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16~17页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水的浪费现象。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笔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难点:理解笔算算理,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

学具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水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谁也离不开它。今天老师让大家看一则关于水的小知识(课件出示兔博士网站)学生自己阅读。

读完后,教师引入例题:在平时经常有同学洗完手后不关紧水龙头,这就是浪费水资源。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如果不关紧水龙头会造成多大的浪费。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资料,引起学生对浪费水现象的思考,为新知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2.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附3、4月份的月历表)使学生了解“2个月”的含义。

学生试做后先小组交流做法和想法,然后全班交流并投影展示各种方法。方法一:

①、先算31天浪费多少水。12×31=372(千克)

②、再算30天浪费多少水。12×30=360(千克)

③、2个月一共浪费多少水。372+360=732(千克)

方法二、

把两个月都看作30天。先算60天浪费的水再算61天的。

30×2=60(天)

12×60=720(天)720+12=732(天)

方法三:

①、先算2个月一共有多少天。31+30=61(天)

②、再算2个月一共浪费多少水。12×61=732(千克)

重点展示12×61的计算方法。让列竖式计算的学生板书竖式。教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百位上的“7”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说的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补充,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

设计意图:上一节已学了列竖式计算,再算12×61时大多数学生会用到竖式,在教学中,让学生先独自完成再小组交流,是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发现问题,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情感培养节约用水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喝一瓶矿泉水才500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两个月要浪费掉732千克水,估一估,大约相当于多少瓶水?

同桌讨论,得出答案。

师:多可怕的数字啊!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节约用水呢?

让学生们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设计意图:在估算过程中增强节水意识,了解生活中水的浪费现象。复习了旧知识(估算及质量单位的换算)

2、出示教材17页兔博士网站。

教师介绍“格子乘法”并示范计算,然后教师再给出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试着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教材17页练一练1、2、3、4题。

第1题,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交流时重点关注进位的情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一说一年用水量的不同算法。第3题独立计算交流。第4题先理解题意在独立完成。

答案:1、1334 3519 5244 2、282吨,564吨。

15541752 1404

3、36×45=1620(元)1620>1500,不够。

4、928枚。

四、达标反馈

1、改错

6 5

7 3

×2 3 ×2 8

———改正:———改正:

1 8 5 5 8 4

1 2 0

———

1 3 8 5

2、竖式计算

24×26= 78×25= 32×28= 14×53=

3、丽丽去电影院看电影。

丽丽 军军

答案:1、略。2、624 1950 896 742 3、19×26=494(名)494名<500名 不能容纳500名观众。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做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总结内容,提起注意。

六、布置作业

1、笔算乘法

58×23 69×51 57×92

2、列式计算

①13的30倍是多少?

②23个17相加的和是多少?

③最小的两位数与54的积是多少?

3、王大伯运来一批蔬菜,其中大白菜有65千克,运来的冬瓜是大白菜的14倍,南瓜比冬瓜少128千克。运来的南瓜有多少千克?

答案:1、1334, 3519, 5244。 2、390, 391, 540。3、782千克。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方法一、12×31=372(千克) 方法二、 30×2=60(天)

12×30=360(千克) 12×60=720(天)

372+360=732(千克) 720+12=732(天)

方法三、31+30=61(天)

12×61=732(千克) 1 2

×6 1

———

1 2

7 2

————

7 3 2

答:这两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水,这种地球上的基本物质,是多么的值得我们赞美啊!是她,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她,为生命提供能量,让生命能够存活;还是她,使生命继我所坐的最后一排

的最后一个座位号

是19排26号。 电影院能容纳500名观众吗?

续发展,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发达。所以说,“水,是生命之源”,是毫不夸张的。但,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是的。虽然地球70.8%的面积被水覆盖,但97.55%的水是海水,既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灌溉。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水还不到世界淡水总量的1%。诚然,从地球上原始生命出现直到现在,水一直在为生命服务,任劳任怨,从未停息。但不知大家可曾想过:水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如今的水资源已经供不应求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大自然本身的缺乏;第二,人为的破坏。当然,我们不能埋怨上苍对我们的不公,给了我们一个缺水的星球;相反,我们应当感谢老天,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家园。

但,就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我们人类还在不断地浪费、破坏水资源。由于大量工业废水排入练、榕两江,致使两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仅达3类标准,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用于灌溉;类似南澳这种海岛县,其用水均靠“老天安排”——其所有山塘水库包括引洪工程的集雨面积也只占31%,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依然困难。由此可见,适当处理水资源污染、破坏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了。然而当今世界水资源短缺严重,由水而引发的战争日渐增加。例如,中东所有资源中,最容易引起危机的是水,中东的水比石油还要贵。中东绝大多数国家缺水严重,中东已连续十几年干旱,面临严重水危机。小小约旦河孕育了二大宗教,是中东争夺最激烈的水源,中东四次大战都和它有关。约旦潭为以色列的主要水源——加利利湖提供三分之二的水量。1955年约翰斯顿协议规定了各方的水量,但只有以色列签字,阿拉伯国家20世纪60年代要截流约旦河。1965年以军炸毁叙利亚的截流设备,阿以都有把摧毁争夺对方的水资源作为首要战略目标,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发源地戈兰高地。叙以谈判的难题之一,以色列坚持占有绝大部分约旦河西岸水源。目前巴这水资源完全由以方控制,人均水量只有犹太定居者的四分之三,而付费却要高二倍。巴这不得不超量抽取地下水使水质恶化,加沙地带地下水已盐碱的无法使用,暴力冲突以来,巴这水资源无人管理,缺水更甚。

中东三大水系,沿岩国至今无分享水资源的全面协定,争端不断。尼罗河流经10个国家,由于上游的埃及就受影响。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坝,本国水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却引起了上游国家的不满。一有争端,苏丹便威胁要断流,埃赛俄比亚1991年和苏丹签定协议,每年可取40亿吨河水,埃及极力反对,土耳其水资源丰富,土耳其建成水南减少了给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流量遭到了两国的强列反对。土耳其和以色列达成协议,把马那夫加特河水用世轮运到以色列约旦和叙利亚也在考虑向土购水。土耳其希望发挥水大国作用,促进中东的合作与稳定。以色列希望土耳其共增加对叙利亚的供水。以换取叙利亚对加利湖边界的让步,但土乐其对复杂的阿以纠纷望而生畏而拒绝卷入。

可见要想使用权水资源短缺在一段时间内得到缓冲。是非常不容易的。唯一的办法是节约用水,在这方面,以色列做得比较出色。以色列国土的2/3都是沙漠,全年七个月无雨,人均水资源近70立方米,不足中东的1/4,世界人均的3%,中国人均1/8。然而,正是这块贫瘠的缺水土地上,以色列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化化农业,令世界惊叹。

农业曾是以色列立国之本,1952年,以色列以耗资历1、5亿美元,历时10年建成了145千米的“北水南调”输水管道,60年代中期推广了滴灌的科学用水方法,带动了农业经济的腾飞。以色列农业人口由60%降为3%,一个农民能养活90口人,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8万美元,跃居世界前12名。以色列极为珍惜

水资源,视水为生命线,节水是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式程。因此,取得了成功。

水,让碧草变得更绿。

水,让花儿百花齐放。

水,让大树挺拔。

但你在一天天憔悴。

在一天天衰老。

在一次次的流着眼泪。

如果人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世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

三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

姓名:时间:得分: 10×5= 12×4= 100×5= 20×6= 36×2= 13×3= 300×6= 50×6= 23×4= 100×7= 500×5= 30×8= 18×4= 400×6= 11×4= 70×3= 13×6= 400×4= 50×2= 300×8= 19×3= 200×4= 30×3= 22×3= 20×4= 800×2= 90×4= 17×3= 600×6= 12×5= 50×7= 24×3= 900×4= 30×2= 700×7= 15×5= 800×6= 40×3= 25×3= 40×5= 400×4= 30×9= 14×4= 10×8= 15×6= 800×1= 40×7= 13×4= 900×6= 40×4= 60×5= 17×3= 900×6= 70×2= 700×8= 18×4= 600×8= 20×4= 19×2= 31×3= 400×3= 30×5= 21×4= 500×5= 80×9= 25×4= 400×6= 90×5= 2×27= 560÷8= 580÷2= 600÷5= 600÷2= 620÷2= 640÷8= 630÷7= 630÷9= 640÷2= 65÷5= 660÷6= 600÷4= 700÷7= 720÷8= 720÷9= 860÷2= 600×5= 80×7= 26×3= 200×7= 75÷5= 10×6= 29×2= 300×6= 20×9= 800÷4= 31×3= 400×8= 20×2= 820÷2= 840÷4=

姓名:时间:得分: 400×5= 60×7= 33×3= 700×3= 36÷3= 480÷8= 490÷7= 51÷3= 550÷5= 44÷4= 30×9= 32×1= 300×7= 70×8= 160÷4= 33×2= 400×9= 40×5= 34×2= 64÷8= 900×4= 80×5= 26×2= 300×2= 880÷4= 960÷3= 24÷2= 27÷3= 36÷3= 51÷3= 50×6= 35×2= 500×7= 90×2= 26÷2= 37×2= 700×7= 60×7= 38×2= 48÷2= 500×8= 60×5= 39×2= 500×9= 50÷2= 80×4= 13×3= 600×9= 4×60= 60÷2= 24×2= 300×3= 6×70= 14×7= 48÷4= 5×800= 5×40= 15×3= 400×6= 52÷4= 70×8= 12×6= 400×5= 7×80= 56÷7= 13×5= 700×9= 34×2= 24×4= 900÷3= 15×4= 18×4= 3×12= 13×6= 28÷2= 45×2= 400÷2= 300÷3= 36÷3= 57÷3= 42÷2= 56÷8= 64÷2= 48÷4= 69÷3= 400÷4= 24÷2= 39÷3= 360÷6= 560÷8= 420÷7= 810÷9= 72÷9= 55÷5= 22÷2= 700÷7= 36÷3= 600÷3= 800÷5= 90÷3=

人教版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1) 教学设计:王史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展示情境图 师:这是哪儿?(游乐园)你们喜欢去吗?(喜欢)游乐园里有哪些东西? 游乐园里有没有数学信息?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解答?谁来解释? 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算式一:3+3+3+3+3=15 解释一:一架小飞机里有3个人,有5架飞机,就是5个3相加。 问题二: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二:6+6+6+6=24 解释二:一节车厢里有6个人,有4节车厢,就是4个6相加。 问题三: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算式三:2+2+2+2+2+2+2=14 解释三:一节车厢里有2个人,有7节车厢,就是7个2相加。 (有其他问题将算式写在黑板左边角落)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 1.认识“相同加数” 师:再来看看这三个加法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的加数都相同。 师:在一道加法算式中,加数都相同,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 师:那谁来说说这三个加法算式里,相同加数分别是几呢?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的 相同加数相加。 (先说:3+3+3+3+3=15 这道算式的相同加数是 3,有 5 个 3 相加(板书),再请 学生说另外两个算式) 师: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列吗? (让学生照样子列算式体会相同加数连加,可以是用“你说我写”的方式) 2. 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接下来跟老师一起做一个列算式的游戏好吗?注意只列式不计算。快速打开 草稿本准备。 师:一只青蛙有几条腿?(4 条)那 2 只青蛙有几条腿呢,怎样列式?动笔写下 来。三只呢?(学生继续写算式)如果要算 49 只青蛙一共有几条腿?谁来列式? (让学生上台尝试) 师:要写几个 4 相加?(49 个 4)你在写这个算式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生:很麻烦,很费时间。 师:49 个 4 相加,一个一个写真的很浪费时间,那有没有一种简便的写法? 生:乘法。 师:你能上来写一写吗?(49×4) 师:乘法这是一位新朋友,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它。(板书课题) 3. 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认识乘号 师:谁来说说他刚才是怎么写这道乘法算式的? 生:先写 49,再写乘号,最后写 4。 追问:4 表示什么?(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加法算式中没有 49,49 又表示 什么?(49 个 4)那 49×4 表示什么?(49 个 4 相加,和加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一样) 教师一边在黑板上板书: 4+4+4+4+ ……+4 49 个 4 49×4 师:49×4 这个算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运算符号,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乘号) 师:乘号像什么?(叉叉、英文字母里的 X 、把“+”转一下,介绍乘号的由来) 师:这个式子怎么读?(指名学生读),我们跟着他读一读。(49 乘 4) 师:49 个 4 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可以写成 49×4,还可以写成 4×49。 板书 4 ×49),一道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 2 道乘法算式。 师:将左边的加法算式和右边的乘法算式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法? 师:上面 3 题能写成乘法算式吗,怎么写?怎么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 两、三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两、三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1、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新|课|标|第|一|网 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下面各题。 4×4+25×7+46×5+1 3×4+27×8+56×7+5 3×9+56×9+82×9+3 2、说一说计算两、三位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计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同学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9142131 ×3×4×7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3的情境图。 2、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学校正在召开运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们准备了矿泉水。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 3、怎样列式,为什么? 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 4、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

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5、用竖式计算。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试算,做完后共同订正。 2 4 ×9 216 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个位4×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这个2应写在积的百位上,1应写在积的个位上。 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位的十位后要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如加上进位的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 6、练习,用竖式计算。 68×7=69×8=72×5=76×4= 学生独立完成,算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计算过程中,这几道题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有两道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没有改变,有两道题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又增加了1。 三、巩固练习: 1、自己列算式计算:137×6= 2、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 3、说说上面两道题计算中需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八第1题。 2、练习十八第2题。 3、练习十八第3题。 4、练习十八第4题。 五、思维训练: 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 六、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案

精品文档 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定律 系部:XX系09数教(2)班教师:XXX 授课班级:四年级科目:数学 时间:2011年5月28日地点:理C202 、课题名称: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乘法分配律,熟练完成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通过一些练习进一步熟练乘法分配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自学、发现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计算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通过复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一步探索乘法运算定律 引出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a x b=b x a 乘法结合律: (a x b) x c=a x (b x c) 、教授新课: 1、提出问题“参加一次植树活动,一共有25小组,每组里有4人 负责种树,2人负责浇水,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精品文档

2、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发现“ (4+2) X 25=4X 25+2X 25” 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 3、给出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即(a+b) X c=a x c+b x c 4、变换形式让学生讨论a x(b+c)与a x b+a x c是否相等,从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另一形式。 (三)、练习:做几道习题,巩固乘法运算定律。 六、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a x b=b x a 乘法结合律:(a x b) x c=a x (b x c) 乘法分配律:(a+b) x c=a x c+b x c 或: a x( b+c) =a x b+a x c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练习题及答案73×5=2×2=7×7= 11×7= 3×7=14×4=7×7=3×9=8×0=5×3=57×7= 14×5=×2=6×6=3×2=84×8=3×9=91×2=×9=1×5= 19×9=0×0=1×1= 19×7=5×0=36×3=7×9=8×4=×1=4×6=×4=4×3=66×2= 26×5= 17×4=1×2=0×3=6×9= 6×6=8×0= 60×6=2×8=12×5=2×4=1×5=56×4=1×4=34×0=1×9= 15×3=40÷4=0÷5= 0÷2=6÷2=55÷5=63÷2= 84÷2=3÷3=8÷2=9÷3=2÷2=8÷3=6÷3=67÷2=86÷=63÷=6÷3=6÷6=5÷5=06÷3=70÷4=16÷5=80÷6=783÷3= 04÷2= 148÷8=246÷7=50÷5=103÷3= 123÷3= 144÷9=7÷3=52÷5=6÷4=60÷2=20÷9= 二、解决问题。 1、4名老师带领84名同学去春游,坐4辆巴士,平均每辆车可以坐多少人? 2、44人打羽毛球,如果双打可以分成多少组?如果单打呢? 3、学校印刷厂要装订860本练习本,已经装订了800本,剩下的要2天完成,平均每天还要装订多少本?

4、4、有65张桌子,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能分到几张,还剩多少张? 5、有50盆花,排成4行,还多2盆,平均每行放多少盆? 6、一个旅游团有38人,按三人一间的标准住宾馆,要预订几间房? 1.39个同学在操场上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2.4棵杨树苗48元,3棵松树苗63元,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 3.三班小朋友做玩具,一共做了48个,送给幼儿园15个,其余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可以分得几个? 4.张教师带100元去商场买3个小足球,找回了7元,你能知道每个小足球多少元吗? 5.一本《故事大王》共65页,小明打算4天看完,小花打算6天看完,小明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小花呢? 6.张大伯家养了18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张大伯家养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7.停车场有大汽车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7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8.明明有42张邮票,芳芳比他少15张,他们俩人一共有邮票多少张?

连续进位乘法

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第78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准确地实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计算水平。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计算。 2、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7×8+8= 4×6+9= 5×7+9= 3×6+8= 9×4+7= 5×9+8= 指名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笔算。 216×3= 73×3= 指名板演,集体反馈。 二、探究体验。 1、观察情景图。(出示情景图) 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去看看吧。 (1)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组织学生列出算式。 板书:24×9= (3)请同学们估算一下,有9箱矿泉水大约有多少瓶?(学生独立估算后实行全班交流) 2、探究笔算方法。 (1)教师:如果要知道准确的瓶数,该怎么办?(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 用竖式计算。 教师板书: 2 4 × 9

3 ————— 2 1 6 3、比较分析。 教师:这道题与前一节课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课题: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三、巩固深化 1、列竖式计算。 78×7= 67×9= 2、对比练习。 49×8= 69×8= 3、延伸练习。 笔算137×6=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你有什么收获? 2、在笔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板书:多位数乘一位数 3 4 × 9 3 ————— 2 1 6 教学反思: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体现这个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实行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水平。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应重视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应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组织学生实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探索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深刻的体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鼓励学生发现和总结这类题目的计算规律,问问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出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案

小数乘法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小学数学乘法的认识教案精编版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和操作,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会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会正确地叙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要会用学具摆出乘法算式的含义. 3.培养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学生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2+2+2这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板书). (2)数数看是几个2相加?(3个) 2.出示算式:5+5+5+5.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加数相同吗?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几个5相加?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 教师小结: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 4.设疑:2+2+2是3个2相加,?那么4个2相加,怎样列式?5个2呢?50个2、100个2、1000个2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长.

5.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能使这些很长的算式缩短.这个方法叫乘法(板书). 教师出示教具加号“+”,然后向右旋转成乘号“×”,贴在黑板上. 6.介绍乘号“×”及其写法. 二、进行新课 (一)教学2×3=6. 1.出示小花图.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 桃子图例 6 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 3×3+2=11 (1)先出示2朵.提问:你们看,这是几朵小红花?(2朵)我们把2朵小红花看成一组.然后再出示2朵,又出示2朵. (2)提问:一共摆了几组小红花?(生:3组.)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板书:2+2+2=6) 2.教学用乘法计算. (1)这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是几?(生:相同加数是2.)写乘法算式时先写相同加数“2”,再写乘号“×”. (2)数数看这是几个2相加?(板书:3个2)乘号后面写“3”,这个3叫做“相同加数的个数”.(板书算式:2×3=6) 3.教学读法. 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板书:读作2乘以3)教师带读,再要求齐读. 4.巩固意义. 提问: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下表是第一学段各册教材中乘法的教学安排。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认识乘法,乘法口诀,表内乘法。 求几个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一位数,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一位数,连乘计算的两步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验算。 本单元的内容分成四部分,依次是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以及需要笔算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还编排了一道思考题,探索两位数乘11的积的规律;编排了一篇“你知道吗”,介绍我国明朝计算乘法的方法——“铺地锦”。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第28~29页)

两位数乘整十数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必须进行的一步,因此,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前应该先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安排是从两位数乘10开始,然后向两位数乘几十迁移。 例题创设了一个搬牛奶的现实情境,根据问题列式12x10,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位数乘10。虽然学生以前没有算过12x10,但现实情境能给学生启发,于是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如图中已有9箱牛奶,又往上放1箱会启发学生算12x9+12;图中把10箱牛奶平均分成两堆,会启发学生算12x5x2……学生的各种算法中,有的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融的产物,有的是类比推理的结果,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组织学生交流算法,许多人会自动选用从12x1=12类推出12x10=120这种方法。教材及时安排“试一试”,学生计算12x30,可能转化成12x10x3进行,也可能从12x3类推,再次组织算法交流,更多学生能接受因为12x3=36,所以12x30=360这样的推理。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里,让学生先算32x3,再算32x30;先算4x21,再算40x21……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想想做做”分引、练、用三个层次编写。第1、2题是“引”,发挥“题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带出相应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第3、4题是“练”,提倡同桌学生合作,以口答为主,提高练习的效率。第5题是“用”,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验数量关系:每盒的数量x盒数=一共的数量。 2.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0~32页)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课堂实录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 课前5分钟听算: 1、直接写得数。 3×8+5= 3×6+4= 5×7+4= 4×7+3= 7×8+9= 3×9+2= 2、笔算。(拿出直尺) 27×2= 192×2= 512×4= 911×6= 师:检查。 指名汇报。(全做对的,向老师开心的笑一笑。) 一、激趣引入,板书课题 1、出示主题图:学校召开运动会,运动员奋力拼搏,拉拉队员也呐喊助威,一派热闹的场面。(师边说边指相应的图)这时,老师和几个同学为他们送去了矿泉水,请看——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一共有9箱矿泉水,每箱24瓶。(课件出示) 师: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9箱矿泉水一共有多少瓶?(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完整地读题意。(生读) 师:谁会列式,并能说出列式的理由? 生:因为求9个24的和,所以我列式为24×9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2、估算。 师:大家大胆地来猜一猜,9箱大约是多少瓶?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把24看做20,所以9箱大约有180瓶。 生2:9接近10,24乘10等于240瓶。 生3:我把24看成20,9看成10,因此20乘10等于200瓶。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还有别的估法吗? 生4:因为24介于20和30之间,所以24乘9的积在180和270之间。 师:这位同学也很有见解。同学们,24×9的积究竟是多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板书: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齐读课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位数乘法计算题

803×9= 347×9= 528×9= 415×9=257×9= 472×9= 379×9= 668×9=418×9= 849 217×9= 750 745×9= 97 139×9= 362 59×9= 430×9= 2070×9= 639 ×9= 32 1×9= 268 ×9= 98×9= 217 ×9=×9=4597×9= 362×9= 92952×9= 215×9= 37 95×9=×9=×9=×9=×9=×9=66×9= (乘以8) 33×8=72×8= 236×8= 153×8=35×8= 305×8= 274×8= 69×8=137×8= 47×8= 50 413×8= 10 74×8= 12 257×8= 4766×8= 40 6×8= 416

5×8= 326 2×8= 3798×8= ×8= 37×8= 157 ×8= 458×8= 66892×8=4×8=×8=×8=×8=乘以7 418×7= 849×7= 639×7= 459×7=217×7= 750 745×7= 97 139×7= 362 59×7= 430×7= 2070 33×7=×7= 32 1×7= 268 ×7= 98×7= 217 ×7= 72×7= 2067×7= 362×7= 92952×7= 215×7= 37 95×7= ×7= 153×7=×7=×7=×7=66×7=×7=137×3=66×3= 408×3=92×3=47×3= 50 413×3= 10 74×3= 12

803×2= 347 418×2= 8496×3= 416 5×3=254 5×3= 326 2×3= 379 ×2= 528 ×2= 639×3= 37×3= 157 ×3= 458×3= 668×2= 415×2= 4594×3=×3=×3=×3=×2=×2=217×2= 750×2= 327×2= 362×2=745×6= 971×6= 268×6= 929×6=139×6= 362 59×6= 430×6= 2070 33×6= 35×6= 30 137×6=×6= 98×6= 217 ×6= 72×6= 206 5×6= 27 66×6=4052×6= 215×6= 37 95×6=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 【导语】乘法(multiplication),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法》教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200本书放得下吗?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200 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200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3、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方法1:18×10=180,18×1=18,180+18=198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乘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乘法) 一、仔细推敲。(每空1分,共17分) 1、800×5的积的末尾一共有()个0. 2、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3、王老师读一本书,每天看138页,第6天他应该从第()页看起。 4、613×8的积是()位数,积的最高位是()位。 5、一个数比243的6倍少78,这个数是()。 6、菜场运来5筐西瓜,每筐120千克,共有()千克。 7、一个长方形花圃,长245米,宽65米,小军沿着花圃跑5圈,他一共跑()米。 8、请从1000、720、210、160、4,这5个数中,选出合适的4个数填入下面的括号里:鲁大爷的养鸡场里一共有鸡()只,一天早上,来了()辆卡车,平均每辆卡车装鸡()只,集中运往某大型超市。现在鲁大爷的养鸡场里还剩下()只鸡。 9、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4、103、310、931、()。 10、6只羊1天吃草72千克,12只羊1天吃草()千克,12只羊2天吃草()千克,1只羊1天吃草()千克。 二、明断是非。(对的画“√”、错的画“×”)(每空1分,共5分) 1、最大的三位数和5相乘,积接近5000.………………………………………() 2、把20拆成两个自然数的和,只有当把20拆成“10+10”时,这时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才是最大。……………………………………………………………………………() 3、一个三位数乘一个一位数,积肯定大于原先的那个三位数。…………………() 4、一个竹篮最多可以装8千克菜,现在要装97千克菜,至少需要13个竹篮。…() 5、张明在大学里每天的生活费是525元,他一个季度的生活费是2100元。……() 三、对号入座。(每题1分,共5分) 1、下面的算式中,积是四位数的是()。 A、323×5 B、342×2 C、893×1 2、下面的算式中,积里面有三个千的是()。 A、413×5 B、413×7 C、413×8 3、250×8的积的末尾有()个0. A、1 B、2 C、3

连续进位乘法

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P79 例4。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 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4 与例3 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 . P79做一做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2.填上适当的数: 四、课堂作业:P80 第1 题 教学反思: 连续进位乘法教学内容:P79 例4。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

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 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4 与例3 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 . P79做一做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 么?2.填上适当的数: 四、课堂作业:P80第1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张莉莉丹凤县竹林关镇张塬小学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设计思想: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五、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六、教法选择: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发现法。 七、学法指导: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 八、教学准备小棒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

小学二年级数学:数一数与乘法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unting and multiplication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数一数与乘法教案 第一节:数一数 活动(一):有多少个熊猫? 在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描述中猜一种动物:身体由两种颜色组成,黑色和白色,长得胖乎乎的,眼睛就像带着一副大墨镜,你知道它是什么动物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熊猫!”由此引出了数熊猫个数的活动。 首先请学生观察这些整齐排列的熊猫图片,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在同桌讨论的基础上请他们讲讲各自数的方法。 生1:“我是横着数的,5加5得10,10加5得15”。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数一数,明确这是5个5个数的,一共有3个5,用算式表示就是5+5+5=15。 生2:“我是竖着数的…… 。” 这个孩子似乎不知该怎样表达,于是教师让全班同学帮他一起数,明确了竖着数有5个3,一共是15 个,列出的算式是3+3+3+3+3=15。

之后教师对这两种数法作了一下简单的小结,使学生初步地感受到3个5和5个3都是15。 活动(二)有多少个圆点? 在出示圆点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你能不能用刚才这两种方法数出一共有多少个圆点?并尝试着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在集体交流时,逐步引导学生用“每行几个有几行、每列几个有几列”这样方式来表述自己数的方法,逐步抽象,为后面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奠定基础。 活动(三)有多少个方格? 从数熊猫、数圆点到数方格,数的对象的抽象程度在逐步提高。 教师先请学生独立数一数,列算式,在进行集体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生1:横着数,每行有10个,有3行,就是3个10,10+10+10=30; 生2:竖着数,每列有3个,有10列,就是10个3,3+3+3+3+3+3+3+3+3+3=30。 这时有个学生提出了问题,没有表述地很清楚,大概的意思是说3个10和10个3正好是相反的,教学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3个10 和10个3只是数的方法不同,但他们表示的数量的是相等的。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计算题

207×8= 402×8= 374×7= 468×6= 83×7= 340×5= 508×5= 405×4= 148×5=84×8= 63×9= 459×2= 217×6= 750×4= 37×9= 302×8= 74×3=91×2= 208×4= 29×6= 139×9= 362×9= 52×4= 215×7= 59×3= 98×4= 217×6= 37×9= 430×6= 2070×3= 95×3= 66×7=

35×7= 305×3= 274×6= 69×5= 137×4= 66×6= 408×9= 92×4= 47×5= 506×4= 416×4= 374×4= 413×7= 105×3= 254×6= 157×9= 325×8= 5600×3= 604×4=270×7= 504×9= 237×6= 480×5=4207×5= 204×6= 216×7= 226×8=5084×9=

234×6= 105×3= 254×6= 157×9= 427×6= 512×4= 340×5= 405×4= 84×8= 459×2= 508×5= 148×5= 63×9= 217×6= 750×4= 37×9= 302×8= 74×3= 91×2= 208×4= 29×6= 139×9= 362×9= 52×4= 215×7= 59×3= 98×4= 217×6=

66×7= 33×8= 72×9= 206×5= 153×6= 35×7= 305×3= 274×6= 69×5= 137×4= 66×6= 408×9= 92×4= 47×5= 506×4= 416×4= 374×4= 413×7= 144×7= 455×7= 297×6= 153×4= 981×3= 330×6= 17×7= 311×9= 158×7= 74×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来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并能根据加法算出乘法的计算结果。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和实际的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 4、学会运用正确的乘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到乘法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吴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儿童乐园,(出示主题图) 儿童乐园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啊?(小火车、摩天轮、过山车)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生活中几个几求和 1、你能数数每个游乐项目中有几个人吗?请大家翻开课本P44,选择合适的方法圈一圈、数一数每个项目中有几个人? 2、出示过山车,这里有几个人,你是怎么圈的,怎么数的?(指名上台指一指、圈一圈)谁能用算式表示刚才小朋友数数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例过山车2+2+2+2+2+2=12 有几个2相加?板书6个2) 摩天轮的5个吊箱一共有4+4+4+4+4=20 用了几个4相加?板书5个4)小火车3+3+3+3=12 用了几个2相加?板书4个3) 3、观察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连加;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4、课堂评价:你觉得自己在刚才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如何,对自己的表现满意的同学在课堂练习一中打上两个五角星,对自己表现不满意的就不能得星星,希望在下面的学习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并表现出色,老师希望更多的小朋友得到五角星哦! (二)学会应用几个几相加求和解决问题 1、出示数学乐园提问:数学乐园里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用小棒摆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哪些小朋友摆的图形可以用刚才一样的算式(相同加数连加)表示呢?如果能的就在括号里打钩,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如果我想摆1000个这样的三角形,你还能像刚才一样帮我来写写吗?为什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合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乘法教案范文合集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分数乘法美.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分数乘法教案,希望大家能喜欢. 分数乘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会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 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

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分数乘法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 ,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