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2章 观察生物 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2章 观察生物 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2章   观察生物   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2章   观察生物   知识点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A.生物与非生物

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1.生物: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具备生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包括动物、植

物、微生物等。生石花、珊瑚虫、细菌、蘑菇等都属于生物

2.非生物:非生物是自然界中不具有生命的物体,不具备生物的所有特征,如珊瑚、

钟乳石、机器人、桌椅等

B.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动物和微生

物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通过呼吸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可以通过呼吸、出汗、排尿等方式排出废

物;植物可以通过呼吸、落叶等方式排出废物

2.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后代

1)生长: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使生物体能由小长大

2)繁殖:生物体长到一定阶段,由母体产生子代的现象

3.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1)遗传: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特征的现象

2)变异:生物体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的现象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生物体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这叫应激性

2)生物的应激性有利于生物趋利避害,利于生存

5.其他特征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能够进化

C.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1.观察顺序

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

2.蜗牛的整个身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结构。蜗牛的运动器官是腹足,能分

泌黏液,因此它在玻璃板上爬行时会在板上留下痕迹

3.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但没有听觉。蜗牛在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遮

其一半身体,蜗牛会爬向阴影处。蜗牛的触角对碰触反应最敏感。蜗牛远离米醋,趋向蔗糖溶液。这些都说明蜗牛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第2节细胞

A.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塞薄片是由许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并将小室命名为细胞

2.细胞学说的提出

1)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2)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

单位——细胞所构成的,即细胞学说

3)20年后,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3.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

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B.细胞的结构

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

1.细胞膜:一层薄而透明的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

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

2.细胞质:半透明胶状物,内含多种结构,是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3.细胞核:核外有核膜包围,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膜外,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

具有一定的形状

5.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常有较大的液泡,内有液体,叫细胞液

6.叶绿体:内含叶绿素,光合作用的场所

C.显微镜的结构

1.支持部分

1)镜座:稳定镜身

2)镜臂:提握镜身的部位

3)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

2.调节部分

1)载物台:放置玻片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可用不同的光圈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2)转换器:用来调换不同的物镜

3)准焦螺旋:分为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可调节镜筒的升降

3.光学部分

1)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两面,光照强时使用平面镜,光照弱时使用凹面镜

2)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D.显微镜的使用

1.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3.放片、调距

1)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对通

光孔

2)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让物镜靠近

载玻片,但不要碰到载玻片

3)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

字物象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为止

4)记下目镜和物镜上所刻的放大倍数

4.观察

1)物象特点:目镜中所观察的物像是倒像,其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2)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方向正好相反:玻片向前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

后移;玻片向左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右移

附:低倍镜视野和高倍镜视野的区别

E.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过程

a)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b)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c)撕:用镊子从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d)展:将所取材料放于载玻片,展平

e)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上,

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如下图:A正确,B、C、D均错误)

f)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红墨水或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

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实物物象上移玻片物象移至中央

低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大,细胞数目

多,细胞大小较小,视野较亮

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小,细胞数目

少,细胞大小较大,视野较暗

2.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过程

a)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b)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c)刮: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d)涂: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e)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轻轻地盖上。

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f)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亚甲基蓝溶液或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

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A.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1.细胞分裂

1)概念: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染色体变化:染色体是细胞内存在的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在细胞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保持一致

3)意义: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生长

1)概念: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吸收营养物质,

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叫细胞生长

2)意义: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3.细胞分化

1)概念: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

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2)意义: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B.组织

1.概念

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

2.植物的基本组织

3.动物组织

2)皮肤的结构

a)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主要有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

用,它由上皮组织构成

b)真皮内有许多血管、汗腺触觉小体、毛囊、立毛肌、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等。触

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接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热等刺激,

它们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当人遇到寒冷

或受到某些刺激时,汗毛会竖起来,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

织构成

c)皮下组织中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储存能量

C.器官和系统

1.器官

1)概念: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2)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和叶与植物制造自身营养物质和生长有关,称为营养器

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3)人和动物的器官:眼、耳、鼻是感觉器官;胃、肠、肝和胰是消化器官;肺或鳃

是呼吸器官;心脏和血管是循环器官;睾丸和卵巢是生殖器官;肾和膀胱是排泄

器官

2.系统

1)概念: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过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

起构成系统

2)人体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

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3)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D.结构与层次

1.单细胞层次的生物: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如草履虫

2.组织层次的多细胞生物:某些低等生物,虽然有许多细胞组成,而且分化出简单的

组织,但结构相当简单,如水母

3.动植物体结构层次总结如下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4节常见的动物

A.动物分类

1.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

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界、门、

纲、目、科、属、种构成分类的七个等级

2.七个等级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

关系最密切

B.常见的脊椎动物

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无脊椎动物: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

环节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等

第5节常见的植物

A.种子植物

1.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B.孢子植物

1.孢子植物:能产生孢子的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C.植物分类

1.植物分类依据:繁殖有无种子、种子是否裸露、器官的组成等

2.植物检索表

1a 有种子 (2)

1b 无种子 (3)

2a 种子有包被………………………………被子植物

2b 种子无包被………………………………裸子植物

3a 无茎、叶分化……………………………藻类

3b 有茎和叶 (4)

4a 有根………………………………………蕨类

4b 无根………………………………………苔藓

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

A.单细胞生物

1.概念:自然界中,肉眼很难看见,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生

物属于单细胞生物,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细菌等

2.衣藻的形态结构

1)衣藻呈球形或卵形,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细胞质中有杯状

的叶绿体,还具有鞭毛和眼点等结构

2)衣藻依靠眼点感光,鞭毛的游动,到有光照的环境中进行光合作用

3.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B.多细胞生物

1.个体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生物属于多细胞生物

2.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多细胞藻类

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苔藓植物

最高等的植物——被子植物

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海绵动物

种类最多的动物——昆虫

最高等的动物——哺乳动物

C.物种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物种多样性

1)不同地区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不同,生物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较高的区域都位于温

暖地带

2)我国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有许多稀有的动物和植物种类。如扬子鳄、朱鹮、大

熊猫、银杉、银杏、珙桐等

2.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1)物种灭绝的原因: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丧失栖息地造成的。乱砍滥伐森林、随

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2)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建造动物园和植物园等

初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 目的要求: 1、识别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2、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3、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纱布、载玻片、盖玻片 1、方法步骤:1取镜2放镜3安装目镜与物镜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1、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2、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的特点 3、转粗、细后观察镜筒位置变化 4、转动反光镜, 辨别两面的区别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显微镜的使用: 1、对光A转粗升B转转换器低镜对准通光孔C转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D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知道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1、安放装片 2、观察A从侧面注视物镜2毫米处B左。缓缓上升C缓缓移动装片,注意物象移动方向 3、整理和存放 A实验结束后,先提升镜筒,取下装片。B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干净如果目镜和物镜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擦干净C最低竖立D原处 讨论: 1、显微镜构造中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3、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与装片上的实物相比,在大小、形状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目的要求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细胞的结构2、初步学会画细胞的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稀碘液、生理盐水、清水、消毒牙签,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洋葱 方法步骤: 根据下面提供的两组实验,分组(或自由选择)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交流实验结果和体会 1、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细胞结构A观察视野内参照图找细胞及各部分结构B画图并标注名称 讨论1、制作临时装片大致分为哪几个步骤?2、人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比较他们的异同。3。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材料用具:草履虫培养液,牛肉汁、食盐、载玻片、吸管、放大镜等 方法步骤 1、在洁净的载玻片左侧A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虫的活动 2、在载玻片右侧B处滴一滴牛肉汁,用吸管划通A、B形成连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3、在牛肉汁外侧边缘放数粒食盐,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讨论:草履虫怎样运动?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草履虫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4.观察水绵 目的要求:通过显微镜观察水绵的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标本瓶、滴管、水绵等 方法步骤 1、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住少量的水绵放在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将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观察每一条水绵的形态。 3、对照课本上的图片,一个水绵细胞的结构 讨论: 1、水绵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绵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3、影响实验观察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5.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目的要求 1、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2、了解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 材料用具:有分枝的植物,透明塑料袋,细线等 方法步骤 1、取一株生长健壮的绿色植物,选出三个枝叶相似的枝条,分别做以下处理: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不做处理 2、用三个不透气的塑料袋分别罩上选出的枝条,用细线将袋口扎紧 3、将植株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塑料袋内的现象 讨论:1、各塑料袋内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要对三个枝条做不同的处理?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1 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1、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 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 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 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厚度: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纬线和纬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 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 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3)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 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4)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4.经线和经度 (1)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 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 址的那条经线。 (3)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4)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 5.东西半球的划分 (1)习惯上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 半球。 (2)西经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 是东半球。 (3)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180°—160°E 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 特殊区域:0°—2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东半球 160°—18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西半球注意:东半球不全 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6.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7.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地轴是假 象的轴。在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北,在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南。 注意:遇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东经度还是西经度,南纬度还是北纬度的题目时,一定要自己添上0°经线或者0°纬线。另外需要了解在地球上方(下方)俯视(仰视)时,经纬线各呈什么形状。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二.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 2.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没有给出比例尺时,可以根据比较表示范围的大小来判断比例尺的大小)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观察生物 知识点.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放大镜的构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功能:具有放大观察物体的功能。观察到的是被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它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对农林作物有害。蜗牛有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组成,蜗牛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没有听觉。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有无生命。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①. 有②. 能 ③. 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 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⑤. 能生殖和发育⑥.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 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自己制造营养。 第二节细胞 1、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细胞的大小一 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2、细胞学说基本内容是: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4

细胞结构:(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 (4)液泡(5)叶绿体(6)细胞壁 5、显微镜的构造:(1)(2)(3)(4) (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 (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倾斜关节 6、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最新整理)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 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①观察刻度尺:⑴零刻度线⑵最小刻度值⑶量程⑷单位 ②选正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尺。 ③放正确:有刻度的一遍紧靠被测物体。 ④看正确: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⑤读记正确: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 位组成。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其中③ 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减少误差的方法。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被测温度不得大于温度计的量程。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方法与刻度尺近似(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温度计可以拿出来读数的原因)。③外形是三棱形。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定律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选尺选零点(2)贴被测物、被测边(3)视线与尺面垂直(4)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最后写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七上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非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3)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A.生物的特征:○1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2能生长、发育和生殖;○3需要营养; ○4能呼吸;○5具有严整的结构;○6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7能进行新陈代谢;○8具有遗传和变异;○9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B.非生物的特征:与上述相反。 C.注意:○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否具有生命(或能否进行新陈代谢-----生物基本特征) ○2有些生物在死亡后就不再是生物,如生鸡蛋是生物,而熟鸡蛋是非生物 (4)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生物与非生物共同构成了自然界,非生物是生物生存的条件,没有非生物就没有生物,生物最终转化为非生物。 2.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1)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是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昼夜伏处(夜间活动),要夏眠和冬眠,所以在春秋两季易找到;吃作物茎叶,属于农业害虫。 (2)蜗牛的结构: A.放大镜的使用:要想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可以将放大镜适当靠近被 观察的物体,然后移动放大镜或物体;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 可以同时移动自己的头部和放大镜。 B.蜗牛的结构:包括壳、触角、眼、口和足。 ○1壳:螺旋状,具有保护作用; ○2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短,后一对较长; ○3眼:在较长一对触角的顶部,能感受光线的强弱; ○4口:内有齿舌; ○5足:运动器官,足的下面有足腹,能分泌黏液,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所以蜗牛爬过的玻璃片上会留下痕迹。 (3)蜗牛的感觉:视觉、触觉(触角最灵敏,其次是足和壳)、嗅觉和味觉。但蜗牛和蚯蚓都没有听觉。补充: 3.动物与植物 (1)动物和植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①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②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

七(上)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二章观?生物知识点 I 、观》?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W 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 2、蝎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 3、生物:①?有应激性②?能生长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 室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⑤.能生殖和发育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 应并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荻取*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摄取食物;②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 >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利用水.一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在植物休内的一个结构一叶缘体中合成 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葡30糖.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 5、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貝实是细胞的细胞g ,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 微米° 6、细胞的结构: 含有遗传物质 内有细胞液 7、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山相同的基本单位一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 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山细胞分裂产生的。 植物 细胞壁 细胞 山纤维素组 成,保护、支 持细胞 动物 细胞 细胞膜 保护细胞并控制细 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 的场所 细胞核 叶绿体 光合作用场所,内 含叶绿素 液泡

(5) - (6)、 9、显微镜的构造:(1) . ? (2)、■ (3 ) . ?(4). (5) 、 . (6) 、 ? (7) . ? (8)、?(9) 、 ? (10) (11)、?(12)一(0、.(旦)、 10、显微镜的使用包括: a ?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镇筒在前.《■在后.放在左前方? b ?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ffl 对准通光孔-左0艮a 过 目鏡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 形视野? 「?放片:把要观》的物体放在載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衆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 d ?调焦: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 让物镜碰到载玻 片;②左眼朝目復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底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 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1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 物镜放大倍数: 12、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左右全顛倒)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 相反,如果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 13、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然 直转动转换器」 便髙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 、八 8、细胞结构:(1) S . (2) 、 ? (3) . . (4)、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的入门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的过程 1.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建立猜测和假设 3.依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 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 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 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 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 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殖; 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

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能输送由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组织; 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人体的七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地球与宇宙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 科学入门 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 _______________ , 并寻找它们 _______________ 的学问 .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 ______________ , 瓦特发明了 ________________ 等.可 以这样说 :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它就在 ______ . 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 多 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_ , 多 ___________ ,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 推动社会的进步 , 协调 ______________ 的关系 , 为人类创造 更美好的生活 . 3. _________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 做实验时 ,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 验室的 ______________ , 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 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 鸡蛋便会 ______________ . 在烧杯里放入较 多的食盐 ,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 生鸡蛋会 ___________ , 最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进行比较的过程 . 要测量 即长度单位 , 然后选用合适的 进 6. 长度的主单位是 ____ , 较大的还有 _____ ,较小的还有 ________ , ____ 等 ___ 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 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 ,如正方体 ,长方体等可用 ___________ 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 ,一般用 __________ .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 首先要看清它的 ___________ 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 _____________ 保持水平 . 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 ______________ 在水中,两次读数的 _____________ 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 10. 温度表示物体的 __________ 程度 ,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 就是指今天 的温度 ____ 或 _______ . 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 ________ 温度计, ________ 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 .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 用 表示, 它的规定是 : 把 的温度定为 0, 的温度定为 100, 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 物体的长度 , 先要规定 ____ 行测量. 测出它的边长 ,然后 和最小刻度 . 量液体时 ,视线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优点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 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 第二章观察生物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生物------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8.如图是“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分析图片后回答下列各 问. ①请把上述图片的序号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A→D→B→C ②在上图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 ③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④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小鼠变成了大鼠,这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⑤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此题通过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生,证明了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合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过程及其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①A→D→B→C ②鼠的个体大小 ③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⑤控制性状的基因 点评: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她们产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与实验就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测量就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与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瞧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与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与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瞧清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瞧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13、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整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方能完成;对于非细胞生物(病毒)而言,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即寄生生活。 (注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②一般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最基本 ..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注意:①单独的物质(如水)并不能表现生命现象,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植物组织主要包括分生、营养、输导(导管和筛管)和保护组织,没有系统;开花植物 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③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既可以属于细胞层次,也可属于个体层次。 ④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其中血液、韧带为结缔组织;血管则属 于器官。 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 ..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 ...、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 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 ...、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为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 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也有统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相同,均为DNA。 2. 细胞生物种类: ①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②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注意:①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分为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球菌(葡萄球菌)和螺旋菌(霍乱弧菌);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如蘑菇,木耳等) ②藻类中只有蓝藻(念珠藻、颤藻、发菜)是原核生物,水绵,衣藻,红藻等为真核生物;但它们均为光能自养生物。 3. 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 新细胞是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 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都存在 ..提供了依据 .......;也为生物的进化

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2章观察生物(孙2017.10)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1、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体最终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生物的八个基本特征:①能呼吸②能生长对刺激有反应③能繁殖后代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应激性和反射)⑤能遗传和变异⑥能进化⑦能进行新陈代谢(即需要营养物质)⑧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最主要的区别是获取营养方式的不同(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蜗牛外有壳(具保护作用),身体柔软,有2 对触角(两对上长下短),1对眼(在长触角顶端),有口(内有齿舌),有能分泌粘液的足(在腹部)。它有哪些感觉:蜗牛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有嗅觉,有视觉,有味觉,没有听觉。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第2节细胞 1、细胞学说创立的历史:一位荷兰人制造出了第一台显微镜, ①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了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壁。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②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③19世纪40年代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④20年后,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和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2、细胞的结构及作用: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遗传有关)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遗传有关)除此以外,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及作用如下: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保护与支持植物细胞;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液泡:内含细胞液。 3、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4、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4、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简单装片;绘制细胞结构简图。写出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名称:目镜、镜筒、粗准焦螺 旋、细准焦螺旋、镜臂、物镜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反光镜、镜座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左前侧。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光线强: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大光圈、凹面镜。) (3)放片:1)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2)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4)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先粗后细,先低后高。)(5)观察。(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记录。) 注意:①慢慢移动载玻片,可发现目镜中的物象移动方向跟载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这说 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原物的倒像。 ②使用显微镜时:向内旋转粗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向外旋转细准焦螺旋,物镜会慢慢下降。 ③要改变视野的明暗,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