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教案(公开课)

高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教案(公开课)

高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教案(公开课)
高中语文文言文倒装句教案(公开课)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公开课)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倒装句式及其用法。

2.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学习重点】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倒装句式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教学设计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一)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二)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三)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四)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

③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兮)

(案:四种倒装类型先举例,后解释,最后讨论归纳出规律。)

(二)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③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③而又何羡乎?(而又羡何乎?)

3.用“之”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②唯利是图。(唯图利)

③何陋之有?(有何陋?)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尔远道之人为胡乎来哉?)

③项伯东向坐(项伯向东坐)

小结:

宾语前置句的几种形式

1、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5.对点小练

a.下列句子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沛公安在?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唯才是举。

D、尔何知?

c.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何陋之有?

B、唯余马首是瞻。

C、时不我待。

D、马之千里者

(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有吹洞箫者客)

③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楚人)

(案:四种倒装类型先举例,后解释,最后讨论归纳出规律。)

2.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四海,有几人欤?)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或尽一石粟)

②尝贻余核舟一。(尝贻余一核舟)

③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5.对点小练

a.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b.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A.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B.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村中少年好事者。

(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对点小练

a.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下列句子中没有状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风乎舞雩。

C.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D.请其矢,盛以锦囊。

三、课堂检测

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1、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状语后置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张衡传》定语后置

3、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宾语前置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宾语前置

5、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定语后置

6、马之千里者,一食物或尽粟一石《马说》定语后置

7、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少年中国说》主谓倒装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状语后置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几种句式特点

2、《与名师对话》P200“课堂对点练”和“课后提升练”

六、板书设计

文言文倒装句

七、教学反思

文言文倒装句教案

文言文倒装句专题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倒装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倒装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学习重点】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倒装句式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练习导学 阅读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将画线的句子特征作判断,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问曰:“画孰最难?”曰:“犬马最难。”“孰最易?”曰:“鬼魅最易。”“何为?““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1)客有为齐王画者(句式:) 翻译: (2)不罄于前(句式:) 翻译: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 点)三、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探:双主探究)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 ③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兮) 二、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②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③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③而又何羡乎?(而又羡何乎?) 3.用“之”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②唯利是图。(唯图利) ③何陋之有?(有何陋?)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尔远道之人为胡乎来哉?) ③项伯东向坐(项伯向东坐) 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有吹洞箫者客) ③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楚人) 2.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四海,有几人欤?)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或尽一石粟

高中语文《 品质》公开课教案

《品质》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这位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格的光辉。 3、学习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2、学习从人物活动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以恰当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分析格斯拉的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阅读对话:反复阅读,品味文中语句,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 2、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6年度三农人物乡村教师陆永康导入: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着叹服的人。为我们所叹服的,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人之立世,贵在立“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出下列各项中字音正确的一项() A 铺(pū)面稀薄(bó)褶(zhě)皱趿(tā)拉 B 气馁(něi)绥(tuó)靖诧(chà)异窥(kuī)视 C 橱(chú)窗赊(shē)帐怜悯(mǐn)撇(piē)开 D 羞怯(qiè)鬈(juán)曲结(jiē)实结(jiē)巴 2、选出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 A 想像心安礼得座落浸人心脾倒楣 B 开消劳神废心定货莫名其妙顶顶好 C 时髦慢不经心帐单不可思异钉书机 D 窥视心平气和趿拉凭心而论录像机 3、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并简单介绍一下格斯拉。 三、思考讨论: 作者是怎样来写出格斯拉兄弟手艺的高超的和人品的高尚的? 1、小说开始,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领略了格斯拉的手艺。 理解以下关键词和重点句子的含义: (1)“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 (2)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3)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 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话语来赞美格斯拉的手艺。 2、介绍制靴人(肖像描写):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讲解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着历史、文化、经济、科学、军事等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近代以来,鲁迅、胡适等人倡导的文言文改革,主张用白话文交流和写作。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几种。 一、引入句子成分和现代汉语中句子各成份顺序以及文言文倒装句概念。 “杨慧写字” (确定句子的主、谓、宾,请同学们随意添加修饰性成份,丰富这个句子) (漂亮的)杨慧【在教室里】写<完了>(老师布置的)字。 (定)主[状]谓<补>(定)宾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翻译成白话文的语序) 苏子与客人在赤壁下划船游览。(状语放在谓语之后。是一种状语后置) 古人之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这就是倒装句的概念,完全不同于白话文的顺序,既有前置也有后置,下面我们用成份分析法来看看具体有哪些)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二、成份分析法:(判断句中定语、宾语、状语、谓语顺序的颠倒,来判断前置后置)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⑨。秦昭王⑩闻之,使人遗(11)赵王书,愿以(12)十五城请易(13)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14)见欺(15);欲勿予,即(16)患(17)秦兵之(18)来。(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19)秦者,(定语后置句)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20)知之?”(宾语前置,何、孰、谁等疑问代词做宾语)对(21)曰:“臣尝有罪,窃计(22)欲亡走燕(23)。臣舍人相如止(24)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25)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26),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27),故燕王欲结于君(状语后置句)(28)。今君乃(29)亡赵走燕(30),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

高中英语倒装句 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Which、who、whom、whose、that、as等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2、When、where、why等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3、如何决定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 二、知识讲解与例题精析 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它们之间有两种语序: 一是主语在谓语之前称为自然语序(Natural Order); 二是主语在谓语之后则称为倒装语序(Inverted Order)。 而倒装语序中又有完全倒装(Full Inversion)和部分倒装(Partial Inversion) 完全倒装(Full Inversion):又称"全部倒装",是指将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全部置于主语之前。此结构通常只用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部分倒装(Partial Inversion):指将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倒装至主语之前,而谓语动词无变化。如果句中的谓语没有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则需添加助动词do, does或did,并将其置于主语之前。 英语句子的倒装一是由于语法结构的需要而进行的倒装,二是由于修辞的需要而进行的倒装。 前一种情况,倒装是必须的,否则就会出现语法错误;后一种情况,倒装是选择性的,倒装与否只会产生表达效果上的差异。 语义解析 一、表示强调: 倒装句最突出、最常见的修辞效果就是强调,其表现形式如下: 1.only +状语或状语从句置于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装。 例子: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solve this problem. 只有用这种方法,你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Only after he had spoken out the word did he realize he had made a big mistake. 只有当他已经说出那个字后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 2. hardly, in no way, little, scarcely, seldom, never, no more, no longer, not, not only, no sooner, not only … (but also),not until…等具有否定意义的词或词组位于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装。 例子: No sooner had I got home than it began to rain. 我刚到家就下起了雨。 Seldom do I go to work by bus. 我很少乘公共汽车上班。 Not until twelve o'clock did she go to bed last night . 她昨晚十二点才上床睡觉。 3. so / such...that结构中的so或such位于句首可以构成部分倒装句,表示强调so /such和that 之间的部分。 例子:

【免费下载】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 课题: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古文单元的第1节课,《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环节,善于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过程。《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它注意从政治上分析各方力量,写出战争的性质和起因,并由此在开始便预示出战事的胜负。在叙述交战过程时则详略有致,曲折生动,形象逼真。《左传》还善于用精炼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细致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左传》中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这些对后代的文学,特别是对叙事、议论的文字影响甚大。《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也集中体现了外交辞令在战争中的作用,学习这一课要好好体会劝说的艺术。 二、学生第一课时利用手中的参考资料及课本中的注释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本节课在检查自学效果后重点强调文言实词和虚词后,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劝说的艺术,难度应该不会很大。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若、鄙、说、辞、知等。虚词:之、以、于等。 2、能口头翻译课文内容。 3、能理清层次结构,把握人物形象。 4.品味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五、教学过程 1.检查第一课时学生的自学成果 指名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提出翻译要求:一一对应,尽量直译;直译不能的意译。 2.理清故事情节。 板书以下问题,要求学生用原文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并在句子中标出应该掌握的文言词语。 (1)晋侯、秦伯围郑的理由是什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秦军驻扎地的什么特点?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谁推荐的烛之武?如何推荐的?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4)烛之武如何推辞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郑伯如何道歉的?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6)烛之武的劝说分哪几个层次?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有哪些类型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有哪些类型 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一、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二、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③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④何伤乎?(《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 ⑤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⑥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

初中文言文句式教案

教学内容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合 教学目标 1. 了解初中文言文各种句式 2. 句子是文章的基础,让学生掌握好最基础的东西。 3. 通过句子能更快更好地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判断各种句式 教学环节 1. 课前回顾。了解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积累的掌握程度。 2. 重点讲解如何判断句式的方法。 3. 回顾本组基础知识,加深掌握程度。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具体如下: 1、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刘备天下枭雄。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学生姓名 教师 姓名 陈少敏 授课 日期 2014年9月 日 授课 时段

(2)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可译为:应当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3)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这是和他们一样的。判断句子特殊标志,需要记住。 2、被动句: 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 (2)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3)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4) 如,帝感其诚。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高中英语-倒装句之部分倒装-教案设计

倒装句之部分倒装的复习 I.Teaching aims: 1.To know the usage of Partial inversion 2.To practice the usage of Partial inversion II.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se partial inversion properly. III.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In which cases, partial inversion is used. (2)Pay much attention to some special situations in partial inversion and learn to rewrite the sentences. IV. 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practice V.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 in (1)Let the st udents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guess the phrase “Partial Inversion”. (2)Let the students think over and ask one of the students answer the structure of partial inversion. The answer:部分倒装是指将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has/have/had)、情态动词(can/could/may/might...)或be(am/is/are)提至主语之前即可。如果句中的谓语中没有助动词、系动词或情态动词,则需根据句子时态借助助动词do, does或did并将其置于主语之前,再把句子的动词还原。 (3)Let the students make a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some exercises and find out the essence of the partial inversion. 结论:部分倒装的句式结构实质就是标志性句首词+一般疑问句结构!

最新文言文专题教案

文言文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课外文言文考点; 2.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 3.掌握课外文言文解题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 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导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 独立解题的特殊性,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较紧张,常常是读完一篇就去选,事实 上这是极不正确的,一般来说,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有关文言文分析的一些技巧。 第一步:整体阅读。要求 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2、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要求1、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 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 第三步:重读全文。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四、内容:(一)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 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 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 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 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例1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夫,

倒装句教学设计

倒装句教学设计 Grammar: Inversion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倒装句的概念; (2).在练习中体会并掌握倒装句的用法; (3).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4).解决从语法学习到实际运用的转化的问题。 2.文化与策略 (1)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倒装句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作用;(2)通过句型转换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陈述与倒装的不同功能。 3.情感与态度 (1)了解中英两种不同语言的不同特点,体会语言的魅力;(2)通过语法学习,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探索情感。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节课是本单元“语言学习”部分——“发现有用结构”。这部分通过学生自学、教师讲解以及大量相关练习,使学生语言表达技巧得到提高,通过语法学习让学生打下较好的语言基础。.

训练学生运用地道的英语句式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1).教材的编排特点:教材首先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以让学生观察本单元阅读课文中的几个典型倒装句,讨论分析倒装的原因和类型。课堂上教师适当补充相关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倒装句的运用。 (2).教材的重点: 全部倒装和部分倒装中高考要求的几个常用句式,如:状语、表语前置,否定副词连词位于句首等情况的倒装。 (3).教材的难点: 使用倒装的句式较多较繁杂,学生理解相对容易,掌握运用就较难。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中的“阅读”部分,对倒装句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了解。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在现实语法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过分把注意力放在语法规则上面,而不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句型转换、改错等练习的训练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语法规则,而不是死记硬背语法的条条框框。 3.通过课后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尽量把所学的倒装句式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训练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高级中学语文《边城》公开课教案边城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高中语文《边城》公开课教案:边城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高中语文课文《边城》是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大陆文学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下面小编给高中学生带来语文《边城》公开课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语文《边城》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问一问同学们,如果有机会,你想去哪儿看看?看的出来。同学们想去看的地方太多了。如果问我的话,我必去的一个地方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边城”在哪儿呢?就是今天的湘西凤凰。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边城,去领略一下那里的别样魅力。

二、作者介绍 他一生跌宕起伏,极富有传奇色彩。台湾学者金介甫说他“沈从文仅次于鲁迅。” 沈从文1902年诞生于湖南凤凰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少年时代顽劣异常,上私塾总是逃学、打架、撒谎,和一批“小流氓”四处游逛,惹是生非。不到14岁就去当兵,却是一支“半匪半军”的队伍。六年时间,沈从文眼见有上万人被杀。有人戏说,沈从文是“当土匪”出身。20岁时,沈从文厌倦了“半匪半军”的生活,只身来到北京。想上大学。连新式标点都不懂,自然考不上,也上不起,只好在北大“蹭课”。一边苦读,一边写作。没有经济来源,冬天只穿两层单衣,生活十分困窘。 1924年12月沈从文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一篇小说,初涉文坛。到1948年,出版小说、散文、文论等共70多本,平均一年3本,是中国最多产的作家。只有小学文凭,却当大学教授先后在武

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在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连江青都说,她在青岛大学读书时最爱听沈从文的课。还编辑过《京报》《大公报》《益世报》等大报的文艺副刊,编撰过中小学国文课本,创办过文学杂志。他的爱情生活幸福美满──夫人张兆和是才女加美女,他们的婚姻还有一段佳话。 解放后被安排到历史博物馆做一般职员:抄卡片,作讲解,为各方面打杂……文学创作从此停止。“文化大革命”中先后8次抄家,无休止的检查、批斗之余是扫厕所,到农村“劳改”。但仍写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宋铜镜》《战国漆器》《中国的瓷器》等大量学术著作,著名作家转变成著名文物学家。 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沈从文热”。他又重回人们的视野。 两次诺贝尔奖提名,可惜擦肩而过1983年沈从文患脑血栓,左身瘫痪。1988年5月10日心脏病猝发逝世,享年86岁。如果他晚去世半年,将获得诺贝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之宾语前置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之宾语前置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②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屈原《离骚》)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司马迁《鸿门宴》) ②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如: 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③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就是这种格式。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前: (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如: ①王问:“何以知之?”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 ①余是以记之。 ②一言以蔽之。(成语)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司马迁《鸿门宴》)

最新我的倒装句教案

倒装句专项复习 学习目标: 1.能了解倒装句的构成 2.能掌握高考倒装句的考点 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倒装句的用法 2. 掌握高考倒装句的考点 学生情况分析:基础不较为薄弱 细小知识点易混 针对性教学:立足基础知识,扩展词汇量增强课堂活跃度,使学生能真正完全投入学习增强每节课的学习效率 一、部分倒装 1.否定词(短语)开头的句子要用部分倒装。 表示否定的副词never,nor,neither,表示半否定意义的副词hardly,few,seldom,little,含有no和not的词组by no means(决不),in no time(很快),at no time(在任何时候都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not until,not only...but also,no sooner...than=hardly...when/scarcely... when。即“否定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其他”。如: 1.Never have I seen him before 2.Seldom do we go out. 3.Little does he know what trouble he is in. Exercises:(把下列句子改为倒装句) 1.We are going nowhere at the weekend. 2.He did not make a single mistake. 2. only+副词/ 介词短语/ 状语从句” 开头的句子。如: 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make progress in your English.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你学英语才会取得进 Exercises:(把下列句子改为倒装句) ?He was able to get back home only when the war was over. 1.在hardly…when,no sooner…than,Scarcely …when… 句型中,主句须部分倒装。如: Hardly had they gone out of the classroom when it began to rain Exercises:(把下列句子改为倒装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2、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 教学难点 1、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 2、置身诗境,理解诗中的画面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学案导学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一、情境导入 我们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唐诗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现在我们展示、交流一下课前分组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的咏月佳句,看看月亮承载了人类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 (小组展示。出示powerpoint) 1.自然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宇宙意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4.思家恋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而月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诗人的千秋美名。唐代的张若虚就是如此。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光照千古的明月吧。 二、板书课题 光照千古的明月,江流不息的情思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赏析 三、知人论世 小组代表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发言,介绍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 教师补充(出示powerpoint):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全诗格调清丽婉转,抒情缠绵幽怨,意境高远阔大,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的诗歌极品,读来如痴如醉,如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此诗自明代后颇受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那是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四、置身诗境 1、播放音乐,诵读诗歌。播放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控制音量,不宜大)。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诗歌。 2、设置问题,交流感受。设问:读后觉得这首诗美吗?美在哪些方面?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 五、缘景明情 (对照导学案预设的思考题,分组推选代表发言;学生互评,补充完善;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在前八句中集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第一组代表回答;其它小组评价补充) 明确: 作者依题摹写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景物,它们构成一幅美妙的花月图。景物的特点是:空明澄澈,幽美恬静。这部分写出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意境美)。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 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倒装句。倒装是就现代汉语的习惯而言。古人一贯那样说,就无所谓倒顺。主要包括: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 (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愚公移山》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高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识点,各科知识点都包含了知识专题、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内容。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复习知识点请查看<<<高中总站>>>,高考知识点频道有你想要的珍贵复习资料。欢迎访问高三网,高考生的专属网站。 2宾语前置 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例如: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未有之也《张衡传》

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莫振救之《论积贮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欺余也《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例如: 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卿欲言何? 《赤壁之战》 ②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鸿门宴》 ③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鸿门宴》 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例如: ④王问:“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 《岳阳楼记》 (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例如: 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有何功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教学文稿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

浅谈高中文言文倒装句 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定)主─[状]─谓─(定)─宾“,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定语或状语)在中心语前。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这就像广州方言“我走先”与普通话“我先走”一样,没有修辞或强调的意义。 文言倒装句中,一般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这四种情况。下面,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它们的特点和用法。 一、状语即介宾结构后置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中,按出现频率来讲,位居榜首的应该是状语后置。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介宾结构后置,即状语或介宾结构放在了谓语的后面。其中尤以由“于”“以”构成的介宾结构居多。 由“于”构成的介宾结构一般多为“在……”的意思,例如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乎,相当于介词“于”)《赤壁赋》苏轼 命坐于灵虚之下。《柳毅传》李朝威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鸿门宴》司马迁 有时也有“从……”、“对……”、“比……”等的意思,例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这里的“于”为“对“的意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 第一个“于“为”从……“的意思,第二个”于“为”比……“的意思。 由“以”构成的介宾结构多为“用……”的意思,例如: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史记〉 二、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是对普通的非前置宾语而言的。这种前置不属于起强调作用的临时倒装,它要受到一定的条件制约。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种句式的条件有二:其一,必须是疑问句;其二,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二者缺一不可。这种句式的规矩比较严格,例外很少。例如: 大王来何操?《史记》司马迁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苏轼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之倒装句教案 人教版高质版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一、教学目的: .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 正文 引入 高考中所涉及的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 在高考中,它的设题方式一般是: 、判断省略成分是否正确 、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选出句式不相同的项 、通过翻译考查句式 倒装句 概念:所谓倒装句,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语序:[ ], ( )主语[ ] 谓语()宾< > 分类: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即谓语前置) (一)、宾语前置 、概念:将宾语移置到谓语之前的现象 、类型: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自信”——“信自”)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未之有”——“未有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师说》(“不知句读”“不解惑”)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欺余”)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知吾”)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胜自”控制自己)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未闻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莫能御之”)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词“不、未、毋(无)莫“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