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

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

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
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

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

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盐酸达拉他韦片和阿舒瑞韦软胶囊进口上市,用于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的联合治疗。

最近研究表明,口服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DAA)在丙肝治疗中取

得良好效果。达拉他韦(Daclatasvir,DCV)和阿舒瑞韦软胶囊(Asunaprevir,ASV)是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研发的DAA类药。达拉他

韦(Daclatasvir,DCV)是一种选择性HCV非结构蛋白5a复制复合体

抑制剂,对多个HCV基因型/亚型具有高度特异性,对宿主细胞的毒

性较低。此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其与其他药物联合,

用于治疗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阿舒瑞韦软胶囊(Asunaprevir,ASV)是选择性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3蛋白酶抑制剂。此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

其与盐酸达拉他韦片联合,用于治疗成人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

(非肝硬化或代偿期肝硬化)。此方案是一种不含有干扰素给药的完

全口服给药方案,适用于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代偿性

肝病成人患者,包括对单独应用干扰素治疗或干扰素联合应用利巴

韦林治疗不适合或不耐受的患者。

后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继续加快审评口服直接抗丙

肝病毒药物,推进此类药物的上市。

治疗丙肝的诊断

1.抗HCV

2.HCV-RNA

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HCV的遗传物质,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目前用PCR方法可以直接检测血中的HCV-RNA,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因其较丙型肝炎抗体出现早,故是丙

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判断传染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

总之,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已排除其他肝炎的可疑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进一步查HCV-RNA及抗HCV,如HCV-RNA及抗HCV均阳性或HCV-RNA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病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丙肝病的治疗方法 导语:丙肝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肝脏疾病,大家都知道肝是我们身体的重要排毒器官,许多身体的毒素排出都要经过肝,于是造成了肝的疾病种类繁多,对人 丙肝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肝脏疾病,大家都知道肝是我们身体的重要排毒器官,许多身体的毒素排出都要经过肝,于是造成了肝的疾病种类繁多,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常见的有丙肝,很容易造成肝硬化,下面就来看看丙肝的治疗方法吧。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一般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①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A级)患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2019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及临床应用考试

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及临床应用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中国HCV感染具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哪种基因型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多?? A.GT1b型 ? B.GT2a型 ? C.GT3型 ? D.GT6型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 针对NS5B的核苷酸类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是: ? A.达塞布韦 ? B.索磷布韦 ? C.达拉他韦 ? D.格卡瑞韦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3 . 针对下列哪个靶点的DAA药物需要关注基线耐药(RAS)情况 ? A.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B.非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C.NS5A抑制剂 ? D.NS3/4A蛋白酶抑制剂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含有下列哪个靶点的DAA药物禁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 A.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B.非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C.NS5A抑制剂 ? D.NS3/4A蛋白酶抑制剂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 . 针对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索磷布韦的描述,下面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对不同基因型的丙肝病毒都有抗病毒活性 ? B.耐药屏障高,不易产生耐药 ? C.不经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少 ? D.索磷布韦在体内的无活性代谢产物主要经粪便排泄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下面哪项不是理想的第二代NS3/4A蛋白酶抑制剂的特点 ? A.PK稳定,每日一次 ? B.联合利托那韦提高疗效 ? C.全基因型 ? D.安全性好,药物相互作用少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 . 含有NS3/4A蛋白酶抑制剂的DAA药物需警惕的不良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ALT/AST升高 ? B.间接胆红素升高 ? C.直接胆红素升高 ? D.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含有索磷布韦的DAA药物在治疗方案选择中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哪项 ? A.ALT/AST ? B.肾小球滤过率 ? C.直接胆红素 ? D.间接胆红素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全口服DAA时代,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愈率提升到()以上? ? A.70% ? B.80% ? C.90% ? D.95%

丙肝抗病毒DAA介绍

丙肝抗病毒DAA介绍 中国丙肝病毒基因分型:GT1b(56.8%),GT2(24.1%),GT3(9.1%),GT6(6.3%),未见4型和5型,海南省以GT6a 和GT3为主。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 DAA 一、奥比帕利(商品名:维健乐) 奥比帕利是艾伯维公司研发的,是奥比他韦(Ombitasir)、帕利瑞韦(Paritaprevir)、利托那韦3种药物组成的抗丙肝病毒复方制剂,治疗基因1型。奥比他韦是一种NS5A抑制剂,通过抑制NS5A聚合酶抑制丙肝病毒组装和释放,其作用机制与达拉他韦相似。帕利瑞韦属于第二代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NS3/4A蛋白酶活性,起到抑制丙肝病毒多聚蛋白处理和加工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西美普韦(Simeprevir)相似。利托那韦(Ritonavir)没有抗丙肝病毒作用,它是一种肝脏药物代谢酶(CYP3A)的抑制剂,在处方中的作用是延缓帕利瑞韦在肝脏中的代谢,增加药物的血浆浓度和谷浓度。奥比帕利的药物组成:奥比他韦12.5mg,帕利瑞韦75mg,利托那韦50mg。 二、达塞布韦(Dasabuvir)商品名:易奇瑞 达塞布韦是艾伯维公司研发的,属于非核苷类聚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丙肝病毒NS5B聚合酶的作用来抑制丙肝病毒RNA的复制,治疗基因1型。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两药

联合,三面出击,从3个不同的途径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再加上利托那韦的增效作用,对基因1型丙肝病毒感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被国外专家称为基因1型丙肝的“3D”治疗。维克派克套装由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组成,是妊娠期间安全性程度B级药物,建议在治疗期间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但不要使用含有炔雌醇的药物避孕,雌激素类药物可能增加ALT升高的危险,有潜在的肝毒性,因此不建议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B级和C级)使用。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中的药物大都要经过肝脏代谢,不经过肾脏代谢,有肾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药物剂量。 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服药时间有讲究:两药需要与食物同服,因为食物可增加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血药浓度,但对食物的种类、热卡和脂肪含量无特殊要求。奥比帕利每次2片,每日1次,与早餐同服。达塞布韦每次250mg(1片),每日2次,早餐和晚餐时各服1次。整片吞服药物,不应咀嚼、掰碎或溶解药片后服用。 如果一餐漏服了药物,可以按照下面的处理: 奥比帕利:如果某次漏服,可在漏服剂量排定时间的12小时之内服用该处方剂量。如果从奥比帕利常规服药时间起已超过12小时,则不应补充漏服的剂量,患者应按排定的给药时间服用下一剂量。 达塞布韦:如果某次漏服,可在漏服剂量排定时间的6

国内市场主要丙肝药物品种

国内市场主要丙肝药物品种 2006年,世界抗肝炎药物市场约为45亿~48亿美元,到2012年将增至100亿美元左右;其中,由新型干扰素与老药利巴韦林组成的复方制剂将独占鳌头。但由于干扰素/利巴韦林复方制剂价格不菲,因此,国内抗丙肝药仍以廉价的单方制剂为主。 现将近几年来国内市场上主要丙肝药物品种介绍如下,供业内人士参考。 核苷类药: 利巴韦林排名第一 核苷类药物的代表品种为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和更昔洛韦等。其中,利巴韦林作为核苷类老产品对丙肝病毒具有较强阻断复制作用。尤其是将利巴韦林与α-2b干扰素配伍使用的疗效比单用干扰素可提高1倍多的新发现,使得利巴韦林的销量激增。 我国目前生产核苷类老药的厂家多达二三百家。迄今为止,我国已批准生产36种规格、14个剂型的利巴韦林制剂,除普通口服片外,还有含片、颗粒剂、气雾剂、泡腾剂、分散片、注射液和一些中药复合制剂(如利巴韦林+黄芩+金银花)。据2006年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公布的一份统计资料披露:利巴韦林在国内医院抗病毒药物销售额中高居首位,约占医院抗病毒药物总销售额的74%。据估计,利巴韦林国内市场的总销售额在6亿~8亿元。因其价格低廉且对慢性丙肝有一定疗效,因此利巴韦林成为国内医院治疗丙肝的首选药物。 随着国内外医学研究人员不断发现利巴韦林与其它抗病毒药物组成复方 可大大提高抗肝炎病毒的效果,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利巴韦林仍将稳居抗丙肝药物市场首位,其销量将稳中有升。 蛋白质类药: 干扰素百舸争流 蛋白质类抗病毒药物中多为利用重组DNA手段生产的人体内的固有免疫蛋白质,其中上市最早、也是用量最大的是α干扰素。干扰素是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治疗丙肝的蛋白质类抗病毒药物。

2019年执业药师 -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及临床应用

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及临床应用考试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中国HCV感染具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哪种基因型的患者所占比 例最多? ? A.GT1b型 ? B.GT2a型 ? C.GT3型 ? D.GT6型 参考答案:A 2.针对NS5B的核苷酸类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是: ? A.达塞布韦 ? B.索磷布韦 ? C.达拉他韦 ? D.格卡瑞韦 参考答案:B 3.针对下列哪个靶点的DAA药物需要关注基线耐药(RAS)情况? A.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B.非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C.NS5A抑制剂 ? D.NS3/4A蛋白酶抑制剂 参考答案:C 4.含有下列哪个靶点的DAA药物禁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 A.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B.非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C.NS5A抑制剂 ? D.NS3/4A蛋白酶抑制剂 参考答案:D 5.针对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索磷布韦的描述,下面哪项是不正 确的 ? A.对不同基因型的丙肝病毒都有抗病毒活性 ? B.耐药屏障高,不易产生耐药 ? C.不经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少 ? D.索磷布韦在体内的无活性代谢产物主要经粪便排泄参考答案:D

6.下面哪项不是理想的第二代NS3/4A蛋白酶抑制剂的特点 ? A.PK稳定,每日一次 ? B.联合利托那韦提高疗效 ? C.全基因型 ? D.安全性好,药物相互作用少 参考答案:B 7.含有NS3/4A蛋白酶抑制剂的DAA药物需警惕的不良反应,下 列哪项是错误的? ? A.ALT/AST升高 ? B.间接胆红素升高 ? C.直接胆红素升高 ? D.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参考答案:D 8.含有索磷布韦的DAA药物在治疗方案选择中中需重点关注以 下哪项 ? A.ALT/AST ? B.肾小球滤过率 ? C.直接胆红素

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我国颁布实施《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3年度和2004年度传染病疫情信息显示,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所有传染病之首,而丙肝发病率在病毒性肝炎中又有明显的上升之势。即使是依据1992年至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的丙肝感染者约3800多万人。 我国早已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作为一种被宣传多年的疾病和常规体检项目,为人们所熟知,乙肝疫苗已经广泛被普及,成为对付乙肝的有利的武器,然而,同样拥有极大杀伤力的丙肝则一直得以“偏安一隅”。 相对于乙肝来说,丙肝隐藏得更深,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才被发现,它与乙肝病毒一样,主要经血液传播,它有以下几种主要的传播方式:血液或血制品感染;共用针头、注射器械感染;一些特殊的器械感染如透析;其它尚未被证实的因素,如长期密切接触感染(追查患者家属,发现家庭有聚集感染现象)已经引起重视。 丙肝的危害在于,HCV感染后HCV RNA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成为慢性感染,慢性化率为60%~85%。一旦慢性丙型肝炎发生后,HCV RNA滴度开始稳定,感染6~12个月后自发痊愈的病例很少见。除非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后果是进展为肝纤维化,并发展成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来自6个国家的11项研究表明,感染HCV 7年至5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为0.3%~55.0%,肝癌发生率为0~23%,平均感染2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约为10%~15%,中年因接受输血感染者约为20%~30%。 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资料表明,感染10年和20年以上的肝硬化发生率分别为9.20%和15.29%。 因此,丙肝给人类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危害,在目前还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对病毒进行早期预防就显得相当重要。然而,大众对于丙肝认知的欠缺、患者缺乏明显的丙肝感染症状、在高危人群中早期发现丙肝患者的机制的缺乏,都形成了丙肝防治的巨大障碍。 3月26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组织中国著名传染病学、肝病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颁布《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开始实施,目前,《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预期发布在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机关刊物——《中华肝脏病杂志》。 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指南,它的问世将会给丙肝防治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 《中华肝脏病杂志》第四期,全文刊发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现节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必须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不应将本指南看作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的诊断技术和新的防治方法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根据最新的临床医学证据定期进行修改和更新。一、丙型肝炎的病原学 (一)HCV特点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 (二)HCV基因组结构特点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 依赖的RNA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三)HCV灭活方法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5min或60℃10h、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

治疗丙肝的药物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治疗丙肝的药物介绍 导语:丙肝康颗粒是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是朋友推荐的,他就是服用了这种药后病情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所以才会推荐给大家。我朋友在服用这药到现在 丙肝康颗粒是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是朋友推荐的,他就是服用了这种药后病情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所以才会推荐给大家。我朋友在服用这药到现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没见复发过。所以这药的效果是可以保证的。如果你的病情和我朋友的一样,就可以放心服用,没有副作用,疗效还很好。 对于治疗肝炎,最主要的还是平时的饮食习惯,比如多喝水,少饮酒,不要有暴饮暴食的习惯之类的,我从前就是喝酒喝的很凶导致的,前一段时间我买了一种护肝茶,是一个医生朋友给我的,说效果挺不错的。挺喜欢喝的。现在喝了大概一个多月了吧,感觉效果挺大的,从前那些症状已经明显的缓解了,所以我觉得这个茶还不错的。1.本品成功利用中药分子识别原理,从130多味中药中筛选出丙肝病毒抑制剂,对丙肝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体外抑制率达98%,并且疗效和药物的保留时间成正比。临床表明:服药两个疗程(6个月)患者HCV-RNA的阴转率56.7%,服药一年患者HCV-RNA的阴转率86%,临床总有效率96%。 2.对各种原因造成的肝细胞损伤有较好地保护作用。 3.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可诱导体内产生干扰素,实现了干扰素在体内的原位再生产,持续性对丙肝病毒产生抑制作用。 4.阻断丙肝向肝纤维化的发展,可有效分解肝脏的纤维化物质,从而阻断或逆转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5.含有抗肿瘤成分EGFR,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 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解析

HCV药物研发进展综述(一): 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 药渡经纬 2016-01-28 导读:丙肝病毒感染全球流行,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然而过去人类并没有特异的丙肝治疗药物,自2011年FDA批准2个NS3/4A抑制剂上市后,在2013和2014年全球爆发式的批准上市了疗效惊人的抗丙肝药物和抗丙肝药物组合。2013年和2014年,全球包括5个单药、3个复方药在内共批准上市8个新分子实体用于治疗丙肝。其中包括了疗效惊人并在市场销售上的表现堪称史诗级的新药索非布韦(Sofosbuvir)。文内所涉药物统计自药渡网,截止时间2015年12月31日。 本文将分6期向大家介绍一下丙肝和抗丙肝药物的现状与研发进展,同时还对比解析了一下国际上现行的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最后和大家聊聊中国丙肝的现状和治疗选择。 ?第一期:丙型肝炎与抗丙肝药物 ?第二期:NS3/4A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第三期:NS5A抑制剂研究进展 ?第四期:NS5B抑制剂研究进展 ?第五期:国际上主要抗丙肝治疗组合解析 ?第六期:中国丙肝现状和抗病治疗选择 1. 病毒性肝炎 肝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名称和疾病,而平时咱们所说的肝炎一般都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及之后免疫系统对肝细胞进行攻击导致的急慢性肝炎(图1)。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对肝的损害主要源自与免疫系统对机体的攻击。

图1 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到戊5种肝炎,他们的特点如表1。 2.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而丙肝病毒感染流呈全球流行状态,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图2)。

丙肝治疗最佳方案

丙肝治疗最佳方案 2016年,伴随着吉利德第三代丙肝药Epclusa以及默沙东Zepatier获批上市,丙肝治疗方案又多了很多新的选择,但是,很多患者仍然想知道哪种方案是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天健行公司将这些疑问一一解答如下: 一、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是吉三(索非布韦sofosbuvir+维帕他韦velpatasvir)或者吉二(索非布韦sofosbuvir+雷迪帕韦ledipasvir)。理由如下: 根据2016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EASL)丙肝治疗指南,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A1(最佳推荐)的方案是:吉二(索非布韦+雷迪帕韦)、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Viekira Pak(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dasabuvir)、Zepatier(elbasvir+grazoprevir)、欧盟组合(索非布韦+达卡他韦) 根据2016最新版美国肝病协会(AASLD)丙肝治疗指南,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IA(最佳推荐)的方案是:Zepatier(elbasvir+grazoprevir)、吉二(索非布韦+雷迪帕韦)、Viekira Pak(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dasabuvir)、sofosbuvir+simeprevir、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肝会对于欧盟组合的推荐度是IB,即认为欧盟组合不是1b型丙肝的最佳治疗方案 目前世界上只有吉一、吉二、欧盟组合和吉三有仿制药上市。吉二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ION-1,2,3,4和GS-US-337-0113)、欧盟组合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LLY-2,3)和吉三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STRAL-1,2,3,4)显示:吉二对于1型无肝硬化患者一个疗程治愈率约为95-100%;欧盟组合约为96.4-97.7%;吉三约为98-100%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1b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或者吉二 二、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是吉三(索非布韦sofosbuvir+维帕他韦velpatasvir)。理由如下: 根据2016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EASL)丙肝治疗指南,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A1(最佳推荐)的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而欧盟组合推荐度为B1根据2016最新版美国肝病协会(AASLD)丙肝治疗指南,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IA(最佳推荐)的方案也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欧盟组合推荐度为IIaB 欧盟组合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LLY-2,3)和吉三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代号ASTRAL-1,2,3,4)显示:吉三对于2型无肝硬化患者一个疗程治愈率约为99-100%;欧盟组合约为92-98.1%(受试人数较少)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 三、3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什么? 无肝硬化患者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sofosbuvir+维帕他韦velpatasvir)或者欧盟组合(索非布韦sofosbuvir+达卡他韦daclatasvir);3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丙肝治疗最佳方案是吉三。理由如下: 根据2016最新版欧洲肝病协会(EASL)丙肝治疗指南,3型丙肝治疗最佳方案,即推荐度为A1(最佳推荐)的方案是:吉三(索非布韦+维帕他韦)和欧盟组合(索非布韦+达卡他韦)

丙肝没有“病毒携带者”一说

丙肝没有“病毒携带者”一说 乙肝有病毒携带者的说法,但丙肝并没有。 丙肝病毒一旦感染,成人的慢性化率可以高达50%到80%,而成人感染乙肝慢性化率只有5%。针对丙肝的治疗,一旦抗体是阳性,接下来丙肝病毒核酸检测也是阳性的话,无论转氨酶高低,这个病人就一定要接受治疗。这个和乙肝治疗是有本质不同的。乙肝病毒核酸检测是阳性,但如果转氨酶正常,就有可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不治疗。 丙肝诊断有三个指标 做丙肝诊断有三个指标。第一个是丙肝抗体,如果抗体是阳性,就要检查第二个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如果核酸是阴性,也不必治疗了。这里有个现实问题,基层医院没有检测核酸的条件,只能检测一个抗体,这就涉及第三个指标——转氨酶水平。如果一个病人丙肝抗体是阳性,没有条件检测核酸,在排除其他肝炎的情况下,转氨酶显示异常,也建议治疗。 不论处于哪个病程,都要积极治疗 丙型肝炎有一个“三部曲”,就是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因为丙肝更为沉默,一旦表现出来可能就到肝硬化、肝癌了。不论处于哪个

病程,丙型肝炎即便是在代偿期的肝硬化病人,采用目前治疗指南推荐的药物并适当延长疗程,疗效也会很好。 尽可能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新型直接抗病毒仿制药已被国际认可,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已得到证实,患者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这些最新药物,且疗程明显缩短,只需要12到24周,就可以治愈丙肝。 小贴士 生活中如何保护肝脏? 1、饮酒适量:喝酒伤肝,酒精引起的肝脏疾病(包括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等)发病率达4.36%。 2、均衡膳食:营养过剩者、营养不良者、缺少运动,都容易得脂肪肝。 3、不滥用药物:日常生活中遇到头痛脑热,大家都喜欢自己备用一些消炎药或是“败火”药。但几乎所有药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作用,包括中药,绝大多数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 4、正常作息,适度运动:每天要保证7小时睡眠时间,建议10点以前入睡为宜。高强度的工作是以人体高负荷运转为代价。所以,工作时“节奏不要太快,压力不要太重,责任不要太大”。 5、保持好心情:“怒伤肝”,心情不好,首先伤到的就是你的肝脏。

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及临床应用考试之欧阳歌谷创作

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及临床应用考试 欧阳歌谷(2021.02.01)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中国HCV感染具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哪种基因型的患者所占比 例最多? ? A.GT1b型 ? B.GT2a型 ? C.GT3型 ? D.GT6型 2 . 针对NS5B的核苷酸类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是: ? A.达塞布韦 ? B.索磷布韦 ? C.达拉他韦 ? D.格卡瑞韦 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

3 . 针对下列哪个靶点的DAA药物需要关注基线耐药(RAS)情况? A.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B.非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C.NS5A抑制剂 ? D.NS3/4A蛋白酶抑制剂 4 . 含有下列哪个靶点的DAA药物禁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A.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B.非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 ? C.NS5A抑制剂 ? D.NS3/4A蛋白酶抑制剂 5 . 针对核苷酸类NS5B抑制剂索磷布韦的描述,下面哪项是不正 确的 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

? A.对不同基因型的丙肝病毒都有抗病毒活性 ? B.耐药屏障高,不易产生耐药 ? C.不经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少 ? D.索磷布韦在体内的无活性代谢产物主要经粪便排泄 6 . 下面哪项不是理想的第二代NS3/4A蛋白酶抑制剂的特点 ? A.PK稳定,每日一次 ? B.联合利托那韦提高疗效 ? C.全基因型 ? D.安全性好,药物相互作用少 7 . 含有NS3/4A蛋白酶抑制剂的DAA药物需警惕的不良反应,下 列哪项是错误的? ? A.ALT/AST升高 ? B.间接胆红素升高 ? C.直接胆红素升高 ? D.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

丙型肝炎怎么治疗

丙型肝炎怎么治疗 文章目录*一、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二、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三、预防丙肝要注意 丙型肝炎怎么治疗1、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中西药治疗由于西药虽然治疗之后效果比较快,但长时间服用的话也是会有一定副作用的,因此就需要结合中药来进行治疗,因为中药 不但可以保护肝脏以及恢复期肝功能,而且副作用也是比较小的,因此只有结合中西药治疗,这样在治疗之后才会有好的疗效。 2、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手术治疗 主要针对的是肝功能比较差的患者,在进行这项治疗的时候应该先对肝功能进行检查,在检查之后先进行内科治疗,等到肝 脏功能改善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再考虑进行手术,这样手术之 后才可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3、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联合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就是以彻底清除体内丙肝病毒为主要目的,但想要彻底的清除病毒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是通过这种方 法治疗之后可以最大限度的抑制病毒复制,在延缓肝脏损害的同时,对改善生活质量是有不错疗效的。 4、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饮食治疗 丙肝的治疗需要长时间调养的,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 注意合理饮食,这也是治疗丙肝的一种有效方法,患者可以适当

的食用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这对于肝脏的修复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要特别注意要适量,因为过高的营养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对此患者一定要谨记。 5、丙型肝炎怎么治疗之抗病毒治疗 治疗丙肝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要进行抗病毒的治疗。抗病毒的治疗的方案具体的还是要看患者的病情还有就是患者的体质才能决定的,目前主要的方案有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或者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疗法。 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1、饮食注意 患者应选用富有营养、易消化,符合个人饮食习惯的饮食,同时注意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饮食不宜过量,以不导致肥胖为度,忌偏食、暴饮暴食,忌饮酒。 2、休息和运动 发病期,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平卧时肝供血量增加40%~50%,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恢复期可制定动静结合的作息制度,运动以不引起疲劳为度。 3、消毒隔离 被褥、食具、餐具、毛巾等日常用具应专用,并定期消毒,可采用煮沸法、日晒法、擦拭消毒法等方法。 4、注意个人卫生

丙肝治疗药物的发展历程

丙肝治疗药物的发展历程 摘自《中国丙肝防控建议书》 回顾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历史,可以发现其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重组INF-α的单药治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低,只有19%左右;第二阶段是重组INF-α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将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提高到41%左右;第三阶段是PEG 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它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使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提高到69%左右。 目前,PEG IFN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已经成为标准化的抗丙肝病毒治疗方案。最新的指南推荐,如果没有禁忌症都应采用联合疗法;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选用PEG IFN。 干扰素 IFN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IFNα,广泛用于慢性乙肝和丙肝的治疗。IFN也是最早应用于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是目前己知的唯一可清除HCV并使肝脏组织学病变获得改善的药物。但普通干扰素的半衰期较短,每周需要多次给药,并且抗病毒效果较差。直到PEG IFNα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PEG IFNα的成功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聚乙二醇化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从而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延长,因此称为长效干扰素,每周注射一次就可以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达到持续抗病毒作用。 不同的IFN制剂的不良反应大致相似,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于治疗早期的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症候群如高热、头痛及肌肉疼痛以及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二是在治疗后期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抑郁、瘙痒、脱发等,少见的还包括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间质性肺纤维化等。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又称为病毒唑,是1972年人工合成的一种核苷酸类似物,早在上世纪即在我国以及欧美批准用于多种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流感病毒感染,其可能是通过抑制RNA聚合酶发挥作用,亦有报道认为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利巴韦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性贫血和致畸作用,其它的还包括恶心、皮肤干燥、瘙痒、咳嗽和高尿酸血症等。

丙肝的抗病毒治疗进展

丙肝的抗病毒治疗进展 TVR和博赛泼维(BOC)已在欧美获准上市,可用于初治和经治的丙肝患者,其与PegIFN 和利巴韦林(RBV)联用,有可能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但TVR和BOC的3级不良反应也很显著。在本次会议上,有大量关于TVR、BOC及其他新型蛋白酶抑制剂(PI)与IFN或RBV联用治疗HCV的研究报告。 三联疗法 黑左得(Hezode)等报告了TVR或BOC与PegIFNα-2b+RBV(P/R)三联治疗在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674例HCV基因1型、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被分入12周TVR/P/R和36周P/R治疗组,以及4周P/R和44周BOC/P/R治疗组。结果显示,三联治疗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但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重度贫血常见。因此,在开展上述药物治疗时,应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另一项正在进行的TVR/P/R联合治疗HCV基因1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在30例完成12周治疗的患者中,24例达到早期病毒学应答,其中10例实现了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在17例完成24周治疗的患者中,10例血清HCV RNA转阴,9例因严重感染等中止治疗,1例因严重的肝功能失代偿而须肝移植。 拉维茨(Lawitz)等研究了肝硬化和非肝硬化丙肝患者在接受BOC/P/R联合治疗时控制贫血对持久病毒学应答(SVR)及安全性的影响。687例初治患者分别接受4周P/R治疗及24或44周BOC/P/R治疗,期间根据需要采用RBV减量、促红细胞生成素、输血或停药等措施控制贫血。结果显示,肝硬化与非肝硬化患者的SVR率分别为55%和64%。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严重贫血,RBV减量可能早期控制上述患者贫血的最佳措施,30%的肝硬化患者须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四联疗法 MATTERHORN研究 此项针对IFN治疗部分应答、无应答者的队列研究中的药物包括利托那韦加强的Danoprevir (DNVr)、Mericitabine (MCB)、RBV (R)和PegIFN(P)。96%的入组病例为IL28B、非CC型,57%为基因1a型,43%为1b型。受试者被随机分组:24周无干扰素治疗(DNVr+MCB+R)、三联治疗(DNVr+P/R)、四联治疗(DNVr+MCB+P/R),或对无应答者在24周四联治疗后再进行24周P/R治疗。 无干扰素组的基因1a型患者因复发率较高,而额外接受24周的P/R治疗。在有SVR4数据的部分应答者中,四联治疗组的总体SVR4率显著高于三联治疗组(92%对67%)。基因1b型患者的SVR4率高于1a型患者。对于基因1a型部分应答患者,四联治疗的SVR4率显著高于三联治疗(83%对44%)。在无干扰素治疗组的部分应答和无应答队列中,1b 型患者的SVR4率(44%~72%)低于三联治疗和四联治疗(95%~100%)。截至目前,病毒学突破仅与DNVr耐药相关,与MCB S282T耐药无关。 研究过程中尚未发生重大的安全性事件,因不良事件停药病例少见(每组仅7例)。基于MCB的四联疗法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在部分或无应答患者中应用前景良好。 丙肝的抗病毒治疗 四联疗法 MA TTERHORN扩展研究美国学者报告了MATTERHORN研究中进展性肝纤维化(META VIR F3)HCV基因1型经治患者接受四联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初步结果显示,在MATTERHORN研究中的378例P/R部分或无应答患者中,25%为进展性肝纤维化。56%的无或轻度肝纤维化患者,以及59%的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为基因1a型HCV感染。进展性肝纤维化和无/轻度肝纤维化患者经四联治疗的SVR4相当(88%对87%)。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无或轻度肝纤维化患者(7.5%对

最新慢性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慢性丙型肝炎(2016年版) 一、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既往有慢性丙型肝炎病史,或既往抗HCV阳性超过6个月且现在为HCVRNA阳性,或6个月前可能有暴露史(主要为输血及血制品、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等)。 2.轻度的乏力、纳差等症状或无明显不适症状,可有或无肝掌、蜘蛛痣。 3.ALT、AST轻度升高或正常,血清抗HCV和/或HCV RNA阳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2013 1

年,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 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1.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为主。 2.一般治疗: (1)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 (2)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3)心理疏导:通过健康教育或心理医生。 3.药物治疗: (1)改善和恢复肝功能:降酶(甘草酸制剂等)、退黄(腺苷蛋氨酸等)。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对具备适应证, 且知情同意下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2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2

丙型肝炎简介

丙型肝炎(HC)简介 1974年,人们发现输血后肝炎并非由HAV和HBV感染所致,因此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直到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等率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将HCV cDNA克隆成功,才使HC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HCV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病毒。 一、HCV病毒分子结构 HCV为一单股、正链RNA病毒,其链长度为10000个核苷酸。该链可分为正5`末端、3`末端及位于两个末端之间的病毒编码开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 ORF)三部分。 链的5`末端,约有324到241核苷酸组成的区域,有时可形成小的末端发夹样的次级结构,含一个短的直接重复顺序。目前推测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有重要的负调节作用。 3`末端由27-55个核苷酸组成,(不同的分离株,该区的核苷酸长度不一)。 在5`末端与3`末端之间,由9400年核苷酸组成一个大而连续的开读框架。编码3010或3011个氨基酸组成的一个大病毒多肽。从病毒编码框架的上游(5`端)到(3`端),编码不同蛋白质的基因依次为:核衣壳蛋的基因,包膜蛋的基因及非结构蛋的1~5基因。 5`末端里有高度的保守性,其在病毒的复制和保持病毒的性状方面起重要作用。3`末端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可能也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单一的ORF称病毒多蛋白前体(Precursor polyprotein)这一大的病毒蛋白前体,但宿主基因和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酸的一系列酶切修饰,形成不同大小和功能不一的病毒蛋白。这些病毒蛋白目前主要分两大类:(1)结构蛋白,位于5`末端,包括核心蛋白(C)、包膜蛋白(E1、E2/NS1),是参与组成病毒颗粒的蛋白质;(2)非结构蛋白,又称功能蛋白,包括NS2-NS5,是参与病毒复制和具有其他功能的蛋白质。HCV基因存在显著的变异,这一变异导致HCV不同的分离株间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以此将HCV分为若干个亚型。 应用HCV各型特异性CDNA探针,作印迹杂交分析,发现HCV基因型各地区不同。在美国主要为原型(即PT型Prot-otypt)占70%,而K1与K2型较少(10%),在日本K1型占77.7%,K2a占16.5%、K2b占5%,而PT型则甚少见。我国HCV基因型初步分析结果与日本相似,K1型占40.3%,K2a占20.9%,而K2bH占13.43%,K1型较多见,

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是什么

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是什么 丙肝是我国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肝病,它如果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很容易会导致肝硬化出现,甚至有可能会引起肝腹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由此可见治疗丙肝的重要性。不过丙肝使用传统的治疗药物治疗的时候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医学界一直都在研究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 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络版及正在伦敦举行的国际肝病大会上报告说,他们研制了一种不含干扰素的药物,此药物对肝硬化丙肝患者的治愈率甚至可达95%。 他们于2013年在英国、西班牙、德国和美国的78家医院随机选取了380名同时患有肝硬化的丙肝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使 用新药分别进行了为期12周和24周的治疗。结果显示,接受12周治疗的208名患者中,191人在疗程结束后血液中检测不出丙肝病毒,治愈率达91.8%;而接受24周治疗的172名患者中,165人的血液中检测不出丙肝病毒,治愈率达到95.9%。

研究人员还表示,这种新药的药物耐受性也比较好,这对于患有肝硬化的丙肝患者来说也是个好消息。研究人员预计,此药有望在今年年底或2015年初进行市场化生产。 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检查,同时在生活中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后,也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千万不能大意,确定病情后,要及时、积极接受科学治疗。 丙肝是由肝病毒引起,容易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血液透析、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不洁性关系以及母婴传播等。 对于治疗丙肝的最新药物以及该病要如何治疗本文都为您做出了介绍,其实对于丙肝疾病是有一定的预防措施的,比如说医院在为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最好是使用一次性的注射用句,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接触丙肝患者等,这些都是预防丙肝的方法。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 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 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 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的病原学 (一)HCV特点 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quasispecies)。 (二)HCV基因组结构特点 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依赖的RNA 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三)HCV灭活方法 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 5min或60℃ 10h、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一)世界丙型肝炎流行状况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 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 3.5万例。 (二)我国丙型肝炎流行状况 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 3.2%。各地抗-HCV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3.6%)高于南方(2.9%),西南、华东、华北、西北、中南和东北分别为 2.5%、2.7%、 3.2%、3.3%、3.8%和 4.6%。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由1岁组的 2.0%至50~59岁组的 3.9%。男女间无明显差异。HCV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某些地区有1a、2b和3b型报道;6型主要见于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南方边境省份也可见此基因型。 (三)丙型肝炎传播途径 1.HCV主要经血液传播,主要有:⑴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 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 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⑵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 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 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 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部分HC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 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