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幼儿游戏活动中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

大班幼儿游戏活动中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对于即将迈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这是人生教育中一个关键的过渡阶段,也是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黄金期。《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1]尽管知识的积累是必要的,但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能正确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分享合作、懂得坚持等。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能使大班幼儿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而且可以帮助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尤为紧要,在尊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自我管理方面的教育意义重大。
由于幼儿园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计划实施的独特性和针对性,必须有机结合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如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都对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2]英国思想家洛克指出,游戏不仅在提高儿童的健康和身体适应能力方面发挥着紧要的作用,而且还能使儿童体验自己的能力。游戏具有社会性,幼儿既能发展各种能力,又能根据现实体验与同伴的人际交往,认识周围的事物。可见,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展现出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为教师提供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选择作依据。
笔者通过翻阅资料和幼儿园实习观察发现,关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文献资料较少;且目前幼儿园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重视不足,更没有意识到游戏活动开展的质量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息息相关。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只有小部分一线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已经关注到了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并未深入挖掘且教育方法单一,普遍是让幼儿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游戏,通过榜样示范和制定有目的性的规则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以此提升幼儿自我管理能力。[3]此外,李敏雁指出目前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家长对幼儿太过宠爱和纵容,凡事包办,使幼儿依赖性强,失去自我管理能力。二是幼儿园教育没有给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机会,导致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弱。[4]综上所述,不管是学前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认知、表现以及培养策略了解不够全面,这在某种意义上限制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

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进行全方位了解,简单分析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我管理能力的具体表现、教师对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我管理能力的认知情况、实施情况等来帮助幼儿教师发现其中的问题,引起相关重视,为教师对如何在游戏活动中更好地开展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提出更科学合理的建议,从而使大班幼儿更有效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适应小学生活,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1.2名词解释
1.2.1大班幼儿
大班幼儿是指年龄普遍在5-6岁之间的幼儿,该阶段的幼儿处于幼儿时期身心发展的最高阶段,表现为创造欲望比较强烈,合作意识逐渐增强,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等。[5]
1.2.2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通过自我行为上的内在管理来促进个人目标实现的能力。美国CASEL社会情感学习协会将“自我管理能力”定义为:在不同情况下,个体能够有效地调节、控制和表达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想法的能力。包含了抑制冲动、处理压力、鼓励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目标。[6]
1.2.3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赵金玉(2011)认为幼儿自我管理是指幼儿自发地参与管理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幼儿间相互帮助、提醒和督促,实现共同教育和提高的目标。个人管理与自身生活相关的事务,包括生活自理能力、情绪和行为自控力、执行力、专注力等。[7]
李勇(2015)指出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是3-6岁的孩子,对于他们参加的行为活动或他们的心理活动而进行认知、判断、反思、规划和调控等自我活动时,所呈现出能够显示幼儿个体的计划、实施、检验、完成水平的心理过程的综合。主体结构包括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控-持久力、自我组织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3]
综上,本文认为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幼儿依靠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标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转化为控制和管理,积极发展,获得良好的心理品质。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是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对自身事务的管理能力。其主体结构分为四方面,即认知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行为管理能力和人际管理能力。
1.2.4游戏活动
游戏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活动,从户外到室内,从动态到静态,游戏形式丰富多样。游戏是自主的、自由的、愉快的、非功利行为的总称。[8]
本研究中认为游戏活动是指幼儿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遵循一定的规则,自发自愿进行的一种伴随着愉快情绪的活动。[9]游戏是自主的、愉快的、有秩序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发的内在需要,能够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包括认知、社会性、自我表达和自我控制等各种需要,具有主体性、社

会性及其自身的独特性。
2文献综述
2.1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研究
2.1.1国内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搜索关键词“自我管理能力”可得到约2600余条文献和期刊;而搜索“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只有4篇硕士论文及23篇期刊。由此可以发现:学者们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多数涉及医学类和大中小学生,但是在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上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且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概念较为模糊和宽泛。笔者通过我国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现状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刘苹(2011)指出目前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分为两点,一是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二是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各个分支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10]
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但幼儿园教育也并未完全充分重视,并发挥作用来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虽然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对家长的依赖逐渐减轻,但思想上并未发生彻底的转换,他们往往是被动者。这和我国幼儿园教育起步晚、家园互动存在困难、教师教学水平差距大等存在很大的关系。施雅丽提出家长不仅要教育他们的孩子学会独立,即自己努力完成自己的事务,还要增强与幼儿园的交流与合作。[11]丁红波在《浅谈中班幼儿自我管理的策略》中也指出如今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不理想的原因是教育者思维的偏差、不同家庭教育模式的干预、现代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错误。[12]
洪明在《我国少年儿童自我管理状况及研究》中对我国3661名7-13岁儿童进行调查。他认为儿童期是建立自我管理素养的关键期,将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纵向上分为:自我认知、自我安排、自我操作等维度;横向上分为物品管理、时间管理、财富管理等维度。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儿童在自我管理中重点项目的数据较理想,但仍有重大问题存在,比如长期时间管理和长远计划能力较薄弱;对榜样成功的内在因素不够关注;情绪管理能力不理想,特别是在受学业压力影响下情绪化现象更为明显;缺乏有效的自我反应、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措施。[13]
由此可见,虽然上述研究是针对7-13岁儿童,但是孩子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从学龄前阶段逐渐发展而来的。学前期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很紧要,幼儿时期的每一个习惯都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极为重要,我们应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前提下,逐步科学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这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关键的影响。
2.1.2国外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研究
二十世纪之后,国外研

究者开始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实证性研究,主要从幼儿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方面入手,关注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影响因素等。教育学家杜威指出教师不是教育中的权威统治者,教师在给予幼儿知识的同时,应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行动的主体,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14]
Rabiner(2000)认为学生的投入程度能够显著调节教师的指导和学业成就见的关系。将认知和其他行为变量控制后,对任务的专注程度显著预测了学生的学业成就。[15]Graziano(2007)控制了幼儿的智商后,结果表明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高低与其学习效率和学业成就呈正相关性。[16]Howse(2003)认为幼儿的行为调节能力和他们的所取得的成就有着直接关联。[17]Cartledge认为人际交往技能高的幼儿会通过积极的互动方式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支持,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业成功机会。[18]
由上述可知,大班幼儿的投入程度、情绪和行为调节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直接影响着其进入小学后的学业,而这些能力都包含在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之中。
2.2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结构框架
刘金花(1998)指出认知、行为、情绪和人际交往反映了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高低,因此在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创设了一套以认知、行为习惯、情绪体验和社会交往四个方面为框架的自陈式量表。[19]
非精神分析意义上的自我管理中的自我“self”本身包含三方面:第一,自我体验,是个人对自身所持有的情绪体验。第二,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是主观的自我对客观的自我的认知与评价:第三,自我控制,即个体将心理和行为经由自身特殊的机制进行自我调节。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以更复杂的方式协调操作。童年早期发展的挑战之一是从最低级的大脑管理(兴奋、欲望)到情感、认知和行为功能的协调运行,来掌握维持专注、解决社会问题、管理情绪和抑制冲动等能力。[20]
结合以上的理论基础,本文将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分为四方面,即认知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行为管理能力和人际管理能力。幼儿认知管理能力是指学习品质的管理,反映在专注程度、主动性、坚持性等方面。[21]情绪管理能力是指有效地利用情绪智力或情绪能力,体现在识别、理解、调节和表达情绪上。行为管理能力是指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体现在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减少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增加。人际管理能力是指管理同伴关系,体现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技能以及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上。
2.3游戏活动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杨丽珠、董光恒(2013)将能够锻炼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游戏为手段,依照幼儿自我控制的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了不同阶段幼儿的游戏活动,通过自然的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22]
游戏具有自主性,幼儿可以自己做主,选择喜欢的游戏类型、材料和伙伴进行活动。李翠(2013)认为游戏是最能吸引幼儿的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最佳方式。孩子可以选择个体感兴趣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参与自己不喜欢的活动。这样孩子就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融洽的氛围,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中。自己做主——正是需要考验到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23]
上海南西幼儿园园长徐泽民指出一个擅长与幼儿做游戏的教师必定能把课上得很好,而一个能把课上得很好的教师未必真正懂得游戏。幼儿园的学习并非处处包含着游戏,但游戏中必定蕴含着学习。[24]
刘玲亚(2019)认为幼儿在游戏中既有思想的交流,也有身体的运动,还有互相的配合与抗衡等。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达到认识事物、理解角色、感知社会,融入社会,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幼儿可以在游戏活动中逐步地建立自我认同感和自制力。在游戏中,教师适当参与其中,能让幼儿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获得心理成就感,进而达到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25]
综上所述,游戏活动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必须通过准确且有效的途径,而游戏就是很好的选择。在游戏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坚持幼儿的主体地位,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指导,方能帮助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全发展。
3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公办某园及其分园为信息取样的采集地,力求以客观、真实的角度记录结果。《大班幼儿游戏活动中自我管理能力现状的调查问卷》作为问卷工具,被调查幼师群体共计60名。访谈法的采访对象为幼儿园一线大班教师,共计6名。主要目的是了解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2研究工具
3.2.1大班幼儿游戏活动中自我管理能力现状的调查问卷
参考孟晓的《户外区域活动中大班幼儿自主性培养现状调查问卷》与李勇的《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水平调查表》问卷调查发放给幼儿园带班教师,共60份。
问卷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共24道问题。一是教师的基本情况(第1-3题);二是大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我管理能力的表现(第4-16题),其中分为认知管理能力(第5-7题)、情绪管理能力(第8-10题)、行为管理能力(第11-13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