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河北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河北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河北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河北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摘要]民间艺术以其生动的形象反映人们的生活态度、思想观念、审美情感。河北省作为我国较早有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地域,拥有大量内容丰富、形式绚丽的民间艺术,是一个民间艺术大省。当代民间艺术在河北省创建和谐社会、美化生活空间,打造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产业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河北民间艺术文化内涵当代价值民间艺术是排除贵族意识之外的群众艺术创作,它是一种较特殊的艺术创作,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以特定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历史背景为基础产生的艺术样式。从形态上观察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民族特征,兼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还承载着来自民间的信仰。是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显性表现,蕴含着独立群体和个别区域的审美情感和心理表征。

一、河北省民间艺术概述

河北省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浓郁的文化艺术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条件,河北民间艺术扎根于河北的区域人文环境,代表着中原民族的思想和智慧,是河北人民行为方式和审美追求的直接体现。

河北的民间艺术是人民群众审美思想和劳动实用的

统一,是在历史的传承中积淀文化。河北艺术者们不断影响着群众的艺术体验和艺术素养的养成,使民间艺术的内涵渗透到民间的血脉当中,有着坚韧、永恒的生命力。民间艺术的材料简单,但技术高超,构思巧妙,表达乐观坚强的精神格调,和对生活美好的愿望与企盼。

二、河北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民间艺术根植于民间,首先是为了满足实用的功能,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仍然是精神文化的创造,民间艺术以文化的内涵来表现人民的精神活动,是人们渴望改造自然和人文自然的形态。

1.天人合一、追求和谐

河北民间艺术虽然形式不同,但大多数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性与人文的高度融合统一。“有意味的是,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不论内容如何,都能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一种统一的内蕴,即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1]。

和谐指的是在等级划分基础上的稳定,表现的是事物发展中对比协调、完整规律的状态。河北位于中国的心脏地带,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哲学思想的精髓,就是天人相和、人人相和,追求的目标始终放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上。

2.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河北成长起来的民间文化,反映出勤劳善良的河北人民对生活规律的把握和对生命存在意义热爱。例如雕刻、年画、内画等艺术形式的图案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符号、历史故事等,通过想像、寓意等艺术手段,描绘出吉祥如意、欢乐喜庆、和谐幸福生活场景,实现对美的追求,最大限度的呈现装饰、祈福和教化的意味。武强年画中的福禄寿喜财的神像、娃娃类的童子形象、鹤鹿同春、封侯挂印、三娘教子、二十四孝图以及河北蔚县、丰宁、磁县等地剪纸艺术中的喜鹊登梅、瓜蝶莲等艺术形式都传递出这种丰厚的文化底蕴。

3.儒释道的文化寄托

大量的民风习俗、民间禁忌,使得民间信仰又增添了复杂、神秘的色彩。如河北民间剪纸中的宗教崇拜和巫术信仰,武强年画中释迦、孔子、老子等诸神圣贤艺术形象的塑造,唐山皮影中民间传说和佛教故事的显现等。许多历史与宗教人物在俗化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人格化的神,而艺术作品则强化了对他们的崇拜,使他们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寄托。如武强年画、徐水舞狮、曲阳雕刻具、河北梆子等等。

三、河北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

河北省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历史的发展中造就了内容丰富、品类繁多的民间艺术。因此,河北民间艺术在河北传承

中华农耕文化及现实意义

中华农耕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唐珂 一、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母 农耕文化就是建立在传统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即指传统农业基础之上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典章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风俗、文化、习惯等意识形态总和,它所反映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是其本质内容。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作为泱泱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衣食产品,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色彩缤纷的精神财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农业考古资料证明,我们的中华先祖,历经远古漫长的混沌蛮荒时期,在距今一万年左右,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由于生态变化和人口增加,野生动植物无法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于是原始农业应运而生,以前单纯依赖采集与狩猎的生活发生改变,随着种植与畜牧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聚族而居,人口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村落和社区,继而出现了城市和国家,最终拜托蒙昧落后的状态走向文明。从刀耕火种到男耕女织,从精耕细作到现代农业,农耕文化资源与原始社会,在漫长的农耕历程中,华夏民族在这片热土上进行了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在世世代代的传承发展中孕育出精彩纷呈、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 农耕活动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延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形成了渔樵耕读、富国祖民的优良传统,创造了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奠定了万代基业。比如稻作文明起源地之一的河姆渡文化、粟作文明起源地半坡文化、商代的协田耕作方式、汉代的耕作发明二牛抬杠、魏晋旱地耕作模式耕耙糖、唐宋水田耕作典范耕耙粆和明清的生态农业——农、桑、牧、渔等等,这些农耕活动不仅揭示出中华民族在作物育种和耕作方面为人类做出的特殊贡献,而且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夯实了基础。事实表明,农业是社会进步的阶梯,农业生产的不断演进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农业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联系,农业发展过程中孕育和产生了文化,文化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农业的进步。没有农业,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农耕文化门类众多,包括古代农学思想、精耕细作传统、农业技术文化、农业生产民俗、治水文化、物候与节气文化、节庆文化、农业生态文化、农产品加工文化、茶文化、渔文化、蚕桑文化、畜牧文化、饮食文化、酿酒文化、服饰文化、民间艺术、农民艺术、农业文化遗产、涉农诗词歌赋等等。农耕文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思想理念、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思维方式,其本身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大地众多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涉及人们发明和创作的工具、器物和艺术品,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科技、法律、宗教、民俗等诸多领域。据此证明,农耕文化与中华文化渊源极深,农耕文化支撑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母,是中华

英汉口译Opening Ceremony Speech

Opening Ceremony Speech & Welcome Speech 欢迎辞&开幕词 开(闭)幕式the opening (closing) ceremony 就职典礼(落成典礼)inauguration ceremony 剪彩仪式the ribbon-cutting ceremony 奠基仪式the ground-breaking ceremony cornerstone laying ceremony 颁奖仪式the awarding ceremony 签字仪式the signing ceremony 升旗仪式the flag-raising ceremony 挂牌仪式the plaque unveiling ceremony of 成立仪式the establishment ceremony 下水典礼the launching ceremony Sentence Interpreting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1. 我谨向各位表示最热烈/热诚的欢迎。 2. 衷心祝愿各国运动队取得佳绩。 3. 我很荣幸为我们的美国客人致祝酒辞。 4. 让我们真诚地祝愿奥林匹克运动不断发展。 5. 值此新办公大楼正式启用之际,我很高兴地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1. I would like to extend my warmest / cordial welcome to all of you. 2. May all participating teams achieve good results. 3. It’s an honor for me to offer ( propos e / make) a toast to our guests from the U. S. 4. We sincerely wish the Olympic Movement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5. I am pleased to send my warmest congratulations to you on the inauguration of your new office building. Interpre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 1. It is such a great honor and privilege to receive a visit to our company from a distinguished group of people like you. 2. I wish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you again. 3. I hope you enjoy the visit and return home with a beautiful memory. 4. Hospitality has long been a cherished virtue for the Chinese people. 5. Although you have been here only one day, I hope you have already felt our strong sense of friendship. 1. 承蒙由如此杰出的人士组成的团体造访本公司,实属莫大的荣幸。 2. 借此机会我想再次表示我衷心的感谢。 3. 我希望您这次访问愉快,并为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4. 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于河北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的调查报告

关于河北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的调查报告 主题:河北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 时间:2012.2.1~2012.2.8

活动内容:通过网络、相关书籍、走访民间艺人等方式,搜集河北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相关内容,并做整理和总结 调查目的: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增强对家乡的热爱,立志为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 调查结果: 一、河北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简介 河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兼有平原、草原、高原、山地、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河北民间艺术的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乡村古乐、民间美术、特色工艺、沧州武术、吴桥杂技…河北省区域内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从总体来看,有着北方汉民族粗犷、豪放、淳朴、自然、优美的特征。如: (一)戏曲。戏曲艺术是融唱腔、表演、舞蹈、身段、音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河北的地方戏种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如:保定老调、哈哈腔、安国老调、平调落子、横歧调、新颖调、四股弦剧、唐剧、唐山皮影、保定皮影等,但总体还是以河北梆子和评剧最为著名。这些剧种多以河北地方语言为基础,加之河北地方的民间审美方式,在经过数代人的不断加工改良后,形成完整而成熟的艺术形式。但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戏曲艺术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适应市场经济,不失原汁原味的同时,进行加工、改良和革新,赋予其时代感,增强其吸引力,已是其问题的重中之重。比如,目前京剧与通俗歌曲之间的结合便是一种尝试,从而使京剧这门珍贵的民间艺术形式得以繁衍、传承,生生不息。 (二)民间舞蹈。河北省的民间舞蹈可以说是多姿多彩,被称为北方汉民族歌舞之乡,它以其优美和极富特色的舞姿和韵律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上独放异彩。其类型主要有秧歌、狮舞和龙舞,具体主要有井陉拉花、昌黎跑驴、沧州落子舞、唐山地秧歌、盐山武术扇、邯郸永年小曲、曲周花车、邢台秧歌鼓、保定狮子舞、寸跷、地平跷和花鼓落子、张家口插花落子、二人台,承德春鼓和棒棒舞等。在这些舞蹈形式中,主要以秧歌舞最具舞蹈韵味,其主要特点是节奏与动作统一,表演各异,舞姿简洁,舒展、健美,边走边扭。 民间舞蹈均具有舞蹈画面的灵动性,有些秧歌舞还具有典型的戏剧性和人物性格,肩部与腰部扭动和双手摇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多数民间舞蹈手持扇面,脚下微颤,扇花舞动灵活、上下翻飞、肩部与腰部扭动,双手摇摆,就好象凤摆杨柳一般,给人以清新飘洒的美感。(三)民歌。河北民歌从其类别上一般可分为:吹歌、山歌、小调。 1、吹歌:又名“响器班”,是一种以吹管乐器为主的器乐演奏形式。演奏乐器主要以唢呐为主,板胡、笙、管子、笛等加之鼓、锣、钹等打击乐加以伴奏。从地域上可分为冀中、冀南和冀东三个区域流派,这三个流派与地方方言及当地的戏曲唱腔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2、山歌:主要流行于北部燕山山脉和西部太行山区等地,由于地域、地理位置和审美习性等原因,河北的山歌除与晋西北的小调、内蒙古的爬山调、陕北的信天游在形式和风格上有类似之处外,更具风格粗犷,高亢质朴、热情奔放的特质。 3、小调:又称小曲,曲式多样,内容有反抗阶级压迫及外族侵略的民歌,也有表现节日喜庆、轻快活泼的歌曲,还有委婉、细腻的抒情歌曲等,象《小白菜》、《回娘家》、《茉莉花》等都属河北民歌,而且都是旋律优美特色鲜明易于传唱的小调。 (四)除此上述民间艺术形式之外,还有宣传宗教文化的乡村古乐,他们流传年代久远,但至今一直以古朴、优雅、独特的风格活跃于河北乡村,比如说保存较为完好的涞水县南高洛村的古乐就多次吸引世界各国的音乐专家前去学习、拜访。 二、河北部分特色民间艺术

农耕文化

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了农业文明的萌芽,“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是那段历史留下的印迹。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已发现了成千上万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遗址,最早的当在一万年以前。考古证明,距今七八千年的时候,我国的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了。一般认为,我国的原始农业在夏朝开始向传统农业过渡。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不但铸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书写了中国人的伟大与自豪,而且今天仍然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今天,深入发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农业文化体系,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无数先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保护我国农业文化资源,探究农业文化的内容及其现实价值,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文化的内涵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 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是一个复杂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对于农业文化,一般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农业文化被认为是在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农业文化仅指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观念体系,其中包括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哲学理念、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科学认识等具体内容。我们认为,探讨农业文化必须从广义上进行理解,因为无论是研究农业文化的产生,还是研究农业文化的传承与保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作为载体,只有把农业文化物质的和精神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才能把握农业文化的本质,掌握农业文化发展变化以及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规律。在中国,农业文化不仅是农村的文化、农民的文化,而且也是城市的文化,它贯穿古今,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中国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的文化[2]。 2农耕文化的发展时代要求: 农业文化的价值文化是一条记忆的长河,是各时期的命。就农业生产本身而言,农业机械化、化肥化、良种化、饲养科学化等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成果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农耕方式,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加的矛盾也日益突显。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农业之外的就业出路就是农民应对生活压力的必然选择。大部分中青年人离开乡村,直接的后果是土地撂荒、村庄的社会生活缺乏活力,给承载了农业文化的乡村生活增添了几分凄楚的晚景。与农民如潮般流向城镇的同时,电视、手机等信息媒体也在引领着乡村生活的走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文化正在影响着农民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重新设计,致使乡村固有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难以成为诗意的栖居之所。当农民不再倾注心力于农田,当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日益成为农民所向往的生活目标时,农业文化也就只能是日近黄昏、夕阳西下的图景了。在面临工业文明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时,人们逐渐开始反思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关系,试图从传统农耕文化中汲取生存与发展的智慧以克服现代化的消极影响,进而重新发现了传统农业文化的价值。由此,农业文化的继承与保护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1 农业文化的保护2002 年8 月,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开始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按照FAO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12]。该项目的目的是建立全球重要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这是在现代化背景下对于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策略。本文的所指的“农业文化保护”指的是广义层面上的农业文化保护,其范畴大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遗产范畴。农业文化保护涉及一切保留至今的、对今天的发展仍有价值的、与农业相关的

民间艺术论文

学习民间艺术的意义 中国民间艺术欣赏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民族,都有着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在他们当中产生,流传,发展着的民间美术及其丰富多彩,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是民族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与一身,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学习民间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技和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日益希望从现代与传统融合的角度享受传统文化,因而传统文化商业化,产业化势必蓬勃发展,这就使的民间艺术遭到严重的冲击,所以工业和信息时代需要民间艺术,更需要民间艺术与工业文明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同时让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以民间艺术之一,刺绣为例,当代社会,电脑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刺绣也不例外。随着点到绣花技术的普遍应用,刺绣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拥有高超技艺的刺绣传承人和高品质的刺绣艺术品越来越少,这就使中国的刺绣越来越缺乏原创性,缺乏文化素养,缺乏设计和开发。因此,我们就需要一方面让科技信息充分发挥作用,靠新技术,新工艺,新组织和流程,让老树发新芽;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家传方式,培养更多的刺绣人才,让这一民间艺术形似在世界广为传播。这样,这一民间艺术不仅得到了保护,同时也为工业文明时代天色增彩。 其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也需要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与传统美德是一体的,两者相辅相成。中国民间艺术在创立之初就具有教化功能,将历史知识,伦理道德融入到年画,泥塑,戏曲中,是我们在欣赏,娱乐之余接受教育。例如,在四川大足石窟中,《父母恩重经变相》是一组很著名的雕塑,这组由民间艺人雕刻的作品生动德将佛教教义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融合在一起。今天,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生活节奏加快,但“孝”仍然是中华传统美德,由“孝”所产生的凝聚力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同时年画中的岳飞,岳勇等忠勇双全的英雄形象都是一种朴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今天年轻的一代无比重要。 再次,民间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与现代艺术有着内在的联系,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将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华内容和思想引入现代设计中会给现代设计带来质的飞跃。 民间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造型体系。这种造型体系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不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借以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民间艺人在创作时往往不受特定时间,空间观念的束缚,他们或者把不同时间的事情放在同一个画面:例如,陕西君义王秀清的农民画《马吃草》,牧童的“三张脸”表示放牧的表情随着时间的变化,或者把屋里屋外不同空间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画面,就能完整的表现作者观念中的事物。又如民间艺术的色彩,在民间艺术里,色彩不时浮现于器物的表面,不是额外附加上去的,它属于概念,比如,红色既是中国人表达喜色的色彩,又是中国人心目中镇邪的色彩,因红色作为炎帝的象征,是对大自然太阳的崇拜,是对生命象征的崇拜。本命年穿红衣,系红腰带的传统习俗至今仍然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保留着。现代设计对民间色彩的借鉴也不是空穴来风一些表现特色的产品包装设计,表现乡土文化的书籍装帧设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 形态,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 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 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 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 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关于北票市民间艺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北票市民间艺术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在一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民间艺术,因此民间艺术也随之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民间艺术内容五彩斑斓,绚烂夺目。尤其在近几年旅游市场持续火热的背景下,民间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呈现火热的场面,与此同时,政府也加大了促进民间艺术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民间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与此同时,民间艺术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我市民间艺术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间艺术发展的基本情况 北票市位于闻名遐迩的“红山文化”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 据史料记载和现代考古发现,3500多年前的大板镇康家屯古石城遗址,东官丰下遗址,证明了北票先民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建筑水平;公元4-5世纪的 南八家乡喇嘛洞墓群,西官冯素弗家族墓,证明了三燕文化的兴盛;公元10-14世纪的川州经历了辽、金、元三个朝代的更替。明末清初以来,由于蒙古旗府和汉族厅县的设立,

北票地区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多民族融合、文化相互交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多元化,至今许多传统的优秀的民间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但有些已经失传了,也有些处于濒临失传的状况。 (一)我市民间艺术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1.雕刻。北票雕刻历史悠久,目前保留下来和派生的有 石雕、根雕、葫芦雕、蛋雕、辣椒画、玻璃画、烙画、京剧脸谱等。其中蛋雕的代表人物冯伟的蛋雕作品2003年获得 江苏省第四届文化艺术节民间艺术作品一等奖,2004年获得中国长城分会八达岭长城文化艺术展优秀作品奖,多次获得我市民间艺术作品展一等奖,2008年在朝阳市首届劳动创业成果展中被指定为创业项目,2010年代表我市参加了东亚地区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通过参加展览和比赛接受了部分订单,现有多人从事蛋雕工作。章吉营乡农民肖尚武的辣椒画利用辣椒果实的天然颜色,通过处理,剪裁拼接成画,独具特色。章吉营乡农民肖尚武的辣椒画作品,曾代表朝阳市参加辽宁省首届农民艺术节。 2.民间故事。2008年。北票民间故事”顺利通过全国专家评审,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市民间文化遗产、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保护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3.剪纸。我市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其风格受年画的影响,粗犷与细腻,写实与夸张相得益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湖南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料调查

湖 南 特 点 的 区 域 特 色 文 化 和 民 间 艺 术 资 料 调 查 作者:蒋礼 时间:2012年2月9日 经管学院工程管理11级2班

一.活动内容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长沙市的几项民间艺术以及特色文化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1.调查了湖南地区具有哪些特色文化。 2.调查湖南地区民间艺术资料。 3.了解湖南地区特色文化与民间艺术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度。 二.调查资料 (一)湖南地区特色文化 湖湘文化“淳朴重义”,“勇敢尚武”,“惟楚有才”,“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也就是钱基博先生所说的:“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这就赋予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哲学依据。正是由于这点,湖湘文化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 具体表现在: 1.湖湘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从宋代湖湘学派创立时起便已形成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在湖南士人中代代相传,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故此也就造就成了湖湘文化中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的现象。 2.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最早在湖湘大地奏响爱国主义乐章的是屈原。继为贾谊。湖南省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3.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在于它具有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根据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的惊人暗合,湖湘文化不仅源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教材名称:人美版十四册第七课 教学年级:七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民间工艺品、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涂色工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了解民间艺术常运用丰富的寓意、夸张的手法来抒发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 2、能力目标:学会初步欣赏民间艺术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十四册中的第七课。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积淀。 本章节的内容,内涵较深,相对于当代学生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往往觉得民间美术土、粗、俗,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所以,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只就色彩谈色彩,应从民间美术的内涵入手,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兴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探讨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是否能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到对民间美术理解的氛围中,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学重点: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常规:目光巡视学具准备,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我们共处的这一节课愉快而又难忘。

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的消失

很多优秀民间艺术直接面临生存危机,许多民间艺术正在逐渐走向消亡。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两会期间所说的“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据了解,在邳州一个县的135项主要民俗类民间文化资源中,已经消亡的就有60项。正在消失的民风民俗: 邳州是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邳州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邳州民间春节期间民俗活动有舞狮子拜年、跑旱船、踩高跷、跑竹马、跳落子舞等等具有民族习俗特点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二月二龙抬头吃"爆米花"、清明节"戴柳"、"插柳",邳州民间习俗有女儿出嫁要流下几滴眼泪,谓之"金豆豆",以报你母养育之恩等民俗。 1.邳州饮食习俗 煎饼是邳州人的传统主食,兼有食面条、馍馍(馒头)、单饼、朝牌饼(锅饼)。邳州人爱吃菜肴平时以豆制品和时鲜蔬菜为主,冬季以盐豆子、萝卜干、黑咸菜等腌菜和酱菜为主,节日调剂荤菜。来客讲究几碟几碗,少则四碟二碗,多则八碟八碗。 邳州人“食鱼无鱼不成宴席”在宴请宾客最后一道菜为鱼,取其“富足有余”之意。出门做客,决不能吃鱼头,否则,就意味对东道主不恭敬。与东家同席食鱼,忌说把鱼翻过来。 2.邳州饮酒习俗 邳州人的家宴或者宴请宾客的时候,饮酒前举杯向地上或者用筷子蘸酒在桌上点三下,以示敬祖宗天地。朋友聚会先饮酒3杯或者6杯,然后各找对象。婚宴上,菜齐后,伴娘要陪新郎新娘到亲朋餐桌上敬酒。鱼上桌后,鱼头要长者或者主位。鱼头和鱼尾朝向的要同喝,所谓:头三尾四。 3.重阳节忌 九月重阳节有的地方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4.打春 就是立春,打春后就意味长大一岁,长辈给小孩子缝制花布做的小布公鸡在帽子上叫“打春鸡”。一般立春过后农忙开始了。 5.刷拢(庆祝乔迁新居或建设新房) 70年代以来,农村建造新房或者城里乔迁新居,亲朋好友送烟酒或装饰画表示祝贺,称:“刷拢”。 6.送祝米(吃喜面) 妇女生育第一胎婴儿,丈夫于婴儿出生的第6天带红鸡蛋到岳父家报喜。12天为小满月,一般由妻子娘家人带馈赠的米面等,送给婴儿。满月接回婴儿外祖母家。 7.送轿 当发嫁的鞭炮响起,新娘坐进花轿被抬往婆家,娘家一些至亲挚友会随轿相送,邳州人称之为“送轿”。在送轿的人群中,姑娘居多,而且和新娘年龄相仿,但都待字闺中。已婚妇女,特别是孕妇,是忌讳送轿的。在邳州还有一种人是绝不允许送轿的,她们是新娘的姑姑,所谓“姑不送,姨不迎”。 8.红鸡蛋(红喜蛋) 邳州人崇尚红色。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原本普普通通的鸡蛋,一旦着上红妆,便立马鲜活、美丽,红色的喜鸡蛋格外讨人喜欢起来。其实,邳州人不光生孩子用红鸡蛋,如闺女出嫁,红鸡蛋为“填箱”之物。新人入洞房,要给新娘“铰脸”,有的地方叫“开脸”或“滚脸”,也要用红鸡蛋(红喜蛋)。

走进家乡 传承文化

走进家乡传承文化 我的家乡—吴川,它有悠久的民间历史,有国家级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愧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艺术巡游使民间文艺大放异彩,是吴川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并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在节庆期间增添喜庆的气氛。吴川有“三绝”之称,即“飘色”、“泥塑”、“花桥”。除此,还有“中国塑料之乡”、“中国月饼之乡”之称。 吴川飘色 吴川飘色经历了一个演变和发展过程,由原来的“转色”演变为“板色”,发展到现在的“飘色”。发源地是吴川市黄坡镇沙岗村,由民间艺人陈趣珩首创,其子陈寿全继承和发展。目前,飘色的传承谱系主要有黄坡谱系、梅录头谱系、梅岭谱系、隔塘谱系。 吴川飘色一般由2至10岁左右的儿童上板乔装打扮,并由过去的一板一层一人发展到如今的一板两层或三层、有近20个人物的造型。吴川飘色是一门集戏剧、音乐、美术、魔术、杂技、力学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以其高、精、险、奇、巧,被外国友人誉为“东方的隐蔽艺术”。 吴川飘色造型独特,艺术形式多样,飘色人物靠一根隐蔽着的“色梗”钢筋支撑。一板飘色,在柜台的小舞台上或坐或立的称为“屏”,凌空而起的人物造型称为“飘”,飘色内容多为历史故事、神话故事,近年也有现代题材的内容。一板飘色由过去的一“屏”一“飘”发展到现在的一“屏”多“飘”,一“屏”十多“飘”,甚至多“屏”多“飘”。一板飘色就像一座活动的小舞台。 吴川泥塑 吴川泥塑始于唐代,原是当地陶工欢度节庆的手工技艺。至明代末年,村民因怨恨朝政腐败,故元宵节时用泥塑丑妇讽刺,并在节后推毁,称“逐泥鬼,迎吉祥”。工艺流程为塑,刻、捏、彩、饰。手工精美,色艳传神,造型多取材于民间故事传奇、谐趣或神话人物等。现已发展为“水上泥塑”和“电动泥塑”,更显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吴川花桥 吴川花桥有个美丽的传说,只要有情人在元宵节那天手牵手走过花桥,就会结得好姻缘,因此,元宵节那天就会人山人海,而且大多是情侣。花桥的两边都会摆满鲜花,孰称“花桥”。 在了解家乡文化的基础上,一定要把家乡的文化发扬光大。民间艺术吴川飘色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整个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市场上默默无闻,甚至一步一步地陷入了生存危机。显然,民间的文化艺术开发方向必定是文化产业,必须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生存下来,成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得到发展。如此,才能很好的根植于时代的土壤,证明它不容置疑的文化艺术价值和顽强的生命力。民间艺术的开发,应该充分利用其群体效应。以吴川来说,以飘色等民间艺术为牵引,发展文化旅游业,把这一种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由一种自发的民间状态,引到一个有序、规范的交易市场当中,进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吴川飘色不应仅仅就只是吴川一个地方的独有艺术,应

民间艺术的主题

民间艺术的主题 民间艺术一直以来都就是民众创作、使用与欣赏的艺术形式,其主题不外乎满足两个需求:一个就是物用方面的使用功能,一个非功利的精神上的审美需求。在民间艺术形成与发展的几千年时间里,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一直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农业生产生活中,首先需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即人口的生产,这就就是最大的生存需求,生殖崇拜、祈子内容、子孙繁衍成为民间艺术中最常见的画面与主题。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就是源于生产力低下时代对自然与宇宙力量的崇拜。民间艺术的主题与内涵都就是围绕趋利避害、求吉纳祥的心理需求来展开的,这也就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 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满足精神需求,既有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也有愉悦精神的审美活动,所以人的一生中各个人生礼仪都少不了民间艺术的陪伴,与人生活的衣食住行有关的一切活动与场所也离不开民间艺术的参与。民间艺术就就是希望的艺术,就是吉祥的艺术,就是充满生命力的艺术。 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就是民间艺术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中国农耕文化模式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劳动力与人丁有很大渴求。生殖崇拜表现的方式之一就就是无处不在的乞子活动。它发源于原始人的生殖信仰,并成为人们观念中的一种定势。在古代,祭祀高禖这一生殖神十分隆重,足见人们对子嗣的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儒家观点之一的「孝」行强调的就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们对子的渴望已不仅表现于对古老的送子之神「高禖」──女娲与伏羲的祭祀之中,它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心理根植于人们心中。后来,道教与佛教、民间地方神灵也都生发出送子职能,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张仙、佛祖、观音娘娘、送子娘娘、妈祖等等,她们的庙宇遍及全国各地。 甘肃的公刘庙(周公庙),河南浚县、淮阳、嵩山、山西平遥双林寺、代县、河北新城白沟、天津「天后宫」(妈祖庙)、北京白云观等至今仍在诸神生日那天祭祀供奉或举行「拴娃娃」活动。民间艺术大量作品都就是以表现生子与送子主题的,各种泥捏彩绘娃娃、扣模泥娃、布娃娃、纸祃(印有送生娘娘像)银牌刻制娃娃,其她材料做的娃娃如石膏娃、纸浆娃、画塑娃娃、乞子画符等都在庙会上常能见到。 其中有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就是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二的河南淮阳人祖庙会。庙会期间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祭祀人祖 伏羲,触摸象征女性生殖器的「子孙窑」,买回象征子嗣的「泥泥狗」供在家中,以求生儿育女。天津天后宫的祭祀妈祖庙会上,前来乞子的人烧香祭拜后,要拴回一个「娃娃大哥」彩塑童子像(俗称「大阿哥」),作为家中子嗣中的老大,并希望她能够为乞子人家带来老二、老三。甘肃公刘庙、山西双林寺庙、代县杨家祠等,都就是以泥塑偶人、面花、布娃娃等物进行乞子的庙会所在地。西北地方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就是一种生育巫术的表现,大量的民间艺术中的鱼鸟纹样、乞子所用的娃娃──泥娃娃、布娃娃、银或铜、铁娃娃像与各种面塑、剪纸及其她艺术品,都具有生殖崇拜与乞子的意义。 宗教信仰

关于 河北文化 的调查报告

关于河北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的调查 报告 河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兼有平原、草原、高原、山地、湖泊和海滨的省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张家口作为河北省重要地区,拥有民间艺术众多,如地方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歌舞、乡村古乐、民间美术、特色工艺、沧州武术、吴桥杂技,在国内外都是享有盛誉的。这些艺术从不同角度表现出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其共同特色是起源于民间生活,有的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有的是从外地移植过来的,有的是在新的形式下创新的,最终逐步形成浓厚的地方特色,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不仅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有着绵延不断的艺术生命力。 从张家口市有关部门获悉,“十二五”期间,张家口市将充分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泥河湾文化、三祖文化、剪纸文化、边塞文化、商旅文化、近现代工商文化”六大品牌,将文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面提升软实力,使张家口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为了进一步落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切实做好河北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积极发掘张家口艺术文化资源,准确把握张家口艺术文化资源保护问题和思路,我就"河北张家口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蔚县剪纸调查结果 近年来,蔚县紧扣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主题,实施“文化立县、旅游活县、工业强县、特色兴县”战略,以蔚县剪纸为突破口,放大人类非遗品牌效应,争做世界剪纸主人,引领民间文化产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历史来源----传统文化历经悠久 蔚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东临北京,南接保定,西依山西大同,北枕张家口,全县总面积3220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561个行政村,总人口47.7万人。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中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 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泥河湾是二百万年前东方人类发祥地。殷商时期,商汤封代,秦统一六国后,置代郡。至北周宣武帝时(公元580年)始置蔚州,民国年间改州为县。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蔚州深遂的文化内涵。国与郡的数度兴废离合,州与县的几经更改,人类生存繁衍、发展进化、创造文明的印记从未中断,构成了今天中国北方独有的蔚县特色文化现象。 蔚县剪纸在这种浓郁地方文化土壤的长期熏陶、催化下诞生、成长和成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点彩剪纸有据可查最早的一位蔚县窗花民间艺术家叫刘老布,是清末光绪年间的一位银匠。他把从河北武强输入的木板印刷的糊窗纸(称为草窗花),蔚县刺绣用的花样和十九世纪中叶西欧发明的“合成染料”相融合,雕刻花卉和人物,这是蔚县点彩剪纸发展的雏形。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吕家和翟家两家剪纸艺人。分别刻制戏人和花卉,被称为“口袋戏”和“五大色”。吕、翟两家的作品,代表了蔚县剪纸初创时期的水平。

中国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和价值

中国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和价值 摘要:现代设计需要民间艺术来充实和丰富其底蕴,同时又要创新,使设计作品既有民族感,又兼具现代感。中国民间美术文化,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沃土中滋生繁衍的中华本土文化,其延续、传播,启示着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脉络,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造物思想和原则的有益补充。本文先描述了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特性和基本现状,分析、研究了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最后说明现代艺术设计要走民族化的道路 关键字:民间美术现代艺术影响价值 1、民间美术的特性 我国的民间美术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质朴、纯真的个性风采。民间美术特殊的性质特征决定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纯美术有着较大的不同,使其产生了永久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民间美术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纯朴艺术,是民族民间生产者自已创造的实用美术。民间美术蕴含了深沉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民间习俗以及民间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民间美术总体上来讲是一种实用艺术,实用的目的和要求必然给民间美术的创造以较强的文化规约,实用意义也就成为民间美术主题和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民间美术在材料使用上讲究自然取材“忠实于材料”、“适合于目的性”,并源于自然材料的简洁的忠实作为其活动基础,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的适应性为目的,从而创造出一些质朴、纯真自然的民间美术品。 在现代设计中人们也注重取材于自然。虽然现代设计中广泛采用了新工艺、新材料,但是设计师们在启发创作灵感时不会忘记利用天然材料做些装饰、造型,这种设计意图正是民间美术中所蕴藏的内蕴的风格。 2、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 我国的艺术设计起步较晚。在20世纪60-80年代,西方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工业设计也是热火朝天的时期,我国还没有艺术设计的概念[1],乃至于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常常出现代人作嫁损失惨重的教训。由此我国的设计界也学会了“拿来主义”,借鉴西方的设计方法,模仿人家的设计思想,一时间崇洋媚外成风;于是在市场上一些明明是我国的产品,如果不仔细看到汉字,还以为是进口货。我国耗资巨大的建筑物,却要请外国人来设计,仅北京的国家剧院建设[2],人家画一个弧的设计,竟赚去设计费数千万元的代价。且这样的新奇设计,始不论其建构的安全系数可疑,也与首都的整体环境,和宏观的文化氛围并不和谐。与直面相向的故宫,风马牛不相及,因而引起国人极大的争议。这些说明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还处于盲目崇洋的阶段。为与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相匹配,设计界必须走自己的路,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形象设计展示于世界,是我们当代艺术设计工作者的责任。 3、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 3.1民间美术造型手法与现代设计一脉相连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它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积淀,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普及性。随着民俗活动的广泛,出现了许多注重装饰纹样内在精神的表现手法。民间剪纸广泛借助某种动物或花卉等,以间接隐喻的形式体现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现代设计中也普遍使用比喻的方法,即利用抽象的图形转换比喻具体事物,使现代设计更有说服力。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区旗设计,在充满和平与安宁的绿色调中,三朵象征澳门三岛的莲花,晶莹洁白,从平静的海面上升起,富有澳门特色的澳凼大桥似银带横贯左右,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及“一国两制”的五颗金星分布上空[3]……这种图形设计与民间美术中所追求的运用单纯、简洁、明快的装饰手法来寓意对某种事物美好愿望的形式是不谋而合的。现代艺术设计广泛利用图形符号及抽象变形来表现作品的“神似”,突出形象的主题。民间美术内蕴的融合与现代设计确实有着相近的本质传统与现代联姻,它们的表现特征是一脉相承的。

上海和哈尔滨节事活动

关于本市国际性文化节庆活动的思考 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往往与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相连,成为迅速提升城市功能和地位的重要载体,推动城市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给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海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历来十分重视文化活动及交流工作,尤其是在树立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更是借助这一平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各类重大文化活动的涌现,顺应了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经济与文化互动发展的规律,在继续发挥以往所具有的各项功能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以先进的文化思想、开放的市场意识、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和管理理念去指导文化活动,把它放在城市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从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出发,进行科学规划、积极引导,追求文化活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最大化,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催化剂,拉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传递城市形象的播种机,为上海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创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目前,上海的大型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主要有: 每年3月举办的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 每年4月举办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 每年5月举办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每年6月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 每三年7月举办的上海国际少儿艺术节 每两年8月举办的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 每三年9月举办的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 每两年9——11月举办的上海双年展 每年10月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每年11月举办的上海艺术博览会 每年11月举办的上海亚洲音乐节 除了以上这些本地固定大型涉外文化活动外,还有一些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交办的、不定期举行的重大文化活动,如今年10月份召开的国际文化政策论坛第七届部长年会。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