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息控制的基础练习方法

气息控制的基础练习方法

气息控制的基础练习方法
气息控制的基础练习方法

【播音主持】气息控制的基础练习方法

一、气息和语声

1、发音器官:动力系统、振动系统、吐字系统、共鸣系统。

1)动力系统:由与呼吸有关的器官组成,他提供使声带发声振动的动力--气息。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肺、气管、隔膜、胸廓,以及参与呼吸的肌肉群。经过锻练,我们可以控制气息的深浅、多少、快慢及长短。气息运用如果能做到“深、匀、通、活”,将对有声语言的传播提供有力的动力保证。

2)振动系统,包括喉和声带。喉原音:喉头内的声带是人发音的振动体,是声源,提供咬字器官和共鸣器官加工的声音。a、虚声:声带分开,气流通过。b、实声:声带紧闭,气流通过时振动声带,发出的是虽亮但偏紧而生硬的实声。c、虚实声:声带轻松靠拢,气流通过,发出的是柔和的虚实结合的声音。

3)吐字系统,吐字器官是由能够形成具有意义的语言的口腔和鼻腔构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口腔中唇、舌、齿、硬腭、软腭等。它们的不同接触,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元音和辅音。吐字器官要做到准确、有力和灵活,这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努力做到的。

4)共鸣系统,由与发音有关的一些腔体组成,主要有口腔、咽腔、鼻腔、胸腔、颅腔等。共鸣器官的作用,是把声带振动发出的喉原音经由吐字器官构成的语音,加以扩大和美化,最后传出体外,被旁人所接受。在有声语言活动范围里,主要应运用好口腔这个共鸣器官,使声音比较圆润集中,比较响亮清晰而不费力。

发音的生理过程:人的发音,是由动力系统提供气息,气息振动声带发出喉原音,再经过吐字器官的加工,微弱、缺少变化的喉原音就形成了丰富多变、会功能的语言,与此同时,共鸣系统扩大和美化了这些语声,最后传出体外,进入人类话语交流传播过程。声音练习是综合考虑,科学练习的过程。

二、气息对语声的支持

1、学会胸腹联合呼吸呼吸三种方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胸腹联合式呼吸。1)腹式呼吸:通过横隔肌的上下移动,带动肺部的扩大或收缩进行呼吸。在卧位可以直观地看到呼吸过程中腹壁凸起与平复,这是人在平静状态下主要的呼吸方式。

2)胸式呼吸:一般不是正常状态下的呼吸,它音位紧张,或惊恐,或病体沉重,导致横隔收缩发生障碍,只能靠双肩耸起扩大胸腔上部,所以也叫“锁骨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的气息十分短浅、无力,因而累及声音也纤细、微弱。

3)胸腹式联合呼吸:是横隔升降与胸廓张缩相结合的一种呼气方式。

好处:

a、气量大,进气无声,速度快。

b、由于对呼气有效的控制,能够达到稳健的语言状态。

c、对气息深浅、多少和快慢的控制,有利于感情的表达。

d、有利于嗓音的保护。

2、胸腹联合呼吸的吸气要领吸气总要求:吸气无声、吸气到位。一般采取站姿和坐姿两种方式。

a、站姿:两脚同肩宽或取两脚稍有前后的小丁字步,重心在两脚之间,自然站立,两眼平视,下颌微收,两肩放松。

b、坐姿:坐于硬凳椅的前1/3,腰部挺直,胸部微含,两眼平视,下颌微收,两肩放松。

吸气要领:两肩放松,两肋打开,横隔下降,小腹站定,吸气到位。

a、小腹站定:口鼻进气的同时小腹保持“微收”的状态。

b、吸气到位:气息下沉吸到肺底。

胸腹联合呼吸有慢吸和快吸两种基本状态:

a、慢吸:“沁人心脾”闻花练习,做闻花的想像,任意想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卉,把花香慢慢吸入肺底,这时会感觉到躯干下部渐渐向四周扩张,腰带渐紧。

b、快吸: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自然来。

吸气时,精神兴奋从容,口鼻微微张开,两肋有意识地用力向外扩张,不用强求吸气就可以获得较深的气息。吸气到位后,要屏息片刻,不吸也不呼,这时可以体会到小腹与两肋之间一种对抗的感觉,这个感觉非常重要,它是胸腹联合呼吸方式中控制呼吸的基本感觉。

三、胸腹联合呼吸的呼气控制

呼吸要领:开始呼气时,两肋不能立即放松,要与小腹收缩的动作形成对抗,这实际上是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的拮抗动作,这个力量可以拉住在小腹收缩动作中回弹上升的横隔,减慢横隔回弹的速度,做到“两肋有控制地回缩,横隔有控制地上升”从而控制呼出的气息均匀、稳劲而持久。这样,说话不至于前重后轻、头高尾底,可以有效的解决句尾几个字让人听不清,以及气息浮浅上提的问题。

按胸腹联合呼吸的吸气要求进气,不要吸到十成满,有七八成即可,而后两肋保持张开的状态不动,也就是吸气肌肉群仍保持工作状态并不立刻放松,这时呼气肌肉群在有吸气肌肉群牵制的情况下开始工作,小腹渐渐收缩,同时稳定地数数:1、2、3……随着呼气力量的加强,两肋开始有控制地一点一点地放松,切忌一下子放松,两肋是一种且战且退的状态,这就是胸腹联合呼吸时的控制力量所在。练习时,一开始在两肋不动情况下,也许只能数到3,慢慢地,控制能力强了,可以数到7、8,而后再慢慢放松两肋,练到这个程度,就证明你已经掌握了胸腹联合呼吸的呼气控制了。但两肋并不是一直不放松,那样气息就僵了,一般在拮抗状态下数到5、6就可以了,因为它避免了在一开口时随着两肋的迅速放松及小腹的

收缩而使气息大量冲出,正确的呼气控制能够使气息平稳而较为持久地使用。这个数数练习,男性一口气能数到35左右,女性一口气能数到25左右,就很不错了。这种在胸腹联合呼吸控制下一口气数二十几个数的练习,不要自欺欺人中途偷气,因为那样是无法体会和锻练对呼气的控制的。

四、气息控制的总体要求

胸腹联合呼吸是播音主持人运用气息的基础要求,对于具体稿件或节目应视情况而定,所以气息的深浅、多少、快慢,应视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运用。但“深、通、匀、活”就是我们对于气息控制的总体要求。

1、深:指气息下沉,不提、不浅。

气息深可以防止说话声音发飘、发虚

练习方法:

1)用胸腹联合呼吸法发单元音a、o、e、i、u、ü,吸气七八成,控制着两肋与小腹形成的拮抗力拉住横隔,获得均匀而持久的气息,缓缓地发出单元音的延长音。

2)叹气练习:像平时叹一大口气那样,但要带着声音叹息,在声音落到底部,即提起的那口气叹下去时,就在这个位置和音高位置发延长音a。

注意:不要压喉;中途不要卡音;气不要上提,音高不提高。

2、通:指气息在胸腔里运动没有任何障碍,喉不紧,胸不紧,声音不在喉部卡住,也不在胸部憋住。

检验方法:可用夸张四声来检验,用胸腹联合呼吸发发音,依次发bā……bá……bǎ……bà……的延长音,每个音程尽可能加大。四声不同的音高主要靠气息的运动来调节,一个是小腹的松紧变化,另一个是胸部支点的变化。

胸部支点:

声音的高低起伏反映在气息上会在前胸有不同的着力点、紧张点,这时由于音高不同所需要的气息压力不同的表现。

做夸张四声的练习,目的是用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体会气息上下走通的感觉。一方面,从

胸部支点的上下移动体会气息的运动;另一方面,从声音来检验气息是通的,还是憋在胸部,僵持在某一点上?或是卡在了喉部?必须防止又喉部肌肉的卡和松控制气息发出卡紧、发扁的所谓四声。

3、匀:指发声时气息的均匀和持久。

气息匀强调的是控制呼气的力量,而非前强后弱,或忽大忽小,或虽然气足但气短。

练习:

a、数数;

b、单元音的延长音;

c、中等语速说绕口令;

d、记录速度读新闻。

3)活:指根据感情的需要,气息位置深浅、气流量大小、气息运动速度快慢有变化,而且变化灵活。

气息达到活的程度必须有气息的深、通、匀做基础,而且要通过大量情感色彩丰富、状态多样的句段、古诗词、现代诗、散文等材料的练习才能做到。

练习:

数数,要求每个句号力的内容用一口气说完,句子短,用气少,吸气就少一些,状态比较放松,控制意识也弱;句子长,尤其说最后一句一二三四五六七……苹果、葡萄、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时,必须进气深、进气多、进气快,而控制意识强,勇气均匀,才能一口气说完。

一、一个一。

一二,二一,一,一个一。一二三,三二一,二一,一,一个一。

一二三四,四三二一,三二一,二一,一,一个一。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四三二一,三二一,二一,一,一个一。

一二三四五六,六五四三二一,五四三二一,四三二一,三二一,二一,一,一个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数了半天一棵树,一棵树上七个枝,七个枝上七样果,苹果、葡萄、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气息控制的练习,难度较大,呼吸动作看不见,摸不到,但是,明白了其中道理,在练习中动脑琢磨,通过自己细心体会,坚持练习,定然成效自现。

朗诵的气息训练

朗诵的气息训练 运气发声是学习朗诵的基础练习。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正确的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共鸣控制、声音弹性与色彩变化。在实践练习中,主要是指导学生①进行气息深(吸得深)、匀(呼得匀)、通(气通畅)、活(用灵活),稳定、持久、自如的基本功训练;②进行口腔控制打(打开牙关)、提(提起颧肌)、挺(挺起软腭)、放(放松下巴)和吐字归音字头(要叼住、弹出)、字腹(要拉开、立起)、字尾(要归音、到位)“枣核型”的基本功训练;③进行声音纯正朴实、明朗大方、圆润集中、刚柔井济、纵收自如、色彩丰富、感染力强、优美动听的基本功训练;④进行用气发声状态积极、松驰、集中的基本功训练。通过学习和训练,要使自己的用气发声状态达到:“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挤不僵,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要说到朗诵或歌唱用气发声,人们很喜欢用传统的说法“运用丹田之气”,好多同学可能会理解成“要把…丹田?的气从口腔中发出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丹田”是我国传统气功理论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种“意念”,并非有一个具体实在的“穴位”或部位。笔者的经验,如果朗诵者在用气时能把控制呼吸的着力点,意守在“丹田”的位置确能起着放松上半身的发声器官的效果,使声音持久而有韧性。 第一节气息控制训练 声音的发出是与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四个环节紧密相连的。肺部呼出的气息通过气管,振动了喉头内的声带,发出微弱的声音。这种声波经过咽腔、口腔、鼻腔等腔体共鸣得到了扩大和美化,再经过口腔唇、齿、舌、牙、腭的协调动作,不同的声音就产生了,这就是朗诵发声的简单原理。 “气者音之帅也”。没有气息,声带就不能颤动发声。呼出的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大小及共鸣状况,与呼出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大小都有直接关系。气流的变化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也就是说,只有气息得到控制,才能控制声音。因此,在诸多发声控制训练中,气息控制训练是学习发声中最重要的根本一环。 朗诵用声的特点决定了对气息控制的要求——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一要有较持久的控制能力,二要保持较稳定的气息压力,三要呼气时间长,四要对气息的控制收纵自如,五要学会短时无声吸气;要能掌握“深、匀、通、活,稳定、持久、自如”的气息控制本领。在实际播音创作中,气息的作用不仅仅限于作发声的动力,它还是一种极重要的表达手段,气息是“情动于内”与“声发于外”的中间过渡环节,是情与声之间必经的桥梁。只有在“气随情动”的情况下,声音才能随情而变化。例如:气势汹汹、气息奄奄、气冲霄汉;有气无力、气急败坏、忍气吞声、气贯长虹、怒气冲天等等:这些成语涉及到情感的复杂变化,如果用一种声音形式,一种气息状态去表达,那是不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气息控制是由情及声,由内及外的贯穿性技巧。要想使声音能自如地表情达意,必须学会气息的控制与运用

播音员主持人基础训练之一:气息、口腔控制训练 (已修改,可下载)

播音员主持人基础训练之一 学好声韵辩四声,阴阳上去要分明。 部位方法须找准,开闭齐撮数口形。 双唇班报必百波,舌尖当地斗点丁。 舌根高狗工耕故,舌面积结教坚精。 翘舌主争真知照,平舌资则早在增。 擦音发翻飞分复,送气查柴产彻称。 闭口呼午枯胡古,开口和坡歌安争。 撮口虚学寻徐剧,齐齿衣优摇业英。 前鼻恩因烟弯稳,后鼻昂迎中拥生。 咬紧字头归字尾,不难达到纯和清。 气息口腔控制训练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总台)播音指导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播音主持系主任教授 张涵 2008年9月 气泡音:闭口和张口共30秒。 轻度哼鸣:20秒。 膈肌训练(狗喘气):闭口1分钟,改良的“嘿”、“哈”共30秒”。慢吸慢呼:2次,20秒。

慢吸快呼:2次,10秒。 快吸慢呼:4次,2分钟。 “si”——音:20秒、30秒各2次。“yi”——音:20秒、30秒各2次。“yu”——音:20秒、30秒各2次。 搓脸:10秒. 转颈:10次,10秒。 松下巴:10秒。 提颧肌:10次,10秒,手辅和自行交替进行。咀嚼:闭、张口各20次,30秒。 半打哈欠:5次,10秒。 撮唇:10次,20秒。 合口左右撅唇:10次(左、右为一次),30秒。转唇:8×8拍,30秒。 双唇裹响:30次,30秒。 弹唇:30秒。 b本音:60次,30秒。 ba→ba→ba→ba……:30秒。 bo→bo→bo→bo……:30秒。 顶腮:30次,30秒。

刮舌:20次,20秒。 伸卷舌:10次,30秒。 立舌:10次,10秒。 转舌:8×8拍,30秒。 弹舌:30秒。 d本音:60次,30秒。 da→da→da→da……:60次,30秒。 de→de→de→de……:60次,30秒。 g本音:60次,30秒。 ga→ga→ga→ga……:60次,30秒。 ge→ge→ge→ge……:60次,30秒。 12→123→1234→12345→123456→1234567→12345678→87→876→8765→87654→876543→8765432→87654321。争取一口气数完。 12→123→1234→12345→123456→1234567→12345678→123456789→98→987→9876→98765→987654→9876543→98765432→987654321。争取一口气数完。 12→123→1234→12345→123456→1234567→12345678→123456789→12345678910→109→1098→10987→109876→1098765→10987654→109876543→1098765432→10987654321。争取一口气数完。 组合:12→123→1234→12345→123456→1234567→12345678→87→876→8765→87654→876543→8765432→87654321(换气)12→123→1234→12345→123456→1234567→12345678→123456789→98→987→9876→98765→987654→9876543→98765432→987654321(换气)12→123→1234→12345→123456→1234567→12345678→123456789→12345678910→109→1098→10987→109876→1098765→10987654→109876543→1098765432→

呼吸训练的内容和训练方法

呼吸训练的内容和训练方法 练习呼吸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 1,闻花香:仿佛面前有一盆花香花,深深地吸进其香气,控制一会儿后缓缓吐出。 > 2,吹蜡烛:模拟吹灭生日蜡烛,深吸一口气后均匀缓慢地吹,尽可能时间长一点,达到25-30秒为合格。 > 3,咬住牙,深吸一口气后,从牙缝中发出“咝-----”声,力求平稳均匀持久。 > 4,数数:从一数到十,往复循环,一口气能数多少遍就数多少遍,要数的清晰响亮。 > 5,用绕口令或近似绕口令的语句练习气息。如: >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儿,拿着杆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儿,两个枣儿,三个枣儿,四个枣儿,五个枣儿,六个枣儿,七个枣儿,八个枣儿,九个枣儿,十个枣儿``````这是一个绕口令,一口气说完才算好。 > 开始做练习的时候,中间可以适当换气,练到气息有了控制能力时,逐渐减少换气次数,最后要争取一口气说完,甚至多说几个枣儿。 看看这篇<<怎样喊嗓练声>> 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 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我们推荐三种练法: A.数数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B.“数枣”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 (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4—6次。 C.“数葫芦”练习:“吸提” 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 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播音主持——气息训练

播音主持——气息训练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在播音和主持时,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要想控制声音,驾驭语言,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 所谓“控制气息”,就是要学会胸腹联合呼吸法。在生活中,人们的本能呼吸是浅呼吸,即胸部呼吸。播音或主持时,用这种本能的呼吸方法发音,时间一长,声带就会疲乏,声音就会嘶哑。而胸腹联合呼吸法,是要深呼吸,将空气吸入肺叶底部——横膈膜处,即一般人系腰带的地方,它一般采用鼻子吸气,吸入横膈膜的气,使肋骨自然向外扩张,腹部有发胀的感觉。随着小腹逐渐收缩,气息也从小腹深处涌上来,推动声带发音。通过这种方式发出的声音不仅洪亮、有力,而且持久,能保持整句话的声音都饱满圆润。 与此相反,如果一吐气横膈膜就塌瘪,那么,气息就会像破了的皮球一样迅速泄掉,声音也就会失去气息的支持。这样造成的问题是:头几个字有气息支持,后面的字没有气息支持,讲起话来给人的感觉就会前强后弱,上气不接下气。而呼吸本身很费力,声音也难以持久。关于呼吸的训练下一节会专门讨论,以下介绍气息训练的几种方法。 1.闻花练气法

①坐直,静心,躯干略前倾,头正、肩松、小腹微收,舌尖抵住上腭,如闻花香般从容吸气,感觉气流好像沿脊柱而下,后腰部逐渐有胀满感,两肋向外扩张,小腹逐渐紧收,吸气至七八成满;控制一两秒,然后缓缓吐气,以达到20~30秒为合格。 ②缓慢地吸气,然后缓慢地呼气。呼吸过程要慢而不僵,各部分器官配合协调,气息均匀。 ③缩短吸气时间(急吸气),像要喊住突然发现远方走来的熟人似的,急速吸气,两肋一下子提起,但动作不能让人有明显察觉。气息很快地进入肺部,然后相当缓慢地呼出,每一瞬间使用的力量都应当是相等的。 2.气息体操法 双目微闭,以站立姿势为宜。整套体操共分为10节: 第1节:快吸快呼第2节:慢吸慢呼第3节:快吸慢呼第4节:慢吸快呼 第5节:深吸浅呼第6节:浅吸深呼第7节:鼻吸鼻呼第8节:口吸口呼 第9节:鼻吸口呼第10节:口吸鼻呼 提示:可安排在早晨时间进行练习。 3.软口盖练习法 最常见的是“闭口打哈欠”,即打哈欠时故意不张开嘴,而是强制用鼻吸气、呼气。

关于歌唱的训练方法(一)气息

经常有人问我,我气息不稳怎么解决,你能不能教我混声,什么叫低喉位等等问题。我想可能是我讲课时候表达不清或者很多人喜欢看文字吧。歌唱的训练是什么呢?今天略为整合一下,以下训练方法及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 首先人是怎么发出声音的的呢?人的主要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组成的。人体的发音器官也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动力区声源区调音区。 1.动力区——肺、横膈膜、器官肺是呼吸气流的活动风扇,呼吸的气流是语音的动力。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器官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咽腔、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 2.声源区——声带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带状薄膜。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生门,肌肉的收缩,杓装软骨活动起来可使声带放松或收紧,使声门打开或关闭,从肺中出来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音振动发出声音,控制声带松紧的变化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来。 3.调音区————口腔、鼻腔、咽腔口腔(包括唇、齿和舌头)后面是咽腔,咽头上通口腔、鼻腔,下接喉头。口腔和鼻腔靠软腭和小舌分开。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关闭,口腔畅通,这是发出的声在口腔中共鸣,叫口音。软腭和小舌下垂,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中发出,这是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做鼻音。如果口腔没有阻碍,气流从口腔和鼻腔同时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同时产生共鸣,叫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注:以上引用《播音发声学》与《卡鲁索的发声方法》 图例: 肺:

喉 声带

会厌 咽腔口腔鼻咽腔等人体侧面图

知道发声原理后,我们要怎么进行下一步的发声训练呢?沈湘教授在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一书中提到:“学声乐,乐器是长在自己身上的,不用花钱买。你可以用它说话,也可以把它制造成唱歌的乐器。这个乐器在哪呢?从喉器往上到头部内的鼻咽腔,往下到横膈膜、腰部周围,这是歌唱乐器工作的范围。”通过我多年学习及研究的个人理解,我把声音的走向比喻为一根钢丝,这根钢丝下端稳定在胸腔,上端根据作品的音乐走向,向喉、口、咽、鼻咽、蝶窦、额窦进行延伸。 歌唱的基础是是气息,前面提到人发声的基本要素里,其实就是歌唱训练的步骤。呼吸是

气息的训练

气息训练的五种练习方式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在播音和主持时,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的大小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共鸣情况都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要控制声音,驾驭语言,就必须学会控制气息。 所谓“控制气息”,就是要学会胸腹联合呼吸法。在生活中,人们的本能呼吸是浅呼吸,即只作胸部呼吸。播音或主持时,用这种本能的呼吸方法发音,时间一长,声带就会疲乏,声音就会嘶哑。而胸腹联合呼吸法,是要深呼吸,将空气吸入肺叶底部——横膈膜处,即一般人系腰带的地方。它一般采用鼻子吸气,吸入横膈膜的气,使肋骨自然向外扩张。此时,腹部有发胀的感觉。随着小腹逐渐收缩,气息也从小腹深处涌上来,推动声带发音。通过这种方式发出的声音不仅洪亮、有力,而且持久,能保持整句话的声音都饱满圆润。与此相反,如果一吐气横膈膜就塌瘪,那么,气息就会像破了的皮球一样迅速泄掉,声音也就会失去气息的支持。这样造成的问题是:头几个字有气息支持,后面的字没有气息支持,讲起话来给人的感觉就会前强后弱,上气不接下气。而呼吸本身很费力,声音也难以持久。关于呼吸的训练下一节会专门讨论,以下介绍气息训练的几种方法。 1.软口盖练习法 最常见的是“闭口打哈欠”,即打哈欠时故意不张开嘴,而是强制用鼻吸气、呼气。 2.压腹数数法 平躺在床上,在腹部压上一摞书,吸足一口气,开始从1往后数。这是对气息输出作强制训练,以达到增强腹肌和横膈膜的控气力度的目的。做这个练习时,开始阶段压的书可少些,逐渐增加,即循序渐进。为了不占有工作中的时间,可利用睡前做这个练习。 3.气声数数法 先吸足一口气,屏息数秒,然后用均匀的、低微的、带有气息的声音从1开始数数,就像是说悄悄话一样。和压腹数数法一样,在开始阶段可数得少一点。不过应注意,数数时尽量不撒气、不漏气。

教程 主持人必备气息练习法

主持人必备气息练习法 1:“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2.“数枣”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 (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4—6次。 3.“数葫芦”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4“深吸慢呼长音练习”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5.一口气托住,嘴里发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复)到这口气将尽时发出“嘭一啪”的断音。反复4—6次。 6.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哈,哈—(反复)(加快)哈,哈,哈……”锻炼有进发爆发力的断音,演唱中的“哈哈…”大笑、“啊哈”、“啊咳”常用。 7.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嘿—厚、嘿—厚”(反复逐渐加快)“嘿厚,嘿厚……”加快到气力不支为止,反复练习。 大家有时间也可以练习下面提到的胸腹联合呼吸法: 这种呼吸法在吸气后两肋会扩大,横膈膜会下降,小腹也会微收。 胸腹联合呼吸法是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时应该掌握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胸腔、横膈肌、腹肌联合控制气息。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它可以操纵和支援声音的能力,为气息均衡、平稳地呼出提供了条件。气息控制和运用是随着内容及情感的表达而决定的。要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把气息的运用作为情感表达的手段。 1.慢吸慢呼: (1)(让吸气深呼气通畅的方法): 首先请同学们立定站稳,或一只脚稍向前,双目平视前方,头正,双肩放松,用鼻子吸上一口新鲜空气。这时你似乎闻到了花的芳香,你会觉得肺的下部及腰部都充满了气息,感觉气息进入了你的丹田,保持几秒钟,然后再轻缓地呼出,随着呼出的气可练习轻喊“小兰” ,然后一声声呼唤渐渐远去。 (2)(让吸气深呼气均匀方法)“a ”音延长:用慢吸、慢呼的动作,发单母音“a ”的延长音。用自己最舒服的声音。声音逐渐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近到远,由弱到强。气息要通畅自如,下腭、舌根不要紧张,喉部要放松。让气流集中地打到硬腭前发出。 (3)(让吸气深呼气灵活的方法)数数练习:

呼吸肌的有效训练方式【气息控制技巧】

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次。(2)、团身起坐: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秒钟。然后在5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遍,每天做三次。(3)、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4)、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可以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舌根发h-a时的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时似冷笑。 2.腹肌各部分灵活配合力量的锻炼。(l)、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2)、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有的人腹肌力量不小,但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特别是女同志,由于生理的原因,腹肌参与呼吸的感觉通常不明显。可以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的配合。(l)、仰卧,小腹上放一本较有分量的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的收缩、放松。在自然呼吸状态下,小腹在吸气时是上台的、呼气时是下塌的,即:吸气时腹肌松弛、呼气时腹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顺式呼吸。在有意识采用.“腹壁站定”状态有控制的吸气时,小腹不是明显地上抬,但有一定的绷紧感,不是完全松弛:呼气时仍是渐渐下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道式呼吸,练气功的人常采用逆式呼吸。无论采用顺式呼吸或逆式呼吸,当吸气较满时,小腹始终会稍微上抬(即外凸)的,在吸气时过度地收腹会顶住膈肌,影响膈肌下降、从而影响吸气量,当做此练习、体会到腹肌与呼吸的关联之后,可以练呼吸的基本状态、然后发声;发长声单元音,体会“送气发声”时,腹肌与呼气的关系。当仰卧体会到呼气时腹肌是收缩的、吸气时腹肌有一定的紧张感时则可以采用坐姿或者站姿、体会腹肌与吸气、呼气、发声的关联。(2)、坐在硬凳前端,双腿伸直,腰腹放松,上身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旋转,上身后仰吸气时腹肌或放松、或稍稍“绷紧”,上 1

科学的发声气息训练方法与技巧

科学的发声气息训练方法与技巧 (一)、腹肌的锻炼: 1腹肌爆发力的锻练 (1)、仰卧起坐:将双手放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次。 (2)、团身起坐: 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 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 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秒钟。然后在5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遍,每天做三次。 (3)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 (4)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可以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舌根发h-a时的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时似冷笑。 2、腹肌各部分灵活配合力量的锻炼。

(l)、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 (2)、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有的人腹肌力量不小,但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特别是女同志,由于生理的原因,腹肌参与呼吸的感觉通常不明显。可以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的配合。 (l)、仰卧,小腹上放一本较有分量的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的收缩、放松。在自然呼吸状态下,小腹在吸气时是上台的、呼气时是下塌的,即:吸气时腹肌松弛、呼气时腹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顺式呼吸。在有意识采用(“腹壁站定”状态有控制的吸气时,小腹不是明显地上抬,但有一定的绷紧感,不是完全松弛:呼气时仍是渐渐下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道式呼吸,练气功的人常采用逆式呼吸。 无论采用顺式呼吸或逆式呼吸,当吸气较满时,小腹始终会稍微上抬(即外凸)的,在吸气时过度地收腹会顶住膈肌,影响膈肌下降、从而影响吸气量,当做此练习、体会到腹肌与呼吸的关联之后,可以练呼吸的基本状态、然后发声;发长声单元音,体会“送气发声”时,腹肌与呼气的关系。当仰卧体会到呼气时腹肌是收缩的、吸气时腹肌有一定的紧张感时则可以采用坐姿或者站姿、体会腹肌与吸气、呼气、发声的关联。 (2)、坐在硬凳前端,双腿伸直,腰腹放松,上身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旋转,上身后仰吸气时腹肌或放松、或稍稍“绷紧”,上身前倾呼气时,腹肌有意识收缩送气。这个练习的重点在体会呼吸时腹肌的参与感。 胸腹联合呼吸操 纵气息的主要部位在胸部和腹部,吸气时,胸部、双肩放松,感觉气已吸到腹中,腹部、

怎样自己在家中练习发声和气息

怎样自己在家中练习发声和气息 胸腔共鸣——教师普通话训练 【编者案】 教师每天大声讲课,嗓音负担很重,如果不采用胸腔共鸣的发声方法,不但声音缺乏底气、不洪亮,而且容易导致嗓子疲劳甚至声带损伤! 怎样才能让讲课变得更轻松自如?怎样才能让说话的效果更美、更有底气? 编者特意为有志于练好普通话或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整理了这篇材料,希望对你有用。 共鸣腔与共鸣 共鸣腔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发声时,我们的声音通过我们体内的各个共鸣腔体,引起共振,这就是共鸣。而根据声音特色和声区划分,分别有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共鸣能起到美化声音、扩音的作用,任何一个优秀的歌手,其发声和美妙的歌唱都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的动作要领是: 【1】吸气过程中,腹部自然地鼓胀起来,注意不要太用力——其生理原理是横膈膜下降,使得肺部有更大的扩张空间。 【2】呼气过程(说话、歌唱)中,随着胸腔内气量的减少,腹部在逐渐收缩的过程中要继续保持轻度的鼓胀感——其生理原理是吸气肌与呼气肌之间的轻度相持对抗能够延缓腹部收缩的速度,使得气流稳定持久。(注:呼气肌和呼气肌是参与对横膈膜、胸廓的控制的肌肉系统)【3】每次呼吸往往长达十几秒钟,声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变化,全靠呼吸肌灵活的相持对抗运动来完成。声音的大小、强弱完全由气流、由呼吸肌来控制,而不是由咽喉嗓子控制。这就是所谓的的“声靠气传”。 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是下意识的,气吸得少而浅,呼气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不能用于歌唱或朗诵。 【提示:腹式呼吸法可以在上课时、走路时、睡觉时、吃饭时、卧床时、说话时等几乎任何时候练习。最好能形成平常呼吸的习惯】 、吸气1.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深深地闻了一下鲜花的异香----好,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气得才深。 吸气要用鼻和口同时自然的进行,尽力作到平稳轻巧,柔和,不可用强制力量,不能僵,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窝处。吸气以后要有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的关键。 2、呼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想象自己手里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个小瓶里灌时那种小心翼翼,憋住气息的感觉,呼气要均匀,舒缓 。 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至6厘米,吸气后保持一下,然后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30秒钟以上便为合格。

播音主持气息练习方法

气息控制 气息控制总要求:气畅、字清、声美、多变 播音员播音的综合感觉: 声音象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住挂在硬腭的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播音怎样获得综合感觉: 气息下沉,头部放松,不僵不急,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播音对吐字的要求: 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 第一节气畅(呼吸控制) 掌握胸腹联合式呼吸的要领,首先要掌握呼吸的基本状态。这种基本状态的 吸气和呼气要领分别如下: 吸气要领:吸气要吸到肺底、两肋打开、腹壁“站定”。 这是一种深吸气。而在生活中只有将人体内余气全部吐出后才能有吸气的需求。在体会吸气要领时,应先将体内余气用叹气法全部呼出,再自然吸气,此时才容易体会到将气吸到肺底、两助打开的感觉,否则易成为胸式呼吸。在自被吸气的过程中,腹肌的配合是不明显的(尤其是女性)。在胸腹联合式呼吸训练中,吸气时我们要求除隔肌、肋间外肌等吸气肌肉群紧张工作外,腹肌、肋间内肌等呼气肌要从自然吸气时的松弛、休息状态。进入“准备工作”的预备状态,即“腹壁站定”状态。在吸气时,腹肌有意识地向中医经络的“气海”至“关元”穴集中,使腹肌与隔肌进人弱抗拮状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吸气时腹肌的紧张度不可过强,过强的腹肌收缩会阻碍隔肌下降而影响胸腔上下径的扩大,进而影响吸气量的增加。当吸气进行到比自然状态呼吸稍多又不至于失去控制能力时(初练者吸气至五、六成满即可,不必贪多),即可转入呼气阶段。在训练时。,吸气及呼气之间的屏气时间要尽量短而流畅,忌人为地扼喉。若吸气过满,超出了呼吸肌的抗拮控制能力,喉头声带会自动地屏气、扼喉,这不利于控制气流正常发声。 呼气的要领: 第一步要掌握呼气的稳劲状态,其中应以快吸慢呼为训练重点; 第二步是锻炼呼气的持久力,一般要求一口气呼气发声可持续30秒-40秒; 第三步训练呼气与发声“挂钩”,掌握发声时呼气的调节方法。 纵观呼吸控制基本状态的训练过程,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呼吸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呼吸、说话用声都是下意识“自动化”的,而日常的呼吸控制能力,不能满足广播电视艺术语言的要求。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艺术从业人员,应以生活中的呼吸为基础,通过有意识地呼吸控制训练,培养良好的呼吸习惯并进一步掌握艺术发声的呼吸控制方法;训练和使用尽量不要脱节,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说话发声时的实际呼吸控制能力。只要基本状态对了,应尽快结合实际发声训练,在发声综合训练中提高呼吸控制能力。呼吸控制方法的改善是改变不良呼吸习惯、养成良好呼吸习惯和增强呼吸控制能力的过程,需要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长时间的锻炼才可见效,呼吸肌的协调和控制能力的提高,只有坚持天天练,直至将生活中的呼吸控制与话筒前用声的呼吸控制统一起来。达到新的“自动化”调节呼吸控制时,才能使呼吸控制达到纵控自如。 第二,呼吸能力的训练是一个过程。 第三,呼吸控制应以实际发声效果来检验。 第四,应学会换气、补气、偷气、救气等多变的用气方法。 第五,发声时应把呼气的控制放在首要位置。

练气息的方法

[转]练气息的方法 唱歌必须用气,通俗音乐中的气,是由一呼一吸这两个动作交替构成的。(决不要有第三个动作产生,例如停顿、重吸、重呼、偷气、漏气等) 就一呼一吸而言,唱歌是呼的艺术,切勿本末倒置。(现在市面上,大多的练气方法,太强调吸气,这样会大大削弱歌者的表现能力,交流能力) 练习要领,要用气,就要一呼一吸,交替工作,稳定气口,连贯动作。练习方法: 1,弱延音练习 发“丝”的音,一口气“丝”20-30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用“丝”替代歌词,完成整首曲目 要求:轻,细,连,长 2,“嘟”练习(如同小孩玩时) 嘴唇放松,颤动 一口气“嘟”20-30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气息的动作。我们下面介绍胸腹式呼吸,首先我们来认清气息动作中的上腹部和下腹部。 下腹部:丹田(脐下三指),小腹沟(小腹的最底部及边缘构成的半圆形地带),身体两侧胯骨以上腰部以下,及背后同等位置构成的一圈。

上腹部:横膈膜及其周围一圈。包括上腹,胃,下肺叶,两肋,胸前及背后各两根肋骨。 动作: 1.深呼吸三次保证呼吸两个动作都要充分并且均为5秒找到气息的节奏 2.深呼吸三次保证呼吸两个动作都要充分但呼还是5秒吸就越短越好 3.将2的动作重复三次只是不呼不吸屏住一口气(此时气息不动只有肌肉工作) 4.将2,3动作中的呼,吸肌肉动作颠倒(关键)再开始深呼吸三次呼是10秒吸越短越好 5.保持4的动作将呼慢慢延长10~30秒吸还是越短越好 并呼时推动声带发元音(a,e,i,o,u,这是拼音) 6.保持5的动作慢慢将元音变为歌词保持发声及气息动作位置来唱歌 练习: 1:长连音练习 快速数1,2,3......9,10 一口气数20-30遍,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要求:要讲气息,发声,咬字分开工作,力求咬字清楚,力度平均。2:强跳音练习

最科学发声的气息练习

最科学发声的气息练习 (一)、腹肌的锻炼: 1.腹肌爆发力的锻练 (1)、仰卧起坐:将双手放在头下,仰卧,抬起上半身、或者仰卧举双腿至胸 前。要求不停歇连续做30-50次。 (2)、团身起坐: 第一步:直立,体会骨盆前倾的感觉; 第二步:仰卧,把双手交叉于胸前,双脚收回,腰部弯屈至90度,骨盆前倾使腰底部平贴于地面,如果手仍能从腰与地面完全平合。 第三步:团身起坐。保持以上骨盆前倾姿势,5秒钟后,慢慢团身向上,直至肩胛骨离开地板,再稍稍抬高一些,此时呼气,不要完全坐起来。维持此姿10秒钟。然后在5秒钟之内缓慢躺下,恢复预备姿势,同时吸气。注意在用力抬身时(腹肌用力收缩时)呼气,放松腹肌时吸气。每次做5遍,每天做三次。 (3)、侧团身起坐:第一、二步同团身起坐,第三步为了加强腹斜肌的力量,在抬身时可稍变动一下起坐的方法,即双肩不同时离地,而是左、右肩轮流抬起,以左肘与右膝接近或以右肘与左膝接近。抬肩时间与节律同团身起坐。 (4)、腹肌弹发练习:用腹肌爆发弹力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口腔舌位可以用以下四个音来配合:哈(ha)、嘿(hei)、嚯(huo)、呵(he)。开始需一声一声的发,注意腹肌弹发和舌根发h-a时的配合。舌根、下巴均需放松,软腭需上挺,咽壁也需收紧挺直。发出的声音,应该有力度。配合有一定基础后可以连续发音。当你能连续稳定在一定力度状态发音后,可以再改变音强、音高、力度强弱等。在发“哈”时,听起来似京剧小生的笑,在发“嘿”时似冷笑。 2.腹肌各部分灵活配合力量的锻炼。 (l)、肩肘倒立后,两腿在空中交替屈伸,似“蹬自行车”。 (2)、肩肘倒立之后,两腿伸直左右交叉摆动。 3.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有的人腹肌力量不小,但是不会主动与呼吸、发声配合。特别是女同志,由于生理的原因,腹肌参与呼吸的感觉通常不明显。可以做以下练习,体会腹肌与呼吸、发声的配合。 (l)、仰卧,小腹上放一本较有分量的厚书,体会腹肌随深呼吸的收缩、放松。在自然呼吸状态下,小腹在吸气时是上台的、呼气时是下塌的,即:吸气时腹肌松弛、呼气时腹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顺式呼吸。在有意识采用.“腹壁站定”状态有控制的吸气时,小腹不是明显地上抬,但有一定的绷紧感,不是完全松弛:呼气时仍是渐渐下塌收缩,这种呼吸配合称为道式呼吸,练气功的人常采用逆式呼吸。无论采用顺式呼吸或逆式呼吸,当吸气较满时,小腹始终会稍微上抬(即外凸)的,在吸气时过度地收腹会顶住膈肌,影

美声唱法呼吸训练方法

美声唱法呼吸训练方法 导语:很多声乐教师都强调呼吸的重要性,也会强调学生“练声先练气”。那么到底该怎样去练习气息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声乐训练中,很少有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为学生讲解怎样练气,这就使美声唱法的训练走了一个弯路,往往是事倍功半。 小编在声乐教学的第一课,会仔细为学生讲解并示范气息的训练,并把气息训练的日训练量当成一个常规的训练,强调学生要每日练习气息。往往当笔者做出“闻花”吸气的动作时,初学声乐的学生还不以为然;接着当他们看到笔者在那样的吸气状态下保持气息,用保持住的气息唱出长长的上行发生练习曲时,他们的不以为然的神态不见了,剩下的是钦佩的眼神和虚心求教的神态。就这样用先入为主的方式,笔者给学生示范了呼吸训练的基本环节:吸气——保持——呼气。 呼吸包括两个动作:一个是呼,一个是吸。歌唱时的吸气与平时的吸气方法差别不大,只差在歌唱时的吸气是更深一些。歌唱时的呼气与平时的呼气差别很大,歌唱时呼气的位置与平时呼气的位置不同:平时呼气可以不讲究位置,那样并不影响正常呼吸;歌唱时的呼气则不同,呼气要求用另外的力量去做,简而言之就是往下用力向外吐气。 呼吸训练首先要讲究呼吸的姿势,人站立起来,腰立起来,腰板挺直,脊柱上下拉伸开,肩膀打开放松,胸廓舒展打开,头微仰,下巴微收,目光平视稍高一点儿望向远方,整个人像向远方喊人一样,状态积极、精神抖擞、面带微笑,整个身体就像喊人前的吸开状态,气息就会吸进并保持在腰围和丹田;歌唱即呼气时要继续保持吸气状态,保持住腰围的膨胀和丹田的绷紧,在吸气状态下进行歌唱。气息训练一定要强调人体放松:脖子、肩膀、胸腔放松,自然呼吸,就是跟平时的呼吸一样,仔细体会呼吸时的感觉,不要加任何以前学过的呼吸,不要有任

气息控制的基本训练方法二

核心提示:按胸腹联合呼吸的吸气要求进气,不要吸到十成满,有七八成即可,而后两肋保持张开的状态不动,也就是吸气肌肉群仍保持工作状态并不立刻放松,这时呼气肌肉群在有吸气肌肉群牵制的情况下开始工作,小腹渐 渐 ... 按胸腹联合呼吸的吸气要求进气,不要吸到十成满,有七八成即可,而后 两 肋保持张开的状态不动,也就是吸气肌肉群仍保持工作状态并不立刻放松,这时呼气肌肉群 在有吸气肌肉群牵制的情况下开始工作,小腹渐渐收缩,同时稳定地数数:1、 2、 3??随着呼气力量的加强,两肋开始有控制地一点一点地放 松,切忌一下子放松,两肋是一种且战且退的状态,这就是胸腹联合呼吸时的控制力量所在。练习时,一开始在两肋不动情况下, 也许只能数到3, 慢慢地,控制能力强了,可以数到 7、 8,而后再慢慢放松两肋,练到这个 程度,就证明你已经掌握了胸腹联合呼吸的呼气控制 了。但两肋并不是一直不放松,那样气 息就僵了,一般在拮抗状态下数到5、 6 就可以了,因为它避免了在一开口时随着两肋 的迅 速放松及小腹的收缩而使气息大量冲出,正确的呼气控制能够使气息平稳而较为持久地使 用。这个数数练习,男性一口气能数 到35 左右,女性一口气能数到25 左右,就很不错了。这种在胸腹联合呼吸控制下一口气数二十几个数的练 习,不要自欺欺人中途偷气,因为那样是无法体会和锻练对呼气的控制 的。 4 、气息控制的总体要求胸腹联合呼吸是播音主持人运用气息的基础要求,对于具体稿件或节目应视情况而定,所以气息的深浅、多少、快慢,应视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运用。但“深、通、匀、活”就是我们对于气息控制的总体要求。 1 、深:指气息下沉,不提、不浅。气息深可以防止说话声音发飘、发虚练习方 法:1)用胸腹联合呼吸法发单元 音 a、 o、 e、 i 、 u、ü,吸气七八 成,控 制着两肋与小腹形成的拮抗力拉住横 隔,获得均匀而持久的气息,缓缓地发出单元音的延 长 音。 2 )叹气练习:像平时叹一大口气那样,但要带着声音叹息,在声音落 到底部,即提起的那口气叹下去时,就在这个位置和音高位置发延长 音a。注 意:不要压喉;中途不要卡音;气不要上提,音高不提 高。 2 、通:指气息在胸腔里运动没有任何障碍,喉不紧,胸不紧,声音不在喉部卡住,也不在胸 部憋 住。检验方法:可用夸张四声来检验,用胸腹联合呼吸发发音,依次发 bā?? bá??bǎ??bà??的延长音,每个音程尽可能加大。四声不同的音高主要靠气息的运动 来 调节,一个是小腹的松紧变化,另一个是胸部支点的变 化。胸部支点:声音的高低起伏反映在气息上会在前胸有不同的着力点、紧张点,这 时由于音高不同所需要的气息压力不同的表现。做夸张四声的练习,目的是用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体会气息上下走通的感 觉。一方面,从胸部支点的上下移动体会气 息的运动;另一方面,从声音来检验气息是通的,还是憋在胸部,僵持在某一点上?或是 卡 在了喉部?必须防止又喉部肌肉的卡和松控制气息发出卡紧、发扁的所谓四 声。3 、匀:指发声时气息的均匀和持 久。气息匀强调

气息控制的基本训练方法

一、气息和语声 1、发音器官:动力系统、振动系统、吐字系统、共鸣系统。 1)动力系统:由与呼吸有关的器官组成,他提供使声带发声振动的动力--气息。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肺、气管、隔膜、胸廓,以及参与呼吸的肌肉群。经过锻练,我们可以控制气息的深浅、多少、快慢及长短。气息运用如果能做到“深、匀、通、活”,将对有声语言的传播提供有力的动力保证。 2)振动系统,包括喉和声带。 喉原音:喉头内的声带是人发音的振动体,是声源,提供咬字器官和共鸣器官加工的声音。 a、虚声:声带分开,气流通过。 b、实声:声带紧闭,气流通过时振动声带,发出的是虽亮但偏紧而生硬的实声。 c、虚实声:声带轻松靠拢,气流通过,发出的是柔和的虚实结合的声音。 3)吐字系统 吐字器官是由能够形成具有意义的语言的口腔和鼻腔构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口腔中唇、舌、齿、硬腭、软腭等。它们的不同接触,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元音和辅音。吐字器官要做到准确、有力和灵活,这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努力做到的。 4)共鸣系统 由与发音有关的一些腔体组成,主要有口腔、咽腔、鼻腔、胸腔、颅腔等。共鸣器官的作用,是把声带振动发出的喉原音经由吐字器官构成的语音,加以扩大和美化,最后传出体外,被旁人所接受。在有声语言活动范围里,主要应运用好口腔这个共鸣器官,使声音比较圆润集中,比较响亮清晰而不费力。 发音的生理过程: 人的发音,是由动力系统提供气息,气息振动声带发出喉原音,再经过吐字器官的加工,微弱、缺少变化的喉原音就形成了丰富多变、会功能的语言,与此同时,共鸣系统扩大和美化了这些语声,最后传出体外,进入人类话语交流传播过程。声音练习是综合考虑,科学练习的过程。 二、气息对语声的支持 1、学会胸腹联合呼吸 呼吸三种方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胸腹联合式呼吸。 1)腹式呼吸:通过横隔肌的上下移动,带动肺部的扩大或收缩进行呼吸。在卧位可以直观地看到呼吸过程中腹壁凸起与平复,这是人在平静状态下主要的呼吸方式。 2)胸式呼吸:一般不是正常状态下的呼吸,它音位紧张,或惊恐,或病体沉重,导致横隔收缩发生障碍,只能靠双肩耸起扩大胸腔上部,所以也叫“锁骨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的气息十分短浅、无力,因而累及声音也纤细、微弱。 3)胸腹式联合呼吸:是横隔升降与胸廓张缩相结合的一种呼气方式。 好处: a、气量大,进气无声,速度快。 b、由于对呼气有效的控制,能够达到稳健的语言状态。 c、对气息深浅、多少和快慢的控制,有利于感情的表达。 d、有利于嗓音的保护。 2、胸腹联合呼吸的吸气要领 吸气总要求:吸气无声、吸气到位。一般采取站姿和坐姿两种方式。 a、站姿:两脚同肩宽或取两脚稍有前后的小丁字步,重心在两脚之间,自然站立,两眼平视,下颌微收,两肩放松。 b、坐姿:坐于硬凳椅的前1/3,腰部挺直,胸部微含,两眼平视,下颌微收,两肩放松。 吸气要领:两肩放松,两肋打开,横隔下降,小腹站定,吸气到位。 a、小腹站定:口鼻进气的同时小腹保持“微收”的状态。 b、吸气到位:气息下沉吸到肺底。

练声练气息的方法

练声练气息的方法 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二)“深吸慢呼数字练习” 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我们推荐三种练法: A.数数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 B.“数枣”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4—6次。 C.“数葫芦”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吸足气)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4—6次。 数数字、“数枣”、“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 (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 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四)“托气断音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