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分析

商业银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分析

商业银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分析

潍坊银行许艳

【摘要】摘要:众所周知,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商业银行作为银行的一种,在其经营过程中,风险自是无处不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内部的审计诸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银行大案频发之后曝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审计质量控制与分析更显重要,在此,我将对商业银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分析,谈几点我的个人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

【期刊名称】财经界

【年(卷),期】2011(000)022

【总页数】1

【关键词】关键词:商业银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分析

针对银行大案频发之后曝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思考,怎样才能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我们都知道,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是保护银行安全,降低风险的重要防线,因此,审计质量控制与分析在改变此类现象中,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内涵

我国审计协会曾在2005年发布了一个准则,即《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这个准则为我国商业银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明确了内涵,对其内涵有了正确的把握之后即使我们的实际运作有了标绳和保障。我们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就可以针对其内涵,制定各种决策,以便减少风险,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服务性行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涉及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特别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银行会计工作是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讨论了关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内外因,并提出防范风险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内外因;防范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扩大化。从当今我国金融系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大多数与执行会计制度不严,内控制度不全,会计监督乏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式的重要环节。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 银行经营活动的运作过程,与银行会计十分密切,几乎每笔业务都需要通过银行会计进行核算与操作。银行会计风险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由于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力,制度本身不完善,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人员素质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使银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其

主要表现在: (一)会计制度风险 会计制度风险是指银行会计制度不健全可能带来的银行会计风险。一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金融行业创新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会计制度及规定相对滞后而会计业务先行的局面,致使金融创新给会计带来一定的风险;二是现有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不完善,也会产生会计风险。 (二)会计监督风险 会计监督风险就是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金融会计监督相对软弱,一些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只求存款数量和业绩,不讲存款结构,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盲目相互攀比增加费用开支,这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经营,会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无法体现,而这种经营亏损的潜在风险正在进一步的加剧。 (三)会计核算风险 银行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银行业务进行核算。银行会计工作是银行正常营运所不可或缺的职能。如果会计核算方法不妥、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够高,就非常容易发生风险。 (四)票据结算风险 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也给银行带来了许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对比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对比分析 摘要 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资金的流动及聚集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能够给实业经济带来充足的发展基础,能够给老百姓带来消费的动力,更是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活力。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就扮演者融汇资金的重要角色。但是,全球经济的自由化、一体化会给金融运作带来很大的风险,随着银行经营内容的日益多元化发展,其面对的风险种类将更加复杂,风险的评估也越来越困难。审计可以分为外审和内审,但是内审是最根本的基础,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样就可以对银行的资产进行保护、促进银行资金的流动、保证合规性运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对各种参考资料的收集,结合比较分析的方法,并利用SWOT分析模型进行多方面分析,试图对于我国不同种类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方面的问题进行揭露,并分别给以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对于同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SWOT 对比分析建议

第一章引言 银行业在我国金融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目前国外银行大力在国内设置分支机构,加上国内很多中小型股份制农行、城市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银行业存在着非常大的竞争,又由于银行业本身是一个风险大的行业,所以如何控制风险和优化管理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都是要深刻考虑的问题。国家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银行业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银行业内的监管的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近几年国家逐步提高对银行业的监管。经过调查及媒体报道,我们发现银行业内部管理层和一般职员不遵守职业守则,擅自挪用款项等现象频频发生,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代表着我国与世界金融接轨已经加速进程,将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然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在过去我们对于不良资产的调查中发现,违规行为占据了大多数。通过国家审计署的年度审计报告,金融行业的违法违纪行为已经被多次点名。在中国银监会报告中显示,从2003年至今,我国银行的违规资金在保持每年平均110%的速度增长。自从2008金融危机爆发后,全世界的金融机构多少都受到了波及,所以说,金融危机以前风险控制体系是何等的脆弱,一向被视为稳定的雷曼银行也倒闭了,所以必须要重新审视银行风险体系,如何建设一个稳定的银行管理体系就显得很重要。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在过去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我们应该对于内部审计进行加强管理,

目前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一)

目前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一)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风险、管理、效益”审计,实际工作中遇到许多难点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一)商业银行案件频发,审计力量不足,审计风险不断加大 一方面,商业银行案件频发,经营风险巨大。商业银行与社会各领域联系广泛,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近年来在审计中发现,不法分子时刻关注商业银行管理漏洞进行金融诈骗活动,或与银行员工内外勾结联手作案,如诈骗贷款、挪用客户存款和伪造票据等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在审计工作中,尽管审计人员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审计机关整体力量不足,审计时间有限,违规问题未能发现和披露的潜在风险较大。一般对省级分行系统审计由十几名审计人员在几个月时间内完成,面对商业银行众多的分支机构、大量数据和资料,存在应发现而未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或典型性、倾向性问题的情况,使商业银行审计面临较大风险。 (二)商业银行业务复杂,不断扩展和创新,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近年来,对商业银行审计采取轮流的方式进行,几年循环一次,审计人员很难全面掌握各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等情况。加之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业务,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知识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目前,审计机关中既有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又有多年金融审计工作经验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部分从事金融审计的人员,虽然具有长期从事金融审计工作的经验,但对金融新业务了解不多,只能对商业银行财务收支或原有业务进行审计,对其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无法开展审计。 (三)审计技术方法滞后于金融业信息化的步伐,难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 商业银行审计的目标是防范风险、促进管理、提高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了解和审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面对商业银行庞大的金融数据,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审计发展的需求。目前,虽然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但审计软件技术开发很慢,同商业银行的数据接口没有实现,对后台数据的下载速度慢,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商业银行机构庞大、点多面广,审计机关不能对其进行全面审计,只能选择部分分支机构进行抽查,且在审计中,判断抽样贯穿审计过程的始终,这样就可能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的审计评价。如,在审计报告中,对商业银行某项业务或某一方面工作进行审计评价时,很难做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的评价。即使是“基本符合”的评价,也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四)商业银行与审计机关信息不对称,且存在向审计机关提供虚假信息的问题 商业银行处于信息完全占有的优势,审计人员处于信息不完全占有的劣势,商业银行与审计机关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不对称分布的矛盾。因此,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全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难以全面准确把握,这将给审计人员的判断、分析和评价行为带来难度和风险,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如,近年审计发现的商业银行为完成业绩掩盖不良贷款,致使信贷资产质量不真实的问题,审计人员只能对这一问题定性分析,而很难掌握商业银行全部不良资产的真实数字。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质量 保证措施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质量保证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内部控制制度 我公司注重审计质量的内部控制,先后制定了《法人执业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准则》、《廉政措施》;同时,为了规范公司各类审计业务,保证审计质量,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专业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预算编制操作规程》、《结算审核操作规程》,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阶段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强化了咨询合同签订、审计人员安排、主要审计内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与委托方的及时沟通等几个关键环节,为审计质量的全面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我们制定了《岗位职责》,对各级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项目中的行为进行规范;我们还制定了《三级复核制度》,实行以专业审计人员自查,以项目经理、专业负责人、技术复核全面负责,各级相互配合,以部门经理风险控制、由项目经理(专业负责人)、技术复核、部门经理、专业标准部(竣工财务决算)形成的三级复核制度,对审计质量层层把关,形成严密的审计质量控制链条;最后,我们还于近期主动导入了ISO质量管理体系,已获得ISO9001:2000的认证证书。目前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良好。 二、建立完善的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1、应在建设项目正式立项时,即将其纳入审计视野,关注其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式进点时间可安排在即将正式开工前。

2、审计组应在项目现场设立办公场所,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参加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例会,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有关情况,提出审计意见,并且作好会议记录。 3、要重视做好审计宣传工作,使被审计单位了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及应配合的要求,自觉接受审计。 4、审计组成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工程进展、变更等真实情况,了解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有关技术问题,熟悉工程计量规则及有关费用的测算办法,并且作好相关记录。 5、审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定期(一般为每月一次,次月对上月)对各参建单位(包括建设项目相关单位)实际完成的工作内容、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核定,开具核定单。 6、审计组应根据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的要求,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组规定的时间和方法报送工程结算资料,并及时确定审计结果: (1)采用“按实结算”方式的,必须要求施工企业按照已完成的形象进度,及时报送“分部、分项工程”的结算资料,予以审计。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工程施工完成,工程结算审计基本结束”; (2)采用“中标价包干,设计变更、额外工作量签证按实调整”结算方式的,必须要求施工企业每月将已发生的设计变更、签证工作量编制“变更部分结算”,经审计后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组成部分;

试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工作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坚持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规范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就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进行一些探讨。以人为本,领导先行,创造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基础审计质量控制中最活跃、最积极因素是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首先,必须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力培养独立公正、严谨负责的职业道德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员。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积极试行主审竞争上岗等制度,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与审计职责和能力相适应的干部考评制度。其次,审计质量控制作为各级审计机关共同面临的任务,同样需要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参与。通过全员参与,可以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审计质量控制中扮演的角色:审计人员既是审计项目的执行者,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管理者。从而最大地激发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审计质量控制非常重视组织中领导者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制定审计质量控制的方针、原则和目标,并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带头贯彻执行与审计质量控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作为审计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统一组织领导审计质量管理活动,履行好与审计质量控制有关的指导、审批、审定职责,以确保审计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抓住关键,讲求实效,突出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审计质量控制要善于抓住审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审计质量控制中实际问题,增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实效。一是把好审计项目计划关。审计项目立项和计划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好的审计计划有利于切实履行审计职责,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选好选准审计项目,加强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保证审计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二是把好依法审计关。坚持依法审计,是审计质量控制目标的价值所在。审计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有效性。把好这一关的核心在于确保做到坚持原则,敢于如实揭露和反映问题,敢于依法处理问题,保证国有资产和国家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三是把好审计报告关。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的载体。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不仅要求形式规范,报告要素完备,在内容上更要做到如实揭露问题,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的、全局的高度,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另外试行审计公告制度,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这对审计报告质量的控制显得更为重要。[!--empirenews.page--] 四是把好审计结果的跟踪落实关。审计意见建议和审计决定能够得到全面落实和执行,是审计成效的具体体现。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健全审计结果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办法,疏通审计落实情况的信息反馈渠道,使审计结果落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此外,审计机关对移交查处的重大案件线索,要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督促落实,跟踪到底。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健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体系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审计工作规范化,即能不能依法规范审计活动,不断健全并落实各项有关制度和内控措施。一是加强审计规范体系建设。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准则和操作办法的贯彻执行方面,要通过学习、领会和运用,使审计规范成为指导审计活动的一只无形的手,在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影响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作为地方审计机关,更要密切联系实际情况,在准则规范的细化方面下工夫,增强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要善于根据地方审计的特点,及时总结经验,把实践证明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制度化、规范化,甚至通过立法程序,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

2012年第4期下旬刊(总第478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4,2012 (CumulativetyNO.478)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与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营销产生越来越大的挑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市场营销模式是建立在顾客满意基础之上的,农村商业银行在以往经验上积累的信贷市场营销理念将受到巨大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研究新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发展情况,掌握顾客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忠诚度以及意见,从而为农业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不足,调整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一、农村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一)市场营销模式单一,营销策略不到位 在市场营销方面,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还习惯于坐等用户上门,没有将银行产品或者服务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报道、宣传和说明以便引起客户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客户办理信贷业务等。许多农村客户习惯接受柜台服务,或者更习惯于传统的贷款方式,很少愿意涉及新的信贷业务,尤其是中老年客户对新出现的信贷业务营销方式的接受程度较低。 在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所在的地区,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有限,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有限,网上银行、电子业务等成立的时间短等原因,人们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信贷资本状况缺乏相应的了解,认可程度还较低,造成吸收存款困难,这里仍有部分的居民,只在农行办理存取款业务。分行的工作人员的观念也仍停留在以往那种单一的经营模式之中,客观上制约了分行网上银行的发展。 (二)信贷管理和营销理念还有待提高 传统信贷营销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调查较为简单,大部分是根据统计结果中出现频数最高的需求将服务推向当地市场。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管理员信贷管理和营销理念不够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真正从信贷风险防范的角度更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理念,对资本“吸收意外损失”的作用也只存在表面上的认识。在日常的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中对资本充足率对信用社信贷风险的能力关注的也比较少,缺乏必需的信贷管理的紧迫感,依然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三)农村信贷营销市场的开拓难度大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农村商业银行若想将资产质量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一般只能依靠增量带动和存量活化。但是,我们也看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主要是“三农”,当机构设置在贫困山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等地的时候,其发展速度就必然要受到当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对信贷发放管理的风险责任制的实施较为严格,这使得较多的分支机构普遍保守、被动,很难放开手脚进行信贷业务的拓展。当地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将政策争取给农村商业银行,但很明显这有点杯水车薪。越是不敢发展,就要不断强化风险机制,其束缚就越大。这就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农村信贷营销市场的开拓。 二、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一)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营销项目化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银行传统架构中的等级观念,使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营销上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营销项目确立到项目管理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各个项目管理层的人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合作模式下的“团队精神”。国内农村商业银行多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在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这些银行可以突破本机构现在的职能界限,建立一种更加高效的“矩阵型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特点就是项目人员除了向原职能部门经理负责之外,同时还向市场营销相关的负责人报告,这对部门之间难免会产生的摩擦起到了减少作用,降低了项目运作的成本,有效地利用了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源,拓宽了信贷营销范围,银行内部向心力得到提高。 (二)更新营销服务观念,强化市场营销能力 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化,新的发展形势给传统银行带来的既是严重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在服务和营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更新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涵。要针对农村当地的客户结构状况,统筹规划总体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战略,改变农村商业银行以往较为不合理的服务方式。在营销策略、产品开发、服务形象、信贷服务规范等方面努力达到全国统一的标准,全面树立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地农民朋友和企业单位中的形象。同时,将各种信贷业务品种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统一对客户进行营销,推进与本省、本地区银行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突出基层农行自身的特色,把个人零售业务作为服务营销的重点,同时进一步拓展差别化的经营服务业务,为农民朋友和企业单位提供更加符合他们特点、方便、周到的服务。 (三)提高整体服务层次,建立客户沟通模式 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的负责人要经常与员工沟通、与客户沟通。一般员工也要经常性与客户沟通,并且要相互之间进行内部沟通,这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建立一些有效的沟通平台或沟通渠道。例如,银行可以长期性地通过电话、网络、邮件、留言簿、定期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王 霆 (山东邹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邹平 256200) 【摘要】面对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市场营销模式单一,营销策略不到位,信贷市场开拓难度大,资本监管手段不足等发展现状。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更新服务观念,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强化市场营销理念,进而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服务需求,提高中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农村 商业银行 信贷 营销 Times Finance 173

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29553904.html, 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作者:张震 来源:《商场现代化》2020年第01期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规避金融风险,增大核心竞争优势,成为商业银行致力探究的新课题。对此,本文综合论述了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基本概念与分类标准,简要分析了各类会计风险诱导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策略,旨在推动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对策 在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进程中,全面探究会计风险与防范措施具有如下几方面价值:其一,提高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为优化财会工作配置形式提供有利条件;其二,践行财务管理目标,优化资金配置,增大资金利用率,从而节约投资成本,维系经济链正常运转,推动商业银行良好发展。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基本概念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是指因银行经济业务增多、经济业务复杂性加大,使得财会工作出现误差或失误。与此同时,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会计人员责任意识淡薄、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匮乏,形成会计风险因子。而会计风险系数的提升,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完整性、合理性与可靠性,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的战略决策,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制约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大多是由于会计机构在工作中,存在信息输入错误、核算偏差、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导致的,会计风险的出现使得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间存在较大差异,商业隐患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阻碍银行运行。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风险有: 1.会计信息风险 会计的信息职能也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商业银行繁重复杂的业务活动要求会计工作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完整、准确且可靠的财务信息,如实反馈银行的经营情况,帮助经营管理者制定宏观战略决策。

目前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发展到“风险、管理、效益”审计,实际工作中遇到许多难点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商业银行审计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一)商业银行案件频发,审计力量不足,审计风险不断加大 一方面,商业银行案件频发,经营风险巨大。商业银行与社会各领域联系广泛,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近年来在审计中发现,不法分子时刻关注商业银行管理漏洞进行金融诈骗活动,或与银行员工内外勾结联手作案,如诈骗贷款、挪用客户存款和伪造票据等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在审计工作中,尽管审计人员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审计机关整体力量不足,审计时间有限,违规问题未能发现和披露的潜在风险较大。一般对省级分行系统审计由十几名审计人员在几个月时间内完成,面对商业银行众多的分支机构、大量数据和资料,存在应发现而未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或典型性、倾向性问题的情况,使商业银行审计面临较大风险。 (二)商业银行业务复杂,不断扩展和创新,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近年来,对商业银行审计采取轮流的方式进行,几年循环一次,审计人员很难全面掌握各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等情况。加之商业银行

不断推出新业务,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知识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目前,审计机关中既有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又有多年金融审计工作经验的人员所占比例很小。部分从事金融审计的人员,虽然具有长期从事金融审计工作的经验,但对金融新业务了解不多,只能对商业银行财务收支或原有业务进行审计,对其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无法开展审计。 (三)审计技术方法滞后于金融业信息化的步伐,难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 商业银行审计的目标是防范风险、促进管理、提高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审计人员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了解和审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面对商业银行庞大的金融数据,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审计发展的需求。目前,虽然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但审计软件技术开发很慢,同商业银行的数据接口没有实现,对后台数据的下载速度慢,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商业银行机构庞大、点多面广,审计机关不能对其进行全面审计,只能选择部分分支机构进行抽查,且在审计中,判断抽样贯穿审计过程的始终,这样就可能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的审计评价。如,在审计报告中,对商业银行某项业务或某一方面工作进行审计评价时,很难做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的评价。即使是“基本符合”的评价,也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四)商业银行与审计机关信息不对称,且存在向审计机关提供虚假信息的问题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

[摘要]风险管理审计是对传统审计方式的突破和创新,是融风险管理、审计为一体的新兴审计模式,本文对银行风险的界定及类型、银行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优势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问题优势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金融、保险、制造业等行业的大企业有了发展,从风险管理内容的规范性来看当属银行和保险业。风险管理审计是在20世纪末2l世纪初,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风险管理成为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它不仅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风险管理成为组织中的关键流程,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仅是测评控制,而且包括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一、银行风险的界定及类型1.银行风险的界定关于银行风险现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二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双重机会和可能。本人同意第二个观点。银行风险存在于银行价值

链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谋取收益的。对银行风险的正确理解须注意以下几点:(1)银行风险不等于银行损失。风险指的是发生不利或有利事件的可能性;而损失是消耗或丧失的东西,是原来不确定事件形成的一种事实。两者的着眼点不同,风险着眼于未来,损失着眼于现在和过去。(2)风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它具有双重性。(3)它包含多层次风险内容且有动态性的范畴。多层次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决策风险和操作风险等。(4)商业银行风险更多的是经济运行中风险的反映,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和经济环境相联系,并不单纯是银行自身的问题。 2.银行风险的类型我国银监会制定并于2005年2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指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含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从实践来看,对于银行影响比较大的风险主要有四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定位、职责与作用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拥有一定的优势。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熟悉本单位情况,对单位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内

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水平 1、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3、重大项目会审制度 4、档案管理制度 1、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1 专业项目负责人岗位责任制度 专业项目负责人是指承担审计项目造价咨询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项目负责 人完成咨询项目的编审或评估后,应对本人提交的初步成果进行自校,并对初步成果的质量负责。自校的主要内容: (1) 是否完成了咨询项目计划书规定的全部咨询内容和达到规定深度; (2) 项目咨询采用的法规、规范、标准、定额、计算方式、价格等依据是否 正确、合理; (3) 咨询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会议纪要、取证等文件是否真实、充分和有效; (4) 对咨询项目中出现的复杂事项、重大分歧、风险因素以及对咨询结果有 重大影响的问题,初步成果是否有说明分析,判断和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否充足; (5) 数据引用、数据计算、数据调整、数据评估、数据汇总是否准确; (6) 初步结果表述是否完整一致、清晰,是否满足要求。

专业项目负责人对本人完成的初步成果自校确认无漏项和错误后,填写《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将未决事项和需要提请上一级复核人员重点复核的问题在流程单自校意见栏中说明。应说明而未说明的,专业项目负责人负直接责任。专业造价人员将初步成果、技术文件、相关附件和《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提交项目负责人复核。 1.2 项目负责人岗位责任制度 (1)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工作,恪守职业道德,工作认真仔细,对标的物现场勘察、记录、市场调查情况的真实性负责。 (2) 全面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各项工作,对操作程序合规性、计算参数正确性、计算内容全面性、审核结论准确性负责, (3) 负责对外协调业务项目技术操作工作。 (4) 完成报告的起草、初审工作,并负责将完整的报告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报送归档。 1.3 部门负责人岗位责任制度 (1) 制定本部门年度业务计划及目标任务。 (2) 制定业务操作流程及风险防控措施。 (3) 审核本部门完成的工程咨询项目报告,并对审核结果准确性负责。 (4) 审查造价咨询业务计划实施情况,做好三级复核工作。对复核过程中发现的的问题,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进行分析、修改并记录,出具最终的工程造价咨询报告。 (5) 负责工程造价咨询人员的业务指导工作。

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审计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造价咨询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业务水平要求高、工作量较 大的具体工作,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招投标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投资控制效果,要保证工作结果准确,既要依靠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科学的工作方法,还必须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 1 、质量控制制度 为严格技术规范,确保审计质量,我所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咨询服务实施有效的监控,进而使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实施项目经理全程负责——高级项目经理(行业主管)全程督查——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部门经理)会审——决策高层(所领导)审签把关的四级监控模式。 1.1、项目经理全程负责制度 项目经理负责全程质量控制和一线技术支持,并认真履行一级审 计的责任。 1.1.1、必须熟悉审计项目的状况 自明确接受审计项目之始,要及时、主动地与客户关联方进行沟 通,合理、全面、可靠的取得审计所需相关情况,以保证审计工作依据充分,判析可靠、计划可行、进展顺利。 1.1.2、必须把握政策法规的运用 要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尤其要注意全国性与区域性、行业性的联系与区别,以及调整变化的情况;在利用市场信息时,要注重其权威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保证审计判析和结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法规为准绳。 1.1.3、必须提供技术操作的支持 在实施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尤其是现场作业,对项目小组成员提 供技术支持,把一切疑难问题解决在现场,并严格技术操作的检查和把关,保证审计工作按规则、按程序、按方案、按标准进行。 1.1.4、必须严格工作底稿的审查 在实施审计的始终直至工作底稿归档,要认真负责对项目小组的 工作底稿逐一审查,及时调整、补充或更正,确保工作底稿填制规范、内容完整、情况真实、数字准确、判析可靠、签署齐全。 1.1.5、必须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 每当项目基本完成,要对审计全程及时汇总,而后草拟审计报告, 认真实施一级审计,审计记录随报告一并上呈。要特别注意审计报告及其附件附表的规范性、完整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如二级、三级复核对其审计报告提出建议或意见,要及时进行修改、调整或更正,并记录在案。呈送所领导审签时,必须附呈一、二、三级复核记录,确保审计报告无一失误。 1.1.6、必须搞好内外上下的沟通 审计实施过程中,对内要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对外要主动进行协 商沟通。因重要事项变故而产生疑难问题,应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不拖,力争现场解决。当自身职责或能力不及时,应及时请示报告行业主管(高级项目经理),讲明情况,要求支持。要自觉处 理好与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争取积极、协调、有效的配合。审计结

某农村商业银行年度经营及风险状况分析报告

ⅩⅩ农村商业银行年度经营及风险状况分 析报告 ⅩⅩ年,面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我行按照宏观调控和监管要求,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根据“调控总量,优化个量”的原则,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创新支农服务手段,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各项业务保持持续发展,经营状况持续改善,整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ⅩⅩ年运行基本情况 (一)存款变化情况 截止ⅩⅩ年12月31日,全辖各项存款余额为107.35亿元,比年初上升16.3 亿元,同比多增1.2 亿元,增长17.91%,完成省联社目标任务的102%,完成我行年初任务的74 %。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80.17 亿元,比年初净增13.67 亿元, 同比多增0.77 亿元;对公及其他存款余额为 27.18亿元,比年初上升2.19亿元,同比多增0.43亿元。影响存款的主要因素是: 个人储蓄存款增长较为稳定,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主要是目前股市、房市低迷老百姓的投资意识偏窄,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城乡居民对市场的信心不足,投资较为谨慎,存款仍是老百姓传统投资的首选,且农村乡镇是储蓄增长的主要市场。

对公存款增长泛力。主要是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偏紧, 结算帐户上的资金滞留的时间和金额较少,严格执行了受托支付、实贷实付后派生存款很少;其次是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控制和压降;加上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财政性存款的下降。 分析2013年的存款形势主要增长点是个人储蓄存款,城乡居民和在外打工人员工资收入、个体私营业主的经营收入等资金相对集中回笼和逐步实现,增加了储蓄存款的来源。但由于宏观经济的影响,经济形势无明显回暖迹象,导致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等中小企业的资金仍然较为紧张,对公存款有下降的趋势。 (二)信贷投放情况 信贷规模和结构:今年来,我们始终确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经营理念,稳步推行贷款营销,序时完成贷款指标。止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774473 万元,比年初增加126239万元,增长19.48%,其中:农户贷款达27.47 亿元,比年初净增2亿元,公司类贷款余额到达39.79亿元,比年初净增10 . 3 4 亿元,占新增贷款的82%。 (1)涉农两个不低于指标(不低于当年贷款平均增幅、不低于上年涉农增量)。止年末贷款达到77.45 亿。年初贷款余额64 . 8 2 亿,余额增长12 . 63 亿,贷款当年增幅 1 9 . 48%。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14项指标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14项指标 商业银行是一种高风险的特殊行业。高风险的突出表现在“硬负债”与“软资产”的矛盾上。即:银行必须无条件支付存款人的本金和利息,而贷款本息 收回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此,安全经营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尤以信贷资产的安全经营为重,银行是否稳健经营,可选择以下指标分析:1、资本充足程序指标资本充足程序是维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关键因素。 我国按照“巴塞尔协议”,采用资本与权重风险资产相比分析资本充足程度。并规定资本充足率低限值为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选择这一指 标是因为核心资本是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对各国银行来说是唯一相同的部分,具有资本价值相对稳定,其数据能在公开发表帐目中查找等特点。商业银行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来满足资本充足率:其一是增加资本总额,称 为“分子对策”,包括按要求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其二是缩小资产规模和调整不同风险权重的资产结构,称为“分母对策”。当然,资本充足率也不 能过高。比率过高,也许表明银行经营保守,不善于吸收外部资金转化为盈利资产。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是总分支行制,资本金绝大部分集中在总行,故这项经济指标主要考核总行。对总行以下的基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序分 析,可选择“资本/总资产”指标。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是各国商业银行广泛 使用的传统指标,它既反映资本与整体资产风险的联系,也反映银行对存款 人和其他债权人的最低清偿保障。(核心资本+附属资本)/权重风险资产总 额是一个间接和概略的指标,反映银行潜在风险和资本抵挡的联系,资产风 险加权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大,技术处理环节多,具有较大的弹性。而资本/ 总资产比率则是一个直接和精确的指标。直接表明出银行可以为自身的债权 人提供的最低清偿保障。美国银行法第18条规定,资本/总资产指标的法定低极值为3%。 2、贷款风险度指标贷款风险度是综合评价商业银行贷款风程序的指标。商业银行贷款的综合风险度是按以下方法计算的。贷款风险度=∑贷款余额。其中:贷款加权权重额=贷款加权风险权重×贷款余额;贷款加权风险权重=

商业银行信贷审计的内容与方法

一、信贷质量审计的主要内容(一)审查贷款业务的开展是否符合银行稳健经营原则,是否保证银行业务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有无盲目追求利润,把贷款投向高风险、高回报领域。(二)贷款的审批是否严格按照授权,有无越权放贷,是否审贷分离。(三)贷款的发放是否越过规模,有无一味扩大贷款规模,导致贷款风险过大。(四)对关系人贷款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有无放宽贷款条件,有无发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五)审查贷款集中风险,看有无向一个或一组关系密切的借款人超比例发放贷款。(六)贷款抵押、质押担保是否合法有效。(1)抵押物法定所有权是否有效,是否存在出租或共有等于第三人的产权,使用权与处置权关系。(2)抵押物是否处于被监管状态,是否为允许自由买卖的财产,是否已进行保险,风险程度如何,保险权益是否能转让给抵押权人。(3)抵押物法定缴纳税费等手续是否完备。(4)抵押物产权证明所指向的财产标的是否真实存在,其状况如何。(5)抵押物品名、数量、单价等是否与借款申请;借款合同、抵押合同所反映的一致,价值评定是否合理。(6)抵押合同是否经法律公证。(七)对不良贷款的管理是否做到部门专管、风险识别、及时处理,损失类贷款的界定、转账、核销是否合规。(八)贷款利率是否执行国家规定,有无擅自或变相改变利率,违规竞争。(九)贷款分类是否真实、合规、准确,有无随意调整,虚报贷款质量。二、信贷质量审计的方法(一)符合性测试在全面了解银行贷款的基础上,正确评价贷款控制制度,确定审计重点,把握审计方向。 1.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内控程序测试一是通过询问等方式,了解银行对贷款控制的环境及程序等的情况。二是穿行测试,即抽取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信贷交易,并对其各控制点进行测试,审查其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审计证据,证实银行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一是设计测试,即内控制度和程序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发挥和控制风险。二是执行测试,即审查内控的有效性,看其运行是否连续,是否取得预期效果,是否实际发挥作用。如对贷款审批程序的评审,主要内容有:(1)贷款的审批是否按照审批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越级审批、化整为零或未经信贷调查即进行审批的情况。(2)是否体现审贷分离原则。首先,审查银行是否设置贷款调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这三个不同的岗位,是否保证岗位之间的相万独立与制约;其次,审查对借款人的使用调查和贷款的审批权是否分开,是否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3)是否要求和保证信贷人员进行充分的信贷调查。(4)贷款审查是否严格。(5)贷款发放是否符合信贷政策。 2.依据测试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进行实质性测试。对内控制度健全有效的环节,可降低抽查比例,反之则重点抽查。[!--empirenews.page--] (二)分析性测试贷款质量审计要以贷款数量为基础,对贷款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反映贷款总体状况和结构,提示贷款内在风险,然后进行历史数据比较,同业比较和贷款投向结构分析,从贷款各要素及结构中去寻找其运动的规律并发现其中的差异,以此作为审计重点,获取证据。 1.比率分析将银行五级分类贷款,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余额分别与全部贷款余额作比较,审查各类贷款的风险权重及其分布。 2.比较分析(1)同期比较分析。审查贷款质量变化趋势,若贷款质量变化趋势与同期经济变化大体一致,则属正常;反之,要做进一步分析。(2)同业比较分析。对同一组经营规模类似、性质相同的银行贷款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看其经营业绩差距是否过大,若差距大,则分析成因。 3.不良贷款结构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揭示银行不良贷款集中区,从而发现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高风险区域。(1)行业投向分析,揭示不良贷款行业分布。(2)贷款品种构成分析。如对商业贷款、建筑贷款等贷款的分析,可发现不良贷款在各类贷款中的分布,进而确定贷款的高风险区。运用分析性测试应把握以下要点: 1.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高质量的输入,就会有高质量的输出。信息的可靠性决定着审计证据质量的高低。 2.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分析性测试的资料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要从贷款各要素的内在联系中比较,发现差异,进而去捕捉有用的信息。 3.分析性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由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健全内部审计体系,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运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审查评价并督促改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效果,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和价值提升。 第四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目标包括:推动国家有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有效落实;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并持续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公司治理架构;督促相关审计对象有效履职,共同实现本银行战略目标。 第五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应独立于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并对上述职能履行的有效性实施评价。内部审计活动应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原则,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

第六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本指引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监管评估。 第二章组织架构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 第八条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董事会应根据本银行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配备充足、稳定的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充足的经费并列入财务预算;负责批准内部审计章程、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等;为独立、客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必要保障;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核,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价。 第九条董事会应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成员不少于3人,多数成员应为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具有财务、审计和会计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原则上应由独立董事担任。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经其授权审核内部审计章程等重要制度和报告,审批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指导、考核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 第十条监事会对本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有权要求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审计方面的相关信息。 第十一条高级管理层应支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履行职责,确保内部审计资源充足到位;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