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基础复习资料(全部)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基础复习资料(全部)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基础复习资料(全部)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基础复习资料(全部)

制造工程基础

1.切削加工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成型运动和刀具。

2.发生线:母线和导线。

3.形成发生线的方法: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4.成型运动的种类:

简单成形运动(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各个部分相互独立,没有严格的相对运动关系。

复合运动:各个部分相互依存,保持严格的相对运动关系。

5.主运动、进给运动和合成切削运动:

主运动:刀具的切削部分切入工件材料,使被切金属层转变为切屑,从而形成工件新表面,是刀具与工件之间的主要相对运动。

进给运动:使切削加工持续不断进行,形成具有所需几何形状的已加工表面。

合成切削运动:是由同时进行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合成的运动。

主运动方向: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瞬时主运动方向。

切削速度: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

6.工件上的加工表面:

待加工表面:加工时即将被切除的表面。

已加工表面:已被切去多余金属而形成符合要求的工件新表面。

过渡表面:加工时由主切削刃正在切削的那个表面。

7.切削用量三要素:

切削用量三要素包括:切削速度V c、进给量f和切削深度a p。

切削速度:

进给量:工件或刀具每回转一周时二者沿进给方向的相对位移。

切削深度: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

8.刀具切削部分的结构要素

三面两刃一尖

1)前刀面Aγ :

切屑流过的刀面。

2)主后刀面Aα :

与工件过渡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

3)副后刀面Aα′:

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相对的刀具表面。

4)主切削刃S :

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的交线。

5)副切削刃S′:

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

6)刀尖:

主、副切削刃的交点。

9.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

基面P r: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

切削平面P s: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与切削刃S相切,并垂直于基面P r的平面;也就是切削刃S与切削速度方向构成的平面。

主剖面P o: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同时垂直于基面P r和切削平面P s的平面。

10.主剖面参考系内的标注角度(参考系与标注角度.flv 切削车刀平面与角度.flv)

(1)主剖面P o内的刀具标注角度

1)前角γo:在主剖面P o内测量的基面Pr与前刀面Aγ的夹角。

2)后角αo:在主剖面P o内测量的切削平面Ps与后刀面Aα的夹角。

3)楔角βo:在主剖面P o内测量的前刀面Aγ与后刀面Aα的夹角。

(2)切削平面P s内的刀具标注角度

刃倾角λS在切削平面P s内测量的基面P r与主切削刃的夹角。

(3)基面Pr内的刀具标注角度

1)主偏角κr:在基面P r内测量的切削平面P s与进给平面P f (进给方向)的夹角。

2)刀尖角εr:在基面P r内测量的切削平面P s与副切削平面P s′的夹角。

11.确定单刃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的4个独立刀具角度是:

1)前角γO;后角αO;刃倾角λS;主偏角κr。

12.切削层参数

1)切削层一个刀齿正在切削的金属层。

2)切削厚度h D垂直于过渡表面来测量的切削层尺寸。

外圆纵车(λS=0)时,h D=f·sinκr(mm)

3)切削宽度b D 沿过渡表面来测量的切削层尺寸。

外圆纵车(λS=0)时,b D=a p/sinκr(mm)

4)切削面积A D切削层在基面上的投影面积。

A D=h D·b D=f·a p(mm2)

5)金属切除率Z W刀具在单位时间内从工件上切除的金属的体积,它是衡量金属切削加工效率的指标。

13.刀具材料应具备的基本性能

硬度,耐磨性,耐热性,强度和韧性,减摩性,导热性和热膨胀系数,工艺性和经济性。

14.刀具常用材料

高速钢:(W Mo Cr V)优点:强度,韧性和工艺性能好,价格便宜,工艺性好,广泛用于复杂刀具和小型刀具。缺点:不能承受高温,高硬度,高强度的材料。

硬质合金:工艺性差,主要用于制作简单刀具。

超硬刀具材料:陶瓷、金刚石、立方氮化硼

15.切削加工和金属切削过程

切削加工:使刀具接近工件,然后使刀具对工件做相对运动,由于工件内部产生较大的应力而引起工件材料破坏,把不需要的部分(余量)作为切屑剥离出来,加工出所需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工件。

金属切削过程:工件的被切金属层在刀具前刀面的推挤下,沿着剪切面(滑移面)产生剪切变形并转变为切屑的过程,也可以说,金属切削过程就是金属内部不断滑移变形的

过程。

16.金属切削过程中的3个变形区

第I变形区:

沿滑移线的剪切变形和随之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切削速度高,宽度较小(0.02-0.2mm),近似平面,成为剪切面。

金属切削过程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于此区域。

第II变形区:

切屑沿着前刀面流动,前刀面与切屑的摩擦力作用,切屑底部的晶粒进一步纤维化,方向与前刀面平行。

此变形区的变形是造成前刀面磨损和产生积屑瘤的主要原因。

第III变形区:

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的挤压和摩擦,使已加工表面产生晶粒的纤维化和冷硬效果。

此区变形是造成已加工面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

17.变形系数、剪应变、剪切角

变形系数ξ:直观的反应了切削变形的程度,且容易测量,但很粗略,有时不能反映剪切变形的真实情况。φ↑→ ξ↓

剪应变ε:

剪切角φ:

18.切屑的形态

a带状切屑:塑性材料,切削厚度较小,切削速度较高,前角较大。

b节状切屑(挤裂切屑):切削速度较低,切削厚度较大。

c粒状切屑(单元切屑):塑性材料,切削速度极低。

d崩碎切屑:脆性材料。

切削的形态是随着切削条件的改变而转化的。在形成节状切屑的情况下,若减小前角或加大切削厚度,可以得到单元切屑,反之,若加大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则可以得到带状切屑。

19.积屑瘤

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常常有一些从切屑和工件上的金属冷焊并层积在前刀面上,形成一个非常坚硬的金属堆积物,能够代替刀刃进行切削,并且以一定的频率生长和脱落,这种堆积物称为积屑瘤。

I区:切削速度很低,形成粒状或节状切屑,没有积屑瘤生成。

II区:形成带状切屑,冷焊条件逐渐形成,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积屑瘤高度也增加。

III区:积屑瘤高度随切削速度的提高而减小,当达到III区右边界时,积屑瘤消失。

IV区:切削温度较高冷焊消失,积屑瘤不再存在。

20.积屑瘤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保护刀具,增大前角,增大切削厚度,增大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加速刀具磨损。

粗加工:利用,保护刀具,减小切削变形。

精加工:不希望积屑瘤出现。

控制积屑瘤:改变切削速度,加注切削液和增大前角。

21.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

工件材料:强度和硬度越大,变形系数越小。

刀具前角:前角增大,变形系数减小。

切削速度的影响:

切削厚度的影响:厚度增大,变形系数减小。

22.切削力

1)主切削力F C —在主运动方向上的分力

2)切深抗力F P —在基面内,并与进给方向相垂直

3)进给抗力F f —在基面内,并与进给方向相平行

23.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1)工件材料的影响:强度、硬度越高,切削力越大;塑性愈大,切削变形越大,切削力越大。

2)切削用量的影响:切深影响比进给量大。加工塑性材料时,在中高速下,切削速度增加,切削力减小。

3)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前角加大,变形系数减小,切削力减小。负倒棱使切削变形增加,切削力增大。主偏角Κr对F P影响较大,对F c和F f影响较小。刀尖圆弧半径rε对F P 和F f影响较大,对F c影响较小。刃倾角λS对主切削力F c的影响很小,λS↑→

F P↓,F f↑。

4)刀具磨损的影响:后刀面磨损,总切削力增大。

24.切削热

切削热的来源:切削层金属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切屑与前刀面、工件与后刀面的摩擦。

传导:工件、切屑、刀具、周围介质。

塑性材料:刀具上温度最高处是在距离刀尖一定长度的地方。

脆性材料:最高切削温度在刀尖处且靠近后刀面的地方。

25.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

1)切削用量的影响:切削速度提高,切削温度上升,不成正比。进给量增大,切削温度提高。切削深度影响很小。

2)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前角大,切削温度低。主偏角增大,切削温度升高。

3)刀具磨损的影响:刀具磨损,温度升高。

4)工件材料的影响: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切削热越多,切削温度越高。塑性材料切削温度高于脆性材料。

26.刀具磨损

前刀面磨损:在切削速度较高、切削厚度较大的情况下

后刀面磨损:

前后刀面磨损:

27.刀具磨损机理

磨料磨损:在各种切削速度下都存在,但在低速下磨料磨损是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冷焊磨损:物理作用,在中等偏低的速度下切削塑性材料时冷焊磨损较为严重。

扩散磨损:化学作用

氧化磨损:

热电磨损:

28.刀具的磨损过程

初期磨损阶段:在极短的时间内,VB上升很快。

正常磨损阶段:磨损量缓慢均匀增加,曲线斜率代表磨损强度。刀具工作的有效阶段。

剧烈磨损阶段:磨损快,强度大。进入前必须换刀或重新刃磨。

29.刀具的磨钝标准

后刀面磨损带中间部分平均磨损量允许达到的最大值,用VB表示。

30.刀具的使用寿命或刀具的耐用度

刃磨好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净切削时间。

31.切削用量的优化选择

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又希望刀具使用寿命下降得不多的情况下:首先尽量选用大的切削深度,然后根据加工条件和加工要求选取允许的最大进给量,最后根据刀具的使用寿命或机床功率允许的情况选取最大的切削速度。

32.优选刀具几何参数的一般性原则

要考虑工件的实际情况。

要考虑刀具材料和刀具结构

要考虑各个几何参数的之间的联系

要考虑具体的加工条件

33.前角的功用

影响切削区的变形程度:增大前角,可以减小切削变形,减小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功率。用于精加工。

影响切削刃与刀头强度、受力性质和散热条件:增大前角会使切削刃与刀头强度降低,刀头的导热面积和容热体积减小。

影响切屑形态和断屑效果:若减小前角,可以增大切屑的变形,使切屑容易卷曲和折断。 影响已加工表面质量:切削过程中的振动现象与前角的大小有关,减小前角或采用负前角时,振幅急剧增大。

34.合理前角值的选择

切削塑性大的材料时,为了减小切削变形和摩擦阻力,应取大的前角;加工强度、硬度高的材料时,为了提高切削刃强度,增加刀头导热面积和容热体积,需适当减小前角;切削脆性材料时,切削力集中在切削刃附近,为了保护切削刃,宜取较小的前角。

35.合理后角值的选择

粗加工时,宜取较小的后角,精加工时,宜取较大的后角;工件材料强度、硬度较高时,宜取较小的后角;切削塑性材料,取较大的后角,切削脆性材料,取较小的后角;工艺系统刚性差,容易出现振动时,适当减小后角,有增加阻尼的作用;各种有尺寸精度要求的刀具,为了限制重磨后刀具尺寸的变化,宜取较小的后角。

36.合理主偏角值的选择

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时,硬质合金车刀一般选用较大的主偏角,以利于较小振动,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容易断屑,可以采用大的切削深度。

加工很硬的材料,取较小的主偏角。

工艺系统刚性较好时,较小的主偏角可以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刚性不足,应取较大的主偏角,以减小切深抗力。

37.切削加工性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是指工件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

38.切削液

切削液的种类:水溶液,乳化液,切削油。

切削液的作用机理:冷却,润滑,清洗,防锈。

39.机床夹具

是将工件进行定位、夹紧,将刀具进行导向或对刀,以保证工件和刀具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附加装置,简称夹具。

40.夹具组成

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导向元件和对刀装置、连接元件、夹具体、其他元件及装置

41.夹具的作用

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

42.夹具按通用化程度分类

通用夹具:三爪卡盘

专用夹具:成批和大批量生产

组合夹具

成组夹具

随行夹具

43.定位与夹紧

定位:工件在机床上加工时,首先要把工件安放在机床工作台上或夹具中,使它和刀具之间有相对正确的位置,这个过程称为定位。

夹紧:工件定位后,应将工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这个过程称为夹紧。

44.安装

工件从定位到夹紧的整个过程为安装。注意:定位在前,夹紧在后。定位是首要的。

a直接找正安装:生产率低,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精度高。

b划线找正安装:不需要其他专门设备,通用性好,但生产率低,精度不高,单件小批生产。

c夹具安装:

45.六点定位原理

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可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

46.典型定位元件及限制的自由度。见表4-1。

47.定位相关概念

完全定位:限制6个自由度

不完全定位:限制小于6个自由度。

欠定位:根据加工面位置尺寸要求必须限制自由度没有得到全部限制,不允许。

过定位:同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约束点约束。

48.辅助支撑

作用不起定位作用,用来在加工过程中加强加工部位的刚度和提高加工的稳定性,通过增加一些接触点防止工件在加工中变形,但不影响原来的定位。

49.夹紧力方向的选择

有利于工件的准确定位,不能破坏定位,垂直指向主要定位面。

尽量与工件刚度最大的方向一致。

使工件所需夹紧力尽可能最小,如与切削力、工件重力的方向一致。

50.夹紧力作用点的选择

正对支承元件或位于支承元件所形成的支承面内,保证工件已获得的定位不变。

处在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减小工件的夹紧变形。

尽可能靠近被加工表面,以便减小切削力对工件造成的翻转力矩。

5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52.切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①几何因素——切削刃与工件相对运动的轨迹所形成的表面粗糙度。

②物理因素——被加工材料的性质及切削原理的有关因素。

在低切削速度下加工塑性材料时,常容易出现积屑瘤与鳞刺,使加工表面粗糙度严重恶化。

53.减少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值的措施

1)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

减小刀具的主偏角和副偏角;适当增大刀具的前角、后角和刃倾角。

2)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选择较高的切削速度;减少进给量

3)改善工件材料的组织性能

4)合理选择刀具材料和提高刃磨质量

54.磨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影响磨削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1)砂轮的粒度

磨粒越细,砂轮单位面积上的磨粒就越多,磨削表面上的刻痕就越细、越均匀,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就越小。但磨粒太细,磨削深度就很小,同时砂轮易堵塞,生产率低。

2)砂轮硬度

砂轮应具有一定的硬度,用以保持砂轮表面形状有一定工作期。砂轮的硬度太高,磨粒钝化后,不能及时脱落,如果继续磨削时,则会加剧表面的挤压而加大塑性变形,甚至使表面烧伤。

3)砂轮的修整

修整砂轮除了使砂轮有正确的几何形状之外,更重要的是使砂轮工作表面形成锐利的徽刃,使砂轮有良好的磨削性能。

4)砂轮的速度

砂轮速度提高,有利于减少粗糙度,因为砂轮速度增加时,单位时间内参与磨削的磨粒增加,残留面积减少,每个刃口切除的金属量减少,同时砂轮速度提高使塑性变形造成的隆起量随速度增加而下降。材料来不及变形,粗糙度显著下降。

5)磨削切深与工件速度

增大磨削切深和工件速度将增加塑性变形的程度从而增大粗糙度。粗加工时采用较大的磨削切深提高生产率,精加工时采用小切深或“无火花”磨削,以降低粗糙度。

55.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

切削(磨削)过程中表面层产生的塑性变形使金属晶体内产生剪切滑移,晶格严重扭曲,并产生晶粒的拉长、破碎和纤维化,引起材料的强化,这些都会使金属的硬度和强度提高,这就是冷作硬化现象。

表面层的硬化程度取决于产生塑性变性的力、变形速度以及变形时的温度。影响冷作硬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刀具的影响:

②切削用量的影响:

③被加工材料的影响:

56.加工表面的金相组织变化(磨削烧伤)

工件表面层在磨削时,常会由于磨削热超过了相变的临界点而产生金相组织变化,此时表面层的显微硬度也相应发生变化。表面层金相组织的改变包括晶粒大小和形状、析出物和再结晶等的变化。例如磨削淬火零件时,由于磨削烧伤引起的表面层金相组织由马氏体转变为屈氏体、索氏体,表面层硬度降低。

1)回火烧伤

若磨削区温度未超过淬火钢的相变温度,但已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则工件表层中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将发生回火现象,而转变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此现象称为回火烧伤。

2)退火烧伤

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而磨削区域又无冷却液进入,表层金属将产生退火组织,表面硬度将急剧下降,这种烧伤称为退火烧伤。

3)淬火烧伤

如果磨削区温度超过了相变温度,再加上冷却液的急冷作用,表层金属发生二次淬火,使表层金属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组织,其硬度比原来的回火马氏体的高,在它的下层,因冷却较慢,出现了硬度比原先的回火马氏体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托氏体),这种烧伤称为淬火烧伤。

57.加工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当切削过程中表面层组织发生形状变化和组织变化时,在表面层及里层就会产生互相平衡的弹性应力,称之为表面的残余应力。

表面层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1)冷塑性变化的影响:表面层(残余压应力)与里层(残余拉压力)

2)热塑性变形的影响:

3)金相组织变化的影响:

58.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1)耐磨性

零件的耐磨性主要与摩擦副的材料、热处理情况和润滑条件有关,在这些条件已确定的情况下,零件的表面质量就起决定性作用。

①表面粗糙度对初期磨损量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摩擦副表面有一最佳粗糙度。

②表面粗糙度的纹路方向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轻载?重载?

③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对耐磨性的影响。冷作硬化?残余应力?

2)耐疲劳性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零件上的应力集中区最容易产生和发展成疲劳裂纹,导致疲劳损坏。

①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大将大大降低零件的耐疲劳强度。

②表面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极大。表面残余压应力?表面残余拉应力?

③适当的冷硬使表面层金属强化,能提高零件的耐疲劳强度。

3)耐腐蚀性

零件在潮湿的空气中或在腐蚀性介质中工作时,会发生化学腐蚀或电化学腐蚀。

①减小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可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

②表面残余应力一般会降低零件的耐腐蚀性。

③表面冷硬或金相组织变化时,往往都会引起表面残余应力,从而降低零件的耐腐蚀性。

4)配合质量

①对于动配合表面,如果粗糙度参数值太大,起始磨损就较严重,从而使配合间隙增大,配合精度降低。

②对于静配合表面,装配时表面粗糙度部分的凸峰会被挤平,使实际的配合过盈减少,从而降低配合表面的结合强度。

59.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零件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位置)与理想(设计)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零件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

60.加工精度包括:

(1)尺寸精度: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

(2)几何形状精度:限制加工表面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等。

(3)相互位置精度: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位置度等。

61.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尺寸精度

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主动测量法

试切法——以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的循环方法,得到刀具与工件的正确位置,以获得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

调整法——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相对位置的不变,取得尺寸精度的加工方法。

定尺寸刀具法——依靠刀具的尺寸以保证加工面的尺寸。

主动测量法——将测量、调整和切削机构组成自动控制系统,以自动控制被加工面的尺寸要求。

(2)几何形状精度

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

(3)相互位置精度

直接找正、划线找正、夹具定位

62.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1)原理误差:采用近似加工运动或近似刀具轮廓

2)工艺系统的制造精度和磨损:机床(导轨误差和主轴误差)、刀具、夹具

3)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和零件内应力:切削力、传动力、惯性力、夹紧力、重力

4)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切削热、传动系统的摩擦热和能量损耗、外部热源

5)工艺系统调整误差:调整方法与调整时的测量误差等

6)工件安装夹紧误差:定位误差、夹紧误差、夹具本身误差

7)度量误差:量具本身、方法、环境、读数误差

63. 误差敏感方向

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 64. 机床导轨误差

导轨是机床中确定主要部件相对位置的基准,也是运动基准,它的各项误差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精度。

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

导轨在水平面内的弯曲(误差敏感方向) 65. 机床主轴误差

机床主轴是工件或刀具的位置基准和运动基准,它的误差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对主轴的要求集中到一点就是:在运动时能保持轴心线的位置不变。

纯径向跳动(车刀安装方向上的径向跳动——误差敏感方向) 纯轴向窜动(孔加工和外圆加工、端面加工) 纯角度摆动(锥度) 66. 刚度

指物体受外力作用时抵抗变形的能力,以外力F 与受力方向上的变形 y 的比值 K 表示。

刚度取决于薄弱环节的刚度。

67. 工艺系统的变形曲线(刚度曲线)

(1)变形曲线是非线性的,有凹凸两种。

(2)加载变形曲线与卸载变形曲线不重合,且不回到起始点。

(3)多次重复加卸载变形曲线不重合,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变形曲线逐渐接近。 (4)单件零件的变形曲线与一个机器或部件的变形曲线相差很大。 68.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和零件内应力分析

69. 工艺能力指数

},{pl pu p C C Min C

70.点图法

71.相关分析法

72.加工误差的分析举例

双峰分布:两次调整下加工的工件或两台机床加工的工件混在一起

平顶分布:工件瞬时尺寸分布呈正态,其算术平均值近似成线性变化(如刀具和砂轮均匀磨损)

偏向分布:如工艺系统存在显著的热变形,或试切法加工孔时宁小勿大,加工外圆时宁大勿小

7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工序: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加工过程。

安装:在同一个工序中,工件每定位和夹紧一次所完成的那部分加工。

工位:每一个加工位置上所完成的工艺过程。

工步:在一个工位中,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加工。

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

74.生产类型

生产纲领:年生产量。

生产类型:大量生产(汽车、拖拉机)、成批生产(机床、电机)、单件生产(专用设备、工艺装备)。

75.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内容(十大步骤)

1)阅读装配图和零件图

2)工艺审查(结构工艺性)

3)熟悉或确定毛坯

4)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这是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有:选择定位基准、确定加工方法、安排加工顺序以及安排热处理、检验和其它工序等。

5)确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包括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等)

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确定切削用量

9)确定时间定额

10)填写工艺文件

76.基准

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设计基准:用于确定零件图上某些点、线、面的位置(尺寸或角度的起始位置)。

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测量和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a定位基准: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

粗基准:未经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

精基准: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

b测量基准: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来测量工件的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采用的基准。

c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相对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77.选择定位基准的基本方法

1)选最大尺寸的表面为安装面,选最长距离的表面为导向面,选最小尺寸的表面为支承面。

2)首先考虑保证空间位置精度,再考虑保证尺寸精度。

3)在选择定位基准时,应首先考虑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的重合。

4)定位基准应有利于夹紧,在加工过程中稳定可靠。

78.粗基准的选择方法

选加工余量小的,较准确的,表面质量较好的,面积较大的毛面作粗基准。

选重要表面为粗基准,因为重要表面一般都要求余量均匀。

选不加工的表面作粗基准。

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

79.精基准的选择方法

基准重合。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

基准统一。

互为基准。

自为基准。

80.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

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

一般情况下,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先加工主要表面,再加工次要表面。

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81.工艺尺寸链

工艺尺寸链:加工时,由同一零件上与工艺相关的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环: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可分为封闭环和组成环。

封闭环:在零件的加工或装配过程中,其精度是被间接保证的尺寸。基本尺寸以符号A0表示,其公差以符号T0表示。一个尺寸链只有一个封闭环。

组成环:在零件的加工或装配过程中,直接得到的尺寸。按其对封闭环的影响又可分为增环和减环。凡其尺寸的增大会使封闭环的尺寸增大的组成环称为增环,反之为减环。

组成环增减性的判断: 在尺寸链图中先给封闭环取定一个方向(从右向左)并画出箭头,再循此方向从封闭环左侧出发,环绕尺寸链一圈回到封闭环右侧,然后以各组成环所在环绕线的方向画出箭头,凡箭头方向与封闭环箭头方向相反的为增环,方向相同的为减环。82.极值法:

1)封闭环的基本尺寸: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2)封闭环的极限尺寸:

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

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

3)封闭环的公差:

封闭环的公差等于所有组成环的公差之和。

4)封闭环的上、下偏差:

封闭环的上偏差等于所有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所有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上偏差之和。

5)封闭环的平均尺寸:

83.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步骤:判别封闭环,判别组成环,画出装配尺寸链图。

84.利用装配尺寸链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利用装配尺寸链来达到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即互换法、分组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1)互换法:

a. 完全互换法:合格的零件在进入装配时,不经任何选择、调整和修配,就可以达到装配精度。优点:装配容易,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装配生产率高。这种装配方法多用于精度不是太高的少环装配尺寸链。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大量生产中。

b. 不完全互换法:将组成环的公差适当加大,装配时有为数不多的组件、部件或机械制品装配精度不合格,留待以后再分别进行处理,这种装配方法称之为不完全互换法。多用于生产节奏不是很严格的大批量生产中。

2)分组法

可将组成环公差增大若干倍(一般为3~6倍),使组成环零件能按经济公差加工,然后再将各组成环按原公差大小分组,按相应组进行装配,这就是分组装配法。分组装配法只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组成件数少而装配精度要求高的场合。

3)修配法

修配法的实质是扩大组成环的公差,在装配时通过修配来达到装配精度。主要适用于成批或单件生产。

4)调整法

采用更换不同尺寸大小的某个组成环或调整某个组成环的位置来达到封闭环的精度要求。

[精品]机械制造基础复习资料.doc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普通卧式车床床头箱的毛坏应采用(A) A、铸件 B、锻件 C、焊接件 D、冲压件 2?轴类零件在各道工序中均采用中心孔作定位基准,是符合(B) A、基准重合原则 B、基准统一原则 C、互为基准原则 D、自为基准原则 3?在工艺尺寸链中,最后形成的也是间接得到保证的哪一环称为(A) A、封闭环 B、组成环 C、增环 D、减环 4?与高速工具钢刀具相比,硬质合金刀具所允许的切削速度(C) A、较低 B、相等 C、较高 D、不一定 5?当零件表而层有残余应力时,(A)表而层对腐蚀作用的敏感性。 A、降低了 B、增加了 C、不影响 D、有时会有影响 6?大平面限制工件(A)个自由度。 A、三 B、四 C、五 D、六 7?车刀角度影响切削力最大的因素是车刀的(B)。 A、主偏角 B、前角 C、刃倾角 D、后角 8?切削用量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B)o A、切削深度 B、切削速度

C、进给量 D、被吃刀量9?麻花钻切削部分的切削刃有 (D)。 A、二条 B、三条 C、四条 D、五条 10?下列加工方法中,能加工孔内环槽的是(D)o A.钻孔B、扩孔C、较孔D、镇孔 11?在立式铳床上加工工件大平面时,应选用的铳刀是(A)。 A、面铳刀 B、圆柱铳刀 C、三面铳刀 D、角铳刀 12?加工总余量是毛坯尺寸与图样设计尺寸(A)。 A、之差 B、之和 C、相等 D、无关 13.零件图上标注的基准称为(C)基准。 A、定位 B、装配 C、设计 D、测量 14.球头支撑钉适用于(B)面定位吻合。 A、已加工 B、毛坯 C、左侧 D、上顶 二、填空题 1、合理的毛坯制造方法应考虑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生产批量的大小和现有生产条件。 2、工艺基准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3、双介质淬火的淬火剂,对碳素钢来说可用水和油,对合金钢来说可用油和空气。 4、HT150牌号中HT表示灰口铸铁,数字表示抗拉强度。 5、尺寸链环中必有封闭环和组成环。

《基础工程》复习资料.docx

基础工程总复习 1地基勘察 地基勘察任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设计、施工提供必要资料 地基勘察的方法与特点:地球物理勘探(间接)、坑槽探、钻探(直接)、触探(间接) 土工试验:现场载荷试验、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触探试验 2地基模型 弹性/塑性/弹塑性模型线性弹性模型(文克尔/弹性板空间/分层地基)非线性弹性模型(邓 肯■张)柔度矩阵/刚度矩阵文克尔地基模型柔度系数珀=佥0 =必切=00工)) 3浅基础 类型:按材料性能{刚性(无筋扩展)柔性(扩展)}按形状(独立条形十字交叉筏板箱形 壳体) 埋深:建筑用途荷载大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相邻建筑、土冻胀融陷补偿基础基底附加 应力Po = 7-Yod,pO=O,建筑重力二挖土总重,全补偿;>0,部分补偿 A 地基承载力:公式法fa = M b yb + M d y m d + M c c k 载荷试验及修正fa = f a k + HbY (b 一 3) + TidYmW - 0.5) 3—b -偏心荷载 初估」曾大底面积10%-40%计算PkPkmax 「a-YGd Ta-YGd 修正fa 验算 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建规:基底合力偏心距稳定圆弧滑动面法 不均匀沉降措施:1采用桩基或其他深基2地基处理3建筑结构施工目的(减少总沉降, 增强上部结构)建筑(体型简单增加整体刚度沉降缝相邻净距调整标高)结构(圈梁增 强刚度合适结构形式减轻自重减小调整基地附加应力加强基础刚度)施工(先重后轻预 沉降注意沉桩、降水对邻近建筑影响开挖坑底土保护) 地基净反力 不计基础和填土自重G (基底压力考虑) 无筋扩展:l,b-承载力截面高度?刚性角剖面形状?构造要求 墙下/柱下条形(钢筋栓):墙下:宽度?承载力厚度?栓剪切底板配筋?抗弯柱下:尺寸?承载 力厚度■抗冲切底板配筋■抗弯 4桩基础 类型:按承台低桩承台高桩承台按荷载端承桩摩擦桩按施工工艺预制桩现场灌注桩 管柱基础 施工工艺:现场灌注桩准备场地钻机成孔清孔及吊装钢筋骨架灌注(水下)混凝土 护筒作用 施工导向;隔离孔内外水位;保护孔口防坍塌泥浆作用胶泥护壁,孔内水位高于 孔外;挟渣,比重大;孔内产生较大静水压力,向外圧 清孔目的和方法 除去孔底沉渣和泥浆, 保证桩端承载力抽浆掏渣换浆 单桩承载力:经验参数法Q uk = Qsk + Qpk = u^hqsik +Apqpk qsik 、qpk 查表内插静载荷 试验法 加载系统 量测系统 逐级等量加载 桩顶作用效应2k =生竺土学学土譽 n Z J Yj Z Xj N ik

第二部分复习题(工业工程)

第2篇铸造 一、判断题 ()1.除金属型以外的其它铸型都只能单次使用。 ()2.机器造型不能进行三箱造型或使用活块,遇外形复杂的铸件时,要采取增设外型芯等措施。 ()3.单件小批生产时,中间截面小或结构复杂的铸件可采用三箱造型。 ()4.型芯往往都经过烘干处理,其目的是增加其强度和透气性,减少发气量。 ()5.在过热度等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共晶成分的铁碳合金流动性最好,收缩也小。()6.收缩率较大的合金、壁厚差异悬殊或有热节的铸件,对气密性要求高的铸件应采用顺序凝固。 ()7.铸件的变形方向是厚的部分向内凹,薄的部分向外凸。 ()8.球墨铸铁的机械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基体,通过调质也能提高它的综合机械性能。 ()9.孕育铸铁的机械性能比普通灰铸铁高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石墨细化并分布均匀。()10.铸造时型芯撑可以重复使用,而芯骨不能重复使用。 ()11.型芯都是用来形成铸件内部型腔的。 ()12.离心铸造可以不设浇注系统。 ()13.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14.减小和消除铸造内应力的主要方法是对铸件进行时效处理。 ()15.低压铸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升液导管寿命短。 ()16.灰口铸铁件壁越厚,强度愈高。 ()17.熔模铸造不受形状复杂程度的限制。 ()18.离心铸造不易产生比重偏析。 ()19.大批生产薄壁、复杂的铸铝件时,宜采用金属型铸造。 ()20.可锻铸铁是可以锻造的铸铁。 二、单项选择题

()1.摩托车发动机罩盖壁薄形状复杂,其材料为ZL114,大批量生产时需采用 A、离心铸造 B、压力铸造 C、熔模铸造 D、金属型铸造()2.下列成分的铁碳合金中流动性最好的是 A、3.5% B、4% C、4.3% D、5%()3.生产批量较大时,可用假箱造型代替 A、挖砂造型 B、地坑造型 C、刮板造型 D、活块造型 ()4.提高型(芯)砂的耐火性、降低浇注温度等可防止铸件产生 A、夹砂 B、粘砂 C、夹渣 D、砂眼()5.生产大、中型铸件常用的紧砂方法是 A、压实紧实 B、震实紧实 C、震压紧实 D、抛砂紧实 ()6.形状简单、高度不大的铸型常用的起模方法是 A、顶箱起模 B、漏模起模 C、翻转起模 D、B和C ()7.单件小批生产,铸件上有局部不高的凸出部分,阻碍起模时常用的造型方法是 A、整模造型 B、挖砂造型 C、活块造型 D、刮板造型 ()8.铸件中产生应力,变形和裂纹的原因是 A、液态收缩 B、凝固收缩 C、固态收缩 D、A和B ()9.机械制造中,形状复杂的箱体零件或支架零件常选用 A、锻件 B、型材 C、铸件 D、焊接件 ()10.铸件顺序凝固的目的是 A、减少应力 B、消除裂纹 C、消除气孔 D、消除缩孔 三、填空题 1.在机器造型中,紧砂方法有、、、等四种基本形式,其中以应用最广。 2.在机器造型中,常用的起模方法有、和。 3.铸造合金的化学成分愈接近共晶成分,其流动性愈,缩孔的倾向愈。

基础工程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基础工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基础工程的工作内容:、、。 2.浅基础按结构型式分为:、、、、、。 3.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设计等级为;次要的轻型建筑物设计等级为。 4.地基主要受力层: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独立基础下为,且厚度均不小于5m 的范围。 5.把刚性基础能跨越基底中部,将所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至基底边缘的现象称作基础的 。 6.影响基础埋深的主要因素有、、、。 7.地基变形可分为、、、。 8.按成桩过程中挤土效应桩可分为、、。 9.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等。 10.常用的基坑围护结构有、、、等。 11.建筑安全等级可分为:、、。 12.浅基础按材料分为:、、、、、。 13.地基压力扩散角取决于、、、。 14.减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结构措施包括、、、。 15.按承载性状桩可分为、、、。 二、名词解释 1.常规设计法; 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联合基础; 5.群桩效应; 6.涂抹作用; 7.架越作用; 8.摩擦桩; 9.挤土桩; 10.桩基础 三、判断题 1.群桩承载力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 2.复合基桩是指低承台桩群桩基础中包含承台底土阻力的基桩。() 3.桩穿越膨胀土层,浸水的情况会使桩周产生负摩阻力。() 4.加大基础埋深,并加作一层地下室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减少沉降。() 5.常规基础设计方法不考虑荷载作用下各墙柱端部的相对位移,地基反力则被假定为直线分别。() 6.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应埋置在地表一下0.5m,且基础顶面至少低于设计地面0.1m。() 7.对于端承桩或桩数不超过3根的非端承桩,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可不考虑群桩效应。()

IE工业工程师面试基本知识

IE工业工程师面试基本知识 一、工业工程:用系统工程学及管理学的思想方法对组织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界面进行分析、设计、优化以解决用低成本与高质量的实现矛盾问题。 二、IE八大应用范围:工程分析、价值分析、动作研究、工作标准、时间研究、时间标准、工厂布置、搬运设计 三、工业工程八大目标:可获利性(Profitability)、有效性(Effectiveness)、高效(Efficiency)、 适应性(Adaptability)、响应性(Responsiveness)、高质量(High Quality)、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经济可承受行(Economic Affordability)。 四、工业工程八大意识:1、以人为中心意识2、问题改革意识3、全局意识4、简化意识5、成本效益意识6、快速响应意识7、持续改进意识8、创新意识。 五、工业工程七大手法:动改法、防错法、五五法、人机法、双手法、流程法、抽查法 六、工业工程九大浪费:库存浪费、搬运浪费、等待浪费、加工浪费、动作浪费、缺陷浪费、缺货浪费、积压浪费、管理浪费 七、标准工时=实测时间×评核系数×(1+宽放率) take time[color=#000000] (生产节拍,这个非常重要,笔者在初入职场面试时数次被人问到这个问题)[/color]八、生产线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最长工序时间*人数) (其中:最长工作时间(pitch time)=生产线循环周期(cycle time)简称:CT) 九、NPI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 新产品导入步骤: 1.产品信息的收集(BOM,Gerber及客户品质要求); 2.Team work(新产品可行性评估); 3.PM会议分配工作(各部门执行责任本职工作); 4.PE建立BOM表,工治具的申购,及编写作业流程,SOP作业文件; 5.量产(问题反馈及跟踪改善); 6.正式投入生产. 十、QC七大手法:一、关系图法,二、归类合并图法(KJ法),三、系统图法,四、矩阵图法,五、矩阵数据分析法,六、过程决定程序图(PDPC法),七、矢线图法。 十一、精益生产的12条原则:一、消除八大浪费,二、关注流程,提高总体效益,三、建立无间断流程以快速应变,四、降低库存,五、全过程的高质量,一次做对,六、基于顾客需求的拉动生产,七、标准化与工作创新,八、尊重员工,给员工授权,九、团队工作,十、满足顾客需要,十一、精益供应链,十二、“自我反省”和“现地现物”。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要点

按课本复习纲要 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 1、P4切削用量三要素(定义、公式及单位) 2、图1-6 3、图1-9几个图中角度的标注、名称及作用 4、刃倾角及其对排屑方向的影响图1-14 5、车刀刀尖高于(低于)工件旋转中心时,刀具的工作角度(前角后角)的变化(图1-16) 6、切屑的三种种类是什么? 7、什么叫积屑瘤?及其对切削加工的影响是什么? 8、切削力和切削功率的计算,把后面P31作业8、9、10 9、切削热的传出靠什么? 10、什么叫刀具的耐用度? 11、P22产品质量包括什么? 12、什么叫加工硬化? 13、选择切削用量的顺序是什么? 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 1、说出卧式车床的各部分名称(图2-1a) 2、机床有那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4、机床机械传动的组成P42页 第三章切削方法综述 1、车铣钻镗磨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2、P85复习题(5)、(12)(18),思考和练习题 3、周铣、端铣、顺铣、逆铣

第四章精密加工 1、什么叫精整?光整?并举例 2、特种加工的定义?并举例。 3、电火花加工特点及应用? 4、超声加工特点及应用 第五章典型零件加工分析 1、会选择各类方法加工合适的产品! 2、平面、外圆、孔加工方法及其选择方案的确定及适用场合? 4、齿轮加工(重点) 三种齿轮加工方法及其原理 按原理加工的两种方法及定义 5、P118作业(P118思考和练习2、3) 第六章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1、工步及工序定义、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2、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 夹具的组成 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重复定位 3、针对图6-8、6-9、分析自由度 4、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放 5、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6、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P141 5、8、9、10、11、12 《金工实习》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基础工程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 1. 当桩设置于深层的软弱土层中,无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这类桩应按下列()哪类桩进行设计? A. 摩擦桩 2. 水下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B. C20 3. 水下灌注桩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 C20 4. 以下哪些情况可不考虑承台分担荷载的作用()。 B. 非挤土摩擦型群桩 5. 水下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B. C20 6. 当桩设置于深层的软弱土层中,无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这类桩应按下列()哪类桩进行设计? A. 摩擦桩 7. 水下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B. C20 8 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D. C15 9.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市区建设高层建筑,适宜采用的桩型有()。 A. 静压式预制桩 C. 钻孔灌注桩 10. 对于产生负摩阻力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向下位移时 D. 桩穿越较厚的松散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层时 E. 地下水位全面下降 11. 摩擦型桩包括()。 A. 摩擦桩 B. 端承摩擦桩 12.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物,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需要进行的计算和满足的是( )。 A. 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B.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 C. 地基变形设计 D. 地基的抗冻胀要求 13. 水下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B. C20 14. 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D. C15 15. 某地区标准冻深为1.9m,地基由均匀的粉砂土组成,为冻胀土,场地位于城市市区,基底平均压力为130kPa,建筑物为民用住宅,基础尺寸2.0m×2.0m,基础的最小埋深()m。 B. 1.15

【简答题】工业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1.什么是“5S”管理?“5S”管理的核心是什么?“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修身(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核心:1.对现场进行流程设计、科学布局及人性化的安排,为员工的每个行为或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方便员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每个行为或操作;2.通过各种定位、定量的标识、流程细化,指导所有员工规范每个行为或操作;3.通过引导、监督和奖惩,让每个员工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执行,继而养成良好习惯,提升素养。 2反映IE本质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是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强调整体性;注重研究人的因素,以人为中心;·重点面向微观管理;·强调系统整体优化。 5.何谓单要素生产率? 何谓多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是指一种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一种给定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如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材料生产率、能源生产率等各种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是指一种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几种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它表明几种要素的综合使用效率。 6.为什么要测定动态生产率? 因为工业工程师为了提高生产率,最关心的是将本企业的生产率与历史最好水平或与同行业的最高水平作比较,考察是否有所提高,以便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所以,既需要测定一个时期的静态生产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这就需要测定动态生产率。 7.时间研究的步骤?收集资料划分操作单元秒表测时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标准时间 8.工业工程意识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成本和效率意识问题和改革意识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全局和整体意识以人为中心意识 10.常用的工作抽样方法?系统随机抽样法: 连续分层随机抽样法非连续分层随机抽样法受约束的随机抽样 11.工作抽样的步骤? 确立调查目的和范围;调查项目分类;决定观测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向有关人员说明调查目的;试观测,决定观测次数;正式观测;整理数据作出结论 12. 动作经济原则是哪十条原则(至少回答五条)? 1)双手的动作应同时而对称.2)人体动作尽量用最低级而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为妥.3)尽可能利用物体的动能,曲线运动较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为佳,弹导式运动较受控制的运动为快,动作尽可能使之有轻松的节奏.4)工具,物料应置于固定处所及工作者前面近处,并依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5)零件,物料应尽可能利用其重量坠送至工作者前面近处.6)应有适当的照明,工作台及坐椅式样及高度应使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势及坐立适宜.7)尽量解除手的工作,而以夹具或足踏工具代替.8)可能时,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工具合并为一.9)手指分别工作时,个指负荷应按其本能分配.手柄的设计应与手的接触大;机器上的杠杆,手轮的位置,尽可能使工作者少变动其姿势.10)工具及物料事前定位. 13.请写出IE七大手法? 防呆法动改法流程法五五法人机法双手法抽查法 15.工作抽样的优缺点? 优点﹕1)节省时间以及费用2)可以减少每天或每星期之间的差异影响3) 可靠度事先指定4)观测者疲劳性较少缺点﹕1)必须要很好地安排观测路线﹐以减少走路的时间2)工作抽样无法将作业细分﹐所以只适用于第三﹑四阶次的工作 16.方法研究的特点?1)求新意识2) 寻求最佳的作业方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系统整体优化 17.程序分析的步骤?1)选择选择所需要研究的工作2)记录用有关图表对现行的方法全面记录3)分析用5W1H提问技朮﹐对记录的事实进行逐项提问﹐并根据ECRS四大原则﹐对有关程序进行取消﹑合并﹑重排﹑简化4)建立在以上基础上﹐建立最实用的最经济合理的新方法5)实施采取措施使此新方法得以实现6)维持坚持规范及经常性的检查﹐维持该标准方法联变 18.作业测定的目的? 1)制定操作系统的标准时间2)改善操作系统3)制定最佳的操作系统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试卷及答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三版)试卷集. 一、填空题 1、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 2、均方值Ψx2表示的是信号的强度,它与均值μx、方差ζx2的关系是¢x2=H x2+óx2。 3、测试信号调理电路主要有电桥、放大、调制解调电路。 4、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有、、。 5、灵敏度表示系统输出与输入之间的比值,是定度曲线的。 6、传感器按信号变换特性可分为、。 7、当时,可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的输出和输入成近似线性关系,其灵敏度S趋于。 8、和差特性的主要内容是相临、相反两臂间阻值的变化量符合、的变化,才能使输出有最大值。 9、信号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 10、系统动态特性在时域可用来描述,在复数域可用来描述,在频域可用来描述。 11、高输入阻抗测量放大电路具有高的共模抑制比,即对共模信号有抑制作用,对信号有放大作用。 12、动态应变仪上同时设有电阻和电容平衡旋钮,原因是导线间存在。 13、压控振荡器的输出电压是方波信号,其与输入的控制电压成线性关系。 14、调频波的解调又称,其解调电路称为。 15、滤波器的通频带宽和响应时间成关系。 16、滤波器的频率分辨力主要由其决定。 17、对于理想滤波器,滤波器因数λ=。 18、带通滤波器可由低通滤波器(f c2)和高通滤波器(f c1)而成(f c2> f c1)。 19、测试系统的线性度和滞后度是由误差引起的;而重复性误差是 由误差引起的。 二、问答题(共30分) 1、什么是测试?说明测试系统的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10分) 2、说明电阻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的异同点,各有何优点?(10分) 3、选用传感器的原则是什么?(10分) 三、计算题(共55分) 1、已知信号x(t)=e-t (t≥0), (1) 求x(t)的频谱函数X(f),并绘制幅频谱、相频谱。 (2) 求x(t)的自相关函数R x (η) 。(15分) 2、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0.2,求ω=ωn时的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如果使幅值误差不大于10%,应取多大阻尼比?。(10分)3、一电容传感器,其圆形极板r = 4mm,工作初始间隙δ0 =0.3mm, (1)工作时如果传感器的工作间隙变化Δδ=±2μm,求电容的变化量。 (2)如果测量电路灵敏度S1=100mv/pF,读数仪表灵敏度S2=5格/mv,在 Δδ=±2μm时,读数仪表的指示值变化多少格? (ε0 = 8.85×10-12 F/m)(8分) 4、已知RC低通滤波器的R=1KΩ,C=1MF,当输入信号μx= 100sin1000t时, 求输出信号μy 。(7分) 5、(1)在下图中写出动态应变仪所包含的各个电路环节。 (2)如被测量x(t) = sinωt,载波y(t)=sin6ωt,画出各环节信号的波形图。 (15分 一、填空题: 1、连续 2、¢x2=H x2+óx2 3、电桥、放大、调制解调电路 4、非线性度、灵敏度、回程误差 5、斜率 6、组合型、一体化型 7、Δó〈〈ó0定位 8、相邻相反相对相同 9、信号分析、信号处理 10、传递函数、频率函数、脉冲响应函数11、差模12、分布电容 13、频率 14、鉴频、鉴频器 15、反比 16、带宽B 17、1 18、串联19、系统、随机 一、问答题 1、答:测试是测量和试验的综合,是一种研究型的探索型的、论证型的测量过程,也是获取信息的过程。 (1)测量对象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资料

试卷名称:0922_作业_1 单选题 (10.0 分)1. 1.缩孔缩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A:液态收缩 B) B:固态收缩 C) C:凝固收缩 D) D: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 纠错 (10.0 分)2. 2.下面哪种截面形状的铸件最容易产生比较大的变形的是()。 A) A:工字梁 B) B:T字梁 C) C:十字梁 D) D:Z字梁 纠错

(10.0 分)3. 3.下列手工造型方法中,属于按照砂箱特征分类的是()。 A) A:两箱造型 B) B:整模造型 C) C:分模造型 D) D:挖砂造型 纠错 (10.0 分)4. 4.铸型分型面选择原则中,最理想的分型面个数是()。 A) A:一个 B) B:两个 C) C:三个 D) D:四个 纠错

(10.0 分)5. 5.下列特种铸造方法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是()。 A) A:熔模铸造 B) B:金属型铸造 C) C:压力铸造 D) D:低压铸造 E) E:离心铸造 纠错判断题 (10.0 分)6. 1.合金流动性越好,越容易获得优质铸件。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 分)7. 2.顺序凝固原则可以防止铸造应力,同时凝固原则可以防止缩孔缩松。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 分)8. 3.机器造型是用机器全部完成或至少完成紧砂和起模操作的造型方法。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 分)9. 4.特种铸造因铸件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必将取代砂型铸造。 正确 错误 纠错

(10.0 分)10.5.离心铸造不用型芯也能生产中空铸件。 正确 错误 纠错论述题 (10.0 分)11. 1.铸造生产最基本的工序是哪两个? 2.铸件的凝固方式有哪三种? 3.合金的收缩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4.常见的铸造应力可分为哪两种? 5.砂型铸造的造型方法有哪两种? 6.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哪几种? 7.缩孔和缩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为了防止缩孔缩松和铸造应力的产生,可分别采取什么工艺措施?

基础工程施工复习题

1.新建建筑基础埋深应浅于相邻建筑基础,否则应保持一定距离。2.挡土墙后的排水构造有防水层、滤水层、排水孔。 3.桩基础按承台下的桩身多少,可分为和。(单桩,群桩) 4.钻孔灌注钻施工时,成孔完毕后应进行,再吊装钢筋笼。(清孔) 5.预制桩在施工时经常出现的质量事故有、、 等。(断桩,桩打斜,桩头爆裂等等) 6.桩成孔的方法有三种:爆破成孔、机械钻孔、。(人工挖孔) 7.桩基础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和。(预制桩,灌注桩) 8.桩的承载力可分为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和承载力。(抗拔) 9.灌注桩的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10.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倍。(3) 11.挖孔灌注桩属于非挤土桩(√) 12土方开挖时一般要使地下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0.5m 后才能开挖。 13.常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集水井降水法、井点降水法两种。 14.井点降水法常用的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等 15轻型井点设备由管路系统、抽水设备组成。

16.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横断面法。 17.基础垫层的混凝土最低要使用C15. 18 土方开挖的顺序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19. 土方的压实方法有碾压法,夯实法,振动压实法等几种。 20 石灰和土的体积比一般为3:7或2:8。 21.当有垫层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40mm,无垫层时不应<70mm。 22.土的控制干密度ρd与土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称为ρd.max的比值称为土的压实系数γ。 23轻型井点降水主要由井点管,总管,弯联管三部分组成。 24①正铲挖土机的特点:前进向上,强制切土。适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上的Ⅰ~Ⅳ类土和爆破后的岩石冻土等。 ②反铲挖土机的特点:后退向下,强制切土。适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下Ⅰ~Ⅲ类土和一侧或沟边。 ③拉铲挖土机的特点:后退向下,自重切土。适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下Ⅰ~Ⅲ类土和适用于开挖挖掘停机面以下Ⅰ~Ⅲ类土开挖较深较大的基坑、槽、沟渠等。 ④抓铲挖土机的特点:直上直下,自重切土。适用于停机面以下Ⅰ~Ⅲ类土。 土方开挖的顺序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25混凝土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起吊,达到100%即可运输;桩堆放时,垫木位置应于吊点位置相一致;各层垫木应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26土方的压实方法有碾压法,夯实法,振动压实法等几种。 27桩的中心矩小于桩径或边长的4倍时要拟定打桩顺序,桩距大于4倍桩径或边长时,打桩顺序与土壤挤压情况关系不大。打桩顺序一般分为逐排打,由中央向边缘打,由边缘向中央打,分段打等。当桩规格,埋深,长度不同时,宜“先大后小,先深后浅,先长后短”施打。 28混凝土灌注桩是直接在施工现场桩位上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一种成桩方法。 29对于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于掺用缓凝剂外加剂或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搅拌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0推土机可采用下坡推土,并列推土,槽形推土,多铲集运4种推土方法。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全套复习资料-易树平教学提纲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全套复习资料-易树平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 第一节.企业生产动作 1.制造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当否,劳动力,能源等)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 2.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件组成最终成品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组织类型按其规模,重复性特点又可分为车间任务型,流水线型 (1)车间任务型生产:企业的生产同时在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车间装配,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检测,合格件出厂将会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机械制造企业).其特点:是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另一个特点是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的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设置按空间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组建生产组织,形成诸如车,刨,铣,等工段或班组. (2)流水线型生产: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 位,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这是一种连续的,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 其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数比值相等;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3.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包括重复生产(大批量生产),连续生产.其中连续生产与重复生产有很多相同之处,区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 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开头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开头的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它们的产品常常不是以新取胜,而是以质优价廉取胜. 4.重入离散型电子制造企业: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藉此机器重复架式次以上的制造过程.其多用于制造现代微电子产品. 5服务型企业:不管是从事制造业还是从事服务娄,都必须为人人们提供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来组织生产,生产的产品只有让顾客满意,只有得到顾客的承认,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企业才能生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三版熊诗波 绪论 0-1 叙述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内容。 解答:教材P4~5,二、法定计量单位。 0-2 如何保证量值的准确和一致? 解答:(参考教材P4~6,二、法定计量单位~五、量值的传递和计量器具检定) 1、对计量单位做出严格的定义; 2、有保存、复现和传递单位的一整套制度和设备; 3、必须保存有基准计量器具,包括国家基准、副基准、工作基准等。 3、必须按检定规程对计量器具实施检定或校准,将国家级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经过各级计算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 0-3 何谓测量误差?通常测量误差是如何分类表示的? 解答:(教材P8~10,八、测量误差) 0-4 请将下列诸测量结果中的绝对误差改写为相对误差。 ①1.0182544V±7.8μV ②(25.04894±0.00003)g ③(5.482±0.026)g/cm2 解答: ① ② ③ 0-5 何谓测量不确定度?国际计量局于1980年提出的建议《实验不确定度的规定建议书INC-1(1980)》的要点是什么? 解答: (1)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被测量值的真值在所处量值范围的一个估计,亦即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2)要点:见教材P11。 0-6为什么选用电表时,不但要考虑它的准确度,而且要考虑它的量程?为什么是用电表时应尽可能地在电表量程上限的三分之二以上使用?用量程为150V的0.5级电压表和量程为30V的1.5级电压表分别测量25V电压,请问哪一个测量准确度高? 解答: (1)因为多数的电工仪表、热工仪表和部分无线电测量仪器是按引用误差分级的(例如,精度等级为0.2级的电表,其引用误差为0.2%),而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引用值 其中的引用值一般是仪表的满度值(或量程),所以用电表测量的结果的绝对误差大小与量程有关。量程越大,引起的绝对误差越大,所以在选用电表时,不但要考虑它的准确度,而且要考虑它的量程。

机械制造基础要点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1、判断 1、孔的加工方法很多,其中可以纠正毛坯孔的位置误差的方法有扩孔、镗孔、铰孔、磨孔、研磨等。() 2、珩磨机床上一般珩磨头与机床主轴采用浮动联接来珩磨孔,保证珩磨孔不会应加工孔的中心与机床主轴不同心而产生圆度误差,这种方式符合自为基准定位原则。 3、磨削适用于零件的粗加工和硬表面加工。(×) 4、砂轮硬度是指砂轮工作时,磨粒在外力作用下磨钝的难易程度。(×) 成形法铣齿的精度较高。(×) 5、滚齿可以加工蜗轮、内齿轮和相距很近的双联齿轮。(×) 6、插齿是利用插齿刀在插齿机上加工内、外齿轮或齿条等的齿面加工方法。(√) 7、电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药皮主要起填充焊缝金属和传导电流的作用。(×) 8、中碳钢的可焊性比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好。(×) 9、焊接是通过加热或者加压使分离的母材成为不可折卸的整体的一种加工方法。(√) 10、直流反接时,电弧热量主要集中在焊件(阳极)上,有利于加快焊件熔化,保证足够的熔池深度,适用于焊接厚钢板。(√) 11、整个热影响区内最脆弱的部分是正火区。焊接接头受力破坏时往往从这个区域开始。(×) 12、铸铁是一种焊接性最好的金属材料。(×) 13、焊缝应该尽量处于平焊位置,以使焊接操作方便,焊缝质量有保证。(√) 14、熔化焊时由于焊接熔池体积小,结晶速度极快,故焊缝的化学成分很均匀。(×) 15、氩弧焊和二氧化碳保护焊是明弧焊接。(√) 16、铝镁及其合金焊接常采用氩弧焊。(√) 17、碳钢中碳的质量分数愈低,可锻性就愈差。(×) 18、冲孔和落料都是属于变形基本工序。(×) 19、自由锻的精整(修整)工序是使金属产生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以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过程,如镦粗、延伸(拨长)、切割和冲孔等。(×)

基础工业工程复习资料

1. 企业的生产运作有哪几种类型? (一)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 (二)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 (三)重入离散型电子制造企业 (四)服务型企业 2. 生产率测定的意义 ① 生产率测定就是对某一个研究对象(如企业)的生产率进行度量和计算。生产率测定是 生产率提高的前提。 ② 生产率测定是提高生产率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因为有度量才能鉴别和评价,才能知道 改进的方向。 3. 提高生产率的意义: ① 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② 是增加工资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③ 可以缓和通货膨胀; ④ 可以增加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保持国际贸易平衡 ; ⑤ 对就业和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⑥ 生产率与质量是同步发展的关系。 4、 生产率定义及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什么? 生产率是产出与投入比, 用来描述生产系统转换功能的效率。 从本质上讲生产率反映 了资源的有效 利用程度 生产率( P ) =产出( O ) /投入( I ) 5、 生产率测评的种类与方法有哪些? 生产率测评方式分为 : ① 静态生产率(比值法、系统评价法) ② 动态生产率指数(比值法和基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原理的各种方法) ; 生产率测评的基本方法: ① 静态生产率 =测定期内产出量 / 测定期内要素投入量; ② 单要素生产率 = ③ 多要素或全要素生产率 TP= ④ 动态生产率指数 =( k 时期产出量 /k 时期投入量) /(j 时期产出量 /j 时期投入量 ) ⑤ 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TPI= 6、 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是将输入资源转换为期望产出的过程。 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支持单位日常业务运作的 系统 7、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指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须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 的要素、 物的要素及其结合因素。 生产要素又称生产因素, 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 备的基本因素。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 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 随着科技的发 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 8、 生产率(静态、动态) 静态生产率 是指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也就是一个测评期的绝对生产率。 生产率 是指一个时期 (测评期)的静态生产率被以前的某个时期 (基准期) 静态生产率相除 所得的商,他反应了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 9、生产率测评的常用工具(这个百度大娘不给力,空白处自己写写) 一般而言, 生产要素至少包括人 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 动态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章节测试题 第一章 信号及其描述 (一)填空题 1、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信息总是蕴涵在某些物理量之中,并依靠它们来 传输的。这些物理量就是 ,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电信号。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 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 为独立变量。 3、 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 点: , , 。 4、 非周期信号包括 信号和 信号。 5、 描述随机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有 、 、 。 6、 对信号的双边谱而言,实频谱(幅频谱)总是 对称,虚频谱(相频谱)总是 对 称。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随机过程。( )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包含相同的信息量。( ) 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 4、 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 ) 5、 随机信号的频域描述为功率谱。( ) (三)简答和计算题 1、 求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0=的绝对均值μ|x|和均方根值x rms 。 2、 求正弦信号)sin()(0?ω+=t x t x 的均值x μ,均方值2x ψ,和概率密度函数p(x)。 3、 求指数函数)0,0()(≥>=-t a Ae t x at 的频谱。 4、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T t T t t t x ||0 ||cos )(0ω的傅立叶变换。 5、 求指数衰减振荡信号)0,0(sin )(0≥>=-t a t e t x at ω的频谱。 第二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题 1、 某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121 )(+=ωωj j H ,输入信号2 sin )(t t x =,则输出信号)(t y 的频率为=ω ,幅值=y ,相位=φ 。 2、 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5.05.35.1+s 和222 4.141n n n s s ωωω++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成的系统的 总灵敏度。 3、 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 和 。 4、 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0t t x A t y -=时,该系统能实现 测试。此时,系统的频率特性为=)(ωj H 。 5、 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就意味着传感器所感知的 越小。 6、 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其输入和输出之间应该具有 关系为最佳。 (二)选择题 1、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特性。 (1)灵敏度 (2)线性度 (3)回程误差 (4)阻尼系数 2、 从时域上看,系统的输出是输入与该系统 响应的卷积。 (1)正弦 (2)阶跃 (3)脉冲 (4)斜坡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

、填空 1.切削运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 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种,其中 主运动是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的运动。 2.根据铣刀和工件相对位置的不同,它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两种不同的铣削方式。 3.在钢的普通热处理里,其中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属于预先热处理。 4.各种热处理工艺过程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三个阶段组成?。 5?丫o是前角符号,它是在_________________ 平面内测量的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 之间的夹角。 6.普通车床进给运动传动链是从 _________________ 到_________ 。 7?低速车削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时,应选用 ___________________ 顶尖;高速车削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时,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 顶尖。 8.根据基准功能的不同,基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两大类。 9.加工轴类零件时,通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这符合了 原则和______________ 原则。 10.:o是______________ 的符号,它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内测量的与____________ 之间的夹角。 11.镗床上常用的镗刀有________________ 镗刀和__________ 镗刀两种。 12.用面铣刀的端面刀齿加工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法。根据铣刀和工 件相对位置的不同,它又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两种铣削加工方法。 13.K r是______________ 的符号,它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 面内测量的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夹角。 13.刀具磨损的过程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 磨损阶段______________ 磨损阶段

基础工程复习题

基础工程复习习题 第一章 1-1 基础工程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1-2 何谓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须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天然地基。 人工地基: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人工地基。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化学加固法和打桩法。 1-3 基础工程的工程特点? 1-4 基础工程施工与设计所需要的技术资料有哪些? 1-5基础工程设计所涉及的荷载和作用有哪些,如何计算和取值? 1-6基础工程设计时浮力如何考虑? 第二章 2-1浅基础与深基础有哪些区别? (1)埋深:浅基础埋入地层深度较浅;深基础埋入地层深度较深。 (2)施工方法:浅基础一般采用敞开外基坑修筑基础;深基础施工较复杂。 (3)结构形式:浅基础较简单;深基础较复杂。 (4)基础侧面土体作用:浅基础不考虑侧面土体作用;深基础需要考虑基础侧面土体的作用。 2-2何谓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有什么特点? 定义:主要承受压应力的基础,一般用抗压性能好,抗拉、抗剪性能较差的材料(如混凝土、毛石、三合土等)建造。 特点: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只要地基迁都能满足要求,是桥梁和涵洞等结构物首选的基础形式。缺点是自重大,对于荷载大或上部结构对沉降差较敏感的结构物,当持力层的土质较差又较厚时,作为浅基础不太适宜。

2-3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应考虑哪些因素?基础埋置深度对地基承载力、沉降有什么影响? 在确定基础埋置深度时,必须考虑把基础设置在变形较小,而强度又比较大的持力层上,以保证地基强度满足要求,而且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或沉降差。此外还要使基础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确保基础的安全。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各种因素的作用:(一)地基的地质条件;(二)当地的地形条件;(三)上部结构型式;(四)当地的冻结深度;(五)河流等的冲刷深度;(六)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置深度。埋置深度与地基承载力的关系主要是随着基础埋深的增加,基础底面以上土的自重也随着增大,这对阻止基底土荷载作用下的挤出是有利的。对沉降的影响可以对承载力的影响入手。2-4何谓刚性角,它与什么因素有关? 刚性基础的宽度大小应能使所产生的基础截面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基础施工材料的强度限值。满足了这个要求,就得到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αmax ,即称为刚性角。 刚性角的数值与基础所采取的圬工材料强度有关。 2-5刚性扩大基础为什么要验算基底合力偏心距? 这是因为刚性扩大基础是刚性基础,基础没有配置钢筋,当基底存在合力偏心距时,基底一侧将会受到拉力,刚性基础抗拉性能很差,所以需要验算,具体参看《地基与基础》。 2-6地基(基础)沉降计算包括哪些步骤?在什么情况下应验算桥梁基础的沉降? 2-7水中基坑开挖的围堰型式有哪几种?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和特点是什么? 2-8某桥墩为混凝土实体墩刚性扩大基础,荷载组合II控制设计:支座反力840kN及930kN;桥墩及基础自重5480kN基设计水位以下墩身及基础浮力1200kN;制动力84kN;墩帽与墩身风力分别为2.lkN和16.8kN。结构尺寸及地质、水文资料见图 (基底宽3.lm,长9.9m)。 第三章 3-1桩基础有何特点,它适用于什么情况? 3-2柱桩和摩擦桩受力情况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各种条件具备时,哪种桩应优先考虑采用? 3-3桩基础内的基桩,在平面布设上有什么基本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