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兔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兔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兔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兔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二十三兔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交感神经对兔耳血管的影响

目的原理动脉血压的形成,决定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个方面因素,它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血管活动的变化。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间接或直接地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性调节和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实验对象与用品大兔。LZ6型三笔记录仪(亦可用二道仪)、ZH-3型血压传感器、动脉套管、动脉夹、外科手术器械、电子刺激器、注射器等。

方法步骤

(一)装置仪器

按图23-1联接好二笔记录仪、血压换能器与动脉套管,用注射器打气将系统压力升至11 0mmHg左右,检查系统气密性。连接动脉套管的橡皮管内灌以3.8%柠檬酸钠液,动脉套管中可补加少许肝素钠。

(二)手术准备

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5%乌拉坦适量将家兔麻醉(以肌张力、痛觉等反应为指标),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被毛,于甲状软骨下方纵行剪开皮肤约5cm。用止血钳等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直至暴露气管。在气管一侧找到颈部血管神经束,与颈总动脉伴行的神经中最细的为减压神经,最粗的为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居中(见第13页图15)。辨认清楚后,宜先以玻璃分针将减压神经分离出来,再分离其它神经和血管;并应随即在其下各穿粗细颜色不同的丝线备用。另一侧同此,并把右颈总动脉分离4cm以上,下穿两条棉线供插动脉套管时使用。

在右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以动脉夹,然后距3cm结扎其远心端。在结扎的内侧用利剪作一斜向心脏的切口,向心插入准备好的动脉插管,用棉线缚紧,再固定在侧管上以免滑脱。先旋开三通开关,使动脉套管与血压换能器相通。再缓慢移去动脉夹,可见到血压传感器指示针随血压的变化而波动,并在二道仪上记录下血压变化曲线。

(三)实验项目

1.观察正常血压曲线,识别其方向与大小所表示的血压变化含义,分析血压三级波(图23-2)及意义。

2.松开两后肢的固定绳,并迅速将身体后举起,观察地心引力对血压的影响。

3.以动脉夹夹住未插管一侧动脉;除去动脉夹待血压恢复后,将颈总动脉上的结扎线向下牵拉5s或直接给颈动脉窦以机械刺激。

4.将左侧减压神经结扎、剪断,以中等强度电流连续刺激其中枢端,观察减压神经对血压的影响。

5.剪断和刺激左侧颈交感神经对兔耳血管网的影响(图23-3)。

6.结扎、剪断右迷走神经,刺激其离中端。

7.将左侧迷走神经也剪断,血压变化如何?

然后再刺激减压神经,有何反应?

8.自耳缘静脉注射0.01%肾上腺素0.5mL(肾

上腺注入后,应再补充数毫升生理盐水,以使药物

全部进入血液循环)。

9.注入0.5mL0.01%乙酰胆碱。8、9两项注入

时需仔细观察,血压出现变化即停止注射。

10.心脏采血10-20mL,观察变化;然后从静

脉输入20mL38℃的生理盐水,血压变化如何?

要求与思考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血压变化曲线,并加以适当的注释;试以表格方式记录各项观察的结果,并给予理论上的解释。

注意事项

1.本实验对麻醉要求较严,过浅则动物挣扎,过深则反射不灵敏。

2.进行每一项目后,须待血压恢复正常或平稳后方可进行下一项观察。

3.实验中应保持导管畅通并注意为动物保温。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2017~2018年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合集(附全文下载)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的诊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存在争议比较多的一个领域。2017~2018年期间国内外发布了很多部高血压指南,医脉通汇总如下,供大家参考。 中国指南 1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 急诊高血压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在高血压患者中有1%~2%会发生高血压急症。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2017版)》指出,急诊高血压治疗的原则是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区分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根据病情评估进行针对性治疗。 文章链接:急诊高血压:遇到这13种情况,该怎么处理?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d216220075.html,/guideline/14854 2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声明 2017年11月,美国发布高血压新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修改为血压≥130/80 mmHg,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较大的争议。同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专家召开了研讨会,对美国高血压新指南有关高血压诊断及降压标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了《中国医师协会关于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科学声明》。

文章链接:中国新版高血压指南还没来,科学声明先来啦!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d216220075.html,/guideline/15534 3老年高血压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 与中青年患者相比,相似程度的血压升高,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显著升高。老年高血压的诊治存在特殊性。《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强调,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具有特殊性,应重视群体特征和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文章链接:中国老年高血压共识2017最新发布!别再跟着美国跑啦~ 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d216220075.html,/guideline/14460 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主要内容包括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流程、诊断和评估、治疗方案及长期管理要求等。本指南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 文章链接: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发布! 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d216220075.html,/guideline/13888 5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在第1版《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颁布2年之后,顺应高血压治疗形势的改变,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该指南的更新和

血压影响因素

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动脉血压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白彩锋 摘要:对血压计的发展简史、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存在误差及其原因进行了综述,认为仪器误差、护理人员技术误差、受测者心理和生理因素以及环境是误差的主要原因,为规范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操作,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血压测量血压计误差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新一版的“人和实验动物血压测量的建议”。该建议再次肯定了水银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法是目前间接血压测量法的“金指标”[1]。血压测量是对患者进行血压的诊断、分类、评估与血压有关的危险以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基础,也是临床医护人员观察病情变化、手术依据、药物应用等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2]。血压测量不正确,会导致误诊或漏诊,或者治疗后由于血压测量不正确,得不到合适的治疗,造成治疗过渡或治疗不足[3]。因此不规范的操作有可能导致临床上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和统计上的失误,给病人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严重威胁到病人的生命[4]。 1 血压计的发展简史 血压的测量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实现,直接法是有创测量方法,通过将导管插入血管内由压力传感器获得血压值,间接法是无创测量方法。通过对相关的特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而获得血压值[5]。血压计是由血压测量技术的发展而发明出来的。 1.1 有创血压测量技术 自1628年生理学家W·Harrey创立了血液循环理论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血压测量技术。1733年英国牧师Reverend Stephen Hales将一玻璃导管插入马背的动脉切口处,首次测量了动物的血压[5]。而人体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则是从1856年I·Fari vce开始研究的,但直到1950年才被临床所接受。直接测量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成熟而可靠的技术,该方法不仅用来测量动脉压,还用来测量和监护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和肺毛细血管楔入压和左心房、左心室的压力[6]。但由于该方法有创伤性,一般用于危重患者及大手术的血压测量等[7]。 1.2 无创血压测量技术 人体血压的无创测量研究始于1875年,1876年Marey提出了恒定容积法的技术原形[6],1880年,捷克生理学家兼医生Samuel Von Basch发明了间接测定人体血压的方法[8]。1905年苏联医生Korotkof发现了柯氏音,奠定了柯氏音听诊法血压测量技术,1896年Yon Recklinghausen首先发现了在现今无创血压测量中广泛使用的技术——示波法血压测量技术[8],同年Riva—Roci发明水银血压计,并首先在欧洲开始流行,随后它与袖带、柯氏音听诊法一起组成了目前临床测量血压的常用和标准方法,使其成为临床上血压测量的金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新)教学内容

实验日期:2015年12月16日 带教教师:米鍇 小组成员:彭佳杏(201402534)钟佳冀(201401197),陈靖珊(201401328),周丹婷(201401370),郭碧润(201401385) 专业班级:2014级临床十三大班,临床法语班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心血管活动调节的神经、体液机制 2.进一步熟悉家兔颈部解剖结构、学习直接测定家兔动脉血压的急 性实验的方法。 3.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和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

相对稳定性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来实现的。神经调节主要通过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来实现。原理如下图。 体液调节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血管升压素。 心血管活动的变化可以通过血压的变化间接加以判断。血压的变化可通过血压换能器和Mdelab 系统记录并处理,得出结果。 二、 实验仪器设备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兔手术台,兔手术器械、塑料动脉插管及三通开关、动脉夹、注射器、双凹夹、铁支架、保护电极、丝线、 1 mg/Kg 的肝素钠注射液、乌拉坦溶液、去甲肾上腺素、眼科剪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称重、麻醉、固定、剪毛 2、颈部手术 1)气管插管 2)分离右侧减压神经(穿2根线备用)、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穿1 根线备用)、颈总动脉(穿1根线备用) 注意:减压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颈总动脉位于气管两旁深层肌肉内的血管神经鞘内。 按先神经后血管,先细后粗的顺序分离 按减压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顺序分离神经,穿线,末端打结备用。 3)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穿2根线打结备用),1mg/Kg 的肝素钠注射 液全身抗凝,做颈总动脉插管,连接血压换能器 颈总动脉插管: 血管游离2以上(注意避开分支),穿2根线备用 远心端(头端结扎) 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动脉(留出一定的操作空间)靠近结扎点(头端)于血管前壁做V型切口 插入动脉插管固定 轻轻松开动脉夹(先不要拿开),观察是否渗血,结扎是否紧 换能器用胶布粘在桌子上,专人照看 五、实验结果

影响血压因素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水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139/89以下是正常血压,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 3、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 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因受重力原理影响 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差异、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 偶测血压:被测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测得的血压。 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血管阻力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著升高。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搏压﹐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动脉血压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老年人很多血管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逐渐被胶原纤维所取代﹐血管壁的弹性大减﹐缓冲血压升高的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循环血量的影响,正常封闭型循环的动物,循环血量与心血管容积基本适应,能使之充盈﹐可维持约7毫米汞柱的循环平均压。这一数值正常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不是动脉血压显著升降的重要因素。但在严重失血时,如失血量超过30%,循环血量不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体循

家兔动脉血压

实验十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直接测定家兔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的方法 2.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在正常人体内,任何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时相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实现的,其中以静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最为重要.此反射即可使升高的血压下降,又可使降低血压升高,故有血压缓冲反射之称.家兔的主动脉神经在解剖上独成一支,易于分离与观察起作用。 本实验是应用液导系统直接测定动脉血压,即由动脉插管与压力传感器连通,其内充满抗凝液体,构成液导系统,将动脉插管插入动脉,动脉内的压力及其变化,可通过封闭的液导系统传导压力感受器,由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下来。 三、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家兔 2.实验器材:兔体手术台、手术器械、止血钳、玻璃分针、棉线、棉签、塑料绳、动脉夹、动脉插管、Y型气管插管、液导系统、压力传感器、PowerLab信号采集系统、保护刺激电极、注射器。 3.实验试剂:生理盐水、2%戊巴比妥钠、4%柠檬酸钠溶液、肝素溶液(200U/Kg) 、肾上腺素(1:5000)、尼可刹米。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家兔麻醉: 称重→麻醉:2%戊巴比妥钠,2ml/kg,耳缘静脉注射→固定:仰卧位固定。 2.气管插管术: 剪毛、中线剪开颈部皮肤(6~7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等组织,暴露气管→气管穿线、软骨环上做T形切口→棉签去气管中的血块→插气管插管,结扎。 3.分离血管、神经 a.分离主动神经(减压神经),穿2条线备用 b.分离迷走神经,穿2条线备用 c.分离同侧的颈总动脉,穿1线备用 d.分离对侧颈总动脉,穿2线备用 4.动脉插管 全身抗凝:静脉注射肝素,注射剂量:300单位/kg(1ml/kg)

生理学实验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实验二十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Regulation of Arterial B1ood Pressure in Rabbit 【实验目的】 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实验原理】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加强,传导加速,从而 使心输出量增加。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为迷走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脏收缩力减弱, 传导速度减慢,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 支配血管的自主神经绝大多数属于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 同时由于容量血管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心输出量亦增加。 心血管中枢通过反射作用调节心血管的活动,改变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从而调节动 脉血压。 心血管活动除受神经调节外,还受体液因素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为肾上腺素和去甲 肾上腺素。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肾上腺素对α受体与β受体均有激 活作用,使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它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两种 受体中哪一种占优势。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α受体,对β受体作用很小,因而使外周阻力 增加,动脉血压增加,其对心脏的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弱。静脉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时,血 压升高,启动减压反射,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本实验通过动脉血压的变化来反映心血 管活动的变化。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材料】 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BL-410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压力换能器,刺激 电极,照明灯,万能支台,双凹夹,烧瓶夹,试管夹,气管插管,动脉夹,三通开关,动脉 导管,注射器(1ml、5ml、20ml),有色丝线,纱布,棉花,1.5%戊巴比妥钠,1000U/ml 肝 素生理盐水,1:10000 肾上腺素溶液,1:10000 去甲肾上腺素溶液,1:10000 乙酰胆碱溶液, 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 1.连接实验仪器装置 将压力换能器固定在铁支架上,换能器的位置大致与心脏在同 一水平。将动脉导管经三通开关与压力换能器正中的一个输入接口相接。压力换能器的输入 信号插头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信号放大器输入盒的某通道相连。 用注射器通过三通开 关向压力换能器及动脉导管内注满肝素生理盐水,排尽气泡,然后关闭三通开关备用。 将刺激电极输入端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刺激输出口相连。 2.手术 (1)动物的麻醉与固定 用 1.5%戊巴比妥钠以 2.0ml/kg 的剂量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 动物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2)气管插管 剪去颈部的毛,沿颈正中线作5~7cm的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 暴露、分离气管。在气管下方穿一丝线,于甲状软骨下方 2~3cm处作“⊥”形切口,插入 气管插管,以丝线结扎固定。 (3)分离颈部神经和血管 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减 压神经。三条神经中,迷走神经最粗,交感神经次之,减压神经最细,常与交感神经紧贴在 一起。分别在各神经下方穿以不同颜色的丝线备用。分离时特别注意不要过度牵拉,并随时 用生理盐水湿润。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备用。 (4)插动脉插管 静脉注射肝素(1000U/kg)以抗血凝。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八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084120003陈明辉 实验八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间接测量人体血压的方法和原理; 2.观察影响血压的一些因素; 3.学习用统计学的方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 1.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是没有声音的,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以发生血管音。因此,可以根据血管音来判断血压的大小。 2.当声音出现以后,测的是收缩压,而声音消失的时候,则为舒张压。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某种相对稳定性能,但是血压测定时动态的,是在不断变化,不是静止不变的。人体的体位、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等因素对血压都有一定的影响。三、

实验器材 1.实验对象:人(一个人男生一个女生); 2.试验器械:血压计、听诊器、冰水。四、实验步骤 1.受试者取坐位,静坐五分钟,待肢体放松、呼吸平稳与情绪稳定。 2.测量血压 (1)测量正常血压; (2)加深加快呼吸对测量血压的影响:在记录正常血压之后,令受试者加深加快呼吸,一分钟后测量血压; (3)情绪对血压的影响:令受试者回忆最气愤的事,一分后测量血压;(4)运动对血压的影响;(5)冰水刺激对血压的影响。3.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五实验结果及分析总结(1)实验数据: 编号正常对照血压 收缩压 1m1f2m2f3m3f4m4f5m5f 10592901001291021181179991 舒张压70546070858170776269 呼吸加快时的血压变化值收缩压1101001001041219310810610185 舒张压56587369858070756567 收缩压58104-8-9-10-112-6 舒张压-4413-10-1023-2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动静脉)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 【实验目的】 1.学习直接测定和记录家兔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方法 2.观察某些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实验材料】 家兔 器材:手术台,止血钳,眼科剪,BL420E+生物机能分析系统,气管插管,动脉套管,动脉夹,保护电极,照明灯,纱布,棉球,丝线,注射器 试剂:生理盐水,肝素,乌来糖(麻醉剂),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实验步骤】 1.手术 (1)麻醉取家兔一只,称重,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剂(1g/kg)进行麻醉。麻醉过程要缓慢,当动物角膜反应迟钝,掐其大腿无反应,即可停止注射,避免过度麻醉致死。 (2)将动物背位交叉固定,将颈部喉结下部毛剪掉。 (3)仅靠喉结下缘,沿颈部正中线做一长约5-7cm的皮肤切口,将皮下结缔组织钝性分离,至露出气管,穿线,用手术刀在气管上做一横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结扎。 (4)分离颈部神经血管:分离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在接近气管外侧,有一条较细,壁厚的血管,即为主动脉血管(可看出里面血流规律性搏动)。与主动脉伴行的有两条较粗的神经,最粗的为迷走神经,其次为交感神经,两者之间有一条很细的神经,减压神经。但减压神经的位置不固定,两条较粗的神经附近的细小神经都有可能是减压神经,可以进行刺激试探。确定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后,分离出减压神经,迷走神经,主动脉血管,分别穿线备用。 (5)动脉套管插入:动脉套管插入前,需准备好压力换能器记录血压的装置。用注射器将肝素生理盐水注入套管,至将其中所有空气由插孔处排出,用肝素生理盐水代替。注入处用止血钳将胶管夹住。保证其中不能有空气。准备好动脉套管装置后,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远心端动脉结扎,在两者之间剪一小口,迅速插入动脉套管(动作迅速,否则动脉管腔急剧收缩,难以插入套管),用线将动脉插管固定于动脉内,并挂在套管(缠一圈胶布)上,以免滑脱。 (6)松开动脉夹,即可看到少量动脉血液冲入动脉套管。此时即可开始进行试验,记录曲线。 2.曲线描记 (1)描记一段正常曲线,识别一级波(心波),二级波(呼吸波)。 (2)提起另一侧颈总动脉的备用线,动脉夹夹闭5-10s,观察记录血压变化,分析原因。(3)中等强度的点刺激刺激另一侧减压神经,观察血压变化。双结扎后切断,再刺激减压神经神经的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记录血压变化。 (4)对另一侧迷走神经进行同样处理,分别观察双结扎切断神经前、后的血压变化。(5)耳缘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观察血压变化。 (6)耳缘静脉注射乙酰胆碱,观察血压变化。

影响血压的因素及其生理变化

影响血压的因素及其生理变化 14护本:海尚,侯培培,杨国梅,夏玉,郑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取代了传染病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具有高发病率,低控制率的特点。那么,对于血压,我们大多素人都不能够比较准确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瞧一瞧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它就是一个怎样的机理运行过程及其相对应的生理变化。 血压(blood pressure)就是指血管里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人体的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与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管道系统”。正常的心脏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个水泵,它日夜不停地、有节律地搏动着。心脏一张一缩,使血液在循环器官内川流不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无论心脏收缩或舒张,都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当心脏收缩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高,这时的血液称为“高压”;左心室舒张时,大动脉里的压力最低,故称为“低压” 。在生活中对于正常血压有一组正常值标准,收缩压为60~90mmHg,舒张压为90~130mmHg、血压在24小时内、一定范围内就是变动的,随着运动量,心情紧张(如白袍血压)而起伏。 人体内有几个特殊的血压调节系统即血压影响因素,影响血压的升降。 (1)压力感受器机制

正常人心脏、肺、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均存在有压力受体(感受器),位于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可以接受来自感受器的冲动,同时也可以接受来自视丘下部与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冲动。汇集到血管运动中枢的冲动,经过调整处理,通过传出神经达到效应器,起着调节心率、心排出量及外周阻力的作用。当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增强而发生冲动,经传入神经到达血管运动中枢,改变其活动,使降压反射的活动增强,心脏收缩减弱,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并保持在一定水平;当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使降压反射活动减弱,心脏收缩加强,心输入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升高。另外,在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附近存在着化学受体(感受器),对于血液中的氧与二氧化碳含量极为敏感。在机体缺氧状态下,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速,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2)容量压力调节机制 在肾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肾小球旁器,其中的球旁细胞含肾素颗粒,当肾动脉下降时分泌肾素。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刺激球旁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钠与水的回吸增多,水、钠潴留,直至血容量增加血压回升为止;相反,如血压升高,则钠与水的排泄增加,使血容量缩减,心排出量减少,血压恢复正常。 (3)体液调节机制 (4)血液与组织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对心肌、血管平滑肌的活动以及循环血量均有调节作用。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要求> ◎<基本原理> ◎<动物与器材> ◎<方法与步骤> ※<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间接测量人体血压的原理和方法。 2.观察某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3.学习用生物统计学的简易方法处理数据。 5※<基本原理>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血管音)。因此,可以根据 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 是使用血压计间接测压。测压时,用压脉带在上臂或手腕(腕式 血压计)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 被阻断,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当外加压力等于或稍低 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则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内可 有少量血流通过,而心室舒张时却无血流通过。血液断续地通过 血管时,会发出声音。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的最小外加压力 (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的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当外加压力等于或 小于舒张压时,血管内的血流连续通过,所发出的音调会突然降 低或声音消失。在心室舒张时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 (即音调突然降低时的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在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但是血压的稳定是动态的,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不是静止不 变的。人体的体位、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等因素对血压 均有一定影响。 5※<动物与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用电子血压计测压可不用)、冰水。 5※<方法与步骤>

1.受试者取坐位,心脏与血压计零点同一水平,静坐5分钟,待肢体放松、呼吸平稳与情绪稳定。 2.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排空后再将螺丝旋紧。 3.受试者脱左臂衣袖,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距肘窝3 cm上方处,压脉带应与心脏同一水平,使其松紧适度,手掌向上放于实验台上。 4.在压脉带下方、肘窝上方找到动脉搏动处,将听诊器的胸具置于动脉上。注意:不可过于用力下压。 5.听取血管音变化 向压脉带充气加压,同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30mm Hg,然后稍稍扭松打气球上的螺丝,缓慢放气(切勿过快、过慢),仔细倾听听诊器内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先是从无到有,次之由低而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消失。如此反复进行2~3次。 6.测量正常动脉血压 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检压计读数。当徐徐放气时,第一次听到的血管音即代表收缩压;最后声音消失之前的血管音代表舒张压。记下血压读数。压2-3次,记录测压均值(收缩压/舒张压mmHg)。 7.实验观察 (1)受试者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对血压的影响 记录正常血压后,令受试者加深加快呼吸(是正常频率的1倍)1 min测压。 (2)情绪对血压的影响 待血压恢复正常后,令受试者回忆其最气愤的往事1分钟测压。 (3)肢体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让受试者作原地蹲起运动,1 min内完成50~60次,共做 1~2min。运动后立即坐下测压,并将最大的血压数值记录下来。 (4)冰水刺激对血压的影响 受试者取坐位,测量正常血压,然后让受试者的手浸入冰水中1 min测压。 8.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记录填人表中(自行设计表格)。 9.以大组为单位,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见附录3),求出P值,说明实验前血压的变化有无显著性差异。 [注意事项] 1.测压时室内需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365编辑 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140/90mmHg)患病率为18.8%,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高血压患者治疗率为81.8%,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控制率为24.4%[1]。与1991年第三次全国高血压普查相比,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6.9%),知晓率略有上升(+3.6%),高血压患者治疗率明显升高(+36.3%),但接受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无明显变化(+1.9%)[2]。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总体情况是,患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尚可,但控制率极低。核心问题是,通常不测血压或很少测量血压,因此知晓率低;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或血压管理质量不高,因此控制率低。 让自动的电子血压计像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一样进入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定期测量血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的有效手段。家庭血压监测通常由被测量者本人自我完成,这时又可称为“自测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但也可由家庭成员等协助完成。测量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因而可以避免在诊室测量血压时常会出现的“白大衣效应”;可用于评估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中血压的长期变化情况或降压治疗效应;而且有助于增强患者管理高血压的参与意识,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健康管理意识的提高,自动的电子血压计正在进入家庭,许多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经常在家中测量血压,并将这些测量结果带给治疗医生,供医生制定或变更治疗方案时参考[3-5]。为了促进家庭血压监测的健康发展,需要在广泛讨论与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在专业领域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文件。但考虑到我国目前家庭血压监测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家庭血压监测研究的数量与质量均嫌不足,因此,先参考近年来国外已经发表的几个家庭血压监测指导性文件[6-10],结合我国特点制定一个专家层面的共识,希望在合适的时候,在此基础上制定基于中国数据的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一、临床意义 (一)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目前,我国通常是那些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才在家中测量血压。因此,家庭血压监测常被误认为是高血压患者才需要做的事情,而自认为血压正常者则很少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实际上,家庭拥有血压计并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重要价值在于,那些血压正常者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可及时发现血压升高,从而对高血压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家庭拥有血压计的比例比较高,高血压的知晓率也比较高。 (二)提高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 家庭血压监测在家中进行,测量次数和天数均比较多,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因此,和动态血压监测相似,家庭血压监测可以有效鉴别出那些只有在诊室测量血压时才升高的“白大衣性高血压”或主要在家庭测量血压时升高的“隐匿性高血压”。这样可避免给“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过度降压治疗的潜在风险,也可以及时控制“隐匿性高血压”的心血管风险。 (三)提高高血压患者判断预后的准确性 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血压监测在预后判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日本进行的Ohasama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 实验报告 [目的与要求] 1 学习直接测定家兔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的方法 2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基本原理] 在正常人体内,任何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时相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实现的,其中以静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最为重要。 本实验应用液导系统直接测定动脉血压,即由动脉插管与压力传感器连通,其内充满抗凝液体,构成液导系统,将动脉插管插入动脉,动脉内的压力及其变化,可通过封闭的液导系统传导压力感受器。 [动物与器材] 家兔 ,手术台, 常用手术器械, 止血钳,眼科剪,支架,双凹管, 气管插管,动脉插管,三道管, 动脉夹,计算机采集系统 ,压力传感器,保护电极,照明灯,纱布,棉球,丝线,注射器(1ml,5ml,20ml),生理盐水,4%柠檬酸钠,20%-25%氨基甲酸已酯,肝素(200U/ml),肾上腺素(1:5000),已酰胆碱(1:10000) 【方法与步骤】 1、实验仪器的准备 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压力传感器。从显示器的“实验项目”中找出“循环实验”的“家兔血压的调节”条,使显示器显示压力读数。 2、连通液导系统并制压 将压力传感器的下方支管,通过输液管连接三通管,再连接动脉插管。上侧管供制压时排除管内空气使用。先用装有20ml 4%柠檬酸钠的注射器,通过三通管向连接动脉插管的输液管内推注,使之充满液体(不要使动脉插管高过压力传感器的上方支管)后,再用止血钳夹住动脉插管端的输液管。然后继续向三通管

内推注,直至充满压力传感器的上方支管,并用塞子塞住(注意:液导系统内不可有气泡)。继续向三通管内推注,同时观察显示器上压力变化。当加压到120mmHg时既可关闭三通管。观察压力是否变化,如果压力下降,则需要检查液导系统的漏液原因,并重新制压。调节血压显示器的灵敏度,使30~130mmHg的变化都能在显示器上明显的反映出来。将动脉插管端的导管内充满肝素溶液。 3、动物的准备 (1)按照实验4-9方法,麻醉家兔并进行颈部手术,插入气管插管、分离主动脉神经。同时分离迷走神经并穿线备用。再将止血钳从颈总动脉下方穿过,轻轻张开止血钳,分离出2~3cm长的颈总动脉。分离出的颈总动脉外壁应该十分光洁,外面并无结缔组织及脂肪等物。在动脉上穿两条备用棉线,分别打上活结。将两线分别拉至分离出的动脉两端备用。同样方法分离另一侧血管与神经(一侧动脉用于插管侧压,另侧动脉实验用)。由于家兔的品种不同,个体之间也有差异,常发现3条神经的解剖位置有些变异。主动脉神经的最后确认,蓄意对血压的影响为准。 (2)动脉插管首先用5ml注射器从耳缘静脉注入肝素(200U?kg体重)以防凝血。然后在一侧动脉行动脉插管术以记录血压。其方法如下:将动脉头端的备用线尽可能靠头端结扎(务必扎紧,以防渗血),然后在另一备用线的向心侧(尽可能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轻轻提起动脉头端的结扎线,用锐利的眼科剪在靠近扎线的稍后方,沿向心方向斜向剪开动脉上壁(注意:不可只剪开血管外膜,也切勿剪断整个动脉,剪口大小约为管径的一半)。一手持弯头眼科镊,将其一个弯头从剪口处插进动脉少许,轻轻挑起剪开的动脉上壁,另一手将准备好的动脉插管由开口处插入动脉管内。如果插入较浅,可用一手轻轻捏住进入插管的动脉管壁,另一手拿住动脉插管,顺势轻轻推进至6~8mm左右(如果手感滞涩,说明插管并未进入动脉,必须退出插管,重新剪口再插),用备用线将动脉连同进入的插管扎紧(插管不可因扎线松动而滑出,亦不可漏液),并将余线系在插管的固定侧支上,以免滑脱。注意:插管应与动脉血管的方向一致,以防插管尖端扎破动脉管壁。轻轻取下向心端动脉夹,可见动脉血与插管内液体混合。再取下通向压力传感器的止血钳,此时显示器上出现血压的波动曲线。 4、实验观察

《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要点

《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要点 1前言 近30年来,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2012~2015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140/90mmHg)患病率(未调整人口比例粗率)为27.9%,知晓率为46.9%,治疗率为40.7%,控制率为15.3%,知晓治疗率为86.8%,治疗控制率为37.6%。与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相比,高血压患病率虽显著升高(+9.1%),但控制率也显著提高(+9.2%)。但不管是知晓率,还是治疗控制率,均处于不足50%的较低水平。需要我们在这两方面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测量血压,使每个人知晓自己的血压是否升高以及是否需要管理,已经诊断高血压的患者知晓自己的血压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家庭血压监测在这两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高血压诊治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家庭血压监测得到普及,但其质量仍有待提高。电子血压计已经普遍进入家庭,许多高血压患者都已经比较规范地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有效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许多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家庭血压监测相关技术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比如,互联网、无线通信与云计算等各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但血压测量数据的记录、存储、分析、解读等仍处于较低的纸质水平;另一方面,许

多尚不成熟的技术十分吸引公众的注意,比如,无袖带血压测量技术仍处于早期研究与开发阶段,但各种类型的无袖带甚至是非接触式“血压计”已随处可见。因此,尽管我国家庭血压监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量”的进步,但在“质”的方面仍需要提升,即提升家庭血压监测的规范化、信息化及智慧化水平,以进一步推动家庭血压监测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家庭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 家庭血压监测的意义 2.1 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2.2 提高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 2.3 提高高血压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2.4 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 3 监测方法 3.1 家庭血压监测条件 如果采用上臂式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测量血压的一般条件与在诊室测量血压时大致相似。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位休息至少5min后开始测量血压。测量血压时,将捆绑袖带一侧的前臂放在桌子上,捆绑袖带上臂的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双腿放松、落地。也可选择更舒适的落座条件,如沙发等稍矮一些的座位,但应确保捆绑袖带的上臂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3.2 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与气囊 3.3 记录所测量的血压数值

影响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十大因素

影响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十大因素 你是否曾在看医生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血压比自己预计的要高?大部分人并未意识到他们的血压随着情绪、活动、身体姿势等因素时刻不停的发生变化。事实上,一些简单的变化就能产生5到40 mmHg 的血压波动。以下列出了10种可能在血压测量中产生暂时性的重大偏差的因素。 1.1.血压袖带太小血压袖带太小血压袖带太小 在进行血压测量时,请确保在上臂佩戴尺寸合适的血压袖带,这一点十分重要。事实上,大部分血压测量误差的产生是由于没有花费一定的时间确定病人的臂围是否处于袖带所范围指示箭头所指示的范围内而导致的。研究表明,如果使用的血压袖带太小,则可能导致病人的收缩压测量值增加10至40 mmHg。 2.2.血压袖带佩带于衣物之上血压袖带佩带于衣物之上血压袖带佩带于衣物之上 在进行血压测量时,袖带应当始终直接佩戴在手臂上。研究表明,衣物可能对收缩压造成10到50 mmHg 的影响。 3.3.未休息未休息3-5分钟分钟 为获得准确的血压测量读数,在进行读取之前,病人应当在舒适的椅子上放松并安静休息3至5分钟。任何活动,如锻炼或进食等,都可能对收缩压测量造成10至20 mmHg 的影响。 4.4.手臂手臂手臂//背部背部//足部无支撑足部无支撑 在测量血压时,你应当始终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双腿不交叉,背部和手臂均有支撑。如果背部没有支撑,则舒张压测量结果可能增加6 mmHg。双腿交叉将使收缩压增加2至8 mmHg。如果上臂位置低于心脏位置,也可能导致较高的测量读数,而当上臂位置高于心脏位置时,则会导致较低的测量读数。你的上臂位置每高于/低于心脏位置一英寸,就将增加/降低收缩压读数2 mmHg。 5.5.情绪状态情绪状态 压力或焦虑可能导致血压有较大幅度的升高。如果在测量血压时,你正在思考一些让你感觉紧张或有压力的事情,则你的血压可能大大升高。 6.6.谈话谈话 研究表明,如果你在测量血压时与护士/医生谈话,则收缩压测量值可能升高10至15 mmHg。 7.7.吸烟吸烟

优质《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报告

优质《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讨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 实验方法:采用液压传递系统直接测量和记录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方法。结果夹闭右颈总动脉,血压升高(P<0.01),电刺激减压神经,血压降低(P>0.05),电刺激迷走神经,血压降低(P<0.05),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血压升高(P<0.01)。结论夹闭右颈总动脉和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升高,刺激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使血压下降。 动脉血压是心血管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标。正常情况下,人和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在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神经、体液因素或施加药物,观察动脉血压的变化,间接反应各种因素对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及影响。本实验即是探讨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 1、实验材料: 家兔,哺乳动物手术器械;血压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输液装置;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2、实验方法: 2.1 实验数据连接及参数设置动脉插管固定于血压换能器上,血压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柱上,高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面。压力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输入通道。参数如下:开启RM6240系统,在“实验”菜单中选择“兔动脉血压调节”,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12kPa,采样频率800Hz,扫描速度2s/div。连续单刺激方式,刺激强度5-10V,刺激波宽2ms,刺激频率30Hz。 2.2 手术准备 2.2.1 家兔称重后,按1g/kg体重的剂量于耳缘静脉注射200g/L的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动物麻醉后仰卧于手术台上,固定四肢,前肢交叉固定,用棉绳勾住兔门齿,将绳拉紧并缚于兔台铁架上。 2.2.2 减去颈部被毛,切开颈部皮肤5-7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暴露颈部气管和血管神经鞘,用玻璃分针仔细分离右侧减压神经、右侧迷走神经和右侧颈总动脉,穿线备用,分离右侧颈外静脉和左侧颈总动脉,各穿两根线备用。 2.2.3 颈外静脉插管先用血管夹夹住右侧颈外静脉近心端,再在远心端用线

影响家兔血压的因素

影响家兔血压的因素 福建医科大学教案 (首页) 课程名称:机能学 授课系别:临床本科 年级: 对象班级:临床本科 实验五动脉血压的调节 教学目的观察一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本单元(章节) 9 学时数课程大课()类型实验课(√)讨论课() 教学内容 1. 实验目的原理 2. 操作步骤 3. 观察项目与预计结果夹闭颈总动脉;牵拉颈总动脉;电刺激迷走神经;电刺激减压神经;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注射乙酰胆碱 4. 学生操作 5. 总结 6. 整理实验室 重点(△)时间难点(○)分配疑点()(分钟) 举例/教具 10 45 20 255 15 15 讨论、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1.生理学朱大年编着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机能学实验林默君等编着 授课教师:张明芳 2015年9月24日 实验动脉血压的调节 一、目的:观察一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二、材料:家兔、血压换能器、手术器械、D-951实验系统、20%乌拉坦、生理盐水、%肝素、1/10000去 甲肾上腺素、1/10000肾上腺素、1%立其丁、%心得安、1/1000多巴胺、1/10000异丙肾上腺素、1/10万乙酰胆碱、1%阿托品三、实验方法: 1、麻醉

2、固定 3、气管插管 4、分离右颈总动脉、减压神经、迷走神经 5、左颈总动脉插管 6、装置及仪器联接 四、观察项目、结果、讨论 1、刺激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引起心率下降、心输出量下降,导致动脉血压下降;刺激减压神经,导致动脉血压下降,减压神经为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刺激模拟压力感受器传入增加,经减压反射引起动脉血压下降;牵拉颈总动脉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传入增加,经减压反射引起动脉血压下降;夹闭颈总动脉,使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所受的刺激减弱,经减压反射引起动脉血压上升。 2、NA主要作用于α受体,使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Adr主要作用于β受体,使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加,血压上升。 3、立其丁阻断α受体,使外周阻力下降,引起舒张压下降。使用立其丁后NA主要作用的α受体被阻断,使 NA缩血管作用减弱,而NA 对β受体的作用因β1、β2受体作用相反,可能互相抵消,所以NA升血压作用很弱。Adr主要作用于β受体,阻断α受体对其影响较小,其作用以β1受体为主,血压上升。异丙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β受体,其效应与被立其丁阻断后的Adr相似。心得安为β受体阻断剂,其主要作用为扩张血管、抑制交感中枢、抑制肾素分泌,使血压下降。 4、多巴胺兴奋β1、α、DA受体,因立其丁和心得安已经阻断α、β受体,这时主要作用于DA受体,使血压下降。Ach主要作用于M受体,使心率下降,血压下降。当M受体被阿托品阻断后,Ach主要作用于N1受体,出现类似于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 5、放血后,血容量下降,血管充盈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机体出现代偿:⑴通过减压反射,使血压有一定的恢复⑵血压下降通过容量感受器,引起ADH分泌增加,再使尿量减少、外周阻力增加、容量血管收缩,使血压增加。由于阻力血管收缩大于容量血管收缩,毛细血管血压下降,组织液回收增加,有利于血容量恢复。以上因素都有利于血压逐渐恢复。 回输血后,血容量减少现象得到彻底纠正,血压恢复正常。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 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就是增长态势, 每 5 个成人中 2 人患高血压; 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 2 亿; 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较低。 ★ 高血压就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 我国就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就是脑卒中, 控制高血压就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 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与死亡总危险。 ★ 高血压就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 需根据心血管总危险度, 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 我国每年新发生高血压 1000 万人, 对正常高值血压等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 140/90 mmHg 以下; 高危患者血压目标就是 130/80 mmHg 以下。 在可耐受前提下, 逐步降压达标。

★ 我国常用的钙拮抗剂、 ACEI、 AR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 高血压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限盐限酒, 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与控制高血压。 ★ 关注少儿高血压, 预防关口前移; 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 定期测量血压、规范化管理与合理用药, 就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的根本。 高血压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新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 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 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 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达 25%, 全国至少有 2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就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70%脑卒中与 50%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 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 表明了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与具体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