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名词解释简答

审计名词解释简答

审计名词解释简答
审计名词解释简答

审计——是由具有胜任能力的独立人员对特定主体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以监督、鉴证、评价、并促进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活动。

审计对象——被审计单位与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相关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审计风险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了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各种证据。

注册会计师重大过失——注册会计师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按照专业准则基本要求执行审计业务。

管理建议书——注册会计师针对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

实物证据——审计人员通过实际观察或清点所获得的,用以证实某些实物资产是否实际存在及其实际数量的证据。

审计重要性——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错报是重大的。

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报与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作出的全部记录。

风险评估——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对其财务报表层次以及种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价和估计过程,以便分析错报风险的发生领域、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是否重大。

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以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

控制测试——是指为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而实施的程序。

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具有法定的证明效力。

审计目标——是基于一定的审计环境所确立的,对审计行为结果的一种期望,它用于引导审计行为的发生,是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总体审计计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

不相容职务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七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

穿行测试是指审计师在每一类交易循环中选择某一笔或若干笔业务进行追踪审核,以验证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是否与文件上所述的内部控制一致

函证是指审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存货监盘是指审计师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以查明存货实际

结存数量的方法。

其他事项段是指审计报告中含有的一个段落,该段落提及未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或披露的事项,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该事项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或审计报告相关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取决于交易的结果或所执行工作的结果

实物证据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清点获得,用以确认某种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及其数量的证据。

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以现场审计人员、项目负责人、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对审计工作底稿所进行的逐级复核。

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误,该报表单独或连同其他错误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审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客户关系和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考虑的主要事项:1.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 2.项目组是否具有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3.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要求4.在本期或以前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及其对保持客户关系的影响。5.项目组的工作委派6.业务执行7.监控8.审计工作底稿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执业纪律、业务能力、工作规则及所负的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做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我国注册会计是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独立性、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职业行为

职业道德概念框架:是指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用以指导注册会计师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独立性的概念框架: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本质属性。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损害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诚信行事,遵循客观和公正原则,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形式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外在表现,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所有相关事实和情况后,认为事务所或审计项目组成员没有损害诚信原则、客观和公正原则或职业怀疑态度。

审计证据的特征: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及时性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1.连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2.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

3.明确审计责任、评价工作业绩的依据

4.为审计质量业务控制和质量检查提供了可能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1.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审计通知书

2.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法律性资料

3.与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及管理层人员

结构有关的资料

4.重要法律文件、合同、协议和会议记录

的摘录或副本

5.对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研究与评

价的记录

6.被审计单位未审计财务报表及审计差

异调整表7.总体审计策略

8.具体审计计划

9.实施具体审计程序的记录与资料

10.与被审计单位、其他审计人员、专家和

其他人员的会谈记录、往来函件

11.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

12.被审计单位声明书

13.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及副本

14.审计约定事项完成后的总结

15.其他相关资料

内部控制五大要素

1.内部环境(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

2.风险评估(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3.控制活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

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

4.信息沟通(信息收集与筛选信息沟通与反馈信息集成与共享)

5.内部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

对内控进行了解 1.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2.利用以往审计经验3. 通过观察和询问4通过.穿行测试

测试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1.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 2.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3.控制由谁执行4.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

现代内部控制目标:促进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促进维护资产安全;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基本原则: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

应收账款函证对象: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关联方项目;主要客户项目;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甚至期末为零的项目;可能产生重大错报或舞弊的非常项目

应付账款对于供货总额较大、积欠过多、长期挂账、未收到对账单的供货商,发函证。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1.检查银行存款余额,编制银行函证结果汇总表,检查银行回函 2.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验证其正确性3.检查银行定期存单,编制定期存点检查表,检查是否与账面金额一致,是否与被质押或限制使用,存单是否被审计单位所拥有4.检查大额银行存款的原始凭证

截止性测试目的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记录归属期间是否正确;应计入本期或下期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否有被推延至下期或提前至本期的情况日期发票开具日期或收款日期;记账日期;发货日期审计路线账簿记录为起点;销售发票为起点;发运凭证为起点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反比;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反比;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正比

审计报告的作用1.对审计工作的全面总结2。评价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工具3.向使用者传达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4.表明审计师完成了审计任务,承担审计责任的证明文件

需加其他事项的情形 1.与使用者理解审计工作相关的情形2.与使用者理解注册会计师责任或审计报告相关的情形3.对两套以上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的情形4.限制审计报告分发和使用的情形

出具无法表示审计报告条件 1.审计范围受到重大限制且影响具有广泛性 2.存在具有互相影响的多个不确定事项

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是什么?(1)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3)没有必要在审计报告中附加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企业收银未收:虚构收入或虚假收款(动机:可以提高当期的收入和现金流量、现金比率)企付银未付:有可能是虚构成本费用而为;虚假支付未到期的负债;虚假支付可能无法支付负债银收企未收:收入不入账,如果等额支出不入账相结合,该款项可能被挪用或侵占;有避税要求或各会计期间平衡利润要求银付企未付:再利用单位中央款付款后,不入计单位存款日记账,长期挪用企业资金;企业支付的成本和支出不在当期入账,即降低当期成本,调高当期利润

在编制监盘计划时应当:1.了解存货的内容、性质、各存货的重要性及其存放场所2.了解存货会计系统及其他相关的内部控制3.评估与存货相关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及其重要性4.实地察看金额较大或性质特殊的存货的存放场所5.考虑是否利用专家的工作

对主营业务收入实施分析程序

1.将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是否的变动是否正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2.比较本期各月各种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并检查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3.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同类产品毛利率变化情况,注意收入与成本是否配合,并查清重大波动与异常情况的原因

4.计算重要客户的销售额及其毛利率,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有无异常变化

5.将上述结果与同行企业本期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6.根据增值税发票估算全年收入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1)取得或编制当期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余额明细表,并进行必要的复核;(2)进行分析性复核;(3)函证银行存款余额,验证银行存款的真实性;4)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验证其正确性;5)检查一年以上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存款,验证其真实性;(6)抽查大额银行存款的收支,验证其合规性;(7)检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截止,验证其正确性;8)检查外币资金的折算,验证其正确性;9)查验银行存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审计名词解释及简答

审计学名词解释 1、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 2、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3、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4.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5.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6.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7.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8.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对业务或事项不加考虑,满不在乎,根本没有遵守专业标准或严重违背审计准则而导致审计失败。 9.审计:是指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专业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 10.专业胜任能力 11.内部审计是指组织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容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12.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序的业务。 13.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书。 14.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15.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有过失甚至欺诈作为。被揭发后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16.控制测试:是指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为了确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17.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 18.顺查法: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鳓,瓣的一种方法。 19.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20.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1.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22.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23.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24.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25.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26.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

管理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

概念术语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 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 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3.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或者说, 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4.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 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 5.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6.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 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7.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 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8.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 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9.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P)。 D为脚标 10.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 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11.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 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12.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如产品的价格、生产中 可替代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供给曲线是指,假定的在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均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与供求两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可记为QS=f(P) S为脚标

审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5小题,共10分) 1.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财务报表的鉴证和经济活动的鉴证及咨询活动。 2.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3.审计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 4.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5.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6.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7. 审计依据:是注册会计师衡量审计对象公允性、合法性、一贯性的尺度,是注册会计师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8.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9. 重要性:指在具体环境下的财务报表中错报金额和性质的严重程度。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10. 审计风险:指的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11. 风险评估:是指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内容,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目的,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之前实施的程序。 12.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13.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通过获取和评价与被选取项目的某些特征有关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结论。 14. 核算误差:核算误差是因为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的会计核算而引起的误差,用审计重要性原则来衡量每一项核算误差,又可把这些核算误差区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 15.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 五、简答题(试题中一般为3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基本框架的具体内容。 答:由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三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45个),具体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4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业务准则(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2个); 第二部分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2个); 第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1个)。 2.简述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 答:定义: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要素:鉴证业务基本准则规范了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和鉴证报告等鉴证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鉴证链”。 目标: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讲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就收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 2、经济模型:是指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非常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子,从而建立起模型。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经济模型本身可以用带有图表或文字的方程来表示。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6、正常利润:指企业主若果把这笔钱投资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 7、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得开支,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外显成本+内含成本) 二、思考题 1、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管理经济学研究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者密切的联系,他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的行为。在研究对象上,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在对企业目标的假设上,微观经济学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对企业的环境假设上,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为自己知道,而管理经济学研究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在研究目的上,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研究企业决策。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什么? 答:企业的短期目标有: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审计学名词解释资料

第一章审计概论 1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的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指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3审计的授权者: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 4审计的主体: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得全部或者一部分经济活动。 5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6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7内部审计: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和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他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8: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9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10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的结论和一件,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11抽查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审计资料中,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或某段时期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12核对法:是指被审计单位书面资料按照其内在联系相互对照检查,从中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证证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和账实核对。 13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会计资料有关指标的观察、推理、分解和综合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审计方法。 14复算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资料的有关数据进行重新计算,用来验证元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15监督盘点:又称监盘,是由被审计单位的财产保管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实物盘点,审计人员亲临现场监督盘点的方式。 16调节法:是指自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节有关数据证实所需证明数据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17观察法: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实地观察来取得书面资料以外的审计证据的方法。 18查询法: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的方式来证明客观事物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包括面询和函询。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旬效开展公干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5.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6.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7.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8.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 9.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以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 10.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1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2.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3.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与基础。 14.行政管理支出,就是指政府财政用于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开支。 15.社会救济,又称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由于贫困及各种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无偿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6.财政贴息是指出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17.政府收入规模,是指政府究竟可以组织多少财政收入,也被称为政府收入的数量界限。 18.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19.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税种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 20.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1.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出口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税种。 22.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23.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出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 24.罚没收入指法院、检察院、海关、工商、税务、质监等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对各类违法行为给予罚款取得的收入、没收财物的变价款收入等。 25.自由公债也称为自由认购公债,即不附带任何强制性条件,由应募者自由认购的公债。 26.公债风险是指政府在运用公债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种不确定的经济因素所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 27.政府预算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8.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 29.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和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 30.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儿是有工作能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31.扣除法也叫列支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将纳税人的国内所得和国外所得汇总后,扣除纳税人来源于国外所得所缴纳的外国税额而仅就其余额按居住国政府规定的税率征税的方式。 32.抵免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通过允许纳税人以在国外缴纳的税款冲抵本国汇总国内外所得按本国税率所计征的税额的方法。

审计准则自学考试习题修订稿

审计准则自学考试习题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审计准则自学考试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职业道德、鉴证业务、审计准则、管理层、治理层、审计工作底稿、重大错报风险、重要性、重大错报风险、审计证据、监盘、财务报表审阅业务、三方关系、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报表审计 二、综合题: 1、在确定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公允表达时,附注非常重要,试评价以下两则关于附注的看法并指出错误: (1)尽管附注通常用技术语言表达并且难以理解,但阅读财务报表附注是很重要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在附注中,说明某些与资产负债表或者利润表中所表达信息完全相反的情况,来减少自己对第三者所负的责任。 (2)A同学说,财务报表和附注适当揭露的主要责任,应由负责外勤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承担;B同学说,应由负责这项审计委托业务的合伙人负主要责任;C同学说,应由起报表及其附注的助理人员负主要责任;D同学说,这是客户的责任。 2、甲是某个小公司的业主,现委托乙注册会计师审计其会计记录。甲业主告诉乙注册会计师,审计必须按时完成,以便将审计过后的财务报表作为贷款申请书的一部分送交银行。乙注册会计师立即同意接受这项委托,并答应在三个星期内提交审计报告。甲业主同意付给乙注册会计师一笔固定的审计费用,另外还同意如果贷款得到了,再加付奖励金。 乙注册会计师聘用了两个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执行审计工作,并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告诉他们如何进行审计。乙注册会计师告诉学生不要把精力花费在评价内部控制上,而应该集中精力来验证分类账上数字计算的正确性以及汇总会计记录里的数据,以支持

审计名词解释与简答2.0(1)

或有收费:或有收费是指服务报酬的收取不是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来计算,而是根据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成果大小或所提供报告的类型来确定。这种收费方式将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普通过失:普通过失(也有的称“一般过失”)通常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合理谨慎而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对注册会计师而言,则是指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执业。 重大过失:重大过失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最低限度的谨慎而给他人造成损失。对注册会计师来说则是指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专业准则的基本要求执业 审计失败: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循审计准则而形成或提出错误的审计意见。 合理保证:合理保证是一个与积累必要的证据相关的概念,它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鉴证对象信息整体提出结论提供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它是一个与绝对保证相对应的概念,绝对保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百分之百的保证。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对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如何进行收集的详细指令。选用何种审计程序涉及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审计证据。 函证: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 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分为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它可能影响多项认定。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错报是重大的。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为了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施而制定并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它主要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控制测试:控制测试就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在整个或至少大部分被审计期间内有效运行的审计测试。 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具体说来,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强调事项段:强调事项段,是指审计报告中提及已在财务报表适当列报和披露事项的段落。 简述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1)独资型会计师事务所是指由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个人开业,并承担无限责任的一种事务所组织形式。(2)合伙型事务所是指由两位或多位注册会计师合伙人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3)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LLP)以事务所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各合伙人仅对个人执业行为承担无限责任。(4)专业服务公司(PSC或PC)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股东发起成立,它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PSC是一种名为公司、实为合伙的新兴组织形式。(5)有限责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即由注册会计师出资设立,并以其认购股份对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事务所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组织。 为什么注册会计师计划和执行审计以便为财务报表中是否不存在因错误或舞弊而引起的重要错报获得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基于以下原因,注册会计师只能对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负责:(1)绝大部分审计证据来源于对总体样本的测试,诸如应收账款或存货。抽样不可避免地包含不能发现重要错报的一些风险。(2)测试领域、测试类型、范围和时间安排、测试结果的评价等,都要求注册会计师进行大量的判断。即使注册会计师具有良好的忠诚和正直性,他们在判断中也可能犯错误和出差错。(3)会计反映包含复杂的估计,这本身涉及到不确定性,并会受未来事件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所依赖的证据只具有说服力,而不是令人信服的。 (4)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要侦查欺诈性财务报表,即使可能,常常也极其困难,尤其是管理层之间存在共谋时更是如此。(5)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简述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某个时间,对将要获得的某类审计证据如何进行收集的详细指令。(1)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2)检查有形资产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检查有形资产程序主要适用于存货和现金,也适用于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固定资产等。(3)观察是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例如,对客户执行的存货盘点或控制活动进行观察。(4)询问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5)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例如对应收账款余额或银行存款的函证。(6)重新计算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7)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8)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上述审计程序单独或组合起来,可用作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什么是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评估程序主要包括哪些?:风险评估程序是指为了达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而实施的程序。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应当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主要包括:(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2)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4)其他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哪些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什么是抽样风险?抽样风险具体表现为哪几种形式?分别对审计结果有何影响?:(1)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有存在差异的可能性。(2)抽样风险分为下述两种类型:①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并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②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此类风险影响审计的效率。 简述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目标。:(1)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内容、数额是否正确完整;(2)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是否符合收入实现原则,即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是否均已入账,已记录的收入是否均已获得;(3)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是否存在,所有收入抵减的处理是否恰当;(4)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披露是否恰当。 简述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1)确认应收账款是否存在;(2)确认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认应收账款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可收回,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恰当;(5)确定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6)确定应收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确定应收账款函证样本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1)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的重要性,若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则函证的范围应大些;(2)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如果内部控制健全有效,则可相应减少样本量,反之则应扩大样本量;(3)以前期间的函证结果,如果以前年度函证中差异较大或欠款纠纷较多则样本量应相应扩大。 什么是广泛性?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哪些情形会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广泛性是描述错报的一个术语,用于说明发现的错报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或者说明因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未能发现的错报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的情形是:(1)不只对财务报表的特定要素、账户或项目产生影响;(2)虽然仅对财务报表的特定要素、账户或项目产生影响,但这些要素、账户或项目是或可能是财务报表的主要部分;(3)与披露相关,而该披露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

资源为什么是稀缺的: 1.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 2.一定时期内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是有限的 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市场经济应具备的特点: 1,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2,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3,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经济 市场价格为什么处于市场信息的核心地位: 1.价格对经济有着很强的调节作用 2.可以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供求情况 3.价格的变动可以调整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4.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1.存在独立的经济主体 2.存在市场 3.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 供求定理 (123) 偏好的性质: 1.可传递性 2.完全性 3.非饱和性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可度量,获得的效用可以准确地用基数表示出来,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只可以排序,即只可以用序数表示。 2.分析方式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在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为分析工具,序数效用论使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3.均衡条件表达式不同。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联系: 1.都是从市场需求一方着手,证明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效用最大 2.都是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在既定收入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

3.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作为基础 4.推导出的曲线都具有相同趋势且符合需求规律。 水与钻石的的价格悖论: 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固然大于钻石,水的总效用也固然大于钻石,但是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不是由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最后一单位边际效用决定的,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水资源是相对较多的,因此人们从最后一单位水中得到的边际效用很小,因此愿意出价低。而钻石相对稀缺,供给量较少,人们从最后一单位钻石中得到的边际效用较大,因此人们愿意出价高 货币的边际效用 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随着人们收入量的的增加,每一单位货币收入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越小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向右下方倾斜 2.不可相交 3.凸向原点 4.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5.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6.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所代表效用相同 影响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因素 1.收入变化(由此可推恩格尔曲线) 2.价格变化(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收入的变动,又由收入的变动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完全竞争厂商的存在条件(特点): 1.存在足够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2.信息是完全的 3.资源是自由流动的 4.各厂商生产的产品无区别 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条件: 1.厂商对自然资源/矿产/技术的控制

审计名词解释

1、审计审计是由独立的人员对特定经济实体的可计量的信息及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客观地收集和评价证据,以确定并报告这些信息与既定标准符合程度的一个系统过程。 3、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4、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 5、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6、控制测试的时间①确定实施控制测试的时间;②确定拟信赖的相关控制的时点或期间。如果仅需要测试控制在特定时点的运行有效性,CPA只需获取该时点的审计证据;如果测试某一期间的控制,CPA应当获取控制在该期间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7、审计证据的概念审计证据是指CPA为了得出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8、分析程序指注会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域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与下列各项信息进行比较:①以前期间的可比信息;②被审计单位的预期结果或者注册会计师的预期数据;③所处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息。 9、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是指CPA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书面记录。 10、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11、可容忍错误将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在各帐户余额之间,每个具体帐户余额所分摊的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就是“可容忍错误”。在将重要性的初步判断在各资产负债表帐户之间分配时,审计人员必须考虑到特定帐户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和验证该帐户可能需要花费的成本。 12、期望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完成并发表无保留审计意见之后,审计人员所愿意承担的一种主观确定的、财务报表未公允表达的风险。 13、特别风险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这些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就是“特别风险”。14、非常规交易非常规交易是指由于金额或性质异常而不经常发生的交易。如企业并购、债务重组、重大或有事项等。 15、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它错报是重大的,但CPA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即检查风险是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和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程序有效性的函数。 16、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单位目标实现的政策与程序。它包括:①业绩评价;②信息处理控制;③实物控制;④职务分离。 我国的定义: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17、信息系统与沟通我国的定义:如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用以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履行经营管理责任的程序和记录。 18、抽样风险是指CPA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19、非抽样风险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CPA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21、积极的函证方式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确认询证函多列示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询证函要求的信息。在采用积极的函证方式是,只有CPA收到回函,才能为财务报表认定提供审计证据。 22.鉴定业务:指注会对鉴定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定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23.合理保证:要求注会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鉴定对象信息整体提出结论,提供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 24.审计目标:指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 25.认定: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种业务和相关账户所作的陈述或声明 26.进一步审计程序:指注会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人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审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整合版

会计0801 班 审计 名词解释 1、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它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这项错报是重大的。 2、审计风险——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3、内部控制——指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4、控制测试——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测试。 5、抽样风险——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简答题 1、注册会计师确定样本规模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1)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2)可容忍误差 (3)预计总体误差 (4)总体变异性 (5)总体规模 2、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什么? (1)是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2)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3)是明确审计责任,评价考核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的依据。 (4)便于进行审计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查。 (5)对未来的审计具有参考备查价值。 3、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哪些风险评估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 (1)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 (2)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 (3)检查文件和报告 (4)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会计0802 班 名词解释 1 函证: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 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2 重要性: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3 内部控制: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4 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5 期后事项: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宏观经济学复习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用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产出价值 实际GDP:它以不变的价格来计算某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的结果 国民收入: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个人收入: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即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以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 简答题 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该概念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理解时应注意六个方面的含义: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而不是所受卖掉的最终该产品价值;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国民收入有几种核算方法? 可以从三种角度来核算国民收入。 第一种是从生产角度出发,把各个部门所提供的全部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扣除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即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生产法。 第二种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计算国民收入,再推算出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收入法。 第三种是从支出的角度出发,将市场需求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方法称为支出法。国民收入核算常用收入法和支出法。 3.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论述题 试述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 (一)产品流动法产品流动法又称为产品支出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它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将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消费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该年内全社会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在运用产品流动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所相加的一定要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或劳务,或者说是扣除了生产各个阶段上重复计算后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中作为投入品的那些产品和劳务。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也可以运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二)要素所得法要素所得法又称所得或收入法、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

审计准则考试试题

审计学原理 第十一章审计准则 一、单选 1、世界上最早的审计准则是(A ) 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47年公布的《审计准则试行办法》 B美国总审计署于1972年颁布的《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准则》C我国审计署于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D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2、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一般准则的有(AD ) A注册会计师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B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编制审计计划 C注册会计师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一般应采用抽样审计 D注册会计师对于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 3、我国第一部正式的国家审计准则是(A ) A我国审计署于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B 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C 1996年1月1日实施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D 1980年财政部颁发的《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4.下列关于审计准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 ) A.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B.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C.审计准则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标准 D.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5.在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下列各项均属一般准则的内容,除了( D ) A.对独立审计目标的表述 B.对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的要求 C.对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双方责任的规定 D.对编制审计计划的规定 6.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准则包括( A ) A.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的观念与态度 B.注册会计师如果在审计时配有助手,必须注意监督 C.注册会计师应适当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D.注册会计师应在接受业务之前,与客户签订业务委托书 7.最早的审计准则出现在( A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8.审计准则发端于( C )。 A中国B英国C美国D德国 9.工作准则亦被称为审计的( D )准则。 A.行为 B.运用C.内勤D.外勤 10.( B )主持独立审计准则的研究编制工作。 A.审计署B.财政部C.国务院D.中纪委 11.《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中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要保持应有的( A )。 A 职业谨慎 B 职业道德 C 职业纪律D职业法规 12、( B )是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 A审计准则B审计依据C审计证据D审计报告 13、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 C )。P458 A、《审计法》 B、《会计法》 C、《注册会计师法》 D、《企业会计准则》 14.国家出台审计准则的主要原因是增强的( B )的可信性。 A、会计档案 B、会计报表 C、会计账簿 D、会计凭证 15..民间审计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D )A.一般准则 B.外勤准则 C.报告准则 D.处理、处罚准则 16、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哪项内容不具有强制性( C ) A独立审计基本准则B独立审计具体准则C执业规范指南D独立审计实务公告 17.下列有关重大错报风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 A.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B.财务报表在审计后依然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C.审计人员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