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轭与模式生成
- 格式:pdf
- 大小:335.49 KB
- 文档页数: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综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明辨是非、严守道义的能力,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常常过于单一和抽象,难以引起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的热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成为近年来的新趋势。
社会工作是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利为目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通过与个人、群体和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和社会结构的变革的一种实践性社会科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首先可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社会参与的平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大学生往往只能作为观众被动接受,无法真正参与其中。
而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可以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例如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问题,并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比较抽象,难以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相结合。
而社会工作注重具体问题解决和实际行动,可以将思政教育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思考和掌握思想政治理念的具体运用。
在社区服务中,学生可以面对面地接触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贫困、环境污染等,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问题,同时学习和掌握应对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社会工作注重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对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就业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社会工作的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沟通、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社会参与的平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 207 ·校园专区【摘 要】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权威,教育方式,教育内容遇到了新的变化和更加困难的挑战。
为了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路子,引入助人、自助、尊重和平等、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特别是其助人助己的价值理念和科学、专业的工作方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提高高校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的专业性、能动性、针对性具有效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工作 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分析崔江涛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
现阶段每年中国皆有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学成毕业离开学校,走入社会开始从未经历过的工作和学习生活。
面对从校园到社会的角色转变和生活压力,高校毕业学生在社会上违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避免这一不良现象的持续增长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十分重要。
一、社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介绍社会工作开始于市场经济发达、有着先进理念的欧美国家,是一门拥有着百年发展历史的新型专业,社会工作是研究和探索社会进步,倡导解决个人和家庭及各个团体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困境并运用专业知识增进整个社会发展的专业,主要是指工作者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遵循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服务于个人、家庭、团体、社区、组织、机构的弱势区域的整个工作过程。
二、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接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刚刚起步,有关社会工作在大学高校的对接更是薄弱其发展尚不完善,缺少成熟的制度化和完善的职业化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社会工作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以及实践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方面努力尝试积极开展,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在我国科学现代化人才发展和培养的工作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现阶段面临两大问题(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综述【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
在分析了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工作在高校的发展现状。
在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工作的背景、融合模式、作用以及实践案例,同时探讨了社会工作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方式。
在总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工作的意义,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强调了为学生综合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发展提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引入、关系、重要性、发展现状、背景、融合模式、作用、实践案例、衔接方式、意义、发展趋势、贡献、学生、综合发展、社会进步。
1. 引言1.1 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还体现在实践教育中。
社会工作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综合发展。
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使之走向社会实践、服务大众。
社会工作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密切,有利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社会多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和诱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引导他们积极正面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作者:吴丹梅王贵宇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年第01期一、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去行政化、促进校园和谐的迫切要求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我国高校业已形成了一整套具体工作方法。
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经验式操作,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持,其专业化程度一直偏低,工作成绩不佳,甚至因一味依靠行政命令的强硬粗暴手段导致校园冲突事件时有发生。
而作为实务性较强的社会工作,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系统的可操作化的工作方法,如:个案工作法、团体工作法、社区工作法及社会行政法等。
社会工作的这些方法与我国高校一直推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亦有很大区别。
正是二者之间的区别使得我们有必要把社会工作的方法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弥补思政工作方法的不足和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并最终促成校园和谐生态的形成。
(二)找回失落的大学使命与精神、创新高效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高校拥有精英人才、齐全的学科、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
事实上高校正逐渐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在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供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资源方面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自制力的下降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所以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心理健康的建设势在必行,我们的高校社会工作势不容缓。
(三)建设高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内在需求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方法更新、领域更新的问题。
滞后的思维,会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宝贵的时机,失去应有的实效性。
因此,辅导员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要适应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思想、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主动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浅谈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完美融合【摘要】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密切相关,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校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高校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各种思政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需要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回应和解决,促进学生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的提升。
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社会热点问题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促使双方实现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影响、引导、探讨、活动、回应、解决、融合、发展方向、启示、深度融合。
1. 引言1.1 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人口老龄化、科技发展等。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并引导他们热爱社会、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关注和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社会热点问题也是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国家政策,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紧密结合,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1.2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思想素养和道德水准。
社会工作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社会工作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正相关性,二者目标一致,方法互补,任务交叉。
过程的整合性和内生的模式灵活性,这是将社会工作理论应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的逻辑依据。
把个案法、小组法和社区法等社会工作方法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思想、物质文化条件,构建高校社区平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渗透融入高校局域网络社区。
标签:社会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一、社会工作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相关性社会工作(Social Work)应该说最初在国内是一个舶来概念,它将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应用于人与其外部环境的关系,其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
“社會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并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有本身的理论体系和规范方法,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将这类知识应用到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拓展其研究视阀,变革其手段方法。
1.目标一致社会工作在尊重对象的基本价值前提下,挖掘其个体潜能,并大力培育、提升这种个体内在的潜能。
协作社会中的部分群体、个人和社区等对象,帮助并关爱弱势群体对象,改变其当时的不利社会处境。
这归根结底是促进社会整体中部分人的进步和发展。
对照该目标,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之不谋而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尽管不是以大学生群体中弱势对象为工作重点,而是关注整体大学生群众的德、智、体、美的发展。
“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党和国家的文件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
2.方法互补作为一种社会学领域的社会工作,其工作理论和方法毫无疑问具有独特性、专业性,有自身的特长和优势。
在如何助人以及怎样成功预防潜在问题出现产生等等方面,社会工作的方法具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与社会工作介入空间的融合探究一、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现状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思政工作也在不断进行着专业化的探索。
传统的思政工作模式主要以“政治教育”为主,缺乏专业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理论支撑,缺乏对现代青年心理与认知特点的深入了解和科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高校思政工作需要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2.发展趋势高校思政工作的专业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加强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探索新的工作模式与方法;(2)多元化的工作内容:除了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外,高校思政工作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3)专业化的团队建设: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建立专业的团队,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4)科学化的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思政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改进。
二、社会工作介入空间的拓展与挑战1.拓展空间2.挑战与困难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政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困难。
高校思政工作和社会工作在理论体系、专业背景上存在差异,社会工作如何融入到高校思政工作中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
社会工作如何适应高校思政工作的特殊性,如学生群体的特点、高校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等,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政工作还需要克服一些传统观念的障碍,如思政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之间的认知差异、角色定位的模糊等。
三、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化与社会工作融合的路径与对策1.建立合作机制高校思政工作和社会工作可以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探讨和研究如何将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高校思政工作中。
可以建立专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2.整合资源力量高校思政工作和社会工作可以整合资源力量,共同开展一些项目和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职业规划指导等,充分发挥双方的专业优势,提高服务效果。
3.培训交流高校思政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可以进行跨领域的培训和交流,加深相互的了解,增进合作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究程毅;刘军
【期刊名称】《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3)001
【摘要】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结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阻碍,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的跨学科联动的新模式构想,以这两大学科之间的逻辑互构作为产生链接的基础,将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运作模式、三大工作手法作为探索路径,进行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新模式探究,从而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转型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同时满
足其进行本土化、时代化发展的需求.
【总页数】7页(P102-107,116)
【作者】程毅;刘军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社会
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2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
【相关文献】
1.社会工作方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性探究 [J], 王继威
2.社会工作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析 [J], 黄侨彬;范晓芳
3.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J], 刘芳;王宁
4.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J], 刘娟
5.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J], 刘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等农业教育,2014—5,5:26—29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2014—5,5:26-29
论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的共轭与模式生成
张琳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辽宁沈阳110003)
摘要: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性社会服务,主要通过对社会功能失调的个人或群体等进行 帮助来实现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人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虽然分属于不同的领 域,但二者核心价值理念、工作在目的与功能以及方法方面的一致性能够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提高教育实效性并推进教育目标的达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治疗型学校工作模 式、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模式以及社区型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应用将会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981(2014)04—0026.04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 和思想价值观念等正发生着显著变化。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不仅要坚守政治方向,更要与时 俱进,不断更新理念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 作有其独特优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借鉴 作用,二者能够共同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顺利开展,并通过社会工作的新模式来实现大学生 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社会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 维度 随着社会环境的多元化以及学生主体的不断变 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教育理念、内容以 及方法上不断拓新。社会工作凭借其在助人领域的 专业性工作方法与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与创新提供了借鉴的机遇与可能,也是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重要维度。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工业国 家,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学科、一个专业、 一项职业,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应对社会问题制度化 与专业化的方法。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专业性社 会服务,主要用来帮助那些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社会功能失调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问题和预防问 题,推动和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进步_1 J。产 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工作,经历了约百年 的发展,期间几乎未遇到过发展的障碍,它之所以如 此具有生命力,主要是其在社会生活中功能的重要 性,其中包括恢复功能、调节功能、预防功能以及开发 功能 J。现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 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工作方法重 “灌”轻“疏”等问题,社会工作的这些功能特点也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的重要方面。 首先,社会工作的恢复功能是对那些因自身和各 种外界原因造成的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的人给 予必要的帮助,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使他们基本上恢 复生活常态,获得一种新的人与自身、人与环境的关 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对学生进行教育 与问题纠正,使其适应大学生活,获得和谐的校园人 际关系,所以社会工作的恢复功能也是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其次,社会工作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资源调节,社会工作有利于提醒和促使政府运用
收稿日期:2014—01—08 作者简介:张琳(1965一),女,科研与规划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研究 ETHICAL EDUCATION RESEARCH 总275期 张琳论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轭与模式生成 ・27. 自己的权力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 二是关系调节,即按照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调节人 际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使全体社会成员, 特别是对那些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成 员能改善关系,增强自信心。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中关系的调节也是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群 体中处于弱势的学生更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 其自信心与集体观念。 再次,社会工作的预防作用不仅仅在于事后补 救,更在于事先预防,而且这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 作法,支付的成本也远远小于事后补救,预防的方法 主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支持体系,包括个人的自 助系统和社会的救助系统。 最后,社会工作的开发功能一项救助人、完善人、 发展人的工作,它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可以有效调 动、开发人的潜能,有效挖掘各种社会资源,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创造更多的条件,使人们更好地去工作和 生活。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中应该体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大学 生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的诉求,开发学生的潜能来推 进其全面发展。而就社会工作的性质特点来看,它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对其有效利用将会切 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耦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虽然分属于不同 的领域,在工作内容、指导理论以及方法中存在着诸 多不同,但二者在差异中并非是矛盾的,而都是以服 务为根本目的的。从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服务对象来看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双方在工作目标 与I生质方面是一致的。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都是面对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与问题的 群体,其目的也都通过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来恢复与 发挥其社会能力与功能。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 社会工作都具有广泛的社会科学基础,与哲学、法学、 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众多社会学科密切联系。 所以,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 会工作已经成为必要的补充,并且在发展中逐步成为 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的核心价值理念相一致,二者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全 面发展 “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要走出困境,增强有效性,关键在于要坚持 把“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核心 价值理念,尊重人的价值追求及其多样性。社会工作 作为一门专业性助人工作,以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社 会的稳定和发展为取向,相信人的潜能和价值,应用 个案、团体和社区三大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社区或群 体服务。在社会工作的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具有自 身特色的专业理念,即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这一理 念根植于社会工作的理论:对人的尊重,相信人有独 特的个性,坚持人有自我改变、成长和不断进步的能 力,“人在情境中”“用生命影响生命”和“以人为本” 等_3 J。由此引申出社会工作的三个基本理念:助人 自助的理念、尊重和平等的理念、服务的理念。这些 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追求,符合新 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 (二)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目的 与功能方面的相容性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 实效性 社会工作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不断的发 展起来的,其立足于对弱势群体的帮助,目的在于社 会问题的缓解。随着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来临,社会 工作已经超越了社会问题的解决范畴,同时关注人与 社会的发展和潜能以及人的自我实现领域。目前,社 会工作的对象已经包含社会的所有成员,其目的也是 实现人潜能的发挥和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活动,直接作 用于人的思想品德,这一性质决定了其根本目的是促 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可 见二者在目的和功能上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能够 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其现存的问题,提高其适应变 化的能力,强化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功 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社会工作的方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的新变化相适应,推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助人过程,是一种科学和 艺术,它通过提供助人服务,以增进个人与群体的关 系。社会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建构过程,它是社会工作 者和服务对象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也是他们作为一 个行动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进行互动的过程,并且参
■德育研究 ETHICAL EDUCATION RESEARCH ・28・ 高等农业教育 第5期 与这一互动系统的每一个人(或机构)的行动都对社 会工作的发展方向、进程和结果产生影响。在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和任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专 业社会工作所推崇和奉行的“助人自助”、“尊重和平 等”、“服务”等基本理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 。“助人自 助”的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培养 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尊重和平等”的方法 有利于满足大学生自我表现、追求人生价值的强烈愿 望,调动大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服务学生”的方法改 变了过去师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 动,主观上自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积极主动 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四)实践是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和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方法、技 术等方面都是通过长期实践所积累和探索才发展起 来的,二者都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领域。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在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加强调实践对学生思想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作用,运用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发 展是二者共同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社会实 践中不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实践也是提高当今大学 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发展动力。以思想政治教育为 目的的社会实践,因为具有灵活性以及开放性的特 点,更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正确认识 社会、他人与自我,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到有效 实施 ]。社会工作的实践性与高校教育相契合,能 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和方向来不断使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走向实践,真正实现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地生根”。 三、基于社会工作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 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 性,社会工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介入具有其 独特的专业优势。在美国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 的高校中,社会工作已经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工作模 式进入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社会工作 的介入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推 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治疗型学校工作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思想观念 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往往是 相互交织与影响的。大学生心理辅导是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学校教育的立场来看,大 学生心理辅导的目的在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的意见》,培养大学生身心素质,实现国家教 育目的,即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大学 生发展的立场上说,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帮助大 学生达成、促进并维护其心理健康状态,使大学生个 体和群体身心得以正常或超常发展。从社会工作的 视角来看,治疗型学校工作模式是处理当前大学生存 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治疗型学校工作模式主要采用社会工作的方法 与理论,对学生群体中的社会适应困难或存在情绪困 扰的“问题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失常行为与心理来提 出方案,进行辅导与治疗。该种工作模式主要以个案 法为主要工作方法,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社会 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和技术来对学生进行 疏导,从而实现学生压力的减轻与问题的解决。在这 个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辅导者与治 疗者的双重角色,并以沟通为主要方式来获得学生的 认同,使学生排除被动强迫的心理暗示,在其个体的 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层面的学校和家庭方面探寻问题 的原因,实现学生认知偏差以及不良情绪的矫正与疏 导 J。在治疗型学校工作模式的治疗方案中主要包 括理智开导、情绪支持与发泄等。这种基于个案工作 的治疗模式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服务,“一对一”的 方式能够增加问题解决的实效,容易帮助学生走出困 境。 (二)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在社会文化日趋多元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重要的目的与挑战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对社会 形势进行分析,从而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树立正确的道 德价值和政治思想观念。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的引用主要是为了弥补基于个案工作方法治疗模式 的不足,实现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需求的需要。这 种模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介入学校体系 的变迁,使其成为变迁的赋权者、推动者、教育者等身 份来提供服务。这种工作模式通过拓展服务对象,从 而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教育来 实现在校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该目的的实现,学校 变迁工作模式与治疗工作模式不同,其更多的是依赖 于小组辅导的方法来进行工作的开展。这种工作方