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评估—对工作成效的检验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评估—对工作成效的检验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评估—对工作成效的检验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评估—对工作成效的检验

第六章评估——对工作成效的检验

案例:

Z市流浪儿童保护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开展流浪儿童街头救助工作,在火车站广场流浪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街头救助、宣传、咨询和服务,为流浪儿童提供食品、饮用水、药品和绘画工具,吸引他们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在友好、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娱乐,向他们宣传儿童权利,彼此建立信任感,并充分尊重他们的观点和决定,及时地发现求助对象,及时地为他们解决困难。那么,流浪儿童保护中心的这种介入模式是否实现了维护儿童权利的目标呢?这种介入模式的效果如何?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中心从下面三个方面对“流浪儿童救助”项目进行了检查和总结:第一,考察该工作的目标定位问题;第二,考察该工作方法及所开展的工作;第三,考察街头救助工作的效果。

通过系统地汇总资料、总结工作过程所运用的方法,检查介入成果与介入目标的匹配程度,中心的工作者们将前一阶的工作经验做了进一步提升,总结出了介入工作的程序、步骤和方法,也找出了介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

第一节评估——对工作成效的检验

一、评估的涵义与目的

(一)评估的涵义

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估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社会工作评估具有持续性,互动性、逐步深入,知识指引性等特点。

(二)评估的目的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通过评估过程系统地汇集资料,积累实践的知识和经验是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唯一有效途径。将实践经验汇总、检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是评估的又一目的。

二、评估的作用

(一)监督介入工作进度

评估是一个不断收集社会工作实务效果、社会工作介入改变的速率和进度资料的过程。这些资料都是检验介入和工作程序绩效的证据,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起到督促工作者、提醒服务对象和工作者注意工作方向和进度的作用。

(二)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

评估能够帮助工作者去反思每一个工作五一节和整个介入工作的过程,有机会让工作者进行反思,总结介入的得与失。从评估中获得的经验能够用来改善机构服务,提升工作者的能力,带来工作者的成长和发展,促进专业有成长。

(三)巩固改变成果

通过评估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回顾改变的过程,服务对象可以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增强社会功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改变的决心,增强改变的动力。

(四)社会问责

1.向服务对象作出交代。评估能够让服务对象知道介入工作取得的进展,让他们参与检查问题是否已经解决、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介入策略和双方协议的行动是否已经有效地付诸实施、目标是否已经实现。

2.进行社会交代。评估是社会工作向社会交代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专业目标和它的社会功能的过程,说明社会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效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3.进行专业问责。社会工作者有义务对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对象负责,而评估能够确定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恰当、是否有绩效,并识别出对服务对象的影响,找出需改进的地方。这些资料和信息能够被用于后续的专业实践,提升服务质量。

三、评估的类型

(一)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是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包括社会工作介入进行中的评估,它对工作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估,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方法是了解和描述介入活动的内容,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

过程评估提供有关服务过程的各种信息,包括工作目标、介入过程、介入行动和介入影响。在介入初期和中期,过程评估的重点是对服务对象的表现及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和技巧进行评估,以此了解服务对象的改变进展,适时修正介入方案,改善工作技巧。用于评估的资料包括个案记录,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叙述资料等,在结束阶段,重在评估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服务对象的改变。可以通过详细分析服务过程中有影响力的事件探索服务对象转变的内在动力及其来源。

(二)结果评估

结果是指介入行动最终完成的形态,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

目标是指介入要努力达到的方向;

结果是介入的直接和最终效果。

结果评估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相对而言,目标是比较概括的,而结果则是具体并可以度量的。

第二节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进行评估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类,即质性方法和量化方法。社会工作评估的目的在于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所以选择评估方法的原则应是简单、可行和实用。

一、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1.定义

基线测量方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成的程度。

2.应用范围

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

3.操作程序

(1)建立基线

第一,确定介入的目标,例如,服务对象行为、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指标;

第二,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

第三,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

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

(2)进入介入期测量

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

(3)分析和比较

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过程。

(二)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的目标是被分解成许多具体的行动和任务的,通过探究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完成哪些既定的介入任务也能确定介入的影响。

方法:运用5个等级尺度来测量任务的完成程度。

(0)没有进展(1)很少实现(2)部分实现

(3)大体上实现(4)全部实现

将每项任务的最后得分加到一起,然后除以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就能确定完成或者介入行动成功的百分比。例如,如果有三个任务要去完成,而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是12(4×3),用得到的总分除去12,再乘100%就是完成任务的百分比。

(三)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1.目标核对表

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工作的目标行为比较难以清楚界定,此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共同协商选择一些目标来指示介入的方向,并将它们罗列出来。

在工作介入过程中和介入结束时都用一些等级尺度来衡量介入后的行为,并记录下它们,将介入后的行为与介入前所没有的、介入后才出现的,并讨论这些行为对服务对象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就可以发现介入前后服务对象的行为变化。

2.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因此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制定非常个人化的测量尺度来评估他们的改变情况。

方法:按照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制定出几个目标,然后使用一个大家认可的等级尺度,例如5级制,来测量和计算出服务对象实现个人化目标的情况。

(四)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1.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

做法是由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来表达到介入的看法。这是一种评估介入影响的方法,特点是操作简单叠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资源。但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测量比较粗糙,有进服务对象会倾向于对介入给予积极的评价,因此评估有可能不准确

矫正社会工作-(教案)

第十三章 矫治社会工作 §13.1 什么是矫治社会工作 矫治:从医学用语衍生成的司法词汇。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帮助犯罪者或违法人员进行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及重新建立。 1. 含义:是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治体系中。它是由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运用专业理论 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违法人员,在审判、服刑、缓刑、刑释或其他社区处遇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生活照顾等,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治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犯罪者和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 目标是致力于帮助他们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即重新社会化) 2. 产生的基础: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现代刑罚思想 ◆ 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 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人在社会中。它包括两层含义: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新的环境可以改变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因此,(1)我们不能把犯罪仅仅归罪于罪犯的道德败坏或堕落,而应当看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2)环境的作用。只要采取正当的矫正手法,给予对象自新的机会,那么,他们一定可以重新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方式,重新融入社会。 ◆ 现代刑罚思想(从非人道的、惩罚个体的惩罚、威吓、报复到人道的改造、重 新社会化) 福柯《规训与惩罚》: 惩罚技术的演变: 【1】:伴随这一过程的是惩罚中肉体痛苦的消失(如现代死刑的执行) 【2】:这种惩罚方式,其野蛮程度不亚于犯罪本身,使刽子手变得像罪犯,法官变成了谋杀犯 惩罚肉体 惩罚灵魂,改造思想【3】 公开表演 惩罚(仪式)【2】 隐蔽性惩罚 【1】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民政部社会工作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4)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深圳市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广东省民政厅、浙江省民政厅。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斌、周巍、陆士桢、南燕、李真、陈城、滕爱聪、李进民、王颖。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目标、原则、主体、内容、方法和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财政性资金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评估。其他资金购买或委托实施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可参照使用。

2术语和定义 2.1 社会工作服务socialworkservice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运用专业方法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社区、组织等)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和资源协调等方面的专业性服务,以协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提升服务对象适应环境的能力。 2.2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socialworkserviceprogram 为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需求,在一定时间内,运用一定的资源,按照预定的服务目标、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所设计、实施的社会工作服务任务。3评估目标 3.1评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专业服务效果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3.2总结社会工作服务经验,提炼社会工作服务技巧,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

3.3作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结项的依据以及为项目购买方确定项目执行方继续承担相关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资质提供依据。 4评估原则 4.1客观性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准确反映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投入、运作、产出以及成效方面的实际情况。 4.2专业性原则 注重考察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在服务项目中的运用。 4.3系统性原则 通过层次化结构对指标体系进行结构化分类,确定各类评估指标的权重,全面、综合地反映服务项目的整体情况。 4.4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方法符合项目实际,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易于操作。 5评估主体 5.1评估组织者

医务社会工作教案

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安排 课时:3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小组工作课程基本内容,及整学期课程安排、考评机制等。进行班级分组和小组展示,为以后课堂讨论做基础。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与工作技巧的基本知识。课程内容将介绍主要的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以及医务社会工作各领域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重点侧重在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技巧,及服务进程的掌握。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概念、功能、服务对象等; 2)掌握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与角色定位; 3)了解当前医务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4)掌握医务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过程及主要步骤; 5)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在各个领域内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6)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当前的实践情况; 三、学习模式 1)讲课-老师会于每一课堂中点出各个学习重点,并提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留心的地方。 2)个案研习-老师会将不同类型的案例分享给学生,讲解及分享案例中工作手法的运用情况,以及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个人与小组习作-老师会选定与课程相关的题目进行学习,要求同学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相关功课或研究。 4)个人/小组咨询-学生如有需要,可以邮件或电话方法与老师联络,预约直接交流的时间,询问有关课程学习和作业的事宜。

四、课程内容 课堂表现(20%)-课堂中参与课堂讨论及分享的情况。 报告 (80%)-5个同学一组,共同制作简报及撰写一份不少于3000字(已包含参考书目和批注等字数) 的有关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计划书。 六、参考书目 1)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著.——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6。 2)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3)季庆英:《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 4)王思斌:《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1。 七、班级分组及团队展示 1.5人一组,设计自己小组的名称、口号、小组契约、队形; 2.进行团队展示。

社会工作概念教案资料

社会工作概念

名解 1.社会工作:一种以助人为宗旨的,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 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群体、社区增强或恢复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的专业活动。 2.社会个案工作: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运用有关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 各种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对案主(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服务,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改善其人际协调能力,完善其人格和自我,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维护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健全功能,增进去福利。 它与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并列,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服务方法之一。 3.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和专业伦理,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从 事社会服务的人员。 4.社会团体工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感到有整体意识,且将会维持一段时间;互 相影响;有明确规范或规则;有一套角色。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是小组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标组织的、通过小组过程和动力去影响小组组员的态度与行为,使其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问题的解决的实务过程。 5.社区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对象;以预防和 解决社区问题为目标;以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社区居民互助精神为追求,调动和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 社区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社区成员确定其需要或目标,鼓起其行动的意愿和与信心,协助其寻求各种资源,采取行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6.社会行政:广义的社会行政是指社会福利体制的建立和运行,狭义的是指对社会工作 机构的领导和管理。 7.社区: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 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 选择 1.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权利和选择等)、助 人活动 2.社会工作的对象? ?基本对象:由于生理、心理或个人无法抵御社会、自然原因而陷入生活极度困难的群 体。 ?从个人都社区 ?扩大的对象:社会全体成员 3.社会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群体、社区增强或恢复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目 标的条件的专业活动。

湖里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方自评估报告模板_修改版

厦门市湖里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期自评估报告 提交机构: 提交日期:

目录 项目基本信息 (1) 基本情况 (1) 项目概述 (1) 一、项目实施情况 (3) (一)活动开展情况 (3) 1. 项目活动完成情况对照表 (3) 2. 项目活动开展情况. (3) 3. * 活动计划变动说明 (3) (二)财务工作总结 (3) 二、项目目前成效 (4) (一)项目目标达成情况 (4) (二)项目效果 (4) 1. 相关方反馈 (4) 2. 社会影响 (4) 3. 申请机构或执行团队成长情况 (5) 三、下一步计划 (5)

项目基本信息I 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2.申请机构: 3.项目运行起止时间: 4.项目执行团队及人员分工(必要时请列表): 项目概述 提示:请从本项目设计的项目目标、服务人群、项目问题及具体需求分析、介入方式、主要项目活动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总结。 1.项目目标: 2.服务人群: 3.项目问题及具体需求分析: I撰写说明: ①本报告目录为自动生成,请撰写完成后选中整个目录,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更新整个目录”。 ②带*部分为按需撰写的内容,如无相应情况,请删除该标题从下一标题开始撰写。 ③本报告内容部分格式已设置,请直接在每个小标题(及提示语)下第一行起开始撰写,请勿直接在标题或提示语下进行回车换行开始撰写。 ④若撰写过程中误变动格式,请将撰写部分调整为小四号宋体字,首行缩进两个中文字符, 1.25倍行距

4. 介入方式: 5.主要项目活动:

一、项目实施情况 (一)活动开展情况 1.项目活动完成情况对照表 2.项目活动开展情况 提示:请针对每类项目活动进行分段详述,阐述其主题、目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主要产出、服务对象参与情况,以及此类活动对于实现项目目标的贡献。未按计划实施或未达成活动目标的,请分析其原因及应对办法。(本部分为报告主体,请分活动重点详述) *如有相应的调研问卷和分析报告,请添加至附件。 3.*活动计划变动说明 提示:此项内容请按需撰写(如无相应情况,请跳过并删除该项)。活动计划变动的内容包括项目周期、活动形式、服务对象等变动情况及原因,并描述变动后的情况,评估活动调整后对项目成效的影响: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案例 王平(化名),男性,1985年6月出生,初中毕业,待业。沉溺于网络游戏,泡吧。家庭背景:案主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亲是一家建筑装潢公司的老板,时常在外地承包工程,在家时间不多,对案主较溺爱。母亲是家庭主妇,喜欢在外跳舞、搓麻将。案主的父母感情不太和谐,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观念不一致。 案主生活经历:案主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随其父母从外地迁往上海,居住在徐汇区虹梅街道某小区,转学到徐汇区某小学。在外地读小学时成绩较好,后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外面的诱惑增多,家境富裕,使其放学之余,常与同学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初中时进了一所普通中学。读初二时,被分在差班。这时的王平更无心读书,时不时逃课去网吧玩游戏,休息日更是整天泡吧。而且,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哥们”,为讲“哥们义气”还打过群架。好不容易读完初三,由于成绩差而未考上高中,其母认为职校、技校学习氛围不好,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不愿让其继续读书。闲在家里无所事事,时不时和一帮“哥们”出去蹦迪、泡吧、下馆子。2002年5月与一位才十四岁的女孩在舞厅认识,后来发生了性关系,女方家长知道后以强奸罪将其告上法庭。由于当时未满18岁,后经调解、协商,案主家赔了女方一笔钱,女方撤诉才平息此事。强奸案发生之后,没有得到应有惩戒的王平并未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而因此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反而更加放纵自己,我行我素。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二.青少年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学习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网络犯罪行为等)。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2

《社会工作实务》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Social Work Practice 课程代码:B3052023 学分:3 总学时数:48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学习的目的 课程性质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与社区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以社会学、心理学、行政学等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具体介绍了在介入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的技能与方法。 社会工作实务是从事社会工作与社区管理的专业人才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社会工作人员只有运用专业化、科学化的方法来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实现社会福利资源的最大化,从而为案主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 课程学习目的 了解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知识,树立利他主义的价值观,重点掌握在助人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在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中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的理论及方法发展的历史,什么是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社会工作实务按其工作对象可划分为微观社会工作、中观社会工作和宏观社会工作三个不同的层次。 2.理解: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些理论如系统论、人类行为的医学模式、人类行为的生态学模式、行为动力学评价模式。 3.掌握:系统论的主要概念如整体性、关系和自动平衡,医学模式、生态学模式、行为动力学评价模式的具体内容,什么是总体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实务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具备哪些基本知识、技能和价值,在整个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促成案主变化过程的程序是怎样的,同时还要意识到为案主提供咨询也是总体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 1、什么是总体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家庭社会工作》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30020 (二)课程英文名称:Family social work (三)开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与管理 (四)课程性质: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本课程主要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内容、理论与方法。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等诸多理论来解决家庭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全面研究和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范围、分类及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当前我国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系统掌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重点。 (五)教学目的首先,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有关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如: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变迁以及与此有关的家庭社会工作、家庭治疗法等基本范畴。其次,掌握家庭社会学和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家庭社会学理论和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显示生活中所遇到的婚姻、家庭问题。再次,能够运用婚姻与家庭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社会存在的各类婚姻、家庭现象,如:家庭

关系、家庭管理、家庭危机等,并从家庭社会工作角度,给出辅导的一般性建议。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部分,主要了解婚姻的涵义、形式、及锁具有的社会意义,家庭的概述和家庭的变迁历史以及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第二部分为中篇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理论与方法部分,主要描述了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第三部分为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实践,指导学生用所学理论与技能深入家庭,就儿童、青少年保护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相对的危机处理和辅导特殊家庭。本课程旨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高年级学生思考与解决家庭个案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4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婚姻概述22第二章家庭概述44第三章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66第四章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22第五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与内容66第六章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66第七章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上)66第八章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下)66第九章家庭过程88第章家庭关系及其调适44第一章家庭危机及其应付88第二章特殊家庭及其辅导66第三章婚姻家庭法66总复习22合计7272 (八)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

个案社会工作教案

《个案工作》教案 【课程教学目的】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层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个案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工作,与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一起同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它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的互动,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个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个案工作的概念、历史发展、价值观、知识基础、工作程序、工作原则与工作技巧;第二部分介绍当今个案工作中较有影响的实施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既注重了体系的完整性,也兼顾了实用性。第二部分对实施模式的深入介绍,有助于学习者对个案工作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认识。 【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个案工作方法,包括特点、程序、价值、知识与技巧等; 2、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3、为实际开展专业化的实务打好基础; 4、能把个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能动。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本课程的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从事实际个案的分析 【课程考试】考核由课后作业、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构成,其中期末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及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制作并上交一份完整个案。课后作业和平时考查共占30分,期末考试及个案制作共占70分。 第一章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取向与思路、个案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以及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服务领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与专业特性 教学难点:个案社会工作与其它助人活动的本质区别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 【教学内容】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1、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个案社会工作的经典定义,如里士满、鲍尔斯、斯莫利、霍利斯及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关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2、个案社会工作的特点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 1、案主问题的类型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

刖言 本标准按照G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民政部社会工作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4 )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国 社会工作协会、深圳市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广东省民政厅、浙江省民政厅。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斌、周巍、陆士桢、南燕、李真、陈城、滕爱聪、李进民、王颖。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目标、原则、主体、内容、方法和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财政性资金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评估。其他资金购买或委托实施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可参照使用。 2术语和定义

2.1 社会工作服务socialworkservice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运用专业方法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社区、组织等)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和资源协调等方面的专业性服务,以协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提升服务对象适应环境的能力。 2.2 社会工作服务项目socialworkserviceprogram 为满足特定服务对象的需求,在一定时间内,运用一定的资源,按照预定的服务目标、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所设计、实施的社会工作服务任务。 3评估目标 3.1评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专业服务效果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3.2总结社会工作服务经验,提炼社会工作服务技巧,提升社会工作服 务水平。 3.3作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结项的依据以及为项目购买方确定项目执行方继续承担相关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资质提供依据。 4评估原则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 第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培养学生结合自身进一步认识和掌握青少年的特点,并针对这一群体开展实务工作。。 (二)掌握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特点,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本章的重点是儿童与青少年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以及青少年福利内容和过程的基本知识。 (二)本章的难点主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界定、心理学相关理论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节青少年的定义 [学生讨论]:青少年是什么?范围?定义?年龄? [教师分析]: (1)告知本次课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 主要内容:青少年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向性。 学习目的:进一步了解青少年,将来在实务过程中可以更好更有针对性地为该群体服务。 (2)引入本次课任务,并提出要求 任务:掌握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特点。 1、生理特征:人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会出现两个高峰期。第一次成长发育高峰期是在胎儿期至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次则是在青春发育期,大约从12到14岁开始,17到19岁结束。主要表现在性激素分泌量开始增多,第二性征出现并发育,男性体格高大,肌肉发达,体表常有多而密的汗毛,长胡须,喉头突出,嗓音低沉等等。在女性则表现为:骨盆宽大,乳腺发达,由于皮下脂肪多而显得体态丰满,嗓音细润等等。(老师可以要求同学们列举一至二件自己的青春期生理发生变化后印象深刻的事。) 2、心理特征: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青少年包括青春期和青年期。青春期心理冲突主要是自我认同和角色的混乱,而青年期则是亲密与孤独的冲突,其主要发展的结果是忠贞和爱。比如我们在青春期时总会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很多事都喜欢自己拿主意,不喜欢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束缚,但其实自己的能力又很有限,很多事其实单凭自己都解决不了,于是总是处在挣扎和妥协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介入—助人的关键阶段

第五章介入——助人的关键阶段 案例: 上一章呈现了阿三的案例。为了帮助阿三,社会工作者按照介入计划采取了如下行动: 首先,协助阿三找到了工作。对阿三来说,解决生计问题是首要的。这也是他重新融入社会、开始正常生活、恢复信心的重要一步。阿三没有一技之长,找工作比较困难。为此,社会工作者帮助阿三申请了就业培训基金,使其参加了电梯工培训,并取得了电梯工上岗证。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阿三当上了小区的电梯工。此外,阿三所在的小区即将拆迁,为解决阿三一家人的住房困难问题,社会工作者与阿三一起到街道申请到了廉租房。 其次,帮助阿三解决了婚姻危机,减轻了心理压力。为了处理好离婚问题,社会工作者陪同阿三与妻子见了面,经过沟通,妻子已经同意待出狱后再讨论离婚问题。 第三,为了增强阿三抵御毒品的能力,社会工作者介绍阿三参加了“远离毒品自助小组”,同时帮助他结交新朋友或重新找回昔日的朋友,使其能够完全脱离复吸环境。社会工作者还充分调动阿三母亲、儿子和姐姐等资源,为阿三的戒毒提供了感情支持。 第四,努力为阿三争取社会环境的改善,帮助他找回自尊。社会环境关系到阿三的就业、人格发展和其儿子的成长,是一个在宏观社会层面增能的行动。一方面,社会工作者鼓励阿三为他人和社会多做益事,改变过去的恶习,以找回自尊,重塑自己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在社区电视节目中积极呼吁社会不要歧视曾经吸毒的人,为他们回归社会创造有利环境。

请思考,社会工作者是如何促使阿三转变的? 第一节介入的特点、分类及原则 一、介入的特点 介入也称社会工作的实施、介入、行动、执行和改变,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介入阶段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采取行动,按照服务协议落实社会工作计划的目标,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解决预估中确认的问题,从而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 介入具有以下特点 (一)介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它以提升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为核心,经过了周密认真的设计,目的在于实现服务协议中各方同意的介入目标。所以,在介入阶段,“行动”取向以及行动介入的结果是这一阶段的核心特征。 (二)干预是介入的核心 介入形式可以是行动的,也可以是非行动的,最主要的是按照工作计划采取行动,对服务对象和其所处的环境进行“干预”,实现改变服务对象的态度或行为的目标。 (三)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 人的需要有不同层次,包括从物质援助到精神支持以及辅导服务。介入行动就是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而选择和提供适当服务的过程。 (四)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社会工作的介入有些在短期内就能带来服务对象的明显改变,但有时也会见不到效果,这需要社会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才能收到长期的实效。 二、介入的分类 (一)直接介入 是指以个人、家庭和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群体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二)间接介入 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它系统间接帮助他们的行动。 间接系统的介入通常也称为改变环境的工作,或中观和宏观社会性工作实务。 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社会工作的介入行动,理论上说应根据预估阶段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认定进行,但很多时候也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随时调整,其原则如下:(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介入行动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服务对象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并且在决定介入行动时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由服务对象决策和参与的介入行动将会使他们有更大的动机去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 (二)个别化 针对服务对象系统的特殊性采取介入行动,才能有助于解决问题。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21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总学分:2学分 理论学时:18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实务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述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内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青少年社会问题和具体的服务。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满足青少年需要,解决青少年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的权利;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理解青少年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权利。 第二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 【教学内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掌握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理解青少年的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了解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第三章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教学内容】 生理学相关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生理学相关理论;理解社会学相关理论;掌握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重难点】 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教学内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含义、程序、模式、技巧;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目标;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程序、模式和技巧。 第五章青少年社会问题 【教学内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的概括。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和表现;了解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 第六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上) 【教学内容】 学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就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流动青少年人口社会工作服务;婚恋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工作概论教学方案详解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方案 (2016年10月湖北文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社会学系刘芬老师编)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代码:0131zy 01 课程适用专业:社会工作 课程总学分、总学时:3学分、54学时 一、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结合当代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通过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它的性能是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调整社会关系,改善社会制度,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含义、职能和特征,分析西方社会一百多年来的社会工作历史演进,结合我国近代以来社会工作尤其是改革后社会转型的方向、进程及需求,能解决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使社会工作获得迅速而健康的发展,服务于人民和促进社会进步。 二、章节教学目标与主要教学内容 绪论 1.本章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掌握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学习本课程教与学的方法,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讲授提纲作大致介绍,推荐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杂志及学习参考网址。 2.主要教学内容 (1)本课程的课程简介 (2)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3)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4)本课程教与学的方法 (5)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讲授提纲 (6)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课程推荐学习网址 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 (1)《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 1.本章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社会工作的涵义,明确社会工作的分类,厘清并掌握社会工作相关概念及其辨析,认识社会工作的主体、对象与过程,把握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熟稔社会工作的特性和功能,理解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及现实意义。 2.主要教学内容 (1)社会工作的涵义及其分类 (2)社会工作相关概念及其辨析 (3)社会工作的主体、对象与过程 (4)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5)社会工作的功能 3.本章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与文献 (1)《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社会工作概论》,李增禄著,(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3)《社会工作概要》,廖荣利著,台湾三民书局。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 1.本章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工作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生成土壤,把握专业社会工作的教育与发展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对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和社会工作模式的变化有系统的认识,掌握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转型期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2.主要教学内容 (1)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 (2)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3)社会工作在中国

社会工作项目评估范文.docx

社会工作项目评估范文 一、需求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发展和城市适应性高度重视,但流动子女的教育却面临着较大难题。流动儿童的父母无论是在意识、能力上、时间上,都无法满足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需求。金种子——流动学前儿童”全人”发展计划项目要想达到应有的服务效果,必须对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进行全面分析。科学育儿的需求。流动人口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有限或忙于生计,没有时间或能力对孩子进行教育,导致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缺失。流动儿童家长渴望有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指导,同时希望向专业人士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针对这一需求,金种子项目组设计了专家讲座形式的活动,针对流动儿童家长的需求,具体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其育儿能力,从而促进儿童发展。全面发展的需求。通过电话访谈和面谈了解到,大多数流动学前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带,对儿童容易表现溺爱和迁就,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缺乏系统规划。金种子项目组通过设计涉及各方各面的活动,如兴趣培养/时间管理/自护能力提升等等,开拓儿童视野,发动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城市归属的需求。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子女出生或生活在城市,他们希望能分享城市化的发展成果。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就是为了满足城市归属需求,增强城市认同感,增加生活自信,缓和社会矛盾。金种子项目将服务对象集中起来,形成支持小组,促进相互交流,减轻陌生环境带来的压力。同时,向他们提供与社会资源结对的机会,

促进他们与当地人的互动,在互动中相互了解,建立友好关系,提高流动人口面对生活的信心,增强城市归属感。 二、理论基础分析 本项目采用的是小组工作方法,属于发展性小组。小组工作旨在以人际间的依存互动关系为基础,通过专业的小组活动过程来恢复和增强个人的、团体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在此小组工作中运用的是互动模式,它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旨在通过互动发掘自身潜能,促使成员在小组中得到成长,增强社会功能,提升发展能力。焦点在于互动关系及其效果。其理论主要源于发展心理学、小组动力学理论等。评估理论。主要包括对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受助者的人格系统的评估分析,需求分析,所在环境的分析。该项目依据评估理论,对服务对象的现实状况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解和评估,进而分析其最主要的需求,按其需求设计项目,保障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人格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婴儿最早形成本我,在幼儿期(3岁)以现实为取向发展自我,6岁才发展道德取向的超我。自我是两者的调停者,是性格的核心部分,知指人进行合乎实际和逻辑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满足需要的行动规则。金种子项目的服务对象为3-6岁流动儿童,根据人格发展理论,对为他们提供全能发展活动,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自我,从而知道社会化,促进人格发展。社会支持理论。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

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

————————————————————————————————作者: ————————————————————————————————日期:

第13次课教案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任课班级:心理本081 时间:2010年6月28日 第九章社会工作实务 章节名称 第二节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领域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了解家庭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 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戒毒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与学校 社会工作等相关内容,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重点及难点 问题 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领域 思考题 1.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领域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导言: 1-2分钟 教学内容安排: 第二节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领域 一、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 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家庭社会工作的内涵 社会工作服务的焦点是在家庭。家庭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任何一个人的问题时常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一个人的改变会影响另一个人。因此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整体作为问题的重点,把家庭中任何一个带有问题的成员,看做是整个家庭的问题,通过协助家庭成员角色的履行来达到对整个家庭的帮助,促进家庭关系的协调及社会功能的发挥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作为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之一,家庭社会工作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家庭。即以家庭整体为取向,以家庭整体作为问题的重点,收集资料和诊断分析时以整个家庭为单位来进行。这意味着家庭社会工作并非只是单一地针对家庭中个别的成员进行服务,或解决个别成员的困难。 第二,家庭社会工作强调多元方法的融合运用。 第三,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是协助家庭正常运转。 二、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一)定义 儿童社会工作,就是以全体儿童为对象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在儿童教育和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工作对象是全体儿童,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保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则是一种事后补救性的工作,以处于特殊困难境遇的儿童为对象,多采取机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些家庭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或者有各种问题的儿童。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 以全体儿童为服务对象的一般儿童社会工作和以特殊儿童为服务对象的特殊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治疗工作概述 一、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定义: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这里的治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二)主要内容: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置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心理情绪辅导、行为纠正服务;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三)主要服务对象: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孤儿、流动儿童、流浪儿童、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儿童、犯罪或过失青少年、偏差青少年儿童以及被情绪问题困扰的青少年儿童等。 二、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原则 (一)服务性与非赢利性 秉承了社会工作为社会整体和社会成员服务的功能以及助人的原则,用在这种类型的儿童青少年服务中,既要最大程度、想尽一切办法地发掘他们自身潜在的能量去适应社会生活,又不把服务商业化,将赢利做为服务目的。 (二)发展性 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虽以治疗行为为主,但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三)工作方法的科学化 这点还是针对工作者的技术来说的。在面对不同对象、不同问题需求的时候,方法要灵活多变、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尽量提高服务实际效果。这其实是要求同学们平时可以多给自己积累一些知识,即使不做社工,也可以作为自身的一种知识储备。 (四)遵守平等化、尊重案主、案主自决、保密等工作原则。 这些原则是必须的,接纳、个别化、非评判等原则是必须的,作为这个专业的每一个成员,骨子里就要具备这些东西,这叫一个人的专业素养。比如我们同样开展团队工作,你们会发现经管等专业的手法会比我们专业犀利,我们会顾及很多东西,我个人觉得更具备人文关怀。 第二节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家庭功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失灵,就会直接影响到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要了解这种处境中的儿童,就必须对家庭功能进行了解。 一、定义 家庭功能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学术界对家庭功能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

湖里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方自评估报告模板修改版

湖里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方自评估报告模板修改版

厦门市湖里区社会工作服务 项目中期自评估报告 提交机构: 提交日期:

目录 项目基本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实施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活动开展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项目活动完成情况对照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项目活动开展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活动计划变动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财务工作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当前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目标达成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效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相关方反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社会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申请机构或执行团队成长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下一步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