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建设方案(汽车)110413

专业建设方案(汽车)110413

专业建设方案(汽车)110413
专业建设方案(汽车)110413

(三)汽车维修专业建设项目

1、行业背景与项目现状

(1)行业背景

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使得汽车制造与维修人才供不应求。现有的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与车辆市场保有量的扩张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不相适应。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70%左右的人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技术工人多为农民工,真正具备诊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工人还不足20%。从业人员大多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修车技术,修车主要凭经验,缺乏用于中、高档汽车检测、维修的计算机设备和技术资料。根据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形势和加入WTO后汽车、运输行业实际发展,将需要大批获得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初步训练的中、高级应用性人才。

(2)项目现有基础。目前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训设备充足,专门配置的实验实训室有:汽车发动机拆装检测车间,有30套发动机,同时容纳120人进行实操;汽车底盘拆装检测车间,有7套机械变速器,15套前桥,15套后桥,同时容纳230人实操;汽车自动变速器车间,有10套自动变速器,同时容纳40人实操;电喷发动机车间,有电喷发动机6套,同时容纳30人实训;汽车电气车间,有灯光信号示教台2台,防盗系统示教台4台,起动系统示教台1台,发电机系统示教台1台,整车线路示教台2台,汽车空调试验台7台,点火系统示教台1台,电动车窗6台,汽车音响2台,安全气囊2台,倒车雷达2台,同时容纳50人实操。

目前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共26人,外聘教师3人,本科学历22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3人。本专业带头人,研究生学历,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担任三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多次取得了优异的教研成果。实习指导教师8人,8名都具有中级职业资格证。

目前学校全力打造“四维教师”队伍。“四维教师”具体指中职学校教师必须具备四种资格,即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师职业资格、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指导师资格、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指导师资格、由劳动部门认可的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汽车维修专业有12名教师具有技师、职业指导

页脚内容1

师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2、项目建设目标

(1)项目建设目标。

引进国外的基于生产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中职学校向上与行业企业进行对接,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建设具有创新办学特色的示范专业,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技能型汽车维修维护服务人才。

(2)具体目标。

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是具备汽车维修、汽车维护及汽车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汽车维修和汽车售后服务、汽车经营管理部门及汽车保险、理赔等方面从事汽车维护、汽车维修、汽车美容、汽车生产与技术管理,汽车售后技术服务、汽车保险与理赔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3、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计划在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之间,增设汽车维修等实训场馆9000平方米,投入1800万元,有计划有步骤地建成高标准、现代化、项目齐全的惠州职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实训中心。在此基础上,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加大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专业教学的优势和特色。实训中心完善后,将服务于本校和集团成员学校,并能为周边地区学校的相关专业提供实训服务。同时,还将为本地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能人才的进修和培训服务,发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

实训基地建设拟分五个阶段进行建设。

第一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投入220万资金。

第二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投入380万资金。

页脚内容2

专业群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迅速成 长起来的一个全新专业,它培养的人才应当既熟悉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掌握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既具有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因而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学校层次中,如何把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创国家示范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行业背景和依据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 模式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 形态。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逐步从探索走向规范、务实,从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规范电子商务运行机智、制订相关政策法规、 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面 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如何构 架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培养与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相一 致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我们通过对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调研,经过详细分析 研究,其结果显示了如下特征: 1、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 才的严重短缺,将带来电子商务业界一场空前激烈和白热化的人才竞 争。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匮乏将日益突出,这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 机。 2、据《2009 年阿里巴巴企业名录》统计:我国第三季度 31 个省市共有 201 万家企事 业单位。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预计未 来 10 年内,我国大约需要 200 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必须精通英语、懂得基本经 贸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 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并且随着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的开展,电子商务 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3、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信 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易于合理整合学校资源,配备专业教师,培 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学校将在未来的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建设示范 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能满足淮南本地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能对营销、 物流、会计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

专业群建设方案框架.doc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二)建设基础 (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基本思路 (二)建设目标 总目标 具体目标 (三)预期效益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天) 1.专业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中职3个、高职5个)以上专业组成。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

专业群建设方案

专业群建设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电子商务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全新专业,它培养的人才应当既熟悉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掌握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既具有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因而在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学校层次中,如何把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创国家示范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行业背景和依据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模式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逐步从探索走向规范、务实,从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规范电子商务运行机智、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如何构架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培养与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相一致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我们通过对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调研,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其结果显示了如下特征: 1、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将带来电子商务业界一场空前激烈和白热化的人才竞争。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匮乏将日益突出,这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据《2009年阿里巴巴企业名录》统计:我国第三季度31个省市共有201万家企事业单位。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大约需要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必须精通英语、懂得基本经贸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并且随着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的开展,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3、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信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易于合理整合学校资源,配备专业教师,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学校将在未来的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建设示范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能满足淮南本地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能对营销、物流、会计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本地区及整个中部经济快速崛起。 二、专业现有基础、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为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政府部门、学校、其他行业的电子化部门培养从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网站策划与推广、现代办公的中、初级商务应用型人才。 2、专业现状 电子商务专业立足于现代服务业,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商务人才,是商务类专业中最具特色、又充满活力的一个新型复合型专业。2006年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 ⑴、师资队伍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与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方案的项目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在进行充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基础上于2006年设置的一个新专业,同时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在2010年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省级重点专业,本专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物流行业变化的需要,立足于西安、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胜任货运代理、运输业务、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操作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6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三年制高职学生,至今已有06、07、08、09、10、11级在校生共计681。物流管理专业经过五年的建设,本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以“主动适应,整体优化,定位准确”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五年来,为西北地区物流产业输送了334名优秀人才,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陕西地区的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他们大多数人是物流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本专业教师团队共有2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24%,中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62%,初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队伍的14%。其中,还聘请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兼职教师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达33%。 二、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分析 陕西省物流业近年来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总体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陕西省全社会物流总额达12500亿元,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这两项指标自2005年以来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7.3%和14%。2009年陕西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成员: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1.产业行业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汽车业发展迅猛,从2001年的年产200万辆迅速攀升到2006年的720万辆。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到2007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已达880万多辆,提前三年实现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的到2010年把我国汽车工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随着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我国汽车销售也大幅度攀升,到2009年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1年汽车保有量更是超过了1亿。汽车产量、销量、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亟需大量汽车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高技能人才,这就为我们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汽车维修服务人员需求量超过100万人。 2.区域人才需求分析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位居全国第一。从目前汽车后市场来看,山东省一直是汽车行业大省,也是各个品牌网络经销商的必争之地。随着对汽车产业的投入,整个行业的利润逐渐向汽车后市场转移,对后市场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据调研:仅上海大众一个品牌,在省内经销商(VW+SKODA)就达到了100家,2012年山东省的经销商向上海大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提出申请,需求学生169人,主要岗位是钣金涂装类和机电类,而目前的学校不能满足上海大众的用人要求。宝马、奔驰、奥迪等高端品牌及其他品牌在省内布局数量也比较密集,汽车后市场需求巨大,需要大量汽车维修(机电维修、钣金维修、涂装修复)高端技能型人才,

机电专业群建设方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群建设方案

目录 一、需求论证 二、建设目标 三、建设思路 四、建设内容 五、保障措施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在各类加工制造行业中应用极其广泛。机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包括范围江苏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划明确,围绕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苏南地区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十三五”期间丹阳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的丹阳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继续发展以工程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业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截止2015年末,有规模的机电类企业达2000多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个,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好,不断提高学生质量,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需求 据丹阳市统计局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丹阳市人才需求总量比2014年增长了%;人才需求排名前列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电子与信息、眼视光与配镜、市场营销、电工、化工、建筑、会计、汽车、,以上十大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最为短缺。 目前丹阳机电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万,每年中级技工需要3000多人,高级技工需要1000多人。而丹阳市每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只有27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改装、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数控维修、车工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汽车检测及维修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发展背景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2009年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000万辆,双双跃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全国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2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汽车销售超过185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11年累计生产汽车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销售汽车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5%,国家统计局2012年2月22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 6.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增长20.4%。 (二)社会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有各类生产企业5800多家,总资产已超过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22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已达3500多万人。社会对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上和门类上,更重要的体现在质上。伴随着汽车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汽车服务岗位不断细化,社会对汽车服务人员的从业经验、专业知识、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管理技能、沟通技巧和学习能力等也有了更高的标准,然而从结构上来看,外国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有32%受过高等教育,我国这一比例却不到16%。我国从事汽车行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劳动生产效率低、

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近几年由于汽车类的中职和高职专业毕业生进入市场,这一状况有所改观,但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仍然非常紧缺。由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大部门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已将汽车检测及维修技术专业列入其中。 据中国交通技术网统计,2011年陕西民用汽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达到305.47万辆,西安市汽车保有量达132万辆。按照国际惯例,每新增30辆汽车至少需新增1名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计算。陕西省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为10万人,按照每年新增60万辆计算,每年新增需求2万人,目前陕西高职院校中开办汽车相关专业的约有15所,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渭南是陕西人口最多的地级城市,现有人口550万。在首届西部名城汽车巡展上,据参展商介绍,近几年渭南汽车消费逐渐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并呈现了如下特点:一是庞大的人口基数,迅猛的经济发展,加上之前汽车保有量较低,使渭南拥有汽车消费的巨大增长空间;二是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的代步工具从摩托车升级为3-5万的入门级汽车,又从3-5万的车型升级为10万左右的车型,消费升级步伐逐渐加快;三是农村拥有汽车消费能力的家庭逐渐增多,成为汽车消费的重要群体,对微车、经济型轿车的需求量巨大。 渭南燕兴汽车城是我市最大的经销商,经销着许多汽车品牌,开办了8家品牌4S店。据该汽车城营销策划部介绍,燕兴汽车城占当地汽车市场的份额超过了一半。去年汽车城销售量达到了7800多辆,今年许多品牌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可望突破10000辆,这也说明,渭南的汽车市场增长的速度也正在进一步加快。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二、专业建设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与专业群概况 (二)专业群情况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专门化方向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钣金修复方向、汽车喷涂方向、汽车机修方向、汽车空调方向) 二、专业定位和建设目标 (一)专业定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有良好的师德并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维修、保养和销售工作的实用性技术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 必须以《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会议精神,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突出办学优势,发展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为区域汽车维修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科研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进一步加大实践环节,加强省内省外交流,注重教师培养,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成为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业。

三、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和突破点。由原来的摩托车维修,到如今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框架基本形成,但学科建设相对滞后,成为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今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根据汽车维修业发展的需要,建成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形成学校发展依靠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支撑专业建设的良性局面。为此,要优先建设若干重点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把提升办学层次的目标落到实处,增强发展的内涵基础。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必须坚持汽车维修服务的办学宗旨。实践的需要决定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走向。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必须以汽车修理厂发展需要为基础,从修理厂的维修实践中获得办学资源和发展动力。要处理好先进技术与基本技能、未来需要与当前需要的关系,立足基本技能发展先进技术,在本区域专业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要认真研究过去经验,反思专业和课程模式,提升办学层次,立足中专层次,着眼大专层次,突破学科建设,不断适应汽车维修业发展的需要。 (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人”的发展,既是专业建设的条件,也是专业建设的目的。要坚持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下最大力气,创造最好条件,引导教师从事专业教学,进行专业研究,成为专业人才,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要坚持在专业实践中促进专业发展的理念,面向教学实践,提高学术要求,丰富学科领域,促进教师专业化。要沟通学校与研究机构、汽车维修企业的联系,积极引进社会学术资源、人才资源和教学资源,推进专业教师、研究人员、维修厂师傅的角色互动,优化专业建设路径。 (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必须体现特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发展规划中关于办学定位的基本思想,把办学特色作为增强办学实力、扩大学校影响的前提。一是突出中、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实践教学特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立足社会需要,建立培养和培训一体化、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和课程开发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全方位地为社会实践服务。三是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和办学资源建设体系。把市区内汽车维修专家和最好的维修师傅聘任过来,作为我校的专业师资,把市内最好、实力最强的汽车维修厂作为我校的实践基地和研究基地,实现教学的开放性。 四、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根据立足区内,面向玉林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定位。按照“高素质、强能力、优个性”的专业目标要求将进一步完善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同步发展的“文化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人文素质拓展”为培养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和维修厂联系,到维修厂见习、实训。 (二)教学模式建设 转变教学方式,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推动以“主动认知”、“项目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参与式”、“主动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终生发展,培养学习兴趣。聘任维修名师“提前介入”教学,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以实践活动奠基“技术工人”,整合网络媒体、自然环境、社区教育和政府资源,建立开放的教育资源体系。 (三)课程体系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 一、软件工程专业群现状 软件工程专业群包括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时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密切联系,并对两个专业建设提供师资基础(电子信息产业中软、硬件密切结合)。 滇池学院于2007年开设软件工程专业,本专业在校学生191名,累计毕业学生251名。理工学院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2011年成立了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2012年11月软件工程专业成功申报云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建设,下设八个实验室:软件实验室、基础电路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软件实训实验室、杨林软件实验室、杨林基础电路实验室。与加拿大达内IT培训集团、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培训协议,建立了两个培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作为理工学院学生实训基地,旨在培养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6个方面的能力,工具的使用与实验技能、工程设计与实现能力、评审测试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过程管理与控制能力和面向领域的应用能力。 滇池学院于2001年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在校学生193名,累计毕业学生838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9年立为学院特色专业。理工学院不断探索课程改革,计划在新的课程中开设嵌入式课程开发,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当前社会急需的热门技术,实现与就业单位需要间的无缝链接。 依托母体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加大自身师资培训力度,不定期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加大校内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制订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提高计划,鼓励和安排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访问,有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种高级研讨班的学

学校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学校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加强我校的专业建设,完善和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提高我校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专业群建设的总体目标 围绕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建好: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机械与自动化技术、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化工与环境工程技术8个专业群。使专业群在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服务区域或行业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专业群建设的具体目标 1.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每一个专业群有1-2名优秀的具.. ... 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及到企业一线实践等方式,在2年的时间内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0%。校级示范专业群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 力争培养1--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0名以上校级骨干教师。 2. 课程建设目标 着力于群内不同专业或不同专业方向的共享课程建设。提倡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坚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在专业群建设期间编写1-2门体现专业群特色的共享教材。 3. 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目标 加大实训教学的投入力度,改善专业的办学条件。将现有的校内实训室进行完善和升级,每个群建设1个校内服务性或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建设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发展背景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2009年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000万辆,双双跃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全国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2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汽车销售超过185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11年累计生产汽车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销售汽车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5%,统计局2012年2月22日发布《中华人民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增长20.4%。 (二)社会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有各类生产企业5800多家,总资产已超过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22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已达3500多万人。社会对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上和门类上,更重要的体现在质上。伴随着汽车服务容的不断拓展,汽车服务岗位不断细化,社会对汽车服务人员的从业经验、专业知识、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管理技能、沟通技巧和学习能力等也有了更高的标准,然而从结构上来看,外国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有32%受过高等教育,我国这一比例却不到16%。我国从事汽车行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近几年由于汽车类的中职和高职专业毕业生进入市场,这一状况有所改观,但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仍然非常紧缺。由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大部门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已将汽车检测与维修

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院专业建设步伐,促进系部间专业设置的合理性,提高专业设置的实用性,以专业对接产业为主线,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各系部以教务处制定的《专业群建设指导意见》和《专业群建设申报表》为指导,结合学院现有专业发展情况、实训场地、师资等因素在系部开展了广泛讨论,填写了专业群建设申报表,初步确定了学院16个专业群名称及其核心专业、相近专业等具体内容(见附表)。现将第二阶段专业群建设主要工作内容及实施方案说明如下: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群建设负责人和教学团队根据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如下: 1.6月14日前,完成各核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6月30日前完成其他相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体系应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岗位需求,保证课程设置科学规范,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可行,并按照知识、能力递进的原则安排教学计划。课程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类为“通用素质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方向技能课程”。 3.人社系统注册的专业,学制统一为高级工3+1;教育系统注册的专业,中专学制2.5+0.5。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调整:按照专业群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实施分阶段调整。第一阶段由专业群建设负责人、教学团队、人事处、教务处根据专业群实际需要,7月初将教学团队核心成员调整分配到位。

第二阶段在8月底根据招生具体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 2师资培训:各系部根据新修订的专业教学计划提出下一学年师资培训计划,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努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各系在6月30日前提交2015-2016学年师资培训计划,着重做好青年教师成长培训、教师专业转型培训、教师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培训。下半年将以专业群为单位组织教师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高全体教师专业能力。 三、教学资源建设 1.教材:为帮助教师专业转型,协助教学团队选取合适教材,定于6月中旬由教务处、实训部组织举办大型教材展,各系部、教师根据教师转型发展需要、结合课程改革选用合适教材。6月30日前提交教材选用计划。 2.课程资源:为加强核心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逐步实现专业群内相关课程的共建共享。每个专业群至少建成2门以上相关专业共享的优质核心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群内各专业至少建成3门以上体现本专业特色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包括案例、素材在内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建设微课程和职业教育MOOC(慕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各系部按照以上要求下学期开学初提交年度课程资源建设计划。 四、实训室整合 1.各系结合实训部在7月初根据专业群专业方向需要对实训室进行第一阶段整合。待8月底根据招生情况进行第二阶段整合,逐步实现实训室的统筹管理、实训资源的共建共享。今后每学期开课前,各系部根据开课计划,制定实训室使用计划,由实训部统一协调分配,提高实训室使用率。 2.为规范实训室内实训项目,明确实训室人才培养功能,保证实训质量。由实训部与各专业群教学团队,8月底制定完成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发展背景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2009年汽车产销量均突破1000万辆,双双跃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全国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2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汽车销售超过185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11年累计生产汽车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销售汽车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5%,国家统计局2012年2月22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增长20.4%。 (二)社会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有各类生产企业5800多家,总资产已超过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22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已达3500多万人。社会对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上和门类上,更重要的体现在质上。伴随着汽车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汽车服务岗位不断细化,社会对汽车服务人员的从业经验、专业知识、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管理技能、沟通技巧和学习能力等也有了更高的标准,然而从结构上来看,外国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有32%受过高等教育,我国这一比例却不到16%。我国从事汽车行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近几年由于汽车类的中职和高职专业毕业生进入市场,这一状况有所改观,但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仍然非常紧缺。由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大部门联合公布的《紧缺人才报告》已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列入其中。 据中国交通技术网统计,2011年陕西民用汽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达到305.47万辆,西安市汽车保有量达132万辆。按照国际惯例,每新增30辆汽车至少需新增1名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计算。陕西省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为10万人,按照每年新增60万辆计算,每年新增需求2万人,目前陕西高职院校中开办汽车相关专业的约有15所,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渭南是陕西人口最多的地级城市,现有人口550万。在首届西部名城汽车巡展上,据参展商介绍,近几年渭南汽车消费逐渐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并呈现了如下特点:一是庞大的人口基数,迅猛的经济发展,加上之前汽车保有量较低,使渭南拥有汽车消费的巨大增长空间;二是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的代步工具从摩托车升级为3-5万的入门级汽车,又从3-5万的车型升级为10万左右的车型,消费升级步伐逐渐加快;三是农村拥有汽车消费能力的家庭逐渐增多,成为汽车消费的重要群体,对微车、经济型轿车的需求量巨大。 渭南燕兴汽车城是我市最大的经销商,经销着许多汽车品牌,开办了8家品牌4S店。据该汽车城营销策划部介绍,燕兴汽车城占当地汽车市场的份额超过了一半。去年汽车城销售量达到了7800多辆,今年许多品牌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可望突破10000辆,这也说明,渭南的汽车市场增长的速度也正在进一步加快。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历史沿革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并以此专业为龙头,进行汽车专业群建设,自2010年招收第一届中职学生,2011年招收第一届高职学生,同时停招中职生,目前有两届学生在校。2011年申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获批,于2012年开始招生。我院是渭南地区唯一培养高技能汽修人才的高职院校。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企业合作研究和制定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校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专业群) 目录 一、项目建设团队 (2) (一)项目负责人 (2) (二)项目工作组 (2) 二、建设基础 (2) (一)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2121人才培养模式 (4) (二)打造了一流的师资团队 (5) (三)建成了理实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6) (四)建立了紧密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 (7) (五)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8) (六)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9) (七)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9) 三、建设背景 (11) (一)国家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11) (二)“山东智造”、“青岛智造”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 (12) (三)智能制造专业群组建 (13) 四、建设目标 (13) (一)总体目标 (13) (二)具体目标 (14) 五、建设思路 (16) 六、建设内容 (16) (一)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16) (二)课程建设 (18) (三)师资队伍建设 (23)

(四)实训条件建设 (26)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31) (六)创新创业体系建设 (32) (七)自我诊改体系建设 (33) (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34) 七、建设进度 (35) 八、保障措施 (41) 九、建设经费预算 (42) 十、预期效益 (43) (一)预期综合效益 (44) (二)标志性成果 (45) (三)关键突破领域 (46) 附件1智能制造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47) 附件2智能制造专业群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56)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专业群) 中国制造2025,核心是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巨大变革。智能制造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新增长点。企业对简单工序的操作人员需求越来越少,对智能装备控制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高端数控加工与编程、数字化建模、精益专员、逆向工程等人才需求越来越多。 图1 智能制造专业群结构图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的通知》的要求,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以智能制造产业链为依托,围绕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生产流程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构建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涵盖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

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口径范围:可以是现行学科目录中的一级学科,也可以是学科群、学科领域、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等。 立足达州经济发展,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以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为重点,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完善实训条件,与日立电梯、海尔集团、京东方等企业深度合作,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产教研用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全国先进水平智能制造专业群,形成“校企协同、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机制,建成全国领先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制造实践基地,弘扬“工匠精神”,发展“大匠文化”,面向现代制造业,培养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智能制造杰出技能人才。 二、建设目标:本校该学科(含专业,下同)的近期(2020年)、中期(2030年)及远期(2050年)建设目标。 到2020年底,把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行业内高度认可、省内一流的专业群。建成“产、教、研、用”四位一体的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链1条,增材智能制造共享实训中心1个,虚拟仿真中心1个,扩建成工业机器人操作工职业资格培训中心1个,集成自动化控制实训中心1个,电气技术培训中心1个,工业管理实训中心1个;省级特色重点专业1个,教学名师2名,专业带头人1名,教授培养1名,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4项;完成教改项目3项目;教材2部;科研项目2项。 到2030年底,把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成为国内行业内高度认可、西南地区一流的专业群。建成“产、教、研、用”四位一体的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链1条;国内特色重点专业1个。

到2050年底,把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品牌专业群。 三、建设基础:本校该学科的优势特色、重大成就、国际国内以及区域或行业影响、发展潜力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等。 1.专业群概况 智能制造专业群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专业群从2004年至今已有14年的办学历史,为企业培养了1,700多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探索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合作、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技术精、能力强 智能制造专业群师资力量雄厚。建成了双师素质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30名,其中高级职称21人,占70%;专业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9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0人,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1名,“双师”型教师为100%,来自企业的教师占80%以上。 3.建构了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通过省示范建设,重构了“五位一体”的“校企协同,工学交融”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中,从以往的“理论+实践”,理论和实践分开上课,到后面的项目化教学,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提理论,直至现在的有效课堂,使教学项目与企业要求挂钩,与工作岗位和技能挂钩,同时进行“以赛促学”的改革,与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相互学习,促进学生学习。通过改革专业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4.人才培养模式渐日趋成熟

品牌专业群建设方案.doc

品牌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1、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立项 任务书》要求的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项目验收。 2、确保项目验收合格后运行 5 年不出现大的质量问题。 二、品牌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刘波 成员:蒋元涛、孔令梅、马淑娥、李桂成、徐秋娟 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组。实训中心建设工作 组: 组长:李桂成 组员:蒋元涛、孔令梅、孙冬梅、刘学辉、李龙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组:组长:马淑娥 组员:徐秋娟、汪娟海、刘亚军、隋汝梅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组:孔令梅(负责财贸学院)、蒋元涛(负责工商 学院)、李德华和张宁(负责服务)

三、建设任务分工 任务 实训中心供电:提供方案、校长批准后实施、日常维护 1、实训室布线 2、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和相关设施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 3、防火与灭火设施 4、高压防护接地装置等安全设施 5、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实训软件购买、安装、调试、维护 实训中心外包工程的验收 实训中心卫生 实训中心走廊设计、装饰 实训室墙壁装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 完工负责人工程监要求 时间理 10 月刘学辉李桂成计算机使用过程不能断电; 5 日不能有超负荷和线径过细 的电源线。 10 月李桂成F312-31 确保计算机能正常使用,三20 日 4 蒋元年无问题,五年无大问题; 涛、F309 在教育厅验收通过以前,不 孙冬梅、允许任何部门、任何人挪用 其余孔新购 1200 台计算机;不允 令梅许挪用新购置的电脑桌椅。 10 月李桂成确保软件五年内能正常使31 日用 按合李桂成达到合同要求 孔令梅 同约 蒋元涛 定 蒋元涛李桂成整洁干净,墙面不能有脚印 和粘贴物 10 月孙冬梅现代美观大气 31 日 10 月刘亚军营造企业氛围 31 日 隋汝梅 马淑娥 通过教育厅验收 徐秋娟 孔令梅 通过教育厅验收 蒋元涛

【名师推荐】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RR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RR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115.8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l06.7亿元,同比增长33.8%,接待海外游客44.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94%,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

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3.嘉兴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创示范提供了良好条件 (1)区位优势突显休闲农业游发展前景嘉兴地处长三角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中心,与上海、杭州、苏州的距离均在90公里内,随着与上述城市1小时交通圈的建成,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随着嘉兴大文化、大市场、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等发展,文化旅游、购物旅游、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等将成为嘉兴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嘉兴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已有旅游品牌支撑,为休闲农业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嘉兴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又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而且与“潮、湖、河、海、水乡古镇”结缘,有着钱江潮、南湖红船、桐乡乌镇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20RR年上海世博会给嘉兴带来的发展机遇,出台了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切实推动了特色农业和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目前嘉兴市已经建成海宁长安花卉科技示范园、桐乡华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秀洲田园乡村俱乐部等80多个休闲观光农庄,20RR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创利税3000多万元。嘉兴将在接轨上海中迎来难得的旅游发展机遇。 (三)专业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立足江南水乡,为特色休闲农庄、古镇旅游、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涉外能力,掌握导游技能及古镇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