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对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一点体会

谈对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一点体会

谈对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一点体会
谈对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一点体会

商业文化·学术探讨 2007年12月

224

谈对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一点体会

吴晓利

(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淮南,232001)

摘 要:本文通过对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来分析和讨论英汉修辞的异同,其中重点讨论了英汉词义修辞格中的simile , metonymy , onomatopoeia ,hyperbole ,personification , antithesis , pun ,parallelism 之间的差别。通过对比研究找出英汉修辞格之间差异,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利用汉语的优势促进英语修辞的研究。

关键词:英语 汉语 修辞格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7)12—0224—02

1英汉修辞格的概况

英汉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 ) 主要分为三类: (1)音韵修辞格(phonological rhetorical devices ),主要包括:Alliteration ,就是在一个词组或一个诗行中,有两个以上彼此靠近的词,其开头的音节(或其他重读音节)具有同样的字母或声音。 Assonance ,就是在一句话或在一个诗行中间,有两个或更多的词具有相同的元音。Onomatopoeia ,就是模仿事物发出的声响的修辞手法,与汉语的拟声辞格完全相同。恰当地运用它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2)句法修辞格(syntactical rhetorical devices ),主要是指通过句子结构的均衡布局或是突出重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这类辞格主要包括repetition , rhetorical question , antithesis , apostrophe 等。它们与汉语中的反复、设问、对偶、倒装基本相同。

(3)词义修辞格(semantic rhetorical devices ),主要借助语义的联想和语言的变化等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方法有:simile , metonymy , onomatopoeia ,hyperbole ,personification , antithesis , pun ,parallelism 等。

英汉修辞格是语言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面广,包括语音系统、词汇形态、句法结构等语言内部的各个层面,还包括语言外部的社会文化因素。

2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必要性

英汉修辞或修辞格的对比研究呈多层次的立体交叉,运用起来特别复杂,又由于英汉修辞格之间存在着种种共性,所有修辞格都是依附在特定的语言材料之中,也必然受着特定语言材料的制约。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时英汉语中各种修辞格的形成、运作和发展,受制于各自的文化,英语和汉语中的不少修辞格基本对应和局部对应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两种语言修辞格的对比研究。通过对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找出英汉修辞格之间差异,从基本对应中找出差异,从局部对应中找出区别。既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又有利于利用汉语的优势促进英语修辞研究。

3.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内容

本文主要以常见的词义修辞格为例,进行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3.1 “Simile”与“明喻”

“Simile”与“明喻”两个英汉辞格在词汇形态方面、英汉句法结构方面差异很大。从词汇形态方面看,英语比喻词一般采用like 、as 、as if 等为数极少的几个,而汉语比喻词却十分丰富多彩,而且往往表现出鲜明的文体特征。譬如口语里用“如同”、“好像”等,文言里则用“犹”、“若”等。此外,得益于以字组词的构词方式,汉语还有各种各样的复合比喻词,诸如“活像”、“宛如”、“恰似”、“犹若”,等等。从句法结构看,英语比喻词一般为介词,构成介词短语作修饰语;而汉语明喻词组除了作修饰语外,比喻词还经常引导明喻词组作谓语,故称“谓语型明喻”。英语明喻的扩

展(Extended Simile )

与汉语的“扩喻”,更表现出英语重“形合”(Hypotaxis )而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的结构特征方面的巨大差异。此外,喻体的选择有时还受制于语言本身的内部因素、文化、自然界等因素。

3.2“Metonymy”与“借代”

“Metonymy”与“借代”除了内部分类上的明显差别外,代体的不同选择同样表现出英汉语言与文化的巨大差异。例如量词代体(如“方寸已乱”)为汉语所特有,因为“量词是汉语特征”。另一方面,英语中大量表示感情或心理状态的抽象名词可用以指代该感情所施加的对象或引起该心理状态的原因,例如“love”(爱)代“所爱的人”,“hate”(恨)代“所恨的对象”等。另外,代体的选择也如喻体的选择一样,往往受制于各自文化的各个层面。同样是指代“生计”,汉语采用“饭碗”,而英语则采用“the knife and fork”(刀叉),这是不同的物质文化使然。

3.3 “Onomatopoeia”与“拟声”

“Onomatopoeia”与“拟声”也是看来毫无差别的,但从句法功能方面探究,英汉拟声词大不一样。英语拟声词一般说来是名词性或动词性的;而汉语拟声词一般不作动词,也很少作名词,从句法功能审视,却具有明显的形容词特征。从语音形式的角度来对比,拟声词是词汇中特殊的一群。一方面,拟声词是对自然声音的模拟,词的发音即“意义的回声”,或者说“以声音来反映意义”。人们完全可能在不同语言中碰到相似的语音形式,这就使得英汉拟声词的语音形式可能出现重合或部分重合。另一方面,又由于

商业文化·学术探讨 2007年12月

225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英汉拟声词的语音形式更多地表现出差异。各种语言音系结构和词汇形态各不相同,各民族对同一自然声音的听觉感知和模拟习惯也可能不尽一致,加上民族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不同语言中的拟声词在语音形式上就可能出现种种差别。例如狗叫的声音在官话和吴语里是“汪汪”,在粤语里却是“yuy yuy”。同样,在英语国家某些地区,狗叫是“bow wow”,而在其它一些地区却是“wuff wuff”。

3.4“Hyperbole”与“夸张”

从文化的角度同样可以比出“Hyperbole”与“夸张”两者之间的差异,尤其当夸张借助于数字时,英语和汉语往往表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因为两种语言都借助一些常规满数来夸张,如“hundred”、“thousand”、“million”和“百”、“千”、“万”等,这种十进位的满数概念是英汉民族所共有的。然而,汉语还以“三”、“九”及其倍数作为满数,具有鲜明的汉文化特征。一般汉语辞书都为“三”、“九”专立一条表示“多数”的义项,而英语辞书在“three”、“nine”词条下一般不见这一释义。如《易经》认为偶数为“阴”,奇数为“阳”,“九”为“阳极”,至高无上。因此,中国皇宫及天坛等建筑物的设计都采用“九”或“九”的倍数。以“三”、“九”为夸张辞的例子在汉语中随处可见,而英语却十分罕见。这是“Hyperbole”与“夸张”的文化差别明显的地方。

3.5 “Personification”与“拟人”

“Personification”与“拟人”之间可见,英语中的抽象概念拟人特别发达。英语中抽象概念人格化一般辅以词首大写。Quirk 等认为词首大写在拟人中用以表明这些词儿应该被视为人的名字。这种书写手段把抽象名词赫赫然突现在读者眼前,可以收到形象生动的视觉效果。英语中抽象概念拟人比较常见,这除了英语具备区别专名与通名的这样一个书写系统以外,可能还跟西方民族比较擅长抽象思维有关。对比之下,汉语缺乏这样一个区别专名与通名的书写系统,抽象概念拟人并不多见,古汉语尤为少见。现代汉语偶尔可见抽象概念拟人,通常借用引号,以便将它与普通名词区别开来,如贺敬之的“‘命运’姑娘”和“‘历史’同志”。另一方面,汉语拟人可以运用其独特的复数词尾“们”,亦称“概括之词”,但用于名词时,概括的只能是人,概括非人的事物,即为拟人。

3.6“Antithesis”与“对偶”

“Antithesis”与“对偶”除了共性之外,更表现出各自的鲜明个性。不管从语义关系,还是从句法结构方面看,两者的差别都很大。英语Antithesis ,至今这个术语尚可“望文生义”:“anti + thesis”,也就是说,两个语言单位的语义关系必须是相互对立的;然而,汉语“对偶”除了有语义关系

对立的“反对”外,

还有语义关系相关或相承的“串对”,更有语义关系相似或相补的“正对”。因此,从语义关系看,“Antithesis”仅仅与“对偶”中较为少见的“反对”相似。从结构上看,“Antithesis”与“对偶”的差异,无论在连接方式、句法层次,还是在总体结构方面,两者的区别都显而易见。在用字方面,“对偶力避字同意同”,而“Antithesis”的重复用字却是司空见惯。至于古汉语律诗中的“工对”,更是英语Antithesis 所无可企及的。应该说,“对偶”是汉文化的特有产物,它与汉民族的审美情趣、汉文学诗、词、曲、赋的格律传统等等都息息相关;此外,也跟汉字的音调、形态以及汉字的对称美有着密切关系,不宜跟英语Antithesis 等量齐观。

3.7 “Pun”与“双关”

“Pun”与“双关”历来被认为完全对应,其实不然。汉语所谓“双关”,即“一语双关”;可是英语“Pun”除了“一语双关”外,还可以“二语双关”,即重复一个多义词,或者叠用一对同音或同形异义词甚而谐音词,以产生幽默的艺术效果。例如:“On Sundays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s they prey on you.”(星期日他们为你祈祷,而星期一则向你敲诈。)英语中这类“Pun”专称为“Antanaclasis”,也有人将它归入“Ploce”(异义重复)。

3.8 “Parallelism”与“排比”

“Parallelism”与“排比”也是历来被我国外语界视为完全对应的英汉修辞格。但是汉语“排比”明确要求排比项三项或三项以上;但英语“Parallelism”的原义是“平行”,因此平行项为二的Parallelism 并不罕见,有人专称为“Double Parallelism”。此外,英语的平行项与汉语的排比项,各自的语法关系和对称关系也不完全一样。首先,英语的平行项可以处于从属关系,而汉语的排比项却一定要处于并列关系。再则,英语倾向于省略重复的词语,而汉语却喜欢重复用词。还有,英语倾向于多用代词,尤其是人称代词,而汉语却喜欢重复名称,包括人名或称谓。因此,两者的对称关系也不一样。

4 结束语

修辞主要研究的是词语的运用,句式与语体的选择和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一段精彩的讲话或一篇出色的文章,不仅要求语法上正确、合乎规则、逻辑上符合事理和客观现实的规律,而且还要求用词精当贴切,表意清晰明了,气势生动有力。现实中,并非人人都学过修辞学,可是,在语言实践中,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运用修辞。通过学习一些英语修辞知识,通过学生对英汉辞格知识的掌握,在阅读方面,能帮助我们对英美作品进行语言分析,使我们了解作者的语言技巧和写作风格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得到美的艺术享受;在运用语言方面,能指导我们正确选择和运用词汇、结构、表现手法,使他们的语言确切、易懂、鲜明、形象,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高我们的英语语言修养。以上就是本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对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参考文献:

[1]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2] 唐松波. 中西修辞学内容与方法比较[J].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98

[3] 杨自俭.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 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

[5] 刘英凯. Alliteration 与"双声"异同探讨[J]. 深圳大学学报,1989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_李芳元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 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S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本体,②喻体,③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ons after slu mber, In unv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ou——— Y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ll of y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ns, which had fallen on you in your sleep,and be confident of your vic-tory,for yo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my lo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my lo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o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①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荷花淀》) ②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M 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f his sentences as though he were saying”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n the law?”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 这里作者用gho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ar来暗指arg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例如: ①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②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116 云梦学刊 J OU RNAL OF YUNM ENG 2001年7月 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学生姓名:周丽平 指导老师:王亚琼 教学单位:外国语学院 摘要:当社会文明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十分看重礼貌,东方和西方国家在内涵方面有所差异。这个课题以英汉礼貌用语以及双方的面子维持和礼貌策略,采用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策略、关联性与独立性等概念,就事论事的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具体的间接言语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本文从信件为基础,就双方的礼貌策略和面子维持策略,包括感谢、祝贺、以及其他表情性文字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据此来分析翻译中必要的调整。 关键词:礼貌与面子策略;英汉礼貌言语行为对比和翻译 一、引言 礼貌是文明的象征,在中西国家礼貌运用广泛,但他们之间有鲜明的对比,在运用当中才能体出来。 二、礼貌与面子策略 贾玉新以Goffman(1959),Levinson(1983),Scollon和Scollon(1995)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认为礼貌是非对称性的,对听话人来讲是礼貌的行为(如祝贺,邀请,感谢),对说话人来讲可能是不礼貌的,即说话人必须有所付出;反之,对说话人有礼貌的(如命令,请示,请求,建议等),对听话人来讲可能不礼貌,构成对听话人面子的威胁。礼貌概念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从言语行为来看,积极礼貌可能包括承诺性和表情性言语行为,而消极礼貌则可能包括指示性言语行为,常常涉及到对别人自由的干扰,尽量委婉或策略地表示我们对其他人的尊重。积极礼貌是“对别人表示赞许”,消极礼貌是“对强加(行为)的回避”。R.Scollon和S.W.Scollon在《跨越文化交际一话语分析法》中提到了关联面子(involvement face)和独立面子(independence face)两个原则,一方面我们要参与和别人的活动,并向别人表明我们在参与;另一方面我们要与其它参与者相区别,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关联面子强调“平等性”,而独立面子则强调“尊重性”。这两个方面相悖相反的,却同时发生。任何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面临对自己面子的威胁。 三、案例分析 3.1称呼语的使用和翻译 双方关系的协调,首先体现在双方对彼此的称呼上。般都是dear+full name。英语正式信件的称呼,一般是dear+Mr./Ms.+full name,可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汉语拼音并不能象英语名字一样标志性别,甚至姓氏和名字,(除非已经融入英语文化的名人,比如Jaekie Chen,否则一般的翻译就是Cheng Long),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目方的格式,就是dear+full name。在翻译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best way is to compare with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English, especially translation, not overnight, it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often, understand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t thinking on the back is necessary, becaus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英语注重形合,且注重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所以汉译英时往往要加入连词和对句子进行扩展和组合,形成复合句或长句;相反,由于汉语句子一般结构较为简化,无拖沓,所以在英译汉时也应当注意,常常需要将英语句子进行分解、拆散和重组。英语文章多为长短句交错使用,了解这一特点对平时汉译英和写作时也大有益处。又如,英语通常为物做主语,而汉语则为人,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要注意其人称、物称主语的转换。文化上的不同也是需要注意的,如在写作的时候,西方人喜欢引用专家学者,尤其是有科学依据的观点,而中国人则频繁使用领袖和伟人的话。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明显的,概括而言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道和佛三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的悟性,重人文,轻科学,而西方则讲求逻辑思维,以判断推理为主,提倡理性思辨和科学探索。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The way of thinking,Performance method, rhetorical device,translation skill,logical thinking,abstract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interlocking, So the translation often join conjunctions and extens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entence on the contrary, the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without procrastination, so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English sentence often needs to be decomposed and detached and reassembled. English articles for the length of sentence interla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ual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is also helpful. Cultural differences also need to be noted,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2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3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 4 Verification of Soft Term in Letter of Credit 5 宗教禁欲下的爱情-论霍桑的宗教观与道德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6 商务合同中译英准确性的研究 7 金钱与婚姻—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与导向 8 作家的病态心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9 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 10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1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个中文译本的对比赏析 12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13 论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战略 14 中法餐桌文化对比 15 化妆品说明书特征及其汉译技巧 16 跨文化非言语交际失误分析 17 《简爱》中“愤怒”情感隐喻研究 18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 19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 20 Pragmatic Analysis of Dialogues in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Viol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Observance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21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 22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 23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24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Gift-giving Customs 25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26 血性意识—D.H.劳伦斯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27 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 28 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分析 29 战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30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31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 32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 33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34 谁在说话?——论作者-叙述者和译者-叙述者在原本和译本中的叙述声音的不同处理 35 从《小公主》看童话对于当今的现实意义 36 年代美国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折射 37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 38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39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 40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41 《喜福会》中的文化身份分析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X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1S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1本体,o喻体,?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 ons after slu mber, In unv 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o u))) Y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 ll of y 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 ns, w hich had fallen on y ou in your sleep,and be confident of yo ur vic2 tory,for yo 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o my lo 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o 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o 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 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1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5荷花淀6)o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1M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 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 f his sentences as thoug h he were saying0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 n the law?0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0/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0 这里作者用g ho 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 ar来暗指arg 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0。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0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0。例如: 1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o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116云梦学刊J OURNAL OF YUNM ENG2001年7月 X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一、引言 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本论 (一)“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 1.汉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在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首先,汉英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有所不同。汉文化中现代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统治者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社会动荡。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以便使社会平稳地过渡到一个新的“天下有道”的社会。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公元前1100年)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通过“正名”,“礼”规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说话、做事。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因此,“正名”就是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等级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荀子·礼论》也谈到了礼的起源(当然说的是礼制):“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也就是说,礼起源于人类欲望与欲望的难以满足之间的不平衡”[1],因此,无论是孔子还是荀子,都把“礼”看成是维护现行社会等差的行为法则,只要人人遵守“礼”,既定的社会秩序就不会打乱;相反,若违反“礼”,就会受到惩罚。 在孔子之后的二、三百年,礼制已完全建立起来。但后来孔子的“礼”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已接近现代意义的“礼貌”概念。西汉戴申所编《礼记》中的重要论述:“勿不敬。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明那时“礼”的概念已包含“尊敬”、“敬意”这些现代“礼貌”概念的要素。而且《礼记》中所表述的贬己尊人,正是汉文化中礼貌的一大特点。因此,汉文化中现代“礼貌”概念的悠久的历史渊源决定着它与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在内涵上完全不同。 2.英语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2.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礼貌作为一种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在英语文化中也能找到其渊源。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的产生和演变,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在英语中“礼貌”(politeness)是和“宫廷”(court)及“城市”(city)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从词源上说,“politeness”和“polite”都与词根“polis,polit”有直接联系,这两个词根由希腊词根“polis”和“politeia”派生而来,而这两个希腊词根就指城市或城市的管理(city or government of city)。其次,英语中polite的同义词有courteous,urbane和civil。这些词原本都用来指宫廷中或城市中人们良好的言行举止。何兆熊指出:“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已证明礼貌和宫廷及城市之间的词汇上的联系。历史上某个时期城市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而另一个时期宫廷中人们的行为被认为是礼貌的。”[2]如上所述,汉英两种文化中,“礼貌”的渊源迥然不同,这种差异必将导致“礼貌”的内涵

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的相似性研究

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的相似性研究 摘要:从语用学角度对英汉委婉语进行对比,揭示出英汉委婉语在语用功能方面的相似性,都具有避讳、雅化、礼貌、掩饰及淡化和夸张功能。 委婉语是用曲折、含蓄的方式表达思想的语言在英、汉语中,委婉语的使用极为广泛,是进行语用研究的很好语料。英、汉委婉语作为一种文化限定词,虽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但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 委婉语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交谈中凡是涉及到说出来有可能令人感到难堪、不悦甚至反感的言语,人们通常都采取曲折、委婉、含蓄的说法来表达,让交谈双方能从心理上淡化甚至消除某些不愉快,从而达到容易接受的目的。从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来讲,英汉委婉语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避讳功能、雅化功能、礼貌功能、掩饰功能及淡化和夸张功能上。一、英汉委婉语避讳功能的相似性委婉语的产生源于语言禁忌 (Language Taboo),语言禁忌源于人类最初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困惑和误解。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因对日月交替风雨雷电、火山地震以及人和物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不理解,故幻想创造了神,认为神是万物的主宰、祸福的根源。因此,神灵不可亵渎,与神灵有关的东西都应被尊为灵物,被列为禁忌,不可冒犯。英语中,God(上帝)、Satan(魔王撒旦)等均有婉称,汉语中有国讳、圣讳、官讳或家讳。疾病与死亡为人之大忌,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十分忌讳疾病与死亡,所以在交际时都尽量回避这些字眼,以婉言称之。 (一)有关“死亡”的委婉语 人们生活中最忌讳的就是死亡,因此语言禁忌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大量存在。如:pass away(逝世), be no more(不在了),dep art(去世),be gone(走了),join the majority(会见老祖宗去了),go to west(归西了),go to glory(升天了),go to meet one maker(见上帝),to be at peace(平静了),the final departure(最后离去),final sleep(最后一觉),to go to one S long home(回到永久之家),to have found rest(得到安息),in heaven(在天堂),with God(和上帝在一起)等。与之相对,汉语中有:“去世了”“仙逝了”,“到极乐世界去了”,“逝世”,“谢世”“过世”,“下世”,“不在了”,“走了”,“过去了”,“离开了我们”,“毙命”,“归天”,“长眠”,“与世长辞”对特殊人物还有专门的术语,如:和尚死了叫“圆寂”,皇帝死了叫“驾崩”,诸侯死了用“功甍”,妻子死了叫“断弦”,为了守节而死叫“玉碎”,执行公务而死叫“殉职”,为正义而死叫“牺牲”等。“死亡的委婉说法还有: to be present at the last roll call 出席最后一次点名to be written off 被勾销 t0 fall 倒下 to fire one s last shot 射出最后一发子弹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Ξ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 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1S 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本体,②喻体,③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ons after slumber, In unv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 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 ou——— Y 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ll of y 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ns, which had fallen on y ou in y our sleep,and be con fident of y our vic2 tory,for y o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my lo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my lo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 o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①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荷花淀》) ②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1M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f his sentences as though he were saying”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n the law?”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 这里作者用gho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ar来暗指arg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例如: ①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②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611 云梦学刊 J OU RNAL O F YUNM EN G 2001年7月Ξ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最新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2论简奥斯丁在《傲慢和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 3对林语堂的《吾国和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4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5从家庭伦理关系视角解读《儿子和情人》的女性主义 6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7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 8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9《紫色》中“家”的解读 10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和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11基于微博(推特)文化的新型营销模式 12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13爵士时代下的狂欢化精神——分析豪华宴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 14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初探 15中文古诗词叠词的研究和翻译 16文类、历史和受众心态——论小说《红字》的电影改编 17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18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9中西方鬼怪比较研究 20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21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22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 23浅论《汤姆琼斯》的现实主义特征 24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 25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26简奥斯丁的女权主义在《理智和情感》中的体现 27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 28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29中英文颜色词的非对应翻译 30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 31《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32女性主义解读《傲慢和偏见》中的柯林斯 33《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34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 35论翻译的艺术 36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37《王尔德童话故事》的翻译美学探析 38《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中时髦女郎的对比 39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Mary in The Secret Garden 40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41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爱情讽刺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大三这一学期,我们学完了那些基础课程,迎来了许多重要的课程。其中英汉对比研究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尽管很多学长学姐包括一些老师都认为这是一门复杂难懂的课程,而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是我认为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读完课本的绪论和第一章之后,我想写写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谈到了如何做人。我想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谈到的话题。我们来到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我个人认为学习如何做人比学习课本知识更加重要。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也是个失败的人。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而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该怎么样去做人。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光凭一身技艺是不行的,就算你工作经验丰富,如果你和同事相处不和谐,你还是无法在这个职位工作很久,那就更不可能谈升职等等。可以这么说,做人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所以上课前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做人方面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书本上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我们从这些理论知识中学到的有用的部分更是微乎其微。 再来,老师谈到了思维方式。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这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词。通常来说,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学术上的说法是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方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思维方式与我们学习英汉对比研究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英汉对比研究所要解读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另外,西方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中国汉民族重具象思维。西方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象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然后就是课本,英汉对比语言学。绪论部分写的是语言与文化。语言是什么?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存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是由行异两级构成的象征系统。那么文化又是什么呢?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绪论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及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3)

第22卷第1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1V ol.22 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2004年第1期)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 o.12004 收稿日期:2003-06-23 作者简介:徐长扬(1945-),男,湖北宣恩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法。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徐长扬 (湖北民族学院大外部,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均有大量的委婉语。它们既有相同之点,但更有不同之处。委婉语作为语言客观存在的一部分,折射出社会文化现象的一个侧面,反映出民族心理的历史沉淀和深层构建。研究英汉委婉语,对研究修辞学、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等都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1(2004)01-0106-03 引言 在社会语言交际过程中,由于说话的环境不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各异,人们在遇到难言之隐或令人难堪的场合时,往往不直截了当地道出个中真由,而用委婉、含蓄、模糊的方式把它烘托出来,以达到恰当、轻松自如、大方得体地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的目的。委婉语这一修辞手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发展,并为社会语言交际服务的。英汉文化中都存在着委婉语这一语言现象,它们既有相同之处,但更有相异之特点。 英语中的委婉语(euphemism )源自希腊语,由 词头“eu ”(good )和词干“phemism ” (speech )构成,意为吉利之语(words of good omen )或优雅说法(good speech )。汉语中的委婉语解释为:语言婉转,态度诚恳,即用一种不能明说,即用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式。由于委婉语的特殊修辞风格和它作为现实生活中语言交际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当今社会,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喜欢直言不讳,他们讨厌装腔作势,特别是在口头交际过程中如此。但是,在较正式场合则尽量使用委婉语。从总体上而言,委婉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各个领域。本文仅从委婉语中最有代表性的政 治、人们的心理因素和生理现象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治及官方语言中的委婉语 1.汉语委婉语分讳饰和婉曲。讳饰指表达观点时,不直接说出犯忌讳的事情,而采用委婉修辞代替的方法。如在近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云淡天高》中有这么一段夫妻谈话,一位即将退休的省人大副主任的妻子为了给刚从部队转业的女儿安置一个满意的工作,对其丈夫说:你革命一辈子,你这只蜡烛总是照别人,你这只蜡烛现在已经快耗尽了,能否让女儿也沾点光。其委婉意思是叫其丈夫凭借地位走走“后门”。婉曲指运用委婉曲折的说法表达本意的修辞方式。如:2003年6月,中国主席胡锦涛会见美国总统布什就台湾问题时指出:……中方希望美方恪守承诺,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语言委婉曲折,令人深思。毛泽东同志是一名伟大的语言大师,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此处毛泽东同志没有直说司徒雷登“处境孤立”和“灰溜溜滚回美国”,则说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和“夹起皮包走路”。语言委婉,回味无穷。  6 01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06秋专升本学员张先存学号z06205604001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中,但由于语用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特点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则各不相同.中西方由于受到不同文化、民族心理和价值观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我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有必要了解汉英礼貌语用方面的差异. 一。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 例1:问候语 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别人见面打招呼,分手告别,也因东西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不同。西方人则注重逻辑,他们讲究科学,追求准确、系统的分析和实证,西方形式逻辑中有三大定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演绎推理中有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在语言上表现为重视语言的形式,人称要一致、单复数有讲究、时态有要求,主语和谓语要配合,介词讲究搭配等等,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例如:中文说“你吃了吗?”可以表示字面意义,也可以表示问候,这里的“吃”字后面的“饭”可以省略,不论早饭、中饭、晚饭都可以这样说,也不管什么时候吃的。而英语中可能要说三句不同的话“Have you had your lunch/super/dinner?” 而且他们并不能用来表示问候,除了字面意义,这三句话可能用来暗示一种邀请,但说话人至少要考虑到两个问题:吃的是哪一餐饭,用什么时态,这些问题不清楚,这句话就没法说。 所以,中国人见面时常用的客套话是:“吃过饭了吗?”“你去哪儿?”而与英美人打招呼,不要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外出用餐或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呢。而当他们正等着听你的下文时,你却谈起旁的事情。这样往往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他们会想,不请我吃饭,干吗问我吃过饭没有?即使你见他正在用餐,一般也不能说“Are you having meal?”(你在吃饭?)或者“You are going to the dinning room?”(你去吃饭吗?)他们认为这简直是无用的话,明知故问,你不是看见我正在吃饭吗? 又如你正巧遇见一个美国人在修理他的汽车,你走过去说声“Hello. ”或者“Hi.”就行了。但是不能这样打招呼:“You are repairing your car?”(你在修车吗?)你这样一问,他会莫名其妙地瞪着你,不明白你是什么用意。 英美人互相打招呼时,一般只需说“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等。如果遇上熟人,需要与对方多说几句,那么可以谈谈天气情况,或者说说即将来临的考试等。 英美人很尊重别人的隐私(privacy),他们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更忌讳问别人的年龄和收入。中国人路见时常问,“你去哪里?”,英美人则认为这是自己的私事。 别人邀请你到他家吃饭,当然不能吃完就走,总要再等半小时左右。主人谈兴正浓,你如果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也就不好意思打断他的话锋;主人显得疲倦,缺乏谈话兴趣了,或主人还有别的事要做,那么就该早些告别。关于这些礼貌与习惯,中外都是一样的。例2:告别语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摘要:委婉语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英汉委婉语具有很多相似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因素,它们之间在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语;汉语;委婉语;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bstract: Euphemism is not only a widespread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t is a mirror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ut more differences on forms and connotations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toric backgroun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its origin, the way of its formation, its forms, content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s. 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euphemisms; contrastive study 0. 引言 到目前为止,有关委婉语的研究已有许多,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角度进行的,。综观委婉语的研究历史,我们发现国内外委婉语研究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个别语言上,缺乏深入的多语间的对比研究。而关于英汉委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国内外著作较少,要揭示委婉语的普遍特征,或更好地理解某一语言委婉的特殊性,还须通过对比的方法。本文将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 1. 英汉委婉语的词源 英语中的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或善词令)。因此,euphemism 就是“说好听的话”或“讨人喜欢的话”。《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所给的定义是用比较模糊但更温和或比较委婉的单词或短语代替直言直语。王德春等认为,汉语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