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学 20年代的小说(二)

现代文学 20年代的小说(二)

现代文学 20年代的小说(二)
现代文学 20年代的小说(二)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考核要求: 1.识记:(1)问题小说;(2)乡土小说;(3)身边小说(4)零余者 2.领会:(1)问题小说及代表作、特点(2)乡土小说及代表作、特点(3)身边小说及代表作、特点(4)叶绍钧、许地山、冰心作品及成就 3.分析: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20年代小说的发展大致上形成了三种类型或三种潮流。第一类是“问题小说”。第二类是在鲁迅影响下,由文研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第三类是以创造社作家为主体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及其他主观抒情小说(“身边小说”)。一、为人生的“问题小说”

1、问题小说概念: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流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主要作家由文学研究会成员构成。主要作家:叶圣陶、冰心、庐隐、许地山等。 4、作家作品介绍庐隐王统照(一)“五四的产儿”:庐隐(1899-1934)原名黄英。文研会首批会员。命运多舛,难产而死。第一个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发表,但不出色。后来《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及《海滨故人》,显示出创作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表现一代青年女性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景。代表

作《海滨故人》1923年发《小说月报》上,以“自叙传”的手法写露莎、玲玉、莲裳、云青、宗莹五个女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很有抱负,立志追求美好的人生。但她们的美梦很快在现实中破碎。这篇小说是自叙传体的写作。纤微细腻的心理笔致,个人气质上的感伤色调,形成了主观浪漫的“庐隐风格”。《象牙戒指》是以她的好友石评梅、高君宇的爱情悲剧为原型创作的。描写知识女性爱情生活的坎坷和内心的苦闷。凄艳动人。(二)用美来改造世界: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1913年到济南, 1918年到北京,就读于中国大学英国文学系。1927年到青岛。 1933年《山雨》出版,社会反响强烈,因《山雨》与茅盾的《子夜》同一年出版,而被文学评论界称为“子夜山雨年”。1946年8 月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二、流寓者的“乡土小说”

1、概念:又被称为“流寓者的文学”。是指二十年代一些流寓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主要作者有许杰、许钦文、鲁彦、蹇先艾、台静农、彭家煌等。

2、风格特征: A、文化批判与风情展示。 B、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落后习俗。 C、在悲惨的社会生活叙述中,加入美丽的自然风光描写。 D、隐含着或浓或淡的乡愁

3、乡土小说代表作家

(1)鲁彦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乡土写实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曾听过鲁迅讲课。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柚子》

《黄金》;中篇小说《乡下》;长篇小说《野火》,散文集《驴子和骡子》等。鲁彦的作品写家乡宁波镇海一带的农民生活,注重对地方风物、民俗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菊英的出嫁》。写浙东民间愚昧的“冥婚”习俗,寄托着美好愿望。(2)、彭家煌小说以稳健沉实著称,有相当多的喜剧色彩。创作时间不长,却有不少描写湖南闭塞农村士绅与乡民之间各种活剧的作品。彭家煌的小说叙述冷静机智,具有农民式的风趣,将本是悲剧性的故事渗入喜剧色彩《怂恿》是他乡土文学创作的一篇力作,写得比较圆熟。被茅盾称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3)台静农未名社主要发起人。曾在北大听鲁迅讲课。 1923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少而精。小说作品主要是《地之子》集,以安徽故乡的人事为材料,描写宗法制度对故乡底层的精神统治。最著名的是《拜堂》。汪二与寡嫂。(4)许钦文受鲁迅小说影响。曾在北大旁听鲁迅讲课。其作品以反映乡村人情世态和描写知识分子生活见长。《父亲的花园》表现了深深的乡愁。1926年小说集《故乡》在鲁迅资助下出版。《鼻涕阿二》描写一个外号叫鼻涕阿二的妇女受压迫而麻木愚昧的一生。短篇小说《理想的伴侣》运用讽刺嘲弄的笔调对当时流行于社会的小资产阶级人生观婚姻观进行揶揄。(5)蹇先艾(6)许杰以表现浙东的乡村悲剧见长。《惨雾》写乡村间的原始性械斗。《赌徒吉顺》是现代小说最早描写“典妻”题材的作品之一。三、自我表现的“身边小说”

※概念指五四时期以创造社为主体,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一个小说群体。其创作多取材于身边生活,强调自我内心的充分表现,主张再现自己的生活和心境,侧重于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灵与肉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以此作为向一切旧道德和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创造社抒情作家群陶晶孙在日留学十五年,学医而从文,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造诣。作品有浓重的东洋风味。主要小说有《音乐会小曲》《木犀》等。小说喜用“晶孙”或“无量君”为主人公命名,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形式上别致、精巧。张资平前期创造社小说家。初期短篇小说《梅岭之春》《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有浪漫伤感的气息。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采用自叙传写法,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长篇小说。后来大部分小说有自然主义色彩,甚至沉湎于性爱、肉欲的描写。思考题: 1、什么是问题小说、乡土小说、身边小说 2、本时期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 * No. * 博达学院 * No. * 博达学院 * * 第三章 20年代的小说二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一、为人生的“问题小说”二、流寓者的“乡土小说”三、自我表现的“身边小说”第二节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第三节郁达夫 2、“问题小说”

形成的两个原因①“问题小说”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几个最为突出的问题题材: A、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B、妇女问题。 C、劳动者的悲惨命运和出路问题。 D、人生意义和目的问题。②、受易卜生等欧洲与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和文学思潮的影响,提倡为人生的创作。 3、流派特征:①、以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思想主题,提出人生和社会的诸多问题。其中以青年人的爱情问题为核心。②、以现实人生为题材、以理想主义为基调,作品充满了哲理色彩,但缺乏独到的观察。庐隐(1899-1934)庐隐的小说创作特点: 1、叙述不事雕饰,激切直露,少含蓄。 2、叹号的大量运用增强了叙事的情感容量,但相对削弱了小说语言的雕塑功能。 3、穿插日记、书信,重视哀切动人的环境气氛烘托,甚于对人物性格的刻接,结构上往往失于散漫拖沓。王统照1897_1957 1、其“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点,主张美育。短篇小说《沉思》《微笑》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2、作品中也有一些对社会的正面揭露,作品达到的现实主义水平比较高。《湖畔儿语》。 3、1922年出版《一叶》,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之一。

4、1933年出版《山雨》,写中农奚大有一家的遭际。被认为是描写北方农村的第一部坚实的长篇。《柚子》是处女作,以当时长沙地方军阀行刑杀人为题材,对军阀视人命如草芥表示满腔的愤怒。另一方面揭示围观者的麻木、自私、缺乏同情心,具有鲁迅小说风格。小说《黄金》很有典型

性。写小镇市民人情冷漠甚至残酷的故事。揭示人们趋炎附势、赤裸裸的拜金心态,对乡村人情的冷酷以及毫无人性做了鞭挞。小说受到茅盾的称赞。文学研究会后期青年作家,自始至终从事乡土小说创作。代表作《水葬》写小偷骆毛的遭遇。有鲁小说风格。※浪漫抒情小说特征(教材57页) 1、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2、不注重实践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表现作家的情绪、感受、心境、心态 3、在创作方法上,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兼采某些现代主义技巧。 4、明显受西方文学影响。倪贻德以美术家的身份写小说。代表作是短篇《玄武湖之秋》和中篇《残夜》。都是写与他的身世相关的伤感故事。主人公多为画家、艺术青年,文字哀婉悲抑,偏重于主观宣泄,追怀已逝的爱情,堪称纯正的浪漫抒情主义风格。叶灵凤文学创作的时间很长,有《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处女的梦》,长篇《爱的滋味》《红的天使》《未完成的忏悔录》等多种。擅写恋爱题材作品,情节扑朔迷离,结构多变,受弗洛伊德学说影响很大,对于变态性心理的描写有相当的深度。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1)

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30年代文学(革命文学) 一一、、3300年年代代文文学学思思潮潮((人人文文主主义义文文学学思思潮潮和和左左翼翼革革命命文文学学思思潮潮)) 1.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1) 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代表了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思想。他受美国白璧德主义的影 响,提出以“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为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籍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其雅士美学追求。他在艺术上批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在思想上否定个性主义,几乎是整体地否定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梁实秋的文艺思想包括: 一、人性论。(他强调把人性作为文学的唯一标准。梁实秋认为,人性是超阶级的,他的人性概念本质上是一个伦理概念。他所谓的人性是二元的,一是以想象情感为代表的;一是以理性为代表的。他主张文艺上的“合于理性的束缚”。梁实秋的人性论,是以理制欲的人性论。)二、天才论,声称“文学不是大多数人的”。 (2) 朱光潜30年代的著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1932)《文艺心理学》(1936) 《变态心理学》 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能,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 2.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1)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普罗文学”)兴起。。。 (2)左联: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人在上海霞飞路出席了中国左翼 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会上通过了蒋光慈、冯乃超等制定的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1930年11月被吸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1936年初经共产国际指示解散。 (3)左联进行的文学活动: 一、 创办刊物 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 三、 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四、 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五、 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 倡 六、 培植了大量的文艺青年 3. 30年代重大文学论争 (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以冯乃超为首的革命文学派对以鲁迅为首的五四作家进行批判,双方论争的焦点是五四文学是否已经死去。前者鼓吹“一切艺术都是宣传”的观念,鲁迅发表《革命时代的文学》加以反击,认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 (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这次论争是左联成立前后对新月派及其宣传的人性论的批评。就梁实秋提出的“文学是没有阶级的”以及天才论,左翼文学家认为这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在的合理;鲁迅对梁实秋的观点全面批评,认为文学只有通过人,才能表现“性”。 (3)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杜衡)和左翼作家之间,双方论争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自称“自由人”的胡秋原坚持文艺自由论,反对艺术宣传政治;左翼作家冯雪峰(洛扬)却批评胡是“向普罗文学运动进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20年代散文流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20年代散文流派 篇一:20年代散文整理 20年代散文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主要是杂文创作)—短小精悍的社会文明批评。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化传统”。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作家群: 他们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对于文化痼疾,社会时弊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如: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以鲁迅的杂文最具代表性。1927年《野草》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散文诗的成熟。 这个作家群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而且影响所及,自《新青年》到《莽原》《语丝》,直到30年代以后的《萌芽》《太白》《中流》,可以找出一条发展轨迹。

《新青年》《莽原》《语丝》(后分化出“言志派”—在周作人麾下聚集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以后发展到《骆驼草》《水星》《论语》等) (二)语丝文体(语丝派) 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五四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这一群体不同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它没有严格的组织,只是一个由《语丝》周刊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仁团体,但其影响却能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社团相提并论,而且这个刊物坚持的时间很长。《语丝》周刊从24年11月17日创刊,到1930年3月10日停刊,是极少数长寿刊物之 一。它先后由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柔石、李小峰任主编,长期撰稿人主要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川岛、章依萍、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另外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作家如郁达夫、朱自清、胡适、徐志摩、沈从文等也经常在《语丝》上发表作品。从成员的构成看,语丝同仁在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和艺术主张方面都不很一致,但在办刊宗旨和创作态度上很相近,即提倡自由 思想和独立意识,提倡美的、艺术的生活。语丝作家群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展开积极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对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落后的思想意识、僵化的传统观念、军阀官僚的残暴统治和虚伪的文风进行了猛烈的抨

30年代小说整理

30年代小说 一,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到30年代,进入成熟、繁荣的时期,究其原因: (见朱栋霖本p159) 二,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的标志(或30年代小说创作的成就)(一共6条,见笔记本整理) 三,小说流派 (一)“左联”和左翼小说 1 “左联”准备期 (1)普罗文学(小说)——见笔记本整理 主要是太阳社成员,以蒋光慈为代表。其他成员:洪灵菲,楼建南,戴平万,孟超,钱杏邨等。还有后期创造社成员郑伯奇,华汉(阳翰笙)等。 注:太阳社(用文学为革命呐喊)——思想大于艺术,公式化、概念化通病。粗暴的革命画面,“革命加恋爱”的流行主题。 普罗文学(小说)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这一转变时期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 ①蒋光慈 强烈的宣传鼓动性,对重大事件的及时反映,昂扬的激情与艺术追求。但早期作品形象流于浮面。《少年漂泊者》以少年的流浪历程,展现五四到五卅的社会矛盾和斗争。《短裤党》工人运动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人。《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的分化。 《丽莎的哀怨》纠正简单化描写的尝试,写出人物思想性格复杂性。《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革命现实主义对“革命浪漫蒂克”一次攻克。以客观写实反映早期农民武装运动的风暴,对概念化的有力校正。 ②洪灵菲 凄婉与刚烈、感伤主义与英雄主义统一。后转向工农题材。 《流亡》知识分子型革命者在革命流亡中的困顿、爱情与不屈。自叙传色彩。 ③华汉 《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从政治观念生发故事。1932重版时五个序言对“革命的浪漫蒂克”进行了历史批判性总结。 (2)柔石/胡也频(二者转变都在后期) 同样是文学革命→革命文学转变中的初期无产阶级文学家(这一点与普罗小说家相同),与左联作家群具有相同的创作倾向。 ①柔石 早期写青年婚恋题材,后期表现知识者的追求、开掘下层人民的命运。《二月》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2)卷A

6265 中国现代文学(2)卷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的小说《华威先生》发表后,曾引起了一场“”的论争。 2、鲁迅的后期杂文在集子名字上较多地采用了对仗的形式,其中《三闲集》之后是《》,《伪自由书》之后是《》。 3、小说《》中,吴荪甫手下的两位奴才是屠维岳和。 4、在英国期间,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和《二马》。 5、的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等。 6、在小说《边城》里,同时爱上翠翠的两兄弟是天保和。 7、抗战后,沙汀描写四川农村生活的“三记”是《》、《》和《还乡记》。 8、“文协”年成立于(地名)。 9、解放区民歌体长诗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有的《王贵与李香香》、的《漳河水》等。 10、抗战时期所谓“三个地区”文学的三个地区是指、国统区和。 11、请填写下列作品的作者: (1)《啼笑因缘》: (2)《烙印》: (3)《兽道》: (4)《围城》: (5)《边城》: (6)《樊家铺》: (7)《生死场》: (8)《原动力》: (9)《晋察冀边区印象记》: (10)《北京人》: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剧联”

2、东北作家群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包身工》是三十年代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间隔10厘米 2、《屈原》的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间隔10厘米 3、简要说明茅盾小说从《虹》到《子夜》的发展变化情况。 间隔10厘米 4、在艾青的诗歌中,虽然农村题材占很大比重,但为什么又与“乡土诗人”的诗歌不同? 间隔10厘米 四、分析题(20分) 在小说《家》中,为什么觉慧会成为封建阶级的叛逆者,而觉新则不能?请举例分析。 间隔15厘米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考试和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考试和答案 1 / 13

————————————————————————————————作者:————————————————————————————————日期: 2 / 13

1、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是()。 [A]《怀旧》[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D]《孔乙己》 2、郭沫若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两个领域是历史剧和()。 [A] 诗歌[B]小说[C]散文[D]甲骨文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 [A]叶圣陶[B]冰心 [C]王鲁彦[D]彭家煌 4、郁达夫的小说通过对精神困境的自述,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一系列()的形象。 [A]“多余人”[B]“彷徨者”[C]“精神者”[D]“零余者” 5、下列丁玲的小说中,不具备左翼文学特征的是()。 [A]《一九三零年春上海》[B]《莎菲女士的日记》 [C] 《水》[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6、1922年,“湖畔”四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出版的诗歌合集是()。 [A] 《蕙的风》[B] 《春的歌集》[C]《湖畔》[D]《女神》 7、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考察,从而创作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散文集的是()。 [A]萧乾[B]冯雪峰 [C] 陈独秀[D]瞿秋白 8、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上海[B]北京 [C]广州[D]香港 9、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使其由“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转化为新文学的重要阵地的是()。 [A]陈独秀[B]鲁迅 [C]赵家璧[D] 茅盾 10、下列不属于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是()。 [A] 《老张的哲学》[B] 《四世同堂》 [C] 《二马》[D]《断魂枪》 11、执着的“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的作家是()。 [A]老舍[B] 沈从文 [C]巴金[D]茅盾 12、下列不属于“新感觉派”作家的是()。 [A] 曾虚白[B]穆时英 [C]施蛰存[D]刘呐鸥 13、樊家树、沈凤喜是张恨水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A]《金粉世家》[B]《啼笑因缘》 1 / 13

中国现代文学论文范文2篇

中国现代文学论文范文2篇 中国现代文学论文范文一:现代文学蛮性书写分析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备受人们关注,主要是发现理解人和人性,不仅具有反封建革命的意义,还具有不同的风格,为读者提供丰富阅读体验。但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处于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因此同其他国家和时代关于蛮性书写书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笔者通过梳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来寻找蛮性同启蒙、文明以及人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蛮性题材美学价值发展。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蛮性 前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蛮性”书写备受人们关注,基于作家的经历、创作思想和思想资源各不相同,同时,加上环境和文学语境的不断变化,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各具特色,内涵复杂多样,不仅是对启蒙和救亡的诉求及焦虑,还承载着作家对人和社会的乌托邦理想,为作家们提供特殊的现代性审美价值及体验,并且能进一步探索人性和人的深层次心理状况。 1、中国现代文学“蛮性”书写的类型及特点 1.1植根乡土—书写“蛮性”之美 在中国新文学开始时,乡土农村就出现蛮性这一特征,作家对故乡和农村的风俗习惯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并揭示和批判

农村的蛮荒愚昧及落后。早在乡土文学第一个十年时期就出现了“蛮性”书写作品,但数量不多,且立意和宗旨同乡土小说较为相似。研究显示,值得人们关注的是“蛮性”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中,东北和西南为两个浓墨重彩的版块。不管作家是东北的还是西南的,其笔下的地域不仅为故事的发生地,同时,还为作品提供复杂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作品的感染性及可读性。且作家能通过特定地域,让人们认识蛮性和人性理论,合理的批判道德等,最后将“蛮性”的生存及生命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1.2触碰心灵—对个体解放的意义 研究显示,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不仅是表现中国农村边远地区的野蛮生存状况及原始旺盛的生命力,还希望通过书写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来窥探人性及心灵深处的隐私,便于很好地理解人性内涵,观照人生存困境的诗性和质询人为解放自身的途径方法。说到蛮性的这个特点,很多作家便会提高曹禺先生的《雷雨》,该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蛮性”书写的最高成就。事实上,曹禺先生的创作也很好地将关于现代文学“蛮性”书写的事实折射出来,该事实为“蛮性”书写的大量出现同当时政治文化之间具有直接关系,在发展中受到政治、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为政治、地域文化,其对大多数作品艺术风貌和思想水准起到决定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潮流前一些成就比较高的作品,试图超于潮流,他们不仅辨析整合伦理,不依赖于抒写特定地域风情,同时,还用一定方法碰触人性深处,寻找“蛮性”的无限可能,最终摆脱概念束缚。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 填空题:1.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2.凌吉士是由作家丁玲创立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人物形象。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华威先生》的人物形象。(2人均为左联作家)戴望舒《雨巷》(成名作),《望舒草》(作品集)。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是1921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等12人。 4.创造社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本、郁达夫和成仿吾等人。 5.左联于1930年在上海成立,事先,冯乃超、沈端先(夏衍)、冯雪峰与鲁迅商谈,共同开过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底任务”统一了思想,后来,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 6.鲁迅思想:个性主义“图强”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受尼采思想影响);后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7.“乡土文学派”是在鲁迅的影响下成立的一个小说流派。 8..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沉沦》(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步短篇小说集。 9.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此后,《呐喊》和《彷徨》两个小说集的出版现实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垦新诗处女地的是胡适,1920年他出版了新诗集《尝试集》但真意义上的第一本新诗集要算是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 11.(茅盾)沈雁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蚀》,原稿笔名为矛盾,后由叶圣陶改为茅盾,该著作包括三个系列中篇,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 12.茅盾的小说处女作是《蚀》,其是有三个系列中篇幻灭、动摇、追求所构成的,他最著名的两个短篇散文是《风景谈》《白杨礼赞》。{链接: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巴金} 13.80年代寻根小说代表人物有韩少功《爸爸爸》,贾平凹,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人。 14.七月诗派: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派,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 1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描绘了的潘先生是一个带有浓厚小市民气味的卑锁形象,他苟且侥幸,表里不一。 16. 30年代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均为现实主义。40年代钱钟书《围城》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张爱玲主要作品有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和小说《传奇》与散文《流言》,有着现代都市小说特征。 17.红色经典:写解放战争的《红日》,《红岩》;写农民(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的《红旗谱》,《创业史》(梁三老汉,梁生宝)柳青;写(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简称“三红”一创一歌。 17.建国后,对《武训传》,《红楼梦》,胡风有批判。 18.莫言的抗日故事《红高粱》主人公人物形象自尊自信坚韧不拔与表现中华民族血性性格。 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2形成性考核册

中国现代文学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一一诗的节奏非常整齐 每一行诗都有四个停顿 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这里 每四个停顿又是由三个“二字尺”一个“三字尺”组成 这样整齐的停顿 使这首诗的音节十分和谐 就如同四拍子的歌曲一样 使其节奏具有了格律化的音乐美。这首诗的音乐美还表现在韵律上。全诗除第一节外 第二、三、四、五节都采用隔句韵的形式 并且每节换一次韵 在统一中有所变化 使声律整齐而不呆板。这也就使新格律诗与旧格律诗在形式上有了明显的区别。另外 这首诗的首尾两节都用“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做首句 这种复沓不仅在意义上是一种强调和呼应 在韵律上也有回还往复之美。其次 这首诗的建筑美也是显而易见的。所谓诗的建筑美 是指诗行与诗节的排列均齐而言。这首诗共五节 每节均四句 每句九字 做到了节的匀称 句的均齐。每节诗都四四方方 整整齐齐 好像一座有棱有角、刚劲挺拔的大厦 具有建筑美。再次 这首诗也具有较强的绘画美。这主要表现为诗的词藻美上。诗人在描写死水时 特别注意选取那些易于引起人们视觉联想的词藻 以加强诗句的绘画美感。如诗中既有色彩丰富、鲜明的“翡翠”绿 又有“桃花”红 “珍珠”白 再加上“罗绮”、“云霞”、“绿酒”等描写 使死水显现出繁复的色彩来 这无疑大大增强了诗歌的绘画美。诗人用美丽的色彩来描绘死水的“表” 当然正是为了有力地揭示它那丑恶的“里”。表与里的强烈对比 造成强烈的反讽效果 犹如漫画中的夸张 修辞中的反语。《死水》一诗相当成功地实践了闻一多自己的诗歌主张 不愧为诗人众多诗作中的精品. 33.阿Q的“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鲁迅是怎样描写的 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试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说明。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最著名的作品 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评论得最多的一部小说。在国外 它被翻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 在国内 一代一代的读者都欢迎它 阿Q的名字家喻户晓 几乎无人不知。它为什么能获得这样大的成功 首先当然是阿Q这个人物。鲁迅曾经说过 在写《阿Q正传》以前 阿Q的形象已经在他心中酝酿了好多年了。他所以从事文学 就是要唤醒昏睡的大众 因此 向读者描画出我们“沉默的国人的魂灵” 以此来促使人们反省自身 扫除愚昧的麻木 就自然会成为他的夙愿。在《阿Q正传》之前鲁迅写下的一些作品 在某种意义上都像是在给《阿Q正传》作准备。譬如《药》 就是用一种极为尖锐的方式 揭露了农村中一般民众的麻木相 而这正是《阿Q正传》中未庄和县城里居民的普遍特征。至于《风波》中的那位赵七爷 更活脱脱就是一个未庄里的赵太爷。所以 阿Q这个人物是和鲁迅笔下的其他农民形象 譬如《风波》里的七斤和《故乡》中的闰土 都有很大的不同 它不是产生于那种想要描绘某个具体人物的冲动 也不是作者为了制造某种氛围而虚设出来的 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可以说 它其实是鲁迅对病态国民性的全部感受的结晶 鲁迅是要用它来显示“愚民的专制”的真相 在鲁迅心目中 阿Q正是无数麻木愚昧的中国人的代表。阿Q非常穷 穷得只剩一条裤 甚至连姓名都没有。但是 他的可悲却主要还不在物质生活条件的被剥夺 而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他被压在未庄生活的最底层 什么人都能欺负他 可他却并不在乎 常常好像还很得意——这里的关键 是他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胜利法 分明挨了别人的打 他却想 这是儿子打老子 分明是别人借乱抢走了他赌赢的钱 他却在愤怒之中抡起巴掌打自己一个耳光 仿佛是在打别人一样。就是受了再厉害的欺凌 他都能依靠类似这样的方法转败为胜 最后就莫名其妙地高兴起来。这都是精神胜利法 阿Q身上最重要的精神特征。仔细分析起来 阿Q这精神胜利法是包含了好几个因素的。首先是懦弱 受了欺压 不敢真刀真枪地反抗 其次是恼恨 虽然不敢反抗 但受欺压产生的恼恨却依然存在 必须要用某种方法加以排遣 再就是自欺 因为不敢向外界报复 就只有作自我辟解 而这辟解的唯一办法 就是对现实闭上眼睛 用想象的胜利来安慰自己 最后是健忘 如果不健忘 自欺的效

中国现代文学(2)B

6265 中国现代文学(2)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张天翼于1929年发表《》后步入文坛,他30年代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 2、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是《》;沙汀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3、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在法国创作的《》,回国后又创作了同一主题的长 篇小说《》。 4、野猫子、小黑牛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5、30年代报告文学的优秀作品有的《包身工》和的《1936年春在太 原》。 6、《汉园集》的三位作者是卞之琳、、。 7、1936年,茅盾主编了规模巨大的报告文学专集。同年,又产生了本时 期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 8、、和《放下你的鞭子》,被人们合称为“好一计(记) 鞭子”,是抗战初期最著名的街头剧。 9、“七月诗派”因主编的《七月》杂志而得名。该诗派曾受到抗战初期两位著名 诗人艾青和的较大影响。 10、根据《水浒传》故事改编的和是解放区最著名的两出新 编历史剧。 11、请填写下列作品的作者: (1)《发票贴在印花上》: (2)《我用残损的手掌》: (3)《我在霞村的时候》: (4)《在其香居茶馆里》: (5)《一千八百担》: (6)《弄堂生意古今谈》: (7)《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 (8)《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 (9)《新儿女英雄传》: (10)《我迎着风狂和雨暴》: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上海艺术剧社 2、孤岛文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要说明林家铺子倒闭的原因。 2、从题材、人物和风格三方面说明《上海屋檐下》的现实主义特点。 3、以臧克家和戴望舒的作品为例,简要说明30年代的诗歌在思想倾向上的不同。

大一下现代文学30年代小说

第六章:30年代小说(矛盾老舍巴金沈从文其他) 第一节:矛盾 一:文学道路和人生道路 1:文学批评家沈雁冰 2:小说家矛盾—社会剖析小说的开创者 贡献:提供了现代都市长篇小说的范本,提供了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两种人物典型 3:文学史意义:驾驭长篇的能力,塑造典型的才情,宏大豪迈的叙事,精雕细刻的工夫,批评视角的敏锐值得称道 社会剖析小说 概念由北大教授严家炎于1982年提出,指以矛盾为代表,包括吴组湘,沙汀,艾芜,王仁叔,叶紫等在内的一群作家的创作,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试图将科学的社会理想与创作实践相结合,是创作达到从本质上揭示生活真实并正确预示社会发展走向的目的。 特点:一般从社会政治经济分析入手,用阶级斗争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以阶级斗争为表现重心,以理性分析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注重典型人物的塑造。 都受到影响 二:《蚀》三部曲 1:内容表现大革命运动前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深刻揭示了革命阵营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2:《幻灭》静女士慧女士 描写了不谙世事抱着美好幻想参加革命的知识女性静的性格悲剧—叙述者及文学史对静女士都持批判态度 静女士并非文学史或权威叙事者所谓的弱势女性,而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行动能力的现代新女性,静对学潮,革命的冷眼旁观与疏离态度及对革命的幻灭感受,呈现了矛盾对革命的理性反思与批判 3:《动摇》 摇摆不定的革命者方罗兰;魅力四射,现代开放的新女性孙舞阳;投机革命的反动分子胡国光(这一形象开启了左翼文学塑造反面人物的模式—凶残,贪婪,狡诈,道德败坏) 4:《追求》 描写大革命失败后一群青年知识分子苦闷颓废的生活状态,他们不甘寂寞,但所有的追求都以幻灭告终,小说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普遍的心理状态 张曼青:政治/教育/婚姻朱近如;王仲昭:报纸革命/陆俊卿;章秋柳:成立社团/以爱情与身体点燃他人;史循:嫉妒颓废/追求自杀 5:《蚀》三部曲的评价 艺术上比较粗糙 情趣上也不够平衡(身体叙事,男性欲望眼光,热衷于情色描写)但近年来却好评渐增,其值得肯定之处有 ①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的塑造,静女士,孙舞阳,章秋柳等呈现了革命队伍中的时代新女性;形象特征:性感,开放,追求刺激,崇尚享乐,有着强悍泼辣的生命力和反封建的叛逆性 ②反思革命的激情与理性,小说以真挚饱满的激情,融入矛盾自身的经验,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角度反映大革命运动及其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清醒的批判精神 ③思想与艺术都超过了蒋光慈等人的“革命+恋爱”小说 “革命+恋爱”小说:左翼作家创作的表现革命者的革命与恋爱故事的小说,是30年代小说的重要现象。代表作家:蒋光慈《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野怨》丁玲《韦护》洪灵菲《流亡》三部曲华汉(阳翰生)《地泉》 特点:革命与恋爱是最重要的叙述元素,革命的浪漫蒂克,概念化,模式化(公式主义的结构+脸谱主义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 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 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 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 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 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 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今天(二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今天(二月) 2月1日 1917年 2月1日,《新青年》第2卷第6号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还发表了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分别为《朋友》、《赠朱经农》、《月》三首、《他》、《江上》、《孔丘》等。 1923年 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举行成立大会,遭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干涉。大会代表冲破军警阻拦,宣布总工会成立。提出了“争人权、争自由”的口号。1928年 2月1日,成仿吾在《创造月刊》第1卷第9期发表《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该文大力鼓吹革命文学,但在论证提倡革命文学是符合新文学发展规律的同时,却把鲁迅当作了革命文学的障碍而大加挞伐。蒋光慈的《关于革命文学》发表于《太阳月刊》的2月号,继续把批判矛头指向鲁迅。 1933年 2月1日,杨邨人在《现代》第2卷第4期发表《揭起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声称“无产阶级已经树起无产阶级文学之旗,而且已经有了巩固的营垒……我们是小资产阶级的作家,我们也就来作拥护着目前小资产阶级的小市民和农民的群众的利益而斗争”,号召“以为是‘第三种人’而愿意从事革命文学的作家和青年们,高揭我们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该文表达了杨邨人要“扎住我们的阵营”,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垒的决心。 1936年 2月1日,《新文化》杂志在上海创刊。创刊号发表署名“新文化社同人”的《新文化需要统一战线——代发刊词》。同时发表王明在共产国际作的报告《论反帝统一战线和中国民族解放运动》。 1940年 2月1日,延安各界3万余人举行民众“讨汪”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的演说。 1950年 2月1日,孙犁的短篇小说《山地回忆》发表在《小说》杂志3卷4期上。1951年 2月1日,为庆祝北京市解放二周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次上演了老舍的话剧《龙须沟》,由焦菊隐导演,于是之主演,深受观众欢迎。 萧也牧的短篇小说《母亲的意志》、魏巍的散文《朝鲜人》和丁玲的电影剧本《战

30年代的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 回顾30年代的中国文学,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绚烂的一笔。在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方面,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这是3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作家团体。因为直至1936年“左联”解散,期间6年的时间里,他们“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他们“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他们讨论大众语和文字阿拉丁化”;他们还引入“社会主义现实”的口号。以左联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思潮风靡中国。他们与“新月派”争论文学的阶级性,与“京派作家”争论文学是否应与时代政治保持距离?“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之间相互对峙又相互渗透,使30年代的文学创作形成不同的文学景观,又存在某些共同趋向,形成了一种时代文学的特征。小说方面,左联和左翼小说家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茅盾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它的社会剖析小说“从典型环境来介绍并塑造典型人物”使他的作品极具成就。《蚀》三部曲、《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等等都将人物特有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刻剖析了社会现实的黑暗。蒋光慈是“左联”准备时期小说的代表人物。柔石的《二月》表现出对中国知识分子道路的思考。善写女性并始终保持女性立场的丁玲也有很大的文学贡献,她的《在黑暗》《自杀日记》及为她带来更大名气的《沙菲女士的日记》无疑都是经典之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转向农村题材的又一作品,也依旧带着丁玲的特色。张天翼是“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华威先生》《包氏父子》等一批小说是他讽刺艺术的形成。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成绩不可小视。萧红又是一位创造力丰富的女性奇才。她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带有强烈的情感,描述在东北这一片白山黑水沃土中人民仍旧挣扎在命运的枷锁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左翼小说家如沙汀、吴组湘、叶紫、艾芜,端木蕻良等也都在30年代左翼阵营中贡献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京派”小说中的代表人物首推沈从文。他用他的小说散文建造出一个“湘西世界”,他是“京派”最高成就的体现者,他将他的美学观带到他的作品里,写出人性、写出湘西的风土人情及湘西儿女的情感历程。《边城》、《三三》《长河》《龙朱》,无不刻画出宁静安逸的水乡生活和善良、正直、质朴的人们。《八骏图》《贵生》《顾问官》也大胆地揭示了人的丑恶与虚伪。叶圣陶的《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王统照的《山雨》展现出京派作家坚持自己的“人生派”立场和现实主义风格。而废名的小说《莫须有先生传》突出了“京派”作家除了显现乡村文学和统一审美感情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萧乾是个后起之秀,他的《蚕》《梦之谷》和以童年视角写下的《篱下》都包含健朗,充满生气及热烈的感伤。海派小说家又被誉为新感觉派。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被人称为“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海派重要人物施蛰存的短篇《上元灯》《将军底头》《石秀》和具有心理分析特色的《魔道》等都是30年代海派作家“轻文学”“都市”的力献。30年代形成了一个中国现代新诗歌的时代,相当于左翼诗歌团体的中国诗歌会诗人群,以其中殷夫和蒲风相当有代表性。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及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相互竞争的局面。作为中国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在同一时期也成就了他的散文建树。那种带有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和犀利,“反常规”的杂文,无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30年代的散文中,包含有闲适、自在的幽默小品文(林语堂),也有《山水游记》《钓台的春昼》等真切灵活的文字(郁达夫),还有独特现实艺术散文的《画梦录》(何其芳)。在戏曲方面,30年代出现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一位大师级剧作家:曹禺。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在群众心中扎根也使中国话剧走向成熟。同时,夏衍也是一位优秀剧作家,他的《赛金花》曾轰动一时,《上海屋檐下》则展现了夏衍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李健吾也是这一时期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他不同于曹禺和夏衍,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多幕剧《这不过是春天》是其代表作。此外,《梁允达》《以身作则》《一个女人和一条狗》等戏剧作品表现出李健吾从现实中取材但分析人物行动,对戏剧艺术的探索精神。 在这三十年的现代文学中,我独独青睐诗歌,而在现代诗歌的创作中,我又偏偏喜爱30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人生派"。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9年2月该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新文学团体。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其创作以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质朴、坦白率真,以自由诗为主。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二、感伤的精神标记;三、个性化的追求;四、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5、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6、阿O人物形象分析。 阿Q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 (1)阿Q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首先,在政治上受压迫,连姓赵的资格都被剥夺;在经济上受剥削,无地无房无固定职业。其次,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弱点的狭隘、落后、保守的农民,秉有几千年传统文化思想沉淀而成的奴性人格:常以健忘来解脱痛苦;妄自尊大;身上有"看客"式的无聊与冷酷;有不少符合圣经贤传的思想;盲目守旧、欺弱怕强、卑怯势利。再次,阿Q的不觉悟还表现在他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他由对革命的深恶痛绝到神往革命,其态度的变化并非政治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