙事诗。乡间漫游时,诗人看见了一处废弃的茅舍:四面空墙,面面相觑;花园里,花树枝蔓横生,流泉蒙上蛛网。榆树下,睡着一位老人。从他嘴里,诗人听到了玛格丽特的悲剧。英国和拿破仑开战前,她一家“简朴地生活在大地上,远离都市文明的罪恶”, 13丈夫是勤劳的织工,妻子是慈爱的母亲、忙碌的园丁:

傍晚经过花园栅栏的路人,

总会听到织机忙碌的声音。

织工工作,从早到晚,直到树叶和花朵隐入篱笆的黑影。

他们这样度过每一天,在和平和安适之中;

两个漂亮的孩子,给他们最美好的希望

仅次于天堂中的上帝。14

但是,战争卷走了所有的和平和安适。“海外市场的突然关闭给予贸易沉重的打击,民众经受了1795年至1797年1806年至1809年,1810-1812的三次严重经济萧条。”15 织工失业,全家沦为赤贫。他不得不卖身军队,从此便杳无音讯。留下玛格丽特和孩子在饥饿和焦虑中苦熬。此间,花园从自然的妙手里逐渐脱落:

匍匐在门上和墙上的忍冬花,

卷成沉重的花环,滑脱下来

无用的锐景天,一簇簇钻出窗框,

野草一般盖满窗台

我从侧门,蹒跚走进花园———

一切都已改变

无用的旋花到处摇晃着它们的铃铛,

连同难看的花环

把从前玫瑰的地盘侵占。

园子围边的草皮、雏菊、石竹和矮枝甘菊,

歪歪斜斜长过路边……

从前,花园平常的景色激发出我们欢愉之情。现在,她的荒芜触动了我们的感伤情绪,唤起我们“对他人、动物甚至无生命的客体的同情”。16 这正是华兹华斯对于诗歌的期望。有批评家指责诗人只关心风景,忽略了风景暗示出的社会状况,因为在《丁登寺》里,诗人在欣赏一处风景花园的时候,没有想到那些树篱实际上是大地主用来圈地用的:

我又一次看见这些树篱,

可又不象树篱,简直是

排排欢闹的小树在撒野;这些

门前只见葱绿的农家和寂静

森林中冉冉升起的团团青烟。

不过,如果这个批评家读了《毁了的茅舍》,他也许会修正自己的观点。在这首诗里,华兹华斯既描写了茅舍花园曾有的宁静和美,也没有回避悲剧性的现实。他诗化了茅舍花园,更戏剧化了茅舍花园。花园不仅是一个情景,而且是一出悲剧的演出者,和它的主人一同经历了生命和衰败。有时,它犹如一个旁白者,给我们提示人物的情感状态;对于诗人来说,茅舍花园以及其它他所喜欢的卑微的意象,是忧郁或冥思的肇因或媒介。他总是从茅舍、水仙、榆树、雏菊中听到“无声而忧郁的人性之歌”,进而推展对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如此,华兹华斯的确提升了平凡的日常生活,使艺术回归到它的本质要素上来。从这一点来说,他的花园趣味与他的诗歌风格是一致的。作为一个“再造了寒微的乡间生活”的诗人和一个风景“画家”,他所描写的花园,使深沉的感情与深邃的思想浑然一体,是真正自然的诗。

哥特式花园(Gothic Garden)———以拜伦为例

18世纪中期,一股哥特热席卷英国园林界。始作佣者是华尔蒲尔。为了营造中世纪围氛,造园师有意利用人工的废墟、墓地、洞穴、隐居所、象征死亡的植物等。著名的斯陀园就揉入了哥特色彩,园中有一处“哥特式庙宇”,用来象征“撒克逊民族过去的光荣”,而与斯陀园齐名的斯托海德园(Stourhead)建构了更多的哥特风格的景点。它被风景建筑学家查尔斯?莫尔(Charles.W.Moore)等人称为“18世纪的一座主题公园”。显然,中世纪是它精心打造的一个主题,园中有许多真正的和仿制的中世纪遗物,甚至还有一座哥特式村庄。

哥特风格对于浪漫主义作家影响甚巨。华兹华斯就把自己的长诗《隐士》称为一座“雄伟的哥特式教堂”。这里,他更像是在使用哥特借喻。至于浪漫诗人拜伦,则完全有资格充当哥特风格的本体了。他出生在一个比哥特小说还有冒险和恐怖色彩的贵族家庭。他本人继承的纽斯台德修道院,就是“一所古老的、真正哥特式的修道院”,这一宅第在其家族手里传承了10代之久。花园建构于12世纪,具有中世纪城堡幽闭花园的风格。园子里有一口哥特式的井。可以想象,这口井除了实际功用之外,还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洗涤有罪的灵魂。实际上,无论诗人自己,还是以诗人本人为摹本的曼弗德、该隐等一系列拜伦式英雄,都为一种罪孽意识所攥握,这种罪孽意识会外化为特有的哥特景色,折射出主人公内心的隐秘情感。

拜伦在其诗剧《曼弗德》(1817)中,就把主要场景设计为一个哥特城堡。这部诗剧被认为是拜伦最具“哥特风”的作品,和刘易斯的《僧人》(1795)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拜伦意欲与歌德正在创作的《浮士德》竞争的一部力作,是一出关于欲望和哲学的悲剧。

犹如浮士德,曼弗德夜不能寐,他想探索“神秘的力量”、“无边宇宙的精神”。在他苦恼时,几个精灵,犹如歌德的靡菲斯特,乘隙而入,其中之一就是场地精灵(the spirit of place),他可被看作是蒲柏所说的“场地精神”的同类。曼弗德的城堡风景就是这个精灵的内在灵气的幻化。它幻化出孤独者、游历者、幻想者热爱的令人恐怖和狂喜的景色:冰川、雪崩、积雪皑皑的树木、洞窟、高耸入云的岩石、……一切大自然壮丽的要素以及“波浪上的冷月、荒草间的萤火虫、飞过坟墓的流星,沼泽地蔓延的野草……”。这些不祥的景象和生物构成了勾魂摄魄的景色。勃兰兑斯评价说:“《曼弗德》是拜伦这一时期感受了大自然的印象的直接成果,它的最令人赞叹之处就在于它是一幅无与伦比的阿尔卑斯山风景画。” 17曼弗德犹如一朵孤云,独自飘荡其间。对他而言,整个阿尔卑斯山就是他的花园。这个花园的植被是雪原,散步小径是绝壁,花亭是落日余晖,而花园的基调和四季的旋律则是黑色的忧郁和死亡意识,或者说是“浪漫主义的痛苦”。哥特小说里,就有许多这样为浪漫主义的痛苦所笼罩的花园。这些花园,与其说是一种园林形式,不如说是一种“灵魂的状态”,其象征的意义超过了建筑学意义。

曼弗德的城堡位于阿尔卑斯山绝顶,一个凡人不可企及的高度。如此孤标高傲的背景特别切合睥睨俗世的“拜伦式的英雄”。一般来说,英国本土局限于这样一个地理现实———缓坡牧场占去国土面积的2 3,森林只有1 10,因而不容易构建具有朗吉弩斯标定的那种“崇高气势”的花园:“给我们的心灵注入一种不可征服的、向往一切伟大的、比我们自身更神圣的激情”。18 对于拜伦等浪漫主义诗人来说,惟有在阿尔卑斯山这样的地方,才能发现一种令人眩晕的美丽。崇高感是浪漫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来源于朗吉弩斯的开启、沙夫茨伯里伯爵(A.Shaftesbury)的挖掘和伯克的深入,但崇高感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之所以视觉化为浪漫主义的一个生动的意象,则是缘于阿尔卑斯山风景的启迪。无论是卢梭,还是华尔蒲尔或是画家卢泰尔堡(Philippe Jacques de Loutherbough), 19 更不用说拜伦自己,在阿尔卑斯山磅礴的景色前,都会对于“崇高”产生无以辞对的体认。

田园诗花园(Arcadia)———以济慈为例

作为浪漫派晚生代作家,济慈26岁时夭亡。他的诗歌之路虽然不长,但却别辟蹊径。华兹华斯描写他所见到的,即“风景描绘细节真实”;拜伦描写他认为如此的,即“模拟中世纪的韵味”。他奔放的想象改变了风景的形态,使它成为自我人格的镜像;济慈则描写他梦见的,在一封信里,他写道:“我除了确信内心之爱的神圣和想象之具有真实性而外,不能确定其他任何东西。被想象视为…美?而捕捉住的东西必定是…真?,而不管它存在于否……想象或许可以被譬喻为亚当的梦;他醒来时发现梦境已化为真实。” 20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中,济慈是最穷的一个。华兹华斯等湖畔诗人有财力租住舒适的茅舍,拜伦继承了一处中世纪城堡,即使流亡到英国以外,他大部分时间也是客居在风景优美的别墅里。至于司各特,他购置了一处农庄,把它改建成一个气势不凡的封建领主庄园,包括一个他自己设计的“真正的苏格兰高地花园”。就连一度生活潦倒的布莱克,后来也得到资助,住到乡下的茅舍里去了。所以,当他们描写花园时,无论他们的想象怎样飞驰,他们还是有身边的花园做一个摹本,现实的细线维系着他们和现实的关系。但是,济慈几乎没有离开过充满喧嚣和污烟瘴气的伦敦———除了几次短暂的外出旅行和临终前在意大利度过的几个月。有一首描写到花园的绝唱《夜莺颂》乃是在邻居的花园里完成的。不过,也许正是没有一个握在手里的花园,他才开垦出了一个梦中的花园。希腊神话激发他的灵感,传说中的阿卡狄亚供给他花园背景。1817年,他开始创作《恩底弥翁》(Endymion)。在给弟弟的信中,他把正在创作中的这部长诗视为“一个实验,一个对于我的想象力,主要是我的创新能力的考验”。21

该诗取材于美少年恩底弥翁的传说。恩底弥翁传说有多个版本。其中之一是:月神爱上了牧

人恩底弥翁。为了永葆他的青春美貌,月神使他长眠不醒,以便能够时常吻他。济慈采纳了这个说法来构造他的“诗的罗曼司”,因为恩底弥翁的长眠不醒意味着他沉入“一个充满美梦,健康,和匀静的呼吸的睡眠”,而这正切合诗人的主旨:“一件美好的事物永远是一件快乐”。

尽管济慈对于恩底弥翁的了解得之于兰普利尔编撰的一部《古典词典》和其它一些关于希腊神话的文字资料,他还是凭借想象复活了———或者说———重构了一个神与人同游其间的福地(Elysium)。诗开始不久,一个恬静、秀美和丰饶的阿卡狄亚徐徐展开:

在拉脱马斯山的斜坡上伸展开

一座巨大的森林;因为潮湿的大地

把藏于野草丛中的树根充足地哺育,

长出亭亭如盖的枝条和珍贵的果实,

而且它有遮天的绿荫,幽静的深处,

为人迹所罕至,

……

许多小径曲折地穿过棕榈般的羊齿草,

沼地上灯心草、和爬藤的河岸;

全都繁茂地通向一片广阔的草地,

拥挤在隆起的丛林和横斜的枝条间:

谁能说出那块四周围黑树梢的天空是多么鲜明?

树梢间时有斑鸠振翼飞起,也时有小云驰过蓝空。

济慈的阿卡狄亚中植被异常丰富,流溢着鲜洁、温融的色彩。植物主要是按照梦的节奏生长和开花。如果按照诗歌提供的植物种类来判断的话,济慈的花园称得上是一座万紫千红的植物园,散发出美妙的芬芳。此外,阿卡狄亚里有许多隐秘的花亭或角落,奇妙的水景和幽深的洞府,构成了园中园。秘密花园隔绝了外人的视线。在此,时间凝固成为一个走不出去的梦境,恩底弥翁寻找“奇异的事情”和梦中出现的月神:

喷射的水柱突然升到白杨树一般高,

形成向四周流射的格子细工而罩住他的金刚石路,

令人目眩地阴凉,

……他久久地欣赏这乐趣;

因为,每分钟那些流水以变化万端的魔术相交织:

有时象垂着水晶藤的玲珑剔透的格子;

然后象垂杨,在一阵和风中轻轻摇曳,瞬息间又变成精致的水绸,

下注时形成了各式的华盖,……

对于华兹华斯、司各特的花园景物描写,我们完全可以信赖它们的写实程度,但济慈的花园则是梦想勾勒出来的仙境。阿卡狄亚本身就是一个虚构,它被想象为是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中部的一处风调雨顺的田园福地,牧草青葱,鲜花盛开。实际上,该地区的气候和地貌等都不如人意。在一个园艺师看来,土壤贫瘠气候干燥的希腊不是建造花园的理想地点。从来不存在的阿卡狄亚其实就是一个希腊人的梦幻之境,逐渐发展成为牧歌文学的经典背景,由荷马开始,被维吉尔发扬,为斯宾塞等文艺复兴诗人广大;到了18世纪的英国,则演进为一种文学逆流,和正在膨胀的城市生活形成对抗,抬升为“一种通过外部调节重建人与自然之间内在和谐的渴望意识” 22。相对于希腊,英国的地理条件要优越得多,因此具备把梦境变为真正景物的可能。18世纪的风景花园里,必定会有阿卡狄亚的景点,用来象征淳朴的生活和人与自然的契合,比如斯陀园的“爱丽舍田园”和“希腊山谷”。但在18世纪,园艺师已经开始篡改田园诗花园的道德意义。为了营造牧歌气氛,布朗等人特意在草地上放牧一些牛羊,雇请一些人住进茅舍或洞窟里,扮演逃避城市生活的隐士;但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园林风景画面的“纯净”,园主强行拆除圈地里的村庄和茅舍,使许多居民流离失所。作为一个对比,济慈的阿卡狄亚则是“一幅激发人们稳定、丰饶和合理情感的风景画”:

难道我们广阔的平原上不点点散布数不清的羊?

难道雨水没有在四月的膝上转绿?

惨厉的狼嗥不会使我们的母羊惊惧;

我们从我们的主人恩底弥翁得到宏赐。

大地是一片喜悦:

欢跃的云雀向彼方微风拂拂的天空高唱晨歌,

天空那么明净地邻在我们仪式之上。

当然,这样的阿卡狄亚是一支“令人心醉的充满适宜宁静的牧歌”(沃斯特语),古希腊的人也不曾真正地拥有过。伊璧鸠鲁有感于希腊人丧失了纯真质朴,选择退隐到花园里。对于卷入摩登生活的喧嚣和浊流中的现代人来说,阿卡狄亚更是变得遥不可及。在这个意义上,济慈的梦想诗学造就了一个超越现实的花园,生动繁复的植物和水景意象覆盖着“纯粹的真和美”,保存了神话时代的牧歌记忆。

18世纪诗人和园艺理论家申斯通(William Shenstone)在其论文《庭院偶掇》

(“Unconnected Thoughts On Gardening”)中指出风景花园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崇高、秀美与忧郁或冥思。显然,华兹华斯的花园是偏向忧郁或冥思的,拜伦的花园主要地表现出了崇高的风格,它激发出的“带有痛苦的思绪将比通常意义上的欢乐要有力得多”(伯克语),而

济慈的花园则以其理想美的形态强化了浪漫主义的唯美倾向:美即真,真即美。田园诗花园或许从来都是一个艺术的谎言,但是,这个谎言又是一个绝对的真———这一倾向将由佩特(1839-1894)、王尔德(1854-1900)等人发展为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信仰。在这个信仰体系里:“艺术对事实绝无兴趣;它发明、想象、梦想;它在自己和现实之间保持了不可侵入的屏障,那就是优美的风格,装饰性的或理想性的手法。” 23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花园各有不同,但都分享着一个共

同的特征,那就是:将自然情感化,把情感(花园)意象化。

让?贝西埃认为:“浪漫主义大概是欧洲感知史和趣味史上的重大颠覆运动之一。” 24但是,在趣味后面还有更复杂的人文联系。如果说,人们修建花园的行动表达了复乐园愿望的话,那么,在历史状况不太乐观,甚至令人绝望的时代,花园则成为逃避现实的一个最好去处。辉煌的浪漫主义是和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联结在一起的: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工业革命、欧洲内战、民族分化。急剧的变革引发了一种普遍的焦虑意识,同时也酝酿出一种逃避主义的情绪,这种情绪在浪漫主义诗人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逃入各种屏障现实的情境里:

东方、古希腊、美洲、中世纪、乡村等等。但不论何种情景,它都可能具像为一个花园的情境;不论多么简朴的一个花园,它都能提供一片浓荫,一丛能使人“看到整个天堂”的鲜花,一道能够隔绝外人视线的篱笆。从荷马时代开始,有识者就通过营造一处美丽的园地来躲避或减缓外部世界的压力,正如17世纪英国诗人安德鲁?马韦尔(Andrew Marvell)在《花园遐思》(Thoughts In Garden)歌咏的那样:

美好的安宁啊,原来你在此处,

还有你亲爱的妹妹“天趣”!

我好久都弄错,在忙碌的人群交往中寻找你的踪影;

而你神圣的草木只是在这些草木中郁郁葱葱;

同这里美妙的孤寂相比,社会几乎是粗野而已。 25

含混的逃避主义是对文明压力消极的应对,但具体到浪漫主义诗人,逃避主义则成为一种抵

抗的姿态。按照巴特勒的解释:“处于1800年的时代背景里,变得喜欢家居、归隐田园,清净

无为、沉思冥想并自觉发挥英国特色就是做一种选择,含有特殊的政治意义。”26 因为无法躲到更远的地方(湖畔派曾计划移民美洲建立一个大同的社会,但计划流产;拜伦、雪莱躲到意大利去了, 但英国的现实并没有被海洋隔开在另一边……),浪漫主义诗人创造了一个替代物性的世界。至此,他们飞越现实而进入了理想的现实。

①④⑧Gabriell Evan Zuylen《世界花园》,幽石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1998年,第83、

11、82页。

②哈罗德?布鲁姆《批评、正典结构与预言》,吴琼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59页。

③卢梭《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熊希伟译,北京:华龄出版社,2001年,第125页。

⑤引文出处:www.atomic https://www.doczj.com/doc/d310926447.html,提供的电子文本全文。

⑥⑦卢梭《新爱洛漪丝》,伊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95、198页。

⑨此文写作于1750年,正式发表于1780年。手稿的主要思想在出版前即开始在文化圈里广泛散布。Horace Walpole的社会影响部分地来自他本人的文学成就,部分地来自他的身为第一个辉格党首相的父亲:Sir Robert Walpole。

⑩朱建宁编著《情感的自然:英国传统园林艺术》,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3页。此言非虚:“由于布朗一生中作了大量的设计,而且所到之处必将过去的园林彻底改造,以至

于人们认为布朗的杰作就是将英格兰的中部和南部变成一个无边无际的风景园。”

11华莱士?史蒂文斯《必要的天使》,转引自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5页。

12华滋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转引自《文学批评理论》,第84页。

13 16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历史》(第2卷),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173、172页。

14 William Wordsworth, A Critical Edition Of The Major Work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p.34.

15 26玛里琳?巴特勒《浪漫派、叛逆者及反动派》,黄梅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79、107页。

17 20勃兰兑斯《英国的自然主义》,许式谷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374、167页。

18朗吉弩斯《论崇高》,转引自《文学批评理论》,第160页。

19油画《阿尔卑斯雪崩》(An Avalanche of the Alps,1803)的作者。

21 John Keats, Complete poems, edited by Jack Atilinge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p.430.

22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9页。

23王尔德《王尔德全集》(第4卷),杨东霞等译,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336页。24让?贝西埃等《诗学史》(下卷),史忠义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第512页。

25张剑编选,Poems of Natur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第146页。

[作者简介]张箭飞,英美文学硕士,中国文学博士。武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近年已经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兴趣:中国现代小说,英国文学。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西方音乐史论文 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目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2)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2) 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3) 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总结 (3)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关于音乐,人们一直都在探讨它的奥秘和美妙,当第一次听到《小夜曲》,便被其中的婉转、悠扬与空灵所吸引,它源于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浪漫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以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动乱之中,它支配着十九世纪的艺术。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浪漫主义音乐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的标题。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 同时,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19 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的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民族乐派”先后成立。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诸多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特征、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

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建筑与音乐

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建筑与音乐【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浪漫主义时期建筑和音乐的艺术特色,文化背 景,思想根源及其和相互影响 关键字:起源,发展,艺术,联系 一、浪漫主义的由来及其思想文化 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法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曾对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你既有能力而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好的!反之,我,总觉得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有的来描绘它。”乔治·桑的这段话表明她在创作上所遵循的是与现实主义不同的创作方法,这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理想主义,就是按照作家认为生活应当有的样式来反映生活,因而总是理想地描写对象或者描写理想化的对象。 浪漫主义由于理想性质的不同,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积极浪漫主义的理想,是与社会发展的趋向,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一致的,因而能够激励人们改造现实,增强人们的斗争意志。高尔基说:应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可以美化人性,克服兽性,提高人的自尊心。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西游记》,郭沫若的《女神》,就是我国这类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消极浪漫主义的理想,反映的是没落阶级对现实变革与社会进步的敌视。消极浪漫主义作家总是美化和怀恋已经消逝了的社会生活与制度,妄想历史能够按照他们的愿望倒退,因而思想悲观,情绪悲哀,作品内容表现为怀旧,逃避现实,或者陷入神秘主义。在艺术上则是格调低沉,色彩灰暗,往往蒙上一层迷离恍惚、虚无缥缈的纱幕。十九世纪英国的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华兹华斯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序曲》《革命与独立》《不朽颂》《远足》。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古舟子咏〉(亦可称作〈古舟子之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成为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为首的德国唯心论。 罗伯特·骚塞(1774—1843)是“湖畔派”三诗人中才气较差的一位。年青时代思想激进,饱读伏尔泰、卢梭的著作,在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时曾因撰文反对校方体罚学生而被开除学籍。进牛津大学后,他更醉心法国大革命,写史诗《圣女贞德》歌颂革命,后来还与柯尔律治计划在美洲的森林里建立乌托邦社会。但中年后骚塞的政治态度却变得十分保守,还热衷于趋附权贵,成了统治者的御用文人,并因此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1821年他以桂冠诗人身份作颂诗《审判的幻景》颂扬去世不久的英王乔治三世,攻击拜伦、雪莱等进步诗人,称他们是“恶魔派”(撒旦派)。拜伦作同名讽刺长诗一首,对乔治三世和骚塞作了尽情的揶揄奚落。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拜伦是多产诗人。拜伦著名的诗还有《当初我们两分别》《给一位淑女》《雅典的女郎》《希腊战歌》《她走在美丽的光彩里》《我见过你哭》《我给你的项链》《写给奥古斯塔》《普罗米修斯》《锡雍的囚徒》《给托马斯·穆尔》

浪漫主义作品特征

思想特征 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驰骋。有的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 4、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 2、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些都离不开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忧郁是浪漫主义者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既有贵族的怀旧式的忧郁,也有资产阶级不满现实的忧郁,“世纪病”即是忧郁病,勒内乃其典型。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特征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特征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是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所组成。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的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宗旨与“理性”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的思想特征:一、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二、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四、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一、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二、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三、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浪漫主义画派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

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在视觉艺术和文学上,“浪漫主义”代表的通常是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的期间。浪漫主义文学里经常可以发现的特色在于对于过去历史的批判、强调妇女和儿童、对于自然的尊重。除此之外,一些浪漫文学的作家例如纳撒尼尔·霍桑,还将他们的作品根基于超自然/神秘学和人类心理学的基础上,他们都对此深深着迷。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作家.

William Wordsworth (7 April 1770 –23 April 1850 was a major English Romantic poet who, with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helped launch the Romantic Age in English literature with their 1798 joint publication, Lyrical Ballads. Wordsworth's masterpiec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Prelude, a semi autobiographical poem of his early years which the poet revised and expanded a number of times. The work was posthumously titled and published, prior to which it was generally known as the poem "to Coleridge". Wordsworth was England's Poet Laureate from 1843 until his death in 1850. The poet Robert Southey as well as Coleridge lived nearby, and the three maen bec ame known as“Lake Poets”.骚塞,柯勒律治也居住在同一地城,三人并称为“湖畔诗人”。 Wordsworth was a defining member of the English Romantic Movement.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Like other Romantics, Wordsworth’s personality and poetry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his love of nature, especially by the sights and scenes of the Lake Country, in which he spent most of his mature life. 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大部分人生所度过的地方--湖区--的风光景色都对他的性格和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A profoundly earnest and sincere thinker, he displayed a high seriousness tempered with tenderness and a love of simplicity. 他是一位真挚深刻的思想者,作品在严谨中充满纯真质朴与敏感。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William Wordsworth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

On Major Poets and Masterpieces of English Romantic Period ChapterI:the background of the rise of English Romantic Period The French Revolution of 1789 (French Revolution) brought hope to the future of human,and it impacted on British Society ,too.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not only created wealth, but also intensifyi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bor and capital.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chan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 traditions, man and nature promoted intellectual differentiation. Then, a group of better educated people felt confused about the society and they were at a loss what to do .In this context, the British Romantic literature rose.It originated in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became prosperou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hapterII:the classification of poet in English romantic period 2.1 the pioneer of English romantic literature The pioneer of romantic literature is poet Robert Burns who lived in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William Blake. Burns draw nourishment from the folk songs in Scotland, ("Poems, chiefly in Scottish dialcet") is his masterpiece, specializing in Lyric and satire ; Blake's "songs of innocence" and "songs of experience" ,which describe the ideal society order,are creative and fresh,full of originality. 2.2 the two schools of British Romantic literature Two opposing schools were form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romanticism.They are active romanticism and passive romanticism. Active romanticism is a positive trend of progress.Active romantic poets dare to face up to reality, criticize the social darkness and lead people to look ahead.Passive r omanticism is a reactionary countercurrent negative trend, it takes a negative attitude to escape, against the status quo, cling to the past and leads people to look back. 2.2.1 the representatives of Active Romanticism The emerged poets put forward the British Romantic literature to a climax.The representative poets are Byron, Shelley and Keats,they are active romanticist.Unlike the lake poets, they put more fighting consciousness and politic trends in his works. Shelley (1792 - 1822) is the most concentrated romantic poet and a British Utopian.In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什么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什么特点?除了夸张手法的运用、想象奇特之外还有什么? 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在西方则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其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和俄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场风靡欧洲的文学运动,相继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文学理论中所说的浪漫主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浪漫主义文学的鼎盛时代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所以会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1798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欧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于是,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盛行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物。所以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人们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对立模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产生的原因。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意思简直包括一切不是按照古典传统写出的诗歌。"并指出这是一种"根据'古典的'与'浪漫的'之间的对立说法而建立的类型论。"这种对立或区别具体的含义是"指那种与新古典主义诗歌相对立并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启发并以此为榜样的诗歌" 。 从这里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与"新古典主义对立",是说浪漫主义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得到启发",是说浪漫主义在题材与主题的表现上富于传奇性、奇特性。这些特点都使浪漫主义文学有了与西方传统文学全然不同的面貌。 不过,即使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那里,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和面貌,德国的、法国的和英国的浪漫主义不尽一致,早期的和以后的浪漫主义之间也有区别。但是这些民族的、时代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文学没有统一的特征和性质。正如韦勒克所说: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整个大陆上自称为'浪漫主义的'具体文学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全欧都有着同样的关于诗歌及诗的想象的作用与性质的看法,同样的关于自然及其与人的关系的看法,基本上同样的诗体风格,在意象、象征及神话的使用上与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截然不同。" 关于这些共同点,韦勒克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 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些特点,是浪漫主义文学共有的特征。 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自然观,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即自然观的世界观是什么意思。浪漫主义所谓的自然是针对古典主义而言的。他们认为,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强调实质上是对秩序、规律的强调,其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浪漫主义把一切原始的、质朴无华的和天真无邪的事物视为"自然的"。从这里引出了浪漫/古典之间的一系列对立,如浪漫主义强调感性,古典主义强调理性;浪漫主义强调对大自然的表现,古典主义强调对人类创

英美文学选读(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笔记

Chapter 3 The Romantic Period 1. The Romantic Period: The Romantic period is the period generally said to have begun in 1798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s Lyrical Ballads and to have ended in 1832 with Sir Walter Scott’s death and the passage of the first Reform Bill in the Parliament. It is emphasized the special qualities of each individual’s mind. 2.Social background: a. during this period, England itself had experienced profound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 The primarily agricultural society had been replaced by a modern industrialized one. b. With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coming into its full swing, the capitalist class came to dominate not only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but also trade and world market. 3.The Romantic Movement: it expressed a more or less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exist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that came with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the bourgeoise. The romantics demontrated a a strong reaction against the dominant modes of thinking of the 18th-century writers and philosophers. They saw man as an individual in the solitary state. Thus, the Romanticism actually constitutes a change of direction from the outer world of social civilization to the inner world of the human spirit. The Romantic period is an age of poetry. Blake, Wordsworth, Coleridge, Byron, Shelley and Keats are the major Romantic poets. They started a rebellion against the neoclassical literature, which was later regarded as the poetic revolution.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 were the major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movement. Wordsworth defines the poet as a “man speaking to men”, and poetry a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 Imagination, defined by Coleridge, is the vital faculty that creates new wholes out of disparate elements. The Romantics not only extol the faculty of imamgination, but also elevate the concepts of spontaneity and inspiration, regarding them as something crucial for true poetry. The natural world comes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poetic imagination. Nature is not only the major source of the poetic imagery, but also provides the dominant subject mattre. It is in solitude, in communion with the natural universe, that man can exercise this most valuable of faculties. Romantics also tend to be nationalistic, defending the great poets and dramatists of their own national heritage against the advocates of classical rules. Poetry: to the Romantics, poetry should be free from all rules.they would turn to the humble people and the common everyday life for subjects. Prose: It’s also a great age of prose. With education greatly developed for the middle-class people, there was a rapid growth in the reading public and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reading materials.Romantics made literary comments on the writers with high standards, which paved th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and valuable type of critical writings. Colerige, Hazlitt, Lamb, and De Quincey were the leading figures in this new development. Novel: the 2 major novelists of the period are Jane Austen and Walter Scott. Gothic novel: a tyoe of romantic fiction that predominated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was one of the Romantic movement. Its principal elements are violence, horror, and the supernatural, which strongly appeal to the reader’s emotion. With is description of the dark, irritional side of human nature, the Gothic form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ver the writers of the Romantic period. 3. Ballads: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popular literature; flourished during the 15th century; Most written down in 18th century; mostly written in quatrains; Most important is the Robin Hood ballads. 4. Romanticism: it is romanticism is a literary trend. It prevailed in England during the period of 1798-1832. Romanticists were discontent with and oppos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They split into two groups.

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开始于十八世纪末,到内战爆发为止,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华盛顿·欧文出版的《见闻札记》标志着美国文学的开端,惠特曼的《草叶集》是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压卷之作。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所以也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 美国社会的发展哺育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学"。年轻的美国没有历史的沉重包袱,很快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一时期也是美国历史上西部扩张时期,到1860年领土已开拓到太平洋西岸。到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已由原来的十三个州扩大到二十一个州,人口从1790年的四百万增至1860年的三千万。在经济上,年轻的美国经历向工业的转化,影响所及不仅仅是城市,而且也包括农村。蒸汽动力在工、农业生产上的运用、工厂的建立、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以及科技上的发明创造使经济生活得到了重组。另外,大量移民促进了工业更加蓬勃的发展。政治上,民主与平等成为这个年轻国家的理想,产生了两党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国家的文学和文化生活。随着独立的美国政府的成立,美国人民已感到需要有美国文学,表达美国人民所特有的经历:早期清教徒的殖民,与印第安人的遭遇,边疆开发者的生活以及西部荒原等。这个年轻国家的文学富有想象,已产生了一种文学环境。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出现了一大批文学读者,形成了十九世纪上半叶蓬勃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外国的,尤其是英国的文学大师对美国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作家由于秉承了与英国一样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同英国一样的浪漫主义风格。欧文(Irving)、库柏(Cooper),坡(Poe),弗伦诺(Freneau)和布雷恩特(Bryant)一一反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样式和文学思潮,开创了较新的小说和诗歌形式。这一时期大多数美国文学作品中,普遍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情感因素,注重生动的描写、异国情调的表达、感官的体会和对超自然力的描述。美国作家特别注意感情的自由表达和人物的心理描写。作品中的主人公富有敏感激动的特质。注重表现个人和普通人是这一时期作品的强烈倾向,几乎成了美国的信仰。富雷诺、布雷思特和库柏等人的作品对客观自然的描写有强烈的兴趣。富雷诺在"帝国的废墟"主题中对过去情景的描写绘声绘色,布雷恩特对北美五大湖区的史前印第安人描述引人入胜,欧文对哈德逊河传说的巧加利用炉火纯青,库柏的长篇历史小说深入细致。总的来说,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上接英国文学传统,下开美国文学之风。 虽然美国文学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但这一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表现的却是富有美国色彩的浪漫主义思想。"西部开拓"就是一个说明美国作家表现自己国家的恰好的例子。他们大量描述了美国本土的自然风光:原始的森林、广袤的平原、无际的草原、沧茫的大海、不一而足。这些自然景物成为人们品格的象征,形成了美国文学中离开尘世,心向自然的传统。这些传统在库柏的《皮袜子的故事》(Leather Stocking Tales〉、梭罗的《沃尔顿》(Walden)以及后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中都得到了明显的表现。随着美国民族意识的增长,在小说、诗歌中美国人物都越来越明显地操本地方言,作品多表现农民、穷人、儿童以及没有文化的人,还有那些虽然没文化但心地高尚的红种人和白种人。美国清教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美国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美国文学中也留下了明显的印迹。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比起欧洲文学,美国文学的道德倾向十分浓厚。在霍桑(Hawthorne)、梅尔维尔(Melville)以及其他一些小作家的作品中加尔文主义的原罪思想和罪恶的神秘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足能标炳的是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运动。该运动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新英格兰的先验主义俱乐部。本来,这个超验主义只是对新英格兰人提出来的。它是针对波士顿的唯一神教派的冷淡古板的理性主义而提的。而后来逐渐影响到全国,特别是在高级知识分子和文学界人士当中影响颇大。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Emerson)和梭罗(Henry Davd Thoreau),他们的作品对美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超验主义"承认人类具有本能了解或认识真理的能力,能够超过感官获取知识"。爱默生曾说:"只有人心灵的尊严才是最神圣的。"超验主义还认为自然是高尚的,个人是神圣的,因此人必须自助。 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作家,著名的有富雷诺(Philip Freneau〉、布雷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郎费罗(Henry Words worth longfellow)、娄威尔(James Rassel Lowell)、惠特(John Greenleaf whitter〉、爱伦·坡(Edgar Ellen Poe)、以及惠特曼(Walt Whitman)。惠特曼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是美国十九世纪最有影响的诗歌。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富有独创性、多样性,有华盛顿·欧文的喜剧性寓言体小说,有爱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欣赏

Choose one romantic poet and make your comment on one of his/her poem. A Red,Red Rose Robert Burns Robert Burns is an excellent native poet of Scotland. He had written many lyrics praising nature, love, and friendship, such as “A Red, Red Rose”,“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 And today I will express my comment on his lyric “A Red, Red Rose”. This poem was written in 1794 and published in 1796. It is one of the world famous love poems, and one of Burns’best poems. It is written by a man for his lover. In the last stanza we can see that he is going away somewhere and “fare the weel”. The narrator keeps the poem simple as he does not want to complicate the expression of his feelings, his only desire is to proclaim his love for his partner, like a rose, soft, delicate, beautiful and innocent, in its simplicity, it sums up this man’s feelings for someone he adores. With its simple Scotch language, Burns expresses his love with strong emotions in effective words and haunting rhythm. The language of the poem is quite simple and such Scottish words like “luve”, “las”, “gang”, make it melodious and immortal. So, the poet’s own emotions are expressed with such vividness and simplicity that they appeal directly to the readers’heart. The red rose is a lyric of genius, made out of the common inherited material of folk song. It is an example of something that is very old but which seems startlingly new because it manages to convey deep feeling without qualification or embroidery. The extreme simplicity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charming rhythmic beat of the verse express better than anything else the poet’s true sentiments toward his beloved. In a word,it is the most popular poem in the world without any doubt, and I love it so much. 专业:英语专业 学号:B12123104 姓名:王利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