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简便计算说课稿

分数简便计算说课稿

分数简便计算说课稿
分数简便计算说课稿

第4讲计算大王争霸赛

——分数简便计算(二)

[教学内容]:

分数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数学思考:

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问题解决:

1.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以及计算的习惯,初步形成检验和反思的习惯。

2.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

1.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2.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在引导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的同时,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整数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的性质,在分数乘除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算定律在分数乘除法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言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路径

学生活动 方案说明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大家来找茬的两组图片。

师:你知道这几幅照片有什么不同呢?

师:看来,大家的观察能力真是相当的强!

师:其实,这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要素,那就

是看的仔细!

因为只有看的仔细,我们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

重要信息,进行合理的思考。

想的合理!

当然,当我们看的仔细,想的合理后,最后就

看大家能否灵活的使用方法了。也就是:

用的灵活!

(课件出示,分三次,逐条显示)

看的仔细

想的合理

用的灵活

师:今天,老师就想看看咱们这个班究竟谁看的最

仔细,谁想的最合理,谁用的最灵活。我们每个项

目评出一个优秀小组,最后再根据总成绩评选一个

全能小组。凡获得今天优秀小组和全能小组内的同

学,将获得我今天带来的精美的见面礼一份。想要

吗?

师:下面就把我们各位同学分成4组,开始我们今

天的挑战吧!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类型之一

1、出示例题1

4544×37

师:看到这一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

2.学生表述观点:

预设(1)直接乘,但计算的分子较大

(2)把4544看成1-145

……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和我们编书的专家

的想法是一样的。找到接近于1的分数,把它进

行拆分。(板书:拆分)同时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解析:

动画展示将4544分解为1-45

1。 师:这一题的关键点找到了,那你们一定能把这

一题解答出来了吧。

3.学生尝试解答。最先做好的学生师在确认其正

确的基础上请其进行板书。

课件出示答案:

1(1)3745

11373745373745

83645

=-?=?-?=-=原式 师:用分配律这一运算律,为什么就巧了呢?(学

生自然而然想到分数乘法时,一定要注意约分,

师同时板书约分)

师:噢,原来用分配律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计算是

适时的进行约分呀!

4.小结:解决这一种类型的题目时,你有什么好

的方法与大家分享吗?

5.学生表述,不管学生说的怎么样。

师都课件呈现小贴士: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时,

经过仔细地观察,寻找特殊的数,进行拆分,使

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

(二)趁热打铁

师:下面我们来做两个题目,巩固一下刚才学到的

知识。

1.出示大胆闯关第1题

27×2625 35×36

11 2.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师鼓励回答正确的同学。

(三)探究类型之二

师:看来我们各位同学真的很棒,大家不仅用锐利

的眼睛进行了观察,还善于用聪明的大脑进行合理

的思考。非常好!

师:你有信心解决下一关的问题吗?

1.课件出示例题2

322325+37.96555

?? 师:请仔细地观察这一个算式,看完后,你对这

一题有什么最直观的认识?

2.学生发表看法:(预设)

生1:533和5

26相加等于10; 生2:可能使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生3:如果使用乘法分配律,5

225和37.9又不同。 师:如果这两个数一样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了,

那不一样怎么办呢?

3.学生发表观点:

生1:在学生的回答中,及时收集并课件出示37.9

=25.4+12.5

生2:实在没有学生想到拆分37.9,师可直接念

叨:37.9=5

225+( )并课件出示

师:大家真的是太优秀了,你们的想法又和编写

教材的老师想法一样了。

课件出示解析:

动画将37.9分解成25.4+12.5;

点击下一步将25.4转化为5

225; 教:为什么不将12.5改写成分数呢?

生:12.5×6.4运算起来更简便。

4.学生在师出示思路点拨后,独立进行解答,同

时师进行巡视,适当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并了解实际状况。并指名板演。

课件分步骤出示答案:

32=32555322=362512.5 6.45

55=1025.4+12.580.8

=254+80

=334

?+???+?+? ??????22原式(25+12.5)655

师:那么我们再来通过下面的几个题目巩固一下

刚才所学吧!

1.出示闯关2、5:

10

198×6+519

4×7 139×138137-137×1381 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师点评、鼓励。

三、课堂小结:

看来各组的同学都表现的非常优秀,就让我们

在下节课继续比试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路径 学生活动 方案说明

一、过渡语 师:在第1节课上,同学们解决了问题,大家还记得解决此类问题关键的三步是什么吗?

生:……

师:下面让我们继续上节课的内容,来挑战下面

的问题吧!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类型之三

1、课件出示例题3

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板书:凑整

(1)学生尝试解答

(2)分组交流想法

课件出示解析:

动画将120152013

拆分成(2014+112013) (3)学生板演

(4)课件分步骤出示答案:

=201320142013=2014201420132014

=20131

=2014

??+?+20142013原式(2014+)20132014

(5)教师小结

2、大胆闯关

200920071×2008

2007 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师鼓励、点评、总结。

(二)探究类型之四

师:同学们解决分数乘法问题时,表现出非凡的智

慧。老师打算下面给大家一道与刚才不同类型的问

题,你能猜到吗?

1、 出示例题4

17)17

5157(15?+? 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怎么做?为什么?

(1)学生尝试解答

(2)分组交流想法

课件出示解析:

动画:乘法交换律变形,然后乘法分配律拆分。

(3)学生板演

(4)课件分步骤出示答案:

75=1517()1517

75=151715171517

=177+155

194

??+??+????=原式 (4)教师小结

2、大胆闯关第4题

2713()151315

?+? 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师给回答正确的小组鼓掌、加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是太棒了,就让

我们看看哪组是本次课的优秀小组,哪组是本次

课的全能小组。

本讲教材及练习册答案:

教材:

1. 3645

8 2. 334

3. 2014

4. 194

大胆闯关 1. 252625 1036

25 2. 99

3.2008

4.121

5.137

练习册:

1、72 2518

2、 7275

2 3. 144 4. 351 5、 27 6、15 7、1

补充练习: 352×18+25

2×17 =25

2×(18+17)+18 =102

177135—(2123 + 77135 )—813 11×(111-17

1)×17 =100-30 =11×17×

111-11×17×171 =70 =17-11

=6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8.3 分数的简单计算 说课稿

分数的简单计算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简单计算》。下面我拟从教材分析、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地位作用与学情 《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96~97第八单元中的分数的简单计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主要是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分数的简单计算是学生数与代数运算的一次扩展,是在学生之前学习认知了简单分数含义及其大小比较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也是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理解分析和新课程标准“四基”、“四能”要求,拟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确立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究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增强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基础的理解分析,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与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与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处理。 二、教学策略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与帮助者。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法上拟选择情景教学、直观演示、谈话启发、质疑,引导观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发现认知。在学法上,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自主合作讨论交流、操作探究,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学习。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复习》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单元复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以及基本的简便计算方法(连减、连除)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复习课。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复习、梳理,学生能熟练掌握加法、乘法等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的能力,能灵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熟练掌握运算定律,正确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灵活计算。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四、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1、谈话:我们的学习,每天都在与计算,特别是简便计算打交道。请你说一说:对于计算,你有什么经验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2、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对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进行一番复习吧! 二、整理、复习

1、先来考考大家的口算: 25?4= 176--76= 125?8= 38+64= 25?8= ( )?( )=48 2、接着来考考大家的眼力:判断。 A?B=B?A.......() 325?( 15+85) =325?15+85 ( ) 136÷4÷17=136÷(4?17) 32?(20+4) =32?20+4...... ( ) 125?32?25=125?8+4?25( ) 看来,我们需要对这些所学对这些所学的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一下整理,才能更好地掌握他们。 (设计意图:为了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后面表格的整理做铺垫,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要求: 小组合作,分类整理。合作提示: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这些运算定律或性质: A、举一些例子说明 B、用语言来表达 B、用字母或符号表示 (2)遇到不太理解的内容,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相互补充,还可以相互提问。 A、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B、运算定律或性质 4、学生整理,反馈: (1)教师将学生表格投影出示。 (2)出示教师的表格: 加法的运算定律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他们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3)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呢?有没有相同或不同之处? 三、练习提升: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闭上眼,让我们有序地把这些运算定律默记在脑海中。是啊,这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在我们的计算中,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的简便。接下来,就请大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吧! 1、基本练习 125?13?8 12?(97+3) 273-63-37 (4+8)?25 3200-4?25 48?2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柏树学校的张明毅,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三个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 学情分析 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基础,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及含义,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是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 教法学法 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连减的简便计算说课稿

《连减的简便计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连减的简便计算》是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掌握其在计算中的应用,体会到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中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减法的性质,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能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点,灵活选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它为后面学习除法的简便计算做了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灵活掌握连减算式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进行简便计算。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减法运算性质用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运算性质简便运算。 四、学生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特别是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2、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容集中在一个单元学习,虽然系统性很强,但是教师教学难度增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有困难,知识

容易混淆,课时安排也显得比较紧。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一点我在备课中已有所意识,故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并充分考虑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易混知识的辨析练习。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先学后教”模式与启发式相结合教学法。 1、紧密联系生活,把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便于学生理解筭理,掌握简便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创设宽松和谐的自学氛围。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解题方法,总结简便算法,教师总是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减法的简便算法的多样化。如“填空题、判断题、简便算法”在练习中掌握减法的性质,体会简算的意义,领悟计算方法。 (二)、说学法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15《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简单计算》。下面我拟从教材分析、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地位作用与学情 《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96~97第八单元中的分数的简单计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主要是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分数的简单计算是学生数与代数运算的一次扩展,是在学生之前学习认知了简单分数含义及其大小比较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也是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理解分析和新课程标准“四基”、“四能”要求,拟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确立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究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增强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基础的理解分析,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与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与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处理。 二.教学策略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与帮助者。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法上拟选择情景教学、直观演

示、谈话启发、质疑,引导观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发现认知。在学法上, 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自主合作讨论交流、操作探究,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作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 容、结合学生学情,围绕目标,拟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老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和分吃过西瓜吗?并通过课件呈现教材例1分吃西瓜 的主题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阅读,质疑提问,图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几份?哥哥吃了多少?弟弟吃了多少?从而发现信息,并用语言表达18、28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同分母分数加法探究: (1)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提问:根据观察发现的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 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并选择问题“兄弟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启发引导列式:28+18=?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 (2)自主探究算法算理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己尝试计算28+18=?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式的 和是多少?为什么?感知算法算理;其次引导学生用长方形纸条折、涂操作其28、18,再观察它们的和应是多少?促进算法、算理认知;再次,通过交流汇报分享, 同时结合课件动态演示认知:2份(2个18)加1份(1个18)就是3份(3个18), 就是1个的38。并引导观察和38与加数28、18 的分母、分子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学生说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板书: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并引导阅读 2.分数减法探究 (1)通过课件媒体出示例2的内容:56?26=?引导:它们的差是多少?你能 计算吗?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折纸涂色裁剪操作验证,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引导汇报分享,同时结合课件动态演示,促进学生对算法、算理的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简便计算》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第三单元P44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 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题。(卡片) 12=4×()25=100÷() 32=4×()125=1000÷() 2×550×225×48×125125×8040×25 通过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算出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 教师板书:5×225×4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直接写得数) 25×42×469×125×84×39×25 【这一环节的目的:既复习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虽是

连减的简便计算的说课稿

《连减的简便计算》说课稿 各位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的《减法的运算性质》一课。本节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学目标; 4.说重难点; 5.说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连减的简便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的运算定律,掌握其在计算中的应用,体会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中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减法的性质,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同时,使学生能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运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的除法的简便计算做铺垫。 二、说学情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前面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解决实际生活中应用问题的简便计算。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度,降低计算难度。因此,在学习这一节的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特别是对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些经验构成学习本课时知识的认知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成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还可以改成一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这两种减法的简便方法。 2、数学思考:初步形成数感感受符号的作用。在观察、猜想、验证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3、问题解决: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自信心。 四、说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知识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或理解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五、说教法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起到点拨、渗透、引导的作用。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采用了 1、紧密联系生活,创设“小明看书”这个情景,把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结合起来,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简便计算方法。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分数的简便计算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简单计算第一课时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理解了分数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分数的计算方法与整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差异。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些困难。教学时我将逐步展现算理,帮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好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将会为以后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学生双基的落实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感的体验。因此,结合教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究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遵循激,导,探,放的教学原则。给学生提供足够探究和交流的空间。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 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不尽。古人以精辟的语言总结出了学法的重要性。本节课我将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再现生活情境和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内在联系。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以学生为立足点。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一)复习准备(二)学习新课(三)巩固反馈(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 (一)复习准备 新课标指出:复习时成功之母,良好的复习可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开课时,我首先府复习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用怎样的字母表示。

数学 简便计算 说课稿

说课《简便计算》 一、说教材: 《简便计算》这个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第三单元P44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使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更好地实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使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实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实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仅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实行简便计算。 2.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实行简便计算。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使用。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实行简便计算。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直接写得数) 25×42×469×125×84×39×25 【这个环节:既复习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虽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学生完全能够使用知识得以加深理解,没有增加负担,反而增加了学生探究的乐趣。为新课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创设:同学们来解决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拍,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⑴首先让学生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一打装是12个。 ⑵你们根据这些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并记录。 请小组长汇报。(鼓励学生能够提出各种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 ②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③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④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⑤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钱? 【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就能获得学生思维火花,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鼓励学生能够提出各种问题,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2010-03-16 14:09:35| 分类:四年级数学|举报|字号订阅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探索、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时,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数据特点,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 一:游戏导入新课 师:我们来玩个对口令游戏好吗? 生:好。 师:我说一个数,你对的数要与我说的数的和能凑成整百。 师:78 生:22

师:凑成多少? 生:100 师:还可以怎样对?(还有哪些是整百数?) 生:122 师:凑成多少? 生:200 师:谁愿意来说数? 生1:236 生2:64 师:换游戏规则,你们对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差是整百。师:126 生1:26 生2:278 生3:78 师: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得整百?

生:个位相加得10,十位相加得9的两个数相加得整百。 师:怎样的两个数相减得整百? 生: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整百。 师:其实,我们计算时常常可以用凑整的方法来使计算更简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起来探讨在连减中怎样使计算更简便。(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明白以后,就请你们用一个算式表达出来吧。(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3.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师板书:234-66-34 234-(66+34)234-34-66 4.这3位同学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讲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底还剩多少页没看呢?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5.指名汇报:你是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请在黑板算式下写出。 生:板书出计算过程 师:你没有按算式的计算顺序,而是将它进行了简便计算,你是怎样想的呢?生:我觉得按从左往右顺序计算不好减,容易错。

热门-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说课稿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简便计算》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的 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 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 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题。(卡片)

《连减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连减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连减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三课时,课本第21页内容及相关习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能根据数据的特征合理选择算法进行连减的简便计算。 2.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和运用的过程,培养简便计算意识,发展观察、概括能力和运算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性质,会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学习难点: 理解减法的性质,能根据数据的特征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世界读书日”图片。 2.引入例3。 二、探究新知出示例3。 1.获取信息。 问: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解决问题。

问:你能帮小明快速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吗?(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3.交流算法。 呈现三种算法:①234-66-34;②234-(66+34);③234-66-34 思考: 这三种算法都是怎样计算的? 汇报: 方法一,234-66-34,用“总页数-昨天看的页数-今天看的页数=剩余页数”; 方法二,234-(66+34),根据“总页数-(昨天看的页数+今天看的页数=剩余页数; 方法三,234-66-34,用“总页数-今天看的页数-昨天看的页数=剩余页数”。 4.观察概括。观察算式①和算式②,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 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可以表示为:a-b-c=a-(b+c)。观察算式①和算式③,你又有什么发现? 结论2: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用字母可以表示为:a-b-c=a-c-b。5.比较算法。 问:在计算234-66-34时,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好呢? 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如果减去的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就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如果一个减数与被减数有相同的部分,那么就把两个减数交换位置,用被减数先减去这个减数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课本第21页“做一做”第2题。 (订正时,重点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特征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分数的简单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分数的简单计算 1、说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 元分数初步理解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书本99-101页、例1和 例2)包括:同分数分数的加法,同分数分数的减法 2、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只有 分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 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 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 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使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说教法: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 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 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 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 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有趣、有效、有益。 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主动驾驭教材,巧妙地就地取材,尊重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并籍此展开教学。课堂里有认知的冲突、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思维状态自然活跃。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 积极。充分体现教师以动态的、开放的、宽容的眼光来看待教学。 4、说学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 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水平。 5、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连减的简便计算说课稿

连减的简便计算说课稿 教师:陈国燕 一、教材分析 《连减的简便计算》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P39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五条运算定律掌握其在计算中的应用体会到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中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减法的性质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能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它为后面学习除法的简便计算做了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还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前一个数这两种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减法运算性质用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运算性质简便运算。 四、学生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2、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学习虽然系统性很强但是教师教学难度增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有困难知识内容易混淆课时安排也显得比较紧。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一点我在备课中已有所意识故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并充分考虑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易混知识的辨析练习。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1、紧密联系生活创设“小明看书”这一情境把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便于学生理解筭理掌握简便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解题方法总结简便算法教师总是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减法的简便算法的多样化。如“填空题、判断题、简便算法”在练习中掌握减法的性质体会简算的意义领悟计算方法。 (二、)说学法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本节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先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己列式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然后全班交流。使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明确了连减的简便方法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掌握减法的简便计算明确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会根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本节课以“读书月同学们积极投入读书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明读书情境“昨天看了66页今天看了34页,这本书共有234页。”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设计理由借助读书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关注

连减的简便运算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 六里坪镇小学唐锋 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发现的方法,对连减的简便计算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简便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几种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新课 师:我们来玩个对口令游戏好吗? 生:好。 师:我说一个数,你对的数要与我说的数的和能凑成整百。 师:78 生:22 师:凑成多少? 生:100 师:还可以怎样对?(还有哪些是整百数?) 生:122 师:凑成多少? 生:200 师:谁愿意来说数?

生2:64 师:换游戏规则,你们对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差是整百。 师:126 生1:26 生2:278 生3:78 师: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得整百? 生:个位相加得10,十位相加得9的两个数相加得整百。 师:怎样的两个数相减得整百? 生: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整百。 师:其实,我们计算时常常可以用凑整的方法来使计算更简便。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起来探讨在连减中怎样使计算更简便。(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引入问题 师:现在是踏青的好时节,外出旅游便是一种时尚的活动。可是外出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些旅行常识,这样应对起旅途中的突发事件便能得心应手。而《自助旅行》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师:就要清明节了,我们李叔叔又打算到黄山去旅行。所以上这个周末,他从图书馆借来了234页的《自助旅行》,周六看了66页,周日看了34页。从我刚才的话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1:我了解到李叔叔正在阅读《自助旅行》这本书。 生2:我了解到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生3:我还了解到这本书一共234页。 师: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个1/42)2/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4)5/9里有()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三、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分数初步认识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2、教材分析:分数是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的新内容,它又是学生对 分数理解的关键,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演示,使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且明白只有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3、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手段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教学重难点:熟练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本课的重点;理 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中,我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动画演示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的同时,并通过小组交流,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初步理出一条思路。 3.充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增强合作学习的合作精神。

4、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三、说学法 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习。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思考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我创设展示了熊妈妈分蛋糕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喜欢的过生日动画,让学生观察动画,在观察过程中找出以下信息: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八份,熊哥哥吃了整个蛋糕的八分之二,熊弟弟吃了整个蛋糕的八分之一等信息,在生活情境中练习,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四年级上册乘法、加法简便计算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乘法、加法简便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61-62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1-4题。 2、教材的编排情况及地位。 乘法的这两个运算定律,跟学生前面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类似,也是由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等式,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并在小组里交流,发现并归纳出乘法运算律。乘法的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在以后学习中也要经常用到。因此,这些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规律性知识进行探讨,自觉应用中,并在应用加以巩固。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合理构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运算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难点:乘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倡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对这两种运算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创设情境、动手操作、玩游戏活动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探索、合作、交流、参与讨论,使学生发现并归纳出乘法运算律,既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成为学习数学的小主人,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说学情 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在之前几个年级里,通过对四则运算学习和前几课时加法运算律的学习,对乘法运算律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在合作探索运算过程及掌握运算律时,我提倡联系加法运算律的推导方法进行学习,这一点会大大地减少学生推导乘法运算律的难度,为学生探索知识过程提供了一个构建知识的桥梁。 四、说教法

《10以内的连加连减》说课稿

《10以内的连加连减》说课稿 桃花一村小学雷玲芳 一、说教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二、说学情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利用小芳和妈妈星期天到奶奶家去玩这样一个情境贯穿本课,让学生在同一主线不同的情境中去体验连加和连减,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