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概论》考研王宏建版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艺术概论》考研王宏建版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艺术概论》考研王宏建版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艺术概论》考研王宏建版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艺术概论》考研王宏建版考研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绪论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通关提要】

《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也是学习艺术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本章主要就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原因及研究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见表0-1)★★★

表0-1 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考点二: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见表0-2)★★表0-2 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

艺术概论 王宏建

艺术概论王宏建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1、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82) 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2、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82) 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3、联系实例,解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互相吸取、配合与结合的现象。(140)答: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本质,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这是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的根本原因;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也是它们能够联系的因素,艺术门类联系与结合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①吸收与借鉴;②配合;③结合。 在艺术领域里,各种门类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艺术门类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到一起,首先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本质。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种艺术,经常会从其他艺术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例如不少改变的电影、电视剧,利用文学将其改编;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并不是直接利用他种艺术的题材内容或因素,而知识从他种艺术所创造的境界或形式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示。(汲取)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一件作品中,新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这并不会改变其各自的性质,在这种配合之下,各种艺术的地位一般不是平等的,而有主次之分。(配合) 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的独立价值。这种结合的方式不能理解为几种不同的艺术类型的想加,而是几种艺术要素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性的艺术品种。(结合)

王宏建艺术概论100题

王宏建艺术概论100题 [艺术学]王宏建艺术概论100题 王宏建艺术概论100题 1.召唤结构在意识鉴赏中的作用, “召唤结构”指艺术作品因布满空白点和未定点,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都在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再创造将其充实、确定,使其得到具体化。 实际上,艺术鉴赏的再创造属性,正同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有待于鉴赏者去补充,填塞的空白点、未完点,它才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力,并去进行艺术再创造。倘若一部艺术品通篇浅显,一目了然,毫无内在意蕴,那么必然缺乏回味余韵,不值得去进行什么再创造了。 2.艺术作品的情节,由哪几部分组成, 情节是叙事性艺术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接与组合,是生活中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所以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在一些大型作品中,有的还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序幕是故事发生前对故事的因由、背景、人物关系或作者意图作简要交代。开端是故事发生的起点,矛盾冲突的开始,一般以主要人物的出场为标志。发展是矛盾冲突的逐渐激化,是故事的演化进程,它是情节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高潮是矛盾冲突的白热化,故事发展到顶点,原有的平衡再难 以维系下去。结局是矛盾冲突的结果,是故事的收场。尾声是故事结束后对人物事件发展的补充交代,或给读者、观众留下回味深思的余韵。,

3.试比较艺术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二者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典型与意境同属于美学范畴。 (2)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3)在被欣赏接受时,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典型与意境的区别主要在于: (1)各自酌含义不同, (2)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不同。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 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3)典型与意境具有不同的特征。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之于人的理性思考,而意 境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二者在审美效应上有一定的差别。 4.简述表现发生说。 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与交流的需要,故此说又称“情感表现说”或“心灵表现说”。这种说法曾受到西方许多文艺家和心理学家的拥戴。如托尔斯泰主张“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厨川白村把文艺看做“苦闷的象征”等。影响较大的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

上海大学艺术学理论考研经验总结考研心得分享

上海大学艺术学理论考研经验总结|考研心得分享 因为高考的失误,我的本科就读于省内的一所普通大学。大学前三年我从没想过要去考研,大学期间班里的同学都喊我学霸,因为我是个有点要强的女生,每个学期都给自己制定了学习目标,比如大一时考过四级,大二时考过会计证,大三时考过六级,大四时准备好保研考试等等,因为大学和初高中不一样了,再也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了,但是如果你好好利用珍贵的大学四年时间,不管是组织学生会活动还是坚持在图书馆看书,都将会受益终生的! 大三的下半学期,我们学院组织了去广州、深圳、珠海、香港等地采风调研,当时被外面的大学的学术氛围和环境深深吸引了,才发现差距之大,所以毅然决定放弃保研资格,开始追寻自己的上海大学考研之路!(刚开始放弃保研时受到了家人的反对,老师同学也无法理解,说一个女孩子这么累干嘛?如果没考上保研也放弃了功亏一篑怎么办?但是我觉得追求梦想,不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人生有很多事,明知道失败的风险很大,有一万个理由放弃,但还是决定孤注一掷,奋力一搏!) 首选,我和大家说一下我的考研复习日程安排和复习经验叭~ 对于艺术生来说,最头痛的应该就是考研英语了吧,很多人觉得自己四六级没过,英语基础差,担心过不了线。其实大家不用害怕英语,我有个同学高考时英语只考了三十几分,考研英语34过线,他考了47分!后来因为总分没过线,和读研无缘了,但是他笑着和我说,他觉得自己成功了,他打败了英语这个大老怪了!而且考研的这一年是他大学四年最有意义最充实的一年,他不后悔!所以16年考研的孩子们,要相信自己是个潜力股!考研英语只是个纸老虎! ★考研英语的学习,首先就是单词了,因为我个人不太喜欢背单词书,当时买了绿宝书红宝书,都背了一点就没坚持了。我是直接看了新东方朱伟的《恋恋有词》的视频,然后把PDF文本打印下来背单词,他的单词教程是把考研核心词整理归类,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让我们将单词与文段语境相结合,加深印象理解性的去记忆。阅读理解我看的是范猛和朱伟、何凯文的视频觉得还不错。因为我当时复习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在看了视频后,开始着手背真题,虽然是个笨笨的方法,但我觉得是提高英语最快,效果最显著的方式了,适合英语基础较差的孩子们,因为这样既加深记忆了单词,又分析了句子结构,还为翻译和写作打下了基础。(记住考研英语每年的单词重复率都很大,多是考察熟词僻意,大家注意平时的积累)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阅读理解了,大家可以从4-10月,坚持每天下午精读一篇真题里的阅读理解,保持每周做5-7篇的阅读理解。反复的做,至少6到7遍,留最近三年的真题不要写,留到最后进行模拟。第一遍时自己先花20分钟左右写一篇(最好用铅笔写,易于擦去,因为真题要反复练习,也可以买专门的笔记本记录),第二遍查出陌生单词,再写一遍。然后再对照答案,去分析错误原因,这里推荐张剑的黄皮书系列,里面的答案比较详细,根据题目类型进行归类方便大家去总结规律。在对答案时,可以进行通篇的一句一句翻译,学会分解长难句。然后第二天早上,把前一天做的阅读理解拿出来熟读,记忆单词,句子段落尽可能的背诵。争取真题里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 在10月到12月时,可以开始写完形填空和新题型了,并且整理出属于自己的大小作文模板,同学们可以把重点花在阅读理解,作文,翻译上,这三大块得分高,过线就基本没问题了,新题型一般比较简单。我当时的完形填空基本没有练习过,听了一个老师的方法,让我们把近十年的完形真题答案全部整理起来,分析出了一些看到必选的答案,考试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考研笔记资料

伟大的觉醒 希腊公元前七世纪‐‐‐公元前五世纪 1、在希腊城邦之中,阿提卡的雅典城在艺术史上最为有名,最为重要。整个艺术史上最伟大,最惊人的革命就是在那里开花结果的。 2、希腊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恪守成规来创造艺术。在那时的希腊艺术品上,还能见到埃及的痕迹。 3、画家们发现了缩短法(foreshortening)---表明艺术家已不再是把所有的东西用最一目了然的方式画入图中,而是着眼于他看物体时的角度。但是希腊艺术家们仍未轻易摒弃埃及艺术的教导。他们仍力求把艺术形象的轮廓尽量画清楚,力求在不破坏人物外形的范围内,把他们的人体知识尽量表现在画中。他们仍然喜爱坚实的轮廓和平衡的构图。古老的公式,即那种在几千年中建立起来的人体形式,仍然是他们的创作起点,只是他们不再处处把它奉为圣典。 4、希腊艺术的伟大革命,说明那时的居民开始怀疑关于神祇的古老遗教和传说,并且毫无成见地去探索事物的本性。--科学同哲学第一次在人们的心中觉醒。 5、在雅典民主政体达到最高程度的年代里,希腊艺术发展到了顶峰。 希腊雕刻的伟大,肃穆有力,是由于艺术家没有违背古老的规则。希腊艺术家使用衣饰去标出人体的主要分界,这类手法仍然表明他们多么注重关于形式的知识。正是严格地遵循规矩和寓变化于规则之中二者所达到的平衡,使得希腊艺术在后来各世纪里博得了巨大的赞美。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希腊作品,件件都显示出在布列形象方面具有的智慧和技巧,然而希腊人当年别有所重。他们要求这种自由地表现人体形象的种种姿态和动态的新发现,能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论艺术与艺术家(部分背诵版) 1、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2、大写的艺术已经成为叫人害怕的怪物和为人崇拜的偶像了。 3、我们都喜爱自然美,都对那些把自然美保留在作品之中的艺术家感激不尽。我们有这种趣味,而那些艺术家本身也不负所望。 4、一幅画的美丽与否并不在于它的题材。 5、左右我们对一幅画的爱憎之情的往往是画面上某个人物的表现方法。有些人喜欢自己容易理解因而也能深深为其所动容的表现形式。 6、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 7、在事关协调形状或者调配颜色时,艺术家要永远极端地“琐碎”,或者更恰当地说,要极端地挑剔。反复尝试着追求的是人物之间的合适的平衡和使整个画面达到极端和谐境地的合适的关系。 8、没有任何规则能告诉我们一幅画或一个雕像什么时候才合适。多看作品,我们的能力就会逐渐地增长,逐渐感受到历代艺术家所追求的那种和谐。我们对那些和谐感受越深,就越能欣赏它们。 艺术的危机欧洲16世纪后期 1、大约在1520年前后,意大利各城市的艺术爱好者似乎一致认为绘画已经达到完美的巅峰。米,提,达等一些人实际已经解决了前人力图解决的所有问题。 2、许多对米开朗基罗的模仿被称为手法主义。难以描绘的人体。所谓的“现代派”艺术可能来源于类似的愿望,亦即企图避开明显的东西,追求跟传统的自然美不同的效果。 3、在这一不寻常的时期,其他艺术家们在艺术巨人们的影响下,对于按照普通的技艺和兴趣标准去超越巨人们并不那么绝望。他们的努力相当惊人。《墨丘利》贾母博洛尼亚雅各布·布罗斯基

王宏建《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美育:即“审美教育”,是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正式提出的。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使人认识美育。 2、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3、建筑艺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4、现代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产品设计,从家具、餐具、服装等日用品到汽车、飞机等高新技术产品,特点是将造型艺术与工业产品结合起来,使得工业产品艺术化。2、环境设计,指人类对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加以改造和组织,对物质环境进行空间设计,使之符合人的行为需要和审美需要。3、视觉设计,指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或使用标记所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 5、造型艺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6、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其特点是: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采用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二、在构图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三、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结合,相互补充,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四、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7、摄影艺术: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再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 8、表情艺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9、交响乐:是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是音乐艺术的精髓,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包含四个独立乐章的器乐套曲。 10、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古典芭蕾舞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尤其是脚尖鞋的运用和脚尖舞的技巧。 11、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它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2、悲剧:是戏剧种类一种,被认为是戏剧之冠。具有崇高的地位,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的人格。 13、电影艺术: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想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所以常被人们称做“第七艺术”。 14、蒙太奇: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包含三层含义: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二、从艺术层面上

[全]王一川《艺术学原理》-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考研真题详解 1模仿论[四川师范大学2017、2016年研] 相关试题:模仿论(摹仿论)[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模仿论,又称摹仿论,是指主张艺术来自对社会现实的模仿,能再现社会现实的本质,并能产生陶冶作用,是一种有关艺术来自人对现实的模仿的观念。模仿论是关于艺术的本质在于对宇宙万物的模仿的观念体系。这是西方最古老且影响深远的一种艺术本质论。模仿论在古希腊时期就存在着两种对立观念:①否定性模仿论,以柏拉图为代表,认为艺术仅仅模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同作为世界的本质的“理念”隔了三层,因此是虚假的,由此他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②肯定性模仿论,以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他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世界并非“理念”的虚假影像,而是同样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2理念论[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理念论是指有关艺术来自客观的精神的呈现的观念,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黑格尔等。柏拉图认为,一种客观的理念才是世界的最终本质,是第一性的;由理念产生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与柏拉图在否定的意义上运用这种客观精神论不同,黑格尔从理念及其辩证运动构成世界的本质出发,提出了艺术类型的辩证演变思路。根据这个辩证运动原则,理念在其发展过

程的每一特殊阶段上,都应当有一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它在该阶段的内在定性紧密结合在一起。黑格尔从理念与其感性显现方式和阶段之间应当形成内在统一关系的角度,把艺术类型依发展变化轨迹划分为如下三种:①象征型艺术;②古典型艺术;③浪漫型艺术。 3艺术兴媒[四川师范大学2017、2016年研] 答:艺术兴媒是指可以承载艺术家感兴并能触发公众感兴的艺术媒介。媒介是感兴的媒介,感兴是媒介的感兴。在欣赏任何艺术品时,人们最先接触到的并非艺术符号或者形象,而是某种可以触发感兴的物质媒介,这就是艺术兴媒。作为多层兴辞结构系统,艺术兴媒造成的兴媒层是艺术品结构的第一层面,直接影响着艺术品的创作效果与接受体验。艺术媒介在艺术创作、传播、接受的整体过程中构成了最基础的第一环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兴辞的调整、艺术兴象的生成和艺术兴格的展现。 4艺术兴象[四川师范大学2017、2015年研] 答:艺术兴象是指基于兴媒承载而经兴辞生成且富于感兴深蕴的艺术形象构造。当人们穿过兴媒层、兴辞层,便进入了兴象层,这也是艺术品整体的最核心层面。物质载体、符号编码都为塑造感人情思、动人心魄的艺术兴象服务。可以说,艺术兴象决定着艺术品最终的成败。艺术兴象的类型,分为象征、典型、意境、仿象四种。艺术兴象的特征,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属性:①媒辞性,指媒介和修辞对兴象具有建构作用;②虚拟性,指艺术兴象并非真实存在的客观实体,而是接受者观赏或想象过程中产生的虚拟性意象;③情感性,指虚拟意象往往传达特定情感态度;④蕴藉性,指艺术兴象往往兴味深长、余韵袅袅。

考研笔记、王宏建《艺术概论》3

【考研笔记】王宏建《艺术概论》3 第三节艺术的审美本质 一.艺术与美的关系 (一).艺术反映现实美 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可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自然美:自然界中存在的美,自然事物的美 社会美: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社会事物的美 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艺术的有力依据或根源, 艺术与美的关系首先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二).艺术创造艺术美 所谓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1、与现实美不同,它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美不同,艺术美是更高一等的美;艺术美则是比较鲜明,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 2、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的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就是典型的代表。 (三)艺术是审美对象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现实美的反映,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又是生产艺术作品、创作艺术美的;而艺术作品一旦完成,它就成为一件物态化的社会财富,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艺术作品的美在于艺术作品本身,是不依懒于欣赏着的主观意识转移的。 二.艺术的审美本质 (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

审美关系,是人与现实诸关系中的一种。社会是由生产实践过程中人和人的关系所规定的这种生产实践过程中人和人诸关系的总和,就构成社会的基础。 所谓所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即是说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 人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审美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是什么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条件: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独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 2.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还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需要 所谓“人化自然”即是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其结果是人逐渐认识到客体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人的审美能力。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感知能力,他对美的规律的掌握能力和创造能力,制约着对审美客体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制约着对客体的改造和对新的审美对象的创造。 随着实践的发展,审美客体日益丰富,又反过来作用于审美主体,促进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日益提高。这样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由于生产实践活动发生美学关系,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在实践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 在不同关系中,和不同条件下,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在一定的关系中,客体的美是主体美感的根源。是美决定美感,而不是美感决定美。 1美的本质 1)美的事物是符合美的规律的 美的规律: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普遍性和个别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一种特殊关系。具体地说,任何事物,凡是一非常突出、鲜明、生动、确切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充分表现出本质、内容和种类的普遍性,那它就是美。 美就是形象的真理。 2)本质现象的真实的美正是规律的表现 3) 所以美的本质是本质现象的真实表现

王宏建艺术概论全本摘要

艺术概论 目录 绪论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二章艺术门类论 第三章艺术发展论 第四章艺术创作论 第五章艺术作品论 第六章艺术接受论 绪论 1.《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学科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艺术概论》是概括地、简要地讲述或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 艺术理论研究对象 概括的说: 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具体的说: 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

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提示各种艺术现象 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 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 畴问题 2.学习目地与研究方法 目地: 对艺术创作实践起指导作用 方法: 马克思哲学方法去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 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坚持现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要此基 上,注意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艺术理论遗产和思想成果。 历史上几类主要研究方法 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 客观唯心义的方法 旧唯物主义的方法 形式主义的方法

艺术本质论 1.艺术本质的定义 本质: 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艺术本质: 是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的内部联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分别从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全面把握艺术的本质 2.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创作主体是人,创造艺术品的人是社会中的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人,也就离不开人类社会,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 2.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 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等制度,包括相应的机构及其措施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哲学、宗教、艺术。甚至

艺术考研·艺术原理基础(一)

艺术考研·艺术原理基础(一)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客观精神说:理(理念)道(仁义礼智信) 唯心主义(柏拉图——艺术第三;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精神说:尼采:日神精神是梦,由美至悲。 酒神精神是醉,以悲衬悲。 再现说:亚里士多德第一个独立体系阐释美学概念;车尼尔雪夫斯基:艺术来源于生活。马克思:艺术生产;艺术来源于社会实践劳动。 艺术的性质和特点:主客体、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性 艺术系统:创作(决定性作用、主体到客体)+作品(物化)+鉴赏(二次创作和欣赏与反馈)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主客:传神(自己找例子)内形(有机统一) 绘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区分典型突出个性、形象突出共性 2.主体性(创作、作品、鉴赏):创作主体是艺术家,自觉艺术劳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 艺术作品的主体性是指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 3.审美性(人的审美意识的体现+真善美+内容美形式美) 真善美:审丑也是一种审美 内容美和形式美:神似+形似,谢赫六法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模仿说(再现说)优缺点 表现说、表情达意、表现自我 《毛诗序》 克罗齐:直觉及表现 列夫托尔斯泰(P28)符号学家苏珊朗格(P28) 游戏说(席勒—斯宾塞理论;过剩精力创造艺术) 席勒《美育书简》、斯宾塞(游戏无功利) 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弗雷泽《金枝》 劳动说:自觉地、有意识的、有目的 多元决定论阿尔都塞法国结构主义学者P39 归根结底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 审美认知(孔子:兴观群怨) 审美教育(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教育、净化、快感) 审美娱乐(艺术家和受众在忘我状态下;马斯洛高峰体验) 区分艺术教育和美育蔡元培、席勒 思考: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考研真题

1990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文艺理论电影理论考研真题 一、填空 1、乐府民歌产生于汉朝,诗画盛行于宋代,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奠基作是《三国演义》,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是《水浒传》; 3、文艺复兴主要思潮是人文主义,其突出成就使欧洲各国在科技、文教、文学艺术三方面取得繁荣。 二、名词解释 1、形象思维见89年 2、符号 是一个物质的对象、物质的时间或其性质,在表达或交际过程中,表达了关于客观世界或感情的、美感的、意志的等内在经验的某些思想时就成了符号。构成符号的三要素是:能指、所指、能所联接。 1991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文艺理论电影理论考研真题 一、填空、选择 1、写出下面概念、词句或观点的提出者 “绵延”——伯格森 “集体无意识”——荣格 “形而上学的品质”——因迦登 “一画”——石涛 “效果史”——迦达莫尔 “纯粹的美”——康德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 “死本能”——弗洛依德 “美是自由的象征”——高尔基 “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 2、写出下面著作的作者 《古画品录》“气韵生动”——谢赫 《文赋》——陆机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尼采 《日常生活的心理奥秘》——弗洛依德 《恶心》——萨特 《普遍语言学教程》——索诸尔 《苍浪诗话》——严羽 《恋人祭语》——罗兰?巴特 《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 《美的历程》——李泽厚 《审美教育书简》——席勒 《诗学》——亚里士多德 《汉堡剧评》——莱辛 《诗艺》——赫拉斯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巴赫金 二、名词解释 1、意识流

严格说不是一个意识流派,而是一种创作手法。 从广义上说它可上溯到18世纪以来欧洲小说的心理描写传统; 专业的意义而言,意识流是指20世纪初开始,詹姆斯?乔依斯、福克纳及普鲁斯特等一批小说 家,撤出传统小说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描述人的无意识活动,以自由联系为线索,直接展现人物意识活动的叙事手法。 理论来源于伯格森的“绵延论”、弗洛依德的“无意识”论等。(P71“意识流”电影) 2、视角 也称聚焦,是形式文学理论中研究小说叙事技巧的用语,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观察及讲述的角 度。其特征是由叙述人称决定,主要有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和其他人称叙述等,以及叙述人称和视角的变化。 三、问答 1、如何考虑艺术创作与阅读欣赏的关系?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与答案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 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 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 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

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P38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反映什么样的]P40 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什么方式] P41 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P44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P46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P46 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P51

王宏建艺术概论100题全部

21.艺术批评同艺术鉴赏有何联系和不同?两者的联系在于;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都属于广义的艺术接受。艺术鉴赏构成着艺术批评的基础, 艺术批评 是对艺术鉴赏审美感受的条理化和提炼、升华。任何脱离了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都必然是空 洞的。两者的不同在于,(1)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艺术鉴赏则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2)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 对艺太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艺术鉴赏则主要是依靠直觉、感知、体验、想像、 情感等审美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体系,拓展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3)艺术批评要求客观,排除个 人芝恶,艺术鉴常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4)艺术批评的目的是作出科学的评判,艺术鉴赏的 目的则是生成审美效应,获得审美感受。(5)此外,艺术批评的对象比较广泛,以艺术作品为主, 同时还包括其他艺术现象,如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实践、接受者的艺术鉴赏实践、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艺术运动等。艺术鉴赏的对象则比较单一,就是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 22.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直接,它往往关系到艺术的广衰成败。政治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在艺术与经济之间是最重要的中介。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 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 ,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倾向,对政治 施加影响。 23.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建筑艺术除了实用性同审美性相统一这个主要特征外,一般还具有三大特征: (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 建筑的美主要从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建筑的造型本身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形状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所以 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 (2)环境的人格化体现。 建筑艺术虽以个体形式出现,但它同周围环境实际上是分不开的。而它同环境的谐调往往体现出人的意志,品格,成为一种人格化的象征。在所有艺术中,建筑艺术最具有稳定性、长久性,一旦建成往往可以保存千年(如埃及的金字塔、我国的长城)。建筑又以它那巨大的体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分外引人注目。正因此,建筑不但要注重自身的完美,还需注意它同周围环境谐调,,构成一种建筑群体的整体美。 (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艺术学概论考研吐血笔记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例如鲁迅先生塑造的阿 Q 这一人物形象,就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主体性。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对社会生活的这种依赖关系,首先表现在艺术家往往是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尤其是艺术创作的内容,更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但与此同时,艺术创作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家、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形成了每个欣赏者在审美感受上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不能不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艺术欣赏中的这种个性差异,普遍存在于艺术的史实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审美性。艺术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美学理论告诉我们,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与艺术美,二者之间的划分归根结底就在于艺术美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终于完成了由实用向审美的过渡。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作为艺术的一种特性,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艺术的功能与作用 1.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2.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这就强调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3.审美娱乐作用。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艺术教育这一个概念,现代社会中,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

《艺术概论》王宏建课后题

《艺术概论》王宏建课后题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 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 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 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 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 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P38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反映什么样的]P40 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什么方式] P41 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P44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P46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P46 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P51 6.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1)艺术的形象性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64、67 (2)艺术形象的真实性①此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②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P69、70、71 (3)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P73 (4)关系:形象性是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是从这二者中提炼的形象,它们都是为作品服务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